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篇1

装置停产检修,供应持续偏紧 7月中旬起,南方高温限电导致工厂降负减产,部分甲醇企业陆续停车检修。重庆建滔45万吨/年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停车检修,厂家表示重启时间不定;河南煤业鹤壁化工60万吨/年装置于8月19日停车后尚未重启。特别是,国内甲醇主产区的西北地区大型甲醇装置8月份开停车、停产检修较为普遍,陕西神木2#40万吨/年甲醇装置8月12日起临时停车检修,计划8月底重启;1#20万吨/年甲醇装置6月15日停车检修至今,重启时间不定;青海中浩60万吨/年甲醇装置从8月21日起停车检修一个月。总体来看,装置计划检修合计360万吨产能,约占整体供应的7%,供应的减少短期内推涨甲醇价格。

内销转出口,消费格局生变 近期,国际甲醇市场因供应稍紧,价格保持坚挺,尤其8月以来,伊朗、马来西亚、沙特、文莱等国甲醇企业开工负荷处于低位。受此影响,东南亚价格持续高位,CFR东南亚与CFR中国价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短期内仍有利于出口,港口库存持续下降,价格持续上涨。由于东南亚装置负荷较低,进口量有限,而出口量较大,使得东部地区可流通的进口货源有限,致使港口甲醇价格坚挺。数据显示,6月,甲醇出口量为5.648万吨,同比增长60.7%;进口量为54.3万吨,同比下跌78%。出口增加致港口甲醇库存偏紧,目前华东与华南港口库存在32万吨左右,属较低水平,短期内货源供给难有改善,后期仍有上涨可能。

下游全面复苏,需求拉动行情 下游二甲醚、甲醛价格全面复苏,据测算,二甲醚一个月来涨幅约为8%,甲醛也有4%左右。从统计结果看,每年7~11月,随着下游甲醛、醋酸、二甲醚消费量的增加,国内甲醇消费量都会逐月攀升。从今年的行情看,甲醛、醋酸、二甲醚价格有所拉升。醋酸整体以稳定为主,报价2850~2900元;甲醛装置开工率在37%,但下游板材市场受天气影响开工减少,需求有限;二甲醚价格整体以小幅震荡上行为主,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二甲醚价格被动拉涨。后市看,下游甲醛、醋酸等产品有望在8月末迎来开工和需求好转,甲醇制烯烃、甲醇汽车燃料两大新兴消费市场的增长将十分强劲。

篇2

[摘要]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英国是我国在西欧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本文通过对英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现状研究分析,并结合英吉利民族的性格特点提出我国顺利走入英国市场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Standard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篇3

[关键词] 服装 供应链 市场 制造商

一、引言

供应链战略起源于沃尔玛的“连续补充”系统,而成衣业的一条供应链上包括了面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根据“波特五力模型”的说法,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最薄弱的环节。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GPN)下,服装产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服装制造商也在积极寻找更加有利的供应链模式,例如联泰。

笔者通过本文旨在向大家引出服装供应链创新的趋势和势在必行,希望可以引起业内的关注,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世界服装市场消费与买家趋势

1.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消费趋势

根据哈佛纺织服装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呈现金字塔型,但有往两端发展的趋势,时尚款和基本款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分别占28%和45%,同时处于中间的基本时尚款份额在缩小中,占27%。

2.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买家趋势

国际国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的总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时尚化、短周期,欧洲市场上无论高、中、低档服装都更趋时尚化、功能化和高品质,而价格并不提高太多。换言之,性价比更高,采购方式和对卖家的优先要求也发生转变(见表1-1),以单个企业单品跑量、低价纯代工模式在这种趋势下竞争力下降。这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表1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趋势

注:1=非常重要,5=不重要

由上表可知,成本虽然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交货时间已经成为买家最为重视的条件。

3.全球买家对中国服装业的期望

(1)中国仍是最佳卖家,采购量持续增长;

(2)打包式的采购将会增长;

(3)中国企业应提高营销水平/更好展示;

(4)设计能力要提高;

(5)小订单增多/小客户增多;

(6)柔性供货/品种多样;

(7)保持价格竞争力;

(8)财务信用条件;

(9)提高品牌/降低保持同等质量水平下的成本/质量对快速反应的影响。

三、全球生产网络下服装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全球纺织服装的消费趋势是往两端发展,基本款的份额越来越大,并且不管是基本款还是时尚款都是更加趋向于时尚化。基于这样的特点,服装业的供应链模式也有了不同的创新,更加趋向于快速、敏捷反应以及提供打包式的服务和一站式的采购。

1.联泰――D2S的模式

“从设计到商铺”(Design-to-Store)模式是联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装供应链服务,覆盖设计开发、物料管理、生产制造,以及物流运输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该模式是适应今天零配额时代服装工业的优秀商业模式。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客户更加倾向于寻求与提供更多服务、反应更加迅速、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成本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D2S模式能够很好地回应客户的上述诉求。通过D2S模式,联泰为客户提供了具有“快速投入市场”优势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合适款式的服装货品运送到合适的地点上架销售。

2.利丰――全球供应链管理

利丰集团认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帮助不同类型的产业优化整个营运流程,以达到改善企业竞争力和盈利的最终目的。供应链管理的七项重要概念包括: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不断改进供应链的各个流程;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以及降低在采购、库存、运输和环节之间的成本。

并且提出了全球供应链管理4C:

* Connection 联系

* Communications 沟通

* Control of Quality 品质监管

* Consolidation of Shipments 综合货运

四、结论及展望

传统的服装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处于最薄弱的环节,三者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比喻成“哑铃状”。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买家和消费者对我国服装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反应、敏捷制造。

篇4

[关键词]新时期;服装产业;品牌;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077-01

一、中国服装产业概述

常言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服装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可谓深厚且久远。近二十年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之年,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但充满机遇的20年。在经历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和资源经营四个阶段之后,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式管理、由工厂式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由集团化管理向股份制管理的跨跃,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

二、中国服装产业现状

伴随着数目庞大的中国服装内销需求,中国的服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在发展领域层面上,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服装多样性的要求日益明显,中国服装市场完成了由服装的批量生产进化到服装细化与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中国服装市场领域从正装、个性化时装到多元化设计的方向发展;在营销渠道层面上,服装的销售也由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在本土品牌层面上,中国服装市场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以雅戈尔、七匹狼为代表的中国高级男装品牌,以李宁、乔丹为代表的运动品牌和以以纯、森马、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中国高街品牌的蓬勃发展,展示出了中国服装市场巨大的创新潜能和发展潜能。自2000年之后,全球化的趋势在服装品牌市场中体现的越发明显。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中国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三、现阶段的中国服装市场的主要特点

服装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在我国国民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建国以来,中国服装产业的生产和需求一直呈上升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量增长了17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服装工业发展体系。

3.1 中国服装市场蕴含巨大的服装市场生产力

在二十世纪,中国整个服装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服装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发展成为此阶段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出口创汇最多的产业。从1994年至今,我国服装占据世界服装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1。

