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安全防控范文

公共安全防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安全防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安全防控

篇1

按照全县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初步建立起*县电力公共安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使各类应急预案“层次分明、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运转,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突发事件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不良社会影响,努力实现电力公共安全事故的全面防控,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电力安全保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提高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实现公共安全事故的全面防范,最大限度预防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三、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成立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张璋任组长,县经委主任刘海清任副组长、县水利局局长蒲亚平、县安监局局长曾文、县公安局副局长刘茂森、县经委副主任刘沛、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任辉、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总经理丁华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力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2、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电力公共安全的工作机构,由县经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承担电力公共安全的日常工作,上传下达,及时通报有关涉及电力公共安全的事宜,负责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级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同时要求应急处理组织体系的相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四、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有关电力公共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执行省、市、县有关电力公共安全事故包括电力生产事故、电力设施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等应急处理的规程、规定。

2、启动及终止电力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指令,指挥县经委、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的应急处理工作,研究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并决定处理方法。

3、组织制订全县电力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对其评估,通报电力运行安全状况。

4、接受县政府及上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

5、报道、通报和电力公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的进展情况。

6、及时上报电力公共安全事故情况,协助县政府应急办及上级应急处理指挥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五、防控范围及内容

电力公共安全的可控范围主要是指全县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和农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证电力正常供应,防止和杜绝人身死亡、大面积停电事故、主设备严重损坏、电厂垮坝、重大火灾等。主要内容包括:本辖区内电力企业的输、变、配电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冰冻雨雪灾害下保供电的快速应变能力、人身伤亡事故应急处置、重点电力客户停电事件应急处置、电力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洪涝灾害下保证供电的快速应变能力、抗震救灾抢险应急处理能力等等。适用范围:本行政区域辖区内电力生产事故、电力设施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供电中断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六、防控措施及预警救援

(一)电力企业采取的防控措施及预警救援

1、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应当按照电力建设规划,科学布网,安全施工,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和技术。

2、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严格保护电力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3、当突发电力安全事故发生时,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公司根据电力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的事故应急处理原则处理突发电力公共安全事故。

4、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所属供电区域在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第一时间,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件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销毁有关证据。

5、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当县政府发出橙色、红色预警时,电力企业要做好应急预案启动的准备,同时要求应急处理组织体系相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6、当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及大的电网、设备事故等需要多方协作、支援时,电力企业须立即呈报县政府调度一切有效资源,进行抢险与救援。

(二)政府电力主管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及预警救援

1、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会同电力企业及有关单位落实电力设施安全保护责任制,处置电力违法行为。

2、督促电力企业对电力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当发生突发性电力公共安全事故时,由电力公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县政府应急办,并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出预警信息。

4、根据县政府应急办的指令,及时启动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工作,敦促电力企业保证事故抢险救灾的电力供应,保证重要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尽快组织电力企业排除电网险情,修复受损设备设施,恢复灾区供电。

5、及时报道、通报突发电力公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的进展情况,指挥或配合县政府应急办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篇2

关键词:城市安全;空气生物学;空气微生物;健康危害;监测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H1N1(江苏、北京和贵阳等城市的感染事件和致死病例),长江上海段、宜昌段以及陕西渭河等流域出现的死猪事件,造成的空气微生物的吸入健康风险和通过水介质进入空气介质加速扩散的风险,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卫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正不断地考验着当前的空气卫生检测水平和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本研究全面介绍空气微生物在城市大气中的行为特征、主要的健康风险、城市中的来源与关键的致病菌种、历史上曾经由于空气微生物而造成的重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件,最后提出城市生物安全的防控对策建议。

二、空气微生物的城市大气行为特征

从空气生物学角度来讲,空气微生物一般指悬浮于气态介质中生物来源的颗粒物,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0 ?m以下。[1]空气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它们的副产物,如内毒素、葡聚糖、过敏原和霉菌毒素等。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空气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粒径分布特征,见图1。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细菌等的粒径主要在2 ?m以下;真菌的粒径(主要在3-100 ?m);而真菌孢子介于两者之间。病毒的粒径在纳米级(0.08-0.3 ?m)。从粒径分布的特征可以发现,空气微生物是PM10和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假设在理想条件下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受自身重力和运动时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不一样,如图2所示,从8.2 min(10 ?m的花粉过敏原)到41.0 hr(0.5 ?m的细菌气溶胶)不等。由于病毒的粒径更小,因此大气停留时间会更长,这样就客观决定了不同类型的空气微生物可以在城市环境中普遍存在,广泛分布。[2]

三、空气微生物暴露的主要负面健康效应

吸入空气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危害,直至伤亡。[3]空气微生物通过人群和动物的呼吸道系统而进入体内,以人为例,不同粒径大小的空气微生物(图1)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沉积(如图3所示),进而造成不同的负面健康效应。[1]图3列出了不同种类的空气微生物在肺部沉积对应的疾病类型。

图3从粒径段归纳了空气微生物和非空气微生物对应的健康应特点。从图3中可以看出,小粒径(0.015-15 μm)的空气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具有导致传染病的严重健康效应,而大粒径(5-100 μm)的空气微生物,如真菌孢子也对人体具有普遍的过敏性。

由细菌气溶胶引起的健康效应包括肺功能障碍、哮喘和传染性疾病。由真菌气溶胶可以引起过敏,并导致头痛、眼睛刺激感、出鼻血、鼻塞、鼻窦充血和咳嗽等。由于真菌的空气动力学直径较大,一般认为它的空气停留时间较短,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致病性真菌病原体广泛存在于空气中,[4]因此,真菌气溶胶的环境暴露风险值得重视。此外,由肺结核杆菌(细菌病原体)引起的人患肺结核被认为是最流行的致病性细菌传染病之一。在众多负面健康影响中,与城市建筑息息相关的病态楼宇综合征(SBS)影响的人群规模最为广泛,[5]该问题是当前职业场所健康暴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

除了职业健康暴露风险之外,人类也面临着由空气微生物诱发的传染性疾病的暴露和传染风险,如2003年以中国广州、深圳和北京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SARS、2009年以墨西哥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H1N1和某些生物恐怖(如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炭疽杆菌恐怖袭击事件),2013年伊始,挪威首都奥斯陆和波兰的西里西亚省等地相继出现H1N1的致死病例。

