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

篇1

关键词:企业健康管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8-03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人群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等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化过程。将科学的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的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的促进和保护人类的健康(Dee W. Edington 1993,2001)。健康管理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保险业。医生采取健康评价手段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20世纪90年代,企业决策层开始意识到员工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发展。由此健康管理成为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与此同时,德国、日本、芬兰等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约为十年,并且实践应用先于理论研究(师建霞,2010)。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是指员工人数在100-299和20-99的劳动密集型企业(Pornpimol Kongtip,2007)。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大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另一方面是我国吸引就业人员,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7282,占总就业人口的34.8%。因此推进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发展进程更能够发挥其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同时从企业角度看,员工健康管理状况不佳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损失和员工医疗费等显性成本和员工的流失流动、员工的错误增多以及士气的挫败、缺勤等隐性成本。(NeilS. Austin 2006)做好企业健康管理将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1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1.1 企业健康管理的观念还未建立

这一现状是国内企业共有的,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管理的巨大潜力,没有积极的提供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健康时报关于“企业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查表明:需要健康讲座的企业占34.1%;需要健康咨询的企业占516%;需要营养指导的企业占9.5%;需要就医指导的企业占10.3%;需要体检报告解读的企业占30.2%;需要全面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占30.2%(何勤等,2008)。从以上数据可侧面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提供的健康管理项目和服务少。然而,在作为企业健康管理的发源地的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健康促进与管理项目,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根据笔者对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抽样调查,82.3%的企业只为员工入职检查,其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课题)。

1.2 企业员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其员工都存在亚健康状态。2008年,由智联招聘展开的职场人健康特别调查的结果显示,六成职场人士出现过劳情况。此项调查还显示,在浑身酸痛、精神衰弱、失眠、脱发、烦躁、忧郁等状况中,近五成职场人出现了其中的1至2项现象,两成以上的职场人符合其中3项以上,而近一成的职场人甚至出现上述所有症状(钟亚芳,2009)。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条件差等特征使得其员工的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有31.2%的员工反映存在包括职业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1.3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比重小

首先是企业每年愿意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资低。据健康时报调查,每年2万元~5万元的企业占17.5%;每年5万元~10万元的企业占24.6%;每年10万元~30万元的企业占27%;每年投入30万以上的企业31%。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企业对健康管理的投资不足30万元的企业占到69%,这表明企业对健康投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投入明显不足。其次是企业每年愿为每位员工在健康管理全面的投入低。据健康时报调查,50元~100元的企业占9.5%;100元~300元的企业占36.5%;300元~1000元的企业占38.1%;1000元以上的企业占15.9%。从上述数据看出:投入1000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6%,1000元以下的企业占到84%(何勤等,2008)。

2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原因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基于其雄厚的资金、员工激励的需要以及对健康管理较高的认识等原因,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2.1 中小劳动密集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困难

由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殊条件限制,很难建立系统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最多只能提供偶尔的体检。员工健康体系由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和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构成。这一体系建立要求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并在体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将员工按健康类别分类进而建立健康管理体系,最后在针对员工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钟亚芳,2009)。从内容和建立过程上来看,健康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较为固定的员工。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多为农民工,其流动性很大,单一企业不可能为其提供长期的健康跟踪观察,也很难建立员工的专有健康档案。

2.2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主要是不理解健康管理的内容和认识不到健康管理对企业的巨大作用。首先,传统的思想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介于没有病与生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很多企业管理者拥有健康管理的意识,也愿意为企业员工提供疾病治疗保障。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忽视对疾病的预防,即对亚健康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进程。

其次,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立的前期存在成本高,建立难度大等问题,甚至有时在建立前还会受到员工的不认同。这些都是的缺乏对建立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认为搞企业健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一种员工福利而对企业却毫无作用。

2.3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管理面临成本压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力成本高,进行健康管理就必然的要增加人工成本,给企业带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缩小的压力。对于大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老说,其规模大、资金雄厚,基于健康管理而上升的成本会因为其规模效应和员工积极性提高等而带来的利润而抵消,同时也不用太在意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前期的投入。但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其利润来源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销售额分差额,员工成本的小幅上升都会造成其利润的大幅缩小。其成本压力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和同类型大企业,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实践落后,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3 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如企业自身的观念认识等,有些则是受社会环境和特点的影响,如农民工的流动性等。因此要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社会协作两个方面进行。基于这个认识笔者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企业观念并使其认识到员工健康管理对企业巨大作用

改变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是解决员工健康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担心成本的企业,只有让其认识到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巨大作用,同时明白员工健康问题也是企业的巨大成本的现实,才能期望其有动力做好健康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Dee W. Edington,wayne(2006)通过研究指出,隐性缺勤,即工作绩效底下,在应员工健康状况不佳所导致企业损失中占绝大部分。这揭示出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也要有意识的进行成本控制。而对于已经在做但是因为认识不到位的企业,要认识到健康管理不仅仅是治病,还要广泛的考虑到亚健康状态,并对员工提供持续的跟踪性的健康咨询和管理,总的来说,员工健康应该包括员工生理健康、员工心理健康、社交健康、个人发展健康、个人价值观健康等几方面内容。

3.2 发展专业性的员工健康管理机构

对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自己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构建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成本,专业能力方面的困难。因此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员工健康管理外 包,利用专业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已建立的体系等为自身服务。这一方面可以较好的管理企业,提高员工积极性,消除员工状况不佳而造成的隐性损失,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成本。相比较企业自己设计体系来说,员工健康管理外包一方面可节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应用机构的通用体系,而不需另行开发体系,从而节省了开发成本。这一措施也正是美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百事、IBM等大型企业采用的方式,我国未来的健康管理必然成为一个单独的服务行业,为各种功类型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

3.3 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社会或地区性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工人流动性的影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全社会的服务。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发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多为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的很难为其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如果拥有不以企业为单位的数据库,员工个人数据可以再企业间流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不用重新对员工收集数据,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更持续的服务,进而保证企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师建霞.员工健康管理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21):122-123.

