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风险意识薄弱,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市场经济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风险意识薄弱、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与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脱节,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优化资本结构、建立预警、监督、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存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领导层对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没有真正做到防范未然,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影响企业投资者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缺乏识别、监管等意识,使得企业财务存在很大隐患和风险;国有企业重视企业内控部门,但是很多企业认为不重要,很多时候只是形式存在,没有起到实际监控的作用,使得投资者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知识结构缺乏,投资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及损失。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说明企业全部资金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自由资本不足,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就目前经济形势,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偏低,加上银行高额贷款利率,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使企业处于困境中,企业资本金不足,企业投资、经营等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负债结构不合理,会使得负债利率波动,在利息方面有很大不确定因素,给财务带来更大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由此带来企业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脱节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脱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起到防范风险、监督、控制的作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过于笼统,实施与表面,不够细致,各个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位置、权利、分工,出现混乱局面,使得财务稽核、落实、记录、分析、反馈不明确,权、责、利和财务管理不统一。这样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不牢固,很容易受到外部及内部的因素变化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不稳定风险因素。
二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意识的提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趋势,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变化等,企业自身应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意识,需普及到全体员工,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手册,使财务管理人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任何环节都与企业经营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任何经营活动都不容忽视,财务人员将风险意识贯彻到整个办事流程中。其次,企业自身应做好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指两方面内容:内部风险控制政策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制定可行性风险控制策略,在财务风险控制完整、系统、规范的基础上,采取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活动,遵循相关法律的措施,使之具有可行性、高效性。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为促进存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优化资本结构,平衡负债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衔接、因果、复杂的工作,涉及每一个工作环节,而资本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资本化。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合理安排企业债权资本分配,以提高净利润为前提,最大降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平衡负债率。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累资本。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负债比例,以便合理决策。最后,权衡成本收益,优化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融资决策,努力优化资本结构,使融资成本最低。
平衡负债率一般表现两方面,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获利能力强、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负债率可稍高,而资金周转率低、不景气的企业,其负债率需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筹资数量;合理分配长、短期债权资本的结构。降低负债率可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企业资本金注入制度,通过合资、合作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平衡负债率,使盈利能力最大化,使防范、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实时的风险预警、监督、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以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的,利用多种统计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进行实时分析预测,提早发现财务风险,起到监督作用,主要措施:财务信息搜集、数据预测、识别报警、对策措施,结合经验法、专家法提高预警可靠性。通过预警体系,对财务信息、经营活动、预警指标等进行不断监督和反馈,一些不稳定的财务现象作出风险识别和预警,从而控制财务风险因素。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时比较和分析财务风险指标、财务状况的波动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现象提出警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控制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善和完善这个体系,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持续、优化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调控管理制度,对促进事业单位的职能转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完整建设。本文将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风险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目标,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忽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流动等财务风险,这极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管理系统瘫痪,引起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的变化。为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选用有专业执业素质的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强化,确保他们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对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项目进行风险规避,以免引起社会不稳定。管理人员薄弱的风险意识容易加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容易从根本上动摇事业单位的地位,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管理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风险意识,推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规避的一种重要手段。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容易造成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调动不合理。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那么极可能影响事业单位内部财政预算,导致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负债过重能够从客观上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影响事业单位估计风险的能力。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做好预算估计,盲目进行融资,这导致事业单位在发展后容易陷入滞后境地,造成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降低,影响财政预算和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事业单位科学管理风险的能力,提高财政预算功能,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以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
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有着自身的财务管理机构,但是不等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常选用有专业执业素质的人员来对财政进行管理,然而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通常是处于兼职状态,因此很可能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会计基础薄弱容易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导致财政预算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也比较宽松,财务人员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各部门也并不能做好监督工作,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引起重视,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另外,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虚假记账,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这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引起经济损失。
