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

篇1

 

目前,已有学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普遍处于“认同度较低”“一般认同”水平,存在专业学习投入度低、对专业发展前景感到迷惘、毕业生不入行等现象。在校期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的最佳时期,作为教育者,需要合理分析专业认同的内涵和培养方向,从而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度。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随着对所学专业的日益了解、对学科知识的逐渐把握,进而在情感上认可、接受、投入所学专业,同时伴随着积极的外在行为,产生内心的适切感。此定义从专业认同的认识、情感、行动方向对其进行了深入描述,阐述了专业认同的动态发展过程。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认同,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学习阶段能否对所学专业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否对本专业在情感上保持较高的水平,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从而获得良好专业发展。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阶段对自身专业的认同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其专业成长、毕业时的职业选择倾向,更会对将来在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后的投入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培养方向

 

从专业认同的内涵出发,综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可将专业认同的培养方向划分为以下维度:

 

(一)专业了解

 

专业了解主要是指学生在认知层面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专业选择前就应对学前教育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地位及对口职业,明白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情况;在入学后,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应学的知识、应掌握的技能,认识到本专业在学校内的地位,初步掌握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随着学习的深入,也应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

 

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越高,能够全面地从主客观层面了解本专业,便越能够从认识上认同本专业,从而加深对专业的情感认同。

 

(二)专业情感

 

专业情感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情感层面对专业的认同程度,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对本专业有着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强烈积极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因此,从情感角度来说,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帮助树立对学习本专业的坚定信心,养成对学习本专业和技能的积极感受,从而形成对本专业的正向评价和强烈认同。

 

(三)专业投入

 

专业投入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行为层面对专业学习的实际投入程度,与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

 

从行为角度来说,应注意加强学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实际投入的时间、精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方法及策略。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性取向,需不断强调提高学生对专业见、实习活动的热情与参与度,将课程内外的学习和发展有效结合,从而不断促进专业投入,提高专业认同水平。

 

(四)专业培养

 

专业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法、课程设置、教师水平等的认同程度,学生对专业培养的认同程度与其专业投入及专业情感关系密切。

 

专业培养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质量,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应从多角度了解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专业活动以及见实习活动对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培养方式,提高对专业培养方式的认同。

 

(五)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认同是指学生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树立的专业发展目标及职业选择倾向。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了解,树立对本专业持续良好发展的信心,分析自己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适切性,建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认同水平。

 

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同,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学前教育的对口职业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发展方向设立之后,又将反作用于学生对专业的投入、情感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三、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水平

 

当前影响学前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因素,从社会角度来谈,主要有社会需求大,学前教师编制短缺,同时又存在幼儿园良莠不齐,幼儿教师入职门槛不一等状况;从从业者角度来谈,主要有工作量大,薪资福利差,因编制短缺导致的岗位安全感缺乏等情况。

 

学前教育现已进入了入园率中速增长、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因此,借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之势,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号召,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幼儿园运转、教师编制、工资待遇等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政策的支持下,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提高社会总体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度,从而在政策和舆论的支持下,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权利,提高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二)加强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

 

学前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前,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偏低。因此,在全面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度的现状下,有关学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在招生宣传册及网站上,认真解读对专业社会地位的情况,详细说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及相应课程,生动诠释专业理论学习和见、实习活动,深入分析以往毕业生的就业面和就业率。

 

在此基础上,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普及,以此提高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对专业的了解度。转变以往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的迷惘性、盲目性,将家长为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常见情况,转变为学生自己在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后,喜爱专业,从而主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学校也肩负着对在校学生宣传及深化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重任,通过专业解析、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以此在校、内外环境中形成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度,加深对专业的情感认同。

 

(三)完善系部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在更新与改进。在培养目标和规格方面,应提高要求,规范标准;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求知需要和实践需求。

 

专业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应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学习态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实践取向为依托,因而应增加学生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习期间时就能够对职业要求有着直观的认识。同时,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开设有吸引力、专业性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课程的自主权,从而乐于投入学习。

 

除专业教育之外,在日常教育中,也应鼓励辅导员和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激发专业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四)激发学生提高专业认同的主动性

 

在社会、学校、系部多方面、多维度的支持和关怀下,学前教育的学生更应善于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资源,主动积极地提高专业认同水平。

 

在校内教育学习环境内,应主动参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专业扩展中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专业发展的各种活动中去,寻求多样性、全面化的专业成长。同时,在遇到专业成长的困难时,应与教师及高年级同学主动沟通,寻求专业疑惑的顺利解决。

 

在校外见、实习环境中,学前教育学生应积极投入,不断深化职业体验,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专业了解度,激发专业情感;应与一线幼儿教师深入交流,主动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条件、专业发展前景,提升专业发展的认可度;同时,还应加强自我反思,通过见、实习活动来分析自身素质与人才素质要求的差距,来强化自我的专业投入和专业培养的认同度。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投入度,影响职业目标的规划。因此,学生应以开阔的视角、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认同专业。

篇2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专业认同”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积极地职业认同是教育发展的前进动力,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依据。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未来幼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此调查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有借鉴意义,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认同水准得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得以提升。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学生报考情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长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高考志愿报考情况、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目前对该专业的态度、毕业就业去向等几个方面。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每年级25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中,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如下:一年级学生9人,占36%;二年级7人,占28%;三年级8人,占32%,四年级5人,占20%。从数量上看,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较少。一年级的学生人数较其他年级有所增加。

(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在刚入学时,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各有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以了解为主,占67%,与其他年级相比,一年级了解的相对较多,更好的了解所学专业,相对更有可能认同他们的专业。