[2]何勤,王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体系建立研究——从人力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视角[J].商业现代化,2008(558):310-312.

[3]钟亚芳.美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研究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9,(12):55-58.

[4]Dee W. Edington,Y Louis. Kuku Li 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J]. Health management Reserrch,2001,76(103): 140-147.

[5]Dee W. Edington. Zero Trends: Health as A Serious Economic strategy [M]. Michigan: 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9.

篇2

P键词: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制度

中图分类号:R 197.2 文献标识码:A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d Care),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测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1]。近十几年来,绍兴市慢性病发生率持续上升,就其原因而言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密切相关,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健康管理通过调动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帮助居民认识和控制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开展个体健康教育,提供医疗需求与服务,辅助临床诊断,并实现全程信息管理[2],可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管理通过社区这个平台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1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需求背景及现状

1.1背景

绍兴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目前已建立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布局合理和功能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据了解,目前慢性病是绍兴市居民的最主要死因,其中居前5位的死因为:①循环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③呼吸系统疾病;④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而当前慢性病的管理理念是提倡三级预防,最重要的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宣传、实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科学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3]。而这些人群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社区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也存在较多的不足。这对绍兴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刻不容缓地推进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

1.2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虽然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为确保社区居民慢性病用药规范、方便, 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过渡期允许配备使用的其他临床常用药品目录的通知》。2015年,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明确年度市直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配备相关人员。在政策的推动下,截至目前,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档案也已基本建立。

2 发展困境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十六年的努为,为健康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无论从管理模式探索上,还是服务和信息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在资金投入额度、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政策落实、监督管理方面工作还需完善。

2.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健康管理近几年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健康管理学科,还没有进入国家医学学科目录及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当地政府对健康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经费短缺,部分开展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科室并不在编制内,而是编外机构。

2.2健康管理的规范和技术缺位

要推进健康管理持续良好发展,需要有一支多学科综合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而目前健康管理人才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完全对口等问题,政府行政部门又对健康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健康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的知识点也只是碎片性的,没有系统性、规范性、长效性的培训机制。严重影响了健康管理的服务和质量,与健康管理的质量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绍兴地区,其服务品质和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社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2.3居民对健康管理认识不足,健康信息不完善

研究发现,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不良嗜好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如饮酒、抽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虽然大部分居民通过信息网络大致了解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危害,但深层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社区医生专业水平有限,慢性病健康管理上的专业型人才缺乏,社区医生进社区只是性对疾病已诊断明确的居民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获取也不完善,治疗能力缺乏,对于慢性病管理平时以治疗为主,轻健康教育,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疾病发展的作用,这些都造成健康管理不能迅速发展。

3 建议与对策

我国健康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要使健康管理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应起到引领的作用,特别在引导、监督和保障方面。

3.1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健康管理的行业服务对象是面向社区居民,服务内容是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人员,需要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知识。当然要吸引这些人才在社区工作,政府应该创造其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出台相应有利的、有倾向的政策制度,使他们能安心在社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实施。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决策定位与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地方行政部门,要制订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在坚持F行政策的同时,创造条件,提供有利的健康管理政策,加大投入,完善财税支持。基层行政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

3.2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规范和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健康管理服务必须有全新的服务模式与之相适应,这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4]。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包括病人、亚健康人、健康人。当地人社部门要联动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监督机制。做到“小病在社区解决、当疾病发展严重而社区医疗条件无法处理时,利用双向转诊制度转向上级医院,病情控制或治愈后再转回社区康复”。居民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不仅要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宣传健康知识,指导疾病防治,更应该利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健康资料,处理健康信息。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发挥家庭评估的作用,达到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

要整合健康资源,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大医院要下沉医疗资源,一方面派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每年根据社区医务人员不同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以适用技术为切入点,如一般诊疗和常用药物的适用技术等来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约束力,防止延误病情、过度治疗,杜绝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增加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医疗卫生费用,同时要掌握患者就医流向。这样既能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又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健康[5] 。

3.3以签订家庭医生制度为模式,定期随访宣教,提高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居民的文化层次和经济状况以及年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层次较高的、相对年轻而经济条件又比较优越的人群,健康意识较强,平时能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尤其是老人,健康观念淡薄,重治疗轻预防,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这一模式,由家庭医生负责一定数量人群的健康管理,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每名居民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让家庭医生与居民形成更为紧密的服务关系,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居民逐渐接受健康的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就医行为。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卜保膀,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9):2192- 2194.

