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通信技术范文

智能通信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能通信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能通信技术

篇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它经历了大概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展结束。它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的智能化技术很差,业务量较小、没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安全性不高、运行起来很慢而且没有设定加密的功能。在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传输技术,所以传输的效果很差,而且在传输中会被其他因素影响,抗干扰力很差。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生活也不丰富。所以,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使用这种移动通信设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人们并没有十分关注这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即2G技术,最开始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的,这种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扩展相应的功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应用逻辑更强,采用立即计费的方式,支持最佳路由,00/1800双频段,话语编解码等是完全兼容的而且速率更强,频率结构使用的是更高的加密技术,并且在这一代的通信技术中还应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和双频段技术等。这样就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业务数量持续的增长。移动通信技术所存在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使GSM功能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增强,具备了初步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虽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较好的完善,但是2G的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用户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也己经适应不了,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式,频率资源也占有率也接近于枯竭,移动通信的语音质量,也不能达到用户所要求的高质量的标准,对于数据通信速率太低,这个2G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主要是在话音和数据通信速率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改进,通信码率能够达到384kb/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G,是现阶段正在全力开发的移动通信的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的系统,已经具备了最基本智能特征,应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多媒体数据通信和话音支持的技术,能够提供跟前两代产品相比,所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慢速图像、高速数据、电视图像等功能。传输速率也比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有高质量的提高,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为5MHz左右。但是,就目前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标准总共有三大类CDMA2000、WCDMA、TD-SCDMA,共同组成3G移动通信IMT2000的体系,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来说,当前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并不是真正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系统。再进一步地说,目前的3G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还相当地低,并没有充分地利用频谱资源,达到普及和推广3G移动通信的业务,留下了很大的发展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的空间。根据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和3G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一些欠缺,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4G移动通信智能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从根本上弥补前三代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不足,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又一个闪光的亮点,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和接受。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电网供电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升,这便对电力企业的电网供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便需要着手实施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智能电网功能,进而使企业的能源供应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

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建设开始向通信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控制水平,保障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从而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1]。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再对实施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逐步提高电力企业电网供电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电能供应。

一、智能电网通信要求分析

1.1构建全新的通信标准

与以往的电网相比较,智能电网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信息种类繁多,这些信息在以往的电网中往往无法涉及到。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构建全新的通信标准,满足智能电网向智能家居开发、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等一些新型电力通信方向发展的目标要求[2]。除此之外,针对以往电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对电力通信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整与修改,进而逐步完善智能电网建设,使通信标准能有效实现协调配合。

1.2加强通信标准的执行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通信技术标准存在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差别。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对通信技术标准的文件动态管理还有待提高,许多已经了的行业标准以及国际电力标准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通信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降低私有通信协议的发生率。尤其是在水电跟风电领域,要逐步实现相互操作[3]。因此,电力企业在当前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逐步加强对通信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对电网的智能化控制水平。

二、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2.1加大开发创新力度

电力企业在建设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开发创新力度,能够在优化通信网络传播载体的基础上保障智能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通信技术标准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应用价值,是提高电力企业智能电网供电水平的重要措施。创新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方法通常需要在目前现有的电力设备上面,构建融合性强、具有多种形态的通信系统,进而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有效维护,有利于电力网络的合理布局。我们在具体实施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时,需要注重创新发展,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使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满足用户的根本需求。有效借鉴国内外的智能电网建设经验,来提高通信技术标准化水平,在不断创新通信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电力企业供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2.2加强技术拓展及电网安全工作

我们在具体开展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时,需要有效提高技术的拓展程度,对一些涉及范围比较广的输电线路,需要实施电网安全检测分析,这才能使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因为智能电网跟电能的生产与使用等环节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所以电力人员需要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对电网供电运行的安全性监督,防止发生网络通信信息泄露的现象,进而逐步实现智能电网日常通信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我们一般是在输电跟变电环节利用安全措施来实施横向隔离与纵向认证,避免一些敏感信息遭到泄露,在有效结合相关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上,为智能电网通信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2.3加大电力通信的执行力度

电力企业需要积极采取一些已经的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防止使用私有通信协议。目前看来,我国在水电厂监控以及风电厂监控方面都开始将IEC国际标准应用到其中。但是,由于一些设备供应商还没有大量采用这些标准,所以有些水电监控与风电监控之中还存在一些使用私有协议的现象,这便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相互操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逐渐加大电力通信标准化建设力度,利用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来逐步提高智能电网供电水平,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电力系统电网供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有效实现电网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开展,实现电网信息共享与通信安全,促进电网供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俞翔 王森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任雁铭,操丰梅,唐喜,王治民,余斌,刘炬.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03:1-4.

篇3

1分析智能电网其特性

1.1可融合多种数据智能电网涉及的数据信息数量较大,基于此数据,可以实现对智能电网的控制,确保电网有效运行,将多种传输渠道提供给智能电网使用者。同时也可直接交互,保证电网使用者获得更多增值服务。

1.2提升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对生产成本进行管控。例如,智能电网中运用通信技术,传输更多数据流量,以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电网损耗,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1.3确保电网平稳运行如果遇到不良天气,智能电网仍然可以稳定供电,从而有效避免了大范围停电而对企业运行产生影响。传输信息数据时,能够有效避免信息被盗取或者篡改,如图1所示。

1.4有效评估与预防电网安全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以对智能电网自动进行分析,对网络结构问题予以及时性解决。智能电网还具有故障诊断隔离、系统自动恢复、安全评估以及预警防控等功能,确保互联网运行通畅。

2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1通信技术

2.1.1光纤以太网通信技术理论上而言,借助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光纤通信可将传统的2M带宽扩展为1000M,在数字融合简化、成本降低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常用电力特种光缆包括OPGW、OPPC、ADSS等(详见表1)。其中,OPGW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OPGW是通过与地线直接复用所架设的,在成本方面能够节省下重复建设地线的巨大开支。②其信号传输的损耗较小,能够在电力系统的长距离通信中保障较高程度的通信质量。但缺点在于在雷雨天气易遭受雷击导致严重损坏。ADSS光缆的优势在于其材料采用绝缘介质,避免了雷击的影响,且所使用材料密度较低,同等情况下比OPGW光缆具有更轻的重量,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中输电线路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其安装形式为杆塔添加型,相关的维修及优化工作可以独立进行,降低了因停电修复带来的经济损失。但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于会与化学物质产生电腐蚀现象。故在新建线路或是更换线路时,OPGW光缆往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对老线路加挂光缆时,ADSS光缆将会更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发达国家在电力线路杆塔架设中,还会采用OPPC型光缆,其能够与相导线复合所保持的高电压状态无疑成了天然的防盗器,故随着我国光纤以太网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当无法找到合适的ADSS和OPGW的敷设空间时,OPPC型光缆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

