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范文

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 中式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89-02

餐饮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百姓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而言,更加直接的面对消费者。餐饮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街头饮食店,到星级宾馆,从单位集体食堂到不同的中西式饭店,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1。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这些都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监管部门应从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出发,加强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打击各种不良现象,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式餐饮业食品卫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经营者卫生意识淡薄

部分餐饮行业的经营者对食品卫生的重视度不够,或者为了经济利益,明知是对人的身体有害的却依然使用,在食品的加工中以次充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不少餐饮场所中,卫生监督员发现,其前厅布置得高雅、整洁,而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较差:厨房的内积水横流,蚊子苍蝇到处乱飞,厨房的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不甚规范,赤膊上阵,在直接接触食品时,没有带手套等清洁用具。在蔬菜的清洗敷衍了事,没能彻底清洗,农药和污渍还大量残留在食品的表面。同时,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没有严格把关。

再者,餐饮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其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依然存在碗筷不经过高温消毒直接给消费者使用的情况,即使是在卫生部门的要求下购置了用于餐具消毒的消毒柜,但也仅仅限于摆设,里面存放了各种杂物,这些都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餐饮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主要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既有要经过加工就直接使用的熟菜,又有无需加热就可以食用的熟卤制品,还有顾客喜爱是用的生炝海水产品,餐饮业标准化制作程序,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微生物污染在所难免。

1.2 职能分工模糊,部门衔不明确

对于我国而言,在现行《食品安全法》相关规范当中,对于应采取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为原则的监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农业负责对初级农产品的种养殖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问题在于:受到整个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的多元性及复杂性因素影响,导致以上相关部门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无法实现对各个相应环节权责内容的有效界定,从而造成推诿扯皮、监管无序以及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频频发生,而这也正是上述职能部门在信息沟通方面有所缺失的因素所导致的。

1.3 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人数较多

导致现阶段整个餐饮行业以及集体性质食堂频频出现食物中毒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受到整个餐饮行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因素影响,导致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工作难度始终较大。与此同时,操作环节与处理手段极为复杂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加工方式,导致加工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诸多的影响因素,从而致使所提供食物出现明显的致毒因素;其二,整个餐饮行业在加工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的及时性特征,使得大量的餐饮食品无法在完全保障检验合格的基础之上进行食用,由此也就使得餐饮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建筑工地食堂而言,这部分区域所对应的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差,从而致使这些学生与工人正常的饮食健康无法得到可靠性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导致了群体性的中毒事件频频出现,而且屡禁不止。

1.4 消费者自身食品卫生意识不强

消费者在影响整个餐饮行业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方面同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简单来说,少部分消费者基于“贪图便宜与方便”的心理因素,在针对食品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盲目性特征,特别是对于随意性较大的流动商贩而言,这部分商贩往往不具备规范性的卫生许可证及相应食品安全证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食品中毒事件埋下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消费者在发生或是出现事物中毒事件之后,并不具备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与检举的意识,从而导致相关事件的查处难度较大。

1.5 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较低

法律惩罚力度小,低廉的违法成本是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无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和小吃店,生产成本极低,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即使被取缔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成本也比较低,就目前在餐饮业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而且食品安全法对违法所得的认定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使违法者承担的风险成本很小,难以对违法者产生震慑作用。

2 餐饮业的食品卫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2.1 公正执法、严肃执法

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餐饮行业消费者范围的广大,监管不严都可能对人们生命健康的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对餐饮行业的管理要求应严格执行。加大食品监管,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公正高效的执法队伍,克服因此,需要将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执法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力争由一个独立的部门加以管理,由其全面负责,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卫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餐饮行业的违法违规现象要严肃处理,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打击力度,对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认真彻底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维护政府良好的诚信体系,引导餐饮行业的经营者不要抱侥幸心理,合法经营、良心经营。

