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感恩教育范文

幼儿感恩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感恩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感恩教育

篇1

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

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会模仿我们,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关爱行为,我会及时地说声“谢谢”。如阳阳是班上调皮的孩子,但是他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他会给老师打水:“老师,你喝水吧。”每当这时我会笑着说:“谢谢!”他也会说:“不用谢!”我给孩子们倒牛奶喝时,孩子们一个个上来拿了奶杯就走了,阳阳却会说:“谢谢农老师!”我也高兴地表扬他:“不客气!阳阳你真有礼貌!”这时,其他孩子听见了也会过来说:“谢谢农老师。”不仅这样,每次家长配合了我的工作,我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谢谢您!太谢谢了!”对班里的其他老师,我也同样时时怀有感激之情,她们帮助我做教具,给我做助教,我都会好不吝啬地对她们说声:“谢谢!”就是这样,我给孩子们树立了感恩的榜样。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

1.开展 “感恩教师”的主题活动

(1)帮助老师做一件好事:收拾玩具、图书;擦桌子;帮老师接杯水;帮老师捶捶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为老师做的事情。(2)给老师送一个节日祝福:祝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越来越年轻漂亮!祝老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都是发自孩子内心的祝福。(3)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制作些贺卡等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通过抱抱、亲亲老师等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开展“感恩同伴”的主题活动

(1)说说哪个好朋友给了我什么帮助:豆豆帮我垫毛巾了;韩雨帮我脱衣服了;洋洋帮我拿书包……让孩子去发现好朋友给了自己帮助,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2)和同伴共同解决困难:我和天天一起把椅子搭好了;我和小明一起把被子叠整齐了;我们男孩子一起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让孩子们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学会相互合作,学会相互帮助。(3)和同伴相互分享:我鼓励孩子们把家里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一开始,孩子们都是拿着自己的玩具独自在玩,谁碰了就跟谁急。针对这一现状,我现场就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们立刻明白了好东西应该一起分享的道理。“我请你玩我的玩具,她可以变形的哦。”“你想看我的书吗?我的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喜羊羊。”“我们一起玩吧!”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的心里是何等的欣慰啊!

3.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

(1)对父母表现出自己的爱。(2)为父母做一件事。(3)对父母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4)学会和父母亲密交谈。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让幼儿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亲子作品制作、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与家人合作的乐趣,让他们意识到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从而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韬韬妈妈就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出差回来,我儿子拿着纸制的花对我说‘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我真的好感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反馈,孩子一回家就给父母倒水,还比以前有礼貌了。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些表格,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其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懂事了,更有礼貌了。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感恩教育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可以利用社会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我园组织幼儿观看新闻,当看到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时,孩子们流露出了难过和悲伤的表情,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此时此刻,我们能做和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纷纷说:“我买个蛋糕给他们吃!”“我买肉给他们吃!”“我想请他们来我家住!”……稚嫩的语言蕴涵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怦然心动。之后,幼儿园组织孩子们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把代表自己心意的爱心款放进捐款箱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孩子们也积极捐款,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当孩子们了解到我们附近的一些乡村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时,孩子们都想去看看他们,于是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自驾车到隆安贫困乡村小学进行“手拉手”的活动。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行进,孩子们看着幽深的山谷说:“在这种地方也会住着小朋友吗?”花了大半天时间,我们来到了小学校园,校园里仅有的20多名小朋友跑出来迎接我们,孩子们的眼眶很快都湿润了,“妈妈,我有点想哭。”豆豆说。很快,孩子们就坐在一起交流了。之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拿出学习用品,还有自己画的画送给山区小朋友,还把幼儿园捐到的善款交到了小学校长的手中。最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区小学,心有所思地回城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教育,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了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四、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幼儿感恩教育单靠幼儿园老师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如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对老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孩子们在无形中也将慢慢地学会感恩。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对共同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态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有利条件,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家长反馈表、评价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感恩教育中,我们要让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篇2

感恩教育应是我们幼儿教育关注的一部分。本文幼儿感恩教育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幼儿感恩的现状调查、影响幼儿感恩的因素(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面)、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感恩的理论基础和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研究。研究最后指出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幼儿感恩 感恩意识 感恩行为

中华民族拥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悠悠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个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生活,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感恩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对幼儿感恩的研究则更晚。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之一,对幼儿的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一、幼儿感恩的内涵