3.2 中国服装市场具有强大的服装市场购买力

中国不仅是一个服装制造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消费大国。中国13亿人口的服装消费基数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2001年的社会零售总额为33400亿元。其中服装为4342亿元,占了13%。在家庭支持方面,调查显示,2005年1―9月人均衣着支出为599.6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2.7%,人均购买服装支出为441.8元,同比增长40.6%,占衣着支出的61.6%,其中前三个季度中服装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价格提升令人振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持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3.3 中国服装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在影响了中国服装市场的生存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服装的消费观念。90年代起,消费者对服装需求和品味已日渐成熟,服装纺织行业也有极大发展,中国服装市场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虽然近几年城市居民日益追求品质较高的服装,不过,大多数消费者不能承受国际名牌或设计师品牌的服装。所以,服装市场依然以中、低档服装为主,并以低档服装消费群体人数为最多,高档服装消费群体人数最少。但在改革开发后期,消费者的购买观念由单纯的“量”的需求转移到对“质”的追求上。因此,上世界8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由个性风尚所带动的情绪消费成为了中国服装产业独特的发展阶段。

四、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中国服装市场也将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4.1 服装企业产业转型加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企业的淘汰率明显上升,企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面临转型,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同时,销售渠道的更改加剧了企业进行转型的动力。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4.2 企业发展重点转向国内市场

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2007年服装出口数量增幅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5%,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

相比较于服装出口,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活跃。2007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增加了23.26%。服装零售的年度总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增长率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年度增长率,说明纺织品服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稳步增长的。2008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需求变脸,内销市场平稳走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国内纺织零售额累计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9%;服装零售额累计1,999亿元,同比增长21.28%。除2月外其余月份的零售都保持了正增长且逐月扩大。

4.3 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品牌和市场细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体的深度细分。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参考文献

[1] 包铭新1.入世后的中国服装业[J]1中国纺织,2002,(4).

[2] 钟安华1.关于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余祖慧1.“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面临的“苦涩”[J]1商场现代化,2005,(24).

作者简介

篇5

本届海博会在历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抓住两岸“大三通’’的有利契机,以全面对接“大三通”、推动两岸市场互补;扩大内需市场、拉动国内服装消费;扩大海外影响力、力拓新兴国际市场为主题,突显“两岸、专业、休闲、时尚、共赢”展会特色,强化展会的商业交易和订货功能,进一步推动以石狮为中心的闽派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升级,实现“两岸携手、化危为机、拉动消费、共创新局”的共赢目标。

三大“新主题”:突出行业需求

“新主题”之一:对接“大三通”

两岸“大三通”转瞬实现,两岸关系翻开全新的一页。作为国内唯一以“两岸”冠名的服装专业展会,对接“大三通”成为本届海博会的最大主题。当前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前沿的石狮,业界对台合作和市场互补需求更加强烈。本届海博会进一步突出对台特色,充分利用石狮的港口、区位和台胞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台湾业界的交流合作与实质性产业对接,推动两地市场进一步互补。

对接“大三通”的主题得到台湾业界的积极响应。今年台湾展团参展热情高涨,展位规模为历年最大。台湾纺拓会、台湾针织工业公会、台湾制衣工业公会、台湾毛衣编织工业公会都组团参展。参加本届海博会的台资台湾企业已达60家,展位数超过500个,赴会的台商超过130人。

展会期间,台湾纺拓会隆重举行“台湾功能性纺织品推介会”,介绍台湾纺织品的最新资讯和技术,寻求与石狮及大陆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对接。一批有最新时尚特色的台湾服装和面料在本届海博会上亮相。

30多家有投资意向的台湾企业派出代表亲临海博会考察,并对石狮及周边地区市场作进一步考察。台湾福建同乡会以及泉州台资企业协会组织台湾业界代表来海博会进行交流考察。

“新主题”之二:扩大内需市场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展会。2009全球性金融危机持续未退,化“危”为“机”已成为业界的奋力追求,“扩大内需市场”历史地成为了本届“海博会”一大新主题。这一主题得到了全国各大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广泛认同。

中国市场联盟组织北京、广州等23个服装专业市场的高层管理及重要客商组成近120人的代表团参会和实地考察,并举行产销对接洽谈会。来自全国各个产业集群地的服装企业和经销商以及全国各大重点专业市场的采购团队也赴会,北京百荣商贸城、北京万通商城、哈尔滨大世界品牌展示中心、哈尔滨红博广场、哈尔滨人和世纪广场、沈阳五爱市场、新疆布料市场、山东即墨服装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成都九龙广场、重庆朝天门、株洲芦淞服饰城、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江苏常熟服装城、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四季青春服装集团、浙江海宁中国皮革城、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虎门富民进装城、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等33个产业集群地、专业市场的客商和市场管理者近千人赴会观摩并寻装“产销对接。”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举办服装采购石狮对接会,为石狮中小企业与沃尔玛合作搭建平台,沃尔玛中国总部派出7人的服装采购团与石狮出口型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针对企业商品提供转型内销的全方位分析和建议,将石狮质量安全、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引入沃尔玛中国76个城市的门店上架销售。此外,各地闽南商会和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国内闽南代表团,也组织所在省市纺织服装市场的代表如期参会。

“新主题”之三: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本届“海博会”将“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力拓新兴国际市场”作为另一大主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本届海博会得到广大国外客商和经贸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展会期间有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会。

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客商;也门、伊拉克、土耳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10多个中东国家组成的“百人采购团”;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客商印度、巴基斯坦等西亚客商都阵容庞大地赴会采购、商洽和观摩。

为加强促进参展参会企业与国外采购商和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组委会更多地邀请了国外买家和参展商参展。南美、东欧等新兴国家市场的客商和采购团队也前来参会上海世贸商城也组织跨国公司驻华机构采购商代表赴会。美国贝拉蒙公司组织欧美高档休闲品牌和顶级时尚品牌代表、好莱坞资深代表、硅谷电子商务技术和投资基金代表组成的“欧美时尚界代表团”前来观摩寻求合作。此外,石狮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中华商会等石狮及闽南在国外的商会、团体也赴展会观摩采购。

组委会还确定与美国贝拉蒙时尚集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利用硅谷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将闽派服装以及石狮服装城电子商务化,进行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业务扩展,拓展区域乃至全球市场。

为进一步提高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帮助参展的外贸企业接洽更多的国外客商、拓展更广的国际市场,今年海博会首次设置贴牌加工区及内外贸服装供应区,并在展会开设“服务导向专柜”,引导与会国外客商直接与参展外贸企业见面,力求使更多的石狮及闽南服装产品打向国际市场。

三大“新亮点”:再掀时尚波澜

“新亮点”之一:规模再创新高

本届海博会展览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本届展会国内外企业参展热情高涨,特别是台湾和省外甚至国外企业的参展规模较往届有所扩大,布展规格明显提升。为满足国内外企业不断提出的要求,组发会临时增加了3个附馆,促使本届海博会主展区面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六区五馆”的规模。

本届展会设主展区和分展区,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主展区设在石狮服装城共“六区五馆”;主展馆为1号馆(艺术展览中心共三层)和2号馆(机械馆),折合标准展位数1600多个,展览面积38000平方米;三个附属展馆,总面积1500平方米。

与往届相较,本届“海博会”进一步挖掘行业内涵,提高展会的专业化程度,以满足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届交易会分设了运动休闲服展区、童装展区;休闲裤展区;服饰展区,以利于广大加盟商和品牌加盟的品属选择,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市场效益,为众多商家带来更多的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的童装参展份额也有扩大,日本四家知名品牌的童装企业参展,并由日本小模特在展位上举行3场走秀表演。

