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进修学校;少儿;礼仪教育;重要性;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礼仪是少儿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是少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儿童素质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下,我认为少儿礼仪教育已备受国人关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那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会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为更好的普及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充分培养儿童学习礼仪的环境,开设相关的课程,使孩子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学会懂得礼节。据了解,美国专门在学前班开设了学习礼仪的课堂,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培训班进行专门的教育,把孩子们的礼仪程度作为升学的一个考核内容。
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经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语;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
少儿礼仪教育的培养将会使你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都迫切需要学习礼仪,懂得礼仪,遵守礼仪和运用礼仪。这次我所提出的少儿礼仪,就是本着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这次教育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我们的小朋友们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以后的人生铺上更加广阔的道路。
怎样培养少儿礼仪:
少儿礼仪教育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少儿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因此,如何使孩子在此阶段形成健全人格,实现思维发展质的上的飞跃,是广受家长、教师的热切关注问题。,
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要求我主张要积极培养少儿的耐心,少儿耐心的培养,有助于少儿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其次也应教会儿童学会说“对不起”、“谢谢”等这类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让孩子明白有意无意地弄伤他人或损坏别人东西都得道歉,对于它人的帮助也应该学会说谢谢。这些礼仪的学习将会对少儿以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其实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众多教育专家认可,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就要开始
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国内一直缺少这样一个教育l生的课程。为此,今天我在这里提出了少儿礼仪的一些重要性,让各位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起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
少年儿童需要从小就培养的六大能力:创造力、意志力、思辩力、自制力、专注力、亲和力。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的人,就得从小教会他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利益教师刚开始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老师自己,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教孩子一点礼仪,能使他被更多人接纳,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通过论述,为的是帮助父母培养孩子正规家教,使孩子从小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可表现出落落大方、礼貌待人、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举手投足间流露受过良好家教的训练,深受周围人们的称赞,增强自信、受益及影响一生的成长。论少儿礼仪教肓的重要性和途径
张琳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礼仪也起到了向外界传递中国信息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将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礼仪风貌的发展趋势。现实情况中,我国国民的文明礼仪与国际社会相比,已产生了一定差距的。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到位有关,本着这么一个思想,我觉得专门开办少儿礼仪知识培训班,让广大少儿学习到专业的礼仪知识,身体力行,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在以及今后生活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进修学校;少儿;礼仪教育;重要性;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礼仪是少儿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是少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儿童素质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下,我认为少儿礼仪教育已备受国人关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那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会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为更好的普及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充分培养儿童学习礼仪的环境,开设相关的课程,使孩子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学会懂得礼节。据了解,美国专门在学前班开设了学习礼仪的课堂,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培训班进行专门的教育,把孩子们的礼仪程度作为升学的一个考核内容。
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经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语;教孩子礼仪,等 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
少儿礼仪教育的培养将会使你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都迫切需要学习礼仪,懂得礼仪,遵守礼仪和运用礼仪。这次我所提出的少儿礼仪,就是本着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这次教育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我们的小朋友们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以后的人生铺上更加广阔的道路。
怎样培养少儿礼仪:
少儿礼仪教育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少儿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因此,如何使孩子在此阶段形成健全人格,实现思维发展质的上的飞跃,是广受家长、教师的热切关注问题。,
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要求我主张要积极培养少儿的耐心,少儿耐心的培养,有助于少儿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其次也应教会儿童学会说“对不起”、“谢谢”等这类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让孩子明白有意无意地弄伤他人或损坏别人东西都得道歉,对于它人的帮助也应该学会说谢谢。这些礼仪的学习将会对少儿以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其实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众多教育专家认可,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就要开始
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国内一直缺少这样一个教育l生的课程。为此,今天我在这里提出了少儿礼仪的一些重要性,让各位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起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
少年儿童需要从小就培养的六大能力:创造力、意志力、思辩力、自制力、专注力、亲和力。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的人,就得从小教会他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利益教师刚开始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老师自己,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关键词:日本 礼仪教育 特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30-02