2.1.2电力线通信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的主干网络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并正逐步向用户端推进。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线通信技术还存在两方面的缺陷:①电力线自身存在射频干扰、载波频率低等弊端,考虑到电力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电力线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故材料因素引起的通信质量下降短期内还难以消除。②TCP/IP通信协议与电力线的通信技术不兼容,使得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中,电力线通信技图1智能电网自愈功能架构运行图术难以得到有效应用。概括而言,这两方面:①技术方面的缺陷;②体制方面的缺陷。在技术方面,未来的新型材料将承载着解决电力线材料弊端的期望。在体制方面,随BPL标准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力线的通信技术将可能实现即插即用的使用模式,从而与以太网网络相兼容。如果未来20年内,因材料因素引起的通信质量问题能够得到克服,与BPL标准相兼容的电力线通信技术将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2.2层次模型的构建以及标准体系的设计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且其自身构造也比较复杂,如图2所示,要实现智能电网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顺利结合,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层次模型和设计标准体系。①应用层主要是各应用平台的运行,包括现有电力平台和用户互动平台。通过应用层,管理者可以在电力应用管理平台上,管理电力生产、传输,营销等各项事务,实现电力生产有效管理;在感知互动平台上,用户可以登录系统管理自己专属账户,核查自己的账户信息,了解电力的政策、运营状况,查询反馈意见,管理当前的个人电力需求等,从而实现电网企业与用户的双向交流。②网络层主要是涉及传输中的网络,即电力通信主干网、电力接入专网以及具体应用的电力光纤网和宽带无线网,互联网和以太网。电力通信主干网用来远距离传输各城市间电力调度信息,生产、行政管理命令等信息。电力光纤网和宽带无线通信用来传输各类信息,包括行政管理、调度控制、状态监测、继电保护、安全防护等多种信息。通信传输主干网主要使用光纤,远距离传输光纤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联网和以太网则主要用来查询信息,了解当前的电力政策,跟踪市场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电力技术知识等,当然感知延伸层部分信息数据也可通过互联网传输。③感知延伸层向上连接各专业网络,向下连接感知使用对象,主要用来采集状态信息、图像信息、电表度数等基础数据,传输智能家居、水、气、热等控制指令,实现智能管理。该层主要利用PLC短距离无线通信、多功能传感器、红外通信、射频、网络路由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智能设备的感知。通过这些技术,提高其感知水平,扩展智能电网的覆盖范围,使智能电网的物理网络得到极大的拓展。

2.3安全防护智能电网相对传统电网而言,其距离跨越长、设备类型多特点体现的更为明显,一旦某个设备的元件出现故障,极有可能造成整个电网的瘫痪。故在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安全防护工作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笔者认为,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相较于传统电网偏向于电网物理安全的特点而言,更倾向于保障整个信息安全的系统化。因此,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应包含几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3.1安全机制配备安全机制配备工作可谓是我国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最薄弱环节,虽然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大至工作站、服务器、小至路由器,都会给网络传输配备相关的安全机制。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个人用户并不能对安全机制进行有效配置,即使是具备顶级IT维护团队的大型企业,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根据中国信息安全网公布的数据,约有80%以上的信息系统入侵是由于服务器和相关网络设备的安全机制配备不完善所造成的。故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安全机制的配备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3.2威胁应对能力威胁应对能力的提升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当信息系统攻击发生时,电网的安全系统应当具有及时启动相应的应对和报警机制能力。当故障产生时,安全系统也应当具有产生联动响应的能力,从而及时应对突发性威胁。

2.3.3重要系统的可靠性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重要系统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一旦被外部边界发起的攻击侵入,往往会对整个信息通信网络产生致命的影响,故提升这些重要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防止黑客攻击造成系统事故的产生,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结束语

篇4

1智能电网的运行特点

智能化电网的中心点是设计和运行。实现电网智能化运行的关键是借助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技术,使用传感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方法、决策系统等,使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运行。从整体上说,其运行特点主要如下:第一,智能电网具备自愈功能。通过对运行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处理,实现电网运行进行恰当的安全性评估。一旦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它便会直接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人员,而且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智能技术对来诊断、隔离和修复系统故障,即使是智能电网中出现的故障或者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它依旧可以进行自我隔离。智能电网自愈功能架构运行图见图1。图1智能电网自愈功能架构运行图第二,智能电网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集成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电网通过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兼容,最终实现了智能电网的综合处理能力,满足不同数据需求和多样化用电需求。通过使用高科技的信息及通信技术平台,实现对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整合和调控各种数据,保障了用户接收信息的完整性。第三,智能电网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信息与通信网络主要包含面向用户服务的通信网络与电力调度网络,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主要有无线扩频、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等,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电力线路的实时监则,并能够较好的进行电力调度以及设备防盗监控等。

2智能电网应用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

从智能电网当前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见表1,其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就是信息和通信。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部门应结合智能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加大力度从信息和通信技术入手进行研究与设计,从而不断完善我国智能电网。表1智能电网各环节建设内容与关键技术

2.1层次模型的构建以及标准体系的设计

智能电网系统的构建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工作,如图2所示,要实现智能电网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顺利结合,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层次模型和设计标准体系。一方面,构建人员要对电网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及划分,并对每一个模块的功能以及运行特点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想使智能电网的运行始终保持高效状态,必须不断对智能电网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电网各个环节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因此,在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应用结合前,还必须预先设计设计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图2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本文研究的智能电网的具体设计层次,包括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延伸层三大层次。

1)应用层主要是各应用平台的运行,包括现有电力平台和用户互动平台。通过应用层,管理者可以在电力应用管理平台上,管理电力生产、传输,营销等各项事务,实现电力生产有效管理;在感知互动平台上,用户可以登录系统管理自己专属账户,核查自己的账户信息,了解电力的政策、运营状况,查询反馈意见,管理当前的个人电力需求等,从而实现电网企业与用户的双向交流。

2)网络层主要是涉及传输中的网络,即电力通信主干网、电力接入专网以及具体应用的电力光纤网和宽带无线网,互联网和以太网。电力通信主干网用来远距离传输各城市间电力调度信息,生产、行政管理命令等信息。电力光纤网和宽带无线通信用来传输各类信息,包括行政管理、调度控制、状态监测、继电保护、安全防护等多种信息。通信传输主干网主要使用光纤,远距离传输光纤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联网和以太网则主要用来查询信息,了解当前的电力政策,跟踪市场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电力技术知识等,当然感知延伸层部分信息数据也可通过互联网传输。

3)感知延伸层向上连接各专业网络,向下连接感知使用对象,主要用来采集状态信息、图像信息、电表度数等基础数据,传输智能家居、水、气、热等控制指令,实现智能管理。该层主要利用PLC短距离无线通信、多功能传感器、红外通信、射频、网络路由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智能设备的感知。通过这些技术,提高其感知水平,扩展智能电网的覆盖范围,使智能电网的物理网络得到极大的拓展。

2.2各通信技术模块的开发

(1)电力线通信技术:这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分别为窄带和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后者传输速度更快,可达100Mbit/s。但无法使用TCP/IP通信协议,进而不容易实现与其他通信网络的连接;同时存在信号衰减强烈、用电负荷大、负载圈亢随机变化、载波频率低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通信标准,研发转换接口,实现与其他网络的有效互联,提高通信传输质量和速度等问题将是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未来家庭插座可以通过宽带布线通信,实现即插即用。