“新亮点”之二:彰显产业链优势

产业链完整是石狮及闽南纺织服装产业的一大优势,为充分展示这一其他产业集群所缺少的独特优势,本展海博会加大了服装面料、辅料产品的展区规模,在主展馆二层设

置了休闲面料展区和时尚辅料展区,供海内外服装企业和客商选购订单。

本届展会汇聚来自石狮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面辅料展商。我国台湾和韩国、日本多家面料企业参展面料花色新颖,价格较欧洲面料相对合理,成为闽南服装企业及参会客商的一大“新关注点”。为进一步提高展会商贸功能,充分满足展商、观众的双方需求,组委会根据闽南及沿海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对招展展品结构进行适时调整,注重吸纳更多、更好的适合女装等多类服装生产的轻薄型最新面料参展,为与会企业观众创造更为适合的采购良机,并为闽南服装提升品质与档次创造条件。

“海博会”期间,在石狮服装城六大交易区、鸳鸯池布料市场、金汇面料市场、富丰商城、石狮市辅料市场和商业步行街,分别设置服装、品牌服装、面料、辅料分展区,充分展示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方便更多的海内外客商洽谈采购。

“新亮点”之三:活动精彩纷呈

篇6

一、国际棉花价格下滑的原因

(一)市场需求下降

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全球纺织服装的市场需求量下降。今年一季度,欧美日三大主要纺织品服装市场向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6.55%,其中欧盟下降8.37%。我国需求方面,1~4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4.82%,较上年同期下降14.7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终端需求不足,对棉花原料的需求下降明显。

(二)炒作因素

棉花需求下降,下期棉花供给状况不明朗,前期棉花价格被爆炒至过高,国际资本大鳄借机大幅做空棉花期货,成了棉花下跌的直接原因,游资炒作扩大了棉价震荡幅度。

二、对纺织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按理说,棉价下降对降低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成本,提振纺织品服装需求具有一定作用。但2011年国内棉花采取临时收储政策,国内棉价维持在19000元/吨左右,国内外棉价持续拉大,价差幅度超过5000元/吨。

我国棉花进口采取配额政策,企业不能自由从国际市场采购棉花。由此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的棉花原料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削弱,国际市场份额被侵蚀。棉纺企业订单流失,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现象日益明显。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中国纺织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最为明显的行业,历经风风雨雨,自身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已经大幅提高。但是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棉花原料问题,已非市场问题。纺织行业难以从自身角度化解棉价差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长远来看,棉农和纺织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只有纺织企业蓬勃发展,棉农的利益才可以得到根本性的保护,也只有棉农源源不断的为中国纺织工业提供充足的棉花,中国的纺织工业才可以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棉农和纺织的利益诉求。

(一)解决棉花问题的应急措施

1、暂缓放储。棉花收储不仅应作为保护棉农利益的一项制度,也应当是发挥稳定棉价,保障棉花供应的一项长期政策。若目前开始发放储备棉,国际棉价可能继续下跌,国内外棉价将进一步拉大,不利于缩小国内外棉价差。

2、增加并及时向棉纺企业发放棉花进口配额。通过棉纺企业在国际上采购棉花,避免国际棉价进一步下跌,降低企业成本,纾解企业困难。

3、研究放储方案。综合考虑财政预算、棉农利益、棉纺企业利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国情,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放储方案。

篇7

[关键词] 彩棉服装 设计 市场需求

一、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现状

天然彩棉柔软、手感好,其服装色泽柔和、质地纯正、感觉舒适、安全,符合人们返朴归真、色彩天然的心态,被誉为“绿色纤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随着彩棉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诸如“顶呱呱”、“帕兰朵”、“天彩”、“北极新秀”、“南极人”等一大批品牌彩棉内衣产品。2004年后家家都有“彩棉衣”跟进和大量的模仿,连一些专业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都调转船头,纷纷推出彩棉产品,彩棉成了众多内衣厂家用来拉动市场的“法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市场调研表明,天然彩色棉纯纺与混纺产品以高档价位出现,一方面满足国内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出口发达国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3~6倍。每吨彩棉增值约为普通原棉的7~9倍。国际市场上,彩棉制品的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出3~5倍,一件彩棉服装的标价达到128美元。由于天然彩棉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特性,虽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但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市场前景

彩棉是我国独具优势的特色棉产业,无论是从生产成本、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看,都具备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已成为全球惟一实现了从彩棉育种、种植、纺纱到成衣的完整的产业化国家。我国对彩棉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棉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使彩棉这一纺织新产品更具优势。

彩棉产业利国利民,既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也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彩棉产品对人体完全无害,符合国际服装消费的最新潮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给企业和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国外发展前景来看,天然彩色原棉远销日本、德国、比利时、印度、韩国等同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

3.彩棉服装设计对市场需求的制约分析

彩棉服装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彩棉服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这里面有彩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其他客观因素,但是作为服装行业来讲,其设计永远是影响服装的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彩棉服装正是方兴未艾,彩棉服装设计上的不完善是影响其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彩棉服装大部分都是针织品,由于针织服装技术含量比较低,彩棉内衣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吸引了大小企业蜂拥而至,产量剧增,同进则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简单模仿和复制,导致在款式上的单一和重复;其次,品种单一,目前彩棉纺织服装在品种上不够丰富,大多是彩棉衬衣、彩棉长裤,大多是针织内衣等。

二、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文对彩棉服装市场需求以及设计的不完善对彩棉服装市场的负面影响,彩棉服装设计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彩棉服装的款式设计

根据上文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增加彩棉服装的品种设计。以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在举行的2007春夏彩棉新品推介会上,展示了最新流行彩棉面料设计的时尚女装、男装和童装系列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目光。

在设计上,款式上不仅限于针织物内衣,品更加时尚丰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面料更轻薄柔软,所有新品中以线衫、女裤为主,配以衬衫、T恤、裙子等,采用高科技纤维与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超柔整理、碳素水洗、皱褶处理等技术工艺,清新、自然、时尚、精致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诠释;推出了最新的包括婴幼儿用品和婴幼儿装以及童装系列;男装在沿袭以往传统类别衬衫、T恤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在面料的花型和色彩上增加了新的设计元素。

2.彩棉服装的面料设计

面料设计是体现款式设计的最基本的素材,设计者发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一种现代时尚语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服装情感化、个性化、艺术化、实用化的特质,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独创性。因此,服装面料的设计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利用贴、、补、折、绣、叠、抽、钩、染、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增加服装的设计美感。

除了针织面料,重点开发各类机织面料,采用高科技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新技术增加彩棉服装面料品种,生产出各式服饰。由于彩棉色彩不够亮丽,可以用丰富的装饰形式进行面料图案设计。结合民族风情的图案及抽象线条的变化感觉运用在款式上,在修饰女性的曲线美的同时,配以或抽象或具象,虚虚实实的绣花图案作点缀,追求立体化的设计效果,同时又赋予个性的创意,体现表现时尚、个性、另类的风格。因此,借鉴混纺、绣花等诸多时尚元素,将设计风格与彩棉的健康环保有机结合,给消费者带来无与伦比的时尚美感和舒适体验。

3.彩棉服装的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完善样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样板设计的好坏靠工艺设计来检验,反过来,好的工艺设计又能发挥样板设计的优势。加强彩棉服装的结构、工艺设计,尤为重要的是将省缝结构与款式设计融为一体,省缝可以融于分割线、育克、褶裥结构中,运用省缝转移与变化,可以获得新线型和造型效果,从而得到新款式。在满足人体着装舒适、便于运动的基础上,完善彩棉服装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

三、总结

总之,彩棉服装具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目前我国彩棉服装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研发各种绿色健康新面料再配合融入人文主义关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趋更加适应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市场情况大扫描