(三)学生入学后专业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学生目前专业态度的调查,结合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将学生的专业态度转变归纳为如下几种:从迷茫-积极-消极-感兴趣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迷茫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不感兴趣过渡。截止到调查结束为止,大四年级学生中,有16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64%,三年级学生中,14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56%,二年级19人,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76%,一年级学生中,20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80%。从数据显示来看,受就业情况、个人实际情况等因素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以积极—感兴趣模式的学生比例为69%,占据大多数。但是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又导致学生迷茫,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学前教育专业但他们非常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该专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又无法接受它的低收入;有些同学喜欢艺术课程但却缺乏基础,不知如何着手去学习。

(四)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就业意向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该学生就业意向总体倾向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及其相关工作,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3.1%,这个数据说明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较深厚的专业情感,愿意更多的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有意向去幼儿园工作的学生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幼儿,希望学以致用。但是他们选择去幼儿园是有条件的,前提多数都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不甘于长期做幼儿教师,只是想先积累经验,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做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是因为在此之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很少甚至没有听说过,但一年级报考第一志愿的人数有所增加,说明人们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关注和重视。

2、学生对专业的态度转变过程的九种模式中,积极感兴趣、迷茫感兴趣这两种模式下的人数占多数,说明随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断加深,对专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3、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乐观,毕业后愿意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工作。但是,仍然还是有许多学生表示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等,当然也有同学提到自身的问题,认为自己性格不适合,技能技巧差并不适合从事学前教育行业。

4、当前多数本科生对毕业后的走向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认为本科生到幼儿园任教并非大材小用。但是,对于幼儿园的性质的选择,多数学生因为考虑到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比较倾向于在公立幼儿园工作。同时对于私立幼儿园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5、另外,个人的自身条件,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以往的就业情况等是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相关部门应该适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此来增强学前教育相关职业的吸引力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不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这样的职业,其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待遇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投资力度,制订严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

2、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准确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不断由三级向二级过渡,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从培养目标着手,实现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转变,可以研究从培养幼儿师范的师资转变为直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全力打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高等应用型准幼儿教师。

3.教师应合理引导,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建立专业情感的基础

教师应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社会适应问题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适当开展一些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的指导性课程。可以从学生入学初期就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多关心本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潮流,以此来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

4、提高用人单位的专业概念

篇3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nd Community

CUI Can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2)

Abstract The pros and con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our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community is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n a small microcosm, the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arents relationship are all very similar and society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mode and all kinds of problems. Therefore,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mmunity, not only can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mmunity of sharing with the ai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is for stud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more practical and actual practice opportunities and venues.

Key words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raction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重要性

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推动力,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我国学前儿童启蒙和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知识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了解当前学生的情况,并将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但是,高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较多,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与社会较为接近的社区就成为了一种较为实际且合理可行的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平台。通过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可以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积极性以及热情调动起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不重视互动,双方之间互动较少

高校学前教育与高校其他的普通教育除了在基本知识的培养和讲授之外,还有其特殊性,而当前不少高校并没有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重视起来,在不少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寻找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上,高校常常与社会上的幼儿园或者是学前教育机构沟通不足或是双方的衔接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少,得不到应该有的锻炼。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的互动上更是不重视,在高校看来,学前教育的学生要实践,只能去正规的学校或是学前教育机构,而社区在硬件设施以及其他方面与正规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社区对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存在着不了解等问题,对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存在一些疑问,导致社区的学前教育也很少能够联想到或者是联系高校的学前教育上面来。这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双方都互不了解,很难建立起互动沟通的机制。

2.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模式不健全,存在薄弱环节

高校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而言的,它主要是对学龄前儿童在正式入学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个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和辅佐,为学龄前儿童培养起较为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社区正好可以为高校的学前教育提供一个辅导和引导学龄前儿童的平台,但是由于高校学前教育自身的局限性以及观念性的问题,导致社区与高校学前教育之间在沟通上存在问题,高校学前教育认为自己可以为社区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社区应该全力支持,而社区则会认为,社区自己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实践的平台,高校应该为其支付一定的报酬。除此之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与社区的学龄前儿童建立一定的教育关系,就需要社区的帮助和组织,而当前的学龄前儿童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自身安全和教育质量在家长看来无比重要,如果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与社区里的学龄前儿童形成互动关系,就需要社区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社区就会有所顾虑,而不愿意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或者是帮助宣传和组织。因此,由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在观念上以及沟通交流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导致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模式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不完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及时的社区反馈,社区也得不到及时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帮助和教育引导,双方之间的互惠关系得不到建立。

2.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缺少资金支持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的就业率来衡量其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因此,不少高校对当前热门的专业较为重视。而我国的专业学前教育学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数量就很少,不少的学前教育专业就分布在了普通的高校里,这些高校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肯定就不够,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资金投入就与其他专业有所差距。除此之外,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普通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的实习以及实践机会就相对要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得不到正规学校或者是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机会,就只能与社区加强联系,以此来获得实践的平台,但是由于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不重视,导致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的支持力度就相对较弱,能够给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的资金扶持就少,导致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活动很难全面展开,导致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社区的帮助和支持,而社区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无法形成长期完善的互动机制。

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的策略

3.1 高校与社区树立对高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的重视意识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想与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需要双方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例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者是派送优秀的员工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交流较好的地区或者高校去学习经验,将较为先进的经验通过员工培训等方式将其宣传,使得高校从领导层到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都能从思想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联系起来。社区在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互动关系时,也应该去主动了解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并根据自己社区特点开展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互动关系。例如,某一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与社区的互动上,就结合自己的特点,将学校的重点专业美术优势作为合作互动基础,在社区开展学前儿童的美术辅导和培训以及画展比赛,通过对儿童在美术方面的辅导打开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社区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能够看到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互动的优点所在。

