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煤矿安全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笔者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建立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等,特别是超前预防控制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等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进行安全管理。一般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事故发生后,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再根据事故性质,进行整改。这种治标不治本、被动救灾、事后处理整治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很难从源头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不建全,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对员工培训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人员不安全行为缺乏有效控制;三是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不全面、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四是对矿井存在的危险源及潜在的危害因素没有进行系统、全面 、充分的辨识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针对相应的风险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管理流程,不能做到风险的超前预控,安全管理缺乏超前性;五是没有针对所有的作业活动制定相应的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没有做到所有岗位规范操作和全方位控制,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六是未能针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国家财产损失为宗旨,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预防控制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以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讲求实效为原则,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立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更全面的体系化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杜绝较大责任事故发生,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三、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过程(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各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分级,进而对其进行风险预控,实现煤矿“人、机、环、管”的优化、协调,杜绝较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并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
因为煤矿事故种类多,因果链长,不好管理,且有些因果链还不大清楚,所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
四、安全管理的特点
1)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风险可控制、事故可预防”的过程管理,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实行关口前移、预控为先。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最终的管理目标,形成一套按照PDCA循环模式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它是持续不断循环上升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过程中动态管理的,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人、机、环、管”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那些认为煤矿“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是偶然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2)风险预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特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企业的预控能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工序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全面具体的辨识,明确管理对象,通过分析评估,确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等级,从而明确各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实现全方位管理、重点控制。另外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达到全过程控制,从源头上对管理过程和管理重点实施超前预防控制,实现关口前移。
3)以预控为核心,持续改进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就是在对矿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全面充分辨识和合理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切断风险发生的渠道和条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同时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和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4)具有针对性和简单性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全员、全过程参与,使各岗位、各环节的作业人员自下而上自始至终参与危险源的辨识、管理流程的设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很了解,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人员对于属于自己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只要知道和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措施,按标准、措施执行,就可以规范作业,所以现场的针对性和员工操作的简单性特别强。
5)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给出的是一整套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更清晰、更具体地明确了管理对象、管理程序、管理重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目标,形成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闭环管理模式,所以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条件下的矿井。对于不同矿井来讲,不同的是存在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和风险等级及主要危险源,而辨识风险的方法及实施安全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只要全面实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就能解决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6)科学系统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在继承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风险辨识,强化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使制定的标准措施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落实。对体系运行效果,通过过程考核,系统掌握措施落实的流程和制度建立情况、措施落实的效果,确保危险源的预防控制落到实处。通过动态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控制整改,做到持续改进。
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安全教育要从上至管理层领导,下至下井工作的员工整个企业进行培养,以此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从生产任务型的思想中转变过来,要树立起安全才是生产的本质,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
对企业来说经济组织是其存在的意义,盈利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环境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这是一个高危的行业的残酷现状,安全若是得不到保障,那么何谈生产。安全生产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要坚持安全生产比天大的生产理念,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工作生产中,无论是井上还是井下都要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落实。
要想创建安全矿井,就必须要将传统的观念转变过来,不能再只抓经济发展,同样要狠抓安全生产,并且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坚决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准则。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在对煤矿企业进行考核管理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中他们的生产纳税情况,还要把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对于安全管理不达标的煤矿企业必须严格勒令停业进行相应的整改,在外部监督上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氛围,督促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其次则是要在煤矿开采企业的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逐级地进行明确,对于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的制度,要在企业的内部将责任、权力和利益几者之间实现对等。要从上到下地树立起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的生产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安全却轻视安全的畸形生产观念,努力地创建一个以安全作为本质的矿井,彻底地将安全基础夯实。
