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生法治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法制意识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阶段,在思想认识上也越来越成熟,非常善于想象,敏感又好奇,喜欢模仿,但是相应的辨别能力较弱,导致其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违法犯罪。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优势,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基于教材资源优势,树立小学生的法制理念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在编排教材内容的时候,设置了很多的法制教育内容,均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知识水平、认知情况等进行编排的,其内容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比如,在三年级的课程中,设置了《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并且将其分成三个板块进行讲解,分别为《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在小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一些游戏,让小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了解相关规则,并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与规则概念。同时也可以从家庭、社会生活、学校这三个方面,展现不同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相应的规则,并且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状态,进而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树立一定的法制观念,明白规则、法律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所以,老师在开展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照教学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利用一些小学生熟悉的实例,对教材中存在的法制素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挖掘,以点带面,进行全面的扩展,让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制教育,并且将其和学科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知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习惯。
2.注重课堂体验,提高小学生法制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小品表演、辩论会、情景模拟等方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让小学生可以对法律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理解与学习,有效增强小学生遵纪守法的程度。比如,在学习《马路不是游戏场》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对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标志等进行了解,同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找出其中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小学生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可以对自身的一些交通行为进行反思,明确自身是否完全做好了“守法”。又比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小学生明白在买到不合适东西的时候,可以进行退货,或者拨打“315”电话,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小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自身的掌握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解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
3.时事政治与学科优势相结合,提高小学生法制素养
在开展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生活实践、时事政治和学科优势的结合,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素养。
首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教育主要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进行创造,并且在创造中展开生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收集相关的法制教育素材,在社会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生活实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小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进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主生活》这一内容之后,老师一定要从最常见、最接近的事情着手,联系本班班级干部选举、优秀学生选举等实际活动,通过参加、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小学生了解到选举的神圣性,并且明确自身的选举权利,让小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民主选举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主意识,同时为小学生的社会民主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比如,在学习《规则在哪里》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引导小学生对身边的规则进行了解,如,学校中的规则、家庭中的规则、商店中的规则、马路上的规则、社区中的规则等,这样就可以有效拉近小学生和规则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可以体会到规则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可以自觉予以遵守,提高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法制素养。
其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不仅只是对法律知识的教育,还要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上与课后的教学,还要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焦点访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栏目进行关注,通过相应的分析与讨论,有效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完善遵纪守法的行为。同时,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分析、讨论,让小学生对事件进行发言,初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实现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科特点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辑,邵晶.加强法制教育,营造平安校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一、课前情境导入,激发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尤为重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激发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且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法制教育,如果单独教授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黄河变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小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黄河的变化,从内心更容易引起共鸣,借此教师抓住机会,向小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图片中人们砍伐树木的行为对吗?森林被毁灭了,草原被破坏了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呢?作为一位我们国家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森林和草原呢?让小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本节课文,进而向小学生提出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小学生明白要爱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森林树木和花草,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样的教学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法律意识。