礼仪,从大处说,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及精神的象征;从小处说,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一把标尺。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人们的语言交流、行为习惯等礼仪行为虽是个人的小事,但从小事之中窥见国家、民族的内在精神。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因为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教育。在人成长的阶段中,儿童阶段可塑性大,是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生活和交际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而且也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如果我们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必将影响到儿童完整“人”的形成。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分析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借鉴其礼仪教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礼仪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
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日本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教育,重视向学生传授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并将儒家礼仪编成教科书,因此,日本的礼仪教育领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礼仪教育。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日本儿童从小在家里就要接受礼仪教育,礼仪也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儿童在家中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尊敬父兄。鞠躬是日本非常普遍又极重要的礼仪。父母会教给孩子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在家里,孩子要向父亲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女孩应向男孩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能把头抬起,有时甚至要鞠躬多次。在日本,餐桌礼仪也是儿童的必修课。日本的父母从小就向孩子详细的讲解餐桌礼仪。例如,吃饭时,如果勺子上附着了黏性事物,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舌头将其弄下,而是要寻找其他方法。因为勺子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个人用嘴去触碰,就会影响到再次使用,这样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母亲在家里把饭做好了,但并没有告诉孩子吃,孩子就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要先说一句“那就不客气了”。一方面表示自己要吃饭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示对父母劳动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基本的礼仪,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坐姿端正等等。日本的文明礼仪已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立礼仪室,开设礼仪课
日本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后要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内设置礼仪室,礼仪室内放置着日式的摆设以及和服。幼儿教师会身穿和服,教儿童学习日本传统礼仪。例如,在茶道课上,教师和儿童都穿着和服,教师给儿童示范如何倒茶,如何敬茶。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儿童能更好的领会礼仪的重要性。进入小学,学校设有礼仪课。如,“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等,还有专门的礼仪教材。日本根据各年级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如日本的儿童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时间课”,每周两小时。课上教师向儿童讲解礼仪的重要性。课本几乎都是以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为素材,像仁、礼、忠、孝、义等思想全都包括其中。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强调学生的体验性活动。例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学会友好相处。
(三)重视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参加传统节日,体会传统文化是日本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到传统节日如“儿童节”、“月见”等大项庆祝活动,从幼儿园到小学以及中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到庆祝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所以,日本政府专门提高了传统文化在学校礼仪课程中的比例,将其融汇在礼仪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重视开学和毕业典礼
礼仪不仅包括“礼”还包括“仪”,“仪”笼统的说就是仪式。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甚至幼儿园毕业都有隆重的典礼仪式。每年的四月是日本新年度的开始,也是日本开学典礼的时候。无论是在开学典礼还是毕业典礼,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要穿戴正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有明确的程序,虽然每个学校不尽相同,但中小学典礼大体上包括唱国歌,领导讲话,学生宣言以及才艺表演等环节。例如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全体人员唱完国歌后,班主任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走向主席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鞠躬敬礼,然后发表简短的“演讲”。孩子们童真的人生“宣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父母的心,有的父母喜极而泣。仪式接近尾声,毕业生用声情并茂的才艺表演表达对六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父母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最后,《再见》的旋律和掌声响起,待最后一位毕业生走出会场的大门时,掌声和音乐旋律才会停止。
二、日本儿童礼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现代人们观念中的礼仪是从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古代的《礼记》、《周礼》、《仪礼》是中国的“三礼”集中论述了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当今,中国的礼仪教育与日本相比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儿童礼仪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泱泱五千年的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秩序的建立,不仅来自于人们对国家法律的畏惧,还来自于对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而对于社会基本道德的遵守,基本礼仪的教育尤为必要。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以礼待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因此,儿童作为国家最年轻的一代,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成为引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
2.儿童礼仪教育是健全儿童人格和保障儿童进行初步人际交往的需要
儿童处在人生起步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学坏学好都很快。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小孩怎么满口脏话呀“”那家孩子言行举止好得体哟”之类的话语,可见儿童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有“礼”走遍天下,而无“礼”寸步难行。中国礼仪鼻祖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儿童礼仪得体,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赢得自信,为儿童自身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人生中必然健康成长。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儿童在3~6岁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儿童礼仪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
1.基础性
儿童具有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低的特点,平生第一次接触礼仪,对礼仪不熟悉,不适合成人式的礼仪教育。选择的礼仪项目应该与儿童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相适应,从最基础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入手,同时也要和当地乡土文化相适应。
2.可操作性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对不应该做的或说的内容要明确无误,对应该做的或说的又要循循诱导。
3.趣味性
儿童拥有的知识少之又少,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在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时,强制灌输式的效果显得不适时宜,我们最好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成长,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接近儿童的认知区域。
三、结合自身在儿童礼仪教育中的得失谈谈如何开展儿童礼仪教育
1.营造幼儿学习礼仪的氛围