2 对于安全管理的体系要进行优化
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安全监管并不是以告诉企业不能进行生产是由于查出了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告诉矿井企业采用什么方式将安全隐患排除,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煤矿各级安全监督的职能部门,要本着跟煤矿企业相同的愿景和目标,那就要保证煤矿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让生产秩序能够维持正常,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降到最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应该相辅相成、志同道合,但是现状却是监管部门只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查处了问题就立即叫停企业生产。但是由于煤矿企业,技术管理的水平有限,专业的人才也十分的缺乏,从业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都不高,对于乡镇企业的煤矿企业来说凡此种种矛盾凸显尤甚,却没有统一的部门机构来指导煤矿企业通过安全的生产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而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被叫停生产,且有的企业负责人又急功近利,在应付检查的时候做一套,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的做法又是另一套。所以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要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
安全指导和监管工作必须要得到加强,对于安全隐患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并且快速地处理,防范于未然,防止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所有的煤矿企业必须要设立单独的安全指挥中心,在安全指挥中心要设置安全技术、安全监控、安全督察、探放水队、隐患处理、信息、通风等等的职能部门,而煤矿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明确为煤矿董事长和矿长,安全指挥中心必须除了要将上级下达的安全政策、安全方针以及法律法规和指令等等贯彻落实之外,还要负责编制煤矿的安全生产纲要和规划,以及对日常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各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处理。
此外,建议政府的监督部门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帮助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来,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帮助,提供建设工程的技术、对瓦斯等级进行鉴定以及合理的采掘布置和选用开采设备等等提供指导服务,这样一来就能弥补煤矿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让煤矿将安全隐患排除,进行安全生产。
3 对于现场的管理要引起重视
安全隐患是任何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生产来说更加如此,对于安全隐患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做到将其排查处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主动地对隐患进行排查,才能够改变被动的处理事故的局面,这样就提高了煤矿超前的预防能力。在现场管理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提高生产准备的水平,这样生产的安全性能才能得到多一分的保障。要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来推广普及产量监控系统的建设以及瓦斯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加快各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其次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人员的管理中要做到赏罚分明。
对于煤矿技术设备,要制定出国家级的标准,煤矿企业在使用技术设备时,有标准可参照。煤矿的安全指挥中心则需要对装备的规范和技术的标准进行制定,采用全新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全新的材料和装备,以此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程度提高。
再有就是要将关键的部位和重点的环节突出来,切实地将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提高。要加强水害的防治工作,并且要杜绝无风或者微风以及瓦斯超限的条件下进行作业;要严密地监控瓦斯的含量,掘进面工作的安全性要得到加强,掘进面要保持通风且要做好其探放水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的管理业必须严格,淘汰设备杜绝下井作业,严格防止电器失误产生爆炸;井下的火工品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涉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强化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严格地按照相关文件进行爆破操作,火工品在下井运输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安全规范;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老生常谈的话题,瓦斯的综合治理,一定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管理到位,监控有效,抽采达标,通风可靠。
4 结语
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则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将监督工作做好,管理机制也要进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安全生产必须深植于人心,配合科学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且积极地排查安全隐患,在生产中则一定能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矿支护,2003(1).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方法
1 概述
目前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因此煤矿安全生产,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只有把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保证职工和个人的家庭幸福。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定义、目的及基本职责
2.1 什么是煤矿安全管理 所谓煤矿安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层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借以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说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早期发现、分析评价、采取措施、综合防范,以达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①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②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使用。③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④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⑤提高灾害防止水平。
2.3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责任制。③严格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和监察。④编制并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⑤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⑥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⑦搞好矿山救护工作。⑧搞好事故的管理工作。⑨促进工业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⑩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
3 煤矿安全生产常用的方法
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我们常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3.1 安全目标管理法 ①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安全目标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集中要求和目的所在,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本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各个部门和个人严格地、自觉地按照所定目标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②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安全目标管理能增强现代化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3.2 戴明循环管理法 戴明循环管理法:又叫PDCA
循环法,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是美国人戴明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其实质是把管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按八步法循环提高。