3.2 建立健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互动的良好模式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加强互动是一个双方都能受益的方式,但是由于高校与社区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机制,导致高校的教育专业与社区的互动就缺乏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因此,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就需要高校及时将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互动的特点传达给社区,并在得到社区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社区以及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互动方式。例如,高校可以在社区中建立起学前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数据库,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针对儿童行为习惯方面的“过家家”活动,模拟日常的生活片段,让儿童在模拟中逐渐了解到哪些行为是值得赞赏,哪些行为不合适。

3.3 支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在资金上给予及时支持

衡量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成绩不单单是以学生的就业率来衡量,还应该以学校和学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因此,高校的学前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应该在政策的制定以及资金的预算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给予一定的倾斜和重视,例如,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合作活动在财务预算上制定和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顺利建立,保证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通过高校的专项资金可以在社区开展一些活动来加强学前儿童的教育,例如,有的高校就邀请社区的学前儿童以及家长去观摩学校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与社区儿童进行互动,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开发儿童的语言以及表达能力,比如,在互动中让儿童做个小小的演讲家,来向小观众来介绍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这种互动来了解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作为资料为不同的儿童制定出相应的引导方案。

4 结语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

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对幼儿的舞蹈训练中来练习自身的自然形态,使舞蹈的节奏感、灵活性和视觉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舞蹈水平都比较薄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水平,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时少

舞蹈是一门技能课,有着不同的舞蹈分类,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表现的形式。因此,每一种舞蹈有着独自的课程和训练方法。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是不同的舞蹈得以充分的表现。作为一名学前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全面的了解舞蹈知识,了解不同舞蹈的表现风格和舞蹈特征。然而,大多数高校每周的舞蹈只有一、两个课时,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够。开设的课时少,自然使训练时间大大的缩短,致使教学内容大量的压缩,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问题[2]。

2.学生基础差

目前,我国高校在招生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对于舞蹈的理论知识更少缺乏,严重的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舞蹈训练的角度而言,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在训练中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学生在训练的过程遇到很大的困难,反复练习的效果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致使舞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开设是必然的。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不完全的适应学前教学,盲目的借鉴,使的学前教学专业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教学。学前教学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舞蹈教学能力和编排能力,和专业的舞蹈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舞蹈老师还是以艺术院校的标准来教学学生,最终出现学生只会跳不会教的现象。

4.课程评价单一

课程教学的评价单一,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老师单一的评价学生,而学生缺乏对自身的评价,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的创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不只是单纯的依靠成绩做以评比,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

1.因材施教、因业选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都比较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身体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老师把握好教学进度,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更好的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的艺术院校,专业的艺术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表现力为目标,而学前教育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为目标。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巩固舞蹈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理解儿童舞蹈教学的本质。

2.加强儿童舞蹈知识的学习

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课程的教学与其他院校的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群体是幼儿,因此,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学生对幼儿舞蹈知识的学习。具体设置的课程有:学习儿童舞蹈、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设计儿童舞蹈等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舞蹈准确的应用到教学中[3]。

3.加强实践练习

实践联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进行各种舞蹈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另外,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学生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进行学习和观摩,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去感受和领悟,这对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请有相关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使学生增加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论

总而言之,幼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教学更多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舞蹈作为学前专业的必修课程,自然不可忽视。因此,舞蹈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学现状而言,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老师要全面的了解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4):144-145.

篇5

关键词:专业标准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首次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将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方向,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将决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个专业标准的实质与内涵,并以其为导向,主动迎接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一、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创新类课程,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要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发展是二十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专业课程更多是参考历史较长的高校本科学前专业课程而构建的,普遍而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而设置,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三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法”,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而学前教育领域一些最新开发的课程,如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幼儿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教育与社区环境、0~3岁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因专业教学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再加上新课程需要教师尽快地成熟教材,准确把握内容要点,所以普遍按传统“三学”及“五大领域教学”再加“游戏、活动”等课程设计教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难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中欠缺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的特别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幼儿尚处于发育期,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他们出现的细小问题,并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观察与照料,这是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专业的学生自身年龄小,许多还是独生子女,走进幼儿园的时间有限,零距离观察幼儿、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沟通,主要基于他们自发对幼儿的喜爱。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时,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容易得到孩子们的接纳和喜欢,幼儿园也比较认可,但在生活照料、针对幼儿个别学习活动时,很多同学就不知如何动手,特别是面对个性强的孩子更不知如何进行沟通管理。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重集体,轻个体”的不平衡问题。

(四)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能适应专业标准的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为近年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认真投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背景,在教学上讲专业理论比较深入,但在联系幼儿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幼教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亲身感受性的教学经验,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按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一长一短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急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全科幼儿教师,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目前承担这些技能课的教师普遍是本专业技能较强,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非常欠缺,因而开展教学时不能将学前教育特点与才艺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必须把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确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为本、师德为先是对其职业的特别要求。幼儿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为此,第一,强化入学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使新生懂得,学前教育作为人生开端的教育,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一生的发展起着全面奠基的作用,形成初步的专业理念。第二,通过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等课程,强化师德理念与职业理想追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社会现象分析、深入教育机构实际观察、个人道德践行直接体验等,促使个人行为修养的不断提高。第三,强化专业实践类活动,扩展加大见习、实训、调研、实习,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全面认识,解决学生思想上由单纯喜爱孩子到理性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理念的转变,形成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热爱。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处理好必需、够用、拓展的相互关系

