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表现范文

财务风险的表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的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的表现

篇1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表现;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务运行面临着诸多风险。医院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财务危机的预警工作,使医院经营和服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资金使用风险。资金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没有资金医院就可能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一些医院盲目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和固定资产,超储积压物资等,就可能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流动资金的积压,影响医院的发展;内部监管机制无效,或管理层决策能力不高等,都可能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2、资金筹集风险。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就必然存在,若银行对借入资金都严格规定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等,一旦负债融资失控,就无法按时支付到期债务,制约医院的发展;若医院在筹资过程中遇到银行利息上调,就可能增加融资成本。

3、资金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是影响资金回收的主要风险。由于医疗欠费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承担社会救助任务,对危急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一些因病致贫,生活困难的患者由于没有偿还能力而欠下的医疗费用,还有恶意逃费患者出现的医疗欠费,使医院治疗出现的医疗费用没有及时、足额收回,影响医院正常资金周转。医生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因执行医保政策不力,违规用药或乱收费被各级医保管理部门审核剔除的医疗费用,形成坏账损失,也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增加。

4、资金分配风险。医院的收支结余涉及医务人员的艰辛工作。结余分配除使职工得到工资和奖金外,还应提取事业基金、福利基金和修购基金等,提取比例和能否按制度规定的项目开支也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随着医院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多变,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所以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1、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医院管理层对财务风险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勇于承担风险,防范风险,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成本、投资和融资等管理的全过程,医院要为财务风险管理作出科学的抉择。要加强对风险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

2、加强筹资管理。财务预测是对企业融资需求的估计,是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条件下安排医院正常的经济运行和投资,防范由于投资和筹资的脱节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在筹资渠道多元化趋势的条件下,医院选择筹资的方式较多,要选择资金成本率较低的筹资项目,使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如支付基本建设工程款,向银行贷款,也可采取短期票据结算的方式融资,资金成本降低即是选择标准。要把医院筹资管理的重点放在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综合成本成,以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

3、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1)建立投资环境分析机制,捕捉有利的投资机会。机会和威胁作为一对矛盾,能同时出现和消失。威胁也可能变成机会,机会也有可能变成威胁。在医院在投资活动中要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和捕捉各种有利的投资机会,以减少投资风险。

(2)建立科学预测投资风险机制。要采取应对措施,要探索和认识投资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医院投资中发生的投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投资风险出现的原因及后果,采取措施防范和减少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

(3)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机制的关键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各种投资机会和方案进行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避免投资风险。

(4)按照投资实力选择投资时机。医院在对投资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时,可能发现投资机会,但各种投资机会的实现都需要资金来保证。因此,医院在投资过程中,应研究投资机会,结合自己的资金实力。利用机会防范投资资金的不足而带来风险。

(5)制定最佳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医院的投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医院面临着多种投资机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投资机会的存在,为医院制定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性,投资机会的不确定性使医院制定最佳投资组合非常必要。

4、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库存的物资是以其实物形态存在的,是医院流动资产中重要构成,具有一定的比重。从医院管理看,流动资产管理的空间巨大。医院要把货币资金投入到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促进医院发展;物资管理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标准供应”的要求,实施“金额管理、数量或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库存药品、材料、物资的储备数量,有效利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切实管好用好库存资产,以降低储备定额。医院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以减少损失。

5、降低应收账款额度以减少坏账损失

(1)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建立医务人员为病人医疗费担保,实行担保负责制度。

(2)要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尽可能催收,避免出现呆账。

(3)采用适当的收账方式,制定收账政策,应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制度合理的收账政策。

(4)要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合理核算容易出现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增业务收支结余。

(5)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医疗欠费的出现。

医院还应统筹兼顾,安排结余资金,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要保障员工在医院收入增长的条件下,使医院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静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5

[2] 阎彬.浅析如何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现代商业,2010.29

[3] 张午云.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篇2

关键词 财务 风险 表现 防范

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称之为财务风险。它是企业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企业处于生存、还是发展与盈利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有效管控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第一,筹资活动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此外,筹资活动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第二,企业投资活动风险。企业投资有三种类型: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等风险。

第三,资金占用风险。企业的资金占用在其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资金占用构成不合理,或出现不良的资金占用项目,都会产生资金占用风险。如储备资金占用过多会使其占用成本升高,还会影响企业其他环节的资金使用;占用过低会发生停工待料或缺货现象,在预期物价持续上涨时,还会造成下一个经营循环该项目的资金成本的提高等。

第四,资金回收风险。企业财务活动的第四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回收期限制定得不合理、不能如期收回等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及其使用收益;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同样也会使其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严重的会影响企业其他环节项目的资金使用;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少会影响企业商品竞争能力、市场占有份额,或丢失赊销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第五,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外部筹资风险,一定意义上特指债务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无法及时筹集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当企业未能预计投资的时间、所需资金时,可能出现企业过度发放股利,造成企业投资的内部资金不足。使得企业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二是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或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现金流被永久地侵蚀掉了。此时以账面利润对企业进行分配已不能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三是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过度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四是股价下跌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风险。企业收益的过度留存,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的未来外部筹资,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再者由于企业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不当,也会影响企业的股价波动,影响企业的未来筹资。五是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过度保留留存收益,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无法满足股东和员工的最低要求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筹资风险的管理。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不但可以产生适宜的现金流量,而且还可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第二,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第三,对于储备资金管理,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对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数量、到达时间和其他要素进行分解,将每一种需要采购的物料都制作成一张简单的清单,即物料需求表,作为订货的依据,即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这样既便于优先安排物料采购,特别是关键物料的采购,保证生产计划及时完成,又有利于压低库存,尽可能实现“零库存”。 能够制定合理经济订货量即在保证物料供应的前提下,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综合起来成本最低时的单批采购量,是储备资金管理的有效保证。

第四,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加强赊销额度的控制,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确定授给客户的赊销额度,除了考虑市场潜力、竞争对手等因素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分析管理成本的变化趋势,考虑赊销额度与成本的边际变化情况,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成本。三是加强应收账款收账费用的控制,建立销售责任制。收账费用中收账人员的工资薪金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所以应将与应收账款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与其工作业绩结合起来考虑。四是其他管理方法。如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实行外源化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此外,还流行一种应收账款转让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它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地低成本地筹集企业所需资金,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第五,按照收益分配风险的一些客观规律,采取特定的措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一是改进会计方法,提升会计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能力,在计算会计收益的同时,注重企业收益质量,现金流量的分析,选用合适的收益分配形式。二是准确编制投资预算,外部筹资预算。准确预测投资所需资金、时间、外部筹资可获得的资金数量。三是统筹企业的资金安排。注意安排好企业的流动资金,确保企业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不因企业收益分配影响到期债务的偿还。四注意收益分配过程中的信号传递作用。企业在决定收益分配政策时,除要考虑影响收益分配因素外,还要考虑收益分配向资本市场所传递的信号及资本市场可能做出的反应,考虑对企业未来筹资的影响。五是注意做好与股东员工等员工相关利益者的协调沟通,兼顾相关利益者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未来发展。