戴明循环管理的特点:①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②每循环一次就意味着安全工作前进一步。③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环,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3.3 安全检查法 安全检查法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煤矿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定期性、监督性的管理活动。安全检查的内容很多,最常用的提法是“六查”,即查思想、查领导、查现场、查隐患、查制度、查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必须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自查和互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防止走形式,走过场。
3.4 系统工程管理法 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为指导来管理矿井的安全生产,可以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现状,实现系统安全化,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效益。
3.5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结果进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3.6 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 系统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确认和危险性评价两个方面,安全评价的根本问题是确定安全与危险的界限,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性,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
4 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①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都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③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④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⑤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5 结束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国家煤矿安全检查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编写.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3]谭斌,曹庆仁,岳文静.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煤炭用量的要求,煤矿的开展规模不断扩大且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炭开采人员的危险系数,严重威胁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起的煤矿安全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受伤,给煤矿工作人员的家庭带来了痛苦,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因此在煤矿开采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制定有效的措施,消除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煤矿开采作业开展的安全性,为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和依法监管,再由煤矿企业负责执行和开展,社会群众对煤矿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广泛的支持。我国设有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是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进行依法监管的部门,为了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管作用,特别是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特设有三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省、市、县煤监局。有的煤矿企业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在企业内部还专门设置了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安监处或者是安监科,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随着近几年矿难的不断发生,煤矿企业也十分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数量众多,安全水平低
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整顿力度,相继对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是环境、条件较差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关闭或者整改的处理,煤矿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的基数较大,因此煤矿数量依然是众多。有的中小型煤矿中的机械设备很落后,系统也很陈旧,大多是大型正规煤矿企业已经淘汰了的,但是在中小型煤矿企业中,依然使用较为传统和原始的方法进行煤矿的生产活动,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存在。我国地大物博,煤炭的储量较大,大多数都是使用矿井进行煤矿的开采,矿井中煤矿的生产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因素,例如瓦斯、水、火、煤尘等,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2.2 忽视安全,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的国家安全监察部门一直都很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一再要求煤矿企业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但是还是被很多煤矿企业忽视掉,还是依然使用20世纪八九十时期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煤矿生产技术更是大大落后,机械设备的老化程度严重,矿井中对于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较差,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这就导致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2.3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都不重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在煤矿企业的文件可口头表达上表现出来,以应付国家安全管理监察部门的检查,并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制定的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就没有真正落实下去。而在有的煤矿企业中,煤矿企业的领导一味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的提高煤矿开采的生产效率,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也在所不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一直居高不下,三违现象更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生产。
2.4 煤矿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差
煤矿企业相较于其它的行业而言,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较差,且劳动的强度较大,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中,专业的人员数量较少,特别是煤矿开采的一线中,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占到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数量的90%以上,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因此更谈不上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的含量了,自我保护意识严重缺失。有的煤矿企业中连供生产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的场所都不存在,因此没有对新聘的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就直接上岗,煤矿开采人员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煤矿的生产环节,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5 煤矿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
很多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绩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依然还有由于煤矿企业中的个别领导不重视、不理解,到目前为止,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型人才存在,因此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还只是涉及到煤矿企业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将煤矿安全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的范畴,对绩效考核进行操作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依据使用,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的操作行为还不贵发,导致煤矿企业中的绩效可贺和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 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遵守规程,依法管理