[2]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 慢病 健康管理 应用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程[1,2]。根据国外报道,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如果再加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回报,则实际效益更大。现将健康管理在慢病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的名词在国内出现约10年,伴随健康体检机构的出现,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步传播开来。但是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某个或者几个环节,并未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现在,国内已有许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已病的同时,开展了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

慢病的健康管理

定义:慢病健康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病人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

实践研究:①收集信息建档:收集信息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全面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作出了要求。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如上海市徐汇区采用的中智公司提供的全科医生工作平台V2.0,在建立、管理、分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和便利。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档案,并可以快速浏览和查找信息,便于慢病管理的开展和服务的完善。②进行健康评价:健康评价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将其称为疾病预测,是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③实施健康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较之一般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更广泛、方式更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不断运行的循环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健康管理每循环一周,可以改善生活模式,解决一些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管理的不断循环运行,使管理对象逐渐走上健康之路,实现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

效果评价

对慢病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后需要评价其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一般是通过仪器或者数据统计而获得,具有可测量的特性,包括实验室指标如血脂的下降、反映病情变化的量性体征,如血压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身体指标的改变,如BMI至合理范围,以及包括慢性病经费的有效控制和一些中长期的观察指标如慢病的有效控制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第二个类型的指标是主观评价指标,主要通过自行设计问卷来评价近期的观察目标,如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疾病知识的知晓度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医疗技术水平日趋先进,但慢病导致的伤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通过对慢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7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4-0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必须对管理和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此,笔者就此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 分析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我国在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城市与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在构成方面不同,加上在进行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管理软件类型较多,且大都难以符合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难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共享、更新和添加,往往只能独自反应所在社区、村镇的居民健康情况,不利于疾病追踪,同时也不能将随访形成的数据及时录入而成死档;三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网络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往往是单机管理,缺乏管理的动态性,进而影响其利用效率,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利用效率难以提升[1]。

2 关于如何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提高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基于此,笔者以下分别从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

2.1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统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标准规划,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需要,尤其应尽快编制并统一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从而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应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在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其次,应确保信息的录入和扫描以及拍摄的专业性和及时性,并加强与旧健康档案的对比,并做好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最后,应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例如为所有的基层居民人手一张就诊卡,在完善个人资料的同时明确动态管理目的,并致力于健康档案的完整,采取分片包干制度确保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归档的科学性,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应确保门诊诊疗系统和健康档案之间联机,以便于随时更新和查看个人健康信息,对于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后再回来治疗时,应及时将其资料信息和手术信息等录入健康档案之中,切实加强慢性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应切实做好健康情况的调查工作,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是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为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在管理过程中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力度监督和检查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将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内容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考核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考核力度,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监督和检查,以最大化的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2]。

2.2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利用的对策。在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致力于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善和创新。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就在于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资料,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后,医师就能利用其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并能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从而和谐医患关系,并在医保或新农合报销下,患者只需要提供医药保险病历与医保卡卡号,便能在就医时减免部分医药费,进而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其次,应致力于公共信息服务的强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在专门部门和规范流程的引导下切实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采集与分类工作,并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进而为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应对不同健康人群实行差别化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全程服务的科学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基础。

最后,评估预测居民健康。基层居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居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居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居民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人员,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从而在为基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助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08:59-60

篇5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但现阶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在目标和理念上是互通的,且我国社区健康教育已经形成机构、人员、职责等相对固定的制度化建设,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社区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益的。

1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发展日益成熟。在我国健康管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出现在2001年,现这类公司约有200家。

健康教育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健康教育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初,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相继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我国的健康教育始自20世纪初,191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其宗旨之一是向民众普及现代医学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改善人们的行为作为当前减少疾病风险的最主要策略,而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任务主要地由健康教育来承担。可见,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而健康管理更侧重于监测和针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2 国内外的健康管理模式

2.1 执行机构美国健康管理服务的队伍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医疗集团(机构)、健康促进中心、大中型企业、社区服务组织等,都为大众提供各种形式、内容多样的健康管理项目及其相关服务,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极少部分医疗机构、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此项服务。

2.2 管理领域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6种,逐渐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我国只有几个健康管理公司利用不同数学模型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多数停留在体检层面。某些医疗机构或专业的体检中心开始了早期的探索,主要模式是通过健康检查,发现健康问题,然后提出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2.3 参与人群包括一般人群和弱势人群。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私人健康管理一般服务于高端收入客户,部分保健品公司在营销基础上免费提供泛泛的健康管理服务。

3 在社区实施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3.1 医学模式和疾病谱改变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也由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目前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当中,慢性病发生率达到52%,且约有75%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我国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的世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健康管理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健康的危险因素后,通过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

3.2 物质生活提高后人们的主观需求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不只停留在有病早治,而是形成了“早预防、早调理、早保健”的科学养生认识。

3.3 高医疗费用的现实要求2000年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高达上千亿元。据统计,全国仅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就占去了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2.5%。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05~2015年,中国因心脏病、中风、肿瘤等慢性病花掉的国民生产总值将高达5580亿美元。197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所以,健康管理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它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提出,投入1元钱的预防,可节约医药费8.99元,另外还可节省重症终末期的抢救费大约100元。

3.4 健康管理自身对健康有益的证明广州总医院从连续5年参加健康管理人群的各项指标对照情况看,85%的客户在管理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可量化物理指标(如腰围、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运动锻炼情况和吸烟数量)等均有改善。《中国卫生经济》报道,由于实施了健康管理计划,美国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1)1965~1975年,冠心病患病下降40%;脑血管疾病下降50%。(2)1969~197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80万人。(3)1978~1983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患病率下降16%。据估算,保险公司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美国夏威夷医疗保险公司在采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计划之后,每年节约医药开支达440万美元。