篇3

Abstract: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for corporations’ financial risk based on the AHP method is set up. Not only the financial indexes but also the non-financial indexes are included in the index system, which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risk of corporation at a more comprehensive range.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AHP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appraisal;AHP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24-02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经营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强。企业在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它任何经济时期的风险都要复杂。财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一旦遭遇财务风险而面临财务失败,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使得公司对财务风险愈加重视。

1财务风险的涵义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公司的举债活动给公司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在公司的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公司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1],是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广义的视角来研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来探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财务风险的范围及成因

2.1 财务风险的范围财务风险贯穿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公司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额、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信用政策制定的不恰当而发生的风险。

2.1.2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筹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引起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公司筹资的渠道可分为两种:一是借入资金,二是所有者投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公司支付能力下降,即公司不能足额及时的还本付息;②公司自有资金经济效应不稳定,即所有者投资资金使用不确定。

2.1.3 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公司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是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味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资金回收的步骤是:成本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赊销一定程度上会扩大销售,但也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公司遭受损失。

2.1.4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公司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的降低、公司声誉下降等。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大大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影响公司的再生规模,最终会阻碍公司长远的发展[2][3]。

2.2 财务风险的成因造成以上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2.2.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变动,即市场由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供求关系的改变。②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如一国的经济形势变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影响财务风险的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无法回避,但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监控,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避免产生较大的危机和损失。

2.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在内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有些因素是在长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财务管理失误、经营决策错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多、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等财务风险的出现。

因此,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应当同时将能够导致财务风险的非财务性指标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创新能力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3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的若干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同时引入对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定性指标作为对定量指标的必要补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1 财务性指标

3.1.1 基础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由于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保障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4]。

3.1.2 辅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盈利是公司承担风险的主要保证,当公司发生损失时,首先要用积累起来的收益来弥补。在收益不能抵偿亏损时,就会使资本发生损失。另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这就要求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水平。所以,在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还应选取以上辅指标。

3.1.3 保障能力指标――成长能力和现金能力指标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只考虑短期发展,还要注重其成长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现金犹如公司的血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非财务性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过去,而非财务指标则是面向未来,体现公司管理层绩效和发展前景。因而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非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①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所谓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公司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是公司一项宝贵的资产,是风险评价体系中不可忽略的方面。②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市场占有率是指公司的销售占整个行业销售的比重,其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直接影响了公司收益的获取能力。③创新和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公司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公司文化最重要的理念。只有创新,公司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4基于AHP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确立

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模型[5]。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将与决策紧密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依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6]。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如图1、图2所示。

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建立了以上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的元素为u1,u2,…,un。层次分析法所采用的导出权重的方法是两两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即决策者针对上一层准则,对下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从而进行评分,至此,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一个两两判断矩阵:A=(aij)n×n

公司财务风险(A)为最高层指标,其下一层指标为财务指标(B1)和非财务指标(B2),选择专家对B1,B2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到判断矩阵A-B。

同理可以构建B1-C1,B1-C2,B1-C3,B1-C4,B1-C5,B1-C6,B1-C7,B1-C8以及C1-C11,C1-C12,…,C8-C84的判断矩阵。

4.3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进一步要根据n个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A,求出它们对于C的相对权重w1,w2,…,wn,并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矩阵A的一致性由一致性比例C.R.判定。

C.R.=,C.I.=(1)

当时C.R.

A=(0.67,0.33)

B1=(0.17,0.42,0.20,0.11,0.10)

B2=(0.41,0.36,0.23)

C1=(0.26,0.21,0.23,0.14,0.16)

C2=(0.32,0.30,0.18,0.20)

C3=(0.48,0.27,0.16,0.09)

C4=(0.56,0.32,0.12)

C5=(0.45,0.28,0.27)

C6=(0.17,0.23,0.26,0.12,0.22)}

C7=(0.75,0.25)

C8=(0.37,0.25,0.22,0.16)

4.4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为了得到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假定第k-1层上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w(k-1)=(w,w,…,w),第k层上第nk个元素对k-1第j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p=(p,p,…,p),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p=(p,p,…,p),表示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各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w(k)由下式给出:w(k)=(w,w,…,w)=Pw(2)

由式(2)计算出C11,C12,…,C84相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A的权重如表1所示。

5结语

本文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涵义、范围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以往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特点,指出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应仅仅包含财务性指标,亦应当包含非财务性指标,进一步,运用AHP法对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确立,该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07, (04): 28-31.

[2]徐慧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社会科学版), 2007, (08): 4-5.

[3]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33-34.

[4]吴井红,张纯.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管理;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什么是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遭受了严重破坏,企业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危险和紧急的状态,使企业靠近了破产的边缘。财务危机最初的表现形式只是多个分散在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当这些财务风险慢慢积累和膨胀达到企业难以控制的水平,并最终突破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形成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及早防范,从而达到控制财务危机的目的。

由此可见有效的避免财务危机的关键是控制好财务风险。现今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致力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希望能够通过此预警模型来提前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为某段时间以来盈利能力持续变差,销售的下跌在所控制的范围之外,财务状况开始变得越来越恶化。

2.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大致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特点、竞争对手等等,但这些不是企业能控制得了的因素。而内部因素则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如: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权利失衡。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或者是不健全。如果公司失去了内控这个制度的制约,就有可能在经营管理上出现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2)投资决策错误。由于重复建设,大规模扩张,不顾风险的发生肆意扩大规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升高,造成收益下降,最后出现亏损。

(3)过度负债经营。在企业极度扩张的过程中,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企业就会利用外源融资来弥补内源融资的局限,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杠杆收益,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举债过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还本付息的负担,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最后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

3.现金流量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

3.1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入与流出。

3.2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现金流量指标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也最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本质。

