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范文

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 房地产 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与控制 研究

一、前言

房地产公司想要平稳地前进和发展,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多数房地产公司都规模小、起步晚、规范化经营程度低、受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状况影响大等特征,房地产公司在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一直都承担着十分巨大的风险,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和手段,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局限。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是保证公司不被淘汰的基础和前提。

二、提高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的房地产公司起步较晚,公司经营体制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实际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维过程中,常常发生许多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其中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如金融体系结构和总体金融环境都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风险。因此,需要房地产公司在进行项目开发和经营时,科学预估财务风险,合理规划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形成几率和影响范围。[1]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指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结构不科学、融资不合理致使公司面临丧失债务偿还能力的危机,造成房地产投资预期经济收益下滑的风险。财务风险又可以分为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

(1)狭义财务风险。狭义上的财务管理风险,多指由于不当使用公司财务杠杆,为房地产公司的正常项目开发和经营带来经济收益发生大幅度波动的风险,甚至为整个房地产公司带来破产的风险。

(2)广义财务风险。广义上的财务管理风险,多指房地产公司在其进行资金的筹划、融合、投放、运营以及相关盈利的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时,因具体操作细节及各种实际因素导致公司的运营、利润以及发展等受到重大影响。

(二)提高财务管理的地位

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在房地产公司运行和管理当中的核心地位。公司的运营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的财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重视提高资金的有效运作能力,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系统,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决策、管理和执行活动由专人负责,并确定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让财务管理在有序的、可控的环境中平稳开展。[2]

(三)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

房地产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普遍周期较长,包含土地的征收、竞买到建筑立项、审核、施工、交付等多个阶段。资金的流转周期很长,周转率也偏低,建筑项目的资金回收效率差。所以,加强房地产公司的现金链管理,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制度,避免发生因经济收益良好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给房地产公司带来经营风险的现象,提高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保证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当今我国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

(一)财务管理不当,造成公司负债现象

当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贷款开发的现象,房地产公司开发某项建筑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借贷,房地产开发借贷的资金量较大。当公司所开发的项目相对大型,其负债的成本和偿还压力也越大。建筑工程项目上项时,因工程质量风险制约,使项目发展成长期性问题,对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回收以及债务偿还造成很大困扰。[3]

(二)房地产公司缺乏合理的借贷计划

我国现今房地产开发公司常急于将项目上项,但是在资金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公司的资金潜力缺乏正确评估,也没有对公司负债情况的正视,而是采取尽最大可能从银行和各事业单位当中借贷资金的方式,维持公司的正常生产和施工,这种运维模式会对房地产公司的投资带来很大风险。与此同时,公司取得项目的最初阶段,没有针对项目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和分析,没有制定合理的资金借贷计划,就盲目上项,资金款项的发放和使用缺乏总体把控,增加了房地产公司项目开发的财务风险。

(三)公司资产结构不完善

我国很多房地产公司的资产结构还很不完善,公司储备资金与借贷资金比例不合理,导致公司最终收益受到一定影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需要以足够的资金储备作为基础,用以作为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拿地”、开发和建设等活动的保证。房地产公司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和发展,是否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建筑项目的开发活动,与公司是否能够适时的筹募到需要的资金有直接关系,是对房地产公司开发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4]我国的房地产公司多数使用自身储备资金进行“拿地”,再以土地作为抵押从银行里借贷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房地产项目施工,在这个借贷环节中,常发生借贷资金不能有效对接的现象,导致公司资金结构不完善。

四、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探讨

(一)完善房地产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

我国房地产工程项目受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施工环境和管理环境等条件的共同制约,开发时间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造成了房地产公司的高风险经营性质。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目标,需首先改善公司财务资金的管理制度,合理地调整和控制公司的负债情况。在完善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需注意两个方面:

(1)加强资金的预算。房地产公司可以将资金的预算与项目总体预算进行相互结合,并将之运用到公司的年度管理预算当中,为公司总体资金的筹集、协调、运作以及分配制定详尽合理的年度规划。

(2)加速资金的运转。房地产公司还应当加速资金运转速度,缩短资金运转周期,充分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以最少的资金投入保证多个地产项目的顺畅间隔进行,将资金进行高效的周转循环,缓解当今银行借贷缩紧政策给予房地产公司的压力,平衡公司负债与收益的配比,良好防范和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

(二)房地产公司应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

我国常对房地产行业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易造成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发生强烈性、突发性风险,在公司面临突如其来的政策风险或其他因素风险时,财务管理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风险防范应变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强化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预防意识,并调整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正确防范风险的能力。