四、空气微生物的城市来源解析与致病性空气微生物的种类

空气微生物的来源广泛。当人和动物在打喷嚏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空气微生物。呼出气中的致病原、尘螨、真菌孢子、菌丝和其他生物材料都是室内环境空气微生物的来源。废品循环、生物固废的归田、发酵、农业、医药和生物技术活动等,都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空气微生物。常见的来源包括,禽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生活用水和污水、大气、土壤、 生物技术、废物回收、农业和医药工业、生物废弃物肥料和燃烧。更为重要的是,有意释放传染病菌等生物恐怖袭击也是空气微生物的重要来源。由于空气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空气微生物还对相应的行业具有危害性,从人群健康、农业生产到半导体、抗生素制造、发酵工业,特别是医院卫生等,对人群和动物健康和植物生长构成重要的暴露风险都有重要的影响。经空气传播的细菌和病毒气溶胶常见表1和表2。

五、因空气微生物引起的代表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

人类经历过的与空气微生物暴露相关的重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如表3所示,如鼠疫、流感、天花、霍乱、结核、艾滋病、口蹄疫和非典型肺炎等。鼠疫、流感、天花、结核和非典型肺炎都是经空气传播并造成人类的感染。其中,只有天花已经被人类攻克,而鼠疫、流感、结核和非典型肺炎等还对人和动物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特别是流感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在前十大致死疾病中排到了第三位(世界水平)和首位(发展中国家)。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因呼吸道感染致死的人数仅次于印度,排在世界第二位。

有研究已经证明,SARS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而造成重大健康暴露风险。当人感染病毒或者其他种类的空气微生物后,人本身就会成为致病性空气微生物的来源之一,通过打喷嚏、呼气和说话等方式来自发释放空气微生物。这些常规的人类活动可以释放大量的空气微生物,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具有存活能力的空气微生物一般可以在空气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和惰性颗粒吸附在一起,这样就有可能传播到相当远的距离。城市作为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为致病性空气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体系的日趋完善、社会文娱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如果缺乏必要的政策管制和技术防控,空气微生物暴露的风险势必会提高,作为“小粒子,大问题”来造成显著的环境污染和健康损害。

六、城市生物安全防控的对策建议

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和2009年发生的全球性H1N1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管理者和公众对空气微生物及其危害的关注,客观地讲,人类所聚集的城市环境正面临着不断提高的生物感染的威胁。此外,因地区性的不稳定和政治上的冲突,生物恐怖的威胁也在增加。这对城市公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历史教训表明,很可能引起广泛的社会恐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沉重的医疗负担。仅以美国为例,发生了2.5亿件呼吸道感染事件,每年7.5千万的门诊量,造成了1.5亿天次病假,造成了近10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和近100亿美元的损失。[6]因此,加大以空气微生物为代表的空气生物的管控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必要组成部分。鉴于当前在该方面的体制制度的空缺,建议首先从推进技术常规化和科研前瞻性角度出发给出若干建议:

(一)强化对城市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管理,对潜在空气微生物的重点污染源开展定期卫生监测工作,推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城市范围的空气微生物检测工作有助于从空间尺度上全面掌握城市的空气微生物污染现状,甄别出重要的污染源,为后续的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与此同时,推行监测信息公开,有助于激发社会的参与意识,共同维护城市环境的安全宜居。

(二)定期对城市系统畜禽养殖/交易场所及其周边进行空气生物安全检测,为探索和预防禽流感提供基础信息。当流感在国内的飞禽中爆发,它们排出的粪便当中有大量的病毒,而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快速空气化成为空气微生物,可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如果这些被气溶胶化的病毒被包裹在颗粒物里面,本身还不会被损伤,由此就产生了重要的空气暴露传染风险。所有的流感病毒都存在变异的能力,H5N1可能会更加容易地感染人类并且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进而造成在城市空间的大流行。

(三)加强跨境运输的空气微生物检验检疫,提高应急方案和处置技术能力。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被环境污染的表面相比,A/Panama/2007/1999 (H3N2)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有效的传播。国际旅行的增加,疫情(如H1N1)在机舱内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四)跟踪检测新型的或可能继续出现的疾病。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微生物本身也会快速变异,这就可能诱导出具有更强抗性的物种出现,如近些年出现的超级细菌,因此必须加强相应的防控理念。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杨光,王凤.基于PM2.5防控理念的特大城市清洁空气改善战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3(18):23-30.

[2]Xu,Z.Q.,Yao,M.S. Analysis of Culturable Bacterial Aerosol Diversity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Sampling and Cultivation Methods[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5): 1143-1153.

[3]Douwes,J.,Thorne, P.,Pearce,N.et al.Bioaerosol Health Effects and Exposure Assessment:Progress and Prospects[J].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 2003(3):187-200.

[4]Fung,F.,Hughson,W.G.Health Effects of Indoor Fungal Bioaerosol Exposure[J].Applied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2003(18): 535-544.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正、透明、便捷、高效”工作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区级和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网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节约财政开支,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环境。

二、领导机构及主要职责

副组长由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书记担任,全区各镇和街道办事处均应成立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街道)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组长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成员35人,成员由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并对交易文件进行审核备案管理;负责配合纪检监察机关、行业主管部门查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镇(街道)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领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负责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制度的规定核准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交易范围、申报方式、交易方式、交易程序。

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统一命名为“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各镇(街道)应结合实际情况,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明确交易场地,确定相关业务人员,负责办理交易业务。

不设专用交易场所。镇(街道)应合理安排交易场所及人员,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原则上不新增人员编制。明确相关人员兼任,但领导机构、机构人员设置、职责范围要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

具体组织交易活动,全区各镇(街道)分中心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负责管理和组织开展辖区内除按规定应进入市、区两级公共资源综合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以外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要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项目申报、接受报名;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交易方式。并公示交易结果;负责为交易各方提供有关政策咨询、信息资料和交易场所等服务;负责调解交易活动中的交易纠纷,维护交易秩序;负责对交易文件进行备案管理,做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登记、统计、分析和存档工作,并报上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备案。

四、交易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主要交易范围如下:

村、社区属于国有、集体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镇、街道。工程造价在规定应进入区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额度以下的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村镇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土石方工程等工程建设)

采购货物类单项或者批量采购金额在3万元及以上至10万元以下项目,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类项目:镇(街道)使用财政性资金或村(社区)使用集体资金。服务类和工程类(指房屋装饰装修、修缮)10万及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项目。

村、社区所属公共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土地、山林、河塘、山塘、水库及其他投资权益等)承包、租赁、出让和转让。资产处置项目:镇、街道。

4.其他应进入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进行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二)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组织开展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并经区公共资源综合交易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能组织实施。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必须由业主(发包、采购、出让)方报经领导小组初审。