4 社区健康教育为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可能

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可能:(1)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增加了人们的健康知识,使健康管理的认同度提高。有调查显示:9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与健康管理,说明人们有这项健康需求,且在干预阶段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会积极配合健康管理。然而由于健康管理需要先行付费,所以有92.5%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健康管理,但希望通过医保的方式参与。(2)社区诊断、健康档案提供了监测数据,为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确立基础数据,也为个人健康评估提供可

能。(3)健康教育、预防、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定位为健康管理确立了制度保障;生命全过程的服务为健康管理提供连续的支持。(4)社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为健康管理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专业人员,同时由于政府购买公共卫生中含有的健康教育经费,也使部分健康管理有了物质支持。但据测算,按每位医生每年平均服务1200人计算,每位居民健康管理费需30元。所以,还需要医保资金的支持或由居民自付部分费用。

5 社区健康管理的实施

健康管理在预防疾病,节约医疗费用,减少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疾病负担方面都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收效明显。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中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在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加强监测和疾病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现阶段健康管理应用较少和人们不愿先行付费购买健康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模式、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中健康教育的部分经费或医保经费,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满足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健康、减少疾病。

篇6

【摘要】:传统的健康体检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大众需求,要在传统体检模式中转变体检观念,改进体检流程、体检套餐,完善健康管理;在创新实践探索中,深入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大众需求,个体需要。通过健康体检,真正使民众身心健康,医院快速发展。

【关键词】:医院,健康体检,创新,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健康体检成为一种常规制度。而且人们对健康体检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单一的传统身体检查越来越不适应大众需求。因此,改进和完善旧的体检模式,是健康体检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我院健康体检的工作情况;特别在转变体检观念,改进体检流程,体检套餐完善健康管理等,积累了一点经验;同时在健康管理中,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等方面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愿与读者共同交流探讨。

1、 体检观念要转变

过去传统的身体检查仅是参检人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获取一个简易的结果,仅此而已。参检人对体检后的健康状况模糊不清,没有医生对体检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根据这种情况,我院体检中心积极探索实践,转变观念,倡导健康管理式体检,从传统单一的体检转变到综合型、健康管理型体检模式。初步形成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分析、跟踪、预防、指导;向着体检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的体检模式发展。

2、 体检流程要科学

科学合理安排好体检流程,达到方便、快捷的查体,是体检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体检流程科学合理;一是提前准备。为避免短时间内体检群体人员聚增,在与体检单位确定体检日期、时间,将体检人员按小时分批进行[1],确定体检人数。二是分流及时。负责分流的工作人员,根据批次人数按体检中心的环境场所、设备功能、区域划分、男女宾室等,把参检人员编成小组,合理进行分配检查。三是导诊服务。每个区域、功能检查室人员,由导诊人员负责与检查医师衔接,组织受检人员,做好进室检查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特殊人群加队的解释说服工作,力求使体检工作忙而不乱,有序进行。四是早餐舒适。空腹项目检查完后,由导诊人员将受检者带到早餐厅就餐。导诊员按照前期总体安排,做好后续检查。体检结束后,导诊员将体检表交体检总台,告知受检者有关事宜,欢迎下次再来健康体检。

3、 体检套餐要合理。

合理的体检套餐制定和选择,直接关系到体检质量和体检满意度。体检套餐的制定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条件的多种体检套餐。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体检项目的要求。对每个套餐进行注释,说明每个套餐的适应人群,提高消费透明度;以便使受检者明白选择。要重视体检的基本项目;尽管目前有许多先进昂贵的设备可以用于体检筛查,但是反映人体的基本功能状态的基本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等,能以较小的花费获取基本的健康信息,在体检套餐中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4、 健康管理要到位

健康管理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在健康管理上起步晚、有差距,但也做了些基础性工作。一是注重健康信息资料采集。个人资料、家族史,体检及相关信息,现病史,生活方式,行为饮食等,为准确诊断提供充分条件。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体检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私密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专人负责管理,设立专柜、专锁,受检者的体检结果从半封闭状态改变为全封闭管理,同时建立体检单位人员登记本,对领取体检报告单位实行签字登记制度;防止报告单错乱、丢失现象的发生。三是采取一保、二留、三做到的办法,使管理工作严谨有序。一保。就是保守受检者的隐私。根据病情,结合本人要求,一对一的面谈,并提出合理意见。二留。就是留下联络方式,随时与受检者沟通、交流、建立互信的朋友关系。三做到。即:科学评估、合理建议、跟踪问效。科学评估: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和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评估,使受检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建议:根据健康评估情况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跟踪问效:根据检查出的病情,需要定期复查,总检医师叮嘱受检者按时定期复查,及进治疗。

5、 健康管理要深入

健康体检重在健康管理,健康管理重在深入的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这也是我们要下大力解决的问题。

5.1 风险评估要量化。

健康风险评估就是通过体检对个人、群体健康状况,患病可能及死亡危险三方面所进行的量化评估。通过所收集的大量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2]。通过健康风险提示,提高人们对患病风险的认识,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健康管理的前瞻性。

5.2心理评估要科学.