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但参考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总学时的设计要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思维,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以不同形式完善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第二,针对沿用传统课程过多、缺乏创新这一问题,应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一起研发新课程,特别是优先考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课程内容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课堂;第三,坚持专业理论课“必要、够用”的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实时优化课程设置,该增设的一定增设,该删减的一定删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三)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升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的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遵循这些规律,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保教结合”的整体概念,即“保”和“教”是教育整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会对幼儿产生不同影响。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教育。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以培养专任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普遍对幼儿保育知识了解不够,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能力更是缺乏,按照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需要,第一,在目前开设的“学前儿童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活动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保育知识的渗透,并且最终要体现在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幼儿一日生活观察,向保育员或生活教师学习观察、保育技巧。逐步尝试熟悉幼儿,与孩子们沟通,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第三,部署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进入城市、农村社区了解各类幼教机构保教结合的现状,从而直观感受保育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内培外聘,加强“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发挥好“双师”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全科”特点,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第一,可以借鉴许多院校的做法,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并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第二,从现有教师中进行转型培养,选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才艺技能基础的青年教师到区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培训,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使他们成长为熟悉专业的技能教师。第三,与各类幼教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参与专业教学,举办专题讲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开展实践课程指导等,用他们的所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四,建立与其他基础教育学院、少儿活动中心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艺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共享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才艺教师在学前教育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优质的学前教育,急需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我们必须适应形势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南,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为社会输送“理念新、懂理论、技能强、有特长”的专业化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重点课题项目 ZD1202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信仰 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2001年政府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了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与策略;2010年,政府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政府职责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这些都表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各所高校较为热门的专业,扩招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社会大形势与高校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大反差。经过笔者的调查与观察,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升格后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表现不尽人意:平时无所事事,对学习不感兴趣,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学、 退学、转专业的现象。这个问题在高校尤其是升格后的高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表明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差,专业信仰不强。这样的学生入职后就很难安心工作,“跳槽”、“混日子”成为她们的标识,必然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正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信仰的问题,努力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尤其对是升格后的高校来讲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信仰的因素分析

专业信仰是指确信专业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它往往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并与情感、意志相结合,形成一种稳固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所以说专业信仰是促进人们发展的精神动力,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影响专业信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传统舆论的因素、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因素及学生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因素。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信仰缺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完善其培养机制、解决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前事业培养出有事业心和专业优秀的师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社会因素影响。

学前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任何教育活动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1)传统观念的制约

社会传统的观念、舆论与看法制约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与评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选择也是如此。在过去,学前教育事业一直被低估,幼儿教师被看成是“职业保姆”,甚至认为从事幼儿教育“没出息”、“没本事”,幼儿教师没有得到社会认可与尊重。这种社会传统观念导致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低、专业信仰缺乏,也就不难想象该专业的学生产生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状态。

(2)社会待遇因素的影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前教育机构长期以来由社会力量主办,大多数的幼儿教师一直处于公办教师的编制之外,在系统内的很少。这样的体制,导致幼儿教师待遇低于社会其他行业,低于公办教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行业的吸引力一直较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立志从事学前教育事业,也难以稳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

2.专业课程体系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没有得到重视,尤其在1999年后,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升格调整的过程中,升到或合并到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其培养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专业信仰。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升格后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重大缺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或生理特点。如,现在高校培养的师资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对专业技能就比较重视,而招收的基本是高中生,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就有许多局限性。比如舞蹈,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高中生学习就困难重重。再比如钢琴、声乐、绘画等技能课程的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学习困难也较大。这必然导致他们对专业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专业信仰。

3.高校教师队伍的影响

师资队伍影响到专业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师资中需要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教师。但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专业师资,以其他专业的老师代替专业教师的情况较为盛行。比如存在一些心理专业的教师讲授学前教育的课程,或是没有受到系统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的现象。这必然会存在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或直接让学生自己看书的情况。这样的师资或情况的存在,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厌学、荒废学业的直接原因。即使是对一些对这门专业开始很感兴趣、认为这门专业有前景的学生,逐渐地也会降低专业认同感,专业信仰缺乏。

4.学生个人的因素

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在报考本专业时,是因为看到了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业前景。但真正学习后却发现自己不喜欢本专业或者不适合某些课程的学习,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从而处于补考、旷课的境地。这样不仅会影响其毕业时的工作选择,更主要的是会影响他们的专业信仰。

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信仰的对策建议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信仰缺失的情况严重。经过分析,我们找到了影响专业信仰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要找准对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幼教事业的兴趣。

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信仰呢?这是一个涉及国家政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多层次问题。局限于知识面,笔者仅从如下方面提出提升专业信仰的对策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1.力求改变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教师是“孩子王”、“职业保姆”、“没出息”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也都大幅提高,幼教事业成为最有活力的专业。这样的社会氛围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影响。

2.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

当今社会急需更多有能力、有素质的幼教师资,而高校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中坚力量。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幼教师资,高校就应改变培养体系中的短板,进行课程建设。

(1)增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

当前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文化课、专业课(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课等),如此门类众多的课程虽是为培养优质师资设置的,却没有虑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对不喜欢或生理条件受限的课程厌学。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多元化的课程。比如,学前教育技能课在舞蹈、钢琴、声乐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体操、武术、棋类等课程,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加灵活;同时增加一些例如外语、管理类的课程,使毕业生除了适合幼儿教师外,也能适合幼儿园管理岗位,增加他们的就业自信,增强其专业信仰。