静态的:在幼儿园门口建立文明礼仪岗,在幼儿园大厅建立礼仪图片专栏,在幼儿园教室内建立礼仪内容片段图片化并上墙,如,洗手礼仪、午睡礼仪、进餐礼仪、盥洗礼仪等;动态的: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见面送上问候礼。
2.开发园本礼仪教育的特色课程
组建由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开发礼仪课程团队,结合我国固有的礼仪文化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上虞区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构建出独有的园本与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3.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对儿童礼仪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前期要对从业儿童礼仪教育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她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儿童礼仪教育。
4.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反馈
关键词:学前教育;礼仪实践;策略讨论
一、学前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文明古国,历史上有很多在礼仪上启蒙性的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学习礼仪可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呢?首先,这可以促进幼儿独立和自信的培养,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帮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交往的能力。其次,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第三,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倾听、理解和倾诉,从而保持一种身心健康的生活状态。
二、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措施
1.了解儿童的首要条件是尊重
要更好地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处,以玩伴的角色并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和幼儿交往,做错事主动向幼儿道歉,时常倾听幼儿的想法,尽可能多地与幼儿聊天,在看到幼儿做错事的情况下,要尝试着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当幼儿意识到老师的尊重,常常会产生“老师很喜欢我”的喜悦感,从而尽可能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
2.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儿童,因材施教
研究表明: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幼儿在不同时期身体和心理发育速度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在平时的细致观察下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尊重儿童。作为教师,在观察中了解幼儿在行动背后的真实目的是很重要的,不要妄下结论,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闭症。幼儿更需要的是大人注重他们的成就,相信每个幼儿都怀着美好的愿望。
3.通过各类活动增强儿童的礼仪意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儿童这样的天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开展一系列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比如餐前饭后的卫生礼貌,鼓励幼儿与朋友、老师和家人打招呼,礼貌邀请别人参加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养成遵守礼仪习惯的意识。
其次,游戏也应该是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度都非常高,这样积极主动的场景自然是开展礼仪教育的良好平台。如: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举办家庭用餐礼仪的活动,评选出最佳文明礼仪家庭,给予一定奖励,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平时在家中也能更加注重对幼儿各方面的礼仪教育,起到了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最后,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节日,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开展不同的礼仪教育活动,组织幼儿给朋友、家长和老师制作小礼物,送上一份祝福等,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加强尊重别人、亲近朋友的意识,也能削弱幼儿常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所形成的观念和良好的礼仪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帮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应得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共同合作来完成对幼儿完美人格的构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 礼仪 行为 养成 教育 策略
一、有关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概述
1、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道德行为规范五个方面。
2、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
(2)《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标准》。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福建省《幼儿园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
二、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现状
在调查问卷得前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幼儿礼仪水平好的占总调查数的9.9%;中等水平的占80.5%;差的为9.6%。在设计的情景中,随机测查了35名幼儿,“进屋先敲门”的为“0”,“主动问好”的占42.8%,“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另外,在回答“为什么上课时不能乱插嘴”时,大部分幼儿回答“老师要批评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通过前测问卷,发现大部分幼儿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了解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有部分幼儿不能去做,可见,在文明礼仪方面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幼儿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文明礼仪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变老师督促引导为自觉行动。
三、策略
1、教师必须先行加强教师个人礼仪修养。加强教师自身的礼仪修养要认识到礼仪包括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底蕴。外在的言谈举动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作为支撑;反之内在的底蕴需要外在的话语,行为间来体现,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所以要同时进行加强培养。从外表上看有仪容、表情、服饰、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内在气质涵养上看有文化修养、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能力、探索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高尚的思想、积极乐观的态度。
2、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的行为。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礼仪方面歌曲,或者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编一些礼仪歌曲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将礼仪通过唱歌形式熟记于心。比如:《礼貌歌》中歌词为:“小朋友,讲礼貌,见老师,问声早,见同伴,问声好,告别时,说再见,向人家,借东西,说一声,谢谢你;踩了人,多着急,快快说,对不起,碰了我,不生气,轻轻说,没关系,小朋友,要友好,不要做,小霸王,小伙伴,手拉手,你我他,好朋友。”