《说文》曰:“恩,惠也。从心,因口。”《现代汉语词典》说:“恩惠:给予他人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概言之,感恩是指个体对自然、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因素的积极认知和感激之情,并提供相应回报的行为。它既是一种积极认知,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更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行为。

幼儿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感恩教育内容与幼儿进行对话,使幼儿拥有感恩的意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感恩行为的对话活动。

二、研究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其内容

(一)研究的意义

感恩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及帮助他人等良好的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的发展,为幼儿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

我国现有的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家庭教育情境中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家长是否有培养幼儿感恩的意识、培养方式,以及幼儿在家庭中表现出的感恩意识和行为现状;另一方面是关于幼儿园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从幼儿园角度对幼儿感恩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是从感恩的四个环节进行解读: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以上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从自然、社会和他人三个角度来探讨了幼儿感恩的培养。

三、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幼儿感恩的现状调查

在对幼儿感恩的现状进行调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上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研究者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1]在幼儿园中幼儿表现出的感恩相对家庭有所提高,但是仅表现为对熟悉的教师打招呼等礼貌行为。在人际关系上,78.35%的幼儿认为帮助自己的人很少[2],在接受帮助后有部分幼儿知道说“谢谢”,其中女童说谢谢的比例略高于男童。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幼儿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

(二)影响幼儿感恩的因素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杜文婷(2009)探讨了幼儿感恩教育缺失家庭方面的原因是:家庭教育襁褓式理念、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和网络的冲击等。家庭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幼儿最先感受到人间真情的地方,父母对幼儿的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汇成人生长河,家庭本是幼儿最早感受到爱,也应是最早懂得感恩的地方,然而父母的家庭本位的价值观所形成的思维习惯植入到家庭成员的语言和行为中,悄悄地“潜入”到幼儿的头脑里,而形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爱而凝固成父母事事包办,孩子遇事言听计从,毫无感恩之心最终形成唯我独尊的冷漠态度。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并没有培养幼儿感恩的意识。长辈对幼儿的溺爱,父母忽略对幼儿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认为对孩子的付出天经地义无需感恩。父母是幼儿出生后接触最频繁,关系最亲密的对象,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是唯有树立父母正确的儿童观,父母通过与幼儿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2.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

幼儿园作为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强调的是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私立幼儿园,为了吸收生源,迎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幼儿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智力的学习课程,在传授知识时以“问题――答案”逻辑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奖励――惩罚”强化模式下让幼儿学习知识的各种各样隐形规则。幼儿园竭尽全力开发各种各样智育课程,而德育课程却以理想的观念来引导幼儿,却不注重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这种停留在口头说教的感恩教育方式与幼儿以生活经验为主的学习方式相互冲突,从而使幼儿园的感恩教育犹如小鸟虽从天空飞过,却不曾留下任何痕迹。

3.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日益富足,使幼儿从小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而从未接触过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在幼儿园中也初见端倪。因此,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共同发扬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1.家长的言传身教。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同时,父母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2.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

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在幼儿心中,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向他人感恩,对幼儿为班集体做出的工作也应该表示感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类的幼儿图画故事书和儿歌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采用移情训练法可以使幼儿与文本中的人物更好的产生共鸣,真正理解人物的感恩情感。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还应时时把握住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3.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

在正确引导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是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家园合作可使家长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幼儿德育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策略,可使家长和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幼儿感恩教育的各项活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四、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冷点

(一)幼儿感恩的理论基础

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处于事实描述阶段,其实验研究相对还很薄弱,所以其理论相对较少,起步也较晚。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是McCullough,Kilpatrick,Emmons等在2001年提出,他们详细论述了感恩的亲社会本性,提出感恩具有三种特殊的亲社会功能或道德功能,即道德计量功能、道德激发功能及道德强化功能。[3]费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于1998年提出了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即时思维行动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感恩也经常被认为是一种离散的积极情绪。[4]张晶(2010)提出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生活德育理论、情感德育理论和游戏理论。综上,笔者发现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均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引进而来,幼儿感恩教育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

(二)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

陈志琼(2004)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5]赵晓芳(2006)提出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二是情感层次,三是实践层次。其中情感层次连接认知和实践层次,在感恩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笔者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如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一样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和相应的特征。现有的研究把幼儿感恩教育看成是一种通过教育措施是可以达到社会对幼儿期望的最高水平,对幼儿感恩的培养并不会受到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五、结论

幼儿感恩这一理念自古就有,然而将其作为一种培养理念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却是近几年的事。幼儿感恩教育虽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研究现状是从幼儿感恩的表现状况进行的描述分析,并未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内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均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推理分析,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并未对幼儿感恩年龄的发展阶段进行任何研究,使用的发展理论和中小学及成人感恩发展阶段一致。研究方法单一,多是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其设计方式多基于定量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月芬.学前幼儿感恩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9(5).