二、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放过每个法制教育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文中涉及的法律常识,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学习法律知识,慢慢形成一种法律意识。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文章内容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在词组的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在讲到文中小姑娘“输血迫在眉睫”“医生问几个孤儿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老师可以先向小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这几个孤儿中的一个,你愿意为小姑娘献血吗?”“大家见过献血车吗?”“知道我们国家相关的献血法有什么规定吗?”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提问,然后顺势讲解法律知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文中的阮恒那么小就会为自己的朋友献血,那么我们呢?我们国家的献血法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就是我们自愿献血而不要求任何回报,且等我们长到18岁以后就可以献血了。献血车、献血站的医生都是把采集的血用于像文中的小姑娘受伤生病的时候的,都是为救命治病的,而且献血对自己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献血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遥远,所以教师不用过深讲解,让小学生明白献血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即可。
三、课后实践活动,深化小学生法律意识
一、“以人为本”,青年教师要有“三气”
要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这样学校才有活力。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怀是十分必要的。在培青工作上,首先是做好思想工作。为此,我们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气”要求,一是底气,底气足,素质高,善于学习,夯实专业根基;二是志气,争取3年合格,6年小有名气,9年成才;三是大气,大气成大器,敢为天下先。既是第一中学就该中学第一。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多次邀请省市各科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座,研究学习新高考;组织青年教师到上海、江苏及省内名校参观学习,以开拓视野,拜师学艺,提高底气;开展“在岗位闪光”演讲比赛及论文撰写评比;组织教师参加学生的省考、高考,让教师真正了解考情,了解学情;举办“五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加速成才真正有志气;极力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第二学历,培养研究型教师,在本地区乃至全省有为有位实现大气。当然,除了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下大力,我们也真正重视对教师的关爱。关心爱护教职工,更多的是要尊重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求,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尊重教职工的劳动,尊重教职工的合理需要,关注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个人发展,努力做到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宽容、善待。因此,学校总是主动关心,千方百计帮助教师的职称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实际困难。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上,多次召开座谈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使广大教师都感到公平合理。学校给一线教学的教师每人配备笔记本电脑,为住校外地籍老师住房进行新装修,学校食堂为值班教师提供免费晚餐,元宵节组织全校教师联欢活动等,这一切工作都无疑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过去的两年,学校被评为“市先进职工之家”、“省级德育先进学校”,并顺利通过了党政工共建“省级先进教工之家”的复评和“省文明学校”的评估。在用人工作上,学校大胆启用优秀青年教师,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例如前几年引进几位青年教师,因为积极工作,卓有建树,我们将其提拔到教务处教研室担任,副主任真正发挥他们的才志,并利用多种渠道大张旗鼓地开展表彰活动,让教职工的业绩获得社会普遍认同,提高了教师的知名度,激发教职工事业成就感。笔者认为,有了教师们的成功,就有了学校事业的成就;有了教师们的自我发展,就有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总而言之,学校管理上档次的突破口应选择在推进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人性化管理上,即“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搭建“以质取胜”的教育平台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办学质量的竞争。基于这一认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三个治校策略,即着力抓好三项建设:
1.文化建设
一是“目标引导”。符合客观实际、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目标,能够使人们明确努力方向,激发为之奋斗的热情,产生高于一般的工作效率。在每年一次的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上,我们都把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本校在执行党的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培养目标、教育设施建设目标和师生生活福利等明确地告诉大家。通过目标引导,创造一种人人为实现建设目标作贡献的氛围和环境,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工作和学习的推动力。
二是“传统教育”。这里所说的传统,即学校的“传统风气”。笔者所在学校罗源一中已有近7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办学经验,例如60年代时一位校长提出的“加起来超过别人”已成为一中人的口头禅。“志远力行”的校训,“严、勤、实、活、同”五字校风对广大师生起到巨大的教育、鞭策和约束作用。近年我们对师生教育又提出了“五心”要求。一是信心:针对目前现状希望通过教育使教师、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有信心,教师对被“筛过一遍”的学生实情有信心,学生对经验还不老道但有激情有干劲的青年教师有信心,努力争取共同进步;二是虚心:希望老师学生能够虚心求教,虚心求学,推动工作学习更上层楼;三是爱心:针对新生代的青年教师、中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青年教师、学生有爱心、有感恩的心,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四是铁心:让青年教师、学生明白,只有静下心来治教求学,铁下心来工作学习,学业才能成功;五是用心:希望老师用心治教,学生用心学习,讲究科学方法,事半功倍。对传统校风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也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良好的校风能够不断继承和发扬。通过“五心”教育,全校形成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可喜局面。
三是“精神激励”。要想把大多数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兴奋点”,而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自身劳动首先期待的是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需要利用各种场合对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加以表扬、鼓励,特别每年的教师节请县领导到校为教师颁奖作报告,激励教师,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尊重理解,彼此友爱团结,全体互助协作的和谐人际环境。
2.教研建设
学校工作要沿着办学目标进行,但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出现这样那样的制约,如何突破教育教学瓶颈,必须探索许多新课题,诸如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师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我们着力抓教研建设,由一位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以教研室为龙头,广泛地把教师组织到深化教育改革的活动中来。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教育科研的课题与工作位置,例如最基本的初高中衔接,每次考试的评价等都作为研究课题,并将突破教育教学工作中难点作为自己实验的课题。这样有目标、有实践、有总结、有成果,集全校教师研究成果,既打破了科研的神秘感,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3.名师建设
要将一所在本地区较有名气的学校办得更加出色,就必须建立一支“名师”队伍。在“名师”建设方面,一是组织培训,搞好在岗教师培训,请专家、学者讲授,输送教师外出培训;建立名师工作室,让优秀教师带头教科研,培养青年教师;在工作上把优秀教师推到前沿,主要实验课题由他们承担,对外公开课、研究课由他们来上;提供资金保证,采用激励手段,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在工作、生活上给予帮助与支持,尽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两年来,通过名师工程建设的实施,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建设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亲爱的高二、高三同学们:
早上好!
