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讯网络技术范文

通讯网络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讯网络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讯网络技术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之前的2G、3G到现在的4G,我国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4G全称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与2G、3G技术相比,4G技术的运行速度更快,具有超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我国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笔者首先对移动4G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简要说明,其次对于核心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移动4G通讯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移动4G;通讯技术;网络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更高,其中发展最快、受到人们关注度最高的就是移动4G通讯技术。我国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移动4G用户已超过四亿人,与使用3G网络技术的用户相比增长了75%,这主要是由于4G通讯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与3G技术相比,4G通讯技术的下载速度与视频清晰度更高,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网速的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4G通讯技术虽然弥补了3G技术的部分不足,但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和完善。

24G通讯技术

2.14G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

4G也就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与2G、3G技术相比,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通讯速度更快,而且拥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兼容性以及网络频谱极宽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方便用户使用[1]。在移动3G通讯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与3G技术相比,4G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用户不仅可以使用3G的快速发送文字和进行视频等功能,而且4G技术的下载速度与视频清晰度更高,还可以进行多点控制,从而实现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就目前的技术环境而言,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用户的使用面积比较广,很难实现,全面覆盖,因此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在目前的移动4G通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如通讯的标准、网速稳定性以及IP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降低问题的出现概率[2]。

2.24G技术的优劣势

其一,4G通信网络技术的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银行业务等。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网速快速提高的需要,4G通信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根据我国最大的网络供应商的数据反馈可知,4G技术传输数据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除此之外,4G通信网络技术的兼容度比较高。在3G网络技术的使用中用户发现,3G网络技术的网速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标准、通信质量不佳,并且在一些信号较差的地区,根本无法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4G通信网络技术,成本要远远低于3G网络技术,但是其中却包含了许多尖端技术。4G通信网络技术的出现解决了3G网络技术的通信质量不佳等问题,同时采用切换技术、定位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多种技术的4G通信技术的通信质量和通信频率较第二代和第三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在多人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下载速度和视频的清晰度[3]。其二,4G通信网络技术的劣势。虽然4G网络技术传输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0Mbps,但是由于使用用户过多,网速的总体容量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旦当同一时间使用4G网络的用户过多,那么用户的下载速度以及传输效率就会下降。从某种程度来说,4G网络技术的优势就在与其高速的传输速度,一旦这个优势不再,4G网络技术也就没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到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与此相对的是,使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等工具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这也就使得网络通信落后于网络建设。

34G移动通讯网络技术

3.1核心技术

3.1.1OFDM技术

与其他移动4G通讯技术相比,OFDM技术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也比较常见。OFDM技术实际上就是将高速的数据进行重新分配与变换,将其分配到速度比较低的通道内进行传输,从而降低码的串扰程度,进而减少环境信道频率衰弱的问题,同时将信号分割成多个子信号进行传输。虽然OFDM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方便,但是依旧存在功率不高、运行过程和运行系统比较复杂的情况。

3.1.2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以天线原理为主要使用原则,采用数字化信号处理方式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将天线波束中的传输信号与用户信号进行对接,从而降低由于信号扩充或者信号干扰而导致的信号问题,同时该通讯技术也可以扩大网络运行系统的容量,改善信号干扰问题、扩大信号的发射范围,并且降低信号发出时的能量损耗。同时,智能天线技术对于使用环境并没有限制,即使使用或者传播环境比较复杂,也能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因此在4G网络通讯技术领域,该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

3.1.3软件无线电技术

与智能天线技术不同的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定义过程主要是由编程进行设计定义的,通过采用新型的宽频带从而打破传统窄频带的波段以及波区的限制,同时建立标准化的硬件通用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分享,并且确保通讯过程的稳定与灵活。就目前的技术开况而言,软件无线电技术是4G移动通讯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由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风险比较低,并且该技术使用硅芯片的数量较之其他技术大大减少,因此在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便于运营商在其中的操作和运营。

3.1.4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比2G或3G移动通信系统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好的服务品质,因此,4G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已逐渐从通信语音服务行业朝着移动数据、多媒体化应用服务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导致4G移动通信技术更加重视网络连接方面,新型的产业生态体系与分工逐渐形成。WiMax技术又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目前新型的网络接连技术,与IEEE802.16d以及IEEE802.16e相比,其更加强调对于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如WiMax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不同厂商的产品进行相互交流,到目前为止,其所服务的对象还包括通讯设备制造商、零件供应商、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和系统整合厂商。

3.1.5移动无线宽频技术

LTE也就是移动无线宽频技术,是在传统的WCDMA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一代的移动无线宽频技术,其目前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中代替WCDM存在的新型无线标准技术,其可以使得网络通信运营商获得超越4G无线网络效能的无线宽频服务。与第一代相比,LTE技术改进了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目前在20MHz频谱频宽下,基本上能够提供50~100Mbit/s的运行速率,对于信号比较差的地区而言,能够改善上网速度比较慢或者上网速度不稳定的问题,提高同一时间的网络负载量,降低运行系统的闪频概率。其中4G/LTE是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主流技术,已获得多家运营商的支持。与WiMAax技术相比,LTE的商业化程度进程虽然比较缓慢,但是LTE具有比WiMAax技术更低的成本支出。目前,已有研究所开始致力于将WiMAax技术与LTE进行整合,在保持用户目前的服务品质的同时,降低转换成本。

3.2抗干扰技术

3.2.1SON服务器

随着4G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前端基地台所能检测出来的信息毕竟有限,很容易导致网络信号中断。而SON服务器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将前端无线存取技术所量测到的干扰信息进行收集与利用,从而进行信息的准确定位和资源保留。一旦出现上述信号中断或者受到干扰的情况,可以在基地台与移动装置之间设置额外的驱动移动装置,同时使用SON服务器可以对各个基地台的负载量有一个动态的了解,从而能够依据该变化进行调整,以免出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情况。其中SON服务器对于基地台的资源保留进行动态调整的方式使用是Hybrid资源保留技术,这里说的资源保留主要是指保留时间维度上的资源,在Hybrid资源保留技术中,主要使用了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和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主要适用于获得干扰源信息方面,通过对4G基地台的扫描,从而获得邻近的基地台的信息,因此,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经常需要结合GPS定位信息来使用。这样一是为了减少实际的受干扰情况,二是为进行资源保留提供参考依据。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主要负责后端服务器,使其能够负责以及调节4G基地台的子信息框架,从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4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使用移动通讯网络技术的用户已达到45亿,中国使用4G网络技术的用户就已达到了4亿,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移动网络技术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手机之间的交流互动。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在智能手机上网用户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情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智能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并且已出现代替电脑的趋势。有专家预测,未来人类极有可能处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互融合的物联网时代,一旦预想成为现实,4G移动通信所要发挥的功能更加强大。因此,4G网络运营商必须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在3G移动通信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加强对于网络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各种安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移动手机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的基础上,促进4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进行相互交融,推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促进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扩大4G网络通信技术的容量,才能更好促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羿勋.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及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2).

[2]林慰观.微探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J].通讯世界,2017(6).

篇2

关键词:PLC网络;电力线通信

1 PLC网络概述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登录上网的用户数急剧增加。在网络干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情况下,连接千家万户的接入网络成为制约网络用户增长的主要障碍。新增或扩充计算机接入网络,人们通常都是敷设新的有线信道,如光纤、双绞线等。研究表明接入网的费用要占网络总投资的50%以上[Halid2001C],因为新增线路不仅造价较高,而且对于已经使用的建筑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虽然利用无线或红外通信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但这类通信容易受天气原因、建筑物遮挡以及其它各种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也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能不能找到一种省钱、实用、方便的通信介质?近年来,利用低压电力线介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及接入网络已经成为国际上IT领域的热门研究内容[1]。

利用电力线介质传递信息分为中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和低压PLC计算机网络两个基本类别。中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指利用35kV以上高压电力线以载波方式传递信息,其主要特点是通讯速率低、传输距离远、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低压PLC计算机网络指利用220V/380V的用户电力线为传输介质,在末端变压器和用户住宅之间或住宅内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及接入网络,其特点是通讯速率高、传输距离近、采用网络化通信方式。中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它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2]。长期以来,电力部门利用该技术在中高压(35kV以上)输电线路上通过电力线载波机传递远动信息、调度电话语音信息等,传输速率一般为300―600bps,载波频率为9-490kHz。本文主要讨论利用低压电力线介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及接入网络的相关技术(以下简称PLC网络)[3]。

2 PLC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传统的电力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InteUon CEBus、Echelon Lon Works及AdaptiveNetworks等,下面简要介绍以上技术及其优缺点[4]。

2.1 Intellon CEBus技术

Intellon是一个生产符合消费电子总线CEBus(ConsumerElectronicsBus)标准产品的私有公司,CEBus标准是一个为在电力线和其它媒介上通信分别提供物理层规范的开放标准。Intellon技术面向住宅网络提供控制能力,包括两个基本单元――一个使用扩频技术的收发器和一个完成协议的微控制器。采用扩频技术,收发器以大约1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包含必需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CEBus协议使用对等通信模式,网络上的任何节点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介质。为了避免数据冲突,其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和解决CSMA/CDCR(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and Resolution)协议,该协议是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的基础上加入解决冲突功能的结果。这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求一个网络节点等待线路上没有其它数据包传送时才能发送数据包。CEBus包括一种公共应用语言CAL(Common Application Language),允许设备之间使用一种公共的语法和词汇彼此传递命令和状态请求。CAL定义了一系列叫做“环境”的电子设备功能子单元,例如电视机、立体声音响、CD播放器或盒式磁带。录像机的音量控制就是一种CAL环境。每种环境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代表不同环境控制功能的“对象”,例如音量、低音、高音或静音功能。最后,对象被定义为一套规定对象功能操作的实例变量,例如音量对象的隐含或当前设定值。通过应用CAL规范,Intellon确信他们的芯片可以同其它CAL兼容设备通信。

