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纺织品出口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纺织品出口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纺织品出口现状

篇1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91-02

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 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 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篇2

【关键词】纺织业 出口竞争力 对外贸易 建议

当前中国纺织行业已进入增长速度放缓的新常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当前发展主要呈三大特征: 即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压力加大,动力转换紧迫。本文从纺织业竞争模式、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提高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特征

2014 年中国纺织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整个行业市场环境并不理想,行业经济增长稳中趋缓,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已减到个位数增长,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此外,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在2015 年首季度出现负增长。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纺织行业已进入发展新常态。

(一)中国纺织行业增长速度放缓,缓中有进。

中国纺织行业作为消费品行业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最终也会影响行业的需求增长。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

(二)发展压力加大,分化加快。

在新常态下,中国纺织行业总体运行和发展压力加大,纺企不论大小,普遍感觉到生存难度加大。究其原因,包括需求增长相对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涨,以个性化、差异化为主流的终端需求变化加快,以及部分行业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等微观市场因素。而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原有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模式还在探索形成过程之中。因此,新常态下纺企优胜劣汰将会加剧。

(三)动力转换紧迫,关键创新。

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对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的依赖,转为依靠科技、品牌、管理、体制、机制及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纺织企业调整现状

(一)转变纺织行业竞争模式,增加纺织行业品牌含量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减缓。虽然从2015 年1 月1 日起,国务院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从短期来看,这有益于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就长期而言,退税率的调整无助于纺织企业的根本性转变。而只有纺织企业自身加速转变“以量制胜”的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品牌和科技含量,才能真正改变纺织业现状。

(二)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实现纺织产业升级换代

我国纺织行业始终处于供大于求、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局面,这无益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使之产能不会过剩,尽可能地达到供需平衡,已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来提高纺织产品的性价比,对改善中国纺织行业传统弊端以及生产力水平低的局面,有着非凡的意义,并会对实现整个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摩擦、贸易壁垒频繁出现

我国加入WTO 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的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目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二)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在中国多数的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主要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很多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利润的来源多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多数出口的纺织品牌都是定牌或者是贴牌。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纺织业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的价格偏低,这也是纺织企业面临着的重要问题。纺织品出口的市场往往集中于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外贸政策实施的难度。随着进出口权的放开、进口成本的降低、配额的消减,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业绩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是出口的价格普遍较低。

四、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增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现代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纺织业已经由逐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纺织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纺织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纺织印染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我们的纺织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处在主动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应树立自主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设备更新的投资,增大产品的附加值,这才是硬道理。

(二)增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

篇3

>>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试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纺织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对策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5年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预测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问题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EB/OL].百度文库.

[3]2012年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状况分析出口增幅10年来最低[EB/OL]..

[4]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百度文库[EB/OL]..

[5]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EB/OL]..

[6]刘尚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2012-11-10[EB/OL]..

[7]郭燕.入世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特征分析[J].纺织导报,2012,(01).

[8]中商情报网.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479亿美元[EB/OL]..

[10]李慧敏,张洁,马月红.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EB/OL].A1006-5024(2008).

[11]田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与对策[EB/OL].B-1002-2880(2007)08-003104.

篇4

纺织业是我国最先进入经济市场的,对我国影响巨大,并且随着其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中国纺织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中拥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至今我国的重要产业也离不开纺织业,纺织业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支撑。对于贸易的研究,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更多的学者对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质疑,对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学者已经放弃出口崇拜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贸易与经济的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纺织品出口的总量分析

总体来说:滨州市纺织品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滨州市在经济危机期间波动较大,如今纺织品出口出现上升趋向。通过对纺织品出口数据的整理以及对当时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可得,在2006~2008年滨州的纺织品出口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滨州市纺织品出口,从2010年起,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出现大幅度提升,基本恢复到之前的出口水平,同时在小幅度攀升,但2010年到2012年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却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直到2013年才出现回升,同比增长42.3%。二是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较大,但是比重有所下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发展迅速,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较大,影响着全市出口总额,即使出现了比重下降的趋势,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额占总体出口额的比重依旧很高,一度下降到36%,直到2013年有所回升,所占比重为40.97%。

(一)滨州市纺织品出口的结构与地理分析。滨州市的纺织品出口一直以来是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为辅,如今企业已经意识到初级产品的劣势,正在优化产业结构,试图通过更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来提高市场地位,以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滨州如今完善了纺织产业链,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棉纱、坯布、呢绒面料、针织服装、巾被、各类印染面料等,在出口产品多样化的同时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滨州的纺织品出口已经不拘泥于欧盟、香港、日本、韩国等基础市场,同时对于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出口市场也开始积极开拓,例如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等市场,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滨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增长的换挡期,需要的是稳步增长,因此在2013年,全市积极抢抓“两区一圈”开发建设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以稳求进、求好、求质,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三、滨州纺织业出口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滨州纺织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弹性分析。由经济学理论中需求价格弹性的启发,本文尝试从滨州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滨州市生产总值的弹性描述纺织品出口对于GDP所起到的作用。最终计算结果为,自2006~2013年中,BCE对GDP增长率弹性在2007年到2009年从3%一直下降到负值,而2009年虽有反弹,但依旧没有在2010年超过1%,甚至之后呈现下降状态,直到2011年又一次反弹,但数据毕竟存在延迟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滨州纺织品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是在逐渐反弹的。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到出口增长率对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总体走势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走势在一定年份上是一致的,这说明滨州市纺织品出口的弹性指标用于描绘出口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是较为合理的。2007~2013年7年中,有两年的弹性数值超过1,但是其中有些年份的数值小于1,甚至出现了负数,这从整体上说,滨州市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对滨州市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在后来有些减弱。

(二)滨州市纺织品出口与GDP之间趋势分析。通过对比2006~2013年数据,可以发现,在2009年由于遭受金融危机,纺织品的出口额和全市出口总值出现了急剧的下滑,同时对于全市生产总值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影响稍弱,反倒是2009年的全市生产总值并没有因此减弱,而是缓慢增加,不过在经过金融危机之后,纺织品出口额增大之后,全市生产总值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增长,并且在之后更是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人国际市场的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已踏入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净创汇产业之一,并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其中,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显得尤为突出。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速度与纺织品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相脱节,知识产权意识不全面,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成因

