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呼吸保健与急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保健与急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呼吸保健与急救

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 点检 数据 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02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导则》执行计划性检修。中国大唐发电集团也颁布了《设备运行日常点检指导意见》。中国大唐集团的企业均按照导则开展了一次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但目前继电保护设备还没有开展日常点检工作。

2012年,大唐国际生产部组织各级技术管理人员,针对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现状,调研了系统内、外多家企业,通过调研一方面学到了好的管理方法,一方面也坚定了建设继电保护点检系统的决心。随后,大唐国际生产部对各软件厂商开展了实际应用评价,最终选择了技术过硬的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其共同开发继电保护专业点检定修与高级分析系统。

1 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电气二次设备技术管理为核心,通过电厂二次设备点检定修系统建设,有序管理二次专业的主要业务信息,实现对二次设备和生产业务全方位评价监管和信息共享。系统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设计理念,实现电气二次专业生产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构建基于电气二次数据的综合分析平台,为设备的选型、校验、检修、技术改造等提供客观、可信的运行依据和辅助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电力快速发展的需求,确保电厂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

2 系统概述

(1)标准规范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标准、运行管理标准、检修管理标准、标准代码管理以及各操作流程、表单、数据等的标准化,规范设备检修周期工作内容,工艺要求,技术指标;管理在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在全部下属单位贯彻和落实。

(2)实现设备点检为中心的全方位管理。建立二次设备点检标准(运行状态、作业状态、停止状态、定期校验、精密点检)劣化分析平台,完成设备健康评价,为点检定修管理和状态检修提供依据。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包括设备本身的参数、设备的附件部件参数等信息的管理,以及设备的投运、使用、检验、维修、更换等信息的全程跟踪记录;保护工作电子化,各种保护数据进行翔实记录与分析,通过运行管理标准建设,完成可靠性分析,为设备的选型、现场校验、技术改造等提供客观、可信的运行依据。

(3)可改进算法模型完成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能够开展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关键与核心。本研究成果为了保障评价的准确性,支持状态评价算法模型改进,提供状态评价模型算法的灵活配置接口,灵活配置状态量、评价指标等专家库及相应算法规则来表征设备的状态,给出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的综合评价意见。

3 功能体系

(1)整体结构。继电保护专业点检定修与高级分析系统,以设备信息为基础,以流程平台为依托,从检修过程管理着手,采用标准库、知识库、专家库的方式建立标准化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标准化,实现检修知识的积累和复用。整体功能框架

如图:

继电保护专业点检定修与高级分析系统主要有标准管理、人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点检管理、定修管理、运行管理、高级分析等。

4 主要功能

(1)设备管理。该模块将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装置的基本信息、部件和插件、图纸资料等信息,按照机组、保护室、屏柜的层次挂接在设备树上。通过设备,可以查询到检修校验记录、缺陷、跳闸记录、设备评价等记录。该模块结合了原有检修台账的管理模式,统一和规范了检修台账的格式,能够方便地导出,满足了保护班组对设备资料管理的需要,也便于领导查询和统计。

(2)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对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缺陷情况进行登记、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并通过流程化管理实现过程控制,该模块能分类统计不同类型设备的缺陷记录,能统计到插件级别的缺陷数据。

(3)事件管理。事件管理是对系统中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应的保护动作进行管理,包括对事件详细记录、对应的保护动作情况、重合闸效果以及故障录波器记录。该模块能对保护设备的动作次数、正确动作率、故障原因等分类统计。

(4)保护投退记录。该模块要求专业人员及时录入保护设备的投退情况,方便及时掌握设备投运状态。

(5)点检管理。点检员通过点检仪将点检任务下载到移动设备上;点检员携带点检设备到现场完成点检作业,点检过程中首先要扫描标识设备地点的条形码,扫描通过后,系统自动显示该地点的点检项目,点检人员按照点检项目的显示顺序登记每个项目的正常或异常情况,并将测量数据和异常情况说明填写到表格中;点检结束后将点检仪中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

点检管理模块能够自动编制点检计划,并能够自动生成点检项目,每次数以千计的点检项目,仅需几秒钟就能够下载到点检仪上,大大减少了点检计划和点检项目编制的时间,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现场的测量数据也能够方便的录入到系统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6)定修管理。该模块完成检修计划的制定,依据检修计划完成检修记录的登记,并能够录入关键的试验数据。该模块与台账管理相关联,通过设备台账能够查看该设备的历次检修情况,方便专业人员对设备历史试验数据的追溯和分析,对定性家族性缺陷和劣化趋势分析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检修工艺指标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7)高级分析。高级分析功能是结合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历史事件、环境因素等多项指标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设备的量化评价结果。评价后的设备状态分别为正常、注意和异常状态。方便专业人员多层面掌握设备健康状况,为制定设备的检修策略提供参考。

(8)专业人员管理。该模块将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基本信息、从事专业工作年份、职位、职称、培训经历、获得证书等信息整理入库,作为专业人才库管理。

(9)标准规范管理。该模块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等文档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方便专业人员检索查阅。

5 应用情况

篇2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建筑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090-02

1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类建设活动迭起,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飞速推进。历史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载体越来越被广泛的发掘。对于城市、地区及国家而言,它也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来源。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复古、仿古风之后,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保护历史建筑使得城市的优秀历史和文化在弘扬社会文明、丰富城市内涵中发挥独特作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对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研究国家和民族地域性特征,研究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史,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出于交通、居住、商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必将引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活动,引发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给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研究领域来看,发达国家由于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开展的较早。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起步到建立相对来说比较晚,遗产保护概念、立法、现代保护理论技术、保护专业等从无到有并逐步深入成熟,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进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取得巨大进步。1930年产生了中国关于古建筑保护的最初的法律《古物保存法》。1980年专门了《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并批转了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的报告》。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开展,同时很多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工程都有评估工作做为先导。

然而,目前各地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信息,大多数仍停留在纸质文档,或者是单个计算机的电子文档,这些电子文档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数据库。个别地方开展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建筑的虚拟复原,如西安的大明宫复原工程,也需要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各地的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部门已经开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这些建筑信息模型多是针对一个建筑的具体操作。一些单位如大型设计院已经将本单位的建筑信息模型在内部联网,但是这种联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无法在统一的指标体系下在海量信息中自动搜集到相关的信息。

历史建筑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环境价值、保护价值,需要科学的评估;历史建筑保护的先进技术包括虚拟复原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历史建筑保护的材料选购、价格计算,也需要数据分析;历史建筑的分类、寿命分析预测,也需要运用数学模型。这些分析工作需要强大的分析工具,因此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急需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2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概况与应用

与其它专业相比,建筑学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设计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经验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单纯以经验、直觉和灵感等传统建筑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科学理论研究建筑设计和方法,引入各种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建筑作出客观、正确和符合实际的评价。

20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的应用,给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它让设计师们摆脱了制图板的束缚,使传统的纸质图纸电子化,为设计的增添和修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过,CAD技术只是一种二维图形数据处理方式,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图效率,但是在后续阶段的再利用方面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nng,简称BIM)技术产生并发展起来。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建筑数字技术,这个模型包含了建筑所有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可以管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部信息。其对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决策速度与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优势。美国国家建筑科学协会(Americ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简称NIBS)给出BIM在实用中的定义:建筑信息模型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建立存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物理和功能特性的计算机模型,便于业主和经营者利用信息进行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维护。