2.2 Echelon Lon Works技术

像Intellon一样,Echelon规定了一种对等通信协议来完成CSMA技术。Echelon提供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10kbps电力线芯片,还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专有的、嵌入其神经元芯片中的MAC协议来服务于对等网络层。目前有两个版本的神经元芯片,都包含三个8位处理器、10k字节RAM和10k字节ROM。Echelon的专有协议策略最近有所变化,开放了其神经元协议,以允许同第三方的电力线收发器接口。由于Echelon芯片设计的巨大开销和MAC层能力,使得其对住宅用户解决方案来说价格较贵。因此Echelon技术应用被限制在工业/商业解决方案,而不是住宅应用。实际上,商业建筑自动化系统独占Echelon收入的30%,另外的30%来自面向工业的控制。

2.3 Adaptive Networks技术

像ntellon和Echelon一样,Adaptive也提供基于扩频技术的电力线芯片组,但其提供低速和高速两套芯片组,速率分别为19.2kbps和100kbps。与Intellon和Echelon使用的对等CSMA/CDCR模式相对应,Adaptive使用一种混合的令牌介质访问模式。混合令牌模式允许网络节点在轻负荷环境下使不必要的令牌传递减到最小,而在重负荷情况下保持令牌的可靠性。虽然Adaptive技术提供比Intellon和Echelon更快的传输速率,但对一些高带宽的应用来说它还略显不够,例如文件共享、打印共享、数字话音和图像传输。

2.4 现有的PLC技术的比较

表1.1列出了以上各现有PLC网络技术在速率、接入数量、通信方式和MAC层协议方面的比较情况。

3 现有高速PLC网络技术浅析

目前国际上关于高速PLC网络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住宅连网模式。这种模式只提供住宅内部连网,户外访问使用其它的通信方式。美国推荐这种模式是因为其ADSL技术和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和普及。支持该模式的国际组织是HomePlug,目前该组织已制定了有关的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1.0),用于规范PLC网络的调制方式、压缩编码方式、使用频带、发送功率、MAC协议等相关技术细节,以增强各厂商产品的兼容性。目前室内PLC网络较高速率的产品有Intellon公司的PowerPacket,速率达到14Mbps,1TRAN公司的产品速率达12Mbps。这两种产品目前均处于实验室阶段。另一种模式是面向欧洲和亚太市场,提供自配电变压器到用户住宅的PLC网络全面解决方案,包括“最后一公里”和住宅内的各类信息设施连网。该模式的国际组织是国际电力线通信论坛(IPCF,International Powerline cornlrlunicationForum)。由于室外产品和室内产品的环境差异,在技术上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目前能够提供该方案的系统产品很少,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3.1 高速PLC原理简介

低压配电网在物理上呈树状总线结构,因此目前国际上大部分PLC研究实体将PLC网络构建为总线型结构的以太网。其介质访问控制主要以CSMA/CD方式工作,或使用令牌环(Token Ring)方式。但这些都是应用现有技术,是研究实体为尽快生产出产品而采取的权宜措施,它并不是适合PLC网络流量特性的最佳访问结构。因此,设计高速PLC网络上具有高性能的MAC层协议以及MAC的性能分析是高速PLC领域中的重要课题[5]。

由图可知,高速PLC网络由两部分组成:室内部分包括所有可能通过电力线连网的信息产品,如计算机、传真机、数字电视机等数字家电产品;室外部分包括跨接电表的设施,以及各住户通过“最后一公里”组建的网络。变压器是高速PLC网络的外部“网关”。电能通过变压器从高压侧送到居民用户,而PLC计算机网络则通过安装在变电站的网关实现与Internet连网。信息产品使用PLC调制解调器连接到PLC介质,PLC调制解调器主要由接口、调制解调和耦合等三部分组成。接V1部分是指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同用户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同智能设备之间的RS一232接口、同计算机之间的RJ.45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模拟电话之间的RJ一11接口;调制解调部分由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相应的电路组成。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同用户设备间的双向通信、实现MAC层协议,并将来自用户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后进行数模转换、放大、滤波后送往耦合单元,或将来自耦合单元经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往用户设备;耦合单元是电力线同调制解调部分的结合设备,它将调制好的高频模拟信号送入电力线进行传输,或在电力线上提取出高频信号以便进行解调[6]。

3.2 PLC网络技术的优势

PLC网络利用四通八达、遍布城乡,并与用户直接相连的220W380V低压电力线高速传输信息。因其免除布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的显著特点,PLC网络被认为是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目前国外PLC网络的通信速率已经达到12Mbps,预计2003年将达到45Mbps,这种速率足以传输各种多媒体信息。与常规通信介质网络相比较,PLC网络具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电力线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是一种“无线”技术手段,节约有线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的损坏,节省资金、人力、时间;

与常规通信介质网络一样,PLC网络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7]:

1)低速的PLC网络是家居自动化的有效手段。通过遍布住宅内的电源插座,可对智能家用电器连网,并通过网关与外部连接。住宅主人在家可以享受数字化住宅设施的舒适和便利,在外可以通过互连网络及时了解和设定住宅内设施;

2)高速的PLC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并且可以享受居家视听一体化的服务。通过电力线实现网络浏览、网上购物、视频点播以及可视电话等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3)利用PLC的永久连接在线,可构建住宅楼宇自动化系统,如防火、防盗防有毒气体泄漏的保安监控系统让上班族倍感放心,医疗急救系统让住有老人、儿童或病人的家庭心里踏实。

以上插述的PLC网络的技术优势和美好前景,有些已经在国外成为现实,而其它甚至更好的未来正在探求之中。可以预测,PLC网络这一新技术对促进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要赶超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PLC网络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以较少的投入加快国家信息化的进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快研究适合中国电力网环境的PLC网络技术。

3.3 目前PLC网络技术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PLC网络的关键技术难点集中在物理层和MAC子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有[8]:

1)线路阻抗匹配问题。常规专用通信介质有比较固定的负载连接,而电力线介质不象其它专用通信介质那样,连接在电力线上的任何动力负荷都会影响电力线的阻抗。由于用电负荷接入和断开具有随机性,例如开关任何一盏电灯都可能引起线路负载变化。因此,收、发信机的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很难和线路的阻抗匹配。自适应均衡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改善这个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动态诊断信道状态和动态设置信道参数,从而尽可能匹配阻抗。

2)多径反射问题。低压配电网络具有很复杂的树型结构,连接在电力线上的收发信机因位置不同,会产生多路径的信号反射,这种反射会引起传输信号的选择性衰减和码间串扰。OFDM调制技术是目前PLC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特别适用于像电力线这种具有频率选择性失真的信道。

3)频谱范围很宽的噪声问题。电力线的根本用途是输送能量,线路上连接着无数的配电设施和用电器具。当使用电力线传递信息时,除了存在和常规专用传输介质同样的问题之外,连接在电力线上的各种设施也成了噪声来源,因此PLC网络传输信道中存在频谱范围很宽的噪声。主要的噪声来源有:

・家用电器,尤其是计算机、电视机开关电源产生的噪声;

・利用可控硅制作的电子调光器、节能灯及其相关产品所产生的噪声;

・配电开关设备在电力线上产生的噪声;

・电动机产生的强噪声;

・其它高频信号在空间传输中耦合到电力线上的噪声。

在各种噪声中,一种称为非周期性脉冲干扰的噪声是影响PLC网络信道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当今本领域专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MAC层就如何消除非周期的异步脉冲干扰也没有获得有效进展。因此,如何消除或减弱脉冲干扰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影响是PLC网络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9]。

4)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作为接入网的PLC网络,必须使用较高的信号频率和一定的发射功率,这就存在产品的EMC问题,包括其它电器对PLC产品的影响和PLC产品对其它产品的影响。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PLC网络产品EMC标准。

5)国外产品在国内的适应性问题。尽管国外已经研究出一些实验型PLC产品,但是直接拿到国内来使用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我国的低压配电网络比国外的配网更复杂,用户多、接线方式多、线径细、屏蔽不好,这些特点将导致国内电力线的通信参数与国外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对国内线路进行严格测试,国外产品必须在满足国内测试结果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6)PLC网络的MAC层技术研究十分薄弱。由于PLC物理层本身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攻克,目前国外把PLC网络的研究重点放在PLC物理层,包括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使用频带、发送功率等。而MAC层则简单地采用常规介质的处理方式。由于电力线介质与常规介质具有不同的特性,照搬常规介质的MAC协议将导致PLC网络的MAC协议运行失败或性能低下。事实上,针对电力线的特点,研究MAC的协议工作方式、信道分配方式、数据帧的设定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7)PLC网络研究人才匮乏。PLC网络不仅在国内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研究课题,而且在国际上也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从概念定义、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工程试点以及管制政策等方面都有大量需要明确的问题。研究内容涉及电力、通讯、计算机等多个专业学科,要求研究人员具有电力配网、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对研究人员要求高[10]。

4 结论

PLC网络技术是最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但作为新兴的通信和网络技术,PLC网络面临许多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外把PLC网络研究重点放在它的物理层,包括抗干扰、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频带分配等,而它的MAC层则简单的采用常规介质计算机网络的MAC层的工作方式,由于电力线介质与常规介质具有不通的物理特性,照搬常规介质的MAC协议将导致PLC网络的MAC协议运行失败或性能低下,因此,针对电力线的特点,研究MAC的协议工作方式、信道分配方式、数据帧长度的设定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陈长德,等.OFDM调制技术在宽带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Sept.25,2001.

[3]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通信所:”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line at High frequencies on Chinese 220/380V Distribution Networks.

[4]李良沫.电力线数字载波及其发展.《电力系统通信》,2000年第一期.

[5 宋永华,肖颖,张棋.电力线载波技术重大突破---数字配电线及其应用.《电网技术》,1999年,第23卷,第二期.

[6]王越先,等.电源线介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0l.17 No.12 Dec.1996.

[7]赵瑞霖,等.电力线(PL)通信与扩频载波电路.《电子产品世界》1998.12.