(2)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房地产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合理运用筹资策略。房地产公司的筹资渠道多种多样,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需求,坚持投资回报稳定原则,建立正规筹资委员会,明确财务管理权限,深入分析各类型筹资方案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运用适合的财务杠杆,避免盲目借贷对公司财务造成过大压力,采取群体决策避免个体决策的局限导致决策失误。充分使用金融工具引进新型融资。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财务安全,是实现公司经营方目标的直接途径,也是抵抗经济风险的实用手段。

(3)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以开发项目预算和资金预算为基准,综合分析土地成本、资金运转、经济收益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对项目资金的投入和运作应从全局着想,作全盘性计划,将资金使用根据实际情况做细致划分和排序,制定可行性项目总体计划和资金筹募计划,对计划内容进行认真预算,并严格依据财务预算结果执行计划,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准确性和高效性,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考核对项目所有经济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约束,发挥预算的财务预警功效,控制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

(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控制财务风险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各种来源于市场的风险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公司应当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科学分析市场风险程度。设立专业市场考察调研部门,设置专业市场调研人员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搜集和整理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动态资讯以及市场容量状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走向,以最新最快的信息搜集能力知道公司的项目开发活动。与此同时,房地产公司的市场调研部门还应当具备发掘潜在市场容量的能力和处理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清楚社会需求趋向和地方市场承受能力,将实时资讯有效传递给公司,以此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建立具有实用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案

预警方案是公司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财务风险预警方案在公司的财务管理当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房地产公司也应该建立实用有效的财务预警察方案,确定公司财务警戒标准线,实时监督经营性质负债与资产比例、偿还期债务与公司现金数量的适配,将相关财务预警信息及时予以传递,并初步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预警系统的功能有很多种,包括预测财务风险征兆,提醒公司财务管理进行的预防和控制;分析财务危机的成因,控制财务风险扩大;总结风险因素弥补公司管理经营缺陷,避免财务风险再次发生等。因此,在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当中建立实用性和有效性兼具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五、总结

房地产公司的平稳运营和发展是建立在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基础上的。房地产公司应致力健全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和制度,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使公司在市场竞争机制之下具有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为中垠地产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葛汝焱(1977―),男,山东德州人,大学,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玉勉,姜发根.安徽中小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51-56.

[2] 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公司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05(8):133-136.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风险 风险防范 筹资 融资 投资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一)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性的风险,即企业资金的真实度不够。企业为了保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不愿透露或透露不真实的企业信息,这就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了解,无法获得正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为各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成熟,使得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很难与现代企业制度同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益较差。

(二)筹资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风险。一方面,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无法偿还借款,企业就不得不动用自有资产来偿还利息与借款。但是,当企业无力偿还时,便产生了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利率风险也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这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利率的波动而引起的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被动蒙受损失的情形。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遭受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中,企业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来进行扩张,在这过程中,由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不了解,都会造成因企业盲目扩张和对外投资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往往是致命性的打击。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因素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许多企业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虽然,企业管理者逐渐有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没有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缺少对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大大削弱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其次,企业内部关系的不明确,即在财务方面没有系统的分工,权利和责任混乱、管理力度不够等,使财务管理难以正常进行,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流失。

最后,财务决策不科学。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对投资对象的研究、测评和考察等。不科学的决策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二)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财务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这个大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资源因素等。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且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所具有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管理者自身必须向其员工传递一种严格、缜密工作的信息,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要细致,时刻提醒全员把控好财务大关,灌输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注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实用性。

(二)加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管理

为有效推行和实施资金管理模式,企业必须对其资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预测与控制。

首先,要对企业近三年的筹资和融资规模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状况和国际发展方向,全方位统筹企业的资金使用,时刻监控企业资金流向,以便企业及时掌控使用情况并可根据实际状况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在合理细分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严格把关,对未来资金的需要进行准确预测,以保证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满足客户、的需要;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注意其中的大量赊账和付款条件,在应对不同赊账情况实行不同的收回政策;科学管理存货,对每一种库存产品进行登记,达到最佳存货结构。

(三)形成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筹资和投资决策问题,这关系到企业存亡的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企业应更加注重资本成本的管理,在当前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筹资成本和融资风险难以预测,这就需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充分衡量其产生的机会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使风险降到最低。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推敲、细致研究,并且考虑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甚至国际经济变化的趋势来统筹其投资方向。做到在投资时,慎重选择方案,使投资多元化、区域范围更广等。