在煤矿生产中实行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杜绝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遵守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程,依法进行煤炭企业的管理,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证明,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中的要求,就能够有效的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如果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不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忽视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煤矿企业中的生产活动中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就之前我国煤矿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来看,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不遵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程有关。因此,为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煤矿企业制定的与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制度进行煤矿生产,依法进行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3.2 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开采人员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在矿井中的安全生产,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并将对自己负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严禁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
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开采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从而促使操作人员的行为符合机械设备操作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处在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对企业安全管理之中,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做好前期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目前我国政府选择扶持大型的煤炭企业发展,而大型煤炭企业也已经转型完成,变成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对附近存在的小煤矿实行兼并、租赁、收购等形式的合并,估计中小型的煤矿企业快要消失完毕了。并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省,并与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建议相结合,以找出最适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存在,从而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
3.3 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和创新
(1)改造支护设备
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少不了使用支护设备,通常情况下,在巷道中的推移、支承、降架等操作都要求支架要一直都保持在支承的状态,支架在通过带压进行移动时,要防止巷道的围岩中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保证巷道围岩具备完整性。支护设备在替柱和挑梁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远距离的控制,不仅满足了巷道顶板支护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2)引进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材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保证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大量引起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要不断对矿井生产中使用的排水系统进行更新,以保证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将矿井中产生的水,及时的排出去,减少矿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在保证煤矿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生产工艺的创新
可以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对这一个巷道进行两个作用的使用,也就是将运输巷道与矿井的主运输巷道进行平交的处理,并与回风巷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煤矿开采区域进行再次的使用,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能力,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量。
3.4 完善制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1)制定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并将安全管理的质量纳入年终奖的核算、新型工业化的考核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之中,严格按照奖惩措施执行,从而在煤矿企业内部塑造安全生产的文化,发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将整体大的责任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紧密相连,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制定有效措施,监督到位
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完善煤矿企业中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并对安全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意识,保障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安监人员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存在着安全隐患或者是三违行为,则必须对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的排除,并给与经济上的处罚,并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处罚,严重时可以对其进行撤职处理,以保证让部门长记性,在以后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将安全事故消除掉。
3.5 发掘安全潜力,创新管理思路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具有极其明显的行业特点,但是在复杂中有带着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煤矿企业中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掘煤炭企业的安全潜力,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制定与时俱进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而且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思想进行教育,以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消除侥幸心理的存在,帮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长时间的坚持,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矿开采方针牢牢灌输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并在煤矿的实际开采中体现出来,从而降低煤矿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贤波.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矛盾及对策[J].云南煤炭,2013(01).
[2]李小欧.基于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素”研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24).
[3]赵福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35).
[4]陶水平.浅论增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5]衣子.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监察执法水平 福建煤监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J].安全与健康,2013(03).
[6]史松伟.浅谈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09).
[7]高宇,柴然,.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化工贸易,2013(01).
[8]阎治宏.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1).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运行不够畅通
在一些煤矿的综合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力量充实还不够,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煤矿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出现有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现象,因此,煤矿企业就会出现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等现象,这样,造成煤矿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从规划、勘探、开发、建设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一些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出现有交叉现象,造成责权利等方面的不统一,整体管理合力不强,缺乏政策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影响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