[2] 周素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感恩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

[3] 王定升.感恩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3

【关键词】幼儿 感恩意识 缺失 培养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每天放学时,奶奶都给童童带好吃的。童童每次取过食物就吃起来,从没对奶奶说声“谢谢”,更不会问奶奶:“你吃不吃?”有时甚至还埋怨奶奶带的食物不是他喜欢的,哭闹着要奶奶去超市重买。

案例二:午睡的孩子起床后,老师、阿姨分别帮全班35名孩子整理好衣服。穿好衣服的孩子们都不吭一声就走了,没有一个人向老师、阿姨说声“谢谢”。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爱,熟视无睹,一种“感受爱的缺失”在幼儿身上很常见。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轻易满足,这种泛滥又单向的爱使孩子养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其次是沟通的缺失。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艰难,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辛苦,也不会用感恩的心来善待父母。由家庭因素造成孩子的“爱心缺失”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孩子们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礼貌,心存感激,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未来发展。

2.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幼儿园虽有品德教育,但还不全面、不到位,或是形式化,表面化。没有持之以恒。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不够。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社会行为上,真正要给孩子做到表率、榜样的作用,还要不断努力。

3. 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日益富足,使幼儿从小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而从未接触过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在幼儿园中也初见端倪。因此,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共同发扬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三、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

1.家长的言传身教。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同时,父母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2.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在幼儿心中,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向他人感恩,对幼儿为班集体做出的工作也应该表示感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黄香温席》《探母》《乌鸦反哺》等在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娃娃家”的活动,要求幼儿扮演父母亲自关心照顾自己的宝宝,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关怀是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3.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在正确引导幼儿拥有一颗感恩心的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是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家园合作可使家长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幼儿德育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策略,可使家长和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幼儿感恩教育的各项活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篇4

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滋物无声地进行,在心灵里润化,在行为中感受。

关键词:

幼儿;感恩;教育;做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力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园感恩教育就是对幼儿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使其养成感恩的心态。加强幼儿园感恩教育应以教师为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加强家园社会联系等方面进行。

1幼儿园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二个家,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1.1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是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重阳节”时幼儿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感谢爷爷奶奶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晚辈们!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二是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的老师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家人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洗脚,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1.2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二是在教学中开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三是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2加强幼儿园感恩教育

篇5

提升家长对感恩教育认识的重要性之后,幼儿是接受感恩教育的主体,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意识相当关键。所以,幼儿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的感恩意识,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感恩体验与实践中去。幼儿园在给家长推荐相关感恩教育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并且总结作品里面的感恩情节,感受到感恩的伟大与意义。幼儿园可以给幼儿安排感恩作业,并且需要在家长帮助或配合下完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小型的家庭劳动,帮忙打扫卫生,父母下班回家之后,给父母倒水,帮父母换拖鞋等,这些感恩作业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一起培养幼儿的感恩修养。

二、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感恩素质培养

家长要想使幼儿感恩教育培养取得预期效果,应该在生活实践方面花费功夫,积极培养幼儿感恩素质,并且通过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感恩视野,从而使感恩教育更有效,更全面。

首先,家长可以采用特殊节日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重阳节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讲解节日的来源,让孩子学会感恩别人。

其次,家长利用特殊主题纪念日指导幼儿感恩社会,例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和国庆节等,让孩子对祖国和社会产生感恩情结。

再次,家长使用特殊的主题日帮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动物日等,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的帮助,懂得感谢大自然,从而能够保护大自然。

最后,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不同,在游戏中,幼儿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与人、与物相处。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游戏中,家长可以帮助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让幼儿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激励的完成任务目标,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恩,这样,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领略到感恩,并且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204

1 我国现今感恩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映现今的孩子自私、冷漠,很多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越来越多的家长甚至被抱怨:你们那么穷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听到这样的话不知道我们的家长作何感想。

