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的教育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一、环境教育法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二、情感体验法
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身体产生直接感受,理解事物,学习知识。如老师为提醒小朋友保护眼睛,设计活动“亮眼睛的秘密”,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老师做主动作,幼儿睁开眼睛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吗 ? ”请幼儿睁开眼睛,老师重复做以上的动作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等等,通过对两种状态不同感受的比较 ,帮助孩子体会眼睛的重要,激发他们学习怎样保护眼睛的愿望。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三、日常渗透法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四、游戏模拟法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设置具体场景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反复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如通过“着火啦”的游戏,引导孩子巩固掌握着火时自救的知识和进一步加强相应的自我防护技能,知道火灾的危害,不玩火。
五、竞赛法
将安全保健知识编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智力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所学知识。中、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在竞争活动中非常活跃,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安全知识抢答,效果特别好。
六、家园互动法
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 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特点;教育方法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一般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他们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到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的,因此个性非常明显。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成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幼儿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注重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而不能不顾幼儿的天性,只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要求幼儿。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在幼儿入园年龄偏小,不能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教育,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当前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幼儿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君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初探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以汾阳师范幼师专业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2]徐永军.试论幼儿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4):9-14.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2]常利芹.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托克托县民族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舞蹈 教育方法
一、口传身授法
“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它在舞蹈教育界也颇受争议,曾经被批评为“注入式教学法”,但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口传身授”这种教学方法并非只是“注入式”,相反,该方法在现实中是适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时期正是人类生理心理初期发育的阶段,其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对于老师的舞蹈动作示范和发力点讲解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一)口传
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括讲解、语言渗透、内容分析等多方面含义。这种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讲解分析动作,传递舞种动律知识及理论知识,渗透学生思想等。在进行动作讲解分析的时候,最忌讳教师解说动作时似是而非,老师本身都没有理解透彻动作的结构规格,加上幼儿自身理解能力本就不强,如果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讲解时模糊不清,学生心里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很粗糙,学习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组织语言,分析上课需要用到的舞蹈动作,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无论是准备讲解传授新动作,还是复习以前学过的旧的知识和动作,舞蹈授课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动作的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运行路线”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人体解剖学,人体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到讲解当然也会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所有解说十分重要。
2.语言上应该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把抽象的舞蹈动作形象化,比如一个普通的两边摇臂动作,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小企鹅在游泳”这样的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挑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更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原本相对乏味无聊的动作练习课变得有趣一些,更能让原本普通的不容易被学生所记住的动作变得更加的深刻。
3.组织精炼的语言,切记重复罗嗦,但不能因为求精炼而失细腻,对于幼儿的讲解应该把细节详细解释清楚。舞蹈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会有许多提示和讲解。有事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可能会不时的发出许多指导和提示以此引导学生。学生一边接受老师的指导,一边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不仅是一种感官的锻炼,同时还起到了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和动作发力受力等的理解与领悟的作用,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比如动作重心的不同,动作重拍的差异,气息的运用等),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但在对于幼儿时切忌使用过于专业的名词,尽量用一些日常的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讲解。
由此看来,舞蹈教师在拥有足够的舞蹈专业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文学修养。为了完成“口传” 这一任务,舞蹈教师应该要求有丰富、扎实的舞蹈专业技能及有关舞蹈的各种知识。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足够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说得清,道得明”学生才能更容易的理解课堂内容,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二)身授
身授,就是教师亲自塑造一个动态或静态的形象,让学生尽量去模仿,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历两个过程:
1.第一过程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包括身体等各部位的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第二示范过程要使所有动作逐步的简化,去掉繁复的细小动作,化繁为简,用手比划加以口头提示和眼神示意。在成人的舞蹈教学中,这样做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对学生智力的提高也具很不错的好处。但是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简化动作,更要耐心仔细的一边示范动作的运行路线,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看的部位,因为幼儿无法把动作一下就模仿到位。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先教授一个部位动作,再教授下一个部位动作。比如先教授脚步的变化,等其理解记住了,再教授手部动作,然后头部等,最后结合一起练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动作时最好面冲学生做镜面示范,因为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左右混淆。如果教师背对学生做示范,首先教师自身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造成学生错误不断积累最后成为习惯,其次学生不便于找到动作的“方向感”,导致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节奏”。