2.2 HACCP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

HACCP系统是国际上认可和普遍接受的关于餐饮业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主要涉及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控制。早在20世纪80年代,HACCP系统已引进我国,开始了食品卫生的试点工作。为防止食品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和应对食品中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HACCP系统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时监测。采用HACCP系统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可以极大提高监督的效率,合理调配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监管中,集中主要精力在易发生食品问题的环节,降低监管的成本。同时,HACCP系统能够正确判断餐饮行业中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食品的各种危害性因素,保证食品安全。

2.3 食品卫生的量化分级管理

2003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食品卫生的管理员制度,要求餐饮行业完善管理员的相关职责,完善管理员的各种管理制度,开始实行食品卫生管理的管理员责任制度,将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严格落实到了食品加工者的身上。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食品卫生的管理中注入危险性评估,对食品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分级,在监管时按等级采取有效措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调餐饮企业的诚信管理和风险预测,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再者,量化分级管理可以有效促使餐饮行业改变发展模式,从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转变为将食品安全作为餐饮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增加食品行业卫生监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消费者对食品卫生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情权。让遵纪守法的企业更好的销售食品,让诚信等级低的无法销售食品。

2.4 根据餐饮企业的规模采取不同监管措施

餐饮企业规模的大小、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卫生部门的监管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餐饮行业的监管中,卫生部门应根据餐饮行业自身状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监管方法。对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单一的餐饮企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许可制度,提出最基本的食品卫生管理要求。对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多样的餐饮企业,应以最基本的法律规定为基础,结合量化分级制度综合使用。对规模较大、经营种类丰富的餐饮企业、学校、幼儿园等食堂卫生的管理,应一律采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3 结语

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系统性管理。目前我国的餐饮行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餐饮行业的经营者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卫生部门的执法监管不严,以及消费者自身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淡薄,都可能对食品卫生安全造成隐患。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监管,首先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贯彻现行法律中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规定。同时,有效运用HACCP管理系统,加强食品安全的预测和估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曝光机制。在对餐饮行业的管理中,根据餐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行分级量化管理,促使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中式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J].旅游科学,2001(4):36-39.

[2] 樊永祥,王茂起.HACCP体系在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1):1-4.

[3] 潘小慈.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对餐饮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8(12):96-98.

[4] 梁承男.我国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79.

[5] 许睦农.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研究[J].科教文汇,2010(22):207-208.

篇2

高校餐饮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发展。结合云南省某高校餐饮发展状况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餐饮工作现场管理水平不高,员工素质普遍偏低,部分食堂硬件设施配置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的要求,库房管理不规范,食堂卫生状况堪忧,要提高高校餐饮工作现场的管理水平,需创新餐饮管理方法,6T实务管理的引入是实现高校餐饮现场管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6T实务管理,使得高校餐饮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成本有效降低,员工素质普遍提高,食堂环境优美、卫生整洁,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高校餐饮;“6T”实务管理;食品安全

0引言

高校的改革发展使得高校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高校餐饮的服务对象特殊、用餐规模大、供餐时间集中、社会影响深而有别于社会餐饮企业,高校餐饮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餐饮质量、办伙食成本和食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对学校的餐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餐饮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审视目前高校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改进餐饮管理模式、提高餐饮管理水平是确保高校餐饮质量、降低办伙食成本和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高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高校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餐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员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餐饮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事业编制内员工,人员比较固定,长期在食堂工作,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卫生、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培训,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食品安全加工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服务经验。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后勤“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事业编制内员工只退不进的人事政策,事业编制人员逐年退休,高校餐饮从业人员以事业编制人员为主的用工模式被彻底改变,目前高校餐饮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非事业编制外员工,非事业编制人员已成为高校餐饮业的主力军,由于高校餐饮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食堂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员工的薪资待遇较低,非事业编制员工“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待遇落实不到位,导致非事业编制员工没有归宿感,有临时工作的思想,队伍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强,人员变化较频繁,大部分员工受教育程度低,参与食品安全培训次数少,员工缺乏卫生安全知识和意识,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整体素质较差[1]。