心理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部分.所以心理评估是健康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心理评估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能够反映身心健康与身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它的意义:一是可以通过心理评估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二是通过心理评估了解和鉴别躯体不健康状况是疾病反映还是心理反映,从而帮助个体认识自己,避免医源性伤害。三是已研究表明心理生物因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所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避免象高血压这类由心理生物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2]。

5.3 检后服务要跟上。

检后服务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健康管理的效果也要最终落实到检后服务上。要做到完整的检后服务:一要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使体检信息完整化、系统化、科学化,及时准确地为受检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二要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健康体检形成预防保健一条龙服务模式。经过健康体检需要专家就诊,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就诊、检查、住院、治疗。使医疗保健、健康管理一体化。三是对团体体检服务要到位。对团体体检结果要认真分析、评估、健康指导;并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意见,同时积极上门进行健康讲座,健康教育,提倡四维健康概念,从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引导员工对健康的新认识。使检后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篇7

健康档案作为医院日常工作中对居民身心健康情况进行规范、科学记录的系统化文件记录,贯穿了居民整个生命过程,其中包括居民个人信息、体检记录以及其他卫生服务信息,是医院开展工作的重要资源。居民健康档案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频率很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一、当前医院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不足

1.相应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医院在执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应以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前提,使其发挥出指导、规范各项工作开展的作用。然而,当前在部分医院中,对健康管理这项工作所指定的规章、条例等不够完善和健全,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明确的依据,存在责权不明,奖惩措施实施依据不明晰等问题,同时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中还存在材料归档混乱、信息内容不全、保管不统一等,同时考核制度结合的不够紧密,这对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健康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也逐渐呈现出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管理模式及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暴露出诸多弊端。但是,在健康档案管理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不够成熟,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水平较低,在软硬件配备方面不够完善,不符合相应的管理标准,使得健康档案的采集、保管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受到影响[1]。

3.医院健康档案资源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健康档案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对居民健康状况等方面信息的真实反映。部分医院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其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未将健康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对档案资源应用的不合理、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使得管理效益及经济效益低下,对医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不利的作用。

4.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医院健康档案涉及面较广,保函大量居民身心健康方面的信息,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自觉完成工作的高度责任心。然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目标,使得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忽视,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部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未能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及方法。

二、促进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1.建立并完善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医院健康档案信息量较大,档案内容的覆盖范围较广,不同人群的档案信息较为复杂,因此,完善、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2]。应从全过程管理医院档案工作实施情况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档案收集、保存、管理及利用等各环节进行管理的条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监督和约束。制定“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实行由医院分管副院长领导、各科室执行并共同负责的方式,促使管理人员能够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医院规章制度为依据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实。

2.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部分医院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项新兴的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发展较晚,因此,部分医院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方法,同时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促使档案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应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管理健康档案信息,提高档案资源管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将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

医院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转变对档案的传统片面认识,从思想层次上提高对健康档案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通过及时更新管理方法与模式满足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有效信息,不仅显示出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健康状况,合理、科学、充分地利用档案资源同时为医院今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使健康档案与图书有机结合,将健康档案资源的功能最大化[3]。

4.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倡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益,在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医院整体现代化水平。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医院应通过定期开展针对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讲座等活动,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观摩临床一线工作,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及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高对健康档案的认识和重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提高健康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为医院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篇8

1.生态旅游的内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先提高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具体定义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当地固有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旅游,过程中不损害资源并进行适当地保护,在当地资源健康持续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旅游活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长期处于城市恶劣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向往有利于健康的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于是他们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休养、度假,在享受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保障当地居民的安定生活,促成观光旅游、区域经济开发、资源保护三者融为一体。

2.生态旅游管理的概述

基于生态学思想,生态旅游管理旨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保护着旅游区的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

(1)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及原则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来看,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诉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置身其中能够系统地深切感受到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因地制宜与政府协助相协调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管理措施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原则。

(2)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胃出发点,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和控制好旅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定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方针,较少开发过程中工作的盲目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少科学规划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未深入认识和掌握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规律、原则、任务等知识,实践研究不充分,不能准确把握区域生态资源的优势,开发生态旅游时缺乏科学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导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地位不准、特色不足、开发层次低等,生态旅游资源并未充分开发利用,无法有效发挥潜力。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发、开发不当等现象,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重利益轻生态保护的开发方式将会严重阻碍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2.旅游区与社区间矛盾突出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能否协调好旅游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的实现。然而,旅游区与社区在土地权属、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之间的互动较少且规模较小,当地居民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来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并未有效的结合旅游区开发经营活动,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和相关补偿机制。旅游区和社区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现。

3.理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一般包括国有或事业单位和乡村居民,国有或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较差且服务意识不足,同时乡村居民缺乏专业培训,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相对较匮乏,具备旅游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和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供不应求,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缺口明显,这直接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市场营销落后、服务有限、经营管理不当等问题。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及发展策略

1.加强认识、科学发展

政府需要在宏观方面推动生态旅游管理,提高主体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普及生态旅游的内涵、管理理念,并通过适当的培训来及时更新相关生态旅游态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因地制宜、协调开发发展生态旅游。避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地开发生态旅游,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价值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考虑社区和居民的利益,调动积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更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忽视社区和居民的利益,重视他们对资源的经营权。同时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关键,他们不但需要精通生态学和旅游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能力。只有保障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才能为生态旅游管理注入动力,有利于生态旅游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得到认可,健康观念开始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健康体检作为朝阳产业和医疗服务内涵的延伸日益受到医疗市场的追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各种性质的健康体检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新兴的健康产业,规范化管理成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巨大支撑,它直接决定着体检流程的优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者,该如何认识存在的不足及适应这个社会并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健康体检现状浅析

