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

篇1

为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的收益分配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为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的收益分配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现对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问题规定如下:

一、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房屋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者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缴纳标准按不低于所购买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座落位置的标定地价的10%确定。

购房者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宅办理产权登记。

三、职工个人上市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取得的价款,扣除住房面积标准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款和原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以及有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按规定缴纳所得收益。其中,住房面积标准内的净收益按超额累进比例或一定比例缴纳;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净收益全额缴纳。

职工个人上市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不再缴纳所得收益。

四、土地出让金按规定全额上交财政;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已购公有住房产权属行政机关的,全额上交财政;属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事业单位;属企业的,全额返还企业。

五、上交财政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按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专项用于住房补贴;返还给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分别纳入企业和单位住房基金管理,专项用于住房补贴。

六、土地出让金、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缴纳和返还的具体办法,由各地财政部门会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篇2

【关键词】艺术硕士 培养模式 音频制作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为了突出全面性,分为灯光、摄像、剪辑、音频后期制作等几个方向,每个方向均由一名专业教师进行12课时的讲授。作为音频后期制作部分的主讲老师,为了突出艺术硕士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特征,笔者围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适用的教学模式。现将此课程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一方面希望在艺术硕士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发挥余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手段,解决当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紧扣“实践”二字

对于音频制作这门课程而言,实验重点在于录音、配音、混音以及音频特效制作技术。但作为一门庞大的学科,所有的操作实践都需要有强大而系统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可是就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本科阶段都没有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虽然艺术硕士注重的是精湛的艺术创作实践,侧重于应用性,但了解与后期配音相关的室内声学、声音的物理特征等基础性知识还是必要的。

笔者在第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把声音的基础知识、室内声学等作为第一课的讲授内容,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但实际上,这种理论性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空把式,学生对于大部分的知识点表现出费解。在后三节课的教学实验操作中,还要再一次强调这些已经讲过的知识点,所以第一节课相当于做的都是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第二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创新,不单独设置理论课程的讲授,所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归结到一起,让学生进入录音棚等实验场地,一边进行操作实践,一边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若干实验课题,这些实验课题都是学生在日后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比如脚步声的夸张处理、模拟电话声音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学们对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只需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音频后期相关操作即可,所以笔者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将一些较难理解与操作的知识面略过,仅仅保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知识点,从而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软件操作课上就有所体现。这门课程的操作软件选择的是德国Steinberg公司出品Nuendo,这是当今最流行的音频制作软件之一。由于此软件为专业的音频制作软件,所以有一些强大的功能是针对专业的MIDI编曲而言,而这些都不是广播电节目制作所需要接触的领域,因此在第一节——“Nuendo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这门课程中,实验目的就清晰了,首先要求同学掌握音频制作环节的基本操作。然后围绕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扩散。不仅不会使教学课程呈现缺失的状态,反而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操作。

三、多样化的成绩指标

1、摒弃期末考试制度

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往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张考卷或者一份作业就成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体系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平时的操作实践,而把精力放在期末复习上。为了避免这种应试教育的现象,笔者这门课程不设置任何考试,期末成绩综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成为了决定分数的关键。

同时,学生们上一节课的作业将成为下一节课实验的素材,这个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比如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进入录音棚学习后期录音与配音的相关技术,与此相适应的课后作业为:为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进行后期配音。这时,这个后期配音的干声文件就成为下节课学生进行音频混音、后期特技等实践操作的素材,甚至可以说,此后大部分的操作实践均依赖于这个课后作业之上,也避免了学生偷懒的现象。

作为研究生而言,本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而与期末成绩息息相关的课后作业则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创新。

2、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均为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为你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片段进行后期配音”、“为以下的视频片段添加适当的音乐音效”等,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随意寻找素材,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很大的自。这种方法将被动的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几个方向成绩关联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的几个方向,在期末成绩上是互相关联的,摄像、灯光、音频制作等不论是哪一部分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那么整个这门课程都将要进行重修,这种成绩相关联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

对于艺术硕士教学而言,其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如果每年讲课的内容都相差无几,对于教师而言会减轻备课的负担,但对于学生而言,却失去了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广播电视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受众,而受众的眼光是发展的,所以电视节目本身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那么,广播电视教育教学就需要学生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突破与自我突破。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课讲授的时候,也要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引渡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学生在实践伊始就接触最新鲜的艺术形态,然后有效地应用到未来的艺术生产环节。

五、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在高校教育中,特别是应用性非常高的艺术硕士教育,也要谨记这一点。在音频后期制作这门课程中,学校以及笔者也致力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具体体现如下:

1、硬件支撑——全天开放的录音棚

配音的目的就是获取纯净的干声,以备后期制作而用。但是,获取干声的必备条件就是需要在录音棚录制。因此,学院的录音棚随时向学生开放,只要他们在实践上有此需要,就可以进棚录制,一方面保证学生使用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起到的是1+1=2的效果,那么课后实践所产生的价值将会是1+1>2,实践过程中现场指导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远大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讲清楚各项实践操作的相关要领,还要促进学生课后的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场所,这样学生没有了场地、设备等关于硬件设施的顾虑,才会愿意投入到艺术生产中来。

2、搭建平台——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笔者在当下进行的关于手机音频制作的横向课题中,带领了几个学生一起参与。所有的理论都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得到印证,同理所有的实践也要经过千百万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项目研究,可以使同学们的操作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作为实践教学的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参加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让课堂上讲授到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中来。

六、鼓励个性化的艺术生产

“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没有感染力的。所以,追求作品的创造性成为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①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主张编导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造力。“因此,艺术院校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艺术硕士教育的核心与源泉;把崇尚学术、勤于实践,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突出个性、勇于求新,作为新时期艺术家追求的目标。”②

90后这群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弄潮儿,确实在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有些法虽然不成熟,但是在理念上却颇具特色与创新性。每每遇见这种情况,笔者都会进行积极地引导,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变为真正可以登入厅堂的具体操作。如果老师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学生,很大程度上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囿于无法改革创新的死胡同中。

对于笔者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艺术硕士的教学模式确实应该受到重视。总而言之,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需要的是强大的、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因此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更应该紧紧围绕“动手实践”这几个字来进行。但是,纵观现状,笔者深感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若干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其一,艺术硕士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艺术创造才能造就成熟的创作风格,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课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艺术硕士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做不到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拒绝温故而知新。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那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完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其二,就广播电视制作的音频实践而言,录音和配音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是课堂上可以学习到的。而在后期混音的过程中则需要敏锐的听力,敏锐的听力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实现。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这种持之以恒的听音训练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音频的后期特效制作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是要在大量赏析的基础之上才会迸发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音效,夯实自己的艺术底蕴?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课堂;运作管理

1 多媒体视频资源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的作用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材既有其灵活性、生动性,也有其抽象、枯燥的一面。而多媒体视频资源进入了课堂,便能以其集成性和多样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提高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借助视听并举的结合,为教师提供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有以下三个作用。