经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可采用。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活动原则上采用随机抽取、竞价(询价)方式进行。对特殊情况需要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交易方式的必须书面申请向镇(街道)领导小组初审后。

五、监督机构及主要职责

交易方式、交易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交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款支付以及执行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等情况;监督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全区各镇(街道)纪委(纪工委)负责对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监督辖区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是否都进入了交易分中心进行交易。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有关投诉。

六、时间安排

全区各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组建工作必须在年12月底之前完成。

确保如期建立。区纪检监察机关要对镇(街道)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分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督促。

七、工作要求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控制;方案;

一、 当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 安全教育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土木工程周期较长、规模较大、复杂性更高,决定了想要保障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必然需要更为有序地开展施工活动,需要完善、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现场施工的有序性。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方均难以形成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概率居高不下,并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管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难以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土木工程正常的施工进度。

2、 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业务作为当前更具危险性、更具高强度的技术型工程,无时无刻不需要作业人员与机械工具的协同合作,其中施工作业人员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方均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土木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却忽视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教育工作,难以构建系统化、规划化的员工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借助于高效的培训工作将安全施工意识灌输至员工内心,造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各种安全隐患问题。

3、 安全检查力度有待加强

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是土木工程中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现场施工管理安全施工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方在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仍然较为薄弱,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安全检查体系,自然也难以贯彻执行所需的安全制度,缺乏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力的监督与检查,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督检查作用。

二、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加强安全控制措施探讨

(一) 现场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在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中,想要有效地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工程进度符合项目要求,就务必采取积极有效的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力度。

1、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

(1) 照明用电安全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潮湿、危险区域照明用电务必符合安全电压的相关规定。照明导线,不可使用塑料胶质或花线,也不可在所使用的脚手架上随意绑照明导线。所使用的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采取接地策略,确保室内照明灯具跟地板之间的距离不可少于2.4M,室外则不可少于3M间的距离。

(2) 架空线管理

必须在专用的电线杆上架设架空线,而不可随意架设在树上或脚手架上,并且确保架空线的规格、线间距等符合架空线路的相关规定,并加以绝缘子及横担处理;架空线的架设与地板的距离应该高于4M,而机动车道的架空线与地板的距离则应该高于6M。

(3) 支线架设管理

在使用配电箱时应该确保所使用的电缆应有套管配套,并确保电线线路条理清晰,并确保架设支线的绝缘性能符合国家用电安全规定。此外,应沿墙壁或电线杆进行架设支线,并完成支线架设的加固操作,如果支线处于室外环境中则应该用橡皮线架空。

2、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在使用土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时,应该由土木工程项目部机械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配,并在日常使用中加强定期安检操作,及时处理在实际使用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以保障施工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同时,应该加强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培训流程与规范,并定期组织所有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统一学习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培训考核,施工机械设备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禁止非机械操作人员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以避免产生潜在安全隐患。

此外,还应该加强定期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指示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力度,以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力度,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并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身心安全。另外,在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现场施工技术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令并进行正确操作。假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则应该由机械设备使用人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由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机械设备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地正常使用。

(二) 完善现场施工安全施工制度

1、 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于加强施工安全考虑,应完善施工项目安全责任体系,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其次,应该构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以保障土木工程在安全状态下施工。

2、 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在土木工程施工作业中,想要提升项目施工安全层级,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开展施工安全教育工作,以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对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作业员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并落实施工安全保障工作。

(2)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借助于各种宣传工具,应用各种教育方法帮助施工作业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将安全管理思想体系化、规范化。

(3)在步骤施工作业任务时,应该同时安排施工安全方面的作业安排,以将施工安全意识切实贯彻至项目施工环节中。

(4)对新入职的项目施工作业人员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而对于调岗员工,应该安排新工种的安全培训工作,以确保施工作业员工更深入地了解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在落实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构建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现场施工安全情况并做详细完善的检查记录,明确指出土木工程的重点区域,危险工种,并将施工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并明确检查时间以及检查标准。

施工作业部门应该在现场施工作业开始前完成员工上岗检查、上岗交底、上岗记录工作,并定期安排员工开展安全活动自评,并由项目部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工作。此外,在使用包括塔吊、脚手架在内的危险设备,应该经由安全主管部门验收,待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到现场施工使用中。

[结束语]现场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推进,不仅仅能够保障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样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进度把控以及成本降低有着重大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现场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当前土木工程所存在的安全施工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方案,这对于土木工程项目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沈凯骅.再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M].建材与装饰: ( 上旬) 市场营销,2010( 11) .

[2] 赵跃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M].山西建筑,2011(4) .

[3] 曾广军.高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建设科技,2010,(13)

篇5

近年来,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系统的日益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攻击快速增多。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一旦被攻击,很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成为悬在各国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采取措施加强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安全事件复杂化

关键基础设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是指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实体的或虚拟的系统和资产,这些系统和资产一旦遭到破坏或功能丧失,就会危及国防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公众健康或社会稳定。控制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是关键基础设施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被广泛地使用于水处理、能源、电力、化工、交通运输、金融等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典型形态包括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网络化管理操作成为关键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往往关注的是人为破坏等情况,与之相比,近期频发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攻击来源复杂化。2010年,美国黑客开发建立了“嗅弹”(shodan)搜索引擎,能搜索到包括关键基础设施在内的、几乎所有与网络相连的控制系统,目前已经有过亿的控制系统暴露在互联网上。攻击者能够借助互联网随时随地地对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系统发起攻击,难以判断和掌握攻击来源。

攻击目的多样化。“震网”病毒导致伊朗近1000多个离心机一度瘫痪,伊朗核计划被显著拖延。近年仍在中东地区肆虐的“火焰”、“Duqu”等病毒,能够自动录音、记录用户密码和键盘敲击规律、窃取敏感信息,并将结果和其他重要文件发送给远程操控病毒的服务器。这充分表明,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网络攻击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能够破坏或瘫痪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也能够窃取敏感信息。

攻击过程持续化。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呈现出持续化的特点,其过程一般从搜集信息开始,搜集范围包括商业秘密、军事秘密、经济情报、科技情报等,这些情报收集工作为后期攻击服务。攻击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据专家的判断,2011年伊朗导弹爆炸事件,是因为导弹电脑控制系统遭“震网”病毒感染所致,而该事件距“震网”病毒爆发已一年以上,足见此攻击的持续性。

形势严峻

当前,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威胁日趋严峻,直接威胁各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各国必须直面的最严重的国家安全挑战之一。