3、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讲礼仪的氛围。(1)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礼仪教育的要求,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走楼梯不推挤”、“互相问好”,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2)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请两个小朋友轮流站在门口和老师一起接待幼儿,向小朋友们问好等。在班里放置一面美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4、开展各类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来激发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评比,为礼仪习惯养成最好的学生树立榜样,使得其他学生有个活生生的学习标杆。比如: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比活动,开展教师“礼仪之星”评比活动,开展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活动,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等等。以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为例:每月我们将对18个班级进行评比,对文明班的评比有具体的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班级卫生当月扣分或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一律不得进入文明班的评比,被评上“文明班”的班级,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由园长室授予“文明班”的循环三角旌旗,学期结束也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在阅读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幼儿很喜欢听故事,他们也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培养了好习惯,增长了新知识。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多让他们接触相关的知识和绘本。如“小猪的妈妈做了许多饼,猪姐姐想吃,她对猪妈妈说‘请给我一张饼’,小猪不小心让饼掉到了地上,小猪忙说‘妈妈,对不起!.”通过小小的礼貌故事,孩子们认识了“请,谢谢,对不起……”等一系列礼貌用语,也初步了解如何去正确地使用。
6、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教师应抓住游戏时的各种机会,来实施幼儿的文明行为教育,捕捉有利的时机,及时进行随机教育,巩固一些好的道德行为,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动机。
7、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靠幼儿园单方面就能做好的,必须要家园合力,共同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2)利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册、家园专栏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自己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3)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钰娟.浅谈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教师先行[].【会议】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2010-05-01;
关键词:隔代教育;留守儿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调查情况――以永州东安县为例
1.调查对象。东安县,隶属于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辖1个经济开发区、1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面积2219平方公里,人口631918人(2014年)。本文通过对东安县周边部分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94%。
2.调查方法。a.问卷调查法。关于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不多,所以本组成员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参考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本小组研究中所需要的信息编写而成。我们向调查对象发放《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然后进行筛选,得出有效问卷若干份,最后进行研究。b.访谈法。本研究还采用了是非结构性访谈,通过采用之前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已经拟定好的问题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着祖辈们对孙辈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其中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以及安全意识四大类的内容,以及祖辈们如何看待隔代教育的教育观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调查现状
a.日常行为习惯调查情况。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隔代教育中非常明显,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祖辈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直接表现在日常的留守儿童生活当中,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通过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我们知道,更多的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习惯集中在“基本可以”,因此,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对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b.学习习惯调查情况。但是由于许多祖辈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为纵容,这让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所示。
通过表2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更多集中在“C:不能做到”该选项,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是摆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前重要内容。
c.文明礼仪调查情况。许多祖辈在对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对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视,因此,调查的结果也相对较为理想,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
通过表3表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虽然较为理想,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开展提高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综合素养实践研究,力图让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摒弃不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由环境所引起的种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礼仪。
二、调查结论
通过这三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调查中,多数留守儿童处在基本做到的阶段,更谈不上良好两个字,然而也有不在少数的留守儿童还处在不能做到的阶段;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习惯调查中,多数的留守儿童只是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不喜欢探究和深思作业中的奥秘,不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且不积极动手,而且有些儿童不喜欢老师留作业,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在文明礼仪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可以做到基本的礼仪规矩,少数的留守儿童还没有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和形态用语,甚至有不少留守儿童不知道祖国的传统美德,从这些小问题当中反应出来的却是引人深思的大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其次是学校的管理疏忽,多数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上已经出现了管也是这样,不管也是这样,索性就不管了,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大家都相安无事就好的现象;再次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三、针对隔代教育,必要可行的措施
1.监护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以及文明礼仪方面,监护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我们可以从监护人的思想着手,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将正确的教育观念传递给他们,使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来影响以及教育孩子如何从儿童生活的点滴入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呼吁社会多关爱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除了家校联系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社会环境来锻炼和考验儿童,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如三八节,可以组织孩子动手制作礼物并说感激的话,从小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结合儿童实际,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依赖性强的不良品质,多接触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以提高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 .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 . 人口研究, 2005 ( 1 ): 29-36.
[2] 唐有才,符平 .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 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 J ] . 人口学刊, 2011 ,( 5 ): 41-49.