在收益分配的选择上,企业也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和把握。如果是上市公司,其收益分配的选择就是股利政策的选择,即企业发放股利的数量、时间和是否发放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决策,制定股利管理方案,不仅要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蒙受损失,还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关系,以便于企业与投资者的长期发展与合作。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更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防范。只有通过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才能制定一套严格细致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李鸣.浅谈如何减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J].价值工程.2010,(4)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上市公司若想成功或者走得长远,都少不了提前做好自身风险防范,制定政策应对危机。财务状况能及时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财务安全是关系到上市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小,说明其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策略与发展战略可行,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后,面临的财务风险不计其数,只有不断加强风险意识,合理把控,才能平稳健康地运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亦是如此。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偿还期限以及长短期负债率不合理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便可以得知作为发展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很多上市公司并不是没有能力做好财务风险控制,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行业来说,尤其是以商品为主要产品的上市公司,他们更多看中的是产品生产与销售,对于运营管理本身就很缺乏。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这一细节问题,很多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关注到,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首先,财务风险本身就是一个隐形的问题,它平时在上市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并不会对上市公司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领导常常忽略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把控。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发展将会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其次,财务风险控制属于现代上市公司管理观念的体现,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甚至是公司财务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没有探索出合适的防控方法。就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财务风险的关键。通过wind数据库查询,能够知道多数上市公司的偿债比率虽然较为稳定,但总体上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该上市公司的负债较多,又缺乏有效规划。每个上市公司都会存在负债情况,上市公司负债过多,不仅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与财务安全,还会影响上市公司声誉,造成无形中的利益流失。上市公司在债款的偿还期限方面没有统一规划,有的债务偿还时间过长,造成信誉上的缺失。由于上市公司对于生产资金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再加上长期负债率与短期负债率较高,偿还债款不能及时到位,也不及时进行账目明确和更新,造成数据上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转。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不科学,盈利渠道过窄

上市公司规模庞大,内部机构纷繁复杂,所以整体的运作管理也存在较大难度。所谓上市公司,有别于一般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投资方式不同,他可以更好地拓展业务,繁荣经济。上市公司虽然有如此的便利条件,但是其筹资、融资的风险更大,因此,上市公司更应该谨慎制定方案,合理布局。目前,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管理部门还比较少,他们的投资方式在整体上也呈现出高风险的特点。某些公司并没有做到科学投资,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它的规划不够明确,筹资数额也较大,上市公司本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借助政策东风,使业务成为主要的盈利方式,但是目前上市公司盈利更多的是依靠房地产业,而且还拓展了很多其他业务,资金的闲置资本过多,整个上市公司表面上看投资较为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也很多面,但实际上决策不尽合理,甚至盲目投资,导致资金浪费,盈利渠道也过于单一,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三)财务管理存在漏洞,现金流量周转率较慢

上市公司是否能够获利,财务是否安全与现金流量速度关系甚密,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现金回流速度过慢,资金流动不畅通的话,将给上市公司发展埋下巨大隐患。目前,上市公司的现金回流速度就不尽如人意,这跟其本身的财务管理政策有关。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与管理制度等硬性客观因素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也起到重要限制作用。现金流量关系到资金是否充足,上市公司在现金流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缺少良好的财务管理职能,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首先,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与办法,对于资金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上市公司的自由灵活性,上市公司在财务行为控制方面并没有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缺乏相应的监管与控制。公司账面资金往来不够明确,如此一来,将会误导上市公司的发展走向。此外,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账目混乱,缺乏有效的制度程序,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核查,不能保证每一笔资金都来往明确,合理使用,拖慢了上市公司变现能力,导致上市公司流动资金非常不充裕,无法更好的配置资源。

(四)赊销比重占据较大,应收账款控制不合理

营运资本管理属于财务风险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能力来看,不难发现,财务管理不规范的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管理情况都存在诸多漏洞。上市公司借助股东的资金,本就承担了更多的财务风险,如果营运资本规划不合理,导致资金回流速度过慢,将会造成严重的财务隐患。上市公司在业务这方面,就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司赊销比重占比较大,赊销货物这本是一件极其正常的现象,但是却要控制比重。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赊销比重过大,将会降低其存货变现能力,一旦上市公司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去完成其他项目,将会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形势,同时加剧资产负债情况,给上市公司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还有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控制不够合理,由于上市公司业务范围的宽广,依赖“人情”的赊销存货情况较为常见,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又碍于情面,不能及时收账,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回流缓慢,甚至出现“烂账”,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债务偿还期限及长短期负债率