二、“快乐引导”式教学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快乐引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与因素,其主旨就是强调要让幼儿在愉悦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舞蹈的学习,由此解决舞蹈学习中动作需要反复练习给幼儿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甚至厌学的状况。对于幼儿而言,“感兴趣”是其做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将枯燥单调的训练赋予新的意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注重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的想象力还要丰富多彩,他们没有太过固定的思维方式,更能大胆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对课堂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其所想所说,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关注学生并尊重学生感受,让学生更有“存在感”,同时其对课堂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让他们在一个欢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舞蹈教学活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与“快乐引导”的方向也是不谋而合,幼儿舞蹈教学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理念作为指导。下面笔者举例叙述几种方法。
首先在教学之前,要慎重选择教学题材,有些题材本质上就不太适合幼儿学习,这是幼儿的年龄限制所决定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无法理解或练习某些舞蹈殊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选择哪些作为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关键。联系幼儿们与生俱来的洁挚单纯的童心和好奇,教师最好选择一些丰富多变、轻松愉悦的内容,作为幼儿,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往往只有大概二十分钟,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时间和时机,娱教结合,松紧得宜。
(一)情景表演式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老师的引导完成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的心理特征,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活泼。例如教师以《小红帽》的故事为题,要求学生扮演的小红帽一开始是开开心心出门的,那同学们可以做跑跳步来出场,但是要求学生想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达开心和快乐。再比如小红帽看到大灰狼的真面目时的害怕恐惧可以缩成一团或者逃跑一类的动作去表达。这个情景可以是授课老师来设立讲述,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讲述,既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又把学习的主动给了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对舞蹈课的兴趣,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和自信去完成自己的“角色”。
(二)情趣教学式
心理学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不一样的情感对学习有不一样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良好的作用,人类在愉悦时感知力会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想象比较活跃。在其他学科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表演节目、游戏模块、实验操作、图画解答、妙趣解答、互相合作等等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在舞蹈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通一个“开小火车”的小游戏来练习学生踏步及齐步,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节奏较慢较强的音乐,然后划分不同的路线让学生按路线“驾驶”,“行驶”途中由教师喊“红绿灯”需要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停下或行驶。这就是一个以游戏为手段练习学生步伐和节奏的实例,这种手段即符合幼儿爱玩的年龄特征,也成功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喜爱和兴趣,让枯燥的步伐练习“焕然一新”成为有趣的小游戏,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三)音乐及歌词引入
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会接触到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是舞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基本功的练习却恰恰是十分枯燥乏味、单一而且相对见到成效较缓慢的一个练习过程。幼儿的耐心往往不够,对于见效缓慢的事物,总是不能以坚持的态度去对待,所有这个环节,往往会有很多幼儿在此失去信心。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了解这个过程并且渐渐产生兴趣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孩子们在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中找到乐趣,使之要学、好学、勤学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这个和舞蹈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教学编排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和具体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体而言,舞蹈在现实中是颇受幼儿所喜爱的,因为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善于去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这就表示幼儿对音乐和动作是十分敏感的,其潜意识就具有这种状态。初学舞蹈时,幼儿只是单纯的模仿,对于好动活泼的幼儿而言,这样的课程很快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因为太过束缚他们的本性,特别是基础训练课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考验教师十分能从多方面来启发、开导,让学生刚刚走进舞蹈室时,就要尽量使幼儿产生出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童话的殿堂的内在心理观念。在舞蹈题材的选定上,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可以贴近幼儿生活体现童趣的教材。我们可以用一些儿童歌曲作为音乐来编排,小演员们听到自己熟悉的会唱的歌曲,一方面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编排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演员们更加容易记住动作和音乐情绪。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趣味和童趣等编入基础的训练中,以此来减少基础训练带给幼儿的枯燥感和单一性。
(四)示范、竞赛法
此法是利用了幼儿好强好胜,表现欲强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小朋友分成多个小团队,分别选出每个小团队的队长,然后由小队长带领大家玩成各自的内容,比比看哪一个小团队是最佳“舞团”。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最棒的小队长或者最棒的小队员,让他来给大家做示范,同样的,如果有个别小朋友比较调皮,也可以让他来给大家做“反面教材”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严厉,需要批评伴以鼓励,让其具有竞争意识同时也不会失去信心,因为幼儿的内心是十分脆弱了,整体来说是需要教师不断去鼓励的。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及竞争意识,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还能起到吸引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注意力,通过“一正一反”两感对比,学生就会很注重两人的不同之处,对于错误的地方自然会更加有印象。
三、结语
幼儿舞蹈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要注重研究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幼年儿童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年儿童进行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舞蹈的兴趣,为他们创设自由轻松的舞蹈氛围,让他们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觉舞蹈的快乐,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其次,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讲解、舞蹈情景启发、角色转换、游戏教学、舞蹈练习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体现出寓教于乐,并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2009,(01).