(2)光纤以太网通信技术:一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技术,二是自承式光缆技术(ADSS)。OPGW是电力通信系统的一种新型特种光缆,在传统的相线结构中将光纤单元复合在导线中,主要优势是比较容易进行施工,避免了在路由协调、电磁兼容等方面与外界的矛盾;目前在电力通信主干网络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并逐渐向智能电网主要通信方式发展。ADSS优势在于其较低的安装费用,但是,在进行架空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配套固定挂件,更适合于已架设好输电线路上,避免电网运行中出现重复停电作业的情况。

(3)无线通信术模块的开发。现在,基于多载波调制、码分多址技术、异步传输技术的3G技术已经实现了图像、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提供。无线网络通信的关键问题是信息码格式、通信速率、传输环境和单片机干扰。其中接收模块已受到单片机时钟频率的倍频干扰,其中,51系列的干扰较大,PIC系列较小。所以,需要在单片机中加入隔离电路并降低其工作频率,降低干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作为防风防汛等应急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浙江、江苏等地电网开始使用无线通信的尝试。

2.3信息与通信安全

为了保障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高效性,就要采取措施优化电网通信网络环境,结合智能电网运行实际制定相关保障其安全性的措施。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事先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制定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从而做到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从图2的智能电网组网结构分析,通过传感网络实现了互联网对感知对象的实时控制,采用最新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保证通信网络能够连接到控制终端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实现各种数据科学的、及时的处理;同时需采用接入控制验证技术和信息加密技术,防止接入端的网络入侵,多重攻击,病毒传播等网络安全问题。

2.4电网不稳定

从目前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的运行和应用现状分析,电网不稳定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电力通信的应用中,造成电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物理系统中潜在存在的功率不平衡问题,为了确保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这其实是负荷母线上节点功率方面的平衡问题,节点无功功率、负荷耗能无功功率,可实现该种平衡,同时平衡点也能够起到有效抑制扰动的作用。

3结语

篇5

【关键词】多态通信技术;配用电通信;应用

配用电通信网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是电力通信网发展建设的重点,要想满足智能电玩及能源互联网的通信需求,光纤、电力线载波等传统配用电网络通信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PLC技术、4G技术等多态通信技术,这类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稳定、安全传输,为电能电网全自动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一、配用电无线多态通信技术分析

1、PLC技术。PLC(PowerLineCarrier)技术,即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这是一种借助电力线来传递数据、音频、图像等综合业务信息的通信技术,具有设备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无需布线、便于维护的优点[1]。当前的PLC技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基础,电力线网络传输质量较高,抗干扰能力强。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据传输技术,将可用宽带分隔为多个并行、相互正交的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度独立调制一路数据信息,调制完后这些信息相加同时发送,能够适应多种通信需求,技术灵活度高,可自由调配数据容量及功率,实现高速、变数统一数据传输,而且,数据能够在复数的高速射频上进行编码,信息安全性高。

2、4G技术。当前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为4G移动通信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趋于多元化,通信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不断优化。TD-LTE21.8GHz和TD-LTE230MHz都是4G技术演变而来的,是当前地阿里行业专用的两个频段。其中,TD-LTE21.8GHz无线宽带系统的无线网络演进标准为OFDM、MIMO,可在非视距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多场景高宽带无线数据接入,有效提升了电网整体工作效率,按照国家规定,这一频段的1785至1805MHz是电力无线宽带的专网频段。电力230MHz频段相较离散,属于窄带系统,与常用的433MHz、470MHz、1GHz之上频段相比,覆盖能力与绕射能力更强。一般情况下,230MHz采用宏蜂窝网络拓扑结构,常用于配用电终端数据采集中,不过由于宽带受限,难以实现大业务量数据的传输,此时采用宽带微蜂窝组网频率的1.8GHz频段,恰好能够弥补其不足[2]。

二、多态通信技术在配用电通信中的应用测试分析

1、TD-LTE230系统测试。TD-LTE230电力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可承载智能电网采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配用电网自动化以及视频监控、配电监测等业务,确保电力业务信息的安全稳定传输。这一系统采用蜂窝式网络结构设计,由基站、核心网、通信终端及网管等网元组成,在郊区环境下,其覆盖直径可达12km,而在城区环境下,其覆盖直径则可达3.5km,不太会受到建筑、丘陵、树木等物质的遮挡,以及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干扰。测试表明,TD-LTE230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信息传输能力强,可接入电力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终端,实现多逾百户用电信息的抄收,信息采集成功率达到100%,而且,系统能够与负极中断进行双向互动,实现信息传输,切实满足电力符合控制系统的“三遥”需求,在视频监控方面,通过网络摄像头的不空,dialing设备、线路实况能够实时传输到中心机房,实现远程监控[3]。

2、电力宽带通信性能测试。电力宽带通信性能测试的目的,是研究无线宽带通信设备能否适应不同应用环境,鞥佛承载智能电网的多元化电力业务通信需求,主要测试场景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的高级量测体系(AMI)以及室内宽带互联网通信的局域网(HAN)。在测试过程中,PLC模块连接在服务器、客户端、电力线信道之间,如需测试系统在大量业务并发条件下的运行情况,需增加客户端、电力猫数量,引入特定波形信号发生器,模仿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带有高噪声的普通家电,测试系统抗干扰能力。

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通信技术

1 背景

在不断增大的全球资源环境压力下,伴随着不断深入的电力市场化进程以及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快建设和发展更具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电力系统已成为全球电力行业的必然选择。

2007年,我国国内开始出现关于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始试运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正式公布了“坚强智能电网”计划。

2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①坚强。当电网发生大的扰动和故障时,智能电网仍然能够具有为用户供电的能力,并且不会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②自愈。智能电网具有自我诊断、隔离故障和自我恢复的能力。③兼容。智能电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和合理的接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④经济。智能电网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展开,提高离能源利用效率。⑤集成。智能电网实现了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⑥优化。智能电网优化资产的利用,减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3 通信技术

3.1 有线通信技术

(1)电力线载波通信(PLC)。电力线载波通信以输电线路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由于输电线路具备十分牢固的支撑结构,并架设3条以上的导体(一般有三相良导体及一或两根架空地线),所以输电线输送工频电流的同时,用之传送载波信号,既经济又十分可靠。这种综合利用早已成为世界上所有电力部门优先采用的特有通信手段。它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与电网建设同步等优点。曾经是电力通信的主要方式。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光纤通信主要包括以下优势:①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光纤的损耗极低,在光波长为1.55μm附近,石英光纤损耗可低于0.2dB/km。因此,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②信号干扰小、保密性能好。③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电通信不能解决各种电磁干扰问题,光纤通信却不受各种电磁干扰。④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铺设和运输。⑤材料来源丰富,环境保护好,有利于节约有色金属铜。⑥无辐射,难于窃听,因为光纤传输的光波不能跑出光纤以外。⑦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3.2 无线通信技术