1.1 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不关注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通过填鸭式方法推送给学生,这种方法就缺乏艺术性,也缺乏美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视频资源能够用生动的画面和恰当的配音,直观地再现抽象的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创设一种感知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思维。如讲到精益生产的概念时,先播放配有视频和音频的录像,让学生深切感受精益生产的过程,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这种将文字符号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的听觉疲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1.2 提升并增强感知效果:《运作管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相关资料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讲到动作研究的内容时,可提供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夫妇的生平进行动作研究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让同学知晓慢镜头的动作分解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夫妻俩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让学生在轻松领略视频中场景的同时,受到科学的熏陶,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

1.3 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 还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外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 《运作管理》多媒体视频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难点:多媒体视频必须紧扣教学教学内容,即制作简短的教学片。 时间一般从几十秒到几分钟。应以“教学应用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流水线生产时,就选取了宝马轿车的生产过程录像,将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剪辑,使学生通过几分钟的录像就能全盘知晓流水线生产的全貌。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教学内容、拓宽视野都很有意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时代、地域的制约,对有些教学内容感到较难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教学的重、难点之所在。 在制作时要着重把握这些方面,使教学视频做到物尽其用。

2.2 明确学生的求知需求:该资源是为广大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在制作时一定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也乐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视频资源制作中,一定要研究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围绕教材中的典型材料结合特定的学生群体和相关教学问题进行选题、构思和制作多媒体视频资源。

2.3 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是制作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连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注意力就非常集中,教学资源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资源制作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性、特殊性和时代性,同时要充分了解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视频资料的获取

3.1 教师现场拍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到现场进行拍摄。例如为了拍摄服务企业的设施布置,我们就与家乐福上海古北店进行联系,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录像、拍照。这种方式需要首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并要掌握一定的摄录技巧,好在现在数码相机已经非常普及,可以非常自如地进行有选择性的拍摄。

3.2 翻译国外视频:随着国外教材进入国内,这些外国教材所附送的影视短片也非常容易获得。但由于都是国外拍摄的,因此配音也是外文,这对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有时为了听懂一段录像的内容,需要多次播放,学生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我们一般事先进行翻译,然后使用视频制作软件进行中文配音,这样就可以非常自如地在课堂上使用了。例如我们获得了有关库存管理的三段视频,通过试听,首先把文字记录下来,根据文字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软件进行配音。配音时要注意与视频中主人公的口形一致,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3.3 学生提供:在为工商管理硕士及研究生班上课的时候,主动向学生征集视频资料,学生一般非常乐意提供。一种是有的公司的现成的宣传资料,获得以后进行适当的剪辑,就可以使用,例如关于先进生产方式方面,我们获得过一段日本MAZAK公司的无人工厂的视频,非常有说服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单位里摄录以后带给老师,例如我们曾经让一位学生摄录了关于看板管理的视频,视频里有工厂现场的声音和工人的活动,完全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4 拍摄网络视频:目前各种网络视频非常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也已经存放到网上,可以通过检索发现一些对课程建设游泳的资料。例如有关设施选址的内容,就通过检索中央电视台的网络视频,发现了一段关于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经过的短片,于是在网络上播放的同时,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然后再转换成常用的视频格式。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调整好视频的分辨率,否则会有些模糊,影响视觉效果。

4 结论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作管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与不断发展的课程,其内容包括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改善等。将这样一门课程讲好、讲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但目前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由于更高层次的使用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无形中增加了多媒体视频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视频的一点体会,介绍了多媒体视频的三个作用、三个建设原则、四个获取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天立.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8).

[2] 崔勇等.多媒体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2010(11).

篇4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09-01

1 引言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的跨领域沟通、交流能力得到增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背景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学生难以在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当中,自然、有效的展开英语应用,这就阻碍了他们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文化导入入手,在丰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加深他们对于英语背景文化的了解。

2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基本原则

2.1关联原则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文化导入过程当中,必须要使得导入

的文化内容与正在教学的知识内容紧紧相关,要从教学内容中放射性地向学生传递出文化信息,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既能了解

到英语文化背景,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反之则起不到任何有益的教学作用。

2.2适度原则

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需要以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的了解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也不能够模糊基础知识教学与文化导入之间的主次,因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能力可能较为薄弱,所以对于他们还是要以英语基础知识能力培养为主,否则就算是他们对英语背景文化有了深厚的了解,却也不一定能够有效的掌控英语。

2.3实用原则

高职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主,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它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就业。所以,在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老师也应当坚持实用原则,注重文化导入的针对性,不要泛泛而谈,在一些文化导入上要与学生的专业挂钩,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就

业与发展。

2.4科学原则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着较大的弊端,比如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科学性较低。而在文化导入中,老师则应当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首先了解他们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的薄弱点,然后引导性、全面性的开展教学与文化导入,不能凭借老师的主观意愿,注重学生的感受,避免随意的开展教学。

2.5开放原则

英语背景文化与英语基础知识不同,它没有单词、语法那样的固定形态,所以文化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老师口头的叙述外,让学生开放、自主的去体会文化更为重要、更为有效,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加深对英语背景文化与语言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比如阅读英文读物、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均是可取的开放性文化导入途径。

3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1通过英语听、说教学导入文化

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因为通过听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比如对知识消化、理解的深度和宽度,对英语的敏感性和分析、联想能力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就算能够较好的完成纸面测试,也难通过听力考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除了基础性的词汇量、发音等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英语背景文化的了解非常少。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针对性的从听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英美文化导入,比如可以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的英文配音、配字幕的简短影片,在学生看完一次过后,将画面屏蔽掉,让学生只通过声音再次了解播放的内容,这样循序渐进地来,高职学生一定能够在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英语听力。

英语口语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中之重,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主要途径有:第一,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尤其是要在细节处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渗透,具体的导入内容,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主要内容还是应当集中在生活、交往这方面上,比如西方社交礼仪,在不同的场合中如何与人打招呼、祝贺等等;第二,从一些常用的谚语、成语以及格言等,向学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含义差别,并使学生学会掌握这种文化带来的差异性,等等。

3.2通过英语读、写教学导入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首先提炼出其中的文化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带着文化意识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比如,在讲解part-time时,结合part-timestudents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英、美社会。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当中,学生半工半读,“自给自足”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很多美国的大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交一部分的学费,甚至是全部学费,这在美国社会中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而且这些半工半读的学生并非全部是家庭困难而选择的这条路,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尽早的独立,因为独立在美国被誉为是一种美德,它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在写作中,高职学生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习惯性思维影响,很容易写作出“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的文章。要解决这种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干扰”,单单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与语言知识的培养是过于片面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领域背景的文化因素导入,引导学生体会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同类语篇的不同结构、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亲和力;成就感;热情

一、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更喜欢语文这个学科。每天我去上课之前,都怀揣希望,满怀激情,期待与学生见面。每堂课我都以满腔的热忱在教语文,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滋有味,引领学生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一个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真心喜欢语文。