(1)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能更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收益能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众所周知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用此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很容易被管理者所利用,而现金流量指标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因为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很难被人粉饰,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学者更重视现金流量指标分析的原因。只有利用现金流量指标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从而对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现金流量指标能较好的反映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发生在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破坏作用,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差从而造成银行过多的不良资产,最后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全世界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因此,为了从源头上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重视和研究起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让其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许多公司开始尝试编制现金流量表,利用现金流量这个指标来真实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获取现金的具体情况,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容易被企业高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人为进行操纵,这样就会使利润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发生错误。而现金流量指标是客观的,它无法人为进行粉饰,这样能够帮助债权人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量指标可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对比性。利润指标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受到会计估计方法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会有所差异,因此各个企业的利润指标会因计算口径的不一致而无可比性,相比之下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指标就有效的回避了这个缺陷,从而使各个企业对外报送的经营业绩具有更可靠的可比性。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步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推进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观念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一不是依赖于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出现了“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哪个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

(三)财务风险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有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整、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3、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4、在高收益心态追求的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导资源有效配置,环境和生态的优化与平衡。为适应这种要求,理财人员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公共关系,努力做到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便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协调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如美国的IBM公司已把其财务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财务责任社会化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理财的最高境界。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筹资和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知识经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大类,在知识型企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应着重考虑“筹知”和“投知”。

“筹知”是指知识资本的筹集,也是一个融智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对智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高新技术成果的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经济的体现。在智能经济社会,知识成为身份的象征,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知识越丰富的人,越受到社会的尊重,追加知识投资日益成为时髦。财务管理在新经济条件下就是一种智力化管理。一个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就拥有发展生产的主动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筹集知识资本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智力管理将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投知”是指知识资本的运用过程。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若用之不合理,也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包括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使企业知识资本达到最佳效益结构。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发掘知识资本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与“投知”相适应,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为标准。

(二)无形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形经济从本质上看是物质经济,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处理物质资源。而无形经济是以处理无形经济资源为主。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使得无形经济资源成为人类分享财富的新途径。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财务管理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三)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

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知识。在工业经济时代,虽然也承认脑力劳动,但并未成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知识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因此,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分配财富,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

利润分配应改变过去的按资分配的方式,转为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四)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具备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El常理财工作中,应重视对各种可能带来风险因素的把握,加强财务监管和内部牵制,尽可能回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五)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

在传统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中很难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资本价值评价已是必然。通过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然会关注反映企业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例如,可设计反映企业知识资本比重的指标、反映企业知识资本贡献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等。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目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已超过千万,预计15年内将有十亿人使用全球互联网。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二是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加强,在物理空间缩小的同时,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比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面对信息量大、密度高、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效率高的信息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导向。

篇6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88-02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其扩张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期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猛增至2009年的21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9年的24.2%,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获得了更大的办学自,筹资渠道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其财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高校也不例外,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虽不至于破产,但同样会对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为高校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学术界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而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按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分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其财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方面。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虽然与企业类似,但因其是非营利组织而不存在收益分配环节,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筹资风险。高校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学校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实际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都在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困难。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对建设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洋,过度举债,造成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高校日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通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解决,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甚至借新债还旧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因举办校办企业而可能产生的连带责任风险。我国高校举办校办企业的初衷是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但是,由于多数校办企业校办产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都无法与社会上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相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效益低下的现象,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旦因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或者破产清算,学校将承担连带责任,给学校财务造成潜在风险。

3.失衡风险。高校财务失衡风险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出现收不抵支、流动资金短缺、净资产潜亏等情况。通常情况下,高校经费收入往往是当年现金的流入,但经费支出却不一定是当年现金的流出。由于暂付款项的存在,有些上年付出的款项在本年报账时也形成支出,本年期末发生的现金流出则不一定在本年形成费用。因此,在高校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与经费收入、支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关系。目前,在高校经费收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财务既要保证重点开支,又要保证日常运转,如果不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虽然高校因财务危机发生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出现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情况,同样会给学校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三、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地识别和衡量高校在一定时期面临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总体性原则,应当将高校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企业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评价;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是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能够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实际和财务风险的本质。三是可比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准点之上;四是可行性原则,即建立指标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其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本文拟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选取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债务风险指标。

(1)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负债情况和长期偿债能力,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越多,偿债能力也越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本指标是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又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本指标是指累计借款占当年总收入的比率,反映学校以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该指标值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累计借款总额/总收入×100%

(4)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累计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学校借入款项/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2.投资风险指标。

(1)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2)校办产业速动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现金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动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3.财务失衡风险指标。

(1)总收入支出比率。本指标是指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若年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比值超过1,反映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或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已向银行贷款。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若这个指标值长期大于1,说明学校就会面临长期的财务赤字,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周期,因为学校经费支出增长和经费收入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步性。

总收入支出比率=年度经费总支出额/年度经费总收入额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现实支付力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 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它用来评价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期末货币资金可供正常支付的月周转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出总额/12)×100%

(4)潜在支付力比率。本指标分析是指年末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是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的补充。它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付款后,满足正常运行管理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

(5)事业基金可用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四、财务风险的评价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和综合运算,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价,为学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一个难点。目前,根据指标赋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整个综合评价值的重要性赋权,即根据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过程,考虑了分析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但层次分析法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会偏离财务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较常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即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所得的结果客观性较强。当然用因子分析法也有其缺点:一是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二是只适用于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而对于相关性较弱的多项指标则很难用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和环境不同,其财务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在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在采用数量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的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

[本文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办学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编号:2009C25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著.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5)

3.黄青山.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J].商业会计,2009(10)

4.曹娟娟.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5.闫天池,朱荣.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识别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篇7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经济总量能以平均每年9%以上的速度递增,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缴纳的税费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有企业长期亏损、被迫进行战略调整之际,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世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中国,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如信贷危机等都使中小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所以在危机中预测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甚至抵制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机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中小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随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获得市场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所以为了中小企业能够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及早诊断。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理论阐述

(一)财务风险预警概念

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财务风险预警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的大量实例表明,陷入破产境地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风险为征兆的。为了避免破产,企业必须做好预警工作。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对中小企业而言,除了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外,还有非财务方面的目标,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很大程度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所以利润最大化不是唯一目标,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质。其次,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因此,中小企业雇用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水平不高,会计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除此之外,资金短缺、筹资能力差、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信用等级低、筹资资本高,很难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并且稍有意外,就可能导致破产。所以说,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

1.筹资风险

一般说来,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带来的风险,这是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较为严重的一种风险。根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75%以上,利息保障倍数较低,面临的财务风险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伴随着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变得日趋严重。

2.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带有很强的盲目性,以致无法形成企业自己的主导和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另外,中小企业或因为自身实力较弱或缺乏市场预测意识,在做可行性研究时,只考虑年度的收益最大化,忽视长期的效益最大化。这些都会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