(1)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CDPD是以数字分组数据技术为基础,以蜂窝移动通信为组网方式的移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CDPD通过将开放式接口、高传输速度、确定用户单元、空中数据加密、标准IP寻址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公认的最佳无线数据通信规范。因此,CDPD移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必将为智能电网改造,如分线箱、环网柜、分段开关等电力连接设备和配变信息的高效传输层面提供广阔的应用平台,为最终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高度融合统一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2)CDMA技术。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们分别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CDMA2000和TD-SCDMA和WiMAX。虽然TDSCDM A在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速移动的环境中存在问题,但是T D-SCDMA对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最高;WCDMA能够有效解决多径和衰落问题,但是占用了更大的带宽;CDMA 2000可以采用灵活多载波方式,在频带要求比较严格时是其它两个标准无法比拟的。

(3)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主要包括以下特点:①通信范围大。②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覆盖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都可以进行通信。③可靠性高,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④开通电路迅速,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⑤多址性,同时可以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⑥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⑦多址联接,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所以,卫星通信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4)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城域网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宽带无线接(BWA)市场需求。虽然多年来 802.11x技术一直与许多其他专有技术一起被用于BWA,并获得很大成功,但是WLAN的总体设计及其提供的特点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室外的BWA应用。当其用于室外时,在带宽和用户数方面将受到限制,同时还存在着通信距离等其他一些问题。

篇7

1光纤信道模型

光纤通信系统中,误码率(BER)是衡量系统传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误码主要由信道中的噪声干扰[14]引起,信道模型外的噪声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光器件[15]来缓解。因此,本文主要考虑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噪声、自发辐射(ASE)噪声、泊松分布的散粒噪声和有源器件的热噪声。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的串扰误码可以看成是无记忆的,已有文献显示四波混频表现出无记忆的噪声分布。对于非线性效应有可能产生的突发错误,至今尚没有其分布的理论支撑,但可以利用能纠正突发错误的纠错码来减小其影响,进而将其忽略。泊松分布的散粒噪声和有源器件的热噪声可近似看作高斯分布。在对光纤通信系统中的FEC进行研究时,ASE噪声也可以近似看作高斯白噪声。这样信道中的噪声就转化为两个高斯白噪声的叠加,由于若干个独立高斯白噪声叠加的结果还是高斯白噪声,因此,在研究光纤通信系统的FEC时,其信道模型可近似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

2级联码原理

级联码具有强大的纠正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的能力,属于高效FEC编码。由信道编码理论可知,随着编码码长的增加,译码错误概率以指数形式趋近于零[16]。因此,为提高纠错码的纠错性能,必须使用长码,但增加码长会降低编码效率、增大设备的复杂度和计算量,难以实现。级联码的原理是以短码构造长码,通过串行分级完成编码过程,通常采用2级或2级以上(以2级级联编码最为常用)的码型构造出长分组码,即级联码。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的级联码不仅具有与长码相同的纠错性能和编码增益,而且编码过程不会增加设备和编译码的复杂度,其编码和译码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信息输入端输入k1k2个二进制信息序列,k1k2个信息序列被划分成k2段,每段有k1个信息序列,经外码编码器(n2,k2,d2)进行编码,d2为外码的最小码距。从外码编码输出的信息序列被送入内码编码器(n1,k1,d1),由内码编码器按照每段k1个信息元对其进行二次编码,产生n2个(n1,k1)的码字序列,至此完成了(n1n2,k1k2,d1d2)的级联码编码过程。其中d1为内码的最小码距,得到的级联码码长为n1n2,有效信息长度为k1k2,编码效率为内、外码码率的乘积,最小码距为内、外码码距的乘积。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级联,FEC码型的码距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其纠错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级联码译码时,分别按照内、外码译码规则和先内码再外码的顺序进行译码。序列首先经过内码译码得到n2k1个信息序列,然后进入外码译码器,外码译码器输出纠正错码后的k1k2个信息序列,完成级联码的译码。内码译码器译码输出的码型具有较低的误符号率,之后送给外码译码器,外码译码器进一步纠正更多的错码,再次降低了BER。若在内、外码编译码器之间加入交织/解交织器,可进一步增强级联码的纠错性能。

3RS码与BCH码级联FEC方案设计

ITU-TG.707和G.975建议的以RS码和BCH码为代表的单码纠错码虽然能提供适中的编码增益,但远不能满足高速率长距离光纤通信的需要;G.975.1提出的8种FEC方案虽然纠错能力很强,但编码冗余度过大、交织器过于复杂,难在实践中推广应用;采用软判决技术的Turbo码和LDPC码虽然具有极强的纠错性能,但硬件实现非常复杂,至今尚没有商用的FEC芯片[17]。因此,具有强纠错能力且易于硬件实现的FEC技术是当下的研究热点。线性分组码(RS码、BCH码)由于编译码相对简单,译码延时固定,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RS码是一种特殊的多进制BCH码,是线性分组码中的最好码,具有良好的纠错性能,能纠正随机错误和一定长度的突发错误,其中RS(255,239)已被ITU-TG.707作为FEC的标准码型。BCH码是一种能纠正多个随机错误的循环码,也是迄今发现的一类很好的线性纠错码,具有构造方便、编码简单和代数结构严谨的优点,其中BCH(4359,4320)已被ITU-T规定为带内FEC码型。如果只以单一的RS码或BCH码作为光纤通信系统FEC的纠错码型,其纠错能力非常有限,不能适应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采用级联的编码理论,实现纠错码的串行级联,大大提高了纠错能力。在级联码中,通常采用非二进制码作为级联码的外码,二进制码作为内码。本文设计的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码,外码采用纠错能力很强的RS(255,239)码,其纠错能力t=8字节,能纠正64比特的随机错误或突发错误;内码采用码长、纠错能力以及码率配置都很灵活的BCH(2232,2040)码,其纠错能力t=16比特,可以纠正16比特的随机错误。内、外码之间加入交织与解交织技术,交织深度为255字节,进一步提高了级联码的纠错水平,经交织后的级联码能纠正最大长度达32640比特的突发错误。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码的编译码原理如图2所示。

4仿真分析

为验证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码的性能,本文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自带的通信仿真工具和编程语言,调制方式采用BPSK,信道设为AWGN信道,通过改变信噪比来仿真分析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码的纠错性能,得到了级联编码前、后与译码后的序列波形。序列波形如图3所示,编码前与译码后的序列波形是一致的,很难直观地看出纠错后误码的存在,表明级联码纠错性能较好。为了验证级联码的性能,我们仿真分析了级联编码与经典RS(255,239)编码的性能,得到了两者的性能曲线图如图4所示。与经典RS(255,239)相比,在BER=10×10-8时,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FEC方案的净编码增益(NCG)提高了2.4dB;在BER=10×10-12时,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FEC方案的NCG大约提高了2.8~3.2dB,表明采用级联码的FEC方案性能远强于经典RS(255,239)码的FEC方案。当BER=10×10-12时,本文对比RS(255,239)+BCH(2232,2040)、RS(255,239)+CSOC(N0/K0=7/6,J=8)和RCH(3860,3824)+BCH(2040,1930)级联码的性能,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相比另两种级联码,本文提出的RS(255,239)+BCH(2232,2040)级联FEC方案在NCG上有巨大的优势,且编码冗余度适中,仅为16.74%,(光通信系统中要求编码冗余度不大于25%),编译码复杂度低,没有增加设备复杂度,易于硬件实现,在速率上也能很好的兼容。