1.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专业化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就会出现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全面等现象,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一些技术人员因为待遇低、责任大、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选择其它的行业,造成煤矿企业技术力量逐渐削弱,出现有断层。尤其是在基层煤矿企业中,招聘的临时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全面,文化素质不高,很难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安全培训管理。因此,就会影响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1.3责任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是煤矿事故发生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当前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意识不浓厚,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出现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现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作用下,一些煤矿企业过分追求产量,企业管理人员主体责任意识没有落实到位,责任意识相对淡化,一些管理者不注重对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过分的依赖政府监管,甚至弄虚作假,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对于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1.4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了对各大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力度,并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与长效发展机制,在具体的表现中,主要就是缺少政策的连续性,出现有以“关”带“管”的现象,有些企业重视生产管理,忽视安全管理,通过强化劳动,提高机械设备投入等方式,没有发挥出制度管理的连续性作用;同时,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因此,造成在管理中出现事故发生、整顿管理、复产等恶性循环模式,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埋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也没有结合具体的需要,在制度制定上没有结合煤矿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措施不能满足煤矿的实际需要,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严重低下。
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措施的探讨
2.1强化队伍建设,理顺体制关系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多元化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安全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在强化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解决管理部门中涉及到的编制、经费、办公、车辆、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确保煤矿安全监管的良性运行。在完善煤矿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矿管分离的方式,改善煤矿管理层参与煤矿监督管理方面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腐败等现象的出现,这样,通过关系理顺,构建企业秩序良好的运行机制。
2.2强化人才培养,充实队伍力量
在严格按照煤炭行业的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煤矿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积极引进煤矿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煤矿管理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形成全方位人才管理的模式。同时,在人才管理队伍建设中,要不断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化的素质培训管理,强化对人才的继续教育管理,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2.3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安全意识
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意识,结合宣传教育,形成在警示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宣传中,进行多方面的安全责任管理。加大经济处罚以及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追究力度,对相关的重大事故要形成严格的管理,构建严厉的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强化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以班组建设为单元的综合管理方式,在班组制度、专职安全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构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4强化监管力度,促进良性发展
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整体力度,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时间、地点展开不同的检查方式,形成突击性的检查与常规性检查相结合,对于煤矿安全监管中出现的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要进行全面的清查与处治。对于检查的结果,要形成回头看,不断总结出监管的创新方式,实行跟踪监察整改的运用,全面确保检查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解决一些苗头性的倾向。在量化各种隐患事故的过程中,采用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情节严重的事故,要进行立案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树立安全第一、责任到位的管理方式,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的管理方式。
3结语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安全问题;改良措施
一、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现状,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表示,目前国内共有煤炭企业11000家,年均产量30万吨,我国虽是煤矿大国,但是煤矿安全事故也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3%,但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人数增长了15.2%。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煤矿事故共死亡1012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2010年6月22日在河南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说,我国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仍然突出,必须看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屡禁不止,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
今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了5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这5起特别重大事故中,3起属于技改整合矿井非法违法生产导致的事故,2起属于国有大型煤矿在建矿井违规违章导致的事故。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采技术落后以及煤矿技术人才及安全技术评价管理人员不足。据统计,目前在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在近40个年产5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而提高煤矿人员素质,加大技术投入。是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2)我国大多是的煤矿的自然开采条件恶劣,据统计我国井下作业的煤矿占95%,井深平均在一400米以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不但煤系、地层构造异常复杂,而且开采后的围岩运动和应力场变化也极难把握。事实证明,煤矿重大事故,包括采掘工作面顶板垮塌事故、瓦斯爆炸、矿井透水、突水淹井等等,都与此相关。 (3)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差欠账多,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安全隐患重重,是我国煤矿的一个基本现实。 (4)立法、执法、监察等法制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是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有效形式,跨地区的安全检查和矿与矿的安全互检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可是近几年来这种有效的互检也多流于形式。
二、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良措施
(一)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我国在煤矿一线的人员大多都是些来自偏远地区且没有受过过高的教育的人,他们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问题,更不用说去防范了。煤矿是一个较特殊的行业,而只有巷道和工作面是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其场所狭窄,随时都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例如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因素,可见其工作环境之恶劣。由于在开采煤矿时,随着工作面不断的在变化,威胁生产因素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基于这种情况要保证煤矿工人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现场情况,并且还应掌握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上这些方面的实现都需要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