(2)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与力度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重视理论的讲授,轻视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缺乏创新能力。而这一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是致命的。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揭示,建立在理论知识上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内化,也可以增进理性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实践教学更能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增强专业信仰。重视实践教学,首先应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的专业认识,到保教见习、课程见习、参观调查、科研实践等都应完善。其次是实践教学的时间要安排合理。比如说,课程见习时,见习的时间应同课程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3.优化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团队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参差不齐,存在缺乏实践性指导师资、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或是由其他学科转来的情况。这种师资团队难以保证教育效果,难以改变该专业学生专业信仰不强的局面。只有一支师资力量强大的团队,才能增强学生的专业信仰,才能提高本专业的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把学前教育师资入口关,防止非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师资进入该专业。尤其是一些升格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更要如此。其次,注意师资结构搭配。要注意师资队伍的高学历水平与技能性、实践指导性师资的搭配,这样才能形成一支理论水平、实践指导俱强的合理的师资队伍,也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幼教师资,学生的专业信仰才能坚定。

4.做好该专业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消除其自卑、焦虑情绪;同时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其专业自信心,让其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前途不可限量,是个崇高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宋兴川 金盛华 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4)。

[2]刘庆明 大学生信仰的心理学研究[J].硕士论文,2006。

[3]肖欢 夏韬 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J].教学研究,2007,(1)。

篇7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54-01

在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引发了国民的广泛关注,而学前教育作为职业学校教育专业的一种,颇具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为学前教育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幼儿的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其中,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便是一个难题。这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

只有让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才能采取实际行动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和国家国民素质提高两个方面。幼儿园教育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对其进行基础性教育,教师通过传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发展得更好,指引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要格外重视。从大的方面和长远发展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将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首先要了解是哪些原因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受阻。从学校自身的原因看,学校学前教育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教育目标不明确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而社会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悖,并且有些学校的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没有依据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来设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当然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的发展。同时,中职学校对学前教育的目标与重点不够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低。

2. 学校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造成学生知识掌握困难

学校随意选择开设的课程,有些课程甚至与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关系,课程比较混乱,针对性不强,或者学校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比较难的课程放在了前面,简单的课程放在了后面,学生学习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

3. 师资力量匮乏,无法一对一教学

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一个教师要负责多个班级或者负责多个专业,自身精力不够,不能顾及到每个人或每个专业。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建议

为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促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匹配社会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发展与幼儿园教育需求相匹配,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保证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教学内容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明确教育目标与教育重点,减去多余的课程,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教学活动。

2. 扩大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

学校可以多方面筹集资金,改善教学条件,用好现有的办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形式。同时,政府应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到当地幼儿园考察,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知识;要强化对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此外,学校可依托有关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开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技术精湛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3. 加速师资培养,实施教考分离

开辟多种渠道、加速师资培养。首先,选送教师参加各类规范性培训;其次,学校应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参加学前教育行业转岗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学前教育行业特点,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等。另外,规范教学管理、实施教考分离。一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班级常规管理常抓不懈,严格教师课堂管理制度;二是实施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文化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进行统一考试,专业技能课采用考核小组评价的方式考评。

总之,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中职学校的事情,幼儿园应增加幼师岗位,提供就业机会,学生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这样,逐渐完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雯.关于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的探索――以葫芦岛市一职专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创新

一、前言

要对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舞蹈的含义,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一种表现性的时空艺术。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的。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之一,它不仅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审美标准,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纵然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很重要,但是长时间以来在考试中,舞蹈没有占有重要的比例,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都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对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舞蹈在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

现在高校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都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的特点,只是一味地以专业舞蹈教学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思想。只有把学前教育教学中的教学特点与舞蹈教学的特点巧妙的结合起来,寻找出适合学前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的方法,才能解决当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困难所在。

1.准确定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

我们应把目标从以前从幼师教育中学习舞蹈教学转移到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来,吸收幼师教育中的优点,并进行创新。把培养具有广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作为我们的目标,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培训。因此,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老师一定要一一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明确幼儿教学机构对未来幼儿教学老师舞蹈方面的要求,从而进行有效的舞蹈教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舞蹈家和舞蹈演员,而是培养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带领小孩子们跳一些简单正确的舞蹈,使自己在工作中展示自己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我们要找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根本所在,认清学前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

2.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基础教育的新课标中就有在未来的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改革创新,我们要时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时代,本能空洞的认为是一人为中心,而是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不是单单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生、老师、知识这三方面的关系,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应该把情感、认知、身体等作为重中之重,在实现某一目标时,不能单一的只顾到达这一个目标,同时要兼顾其他的目标,争取做到在改革创新中目标的全面实现。

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舞蹈的标准和内容,而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动,使之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舞蹈教学中,对于不同学龄的儿童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强度,我们应该进行严格的分别,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以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受伤等类似的情况,在儿童舞蹈素材中进行必要的舞蹈修改加工,以教育为乐,加强风格性的掌握训练,对舞蹈课的改编在观念方法等内容上实现创新,对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修改,在动作上准确的表达,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老师要想创造出一个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环境,就必须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不能简单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舞蹈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鼓励,尊重学生,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感召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推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别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充分利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一样,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有了良好的舞蹈基础,进入高校之前虽说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他们还是对舞蹈有太多的未知,对舞蹈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舞蹈的表层,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和领悟,动作的模仿都不如舞蹈专业的学生好,受到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就显得有一些难度了在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有一些难度,因此,老师就要有一定的耐心,鼓励学生按要求去做,至于做的怎么样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要多做多练习,引导学生在做动作之前要实现想好动作的要领,如何的去做才能使动作看起来优美流畅,并通过舞蹈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4.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即兴创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一种不确定的外在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冲动而创造出来的动作,就有可能对整段的舞蹈出现一个新的亮点,这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即兴创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能进行即兴创作,这就要求舞蹈老师在授课前,对学生讲授一些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听着音乐在教室里做出自己想做的动作,但音乐停止的时候学生可以保持所做的动作,然后再把音乐继续播放,学生继续做自己想做的动作,不管是可笑的动作还是优美的动作,都要回忆一下,作为即兴创作的例子。