澳大利亚是整个大洋洲市场的中心。其全国纺织工业的年人均产值为13.1万美元,占全澳制造工业的39%。纺织工业年产值和产品附加值的80%都来自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两州。

澳大利亚的纺织服装产品包括纺织面料、服装、皮革、鞋袜等。目前,纺织制成品生产厂家4000余家,年生产总值约6.3亿~6.5亿澳元。主要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适应特殊气候环境和较高安全性的特种服装,特别是冲浪服装、泳装、沙滩装、登山服、防水外套、防晒服等。纺织机械制造产业不发达,其纺织机械和配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主要的供应来源以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主。

悉尼、墨尔本、堪培拉、佩斯、布里斯班等几个大城市是澳大利亚纺织服装市场的主要集中地。澳大利亚服装市场中的产品以中档为主,高档为辅,几乎无低档产品。澳洲人对欧美产品十分崇拜,但由于受移民文化的影响,澳洲人的包容性很强,对具有新意的品牌也乐于接受。

澳大利亚人注重环保,追求休闲随意的穿着风格。纺织服装产品的销售形式以超市、专卖店、百货店、精品店为主,地域分布较广,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佩斯等大城市是主要的消费地区,仅墨尔本就有品牌店500多家。

成熟的商业环境、讲究信用、对品质有较高要求,是澳洲市场的基本特征。由于受欧洲消费理念影响,澳洲人服装消费趋向多样化、个性化。此外,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审美标准差异很大,再加上消费城市分布广,因此与澳大利亚做纺织品服装生意一般订单不大,而且品种多样、品质要求高。

此外,由于劳动成本过高,澳洲本土的服装加工产业大部分已转移出去,因此市场需求以服装、家纺产品为主,对纺织品面料需求量不大,只有小部分用于制作制服的面料需求。

投资环境和政策

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一个理想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澳大利亚有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外交上对外开放,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迅速,货币稳步升值,经济结构与我国有较大的互补性。

其次,澳大利亚有广阔的市场。澳大利亚有2023万人口,7000多万旅游者,是南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市场,对周边国家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中国纺织服装在当地有相当高的美誉度。

第三,澳大利亚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澳大利亚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是完全放开的,没有数量限制。

第四,澳大利亚纺织服装进口关税税率不断下调。澳大利亚政府已通过法律,2005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亚纺织品进口关税分别下降5%至7.5%。其中澳大利亚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关税从25%下降至17.5%;鞋、棉制床单、地毯和编织品从15%下降至10%;睡袋、餐布和鞋零部件从10%下降至7.5%。该税率一直保持至2009年。根据澳大利亚纺织品关税削减计划,2010年,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关税下降至10%,其它纺织品将下降至5%。2015年,全部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关税下降至5%。

第五,澳大利亚缺少劳动力,本身并不适合发展纺织服装行业,且其现有纺织服装行业也在不断调整,规模日减。“9•11”事件后,澳大利亚旅游人口不断增加,服务业及教育输出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了澳洲人的消费能力。加之英联邦运动会、澳网等体育赛事,都带动了澳大利亚纺织服装的消费。虽然与欧美相比,澳大利亚市场并不算大,但只要产品对路,紧紧抓住其市场特点,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澳大利亚的商业环境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技术熟练、多元文化的劳动力队伍。澳大利亚每1万名劳动人员中,从事研发人员的数量为64人,低于美国和日本,高于德国。电脑的普及率为每千人492台,居世界第6位。电话的普及率为每千人610门。在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澳逐步放开了银行、电信、航空、运输和水电经营,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商业成本。

与周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劳动力成本昂贵,劳动力工资居高不下。根据2002年的资料,澳大利亚全职成人周平均工资为867.6澳元(约人民币5642.7元),年增长率为5.2%。按此计算,至今其全职成人周平均工资约为1115.733澳元。

蕴含着五大商机

澳大利亚是中国纺织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对于中国广大纺织品生产和贸易企业来说,澳大利亚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综合起来有以下五大商机。

商机之一:澳大利亚旅游业发达,大量游客形成巨大消费市场。

据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统计,近几年全世界每年赴澳旅游的人数近7000万,是澳大利亚本土1900万人口的3倍多。仅中国每年就有8万左右的人赴澳旅游,大量游客为澳大利亚纺织品市场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特别是高尔夫球帽、T恤衫、沙滩裤、卡其布短裤以及毛巾、浴巾等休闲度假用纺织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商机之二:澳大利亚人的消费习惯利于中国纺织品出口。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气候比北半球差两个季节,这也就意味着其服装款式的流行比北半球晚半年,中国服装出口澳大利亚在流行趋势方面占有一定的时间优势。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风俗习惯多元化、民族政策多元化、市场消费多元化。作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的中国可以在纺织品的样式、质地、类别、款式、风格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澳大利亚人民的多种需求,这是澳周边国家如新西兰以及其它纺织品供应国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商机之三: 澳大利亚纺织品服装市场容量大。

据澳方统计,其纺织品的年消费总量在45亿美元以上。而中国对澳出口的10多亿美元仅占了1/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亚自己的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自20世纪80年代澳开始调整纺织品产业以来,它开始大量向中国、印尼、斐济等国家转移纺织品生产,本国通过降低纺织品关税从这些国家进口成本相对较低的成品,同时保留少量企业弥补进口不足。

现澳大利亚自产的棉织物和人造纤维织物分别只占国内需求的10%和25%。目前,澳大利亚的纺织企业不足5000家,且还在陆续歇业。

商机之四:中国纺织品能满足澳大利亚商人需求。

澳大利亚纺织品进口商在选择海外供货商时主要关注4个问题:价格、 质量、交货期、最低订货量。

由于澳洲市场主要集中在悉尼、墨尔本、堪培拉、佩斯、布里斯班等几个大城市,故彼此竞争十分激烈;另因澳周边多为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故澳进口商只对进口完税价格比当地同类产品价格低15%以上的产品感兴趣。

另外,澳商人对外报价较实,接受报价时也不习惯过分讨价还价。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向以产品价格低廉著称,故完全有能力满足澳商要求。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习惯于国际贸易规范的广大外贸企业已摒弃了漫天要价的陋习,报价多接近实际情况。

按照澳洲市场的习惯,大部分商店里的商品都是自助式销售。另外,消费者拥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故澳商在进货时十分注重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内在质量,以扩大对前来选货的顾客的吸引力,同时降低退货率。

篇9

2008年1月中上旬到春节前,对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来说,是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一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大雪酿成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灾,降雪量之大、波及地区之广、冰冻恶劣程度之深,均属有气象记录以来所罕见。这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疑,雪灾不可避免给纺织服装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打乱了以往正常的工作节奏,但在抗灾之余,也隐藏着不小的灾后重建商机。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昨天刚刚发了一批,今天又有几个客户打来电话催货!”电话里,叶子的声音异常兴奋,这和春节前可是大不相同了。叶子是临沂人,在青岛做服装生意已经5年了,专做二级批发,也了几个小牌子。元旦前后,叶子店里的冬装就开始热销,几个款式的厚型冬衣更是供不应求。“急的时候啊,就不断去附近的厂子搜罗,才能给客户发货。”叶子说。

冬衣的热卖,让叶子早早地开始了春装的打算,“本来啊,是打算春节前从广州进一批春装的,不想赶上了大雪,货就一直没发过来。”谈起节前的大雪,叶子的心里非常郁闷,“不仅是春装,一些新款冬衣也没发过来,耽误了销售,我也没什么压货,春节前一个礼拜就歇业了。”