5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智能交通;无线通信

0引言

智能交通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各种关于智能交通如何开展的讨论层出不穷。交通大数据分析可提供决策支持,成为议题的核心内容。围绕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智能交通的思路,研发智能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对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大数据发展现状

由于大数据的特点是快速、数据量大,因此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必须紧密配合,以极快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处理数据流后,要精密分析,计算机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处理具有一定难度,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进行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数据处理。在格式上,计算机处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方法,如先收集再统计分析。当前新技术可以采集不同领域和空间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资料[1]。经运行,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形成了一种具备“三高三低三精”(高可靠、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功耗、低成本、精准定位、精细计算和精密控制)特点的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的核心特点是实时、准确、高效。EUHT系统通过车辆车载终端与路侧基站无缝连接,实现高速、可靠接入。EUHT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实现智慧级管理和服务。

2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特征是数据量巨大,无法想象的高速处理速度,带来了通信技术中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更新,造成了数据存储和分析速度的变化。多样性是大数据的另一类别。数据化的结构性包括非结构下的文本图片视频、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手机通话等,都被传感器传送到网络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真实准确分析。简单说来,大数据是一种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数据类型。结合当前交通大数据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信息化已成为现实。交通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一方面属于自动化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是半自动化业务记录。前者主要是由各业务单位建立业务系统,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采集的各种数据录入系统,包括公路交通量、签证业务等数据。后者是联网观察省公路客运情况,采集数据,并运用到运政管理系统[2]。

3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基于可见光通信(LiFi)的智能交通系统,即采用可见光取代传统无线电协议,实现车与车之间(V2V)、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网之间(V2I)的通信连接。V2V系统主要保障安全应用。V2I系统包括个人通信、移动办公、远程信息处理、基于位置的信息、与汽车相关的移动服务、视频直播和互联网接入。V2V与V2I统称为V2X。V2X应用能够改善安全性、车辆通行和能耗情况。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有很多,包括专用无线调度、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PIS)、车地无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警用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民用无线系统、车辆信息及检测信息上传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无线政务网和无线数据通信需求系统等。对智能交通数据进行通信式处理,系统在前台操作和数据库管理上运用数据分析。在分析方式上,主要运用数据库管理自查系统等和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挖掘分析数据库。整个数据挖掘分析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数据库中分析相关业务数据,设置方案,利用数据库分析和挖掘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前台操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自带查询和分析,运用相关工具实现第三方工具的运行。第二阶段是解决业务系统中报表填报和系统数据填报。在系统分析功能上,满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行业调查和运行的掌控需求,采用动态监控和质量管控方式,实现共享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分析。在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上,为了应对不同的通信需求,通过不同的技术深度和信息广度,结合不同的时间和不同层级的需求,展现和应用相应数据。形式多种多样,如阅读报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运输量和交通运输情况等[3]。智能交通实现了智能化、信息智能化、现代科技智能化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全方位智慧化交通运输发展。在智能交通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统一。通过比对交通领域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和各个方面,最终产生了智能交通市场、信息化交通和信息服务化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采用IT技术,汇集交通信息,统一大量数据模型,采集实时交通数据,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等,并体现服务的广泛性。

4智能交通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4.1客户需求层次识别

第一,基本型需求,收费快捷、态度友好、路面平整、无事故隐患、排障迅速、施救合规、保障畅通;第二,期望型需求,信息服务周全、收费站咨询路况熟练、排障施救价格公道;第三,魅力型需求,信息平台提供精准的路况咨询服务,一站式排忧解难服务体系(高速管家、全程无忧)。

4.2服务出行大数据应用

第一,“两客一危”车辆监控,实现运输企业、高速公路、交警多方合作,全程可视化远程管控“两客一危”等特殊车辆;第二,配套设施增值服务,比如服务区优惠、油品信息、车位信息、预点餐服务、服务终端体验店和车辆状态检修;第三,多元化服务,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差异性收费,比如旅游景点推送、重大活动推送、旅游时间预测和物流车辆管控。物流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可视化远程管控物流车队,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3文明交通标杆路段

车路协同:通过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可靠通信,为车辆提供高速路变道预警、盲区预警等超视距辅助驾驶功能,实现交通效率与出行体验双赢,达到通行服务的新高度。变道、盲区、匝道等出现其他汽车,系统进行提示,避免车主做出不安全驾驶行为。大流量情况下,通过EUHT实现通行车辆严管引导,规范行车秩序,改变传统高速公路服务模式,提高通行效率,为高速公路发展做出方向性探索。高速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设,为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打开关键突破口,为万物互联、工业互联时代的智慧高速提供重要的实践案例。目前,智能交通建立在电子控制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的基础上,有效集成运用道路港口机场、通信类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建立大范围全方位实时综合运输和管理平台。此平台一般利用新一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采用可交互和可感知的方式促进交通管理,实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和物流生产的产业化。通过体验智能化,实现相应环境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管理和智慧的统一协调发展。

4.4感知互联应用服务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在概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但最终结论是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在基础上彼此相通。为了发展更高级别的交通模式,需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大数据最终目标的推动下,实现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这需要研究机构不断描述大数据,更新处理模式,当使用者需要更专业的数据分析时,能够提供数据分析报告,有效利用大数据的特征,将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4]。

篇9

当今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智能电网也逐渐出现,并成为电力行业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电力系统通信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强化电力通信技术的改革与优化,使通信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智能电网中,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进步。因此需要明确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重要性,更好地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文章就智能电网及其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与研究。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系统;通信技术

当前能源资源环境形势日渐严峻,能演价格波动性比较大,用电负荷增多,用户对于电力需求量也呈现上升趋势,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良好建设,使其更加安全、环保,是电力行业发展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智能电网的提出是为了建设安全、环保电网,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发电的实际需要,实现太阳能、风能、天然气以及石油等不同的发电方法,使得电网的损耗降低,保证智能电网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减少停电事故的出现。

1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应用的意义

为了使电力系统实现正常的接收、输送等运行需要,就需要充分发挥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作用,电力系统中,通信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发展需要,保证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使智能电网进一步的发展,也使电力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能够使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得到保护与提升,防治终端被恶意攻击,导致系统程序出现崩溃,[1]能够电网的安全性得以保证,促进智能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此外,智能电网构建中,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为电网的运营发展提供支持,也使得我国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的进步提供支持。只有明确社会发展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发展需要,才能够使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更好的应用与发展,使电网实现良好的改造与进步。