1.2库房管理不规范导致办伙食成本增加和食品安全隐患

库房是高校餐饮存储和保管食堂原材料的重要场所,是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基础环节,餐饮原材料具有种类众多、保质期短、过期不能使用的特点,因此,规范、适用的库房管理是降低办伙食成本,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2]。有的高校餐饮管理部门对库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库房管理混乱;有的高校餐饮部门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办法,但由于管理方法繁琐,对餐饮库房管理的针对性不强,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原材料随意堆放,取用无序,责任不明,容器大小与食堂的用量不匹配,存储时间过长,原材料采购过多,库存量很大,保质期内难以用完,造成原材料大量浪费,盘库工作量较大,增加办伙食成本,过期原材料容易被误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1.3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食堂脏乱差现象严重

高校相对于社会而言,消费群体比较固定,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师生员工生活在校园,每天都有一个巨大的就餐群体,高校餐饮基本上是垄断经营。食堂经营者没有竞争压力,对食堂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忽视食堂的卫生,食堂操作间设施无标识、标牌,物品随意摆放,地面积水现象严重,冰箱、墙壁、顶棚、抽油烟管道污渍长期不进行清理,高校食堂由于抽油烟管道着火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海鲜、肉类、蔬菜清洗池混用,生熟混放,加工分区不明确,容易造成食品污染;有的食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食堂员工没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安全卫生意识淡薄[3];当食品安全卫生和经营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经营者往往把自己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来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食堂工作场地脏、乱、差现象严重。

1.4部分高校食堂硬件设施配置不合理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

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许多高校食堂的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一些高校新建校区的食堂硬件设施配置较好,食堂后厨分区合理、流程规范,但高校的部分学生食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使用年代较长,是按照当时的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来设计和建造的,设施残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没有按现在的卫生量化管理的要求划分仓储、粗加工、清洗、切配、烹饪、消毒和售卖等功能分区,防鼠、防蝇、防尘设施不全[4],卫生措施不到位,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6T”实务管理在云南省某高校餐饮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6T”实务管理的概念

“6T”实务是餐饮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现场精细化管理方法和理念。“6T”实务管理是一项综合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是根据餐饮业员工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的特殊性,借鉴日本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香港的5常法(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的管理模式而发展出来的餐饮业的科学、实用的餐饮管理方案,全称为卓越现场管理[5]。一些高校在餐饮业引入了国际上流行的不同种类的企业管理系统,但都由于太过复杂或太过抽象,实施效果不理想而没能坚持。“6T”实务管理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的现场操作方法,使餐饮业的一线员工一看就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合高校食堂的管理需求,帮助高校食堂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塑造高校餐饮安全、卫生、效率、品质、形象,改变员工固化的思维方式,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主动性和自律性。T代表天(tian)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6T”是指6个天天都要做到: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云南某高校通过引入“6T”实务管理,实现餐饮工作现场管理精细化。