二、上好开学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年伊始,我都会向学生讲述语文的美。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学生们对语文充满了无限向往,许多憧憬。

三、具有亲和力的性格

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不喜欢冷漠无情、傲慢粗暴、太多苛求的老师。当学生面对挫折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你能行”,或许会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当学生害怕困难时,教师期待的目光或许会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我用我的爱心、我的微笑赢得了学生信任的眼神、会心的回应。我课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孩子们盼着上语文课和老师交流,和同学讨论,和课文对话,和作者沟通。节节都是酣畅淋漓的语文课,孩子们乐此不疲。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

让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更长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语文知识不外乎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每次学完一单元,为了夯实基础,我都对基础知识进行小测。小测得100分的加一面小红旗,小组内加一分。孩子们发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他们欢呼雀跃。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我不忘让他们平时积累,日记随笔成了家常小菜。我不加任何约束,任由他们去写。交上来的日记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一句话、一个词我都拿红笔标记,并大加表扬。每周一次的作品展读,成了孩子们的最盼。孩子们争相写出有创意的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文成了他们的最爱。

五、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

息。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和扣人心弦的场面,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会有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如:我在讲授《三峡》一文时,学生要体会到三峡的美,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课文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事先在课下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峡的漂亮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并恰当地加以配音解说,学生可以听着婉转动听的音乐,观看三峡峻峭的群山、迅猛的江水,整体感知三峡的美。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兴致很高,学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景物美、山水美。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对三峡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以得到一些直观的感受,逐渐培养“乐学”的兴趣,产生“会学”的情感,从而推动自己去积极进取。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总之,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教师首先要像一个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语文老师身上要有一种语文的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其次语文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喜欢语文,用热爱语文的姿态去教语文。我们的语文课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 口语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的重大举措。当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转型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其中,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也需要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0 年之前学界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性质的讨论多数还停留在“构想”和“思考”的层面,鲜有对已经建立的课程体系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验证的报告。而且,不少“构想”和“思考”也缺乏理论的支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进一步深化的趋势,目前大部分以开设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地方应用技术型院校全面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势在必行。后续课程建设的开设,既要满足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现有以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技能提高指向性模糊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等弊端。与应用脱节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来,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应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英语课程组合+英语技能组合”的自主性“学习超市”,给学生创造较大的选择空间,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

二、口语类课程设置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重应试、轻实践、少应用等层面上。从大学英语四六级增设口语考试环节可以看出,口语课程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设置的重中之重,就是口语课的设置情况。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学质量,要避免将教学任务不加指导地委任于外教,而应从分级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入手。

1.分级教学。在口语类课程体系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口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课前对选课学生进行语音水平测试及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未通过语音水平测试的同学需修一学期的英语语音课。通过语音水平测试的学生可参加口语水平测试。根据口语水平测试结果可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教学。初级班修基础口语,中级班修公共演讲课,高级班修英语辩论课。第二学年每个学期均开设此四个层级课程,学生修完一学期课程后,仍可参加入学前测试,以进入下一层级的语言表达课程。

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

(1)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音素发音,能够运用语音基础知识进行朗读,语调自然,语言流畅,为实现成功交际打下基础。Z音教学应注重实践练习,也不忽视理论教学,应全面介绍英语语音知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不只局限在跟读-模仿训练,应采取交际教学法及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更大的激发学生语音训练的积极性。课堂上进行配音及话剧表演,让学生自主感知英语语音的魅力,通过强化训练感悟到语音语调的变化带来的交际效果;课后除完成规定练习外,还可利用英语趣配音等软件继续训练语音并进行师生及生生互动。教材可选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主编的《英语语音》教程,内容具体充实,课后练习题丰富。

(2)基础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做到语流顺畅,语调自然,表达恰当。教材可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此教材话题丰富有趣,围绕大学生生活经历,且课堂活动丰富,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课堂应以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为主,教师担当指导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通过完成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任务,提高沟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公共演讲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演讲及修辞手段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演讲技巧,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教材可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公共演讲教程》,此教材专为大学英语选修课设计,语言平实易懂,课后练习丰富,可操作性高,适合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要求及需要。课堂因学生人数多,且以口语表达类活动为主,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课堂成为此课开展的关键。在此建议教师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当一个学生在前演讲,注意对其他学生布置参与任务,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观众,在演讲结束时提与身份相关的问题。并注意记录课堂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上台演讲的机会。

(4)英语辩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熟练运用辩论技巧,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众场合的听说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因选课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与母语辩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掌握思辨方式,敢于表达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可选用热点时事或历届辩论大赛的赛题作为训练题目。教师应全程参与指导及辩论,以带动学生参与到辩论中。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口语类课程特性决定测试形式应灵活多样,而非终结性测试一种。英语语音、英语基础口语、公共演讲及英语辩论的测试可采取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英语语音的测试为例,讲完48个音素后可进行阶段性测试;讲完连读、不完全爆破、单词重音、句子重音等语流音变策略后再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最后讲完语调及综合训练后再进行终结性测试。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应占总成绩的60%。通过考试不是最终目的,采取多种多样的测试形式目的是以考促练,让学生获得阶段性收获,更能促进学习积极性。

(2)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考促学。形成性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应不少于40%,成绩构成应形式多样。以英语基础口语课为例。形成性评价可包括出勤、话剧表演、配音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参与度等若干项。形成性评价内容应在开课初公布于学生,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课堂活动中,明确本学期任务,对要完成的任务能提前准备,以更好的达到口语训练的效果。

(3)终结性测试应有完备、科学的评价标准,参加测评的教师应有统一标准。口语类课程采取口头表达形式进行测试。由于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口语测试评价培训,对口试评价标准不一。再加之口语类测试本身存在主观评判的弊端,使得学生之间评价结果相差颇大。比如英语辩论的评价,应有完善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在测试之前教师首先应对考点及评分标准进行深入商榷,达到统一评价标准后方可进行测试。建议口语类课程的终结性测试评价结果应先采取等级制,每科测试应至少由两名教师参与,如两名教师的最终成绩等级相差多于一级,应进行二次测试。两位教师最终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后,c平时成绩及阶段性测试成绩按百分比换算,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三、结论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性性的课题,现有以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技能提高指向性模糊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等弊端。因此,应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英语课程组合+英语技能组合”的自主性“学习超市”,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后续课程体系设置由四大模块组成,即语言基础模块、应试英语模块、语言文化模块和学术英语模块。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后续课程从第二学年开设。从学生角度,第二学年从语言基础模块、应试英语模块、语言文化模块的后续课程中选二门。第三、第四学年,重点要求学生选修学术英语模块课程,同时开放全部四个模块为选修,为必修课阶段没有选到前三个模块所需课程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