[8]周明天,汪文勇.((TCP/1P网络原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篇3

摘 要:数字化即时通讯网络已经称为现实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帮手,这是有了它的帮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即时通讯网络,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试图从开发移动通讯网络的新业务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更好利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数字化通讯网络物联网网络安全交通运输数学模型电力通讯网络

一、引 言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事物最为精确的描述是使用数学语言来进行刻划,数字化的信息由于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准确的信息从而收到人们的欢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模拟信息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服务在为人们提供更好地服务。人们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网络(我们简称网络)更加方便地查找信息或进行交流,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它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的顺畅,真正实现“地球村”的梦想。

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影响最为直接是即时通讯网络,即时通讯中的即时,就是指快速、马上的意思,因此即时通讯是指通过某种技术达到快速、便捷的沟通,可以在线与人进行交流并与之视频或是语聊。人们常接触的即时通讯网络包括手机通话、QQ(MSN)通话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相应新业务如手机购票,手机刷卡购物等业务已经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而如何更好拓宽更多的新业务,使得即时通讯网络的效益最大化、效率更大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课题,现在,我们就试图从使用现状及拓宽新业务方面进行探讨。

二、移动通讯网络使用的现状

前面已经提到了移动通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人们对移动通讯技术的应用大多还仅仅局限在通讯的基础功能:

1.基础的功能:人们经常使用的通话,短信功能(校讯通等);

2.网络功能:提供上网,网络软件的开发使用,诸如UCWEB,QQ等,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要;

3.消费功能:移动通讯网络开发商和经销商进行合作,实现了直接使用手机消费的业务,例如手机购票、手机刷卡等等业务。

虽然有手机购票、手机刷卡等新业务的出现,我们仍然认为移动通讯技术还应该有更为宽广的应用范围,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所以我们试图开展移动通讯网络新的业务。

三、移动通讯新业务的开发

1.电力系统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目前电力系统所采用传统的抄表方式,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无法避免手工抄写和计算带来差错,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也严重滞后,所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年来,寻求简单可靠的自动远程抄表方法,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已推出的抄表系统覆盖了很多应用领域。其方法的应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研发了一种基于GSM无线通信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在文献【1】提出了基于GSM 网络通讯的研究上使用电表集抄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无线远程抄表中心的工控机,通过其自身的RS-232串口与GSM无线数传装置相连,以便同抄表仪进行通讯。中心工控机将电表离散的各种信息通过系统程序转换成为便于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分析、管理的实用信息。利用该系统还可进行各时段的用电量分析。抄表仪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通讯、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异常监控等。抄表仪上电后,GSM无线模块开始寻找网络, 处于工作状态。GSM无线模块间用AT指令进行通讯,抄表仪串口0一旦接到监控中心用CSD方式发来的命令,便依照通讯协议,由串口1向电表查询各种有关数据;若抄表仪呼叫,监控中心不应答, 抄表仪改用SMS方式,将告警信息上传给监控中心。从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这是数理统计学和计算机学有机的配合。

本系统利用GSM通讯再把数据传到控制中心的中央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实现对电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历史电量查询、异常用电监控、各种告警信息的查询和报表及统计图形的打印输出等功能。GSM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杜绝了人工抄表产生的误抄、漏抄、抄表时间不统一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员增效。GSM网络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它的抄表范围与GSM通讯网覆盖范围一致,通过利用网络资源降低了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实用性强。因此,GSM远程抄表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物联网上应用

物联网产业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它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早在1999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就被提出来。它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 H2T),人到人 (Human to Human, H2H) 之间的互连。“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界认为,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可以为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由于物联网产业链非常长,物联网的产业链构成也异常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模组厂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对于这样一个上万亿的物联网产业,各个环节各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各有所长,只有价值链各环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可能提供面对用户的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共同培育和发展市场。要进行强强联合,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标准化。数字标准化是价值链各环节进行联合的基础,没有标准化,无法精确分工,没有分工,也就无法实现联合.从技术层面看,现阶段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展典型物联网应用的能力。但要成功,急需从整个产业链的横向分工上进一步明确,从标准化,开放性,互通性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才能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从实际操作方面来说,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操作和预测;

对于网络运营商想要主导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联网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建设,物联网企业标准规范制订和重点行业应用的规划和准备。网络运营商通过完整的物联网,开展业务支撑平台建设方案,凭借丰富的建设经验,帮助客户快速建设物联网基础架构;网络运营商通过对国内国际物联网标准规范的密切参与,对标准发展动向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帮助客户快速制订完善自身的企业规范;建立经验丰富的商业咨询队伍,帮助客户确定重点行业应用,并制订相应商业计划,同时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第二阶段:示范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重点行业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实施,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器件提供商合作,以及通过模组M2M( Machine To Machine)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SMS/GPRS/WAP/等),通过行业终端,服务于USSD/MMS行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加强对感知终端的控制,利用自身掌握的行业客户资源,帮助运营商在重点行业示范项目落地;提供感知层关键器件等和应(RFID WSN )用,并承担系统集成商的脚色,帮助运营商迅速形成重点行业方案;提品系列齐全的模组系列,并根据M2M重点行业需求实现贴身定制。

第三阶段:规模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关键建设内容包括强化以客户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前期示范项目的辐射效应以及通信网络的优化,以适应物联网规模发展。建立强势的产业联盟;降低关键器件制造成本,筛选更加优秀的客户,提高行业解决方案竞争力,帮助项目规模推广;提供网络优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支撑物联网顺畅的发展。

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21世纪初,以智能产品为代表的嵌入式系统,其应用广泛,领域特色突出,发展空间巨大。嵌入式系统是继IT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能强、能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广泛的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产品对其它行业的广泛渗透,以应用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变得更为切合实际,也就是按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和非嵌入式应用将其分为嵌入式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具有计算机的标准形式,通过装配不同的应用软件,以类同面目出现并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典型产品为PC;而嵌入式计算机则是以嵌入式系统的形式隐藏在各种装置、产品和系统中。

嵌入式系统将在“后PC”时期大显身手。嵌入式系统是根据应用的要求,将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从而实现软件与硬件一体化的计算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灵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出现的,它是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效率,改变以往嵌入式软件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开发嵌入系统将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增强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使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更具科学性。大量的嵌入式系统已经应用于交通、工业控制、数控机床、智能工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家电等各个行业,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和服务方式。

后 PC 时代,家用电器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电视机、微波炉、数字电话等都将嵌入微处理器并通过家庭网关与Internet连接,构成家庭信息网络。届时,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可以视频点播,实现交互式电视,还可以提供各种网上服务等。而这些服务中的各类数字融合产品,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支持,可以说嵌入式系统是家庭信息网络、IT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

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后 PC 时代,嵌入式系统在不断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也在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而且,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越来越广阔的应用领域,必将成为后 PC 时代的擎天柱。可以相信,未来的电子技术就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天下。相信通过介入嵌入式系统的移动网络将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移动通讯新业务的开发需注意通讯网络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性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客户的信息需要网络运营商进行保密,但是如何做到让客户放心的目的,运营商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访问权限的控制:访问权限是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及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安装在内部受保护的网络与外部 Internet 网的节点上,用于对数据包的过虑、数据包的透明转发、阻挡外部攻击进入防火墙之后的服务器中。它是一种能提供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且本身具有较强抗攻击能力的网络设备。它能保护网络信息不被外部网络非法受权者访问。是内、外网之间的第一道屏障;

3.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上传送信息不被非法者恶意篡改、窃取的一种措施和手段,也是其他一些安全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闸门,它是实时网络违规自动识别和响应系统,它位于有敏感数据需要保护的网络上或网络上任何有风险存在的地方,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提供实时保护;

5.防病毒技术:防御计算机网络病毒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是使用正版的防毒、杀毒软件,实时查、杀病毒;

6.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安全防御上,国际普通认可的方法是系统内核进行安全加固,构成一道安全屏障,从而抵御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攻击等。

综上所述,数字化即时通讯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它会给我们的交流与沟通带来巨大的便利,使我们不再因为沟通的问题而发愁。同时,我们也应对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不能只是单纯地为了盈利而发展,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数字化通讯网络,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操作性下功夫,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把新业务的开发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吕治安、李文联. 一种手持无线抄表终端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3(8):51―53.

[2]朱鸿.电表集抄系统基于GSM 网络通讯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4):42.

[3]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宋永国.浅析物联网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1):2528-2530.

[5]邢晓敏.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水运,2011,11(6):68-70.

[6]张然.如何加强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J].工程技术,2010,29:86.

篇4

【关键词】远程控制通讯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通讯技术在光纤通信、智能终端、数字控制交换技术和卫星通行等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1]。远程控制离不开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操作本地计算机,将鼠标和键盘的指令传送给异地计算机,实现对异地计算机的软件安装、修改、程序安装、系统配置等工作[2]。通讯技术是重要的网络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远程控制。

一、医学教育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远程控制是一个医学网络教学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转变了人们对传统医学教育的观念。传统的医学教育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挂图、文字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医学信息,教师并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真正情况。利用通讯技术及时性和传递性,建立远程控制系统,使教师在实现远程医学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远程监督和控制,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问都可以通过医学教育远程控制系统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通过医学教育远程控制系统与其他同学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医学教育远程控制系统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自觉学习。

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利用通讯技术可以建立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加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与医疗传感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功能,减少病人在医院与家庭之间的往返奔波。装有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医院病房,病人可有直接在病房内完成各项检查,为病人就诊提供便利,加强医院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即使是偏远的山村地区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及时得到治疗和监护。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依赖的通讯技术是传感器无线技术,监护网络体系由无线传感器专用节点和监护设备组成。无线传感器专用节点通过控制器对受测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采集和控制,将采集数据以无线通讯方式传送到监护设备,最后将采集数据通过通讯网络传动到监护中心,医疗人员可以通过监护中心的控制系统观察生命指标,并向受测者提供咨询、指导等,实现远程监护和医疗。