[2]赵芳.浅谈幼儿舞蹈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一)家庭因素
幼儿时期,正是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这是人的个性心理初步形成时期,对幼儿的影响会延续一辈子(成人的心理疾病有的可追溯到其童年时期,并在那里找到疾病的原因或痕迹)。但此时由于幼儿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极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心理偏移。在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因素,对幼儿教育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和谐程度。毋庸置疑,一个和睦友好、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肯定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但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往往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与其他幼儿的交流意愿不强。因此,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非常的重要。
另一方面,家长的素质对于幼儿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较高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并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家庭因素是影响幼儿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因为幼儿出生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家庭。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和谐家庭环境的构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同幼儿之间的沟通,架起沟通的桥梁。
(二)教育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设施已今非昔比。完善的幼儿教育设施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兴趣、开发思维和锻炼身体的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始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体现天赋和挖掘潜力,需要完善的教育设施作为支撑。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建设中,往往不乏一些高科技教育设施,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幼儿教师的配合下,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发智力,对幼儿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校园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能使幼儿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每一个班的室内装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题装饰是毛线,在这里,织、勾、粘贴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到主题画春游、小蝌蚪找妈妈,小到一串串葡萄、惟妙惟肖的狐狸,无不体现着教师的独具匠心。她们利用室内四个挑梁,合理发挥,依次装扮成温馨洋溢的春、热情奔放的夏、成熟丰韵的秋、素洁端庄的冬,别有一番滋味。中班美术与文学特色,更是画中有画,树叶里、花蕊中都镶嵌着故事的图片,如《猪八戒吃西瓜》、《三个和尚》、《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画面生动形象,使幼儿按捺不住想看、想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师资力量
如果说幼儿教育设施是幼儿教育的硬件部分,那么师资力量自然是幼儿教育的软件部分。传统观念认为,好的师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的能力往往是教育结果的潜在表现之一。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讲,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幼儿园期间,教师的行为和举止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幼儿教育主要集中在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均需要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有研究表明,5岁之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相对于18岁正常智力水平,50%的智力是4岁之前获得的,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期的智力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幼儿教育及后续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幼儿教育有效开展的手段
(一)对幼儿园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
可通过以下方法改革幼儿园落后的教学模式:第一,幼教工作应当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好是可以委派专员或者是设置机构专门从事于幼教工作,同时制定可行性强的幼儿园管理措施,并在各幼儿园推行实施;第二,由于幼儿教育的群众特点以及地方性特点极为强烈,因此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一定要充分利用所有能力依靠的社会、群众力量,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拓宽幼儿教育事业的组织形式以及发展渠道;第三,一定要聘请拥有丰富管理组织经验以及政治素质水平高的人为幼儿园的园长,同时明确园长自身的权利以及职责范围,可以试推广实施园长负责制,以有效加强幼儿园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率。
(二)不断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水平
第一,幼儿园自身应当对本园幼儿老师开展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专业教育培训,以使老师能及时掌握最新教学手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二,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科学、正确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工作考评制度,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工作压力,推动幼儿教师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三,幼儿园可以与其他幼儿园或者是幼儿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相结合,轮番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或者是交流学习,有效提升本园的教学质量;第四,幼儿园应当多招聘一些男性幼儿教师,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整发展。
(三)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批评
幼儿由于其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所以老师以及幼儿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幼儿老师以及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单方认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尊心,所以孩子没有自尊心,这是非常错误的。幼儿其实是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而且幼儿的自尊心只要受到伤害,所需要的平复时间甚至要高于成人,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以及家长一定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而不是伤害。就此老师以及幼儿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时,不仅要应用道理、抓住教育重点,同时也要留给孩子充足的余地。另外,老师以及家长万不能因为生气而口出脏话,应正确、公正的批评孩子。
(四)幼儿教师应重视使用示范教育
幼儿自身并没有很强的辨别以及分析能力,但幼儿普遍喜欢家长、老师的鼓励以及表扬,所以家长以及幼儿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心理,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孩子,特别是可以遵守常规的孩子一定要马上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愿意去遵守常规规定,孩子的行为以及生活习惯就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以及正确养成。比如说,幼儿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学会穿衣,可以边穿衣服边向幼儿介绍怎样正确穿衣,再组织幼儿进行重复的模仿练习,同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幼儿,这样孩子就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很快学会自己穿衣了。
三、幼儿教育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榜样法
榜样又称为师范教育方法,它借助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来影响幼儿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借助于具体生动和崇高的形象来教育幼儿,易为幼儿领会和模仿。运用榜样教育幼儿,要选好典型,使典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并切合实际。