2智能电网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分析

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有通信系统作为基础和前提,并且通信系统需要具有高效、实时、集成以及双向等特点,智能电网需要依靠通信系统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特点,由于智能电网要利用通信系统进行采集数据,并对其保护和控制。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中,通信系统是第一步。同时,通信系统也与电网一样能够在终端用户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使电网与通信系统密切联系在一起,由此智能电网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使其自身的主要特点得以凸显出来。[2]当前由于电力通信系统的集成、实时、高速以及双向,使得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动态化的基础设施,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交换互动,满足电力需要,电网供电安全、可靠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使资产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智能电网将高速、双向的通信系统作为基础和前提,使矫正、常规监测得以持续性推进,使其功能得以顺利推进。对于各种扰动能够实时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实现电流的重新分配,使电网能够安全顺利的运行。通信系统中,智能电表、智能电子设备、保护系统、控制中心等各种技术应用使得电网的掌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对于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智能电网技术主要体现在其通信架构是开放性的,并且技术标准是统一的。开放性的通信架构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得电网元件有网络化的通信氛围。技术标准的统一能够使各种智能电子设备以及电路传感器的通信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能够使不同设备、设备与系统以及系统之间实现功能的相互操作。可见,电力系统企业需要与设备标准机构、制作企业等加强合作,使得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相互联通的效果。传统的电力网络结构中,发电、运输、配电以及终端用户之间都是独立的,是单一的通信系统,如果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就不能使通联信息及时进行,资源也不能有效的调配。因此要实现智能电网的运行,就需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高速集成等。智能电网建设中,集成通信系统主要涉及主网通信和终端用户侧与配电网通信两个部分。对于主网通信,能够对智能电网信息架构调度控制中心、发电网络系统、管理平台有效的覆盖。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效果,提高对控制性能、可靠性比较高的传输路由、高带宽的重视程度,这部分的管理比较简单,并且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变电站的模式是多方向、多路互联的,能够满足通信需要,利用网络的坚强性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对于终端用户侧与配电网通信,这是一个高、中、低压配电网,其通信方式比较多样,主要有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对于电力通信技术而言,智能电网的主网架上,电力通信网络还是以高速率、大容量、智能化以及宽带化作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将各种光缆通信作为重要内容。下一代的光网络建设将IP扁平化集中控制网络结构作为主要内容,以多点对多点作为基础,形成网状的结构,并通过高速宽带模式构建多重化的网络传输,使得控制中心的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光传送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数据网络与传输网络相融合,使得网络业务的适应性得到提升,使其承运成本得以增加,实现控制的优化,此外也能够使基础传送网络的固有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同时,数据网络逐渐发展为IPv6,[4]并将电信级的以太网引入到基础传输网络中。对于具体的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将用户的行为、业务流量统计性质结合起来,构建出适应性、高效性更好的网络系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中,通信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发挥着极大地作用。智能电网的发展进步使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已经在智能电网建设得到了极为广泛地应用,更好的促进智能电网的运行,为智能电网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强化其规范性、兼容性等,文章对智能电网以及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曙光.论智能电网及其电力系统通信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6:54.

[2]李绍铜.分析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04:44-45.

[3]董军涛.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37.

篇10

关键词:信息和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关键问题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令信息产业也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当中,智能电网信息以及通讯技术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其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实际应用,国家电网也予以了较高的重视程度,同时推广了更多的信息通讯手段。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1 分析智能电网主要运行特征

智能电网,也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将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作为主要的基础内容,并由此构建起来的电网系统,拥有较高的集成性以及较快的传递速度,辅以高速传感器以及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主要的媒介,令电网运行实现较好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令智能电网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助于电网的可持续运转。

其一,自愈能力:立足于智能电网的大环境下,其自愈功能指的是假如电网遇到了一些突发事件的破坏的时候(比方说较为多见的雷电、火灾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故障的诊断以及定位,并及时对其进行隔离以及修复,在保证了自身能力的作用基础之上,针对电网予以保护,令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获得保障。在系统监控的基础之上,掌握电网的良好运行状态,尽量降低人工干预的比例,进行设备自投以及隔离故障等具体的工作,令电网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恢复。

其二,安全性:除了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客户方面、变电站方面,乃至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讯数据信息安全工作也是智能电网的安全性范围当中的。当前,光纤通信技术也在智能电网的通讯技术当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它拥有较大的数据流量以及较高的通讯质量,能够令只能电网实现更高度的安全意义。

其三,兼容性以及集成性:能够保证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较高的集成性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是其标志性的特征,对兼容性来说,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兼容,即数据格式、设备形式以及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兼容性。对于集成性来说,它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有较为密切的实际联系。

2 分析智能电网信息通讯技术的关键性问题

2.1 层次模型设计问题

在进行智能电网层次模型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着通信网架层、电网设备层以及数据应用层等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如果没能保证良好的相互结合,就很难发挥出其整体的功能。因为智能电网系统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分析每个模型,并对其功能构造以及主要的操作特征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构建合适模型,进而结合不同的模型并令其发挥优势,以此来起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2.2 标准体系构建问题

通常来说智能电网的系统比较复杂,而且涉及到的设备也比较多,一旦缺少较为完善的信息源以及配备的通讯体系,很难保障各个部分之间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协调,自然就很难发]出智能电网真正的优势价值。如今时代环境有了飞速的进步,传统模式下的智能电网已经很难满足高流量的信息传递需求,所以需要设计标准智能电网体系,针对网络结构予以优化和调整,对网络结构形式进行简化的同时,切实提升网络体系运行效率,继而强化网络体系实用性,提升经济收益。

2.3 适当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传统安全防护措施当中,基本上都将重点放置于电网稳定以及设备安全等方面,针对信息上的安全性比较缺少重视,而且也不能针对信息系统进行脆弱性以及风险性上的评价。一旦信息系统被威胁的情况下,应对能力比较低,而且针对较为重要的系统也不能保证重视程度,继而导致一些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发生。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同时适当的安排一些专业人员予以充分保护,并设置对应的防护系统,设置应急方案,一旦系统面对安全威胁的时候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继而确保智能电网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实际使用。

2.4 随时对设备进行更新

如今智能电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增加的用户数量,社会范围内通讯用户的流量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加,所以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针对已有的设备予以升级,继而确保电网能够很好的调动其真正的作用。在电网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及时引入一些外国的先进信息技术,对设备进行更新,并且完善电网功能,令其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价值,令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

2.5 对信息通讯技术体系进行完善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当中,用电以及发电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借助构建信息以及通讯技术体系的过程,能够让通讯网络广泛使用在各个环节当中,比方说,将自动抄表以及自动测量等智能方式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此来替代传统抄表方式以及测量方式,很好的实现了电力系统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智能电网模式由局部信息监控,渐渐的实现了对整体信息予以监控的目的,并且令分散于各个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中的讯息也能够得到良好的集成,继而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3 结语

如今我国电力通讯网络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不过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借助构建标准体系、设计层次模型、提升信息安全防护等级等措施,能够很好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有助于更好的调动智能电网的兼容性以及稳定性,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韬韬,李珂,朱少华,等.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5).

[2]王星星.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51).