三、银行远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银行远程控制系统起到保护人民群众和国家的财产生命安全、打击刑事经济犯罪的作用。银行监控系统主要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各种犯罪活动进行有效制止和预防,从而保证银行领域的安全性。传输系统、显示系统、摄像系统、记录系统和控制系统共同造成了银行远程控制系统,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基础,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P视频技术相结合,起到监控主机的作用。IP视频技术是通过图片形式对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进行转换,然后将一张张图片通过计算机服务器传送到各个客户端计算机的IP地址,最终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IP视频技术的传输速度较快,保证传输图片显示时的连续性。为了保证传输速度,在图片传输的过程中,需要采用JPEG、H.261和MPEEG等压缩方式对图片进行压缩,防止传输时带宽变大影响传输速度。银行远程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在同轴电缆技术下摄像机与控制主机之间进行图像传输,控制主机接收到视频图像后,与录像设备、监视器之间对视频信号进行分配,并与录像机之间实现语音信号录入。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广泛应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协作与交流、远程监控和远程协助等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远程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远程控制实现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沟通与团结;通过远程监控对银行ATM、停车场等场所进行即时监控;通过远程协助为电脑出现故障的朋友、同学、同事等排忧解难。本文主要从医学教育远程控制、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控制和银行远程控制系统三个方面,研究通讯技术的应用,供广大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悦松.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 2012,15(14):45-46

篇5

关键词:网络通讯技术;数字化;发展

网络通讯技术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的改进,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以电信行业为例,新型的电信业务越来越多,各项数据资料不断增多,其语音通讯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通过这些改革与演变过程可以发现,电信网络通讯技术正趋向于加强数据、语音等电信业务的发展方向。

一、通讯数字化

最早的通讯方式是固定通信的形式,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讯方式逐步转化为移动通信形式,通讯网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的通讯使得自动电话交换的方式,从机电形式演变为程控形式,这也是我国电话通信的重大改革。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由计算机预编程度直接控制电话,实现交换机连续工作的目的。这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网络通讯的效率与简便性,利用存储控制技术,使得通讯交换控制的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提高了通讯呼叫速度,还提高了通讯的质量。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讯的各项技术不断改进,这也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我国在引进程控交换技术后,逐渐建立了智能网、交换网、本地网等,这也使通讯网络的语音构架越来越规范,为先进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二、ATM网络

网络通讯技术需要利用多种宽带多媒体业务,在20世纪末,我国首次提出了ATM的概念,这也为电信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制定ATM的技术标准,促进了ATM网络的建立。ATM的建立与实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其经济了一段较为辉煌的发展历程,很多通讯研究人员根据ATM强大的功能,认为其可以一同天下。从技术层面分析,ATM的各项技术确实比较强大,其可以实现通讯业务的实时性,还能有效的结合宽带业务与窄带业务,达到统一的目的。ATM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自身的弱点,较多的功能也会造成较多的故障,而且过多的依赖ATM技术,可能会因为ATM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的工作。ATM的有些技术比较复杂,这样使得ATM交换机的价格偏贵,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的费用也比较高。ATM的应用范围并不广,而且没有桌面应用程序,这项技术的终端呈现IP化,所以,新业务也较为缺乏,这也不利于ATM市场的发展。ATM市场越来越窄,会降低ATM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我国对ATM交换机的应用一般都在骨干网中,这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网络通讯的工作效率,也促进了QOS机制的建立,对其保证机制的永久性连接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NGN的部署实施

1、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呼叫,体系构架为开放形式的,可以进行多组传输以及多种方式接入,还可以提供多种实时业务,实时业务为网络通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尤其是在语音以及多媒体业务中应用实时技术,可以增强网络通讯的功能。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演变,其也是未来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软交换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主要包括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接入网关、媒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网络侧设备以及 IAD、SIP 终端等终端侧设备。软交换的主要应用集中在长途汇接、本地用户接入业务以及为企业用户提供综合通信解决方案。软交换作为 PSTN演进的方式和 NGN 的业务子系统之一已经成为ITU 的 NGN 系列标准。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电话网的演进,使电话网向分组化、宽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大大提升电话网的业务能力,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软交换的引入使电路交换的业务更加有序,也促进了通讯业务的控制与管理。

2、IMS 的技术

发展面对基于 IP 技术的网络和业务带来的挑战,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求能够驾驭 IP网络的解决方案。NGN 的体系架构使得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 IP 技术的网络并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并让网络体系具备融合的能力,在业务层面具有灵活扩展和组合的能力。在用户接入层面能够进行接入控制、标识和管理。IMS 使移动网和固网的融合成为可能,使基于 IP 技术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成为可能,NASS 和 RACE 使接入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网络具备无线宽带能力之后,移动互联网将会蓬勃发展,移动分组域业务的发展也将带来对多媒体控制域的挑战。实现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涉及的因素很多。融合的价值是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增加价值,IMS在网络和业务层面提供了融合技术的可能性,其作用和价值取决于未来的业务趋势、IMS 的成本及可运行性。

四、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关于通信网的演进,是网络技术加速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宽带化和固定通信移动化日趋融合,各种接人技术层出不穷,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日渐广阔。以超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长距离为特征的光通信技术加速应用,通信传输网络的 IP 化进程不断加快。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融合趋势明显,将汇聚成功能强大的多渠道、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信息网络将覆盖各类终端。网络演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业务竞争能力,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增加运营收益。随着宽带接人市场的发展和宽带服务内容的日益丰富,通信网络向宽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是必然,NGN 网络的内涵也会随着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改变,推陈出新是通信网络不断演进的永久动力。网络通讯技术的未来将是一个不断在各种层面上进行创新并最终向融合方向演进的历史进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通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改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网络通讯越来越方便。通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设备,电话网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其通讯技术也从模拟形式演变为数字形式,通讯技术的相关步骤也逐步从人工操作变为自动化,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带动了电信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电信通讯行业包括的业务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等业务,这些业务是未来网络通讯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这些业务也逐渐实现了实时性。■

参考文献

[1]袁超伟,张金波,姚建波.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硬件;网络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674-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AO Yang

(Sha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Xi'an 7103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werful, more secure and reliable system. All kinds of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based on,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The remote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are analyzed.

Key words: computer remote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rdware; network protocol

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包括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操作控制系统及通讯线路等,实现安全可靠的信息通讯必须要经过数据编码、良好转接、信号传输、快速处理及信息储存等环节。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数据通讯目标的实现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用户终端通过通讯线路而准确连接。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也越来越高,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公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会更广,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1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

1) 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将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分为双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及单工通讯三种类型:双工通讯是指通过复杂的通讯线路结构,信息能够向两个方向同时传递;半双工通讯是指信息虽然可向两个方向传递,但不是同时进行的,每次只能向单一方向传递;单工通讯则是信息只能向固定的一个方向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线路通讯方式多为半双工方式,即多为四线制传输方式,而在计算机与计算机终端之间多采用单工通讯方式,这样在满足实际实用要求的前提下,通信线路得到了有效简化。

2)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组成。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系统根据硬件的不同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主机、数据交换设备、数据传输线路等部分。其中,计算机终端主要负责控制企业用户的通讯量和信息规模;数据交换设备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整、处理和储存。主机则包括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其中以微型计算机最为常见。数据传输线路主要有电话线路、微波线路、光纤线路等,其中光纤线路因其高效性而被广泛应用。系统中的计算机终端、主机等硬件通过数据传输线路实现互联,数据交换设备将各种终端设备连入网络,然后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的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协议对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当数据传输线路为电话线时,数据交换器则为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系统的调制解调器,从而实现数据信号向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向数据信号的转换。

3)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连接形式。随着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其连接形式主要有分支式、多路复式、集线式、点到点式四种。其中以点到点式最为常见,该种连接形式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据传输线路和数据交换设备来实现数据信息的输送。当数据传输线路为电话线路时,同一时间内,计算机仅可以与一个搅拌站终端连接,此时如果计算机与其他搅拌站终端间有数据输送任务,则会导致计算机出现忙号。

2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1 ICQ

ICQ 是 I SEEK YOU 的昵称,也就是“我寻找你”,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聊天工具,网上寻呼机。 它是一个新的、用户友好的通信程序,它支持在 Internet 上聊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 使用新版本 ICQ,可以查看、查找和打印消息历史,设置随机聊天,使用多种聊天工具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网络应用工具,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流行的聊天工具为ICQ(I SEEK YOU,意思是“我寻找你”),该通信程序具有网上寻呼机的功能,使用它不但能够在互联网上与好友聊天、留言、传输文件,而且还可以对历史消息进行打印、查找和查看,通过随机聊天,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对别的用户进行查找,全面了解其他用户详细的信息后可将其添加为好友,通过ICQ能够提前得知好友的生日,同时自己的生日也会提前通知好友。通过ICQ主页的创建和管理,能够让任何一个地方的好友访问你的主页,还可以自己录制语音邮件、向好友发送贺卡等,用户还可以通过ICQ Email向其他用户发送或转发电子邮件。在用ICQ聊天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颜色和大小,在文字中插入各种表情和动作,还可设置打字键盘声音模拟效果和为各种事件配置相应的声音,聊天内容也会随之进行保存,需要时可随时回放。利用ICQ的启事功能够为未来的重要活动或事件做出提醒,并能够将备忘录贴在电脑屏幕上。

2.2 MSN

MSN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Internet即时消息工具,通过MSN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好友进行文字信息通信。与普通的聊天工具不同的是,MSN对用户具有较高的个人保密性,聊天对象必须经过用户的选择和许可才能加入,因此,MSN的聊天对象通常是用户的家人、朋友及商业伙伴,该软件多用于更为正式的商业领域。为保护MSN用户的隐私,微软采用了全新的加密方法,软件的登录比较安全,同时为了排除不良用户,微软还设置了阻止名单和允许名单。

最新的 MSN Messenger 即时通讯软件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即时聊天体验,包括个人照片显示,聊天窗口的背景图,更多的表情符号,还有共享资源,同一主题小组聊天等。 MSN Messenger 将允许广大用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现自我,并分享感受、图像和信息。它不仅提供了多达 75 种的表情图标,更富创造性的是 MSN Messenger 将能够自定义形象图标,以便借助任何反映个人心情的图像素材向在线伙伴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3 腾讯公司的 QQ

QQ是由深圳腾讯开发的一款网络聊天应用工具,与ICQ一样,用户通过QQ可以与好友进行即时在线聊天。同时利用QQ还可以离线留言、传输文件、聊天室聊天、手机短信、视频聊天、语音邮件等,并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腾讯公司推出了手机QQ软件,使得广大用户通过手机及移动通信平台可随时随地利用QQ进行网络通信。QQ软件支持好友信息查看、即时聊天、即时传输各种文件。用户在使用QQ聊天时,可对文字进行灵活设置,可插入和添加各种表情和图片,装有摄像头后还可与好友、家人进行视频聊天。QQ软件还具有QQ群功能,相同爱好、同一集体的人员可以通过创建和加入QQ群实现集体在线聊天和交流,在群内有自己的共享相册、共享文件夹,群内成员可以上传和下载各种文件和图片,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成员的相互交流。利用QQ查找好友时,可根据QQ号进行精确查找,也可根据性别、年龄、地区进行大范围查找,同时还可根据各种条件对QQ群进行查找。QQ的在线状态有在线、离开、忙碌、请勿打扰、隐身等,用户可以根据对方的在线状态有选择性地进行聊天。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也越来越高,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公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会更广,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紧随时展的脚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功能,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雄飞.关于通讯中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应用现状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30) .