BIM是一个基于3D的面向应用对象的工程数据库技术,包含了设计意图、项目资料、建造信息、设计管理数据等可视化信息。设计师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建造一个真实建筑的过程。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建筑物从规划到设计、施工、运营、改造、拆除等全生命周期所有信息的综合大型数据库。

建筑信息模型为历史建筑保护项目提供从最初概念设计开始到整个生命周期里做出任何决策的可靠共享信息资源,使得历史建筑的管理和开发工作进入量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建筑信息模型将这些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发展为数字资源库,使得规划设计、文物保护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能反映现状的动态资料,并将此作为管理部门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运用到日常的历史建筑管理和维护中,能够将历史建筑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整合起来,有助于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更新、检索、维护和交流,避免这些资料和信息因为分属不同部门而难以共享,同时可以避免有关的纸质书面资料因年代久远而破坏、遗失。同时,在前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客观、公正、适时的追踪评估,建立历史建筑开发的监测和激励机制,保证历史建筑保护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旅游开发带来的危害。

3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历史建筑资源管理

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需要着眼于拓宽视野,从历史建筑的生态观、历史文化观、法制观和经济价值观等方面,从更广阔长远的视角挖掘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价值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这种保护模式是系统的过程,其模式与方法研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建筑所蕴含的各种价值,提高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建筑信息模型的提出,为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断层和使用维护阶段的信息流失问题。

3.1基于云服务体系的建筑信息模型系统

实际中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指数测评都是同时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的,每个对象的属性更加复杂和多样,而且多数信息是图像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需要运用更为高效的数据分析软件。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实现绿色计算。

3.2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云服务平台

基于云服务体系的建筑信息模型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功能强大的、能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的、实现集群计算的动态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建筑信息管理平台BIM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是实现面向历史建筑生命期工程信息管理的底层数据支持。然而由于BIM模型的复杂性,使其计算机实现十分困难,成为了推动基于BIM的信息集成和管理的障碍。这就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科技问题,即适应数据仓库下的多维数据集如何用数学模型和算法的多维矩阵表达。建立在多维数据模型基础上的BIM数据仓库与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的联机分析处理,使用户直观地理解、分析数据,最终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数据,深入地了解包含在数据中的信息、内涵。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是建立在多维数据模型基础上的,这种模型是以数据立方体的形式展现数据。

4 基于多维数据的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实现

基于云服务系统平台的物理基础,将以网络中心为支撑;并制定一定的资源共享规则,将武汉市近代建筑保护规划设计与施工等相关部门的历史建筑信息模型子系统连接入我们的云服务系统,汇集在统一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基于这个平台能够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实现部分信息的查询与交互。具体能够为用户提供如下功能:

1)提供历史建筑环境数据,了解武汉近代历史建筑分布情况;

2)显示历史建筑的相关数据,特别是其现状影响信息,包括平、立、剖面。通过虚拟建造、信息化建模实现建筑的可视化和信息数据的可查询化,能够根据建筑数据的各种属性,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3)辅助具体建设项目的计算,包括材料选择、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和决策;

4)建立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价值的专家评判体系,并统计辅助保护规划;

5)构建针对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海量数据的集快速采集、存储、计算和分析的云计算服务体系,构建和配置联网云服务平台。

其中历史建筑测评系统的数据涉及到不同时间段多个专家的多个样本,因此我们采用数据仓库来存储这些从日常运行数据库中分离出来,分散的数据。其多维数据库技术提供上钻和下钻功能,易于投影转换,使用方便;且可以有效地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不同的指标,又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事实数据进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利用跨学科优势对城市建筑学、文化学进行完善与补充。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断层和使用维护阶段的信息流失问题。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具体内容包括:

1)设计具有广泛性的时空观架构下的历史建筑保护的模式和方法,增进人们对城市历史建筑潜在价值的认识。并综合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标准以及信息集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BIM构建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实现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技术和平台。

2)建筑信息模型的历史建筑保护的数据涉及到多个指标的不同时间的多个样本,因此可以设计开发面向多对象的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数学建模与动态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数据仓库来存储这些从历史建筑的日常运行数据库中分离出来,分散的数据。其多维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地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不同的指标,又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历史建筑的事实数据进行分析。

3)发展基于云计算服务架构的信息快速采集、存储、计算和分析技术。实现历史建筑信息海量基础数据的存储。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故障检测 新方法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组成及故障原因分析

为了避免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失败,其相关操作必须使用保护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测,这种保护装置就是由继电器和其附属设备构成的,被称为继电保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所构成的测量元件;元器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执行输出的系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逻辑保护,从而确定故障处理指令,进而按照指令执行输出部分,进而确定保护任务的完成。另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流等电气量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继电保护装置对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电力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数据信息能为电力系统监测准确提供依据,也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以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电保护元器件质量所引起的故障。继电保护装置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如机电式、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在精度和材料使用方面,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容易出现故障,甚至严重时可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且其他元器件整体质量和晶体管如果产品性能差,或者设备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设备故障跳闸。二是故障温度过高导致的故障。如果继电保护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比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压互感器二次显著的影响,电压回路电压互感器在运行中的故障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三是运行过程中的隐形故障。大规模的停电或电气系统故障很可能会和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有关。因此,一些重要的输电线路,应高度重视脱扣装置的操作,以避免隐形故障事件的发生。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检测的新方法分析

2.1 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和检测体系 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故障原因合理制定故障管理体系,以便对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进行合理排除。在确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排除过程中,针对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合理制定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管理体系,有效完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以便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排除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健全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同时建立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继电保护,明确继电保护相关人员责任管理,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为电力系统继电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 加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维修与排除 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进行故障维修与排除。比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中,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最常发生故障的元器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故障电力变压器的饱和效应是常见发生的故障。由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负荷日益加剧,短路电流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于由于短路电流所损坏的继电保护装置组件,就需要根据组件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和排除,以避免装置故障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同时,合理进行隐性故障的检测和排除,可以及时监测易损坏继电器,以便有效地开发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而实现故障隐患的科学管理。

2.3 加强继电保护维修状况的信息记录 合理记录继电保护过程参数,建立健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养护记录,进而以便为继电保护故障的确定、检查与维修奠定基础。为了了解电力系统中易损部件继电保护装置的损坏程度,应当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维修记录。通过对更换继电保护元件进行准确记录,有利于找出故障发生时的故障,为快速排除故障的基础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数据参考。基于电力系统的继电器故障保护现状,通过准确的记录可以在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参考,以便可以及时了解继电保护使用情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更换过程中可以迅速确定故障点。

3 结语

随着现代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运行,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保证电力设备安全是防止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重要技术途径。总而言之,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排除是维护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要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得到高效应用,就需要确立故障检测预防性维护理念,创新故障检测方法,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同时还要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常见故障的具体实际,加强检测和保护相关技术管理,采取及时有效的维护措施,以便对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管理,进而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严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

[2]朱帅.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常见故障与排除[J].华章,2011(36).

