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播音与配音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分析了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教师人文素养培养、英语课程设置、英语课外活动举办等方面对英语教学中开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双语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和招生时都需要较高的文化分数,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每年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入校分班的笔试和口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比普通播音班学生有更高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英语测试中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长期的枯燥学习令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缺乏热情。特别是有些英语教师沿袭了高中英语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单纯地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缺乏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令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包含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基础训练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还应该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学。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能提高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知识有所欠缺,还有一些教师疲于授课,没有时间读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利用点滴时间读书,利用假期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教给学生。特别是教授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师,更是要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修养。
(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积淀文化底蕴人文素养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文化知识的积淀则需要不断发掘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渠道。例如,笔者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E英语教程》,该书有一个单元是讨论中国的国画,教师根据这个主题展开延伸,将西方的著名画家和中国的画家进行风格比较,再将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再如,有一个单元分析了中国当代的建筑师,讲述这个单元要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
(三)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与文化接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英汉双语)的专业特殊性,要求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思维、英语国家概况等。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都设立了类似的课程。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单纯的双语教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四)开设内容丰富的英语选修课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必修课,开展一系列英语选修课,比如“高级媒体英语视听说”“影视英语”“英语电影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都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五)举办英语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靠短暂的英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注重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丰富的英语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自身人文素养。笔者所在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举办了丰富的英语实践训练活动。比如,为了锻炼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英语播音与配音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十届。比赛首先在全校进行海选,再进入到复赛,最终决赛,每一个环节都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培训指导。这个比赛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请选手进行即兴图片英语评述的环节特别考查选手的知识底蕴。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比如赴美社会实践(summerworkandtravel),每年都有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美国体验生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回来的学生还要进行汇报演讲。这个实践活动使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
(六)重视人格塑造和德育培养一段时间以来,知识性电视节目颇受欢迎。然而,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谈不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到品德的重要性。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曾说“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德育的培养。比如,每年利用西方的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
总之,在传媒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代,需要高质量的具有文化素养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应该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天欣.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6):101-102.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播音主持是一种传播艺术,通过声音把信息传递给公众,实现主持和公众的沟通互动,其和语言、文学、音乐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和相通之处。播音主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扮演着贯穿者的角色,在节目中占有主导地位。播音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通过反复训练和学习、反思,才能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一、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灵活应对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具体来说,播音主持人应具备如下一些技能与素质:(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播音主持人是广播电台的代表,其在荧屏或话筒前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广播电台的形象。所以,播音主持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要求政治坚定、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端正思想态度,把自己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现在公众之前。
(二)扎实的播音品质
播音主持人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因此对普通话的要求较好,而且还要掌握好语音技巧,做到声、韵、调的有机结合。只有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质优美,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和观众的注意力,因为大众都喜欢听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尽管人的声音和天赋很有关系,但后期训练也非常重要。一些播音主持人尽管普通话非常标准,然而语音缺乏情感,不注重音质,也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
(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
播音主持人不仅仅要能将记者采访获取的信息和编辑完善的稿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而且自身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素养,否则往往会导致在播音时不明事理、不能准确把握信息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到播音的情感表达和效果。所以,要把播音主持工作当作一个文化与艺术的综合体,播音主持人应具备能采访也能写作,更能播音主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播音工作中实现“用事实说话,新鲜感人”;同时,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能充分了解记者和编辑的思想情感,把现场信息客观、形象地传递给公众。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应变能力是对播音主持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播音主持人就可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语无伦次、无法把握节目正常进度。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沉着冷静面对,作出妥善处置,即能在关键时刻“抢险”、“补台”。部分播音主持人由于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在遇到突况时失声、变音,甚至神情慌乱、乱了阵脚。
二、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建议
依据播音主持人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播音主持工作的特征和实际,提出一些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清楚认识到播音主持事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播音主持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播音主持的“中介之序”,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而播音主持人正是这个纽带的凝结点。从播音主持事业的特征看,其具有规范性、庄重性、时代性、鼓动性等特征,语言强调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和生活语言、戏剧语言和曲艺语言都有明显不同。只有认清了播音主持事业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播音主持人才能深刻体会到自身的责任,意识到工作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播音主持事业做贡献。其次,政治坚定,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播音主持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从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正派做人,谦虚做事,注意个人言行的严谨规范,以正面的舆论去引导人民群众、以崇高的品德影响人民群众。
(二)努力提高播音品质