语言基础模块中口语类课程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要避免将教学任务不加指导地委任于外教,而应从分级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入手。以英语语音、英语基础口语、公共演讲及英语辩论的课程形式,以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做到以考促学,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张小川.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35-137.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基金项目“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研究”(编号:JY1411)。

作者简介: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37-0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Warm-up(热身)”是指在一节课开始前用较短(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活动。它是课堂的开头部分,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在英语课堂的开端应用“Warm-up(热身)”教学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中职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程度落差大。成绩差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英语语音知识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差,而且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问题。另外,课堂上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分析,无法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几乎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谈不上与人交流。大部分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知识就很差,对英语学习没有多少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厌倦英语学习。许多学生反映,英语水平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基础太差,没有学习的动力。如何走出困境,提高英语课堂质量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Warm-up(热身)”的活动形式及其作用

“Warm-up(热身)”是课堂的开头部分,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Warm-up(热身)”活动的特点是:节奏快,时间短;简单易行;形式丰富多样。比较适合学前专业的常用课堂活动方式有师生问答、值日报告、歌曲和歌谣、简笔画、游戏、表演、编对话或故事、描述和设计制作、观看教学光盘、给英文卡通片配音等。

“Warm-up(热身)”可以起到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关注新知识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构建整堂课的情境。在中职学前教育英语课堂中运用“Warm-up(热身)”教学活动,可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融入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时地融入一些儿童的元素,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演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学以致用。

由此可见,“Warm-up(热身)”环节利用的成功与否,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中运用丰富多彩的“Warm-up(热身)”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迅速融入课堂的活动。

三、“Warm-up(热身)”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warm-up(热身)”活动,设计与单元知识相关的活动

1.教材《英语》(基础模块) 第一册Welcome Unit的第一节,我们可以用Memory Chain的warm-up形式认识一些新同学。如:Hello,my name is and I am years old.I am from .第二个同学把第一个的名字说出来后再介绍自己,以此?推。或全班听唱 Hello 这首儿歌,这对快速熟悉班上的同学有不错的效果,并能顺利地进入本单元的话题学习。

2.在学习Unit 3 Sunny Days, Rainy Days时,可采用chant(内容为Spring is green with flowers and songs; Summer is hot and the days are long; Autumn is golden and farmers are busy; Winter is white and the year is gone.)来“Warm-up(热身)”,让学生记住四季的单词和景色,这样话题紧扣本单元主题,效果好。

也可设为师生问答:(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2)Do you like sunny days or rainy days?(3)Why?(4)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5)Why?先听学生的回答,教师再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most of the days are sunny.Now let’s talk about sunny days and rainy days.

还可以设计为让学生朗诵天气单词童谣:天气好 fine fine,sunny 少不了。天气热 天气热 hot hot,真难受。天气冷 天气冷 cold 缩头把肩耸。有风的windy,有雨的rainy,下雪的 snowy,多云的 cloudy,暖和的 warm,凉爽的 cool, 天气词汇真不少,同学们要记好。既复习了旧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新课作铺垫。

3.观看一小段关于英美人士生活的小视频来导入课题。例如,在购物(适合导入《英语》第一册的Unit 5 Let’s go shopping)、在餐厅(适合导入《英语》第一册 Unit 6 What’s for dinner)、在宾馆(适合导入《英语》第二册的 Unit 5 At the hotel)。

4.把“Warm-up(热身)”设计为表演的形式复习知识。例如,让学生把《英语》第一册 Unit 5中的购物对话和小短文 An Honest Lady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也可以把短文改编成对话表演出来。

5.《英语》第二册的 Unit 2 Let’s join the fashion show.以模仿时装秀的“Warm-up(热身)”形式导入课题,学生的兴趣颇高。

6.以简笔画的“Warm-up(热身)”形式导入,例如,《英语》第二册的 Unit 8 My Car Looks Brand-new,不失为充分利用了学生专业特点,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7.在《英语》(基础模块)每单元的语音学习部分,可以设置成小诗、歌谣或Tongue twisters(绕口令),进行“Warm-up(热身)”活动,如A Little Fat Cat,Is sitting in a big black bag.On the head of the little cat,Is a big red cap.练习[?][e][i]的发音。如字母组合ee的发音。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a bee.Where is the bee?It’s in the tree.What color is the tree?It is green.I can see a bee in the green tree.在同学之间比赛,提高学习热情。

(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Warm-up(热身)”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唱歌是中职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Warm-up(热身)”活动中,用唱英文儿歌创设宽松的环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回忆和巩固旧知。例如,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复习动物的名称),ABC song(复习 26 个字母),Ten little Indian boys(复习数字),Color song.(复习颜色单词),Are you sleeping?You are my sunshine.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If you are happy等,每学期让学生学唱几首英文儿歌,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回忆久违的知识。

2.自编儿歌来“Warm-up(热身)”,例如,It’s my book.It’s mine.It’s your pen.It’s yours.It’s his phone.It’s his.It’s her watch.It’s hers.It’s our classroom.It’s ours.It’s their ball.It’s theirs.能让学生记住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分。

3.偶尔利用小精灵儿童网中的英语资源,让学生观赏或给动画角色配音的“Warm-up(热身)”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一些人生哲理。例如,The Hare and the Frog,The Old Woman and the Doctor.Three Butterflies.The Three Rabbits and the Wolf 等。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深层次学习;试题编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89—04

命题工作与其说是一种科学,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一方面,命题需要依赖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测验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理解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题干措辞、消除选项暗示、增加选项干扰因素等诸多命题要素上,又说明命题可成为一种艺术品加工过程。深层次学习能力的考查,能告诉测验报告阅读者有关考生认知加工过程,有利于诊断答题出错的原因。深层次学习,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建构,但又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例如,Carmean认为,深层次学习具有5个要素:社会的、主动的、情境化的、自助的(Ownership)、协商的(Engaged)。[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帮助考查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多媒体是媒体与内容的结合,既能以名词(拥有多种内容表现形式的媒介)理解,也能以形容词理解。多媒体大大扩展了信息媒介的表现方式,是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和其他可交互媒介的集合。[2]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技术,能扩展教育与心理测量试题的表现形式,从而有利于考查被试深层次认知水平。

本研究提出“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测验试题编制”问题,拟从深层次学习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设计多种新题型以作参考。

一、深层次学习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近十年计算机支持的语言类测验得到空前发展。一方面,它可以节省测验实施与评分时间,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还可根据考生答题水平变换试题,这些优势是传统纸笔测验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相对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不能满足用户获取教学反馈和富于启发意义的教学提升。例如,据John Jamieson的介绍,、等早期在线英语测验系统,尚不能较好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的认知加工过程。[3]

1.深层次学习

关于学习的研究,指引我们更深刻理解学习,从而形成“深层次学习原理”的观点。深层次学习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交互和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与再认识。这些观点与一般学习理论研究有所不同,它是以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基础知识,我们无法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或进行调研,无法将类似或不同的概念进行区分,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等。本研究引用了深层次学习的研究课题,发现它们没有将基础知识作为复杂学习的前提,如表所示。[4]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例如,葡萄牙学者J. R. Galvao探讨3D建模技术、Flas制作,以及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编程在设计、制作教育或培训素材等方面的可行性。[5]