据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7200个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的关键基础设施控制设备。根据美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应急小组(ICS-CERT)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09年到2012年间,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公司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急剧增加。2009年,ICS-CERT仅确定了9起安全事件报告。201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1起。2011年和2012年,均确定了198起安全事件报告。急剧上升的网络攻击,严重威胁着关键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以往的网络攻击,攻击者多数是个人或黑客团体,但近年来国家政府开始加入进来。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国总统奥巴马从上任的第一个月开始,就密令加快对伊朗主要铀浓缩设施进行代号为“奥运会”的网络攻击。2010年给伊朗核电站造成破坏的“震网”病毒,经证实是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发的,目的在于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据专家研判,目前仍在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持续网络攻击的“火焰”、“Duqu”等病毒,与“震网”病毒一脉相承,其背后也有国家政府的影子。

近年来国家支持的网络攻击活动频繁,引起了各国对网络战争的担忧,尤其是“火焰”等病毒威力强大,足以用来攻击任何一个国家,更使人相信未来针对一个国家发动网络攻击,以瘫痪该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并非绝无可能。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将可能给被攻击国家和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为防御他国可能的上述攻击,美国等一些国家在积极开展网络武器研发,组建网络部队,并且通过立法方式授权军队在遭受网络攻击时使用武力进行反击。

提升防护能力多方着手

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为有效应对网络攻击的新变化,提升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抓紧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我国虽已建立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但还缺乏体系化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立法。建议充分借鉴国外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相关法律,分析我国现有立法的不足和主要问题,抓紧建立我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从法律层面明确关键基础设施的定义和范围、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责、规范运营者和所有者的运营资质要求。

尽快建立关键基础设施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涉及部门多,影响范围广,共享网络威胁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网络攻击。建议借鉴美国、欧盟等的先进经验,充分了解关键基础设施设备提供商、运营单位、政府部门、信息安全承包商、专家队伍、公众等各方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尽快建立有效的关键基础设施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的条件,确定信息共享步骤,建立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平台。

抓紧制定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分级规范。关键基础设施数量众多,其重要性和潜在的破坏力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划分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风险等级并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建议抓紧制定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分级规范,根据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一旦出现问题之后的影响范围,以及网络攻击的可能性等因素,提出界定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风险等级的量化标准,分级别制定管理要求。

篇6

主要目标:正常年景全社会粮食收购量150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500万吨;保持粮食购销总量基本平衡;地方粮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1.全力抓好粮食购销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全力做好粮油收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收购农民的余粮,最大程度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最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重点围绕粮食收购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把握市场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引导企业转变思想观念,精心谋划市场粮购销工作。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做好市场粮购销工作。围绕抓好与中央企业、龙头企业、储备企业以及销区企业的对接,指导企业适时加快粮食销售,搞活粮食经营。

2.准确分析粮油供求形势,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按照省政府《关于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的要求,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全省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粮食市场正常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适时召开全省主要粮食品种收购工作会议,深入分析粮食生产、收购、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指导各地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信息制度,扩大信息公开范围,丰富信息内容,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正确引导粮食生产,促进粮食流通。

3.逐步完善粮油储备体系,夯实粮食调控基础。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工作的通知》,按照粮食市县长负责制要求,督促和指导有关市尽快落实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任务,确保在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计划。二是本着“布局合理、兼顾品种、高效灵活、便于调控”的原则,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按照区域调整省储粮的品种,因地制宜适度增加早籼稻、粳稻和优质稻比例,实行多品种、分区域错位轮换,适当延长轮换期。三是依据《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省省级储备粮轮换办法》等规定,指导各地规范储备粮油管理制度,落实储备粮油利息和费用补贴,建立健全储备粮油轮换的长效机制,确保全省各级粮油储备安全。四是探索省级储备粮动态管理办法,做好储备粮相对集中管理。

4.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是抓好市场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价格动态和供需变化,完善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及时预警信息。二是指导各地加强对粮油应急指定加工和供应企业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加工、运输和供应体系,与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企业签订责任书,实行紧急事件快速报告和处置制度。三是做好省级粮油应急指定加工和供应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的落实和授牌工作。四是做好省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粮食部分)的信息数据的正常维护保障工作,确保信息数据准确及时上报。五是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工作的培训,增强应急意识,全面开展应急实战和模拟训练,提高应对突发粮食事件处置能力。六是抓好全省粮食应急示范点建设工作。

5.加强粮油统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信息服务。一是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研究修订完善《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二是部署社会粮食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检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开展粮食统计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粮食统计咨询、服务、分析、预测综合能力,及时掌握粮油市场动态,为各级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四是举办非国有粮食入统企业统计人员培训,着力提高全社会粮食粮油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篇7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机构要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充分认识安全防范的特殊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服从大局,坚决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隐患事故的职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坚决不能因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影响疫情防控的工作大局。

各养老机构要警钟长鸣,自我加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建立自上而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

篇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建立安全生产“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手段,达到企业的本质安全;以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快速、准确、高效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以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管为保障、不断提升全民的安全意识,实现全社会的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三、组织领导

镇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镇长、武装部长副组长,镇各站所长为成员的镇“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统一领导。下设办公室在镇安监站,主任由镇安监站、站长兼任,负责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调度。

四、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四全”要求,科学划分网格,落实政府负责人、行业监管人、综合监管人和专家咨询人,明确“四个责任”,统一制作成规范的公示板,在监管单位醒目位置公示,确保网格化监管实现l00%覆盖。建立各级网格监管队伍,充实专业人员,实施专家查隐患制度。要齐抓共管,形成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互补、互动、互促和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一体化责任制度体系。

(二)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村、各企事业单位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制定本地、本部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网格化建设相融合,作为实施网格化监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简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流程,提高评审质量,确保所有企业全部达标,并实施动态管理。

(三)全面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控制

各村、各部门要将所有企(事)业单位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企(事)业单位基本信息、部门监管网格化责任从业人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隐患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和隐患查报管理等内容实施动态监控。积极应用云计算、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导航定位等信息技术,对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安全监控与事故预警,实现生产作业实时监控,联动预警。探索建立安全监管远程监控系统,对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进行实时监控。

(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督

各村、各部门要利用举报电话,探索网络举报、集中指挥、全程监控、限期结案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巡视、暗查暗访、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社会化监督工作制度,形成立体化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五)深化“三位一体”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按照总书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切实推动落实省、市、县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安全发展领导体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责任。按照省政府《落实专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吉政发〔2010〕2号)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类安全监管职责。一是明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综合监管职责。二是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三是突出安监、乡建、国土、公安、等部门依法进行专业监管和及时处理属地和其他行业管理部门移送的安全隐患的监管职责。四是明确镇各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巡查报告等职责。