(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减少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出现疏漏,防止会计人员违规记账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好哦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因此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记账时虚构财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误,这种情况容易加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监督,在最大程度上使预算透明化,促使监督制度并不仅仅流于形式,加大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提高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能仅仅只靠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还需要领导的重视。领导管理阶层需要提高对会计的重视度,提高自身对会计的了解程度,确保不会盲目指派人员担任财务工作。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及时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预算进行重新审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性,提高事业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领导在认真选用财务人员的同时,也需要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及时审核,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减少他们工作中所出现的错误。对于会计人员上报的会计信息能够认真了解,随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选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指数,促进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转换。
(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降低会计信息的失真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对他们的工作性质作出统一规定,确保减少甚至消除会计人员兼职的现象产生。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减少盲目投资。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仅需要对财政预算做好监督工作,也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确保他们不为个人私利做假账,造成资金流失,给国家造成损失。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能够确保资金运用到位,减少财政赤字的出现,同时也能确保资金不会遭到挪用,减少经济损失。
(三)选用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提高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选用有专业素质和执业素质的人员对财务进行管理,这种人员选用方式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从最专业的角度对财务进行管理,也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财务风险。有专业质素的人员能够及时对财务预算中所隐藏的风险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财务执行的力度。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预算,财务人员也能够及时做好准备。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提高预警机制,确保选用最科学的指标对风险进行判断,以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防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现阶段,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化性质,不仅受到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经过笔者的总结,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一)企业财务关系较为混乱
企业财务控制关系混乱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本质原因。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对财务关系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财务关系混乱主要体现在企业资金结构混乱和资产负债率偏高两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财务风险上升。除此之外,财务关系混乱也会受到企业库存结构和信用政策管理异常的影响,企业库存政策不合理会引起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产生过多坏账,进一步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二)企业面临的外部因素较为复杂
外部因素是指宏观角度上的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这些宏观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通过自身力量而改变的,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一套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应对这些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当这些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无法快速、灵活地应对这些变化,那么企业则会处于十分危险的财务环境当中。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风险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无形物质,虽然它不能完全被避免,但是若能够较早识别风险,并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则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损失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若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一些潜在的风险不具备识别能力,那么就无法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对应,使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不断累积,最后使企业处于无法处理的财务风险当中。
(四)财务决策缺乏合理性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无时无刻地进行各种决策。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需要使用一些个人主观意见或经验来进行辅助,而并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正在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或因素就进行盲目决策,最终导致企业陷入极大的财务风险当中。另外,企业管理者的判断分析能力也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若企业管理者本身缺乏较高的素质和水平,那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则是无时无刻的,因此可以说,企业管理者自身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对策
(一)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若想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最基本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并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无时无刻警惕来源于各方面的财务风险,并意识到任何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经营环节当中,因此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忽略自身风险意识的形成。与此同时,一旦有风险发生时,企业必须存在一套严谨可行的风险应对体制用于应对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企业财务关系,做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统一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若能实现合理化管理,则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有效改善企业财务关系可以通过科学调整企业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两个方面来实现。必须要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长期处于动态管理状态中,防止僵化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应充分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当的作用,并赋予他们相应的工作权利,实现责权利之间的良好统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不仅仅是通过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配合方可实现。科学良好的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条平整而通畅的道路,而各个部门就像行使在道路中的车辆,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整个工作运行顺畅。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运行能力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部分。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应提高对企业资金应用和分配的重视度,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周转能力等。企业良好的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代表该企业的负债具有良好的偿还能力,且正处于稳健的发展过程中,将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加强资金管理都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任何一家企业的财务决策水平不仅会影响到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决策水平的提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较好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为企业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成,因此企业在针对财务风险开展预防工作时,必须围绕内外部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另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的主导,更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参与,才能全方面实现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对应,最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棣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防范和控制[J].质量与质量管理,2010,(4).
[2]韩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广场,2011,(4).
[3]赵莉,韩保明.苟小江.企业财务危机形成原因及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08,(2).
[4]刘东升,李新.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云南冶金,2011,(7).