引进拥有多媒体技术支撑的计算机测试技术可满足考核内部认知结构的要求。例如,人们开发音、视频综合的音乐常识考核题,给出Korean,Swan Lake,Irish,Jazz和Ribbon等5项舞种。[6]考生被要求将正确的音乐五线谱连接到相应的舞种配音当中,且题干中不加任何提示信息。该题考查了学生多项认知技能:五线谱韵律的识别能力,舞蹈技能掌握水平,五线谱阅读能力,乐器及其音色等,所有这些音乐学科的认知技能构成了成功回答这道题的因素。试题编制者另可设其他考核形式,例如采用视频特技,设计舞蹈演员的动作轨迹的拖曳效果,以掩盖民族服饰带给考生的提示,增加考试难度。

概念图试题也是一种创新题型。命题者可选择从考生的答题记录出发,探讨思维导图结合超媒体链接技术在测评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物理试题的设计与编制,研究表明:与传统测验陈述性知识的选择题相比,概念图试题具有建构性、发展性和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等特点。[7]

综上所述,仅依靠传统的测验思维和静态、缺乏互动的试卷,不能满足考生获取富于教学启发意义的反馈的需求。第2节从分析如何编制满足这一需求的试题出发,深入分析线上试题编制的QTI标准规范,探讨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元素加入命题工作中,提出解决方案。

二、试题QTI标准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

1.试题资源的建设标准

本小节从技术实现层面阐述信息系统内,试题设计、编制的要求。试题互操作规范(Question And Test Interoperability, QTI)2.0版本是当前发展比较稳定的试题制作国际标准,其设计初衷是让测验题目设计者所设计的题型可以共享与再利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该标准的2.1版本具备21种题型的命制能力。在我国,CELTS—10.1基于QTI基础在试题、题项和响应部分提出:通常用题项类型或题型表示应答的类型都是不准确的,本标准定义了“响应类型”作为用户应答类型的惟一标识,如单选中的标识符响应或填空中所填入的字符串响应等。教育资源建设规范CELTS—41.1(CD2.0)所枚举的题型有:判断、单选、多选、匹配、填空、作图、计算、简答、问答、论述、实验、作文、改错等。同样的练习可有多种不同的呈现类型。

由上述分析得知:QTI规范兼容计算机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可在题干、选项部分插入除传统平面文本文件之外的其他多媒体元素。下文将关注如何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的英语测验新题型。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音乐类课程;思路

随着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对动漫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对影视动画作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是影视动画作品的灵魂,在很多动画影片中伴随有音乐的时间甚至占到整部动画影片时间长度九成以上。音乐能增强动画的视觉效果、营造氛围,好的动画音乐能够交代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确立节奏。动画音乐效果如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成败。

1 音乐在影视动漫作品中的作用

(1)传达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动画片和一般的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对剧情内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进行揭示和深化,帮助观众明确动画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例如,在动画影片《再见萤火虫》中,有一段画面讲述的是兄妹两个失去母亲时的情形,两人静静蹲坐着,彼此无言,在深切的悲伤和痛苦之中,这种情感基调同全片所要表达的基调是一致的。为了能够充分地渲染出全片都洋溢着的这种感情氛围,作曲家久石让设计了一段由小提琴和长笛组成的音乐,整段音乐凄美忧伤,随着音乐的进行,观众们深刻地体味到了兄妹两个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这就是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此时简洁的音乐比号啕大哭更能直接打动人心,动画片的主题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实现。[1]

(2)渲染气氛、交代环境作用。中国水墨动画片《牧笛》,作曲家吴应炬写作的配乐风格清新自然,采用我国民族吹奏乐器竹笛为主奏乐器。动画片一开始,随着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从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中,一牧童骑在一头黑色水牛背上缓缓地向我们走来,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创意和设计,可谓先声夺人。动画片首先以优美的笛声 深深吸引着观众,声声清爽的竹笛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恢弘雄伟、隽永浑厚的美丽画卷。[2]

(3)塑造人物形象作用。音乐不仅可以描绘景物,同时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化,更鲜活动人。例如,我国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复载选用三件民族乐器代表高矮胖三个和尚。用高音板胡中音区来表现矮个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彻,这与表现小和尚的清纯、简单、透彻、伶俐个性很吻合。用坠胡来表现高个子和尚。坠胡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声来演唱戏曲和歌曲,用这种充满戏剧变化音色的民族乐器来塑造高个和尚再合适不过。用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与胖和尚个性吻合。用这三种乐器来表塑造三个和尚形象形成强烈个性反差的效果。

2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现状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说过:“声音将不仅仅是画面的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声音激发动作的作用丝毫不逊于画面。”这一句话也许更加详细的阐述声音在影视或动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影视动画是一门视听艺术,音乐离不开动画,动画离不开音乐,两者是协调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大多未能开设音乐类课程,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专业基础类课程开设了数码绘画艺术、数码构成、数码摄影艺术、网页艺术设计、图像图像处理、视听语言等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了三维动画特效制作、三维场景设计、网络动画设计、二维场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原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剪辑合成。从课程设置上看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唯一一门涉及声音与画面关系的必修课课程《视听语言》,目前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大多数《视听语言》教材中关于音乐基础与后期配乐制作的内容也只有寥寥数页。而专业核心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合成》,本应该有后期的配音、配乐部分,但该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层的合成图像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后期的配音、配乐的重要性。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动画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未能真正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对“听”这一方面却不够重视。二是动画音乐是动画与音乐这两个学科交叉领域的产物,目前国内也缺乏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3]

3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必要性

2007年11月22日19点的中央台新闻节目中讲到“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就业中急缺动漫电脑音乐制作方面的就业人才”,这个统计一方面显示出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起来。动漫音乐制作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动漫专业的行业需求决定了动漫教育的特征。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的动漫作品没条件请作曲家量身定做音乐,一般都自己利用现成的音乐进行选配和编辑。由于没开设音乐类课程,动漫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既没有必备的基础知识,更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导致动漫专业的学生在不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对动画片配乐,多半只凭自己的感觉没有理论的依据,从而因为音乐表现力不够影响了动画作品的效果。

动画艺术,被称作人类的第八艺术,是集音乐、美术、表演、影视、摄影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视听艺术。音乐在动画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配乐对动画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势在必得。

4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思路

目前动画音乐的制作一般分为原创和编选两种途径。原创音乐是指请作曲家专门针对动画片的主题、人物、情节创作谱曲,这种制作效果好但成本是非常高的。音乐的编选是指利用现有的音乐和音效素材,通过学过的音乐知识用软件进行剪接、改编合成,以满足作品需要,这样可以节约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根据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后者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的选配和改编音乐,使动漫作品真正地达到声音与画面的交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一般是三年制,音乐课程可分三学年进行,每学年占两个学分,具体安排如下:一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候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乐理知识和音乐基础常识,这是学任何一种音乐门类的必备基础知识。二是在二年级开设动漫音乐赏析课程,通过鉴赏一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的配乐,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动漫音乐,体会不同音乐的艺术特点,分析动画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了解动画配乐的要素和改编音乐基本方法。三是在三年级学习动画后期制作同时了解动画音乐制作的操作技法,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使用软件,学习音频的剪辑、转场、合成等制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程辉.从久石让的动漫配乐看音乐元素在动漫影视中的运用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3(14).