3.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和累积增加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过程。企业要获得收益,首先就得筹备资金,再将资金投入到经营活动中,使资金变成资本,从而使资本变成为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加工费用、管理费用和产成品等。最终,经过产品销售又将资本变成为现金,并形成现金收益,实现资本的增值。但这个循环如果不能形成良性运行,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4.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是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所需资金。但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为了促进销售、扩大销售额,采用大量的赊销形式销售产品,导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收不回来,而且因为银行扶强不扶弱,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所以,中小企业很难保证现金流量的充足性。

(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现状的原因

1.中小企业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但是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往往由于盈余管理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面临潜在的财务危机还没有察觉,所以中小企业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

2.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但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3.财务管理能力弱

(1)存货周转率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中小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2)资金的流动性差。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流动性是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则清偿能力越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确定的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是组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因素,欲使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满足客观性及有效性,在选择初选指标时需遵循一定原则。

1.系统性原则。即指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结构、现金流量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查中小企业的状况,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及可信度,以财务活动为监测预警核心的财务预警指标。

2.及时性原则。即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动态的、及时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现有的会计系统之上的,会计得到的公布时间快慢不一,为了满足风险预警的需要,及时对财务运行动态进行分析,选择数据收集及时的指标是必要的。

3.代表性原则。即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一定包含所有指标,可以选择各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标。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相互独立的,常常相互联系和制约,所以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代替性。

4.可比性原则。即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按照我国通用的财务报表以及计数报表为基础来配置指标,以便横向、纵向比较以及各利益相关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

5.科学性原则。即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配置要有科学依据,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以及业绩。

6.可操作性原则。即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指标在实践中较为准确地计量,便于收集到准确的数据。

(二)初步财务指标体系的确立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评价指标,根据上述财务预警指标选取原则,初步从筹资预警指标、投资预警指标、运营预警指标和盈利预警指标四个方面出发及12个财务指标作为初选财务预警指标,设计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筹资预警指标

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总和/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该比率越高,则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

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面临筹资风险的可能性越小。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是从企业的效益方面考察其长期偿债能力,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对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就越强,拥有较高的稳定的利息保障倍数的企业通常可以比较容易的进行筹资。

2.投资预警指标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

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企业的收益,反映企业投资的收益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投资风险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该指标是衡量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不仅体现了出资人资本获利的能力,而且概括的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净成果。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3.运营预警指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存货的流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存货在企业停留的时间越短,占用的资本越少,流动性越强,企业的变现能力较强,发生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该指标是分析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次数。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平均收款期越短,坏账损失越少,资产流动较快,现金充足,偿债能力较强。

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收回率=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主要反映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予以预警。

经营现金流入流出率=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营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比率越大,说明收益质量越高,企业的运营危机越低。

4.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这两指标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可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通过分析销售利润的升降变动,可以促进企业扩大销售,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与净收益率同时分析。可以根据两者的差距说明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

篇8

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从现金流量的构成和现金流量的比率双角度识别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提出建议,为企业财务决策起到指导作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

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识别

1现金流量表在识别财务风险中的必要性

现金流量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其重要性无可厚非。以往,多数人认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于繁琐且实际效用甚微,是以淡化了对现金流量表重要性的认知。在过往的实践中,不断出现这种事例,企业明明处于盈利状态却破产,究其原因是其现金流的不足。由此,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在财务风险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风险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生产经营中,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几乎是不可能,企业只能采取一定措施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识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从现金流量构成识别财务分险

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据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一方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全面并且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这样有利于企业对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提供可靠依据。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集资活动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企业通常都具有典型的现金流量结构,如表1。

3从现金流量比率角度识别财务风险

本文主要利用结构分析,即利用现金流量表内的信息,以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进行分析,由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进行其他活动(如偿债、投资等)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文主要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来揭示关于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

3.1偿债能力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不足时,经常通过举债的方式满足自身生产经营。但是有能力偿还债务是负债经营的前提,如果企业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可能只有通过再一次举债,如此循环,企业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致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可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做出决策;对债权人来说,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做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而用现金流量和债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利益相关人最关心的财务指标之一。因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与偿债能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偿债能力指标是判断企业是否有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下两个指标的计算分析某公司的短期以及长期偿债能力,进而揭示该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

3.1.1经营现金比率。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该比率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弥补流动负债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弹性越好、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认为,运作比较好的公司其现金流量比率应大于40%。不同行业由于其经营性质的不同(服务型、生产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别较大,因此行业性质不同的企业该比率的变化较大。

3.1.2现金债务总额比,其公式: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负债总额×100%。该比率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用来弥补长期负债的程度,这一比率越高越好,即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说明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差,进一步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承担长期债务的能力,是评估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是预测企业破产的可靠指标。

3.2支付能力风险支付能力是现金用来偿还债务后,剩下的现金来支付公司的其他各项开支,比如现金股利,工资等。主要是对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各项支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剩余越多,支付能力就越强,支付能力风险就越小。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只有偿还本期债务后,才能用于投资等活动。进一步解释,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为正数,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都增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差,财务状况恶化。但也必须注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太大,则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的资金,使资金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项目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贷款等,不仅会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生产经营不正常,而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信心,形成支付上的风险。

3.2.1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其公式为: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股本总额×100%,该比率为正数且越大越好,则企业派发现金红利的期望就越大,如果为负值,则企业承担一定的派发红利的压力。

3.2.2现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其公式为:现金支付股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股利,现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可以反映一个公司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当前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3.2.3综合支付能力,其公式为:综合支付能力=(本期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若该指标大于零,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4结论

本文浅析了现金流量表在识别财务风险中的必要性,通过结构分析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了总的财务状况分析,同时运用各项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风险、支付能力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基于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是侧重于对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和部分指标分析。指标分析不够充分,要更多地学者不断地发展、完善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文琦,毛一峰.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研究[J].企业经济,2011,1:153-155.