[3]陈龙,周红,张鹏程.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

篇11

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过后,经济、科研实力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其间更衍生出智能电网信息设备、通信网架、数据存储控制、数据多元化应用等层次,这一切如若脱离通信技术,而独自运营延展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决定深入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将其中隐层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炼整理完全;同时,结合最新技术设备和思维理念,制定完善样式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方案,为日后通信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提供合理数量的便利支撑条件。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关键问题;防治策略

前言

智能电网是我国在世界领域内获取科研竞争优势的先导媒介,如今已经引起国内各类人员关注。在此类背景下,有关电网公司决定以特高压电网为主体网架,配合创新形式的通信控制手段,搭建起全程自动、数字化,且充满中国特色的电网。此类关键技术涉猎范畴广阔,尤其是当中的通信技术,将直接覆盖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户服务、综合式调度等结构单元。有关其智能性则透过数据精准化观测、分布式控制与分析、设备自适应等功能逐一呈现。由此看来,针对此类通信技术关键性问题予以客观验证调试,绝对是迎合时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创设供应多元化层次模型

有关智能电网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可以顺势划分为电网设备、通信网络架构、数据存储控制、数据改造应用等结构单元,在此类空间下衍生的信息支撑体系,将被视为是智能电网信息运行实效强化的特殊载体。这部分信息支撑体系,主张透过电网基础性信息分级整合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纵向贯穿与横向集成,为今后智能电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能效。

(1)电网设备可以划分为不同信息传输和交换元件。

(2)通信网络架构层配合通信网络,快速得令电网设备层中不同类型设备融合一类整体,其中网络连接方式快捷且便于维护,在有线网络难以布置情况下,完全可以借助无线和公网途径,赋予一类合理的网络安全策略。

(3)数据管理层供应不同数据的存储、跨系统整合与集成访问功能。其中,提供的信息量繁多,针对其进行数据存储管理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并且在已有信息化基础上,完善不同结构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改造任务。至于信息访问,完全能够利用事件驱动或是消息总线方式,进行数据大批量检索弊端克制。

(4)至于标准体系,则全程贯穿于信息流层次模型之中,确保各类设备都能够即插即用,并且信息的有效交换和传输内容都比较稳定,可以达到信息交换成本适度降低的目标。

2开放沿用足够先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络

电力系统的控制信息调度,主要配合网络传输手段进行动态化调度,其间不同任务周期难以精确化预测。另外,采用时延控制举措,对于同时到达交换机的电力系统保护信息流,加以控制过程中,无法保证端到端响应时间要求得以顺利满足,所以需要技术人员针对信息流控制机制加以革新,尽量在信息网络的电力系统控制任务时间约束关系基础上,进行电网信息调度实效性改善。笔者在此提出一类借助相量测量装置获取的电压和电流、静态等值理念,以及相对电距离指标对不同负荷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性,予以有序地划分,进一步对关键点实施科学监管。

3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防护功能

作为智能化电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脆弱性和风险验证评估。尽管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工作站、服务终端、路由器等,都相应地提供安全管理机制,可用户仍未能针对安全加以有效配置。其中几乎超出九成的信息系统入侵,基本上都是透过已知系统漏洞和操作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错误配置实现的。

(2)对各类安全威胁的综合应对能力。对于电网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内激发报警机制回应信号。特别是在极端状况之下,电网信息系统通常会经受大规模冲击,致使电网衍生故障问题时,电网公司和其余机构,包括政府机构的联动响应。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无线网络时刻保留灵活、便捷接入优势,为了规避严重的黑客干扰行为,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针对原有安全机制加以校正改良。具体就是透过智能电网全方位监控途径,进行各类信息转变,分散在不同类型信息系统之中,同时利用综合式数据平台加以集成改造,方便各类业务人员进行数据应用,完成电网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信息和通信网络建设工作,有必要全面迎合新时代智能电网建设诉求,及时处理有关智能电网信息传输标准协议体系等课题内容。毕竟此类内容不存在外国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需要技术人员自行创新改造。

参考文献

[1]赖业宁.智能电网的本质动因和技术需求[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0(02):155~166.

[2]姚建国.智能电网发展形态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3(02):89~93.

篇12

【关键词】电力通信 智能电网 应用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智能网的概念,依靠现代电力通信技术,建立和健全智能电网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电力系统积极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大时代前景下,电力通信技术呈现出智能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为我国全面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

1 电力通信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电力通信技术对于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实际运作,为提高发电和配电的效率,以及保障通信平台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电力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实现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已经对于电力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例如从电力资源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统一管理电力系统发电、配电工作等。优化电力通信技术还能够加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而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技术的智能化促使电和网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它是智能电网建立的技术保障和基础。

智能电网,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人们在电力系统中利用智能技术对配电网实施智能化的管理。智能电网是一种建立在现有配电网技术上的新型管理方式,不但实现了双向网络连线,还通过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中枢控制系统等,全面地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共享与控制,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各种需求,保障配电网的更高效的运营。

没有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持,智能电网就无法从理论变为现实,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现代化和商业化运营也就无法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更无从谈起。因此,电力通信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清两者的关系,也有利于我们理解电力通信技术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可靠性、保密性的重要性。当然,在现阶段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明显还不够成熟,时常面临外界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因为电力通信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化管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从完善和健全智能化的通信体系开始,从优化电力通信技术方面入手来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

2 当前电力通信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的问题

现阶段,因为电力通信技术在某些环节的落后,我国智能电网在运营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通信平台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部分,有时候会出现与智能电网业务配合度低下的情况,要改善这点,需要从一开始就针对两者进行统一规划;

(2)电力通信平台的网络架构是开放式的,通信标准是通用的,但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所有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

(3)电力通信网的覆盖面很广,在发电、送电、变电环节上都应当实现准确的智能网数据覆盖,如果不能普遍地对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程序实施保护和控制,就无法确保及时提供有效的通信网络,支撑电力业务的高速运营;

(4)如今的技术还不能够提供大容量的通信入网支持,双向通信和实时通信的技术也相对不成熟。

3 电力通信技术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来看,我国智能电网对于电力通信技术的要求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通信专网的建设要列入重点规划项目,通信专网的建设事关国家安全、能源战略,作为基础设施工程之一,不能轻视。

第二,不能仅仅将电力通信平台当做是一般的通信通道,它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能电网业务要相互配合起来进行运作,统一规划;

第三,大幅度提高电力通信平台的可靠性,因为现在人们在私密性方面的要求很高,保密性强的通信平台不但可以抵御黑客,还能减少非法攻击,减少网络犯罪的几率。

根据这样的需求,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就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实施:

(1)通过对于电力系统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及涉及面的加深,在通讯、电力网络的综合配套建设上投入更充足的研发和运营资金。

(2)强化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对于“电力通信技术和智能电网关系”的认识,深入了解通讯和电力通道建设之间的关系,电力通道建设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明确维护电力通信设备的重要性,加强日常软件维护。

(3)协调各级相关部分,统一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可以适当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完善通信技术和电力网络体系的基础建设,并和部分国家开展多层面的交流,建立交流机制,加快我国在电力通信综合配套设施方面的建设。

(4)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鼓励行业内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电网管理部门要及时依据客户的反馈意见对于本身电能数据进行合理地收集、归纳和总结。数据的问题就是运营的问题,平时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电量的采集及传输,分析线损数据、统计日常数据,建立异常数据报警机制。对于那些经常出现数据问题的环节,可以实现每日每周报表制度,保存好各类数据档案。

(5)加强远程监控管理自动化的进程,以实现常规工作中的智能控制为目的,不要浪费人力物力。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在电力需求量方面将会持续增加,居高不下。这种现实因素要求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要加快。尤其在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趋势下,电力通信技术如何广泛合理并科学地应用在智能电网中,成为了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课题。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不但刺激了智能电网的发展,也要求电力通信技术朝着更经济、安全、可靠地方向发展,确保我国电力系统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武侠,战捷.电力通信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2(21):54-55.