篇10

论文摘要:根据高压断路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方向和设计理念,从主界面、二级界面(包括实训楼、图书馆、仿真楼)、三级界面设计了整体功能模块,该培训系统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动态化的培训模式、智能化的培训管理。实践证明,高压断路器多媒体教学软件结构合理,界面美观,形式直观生动,操作方便,能够对学员实现高效培训,为变电检修专业仿真教学提供了多元化教学手段。

目前,电力系统变电检修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主要依靠教师、黑板加课本的形式,教学培训环节中缺少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学员不能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影响了培训效果。对此,开发了断路器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在教学培训中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高压断路器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是结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智能评价理论等,将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引人生产培训中,实现丰富的表现形式与交互特性的培训系统。该教学软件的开发是在研究国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变电站典型高压断路器设备的产品分布和特点,选出了5个生产厂家的10个典型型号产品设计了开发方案。软件功能包括断路器原理、基础知识、检修、调试、试验、维护、岗位培训测试等模块,将断路器知识点进行动态分类,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二维、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表现,形成精细、完整的教学流程,实现理论讲解、整体和内部结构讲解、实际操作录像、交互式学习、虚拟化试验、在线考核等培训功能。该教学软件能使学员能正确熟练地全面掌握高压断路器的基础知识、技术数据、结构、动作原理、标准化检修、异常缺陷处理、故障处理等相关技能,可以对培训素材和课程等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极大地提供了岗位技能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1、设计方向和设计理念

1. 1设计方向

该培训系统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一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高压断路器检修导则》岗位培训要求和受训人员实际技术水平需要,参考中国电力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断路器专业图书资料,选择了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14个供电公司现场广泛采用的10种型号的断路器及组合电器(电力系统66一500 kV电压等级现场运行的设备型号为L}’lOB一252、LW25一252、HPL一245、ZF11一252、ZFW9一252、LW9一66、ZF6一110、ZF7一126、ZF10一126/T,ZF12一72.5),结合制造厂家的资料,对辽宁省变电检修专业培训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后,制订了用于变电检修专业断路器部分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案。

1. 2设计理念

a.界面的主基调要时尚,表现出强烈的视觉。

b.适当加人动感元素,避免长时间观看产生疲劳。

c.按钮及菜单设计要精美,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点。

d.界面布局及文字图形排版灵活多样,可借鉴电子出版物的设计风格。

e.建议分辨率设置为1024 x 768,以显示更多的内容。

2、整体功能模块

2.1主界面

构建1个校园的场景,以4栋楼代表软件的4个模块,分别是实训楼、仿真楼、图书馆和考试中心。软件主界面操作如图1所示。

2.2二级界面

2. 2. 1实训楼

构建1个大厅,放置6个断路器,中间是1个展示台,背后是大屏幕。实训楼界面操作如图2所示。

a.当点击6个断路器时,会在中间展示台上旋转展示相应的断路器。

b.点击断路器时,出现相应的小菜单,显示“本体结构”、“安装、调试与试验”、“运行与维护”、“标准化检修”和“危险点分析”按钮。

c.点击“本体结构”按钮时,展示台上的断路器活丰富。

变换为可点击各部位的断路器,以不同颜色区分各部位。

d.当点击各部位时,在大屏幕上显示各部位的放大图及简介文字。

e.点击“安装、调试与试验”、“运行与维护”、“标准化检修”和“危险点分析”按钮时,跳转到三级界面,显示具体的内容。

f.当三级界面全部浏览完毕,可返回到二级界面,选择其它型号断路器继续学习。

2. 2. 2图书馆

构建1个图书馆的场景,以书架上的书本为按钮,分别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安全常识”、“小词典”和“相关链接”。图书馆界面操作如图3所示。

2. 2. 3仿真楼

构建1个仿真实验室的场景,走廊两边各设置3个门,分别代表6个断路器的实验室。

点击门可进人一个断路器的仿真实验室,以三维模型展示断路器。在断路器上放置2个按钮,分别是“动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线路”,点击可进人三级界面。仿真楼界面操作如图4所示。

2. 2. 4考试中心

构建1个考场的场景,在大屏幕中滚动显示考试说明并伴有配音;设置1个进入考试的按钮,点击后可链接到题库,进行考试。

2. 3三级界面

三级界面能以大小尺寸页面的方式叠加在二级界面上,内容为文字、动画、视频相结合,排版灵。

3、培训系统特性及应用

3.1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该培训系统充分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使知识的表达更有效与直接,实现培训内容专业化、电子课件网络化、培训方式游戏化、表现形式场景化。培训系统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虚拟现实、互动脚本等形式为基础,将知识体系模块化、层次化;以相关图片、动画、实时交互场景为课件元素,实现理论知识讲解、交互式培训、三维虚拟化操作等,提供不同的学习与操作体验,提高受训人员的自觉性和兴趣,能使用户从视觉上、听觉上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3. 2动态化的培训模式

该培训系统的教学可以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统一进行课程安排与学习,也可以根据学员个性、岗位级别、学习情况、课程的难易层次等信息进行智能动态化的课程安排、课件组接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灵活应对各类培训需求。同时,在培训过程实时获取每个学员的即时学习情况,根据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调整,使学员有效地完成学习。

该培训系统能提供对应的网络试题类考试、仿真操作测试等多元化测试手段,满足培训练习和考核需要,使受训人员便捷的通过网络培训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练习、测试与考核,逐步提高工作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

3. 3智能化的培训管理

在培训内容管理上,培训系统对高压断路器相关知识点能生成动态拓扑关系图,确立每个知识节点的相互关系,使培训内容合理的分类和进一步细化,实现知识结构条理化的管理。

该培训系统具有完善的交互和反馈机制。培训全过程的各类数据监控和统计,通过培训系统的智能化筛选和更新,实现培训素材内容、课程等信息的不断自主自动化升级和完善;平台内各类培训元素和方法均集成多元化的网络交互功能,培训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可以自由沟通,并可以对培训素材和课程等内容进行共同修订和更新,使培训平台能够长期积累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

篇11

【关键词】开放;高考改革;小学生;英语教学方式

深圳作为我国开放性的经济特区,一直走在时代竞争和国际化交流的前沿。英语的学习在这座城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敢于改革、敢于进行积极的转变。