[2]刘雷.基于现金流量角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

篇9

关键字:财务报表;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1、 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现。是指由于未来不确定事项导致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这些风险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量化得知。

1.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集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防范机制及财务控制机制一体化的管理活动。

2、 结合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2.1 资产负债表部分

2.1.1 资本结构分析

当企业的资产总额远大于负债总额,而资产中的流动资产主要由流动负债筹集而来,固定资产主要由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得到时,企业资本结构正常,处于良好的资产状况。此时的企业资金使用正常,经营运转良好,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当企业的资产总额略大于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很少时,企业的资本状况决定其面临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引起警惕,必须进行风险预警,并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及时调整资本结构,改变资金筹集方式,以免企业限于困境。当企业资产总额低于负债总额时,表明企业不仅亏损了自有资本,而且还剩余一部分负债,这就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现象,此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很高,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手段筹措资金,否则企业就会走向破产和倒闭。

2.1.2 营运资金分析

营运资金是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是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从资产负债报中得出的结论,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用于日常经营活动的开支可得到保障,流动负债的偿还也能得到保障,流动负债的债权人也可以放心,免去了企业经营的后顾之忧。如果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现有的流动资产不能偿还随时需偿还的流动负债,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势必导致财务危机,这时企业需要财务措施化解财务风险。

2.2 利润表部分

2.2.1 结构分析

当企业既有营业利润,也有利润总额时,表明企业运作良好,日常业务开展顺利,非正常损失也很少,企业面临风险很小;当企业取得营业利润,而利润总额为负数时,表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运营良好,风险是由企业出现的各种非正常损失带来的,要对此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营业利润为负数时,则是由企业的期间费用引起的,着重关注是否由企业的财务费用引起的,查明原因,找出解决措施。

2.2.2 比率分析

也可以称作指标分析。财务指标中如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息倍数等都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状况。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领导者追求的实际目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首要指标。

2.3 现金流量表部分

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特定期间内一个企业的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现金流量表是中小企业不重视的报表,中小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资金的收支都比较简单,企业的领导者一般都只重视利润,认为只要利润大,则企业的就不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但是利润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把实现的利润立即全部拿来使用,应收帐款的周转期是影响现金实现的重大因素之一。

2.4 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分析是指某些指标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的指标。财务管理中典型综合指标有杜邦体系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杜邦体系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权益净利率来分析,权益净利率涉及到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极及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营业利润率涉及到利润表,权益乘数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平衡记分卡涉及的项目则更多,包括顾客利益,业务流程等。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分析企业当前是否面临财务风险。

3、 结合财务报表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财务报表不是万能的,不能反映企业全部的财务风险,但是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财务指标,企业可以知道财务的安全与否。

3.1 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与实际财务数据进行比较。

抓住现金流量控制、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执行跟进、绩效考核实施等关键点进行内部控制,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来发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并及时加以补充修正,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2 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对各财务指标设定特定的值,如果当年度的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超过这个值,则企业就应该引起警惕。通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安排,预警指标体系设立.财务信息数据传递,风险分析及处理,形成一套有效管理体制,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岗位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衡。明确岗位、分清职责,明晰权力、履行责任,建立责权利明晰的责任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每个责任层级、责任中心的具体职责,明确权责范围,使每一个岗位都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地履行职责。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内部人控制的危险,从而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4 加强资金管理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资本运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各个环节都包含资金的使用活动,对于筹资活动,企业应首先内部留存收益,之后分别是借款和发行股票。对于投资活动,企业应聘请专家分析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可行的项目还应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选择。对于经营活动,企业应不断完善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存货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制度,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存货最优化的资金配备,以防购置过多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实施资金的责任制,加快资金的回收和周转。还要配套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制度,对潜在的资金使用风险给予预警,避免带来资金沉淀和财务风险。

3.5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一个企业的员工的素质关系到这个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样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关系到这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只有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技能和素质提高了,他们对财务风险的感知与识别能力才能得到改善,企业领导者才能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

结论

根据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它把市场分为了弱势、半强势以及强势有效市场,但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的不是完全的、理性的市场,在那样的市场上,没有投资者能够赚取超额报酬,也就不存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了。如今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是半强势和强势市场,企业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及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即使财务风险已经发生了,企业也能采取措施化解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⑴孟晓燕.浅析财务风险的预测及防范[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9)

⑵杨红霞.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0(34)

⑶杨莹.财务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20)

篇10

1.系统性原则

从酒店经营相关内容和经营特点出发,建立起一套可以对酒店财务运行和经营活动状况进行全面检测的财务风险相关预警体系,能够有效地对酒店中可能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一些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解决。这种具有系统性特点的相关预警体系能够将酒店中存在的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并解决。

2.实用性原则

指标自身必须要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能够在实际过程中真正将预警作用发挥出来。所以指标体系在设计方面必须要遵循方便理解和方便取值以及方便计算这三个原则,这样才能使其在实际将要发生风险问题之前更加顺利地进行预警。

3.重要性原则

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成本效益方面的问题进行着重研究,并且根据酒店自身经营内容和经营特点,来对相关指标体系进行选择以及确定,使制定的指标体系能够将酒店财务中运行规则进行揭示,并将财务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如实反映。

4.预测性原则

在对财务风险对应的预警指标相关体系进行建立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将指标体系自身进行认真地研究,使其能够具有根据历史财务信息来对未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这种特性,从而使体系能够更快地将导致财务风险的相关隐藏因素变化进行预测,并提早发出预警。

5.动态性原则

人们在进行财务风险对应的预警指标相关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应该使其具有发展性和更新性这两个特点,对应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静态截面方面相关分析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能够在财务运行状况方面的实时监控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对酒店财务风险对应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1.现金状况方面的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和其他行业不同,其在财务流程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一般情况下,酒店经营时财务特点一般体现在下面几方面中:首先在进行资金投入的时候投资者需要一次性全部投入,并且酒店中的现金流出还具有持续性特点,现金管理在整个酒店财务相关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根据这些特点,人们在对现金状况方面进行预警指标体系相关制制定工作的时候,应该将基本现金对应的置存标准和营业现金流量相关指数以及营业现金流量方面的纳税保障率等问题考虑在内。

2.盈利状况方面的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方面的指标能够间接地将财务风险自身大小情况反映出来。如果盈利能力很强,那么财务风险则会很小;相反,若是盈利能力很低,那么财务风险则会很高。其依据主要为酒店经营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盈利方式。盈利状况方面的预警指标必须要将营业收入对应的净利润和毛利率、对应的资产净利润以及成本费用对应的利润率等问题考虑在内。

3.偿债状况方面的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方面的预警指标主要由短期偿债与长期偿债指标构成。短期指标又分为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应收账款相关周转率这三方面。这类指标能够将企业中流动资产对应的变现能力进行体现。如果短期偿债能力将要发生恶化,那么这一指标则可以对其进行预警。长期偿债指标则通过资产负债率以及本息偿付率这两方面构成。这类指标可以将企业自身在偿还债务本金以及支付利息方面的能力加以表明,可以将企业自身长期偿债能力存在的变化进行预测。

