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育孩子的常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得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
在学完《小伙伴》 这篇课文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朋友?” 一个男孩子说:“玛莎不是个好孩子!我不喜欢她!”这样的声音显得异常刺耳,但却跟随了一大群拥护者:“我也觉得玛莎做得不好,只顾着玩,把自己的东西都丢了。”“她太粗心了,怎么可以连随身携带的东西都丢了呢?”“要外出游玩时老师一定会强调要带好身边的东西,玛莎一定是没有认真听。”“对,要让她饿肚子,给她一次教训,下次她就不会再丢了。”
面对这些真实的体验,我没有急于评价,只是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这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在碰撞交流中判别体验的正误,在学生们的异样眼光中,保护了一颗颗稚嫩而纯真的心。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张扬个性,潜移默化间,使反方对人物的认识得以提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结课时,我抛给学生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延伸了整篇文章的主题,给学生以深深的思索:“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你的小伙伴遇到困难时,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重要,还是指责、埋怨更重要?假如你是玛莎,你希望大家怎样对待你呢?”在足够的思维时空中,在不断的碰撞、感悟中,学生的体验逐渐趋于成熟,趋于理性!这样开放的评价,巧妙的设疑,让一颗富有灵性的种子得以发芽!
二、关注生命的个性,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 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法律没有规定教师对学生享有惩戒权,但是并不妨碍教师对惩戒权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家长不准体罚孩子,如果家长体罚孩子有可能丧失对孩子的监护权,《刮痧》这部电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不打孩子。我们来看一个“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
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总监道格拉斯先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他说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与妻子芭芭拉在女儿琼妮4岁时离婚了,孩子由他抚养。他和女儿多次探讨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品质。琼妮5岁时,一天她把幼稚园里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道格拉斯发现孩子撒谎后,就让她把玩具送回到幼稚园,并当面向老师道歉。回家后,让她选择惩罚内容:一是一个星期内不能吃冰淇凌;二是取消周日下午在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和野餐;三是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最后,女儿决定接受第三种惩罚。
于是,道格拉斯给前妻芭芭拉打电话,请她回来当肉刑的“监刑官”。说到“监刑官”,道格拉斯说那是他与琼妮一起看电影《勇敢的心》,当华莱士走上行刑架时,行刑宫在一旁高喊:“请这位绅士体面地接受肉刑。”道格拉斯提醒女儿注意这个细节并且进行了探讨——因为过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任何人不能剥夺我的尊严,我有权选择至少一位目击者证实惩罚的过程是否伤害到了我的尊严。这次小琼妮因为撒谎而挨了两巴掌会不会伤害到她的尊严,必须有“监刑官”证实。
此事过后一个星期,道格拉斯因为工作一直忙到凌晨3点。早晨8点闹钟响时,他没起来,过了半个小时,女儿穿戴整齐地来到他的床前,说再不起床就赶不上幼稚园的班车了。结果,他们迟到了。园长微笑地问琼妮为什么迟到。道格拉斯找了个借口。琼妮却大叫是爸爸贪睡。道格拉斯很尴尬,向园长作了解释后又对女儿道歉。女儿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因为撒谎也必须接受惩罚。你现在有两个惩罚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取消本周末与辛蒂小姐的约会(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刚认识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道格拉斯说,芭芭拉出差去了,没人当“监刑官”。这时,幼稚园园长出面了,说她愿意出任本次肉刑的“监刑官”。最后,道格拉斯向他的女儿——一个年仅5岁的美国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当教师的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正如道格拉斯最后表达的观点,他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美国公民间的关系,他不能因为是父亲,因为有学识,有社会地位就对女儿——一个幼稚园的小朋友,大呼小叫不尊重。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在地位止是平等的,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都是一样的。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面前摆尊严,当然也不能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对象,就对他们大声训斥,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教育者也会犯错、犯法。犯错、犯法就得接受惩罚甚至法律制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行为,同样学生受教育、被管理也是行为。有些教师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学生,目的却就是要伤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服,倒不是认为老师说得不对,而是觉得老师的批评让他难堪、没面子、下不了台,他的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像道格拉斯先生惩罚他的女儿那样只对行为,不对人,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会像小琼妮那样,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评。