不过,让叶子高兴的是, 刚到初八,客户就把电话打过来了,“要赶往常,我估计十五之后才开门,今年特殊,初九我就开业了,节前耽误了春装的备货,节后马上就忙了。”叶子高兴地说。

南方的雪灾,让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受了一次考验。但是春节期间,市场整体反映比较平稳,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异常火爆的销售局面,不少南户都和叶子有着同样感受。如今,雪过天晴,今年的春忙提前了。

可以说,类似这样的天灾,目是5。年一遇,在未来或将不可避免再次出现,总结和积累抗灾救灾的经验,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很重要的,不能让灾害成为“天堑”,要在灾难中建立“通途”,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

冰冻的天堑

一场雪灾,真是货不畅东西,物不通南北。雪灾不但对南方地区造成直接破坏,同时也影响到北方商户的经营。由于纺织品服装的产地大多位于南方,这场大雪既直接影响了南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阻断了货物北运的途径,让大量北方商户叫苦不迭。

1月30日,北京动物园附近多家服装市场内,都挂出了缺货的牌子。多位商户介绍,南方大雪,新货发不回来,广东厂家已有10多天没发货。据媒体报道,在动物园附近的世纪天乐、天鼎、聚龙等多家服装批发市场以及丰台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均存在缺货现象。众商家表示,这次大雪造成的货物滞留对于北京春装上市有很大的影响。今年的春装上市要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

世纪天乐服装市场的一位商户说,1月20号左右从广州那边订的新货,价值近百万,本打算年前赚点好钱,结果也没戏了。北京动物园世纪天乐服装市场负责人表示,商场内的服装生产基地均在广州、武汉等地,而当地由于连续的雨雪天气高速封道,北京各大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大范围缺货。商场每年大年三十下午才放假,今年由于缺货,腊月二十八就放假了。

南方遭遇暴雪天气的地区,大多数服装品牌的经销商也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尴尬。突如其来的雪灾,更暴露出企业应急处理能力欠缺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业务发展上,而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重视不够。因而对突发事件行动迟缓,反应不够敏锐。据南方媒体报道,鼠年春节前夕,眼看着往年最旺销的黄金时段就要白白溜走,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区某服装市场的服装商们心急如焚。“春节前3。天的销售额和利润一般会占到全年的60%。”一位姓刘的服装老板痛心地说:“能不着急吗?”而另一种尴尬是,对寒潮估计不足,冬装好销难补货,冬季本是内衣销售旺季,今年由于对寒潮估计不足,货品准备不充分,加上受雪灾影响,一些商将产品销售一空,而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由于雪灾,补货速度受到影响,特别是湖南等市场,仓库里的员工把发货的包都打好了,却因交通问题迟迟无法发货。”一服装厂商如是说。

据了解,大雪带来的诸多突发问题。让很多批发市场不得已休市数天,如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临近火车站,是交通枢纽地区,但大雪导致几十万乘客大量滞留火车站周边,天寒地冻,再加上人流过度拥挤,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白马服装市场不得已停业一天安徽服饰一条街,据了解,仅在大雪期间,光购置的除雪用具就达20多万,多数市场均停业3天;湖南邾洲,因停水停电,市场根本无法开业……

一场雪灾,似天堑般割断了专业市场的流通。

别样商机

天灾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说也非人力就能完全避免。为此,我们要勇敢迎接天灾的挑战,也要从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雪灾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然而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却是两面性的,里面还蕴含着别样商机,如同俗话所言“天冷好卖炭,天冷好卖衣。”服装市场上“热卖冬衣”忙坏了一大批经销商,“打冬衣”、收库存,不仅服装批发市场的冬衣成了抢手货,就连不少服装厂积压的冬装也卖出去许多。

雪灾让一些防寒服装忽然热销,销售之好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波司登等一大批羽绒服品牌企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其中对于波司登而言,不仅在国内销售市场上“遭遇”销售旺季,在资本市场上也同时得到热烈的追捧。这次50年一遇的雪灾,恰逢香港股市震荡下跌的时期,由于投资者忧虑雪灾对内地经济造成打击,中资金融、公路、运输类股票成下跌重灾区,而在香港上市的波司登(3998)则为投资者看好,逆市企稳。1月28日在港股普跌的时候波司登更成为“抗跌英雄”,最高一度上涨20%,收市仍大涨14%。同时,波司登也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决定在受灾地区捐赠价值达2000万元的波司登、雪中飞、康博等品牌的羽绒服。不少羽绒服是从正在销售的商场专厅中撤下来的,此举不仅向社会献了爱心,也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除波司登外,不少羽绒服品牌包括不知名的品牌也因此得到意外收获。据了解,生产羽绒服的冰川集团仅去年就积压了30万件羽绒服,因此,今年厂家总生产量仅为去年的一半。而今年,通过这次雪灾的“消化”,冰川的羽绒服已经断货。更有甚者,一些羽绒服厂积压两年的库存竟然销售一空,还不住慨叹今年将产量降了下来是个错误。

北京一批发内衣商户说,虽然新

货受阻暂时不能及时上市,但商户们可以借断货的机会将手中大量的存货清仓销售,是一个回收成本的好时机。她还表示,新款货品短缺导致其部分春节前供货的订单泡汤,“零售商春节后就不需要这批货了”,他说,清理库存的利润可以弥补断货带来的损失,而春节后到的新货将加入下一季的销售,并无大碍。

无论是羽绒服、毛衣,还是保暖内衣、风衣,雪灾期间各地的销售量都是一天比一天高, 由于许多经营者对近期的低温天气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导致不少品牌冬衣出现断货局面。而据各地相关市场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降雪后的几天来,市场里羽绒服、毛衣、保暖内衣类的销售量平均翻了两三倍。

雪过天晴

雪灾暴露出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突况下进行产销对接,如何协调解决客观困难,以保障市场不脱销、不断档,值得深思。无论如何,这场雪灾既是教训,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只要及时反思,付出的代价就会变为进步的成本。

如今,雪灾已经过去。在春节七天长假过后,各地也进入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工作阶段,这也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阶段,如何把握好机会,是很多企业所要考虑的问题。

雪灾造成的诸多影响,导致很多专业市场货物流通不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人们节前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冲动,但在春节之后有干消费回升期,很多专业市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和往年不同,今年初七初八众多市场就已陆续开市,并对节后的消费繁荣抱有很大信心,制定了完整的节后振兴计划。

广东的众多专业市场,初七一开市即热闹不已,放鞭炮,舞醒狮,锣鼓喧天,气派非凡,着实令人振奋,丝毫没有节前雪灾的苦恼。以前开市还要闲上几天,但今年与往年明显不同,很多商户开业第一天,就开始急着发货,忙得不可开交。

和广州一样,多数服装批发市场中,开市即一片繁忙,一方面是冬装销售进入低价清仓阶段,另一方面是急着销售春装,服装批发商户的销售总是比实际提前一季,备货要比销售提前一两季,因雪灾引发货物滞留,业已影响了服装企业春装上市计划。部分服装企业称,今年春装上市要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但节后的开市明显提前,商户依然乐观。很多商户都认为,春节前的雪灾影响,销售旺季自然会转移到春节之后。为了赶上节后的消费反弹期, 商家不惜增加销售成本,采取空运。一销售真丝礼服的商户说,春节期间部分畅销裙装已经脱销,近日应客户要求,更是从产地空运货品。