年仅5岁的外甥在过年收到姥姥给的五十块压岁钱时,没说谢谢反而说不要,大伙纳闷之余,孩子稚嫩的声音传来:“那张钞票太少了,我要红色的!”令众人苦笑不得。刚上小学的侄女哭着闹着不让妈妈去接她放学,细问之下原来是她妈妈那辆破自行车惹的祸,因为别人的爸妈来接孩子时都是汽车、电瓶车。这些相较起来还只是小事,更严重的这几年一直有报导孩子为了一点小事杀父弑母事件,相信类似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不相干的人听到都会觉得寒心,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更何况会懂得去感谢他人。

2 感恩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我们总是会从各种渠道看到这样的信息:中国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其实,据笔者观察,真正懂得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愿意用心去培养孩子的父母是非常少的。除了帮孩子报大量的兴趣班外,他们把大量时间用来看电视、打牌、应付饭局等,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在交流上与孩子有太大的隔阂。所以,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对纯洁如白纸的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识恩、知恩、报恩、最后懂得施恩。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孩子感恩。

2.1 让幼儿“识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2.1.1 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让幼儿识恩

记得一个一直让笔者感动的公益广告:妈妈在为小儿子洗脚讲小鸭子的故事后又去帮年老的奶奶洗脚,年幼的儿子偷偷看到后,小脑袋马上萌生出了帮妈妈洗脚的意愿,之后就见他用稚嫩的双手吃力地捧着一大盆水,稚嫩的声音说着:“妈妈,我也来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这个公益广告台词虽少,却异常打动人心。从这个广告中我们体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多大,这位母亲就用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感恩,这是我们每一个父母、教师值得借鉴的。

2.1.2 从身边的一切小事着手,利用契机让幼儿识恩

生活中这种小事很多,比如在公车上遇到别人让座时,妈妈除了自己道谢外也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其实这样的事情每个孩子差不多都会遇到,但家长如果在第一次接受别人让座的同时,没有教孩子带着感恩的心说声谢谢的话,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这样一个得到感恩教育的契机。在幼儿园吃午饭,当保育员阿姨递饭菜给孩子,也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谢谢”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重要的,每一件这样的小事,都可以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认识到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2.2 让幼儿“知恩”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为妈妈买了一碗鸡皮,因为他看到妈妈每次吃鸡时总是吃鸡皮。母亲捧起这碗鸡皮时百感交集,留下了泪水,而儿子却不解其意。这位母亲一直没有让孩子知道她其实也是喜欢吃鸡肉的。哪怕她只有一次去吃鸡肉,孩子就会知道妈妈一直吃鸡皮的良苦用心,然而这位妈妈却一直含蓄的隐藏着。就是中国人的这种含蓄,使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家长为自己付出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别人在他们成长时给了多少恩惠。许多家长在抱怨孩子不懂得爱父母,却不知,在父母把爱给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付出了多少爱,应向孩子索取同样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给予的恩情、他人给予的恩惠。我们要向孩子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2.3 让幼儿懂得“报恩”

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却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一样被国人重视起来,这很令人费解。

2.3.1 鼓励幼儿的每一次“报恩”的行为

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有时往往会接受同伴的帮助,如玩滑滑梯时摔跤了,好心的同伴来扶他,之后他会跟这个人玩得特别好,甚至会将自己的飞机、汽车玩具赠与对方,这是幼儿表达自己谢意的方式。这时我们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行为,即使家长认为这是完全不等价的交换。“你知道一辆玩具汽车要多贵?你只要说声谢谢就好了啊。”这种话千万不要说,因为你的孩子获得的将会是比一辆玩具汽车价值更高的东西。那是你今后用一辆真的汽车也换不来的。

2.3.2 让幼儿在古训、故事中懂得“报恩”

我们的家长经常会在幼儿睡前讲一些故事来哄孩子睡觉,幼儿很喜欢听,而且对故事内容也记得很牢,家长们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我们早有的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让幼儿从这些经典中学习懂得如何报恩。

2.4 让幼儿体会出“施恩”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当幼儿知道家长、教师、整个社会都在为他的成长付出时,孩子的心中便充满了爱,充满了感恩,他们便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把自己心灵深处的感恩化为行动,施加到同样需要感恩教育的人。

参考文献:

[1]赵敏,王冬兰.实施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51).