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只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较快。1980年3月3日,我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加人书。同年6月3日起,我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20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在纺织品行业取得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创造了良好客观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并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也日益与TRIPS协议相协调,这些都对我国纺织品企业进驻国际市场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

(1)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薄弱。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既不重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甚至践踏他人的知识产权。还有一些人只注重申请国内专利而不去申请国外专利,使得专利流失。

(2)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等一系列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发表了《中国知识产权的新进展》白皮书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分散,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机整合,甚至出现条例内容、责任限定、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冲突。

(3)我国纺织品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下。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纺织品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10%左右,纺织品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IS%-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转化率。

2、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成因

(1)内部原因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尚不完善。我国有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

第二,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在纺织品出口的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的万分之三,先进的纺织设备70%依赖进口,作为原始积累的模仿就不再有生存空间。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2)外部原因

随着我国加人WTO以后,国外的跨国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排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进人市场,有时会通过滥用其权利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受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使我国建立健全了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在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我国不断完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目前,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机制相互补充并通畅、有效运作,积极、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

(2)改善纺织品商品出口结构,冲破纺织品出口限制。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体。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纺织品产品,增加高档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价值,从而提高售价;就纺织品材料来说,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多采用绿色环保、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材料,从而避免纺织品出口时受到国际准则的阻碍。

(3)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我国纺织品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先进的纺织品技术的引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将极大促进中国纺织品企业通过合资或其他合作方式获得技术。严格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将使国外的纺织品技术提供方减少对侵权行为的担忧,愿意向中国的纺织品技术受让方提供较先进的技术。

(5)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确立为国家战略。我国已经着手开展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建立一个符合国情、实际可行、科学合理、充满创新的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在2008年,我国推出了“1+20"模式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它将基于纺织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三大平台的建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深人推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事业做大做强。

2、消极影响

(1)国外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纺织品行业发展。国外纺织品企业在纺织品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的纺织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品行业之间的差距,技术差距愈加严重。

(2)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动辄提起纺织品知识产权争端和诉讼,国内纺织品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据统计,自我国人世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案赔偿额逾10多亿美元。知识产权诉讼已不仅仅是法律手段,而更是纺织品市场策略和竞争手段。

(3)助长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壁垒,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发达国家和跨国滥用纺织品知识产权独占优势,扭曲正常的纺织品国际贸易,比较典型的:通过特别立法措施的方式设置纺织品知识产权壁垒,如美国知识产权的“337条款,’:滥用纺织品技术垄断和控制。

三、我国加强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1、政府主体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

(1)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完善的纺织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积极培育我国纺织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纺织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纺织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纺织品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增进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2)完善法律体系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

2、纺织品企业自身加强知识产权知识保护的策略

(1)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纺织品企业应当积极制定相关企业发展计划,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时将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和新创意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申请知识产权注册,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树立品牌,增强意识。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充分吸取这些教训,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

篇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低价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着一席之地,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对纺织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促进了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缓解了纺织品在国内的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等等。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

1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现状

现在,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从纺织原料的生产开始,到纺纱,织布,再到浆染和加工其他纺织产品,一环一环之间都形成了完美的衔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我国的纺织品是全球纺织品出口第二的产业,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在我国进出口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上就开始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而在纺织领域,我们更是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十几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基本上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利润额已经达到了2576.8亿美元,就业人数保持在2000万人之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的影响,对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中国虽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挽救,但是事到如今,全球的经济仍然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这就表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处在一个很严峻的环境里,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近几年,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就必然导致我们出口传统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照这个趋势看来,下降的幅度只会更大。

2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廉价劳动力优势减弱中国出口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或服,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多样的原材料来获取利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呈急速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剧上升的国内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在未来极其严峻,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邻近东南亚等国家的3到4倍,这种现象向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敲响了警钟。二是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的下降,人民币的升值刺激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动力已不复存在,未来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动力还是主要依靠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2纺织领域技术滞后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量虽然浩大,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一直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技术的问题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和产业的持久竞争力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品牌的自主创立。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加上注重生产而缺乏管理的现象严重,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落后,无法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械相提并论,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器相比,我国纺织机械在工艺性能、产品软件开发能力上、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能耗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另外,在我国纺织品还是注重使用棉花等一些原始材料,对于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还不够。

2.3缺乏自主品牌目前,中国纺织产品原创能力差,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产品之间的较量其实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蕴涵着产品自有的科技和文化。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服装出口总额中占有20%左右,然而在一些国际市场上还是看不见中国品牌的身影,我国服装注册商标超过数十万个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认知度的品牌还比较少,甚至不及百个,而在我国国内的服装市场中看见更多的却是许多外国品牌。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1人民币升值缓解了国内纺织品的恶性竞争从长远方面来看,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秩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特别低的成本价。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各种问题,更多的是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我国纺织品一直以来都是采取单一报价直接标价的方式,在人民币升值后,很多纺织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的方式,而是综合考虑汇率,原材料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浮动,将这些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同时,一些企业也不单单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生产一些低利润大出口的产品,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高端产品的研发,不再寻找单一客户,而是多方面发展高端客户,在竞争方面做到差异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2005年,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全面取消,使得纺织品出口贸易得到大幅增长,发展迅速,纺织品外贸市场慢慢走向稳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中国受到加入WTO协议书“三大不利条款”的制约,目前很难充分享受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结果。美欧对中国外贸的设限,阻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主要通过低价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必然会引起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提高,但是因为纺织品的最初价格本来就低,即使提高价格,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一味的走低价战略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06)

[2]徐晨露.中国纺织品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3,(10)

[3]崔甲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篇7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23-03

[作者简介]张婧 (1986-) 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隐含碳排放、技术性贸易壁垒 。