篇4

【关键词】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处治措施

1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概况

龙东格公路包括过境一级线公路、龙东段二级公路及东格段二级公路组成,处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处云南高原北部边缘,位于北纬25°40′~26°33′、东经102°48′~103°28′,区境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江相望。

该公路是GD213线昆明龙潭立交经东川、格勒至巧家公路(简称龙东巧公路)中间的一部分,而龙东巧公路是云南入川和四川入滇的一条重要省际公路,全长约157km。

龙东格公路所处东川地貌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类型。山地面积占97.3%,河谷盆地占2.7%。

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最高点火石梁子海拔4344.1米,最低点小河口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

由于地质侵蚀强烈而加速地貌变化,形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的显著特点,大于35O的陡急险坡占全区总面积的29.1%。

同时龙东格公路属东川小江深大断裂带区域,两岸地层发育,风化严重,岩体异常破碎,多为强风化浅变质破碎片岩、灰岩及白云岩,间夹第四系灰红和灰黄红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或洪积砂砾石等地层构造,暴雨时期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及冲刷,导致区域内泥石流、滑坡、塌方现象严重,公路病害多。

2龙东格公路病害影响因素

由于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及公路本身设计施工的要求,该公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公路所处东川区域处于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深大断裂地震带上,由于多年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自然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从而引起水流(雨水)冲刷侵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泥石流频发,河道阻塞,水流被污染,农田经常被泥石流冲毁,公路常常被阻断。

东川的蒋家沟泥石流为世界第二大泥石流,大白泥沟泥石流和小白泥沟泥石流都是大中型泥石流,这些都与区域地形地质及不重视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

见图1、图2。

(2)公路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即使在较短的路段内,路基的填挖情况、岩质和土质及水文条件都可能有较大差别,从而使公路路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该区域又是一个雨量充沛、河流众多的区域,若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保护不加以特别重视,就会引起大量的水土冲刷流失,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陷等自然灾害。同时,这些自然灾害反过来作用于所修建的公路工程,它们之间的相互不利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非常巨大,若不加以即时治理,其害处将更显突出。

(3)由于自然地面的起伏不平,公路路基形式有填方路堤、挖方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等三种基本型式,在纵横向均存在填挖交界过渡区,容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不均匀的沉降就会导致路基开裂。

(4)由于地形变化复杂,公路修建处于山岭区,不可避免地将出现深挖高填,这将导致打破原来的自然土体平稳状态,若公路工程在修建中处治不当,滑坡、崩塌等公路周边的灾害和病害将再所难免。同时公路路基边坡高度和填挖高度相差较大,在路线跨越深沟时常常出现高路堤,且不可避免在存在陡坡、斜坡路基及路堑高边坡。由于填方段下边坡及挖方段高边坡的出现,雨季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雨水冲刷问题,若如边坡处治措施不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

3龙东格公路修建对环境的影响

3.1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逐步显现出现的。高填深挖诱发了地质病害,防护加固加大了工程费用,植被破坏及水系破坏导致了冲刷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进一步严重。公路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

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

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

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

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

3.2公路修建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公路修建极大方便了大众的出行及经济的发展,但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为了解决好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那加强对公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就是显得十分的重要。公路环境保护的对象主要为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水土资源、路域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文价值景观等。

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在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4 龙东格公路采取的防护处治措施

龙东格在施工中对地面扰动类型多,山体高处要开挖、削坡,低处要填高、沟河道处要架桥,有的河流要改道等,故它对原来的自然环境干扰是相当大的。公路施工战线长,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巨大,在雨季时水土冲刷流失严重,会给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故公路建设要防治水土冲刷流失,保持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处理好公路周边局部治理与全线治理,单项治理措施与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相互协调,使施工及运营过程造成的水土冲刷流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公路建设周边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因此,对于龙东格公路的防护处治措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4.1排水工程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公路冲刷、沉隐、坍塌都不同程度地与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侵蚀有关。稳固的路基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应对排水工程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包括了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部分。地表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及冻结等现象。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其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排出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工程应防、排、疏相结合,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保证公路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

4.2绿化防护工程

公路周边的绿化一般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三种基本形式。为了改善公路两侧景观生态环境及防止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全线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分车带、中央分隔带范围、土路肩、碎落台、生活服务区以及取、弃土场等都应进行绿美化工程。

绿化防护工程一般分为植物防护与骨架植物防护,其中植物防护分为植被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湿法喷播、客土喷播,骨架植物防护分为浆砌片石或砼骨架植草护坡、多边形砼空心块植物护坡、锚杆砼框架植物防护。在公路及公路周边范围内,无论采用哪一种绿化防护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美化公路周边环境与减小水土冲刷流失的目的。

4.3路基支挡防护工程

公路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冲刷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路基支挡防护工程种类繁多,有些设计施工简单,有些设计施工非常复杂。如抗滑桩,其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还要进行受力分析及应力验算等。

路基支挡防护中的边坡防护形式多样,一般采用植物生态防护,浆砌片石防护、素喷砼、挂网喷锚、边坡锚固、土钉支护等形式。在公路支挡防护工程中,挡土墙也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护处治措施之一,它包括了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多种型式,其主要作用都是起到支挡土体、,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稳定的作用,还能给公路周边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4桥涵工程

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为泥石流众多,山高谷深,河水涨落,河床淤积冲刷,周而复始。该区域修建公路,必须要跨越河流和沟渠,那就需要架设桥梁和涵洞,桥梁建设时考虑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因桥梁修建而引起对山体的大填大控,从而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失衡。

特别在雨季时,大量的泥沙就会冲刷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水源的严重污染。桥涵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运输的便利性,使所选桥型充分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和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使修建的桥涵为一座座充满人文色彩的生态桥涵。

5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治理实例

在东川泥石流区,龙东格公路K88+500~ K98+500上大白河一级支流吊戛箐河流路段内,防水冲刷处治措施――上、中、下游多级拦砂坝群所产生的效果分析。

由图3上可知,在吊戛箐河流上游第一道拦砂坝建成6年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已趋于良性变化,植被已基本上得到了恢复,上游的冲刷得到了扼制,水土得到了保持;吊戛箐河流中游设置拦砂坝6道,6年来河流的冲刷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治理,拦砂坝内已积起了大量的淤积泥砂,水流的流速已趋缓,生态植被基本上存到了一定的恢复;吊戛箐河流下游共设置三道大型接砂坝,拦砂坝内拦截了近百万方的废方,同得水流流速已趋缓,两岸生态植被正在恢复之中。

吊戛箐河流通过在上、中、下游设置有效的防冲刷处治措施――多级拦砂坝群,总的拦截公路修建所带来土石废方近百万立方,大大有效减缓了对大白河、小江、金沙江的淤积影响及严重河水污染;各段拦砂坝群有效改变了该河段水流流向,有效保证了河岸植被生态良性发展,避免了新的山体滑坡发生,保证了原有山体滑坡逐年趋于稳定。下游拦砂坝群中的第一道已绘制出其设计图,见图4,