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卫生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其独特的成长过程及发展规律。公立医院拥有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及成熟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具有的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发展思路不明确、以疾病为中心的体检模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疾病预防观念不强、品牌意识不强、缺少统一的纳入标准、后续服务不完善、全科理念缺失等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使健康体检中心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把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这一富国利民的朝阳事业办好。

2 对策研究

2.1 合理设置体检套餐 目前一些体检机构开展的各种体检套餐存在很多缺点,主要表现在不能全面反映健康状况且有些项目不必要,而体检机构又不给提供个体化的套餐设置。体检机构应开展简单易行又价廉的项目,不要盲目增加体检项目,也不能过度夸大体检的意义。体检机构应该根据个体化需求推出一些患病率高、简单易行、对身体没有损伤、物美价廉的检查项目以维护体检者的利益。

2.2 确保体检服务的质量 要成为专业体检机构,就必须解决设备优化的问题。在选择设备时,合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选择能够创造最大效益的体检设备。体检机构的客户定位和设备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定位在中低档体检,就没有必要配备一些高档设备。优先选择正规的体检设备,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3 优化人员结构 专业健康体检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医务人员,而且是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等其他专业人员。合理地配置人员直接关系到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创立。为了体现专业体检机构服务的专业性,需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岗位培训,定期邀请人文、社会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营造一个具有人性化服务理念、人性化体检环境和人性化服务措施的体检机构[2]。

2.4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准确无误的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将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健康状况的记录、体检结论登记以及体检信息等完整的保管好,不仅利于体检者及时、便捷、全面地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况,而且利于体检中心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尽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体检中心给体检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提醒,但是体检后的服务没有做到位,后续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和重视,使得体检结果往往因为时间而成为泡影,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可以为完善检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而且为临床科研和疾病的预防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

2.5 健康体检中实施精益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日益增强,在健康体检中引入精益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体检管理的进程,而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说明。首先要学习理论,转变思想观念;其次要改变体检中心环境简陋、接待秩序混乱以及体检流程复杂等不良现状;同时要注重工作中的各项细节。在体检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危急值、防范突发事件及潜在的医疗纠纷应急预案就是精益管理的典范[3]。

3 小结

综上所述,定期的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体检机构服务广大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有力手段。体检机构只有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有利于完善健康体检管理的良好途径和方式,才能促进体检工作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永堂,张,王庆涛. 健康体检中心规范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0):954.

[2] 郑丽桑,王瑜,吴燕茹.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25(3):41-42.

[3] 杨丽华,闫艳玲,叶秋芝. 健康体检中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6-57.

篇1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system of 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ealth management to college student hygiene. Characters, compon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college health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o explore this new topic.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health management;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78-02

0引言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大学生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卫生保健,以建立适合大学生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目前,有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研究很少,以下将对在大学生中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做一探讨。

1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虽然学生的健康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2.3%[2]。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多,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了解健康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促进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健康管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1,3]。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4]。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健康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研究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来做到个体健康管理。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兼顾了个人健康需求和疾病管理。它具有以下特点:

2.1 人群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②具有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且在集体生活中容易相互影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③职业人群的相对集中性,有利于职业健康教育。④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2]。

2.2 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特殊[5]主要是通过医师、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完成的。高校有卫生保健人员、体育老师、健康教育老师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在三者的配合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生健康管理。

2.3 健康管理内容的特殊性[5] 大学生活是即将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中间过渡阶段,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遗传病管理与营养管理等将对大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2.4 与健康教育的不可分割性[6]它和健康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它们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他们的内容也具有交叉,前者注重的是对疾病的认识,而后者是对疾病的掌握,即如何掌握自己健康。

3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组成

大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一般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组成[1]。通过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生活方式等需要管理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进行健康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行动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4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4.1 大学生健康信息收集及评价[7]收集包括入学和毕业健康体检、校医院常见疾病和传染病诊治记录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咨询记录等各种健康信息,并查阅大量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大学生健康信息,用数学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

4.2 制订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即健康干预

4.2.1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基本内容[8]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②需求管理。包括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各种保健方法的介绍。③特殊疾病管理,包括学生的自我保健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来管理自己的小病,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4.2.2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方法[9]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是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的。①向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健康管理手册。②开设健康管理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等课程。③校医院定期进行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健康管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健康座谈会。④发展学生健康社团,如卫生保健协会,做健康知识宣传。⑤通过校内网页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4.2.3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评估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10]。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信息和医疗支出费用信息等,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资料进行量化评估,对实施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调整干预措施。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健康管理以其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投入少效益高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茁壮成长。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健康管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对自我的健康进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健康管理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李淼晶,牛志敏,许岩丽等.高校社区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5-6.

[3]李保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钢.健康与健康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3):75-7.

[5]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6]刘华,傅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10):757-9.

[7]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2):183-4.

[8]Donnelly LS, Shaw RL, van den Akker OB. eHealth as a challenge to 'expert' power: a focus group study of internet us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J]. J R Soc Med. 2008 (10):501-6.