关于高考改革的方案已是尘埃落定,对于英语学科变化最大的当属从2017年开始英语分数调整为满分100分,并且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取最优成绩记入高考总分[1]。此方案一出台,教师们、学子们和家长们都奔走相告,特别是英语科目相对较弱的学生无不是拍手叫好,一时间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也就把小学的英语课移出了课程范畴,甚至觉得小学的英语课就是简单的娱乐。面对这样一种社会思潮,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一门重要的生活技能。此次改革将分值降低,变三年一考为三年六考,并不是降低了英语的学习价值,而是推进英语全民社会化学习的一个表现。而小学英语教学就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娱乐了,它应该是英语学习和国际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启蒙阶段[2]。

深圳作为我国开放性的经济特区,一直走在时代竞争和国际化交流的前沿。英语的学习在这座城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敢于改革、敢于进行积极的转变:

一、教学场地的开放性选择

传统的教学场地就是教室,这虽然有利于大班级的教授某些固有知识,但不利于语言学习的交流性的发展.我们的英语课堂可以进行开放性的选择:比如在教授Sports Day时我们可以将学生集中在操场上进行教学.在谈论到Let’s go shopping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小商店中进行模拟训练.在讲Animals话题时我们可以与学校的生物课相结合,把学生带到生物园中进行授课,在这种真实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既有兴趣也有表达的欲望.古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的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敢于表达才能交流自如,有效的交流才是小学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3]。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编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和传播的速度早已超过的教材更新的速度。我们的小学英语课本从某种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力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优秀的国外绘本故事,可以引导学生看简单的英文人物传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物品的简单英文说明书,把英语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三、教学渠道的开放性使用

传统教学的教学渠道主要是教师,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应该更加丰富一些.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一起作业网”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渠道。学生知识的学习可以从图书馆到网上查询再到网络授课,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从QQ到微信再到邮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知识,这也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任务的开放性设置

一提起教学任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传统的抄写的作业,也许有些老师还会想到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海报或手抄报。其实我们还可以更加有“开放性”眼光的去设置我们的英语作业和任务。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层分组的布置任务,还可以分阶段的去检查.在任务的设计上也可以更加的生活化一些,比如在教关于食品类的词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份菜谱.在万圣节、圣诞节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里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都是不错的英语实践作业。还有最近“模拟联合国”活动非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也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参与。

五、教学成果的开放性展示

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更加出色了,迫不及待的想展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果了怎么办呢?除了纸制的作业是一种可评价和展示教学成果外,我们英语学科可以展示的教学成果其实是更加丰富的.我们可以开展英语书法、英语歌曲、英语小义工等方面的活动展示,最近开展的“英语电影配音”就是一种英语学习成果的良好表现形式.我们的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也可以从班级展示扩展到校园,更可以扩展到社区,同时我们还可以以网络信息渠道进行展示和评价,让我们的展示平台更广,评价的人群更多样化,学生们乐于展示自己后,就会更加的自主的热爱学习。

六、结束语

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论改革如何变化,我们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都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让我们一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国际化社会的优秀公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2017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2015(1).

篇12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小学生具有活泼、易动、乐于参与的天性,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正适应了他们这个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媒体的辅助,只是单纯的用“条款化的语言”来描述具有审美载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够理想。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多媒体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对当堂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显著提高。

2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营造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氛围,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通过模拟仿真手段形象地表示出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有自学精神。但自学最难的地方是没有监控,因此不容易保持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用很多公司设计的英语软件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及学习的环境,成为一个人人学习的英语学习课程。甚至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利用软件做一个校本的自学课程。

3有利于营造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效率。

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每一节都有精美的图画,这些生动的图画,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声像同步语言系统,把学生带到一个有声有色的美丽世界。随着优美的曲子,“人物”的入场,对话的进行和情节的发展,仿佛进入了意境里,他们愈看愈想看、愈听愈想听,同学们忍不住自己的小嘴仿佛是画中的人物一样,开始动口、学着屏幕上的人物说话。就这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营造了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让学生觉得周而服始的上课不再枯燥冗长,而且是一场精彩的连续剧,他们都是演员,信心倍增。

4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使学生与多媒体之间实现对话、交流信息、及时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出反馈和评价,能较好的支持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活动。

例如:教学对话时,我们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待学生学会后,按下静音键,让学生配音;再给学生提供几组不同的、与课文相关的场景,让他们做配音演员。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表演的有声有色,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性、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5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及时反馈纠偏。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实现最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常教学中许多难以名状,而又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情景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可感知的“直接”经验。而且电教媒体可以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因此,利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快快乐乐学英语,可以相对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巧妙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还能更及时、更准确、更真实地获得有关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它能够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能够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这是因为电教媒体能够提供多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式丰富而又灵活多变。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量与度,充分发挥其在创设英语情境、营造英语氛围、提供交际平台、扩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选择性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使之与其他教学模式共同完善我们的教学,为我们课堂教学增添了无尽的乐趣,然而,它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这样才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金娜。

篇13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信息量有限,因无法年年更新而显得滞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充实相关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把握好尺度,怎样让课堂张弛有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

一、围绕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的拓展,一定要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发挥 “主导”作用,切忌为了迎合学生一时的所谓“兴趣”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课,讲到“”和“化”这两个栏目时,我给学生投影一部分资料、图片,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如果不做限制的话,学生们会在一堂课中哄笑过去。基于此,本人在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资料后,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和“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兴奋之余大声展开讨论,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拓展要适度,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放弃了“主导”作用。历史课堂的拓展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学情,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太肤浅更不能太深奥,分层次进行拓展,也许对于学困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目标就是“拓展”。

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所谓传承,简单地说,就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教师的使命就应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地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的胜利一课,为了达成最后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国家的情感升华,引入一段关于问题的视频文件用于拓展,该视频是网络人士用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几个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录制而成,开始诙谐的语言、熟悉的电影明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慷慨激昂的对白加配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结,明确了坚决维护国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反对和谴责日本的各种否认侵华事实的言论和行为。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方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当然,中日关系问题较为敏感,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涉及此问题时要注意引导。

另外,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精髓,体味教材中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与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要经常关注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闻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做适度的补充,如在讲“”时,可以补充“国家公祭日”,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梳理联系点,提升“应试”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当然,有学生记忆力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总把学过的历史事件看成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体系中前后存在密切关系的联系点,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从而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有关于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这部分知识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必须要分阶段归类总结,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几次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产生的影响。再如九年级下册关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讲解时必须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说明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的讲解、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拓展是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利于学生的学和理解。拓展的内容、途径是多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欣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篇14

一、基础日语课程现状

高等学校基础日语课程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基础日语课程之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两个方面。

1. 教授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常常重视基础知识、语法项目、读写和书本知识却忽略发音基础、单词释义、听说译能力及课外常识。

(1)重视基础知识,忽略发音的准确性

教师把教授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是常见的基础日语课程模式。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的基础日语课程中才开始接触日语,所以必须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就像中国人从小学习拼音一样,日语学习也得从发音和假名开始。