篇10

内需市场表现良好

金融危机对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的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服装行业,尤其是美国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消费形态、消费者消费意识改变,导致对服装的需求降低,以及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但是内销仍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内销比重明显增加,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呈现四个特点第一是企业平均利润和人均利润同比大幅提高第二是行业盈利能力继续回升,效益增长逆势而上;第三是行业营运能力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第四是利润增速昭示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型。目前,中国服装产业呈现出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快、中小企业关停状态居多、人均效益明显提高的迹象,尽管企业人数与上半年同期相比下降11.34%,但平均利润率却增长了17.5%左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服装行业整体正在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在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在核心竞争力转型的过程当中得到了体现。

优势企业率先赢得机会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纺织品成本导向采购地转移,东南亚地区逐渐占领一定份额。于是,很多人就会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可我们也会发现:以往向东南亚等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转移的订单。目前正在向中国本地优势企业回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国外品牌最终发现,中国仍然是产业配套最完善、加工能力最完备的生产基地。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其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创造力都在提升,劳动力成本不再是唯一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中国纺织服装业比较优势的空间比较大。

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压力,服装行业正在面临一次“大洗牌”。面对竞争,优胜劣汰很自然就会出现,就如同2009年服装行业的兼并重组案例不断出现,最终形成的优势企业,发挥出各自的品牌、技术等优势,以此来提高和凸显品牌的价值,赢得更多的机会。

创意与转移两大行业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格局多元化的加速,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时代命题,创意的竞争、文化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将决定未来时尚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品牌若想获得全新发展,再造辉煌,关键就是要抓住“第二产业链”。而这“第二产业链”,就是对包括文化、设计、咨询、视觉等一系列为品牌“软实力”的提升而服务的“创意力”的综合表述。

篇11

统计数据显示,相比2012年的惨淡,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外贸形势有所转暖。在5月1日开幕的第113届三期广交会上,参展商压力仍是不小。外贸市场的严冬已去,但春风的到来仍需要时间。

出口市场回暖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似乎正走出市场“寒冬”,迎来回暖态势。

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637.8亿美元,增长15.1%,其中出口578.9亿美元,增长15.7%,进口58.9亿美元,增长9.1%,累计顺差520亿美元,增长16.5%。

回暖的大形势下,本届广交会参会人数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但仍未恢复到第111届同期水平。境外采购商与会人数近20万3千人,较第112届同期增长7.06%,同比下降3.83%;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55.4亿美元,环比增长8.8%,同比下降14%。

广交会成交额连续三届下滑的势头终于得到了遏制。

不过,本次广交会上不少外贸服装企业依然感受不到暖意。“现在讲纺织服装出口转好还为时尚早。”江苏奇鹰集团外贸总经理陈建说,为了在广交会上收获订单,奇鹰主动降低了产品报价,但前来洽谈的采购商还是少于预期,这让他有些失望。他的一些同行也反映,今年减产势在必行,利润恐怕将会缩水。

分析人士指出,美欧纺织服装市场均有触底反弹的迹象,主要外贸市场需求都略有转暖;但外部市场仍不稳定,导致“稳增长”政策收效未达预期,今年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外贸形势仍有波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2月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2月增幅近70%,而3月下跌11%;1月、3月进口实现增长,其中1月增幅达66.6%,2月则下跌近30%。3月,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下降8.9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自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之后,虽然国产棉花价格告别“过山车”而趋向平稳,但由于与国际棉价相差巨大,让不少广交会匕的参展业大叹“输在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欧美市场的采购商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好打交道,从事中低端生产的企业更倾向于拓展新兴市场。晋江鞋业销售人员许小姐表示,外贸寒冬带来的生存压力仍未走开,订单数量依旧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低;美国订单的价格往往被压到了极限,她所在的公司已经被迫退出了北美市场。

随着低端生产逐步向新型工业国家转移,我国纺企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正在显现。本届广交会品牌展区成交129.2亿美元,占比三分之一强。东南亚国家基础配套设施和生产效率远不如中国,目前只能生产低质低价产品,对于生产中高端产品的企业影响不大。

和服装纺织企业一样,在电商浪潮的冲击下,广交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

篇12

本文分析了服装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服装产业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对推进服装市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服装市场;问题;对策

近20年来,国内服装产业初步摆脱初级加工和代加工模式,开始走自主品牌之路,而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在国际服装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服装产业遭受到很大冲击。在我国,近年来,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及经济发展环境,使其成为了国内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服装市场之一。但是,服装产业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因素,再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工业复苏乏力等问题,使服装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1]。在今后的发展中,服装市场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充分挖掘内需市场,加快自身结构调整,推动服装市场的科学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服装市场面临的问题

1.后劲不足

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服装市场巨大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服装产业发展上确立了自身的优势。但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同时,北、上、广,以及深圳、浙江等沿海城市在服装产业市场的发展上势头迅猛,形成了强大的服装产业集群。与之相比,服装产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竞争力

总体来讲,服装产业水平还不高,在品牌的谋划、投入、开发上都存在短板,缺乏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服装文化品牌,致使竞争力缺乏。同时,由于多年来服装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发展顺利,“红利”充足,对服装市场的开发有所忽略,没有针对性对市场进行品牌研发、开发、推广等,使成为服装市场发展“被遗忘的角落”。

3.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且复苏乏力。服装产业受经济发展滞后的直接影响,在国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如当前服装市场的流行时尚元素其发源地都在南方,且由南向北流动。但是,因与南方相比,在气候、消费者体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服装流行文化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在这一地区,缺乏富有特色、符合消费需求和习惯的服装产品。

二、推进服装市场发展的对策

虽然的服装市场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但是,在服装市场发展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抢抓政策机遇,活跃市场,开发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推进服装市场科学发展的关键。

1.开发区域特色品牌

在市场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的研发、确立与推广,对服装企业、行业、市场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力和推动力。服装市场要发展进步,必须通过品牌的突破与带动,树立旗帜,注入动力与活力。

(1)实施名牌战略由政府出台政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对创名牌、推名牌成效显著的企业加大倾斜力度,实施政策扶持。借鉴先进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实行龙头带动策略,重点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区域竞争力、行业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带动区域企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深化供给侧改革在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服装产业的相关改革,引导企业加快工艺改进、技术创新,鼓励服装创意设计发展,加快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着力促使全区域服装产业由低价低质的低层次发展实现到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的转变,充分挖掘消费市场的内需潜力。

(3)创建特色服饰文化文化是推动品牌创建、引领消费潮流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统筹与规划,立足区域文化特色和消费市场需求特点,构建特色服饰文化。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时装会、品牌展销会、服装设计大赛、时装模特大赛等方式,打造服饰文化创建的平台和载体,持续扩大影响力。同时练好“内功”,引导服装企业或服饰创意行业与专业高校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抓好创意与产业的对接,为服装产业的创新提供源头活力[2]。针对特点,以及消费人群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抓好服装设计,扩大市场占有率。

2.加强设计与市场的对接

当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双创”,各服装设计专业高校和相关机构不断加大对服装设计的人、财、物投入,创新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有的服装企业囿于人才和技术的限制,在服装设计上有心无力。对此,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二者之间加强牵线搭桥,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对接,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服装设计方面,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做到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引领市场潮流。为此,要深入把握的服装文化规律与本质,立足区域,以全球眼光科学预判服装市场发展的趋势,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培养专业化队伍

一个行业的发展强大,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关键。当前,服装产业已不再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交的基本需求的产业,而是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印迹,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和创意已成为服装产业的核心动力。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引导各服装企业认识到人才队伍对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的重要意义,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大力激发专业人才的潜力和活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三、结语

当前,服装产业面临后劲不足、竞争力缺乏和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对此,首先要大力开发区域性服装品牌,并发挥其对产业、行业的带动作用;其次,要在服装设计方面下功夫,推动服装设计与创意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后,要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凤霞,蒋子正.服装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5-18.