2.2引入“6T”管理的具体措施

①方案制定。“6T”实务管理的实行必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衔接,与高校餐饮加工工艺流程相结合,才能发挥“6T”实务管理在餐饮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与6T实务管理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实施细则、检查内容、评分办法。②完善硬件实施。“6T”实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餐饮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食品卫生安全[6]。对残缺的设施进行补充完善;对建设年代早,使用年限较长的食堂,投入专项经费进行改造,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仓储、粗加工、清洗、切配、烹饪、消毒和售卖等功能分区;增加防鼠、防蝇、防尘设施,使后厨符合食品加工流程和食品卫生要求,为实施“6T”实务管理创造条件和基础。③开展员工培训、使“6T”实务管理理念深入人心。“6T”实务管理是一项科学、直观、简易、适用、操作性强的餐饮现场管理方法。只有全体员工都理解并掌握了“6T”实务管理的执行要领,才能使“6T”管理发挥其先进的作用。云南省某高校为成功推进“6T”实务管理,邀请专家进校对全体餐饮员工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施行“6T”实务管理的必要性,理解掌握“6T”实务管理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组织餐饮负责人、管理人员、员工骨干到实施“6T”实务管理先进的高校餐饮部门参观学习,进一步理解和学习“6T”实务管理具体的操作方法,现场感受“6T”实务管理的实施效果。④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引入新的管理模式,要有合适的办法去推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云南省某高校为成功推进“6T”实务管理,结合学校餐饮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充分尊重食堂主任和职工的意愿,在食堂主任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整体条件较好的食堂先行试点,建设“6T”实务管理示范食堂,给予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带头推进,通过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来带动一线员工;划分责任区域,对食堂的设施、设备和责任区明确责任人,粘贴标签,设施设备定期保养、长期不用或多余的物品清除现场、设施设备和物品按标识规范摆放,物品使用后及时归位,实现“6T”实务管理的天天清理和天天整顿的要求;下班前对责任区、工作台、油烟机等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理,达到天天清扫的要求;员工自查、相互检查、班组长和管理层检查,达到要求才下班,养成天天检查的习惯;通过视觉管理、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一目了然的现场管理方法,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工作责任,全天保持地面无水迹、无垃圾、物品摆放整齐、食品加工符合食品卫生制度要求,工作过程天天规范;6T实务管理的核心是让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全程参与,共同发现操作流程中的问题并寻找可行性措施,对“6T”实务管理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6T“实务管理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天天改进,不断提升食堂的管理水平[8]。在示范食堂取得成功后,在全校所有食堂全面推行6T实务管理工作,示范食堂深深的影响着其他食堂的管理者和员工并产生激励效应,使其他食堂的管理者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标尺,行有方向;引导员工学会分析工作现场状况、工作现场物品分类,思考科学的原材料储存方法;激励广大员工向标杆看齐,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推动“6T”实务管理不断创新发展。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6T”实务管理常态化。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6T”实务管理常态化的关键。云南省某高校按照“6T”实务管理责任清、制度实、效率高、持续性的要求,将“6T”实务管理的内容进行量化,形成量化考核工具,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别,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评价,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与“6T”实务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工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标准、应达到的要求和完成时间,达到目标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达不到目标会受到什么处罚,让每个员工都自觉执行“6T”实务管理的要求,培养员工参与感与责任心,激励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形成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员工自律地、持续地执行规范标准,实现“6T”实务管理常态化。

2.3“6T”管理取得的成效

云南省某高校在餐饮现场管理中,通过推行“6T”实务管理,餐饮部门员工队伍稳定、素质普遍提高,卫生状况、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成本支出减少,食品安全得到保障。①员工队伍稳定、素质普遍提高。推行“6T”实务管理,为所有非事业编制员工购买“五险”,员工激励机制的落实,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员工的流动率由执行“6T”实务管理前的40%降低到执行后的5%;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参观示范食堂等方式让员工认识推行“6T”实务管理的必要性,通过“6T”实务管理执行前后的现场图片效果对比来增进员工对“6T”实务管理成效的认识;员工通过反复执行正确的操作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讲次序、爱清洁、负责任、遵守规章制度已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员工素质普遍提高。②效率提高、成本降低。“6T”实务管理将现场所有设施和物品粘贴标签,“有名有家”,采用视觉和颜色管理,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员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需要的物品,在设备上表明操作流程,故障P牌,即使是新员工也能准确操作,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9];原材料先进先出(先采购的先使用),杜绝了由于一时找不到物品而重复采购和原材料过期造成浪费的现象,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由于“6T”实务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现“事事有人管”,灯光按照明需求开启,地面冲洗次数减少,水电费支出由执行“6T”实务管理前的占营业额的3%降低到执行后的1.8%,成本支出降低。③食堂卫生整洁、食品安全得到保障。“6T”实务管理将现场长期无用的物品清除或归到仓库,就餐场所和工作现场全天保持无垃圾、无污垢,工作台面随时清理,所有物品定位摆放,使现场规范有序、井井有条、干净明亮,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各种功能水池标签明确、互不混用,物品存放规范有序、生熟分放,库房规范管理保证了食材在保质期内使用,食品在原材料储存、清洗、加工、烹饪、留样、售卖等环节都按标准操作,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3结语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创新高校餐饮现场管理,是高校餐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高校餐饮食品安全的需要[10]。“6T”实务管理是高校提高餐饮管理水平,实现从粗放型、经验型管理迈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6T”实务管理在高校餐饮业的实施,使高校餐饮工作管理有程序、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食堂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师生员工对餐饮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作者: 张瑞琦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玉宇,刘家强.高等学校阳光食堂体系标准化管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4):122-133.