我国纺织业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入WTO后,我国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并逐步取消了配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优势被进一步削弱,但纺织品出口额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随着我国逐步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成为继配额、许可证、原产地之后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技术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向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加拿大非食品产品出口受阻共 2677批次,其中,轻纺品共1033批次,占总受阻批次的 386%,居非食品贸易第一位。各发达国家及地区针对纺织品进口设立了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壁垒,造成我国纺织品贸易频频受阻。其中以危害人类安全为由的贸易受阻共477批次,以纺织品使用的化学物质存在环境污染为由受阻201次,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受阻141次,导致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一些企业甚至破产。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标签要求、产品检验检疫制度等,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

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是指应用在纺织品领域的技术性法律法规、标准等措施。新兴经济体纺织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

(一)损失进一步扩大

据资料统计,我国纺织品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经从20世纪中后期每年4亿~5亿美元上升到21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2012年,我国有8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80542亿美元。而2002年,只有376%的出口企业遭受损失,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损失也在进一步扩大,成为除汇率之外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二)发起国较为集中

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水平较高,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更为苛刻,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发起者,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不得不更多地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一个重要原因是WTO相关规定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设定存在一些漏洞,加之我国粗放型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也为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借口。

(三)受限产品比较集中

目前,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纺织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和服装。其中棉纱线和针织服装是受限最多的产品。这些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很少,技术水平低、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出口限制,且受限原因多为醛含量超标。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完善,促进了我国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促使我国纺织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给中国纺织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出口严重受阻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有毒物质残留和检验检疫标准越来越高,甚至对于包装也有严格规定,直接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严重受阻甚至出现被进口国查封、扣留或者销毁的现象。2011年我国有66%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2012年上升至71%;2011年纺织品出口损失66亿美元,2012年上升至1025亿美元(详见表2)。

(二)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价格竞争力下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购买新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我国的技术检测水平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测评技术相对落后,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新增大量的检测设备和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这必然会増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获得相关认证所花费的资金也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得到国际认证,纷纷采购更加高档的原料,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价格优势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竞争优势,而技术性贸易壁垒抬高了我国纺织品的价格,进而削弱了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贸易摩擦加剧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设置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其目的是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保护本国纺织业。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上对技术标准和规则的理解不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双边与多边谈判,加强与各国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为本国纺织企业争取利益,削减技术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框架内进行沟通与合作,有效解决纺织品贸易纠纷,维护本国企业的权益。

2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纺织业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纺织业利用外资政策,鼓励资金投向纺织业技术和设备更新领域。针对目前我国纺织行业技术和设备落后的问题,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纺织行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标准等技术标准认证,普及技术贸易壁垒知识,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3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纺织品检验检疫标准的制定,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环保纺织品(Oeko-Tex Standard 100)等国际标准文件的起草。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参考国际标准设立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在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行业协会层面

1发挥行业自律功能,规范纺织品出口贸易秩序

纺织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功能,科学制定企业竞争规范,加强企业在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方面自我约束,避免同业间的恶性竞争,规范出口秩序,扩大纺织品出口。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树立纺织品协会的公信力。

2为企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行业协会可组织调研,广泛搜集国内外纺织行业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动态,通过更新行业网站讯息、发行行业内部刊物、面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举办交流研讨会等方式为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指导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和出口,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贸易损失。

3组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纺织品行业可以联合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商,共同投入资金研究国外某项技术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纺织品的质量,跨越技术贸易壁垒限制,拓展出口市场,延长纺织品出口存续期,扩大纺织品贸易规模。

(三)企业层面

1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当前纺织品国际标准向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我国传统的纺织品生产加工方式已不再适用,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由于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多为私营企业,受资金和生产规模限制,企业没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技术研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借助纺织品行业协会的力量,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投资,开发新产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摆脱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价廉质低的印象。

2熟悉WTO规则,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企业应从培养专业人才出发,加强对WTO纺织品贸易条款的研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研讨,跟踪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动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争取早日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或评定程序,跨越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纺织行业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陈志田,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霍建国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篇8

出口退税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 是一国支持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 由于出口退税占纺织业利润很大一部分, 所以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从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入手,重点分析了出口退税率上调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纺织品出口退税的变化

1.出口退税的含义

出口退税(Export Tax Rebates)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将其在出口前的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税符合国际惯例,并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所许可。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一直都有变化。

2.纺织品出口退税的变化

关于将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传言自今年一季度起便层出不穷。近日又有消息称: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在年中下调,下调幅度为5个百分点,由目前的16%下调至11%。传言再起市场难免人心惶惶。所以如此一次性大幅度地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可能性极小。

回顾上一次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进行调整的背景:我国出口退税经历了下调一上调一下调一上调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为13% ,到1996年l2月,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分两次逐步从13%下调到6% 。第二阶段:从1998年1月到2001年7月,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分三次逐步从6%上调到15% ,出口退税提高的原因在于为了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巨大冲击。第三阶段:从2004年1月到2007年7月,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分二次逐步从15%下调到1l% 。第四阶段:从2008年8月到现在,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分四次逐步从ll%上调到16%。这次出口退税提高的原因是由于2008年起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严重受阻,为挽救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的急剧恶化,出口退税率续得以上调。

二、出口退税率上调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积极影响

1.出口退税率上调可降低出口成本

出口纺织品在国内缴纳的增值税税率为l7% ,现在退税率由15%提高到16% ,征退税率之差将会从原来的2% 减少到现在的l% ,由于出口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要作为增值税进项税转出额,计入出口销售成本,所以征退税率降低,使出口销售成本减少。假设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本月出口纺织品2 000万元,出口退税率没有上调之前,该企业增值税进项税转出额为2000万元X(17% 一15% )=40万元,这40万元是国家不予退税部分,应增加到出口销售成本之中;而现在出口退税率上调,则进项税转出额为2000万元X(17% 一16%)=20万元,这20万元计入出口销售成本,可以看出出口退税率上调后该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了20万元。总之,出口退税率上调可降低出口销售成本,有助于缓解企业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增强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2.出口退税率上调可增加企业利润

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在商品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退税率上调1% ,意味着企业毛利率增加l% 。例如孚Et集团是家拥有员工18 000人、出口比重占80% 的纺织品出口企业,据该企业估算,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每月的净利润将增加100万元左右。所以说对出口型纺织企业而言,出口退税率上调产生的利好是直接而且是迅速的。尽管出口退税等财政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出口产品外部市场需求低迷的现状。