[3] 段成荣,杨舸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 . 人口研究, 2008 ( 3 ): 15-25.
作者简介: 陈芳,女,湖南衡阳人,助教,国际关系专业。
我国自古以来就贵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成为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实践表明,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学龄前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了解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礼仪认知同实践行为互相脱节。很多国外的幼儿园早就重视了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比如韩国在幼儿园阶段开设了礼仪室,对孩子们开展规范培养教育。新加坡则把儒家学说视礼仪教学的中心,在幼儿园设置了公民课程。反过来看我们国家,贵为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的却很少。基于此,为了优化我国的优良传统、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做好幼儿园礼仪教育,则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主要围绕礼仪教育展开如下几点教学见解;
一、了解幼儿年龄特征,应用丰富化的礼仪教育手段方式 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首先需要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都喜欢模仿。因此,幼儿教师要从我做起,呈现礼仪的规范。要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随时、随处地为儿童们树立模仿的楷模与礼仪的榜样。依据孩子们的特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切忌抽象枯燥、教育手段单一。教师可以进行比较观察,组织丰富生动的手工制作、交流探讨或者是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去感知礼仪、指导实践。让孩子们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此外,幼儿园礼仪教育也要注重践行。幼儿教师要紧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些恰当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这些礼仪知识,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举行诸如我是文明礼仪小先锋的主题活动等,这样能够强化孩子对于文明礼仪的意识和兴趣。开展具体的礼仪活动教学,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强有力的教育。优雅文明的环境能够很快把孩子在短时间内带入到纯净和谐的精神世界中去,然后再通过艺术的熏陶,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内心的文明礼仪小世界,这个时候,如果再进行各种亲子活动或者师生活动的话,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班的礼仪教育可以从入园、阅读、倾听、排队以及盥洗、进餐或者是节日礼仪等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教育。中班开展礼仪可以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比如可以增加自我介绍环节、值日以及公共场所礼仪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在游戏时,一直都是积极的状态。游戏时,孩子们也会将自身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到极点。因此,幼儿教师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行为规范等,都可以将其穿插在游戏当中进行教学,激发儿童参与进来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这种教学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开展礼仪教学,指导孩子把不倒翁当做玩伴,然后再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自己的家中来做客,再和不倒翁一起吃饭等。教师要要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礼貌、谦让,让孩子们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也会对你好的道理:如果你对朋友不好的话,朋友也会对你不好的道理。开展这样的游戏教学逐渐地提升孩子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在游戏环节中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机智、活泼以及外向的性格。再如,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随后让孩子们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最后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同伴之间要懂得礼让的道理。通过设计游戏教学,将礼仪教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渗透,既能够激发孩子们玩的热情,又能让他们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还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更重要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2.4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摘 要 礼仪文化是我国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作为儒家经典文化之一的《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内容都阐述的孔孟中庸之道。正是当代儿童所缺失的外出待人接物和练习格斗类项目跆拳道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儿童启蒙阶段是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是塑造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的黄金阶段。通过将《弟子规》与儿童跆拳道礼仪教学相结合来培育儿童学习者的礼仪精神。本文试图提出将国学经典《弟子规》的礼仪精神结合到儿童跆拳道礼仪教育实践过程中去,为一线跆拳道教育工作者再建礼仪教育提供教学思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导。
关键词 《弟子规》 儿童 跆拳道 礼仪再建
一、儿童修炼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再建需要《弟子规》的现状
“以礼待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而跆拳道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十二个字的前两个字就是“礼仪”,它也强调礼仪在我们生活中和训练中的作用。在小我们就学习《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礼”,我们主要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践行“礼”为辅。通过在现实环境中的实践来完善自身人格,而跆拳道也要求学员“未习武先习德”的教育思想,主张在练习跆拳道技术的同时就要先知道基本的礼貌、礼节准则和要求。在实际跆拳道练习中修养自身品格,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仅仅是学习理论和实战技术,而没有礼仪方面深入的学习。在我国大多只依赖于学校的礼仪课程设置,依靠学校来进行礼仪教育,而且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兴趣班的“余力学文”跆拳道礼仪教育,再一次将“礼仪”的内涵精神贯穿于实践中去,使学生知礼、懂礼、尊礼、守礼,最后践行于礼。
二、儿童跆拳道礼仪教育缺失的成因
(一)道馆教育“重技轻礼”的教育理念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道馆往往存在着“重技轻礼”的教学理念,而不是重在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能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对儿童进行跆拳道技术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在实际行动中对礼仪教育的运用,礼仪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人们生活中具体细节的规范,因此更容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的道馆教育中,很少有专门的礼仪课程。虽有些道馆能够将礼仪纳入课程,却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育内容,使得礼仪教育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淡出部分道馆育人的视野。正是由于道馆礼仪教育的薄弱和缺失,许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体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结果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还有一些道馆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礼仪课程,并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却只将礼仪教育限于“走过程、摆形式”,忽略了对礼仪内涵的诠释,学生对礼仪教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道馆就必须统筹安排礼仪教育内容,并且为了使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道馆也应该使用多元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技术讲授。单一的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对学生进行了技术知识的传输,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将礼仪的教授融合在跆拳道课堂的教学和平常训练中去,才能授之于“礼”,施之于“礼”。