(二)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幼儿思想品的行为和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幼儿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进行实践练习,使其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
(三)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
这是对幼儿进行德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表扬与奖励是对幼儿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受表扬和奖励者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种方法不仅个人受到教育,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表扬与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用的有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发奖品等。批评和惩罚是对幼儿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在于使幼儿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
【关键词】礼仪教育;时间观念;弥补过失
一、试着让孩子去体会感受,学会弥补过失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孩子本性善良,但难免也会好心办坏事。扬扬是一位聪明好动的孩子平时最爱画画,可他经常爱在小朋友的手帕上、家人的衣服上、干净的墙上画画,使大家都对他有意见。而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正在损害他人的东西。于是我就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想一想:“如果有人把你花很多时间精心搭起来的宝塔给拆散了,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人把你心爱的书给撕破了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也是别人心里的想法。”并且让小朋友为他出主意,一起商量应该把画画在什么地方。事后,扬扬明白了礼仪的重要。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与发展的机会必须具备和谐的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能力。而良好的礼仪教养正是形成这种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试着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幼儿可塑性强,且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讲究礼仪规范。教师要注意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礼仪榜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手工制作、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礼仪教育形式,让幼儿感礼、知礼、践礼。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重在践行。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为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
教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多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即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后,教师会随时、随地开展礼仪教育,教育的即时性强,灵活性大,指向明确。但是,随机教育仅仅发生在教师可观察到的范围内,这种对特定事件的指导往往只对一部分或个别幼儿具有教育意义,无法兼顾到每个幼儿。就随机教育的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多用语言提醒,讲道理,制止幼儿的不文明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很多时候,孩子对我们教师说的话、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他们对教师有崇拜心理,会以我们为榜样,模仿我们的举止,所以我们要当幼儿的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三、试着让孩子去感悟情感,学会感恩感谢
写信其实是一种交流情感的最好方式,这其中获得的乐趣是现代通讯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让孩子学会写感谢信更有利于孩子用心去与他人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会用过多的文字去书写,因此我就引导孩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谢意。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邮局参观,邮局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很耐心的向小朋友介绍了内部的设施及每天的工作情况。回园后,小朋友们都说邮局里的叔叔阿姨就像老师一样,觉得很喜欢他们。于是,我就启发孩子试着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的很起劲。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把叔叔阿姨的样子画下来,然后在下面画上一张自己的笑脸表示感谢。一封非常简单的感谢信写好了,虽然很幼稚很粗糙,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很有诚意的亲自把它交到邮局工作人员的手上时,我知道孩子们正在逐步学会感谢。我想,懂得感谢会表达自己的谢意也应该是礼仪教育的一向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彻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佩蓉.《佩蓉姐教儿童礼仪》.根基教育机构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2]黄芹.《幼儿礼仪学堂》
一、早期阅读,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溺爱,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时期,他们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不善于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面对别人,不会用恰当的语言做出应答,这样的交往能力,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早期阅读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因为幼儿时期是小孩口头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早期阅读中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语言,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比如,在故事《下雨的时候》的场景中,当一只小白兔看到小鸡被雨淋湿了,就礼貌地对她说:“你好,请到我的荷叶下避避雨吧!”在这个故事中,小白兔用非常礼貌的语言邀请小鸡在自己的荷叶下避雨,小鸡听后也非常开心地接受了小白兔的帮助。从这则故事中,幼儿既学习了故事中的优美词语,也学会了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与别人交流,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幼儿交往氛围。
二、利用集体交往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旦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范围就从家庭扩展到幼儿园,交往范围的扩大,也使得幼儿有更多的集体交往机会,这时就要充分利用集体交往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
首先,引导幼儿一起玩游戏,激发幼儿的交往热情。做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友好交往,团结互助最为有效的方式。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每一个游戏环节都需要与其他伙伴交往。作为幼教,就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交往热情,继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等。
其次,开展分享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方法。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较小的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为了让幼儿喜爱幼儿园,感受到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开展了“玩具分享活动”,在举办玩具分享活动当日,让幼儿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其他同伴互相交换玩。一些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的幼儿,教师要多多鼓励,告诉他们其他小伙伴的玩具也非常好玩,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己讲述是和那位伙伴交换了玩具,交换的玩具好不好玩等,让幼儿体验到交换玩具的乐趣,理解到什么是友爱。通过此类活动,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在平时更好地交往。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都非常重视,而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却比较欠缺。因而幼儿园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地”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比如,家里面来了客人,家长可以教育小孩和客人交谈,鼓励小孩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让幼儿学会了在交往中要礼貌待人,学会了与人共同分享。再如,在亲子活动中,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活动,心情愉悦,情绪放松,平时一些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的幼儿在这种情景下也能够大胆地与人交往,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是主角,家长是配角,幼儿在无拘无束中与家长、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无形中扩展了幼儿的交往范围,体验到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乐趣,从而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的教育培养需要社会、家、幼儿园相互配合,共同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创设各种机会。