三、在对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对应的预警指标相关体系自身的有效性和酒店中财务会计相关数据资料以及财务风险相关预警制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对这种指标体系进行运用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财务会计相关数据资料自身的真实性和规范性;(2)将自身经营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完善且具有定期性特点的相关预警制度;(3)将财务风险对应的预警标准值以及波动区间进行合理确定;(4)将趋势分析法进行结合,对比率自身变化趋势进行长期跟踪,并将财务风险预警尽可能早的发出;(5)将定量计算相关预测结果和定性分析加以结合。

四、总结

篇11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对各种财务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在数据的变化上预先警示组织内财务运行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笔者认为财务风险预警应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收集信息功能。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为开展预警提供基础。

第二,监控功能。通过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将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

第三,预报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借助能灵敏、准确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发展变化的指标及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测算指标及指标体系,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所以,当企业的财务状况露出危险的端倪时,通过财务预警可以提前提出警告,提醒经营者尽快寻求对策、排除险情,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第四,诊断功能。这是一个财务整体运行状况把脉的过程。它根据跟踪、监控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第五,治疗功能。治疗功能主要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行的轨道。

第六,健身功能。企业的财务预警健身功能是可以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规范,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为了通过该系统来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和预警水平,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稳健运行的效果。因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实用性与预测性原则。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必须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针对企业的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的、准确的预报,建立预警机制要考虑成本与效应的原则,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的成本不能高于其所带来的收益,以实现企业本身价值的最大化。财务预警监测应依据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管理者根据指标警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财务预警监测不仅要求监测指标具有先进性,而且要求监测对象必须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不遗漏任何环节,并要求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第三,动态性与及时性原则。财务预警监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还应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长期的预警来说,预警的时间最好3-5年;短期的预警则在1年或者1年以下;太长或太短的时间都没有意义。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资金运动主要是: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笔者结合上述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及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尝试提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一)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

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权益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①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该指标把企业自有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对比,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该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②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倍)的资产。资产总额过小,资本不能充分利用,影响所有者的股息收入;资产总额过大,说明资本量相对较小;负债或借入资金太大,财务杠杆作用就越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③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资本吸收了多少元负债,亦可由此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反之,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

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权益资本总额×100%④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一般认为,为保证业务开展的正常需要,企业总会购建一定的固定资产。但由固定资产的周转使用特点决定,它是长期使用,价值逐渐收回,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而且要占用资金,所计提折旧还要抵减营业收入。因此,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1-利息/息税前利润) ⑤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财务杠杆系数偏离的程度越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这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个指标。

(二)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⑥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实际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⑦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⑧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其经济实质如前所述。

(三)盈利能力预警指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它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净资产盈利能力。

首先,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

企业利润率=实际利润/总营业收入×100%⑨

该指标度量了每一元钱营业收入中的净得部分。指标越高,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的比重越低;反之,则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比重较高。

其次,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即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⑩

该指标度量了每一元钱资产在企业经营中所得到的回报,它是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根据经验法则,该比率在1%-2%时为良好;0.5%-1.0%时为中等;大于2%为很高,此时需要注意过度风险。

最后,净资产盈利能力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即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本×100%???

该指标度量了投资者每一元钱的投资能得到多大的回报。它不仅反映了从盈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及资本运用效率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股东收益的多少并影响股价和股市行情。这是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很关心的指标,作为投资者还关心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还能够说明权益被“稀释”的情况。

利润获现指数=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该指标反映本期的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比例,能衡量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该指数越高,利润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

(四)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

赚取债务本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应偿付的本金+利息)???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小于本期应支付的债务本息,必须经过出售资产、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举借新债以偿还旧债。

资本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具体经济实质如前所述。

当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时,即陷入了财务危机。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只能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还应注意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

第一,预警指标计算的基础是业务数据,而数据来源是否畅通、真实,直接决定着预警指标的质量。企业经济资源受客观条件制约或会计惯例的制约,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受此影响,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反映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在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应综合应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其他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二,预警指标参考值的确定。由于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应前后一致,但权责发生制会计中存在诸多估计和主观判断因素,使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会计问题的处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可借鉴国际惯例、中央银行规定、各行年度计划、同行业平均值、去年同期值等。

第三,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使用的仅仅是数量性资料,而没有考虑质量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比率的高低判断企业的优劣的同时,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经营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常立华,佘廉,吴国斌.面向企业内部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软科学,2006(1).

2、陈福.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预警[J].价值工程,2005(4).

3、顾晓安.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4(4).

4、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6).

篇12

1.1单变量模式法

人们最早从单个财务指标入手研究财务预警模型,即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选取单一财务比率作为预测企业是否面临财务风险的标准,而选取哪个财务指标作为标准也是近代单变量财务预警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其中最早以单个财务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的学者是Fitzpatrick•P•J,他通过对十几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单一财务比率将这些样本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把财务指标预测结果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对比,得出单个财务比率中判断准确率最高的是资本收益率和负债权益率,。尽管Fitzpatrick•P•J研究的结果很不错,但未使用统计的方法,直到1966年才有人急需延续他的研究方法。1966年,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在前人基础上以单个财务指标为基本比率,使用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等5个财务比率,运用统计的方法对1954至1964年间大量的成功企业和失败的企业进行单变量判定预测,并通过对比不同样本的检测结果来验证所选取财务比率判定的准确率,用以找出最具判断能力的财务比率。Beaver从研究结果中分析得出,对于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最有判断能力的财务比率是债务保障率,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

1.2多变量模式法

为了进一步优化财务预警模型,克服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缺点,构建出对企业是否面临破产危机有更精确预测结果的新型财务模式,众多研究者从1960年之后又陆续开发出众多财务预警模型。其中多个财务指标分析是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是Altman的Z记分模式。

Altman的Z记分模式(Z-scoremodel):美国学者奥特曼(1968)最早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来研究财务预警问题,他以1946至1965年间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作为样本,把有可能预测企业发生破产危机的财务指标分为五个综合反映企业各方面经营情况的财务比率,通过这五大指标整合出一个多元线性方程,求出Z值,通过判断Z值大小来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进行预测,进而得出著名的Altman的Z记分模式:Z=1.2X1+1.4X2+3.3X3+0.6X4+0.999X5反映了企业经营规模和资产的变现能力。