五、步骤时限

(一)统一思想,制定方案

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把“四化融合”“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成立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全面启动,组织实施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已建立起网格式安全管理的,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录入,统一制作公示版,在企(事)业单位醒目位置公示,责任人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管。未明确责任建立网格的部门要抓紧时间建立。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前。2、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实施网格化监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制定全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实现标准化与网格化的有机融合。已经安全评定标准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规模以下企业标准化创建1OO%启动。完成时限:2014年11月底前。3、按照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吉安委〔2014〕1号)任务、目标和时限要求,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4、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督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好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台账。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全方位落实各类安全监管责任,全面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紧制定本地和本部门“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省、市、县、镇的统一部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按照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集中力量开展工作。要在已广泛开展、初步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全面深化成果。对正在探索创新的措施办法加快研究论证,重点推进实施。要将符合实际、切合实用、务求实效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时间、进度、质量和效果同步协调发展。

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办法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及施工工作面存在的问题

1.1.1施工安全意识薄弱。随着工程项目的日趋增多,工地中的施工安全变得良莠不齐,由于部分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薄弱,在土木工程施工的现场,甚至在个别工地,基本的消防安全设施都没有,甚至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连封闭管理仍都做得不够到位或是没有 现场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导致工地外人员可以轻易进入施工现场,带来安全隐患。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差是一部分原因,毕竟也有现场施工人员的问题,没有对安全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

1.1.2现场脚手架的不规范搭设。现场当中的施工面有很多,脚手架是施工重要的工作面之一。在某些施工现场,脚手板并没有做到满铺工作区或脚手板上堆放的材料设备较多、材质比较差。导致脚手架的工作面不能够形成牢密的工作网;建筑结构与架体拉撑点受力并不符合国家规范;架体内封闭绝大部分防护也不准确安放或是不符合规范;存在的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卸载架体或卸载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去执行导致的,这些脚手架的不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工人现场施工时的安全。

1.2施工管理问题

1.2.1人员的问题。施工企业为了片面降低成本,进行安全管理机构的裁剪或取消,造成安全监督空白,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力量。而且,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廖廖无几,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难度、特点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机械地工作,甚至为了照顾关系安排做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严重滑坡。

1.2.2领导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管企业,企业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依赖政府,安全管理工作表现为“政府、上级部门要我安全”;在市场经济中,政企分开,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模式,在大大小小会议上讨论最多的往往是经营、效益和利润,安全管理搁置一旁,无形中被放松了,更不考虑安全管理的隐性效益和安全事故给企业将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之风盛行。

1.2.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勿庸置疑,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有的企业与下面各项目部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具体指标。可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真空”段。有的领导忽视完善规章措施,尤其在用工管理、机械检测、持证上岗方面的规章、措施相当薄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安全工作要走规范化的道路,强大的制度是保证,企业领导要充分发动第一线工作人员对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群众的观点,有了完善的措施,就要坚决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

1.2.4资料收集的混乱。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这样不仅是对土木人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不负责。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控制办法

2.1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2.1.1加强施工工程人员施工安全意识。要保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人员佩带齐全,保证人员安全。对于地上作业,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戴安全帽,工地周围必须要有封闭的安全网;对于高空作业,高空施工人员必须要带安全、方便的安全带,保证人员安全。再有施工现场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清理,保证工地上的整洁,并且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工作区进行计算机监测,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场地施工。

2.1.2加强管理人员施工安全意识。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2.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为保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如:施工前,技术人员必须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施工的临时结构必须经过安全设计,经技术鉴定合格方可使用;石方开挖的过程必须遵守施工规范严格进行,对于炸药等危险物品的储存、运输、保管及使用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地方规定进行;对于实施架板、高空、起重等作业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进行技术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上岗;施工场地修建的临时住所及库房在架设照明线路时,必须符合防电、防火、防爆炸的规定,并配备足够多的消防设备及安装避雷设施。

2.3脚手架及设备的安全状况的管理

2.3.1必须按照施工技术上的标准去严格规范脚手架是否标准化、正规化,以便能使脚手架 材料质量、外形和脚手架的稳固性,都能在施工现场中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是对施工人员安全的保证。

2.3.2针对施工设备、工器具安全装置设计的管理也要加强。通过国家大力发展与改进施工机械,保证施工机械的各项安全性能。对于专用的施工工具必须把所要配置的安全保险落实到位。

2.4对于技术员工专业与素质的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检测人员进行对项目工程的查验,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施工管理。例如有的监理工程师面对金钱的诱惑或者监理师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就直接担任相关的职务进行管理,这样就容易造成施工质量的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技术人员选用上必须做到:要有相关的职业能力证书;要在施工现场拥有很好工作经验;在施工进场之前要进行对人员的相应的培训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5加强施工前资料收集及材料准备

明确负责施工前资料收集的收集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本着“谁做谁负责收集”的原则,严禁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核。同时施工前查看好设计图纸,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前提下,检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出现问题及时汇报给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法人代表,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问题。

3结语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施工事故,不仅对施工单位利益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种情况,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建设中,应明确在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对安全施工问题高度重视,从工程各个方面进行安全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1]李月英.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09,(6).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问题一直都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总结了以往世界各国10份安全氛围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两个指标是大家一致认同的: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和员工对安全的参与程度。在1980--1998年近二十年间国内多个行业发表的18份安全氛围调查研究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依次是:管理层,安全体系,风险,工作压力,能力和安全规程。可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现状的意义重大。

1.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市场管理混乱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包括建设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有法不依,躲避监督。发生在建设单位的问题,建筑法和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其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为逃避费用,仍以种种借口,或明或暗,或部分或全部不依法办理“一书两证”、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各种手续,还有对应实行监理的工程不委托监理。这种行为既造成了国家各种税费的流失,又使工程处于失控状态,成为工程质量安全的直接隐患。此外,一些单位迫使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以及拖欠工程款和合同费用等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使施工企业陷入严重的“三角债”,无力增加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甚至偷工减料,造成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事故。

1.2施工企业综合能力不强

目前市场上有很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都己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较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现场基本不到,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职无权,只为应对管理程序,而工地的现场监理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1.3施工安全应对措施有缺陷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者对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和条例不精通、不熟悉,未能认真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施工安全资料造假、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规范、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门吊搭设不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