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是上市公司保障财务安全、促进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上市公司尤其应该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以便科学决策,降低上市公司内部损耗,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效率。首先上市公司需要树立规则意识,然后制定严格的把控规章,用具体细则规范员工,完全透明、公开、公正,并且按照规章制度来具体实施,严格按照程序来执行,谨防相互推诿的现象。无论是上市公司内部还是上市公司间的合作,都要清楚明确的制定财务报表,明确记录,科学管控,做好资金安排。其次,上市公司还要合理规划债务偿还期限以及长短期负债率,合理安排、处理好上市公司负债情况,做好控制,合理规划好上市公司长短期负债率,并及时追还赊销债款,增加上市公司收入,及时还清债务,增强信誉。

(二)整合财务风险管理程序,盈利渠道多元化

上市公司要增强财务管理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却是让很多上市公司和决策者大伤脑筋的事情。除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并实时创新以外,上市公司还应该注意整合财务风险管理程序。程序明确,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构建起上市公司综合信息框架,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在进行财务活动之前,严格按照财务流程审核合作者与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合理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应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加强监督与防控,构建起财务信息系统,从而为上市公司发展制定财务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当上市公司完成整合财务风险管理程序后,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评估主营业务比重,多元化投资的同时,明确上市公司的支柱性业务,增加盈利可能,丰富盈利渠道。上市公司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借助国家资金为自身谋求发展,构建合理的决策模型,谨慎投资,多元化处理财务问题。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多元化投资,正确评估投资风险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考虑财务风险,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将风险分散,增加盈利渠道,让上市公司财务更加安全。

(三)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加快现金回流速度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是上市公司应对财务危机最为基本的条件。一个大型上市公司,内部运作纷繁复杂,成熟的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其有条不紊地运行。目前,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不局限在上市公司中,几乎都缺少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生存发展。所以,上市公司首先应该树立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然后才能去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在现代上市公司管理的观念中,防患于未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相比较其他行业,该行业的公司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较少,因此,需要上市公司自行摸索与创新。上市公司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优化整合上市公司财务环境,做到权责分明,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前制定好财务政策。科学规划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保障资金规范运转,增加上市公司资金回流速度,保障流动资金充分,账款及时更新,实时记录。谨慎考虑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及时变现,加快现金的流动速度,提升盈利,评估出最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政策。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让公司账目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如此一来,倘若出现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也能够及时发现,并适时做出调整,从而帮助上市公司正常运转。

(四)加强营运资本监管和人员管理,合理控制应收账款

一个上市公司发展的长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能力,而且与自身工作人员团队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团队是上市公司必不可少的,必须提升人员素质,并且加强营运资本管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说到底是财务人员在进行管控,只有他们的专业水平到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才能有保证。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打造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为其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这样他们的财务工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沈海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探讨[J].中外上市公司家,2020(14):48-49.

[2]陈薇,谭润琳,王子莹,李伟静,侯婉婷,苏雅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营销界,2020(13):112-113.

[3]谢丽梅.金融危机下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分析[J].纳税,2019,13(36):128.

篇4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随着近年来行政单位的改革,财务管理也被列为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行政单位预算核算管理的加强越加重要。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体的工作情况发展。因此,要想加强行政单位的稳定运行,就应当对财务管理工作保持重视,并对降低财务管理中的预算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一、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的实际含义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对与财务活动的未来发生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在未来结果的预算上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三是未来的结果会偏离预期的发展预算和收益结果。而在行政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风险,则是在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财务资源不能及时、有效的取得并进行利用,这样就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进而失去了为公共服务提供帮助的主要支撑。

二、影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控制因素

(一)财务控制预算不规范

现在许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依然是以手工预算的方式为基础,在财务处理、内部控制、会计档案保存的方面并没有相关变化,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财务管理上并没有统一的条例规定,对会计核算缺乏合理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容易出现脱节[1]。在预算编制中的时间也过短,内容不够全面,分析不够科学,就造成预算不准确,资金效益难以评估,不能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等情况发生。

(二)内部财务关系紊乱,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浅薄

许多地方的行政单位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使得财务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尤其在对财务资源进行管理利用时,会存在各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再加上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依照工作编制过程进行就不会有财务风险,即使造成风险也是由国家承担损失。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会使得工作中的财务资源使用率下降,甚至造成财务资金的大规模流失,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行政单位的投资、筹资风险较大

行政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的财政拨款,但由于行政单位并不属于盈利机构,所以受各种因素影响,他的日常支出已经大大超过了财政资金的范畴。并且在经营投资的活动中还会受到相关的规定制约,一般都只是进行基础的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一些长期的项目投资活动。[2]由于项目的投入资本大,回收周期较长,所以当前我国的行政单位大都处于负债70%-90%的状态,这也增加了行政单位的投资风险。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