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的去做动作,但是随着音乐的继续,同学们就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即使有一些学生不会做动作,但是随着音乐的节奏,也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表现出来。不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这是即兴活动原则的精髓所在。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她们在即兴的活动中培养敏锐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式,结构的感知,对于音乐形象,表现的理解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这对培养今后从事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学生们围做成一个圆形,根据一个特定的情节每个学生做一个舞蹈动作,即“舞动延续”。

活动中没有音乐,凭的就是个人的直觉来动作。但是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使舞者的动作变化尽可能多一些,即:动作可大可小,可硬可柔;速度上,可快可慢。接下无声的动作传递开始了,只见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一方面认真观看着其他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另一方面又在设想自己在无声的音乐中怎样使大家的作品更加完美。

5.改革学前教育教学的复习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提高舞蹈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在课下复习的效率。舞蹈课程的复习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形象动作进行复习的,所以一旦脑子里出现了空白,就很难连接上,所以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进行集体复习,集体复习有很多优点,他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二给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少数带动多数,使同学们进行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高效性。使学生的动作更加的连贯优美,提高学生的舞蹈修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还要符合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全面的提高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教育事业的能力,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良好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新性学习”研究[J].文教资料.2011(14)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集体课教学 反思改革

引言: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备受关注的专业,在当今国内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备受重视,对于他们的培养也越来越全面化。然而,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是对于音乐素养的基础培训,无论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未来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声乐专业都是练习乐感与发声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下文就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两个方向去剖析和解决该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源差距大

当今的学前教育专业招收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扩招对于专业性教学而言弊端仍然是很多的。学生基数大,也就自然引起了生源差距大的问题,在声乐集体课中,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样,这就让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去对待课堂,这种生源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首要需要克服的问题[1]。

(二)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

声乐集体课是要求学生不断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要求足够的耐心,然而当今的声乐集体课中,教师通常把声乐技巧当作理论知识去授课,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技巧的训练与实践,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声乐集体课效率,不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生活运用,不能让学生学会真正的音乐知识。

(三)声乐教材严重缺乏

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飞快,这种脱节发展催生了声乐教学教材的缺失。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专业音乐学校,声乐的教材都是严重缺失的,这也象征了我国声乐教育领域的空白,没有教材就没有授课的根本,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举步维艰。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作为国内新兴的最具实际效应的专业,在教学体系上仍然不是非常完善,为了让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声乐教学的改革是要在完善的体系中完善的,只有在发展它的大环境是完备的,才能考虑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学内容也要有所调整,当前的声乐教学相对空洞,建立充实且符合实际的教学备案是很有效的声乐集体教学方式。

(二)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

学前教育提倡的就是全方面发展,声乐教学作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学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2]。顾名思义,集体课就是众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的声乐课是对于课堂气氛的创建很有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利用集体课的优势,采用更加活跃的授课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

(三)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创新理念的应用与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普及,现代教学中可以运用很多新奇模式去教学,在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里,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声乐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技巧与素质训练,例如在学习发音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学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乐学习的细节,从而在发音方面更加准确,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扩大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方面应该严格控制招收的目标,扩大招生力度,同时保证生源质量,只有生源质量得到保证,教学才能更加统一和谐的进行,在声乐各个方面的训练都达到统一标准,进而促进声乐集体课的开展。例如在音色区分与练习阶段,有基础或者有乐感的同学就会更加容易起步和接受,没有基础或者天赋的同学就会觉得艰难,所以,生源质量的改善与控制至关重要。

(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输出方向一般都是幼儿教育,这种特殊的行业自然要求具备更多的素质,为了让声乐教学在此专业中更加顺利并且学以致用,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学习配乐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讲理论课本知识,而是要注重让学生训练,这时教师可以把乐器带到课堂,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把声乐知识更好的运用。

(六)通过各种比赛加强学校之间互相交流

声乐知识是非常专业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深爱其本质的,为了让声乐教育更加高效,教师和学校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专业知识的交流,在比赛与竞技中提升教学效率[3]。

(七)鼓励相关部门加强教材编写

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科目,教材都是授课与复习的根本,根据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教材的短缺需要尽快解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声乐相关教材的编写,从而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

结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声乐集体教学方面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学前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声乐教学的要素后,总结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七种教学策略,相信这些思考会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改革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正新.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03).