[2]李佳,胡江华.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2010(6):56-58.

[3]裴双成,赵雄伟.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问题初探[J].学理论,2012(33):221-222.

[4]饶燕平.加强与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20):467-468.

[5]杨丰.关于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160,192.

[6]何新刚,韩宏伟.“六T”实务管理引领高校餐饮走向规范化[J].黑龙江教育,2016(5):72-73.

[7]王斌,高校食堂实施“6T”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92.

[8]张云娣,许强强.常州高校食堂“6T实务管理”的实践成效及思考[J].职业与健康,2010(20):2382-2384.

篇3

【关键词】社会化,餐饮管理,问题,对策

1999年,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实施,高校食堂是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经营管理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在高校中,有一句被广泛认可的话“全国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办好高校食堂的重要性。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就是学校参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经营人员、相关资源及操作运行,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餐饮经营实体,实行模拟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化改革,使学校对后勤伙食的补贴逐渐减少,最终在学校不补贴的情况下,使这项工作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达到既减轻学校负担,又提高伙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切实加以探讨、解决。

一、我国高校餐饮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餐饮基础设施不足。高校餐饮服务的基础设施滞后、建设发展资金缺口大,是制约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校餐饮服务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已经很不适应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和需求水平提升的需要。

2、餐饮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同高校餐饮公益性的矛盾。近年来, 市场上主副食品原材料料价格上涨较快,人工工资及社保支出逐年提高,餐饮职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使餐饮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市场经济应该随行就市,完全放开进货价格,但高校餐饮价格却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涨价。因此, 随行就市、完全放开的市场价格, 同相对稳定的校内餐饮价格之间就出现了矛盾。饭菜价格若完全市场化, 学校食堂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就会被弱化,就餐者难以接受,处理不好, 还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但是长期人为地维持低价格, 又会出现亏损。

3、当前高校餐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程度不高。高校餐饮队伍大体上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属于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 他们大部分担任管理职务,人数少,年龄偏大,积极性较低,缺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另一部分为编外人员,主要从事一线工作,其专业素质、文化程度较低,安全卫生意识淡薄,技术骨干流动性大,员工竞争意识淡薄。

4、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高校食堂普遍存在竞价承包和二级窗口承包等现象,经营者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加上一些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承包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为了短期经济效益或采购廉价劣质原材料,或操作不符合卫生要求,这就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经营者的卫生安全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流程安全操作不规范等。

二、高校餐饮管理对策探讨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创设一流的就餐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河北省高校伙食管理专业部)的参谋指导作用,统一制定高校食堂的软、硬件设施标准,为高校食堂新建、改扩建项目提供政策依据,并通过与主管部门的合作开展实施监督工作。另外,整合本地区餐饮市场和相关资源,为各校搭建供需见面的市场平台。各校均应逐步开放餐饮市场,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服务,缩小自办后勤份额,以利加速形成区域性大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

2、建立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行业协会定期餐饮供需信息、价格信息,包括各种炊具设备和餐饮主料、辅料、调料、燃料等的质量规格、指导价、成交量、合同价,预测、跟踪市场动态,详细核算食堂各种原料、能耗、人工、管理成本,制订行业性耗用指标与劳动定额,规定主要饭菜品种的“毛利率”与“公益性”水平,并规定合理的浮动范围,以利宏观控制与监督检查。监督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汇总上报,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建立合理用人与员工培养机制。高校餐饮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员工发展为基础,建立一整套选拔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的制度。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与烹饪专业学校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人才。(2)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根据队伍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人员、方式等。(3) 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要彻底革除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尊重知识、能力、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价值。使人事管理与考核纳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同时,要做好编制外用工的聘用与管理。

4、加强宣传学习教育,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学校及后勤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卫生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餐饮卫生管理办法》等。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对食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食堂员工除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后勤改革的全面推进,作为高校后勤工作重点的饮食管理服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又面临各种挑战,如何保证学生饮食健康、安全,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大事,要切实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要做好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敏,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食堂管理[J].法治与社会,2011(8):218-219.