篇13

2860亿欧元的可支配收入使俄罗斯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按人均购买力计算。俄罗斯从2001年至2006年间提高了65%。2006年,俄罗斯购买力值超过荷兰名列欧洲第6。第一是卢森堡,其次是瑞典,第三名是挪威。其他增长较快的国家还有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土耳其和爱尔兰。

俄罗斯的展览会

许多西欧知名展会开始在俄罗斯出现。包括由德国依格多国际时装展览公司(IgedoCompany)主办的俄罗斯时装展(CPM)、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Ispo体育服装贸易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举办的俄罗斯服装面料及辅料展览会(Interstoff Rossija),俄罗斯家纺展览会和第一视觉莫斯科展等。在俄罗斯纺织轻工产品及机械展览会(Textilleg prom)上,更多的是俄罗斯展商参展,在2500名参展商中,有1900家来自俄罗斯。该展会由俄罗斯纺织出口商会举办,其规模是俄罗斯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展会。此展会展品包括纺织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如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面料、纤维、染色和生产加工技术等。

服装消费成热点

富裕起来的俄罗斯人喜欢旅游,并喜欢购买奢侈品,包括时装。他们最喜欢的度假地是迪拜、埃及和土耳其。因为那里的关税比本国要低,有很多俄罗斯人利用度假购物。在俄罗斯的大城市有许多国际奢侈品牌店,中产阶层消费者一般在现代购物中心或者流行时尚店铺购买时装,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俄罗斯人通常在高级百货店或者迅速发展的时装连锁店购物。那些还无法追赶时尚的消费者多是在传统的马路市场上选购廉价服装。

据莫斯科俄阿巴市场研究公司(ABAR US Market Research)的专家估计,俄罗斯有3000家马路市场,但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5%的比例减少,年营业额减少的比例更是达到了15%。他们预计,未来那些定价在50美元以下的品牌服装更受普通消费者欢迎。从2004年到2005年,这一市场需求增加了10%至15%,而且有继续上升趋势。生产适应这一块市场的公司增长了30%至40%。

莫斯科服装市场饱和

俄罗斯零售市场正面临巨大的变革。高档市场将被国际奢侈品牌占领。大众市场被统治西欧的贸易巨头如美国的GAP、瑞典的H&M和Mauritz所瓜分。最大的中档连锁零售店每年的营业额在3亿美元以下。有市场研究人员介绍,这其中很少有完全由俄罗斯人自己经营的。许多零售商加入国外品牌特许经营店。国外品牌在中端零售领域占有率达80%,俄罗斯自有品牌只占3%至4%。

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销售产品单价在300美元以上的商店营业额为280至300亿美元,运动服、童装、皮革服装销售210亿美元。其中,9%至11%为高端市场,20%为低端市场(低于45美元的市场),60%为中端市场(45至100美元之间)。

据预计,莫斯科服装市场即将出现饱和。掘金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不断涌现的大城市。“零售额正在以10%的速度增长,并有超过莫斯科的趋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UweKumm博士说,俄罗斯零售连锁扩张速度很快,不久将出现新的并购整合。由于60%的俄罗斯零售业还不具现代零售业的意义,他还预计,这将为欧洲的零售连锁巨头、服务巨头和物流巨头提供在俄罗斯发展的市场空间。

2006年,莫斯科已经有80个购物中心,还有17个在建或者计划建设。这导致商业地产的租金在不断上涨。据俄罗斯《商业》杂志报道,俄罗斯主要零售商呼吁成立联合会以平抑日益上涨的租金。R2服装连锁店的总经理表示:“保持稳定和低廉租金是出租方和承租方合作的关键。另一方面,政府在税收上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参加此项呼吁的还有西欧品牌的进口商和批发商,如Mango,Promod,Jennyfer,Esprit,Lulu Castagnette,Peacocks和S.Oliver,Zolla。

合资扩建

位于德国汉堡的全球最大的邮购公司Otto集团和俄罗斯最大的邮购公司PPE集团已经达成协议,双方成立服装邮购合资公司以服务于整个俄罗斯联邦。在合资公司中,Otto集团拥有70%的股份,PPE集团则占有其余的30%。按照协议,新成立的公司将提供名牌服装的邮购,并且在特维尔建立仓储物流服务中心。PPE集团主要还负责集中开拓市场,保持和客户的联系。

爱沙尼亚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Alta Capital Partners最近并购了两家内衣生产企业(一家在立陶宛,另一家在白俄罗斯),这家公司还计划在俄罗斯建立零售连锁店。Silvano服装集团已成立,预计到2010年将拥有300家商店销售自己的品牌,如Alisee、Lauma、Laumelle和Milavitsa,当然也销售第三方品牌。

俄罗斯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200家服装商业中心,2006年莫斯科已经建立了3家。美国知名专营冲浪运动、休闲服装及配件的Quicksilver公司和俄罗斯Sprandi公司欲合作使用单一品牌开店,进军体育用品市场。Sprandi公司已经有90家商店遍及25个地区,并且在体育用品销售上有很强的势力。Quicksilver公司除了自己的品牌注入外,还会带来Roxi(沙滩服)、Rossignol和Dynastar(滑雪和网球服装以及装备)等知名品牌。

作为提供时尚潮流的服装英国零售品牌Topshop于2006年11月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店。除了销售男女时装和附件外,Topshop还在其1000平米的商店中销售孕妇服装和特体服装。Topshop在英国有300家商店,在海外有80家商店,每年营业额达5亿英镑(合7.37亿欧元)。莫斯科服装连锁贸易公司Modamo专门销售德国女士服装,2006年新开了6家门市,专门销售德国EugenKlein、Hirsch、Tuzzi、Marcona、Hauber、LuisaCerano和Isabell品牌,同时也包括荷兰Secon集团的Creenstone品牌。公司总经理Michael Scheinin透露,新营业额增加了30%,到2008年将达到1亿美元。

篇14

关键词:纺织服装;竞争力;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8(2014)16-008-3

1前言

产业竞争力问题是由美国学者率先开始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克鲁格曼教授(1979)认为:产业中的国际竞争是分阶段的,企业不能超越产业的竞争阶段。企业不会在产业竞争的各个阶段中,都获得优势利润,关键在于哪些企业愿意蒙受损失,愿意在产业竞争的初级阶段蒙受损失的企业,将会获得产业竞争的长期利益。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他首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对许多国家的多种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波特(2002)得出结论说,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以下六个要素: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

国内关于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徐剑明(2002)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毫无生产率优势可言。纺织业的增加值率在国际比较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纺织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低,以及物耗比较高。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除了低于日本以外,远远高于印度和马来西亚。高伟江、魏文斌(2004)共同研究得到:我国纺织业正处于比较优势仍在发挥作用但有所削弱、竞争优势在发展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我国既不能放弃比较优势,又要顺应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及市场需求发展的趋势,构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为此,要积极探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的途径。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传统主导产业之一,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只是侧重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分析,或者只是侧重于从全国这个大范围进行研究。这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尤其对广东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的综合分析还十分不够。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钻石模型”并结合资料数据对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该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波特指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六个因素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本文将从“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详细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2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2.1生产要素分析