(二)家庭活动重“智”轻礼教育思想
现代社会,每一个孩子都被报名参加了不少的补习班、兴趣班。从这个现象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都有着快速成才的热切期望,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提高学习成绩和忙于各种兴趣班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深思,谁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谁来在乎学生的礼仪教育呢?孔子认为仁根植于生活体验之中。因此,在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对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虽然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面对传统的家庭礼仪却采取了否定与摒弃的态度,而不是进行科学的扬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虽然一些传统的礼仪仍然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规范及行动,但在这些传统礼仪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规范,如因循守旧、不懂创新的精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意味着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作用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礼仪教育并不仅指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对道德修养、对道德人格的教育。
(三)大众传媒及网络对儿童世界观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有各种的有害、不实信息和视频传入儿童的视域里,让不懂事的儿童模仿视频里面的角色去伤及他人。这将导致儿童的自我认识和修养曲折,然而很多时候不容易察觉、发现,久而久之将生成一系列的问题。而《弟子规》正是对儿童启蒙教育树立了很好的礼仪规矩、道德规范的一本书,跆拳道即是能增强儿童体质、体能的项目又能再次利用“礼仪”来严格要求儿童的言行举止,将礼仪全完运用在师生之间和家长与小孩儿之间的交际和相处。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思想对跆拳道的启示
(一)道馆运用《弟子规》中“孝”再建跆拳道礼仪氛围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孝顺之心,他才能具有了一颗善良仁慈之心。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怎么博爱而爱人?没有怜悯、感激之心,又怎能被他人认可。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道馆是孩子每周都要去参与训练的地方,道馆里面所有的孩子都是他模仿的对象,如果道馆注重了礼仪的文化和氛围,平时让学员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都是说明道馆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弟子规》礼仪内容上对孩子的训练和生活进行渗透教育,每天提醒孩子见到国旗、教练师兄,还有我们的父母、长辈们我们也是需要敬礼的对象。由此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和内心的“孝”意。久而久之的道馆礼仪熏陶和教育,就会内化为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道馆礼仪氛围。
(二)家庭运用《弟子规》的“亲仁”再建跆拳道的友爱情景
《弟子规》中指出“泛爱众,而亲仁”。“仁”即是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品德的养成是后期教育形成的,需要很好的家庭重视力和家庭对礼仪的严要求。当然现实中具有仁德的人并不多,“流俗众,仁者稀”。流俗,是指随大溜的人。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了,都是大海里的海浪,风哪里起就哪里飘,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和追求的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身边有练习跆拳道的小朋友都是具有良好品行的孩子,这是家庭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做到在实际生活中严格要求孩子的言行举止,教会他们怎样去结交这样的“仁者”。“能亲仁,无限好”否则“不亲仁,无限害”只会给儿童带来无穷的祸害。跆拳道它是一项格斗类项目,将《弟子规》亲仁精神再次贯穿于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出门在外就会形成懂礼、敬礼和行礼的良好习惯,就是这句话就是“近朱者赤”的现象,如果家庭未对他们的一言一行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执行,那么他周边的孩子就会没有“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弟子规》中的“亲仁”思想就告诫家庭要教育儿童成为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胸怀,应该智、勇、言、兼备,遵循中庸之道。
(三)社会传播《弟子规》中“谨信”再建跆拳道为人教育
“谨信”教育作为《弟子规》中启蒙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要求弟子要保持严谨有序的生活方式。《弟子规》在生活习惯上“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在告诉我们要起居有时,韶华易逝,珍惜光阴。在跆拳道社会宣传中都强调“准时”的习惯,准时参加跆拳道训练、准时会面约好的伙伴,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要珍惜别人的时间。在跆拳道训练当中对他们的时间观念进行规范和纠正,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在跆拳道服装穿着上秉承“衣贵洁,不贵华”,衣服要做到干净整齐,在跆拳道上课之前会让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员转身整理自己的服装,始终保持衣服的整洁,这是对老师与伙伴的尊重。在《弟子规》中有更详细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就要求修炼跆拳道学员们平常生活中语言简洁,不乱发议论,不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如果答应了就要履行责任,实现承诺。在跆拳道训练里,因为是格斗类的项目就更需要诚信和尊重才能将跆拳道真正做到和睦的和别人交往。因此,诚信是一种品行、责任、道义和做人基本准则。
(四)教练运用《弟子规》中“泛爱众”再建跆拳道的处世教育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谐。“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以博大的、平等的爱心对待社会公众,每个人为自己努力的同时又能兼顾到他人、国家和天下”。平常的跆拳道格斗训练中有很多新学员不熟悉环境、有出现矛盾这就需要老学员去宽容他们、爱护他们、安慰他们、主动带着温暖的心去和他们交流、玩耍,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谦和、有礼貌的和他们交谈,学会出生身边的小事,这对每位学员也是一个锻炼。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而在跆拳道训练当中要强调的就是“仁”与“武”的天人合一。
四、结语
《弟子规》作为一本至今被广泛传承的国学训蒙著作,熟读它能达到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目的。儿童在第一次踏入跆拳道课堂和进入社会之前,教导他们不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外面的人际沟通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这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施行礼仪教育要按照生活化的轨道,对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规定,加以大众媒体的正确导向,家庭、道馆和社会合理营造现代社会的礼仪氛围。因此,如果把跆拳道练习与国学《弟子规》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力推广,这不仅是给了儿童跆拳道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绝好空间和最佳平台,而且对深化全面礼仪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生活化。这对整个社会共建社会主义和平、民主、富强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 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张慧衡.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与探索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利用节日,实践、渗透礼仪教育