[2]张晶.3到6岁幼儿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篇7

关键词:幼儿园; 感恩教育; 试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1-001

中华民族是五千年的文明之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三字经》里也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孝字当头,而行孝必先知恩感恩。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一、言传身教,成人的榜样作用

1.家长的言行

教育孩子要孝亲敬老,还是要靠家庭感恩教育来实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在家中,家人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老师的言行

教师是花园里精心培育幼苗的园丁,是细心雕塑人的心灵的雕塑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孩子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大量耐心细致工作,不要把感恩教育当作一种指令性、改造性的工作来做,如果让孩子热情和做人的信心产生抵触情绪或仇视的心态,不仅会前功尽弃,还可能会让幼儿领会一个错误的信息:我也可以用老师对我的方式来对付我周围的人。但是如果教师在孩子面前,用自身的言行宽容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那么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全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做到正直善良,胸襟坦荡,公正为人,把自身作为感恩教育的教材,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用崇高去培养崇高,用真诚去换取真诚,只有宽容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富有爱心的灵魂。”让孩子能从教师自身的言行中体会到,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个别幼儿的不善行为,教师注意不要在集体满前大肆批评,可以轻描淡写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但注重个别教育,私下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不好;对比较严重的,必须给一些孩子认为很重的惩罚(比如,老师有意疏远他。让他知道,他这样做,老师很不喜欢,等他改正了,老师还是喜欢他)。

二、注意感化,营造感恩环境

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其重大,三岁的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除了接受老师的教育,更会受幼儿园整体渗透出来的人文化氛围的熏陶。幼儿园环境如果盈溢着浓厚的人文化感恩气息,孩子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幼儿园把对幼儿感恩教育确立为十二五课题,把感恩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环境设置等方面。

确立感恩主题:注重对幼儿进行随机感恩教育的同时,每个年级组在学期的每个阶段,确定感恩主题,在进行感恩主题教育时,整个幼儿园有一种浓浓的感恩氛围,年级组的游戏走廊设计成感恩长廊,让幼儿一踏入这样一个地方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感恩。虽然孩子们不认识感恩这二个字,但感恩走廊的设置让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形象地认识到“感恩”。感恩走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通过家长收集到孩子们在家对父母、爷爷奶奶感恩活动的照片,也有用让孩子们容易理解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事例的图片,能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感恩。通过感恩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感恩文化浸染,通过不同的感恩例子知晓不同的感恩行为,知道何谓“知恩”,懂得“报恩”,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开展感恩活动:除了在主题活动阶段开展感恩教育外,平时在幼儿园也注重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对幼儿的感恩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老师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讲给孩子们听,并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让孩子们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活动结束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感动的事等等。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以及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感受树叶对妈妈的爱。利用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害怕的感觉,激发孩子们对妈妈爱的情感。结合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回家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一件感恩的事,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拿眼镜,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等等,让孩子们对长辈的感恩从小事开始。

利用每天的晨间谈话,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育的内容包含多方面,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2.社会环境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感恩教育。如带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带幼儿去参观成人劳动的场面(如建筑工人挥汗工作),来激发孩子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感恩教育;发展策略;意义

幼儿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教育,孩子太小,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很多对策对于幼儿来说无法实施,甚至达不到教育的期望。所以幼儿园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为的也是真正意义上改掉学生们天生带来的坏习惯,让学生们学会感恩,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一、幼儿园教学的现状

1.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被家长们宠着爱着,孩子们在家里可谓是要什么给什么,把家长的给予看做是应该的,甚至将他人的给予也看做应该的。所以孩子们自我变的蛮横,如果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非常气愤,对于感恩这一概念认识不上去。更不知道如何感恩。

2.幼儿园对于感恩教学实施的力度不够,学生们意识不上去,很多幼儿园虽然采取了感恩教学的策略,但是在实施中对于其规范性的教育没有做到位。由于幼儿比较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不够成熟,所以对于教育的把握能力还达不到要求。时刻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倘若出现一阶段的不重视,学生们很可能就会放松,对于老师的叮嘱与教导就会忘记。

