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的教育方法范文

幼儿的教育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幼儿的教育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的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途径和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一、环境教育法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二、情感体验法

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身体产生直接感受,理解事物,学习知识。如老师为提醒小朋友保护眼睛,设计活动“亮眼睛的秘密”,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老师做主动作,幼儿睁开眼睛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吗 ? ”请幼儿睁开眼睛,老师重复做以上的动作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等等,通过对两种状态不同感受的比较 ,帮助孩子体会眼睛的重要,激发他们学习怎样保护眼睛的愿望。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三、日常渗透法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四、游戏模拟法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设置具体场景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反复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如通过“着火啦”的游戏,引导孩子巩固掌握着火时自救的知识和进一步加强相应的自我防护技能,知道火灾的危害,不玩火。

五、竞赛法

将安全保健知识编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智力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所学知识。中、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在竞争活动中非常活跃,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安全知识抢答,效果特别好。

六、家园互动法

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

篇2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 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特点;教育方法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一般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他们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到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的,因此个性非常明显。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成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幼儿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注重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而不能不顾幼儿的天性,只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要求幼儿。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在幼儿入园年龄偏小,不能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教育,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当前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幼儿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君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初探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以汾阳师范幼师专业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2]徐永军.试论幼儿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4):9-14.

篇4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2]常利芹.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托克托县民族幼儿园)

篇5

关键词:幼儿舞蹈 教育方法

一、口传身授法

“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它在舞蹈教育界也颇受争议,曾经被批评为“注入式教学法”,但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口传身授”这种教学方法并非只是“注入式”,相反,该方法在现实中是适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时期正是人类生理心理初期发育的阶段,其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对于老师的舞蹈动作示范和发力点讲解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一)口传

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括讲解、语言渗透、内容分析等多方面含义。这种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讲解分析动作,传递舞种动律知识及理论知识,渗透学生思想等。在进行动作讲解分析的时候,最忌讳教师解说动作时似是而非,老师本身都没有理解透彻动作的结构规格,加上幼儿自身理解能力本就不强,如果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讲解时模糊不清,学生心里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很粗糙,学习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组织语言,分析上课需要用到的舞蹈动作,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无论是准备讲解传授新动作,还是复习以前学过的旧的知识和动作,舞蹈授课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动作的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运行路线”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人体解剖学,人体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到讲解当然也会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所有解说十分重要。

2.语言上应该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把抽象的舞蹈动作形象化,比如一个普通的两边摇臂动作,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小企鹅在游泳”这样的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挑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更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原本相对乏味无聊的动作练习课变得有趣一些,更能让原本普通的不容易被学生所记住的动作变得更加的深刻。

3.组织精炼的语言,切记重复罗嗦,但不能因为求精炼而失细腻,对于幼儿的讲解应该把细节详细解释清楚。舞蹈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会有许多提示和讲解。有事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可能会不时的发出许多指导和提示以此引导学生。学生一边接受老师的指导,一边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不仅是一种感官的锻炼,同时还起到了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和动作发力受力等的理解与领悟的作用,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比如动作重心的不同,动作重拍的差异,气息的运用等),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但在对于幼儿时切忌使用过于专业的名词,尽量用一些日常的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讲解。

由此看来,舞蹈教师在拥有足够的舞蹈专业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文学修养。为了完成“口传” 这一任务,舞蹈教师应该要求有丰富、扎实的舞蹈专业技能及有关舞蹈的各种知识。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足够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说得清,道得明”学生才能更容易的理解课堂内容,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二)身授

身授,就是教师亲自塑造一个动态或静态的形象,让学生尽量去模仿,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历两个过程:

1.第一过程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包括身体等各部位的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第二示范过程要使所有动作逐步的简化,去掉繁复的细小动作,化繁为简,用手比划加以口头提示和眼神示意。在成人的舞蹈教学中,这样做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对学生智力的提高也具很不错的好处。但是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简化动作,更要耐心仔细的一边示范动作的运行路线,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看的部位,因为幼儿无法把动作一下就模仿到位。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先教授一个部位动作,再教授下一个部位动作。比如先教授脚步的变化,等其理解记住了,再教授手部动作,然后头部等,最后结合一起练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动作时最好面冲学生做镜面示范,因为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左右混淆。如果教师背对学生做示范,首先教师自身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造成学生错误不断积累最后成为习惯,其次学生不便于找到动作的“方向感”,导致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节奏”。