拦水坝墙体采用7.5#砂浆砌片块石支砌,其中每延米块石数量为4.68m3,片石数量为16.42m3。为了保证拦砂坝坝底不被水流冲刷掏空,在拦砂坝前面基础顶面高度处采用宽2.5m、厚0.25m的C20#砼防冲刷铺砌浇筑,其每延米数量为0.7m3。其它拦砂坝群的设计图可参照该区设计好的下游第一道拦砂坝图,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等因素,可对拦砂坝的尺寸进行合理调查,以便于起到相应部位拦砂坝的最优效果。

6结语

本文深入阐述了龙东格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及各个领域,从而经系统地分析后,提出了许多合理实用的处治措施。只有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希望该思路能对“长江环境防治保护工程”所属区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健康教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能够对疾病产生起到明显预防作用,且确保产妇身体健康[1];我院为了探究孕产期健康教育与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及护理能力关系,选取研究对象为90例孕产妇,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0例产妇,于2016年07月04日至2018年04月16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各45例;且对两组产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护理能力进行观察及评估。观察组45例产妇的平均年龄值(29.52±0.20)年,年龄上限值38岁,下限值21岁。对照组45例产妇的平均年龄值(29.56±0.23)年,年龄上限值39岁,下限值21岁。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且告知孕产妇定期产检。观察组方法--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如下叙述:(1)个体化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包括母婴喂养优势、正确喂养姿势、产后生理适应过程等,且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对改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培养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且告知家属适当采用鼓励性语言支持产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家庭访视,时间为产后出院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共三次,且告知产妇于产后42天回院复查。(2)建立服务手册: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建立服务手册,且将每次对话内容记录于服务手册内,包括产妇理解能力,潜在及现存的问题;与此同时根据对话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制定干预计划,如帮助孕妇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定期运动等。(3)健康手册发放: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产褥期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且由责任护士根据产妇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通的语言进行讲解,继而加深产妇印象。(4)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可为产妇营造温馨家庭氛围,有利于促使产妇尽快融入母亲角色;与此同时指导家属注重产妇营养需求,应提供富含高蛋白、高热量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两组90例产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护理能力。护理能力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共5个维度[2]。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

2 结果

2.1 对比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45例产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

2.2 对比护理能力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45例产妇的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数据,P

3、讨论

产褥期时间通常为42天,主要是指产妇身体器官从胎盘娩出直至恢复未孕阶段;曾有学者研究表明:产妇的产褥知识知晓度与母婴身体健康具有密切相关联系,因此我院建议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孕产期阶段,以达到促进母婴身体健康的目的;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纠正产妇不健康行为,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提高自身保健护理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模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针对性等特点,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妇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度[3]。

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我校一直采用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工作。虽然知识目标要求比较明确,但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规定,响应学校号召,围绕继电保护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对“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进行开发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电力生产及用电单位生产第一线,从事继电与微机保护的运行、维护、调试等技术工作。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调研,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指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革新高职教育理念,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构建的各个要素

通过对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群)人才能力结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相关构建职业标准要素逐一研究,构建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基本要素。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继电与微机保护运行维护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起支撑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继电与微机保护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继电与微机保护的职业能力,达到从事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课程的基本思路

(1)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强化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在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职业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来组织课程内容,构建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

(2)构建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应的教学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知识、技能、态度并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3)构建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实际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技能鉴定标准,将这些方面综合来构建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三个方面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常用基础元件;学会常用基础元件的的整定、接线、调试技术;掌握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和电气元件保护的基本原理、配置及整定计算原则和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微机保护的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常见的与继电保护有关的仪器和仪表,能看懂各种保护装置的原理图、二次展开图、简单的安装图,并能检查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获得电力系统生产一线的二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获取新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检查与评价的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敬业爱岗、认真细致、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

4.教学内容

对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将教学内容分为课程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设计应用模块、综合技能模块。课程基础模块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认知问题;基本技能模块解决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元件中的设置、配合问题;设计应用模块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与现代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问题,学生将按照操作工艺与规程,实际安装保护屏、控制屏,模拟学习现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综合技能模块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现代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5.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材选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环境要求等六个方面。实施建议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按项目内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跟踪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入课堂。

三、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体会

围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初稿并请有关专家、教师审定、修改,在电气自动化专业1211级试行。

为达到课程标准制定目标,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评价工作落实至关重要。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硬件条件,学校与长炼机电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3个职业技能强、高新技术应用广、对学生毕业后顶岗工作确有帮助的教学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活动,由学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础上,要新建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自动装置实验系统和变电站仿真系统等,实验实训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与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的设备型号一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

师资力量、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条件。从事本课程的教师应该经常深入电力企业进行培训锻炼,了解行业的发展,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工程实践经,这样才能为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

搞好课程评价工作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实践考核、综合能力考核。

篇7

关键词:微信平台;电网信息实时播报;运检现场指挥;“零距离”互动服务;电力企业运营上下游企业链

引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电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大潮,将移动互联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电力企业中,服务于电力企业本身和电力服务相对方(用户)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 相关研究说明

由于微信没有了距离的限制,而且比qq更加的方便。商家企业可以用微信来进行品牌和产品的推广,微信一对一的互动的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在推送消息的时候也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 这样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拓展客户、宣传品牌、开展营销、管理客户、大幅降低经营成本、成倍提升营销业绩。

而政府机关则可以利用微信向民众政务信息,让政府机关更加透明化,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微信应用基于政府部门已有业务系统的权威数据和接口,通过各网络之间的安全防护设备,在互联网部署政务微信服务系统,与微信公众平台之间实现实时交互的数据接口通道,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的数据查询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实时、百分之百送达的宣传服务。实现文本、照片、语音、位置的实时上传,基于微信服务系统实现媒介应用、互动交流、行政办事等便民服务功能。政务微信还充分打通支付渠道,为百姓提供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事业缴费或缴纳违章罚款等便民服务。

2 电力企业微信平台应用

最早将微信应用于电力企业服务的是南网深圳电力。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和思想改革的前沿阵地,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敏锐。资料显示,南网深圳供电最早于2013年7月将公共微信平台正式上线为客户提供电费、电价、账户信息、缴费方式、营业网点等方面的查询及业务指南服务。国网2013年11月28日,国网湖南益阳电力公司供电服务微信平台正式上线,开启了国网应用微信便民服务的浪潮。国网体量宽大,新技术应用自然四处开花,很快国网总公司,国网重庆、国网山东、国网福建、国网甘肃也开始上线微信平台。2014年7月,电力微信正式上线。“电力微信”服务功能具有用电查询、支付购电、停电公告、知识查询等多个功能模块,服务于北京地区的智能表客户和抄表结算后付费客户。北京市民通过微信通讯录关注“国网北京电力”公众服务号即可享受电力微信相关服务,绑定客户编号后,可实时查询自身用电量情况、交费购电情况、欠费及余额情况。开通银联在线支付后,即可随时随地用银行借记卡通过电力微信银联支付方式交费和购电,也可为他人代交代购电费。智能表客户和抄表结算后付费客户可享受这些服务。