篇11

就像买电器一定关心保修一样,物业管理作为商品房售后服务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近年来,物业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其市场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

由于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覆盖仍然偏小。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实有房屋建筑面积836465万平方米,实行物业管理的102035.68万平方米,实行物业管理率仅为12.2%。由此看来,物业管理在我国仍有巨大的潜力。

(2)专业人才的匮乏影响着物业管理行业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物业管理人才大多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过来的人员,他们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系统的培训,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初级管理人才多,高级管理人才少;特别是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人才更少。大家渐渐认识到物业管理除了专业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法律、经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势在必行。

(3)物业管理市场建设不完善。

近些年,物业管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同行业之间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有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难以找到项目,只能在原经营规模上艰难支持;另一方面企业想聘用自己满意的物业管理公司却无门路。有的虽然公开招标,但也存在虚假承诺、暗箱操作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4)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规模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加之过分强调服务,使得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人员的自身建设,既不经常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又没有建立严格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和考核标准,使管理服务的内容、质量很难必到。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企业单纯地强调管理或服务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5)产权人使用人参与意识差,管委会组建不及时,作用发挥的不好。

眼下,一些城市住宅小区管委会(业主委员会)组建的不及时,有的未按规定程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有的管委会不能代表产权人、使用人的意志作用。部分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思想意识还有些滞后,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这也构成了阻碍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2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针对制约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种种情况,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因素,使物业管理企业向着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1)人才的选择是物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品行正的人才队伍是物业公司参与竞争、志在必得的信心所在。内部建设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多学习、多取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外部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创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

(2)物业管理市场必须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招投标要求公平竞争,企业之间比管理、比服务、比成本、比效益,最终比品牌,优胜劣汰。这就要求行业破除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为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创造条件。虽说目前政府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行物业管理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但力度不大。政府既要营造竞争的环境,更要维护竞争的秩序。

(3)加快立法,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

目前,在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一方面存在收费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却要求内容广泛的优质服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的状况不利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加大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帮助老百姓正确认识、理解、关心、支持物业管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实现权利和义务对等统一。

物业管理引入我国虽然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在市场管理中的巨大社会作用已得到充分显示:政府的职能转变了,财政负担减轻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改善了。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以比较平和的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握其理论实质和思想内涵,开拓创新,促进其健康成长,把物业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篇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10-02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近年来更是呈“井喷”状快速增长,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逾2亿。尽管众多有识之士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对高血压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案,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措施,并一直在不懈的践行,现今我国高血压的“三高”、“三低”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高血压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政府的宣传、支持和投入不足

高血压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甚至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但不少人认为,疾病的控制与管理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所以有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发动不力,使得不仅人民群众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了解甚少,甚至连有的医务人员也不清楚,从而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工作被动。另一方面,对于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尽管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但在政策上的干预不能贯彻始终,持续进行,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考核,像一阵风似的,刮过以后就再无踪影。同时,缺乏用于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专项资金,或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被挪作他用,以至于实施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单位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整体进程。目前大多从事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基层卫生机构都存在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经费紧张等实际困难,纵使他们有管好高血压的信心和热情,也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2 卫生资源缺乏及分布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同时现有的卫生资源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卫生服务(基本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均应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而高技术性的专家服务仅占少数。因此,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成“正三角”形态。然而,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却是一种“倒三角”形态。一是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社区卫生机构配置的资源量不但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配。二是预防保健、农村和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相对不足,由于生存的压力,一些本应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单位,其服务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出现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的不良倾向。

3 基层卫生人才不足

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在社区,实施这项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社区医师,他们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几乎参与了管理的所有环节。然而,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而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有的身兼数职,导致现有人员劳动强度大,甚至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其次。社区医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相对偏低,对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再次,多数社区医师均是由专科医师经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虽然从形式上取得了全科医师的资格,但很多社区医师尚未真正进入居民健康管理者的角色,坐堂医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不少人不愿走出诊室深入社区。一些社区医师在接待高血压病人时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轻非药物治疗,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指导的认识不够,或即便认识到这一点,也为了图省事、怕麻烦,草草交代两句了事,甚至干脆省略这项工作。最后,医师对患者的管理缺乏连续性,一旦患者到医院诊疗结束后,医师没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遵医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其有无其他不适等。缺乏后续随访。因而降低了高血压的达标率。

4 群众缺乏正规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意识不够

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群众并不多,一些高血压防治方面的误区在人群中相当普遍,主要种表现为: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明确,还有人认为老年人血压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正常值应该上移:以自觉症状的有无及轻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对不同情况下的降压目标不明确:认为高血压不需终身服药;自行随意频繁更换降压药:降压药服用方法不正确: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影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不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他们以为只要服药了,就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把降压的任务交给大夫、交给了药物。于是一边服着降压药,一边依旧抽烟、酗酒、加班熬夜等。有的不注重血压的监测和记录,不及时和医生交流血压控制情况:还有的患者服药不规律,遵医行为差,治疗断断续续,导致血压反复波动不稳,继而引起血压难以控制。而且这种认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存在年龄、文化层次、区域等差异。

5 医药市场混乱,不法商贩的虚假广告和不实宣传

篇13

[关键词]工商管理;监督管理;服务;问题;策略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断完善,整个社会市场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促进市场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在开展工商监督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商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重视工商管理监督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当前的监督管理状况,更好的为企业和市场服务。

1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与服务存在的相关问题

1.1在管与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场状况十分复杂,工商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的手段主要依靠各种管理政策来支持,限定一定的管理范围,确保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尽管监督管理工作一直都在开展,但是商家营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因此他们可能会在市场上经营一些违法的商业活动,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摆脱工商管理的监管,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市场的安全平稳发展。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整治市场乱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该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