篇4

我国餐饮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相一致的,是我国经济繁荣的表现形式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012年全国餐饮收入2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但透过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对我国餐饮业2005年—2013年食品安全事件的统计,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有六十多起,其中重大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列。我国餐饮食品安全形势在总体稳定向好的同时,仍存在诚信环境相对缺失、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滞后,监管较薄弱等因素,仍需不断努力来实现更高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而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一些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一些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而餐饮企业的内部原因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分析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部原因更有利于餐饮企业通过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二、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因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到了20世纪的末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才在我国兴起,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基本一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并对其在决策和活动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通过构建与利益相关方的和谐互动关系,促进自身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很明显,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范畴,同时还伴随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餐饮企业作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社会责任在广义上与其它企业是一致的。但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其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承担好相关利益方的责任,其重中之重就是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保证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所在。

认知不足。由于我国对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许多餐饮企业又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与意识方面的培训,造成了一部分餐饮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认知不足、理解片面。从而导致餐饮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淡薄,把企业按时纳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片面的等同于履行了社会责任。殊不知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涵义深刻、涉及广泛。它包含了餐饮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并贯穿于餐饮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涵义认知不足,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期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它们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因此餐饮企业理应树立良好的经营理念,时刻关注相关方的利益,更应把保证食品安全视作其首要的社会责任,把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但部分餐饮企业过分关注短期利益,无视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把追求利益最大化当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目标,忽视了食品安全是企业的核心社会责任,结果导致餐饮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由此可见餐饮企业经营理念短浅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管理滞后。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餐饮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善,政府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促使餐饮企业增强社会责任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各地政府也从促进餐饮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但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简单的随着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餐饮企业不良经营理念的改变而迅速好转,要保证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地付诸实施。

我国的餐饮企业结构复杂且都以小企业为主,餐饮食品加工设备简单,菜肴加工过程几乎无规范可循,标准化程度低,人才短缺,经营管理水平差,食品安全管理难度很大。由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并且很不完善,通过查询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截至2013年7月,全国共发出8236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证书,其中餐饮业433张,仅占5.26%。因此餐饮业内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很不到位,难以做到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也就不足为奇。餐饮业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已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和对整个餐饮业的不信任,并已经影响了部分餐饮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构建餐饮业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引起餐饮行业内部的重视。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或餐饮连锁企业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并参加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打造餐饮业的名牌企业。例如:申报2013年上海餐饮业名牌企业的上海梅龙镇酒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麦金地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杨利朋生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17家餐饮单位,在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17家餐饮单位编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来看,其中部分企业已开始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原材料采购、食品卫生、菜肴加工方式(如中央厨房)等方面加强了监管,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由此可见餐饮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保证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1.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的基本步骤⑴成立食品安全小组,由具有餐饮食品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通常包括从事原辅料采购、卫生质量控制、加工、设备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人员;⑵充分识别餐饮食品所涉及的原辅料和与餐饮食品接触的材料,并对其产品特性及适宜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接受准则等进行描述;⑶根据不同的餐饮业态确定相应的餐饮食品特性、预期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包装及分销方式;⑷根据不同的餐饮业态编制相应的从原材料接受直到消费者使用全过程的餐饮服务流程;⑸分析并确定餐饮服务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并通过对已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危害评估,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

2.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的控制措施

1)原辅料采购控制

(1)建立合格供方评价制度,选择有资质的供方,不向非法和无证经营供方进行采购。(2)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进货台账,通过感观验证和供方索证、索票的方式进行控制,满足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要求。