[2] 刘烈韬.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17) .

篇7

【关键词】网络通讯 网络优化 通信安全 技术措施 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也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使得网络通讯中的网络优化技术在安全性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先对网络通信技术现状进行分析。

一、网络通信安全性现状分析

由于对当前网络通讯中语音业务的不断增加,使得对通讯网络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速度、带宽、灵活性、正确性、有效性等方面的高要求更加明显。随着网络大容量、大规模的增长,网络通讯一旦发生故障,造成的损失将无法预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通讯进行故障维护等,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怎样使网络通讯更加安全,怎样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一直都是人们密切关注并积极思考的主要问题。对于长途通讯传输网来说,直到现在,人们对其安全性能状况有的也仅是一些模糊的判断,缺少实际网络通讯运行中的有效数据、科学资料等。对于光传输网的安全性能来说,其最主要的便是对其信息传输能力以及不确定因素、隐患等进行系统研究,以保证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随着动态业务的不断增长,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速度更快、带宽更大、接入更加灵活,同时还要求对对信息传递更加有效和准确。由于对网络故障的发生更为敏感,因此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通讯中通信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一)网络通信中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通讯中,通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保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随着网络通讯被广泛应用,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比如对网络进行多次扩容,但在网络通讯中核心站点或是业务汇聚点等地方,端口和槽位依旧所剩无几或是根本就没有剩余,以至于无法进展新业务,只能通过对业务进行暂时改造来开展业务;有的网络在进行多次扩容之后,已经处于瓶颈阶段,无法对其进行再扩容,导致无法开展新的业务,制约了网络通讯业务的发展;或是对网络通讯中的关键点没有实施有效保护,导致该点一旦发生故障,便会造成业务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对相关通信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网络优化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硬件或软件技术,使网络性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最佳平衡点。硬件方面主要是指合理分析系统需要后,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做出最优解。软件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对软件参数的设置,以期取得在软件承受范围内达到的最高性能负载。网络通信中网络优化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对比、方案实施以及方案改进等。其中数据收集和方案对比是其中最主要的两项内容。数据收集是进行后续工作的主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实施方案的质量。而方案对比是制定出切实可行方案的关键环节,对此应注意人员之间的共同协作,以保证方案实现最优。

(二)网络通信评估分析概述

网络通信评估分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网络安全性、维护故障分析、网管系统、同步系统、多业务支持等:1.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该方面主要涉及槽位的利用率、端口的利用率、网络单端电路的利用率以及平均电路的利用率、交叉资源的利用率等。对其进行评估的主要原因在于看现行网络通讯是否得到有效应用,利用状况是否合理,同时还通过评估分析,看其经济效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网络“瓶颈”等问题,来评估网络资源利用率;2.网络安全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线路保护、设备保护、运行条件、业务配置等。对其进行评估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分析网络运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业务配置等对网络通讯实际运行是否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3.维护故障分析。对维护故障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设备故障、业务故障、单板故障、网络故障、网管故障、线路故障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其主要是对运行维护故障记录进行相关分析,对故障发生的类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4.网管系统。通过对现有的网管系统进行分析,看其是否满足当前运行的实际需求,并对其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很好的适应未来网络管理。同时对ECC(Enbedded Control Channel,中文意为:嵌入式控制通路)组网进行分析,评价端到端电路是否具有优越的调度能力;5.多业务支持。对多业务支持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当前网络通信中,所采用的业务模式以及ECC组网方式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并针对时常推出新业务的情况,提出该如何更好的适应此种情况的有关措施。

(三)网络通讯中通信安全技术优化

为了更好的促进网络通讯中,对通信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评估和优化,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首先我们对某个通讯网络进行数据收集,接着对其实施评估,该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看现行通讯网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是发展瓶颈。我们先对其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进行评估。在汇聚层中,其中B、C两点本身作为接入层的站点存在。其造成了端口以及槽位的利用率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通讯新业务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在其核心层,我们会发现其整体电路的利用率呈现适中状态,但其中有一段的利用率则比较高,说明其存在发展瓶颈,使得其中一点只能通过转接来安排通讯业务。接着对其网络安全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一站点的业务是通过转接到另一点上来安排的,但转接到的那一点在与核心层连接时,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发生多重故障。同样的情况还存在多处。然后对多业务支持进行评估,会发现由于经过多次扩容,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多中业务的开展和实施,造成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通过对其进行评估分析,我们可以很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使通讯网络安全性能满足业务开展中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总之,网络通讯中,网络优化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通信安全技术进行优化,是提高网络通讯运行过程中安全性的主要措施和关键,对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科学优化,从而使得网络通讯技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安芬.姜建国.网络通讯的多层安全结构分析[J]. 2002.全国第八届通信保密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

篇8

关键词:通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3G通信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现在的人们充分体验到了高新技术提供的便利。通讯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开放性较高的的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对它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常见安全威胁

第一,主动捕获用户身份信息。恶意行为发动者将自己进行伪装,而后以服务网络的身份请求目标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进而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二,干扰正常服务。依照干扰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1)物理等级干扰:即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物理手段或者相关技术干扰系统的无线链路,导致用户的相关数据以及信令数据不能传输;(2)协议等级干扰:即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某种手段致使特定协议流程失败,进而起到干扰通信的非法目的;(3)伪装网络实体:即恶意行为发动者把自己伪装成为合法的网络实体,迷惑用户,并拒绝回答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而起到干扰通信的非法目的。第三,非法访问。即恶意行为发动者以“合法用户”身份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或者直接进行中间攻击(潜入到用户和网络之间实施攻击)。第四,数据窃取,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各种手段来窃取用户信息来达到非法目的。常用的窃取手段主要有:窃听用户业务、窃听信令和控制数据、以网络实体的身份窃取用户信息、分析用户流量等等。第五,攻击数据完整性。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特殊技术手段篡改(如修改、插入、删除等)无线链路传输中的业务信息、信令、控制信息等。

2.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2.1强化网络漏洞的扫描和修补

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应的是,网络安全事件(黑客、蠕虫、木马、病毒等)的发生率也是急剧升高。比较的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其重要性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根据Gartner Group公司(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全面的漏洞管理过程能够有效降低九成的成功入侵率,同时,绝大多数(接近99%)的入侵均是因为系统已知的安全漏洞或者配置错误造成的。对于安全漏洞问题,应该及时、全面、主动地进行评估,被动防御策略不能够有效地防治网络问题。

安全扫描是预评估和系统安全分析,是提高系统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可以利用安全漏洞扫描系统,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方面的安全缺陷。通讯网络安全漏洞存在于三个主要领域:网络可以提供非授权物理机器访问网络接口缺陷和安全漏洞、不兼容软件与捆绑软件的漏洞等。对于“物理漏洞”,以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控制或阻止;软件漏洞可以下载各种相应的补丁程序,以确保作业系统、内部网络和应用服务器的安全性。

从底层技术来划分,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扫描和基于网络的扫描。第一,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通常在目标系统上安装了一个(Agent)或者是服务(Services),以便能够访问所有的文件与进程,这也使得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器能够扫描更多的漏洞。第二,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可以将此看作为一种漏洞信息收集工具,根据不同漏洞的特性构造网络数据包,通过网络来扫描远程计算机中,发给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以判断某个特定的漏洞是否存在。

2.2信息加密策略

信息加密的本质就是利用各种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成本较低,合法用户的解密操作也非常简便,因此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常用的网络加密手段主要有节点加密、端点加密以及链路加密等。节点加密主要是指为了保证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安全,为两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加密保护。端点加密主要是为了保证源端用户与目的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为两个终端之间提供数据加密保护。链路加密主要是指为了确保网络节点之间链路信息的传输安全,为链路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根据加密级别的不同可以自由选择以上一种或者几种组合的加密方法。

2.3限制系统功能

可通过来取一些措施来限制系统可提供的服务功能和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减少黑客利用这些服务功能和权限攻击系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增加软硬件,或者对系统进行配置如增强日志、记账等审计功能来保护系统的安全:限制用户对一些资源的访问权限,同时也要限制控制台的登陆。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安全检测仪发现那些隐藏着安全漏洞的网络服务。或者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加密指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加密的目的是只让特定的人能解读密文,对一般人而言,其即使获得了密文,也不解其义。因此,将数据加密后再传送是进行秘密通信的最有效的方法。

2.4入网测试

入网测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入网的网络设备以及相关安全产品进行安全水准、相关功能和设备性能进行测试。此举可以有效保证产品或者设备入网时不携带未知的的安全隐患,保证被测试产品在入网后具有可控性、可用性以及可监督性;同时,严格测试系统的升级包和补丁包,避免因为升级给系统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2.5多通道技术

采用多通道技术就是为不同信息提供不同的传输通道,例如,专用通道A传输管理控制数据,专用通道B传输业务数据,通道之间不混用。多通道技术增加了恶意行为的攻击对象,就像上例,恶意行为者必须同时攻击A和B通道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信息的保密性相对较高,但是初期的投入成本较高。