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而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在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那么,如何将歌唱教学和审美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呢?依托二期课改的实施,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始了摸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到:歌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它的表现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支撑的。而二期课改初期:过分强调自信而忽视必要的双基训练,使得学生因不识谱而只能随老师跟唱;因白声喊叫而不统一;因音准差而不和谐,学生的歌声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歌唱能力的急剧下降,不得不引起我的质疑和反思:这种跑调、不和谐、毫无美感的演唱怎会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何谈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慢慢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成功,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只有将歌唱活动纳入审美教育的范畴,不断加以实践,歌唱的美育潜能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那么,如何把握知识技能教学的“度”,使之渗透在审美教育中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歌唱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实践。
一、审美是歌唱教学的核心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审美对象能否唤起审美主题的情感则是判断作为审美价值和艺术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
1、学习兴趣应该成为强化音乐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歌唱教学要成功,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为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歌曲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A、借助歌词,体味歌曲意境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如:在教授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夕阳》中的歌曲《晚风》时,由于歌曲《晚风》的旋律流动感强,如配以诗歌朗诵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在整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将单元主题诗《夕阳》和歌曲伴奏结合起来,同时启发学生边欣赏边为乐曲想象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安静,美好的乡村傍晚的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注意从歌曲的曲调方面挖掘,好像歌曲中出现了5 i这样的大跳音,我启发学生:一抬头就看见了夕阳,形象化的帮助学生解决了四度大跳的音准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齐读《晚风》的歌词,借助歌词再次让学生体味歌曲的意境。通过这两个细小的环节,到演唱时,学生很自然就跟随着音乐运用轻柔、悠远的声音演唱,虽然他们的演唱还很稚嫩,但从他们的表情、呼吸上能感受到他们的歌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之中。从词、曲两方面充分挖掘歌曲审美教育内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词、曲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B、欣赏领先,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学得好不好,就要看教师的示范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听觉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学生走进音乐、享受音乐的前提。不但是演唱歌词,就连歌谱教师的范唱也尤为重要。如:在教授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美妙的旋律》中的歌曲《我和提琴》时,由于它是一首弱起节奏的歌曲,在新授环节的开始,教师就要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弱起节奏旋律上的特点。但是在第一次教授这首歌曲时,由于我的疏忽,在学唱歌谱一环节忽略了教师的范唱,学生唱来就毫无弱起节奏的特点,3拍子歌曲流畅的旋律在孩子们唱来毫无美感。基于这个教训,以后凡是新授歌曲是,特别是学唱歌谱的环节,我的范唱丝毫不敢懈怠。“听赏领先”已经成为我歌唱教学的重要原则,我力求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美与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体验。
C、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在学会一首歌曲后,我通常会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创设空间,鼓励学生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再次审美。如:改变歌曲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演唱记号等,体会不同的审美效果。在学生学会歌曲《晚风》后,我哼唱起了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前四个乐句,让学生想一想:同样是描写夕阳下晚风景色的歌曲,你感受到的“晚风”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谈谈还有那些不同的“晚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同感受?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晚风”的不同感觉,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进行演唱。通过小组间进行交流,体会歌曲变化演唱后带来的不同效果。而在歌曲《我和提琴》中,我又用了不同的方法。针对歌曲有三段歌词,如果用同一个速度演唱,学生会产生疲劳感。所以,我就从歌词出发,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速度演唱(“我”拉起提琴,大家跟着提琴跳舞这段歌词用较快的速度演唱,“我”眼花耳聋唱起的这段歌词用较慢的速度演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在演唱中学生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