2)原辅料、半成品的贮存控制

(1)应建立原辅料的贮存制度。易腐原料应冷藏或冷冻储存,并明确规定冷藏或冷冻温度及保存期限;(2)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并明确规定贮存温度及保存期限。

3)烹制加工控制

(1)应根据餐饮食品的类别,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2)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豆浆、四季豆等特殊食品应煮熟煮透。通过感观目测、定期对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及终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对工艺参数进行确认。(3)凉菜应在专间操作,应明确改刀熟食从改刀后至供应的时间;隔夜冷荤食品要回烧彻底。(4)应根据食用油煎炸频率、用量和特点,按照GB7102.1《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或监测控制食用油煎炸过程的安全质量。

4)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控制

(1)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的规定,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记录。

5)备餐及供餐控制

应明确规定烹调后至食用前食品的存放温度和时间。

6)餐饮食品的配送控制

(1)应制定配送程序,包括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详细的操作方法与要求、配送的硬件设施、运输条件的监控。(2)集体用餐配送的食品应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热藏/冷藏)明确贮存和运输温度和保质期。

7)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控制

(1)应规定采用的消毒方式,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应明确消毒温度及持续时间。(2)采用化学消毒的,应明确消毒浓度及持续时间,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3)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四、结论

篇5

【关键词】医院餐饮 管理模式 新机制

1.医院餐饮管理改革的背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论走到哪里食物总是最为重要的,食物的好坏,味道的优与次,价格高与低,直接反映一家餐厅或食堂的形象,餐饮管理就成了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医院餐饮管理(包括职工就餐供给和病人的特殊饮食需求),如何做好医院餐饮管理成为医院后勤保障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百人百心,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吃荤,有人喜欢吃素,有人口味偏重,有人口味清淡;有职工、有病人、有家属、有陪人、其他等人群,确实不好做。为了满足医院职工和住院病人的餐饮工作,应对各种消费者的需求,除特殊饮食需求外,尽可能大众化,多品种,多口味,价廉物美才能满足悠悠众口。

从建院半个世纪以来,我院对病员营养灶和职工食堂管理经历了从“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阶段开始,经历了“个人承包”管理模式,再到“统一经营”和“个人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济责任制的目标管理,服务保障型经营管理模式。

餐饮管理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管理不善,甚至不顾就餐者和食堂员工的利益,饮食卫生堪忧,质量受损,员工报酬减少,积极性低落,餐饮环境急待改善。

餐饮模式的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不仅仅是体制的转换,还需运行机制的不断更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餐饮运行机制,并按新的机制进行运作。

2.医院餐饮管理的特点

医院餐饮管理的综合范围很广,管理难度很高。管理部门对餐饮监管一般从原料采购,厨房加工,仓库管理,日常核算,财务收支,经营分析等六方面开展。

福利性的特点是不盈利或少盈利。营利性的特点是不亏损,适当盈利。

3.转变旧观念 建立新机制

3.1新机制要求,转变原单一公有制驱动的餐饮机制,变为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靠市场驱动的经营服务运作机制。改变过去单一在窗口打菜大伙食局面,办成有便餐、快餐、套餐、盒饭、小炒、糕点、面食、风味小吃、西餐、休闲就餐等多元化的餐饮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

提倡新的消费观念,注重合理搭配,将原来传统的重色、重味、重量转变为重营养、重清淡、重卫生的科学饮食。各班组采取经营定额型,利润提成型,柜台租赁型、厨房承包型等多种经营形式。这样相互竞争,增强活力,提升经营水平,小炒部会美味飘香,顾客满意,人气旺盛,营业额会翻番。

3.2引用人力管理的竞争机制 改革用人机制是医院餐饮服务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是人才问题,人才是医院餐饮业最宝贵的资本,是搞好饮食工作的关键。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爱惜人才和使用人才。二是能者上,庸者下。正式工与合同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见,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不少合同工担任班组长,业务骨干,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每月进行考核,对采购质量、价格、数量、逐日登记,打分计评,月末奖惩兑现。四是有职有权,责权分明,各负其责,人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统一。营业额、利润双目标管理,量化、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