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也需要制定规划和方案,并且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在安全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要只是讲一些理论知识,单纯的理论知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无法接受,那么对于这些煤矿工人来说根本就是形式上的教育。因此,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最好是要以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培训,使煤矿工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
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三)建设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时,首先,除了要考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之外,还要必须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也要适应;其次,制度的合理性也要予以考虑。为了保证制度连贯性执行,那么继承性和创新性是制度必须要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在保证制度的不断创新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制度的操作性。
制度是规范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就是规范企业干部和工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处理事故的依据,它对管理干部和煤矿工人的工作行为都予以规范,因此,煤矿企业若想促进安全动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构建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建立一支务实的安全管理监督队伍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由煤炭系统设立,这很难使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做到从严执法。国家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煤炭企业对安技措资金的使用范围,对安全隐患要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明确隐患等级,由集团公司和矿实行分级负责,企业要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由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对事故隐患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进行综合评估,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和整改期限,企业要严格按照期限进行整改。
政府应当强化法律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监督,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进程中,要以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让劳动者参与立法过程,使不同层次的企业或企业代表成为立法工作中的活跃因素。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那些不合格的矿主。要依法严惩,要通过立法措施,提高矿难成本。
(五)运用心理学进行煤炭安全管理
心理学(Psycb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不再进行心理调节,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们不可能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不调节好心态,人们可能会做出很多追及的事情。
在煤矿企业中,由于职务不同,则所进行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环境不同以及工作条件不同,在工作过程中这些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如在煤矿中的一线工人,他们大多都来自贫困地区,挣钱摆脱贫困是他们的主要目的,煤矿的工作环境较复杂,工作强度也较大,基本条件比较差,安全因子较低,即影响矿工工作的因素很多。导致他们对工作的厌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在煤矿安全管理上运用心理学,探索员工的安全心理,使安全生产做到可预见性和主动性。
1.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2.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3.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三、结语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是由煤炭行业及其生产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煤炭生产是多环节多工序大协作的井下作业,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作业场所的流动性,必然给其在安全管理上带来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则具体表现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澄清在煤矿安全管理上只重结果而忽略细节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煤矿安全管理十分复杂,那种靠运气的说法,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不重视加强管理其结果必然是要出问题出事故,已经被大量事实所证明而毋庸置疑。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我们要靠的是对矿井安全生产过程实施科学规范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过程的细节管理。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如何做好安全生产过程的细节管理呢?作为一名在煤炭企业基层工作者,笔者认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细节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安全管理上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安全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广大员工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充分利用矿区广播、墙报、标语、报纸、简报、局域网等宣传阵地和工具,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攻势。还可以通过创建“井下安全警句标语一条巷”,开展“党团员、工会会员安全承诺”和安全文体活动等形式,把安全宣传向井下作业现场和员工个人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安全管理上要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也就是说,一切要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煤矿生产一切要符合规程和规范的要求,而这一切都是由人来控制和掌握的。因此,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还必须以制度管人,实行严格管理。从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看,不可谓不多不齐,从处罚的角度看,也不可谓不严,但往往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安全管理还不够细、不够到位,重细节还停留在表面上。为此,要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各级领导就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井下,靠前指挥。同时,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以罚代管”等表面上严格管理的假象问题。目前,我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从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现场管理、安全处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应该说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上仍然存在“以罚代管”问题,职工群众是比较反感的,这是工作没有做细的一种表现。诚然,安全工作上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给予一定的处罚是十分必要的,但处罚仅仅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进行安全处罚之目的是要使“隐患得到整改,违章者和群众受到教育”。如果罚款以后隐患依旧存在,职工心里产生抵触,那么这种处罚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创新
一、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和生产之间关系不对
煤矿生产,安全为重。在煤矿生产之前,如果无法有效的处理好安全问题,那么生产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但是有些地方企业在开采煤矿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基本上都是以生产为首,一位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开采的安全问题。对煤矿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固然是其主要的目的,但是安全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对企业来说,安全第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就要赔偿更多的成本甚至面临倒闭,得不偿失。
(二)煤矿工作中存在重大危险隐患
煤矿由于其自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开采条件的特殊性,存在许多的危险隐患。因为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容易引发火灾、水灾、以及瓦斯爆等事故。而这些情况就会给煤矿工作中的作业场所和各个环节带来重大的危险隐患,如果没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对这些隐患稍有疏忽就可能会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相关技术及设备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开采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矿井越挖深,就可能会发生以前可能没有碰到过的安全问题,比如地热等,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尽管现在的开采技术比以前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在安全方面的技术及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这些设备存在着更新速度比较慢,可靠性不够好等情况。