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额反映了企业经营规模和资产的变现能力,营运资本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资金的周转使用情况,当企业营运资本降低时,表示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反应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小财务失败的风险越大。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即EBIT/期末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利用成果,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4是来反映财务结构,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总债务之比能够说明在公司债务超过资产,无力清偿债务而破产前公司的资产价值能下降多少,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感应企业价值的大小。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X5为总资产周转率,整体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周转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加速资产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Z记分模型从能够反映企业综合财务经营状况的五大财务比率入手,构建出适用方位更广的财务预警模型,从Z记分模式中可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股票市场价值、增加销售收入、增加本期留存收益和EBIT或者降低本期负债等,都可降低企业出现破产危机的几率。

Altman教授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得出:Z值大小与企业财务状况成反比,当Z值较小时公司出现破产危机的几率越大,同时Altman教授还得出Z记分预警模型正常的临界值即当Z大于2.675时,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当Z值小于2.675时公司就会出现破产危机,,当Z值介于1.81与2.675之间时,说明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存在隐患,需要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2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应用结果比较分析

2.1单变量模式法应用研究结论

只注重某一单一财务指标,其本身就有缺陷,单变量模型法简单易行,没有前提条件限制,适用于全部企业,但是在企业实际预警应用应用中,很少有企业以单变量模型来预警本企业财务状况,原因在于以下方面:第一,“它只重视对个别指标影响力的分析,容易受管理人员粉饰会计报表、修饰财务指标、掩盖财务风险的主观行为的影响,以致模型判断失效;”第二,单一使用某种财务比率会忽视其他财务比率的预测作用;第三.如果根据不同的财务数据来预测企业财务状况,这几个财务数据所得的预测结论可能相互排斥。第四,虽然财务比率是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但是只用某一单个财务比率无法反应企业整体财务状况,预警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2.2多变量模式法应用研究结论

从上述多变量财务指标体系的分析结果可知,Z记分模式在危机全面爆发的前一年的预测结果Z值为1.59小于指标体系的下限1.81。Z记分模式适用于绝大部分企业,并且从案例分析结果可知在企业危机发生前一年中,Z记分模式的预测结果具有极高的准确度,这也对于预测其他出现财务风险的企业也是如此,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作为财务预警研究基础的财务指标造假,则预警结果就会出现偏差,由此可知Z记分模型可以很好的判别企业财务状况,但是无法识别预警所采用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从而导致整体的预警结果出现偏差。但是运用多变量模型进行财务预警也有相当多的缺陷,其中本身存在的缺点有:

(1)工量巨大,企业需要收集大量的财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量大;

(2)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前一年中,多变量财务预警的准确度较高,但是在危机发生的前三,前四年中,预测结果准确度较低,远不如一元变量预警模型也就是说Z记分变量模型只能得出企业是否出现破产危机,而不能从根本上找出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和根源,并且Z记分模型中所含的自变量太多,过多的财务指标反而使得研究人员出现本末倒置,过多的注重结果而不去探究出现问题的根源,这也会增加Z记分模式运用的难度。

3改进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议

3.1改进单变量模式的建议

单变量模式法虽然工作简单,只采用单一指标,但从总体预测准确度来讲其预测精度不高,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在企业破产的前两三年中反而预测比较准确,由此可以使用单变量预警模型对企业进行长期监督。所以改进单变量模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可以根据企业所经营的行业规律及业务的自身特点选择个财务指标进行企业破产危机的预警进而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做预警,与多变量财务预警的今期预测相结合。

(2)企业还可以选择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数据作为监测指标,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数据造假严重,因此在运用单变量预警模型来监测企业财务状况时更多的选择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指标,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指标能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3.2改进多变量模式的建议

(1)在预警模型中加入某些非财务数据指标,财务预警做到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辅助,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等数据分析时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一些非财务数据指标对企业进行总体分析,例如企业过度依靠银行贷款等,这些都预示着企业可能存在潜在的破产隐患。并且信息是财务指标等所不能显示的,将这些非量化信息业作为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2)财务预警模型与企业所处行业特点相融合,根据行业周期及特点对预警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虽然多变量预警模型可检测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并且有很高的准确度,但由于不同行业的行业性质,经营规模,经营周期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企业在实际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预警模型中,不能直接生搬硬固定的多变量预警模型,而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目标去构建自身的财务指标体系。在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行业因素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4结论

篇13

一、股东与经营者行为选择博弈假设

(一)博弈主体i假设。假设参加博弈的主体1是经营者,主体2是股东,两者都是风险中性者,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息完全假设。假设经营者具有独立决策权,决策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三)决策时间假设。假设博弈双方都无法根据对方的决策选择或调整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博弈双方可看作是同时做出决策,没有时间先后。

(四)行动集合假设。假设博弈主体各自可选择的行动集合(ai={ai},i=1,2),股东的行动集合为a1={监督,不监督},经营者的行动集合为a2={道德,不道德}。

(五)博弈结果假设。假设经营者通过不道德手段而获取的收入为r;股东监督经营者所花费的成本为c;经营者为采取不道德手段而花费的成本为f,包括被所有者发现不道德行为时对经营者的罚金;股东监督经营者的概率为p,p∈[0,1];经营者采取不道德的概率为q,q∈[0,1];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经营者的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且c

二、股东与经营者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到股东与经营者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或损失,如表1所示,每个组合中第一个表达式表示股东收益,第二个表达式表示经营者收益,如果是负值,表示损失值。

表1 博弈收益矩阵

经营者

股东 道德(y) 不道德(n)

监督(j) -c,0 f-c,-f

不监督(h) 0,0 -r,r

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博弈中,根据假设三,博弈双方同时作出决策,没有时间先后,因此,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从表1可以看出,假设经营者选择道德(y),那么对于股东来说,最好的策略选择不监督(h),可以省出监督成本c;但当股东选择不监督(h)时,经营者的正确策略是不道德(n),而不是选择道德(y);如果经营者选择了不道德(n),股东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监督(j);而当股东采取监督(j)时,经营者为了保护自己,必然选择道德(y),如此不断循环。