二、幼儿教育针对感恩采取的教学策略

1.通过身边的小事来引导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对于深远的事件学生们可能还理解不上去,但是身边常常发生的小事都存在感恩意识。例如:倘若我们因为不小心摔倒了,别的人来搀扶我们,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怀着感恩的态度来面对,因为是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才让我们更快的站起来,还有身边其他很多小事,就拿幼儿园常发生的事情,小朋友们之间互相帮助,有的小朋友拿自己的东西给其他的小朋友,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所以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学生们学会主动说谢谢,谢谢这两个字是感恩的最基本表现,所以锻炼幼儿时刻要记住说谢谢。对一切外来的帮助无论多么卑微都要说谢谢。从而教导学生们学会感恩。

2.只有课堂教学感恩学习对于幼儿的帮助是片面性的,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感恩并不是只表现在有联系的人之间,亲人之间也需要感恩,而且这种感恩的意识要更加强烈,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都惯着,宠着,让孩子们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很多孩子如果家长不随他们意更是哭着闹着,丝毫没有一丝感恩意识,所以需要家长配合。例如:家长再与孩子们沟通时也要教导学生们学会感恩,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了,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家长的努力都是为了他们,要学会感恩,哪怕帮助妈妈爸爸干干家务活,甚至可以给父母揉揉肩,敲敲腿。所以不要一味着为孩子服务,不要怕他们累到,也要接受他们对父母的关心,然后很亲切的也要谢谢他们。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们的感恩意识,从而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性格,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展现人格魅力,改掉不良习惯。

3.利用真实事件教导学生们学会感恩,幼儿心智不成熟,属于接收新事物初期,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具有感恩的意识,所以可以利用身边的真实事件来教导学生们学会感恩。例如:我们可以将身边最真实的事件进行描绘:某位学生家境补富裕,导致其辍学,但是这不是他的错误,社会上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了解到都纷纷的为这位学生捐款,很快这位学生又重返课堂,这位学生非常感动,为了感恩他努力的学习,立志要回报社会,最后他终于做到这一点了,他成为了拥有多家公司的老板,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恩德,他用他赚来的钱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使得他们都能够重返校园,在面对采访,他只是说没有他们的捐款将没有今天的我。通过将真实事件进行阐述,让学生们知道感恩,和现在的幼儿做对比,他们的生活远高于所举的例子,所以让幼儿们通过真实事件来提高感恩的意识,让每位幼儿针对其事件来感悟生活中认识到感恩将带来怎样的美好。

三、培养幼儿学会感恩的意义

1.对于幼儿园的学生们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完善幼儿的健全人格,从小规范学生们的教育,提升学生们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完善学生们的人格,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2.对于老师和幼儿园教育系统来说,是教育的提高与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们的观念,在重视学生们学习的前提下,以改善学生们的习惯为基础,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规范教学制度,是教育层次的提高,对学生们的后期成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凡事都要从小做起,为了能够培养出个性鲜明,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的有为青年,所以就要从小培养学生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幼儿园积极的实施感恩教学策略,目的就是培养出更优秀的有为青年,如今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相信这一举措对幼儿园未来的发展前景带来新的迹象。优化幼儿园教学系统,提升教育层次。

作者:洪巧央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郝明清.大班幼儿教育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2014.

篇9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重要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是啊,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大家的心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然而众星拱月似的家庭生活为孩子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幼儿园里则是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道“该我怎么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地消费时,早已经忘记了“粒粒皆辛苦”的古训,把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 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得基,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1 明确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幼儿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教育幼儿应从珍惜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2 教师应以身作则,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她)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从小班开始,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到了大班,当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产生争执时,我首先问:“你有没有说过好听的话?”由此强化孩子的礼貌交往过程。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并懂得感恩

对孩子们来说,活动是他们体验的载体,体验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感恩,在活动中学会感动,在感动中知道感恩。

3.1 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

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谈话、社阅读、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3.2 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 ……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的良机。如“三八节”时幼儿园邀请妈妈与小朋友一起共庆三八节,感谢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哺育长大,感谢妈妈教育我们成人!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块甜甜的节日蛋糕,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首《我的好妈妈》,一段《感恩的心》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除此之外,还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 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3 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如我们在课外进行了“老师的一天”“妈妈的一天”等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忆、讲解、访问与绘画“老师的一天”,“妈妈的一天”等活动,了解大人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使孩子感受到成人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艰辛和那份深深的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注。

4 一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要教育幼儿学会懂得感恩,就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点滴开始。