(四)煤矿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
近些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矿质量的标准化建设。但是因为煤矿开采比较特殊,其环境和其他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粉尘弥漫、照明条件差、顶板淋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危害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
(一)安全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转变以前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作为煤矿企业,不管是国有大型煤矿,还是地方集体小矿以及地方民营煤矿,都应树立“安全第一、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努力探索和掌握现代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跳出习惯思维和传统安全管理套路,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观念指导生产,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稳步、快速发展。
(二)安全管理机制创新
1、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谁主管、谁负责、谁管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企业要想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所创新,必须要勇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和管理模式,特别是要打破地方民营煤矿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要将传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向科学化安全管理体制转变,积极推行煤矿企业谁主管、谁负责、谁管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全矿管理人员对矿长负责,矿长对企业投资者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负责制。
2、建立人才安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现今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就要建立人才安全管理体制,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留住有技术和业务水平好的作业人员。一个企业安全情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安全生产最好的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优势,为企业服务,必须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激发企业员工抓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煤矿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质量标准化制度、机电运输管理制度、生产保障制度等。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丰富和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抓常新。
(四)安全管理科技创新
只有不断的依靠进步,经常更新技术结构,技术装备、开展技术创新才能永久保持企业旺盛的生产力,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可能。加强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建立和形成符合科技创新的新规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更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效益。
(五)安全管理文化创新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起着核心作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意识,使职工的安全行为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其主要手段就是安全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工作不论在各企业之中,还是在地方主管部门都在坚持不断地进行着,为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思想意识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除通过安全培训这一种途径,还有多种途径其他诸如安全技能竞赛、安全活动展览、亲情教育活动、安全宣誓、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等各种形式,丰富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又营造了“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安全氛围。
三、结语
安全生产是与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因而必须建立起群众性安全活动,只有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生产才有保证。因此,必须把煤矿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上自矿长、区队长,下至班组工人,人人关心安全, 全体参与安全管理。通过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 做好安全管理的创新工作,才能保证煤矿安全的长治久安。
召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今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安排部署今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刚才,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杨泽余副局长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讲四点意见。
一、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煤炭产业在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促进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但是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海州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但主要还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管,健全制度。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加大安全投入,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坚持班前警示教育,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追究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
督促检查各县区和各级煤矿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一是加强督查工作。市煤管局要组织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掌握、上报、通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市政府及市煤矿管理部门提出的制度要求和整改意见。
2、组织实施上级有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3、协助矿长做好召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贯彻落实。
4、组织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修改完善,适应安全生产需要。
5、组织编制安全生产规划、计划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
6、协助矿长并具体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检查落实。
7、按周组织分析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
8、协助矿长组织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拟订改进措施,组织落实。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过去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事后才总结经验教训,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①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并且管理不统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统一管理信息的部门,相应产生的信息准确度较差,而且对信息的安全性也没有分类,反应危险情况和紧急情况的信息没有归类收集,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利用。因此,对安全的决策缺乏此类信息的指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②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③工作人员知识层次差别大,识别、管理知识不强。在煤矿管理人员中,一般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技术都不强,缺乏安全应急能力。
二、实际煤矿管理模式的安全建设
2.1实例概况
某矿开采年产量达2000万t,其中开采煤层分4号和9号,煤质为含灰、硫较低以及高热量值的无烟煤,随着该煤矿企业的不断壮大,如何加强煤矿产生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存在与发生,是该煤矿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2有效构建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事故和危险,需要对新的安全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产生一个动态的管理与监测系统,对该煤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在受多因素影响的煤矿管理条件下,实现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管理模式中,要对整个煤矿企业进行立体式管理,对人员、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形象和对人员安全知识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的安全问题,促进煤矿的长久安全、高效管理。