3.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提高退税率,使出口商品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与其它商品竞争,大大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中国制造”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同类产品竞争时具备了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进而会增加出口产品的国外需求,在进I口增量一定时,净出口增加,通过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带动GDP的增长。

4.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这些出口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克服眼前困难,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如机电产品),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企业产业升级步伐。目前,我国出口商品还以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的商品为主。此次上调把主线放在了主导型商品出口上,通过大幅上调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国家引导企业减少“两高一低”产品、低附加值产品、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及出口。以防止国内自然资源的流失,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减轻我国环境压力.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由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进而促进我国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5.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积极的影响

对股市是一个实质性利好。这种政策调整将有助于公司内生性的增长,进而稳定人们对当前经济前景的预期。出口退税率上调。受益最大的则是一些中小型的纺织服装企业,这些企业特征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

除了经济上的积极作用外,出口退税上调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企业吸纳了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但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倘若大面积倒闭,对社会安定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冲击。所以,政府在短期内多次上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就是希望帮助出口企业树立度过难关的信心,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丽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三、出口退税率上调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消极影响

1.导致企业盲目投资

出口退税率上调带来的收益将使企业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复生产,造成企业盲目投资。对出口企业积极性的调动。可能会带来国内资源的流失和产能过剩,使企业迷失自己的投资方向。同时盲目投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不良势头。

2.国家税收减少,增加了中央与地方财政负担

从1994年税制改革开始,我国根据国际贸易变化的形势曾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 以解决出口退税指标不足和减缓财政压力,同时促进国家税收增长。但从2007年开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量持续降低,为挽救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的急剧恶化,出口退税率连续得以回调。相对的退税额会逐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央与地方退税压力,降低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3.加剧贸易摩擦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使得出口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再加上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其价格优势可能加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屡屡遭遇反倾销诉讼和调查。其中。国内企业一直相互展开恶性价格竞争这一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则给了这些企业政策上的刺激。退税率的上调,相当于降低了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因出口产品价格过于低廉而引起的反倾销指控必将相应增多。同时,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不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应诉的时间和精力,并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4.给骗税行为带来较大空间

我国行政部门在出口退税管理上还存在漏洞,金税工程尚待完善。给骗取出口退税带来较大的空间。这次税率的提高就给骗税者带来可乘之机。为了谋取更大的退税机会、更多的退税金额,他们必将无孔不入。

此外,此次出口退税政策形成的利润空间会驱使有的企业大肆开采和出口自然资源,影响国内资源供需平衡。加剧环境污染。

四、结论

由于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国内出口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出口成本大幅提升等原因,使得出口退税率上调对纺织出口企业的影响有限。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自1978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1.2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仍以天然纤维产品为主

从出口的纱线来看,1994年共出口28.05万吨,其中棉纱线出口达19.49万吨,占69.5%;亚麻与竺麻纱出口6.14万吨,占21‘9%;合成短纤与棉混纺纱线出口2.42万吨,仅占8.6%。而出口织物中,棉织物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几大产棉国之一,并且盛产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由于我国在化纤生产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以天然纤维为主这一局面可能还要维持相当的一段时期。

1.3直接出口的比重没有太大增加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纤维制品出口的国家(地区)中日本一直占据第二位,香港是第一位。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中对日出口额为73.82亿美元,占20.8%;对香港出口额为124.51亿美元,占35.0%。中国产品通过香港间接进人其他国家的比重相当大。九七年中国后,可以预见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直接出口会增大。

1.4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没有变化

以梭织服装为例,梭织服装94年出口金额142.68亿美元,比93年增长30.2%,出口量比93年增加15.1%,而单位产品价格仅增长13.1%。这表明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仍没有较大变化。中国现正对纺织业的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希望改变以量取胜,产品竞争靠低价的形势。如果这种格局能得以改变,将大大加强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重振纺织工业奠定基础。

1.5原料紧缺限制了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

近年由于棉、麻、丝等原料的供不应求导致纺织业需用的原料价格上涨,单位数量出口价格下降,这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很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待料,从而使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5年原棉价格开始有所回落,这种紧张状况才稍稍得以缓解。中国对日本纺织产品的出口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2日本纺织现状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各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纺织业也大都经历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过程。日本纺织业也不例外,其纺织业已进人衰退期,可谓夕阳产业,无论怎样予以保护,它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的纺织业则正处于兴盛时期,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那么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目前,纺织产业在日本产业中的比率正在逐渐缩小,其现有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短,快速交货等特点,生产产品多属于高档纺织品。

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及个人消费支出大的国家。根据经济学上的观点: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高后,个人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大大降低,而用于衣着、娱乐的费用则会增加。日本自经济飞速增长以来,其国民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日本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其对纺织品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成衣需求量大,且追求高档名牌服装;(2)时装周期逐步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快;(3)由于总体购买力的上升,对价格便宜的中、低档货需求也将上升,物美价廉的商品仍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4)日本对进口成衣没有限额限制,吸引了众多制衣厂商进军其市场,以实现货源地多元化的目标;(5)日本制衣业取代进口的能力不强,大量原料型产品仍需进口。另外,日本商家获信息快且准确。

3、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日纺织品出口额将困难重重。

1993年日本纺织产品进口2万亿日元的总额中,中国的比重高达42%,金额为8470亿日元。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历来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纺织产品对日出口的激增长,使日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鉴于此,日本通产省1994年12月5日生效一份《关于制定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手续问题》的提案,规定了动用MFA保障条款保护日本纺织业的具体操作手续,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中国。如果日本只对中国设限,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此机会抢占日本市场。因此,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现正实行货源地多元化的政策,使其对某一国的进口都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国的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已占日进口纺织品数的一半左右。加之,日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如:高标准测试要求;分销渠道复杂及一些强大的工业联盟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对日出口纺织的难度加大了。当日本的人均纤维消费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其国民的消费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到那时中国要再想提高对日出口量将会更加艰难。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近期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但是通过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领域,两国贸易前景仍是美好的。那么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2)中国对日出口成衣比重会逐年增加,纺织品生产原料仍然以天然纤维为主;(3)日本在1997年以前,将保持我国纺织品出口主销市场的第二位,1997年中国后,可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产品出口国家;(4)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有可能减少;(5)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化纤原料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南亚和东盟各国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l)中国纺织工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免一国设限,就造成严重影响;(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服装业进军;(3)切实落实外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本可能提出的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双边磋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4)九十年代,按照国际纺织品出口发展规律,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进人成熟期,而且现阶段纺织工业作为出口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国家还应大力扶持纺织工业,促进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市场基本走势及对策,纺织经济研究1994.(10):19