在经营者与股东的博弈中,经营者分别以概率q*和1-q*随机选择不道德(n)与道德(y),股东分别以概率p*和1-p*随机选择监督(j)与不监督(h)时,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来改善自己的期望收益,因此构成混合纳什均衡,这也是该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由表1中的数据可推出股东、经营者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是:

q*=c/(f+r),p*=r/(f+r)。

即对经营者而言,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小于p*,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不道德;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大于p*,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道德;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等于p*,经营者可随机选择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对股东而言,如果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大于q*,股东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如果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小于q*,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如果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等于q*,股东可随机地选择监督或不监督。博弈的纳什均衡与不道德收入(r)、不道德成本(f)以及监督成本(c)有关。不道德成本越高,不道德收入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越小;而监督成本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就越大。为什么不道德收入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反而越小呢?因为不道德收入越高,股东监督的概率越大,经营者的不道德行为被发现的风险也就越大,经营者反而不敢作出不道德行为。由此可知,经营者是否作出不道德行为选择,关键还是取决于股东监督的概率p。股东可进行经营者不道德行为成本—收益分析,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监督约束机制,以加大经营者的不道德成本f,使经营者的不道德收入r<不道德成本f,从而把经营者的不道德寻利行为转变为道德的寻利行为。即这一监督约束机制应是一个能满足双方要求的折衷,通过这个监督约束机制,使股东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终极目标。

三、eva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认为,建立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提出的eva财务管理目标,是解决股东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最佳途径。以盈利为最高目标的股东,终极目标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包括员工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而在衡量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时,看到的不应仅仅是会计利润,还应包括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eva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反映的是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财富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eva=nopat-k×wacc

其中,nopat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k是资本投入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占用的资本额,既包括债权人投入的资本,也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总的平均资本成本。

(一)eva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eva强调对全部成本费用的计量,要求企业经营者无论是使用债务资本还是权益资本,都要充分考虑其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不仅包括企业必须付出的现金成本,而且包括机会成本,克服了传统指标对成本计算不全面的缺点,其资本成本率反映了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因此,eva被认为是对真正的“经济”利润的评价,eva的增长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

(二)eva能使股东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趋于一致。eva考虑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克服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矛盾,用eva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可以使经营者不仅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绝对值,而且还要注意减低资本成本,加大了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成本(f),使经营者冒险的机率大大降低。而且,如果按eva一定比例奖励经营者,可以使对经营者的激励与股东的财产增值相联系,促使经营者与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趋于一致,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关系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使经营者进行不道德行为的概率q降低。同时,为追求更高的eva,经营者必须关注顾客、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监管机构等企业利益相关人。正如思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贝内特·斯图尔特所说:eva可以让经理人富有,但条件是他们使股东更加富有!eva赋予经营者与股东一样关心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

(三)eva能够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使用eva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考核,能够提高股东监督经营者道德风险活动的概率,降低监督成本(c),加大了经营者不道德成本(f),改变了博弈的不均衡格局,使经营者预期的不道德收入(r)小于预期的不道德成本(f),从而使经营者因道德风险的预期效用为负而自觉放弃不道德行为。

篇14

关键词:基础教学;静物过程; 风格;表现

在绘画艺术中,作品的风格一直是画家所追求的目的。同样,在美术基础教学中,静物色彩的风格与表现也是基础色彩教学的不变课题。我们知道,风格是作品独有的面貌和品格,它树立了作品特有的个性和气质,是画面最能吸引观众的本质与精髓。

在中外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独具个性的静物色彩作品,从中品评到其特有的风格。现代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静物色彩富有象征意味,用笔体现建筑式的几何节奏。马蒂斯则纯化了色彩的功能,使画面更像精心而又随意的图案,色彩与块面的对立相互映衬。凡高的向日葵更是运用火焰般的升腾的笔触,符号化了只有他自己才有的激情。意大利画家波纳尔的画可以看到一种纯粹的色调转换,如梦靥般的奇妙。巴尔丢斯选择的是能够与四周协调的色彩,而非酷似自然。他追求事物存在的一种恒定的方式,似将时光凝固,把自然中感动人的东西简洁明快的表达出来。尤其应注意到,静物色彩的独具魅力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真诚,不虚张声势。如果说凡高的静物色彩笔韵与形式直接而纯粹,那么,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静物色彩则平淡中见隽永,淡泊高古而境界非凡。在朦胧的柔光下,他的静物色彩没有光滑的流露,似乎只是一些不规则的色彩组合,把诱人的光与色降低到最低限度。当然,在中国也不乏风格独特的静物色彩画家。比如,王肇民的静物色彩就倍受推崇,其色彩着色饱满,厚实而凝重。

可以这样说,通过回味名家静物色彩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了解到风格之于基础色彩教学的魅力。那么,在基础色彩教学中,该怎样具体规范与操作呢。笔者认为加强对静物色彩理解与实践是必需的。一方面必须强化对好的静物画的色彩认知与判断能力。要善于吸取优秀的色彩静物画呈现出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画家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必须掌握色彩规律,充分熟练地运用色彩工具。在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中,水彩、水粉静物写生都是训练对色彩把握与控制能力极好的手段。

在基础教学中,静物色彩写生作为一种基础教学手段,能训练学生的色调感觉与色彩关系把握能力。其主要方法,即通过学生的色彩基础训练,准确地把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倾向性和冷暖度细微的差异,并且能控制画面的整体色调关系,提升色彩的综合修养与感受能力,这也是色彩训练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作画之前,要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把握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从整体着眼,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地进行观察,使色彩的审美性,色调的倾向性,色彩的表现性得以产生。

如何绘制出一副内容丰富有感染力,且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一直都是教师与学生都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基本都是为了应对专业考试而进行的短期色彩训练,没有系统的去认识和理解色彩,因此在色彩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按照每次的课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根据多年的色彩静物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需要多方面的写生训练。

首先是单色训练,在这个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写生时应多以单色造型为主,通过确定素描关系来研究物体空间结构和体积的表现。然后进行调性训练,本次课题包括明色调和暗色调训练两部分。教师应分别摆出两组不同深浅程度的静物,让学生从静物中寻找明暗两种不同调性,把握色调,准确地表现形色与光的关系。提高对物体塑造和深入的能力,对静物的形、色进行概括处理。其中还可以进行同组静物的变调处理,即随着整体意识的增强,造型能力的提高,在本课题训练中,让学生根据同一组静物,进行调子的变换,如:变换冷暖不同的色调,高、中、低调不同色调的处理,注意控制画面的协调关系,对比观察其不同的画面效果。

以上是再现性手法练习,其强调的是对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色彩、质感、空间感以及虚实关系的真实表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形体结构,色彩关系等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能力和观察能力。

如果说写生色彩偏向直观的感觉和理论的指导,那么,表现性色彩则偏向于理念和主观的情感,它是一种伴随思想过程的绘画活动。从写生性色彩到表现性色彩是一个客观到主观的演变,也是风格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性色彩与再现性写生不同的是,后者关注的是形的分解重构,形的美感趣味(形趣);前者则是关注色彩情调,色彩构图的美感结构关系,画面艺术语言和画面肌理表现等,从而建立画面的形式结构和艺术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