三、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内涵
3.1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动态安全监测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配合使用不同形式的电子工具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是各个行业安全管理的首选。利用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预防现代化煤炭生产的安全,对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监控,随时可得到管理信息,及时对接井上下的交流,形成有序的信息体系,利用信息进行高效的安全决策,是一种重要的近、远程信息管理手段。
3.2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把安全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发展
在人员知识层面差异比较大的煤矿环境中,安全意识是人人都需要强化的,让员工明白人人需要懂安全、参与安全,对于常规的安全问题、一般的紧急事件,都有安全培训与指导,使员工遇到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企业要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融入到煤矿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把安全放在生产经营过程的首位,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每个员工都是参与者,有主人翁的情感和奉献精神,这不仅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而且也能够实现煤矿经济效益最大化。
3.3加强煤矿职工综合素质,培育新时代员工
在煤矿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对职工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先进管理方法的实施,员工的素质会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煤矿使用的职工,大多来自于农民工、临时工以及合同工,具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机械使用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技术,也成为煤矿安全隐患的一部分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煤矿应该加强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能力和技术,在培训和指导中,让更多的工人学到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不断增加工作经验,保证安全性生产。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专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后,煤矿要鼓励职工在技术和生产上的创新。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一些员工会在生产的工艺上或者流动的技术安全上,有不断的创新和发现,要鼓励员工的这种发现和探索,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与生产。
四、安全管理模式的成效
该煤矿实施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后,通过有效的计算机信息控制以及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事故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不管是千人负伤率还是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以来,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见安全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管理策略
1引言
煤矿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是安全管理,有越来越重要的煤矿管理地位。我国在近几年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使很多的煤矿都处在一个生产安全的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煤矿生产状况来看,仍然有许多不安以及危险的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煤矿的生产,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威胁。因此可以看出来,对煤矿做好安全监管有很大的意义。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逐渐加大对煤炭开采的强度,导致煤炭的开采环境更加复杂,有很多重大的灾害问题会出现在煤炭的开采中。(1)较差的煤矿自然开采环境,较多的安全事故。因为复杂的煤矿所处地域,是较多的自然灾害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在煤矿开采中的概率出现概率增大,使较大的隐患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出现。(2)我国有较多数量的大中小并存的煤炭矿。煤矿的规模不同其差异性也会有所不同,并且不能够集中生产力。(3)煤矿开采中机械的水平不是很高,其采用的安全技术手段也较为落后,缺少先进的设备能够为其所用。(4)复杂的煤矿员工组成的部分,会造成个人素养的差异较大,煤矿的企业发展步伐不能够使安全的管理制度跟上。总之,在对煤矿安全管理处置的现阶段,较为陈旧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手段。在管理上,员工的个人素质、责任意识与经验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很好地对煤矿开采中复杂的环境做到很好的处理,也造成了煤矿的安全事故经常会发生。
3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西方发达国家所代表的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国家在煤矿的生产运营过程上,有相对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模式,有较高的效率,主要是因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方式,因为市场环境的影响,高新技术的应用在高工业化程度的国家较为广泛,存在非常严格的责任制度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把安全管理在生产环节中融入。但是,在我国对安全管理进行工作的时候,未能取得个体和集体的煤矿安全的管理,煤矿仍然对多年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沿用。近些年煤炭经济明显增长趋于缓慢,我国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的煤矿企业能一同理论的仍然很少。
3.2安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对人的因素管理
人的不安全的行为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得到,有70%以上的高比例的安全事故在煤矿中会发生,并且在对煤矿的开采上,因为现场的工作管理不得当或者是人员违规的操作儿造成多数事故的发生。不能够对开采的人员进行科学、全面的培训;而且我国的行业在市场上常常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煤矿产业为了对成本开支尽可能减少,通常高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下井人员在个体的煤矿上会有更多的工作时长。因为高前度的劳动环境经常发生,使得工作人员对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够强,违规的操作会因为煤矿的安全事故而造成。
4煤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4.1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危险源的在线实时监控
使用传感技术在作业时,对危险源和开采中的数据进行在线收集,中控室及时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收集,实现对煤矿的开采,监控不同的可能会存在的风险,达到自动的报警效果,将目前人工监测的方法进行改进。此外,安全监管和管理信息合在一起可以变为一个大的系统,有利于集中度的对其进行管理,实现对生产设备的监控,将综合在线与实时监控的平台实现。
4.2构建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在煤炭企业有安全事故发生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将问题隐瞒。对当前的监管系统来看,监管部门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所以,应该改变现状安全监管部门常用的方法,强化监督与管理下井人员的人身安全,完善人员的考勤体系,对井中作业人员的信息实时进行了解,避免有不安全的煤矿产业的行为的发生。安全监控井下的作业人员,可以使用RFID技术的安全监控体系。因为不需要人的操作在识别的过程中,所以在复杂的环境的应用。
4.3应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加强对人的管理
使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主要下面的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监控煤矿工作人员的薪资多少、工作时间长短、作业人员是否有安全意识等等,构建出不同的用人制度;对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利用,将生产设备、作业环境与作业人员的发展局面实现,对国家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严格实施,使得煤矿的管理水平有效的提升;对作业人员的失误进行分析,降低安全事故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的概率。
5结语
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不仅会有不良的企业经营的影响,还会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危机。所以要做好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上。对煤炭的安全生产进行加强,不仅需要有效的政府监管,也需要相关的煤矿企业部门以及人员的参与,营造出安全的开采煤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利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7).
[2]王万丽,崔超.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