二、情感是歌唱教育的主线
歌唱具有直指人心的感染力,但没有情感的演唱是苍白的,它丝毫不能激发欣赏者内心的感受,更谈不上审美体验。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其基本价值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我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作为歌唱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始终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美与情感,如《小宝宝睡着了》中真挚深厚的母女亲情;《同唱一首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中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猜冬猜》、《路边童谣》中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等等。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情绪,抒发不同的情感,使演唱更具感染力,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三、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为审美服务的基础
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支撑,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歌唱的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但由于以往的教学不是“重技轻情”,就是“重情轻技”,两种极端都破坏了“技”与“情”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渗透知识技能教学,在知识技能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既克服“重技轻情”,一味 灌输、枯燥操练;有避免“谈技色变”,不敢触及、初尝即止,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两者关系之“度”?在日常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尝试。
如在歌曲《我和提琴》这首歌曲中出现了不少的音乐知识点,有的是已经学过的,有的是新授内容。如果单独的把他们拿出来让学生练习,学习,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可能忽略这些知识点,又不利于学生歌曲的演唱。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不同环节,如:在老师范唱歌曲过程中,让学生找找歌曲拍号上的特点,问一下: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为什么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复习弱起节奏);通过欣赏和演唱歌谱让学生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不同点(复习完全重复与不完全重复);通过让学生比较、演唱种写法不同的歌谱,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简单了的乐谱即从视觉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复习——强化——再认知的过程,使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知识的复习隐性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在知识技能中贯彻审美教育的目的。另外,我同样重视学生的识谱及音准教学,因为我知道识谱是歌唱教学的前提;音准是发挥歌唱教学审美功能的关键。不过,同样的我也没有将这两个环节孤立起来,而是通过老师带唱和及时纠正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激发了出来,同时也初步学会了一些演唱的技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电子罗盘 倾角补偿 海拔仪
1 电子罗盘的实现
地球磁场的强度大概是0.5高斯左右,其并行于地表的分量指向地球的北极,在北半球,磁场的方向是水平向下的,在赤道上,磁场方向是水平的,在南半球,磁场方向是水平向上的。磁场方向和水平面的夹角被定义为倾角;地球磁场的北极方向和地球地理的北极方向的夹角被成为地磁角,地磁角的大小一般在20度以内,且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一个带倾角补偿的电子罗盘系统需要一个3轴磁场传感器和一个3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翻转角和滚动角的大小以计算倾角补偿。磁传感器用来测量地球的磁场,然后通过磁场的北极方向确定磁场的方位角。
车身姿态的计算通常采用体坐标系,三个坐标轴Xb、Yb、Zb的定义满足右手规则分别指向前方,右侧,下方。三个姿态角分别为绕Zb旋转的方位角ψ(Heading),绕Yb旋转的俯仰角θ(Pitch),绕Xb旋转的翻转角φ(Roll)。
一种较简单的确定硬磁误差的方法是让Vz忽略为0,将电子罗盘摆平旋转360度同时记录x,y轴磁传感器读数,Vx为x轴读数均值,Vy为y轴读数均值。
在硬件实现上,我们选用LSM303DLHC,这是一款高集成高性能的3D加速度和3D磁场探测的集成电子罗盘芯片,具有如下特性:模拟电源电压2.5-3.3V;数字电源电压IOs 1.8V;掉电模式;三轴加速度感应和三轴磁场感应;±1.3到±8.1高斯,满刻度磁场;满刻度线性加速度为可选择的±2g/±4g/±8g;16bit数据输出;I2C总线接口;具有用于自由落体和运动检测的2个独立的可编程的中断产生器;嵌入式自我检测 ;加速度计工作/睡眠功能;六向检测;ECOPACK? RoHS 和 “Green”认证。
2 海拔高度的计算
海拔高度的测量方法,一般常用的有2种方式,一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二是通过测出大气压,然后根据气压值计算出海拔高度。由于受到技术和其它方面原因的限制,GPS计算海拔高度一般误差都会有十米左右,而如果在树林里或者是在悬崖下面时,有时候甚至接收不到GPS卫星信号。而气压的方式可选择的范围会广些,而且可以把成本可以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BMP180是一款高精度、小体积、超低能耗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温度来对结果进行修正,以增加测量结果的精度。BMP180的测量流程,先启动温度测量读取温度,然后启动压力测量再读取压力。BMP180的性能卓越,绝对精度最低可以达到0.03hPa,并且耗电极低,只有3μA,采用强大的8-pin陶瓷无引线芯片承载(LCC)超薄封装,可以通过I2C总线直接与各种微处理器相连。