2方兴.纺织工业出口外向型战略的伟大成果.中国纺织经济.1995.(3):6一7

篇10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品牌效应;贸易体制

中图分类号:F7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68-02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纺织业所特有的优势,也使我国成为WTO组织中非常大的受益者,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强国,纺织品的出口份额大约占到世界纺织品总出口的五分之一。纺织品贸易也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的薄弱竞争力使纺织出口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在国内,对于纺织行业市场上的竞争相对较少,因此,加强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就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拿中美两国举例来说,中美两国都是贸易大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双方能否妥善处理双边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将对我国贸易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中美双方已经解决的不少问题中就有纺织品问题,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达成双赢。纺织品问题的妥善解决证明,借鉴成功的方式,通过共同努力,纺织品问题上是可以达成共识或取得积极进展的,而在某一方面发现纺织出口的有利政策,并用本身利己的政策发展自己,确实利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加强。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纺织品出口贸易优势。国际经济贸易经典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基础贸易所产生的得与失,这是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定性分析的理论研究。而分析我国纺织品的优点,重点是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我国的纺织纤维产品在资源方面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我国棉花的总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棉花资源相当丰富,是世界上出口最多的棉麻纺织品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逐渐从天然纤维转化到化学纤维。我国的化纤工业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支柱。其次,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有优势,我国用工成本相对低,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并且人力资源丰富。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优势。我国作为世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国内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国内纺织品的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地知名企业的的目光,纷纷来到中国投资,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的资金投入也加大了。因此中国纺织品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占有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自身优势,增强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开发核心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品附加值。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分析,我国纺织产品的开发技术与开发层次的距离导致纺织业上升缓慢,这也是我国纺织业缺乏竞争能力优势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口碑,但是发达国家也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将其产品加工、创新,将低附加值的制造产品转移到廉价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并把原来的以低成本出口的产品逐渐转向以像纺织面料一样的高端商品的出口为主。发达国家的生产和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资本密集型纺织品为主,产品在于注重个性化,注重流行化,环境资源化以及高端化。相对于我国来说,我国主要生产和出口中低端的纺织品,这就使得纺织品的本身附加值过于偏低。要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就要开发核心技术,促进产业调整。例如开发较高性能、较低功耗等的纺织业的先进产品,对市场上的各方面产品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进行分析,积极开发潜在的市场,以纺织业产品的材料的新专业技术的研发和对服装行业的创新为主,重点做好产品的各项准备工作,从产品的研发到公司的销售再到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产品从原料到成型产品的整个产品的发展系统,同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并学习其他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严把质量关,从而加快了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加强国际品牌效应,在纺织业形成独特“话语权。”产品附加值在经济学中体现为一个高高翘起的曲线,一边是从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一边是企业的品牌效应,而在两边起到桥梁作用的则是制造过程。我们要把品牌效应搞上去,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现在人们对服装的款式和品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羊绒衫里的恒源祥、女装的太平鸟、家纺的紫罗兰、男装里的劲霸、体育用品里的特步等等国内品牌也逐渐地壮大起来,成为我国老百姓衣柜里的“常客”,同时也走向了国际。对于服装纺织企业来说,品牌的价值正在直接有力地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正逐渐趋向于国内的优势企业,创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拥有良好的品牌市场效应,许多拥有自己品牌意识的企业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仍然实现了较高的的利润增长。而增强品牌效应方法用“练内功”和“借外力”形容非常恰当。

“练内功”的含义就是要在企业科技的研发、设计和个性化创新上下功夫,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构建独立品牌意识与此同时还要知道“借外力”的作用,改革传统的企业营销创新模式,提高本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独立品牌的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纺织行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因素和途径。在纺织和服装行业市场的日趋严峻的竞争中,加快形成具有独立自主品牌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纺织服装产业,有利于加强中国纺织和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从而加快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伐。

篇11

关键词 嘉兴 欧盟 纺织品 技术壁垒 应对措

1 技术壁垒的概述

1.1技术壁垒的含义

技术壁垒(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2技术壁垒的特点

1.2.1广泛性

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极具广泛性,其影响也是多方面。

1.2.2灵活多样性

制定技术壁垒措施,手续比较简便,伸缩性较大,可以针对进口商品随时灵活改变标准水平,或增加标准或技术种类。

1.2.3隐蔽性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往往不公开,或则制定比较复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商难以应对,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

2 欧盟纺织品技术壁垒实施现状

2.1绿色壁垒,技术、法规及标准

欧盟国家是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各国的技术标准都十分高,对产品质量要求也比较高,法规严格。如欧盟2002/61/EC关于禁用22种偶氮染料的法令;2003/3/EC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蓝色素”的指令;2007年6月1日起执行的《化学品注册、评优、授权与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等。

2.2纺织品生态标签制度

纺织品生态标签(Oeko-Tex label)是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检验协会依据其制定的Oeko-Tex Standard 100、Oeko-Tex Standard1000标准实施的产品和/或生产的生态认证。该标签是自愿性的,标签分“Oeko-Tex 100”、“Oeko-Tex 1000”、“Oeko-Tex 100+”3种。欧盟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主要标示两种绿色标签,即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认证”。