3 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拉近电力企业与用户距离,为电力企业构建一条与用户的畅通沟通渠道,将用户关心的电网信息,尤其是通过公共服务号将电网检修计划和停电情况等内容提前主动的向用户推送,且用户能够通过微信实时查询电网各关心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且能够与用户进行“点对点”互动交流,形成“零距离”、“无障碍”互动服务模式。并且利用微信的用户广泛性、数据展示多样性和沟通交流实时性等特点,在常规互动服务全满足的前提下形成企业内部电网故障抢修远端指挥、现场信息采集及实时传递、抢修物资车辆人员调配、抢修全过程实时播报等功能。项目的研究将使企业服务响应更加迅速,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优质、便捷、多元的服务,为企业日常运检工作提供智能辅助。

4 项目建设目标

4.1 构建微信电力企业公共服务模式,包括注册微信号,明确公共信息公布范围、时间、权限和内容模式。

4.2 建立研究电网信息实时播报机制,将电网检修计划和停电情况等内容提前主动的向用户推送,用户能够通过微信实时查询电网各关心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

4.3 设立“自动+人工”应答模式,用户能够通过微信实时查询电网各关心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且可联系客服人员进行“零距离”“点对点”互动交流。

4.4 深化微信平台应用,电网故障抢修远端指挥、现场信息采集及实时传递、抢修物资车辆人员调配、抢修全过程实时播报等功能。

4.5 依托电力企业内外部资源,形成企业运营过程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沟通链条,构建多个微信交流子群,为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企业与配套厂家、企业与科研院校和机构、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用户等各个沟通层面提供渠道支撑。

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线路;故障

中图分类号:TM6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与维护等技术构成,而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的核心是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电力系统各电气元件上, 能在指定的保护区域内迅速地、准确地反应电力系统中各电气元件的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在电力系统范围内,按指定保护区实时地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警告等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向用户安全连续供电。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如果没有专门的继电保护装置,要想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根本不可能的。

2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简单可靠,但是它的动作精度差、配合难度大、断流能力有限、恢复供电麻烦。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和以互感器二次值动作的继电器。1908年出现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大小和相位的差动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装置。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路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路两端功率方向或电流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到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路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行波保护装置。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晶体管型继电保护装置,它体积小、重量轻、消耗功率小、不怕震动、动作速度快、无机械转动部分,称为电子型静态保护装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已形成完整系列。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微型计算机保护样机,并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在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已趋成熟,并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从20世纪9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型计算机保护的时代。

3 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和保护配置

电力线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所以,对于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接地故障,主要是指单相接地故障;第二类是相间短路,主要的引发原因有雷击、外在导电体或者半导体以及设备绝缘降低等。输电线路发生相间短路时,最主要的特征是电源至故障点之间的电流会增大,故障相母线上电压会降低,利用这种特征可构成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保护的配置为电流三段式保护。

2.1 过电流保护

当通过线路的电流大于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保护装置起动,并用时限保证动作的选择性,这种继电保护装置称为过电流保护(相间短路的第III 段保护)。

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近后备以及相邻线下一线路保护的远后备。其起动电流按躲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保护称为过电流保护,此保护不仅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且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值整定的出发点是:只有在被保护线路上故障时,它才起动,而在正常运行(输送最大负荷电流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动机自起动)时,不应该动作。

故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为:

(1)IIII

式中K———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取0.85。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的两相短路电流进行校验。

(2)

式中,为保护装置一次侧动作电流。

为了保证选择性, 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按阶梯原则进行整定,这个原则是从用户侧到电源侧的各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逐级增加一个Δt。

在一般情况下, 对于线路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整定的一般表达式为:Δt(3)

式中———线路上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

———由线路供电的母线上所接的引出线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最长的保护的动作时限。

2.2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根据电网对继电保护装置速动性的要求, 在保证选择性及简单、可靠的前提下,在各种电气元件上,应装设快速动作的继电保护装置。反应电流增大且瞬时动作的保护称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第I 段)。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可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点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即:

>写成等式= (4)

式中──保护装置1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又称一次动作电流(动作电流符号的右上角用I代表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可靠系数,考虑到继电器的整定误差、短路电流计算误差和非周期分量的影响等而引入的,取1.2~1.3;

──最大运行方式下,被保护线路末端B 母线上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一般取次暂态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由于没有人为的延时,只考虑继电器本身固有的动作时间,在整定计算时可认为≈0。

2.3 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为了较快地切除余下部分线路的故障,可增设第二套电流速断保护,它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本线路全长,但是其保护范围要延伸到相邻下一线路。为了获得选择性,第二套电流速断保护就必须带有一定的时限。它的动作时限只需比相邻下一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大一个时限级差Δt。这种带有小时限的第二套电流速断保护称为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第II 段)。

为了使线路1WL 的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不超出相邻下一线路2WL 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

>写成等式=(5)

式中———可靠系数,因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已经衰减,一般取1.1~1.2。

为了保证选择性, 保护1 的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还要与保护2 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相配合,即

Δt (6)

该套保护的灵敏度校验方法同过电流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选择性是部分依靠动作电流的整定,部分依靠动作时限的配合获得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配合工作,可使全线路范围内的短路故障都能以0.5s 的时限切除,故这两种保护可配合构成输电线路的主保护。

4 结论

电力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 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所以,只有对电力线路常见故障进行正确分析,并配置合理的三段式保护,正确整定动作参数,才能使保护正确快速动作,切除故障,使电力线路更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席建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4).

[2]陈柱.针对茂名电网中低电压配电线路继电保护配置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10(2).

篇9

关键词:通信系统串行通信微机保护以太网

Abstract: with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gradually applied, certainly will request the secondary equipment in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gradually realize network. The microcomputer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as substation important secondary equipment,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ts forward very high deman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ed by Ethernet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levant driver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writing of the softwar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ial communication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Ethernet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太网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开发性、稳定性、易维护性、传输速度快、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与上层管理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因而,在微机保护中可采用以太网构建通信系统,同时,为了兼顾传统的通信模式,设计中仍然保留了串行通信接口。本文以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系统为出发点,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二、硬件构成

(一)、串行通信接口

装置中,考虑到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数字算法的计算量大,因此在保护CPU的选择上采用的是TI公司的新一代高性能32位浮点DSP芯片TMS320VC33。由于在VC33的内部结构中没有集成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所以当保护系统与厂站局域网、远方调度进行数据通信。本装置采用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芯片是TI公司的TL16C752,它具有低功耗、高速度的特点,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5Mb/s,且接收器与发送器相互独立,可进行DMA操作,控制灵活方便,同时还具有回读功能,可以在线诊断。

在装置中设置了两个串行通信口,其中串口1固定为RS-232,在实际应用中用来实现串口打印实时数据和各种参数,串口2可以通过跳线选择为RS-232或RS-485模式,用来组网通信。装置中的CPLD芯片主要是用来产生片选、读写等控制逻辑;加入光隔则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二)、以太网接口

在装置中选择好DSP芯片和网络芯片之后,关键在于DSP 处理器与网卡控制芯片之间的接口设计。基于DSP与RTL8019AS组成的以太网,DSP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1、主处理器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芯片进行控制,包括对网卡的逻辑控制、读写控制、复位等;

2、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数据交换,DSP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接收数据进行读取,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网卡缓存。