1.4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诞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支持,使之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满足了广大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日益提高的安全要求和工作效率。目前管理和信息技术在国外己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在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对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力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普遍范围内都没有得到运用。

2.施工安全有效防控的几点建议

2.1职安全管理机构

为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它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决策机构,是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安全决策和协调的参谋,同时又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作业条件的改善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2.2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3建设建筑施工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将全体国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的现代文化人。将企业的全体人员塑造成具有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生产力,企业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我们在建筑施工中也应根据安全文化的要求,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框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企业职工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安全精神和风貌,要在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与健康的奋斗目标。

2.4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安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是构成较复杂的系统,它是硬件和软件、方法、过程以及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贮、管理、检索和传输,在需要时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支持决策。能用数学模型和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能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活动的目的。能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有效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确保人员的安全健康,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并实现安全检查评比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从建筑施工实际出发,基于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采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组成的混合系统方法,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等级评定系统。该评定系统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情况,基于给定

篇11

1.1梅花山隧道

隧道全长13780m,为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最长的隧道,本标段施工出口端4869m(DK224+881~DK229+750),最大埋深688.21m。根据梅花山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初步拟定了该隧道的风险清单16项,其中,有5个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事件,即:突水涌泥、围岩坍塌、岩爆、大变形、高地温。通过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全隧初始风险等级为极高度风险,施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残余风险为高度风险,预警等级分为Ⅱ级(严重,橙色)。2011年8月,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四方初步评审为高风险隧道。

1.2石笋山隧道

隧道全长4812m,进口里程DK229+945,出口里程DK234+757,最大埋深564.3m。根据石笋山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初步拟定了该隧道的风险清单13项,其中,进口端DK229+945-DK230+090为梯田,地层松软,地下水发育且水位高,洞顶地表有当地村民房屋20多户,开挖后易产生开裂,甚至倒塌,因此,突水涌泥、第三方损失为“极高度”风险;围岩坍塌、岩爆、大变形、高地温为“高度”风险。通过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全隧初始风险等级为极高度风险,施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残余风险为高度风险,预警等级分为Ⅱ级(严重,橙色)。2011年8月,建设单位组织评审时确定残留风险等级为中度,2012年8月14日后,要求按高风险隧道管理。

1.3将金山特大桥

全桥长567.65m,施工里程为DK234+759.5~DK235+327.15,孔跨布置为1×32m简支梁+1×(60+4×100+60)m连续梁。根据该桥的设计情况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初步拟定风险清单9项,其中,高空作业、高边坡或深基坑坍塌、挂蓝施工、大跨连续梁施工为主要的风险事件。初始风险等级评定为“高度”风险。2012年8月14日后,按高风险工点进行管理。

2风险管理主要措施与落实情况

2.1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项目总工、副指挥长、安全总监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各项目负责人为组员。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标段内所有在建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安质环保部。安质环保部为指挥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2人。各项目部均独立设置安质部,配备专职安质工程师;每一施工作业班组配备了施工经验丰富、安全工作责任心强、享有一定威望的一线生产工人任兼职安全质量巡查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质量风险监督检查。

2.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为加强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依据国家、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及建设单位的风险管理相关要求,指挥部编制了《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实施细则》、《铁路建设工程高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高风险工点领导带班作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明确高风险工点管理程序的通知》等制度、办法,明确管控责任和要求,定期落实检查、考核措施,有效促进了风险管理和现场管控工作。

2.3严格落实安全包保、干部带班作业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针对高风险隧道、大型基坑、高陡边坡、特殊结构桥梁、地下工程、临近既有线及既有线施工,地质灾害及其他高风险工点,采取“评估先行、分工明确、抓好源头、专家指导、高效联动、齐抓共管”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落实了指挥部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对梅花山隧道出口、石笋山隧道、将金山特大桥等高风险工点实行安全包保和带班作业;高风险工点严格执行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制度。

2.4开展风险评估,强化现场风险监控管理

本标段不良地质主要是有:特殊岩土、岩溶、采空区、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断层破碎带、富水区、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软岩大变形、放射性岩体、煤系地层瓦斯、环水保敏感区等,根据上级单位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该标段对所有到图的工点组织超前地质预报专业单位和各单位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地表周边调查,对施工过程中将受影响和民房、厂房、水渠、道路、溪流、高压电塔、供水管路、设计地质等进行了评估;在周边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该标段的风险评估进行了指导,形成了14座隧道、22座桥梁的风险评估,经监理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备案。

2.5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指导现场施工安全

为有效落实各阶段施工风险安全管理,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批了72个高风险工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严格按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其中,梅花山隧道有26个,石笋山隧道有16个,将金山特大桥有30个。在完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三个高风险工点形成作业指导书(清单)51份、及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共147份。

2.6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保安全

管段内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不良地质,主要有高地温、岩溶及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地下水等风险。为做好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公司择优选择第三方单位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把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采用地质调查法、超前水平钻探法、加深炮孔探测、地质雷达法、TSP长期预测预报、红外线探测法等主要方法,着重进行断层及断层影响带、软弱夹层、岩溶、围岩级别变化、工程地质灾害、含水构造体、煤系或矿区地层采空区等方面的探测,综合监测结果,及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2.7实施风险动态管理

在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水平、经验和工程特点等,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级,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批准的隧道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将隧道安全距离、开挖步距、桥梁模板验收、支架验收、特种设备验收等作为红线管理,纳入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

2.8建立风险预警、响应机制

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实时监测数据、施工情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并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措施,确保人员、机械设备安全。根据风险源识别,针对高中度风险源制定各种专项应急预案16份,针对涌水突泥、隧道坍塌、驻地防洪、物体打击、防火安全等组织应急演练17次,通过应急演练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了指挥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接口,与上级单位应急接口,与指挥部所属各单位衔接的应急体系,有效地提高了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篇12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造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

    1、抓好安全教育的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重视安全预防工作。首先,要提高施工单位的最高管理人的安全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能否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这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最高层领导以及负责工程项目的人员把各项安全工作能不能视为首先想到的问题。对此,将安全管理工作看成是他们考核工作的重要凭证之一,一旦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就要追究相应负责任的责任,如果在考核中不达标,对其进行处罚,从而激发他们紧抓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采用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他们对安全的责任感。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明确的知道,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关系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的名誉,同时更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情况。要加强施工人员在思想上的安全意识,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时刻的绷紧安全隐患这根线,加强制定安全机制,落实安全措施。