近段时间学校电子显示屏上“阳光办学,依法治校”,“弘扬法治精神,保障校园秩序,促进学校发展”,“学法律、讲权利、重责任”的宣传标语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我们学校既讲责任也讲秩序,既重视人文关怀,也讲究理性管理,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凝聚人心,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今天我演讲的标题是“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学校秩序,树立一中形象”。
同学们都知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做人有准则。俗话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而学校是人才的摇篮,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家庭的顶梁,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柱石。应该德才兼备,应该是准则、秩序、方圆的楷模和代表。希望在站的每位同学在学习、生活中说话做事要合理合情,更要合法。
法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旧法在完善,新法在诞生。今天我们只讲与学校相关的法律知识,准确地讲,是要唤取同学们的法律意识,理性地对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学校层面讲,要做到依法治校。
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过程的实施方法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多方论证,在教代会上讨论,广泛征求广大离退休老师和在职教职员工意见后才提出和不断完善的。学校的收费、资助、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的考核、进级、管理都是有章可循,照章执行的。学校的水电管理、财物财产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按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细则严格实施和执行。
就老师层面讲,要做到依法执教。
国家有《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规,老师们在教学上按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规则,以年级和教研组的具体安排有序进行,稚步推进,减少个体的随意性。我们的高效课堂从提出到尝试到现在的全面铺开,也是和中国深化改革的思想一致的,也是和中央教育部和湖北教育厅的教育改革原则相协调的,也是按学校的目标和计划稳步推进的。教师们和教育工作者要依法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年级具体规定进行教育和管理。
就学生层面讲,要做到增强法律意识,做合格的中学生和守法的公民。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同学处理问题随意性强,感情用事,缺乏理性,忽视班规、校纪和国家法律。
1、不遵守交通法规。
(1)一中学生上街一字排开,漠视车辆和路人,有阻断交通之嫌。特别是星期天放学最为严重,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走读生对交通的影响也明显。
(2)无证驾驶摩托车,开飞车,一车带上两三人。这是无视生命健康权,是违章驾驶,是违反交通法的具体表现。
(3)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不懂得礼让他人,抢道,赶急,无视隐藏的危险。
2、不熟悉消防法,用电法和相关安全法规。
(1)在消防应急灯插座上充电。
(2)私拉乱接电线。
(3)用消防水带翻墙上网。
(4)有意无意地损坏消防设备,学校公共设施。
3、不遵守校纪班规。
[关键词]医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58-02[ZW(N]
[作者简介]农克祥(1973―),男,广西靖西人,本科,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讲师。
中职院校的教育核心是服务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为使我国中职医学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对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理念与法制观念不到位
法制理念的核心在于,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同时对人们的法定权利给予尊重与保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出台,中职院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中职院校要依法进行管理,并且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由于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还持有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名誉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这也导致了学校与学生之间频频出现法律纠纷。[1]
(二)法制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以中职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目标来看,法制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制,还要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目前的法制教育教师,不管是学历层次还是职称的结构都无法适应医学法制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通常都不来自法律专业,几乎都不具备法律专业的学位。有的中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制教师,而是由自学自修人员负责繁重的法制教学任务,这些人员不仅缺少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而且也很少参加法学的学术会议。法制教师的匮乏限制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进一步增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2]
(三)法制教育方式与内容不合理
要让医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卫生法规,让学生成为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卫生法规,同时可以维护自身以及患者的权益,具备较高素质的医务工作人员。目前,中职院校医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途径通常只依靠法律基础课程,很多学校随意减少法制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不正规的教材,而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相对落后,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教学大纲并没有在法制教育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对策
(一)转变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将依法治校与尊重师生的法定权利结合起来。依法治校就是正确合理地处理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保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合法的权益,这是中职院校的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其次,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法制教育不到位,那便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将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全校职工的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显性的,而面向学校其他职工的法制教育是隐性的。医学生主要依靠学校来接受法制教育,学校全体职工的法制素养都可能会对医学生的法制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的法制教育中应该使师生之间形成学法和用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力争建立学习型社会,从而使能力转变素质得以实现。[3]
加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对于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可以仅仅局限在理论教育的层面,要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法和用法及守法和护法的良好环境,加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用法的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将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德育课程,要做到德法相融。中职院校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将法制教育与医德医风的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好的医德。[4]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质量决定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法制教师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具备高尚的品质;第三,具备较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手段。
本文主要探索了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充实师资队伍,规范法制教材,改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蒋时明.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3(11):83-85.
[2]闫志.新医改政策下医学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13(8):3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