3 嘉兴纺织工业现状分析

2009年,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商品,全年共出口32.41亿美元,同比下降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9.17亿美元,同比下降8.2%。2009年,我市有出口实绩的国家和地区达196个,与上一年持平。我市排名前四位的出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出口降幅均低于全市平均0.1个、0.6个、1.5和8.4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3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4 欧盟技术壁垒对嘉兴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1欧盟技术壁垒对嘉兴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纺织品服装是浙江省出口主导产品,也是嘉兴市出口的拳头产品。而欧盟是嘉兴纺织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欧盟出于对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安全、环保、技术等的要求对我们国家出口产品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减缓了我们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4.2嘉兴市出口纺织品遭受欧盟技术壁垒的成因分析

4.2.1出口对象范围小

目前嘉兴的主要出口地方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而这几个地区又是技术壁垒实行比较多的地区。

4.2.2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与国际先进标准存在差距

我国的很多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许多厂商热衷于追求面料色彩、功能效应,很少考虑环保、安全方面的因素。生产企业对原辅料质量把关不严,对采购的原辅料未实施有效的检测。由于对国外的技术要求不了解或重视不够,在生产过程中盲目设计、盲目生产,缺乏对产品质量工艺的严格控制。

4.2.3对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缺乏了解

很多嘉兴市的纺织品企业对欧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制措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技术措施和技术限制的动态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来不及调整出口产品技术,导致产品被退回。

5 应对欧盟技术壁垒的对策

5.1政府应积极建立应对措施

5.1.1认真研究欧盟技术标准,了解有关规则的变化

密切注视欧盟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的动态信息颁布,使中国纺织品能适应和满足欧盟标准,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有政府召集,行业协会牵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加大对欧盟纺织品技术法规的研究,这样可以为嘉兴纺织品出口企业找到有效的法律规避途径。

5.1.2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及时通报技术壁垒新变化

在预警机制建立阶段,政府还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加强对国家市场技术准入条件和出口商品技术竞争力的监测,通过多渠道收集国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加强对欧盟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等的研究,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

5.2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5.2.1建立健全嘉兴市纺织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作为嘉兴纺织品行业协会应该高度重视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技术壁垒,帮助企业积极应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壁垒中的作用。从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CR法案中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壁垒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5.2.2规范嘉兴市纺织品的出口秩序

嘉兴纺织品行业存在企业多竞争激励的局面。这样就势必造成有些企业为增加出口数量,降低价格的情况。纺织品行业协会应该建立纺织品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对于出口秩序混乱、增长过快、易引起进口方采取技术壁垒。

5.3企业高度重视欧盟技术壁垒

5.3.1及时转变观念,不拼价格,以质取胜

纺织品企业虽然在目前来说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大企业为扩大出口常常以降低价格为主要手段来增加出口。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竞争优势很快就会被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等因素抵消掉。加强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纺织品自主品牌建设是实现新的跨越的核心所在。

5.3.2重视了解出口国纺织品技术法规及标准

作为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熟悉掌握WTO规则,了解欧盟各种指令、法规等内容,积极主动收集信息,时刻关注欧盟技术壁垒的动态信息。尤其是技术指导性文件内容,熟练掌握相关的注册、评估及授权,根据不同类别准备相关的材料,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李细平,技术壁垒对我国番茄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湖南大学,2007年

篇12

【关键词】出口退税 政策调整 纺织产业结构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实现国际化最早的产业之一。 近2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自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旨在减缓下降趋势,提高纺织市场国际保有量的出口退税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

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2006 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 14.9%,连续第四年保持高位增长。2007 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政策变化的 影响,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增幅较 2006 年下降6.3%。2008 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外市场需求缩减,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增速下滑10.7%。2009 年,尽管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同比增幅仍然下降18.3%。加之诸如人民币持 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新老问题的影响,纺织产品的出口势必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前景不容乐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三大出口市场 美国、日本、欧盟需求减少的外在环境,纺织产品成本上升导致我国纺织企业提高出口价格以消化成本的内在环境下,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明显回落,2月和6月分别出现负增长,出口总额的同比增幅再次下降,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自2008年8月1 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 13%。1 0月2 1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通知。 规定自11 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4%。2009年,我国出口退税率又经过第四次微调4月1日出口服装、纺织品退税率增至16%。因此在2009 年,我国纺织产品的月度出口震荡上升,在2 月跌至谷底并经历两次大规模出口退税率上调后,纺织产品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稳定回升,12月更是同比4.4% 和环比20.3%双增长创年内新高。因此,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增加纺织企业出口总额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出口退税项下我国出口纺织业发展现状

然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业2/3企业总体上在亏损或者微利状态。我国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巨大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高速增长下的低效益。纺织品出口总的增长同利润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如1997年纺织品出口额虽然较上一年增长23.7%,但效益情况并不乐观。第二,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由于出口配额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方式单一,出口流向集中,经营秩序混乱,贸易条件恶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失调,正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纺织产业的影响

国家2004年曾多次调低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毕竟纺织品及服装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过于庞大。因此,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1.出口税率下调的积极影响

(1)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因此,纺织行业非常有必要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阶段,一些小、散、乱以低附加值甚至搞恶性压价竞争的企业将被迫退出,有市场承受能力、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才会留下来,从而提升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短期而言会降低行业利润水平,使纺织品出口增量下降,但长期来看会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纺织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以质取胜的模式

出口退税率下调会淘汰掉一批以低附加值竞争的边缘企业,并为优质企业让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纺织企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的竞争模式。

(3)促进纺织品出口贸易秩序改善

出口退税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低价竞销现象,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低价策略的国际竞争模式,对维护纺织品出口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4)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激增,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纺织行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所以,出口退税调整中,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而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间接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量,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出口税率下调的消极影响

(1)进一步挤压纺织行业利润空间

据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会下降40亿元。在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近年来利润一般维持在3%-5%。现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纺织出口企业利润将更加微薄。

(2)纺织品贸易的成本上升,出口增量下降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加了出口纺织品的成本。虽然纺织品出口企业通过适当提价可以部分抵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但出口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部分国际市场的丢失,一些原本微利经营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放弃出口,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从而导致纺织品出口数量下滑,出口增速放缓。

3.出口税率上调的积极影响

(1)扩大出口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较低,但从8月份国家上调纺织业出口退税后,出口量有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在2009年3月探底之后快速反弹, 9月份当月出口167.4亿美元,为年内月度出口峰值,环比增长6.7%。