2.6构建信息网络的应急恢复系统

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必须始终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策略。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对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全权负责、统一指挥、分工管理,同时,严格监控重要的通讯信息系统,做好应急预案;建立专业化的应急队伍、整合应急资源,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尽力降低损失;安全工作应该突出重点,既注重预防处理,又重视发生问题后的实时处理能力。

篇9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

一、引言

新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领域当中体现出了价值。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即需要能够做好技术的应用把握,使其更好的为我们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服务。

二、技术应用分析

(一)技术应用需求在网络通讯技术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时间、空间与地域方面的限制进行打破,对信息实时共享目标进行实现,为具体工作、生活实现宝贵时间的节约。就目前来说,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在各行业当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有工矿企业、地质勘测、农业生产等方面,通过计算机通知软件行动命令的下达,能够对大量的资源进行节约。在社会行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与实时定位目标,在对资源、时间有效节约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不仅企业在发展当中对于网络通讯技术具有了较高的依赖性,其也在发展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

(二)系统设计需求在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在不断成熟当中,也将在社会各行业当中应用。对于不同行业的通讯需求,即需要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做好对应操作系统的制定,以此实现在具体生产生活当中的合理应用。在实际系统设计当中,需要能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为系统软件做好专属应用软件接口的设计,以此更好的完成服务工作;第二,要做好行业专属数据处理中心的设计,以此对日常数据传输需求进行满足。在设计完成后,即可以通过软件对用户操作界面、接口进行设计,应用传输信息传输数据,对信息的传输共享进行实现。在系统设计当中,也需要设计好系统控制命令,对于不同指令,做好对应命令与快捷键的设计。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都是具体系统设计当中的关键部分,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未来发展应用具有影响。

(三)实际生活应用在现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网络通讯技术也具有了更多的应用。在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通讯软件的应用实现远程通讯目标,包括有邮箱、QQ与微信等,这部分软件都是实际生活中网络通讯技术的具体应用。其中,QQ、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最为主要的通讯软件,可以在计算机、手机客户端同时登陆与互动,不会受到地域、时间与空间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的根据需求进行沟通交流、视频聊天与文件传输。同时,在网络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也为创业人群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人们可以通过微信信息、资金转账与货品交易。可以说,这部分条件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也成为了现今生活当中关键的交流沟通方式。

(四)保障信息安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网络通讯技术已经在传统生产行业当中得到了渗透与应用,如工业、农业与工矿企业等。如在采矿企业远程处理系统当中,该技术则能够根据管理系统设定的命令进行样本采集、实时监控、空气检测与信息同步回传等工作,并使用计算机系统以详细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地下作业过程当中的氧气浓度、安全系数、矿石情况与湿度等进行掌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做好上述工作交接后,计算机数据库即可以结合实施数据精确开展测算,同时优化项目设计,保证在以后工作中能够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为企业稳定发展做出保障。

三、技术应用条件

(一)通讯基础支持要想对网络通讯技术的良好应用进行实现,对于通讯通道支持具有较高的要求,该基础条件情况也将直接对通讯技术应用情况产生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当中的网络通讯环境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无线网络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加快效果。同时,在新技术应用中,也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聊天、分享信息、浏览新闻。在对人们生活产生变化的同时,对于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整个过程中,网络是重要的关键与基础,在高速网络接入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相关功能需求。

(二)终端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当中,接口、终端设备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传输当中的纽带与桥梁,通过两者的完善配备,才能够对通讯传输、数据传输目标进行实现,通过简单接口设备的应用,即能够具有简单的通讯效果,通过终端与接口设备的配合性应用,则能够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发展中,网络终端也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且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功能,相关终端设备也已经遍布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

(三)转换设备在网络通讯技术应用过程当中,转换设备也是重要的条件,在通讯设备数据传输中,需要以转换设备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良好的体现。如转换设备在运行当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则将会对通讯效果产生影响,无法获得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四)计算机控制软件在网络通讯技术终端当中,计算机控制软件非常重要,对于网络通讯技术具有控制作用,通过不同命令的输入,对不同通讯需求进行实现。同时,计算机控制软件的方式有多种,在具体通讯当中,则可以结合实际通讯需求做好控制软件的选择,对具体的通讯协议、传输方式进行设定。

篇10

关键词: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应用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远程传输、远程教育等更是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体验到了科技发展的实际成果,远程技术也更多的应用到了其他领域当中,从而使其作用能够充分的得以体现。

一、远程网络通讯的原理

要更好地应用好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弄清楚其工作的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从最基本的角度去看,远程网络技术就是要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这需要传输协议和网络IO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网络IO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形式它们是bio、nio和aio,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所有的工作都要以这个形式为基础来实现,为了能够保证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在各种语言切换的程序中都会使用一些更加适合相关的应用来实现这一诉求。

远程网络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一台计算机发送诉求,另一台计算机不断地将这些诉求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处理,经过这些程序过后要再返回到请求端,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的程序发出请求,然后按照远程网络通讯的原理来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成为流,之后通过与程序相关的传输协议,最后经过相应的处理将其再传输给使用端。

二、远程网络通讯的特点和优点

计算机远程网络最终就是要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信息的交换,所以计算机远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其通讯功能,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数字通信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在技术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进。通讯实际上就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从20世纪中叶起,网络通讯日益发展,开始出现了网络通讯代替模拟通讯的趋势。目前,无论是模拟通讯,还是网络通讯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今天,模拟通讯技术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通过现有的通信设备,已经能使远在万里之遥的亲人会面相叙如同近在咫次。此外,发展网络通信的原因就是除了网络信号本身具有的特点外,网络通信比模拟通信还有很多的突出的优点,主要的一点就是网络通讯比模拟通讯抗干扰能力强。随着科学的发展,通信接力日趋完善,在有线和无线电中,常常用在沿途适当地加装“中间放大器”来把信号放大,使信号始终保持一定的强度。

除此之外,网络通讯的信号传输不是非常复杂,对通讯设备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也比较节省资金,同时,电路类型大部分都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有非常大的优势,不但结构相对简单,对相应的技术没没有非常高的要求,对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少,同时还不容易出现故障,我国的科技还在不断发展,所以在成本上还能进一步进行控制。数字设备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大,起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的。

三、远程网络实现通讯技术的条件

(一)要想实现远程网络的通讯,最起码的首先要有一个通讯的通道这个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的是整个通讯效果的好与坏。这个通道就是所谓的通讯线路。在目前,被广泛运用的通讯的线路有这几种。对称电缆,这是一种带有多层绝缘层得导线,电磁场基本上就被限制在了技术的护套里面。因此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小,但是仍然存在着相互回波的干扰,导致了传输率不是很高。架空明线,这种线是由双导线互相组成的,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为它的电磁场之间是相互开放的,传输的速率一般就在600bps左右。

还有一种质量比较好,容量也比较高的电路,这种电路叫做光纤电路,但是这种电路比较昂贵,所以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当前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使用这种电缆。

(二)实现远程网络通讯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具备能够使得其实现的接口设备和终端设备,其实就是要借助于各类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这些设备就可以实现非常丰富的通讯功能,也可以使用选配的接口设备,但是只能实现比较简单的通讯功能。

(三)网络通讯技术的实现还要依赖于非常重要的远程通讯转换设备,因为通讯设备的功能要通过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如果没有了该设备传输的信息就无法接通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转换。

(四)网络控制软件也是实现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也是计算机对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一个主要作用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发出不同的指令,最终实现通讯的目的,远程网络控制可以是多种方式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数据以何种方式传输。

四、微软公司的MSN

MSN是一种互联网上的即时信息软件,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与好友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文字交流,MSN的―个重要特点是用户可以选择决定是不是加入―个聊天对象,所以交流的对象都是经用户自己同意的朋友、家人和工作伙伴。微软在开发这个软件的时候利用了最新的加密机制对登录过程加密,并可通过允许名单和阻止名单来防止不良用户的干扰,所以使用户的应用更加安全。最新的MSN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即时聊天体验,包括个人照片显示,聊天窗口的背景图,更多的表情符号,还有共享资源,同一捌、组聊天等。

五、腾讯公司的QQ

腾讯QQ是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Intemet的即时寻呼软件,可以使用QQ和好友用户进行交流,信息即时发送,即时回复,收发及时、功能全面。此外QQ还具有BP机网上寻呼、聊天室、传输文件、语音邮件、手机短讯服务等功能,QQ不仅仅是虚拟的网络寻呼机,更可与传统的无线寻呼网、GSM移动电话的短消息系统互联,目前QQ和全国多家寻呼台、移动通信公司有业务合作。QQ支持显示朋友在线信息、即时传送信息、即时交谈、即时发送文件和网址。

另外,网络通讯由于使用的信号简单,对通讯设备中所使用的电路的要求比较简单,因此成本低,目前网络通信中用到的电路绝大部分都是集成电路,它具有简便,轻巧,耗电低,不易发生故障等优点,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设备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数字通讯设备会越来越普遍,其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六、结语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网络信息技术都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也不例外,远程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和其他相关内容的传输和交换,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很多之前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可以通过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以解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牛洋. 通讯技术在远程网络控制中的应用[J]. 硅谷. 2011(08)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 原理 应用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在这样的需求下,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其功能也在日渐完善,各种依托于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软件相继出现,有效满足了人们的远程通讯需求。

一、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相互结合,前者提升了微机对于信息的存储量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后者则能够在保证远程通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融入到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中。计算机是远程网络通讯系统的核心,结合相应的通讯线路,达到相应的远程数据传输效果。

事实上,想要有效实现不同网络终端的相互通讯,必须首先了解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讲,网络通讯是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传输相应的数据流,结合传输协议和网络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应用,需要在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上发出相应的请求,接收到请求的计算机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请求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请求方式,如同步请求、异步请求、One way request等,需要结合相应的网络通讯原理,将请求转换为数据流,并结合数据传输协议,将其传输到远端。而远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数据流后,同样会进行处理,并将转换为流的结果传输给请求端,从而实现远程网络通信[1]。