二、“快乐引导”式教学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快乐引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与因素,其主旨就是强调要让幼儿在愉悦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舞蹈的学习,由此解决舞蹈学习中动作需要反复练习给幼儿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甚至厌学的状况。对于幼儿而言,“感兴趣”是其做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将枯燥单调的训练赋予新的意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注重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的想象力还要丰富多彩,他们没有太过固定的思维方式,更能大胆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对课堂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其所想所说,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关注学生并尊重学生感受,让学生更有“存在感”,同时其对课堂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让他们在一个欢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舞蹈教学活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与“快乐引导”的方向也是不谋而合,幼儿舞蹈教学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理念作为指导。下面笔者举例叙述几种方法。

首先在教学之前,要慎重选择教学题材,有些题材本质上就不太适合幼儿学习,这是幼儿的年龄限制所决定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无法理解或练习某些舞蹈殊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选择哪些作为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关键。联系幼儿们与生俱来的洁挚单纯的童心和好奇,教师最好选择一些丰富多变、轻松愉悦的内容,作为幼儿,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往往只有大概二十分钟,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时间和时机,娱教结合,松紧得宜。

(一)情景表演式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老师的引导完成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的心理特征,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活泼。例如教师以《小红帽》的故事为题,要求学生扮演的小红帽一开始是开开心心出门的,那同学们可以做跑跳步来出场,但是要求学生想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达开心和快乐。再比如小红帽看到大灰狼的真面目时的害怕恐惧可以缩成一团或者逃跑一类的动作去表达。这个情景可以是授课老师来设立讲述,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讲述,既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又把学习的主动给了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对舞蹈课的兴趣,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和自信去完成自己的“角色”。

(二)情趣教学式

心理学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不一样的情感对学习有不一样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良好的作用,人类在愉悦时感知力会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想象比较活跃。在其他学科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表演节目、游戏模块、实验操作、图画解答、妙趣解答、互相合作等等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在舞蹈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通一个“开小火车”的小游戏来练习学生踏步及齐步,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节奏较慢较强的音乐,然后划分不同的路线让学生按路线“驾驶”,“行驶”途中由教师喊“红绿灯”需要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停下或行驶。这就是一个以游戏为手段练习学生步伐和节奏的实例,这种手段即符合幼儿爱玩的年龄特征,也成功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喜爱和兴趣,让枯燥的步伐练习“焕然一新”成为有趣的小游戏,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三)音乐及歌词引入

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会接触到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是舞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基本功的练习却恰恰是十分枯燥乏味、单一而且相对见到成效较缓慢的一个练习过程。幼儿的耐心往往不够,对于见效缓慢的事物,总是不能以坚持的态度去对待,所有这个环节,往往会有很多幼儿在此失去信心。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了解这个过程并且渐渐产生兴趣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孩子们在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中找到乐趣,使之要学、好学、勤学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这个和舞蹈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教学编排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和具体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体而言,舞蹈在现实中是颇受幼儿所喜爱的,因为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善于去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这就表示幼儿对音乐和动作是十分敏感的,其潜意识就具有这种状态。初学舞蹈时,幼儿只是单纯的模仿,对于好动活泼的幼儿而言,这样的课程很快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因为太过束缚他们的本性,特别是基础训练课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考验教师十分能从多方面来启发、开导,让学生刚刚走进舞蹈室时,就要尽量使幼儿产生出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童话的殿堂的内在心理观念。在舞蹈题材的选定上,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可以贴近幼儿生活体现童趣的教材。我们可以用一些儿童歌曲作为音乐来编排,小演员们听到自己熟悉的会唱的歌曲,一方面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编排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演员们更加容易记住动作和音乐情绪。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趣味和童趣等编入基础的训练中,以此来减少基础训练带给幼儿的枯燥感和单一性。

(四)示范、竞赛法

此法是利用了幼儿好强好胜,表现欲强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小朋友分成多个小团队,分别选出每个小团队的队长,然后由小队长带领大家玩成各自的内容,比比看哪一个小团队是最佳“舞团”。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最棒的小队长或者最棒的小队员,让他来给大家做示范,同样的,如果有个别小朋友比较调皮,也可以让他来给大家做“反面教材”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严厉,需要批评伴以鼓励,让其具有竞争意识同时也不会失去信心,因为幼儿的内心是十分脆弱了,整体来说是需要教师不断去鼓励的。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及竞争意识,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还能起到吸引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注意力,通过“一正一反”两感对比,学生就会很注重两人的不同之处,对于错误的地方自然会更加有印象。

三、结语

幼儿舞蹈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要注重研究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幼年儿童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年儿童进行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舞蹈的兴趣,为他们创设自由轻松的舞蹈氛围,让他们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觉舞蹈的快乐,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其次,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讲解、舞蹈情景启发、角色转换、游戏教学、舞蹈练习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体现出寓教于乐,并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2009,(01).

[2]赵芳.浅谈幼儿舞蹈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