三、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

(一)、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

对于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TL16C752的驱动程序设计,就是对与DSP芯片通信相关的内部寄存器进行操作,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寄存器的情况与设置。

1、线路控制寄存器(LCR)

线路控制寄存器(LCR) 存放串口传送的二进制位串数据格式,LCR 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在本系统中,使d0d1=11,选择的8位字长;d2=0,选择1位停止位;d3=0,校验有效;d4=1,选择进行偶校验。

2、波特率因子寄存器(DLL&DLH)

两个8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构成一个16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在TL16C752的内部具有波特率发生器, 产生发送数据的时钟信号。波特率因子可以通过下列算式求出:

波特率因子=基准时钟频率/ (16×波特率)

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的基准时钟频率为1.8432MHZ,先将LCR中的d7置1以便访问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再将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写为16,将波特率设为9600。接着将LCR中的d7写回0,以便访问其它寄存器。

3、FIFO控制寄存器(FCR)

这个寄存器用来设置FIFO的允许/禁止、清除FIFO、设置接收FIFO的触发级别和选择DMA模式。先将FIFO的d0写1,以使能接收与发送FIFO;将它的d0d1全写1,用于复位接收与发送FIFO;将d6d7两位写1,设置接收器FIFO中断的触发标准为60characters。

2、通信的软件设计

除了发送接收程序段在定时器中断中执行以保证稳定的通讯速率外,保护软件通讯模块的大部分工作在主程序初始化后的死循环中进行。使用了串口芯片的FIFO功能以提高通讯的速度。

在约定的监控系统与保护系统之间采用主从方式进行通讯,因而保护系统总是被动接收指令,即始终为从动站。保护系统的通讯模块在完成初始化工作后随即进入接收状态。当通讯接口收到完整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时将对其进行校错,出错丢弃这个数据单元。

(二)、以太网通信的软件设计

通过对DSP编程, 来实现RTL8019AS初始化、发送数据、接受数据,嵌入式TCP/IP协议等功能,在处理数据步骤之前,还需要对网络控制器进行必要的检测、复位和初始化。网络接口通过2个DMA操作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本地DMA完成RTL8019A S与其内部FIFO队列之间的数据传送,远程DMA 完成RTL8019AS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1、RTL8019AS的初始化

要进行网络通信就必须对网络控制芯片初始化,初始化比较烦琐,但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决定着网络通信的一些重要参数。

2、数据的收发

通过对地址及数据口的读写来完成以太网帧的接收与发送。要接收或发送数据包就必须读写网络控制卡RTL8019AS内部的16KB的RAM,必须通过DMA进行读和写,网络接口通过2个DMA操作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1)、数据包的发送

数据包的接收大体包括三个步骤:数据包的封装,通过远程DMA将数据包送到数据发送缓存区,通过RTL8019AS的本地DMA将数据送入FIFO进行发送。下面讲述发送的具体操作:

首先,数据包在发送前按规定的格式封装好,在封装时我们采用的是一个标准的IEEE802.3以太网物理传输帧格式。

其次,把按以太网帧格式封装好的数据包通过远程DMA写入RTL8019AS的数据发送缓存区。

最后,启动本地DMA将缓存区内的数据发送出去。即待发送的数据包存入芯片RAM后,给出发送缓冲区首地址和数据包长度(写入TPSR、TBCR0,1),然后启动发送命令(CR=0x3E)即可实现8019AS发送功能。8019AS芯片会自动按以太网协议完成发送并将结果写入状态寄存器。

(2)、 数据包的接收

以太网数据包的接收过程和数据包的发送过程刚好相反。首先是将网络上的电信号变成数据存入芯片的接收缓存中,然后主机设置好远端DMA开始地址(RSAR0,1)和远端DMA数据字节数(RBCR0,1),并在CR中设置“写数据”,从远端DMA口寄存器里把数据从芯片RAM读到系统RAM中。接收缓冲区构成一个循环FIFO队列,PSTART、PSTOP两个寄存器限定了循环队列的开始和结束页,这两个寄存器的设置是在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初始化中完成的。

3、嵌入式TCP/IP协议选择

TCP/IP协议实质上是一系列协议的总称,TCP/IP协议是一组不同层次上的多个协议的组合,包含十几个协议标准。本文介绍的以太网接口是专门为继电保护而设计的,不要求实现所有的TCP/IP协议,所以选择的嵌入式TCP/IP是对TCP/IP协议族进行选择并简化而形成的协议集合。

(1)链路层中实现了ARP(地址解析)协议。它主要是将32位的IP地址动态地映射为48位的以太网地址,从而保证网络的正确传输。另外,在设计中把IP地址存储于本地存储器中,不必从其他服务器得到IP地址,这样就无需实现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2)在网络层中主要实现了IP(网际)协议和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P协议是TCP/IP 协议簇中最核心的协议,它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所有上层协议都要以IP数据包格式传输。

(3)在运输层实现了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运输层中包括两种不同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但其时延难以把握,不利于实时数据的传输;UDP协议是一种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只是简单地把数据报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但其有实时性强的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所有节点。因此,在微机保护装置中考虑快速性的要求,选择了UDP协议。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微机保护的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采用以太网通信与串行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构成。文章设计了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编写了驱动程序与功能软件。设计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组网的要求,也可以兼容传统的串行通信要求,将大大地促进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习伟.新型高压线路保护装置的管理与通讯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李正天.新型发电机保护装置及其通信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吴在军,胡敏强,杜炎森.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3,27(1):71-75.

篇10

关键词:100 kV主变压器;二次误接线;间隙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088-01

如果110 kV主变压器出现了二次误接线问题,将会发生间隙保护动作跳闸,影响到正常的供电,不利于正常的生产,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相关的人员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来进行操作,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河南省平顶山市某贫困县位于山区中,一共有4座110 kV变电站,在本县中部安装110 kV柳泉变,主要向中西部地区供电,在1998年3月开始一期工程建设,设计了1台主变压器,采用的常规电磁型二次设备控制,技术水平不高。在2008年1月开始了二期工程建设,设计安装了柳2主变压器,采用了综合自动化的二次设备控制,有着较为先进的设备技术水平。在设备带电运行期间,柳2主变压器出现间隙保护动作跳闸,这次跳闸事故对本县大部分地区的正常供电都造成了影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跟踪测试,发现是二次误接线引起了主变停运事故。

1 案例现场经过及分析

本台主变压器失压停运事故经过:那天是晴天,跳闸前本变压器的运行方式为110 kV柳T线送柳110 kV西母,送电经过柳110西和东。柳1主变有20 000 kVa,柳2主变有40 000 kVa,并列运行不能实现,在2010年的时候,本主变为27 000 kVa的最高负荷,正常负荷保持在18 000 kVa左右,在负荷高峰时期,柳1主变压器是不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

在10点钟,有间隙保护动作出现于110 kV柳泉变电站柳2主变中,导致本变压器三侧开关动作跳闸,110 kV柳泉变电站事故喇叭发出响声。

本跳闸事故发生之后,调度员下令解备柳2主变压器,将柳1主变投入到运行当中,将柳101开关合上之后,警铃发出响声,显示母线接地问题出现于10 kV线中,值班人员对此做出了科学判断,并且将本线路段的柳丁开关及时断开,没有再出现接地信号。供电所人员接到通知之后,对10 kV柳丁线进行了认真检查。