二、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实现

1、通讯方式。根据信息传输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将通讯方式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根据数字信号的排序方式,又可以将通讯方式分为串序传输和并序传输,前者属于一般数字通信方式,只占用一条通路,不过传输时间长,后者需要占用多条通路,但能够大大缩短传输时间;根据通信网络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点与点的直通、分支通信以及交换通信等。2、通讯通道。从目前来看,被广泛应用的通讯通道包括几种,分别为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等,这些通道各自都有着相应的优势和不足。而与之相比,在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光纤电缆凭借更大的传输容量和更好的传输质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不过由于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3、终端设备。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终端设备通常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只需要配置相应的通讯接口设备,就能够实现点对点的远程网络通信[2]。4、转换设备。在远程网络通讯中,转换设备一般指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转换,将便于传输的信息编码等翻译成人们能够识别的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转换设备在通讯网络中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在充分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而通过信息的转换,也不会影响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5、控制软件。通过专业的网络通讯控制软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通信对话以及信息传输的方式,更加便利,而这实际上也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例如,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文字通信、音频通信或者视频通信,也可以选择信息的加密传输,有效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三、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不断涌现,比如QQ、MSN、ICQ等,这些软件依托于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远程通讯服务。主要针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这里以QQ为例进行分析。其作为腾讯公司开发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在线聊天和离线留言功能,还可以实现文件、视频等的传输,可以说是当前受众最为广泛的网络通讯软件。而伴随着QQ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用户不仅能够利用软件进行即时聊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或者在聊天中插入图片、表情等。而结合相应的配套设备,如视频头、耳机、话筒等,用户还可以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聊天,从而获得更加优越的使用体验。对于企业而言,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实现对员工的管理,也可以将一些文件、图片或者资料进行共享,由成员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下载,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便利,有效简化了管理的流程[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并且迅速壮大,不仅通讯功能日渐强大,在数据信息的传输方面也越发高效和安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

[1]夏志竞.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3):5608-5609,5627.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应用条件;原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采用了操作系统、计算机技术、运输线路和通讯装置,完成了数据编码、信号传输、综合储存和良好转接的功能。该数据通讯体系的核心是计算机,运用通讯线路实现终端连接,达到数据通讯目标。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有着庞大的数据量、广泛的应用功能、高效的传输效率,可以渗透到公众服务、大众生活、社会生产之中。该通讯技术能实现新闻直播和远程互动,提高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和观赏性。大型公司能够运用该通讯技术实现视频会议,讨论企业的经营方案,实现综合的效益目标。

1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主要由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成。通讯技术发展可以确保远程通讯的稳定,并将文字、图像、声音融入计算机远程通讯的网络内。计算机技术发展增加了微机的信息储存量,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处理的数据还能连接企业局域网,以便更好的共享资源。如此,中小企业便能选择不一样价格的高新科技,将各地企业、跨省企业彼此连接。

1.1 组成部分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共有四部分,即计算机终端、计算主机、数据交换装置和数据传输线路。企业的通讯量和规模、数据的储存量和处理,主计算机能够依次采用小型机和微机。常用的是微机。书库传输线路能够使用现有的各类通信线路,比如微波线路、有线线路、光纤通信线路。公用电话线路是最为普遍的。在计算机和传输线路相连时,数据交换装置作为接口,依照统一式的网络协议开展工作。公用电话线路情况下,数据交换装置则是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将数据信号作为交流的模拟信号传送出去,并将模拟信号再次转变成为数据信号。

1.2 传输方向

数据通讯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半双工通讯、单工通讯和双工通讯三类。半双工通讯传送分为两个方向,某一时刻里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单工通讯的传输只在一个方向。比如,计算机终端将信息传给主计算机;双工通讯可同时开展双向传送。只是线路结构过于复杂,只能运用四线制的方法。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所建网络运用半双工的通讯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双向的传递,而且将通信线路简化。计算机终端和主计算机只需要有单个电话线路,既经济又实用。

1.3 连接方式

远程网络通讯共有四类的连接方式,即多路复式、分支式、点到点、集线式。按照实际需要,连接方式可采取点到点,主计算机是中心,传递信息时以调制解调器连接电话线。同一时间段内,主计算机只能连接搅拌站终端,相似于一般的打电话。如果别的搅拌站需要传送信息,计算机屏幕会提示忙号。

2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条件

实现远程网络通讯功能,计算机需要有整体、安全、高效的传输能力,传输到远程计算机内。用网络IO和协议规定达到通讯功能。Socket概念上的传输协议有UDP、TCP、HTTP等,网络IO上的传输协议有NIO、BIO、AIO三类。任何分布式的应用通讯,都是这个应用原理而得以实现。但为了更容易的使用,所有语言都会提供贴近的应用层协议。远程网络通讯,是在某个计算机上发出请求信息,其他计算机接收到信息以后进行处理,把最终结果汇报给请求端。这其中包括异步请求、同步请求等。远程计算机接收信息后再行处理,并将结果变为流,以传输协议的形式调还给调用端。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要有良好的通道条件,构建高品质的通讯线路。目前,常用的通讯线路有三种,即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架空明线是双导线组成的,传输塑料杯大约在600bps;对称电缆是多层绝缘层的,容易被相瓦回波干扰;同轴电缆是外导体组成的,是封闭式电缆。传输速率约在1200bps。一般情况下,架空明线和对称电缆会受到外界环境和电磁场的干扰,传输效率深受影响。可选择封闭式的同轴电缆,保证网络通讯的高效、安全、可靠。同时,还要配备良好的通讯接口和终端设施,满足网络系统的传输标准。配备高效的转换设备、控制软件,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网络通讯环境。

3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区域的操作控制和监督管理。远程位置上对计算机进行关机和重启的控制操作,能够实现日常生活中的远程处理。目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可应用在石油开采、化工生产、工业锅炉、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中。该技术主要有INTERNET、TCP/IP协议。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农业,采取精细农业技术。在此,主要探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农田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3.1 需求分析

实现农田的信息管理,离不开远程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农田信息系统实现PDA的实时无线通讯,接收有关的农田属性数据和位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放置在农田信息数据库内。如此,便能分析和处理各类的农田信息,以此给出相应的决策信息。在农田的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中,主要有采样点分布图、基础地图和属性数据。采样点分布图的生成,取决于信息管理系统,是PDA采样点布置的基础。等到采样点放置完之后,重新回到新采样点,对采样点分布图进行更新。PDA实时的将属性数据传输给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将田间数据分布图、采样点分布图、土壤水分处方图输出。

需求分析能够将信息管理系统分为PDA管理、地图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管理四类。PDA管理负责农田移动终端的删除、注册和状态查询;地图管理负责管理地图数据;系统管理为农田信息管理提供帮助与支持,分为帮助系统和用户管理两部分;数据管理包括采样点的属性数据管理、位置数据管理和数据传输。

3.2 系统设计

关于农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根据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大致可分为系统软件接口的设计和农田信息数据库设计。

系统软件接口设计,分为软件接口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软件结构设计是嵌入式的GIS系统和农田信息管理之间的通信设计。为保障数据运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可采用TCP协议进行远程传输。PDA把农田信息传输给远程信息管理系统。两者涉及控制的命令,其中也包括命令型和数据型消息。命令型消息属于简单化的系统命令,比如数据传输的请求和结束。数据型消息属于农田信息,包括农田的属性数据和位置数据,有较大的数据量。PDA和远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单一的通信功能,数据量也很大,传输时应采取ASCII字符串。

农田信息数据库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将PDA要接收的农田信息存储到信息数据库内。农田信息数据库需要地块信息表、农场信息表、传感器表、农场设施表、网格表、采样点数据表、环境湿度表等。

4 结语

计算机终端、计算主机、数据交换装置和数据传输线路构成了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计算机之间的实时通讯。许多情况下,现场设备分布广泛,不方便采集尖端数据,使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能更加便捷、准确的管控好设备的运行情况。该网络通讯技术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传输不稳定等。因此需不断研究开发,弥补其中的不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向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志竞.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3):8-9,27.

[3]符长睿.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J].科技传播,2013(10):219.

[4]包东飞.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0(12):66-68.

篇13

本文试图以终身教育理念、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构建开放的统计教育

培训模式加以探讨。

一、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认识

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社会功能,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才逐步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常规活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本文所称的教育培训,是指以成人为对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或取得职业资格为主要取向的学校后教育培训。

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培训观念、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培训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培训活动包含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教师、教材和媒体等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称为培训模式。

网络技术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高性能计算机、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

网络技术与教育培训相互融合,传统的培训模式、理论乃至体制需要进行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以统计从业人员为中心,以先进的培训理念为指导,网络为环境,在线学习为特征,将学员、教师和培训者组成网络化的学习组织,注重学习的效率,强调发挥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统计工作中去的教育培训模式。

二、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目前的统计教育培训大多仍是单一的面授培训,培训对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中面授。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训部门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性;二是培训教师的个人魅力、业务水平和责任性;三是学员的构成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阅历等)。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训对象的差异性。统计教育培训的对象均为成人,他们在构成特征、工作压力、工作可离度,甚至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和需求也就千差万别。培训对象(统计从业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强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依然延用传统的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集中面授形式,忽视了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因素,容易使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过程的短期性。在职成人培训决定了培训只能是短期的。学员从工作到培训的过渡期短,不利于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

3.培训师资的动态性。在师资上,统计教育培训往往是一事一聘,教师多为兼职,他们在教育培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大多数还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4.培训主体的多元性。有些地方,培训是以统计机构牵头,委托院校或中介机构具体承办方式实施的。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往往会导致多头利益,继而影响培训效果。

5.培训内容的狭窄性。目前,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大都以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配发的教材为基础,以统计实务为主,选择范围有限,有些地方已连续多年培训选用同一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业务水平较高或从事统计工作年限较长的学员易对培训产生厌倦情绪,也限制了他们了解、追踪统计领域新成果、新知识的意愿。

以上分析说明,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非常必要。基于网络技术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弥补目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

(二)可行性分析

2.近几年各地参加统计教育培训人数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逐年上升的事实表明,各级统计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统