(2)强调语法,忽略单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语法,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其实,单词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让学生不只是死记硬背,更能活用单词,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3)重视读写,忽略听说译能力

大部分高校设置基础日语课程为每周8学时或10学时,听力和会话课程分别为每周2学时或4学时,课时的差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一点也为以后学生听不懂日语和不会说日语埋下了隐患。外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译5 项能力,但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都强调读写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弱化。

(4)重视书本知识,忽略课外常识

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讲书上的内容,而且只讲解内容本身。比如讲到「文化(文化)这个单词,常常一带而过。事实上,关于文化一词的课外知识非常多,比如日本人的饮食文化、自然观和集团主义等,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但可以调节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也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2. 教授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自我讲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及完全使用日语授课,不考虑学生接受情况成为教授方法上较为明显的弊端。

(1)重视自我讲授,忽略学生实践和思考

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教师沿用了初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一味自我讲授,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近几年,更是出现学生埋头于手机,毫不理会课堂教学的情形。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进度,但也会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失去自学能力。

(2)用日语授课,导致学生接受困难

很多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都从事日语教育多年,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致使很多教师倾向于使用日语授课。但对于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疑提高了其听课的难度。虽然有些教师在每句日语后会增加翻译,但学生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二)基础日语课程之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习动机模糊、学习态度消极

据对历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选择日语专业的动机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自愿、被调剂;非自愿、就业前景良好;自愿、对日语或日本文化等相关内容感兴趣。相比而言,真正因为有兴趣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约有2/3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相对模糊且并不积极。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懈怠散漫就变得合情合理。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首次接触日语,以兴趣和好奇为着眼点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新鲜感尽失,自然会产生倦怠情绪。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终日面对同一门语言,即使语言中所体现出的文化魅力以及语言在影视节目中的独特视角有巨大吸引力,也会因为语言本身的枯燥和长期沉浸在语言中的乏味而热情殆尽。加之,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功利性变强,外界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变大,多数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明显消退,态度消极,较为被动。

2. 学习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佳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明确要求,日语国际能力测试在各大高等院校引起了强烈重视,80%的高校将通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作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会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死记硬背

由于高校教师相对机械的教授方式,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合情合理。尽管这种学习方法已经被多次质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通过念几十遍或写几十遍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和句型,不懂得建立体系,发现规律,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还无法进行活用,学习效果不佳。

(2)功利性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中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即:快速学习和精准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先分辨学到的知识是否属于考试范围,练习题目是否是考试题型,所学的内容是否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再决定是否学习和如何学习。也就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用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和考试无关的,只要不是将来在职场中能够用到的,都可以忽略。如此,学生认为做到了所谓的快速及精准。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学到的一点看似无关的知识,将来对自己也许会有很大帮助。

(3)哑巴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常见的方法。追求高分让无数学生忽略了语言实用这一环节。不读、不背、不说甚至不听,是常见的现象。因此,不能和他人交流,见到外国人就紧张到失态,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上述学习方法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基础阶段埋下的隐患在高级阶段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无法顺利通过大型考试、不具备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及不能顺利面试就业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基础日语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教学服务供给侧也需要进行适度改革。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己任,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教育成果。因此,准确定位学科目标,改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力,才能保证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清晰定位课程目标,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模式的弊端清晰可见。改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听说读写译同步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突出学生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务必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和主动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对于重点的单词句型,提前让学生查阅字典和课外辅导书籍;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多媒体文件进行演绎;分组讨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得出最终结论。

2. 听说读写译同步出击

语言学习不是将单词、语法和句型简单拼接的过程。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校日语教育中的根基,必须将读作为说的基础,用听刺激说的欲望,将说和写融为一体,方能使译水到渠成。听说读写译5 个方面必须环环紧扣,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多元化教学迫在眉睫[1]

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现代外语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具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对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学能够有高跨度认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基础日语教学应重视对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社会和礼仪等内容的传授,尤其应重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的表达方式。

4. 跨文化交际需要提上日程

外语教学的深度目标是理解目的语文化。因此,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能表达较为地道的外语,并非取决于丰富的词汇量和健全的语法体系,而是取决于他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及外语思维的正确养成。所以,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是作为非母语学习者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教学

尽可能地使用肢体语言,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培养更出色的日语学习人才。

1. 使用肢体语言[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手投足事关重大。作为日语教师,应秉承日本人时刻不忘微笑的理念,将微笑贯穿课堂始终。并培养学生即使在课外,也要对老师和同学谦和有礼的习惯。除此之外,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十分重要。将学生划分为前后左右区域,并不时给予眼神交流,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倍受重视。配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使用动作来进行说明、比较或举例,也是不错的策略。

2. 使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不应只停留在课本和板书,应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视听体验的机会。重复20 次「富士山(富士山)这个单词,也不如让学生看着白雪覆盖的富士山的美景印象深刻。进行「和服(和服)这个词汇讲解时,若是能对和服进行分类,展示出日本人根据季节和年龄在选择和服上的差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丰富教学形式

(1)任务教学法

进入课程之前,可以花5-10 分钟让学生把前一天课下查阅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或者进行日语演讲,既能锻炼口语能力,又能提高听力能力。更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文化文学常识,团体协作进行研究。

(2)研究学习法[3]

讲授单词时建议采用关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如表示非常的词汇:「大変、「とても、「ずいぶん、「非常に等;对词汇进行分类,如关于水果的单词「桃(桃)、「西瓜(西瓜)、「オレンジ(桔子)、「バナナ(香蕉)、「りんご(苹果)、「葡萄(葡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手(手)、「顔(脸)、「歯(牙齿)、「耳(耳朵)、「目(眼睛)、「頭(头)、「眉(眉毛);进行单词接龙游戏,也就是用前1 个单词的最后1 个假名开始1 个新单词,如:「赤い(红色)「いえ(家)「えがお(笑脸)「おおい(多),之后以此类推。

(3)交际学习法

基础日语课程进行到一年级的下半年,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简单的会话能力,可以尝试让其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二年级时,可以将角色扮演课外化、灵活化和即兴化,更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动画和电影片段进行配音训练。这些手段既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地道,也可以训练听力水平。课文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上,可以让学生探索每个句子的替代性说法,判断其是否正确;还可以以此为蓝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和扩充相关知识进行会话训练。

(4)情境学习法

讲解单词时也可以采用教授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发音掌握单词的记忆技巧,促进其词汇量的扩大[4]。如:「桃もスモモも桃のうち(桃和李子都属于桃科)一句,既掌握了桃、李子这两个单词,对「うち一词的新用法有了认识,又了解了作为副助词的「も的使用策略。听写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否能将倒背如流或自我感觉掌握较好的内容写对,是对他们的深度考验。由教师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再听写学生要求其翻译成日语,之后和课文本身进行差异比对,无疑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力,满足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