4.1 在晨间活动中渗透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小朋友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他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说说事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避免浪费的现象。

4.2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我们引导孩子为娃娃做饭、喂饭、洗澡、穿衣服,并照顾家里,打扫卫生,换位式体验成人的辛苦。“小医院”里医生、护士的辛苦以及为他人治病的快乐。

4.3 在游戏中游戏渗透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除此之外,户外散步时,我们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时时有一颗爱心,处处留一颗爱心。

5 家园同步,使感恩教育处处在

篇10

一、幼儿缺乏感恩心态的原因

1、自我意识过分强烈,“小霸王”情绪日益高涨。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2、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3、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此外,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儿童,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儿童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来展开,鼓励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已经达到顶峰,我们不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无形之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俗语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儿童道德品质培养方面,更要“谨注错,慎习俗”,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儿童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3~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这就需要成人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教育,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幼儿就有可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并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会使幼儿从小有一颗敏感的、温存、善良的心,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学会尊重关心别人。

2、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要从幼儿抓起”。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如果孩子在幼年期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会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隐伏很大的后遗症。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

3、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不仅导致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幼儿与家长之间也时有对抗产生。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中也不断出现对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时,往往会指责教育的缺席,其中儿童期教育的不足尤为突显。笔者认为,感恩教育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儿童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无论对儿童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73

2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索,中国德育[M],2006

3 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点[J].南方论刊

4 黎安林.依恋研究对早期教育的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22~23

5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6 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05,(24):7

7 [美]LAURA E.BERK.发展心理学.婴儿.孩童.青春期(第五版)[M].北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感恩

1幼儿园为什么要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1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①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②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③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④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

2.2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

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将感恩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之中,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①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②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幼儿的感恩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③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的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④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⑤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并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

3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

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资捐书、赈灾义演等。老师可以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

4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行感恩教育

①老师要注意收集、积累孩子身边典型的感恩教育素材,选择时机进行教育,这样可让幼儿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增加感恩意识。②以中外人物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在历史上,历代帝王治国的口号多是“以孝治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百善孝为先”。

5借助好书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文学作品中很多感人的事迹,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受到感染从而受到教育。家长和幼儿园都要给幼儿提供一些感恩教育的幼儿书籍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从中受到教育。

篇12

有人曾对一个幼儿园所有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家人生病了,不会主动去表达关心的占68%;当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时,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结果显示家长们都觉得现在的幼儿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认为是幼儿的感恩教育没有做好,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上,许多家长都只重视孩子片面的所谓的智力开发,从而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再加上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所有人以幼儿为中心,家人的溺爱使他们成为了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时间久了,大部分的幼儿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自然不会产生感激之情。因此,家庭里也必须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这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不是铁板定钉的铁道理,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个人的早期发展状况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施

1.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在我们班我们就结合我们的特色课程,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早期阅读活动。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并在小舞台中投放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把感恩教育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田。而各大节日如“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等都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不可错过的良机。我们会渲染节日气氛,让幼儿在节日的大环境中感受周围人的付出并学习如何感恩。

2.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我们小班的日常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我的一家人》,我们利用了主题墙的创设,在一面墙板上粘所有幼儿的全家福(有一位幼儿带来了春节拍摄的四世同堂照片,很是震撼),让幼儿说一说照片里都有谁,自己父母是做什么工作?通过观看有些父母工作的场所的照片,让孩子领悟到了成人劳动的艰辛,从而引发幼儿对他们家人辛勤工作、没时间陪他们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人,尊敬家人的感情。我们还开展参观活动,带领幼儿欣赏了《我的好妈妈》《感恩的心》《妈妈宝贝》歌曲表演,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让教师不作任何诠释,幼儿也很自然的从表演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温暖。

3.融入到一日生活中

完善人的生命是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我们要先引导幼儿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再对其他亲戚长辈的感恩、对伙伴、老师和周围人的感恩;再大到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恩等等。在幼儿园里的感恩教育,我们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在晨间谈话活动中,我们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类似“我今天做了什么”“我为××做了什么”“我帮助了谁”的话题,让所有幼儿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让幼儿去发现感恩教育的闪光点。