引起本主变压器失压停运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处理措施:事故发生之后,相关的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赶到了变电站现场,对本主变压器跳闸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将柳1主变压器投入到正常运行中;然后解备柳2变压器,以便将本主变间隙保护动作跳闸事故的发生原因彻底查清楚。相关的检修技术人员采取科学的方法检查试验了柳2主变保护间隙和三侧开关,没有击穿柳2主变中性点保护间隙,保护间隙距离也没有出现问题,本台主变压器采用的是数字保护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主变定值进行了核定,没有错误出现。相关技术人员又将故障录波图形数据打印了出来,对柳2主变当时所保护装置信息、图纸以及保护定值故障录波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查阅,最后初步认定主变试验合格,三侧开关动作没有问题,有着正常的信号,二次回路接地没有问题,然后对柳2主变瓦斯继电器进行了检查,发现没有气体存在于瓦斯继电器内,然后化学实验了采集到的油样,并没有发现问题。

对当天的值班记录进行了核查,并且研究了当天本变电站柳2主变间隙保护动作分析记录,对柳2主变当时所报保护装置信息、图纸以及保护定值故障录波等进行了认真的查阅和分析,发现主变的后备保护是间隙保护,在高压侧合理设置,不仅可以作为变压器本身主保护的后备,还可以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由零序电流保护以及零序电压保护两个部分共同组成了放电间隙接地零序保护。如果有接地故障发生于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的情况下,那么就会升高中性点的电压,比间隙过击穿电压还要大时,就会击穿间隙,并且有零序电流通过中性点,超过间隙过流一次定值,促使中性点专用电流互感器上的电流继电器动作,将变压器的各侧断路器切除。在110 kV母线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侧接零序电压保护的过压继电器,如果有接地故障发生于110 kV系统中,虽然中性点电压达到了击穿电压,但是还没有击穿间隙,那么就会促使继电器动作,将变压器的各侧断路器切除掉。主变停运之后,将相关保护压板跳开,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护安全,断开其他电压回路,全部断开接到外部的触电,然后对10 kV母线接地进行模拟实验,发现立即升高了110 kV电压,断定可能出现了误接线问题,在二次回路110 kV零序电压处接了二次回路10 kV零序电压,然后对二次回路进行了检查,发现果然有误接线事故出现,有二次线存在于中央信号继电器屏左边10 kV端子排的第九个端子上,断开误接线处,进行必要的处理,发现没有异常之后,将柳2台变压器投入到运行中,发现可以正常的运行,经过跟踪,没有问题出现。

针对本次事故的防范措施:一是在事故发生之后,需要召开专门的事故分析会议,将事故原因查找清楚,将事故发生背后的深层原因给找出来,对相关的事故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理;二是要大力培训相关的安装检修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严格依据相关要求来进行操作,事故出现之后能够快速处理,尽快恢复正常供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总结经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三是对于验收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认真细致的执行各项工作,全面细化验收项目和验收内容,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不能够出现某台设备遗漏的问题出现,保证投入运行当中的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2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不慎有二次误接线出现,将会直接影响到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给广大地区的正常供电带来严重影响。在如今电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电企业需要对这个问题充分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各项操作,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提高供电质量。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110 kV主变压器因二次误接线造成的间隙保护动作跳闸,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曹树江,赵春雷,陈春鹰.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一次保护与二次保护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2,2(1):123-125.

篇11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夏天引起晕厥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

>> 老年人夏季如何养生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养生保健 老年人夏季注意养心健脾 老年人的夏季衣着 老年人夏季健身攻略 老年人夏季保健与养生 老年人夏季穿衣误区 老年人夏季生活的调养 老年人的夏季生活调养 老年人夏季健身七忌 老年人夏季穿衣误区等 老年人的夏季保健 老年人突然失明怎样急救 老年人如何吃鱼 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基本常识 老年人夏季的饮食保健法 老年人,夏季饮食别只求“清淡”等 老年人夏季可常喝大麦茶 链接二:夏季老年人应防“热中风” 老年人夏季吃水果学问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老年人夏季犯病如何急救 老年人夏季犯病如何急救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术")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突然晕厥如何急救?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夏天引起晕厥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都会引起晕厥。此外,家属和亲友还要注意寻找其他晕厥的原因。

现场救护:犯病时家属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急救,迅速让患者平卧,头部可略放低,头要偏向一侧,预防因呕吐引起窒息。如果伴有抽搐等症状,可以拿一块牙垫(可用调羹、筷子、毛巾等替代)让患者咬住,防止咬到舌头。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医生救治。 冠心病突发如何急救?

夏天天热时老年人容易流汗,而过多出汗会使血液黏稠,心脏代偿加快,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胸骨后方或心前区会出现带有压迫和紧缩感觉的持续性闷痛,肩、背、左臂前内侧、上腹等也有痛感。

现场救护: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平躺下安静休息,解开衣领和腰带。同时,可以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出汗很多,可以喝点凉开水。家中有条件的立即给患者吸氧。

尽量不要随便搬动患者,要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经上述处理,若症状无缓解,应警惕有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的可能,须立即拨打120求救,最好不要自行将病人送往医院。 高血压急症突发如何急救?

夏季老年人如果频繁出入温差较大的环境,一冷一热容易引起血管收缩障碍,导致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此时,要及时测量血压。

现场救护:如果血压急骤升高,要让患者立即休息,保持安静,可抬高床头30度角,以达到性降压作用。把头偏向一侧,以免患者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同时,迅速舌下含服短效的降压药如硝苯吡啶(心痛定)。

观察30分钟,如果血压降不下来,或有明显症状,应迅速拨打120,送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另外,夏天血管舒张,血压会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就私自停药或者不遵医嘱减少服药量,殊不知夏季闷热,人容易烦躁,加上睡眠不好,导致血压反弹。其实这样很危险,近期一些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一些这样的老年患者。 中风突发如何急救?

夏季高温天气脑中风突然发作,诱发血压波动,极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另外,人体内大量水分蒸发,血液黏稠度上升,导致形成血栓,极易诱发脑梗死。热中风是老年人夏季常见的脑血管病。

现场救护:发现脑卒中患者后,应迅速将患者放平,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如出现舌头后坠、呼吸鼾声大,可用手将下颌托起使呼吸畅通。有条件的可让病人吸氧。

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脑卒中大致可分为出血型和梗塞型两种,在没有确诊以前,绝对不能随意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与此同时,应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转运。城市市区救助半径较小,相对而言,救护车更快,同时要用担架平稳搬运患者,尽量减少震动颠簸,另外救护车配备更全,还有专业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老年人心脏骤停需紧急处理,因突发上述急症,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在胸前区叩击,进行心肺复苏。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6分钟后,脑损伤发生不可逆改变。但如果在患者心跳骤停4分钟内,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能够进行CPR(心肺复苏术)急救,患者存活率为50%;如果超过10分钟再进行CPR,存活率则几乎是零。而当急救医生赶到现场时,往往超过10分钟。