四、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途径与方法
Abstract: The setback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new situation need, is also society’s one kind of need. How did this article summarize has implemented the way which and the method to the baby the setback educated, so long as we under the correct idea’s instruction, the utilization appropriate, the reasonable method carried on the setback to the baby to educate, decided can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effect.
Key words: baby; setback education; way and method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大量事实证明,少年儿童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教育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为幼儿挫折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对幼儿挫折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幼儿挫折教育及其意义
1.1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面对,让其经受磨炼,摆脱困境,超越障碍,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1.2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中心理失常,离家出走、轻生等一些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问题少年的出现说明缺乏坚强意志、经受不了挫折是当今独生子女独有的现象,他们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轻易地放弃努力或放弃生命。
2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
就幼儿驾驭挫折能力的形成规律方面看,将挫折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3方面内容:
2.1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苗。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认为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常常替他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能有对挫折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地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使幼儿形成畏难和依赖的心理。所以,现在我们提倡接纳幼儿的挫折与失败,让幼儿有感受挫折的权利。
2.2使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
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幼儿阶段,孩子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伴随着反复体验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危机相伴,而我们总是在遭遇这些挫折之后才成长起来。并让幼儿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可以说是提高幼儿挫折耐受力的关键。
2.3帮助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给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目的在于行为的引导。可以通过挫折教育,使幼儿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通过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当幼儿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情境时,便会不自觉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方式,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3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3.1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
3.1.1利用现实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进行教育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挫折的思考和把握会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生存能力,学习走路时,很少由父母牵着手走,走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要分担家务,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决问题,他们便进一步地独立和成熟起来。
3.1.2主动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进行教育
主动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日本进行了大量尝试。平时,日本学校常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如经常让学生赤脚在布满碎石瓦块的地上走,冬天让学生穿着单衣在雪地里锻炼等。日本有关方面还建立森林之家、自然教室,实行“山村留学制度”等,定期让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生活,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2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方法
3.2.1直面现实——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如,孩子走路摔了跤,有的家长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对孩子说:“这地面真不好,让宝宝摔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比如“走路眼睛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打针有一点疼,但打了针病才会好”等等。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
3.2.2培养意志——增强幼儿耐挫折的信念
【关 键 词】幼儿园;国学;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81-02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早期教育一直使用经典启蒙读物对幼儿实施国学教育。时期,受“废古文、兴新学”的影响,国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美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从幼儿抓起。这样,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幼儿园国学教育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幼儿园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趋势,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就教育规范化而言,各地幼儿园在国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差别很大,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相对权威的实用教材。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也是国学教育的热心关注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幼儿国学教育目标体系
国学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既要遵重国学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所谓科学,既指准确定位内容范围,适量而不求多。又指认真选择具体内容,进行“去粗取精”,以避免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总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七个主要方面。
(一)经典蒙童读物
蒙童读物是国学启蒙的入门知识,是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常见内容。小班孩子主要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这些读物语句短小、声韵性强,容易取得成就感,让孩子在快乐读书中成长;中班主要以诵读《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声律启蒙》为主。这几种读物的特点是散句居多,诵读时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应帮助孩子断句,引导孩子慢慢诵读;大班主要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黄帝内经》等为主。