[5]江红.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参考,2008,(63).
[6]王洁云.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7]石广第.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市场,2010,(3).
一、企业内控管理简介
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包括很多方面, 它的完善和落实程度, 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运作。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如风险评估的管理、监督检查的管理等。
在企业的管理内容中, 内控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率、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企业在应对外在环境变化时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 同时也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其次, 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把责任和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 这样的细化可以带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更好地完成公司的目标, 有利于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内控管理就是要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企业这样才可以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二、现今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不足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这两方面工作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1 . 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加强内控管理的主动性不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自身的某些不当行为。内控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对内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在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中, 必定会有一些资金的投入, 这些都要企业自己去承担, 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因为没有加强内控管理, 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存在, 企业往往也只看到眼前利益, 从而忽视内控管理这部分工作。
(2) 企业领导思想观念的偏差。在现今的很多企业,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思想都出现了偏差, 大多都只注重眼前利益, 这会导致企业在危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 就会意识到内控管理对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企业才能长期健康地发展。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内控管理是对员工和工作的一种束缚, 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思想上的偏差在对内控管理的工作中就会体现出来, 这样的思想也使得内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完成。
(3) 内控管理的分工不具有独立性。内控管理是企业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所有的内部人员都是内控的执行人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要避免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或同一部门担任, 管理者在制定内控管理条例时, 要综合考虑, 合理分析, 避免利益矛盾。据了解, 现今某些企业只由财务部门来负责企业的内控管理, 这就导致各项管理条例不落实, 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给公司的财务带来危机。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 公司要采取科学性的管理方法,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学习先进经验, 结合公司运营实际综合考虑, 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督权力, 促进企业发展。反之一旦内控管理出现问题, 不仅仅在财务上出现漏洞, 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危害。
(4) 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现今有些企业的风险意识都较为薄弱, 没有及时关注现代经济的发展动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任何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到内控管理对财务风险预防的重要性。企业还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的培养, 让员工对外部风险和周边环境具备一定的敏感度, 这就可以尽量减少企业在危机中的损失。
2. 企业中的财务问题
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是造成企业财务问题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包括金融危机、政治以及法律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等。内部经营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盲目投资导致资金不足。某些企业急功近利,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进行盲目的扩张, 想通过扩大规模来抵御风险,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合理的分析, 才能得到发展, 避免财务危机。
(2) 缺乏合理的筹资。现在一些企业都采用筹资来进行扩建, 以便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筹资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 选用了不恰当的筹资组合, 这样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3) 内控管理不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反之则会使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执行者和检验者的不独立, 导致内控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并在危机环境中稳定地发展, 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 . 加强企业的环境控制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管理的核心部分, 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环境十分重要。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 公司要制定预算方案, 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2. 提高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管理力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会遇见很多问题, 企业应该重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企业要及时地收集世界经济和国家政策这方面的信息, 随时做好迎接危机的准备。
3. 加强控制工作的管理
内控制度的制定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一大前提, 如何让内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 主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对会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 对其财务工作采取不定时的抽查, 同时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资金不充足等原因,在市场运作中应变能力差,因而迫切需要加强经营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一个可以遵循的财务风险防范系统,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能力。
一、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产生的巨大风险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产生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瘫痪处境,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由于受经营理念、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定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二)内部因素。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导致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把生产搞好,有经营利润,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营决策失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财务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主观臆测严重,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个人单独决策。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财务制度的束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科学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
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不到位,审计监督乏力,甚至缺少必要的内部监控体系及制度,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分析、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
(一)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发出警告,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适度控制资金投放量,减少资金占用,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
(二)建立财务风险意识。中小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管理层应对企业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提早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管理层要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出现经营亏损或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根据政策因素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危机。在销售方面注重产销衔接,以销定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渠道,培育新用户,加速货款回笼,加强业务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三)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回避制度;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人员;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销售收入要及时入账。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竹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理财),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