所以,患者身边的亲友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说关系到患者的生死。

人工呼吸:判断呼吸时要注意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判断5~10秒及时发现气道梗阻并排除;吹气时包严捏鼻,均匀吹气,松手侧头,吹气不能太急太多,吹气量不能过大。吹气时间大于1秒。

胸外按压:注意伤病员无意识、无咳嗽、无运动、无脉搏后开始按压;按压用力要均匀,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每次按压后需完全解除压力,使胸壁回到正常的位置;按压要有节律性,按压位置不可移动,同时需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变化。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连线水平位置,定位时可沿着肋弓上滑至胸骨下切迹,食指上方即为按压区,施行按压者双手掌根呈一字重叠,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形成一条直线,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深度4~5厘米;

按压与通气比率为30/2(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

篇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篇13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临床观察;急救措施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47-01

新生儿惊厥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急症,新生儿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严重反复惊厥发生常导致脑细胞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留下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故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对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极重要。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莒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新生儿惊厥298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急救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98例中,男176例,女122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183例,过期产53例,体重≤2 500 g 25例、≥4 000 g 11例;惊厥首发日龄≤1天120例,1~3天68例,4~7天45例,8~28天65例。

1.2 围产期因素 有异常分娩史38例,其中剖宫产30例,产钳助娩4例,臀位产2例,胎头吸引助产2例;脐带异常13例,包括脐带绕颈9例,脐带脱垂2例,脐带绕身1例,脐带短小1例;羊水胎粪污染18例,其中Ⅲ度5例,Ⅱ度13例;有窒息史38例,其中重度窒息30例,轻度窒息8例;产妇妊高征15例;产前感染2例;不洁断脐史2例。

1.3 惊厥病因 非感染性疾病262例,其中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居多,感染性疾病37例。

1.4 惊厥发作类型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惊厥分类法[1],微小发作型72例,多灶阵挛型53例,局灶阵挛型48例,肌阵挛型35例,直型17例,混合型73例。

1.5 治疗与转归 298例均予以止惊、吸氧、利尿脱水、促进脑细胞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29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其中112例经高压氧治疗均治愈,随访无后遗症发生。

2 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及儿童有所不同,症状常不典型,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分且极易忽略,密切观察意识变化、发作类型及伴随症状对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1 详细询问病史。 新生儿入院时必须先详细询问母亲孕期健康、用药情况、既往健康状况、妊娠分娩次数、分娩经过(包括胎位、产程、胎儿)情况,羊水量及性状,胎盘情况和脐带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经过何种抢救,Apgar评分等。

2.2 仔细观察患儿意识水平、肌张力、反射、自主功能的变化。本组资料表明围产期窒息及分娩异常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一旦了解该患儿有围产期窒息或宫内窘迫史,则应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原始反射等。

2.3 观察惊厥的发作类型。本组病例以微小发作型及混合型居多,占50%以上,因此观察病情时如果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微小发作型惊厥。

3 急救措施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分的通气,以避免并及时纠正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惊厥发作时头应侧偏、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阻塞呼吸道。

3.2 建立静脉通道,限制液量及滴速 。为达到正常体液平衡,新生儿每日液量控制在50~60 ml/kg,在24 h内平均输入,滴速为3~5滴/min,以防止及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

3.3 氧气吸入。对惊厥频繁发作,特别是全身性发作伴呼吸暂停或喉痉挛者,提高血氧浓度是主要急救措施之一,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

3.4 止惊药物的应用(1) 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首选药,对改善新生儿神经症状和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显著效果。(2) 控制惊厥。代谢紊乱所致惊厥,在应用葡萄糖及相应电解质后,短期内惊厥不能控制,可加用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等。

3.5 加强监护,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4 讨论

4.1 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可对不成熟的大脑造成损伤,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

4.2 新生儿惊厥的发作类型以轻微型最多,表明轻微型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轻微型的临床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吸吮动作、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以及呼吸暂停等,这些表现易被忽略,有时难以与足月儿正常活动相区别[3],与新生儿中枢神经生理解剖特点有关。

4.3 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预防其发病是必要的。应加强围产期预防保健、产前检查,及时诊治孕母并发症,提高产科技术,掌握复苏方法,并预防患儿低血钙、低血镁、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惊厥,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同时行止痉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

篇14

1急救前防备

1.1严格落实疗养院护理查房制度按照疗养院的护理常规规定,对于保健疗养的疗养员要每天查房3次;康复疗养的疗养员除3次正常的查房外还要根据疗养员当日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疾病的疗养员要重点查房,准确地掌握疗养员的疾病信息并作出初步的判断: 是内科病还是外科病,是多系统病还是单系统病,以哪一系统为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2保证信息联络工具的畅通在夜间进行常规查房时,要试用一下电话或呼叫装置,确保设备的完好。另外,要注意关注一下疗养房间的门锁是否能用,已备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1.3检查消防器械在离开疗养房时还要关注一下消防栓等消防工具是否在位。

1.4检查急救设备夜班护士在例行查房的同时,一定要检查急救设备。急救设备的完好对于抢救时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接诊时工作程序

2.1报告医生夜班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或急救传呼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并准备好该疗养员的病历。

2.2准备携带已准备好的急救箱和手电筒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士应迅速找到手电筒等照明设备,并将已经检查完好的急救箱准备好。

2.3迅速到达疗养房夜班护士携带急救箱协同医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疗养房。

3护士单人急救程序

3.1初步诊断护士一旦接诊患者,在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利用视觉观察、生命体征的测量、疗养员及随员的“主诉”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并结合疗养员的病史作出初步诊断。

3.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监测手段初步的诊断一旦作出,往往紧接着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监护,这两个通道起到用药方便、抢救迅速的作用。否则后续工作难以进行。对于躁动的病人要用静脉留置针,如疑休克,需建立2~3条静脉通路,以保证输入大量液体、血液、镇静剂、升压药等,并留置导尿以利指导、治疗[1]。

3.3实施紧急救护措施①维持呼吸系统的功能:对于一般患者,根据病情取合理、舒适,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循环系统的功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保证治疗药物及时进入体内。③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时,即开始注意实施脑复苏及头部降温,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细胞的损害。④外伤的处理:对于各种外伤,应针对性采取包扎、止血、固定等急救措施。⑤实施心理关怀:疗养员由于突遇意外或急症,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使疗养员及随员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抢救[2]。

3.4对症处理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在急诊急救的状况下,症状的缓解往往是第一位的,它为抢救生命、治疗原发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护士一定要应用自己娴熟的技术,配合医生迅速做好症状治疗和护理,为下一步抢救打好基础。

3.5根据病情联系转院在对疗养员进行初步急救护理后,要根据疗养员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3.6作汇报夜班护士要将疗养员情况向护士长迅速汇报,并请求护士长派一名护士接替值班。

3.7做好抢救记录在疗养员病情好转或者是进行转院做进一步治疗后,夜班护士要及时做好抢救记录。并将抢救时所留下的安排与接班护士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将其丢弃。

4小结

疗养院疗养员在夜间突发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有我们护理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多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疗养员病情的变化,才能准确地采取急救措施,实施有效的救护,使疗养员能够安心地度过疗养期。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