    2、制订安全制度,进行制度教育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当中,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的项目部门以及最基层的施工小组,在对其进行统一安全思想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安全制度,并落实到位。安全制度的制定不仅要结合本部门小组的自身情况还要结合各个施工单位的情况来进行制定。在进行制定安全制度的同时,也要贯彻、落实到位。

    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1、控制两个关键,保证安全生产

    施工对象和施工工序是施工安全管理控制两个最重要的关键。施工对象是指在水利工程中施工的部位,例如深基坑的开挖、高空悬挑部位施工、给隧洞进行衬砌等,施工工序指的是。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脚手架工程、钢筋焊接加工等。对这两个关键控制好,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等,确保安全施工。

    2、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安全生产控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就是标准化的管理,通过全面的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要的保证。在项目进行施工中,所有施工过程都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来执行,施工人员不论是在施工前还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施工地点、对象、工作要求、安全注意内容的明确等,要禁止并杜绝由于情况、职责不明等导致施工的安全隐患。

    3、作业现场抓安全管理

篇13

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三个一”(一口管理、一个系统、一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普查登记。全面推行本市户籍人员居住登记、来沪人员居住证管理等制度,力争在世博会前基本实现“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加强对重点人口、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扬言铤而走险等人员的滚动排查,落实监护、收治、管控措施,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

责任单位:综治办(人口)、社事办(民政)、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二、维护本镇社会稳定

工作措施:深入开展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和重点上访人员的滚动排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化解工作,严防人民内部矛盾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插手或炒作利用。加强“__功”等组织人员的教育转化和防范控制工作。在世博会举办前,对重点上访人员逐一开展法律告知,落实稳控措施,并做好非正常上访活动的现场处置和依法处理工作。

责任单位:综治办、办、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展打击整治攻坚战

工作措施:以严重暴力犯罪、多发财犯罪,经济、金融、涉世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犯罪以及街面突出治安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对流散社会的非法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的集中清查整治,严格落实防范管控措施,及时发现、消除危害社会治安的涉刀涉枪安全隐患。开展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危棚简屋等场所的消防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城中村”等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责任单位:综治办、规划建设办(安全)、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四、加强社会面管控和巡逻守护

(一)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工作措施:健全“三合一”联动救助工作机制,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全面清理和集中救助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本镇主要景观道路和重点区域街面基本无流浪乞讨现象。加大对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两怀妇女”,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强讨恶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处置力度。做好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收容抚养工作。

责任单位:社事办(民政、教育)、城管中心、综治办、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二)加强社会面巡逻和身份证照查验

工作措施:组织警力和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加强街面、社区治安巡逻,由公安执勤民警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身份证照查验工作。协助公安特警在重点区域、重要部位、要害部位周边开展武装巡逻,严格落实供电、供水等重要设施的警戒守护措施。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五、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

工作措施:严格执行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大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治安保卫责任追究力度。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六、加强公共场所经营管理

工作措施:组织开展对旅馆业单位、娱乐休闲服务场所、互联网服务场所、地下建筑经营场所及废旧收购、印刷等特种行业的专项检查整治,加强经营监管,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世博会举办期间,全镇旅馆业单位严格落实住宿实名登记等各项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莘庄工商所、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七、加强公共交通安全防范

工作措施:加大对主要交通枢纽、公交站点、人员集散地等区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八、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监管

工作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严落实责任制,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储存、销毁等环节的安全监管。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办(安全)、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九、加强低空慢速小目标的排查管控和发现处置工作

工作措施:组织开展低空慢速小目标的全面排摸,逐一进行告知并签订禁飞承诺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社会

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并积极举报,坚决防止在禁飞区域和时限内升空。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十、加强群防群治工作

篇14

【 关键词 】 工业控制系统;scada;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1 引言

现代工业控制系统(ics)包括数据采集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程序逻辑控制(plc)以及其他控制系统等,目前已应用于电力、水力、石化、医药、食品以及汽车、航天等工业领域,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为此,《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规划》特别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与传统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相比,我国ics的安全保护水平明显偏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关注。大多数ics在开发时,由于传统ics技术的计算资源有限,在设计时只考虑到效率和实时等特性,并未将安全作为一个主要的指标考虑。随着信息化的推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在为工业生产带来极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ics的安全问题,如木马、病毒、网络攻击造成信息泄露和控制指令篡改等。工业基础设施中关键ics系统的安全事件会导致出现:(1)系统性能下降,影响系统可用性;(2)关键控制数据被篡改或丧失;(3)失去控制;(4)严重的经济损失;(5)环境灾难;(6)人员伤亡;(7)破坏基础设施;(8)危及公众安全及国家安全。

据权威工业安全事件信息库risi(repository of security incidents)的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全球已发生200余起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事件。2001年后,通用开发标准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针对ics系统的攻击行为出现大幅度增长,ics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入侵事件:

(1) 2007年,攻击者入侵加拿大的一个水利scada控制系统,通过安装恶意软件破坏了用于取水调度的控制计算机;

(2) 2008年,攻击者入侵波兰某城市的地铁系统,通过电视遥控器改变轨道扳道器,导致4节车厢脱轨;

(3) 2010年,“网络超级武器”stuxnet病毒通过针对性的入侵ics系统,严重威胁到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营;

(4) 2011年,黑客通过入侵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使得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供水系统的供水泵遭到破坏。

2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

分析可以发现,造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出现时间要早于互联网,它需要采用专用的硬件、软件和通信协议,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互联互通所必须考虑的通信安全问题。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导致工业控制网络中大量采用通用tcp/ip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与各种业务系统的协作成为可能,愈加智能的ics网络中各种应用、工控设备以及办公用pc系统逐渐形成一张复杂的网络拓扑。另一方面,系统复杂性、人为事故、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对ics造成破坏。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合进ics后,传统icp/ip网络上常见的安全问题已经纷纷出现在ics之上。例如用户可以随意安装、运行各类应用软件、访问各类网站信息,这类行为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浪费系统资源,而且还是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进入系统的主要原因和途径。以stuxnet蠕虫为例,其充分利用了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工控网络中工业pc与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lik文件处理漏洞、打印机漏洞、rpc漏洞、wincc漏洞、s7项目文件漏洞以及autorun.inf漏洞)。

2.1 安全策略与管理流程的脆弱性

追求可用性而牺牲安全,这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存在普遍现象,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策略与管理流程是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的最大难题,很多已经实施了安全防御措施的ics网络仍然会因为管理或操作上的失误,造成ics系统出现潜在的安全短板。例如,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不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