1.2鼓励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鼓励性的管理模式,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从我国的工商管理监督状况来看,鼓励性的监督模式还没有充分的实现,从而造成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市场商品从生产到交易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相关的管理手段进行干预都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造成影响,目前的工商监督管理工作都不够到位,对于科学管理手段的理解都不够深入,所以鼓励性的监督管理模式的推进受到很大的阻碍,有关工商管理监督人员没有形成较好的管理意识,没有认识到鼓励和竞争之间的真正关系,造成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水平下降[2]。

2提升工商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相关策略

2.1提高监督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维持市场的稳定性是工商管理监督的一个重要目的,开展工商监督管理工作就是要保证市场上的经营者能够公平合理的开展竞争,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商监督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市场和经营者们,满足其市场需求。工商管理部门不仅仅履行管理的职责,而且需要为市场上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市场服务,这就要求工商监督管理要在服务企业的大前提下进行,明确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假若工商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对市场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商监督管理水平,解决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该始终牢记服务市场的原则,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将服务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将监督管理和服务进行有机的融合,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实际作用来解决市场问题。

2.2工商监督和管理保持协调性

我国的工商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由于监督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监督工作就是管理和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工商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做好市场监督控制工作。相关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利用市场的引导作用进行监督工作,对市场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保证对市场的实时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另外工商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要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将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分配,将监督和管理的模式协调统一,使市场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监督和管理的协调模式发展对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而且还可以促进城乡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2.3发挥监督管理的引导作用

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治理上了漏洞和缺陷,市场上的利益主体扮演的角色不同,可能会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均性,从而形成矛盾的主客体。而且可能会引发恶性的竞争现象,破坏市场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工商监督管理可以发挥其对市场的引导作用,针对市场上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针对相关问题给予其合理的解决建议,工商管理监督的管理者为了确保市场的稳定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保证其能够向着更加有利社会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这种引导作用的发挥也是工商监督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结语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工商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远未达到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相关工商管理部门能够认识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监督管理和服务模式,转变监督管理和服务观念,为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篇14

1、加强HSE管理体系建设

在加强矿区HSE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矿区HSE管理体系文件,作为矿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其编制、评审、发放等工作是第一首要任务,沈阳矿区结合矿区业务特点,首先成立了HSE管理体系领导小组,遵照事业部的指导,组织小组成员编制了《HSE管理体系手册》及程序文件、并通过小组领导评审,发放。同时建立了管道沈阳矿区服务管理中心突发事故(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效推进了HSE管理体系建设。

2、HSE管理体系的应用

HSE是一个线性管理,是首要业务工作之一,通过日常工作来履行具体的HSE责任;切实提高员工参与体系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认识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并加强HSE管理体系使其发挥的更有生命力,是保证HSE管理体系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的前提必要条件。

2.1 用细节管理的方法规范制度、规章的理解和执行

HSE管理强调从细节入手,强调防微杜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细节在哪里?细节谁来管?细节怎么管?在沈阳矿区服务管理中心,细节存在于大修理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于入户安全检查中,存在小区秩序维护中,等所有矿区服务的全过程中,细节管理与控制涉及全体矿区工作员工,因此必须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参与管理与控制。沈阳矿区将HSE管理的重心下移,经常性的与基层共同开展“HSE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2009年,沈阳矿区共计13项小区改造大修理项目,工程任务繁重,为强化工程施工安全,矿区有关部门按照HSE相关管理程序在工程实施前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对工程施工队伍进行择优选择。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属地化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监管,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严格执行外来施工队伍安全准入证制度,实行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抵押金、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等程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监理及质检机制,使各项工程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以及资金控制方面均得到有效保证。沈阳矿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是矿区服务不断完善。

2.2 提高执行力,保证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组织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 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要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注重培养员工的意识,使每名员工自觉关注身边的HSE潜在事故,并报告,同时规定了这种任务,要求员工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潜在事故报告。而这样将HSE管理部门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由原来的“渔夫”转变成为打鱼顾问,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基层员工成为HSE基层管理的主体,而HSE管理部门则成为主导力量,促进HSE管理与日常管理的有效融合。

3、营造HSE文化

HSE管理理念,是企业高效管理的自身追求。营造HSE文化,就是从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指引正确行动地规范。开展危害识别的目的是控制风险,风险又和日常工作中的人和事相伴,因此所形成的管理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必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一项一项抓落实,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为避免HSE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环保、健康工作脱节,在将HSE体系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同时,要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通过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从而形成一种把HSE管理文件落实到程序上,把对HSE的认识和理解牢记在头脑中,使HSE真正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企业文化的全新HSE管理理念。这也是国外先进石化企业的宝贵经验。

4、结语

对于以服务为宗旨的矿区服务管理中心,除了按照细节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进行设备维护外,平时的安全教育、培训也必不可少。同时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对风险评估和危险性分析,对典型事故举一反三地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单位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下决心整改,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隐患,确保安全。持之以恒,以落实责任和严格考核为主线,坚持持续改进,将HSE 管理融入基层的基础管理之中,形成具有矿区服务管理中心特有的HSE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永红,王晓秋.浅谈国内与国际石化企业中HSE管理的差异[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月下旬刊(总第219 期)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