(2)稳定就业

纺织属于劳动密集型、高成本、低利润的行业。在当前情况下,全行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养活了2300多万纺织工人(只统计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原材料角度看,我国棉、毛、麻、丝年产量共达90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所以,整个纺织业直接和间接的吸收了一亿两千三百万的劳动力。

4.出口退税上调对纺织业的消极影响

(1)导致利润外流

截止到2009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对于面临出口萎缩的外贸企业来说,退税率的上调本应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但事实上,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我国在出口商品上的定价权十分薄弱,因此一些外商以出口退税提高为借口不断压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而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能保住订单,又不得不忍痛接受。所以实际上我们直接补贴的不是外贸企业而是国外的消费者,这就造成了利润外流的现象,这是我国纺织业出口退税上调所带来的最严重问题。

(2)不利于产业升级

我国前两年对纺织业实行下降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是为了利用这一杠杆淘汰劳动生产率低的小纺织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调整,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结构和产品机构的优化升级。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企业面临濒临倒闭的危险,在此条件下,我国政府不得不上调出口退税来拯救纺织行业,这势必就会造成前期的产业优化工作付诸东流,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长远发展。纺织品这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退税率过高,不仅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3)易引起出口骗税

目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6%,位列前茅,相应的纺织业出口骗税现象也远比其他行业严重,出口骗税额占出口骗税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纺织行业的严重骗税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税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一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纺织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基于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确实能为纺织企业的复苏带来切实利益,但是简单的补贴,并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纺织企业所存在的棘手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在所难免,生存困难的时期对纺织企业而言更是其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难得契机。除了期待国家所能给予的更多具体措施、更大扶持力度,只有纺织企业自身的历练成长才能真正促使我国纺织行业稳固发展。

1.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

由于我国纺织企业忽视对自主品牌的建设,加之长期处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环节,导致我国纺织行业成为国际纺织“低端供应链”的代名词,大部分纺织产品自主品牌知名度低、10%的出口利润微乎其微。没有自主品牌就势必没有竞争力。为此,纺织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振兴计划,通过向国外优秀品牌学习,并结合自身资本优势和资源平台,以科技为依托从品牌设计、控制、到经营管理来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和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2.加快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

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虽然年年增长,却有不少问题隐藏其中,导致纺织企业的效益并未因此提高。想要在国际市场取得话语权、定价权,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这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可见,之前政府持续下调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正是为了引导我国纺织企业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因此,面对当下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的现状,我国纺织企业必须积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优化布局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产品创新、原材料创新及生产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发新的原料、工艺、装备乃至产品,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丽丹,司增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历程考察――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回顾[J].经济界,2009(2).

[2]杨雄飞.浅谈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时代,2009(6).

篇13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的外部因素

(一)贸易壁垒――特保措施与反倾销大棒高悬

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欧美等发达国家绝不会轻易地将纺织品市场的大门完全打开,特保措施、反倾销的手段已成为这些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配额后竖起的第一道贸易屏障。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已经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各国反倾销案的主要目标。2008年年初,欧盟取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后,取而代之的是为期一年的一整套中欧双方共同实施的双重监控制度。据此。中方将对输欧纺织品中的T恤衫、套头衫和裤子等8类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并由双方对进出口数据进行交换和复核。实施双重监控需要中欧双方密切配合,如果监控数据表明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再次出现激增局面,欧盟仍有可能动用特保、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这些限制政策对我国一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威胁甚至一定程度上要大于配额限制。

(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SA8000认证

当前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及美国推行的SA8000认证,已经成为我国服装出口企业要跨越的第二道屏障。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表明,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在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纺织业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正受到冲击。而IS014000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技术委员会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目前被许多发达国家采用,成为进口商品市场准入的绿色通行证。SA8000的要求非常严格,目前国内许多生产纺织、服装产品的企业都因达不到SA8000这一新标准而失去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订单,更有企业因国外采购的锐减而不得不关门倒闭。

(三)国际纺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除了特保、反倾销及绿色壁垒等措施之外,各个区域化市场组织带给全球纺织品市场新的平衡机制,也对中国不利。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有20多个,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勒比自由贸易协定、非洲成长与机会法案等,这些贸易协定的签订意味着墨西哥、秘鲁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产品可以免配额、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同样,欧盟本身就是20多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联合体。由于关税优惠足以抵消这些国家纺织品相比中国的一些微成本劣势,取消配额限制后,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优势明显受限。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在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方面已经越来越具有与我国竞争的能力。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行业作为竞争对手正在崛起。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国内70%。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将从出口上同我国纺织品竞争发达国家市场,而且还将进入中国市场加剧国内纺织市场的竞争。

(四)美国经济疲软,外部需求减少

欧盟、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四大传统市场,合计份额占到总出口额的近60%。根据专家对近10年来美国经济增长同中国出口关系的观察发现,美国GDP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降6.2%。受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疲软,并引发了全球经济的骨牌效应,对中国纺织品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少。2008年初,我国输美纺织品出现价、量齐跌的局面。除欧盟因为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而出现增加以外,出口美国、日本、香港的数额都出现了下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的内部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环保型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据出口统计显示,我国纺织出口产品多为中低档大路货产品,绝大部分属贴牌产品,中高档产品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调。这一状况的存在,与我国大部分纺企科研开发投入甚微,各产品之间“仿制”成风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大多数纺企科研开发投入与设备投入之比还不到1%,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仅1‰,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至5%。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原因,除了研发资金不足外,又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严重直接相关。由于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纺织材料的分析、鉴定比较容易,纺织品花色图案的创作及服装款式易于模仿,企业很难在这一环节形成进入壁垒。因此,仿造他人开发的纺织面料及服装设计理念在我国十分普遍。侵害知识产权现象的泛滥,使我国纺企缺乏科技投入的动力,并导致产品的低技术含量,形成了仿冒――低附加值――低利润――再仿冒的恶性循环。