(一)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依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如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明确行政单位的财务控制方法和流程,不同人员的责任安排应落实到位。形成制单、审核和二次审核的管理模式,进而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数据准确。

(二)加强财务控制的核算

作为财务控制重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在财务控制上应该以收支平衡为第一原则,依据之前的发展规划进行财务收支预算的科学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和内部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并进行统筹兼顾,将各方因素综合考虑。以勤俭节约为原则,多将经费投入到新的技术开发上,并对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3]。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及时了解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在保障本部门预算不超支的情况下,在对企业部门进行适当调整,严格维持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对预算进行灵活的调整控制,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改进财务控制系统

保证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及时性,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网络体系。保障行政单位财务系统的准确运行,建立专门的更新分析部门,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并对费用的去向信息如员工工资、管理成本等进行公开。加强监督体制的完善工作,财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实用。对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使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让过程更为有序合理,明确人员的工作管理职责,强化财务控制,使得行政单位的资金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

(四)培养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需要,对专业人才展开知识技能的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将计算机的相关工作软件以及新技术熟练运用,从而提升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的培养,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的更为严密完整。防患于未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

四、总结

在社会经济日益进步的今天,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通过对内部的有效控制和风险防范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相关对策,从而对事业单位展开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继续进行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 关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J]. 中国经贸, 2014(22):196-196.

篇5

【关键词】体检中心;财务管理;法律风险;风险防范;监督机制;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已成为我国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体检中心的成立,满足了人们对疾病防范的需求。作为新兴的健康服务行业,优势与问题并存。业务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新兴健康体检行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1.体检的概念及作用

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率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这些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防效果往往是好的。实践证明,许多疾病能够通过及时发现,而得到有效的控制。健康体检是预防早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体检的信息反馈、指导治疗,健康体检为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体检中心的业务工作特点

健康体检中心主要开展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体检中心的业务具有一些特殊性。

2.1体检对象的复杂性

体检者来自社会各方面,其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环境以及经济、消费观等状况不同,均会影响体检者的体检要求和体检行为。

2.2医疗纠纷具有易发性

随着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知情权、隐私权。如反复咨询医务人员,稍有怠慢或疏漏病情,沟通不到位,都可能引起体检者不满或投诉。

2.3体检者就诊随意性

体检者就诊时间相对集中要求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体格检查、分辨病情,解答体检者提问,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意见。

所以,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和规范管理是健康体检有序、规范的保障,也是确保体检质量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满足受检者对医护服务的需求。

3.健康体检服务机构现状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大部分是从社会不同层面招聘业务人员来完成服务体检工作。缺乏专门的健康管理人才,健康管理模式也不够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3.1市场准入不规范

缺乏统一的机构资质标准和准入标准,体检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

3.2人员配备达不到要求

专业人员数量不齐,缺乏经验,机械化操作难以保证体检质量。

3.3体检收费不规范

目前我国健康体检项目和收费标准不统一,健康体检机构存在着非良性竞争。

3.4缺乏系统、全面的检查后服务

体检全程服务由检前、检中、检后服务构成,各个环节都不可以缺少,目前,检查的后续跟踪服务环节相对薄弱。

健康体检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健全健康体检服务模式势在必行。许多体检机构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研究表明,引入精益管理,对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受检者满意度大有裨益。

4.规范体检中心财务管理体系及措施

目前我国的体检中心多数是依附于医院分设的,只有少数一些专业体检机构。体检中心的业务特点,决定了体检中心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服从于与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自身的要求。体检中心的财务管理重点是要以保护体检中心正当利益为重点,防范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错漏,并且要充分考虑体检中心已经形成的好的管理方法与流程,将体检中心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结合目前体检中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切实对以下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4.1加强体检单的管理

体检单是体检客户到医技科室进行检查的凭据,同时也是体检中心核算工作量的重要凭据,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体检中心收入的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对体检单的管理。体检单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是利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体检工作站开单、收费,来获取有关客户体检信息,确认后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下计算机软硬件投入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好,适用于已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的体检中心。

二是实行复写双联体检单,主要是体检中心开出体检单时采用复写形式,一式两份,一份盖章后交给客户,一份作收入会计存查并用于财务核算。这种方式下开单工作量大,适用于业务较少的小型体检中心。

三是实行体检单双盖章,体检中心对检查项目进行登记,开出体检单,加盖体检章后转交收费会计,收费会计登记后加盖体检记账章后交给客户去相关科室检查。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开单量,同时也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适用于业务量大、未采用微机管理的体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