4.进行榜样示范

篇13

而今,在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却会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在自然的做着我们看着极为不舒服的事情:比如我们给孩子买了东西,当我们试吃一口时,孩子会突然大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早上出门,奶奶蹲下给孩子穿好鞋子,系好鞋带,而孩子连一声谢谢也没有……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受恩,却不知感恩、施恩。今天的独身子女家庭里出来的幼儿,他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并不容我们太乐观。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再加上家长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孩子无意中形成了冷漠、自私、只知获取,不知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 。试问:一个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和感恩的心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如何生存?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那我们如何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我们培养幼儿感恩,就应该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来教育,也就是指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事情就是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通过在幼儿园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1.主题活动体验“感恩”

在幼儿园教材中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并不多,所以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了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如小班活动《亲子品尝会》,让幼儿喜欢参与亲自品尝活动,感受活动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活动《给妈妈过生日》幼儿感受欢乐、融洽的家庭氛围,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班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萌发长的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

2.节日活动体验“感恩”

中国的各种节日,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体验“感恩”。在活动中使幼儿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怀与欲望,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

3.一日活动中体验“感恩”

(1)日常生活中渗透感恩意识。

《纲要》的生活教育目标中指出,在体现正面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所以我就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学会感恩。

在晨间谈话中,展开“我为大家服务。我为妈妈做什么等话题的讨论。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及同伴服务劳动的快乐。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说说食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不浪费粮食。而且此时还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给孩子们盛菜、盛汤,是我必做的。大多孩子们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子涵却总是会在我给她盛好汤后说句“谢谢”。“不用谢”。我不适时宜地表扬到:“最喜欢给子涵盛汤啦,她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成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伙伴,幼儿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尝试“感恩”行为。而且,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二) 家庭教育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由于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最直接,关系最亲密,因而对其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重要而十分独特的。家长应尽力抓各种教育契机,并善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孩子,以巩固感恩教育的效果。

1、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帮助父母时,父母要有敏锐的体察,并及时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孝敬老人的楷模。虽然只是给老人端一杯水,盛一碗饭,久而久之,我们的行为就会给孩子一个信号,我也要这样做。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2、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 从我们的生活做起,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你要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妈妈真高兴,宝宝真懂事”,“谢谢你”等。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眼中看到浓浓的自豪感,看到他施恩的快乐。

3、 家长要注重幼儿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的培养

篇14

关键词: 幼儿 感恩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一、感恩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感恩?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凤的《凌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中所指“黄香扇枕温席,让父亲休息”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二)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以至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

具体地说,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并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同时,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想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

当前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形成骄蛮任性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学会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不仅导致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幼儿与家长之间也时有对抗发生。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中也不断出现对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时,往往会指责教育的缺席,其中儿童期教育的不足尤为凸显。我认为,感恩教育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儿童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那么,无论对儿童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三、实施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幼儿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故事法

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邵东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晨会、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节日活动法

充分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老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移情法

幼儿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行为而做出帮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它,它以后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种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从身边小事做起,给予幼儿感恩教育的熏陶。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首要的是让孩子知恩,教师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要知道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对照顾自己的亲人、对帮助自己的同伴、对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对做出可口饭菜的厨师叔叔,甚至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等,表示感谢。对父母、亲人说一声:“节日快乐!”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对照顾生活的保育员说一声:“感谢你们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等等。关键是时时事事,给予幼儿熏陶。

(三)因材施教,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对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自信为主,对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的个性为主,对冷漠的幼儿应以培养热心善良的品质为主,等等。根据不同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家长和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循序渐进,使幼儿学会感恩。幼儿的感恩态度和行为,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情绪、突发事件的变化而反复,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以收到一定的效果,让幼儿多体验、多感悟、多积累是最好的方法。

(四)幼儿园、家庭要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幼儿感恩教育。

幼儿园要经常提醒、引导家长们在家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们的“爱心”不用刻意培养、教育;“感恩”的培养也是如此,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融合于生活之中,不着痕迹的;在家中可以很轻松地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逐渐产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进而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学校,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

家长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感恩意识。幼儿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出“小气霸道”等现象,对此家长既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又要善于抓住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

其次,要做好感恩的表率。[1]当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有敏锐的体察,并及时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父母为儿童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使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

参考文献:

[1]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05,(24):7.

[2]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点[J].南方论坛,2006,(06).

[3]殷开明,刘永莹.由“礼尚往来”所引发的幼儿道德教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02).

[4]冯婉桢,叶平枝.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