(二)重要文史典籍
蒙童读物是以行为习惯规范教育为主,文史典籍则是侧重做人道理的教育和熏陶。幼儿时期引导孩子读经典,主要是利用儿童期记忆力强的特点,将典籍中闪光的语言融入记忆,使孩子受益终生。主要内容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周易》、《老子》、《庄子》等。这些内容文字较多,句子含义较深,多数文字难懂。由于孩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诵读,不能全篇诵读,否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从中抽取出部分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供学习使用。
(三)历代诗词名篇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这些闪光的诗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优秀教材。由于古代诗词较多,诵读时必须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
(四)精美古典音乐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熏陶式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零岁到三岁期间人的听觉神经发展到60%~80%。孩子早期听到的音乐,只要一遍就深入到心灵的深处终生不忘。所以,三岁之内要让孩子多听中国古典音乐,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或家长与孩子一起听,也可以将优美音乐作为孩子活动的背景。
(五)历代书法作品
汉字书法是中国的独特艺术,也是民族文化的骄傲。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国学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幼儿年龄小,对文字和图形理解有限,书法教育应以兴趣为主,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运笔临摹,那种功利性的书法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坚决摒弃。教师上课时可以讲有趣的书法家故事,让孩子对书法有感性认识,对书法名家产生祟拜心理,以此来引导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六)传世经典国画
中国国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在人类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画家积累了琳琅满目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也是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欣赏中国古典名画,有助于形成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培养图形认知能力,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可以定期张挂中国名画,教师不作讲解,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适当介绍。家长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经典的国画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在浓厚的美术氛围里受到熏陶。国画欣赏的顺序是先近代后古代,最后视孩子的兴趣张挂石刻等内容。
(七)文明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从人类认知规律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礼貌习惯的关键期。利用国学知识中的礼仪内容引导孩子形成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任务。传承古典礼仪要重点选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知恩图报”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和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公共场所、特殊活动、传统节日、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当然,对传统礼仪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内容必须剔除。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创造、传统武术、珠脑速算等方面都可作为国学教育内容,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二、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幼儿国学教育,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符合幼儿接受规律和能力。决不能用“成人化”的方式去教孩子学习国学,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五种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环境熏陶
幼儿学习国学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需要家园配合,在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所张挂相关的国学内容。如,学习《弟子规》时可将原文分解成若干块,制成挂图随进度张挂,为孩子创造提倡国学、热爱国学、学习国学、实践国学的环境。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进步。
(二)诵读识记
诵读识记是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具体方法可以用光盘导读、教师领读、领读和跟读结合、集体诵读、个体诵读、集体背诵等方法。要求是以诵读为主,教师不必主动讲解,有兴趣的孩子问到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精讲。
(三)故事启蒙
许多国学经典都包含着生动的小故事。如,《三字经》中“择邻处、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等等。运用生动的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国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提高教育效率。有专家认为,用50个故事就可将《弟子规》全文化成生动的生活教材,让孩子受到与经典原文一样的启蒙教育。
(四)游戏巩固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将国学内容编成各种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学习快乐。如,背诵竞赛、情境表演、合力闯关、故事会等游戏。将国学内容与游戏结合,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特长,调动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应用
关键词: 幼儿; 礼仪教育; 内容; 方法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乘坐电梯、购物、交通乘车、拨打电话、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礼仪习惯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由此,在孩子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
2.知行合一与随机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
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3.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有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之星” 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知识汇总成三字儿歌,组织幼儿进行礼仪故事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4.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71-0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要正确引导幼儿养成对音乐的欣赏、感知能力。目前的幼儿音乐教育只是一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启迪幼儿对音乐进行深入了解,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本文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对幼儿音乐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征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幼儿常识性与文学性知识的传授。这是由幼儿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以及音乐的独特性决定的。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手段来分析,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孩子乐器演奏能力与声音表现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艺术思维以及欣赏能力。唯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是欣赏性、知识性以及思想品德性的有机结合。一首乐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压力,进而让心情更加轻松、愉快,而且有时还能从歌曲中得到激励。而幼儿音乐教育不仅包含了这些内容,还应在知识性方面下足工夫: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孩子有美的欣赏,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而且还要一定程度上渗透一些乐理知识、乐器知识,尤其是歌词方面,很多歌词都蕴含了做人的简单道理。