3.3运用报酬绩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岗位、效益不同,员工的报酬也有差别,实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年终奖励”的分配模式,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分配要向一线倾斜,向技术岗位倾斜,并定员、定营业额、定利润指标,加上质量、卫生、服务等考核指标,按照岗位责任大小、技术含量高低、操作熟练程度、工作效益、工作态度进行报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完善员工的各项福利,建立岗位提拔和奖惩制度,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以人为本,优质医院服务为目标

医院餐饮业也是社会的一个准餐饮行业,在着力改善就餐环境的同时,注重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从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高度要求,不论是职工、家属、病人、陪人、老人、小孩等人群,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尽力营造一种温馨的就餐环境,让就餐者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全面推行“三好一满意”服务,评选金奖、银奖微笑服务员,以促进服务更加优质化和人性化。

确保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提供餐饮服务,做好手术误餐供应,精心研究,专人负责,优先制作,优质保量,优先送达。花色品种多样化,饭菜质量不断改进。

提高服务质量,推出特色服务。一是要打造服务品牌,从食品卫生到就餐环境,从员工着装仪表到菜肴的出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二是创造特色品牌点菜。根据就餐者的需求点,坚持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定期检查,专题评选,聘请餐饮技术顾问指导,这样特色服务、品牌效应,才能做好职工午餐供应,就餐人员回头率就会不断攀升。

5.规范餐饮管理,引入先进软件

5.1发挥餐饮部门管理职能,就餐环境分为:职工餐厅、病员餐厅, 院内招待餐厅。对医院餐厅的食品安全、质量、卫生监督,负责组织协调各餐厅的正常运转,保证全院职工、家属、病员、陪人、进修和实习人员的餐饮供应。 各餐厅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提供的各种餐饮安全、卫生、营养合理。

确保职工餐厅和病员餐厅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病员餐厅负责营养治疗膳食的配制和下送服务工作。

服务宗旨:安全第一、质量上乘、服务一流。

5.2引进先进的餐饮管理软件

引进一套功能强大而又简便实用的餐饮管理软件,包括前台营业、营业设置、营业分析、财务查询、库存管理、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帮助信息等功能模块,实现餐饮日常营运的全面自动管理等等。

管理系统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同类软件的优点,进行了精心设计,功能模块清晰,界面美观友好,操作简便快捷,并提供完善的在线帮助和使用说明,是餐饮业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的理想选择。

5.3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在标准化菜品营养分析方面,医院营养师采用电脑化系统,定期对每份菜品原料分量和食物烹制过程人工输入电脑,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得出每份标准菜营养分析结果,包括三大营养素含量及微量营养素含量。改变中国传统饮食的观念,对各种原料用量(主、辅、调料)、烹饪程序、烹饪时间、成菜温度、营养成分分析等,让就餐者在选择食物时做到心中有数,更科学地指导饮食行为习惯。

5.4引进餐饮管理公司进行经营或管理

餐饮管理公司必须是一家或两家以上通过ISO9001:2000,体系双认证,承接医院餐厅的承包经营、食堂外包托管管理、饮食承包的专业机构。最好拥有种植基地,并与各地养殖关联,同时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直接挂钩,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市场、以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以食为天"的宗旨,运用先进规范的管理体系,树立了良好的餐饮形象。

做到餐饮让职工的满意,病人的放心、舒心源自于餐饮经营的诚心、专心。餐饮管理机构广揽烹饪人才及管理人才,对承包大型综合性医院职工就餐,住院病人配送餐服务,及其他餐饮服务具有独到的优势。

医院餐饮管理的模式的改革,必须做到注重经营目标,注重不断创新,注重食品安全。把握好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原则,顾客永远是对的原则,以及饮食健康的原则。坚持盈利性和服务性的统一,制度化和亲和力的统一,开辟医院的餐饮管理新纪元。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餐饮取胜之道,刘学治著

[2]现代酒店星级服务标准

[3]中国医院后勤管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