计从业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在增强,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3.统计系统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硬软件条件和网络设施条件有明显改善,应用水平极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既精通统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为各级统计机构开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提供了较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远程开放教育项目(成人学历教育)已多年,现已通过教育部的总结性评估。目前,全国各级电大基本上以该项目为主要业务。将该项目与我们研究的对象相比较,我们发现两者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技术层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实现

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培训运作机制的重建,各级培训部门、教师作用的再定位和利益再分配,培训部门、教师与学员三者关系的调整,以及与运作机制相配套的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等诸多因素。

系统框架(见图1)反映了教育培训的参与者与主要活动间的内在关系。其中虚线所围部分是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程序代码和教学资源等组成的应用系统及其可扩充的功能模块。应用系统以省或具备条件的市为单位构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实现在技术层面已不存在任何问题,不再展开。这里主要对前面提到的其他方面加以探讨。

(一)培训部门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培训部门首先要摆脱每年发个通知,办几期培训班的传统定势,工作思路和主要职责也要随之调整。按照统计教育培训部门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目前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市、县级统计培训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围绕统计工作中心任务,结合本地在各项统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和统计机构业务部门中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对统计教育培训的需求,向第二类建议;结合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掌握本地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和变动情况,建立、维护培训档案数据库;宣传发动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第二类是履行教育培训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的省级或具备条件市级培训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需求分析与论证、制定培训政策(包括编制培训规划、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应用系统的技术保障和功能优化;听取第一类培训部门、教师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服务与管理。两者之间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和谐发展。

(二)培训教师的作用

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教师的讲课作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流媒体为代表的各种课件。因此,有条件在更高的层次上聘请一批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统计理论,了解统计实务,责任性强的优秀教师参与到统计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备课、讲课、参与开发教学资源,更主要是起到引导、启发、监控学员学习的指导作用,工作重心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博客等现代技术手段,指导学员自主学习,开展个性化辅导,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统计工作。这是培训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发挥统计教育培训应有的作用;三是注意收集学员对统计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向培训部门反馈,以便培训部门不断改进工作。

(三)学员的任务

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学员成为教育培训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培训活动中不再是一个被动者、被管理者,他们的培训意愿、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尊重。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按照有关的教育培训法规和政策,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完成规定学时的在线学习,参加考核。这样,学员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需要,自主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随时学习。学习中(甚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实时或非实时地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学员之间可以在网上讨论和评价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实际应用的体会,共享经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将感到他们是在“拥有”知识而不是仅仅参加培训。

(四)应用系统管理功能构思

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做保障。在系统框架构建时,要将运作机制作为应用系统的核心融入到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中,实现培训部门承担的大部分事务性工作交由应用系统自动完成。

1.学员培训档案数据库管理。学员培训档案数据库是应用系统的基础,它记录学员的基本信息、历次培训情况、考核结果等数据。初始建库时,可以导入现有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数据库数据。首次参加培训学员的基本信息在报名注册、缴费模块自动采集,添加到数据库中。学员参加在线培训后,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均记入数据库。

2.学员学习过程动态跟踪、监控。主要功能是通过跟踪、量化学员的在线学时、访问课程次数、考核等过程,并将结果记入培训档案数据库。对在一个培训周期内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或培训学时不达标或未通过考核的学员,系统自动生成通知单,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形式告知他们。

3.教师评价。跟踪、量化教师的在线时间、答疑响应速度,作业批阅响应速度等,以此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项客观依据。培训部门据此,并结合学员对教师的主观评价意见,最终给出综合评价和整改意见。

4.学员考核。从学习内容的设计开始,结合教学标准,系统中嵌入单元化的作业、自测和考核模块。学习过程中,学员按要求在线完成作业或自测,系统自动批改或转发教师。完成

规定学时的自选课程学习后,学员方可参加在线考核。系统根据学员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从试题库中随机选择试题生成试卷,学员在线答题,系统自动判卷(非标准化考题自动转发教师批阅)、评分,记入学员培训档案。以此保证培训的质量被社会和行业认同。

5.统计分析。根据学员参加培训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对课程选择、访问课程次数、平均学时、最多(少)学时、平均在线时间、最多(少)在线时间、在线间隔时间、作业、自测和考核成绩等反映学员学习意向、习惯、效果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培训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开展调研、论证,修订教学目标,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6.在线报名注册、缴费。在线报名注册是建立学员基本信息和培训档案数据库的基础。首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员需在线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从业资格证书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密码等基本信息。以后学员凭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登录参加学习。学员通过系统内嵌的网上银行支付平台支付培训的各项费用,收据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培训承办单位领取或邮寄到学员指定的地点。

7.在线交互平台。在线交互是教师指导学员自主学习、个性化辅导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训部门受理学员投诉和咨询,开展在线调查的主要途径。

8.自动邮件或短信服务。根据培训规划和各位学员参加培训的具体情况,应用系统自动发邮件或短信通知学员。它是培训部门的宣传发动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有效手段,具有人工投入少、费用低、快捷有效的优点。

四、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的优势

与现行的培训模式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表1

特征

现行培训模式

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

培训过程

间断性的培训过程

持续的培训过程

学习方式

学员不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培训内容

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

教学模式

以培训者为中心

以培训对象和培训者为中心

培训理念

一次性培训

长期培训,有助于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时间、地点

必须集中时间,在指定地点培训,易产生“工学矛盾”

可以自主灵活选择培训时间,也可以选择培训地点

培训资源

由培训者提供,途径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可汇集、整合全社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更新及时

成本费用

教材、差旅、住宿、场租等费用

可以节省

反馈

只有集中培训阶段可面对面交流

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答疑;学员相互交流

此外,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模式的实现,除了具有提高统计教育培训绩效和质量的直接意义外,还会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减轻相应的负担。在统计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通过实施新的教育培训模式,可以节约有效工作时间和必要的行政成本,从而减轻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部分负担,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有助于提升统计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下,信息与资源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载体和内容的整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双向开放的系统,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学员必须经历获取、分析、评价、提炼、利用和表达信息的过程,这样才能将信息与资源转换成知识,实现自我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员的信息素养随之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为之提高。

篇14

关键词:网络通讯技术;软件故障;原因;措施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挥需要借助计算机,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因为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问题而出现故障,其中软件故障的产生也说明软件系统结构存在漏洞,还不够完善,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可以分为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如果不及时对软件故障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软件系统失效等严重问题。本文对软件故障的类型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通讯技术的软件故障。

一、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

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原因,另一种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指的是计算机内部软件设计存在一定问题,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计算机的功能也随着设计的改进不断增多,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处理的数据也不断增多。这些技术的改进使得网络通讯越来越方便,但是通讯软件规模在扩大的同时,软件设计的难度也增大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考验了设计人员的能力与技术,有的设计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使得软件结构存在很大漏洞,造成软件故障。外部原因指的是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软件测试缺乏实际性而出现的软件故障,软件测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其可以检测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但是有软件开发公司,在测试软件的过程中选用的是开发环境,这与软件的使用过程并不符合,无法有效的测试出软件的问题,所以,也无法及时处理软件的故障。

二、软件故障诊断

软件故障的诊断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在软件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故障查找,还要观察软件在未使用情况下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诊断出软件故障的源头,并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在当前计算机软件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软件开发与设计越来越复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出现失误的情况在所难免,所以,一定要做好软件的检测工作,这样才能使软件在投入市场后,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效用。软件故障的诊断需要贯穿其整个设计与使用的过程,要对软件设计方案、维护技术以及软件检测进行故障排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经历故障检测、确定、处理以及交付四个阶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故障检测进行改进。

软件故障检测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其对软件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技术与方法,其中常用的有静态软件技术、动态检测技术、模拟技术等等。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故障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识别与定位,要掌握故障出现的细节问题,在什么进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最高,软件的操作是否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等等,只有了解这些细节问题,才能有效的找到处理措施。

软件定位与确认的阶段,需要利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通过归纳总结、数据分析以及代码检测等方法对故障的形式进行诊断,这一过程可以确定故障存在的位置,是故障处理的准备阶段。做好定位工作缩小故障范围越来越小,确定故障位置,尽快制 定出排除计划。

软件故障消除是通过分析故障原因和故障定位,对故障 以及故障可能影响到的范围进行修改、纠正。具体包括消除 的申请与审核、排除计划的制定、排除计划执行、复查软件、软件回归测试、审核与交付。具体见下图。

三、软件故障的维护措施

要想减少网络通信故障,使网络更加稳定可靠,需要对网络进行全面的维护。对于网络维护人员,在软件方面,常见的维护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安全性的维护。对网络安全性的检测主要包括。对服务器上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和维护,并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查杀毒处理;对服务器上安装的防火墙做不定期的的系统版本升级,检测是否有非法用户入网入侵行为;对联网计算机上的数据库做安全加密处理并对加密方式和手段进行定期更新,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网络通畅性维护。在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经常会遇到网络通讯不畅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网络中的某一结点的其他主机,显示一个很小的数据包,需要几百甚至几千毫秒,传输文件非常慢,遇到这种情况 应首先看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状态指示灯,并根据情况进行判断。

3、对交换机 、路由器 以及集线器等 网络设备进行检 查,要重点关注其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系统配置。

4、检查网络设置,注意服务器是否正常,是否能正常访问,还要查看协议是否正常。

5、检测网络的通畅性 。网络不通畅是网络维护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网络中的某一点Ping其他的主机,显示 数据包需要花费几百甚至几千毫秒,此时文件传输非常缓慢, 这种情况下要查看集线器和交换机的状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

6、网络安全性的检测。这方面的维护具体包括: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查毒杀毒,消灭病毒和木马;对服务器开通防火墙,保持版本的时常更新,检测是否有用户入侵行为;对计算机上 的数据库做安全加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语

网络通讯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其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给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随着计算机各项功能的增多,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项软件的设计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设计过程中稍有纰漏就会造成软件故障问题。计算机软件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先对其进行检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检测环境,否则会影响检测的结果,有的软件开发公司在开发环境下进行使用检测,这种检测结果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容易造成软件缺陷。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使网络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

参考文献

[1]包东飞.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J].信息系统工程. 2010(12)

[2]黄望宗,杨建军,彭东.IP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