第二,幼儿音乐教育一定要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实际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另外,对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必须充分进行掌握。教学方式尽量直观易懂,必须将孩子的喜好融入进去,通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幼儿音乐教育寓教于乐。音乐对于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学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在音乐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孩子通常不会将学习音乐当成一种累赘,而是很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且玩与学的教学模式,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节课堂气氛,将孩子天真烂漫的特质挖掘出来。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第一,集体性教学与单独性辅导的结合,通常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应在幼儿园完成,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一般是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在幼儿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所有孩子都要参与。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有自己表现的机会,并且可以得到集体的帮助。教师要特别关注一些有天赋或较落后的孩子,并采取对应的辅导措施。要保持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家庭应对有天赋的孩子提供专业辅导的机会,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第二,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幼儿音乐教育要逐步开展,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层层开展。尤其在教学中,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独立的教材,将学习强度与难易程度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将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积极利用预知学习方法来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多对孩子进行启发,多设计一些问题,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积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幼儿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综合性较强,针对这些情况,在音乐教育编排上,要尤其注意这些问题,让相关元素能充分结合起来,酿造课堂气氛,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道具、乐器等教学工具,这样才能保障给予孩子全面的音乐感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音乐剧、舞蹈等等,将孩子的关注度牢牢抓住,进而确保孩子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将幼儿音乐教育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第四,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的融合。笔者推荐图谱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去了解歌词内容。每一首歌都有一个背景故事,并且还能形成一个舞台剧,甚至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接受音乐教学。
在孩子的启蒙阶段音乐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要高度重视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集合孩子的身心特征,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对相关教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力求为孩子推出真正适合的音乐教学内容。另外,笔者还建议构建全面的教学体系,覆盖家庭、学校、社会,保障孩子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受到艺术的感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目标,教育讲究的是内涵,表面性的东西始终是短暂的,因此,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一、情景式教育法
为了增强孩子承受挫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情景式教育法进行磨练孩子的意志,例如:创设障碍游戏、讲故事以及木偶剧等情景,使幼儿在游戏当中体验困难以及失败,从而将幼儿的意志磨练教育加以体现,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全方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在进行设置孩子的困难情景的时候,务必保持情景的难度,但是不能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可以经过努力就能够克服的。例如:将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是礼物偷偷藏起来,然后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寻找;或者是让孩子到比较暗的房子中去取东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带领孩子去野外活动的时候,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行走关于勇敢者的道路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对孩子挫折教育。但是,要掌握好设置情境中的“两度”:一是强度,二是难度。不能超过孩子的理解水平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免让孩子出现害怕、畏惧等的情绪,从而打击以及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二、榜样式教育法
在学前幼儿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孩子喜欢模仿以及易受暗示的特点,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和勇敢。例如,成人在遇到孩子擦伤或者摔伤等状况时,老师应该尽量保持平静,对孩子说到:“孩子,不要害怕和担心哦,老师陪你一起去医务室,让医务室的阿姨帮你包扎一下就没事哦,记得下次小心点就可以了。”教师利用这样的行为给予孩子较好的暗示,让孩子顺其自然的了解如何面对挫折,应该怎样去解决挫折等,从而更加的健康成长。
三、鼓励式教育法
[关键词]在幼儿园;如何落实;环保教育
多年来,由于人们人们环保意识差,乱砍滥伐树木、随意放牧、随意丢弃垃圾、工业污染,等现状严重,这样的做法使我们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了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幼儿园抓起,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共各位同仁参考。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幼儿每天就餐中,除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还需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教育儿童做到,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课件、图片、多媒体等,告诉幼儿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节省下来的食物是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都是彩色的纸,但是很多小朋友还踩在脚底下践踏,我就抓住这一现象,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用途,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离开教室,教师会随手关灯,关灯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小朋友一声,让小朋友从小树立起随手关灯的习惯。
二、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3月22日水日,5月31日无烟日,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我们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乱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可设计成以“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在“水日” 活动中,了解水的重要性,通过录像带,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甚至有些地方因为没有水而导致许多人死亡。“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污染严重,一定要节约水资源。在“无烟日”让孩子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通过家长日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等。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三、家园配合,强化环保教育
幼儿成长的第一摇篮,家长观念直接影响每一位幼儿。因此,情感教育融入的环保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的协力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必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建议、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四、从我做起,培养环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