2.1.1区位要素

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占尽地缘优势,内外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人文荟萃,这些要素都为广东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原料生产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然资源上的优势。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这直接导致省内纺织企业对棉花和化纤等原料的争夺。目前化纤、棉花等原料供需仍主要依靠进口,这将限制部分原有纺织企业的发展和潜在企业的进入。可以说,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大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化纤、棉花等原料的成本,而这些原料成本的提高将成为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切肤之痛。同时,省内广、深两地均属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列,对服装的消费量大。目前广深两地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使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加速融合和发展。粤港澳确立了今后10到20年的发展目标,这将使大珠三角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使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9省+港澳”的区域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这主要体现为:第一,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则为广东与东盟贸易及投资双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述区域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将给外商投资广东带来更多商机。

2.1.2劳动力要素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不但低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且低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广东纺织服装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来说,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人工成本的增加所造成的影响将越致命。近年来,随着原料价格的上升以及省内人均生活成本的上升,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必然会给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广东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是绝对的优势。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其他省份也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广东劳动力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力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的熟练程度两个方面。广东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现象在纺织业更为突出。与数量众多的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相比,广东缺少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劳动力主要来自贫困的地区,普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总体素质偏低。虽然广东拥有几所注重于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高校,如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香港服装学院、深圳市服装行业培训中心、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西纺广东服装学院等,但是这些院校大多数是通过在校内下设二级学院的形式来设立服装设计专业的,而专为服装设计设立的专门院校还不到3家。另外,企业对劳动者教育培训投入很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素质提高速度相对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发展。人才问题迫在眉睫。

2.2需求条件

2.2.1市场需求分析

从国内市场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人均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的商品总体购买力将进一步提高,并且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消费习惯也逐步改变(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也必将促进该消费市场容量的逐步扩大。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增长的时期,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美国、加拿大、欧盟等最终取消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纺织品进口数量限制,因此,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一个绝好的良机。

2.2.2消费者的成熟度分析

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是企业追求高质量、完美的产品造型和精致服务的压力来源。以日本为例,由于音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日本消费者对音响器材的选购十分讲究,他们信息丰富、货比三家,而且要最新、最好的款式。制造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而快速改善产品,为满足消费者对机型的需求又密集推出新产品。因此,挑剔型客户既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动力。当企业长期被刺激着不断改进、不断开发新领域时,势必会迫使它们在流程上的竞争优势升级。意大利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将服务市场的高端业态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当地挑剔的客户。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档次也进一步地提高,消费者日趋成熟,对产品更加挑剔,消费进入专业化时代,从而形成了挑剔而内行的消费群体。比如,现在很多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会更加注重洗水唛上面的成分、标准和维护保养信息等。这给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带来压力的同时,激发了企业进行创新改造从而增强竞争优势的动力,迫使它们在竞争中升级。

2.3相关、支持性产业

2.3.1相关产业

(1)上游产业。纺织机械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它是保证纺织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基础。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广东的纺织机械制造有一定的发展。比如,广东丰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年生产3000台KT系列精密数字控制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的生产能力,其中KT系列织机产品为广东省重点新产品、省鼓励生产和使用的国产先进技术产品,KT566系列微电脑控制高速剑杆织机是集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并被评为省级重点新产品;佛山市典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生产的高速单面电脑六(四)色自动变色针织机系列、高速双面电脑六(四)色自动变色针织机系列等产品也已达到较高水平。然而,纺织机械制造仍然是广东纺织工业的软肋,其工业整体规模小、发展缓慢,处于全国落后地位。

(2)专业市场。广东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广州的海珠婚纱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中大轻纺城等,中山的沙溪休闲服装批发市场、水牛城商业广场、龙瑞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虎门的富民服装批发市场、黄河时装城等。这些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可达900亿元。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专业市场强大的市场容量形成和扩大了产业集群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其次,专业市场自身的产业价值链拉动效应带动了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分工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新兴产业;最后,专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区域整体品牌的树立,形成强大的辐射磁场效应。

(3)行业协会。广东纺织服装业组建了较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广东省纺织协会、广东省服装协会、广东家纺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纺织服装教育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等等。这些行业协会在协调产业成员利益分配、把握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反倾销事件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3.2支持性产业

广东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展览业、教育业等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展览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东凭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优势,省内许多城市每年都定期举办以琶州展览会为龙头的一系列专业性展览会。这些展览会为当地企业与外商进行业内交流、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目前,广东形成了几所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高校,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校不但为广东纺织服装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联盟,将其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品技术创新提供雄厚的科研支撑。

2.4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市场驱动和政府的努力构筑下,广东纺织服装业形成了包括山大涌、顺德、开平等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澄海的工艺毛衫,东莞大朗的针织内衣等多个独特的产业集群。这种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形式的特征使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市场组织程度相当高,其主要表现就是市场体系发达,即各产业集聚区域都建立了与纺织行业有关的专业市场,而且区域间产业集聚与专业市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目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导致该产业内的竞争采取价格战的手段,从而造成了恶性竞争、重复投资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企业生存空间锐减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推进,集群内部分企业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或者订单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等劳动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2.5机遇

广东是纺织服装行业的集散地,生产、销售、贸易产业链完整,曾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后来随着北京、上海国际品牌入驻国内和产品线的升级,曾经的广东纺织服装市场经历了近年来的产品设计落后、质量中低档等发展局限。2012年经历了行业销售的寒冬后,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在随着电商的迅速崛起看到了新的机遇。根据正望咨询公司对全国30个重点城市的抽样调查与数据统计,纺织服装产品在网上的购买金额占到全部购买金额的33.0%,且这一比例还在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成为网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类别。

2.6结语

要提高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必须找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从上述的钻石模型分析得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消费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容量大、专业市场和行业协会等的支持性与协调性强。但同时,其劣势也在制约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原料与劳动成本的提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不足以及产业集群层次不高。

3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要提高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3.1人才战略

当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目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要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纺织高校的优势,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推动学术研究、产学研联合和技术聚集,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3.2融资战略

融资不足成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我们应当改变这一局面。要吸引到质量好的风险投资,政府首先要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它包括交通、通信系统、能源与水资源供应系统,防灾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将能提高风险投资者的预期利润,从而吸引其进入。其次,政府还应开放行业投资准入政策,建立专门的信用担保机制和企业债权维护机制,创立集群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向产业群集聚。

3.3创新战略

目前,广东纺织产业的总体管理理念较差,如利用集群群体的品牌效应是发达国家纺织产业集群重要的营销手段,而广东的企业仍停留在个体营销理念阶段。同时,广东的纺织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创新融资上的天然劣势,以及其与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互动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同时,通过完善创业板市场、促进企业联合等多种措施提升纺织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3.4集群战略

目前,广东纺织产业的集群基本上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多属于低成本集群,而且现有的产业集群集而不群,仅仅是企业的空间集群,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因此,发展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应注重发展创新型集群。应完善省内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建设,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产业集群创新实施区域品牌的战略,完善省内纺织业的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曾洁,何芬.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4]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竟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

[6]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7]林梨奎.网络购物发展概况及对传统零售业态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5).

[8]邵洁笙.广东纺织业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5).

[9]孙孟,任梅春,苏晔.提高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3).

[10]徐剑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经贸论坛,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