篇10

【关键词】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工作乐趣、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本文主要对南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大四的男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该群体的专业认同感。

一、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

本次采用下发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调查范围:

大一女生为19份,大二女生为15份,大一男生为25份,大二男生为20份,大四男生21份,共计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例、男生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的比例、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程度、家人或朋友对现在所学的专业满意度、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期望、对自己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影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因素等。从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例差距大、大一的男生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比大二和大四的男生多、绝大数男生还是比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极少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家长还是比较满意孩子所学专业的、非常支持孩子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影响男生去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的问题。

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因素的分析

首先是个人因素。不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自卑的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男生的专业认同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作用没有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学校因素。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度过专业四年的学习,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胜任本行业的工作。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心理疏导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致使现在部分男生准备选择转专业或者退学,从而影响该群体的专业认同感;再次是社会因素。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因此,传统观念及家人朋友的影响、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人才录用机制等诸多因素导致专业认同感偏低。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的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疏导心理健康

高师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男幼师为主。以前单纯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案,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高素质专业化的男幼师培养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然而当下学前专业的男生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焦虑,特别是在学习技能课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出现不稳定情绪,甚至产生想退学或转专业的念头。教师要及时和他们沟通,从思想上让他们看到学前教育的前景,增强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此外,学校应该提供为男生创造展示他们特长和优势的平台,如电脑的运用和课件的制作,男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鼓励男生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做一些他们擅长的事情,独当一面,在女生中树立威信并得到赞许和认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转变招生政策,调整课程设置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比较受欢迎,所以可以扩大宣传,适当的扩大男生的招生额。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量便可独立编班、专门培养,有利于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此外,可以考虑从部分中职或高职幼师专业对口招收专科或专升本的男生,这样便可选拔一些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男生。由于男幼师是个特殊的群体,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专业特长,如男生选修体操课可以允许免修舞蹈课,选修了教育技术系的音视频制作课就可免修手工制作课等。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鼓励、引导男生多参加一些有利于他们专长发展的学校社团活动,通过隐性课程的学习、锻炼来促进他们个体不同特长发展。

(三)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工作待遇

就业和待遇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和拓宽专业途径来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男生可以自己创办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系列产品的研发与营销、开办托老所、老年人活动园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较低。因此,国家、社会、个人对于学前教育事业都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和足够重视,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有了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会吸引更多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才能产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安于自己无悔的选择,乐于将自己奉献给学前教育事业。

总之,需要高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认同感,让这个群体看到学前教育的光明前景,在学校“安于本专业”,毕业后“乐于本职业”。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焕荣.学前教育专业男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0.

[2] 于晓梅.学前教育学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3] 苟萍.论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宜宾学院学报,2009.

篇11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视,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突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音乐课程,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即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基本素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支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能力。

篇12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幼儿园中老师是同儿童及家长打交道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乐观开朗的态度,同儿童及家长交流的水平,良好的团队观念及服务精神,积极沟通的方法,情绪控制能力等综合素养比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巧更为关键。所以,学校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

(一)观念

职业观念是一名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评定及情感等心理的综合反应。雪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爱岗、敬业的精神。敬业、爱岗就是需要学生喜爱自己的专业及工作,用严谨、恭敬的态度从事教学活动,喜爱幼教职业,喜爱孩子,具备良好的使命感及责任感;其二,无私、奉献的态度。无私是忘却自身利益,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时应不计个人利益,用一颗真心对待每一名儿童;其三,执着、创新的观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一份执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畏惧困难。这样在未来的教学中,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学前儿童奠定未来成长的基石。

(二)道德

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喜爱工作,喜爱儿童。如果缺少对儿童的喜爱,也就无法真正喜爱上幼教这份工作,从而更不可能在将来做好学前教育职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及喜爱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浓浓的自豪感,情愿将一生投入教育事业中,为儿童做贡献;其二,以自身为榜样的意识。常言道:身教甚于言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关注这一情况。在从业过程中,应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成长,培养品行高尚、价值观正确的未来人才;其三,集体荣誉感。学前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需要每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

(三)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名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所体现的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专业才能。指的是在从业过程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及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才能主要体现为: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及帮助,掌握儿童的心理变化,执行教学的能力,同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其二,一般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业时不仅应具备专业才能,同时还应具备个人一般的才能,例如计算机的使用才能,写作才能,表述才能,组织才能,社交才能等;其三,创新才能。创新才能指的是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及能力在工作中创建更多的方法、业绩或产品等,创新才能主要包含思维的创新才能、设计的创新才能、管理的创新才能等。创新才能同一般才能和专业才能三者需要相互辅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了解学前教育职业的意义及特点,掌握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及素养,增强学生们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可以利用设置讲座、实地参观等方法初步树立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二)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应聘过程中,同专业知识的成绩对比,招聘企业更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述才能、对事物的看法、对突况的应变、学习能力及成长潜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型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领,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征文、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学内涵及表述能力;举办专业知识比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等。

(三)邀请专家、领导举办座谈会,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前教育工作对老师的需求,掌握学前教育老师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教师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及领导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相关人士,对将来需要从业的工作细致分析,让学生清楚认识自身,找寻差距,定制学习规划,更自主的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

三、为学生搭建更多平台,促进学生增强职业素质及才能

(一)增强师资教育力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讲,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体包含: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优秀的社交才能,同时在创新方面也十分突出。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完善自身成长,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们专业及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内容只要包含:专项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试岗等。

(三)利用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除了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外,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及本领。例如:可以让城市的同学深入农村进行短期实习,从而感受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情况,激发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培养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

总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职业素养及能力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增强职业素养,更好的完善自身成长,同时也为相关教育单位选拔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讨论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篇13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前教育;路径

在笔者看来,“课前唯一的准备就是手机满格电”、“上课不听,考前一背,及格分飘过”,众多学风问题之所以多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生对本专业认可程度不高。因此,建设优良学风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约束之外,还应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本研究以滨州学院90名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专业认识、提升专业热情为核心,开展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风建设之路。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方面普及专业认知