3 车外温度的计算和功能集成
车外温度计算比较简单,用AD读取热敏电阻的分压变化,就可以估算出当前的车外温度。集成的多功能海拔罗盘仪显示界面及外观形状,能够在行车过程中对温度、方位角、海拔、车身姿态等外部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4 总结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成本车载海拔罗盘仪的方案,能够在行车过程中对温度、航向角、海拔、车身姿态等外部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文章对此方案中重要技术如海拔、航向和姿态的测量原理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使用的关键器件和接口电路进行了描述和说明。随后的对系统整体的功能和显示做了总结说明。
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特长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有的学生忠厚善良、乐于助人;有的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有的学生能歌善舞,能写会画……
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对许多事情都态度冷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能将动画片中的人物画得栩栩如生。于是,我找这个学生谈心,首先肯定了他的绘画特长,并让他担任班级黑板报的主画人。果然,他不负众望,他画的图案受到班上同学的连连称赞,我也及时在全班表扬了他。从此,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来不爱讲话的他变得性格开朗,对文化学习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走向成功,只是我们没有给他创造一个适合他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如同植物,只有在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都适合自己的时候才能茁壮生长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为他创造适合他发展的环境,利用他的兴趣、发挥他的才能,并及时予以肯定、赞扬和鼓励,从而使他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用多种方法赞赏学生的进步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或表情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勇气,个性得以张扬,潜力得以挖掘,并不断地向前发展,走向成功。反之,教师的歧视、冷漠或者是无意的忽视,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使他们失去勇气、失去自信,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给学生以肯定、赞扬和鼓励。
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
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说:不错,你真棒!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学生踊跃举手发言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增加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反之,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是学习料子等等带有讽刺打击意味的话语,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就注意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给学生以鼓励。课文第二段讲述了汤姆钓鱼的过程。我要求学生找出其中能体现汤姆钓鱼技术娴熟的动词。不一会儿,有不少学生陆续举起了手。我有意请一个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回答,当这个学生准确地找出套上甩起抛向等动词时,我带着惊喜的表情及时地予以了表扬:你找得非常准确!看来,你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啊!听了我的表扬,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接着,我又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来调动大家读书的积极性。其中,有一个女生,平时读书的声音特别小,这次居然也举起了手。我便抓住这个机会,让她站起来朗读。虽然朗读得还不是很好,但比以前有了一点进步,我便及时予以鼓励:你读得很有感情,我相信下次你会读得更好!在我的赞赏之下,这位女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更浓了,朗读水平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
有声的语言固然能够给学生以鼓励,无声的表扬,比如赞许的眼神,夸奖的手势等,同样也能传情达意,起到激励的作用。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讲和尚挑水的故事时,问大家: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有水喝了呢?话音刚落,全班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大约过了两分钟,突然有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小手。我让他回答,他大声说:因为他们都很依赖对方,都不愿意主动地去挑水。他的回答很有道理。此时,我没有给他鼓励的话,而是微笑着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眼神,同时向他高高地竖起大拇指。全班同学看到我的眼神和手势,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我相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成功的喜悦感。
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过错
赏识教育也不是一味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当孩子犯错以后,批评教育也是必需的,但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