[2]吴佳伟.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3]王乘恩.试论智能电网及其对电力通信的要求[J].信息通信,2014(11):212-213.

[4]张莹.分析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9):180.

篇13

1.1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现状

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领域应用广泛,在发、输、变、配、用等环节都有相应的通信标准和应用。比如,变电站与控制中心之间采用IEC61970或IEC61968标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使用IEC61850标准通信。当前电网通信技术及标准种类多且兼容性不足,通信技术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端新的要求,比如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和智能电表等。

1.2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用户端涉及的领域较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通信技术存在,这是由于各种通信技术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行业发展有各自不同特点所形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InternetIP使用IP基础网络的优势在于与互联网的有效衔接。用户端通信采用基于TCP/IP的网络,可以非常便捷地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其好处还在于大量IP成熟标准、有效工具能直接应用到用户端的应用软件。此外,IP基础网络支持带宽共享和动态路由能力,在智能电网用户端中对最小存取延迟,最大丢包率或最小带宽现状等有特殊要求的应用,一些IP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可满足此特殊要求。

(2)光纤以太网通信它采用光纤介质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也可以实现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最高可以达到10Gbit/s。目前光纤以太网通信在电力监控系统中已有商业化产品投入运行。

(3)电力线宽带(BPL)该技术采用电力线传输数据。通过电力调制解调器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任意的电源插座上实现网络接入。电力线宽带在缺少其它通信网络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在于利用现有电力线上网而无新增通信线缆铺设投资。但目前的BPL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为4MB。因为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的传输速度。

(4)3G移动通信利用现有3G移动通信可以避免建立专门的无线网络所需的大量投资,使用方便、灵活。但若大量使用成本投入会较高,且日常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较高。故此通信技术适用于重要、且节点数少的远距离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场合。

(5)无线通信(ZigBee、WiMedia、Wi-Fi)Wi-Fi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能够进行升级扩展以覆盖大型地域和多个端点,且无需铺设电缆。ZigBee通信使用跳频扩频无线技术,该技术具有可靠性高、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远的优点,由此解决了传输堵塞和干扰。WiMedia通信的物理层采用超宽带标准,其解决方案的射频覆盖水平与ZigBee相似,其数据传输速率高,并具有网状网络功能。

(6)现场总线通信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现场总线技术,相比传统控制系统,其特征为:数字化、全双工传输、分支结构多。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导致其体系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发展。

(7)通用工业协议(CIP)CIP是面向对象的工业网络控制协议。根据OSI/ISO七层协议模型,DeviceNet协议定义了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而CIP协议是七层模型中的最上层———应用层。CIP协议是De-viceNet的应用层,同时是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的应用层。DeviceNet和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共用同一个应用层协议CIP,但它们有各自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8)工业以太网技术当前,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相比其它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优势有:1)数据传输速率高,达到100Mbit/s;2)不同的传输协议能在相同总线上共存;3)在以太网中,数据存取技术采用变互式和开放式;4)不同的拓朴结构和不同的物理介质得以存在和运用。

2走向集成的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技术

2.1集成的通信技术

在智能电网设备端,目前仍然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从用户角度,希望通过通信技术集成以实现各种智能元器件与控制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但并非必须用一个通信网络来实现所有的功能。例如:Internet网络并非同结构的单一网络,但用户确能实现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网络浏览、网上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从通讯协议的构筑模型角度,大多数用户端通讯协议均根据OSI的七层模型。当前,自底层向上定义构筑统一整体的通信协议大量存在,这使得在相同层次上的互联性在各标准协议之间较难集成。其实,定义OSI分层模型是为了让不同构架、不同发展阶段的通讯协议能相互独立,使其能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互相配合、结合,增加其相互间成为一个端对端完整协议的可能。比如,以TCP/IP协议栈为核心的Inter-net网络协议中,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可以在上层网络存在,而大量的不同局域网、广域网可以在下层网络平台上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集成将应运而生。通信集成是指一个集成的通信软硬件平台融合多种通信协议及通信接口,实现不同通信技术的互通互联。

2.2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及融合

篇14

根据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等的一体化,还能提高电力供应过程的安全性和能源有限利用率,最终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电力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以推动电力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

一、电力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由于电力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比较高,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推广的情况下,网络通信技术在输电、发电、配电和变电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深入,需要注重网络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才能避免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出现各种问题。目前,电力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信标准的种类比较多,无法互相兼容,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二是,在通信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智能家居、电动车等的出现,给电力系统供电、输电等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制定新的标准,才能满足各种智能设备的用电需求;三是,目前的电力系统无法严格执行现有的通信保障,并且,各种设备在使用时还存在有很多私有协议,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电力设备的操作安全性,最终增加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电力通信成本。

二、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

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与各行业的运营和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当前,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化建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注重原有电力通信技术标准的合理应用

在电力系统有效运转的过程中,注重网络电网信息的运行稳定性,需要通过通信网络这个传播载体来完成,才能真正保障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当前,我国使用的电力系统通信标准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其有着一定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是制定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必须参考的依据之一。在实际进行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制定时,必须注重原有电力通信技术标准的合理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电力通信技术标准的不断创新,从而在参考国际电力通信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满足我国电力产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2.2注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全面性

在制定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的时候,其涉及的范围、传统通信的安全性等都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可再生的能源应用到电网、智能家居等中,如智能家电和电表等,才能真正满足这些新产品给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智能电网与电能生产、使用等多个环节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对智能家居的设计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在制定出合适的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避免网络通信信息泄露情况出现,从而有效保障网络电网通信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针对上述内容提到的几种情况,我国在输电、变电环节采取的安全措施是纵向认证、横向隔离,可以有效保护各种敏感信息的安全,以在结合数据加密技术等的情况下,提高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安全性。

2.3加大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可知,部分地区并没有严格执行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标准,给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加大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并构建一些电力通信技术标准检测中心,注重各种电力产品投放时的质量检测,才能避免智能设备使用过程出现意外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在我国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下,注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相关标准的严格执行,并对数据模型、工程配置语言、通信服务等进行严格测试,才能在满足机械结构、电磁兼容设计要求等的情况下,确保系统拓扑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提高不同厂家电力产品的兼容性。因此,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大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并注重他们的素质提升和综合技能提升,才能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推动我国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电网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是当前电力行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注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科学制定,并确保其的严格落实和有效执行,才能在智能电网需求不断发展转变的情况下,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智能电网有效构建的真正目的。

作者:王军超 葛臻冉 高健翔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范明天,张毅威,张祖平,曹其鹏.欧洲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工作[J].供用电,2015,03:34-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