普及专业认知就是带领大学生充分认识“我的专业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大学一年级,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认识“我的专业是什么”,分为三步走:“我未来做什么”、“我需具备哪些素养”、“我的发展之路”。1.第一步——我未来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5年底,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自此,适龄青年便走上了备孕、生育的道路。对于2014级的本科生来说,2017年毕业之时,正是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之时,正是各幼儿园急需人才之时,正是幼儿园遍及每个社区之时;另外,从教育部近年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来看,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将是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适龄儿童的入园率将达到100%,公办园加速发展的同时,民办园会同时受益。除此之外,学前期的启蒙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的关注,各类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以强有力的势头入驻教育市场,据统计,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1]通过多次开展“我未来做什么”行业发展专题报告,90名研究对象中,99.8%的同学认为“我的专业很受欢迎”;98.4%的同学认为“我未来的就业前景很乐观”。2.第二步——我需具备哪些素养这里的“素养”包含幼儿园教师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大学生清晰梳理本专业在走入社会之前需积累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克服学习迷茫,确立目标的基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自大一下学期,笔者便为同学们提供了“幼儿教师素养表”,表内包含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其中基本理论指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指幼儿教师必备的讲、弹、跳、画、字、工六项基本技能[2]。另外,表中除了罗列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注明了每项知识、技能的重点学习阶段。3.第三步——我的发展之路学前教育专业有几大特点:女生所占比例很大、专业学习中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未来从事教师行业者居多、社会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综合分析90名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笔者建议同学们选择在编教师或考研两条道路。当然,选择考编还是考研,需要结合每位同学的自身情况。同学们进入大学三年级之后,只有明确了毕业方向,才能踏实前行。2014级跨学前(专升本)于2016年7月毕业,45名同学中21名成功考取教师编,6名同学考取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二、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培养专业热情

1.在课余时间搭建“师幼互动”活动平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提前熟悉3-6岁幼儿,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等,在能在师往中游刃有余。所以,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优良学风,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在师往中,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在我院各类大型活动中,邀请学前儿童的参与,随时随地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例如,运动会前,各系院的专业展示中,我院邀请30名幼儿,与30名学前教育大学生一起进行舞蹈表演《左手右手》;毕业晚会的12个节目中,4个节目融入了“师幼互动”的元素,由学前儿童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剪裁、漂染、展示服装、师幼共同表演儿童剧、儿童舞蹈。在长时间的排练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深入理解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并能够处理“师往”过程中的突发事件。2.在课余活动中融入专业技能训练元素我院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要求,开设“巧手益师”手工课堂、“小蜜蜂”绘本故事讲堂、“学为人师”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并结合“三每训练”——每周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技能训练、每月进行专业考核、每学期进行专业技能展示,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专业本领。3.让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教学场”[3]将幼儿园变成学前教育专业成长的“教学场”有两大意义。第一,提升教师专业情意;第二,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知识。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应改变单一的“教学场”,让学生尽早走进未来的工作现场去亲身感受和发现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感受学生的纯真与可爱,感受来自学生对自己的爱戴,这常常能改变一名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提升专业情意。在幼儿园这个“教学场”,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逐渐总结经验,进而将事件的特殊性转化为规律的一般性。这是实践知识形成的必然环节。因此,让学生进幼儿园必须从当前的“偶然行为”转变为“必然行动”,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去尝试与幼儿相处,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体验中掌握实践性知识,以避免学生产生“学了这么多依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很恐惧去幼儿园”、“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等心理。

作者:刘鑫 单位:滨州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22.

篇14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1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履行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学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师做到践行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迈入学前教师职业的第一门坎。其次,学前教师从属于教育行业,学前教师还应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师的基本资格。

2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是每一位中国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要求学前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关爱学生是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学前幼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友好将直接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书育人与终身学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责和自我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前教育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之前尚未接受过其他教育,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时,他们的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应该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这也要求老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要严格按照一个合格学前教师的标准执行,这也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适应学前教师的教师角色,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自己的习惯,在步入职位后有利于学生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学前教师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现。其次,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拥有了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学前教师,幼童会更容易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这对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就业观错误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一门职业。而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就业观,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 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引下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并不会过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较为散漫。持有如此就业观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随处可见,这也让我们为之后学前教师的整体素养抱有一定的怀疑。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较少,并且课程设置不具备延续性。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有关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部内容,而课程设置没有延续性,则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只是基于课程学习期间,在结束课程后,有关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也难以形成优秀道德习惯,更别提习惯的保持。

3 先进教育理念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多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并没有实际进行学前教育的体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道德素养培养,都是基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因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并不能够满足其之后的学前教师岗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实际需要,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也很难达到学前教师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养,使其教育理念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相契合。比如,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一些学前教育学校展开教育合作,每年派发自己学校的教师到学前教育学校担任见习学前教师,了解学前教师的教学氛围,只有真正有过学前教师的教学经历,才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产生相应的教学启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才能够更加贴合学前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真正专业化的教学。

2 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成效低是各个专业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无聊与呆板,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玩手机与睡觉也成为了课堂常态。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后所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若长时间无法在课堂集中,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的。因此,老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讲述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见习学前教师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学前课堂,与学前幼童朝夕相处,以此来体会到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内容

不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层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书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校,学校若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使其在上任学前教师时能够得心应手,就应该通过撰写校本课程的方式,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切合实际状况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从事学前教师工作的毕业生的学习心得以及从业经验编撰为教学案例,供学弟学妹参考学习,让当前学生能够得到一些有关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素养培养的经验,为本校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提供最专业、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应该让职业规划课程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老师可以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各项素质与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的差距,然后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素养培养。

4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