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少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少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少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开展小学礼仪教育的措施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少儿从早上进入小学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小学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少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少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少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在少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少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小学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少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少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少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少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少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少儿文明用语,让少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少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少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少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少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少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少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少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小学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少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小学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少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少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少儿家长宣传少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小学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少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少儿,对少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少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礼仪教育;实施措施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幼儿时期,儿童或缺乏一定的教育,在日后的礼仪行为中就会出现严重失范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丢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者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不喜欢的菜夹给别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上窜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为了摆脱,儿童“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P者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开展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一、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奖励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在从家到幼儿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脱离低级趣味走向学会约束自己的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做法的原因,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关心伙伴、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是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他人等礼貌用语,以及在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并且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
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融入社会道德观念在内,让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在《礼貌歌》里就体现了这一主题:“老师您好敬个礼,老师听了笑眯眯;同学你好真心意,花儿听了笑嘻嘻;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真神奇,温馨校园真美丽,老师恩情记心里,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要做好孩子,礼貌待人要牢记,要牢记!”儿童在唱礼貌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礼貌用语,初步理解礼貌用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和谐,并将这些礼貌用语带入生活,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是儿童玩的尽兴,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了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来体味其中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以及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也许幼儿读不懂这些三言诗中的内涵,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系幼儿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礼仪的种子,让学生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
四、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开展;
【分类号】:G611
“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幼儿园进行了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通过幼儿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认为幼儿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中熏陶、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锤炼、在协作中矫正、在实践中总结、在家庭中宣传,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作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4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2.5 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3.1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国家、社会的影响
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既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来吗?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期。
3.2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无论是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教师的影响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好品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现在我们带孩子迈出一小步,将来他可以带我们迈出一大步,现在我们给予孩子最科学最实用的教育,将来他们会回报我们一个伟大的国家与民族。”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就像在戈壁上捡石子,二十年后我们后悔减少了,这些石子已经变成了孩子最珍贵的钻石。所以说从儿童期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