作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满足业务场景需求的安全策略,并依据策略制定管理流程,是确保ics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参照nerccip、ansi/isa-99、iec62443等国际标准,目前我国安全策略与管理流程的脆弱

性表现为:(1)缺乏安全架构与设计;(2)缺乏ics的安全策略;(3)缺乏ics安全审计机制;(4)缺乏针对ics的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计划;(5)缺乏针对ics配置变更管理;(6)缺乏根据安全策略制定的正规、可备案的安全流程(移动存储设备安全使用流程与规章制度、互联网安全访问流程与规章制度);(7)缺乏ics的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8)缺乏人事安全策略与流程(人事招聘、离职安全流程与规章制度、ics安全培训和意识培养课程)。

2.2 工控平台的脆弱性

由于ics终端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十分薄弱,所以病毒、木马、黑客等攻击行为都利用这些安全弱点,在终端上发生、发起,并通过网络感染或破坏其他系统。事实是所有的入侵攻击都是从终端上发起的,黑客利用被攻击系统的漏洞窃取超级用户权限,肆意进行破坏。注入病毒也是从终端发起的,病毒程序利用操作系统对执行代码不检查一致性弱点,将病毒代码嵌入到执行代码程序,实现病毒传播。更为严重的是对合法的用户没有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可以进行越权访问,造成不安全事故。

目前,多数ics网络仅通过部署防火墙来保证工业网络与办公网络的相对隔离,各个工业自动化单元之间缺乏可靠的安全通信机制,数据加密效果不佳,工业控制协议的识别能力不理想,加之缺乏行业标准规范与管理制度,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十分有限。例如基于dcom编程规范的opc接口几乎不可能使用传统的it防火墙来确保其安全性,在某企业的scada系统应用中,需要开放使用opc通讯接口,在对dcom进行配置后,刻毒虫病毒(计算机频繁使用u盘所感染)利用windows系统的ms08-67漏洞进行传播,造成windows系统频繁死机。  另一种容易忽略的情况是,由于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不同,其对于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安全防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利用针对性通信协议与应用层协议的漏洞来传播的恶意攻击行为更是无能为力。更为严重的是工业控制系统的补丁管理效果始终无法令人满意,考虑到ics补丁升级所存在的运行平台与软件版本限制,以及系统可用性与连续性的硬性要求,ics系统管理员绝不会轻易安装非ics设备制造商指定的升级补丁。与此同时,工业系统补丁动辄半年的补丁周期,也让攻击者有较多的时间来利用已存在漏洞发起攻击。以stuxnet蠕虫为例,其恶意代码可能对siemens的cpu315-2和cpu417进行代码篡改,而siemens的组态软件(wincc、step7、pcs7)对windows的系统补丁有着严格的兼容性要求,随意的安装补丁可能会导致软件的某些功能异常。

2.3 网络的脆弱性

ics的网络脆弱性一般来源于软件的漏洞、错误配置或者ics网络管理的失误。另外,ics与其他网络互连时缺乏安全边界控制,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当前ics网络主要的脆弱性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

(1) 网络配置的脆弱性(有缺陷的网络安全架构、未部署数据流控制、安全设备配置不当、网络设备的配置未存储或备份、口令在传输过程中未加密、网络设备采用永久性的口令、采用的访问控制不充分)。

(2) 网络硬件的脆弱性(网络设备的物理防护不充分、未保护的物理端口、丧失环境控制、非关键人员能够访问设备或网络连接、关键网络缺乏冗余备份)。

(3) 网络边界的脆弱性(未定义安全边界、未部署防火墙或配置不当、用控制网络传输非控制流量、控制相关的服务未部署在控制网络内)。

(4) 网络监控与日志的脆弱性(防火墙、路由器日志记录不充分、ics网络缺乏安全监控)。

(5) 网络通信的脆弱性(未标识出关键的监控与控制路径、以明文方式采用标准的或文档公开的通信协议、用户、数据与设备的认证是非标准的。

(6) 或不存在、通信缺乏完整性检查。

(7) 无线连接的脆弱性(客户端与ap之间的认证不充分、客户端与ap之间的数据缺乏保护)。

3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考虑所有层次的安全防护安全解决方案,必须考虑所有层次的安全防护。

(1) 工厂安全(对未经授权的人员阻止其访问、物理上防止其对关键部件的访问)。

(2) 工厂it安全(采用防火墙等技术对办公网与自动化控制网络之间的接口进行控制、进一步对自动化控制网络进行分区与隔离、部署反病毒措施,并在软件中采

用白名单机制、定义维护与更新的流程)。

(3) 访问控制(对自动化控制设备与网络操作员进行认证、在自动化控制组件中集成访问控制机制)工业场景下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考虑所有层次的安全防护。

根据国内ics及企业管理的现状,建议ics的信息安全机制的建立从三个方面考虑:1)借鉴国际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ics分区分级安全管理及隔离防护机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鼓励国内相关企业开发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专业防火墙、隔离网关等专业产品;2)按ics系统的应用类型建立工控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架构规范和组网原则,制定ics系统网络设备选取及运行管理规范,禁止接入外来不可信存储设备;3)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并制定相关文件。

目前,国内大型成套设备的ics系统基本上以国外工控系统为主,甚至有些设备直接是国外全套进口的。国外厂商在ics系统集成、调试和后续维护上有许多办法和手段以降低工程项目的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其中最典型的手段就是设备的远程维护,包括监控、诊断、控制和远程代码升级。这些功能的实施通常是借助外部公共网络平台远程操控。这些功能方便了系统开发建造商,但给我们的大型(包括重点)工业项目的日后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外部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路由控制或改变、介入并控制ics系统。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应严格控制国外具有远程外部操作后门的ics系统与装置进入国内核心工控系统。另外,随着高性能的通用pc平台与工控系统对接,越来越多的工控核心装置采用pc硬件平台和微软操作系统作为系统的核心,这样做的好处是借助pc平台和微软软件系统下的大量高性能软件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但这样做的危害是将工控系统置于pc平台中的各种病毒和网络攻击的威胁下。虽然相关企业不断推出各种补丁与升级,但工控系统24小时常年不断的运行模式使得这种间歇式的软件修补与升级显得非常无助。所以选用基于pc硬件平台和微软操作系统的底层ics装置进入核心工控系统应该予以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 王孝良,崔保红,李思其.关于工控系统的安全思考与建议.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2012.08.

[2] 张帅.ics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计算机安全,2012.01.

[3] 唐文.工业基础设施信息安全.2011.

[4] 石勇,刘巍伟,刘博.工业控制系统(ics)的安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0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