(二)增长方式不合理,价格战不断加剧,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

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当纺织品供给过大,导致国际市场供过于求时,根据供求规律必然导致其价格下跌。而在国际纺织品市场出现饱和时,我国那些以“量大价低”制胜的纺企,往往倾向于采取极具自杀性的价格战,特别是国内大量中小出口企业由于不用花大笔资金购买配额,“价格战”的倾向很强。因此,我国纺企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出现出口增长较快、而出口企业的效益却没有相应增长的现象。“低价低质”导致近年来我国纺企出口回报率下降,出现了量增价跌的尴尬局面,也成了我国纺企提升产品海外美誉度的“绊脚石”。

(三)缺乏自主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下,导致企业“丰产”不“丰收”

我国相当多的出口纺织品和服装,虽然在加工质量上已达到国际市场上的中高档水平,但大多为外国知名企业贴牌生产。据统计,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已经占到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但自主品牌只占10%,其余90%均为无牌、贴牌和定牌出口,基本上还没有一个真正在世界上能够叫得响的服装品牌。因此,在整个利益链中,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只有10%的利润,90%的利

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如何加强国际品牌的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我国纺企当前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涨价面临阻力

近两年来,受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出口产品涨价又面临很大的竞争阻力,使我国纺企出口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从长远来看,随着周边国家纺织技术成熟及产业配套的完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面临更多困难。目前随着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价格的上涨,外国订单已开始流向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低价位国家。

(五)人才素质低下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并不缺乏好的设备,比如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比例已经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了50%以上;萧山、绍兴等部分地区的无梭机比例更是高达83%和72%,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机化率90%以上。我国越来越多的纺企花费巨资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应用、维修、保养技术却很薄弱,无法让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甚至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洋设备”,这样直接导致产品水平的下降,出现了好设备次产品的笑话。因此,要改变我国产品低附加值的现状,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六)市场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集中化问题严重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针对香港、日本、美国、欧洲市场,占总出口额的80%以上。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出口贸易国或地区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对某些地区的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当这些市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整个纺织产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出口市场的集中化进一步加剧了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

三、我国纺织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

(一)竞争观念创新

在欧美接连对我纺织品设限后,解决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的根本之道是扭转我国纺企历经几十年发展养成的根深蒂固的“短视”获利观念,认识到不断升级的自杀性价格战是我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纺企首先应创新战略思维,创新竞争观念,摆脱以量取胜的现状,改价格竞争为质量竞争、品牌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并通过行业组织进行自律,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及时遏止我国纺织品出口无序竞争的现状。

(二)技术创新

当前,中国纺企通过科技创新推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多。然而,尽管我国纺织行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整体科技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设备落后、技术薄弱导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过少,许多厂商仍停留在偏重服装款式设计的层面上,在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环保等方面关注较少。面对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中国纺织出口企业要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地顺应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调整发展方向,注重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将出口贸易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或集约型转变为知识生态型,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纺织出口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生态型的方向发展,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真正从纺织大国变为纺织强国。

(三)产品创新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发展得更为迅猛,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企业的利润却很低。要改变我国纺企“丰产”不“丰收”的局面,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品种,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种转移。在数量管理时代,我国纺织企业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中欧协议限制了我国纺织品数量的出口,但没有金额的限制,因此我国应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

(四)品牌创新

纺织品配额限制的取消,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将迎来以品牌划分市场的时代,谁的品牌影响力大,谁占领的市场份额就大。当前,世界上lO%的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我国相当多的出口纺织品和服装,虽然在加工质量上已达到国际市场上的中高档水平,但大多为外国知名企业贴牌生产,缺乏自主知名品牌使“中国制造”沦为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因此,中国纺织企业应尽快走上创建自主品牌的道路,加快发展一个设计型企业群体,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设计队伍,形成一个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服装产业,以科技增强品牌竞争力。

篇14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2007年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050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32%。但在2008年1—10月纺织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853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增速继续下滑。我国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3—2007年之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内。

第一,具体从出口方面来看,服装出口增速急剧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57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个百分点,增速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59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速同比略增2.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98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下滑20.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剧烈,有向负增长区间发展的趋势。美国是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日益萎缩。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2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服装159.17亿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从全行业利润看,2/3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8年1—8月,利润总额为739.60亿元,同比增长3.20%,是2002年以来利润增长最低点。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加明显。有70%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1.48%降到0.1%。行业出现就业萎缩局面,2008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相当于有3.84万人少就业。

二、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的选择方向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1.深入了解新的贸易形式,把握贸易趋势,抓住稳固市场。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目前,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态度不明朗。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日本来说,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日本占13.08%,中国香港占40.77%。可见,牢牢把握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盟和美国市场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点。

2.把握全球视角,积极开拓新型出口市场,分散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对我国产品检疫程序复杂,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转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产业集群,推进名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建立贸易摩擦和预警制度。我国必须加快和进一步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产品开发与创新并举。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发挥本国和本地的文化优势。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同样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把握市场细分的特点,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进一步创立中国纺织品服装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动态,掌握国际市场变化脉搏。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积极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搞好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我们可通过建立预警技术和相关法则,注意国内外纺织业市场,发现不利于本国情况即可动用反补贴、反倾销、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4.扩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对某些具有出口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可放开自营出口权。同时取消出口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择优分配,不搞黑箱操作,提倡公开招标,以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积极性。加强出口管理,奖惩并存,对某些出口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如优先出口退税。

5.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中,政府也应同时做好以下配套服务,逐渐从分配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分配职能,转变为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功能。

(1)政府在促进企业联合拓销,共享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形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组织企业联合拓销方面要注意:一是组织机构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二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产品,采用多样的销售方式;三是争取多联络一些进口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商业的采购系统,多接一手订单;四是参展厂商之间要公平竞争。

(2)要重视各层次熟悉WTO协议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手培养政府层次的、企业层次的法律人才。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合法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

(3)建立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联合会,实行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届时,中国所有纺织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直接从事纺织品有序出口,建立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大量的纺织品蜂拥到国外市场上,极易造成“倾销”印象,引起反倾销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再次对我纺织品出口实行进口限制。

参考文献:

[1]王玥.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郭克莎,王延中.中国产业的结构变动趋势——以纺织工业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赵玉敏.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J].国际贸易,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