首先,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播音主持人要强化语言基本功训练,把实践和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文的声、韵、调做到系统学习与训练,尽可能做到对文字音、形、义有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学习训练实践中,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直播实训、模拟主持等方式,接触更多的各类稿件和文字,拓宽视野和文字接触面。其次,增强语感。如何增强预感呢?第一,播音主持人应加强聆听技巧训练,多听是增强语感的关键。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聆听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听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有效的聆听是企业高效率的象征,视唱练耳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声乐教学中也通过大量的练听来辅助唱,所以播音主持同样离不开听的训练。在聆听训练中,播音主持人要重点把握倾诉者的核心思想,清楚其主要表达的意思,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样才能找到提问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然后构思自己的话应该如何讲,如何才能吸引对方的兴趣和注意力。第二,多朗读和背诵。播音主持人要有意识地多朗读背诵一些经典诗文和语句,掌握不同类型文章、诗词的节奏和音韵,从而为在播音主持中深刻认识文字材料、体验文字信息等奠定基础。第三,融入情感。文章语言,实质也是一种情感符号,只有融入情感才能更好地获得预语感。在阅读文学著作时,播音主持人要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思想、命运,对其塑造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有清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把握住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自己在朗诵训练时抓住语言因素进行真切体验,逐渐培养出文字作者情感共鸣的能力,从而在播音主持时增强语感。最后,保持良好的演播状态。播音主持人要重视日常自我沟通,通过内向沟通来更好地认知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当面对镜头和话筒时,播音主持人应意识到此刻是“社会自我”,不仅要确保自己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且还加快思维意识,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当播音主持人自己觉得角色转换不到位时,就应及时进行自我沟通,引导自己尽快适应沟通环境的转换。
(三)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播音主持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工作,要求主持人既要掌握播音主持专业技能,还要了解文学、艺术、哲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对这些学科有自我见解和看法。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储备多元化的知识,调整优化文化结构,提高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成为一名高专业素质的播音主持人。如何增强文化底蕴呢?笔者认为,播音主持人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强化阅读和学习交流;对中西各国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等进行全面学习,循序渐进,积淀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同时,强化信息获取和信息理解能力的培养,不间断写作训练,尝试各种文体的学习写作,为更好地领会记者和编辑意图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了将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播音主持人在工作时才能通过精炼、到位的语言把多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向公众表述。
(四)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影响播音主持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心理素质就要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首先,重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自信心。播音主持人要持续学习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的重点知识。通过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加强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信心,确保每次播音主持时都能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在工作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可以综合运用心理学的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等,排除杂念,缓解紧张心理,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当然,节目之前的充分准备也是提高信心的重要环节。其次,调适好情绪。当人们的情绪处于否定色彩状态时,人们的心理就会消、悲观,反之则会积极乐观。
播音主持人也同样,当情绪良好时,就会对播音主持工作抱有很大兴趣,能愉快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反之,就会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播音主持人要及时调适好自己的情绪,通过坚毅的意志力培养、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对工作的影响。最后,养成处变不惊的心态。播音主持人应对行业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意识到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突发事件。这样,播音主持人在每次上节目前都有个心理准备,即使临时出了什么状况,也能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妥当处理。
参考文献:
[1]金重建.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9).
关键词: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双导师制”
播音与主持艺术曾经只是极少数公办院校才会设置的特殊专业,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媒体影响力的提高,这个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办,不少民办高校也争相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西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民办高校是湘思湖学院,接着北航北海分院、漓江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也紧随其后开设了这个专业,还有部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也加入这个队伍。可是在这几年的竞争中,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明显不如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受欢迎,打开电视和广播,几乎都是看到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这些公办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如何改变,广西民办高校如何开辟新的道路,保证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就业无忧呢?
1 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本专业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对于广西而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西高校专业设置中还属于较新的专业,但是在近几年却得到了高速发展,广西各高校纷纷开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且逐年扩招。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本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不仅是民办高校,就连公办高校也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就业市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总体素质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当学生面临工作岗位的选择时,大部分人都无奈转行,甚至待业在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更是求职无门,大批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这使得在校生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了信心。同时根据我们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情况来看,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属于稀缺岗位,与此相对应的是逐年增多的播音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电视台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就业,在就业市场上,民办高校更是处于劣势的地位。
1.2 民办高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公办高校的生源质量普遍高于民办高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公办高校历史比民办高校悠久,在各方面都强于民办高校。目前社会上都有惯性的思维认为公办高校比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好,导致优质的生源都流入公办高校,尤其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各个省份招生时,都被划归为所谓的“三本”,录取顺序是在公办高校之后的,也就是报不上公办高校的学生,才有可能落到民办高校,所以民办高校生源质量不如公办高校是一个普遍现象。
1.3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缺失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不足,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是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人才的,所以对设备的需求是比较高的,购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都是以自筹为主,资金并不能保证设备的不断更新,在短时间内很难配齐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向所需要的所有设备。
2 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式
2.1 民办高校需跳出惯性思维,为学生寻找新的就业方向
民办高校虽然年轻,但是却因为年轻,所以思路会更加活跃。在传统的培养模式面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无法进入原来单一的就业岗位,那就要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进行新的研究,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考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首先,除了传统媒体,很多新媒体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如移动传媒、户外视频、网络电台电视台等,都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敞开了大门。
其次,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活动,每个单位都需要能够组织策划文化艺术活动的人才。随着广西与东盟的交流活动日益增多,许多文化传播公司和公关策划公司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主持各种会和大型户外活动。
再次,广西作为方言区,大众对语言艺术的学习愿望也日趋强烈。艺术类的培训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少儿培训到成人培训都开设了主持和语言艺术专业,这也是很好的就业市场。
2.2 针对就业市场,设定新的培养方向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就业市场分为传统媒体、综合艺术人才需求单位、文化艺术传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针对这四个就业方向,我们可以设定新的不同方向的培养方案。在保留为传统媒体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要敢于大胆创新,把主要阵地开始转移到新的行业和岗位。
(1)广播电视播音方向。这一方向是面向电台、电视台的传统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方向进行培养,侧重播读技巧和新闻理论的学习,主要从事新闻相关工作。无论是哪个台,都不可能脱离新闻单位的性质,所以新闻类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每个台都必须配置的,但是目前需求的量并不是特别大,作为民办高校只能是少部分适合的生源进行培养,不能以该方向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2)舞台综艺主持方向。这一方向侧重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舞台表现力,面向娱乐节目主持,商业活动主持和庆典主持等方向,不局限在传统媒体工作,可以从事现场活动的主持,为各大企事业单位培养文艺骨干,也为现在蓬勃发展的商业演出培养急需的活动主持人才。广西作为西部省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自从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增多后,文化交流活动也开始复苏,同时带到了各种商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刚开始都是较为业余的主持人在参与,质量并不高,很多传统的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又似乎与这个舞台格格不入,需求与产出不能很好的对接。这么大一个就业市场的空缺,是民办高校可以大力发展的舞台。
(3)传媒策划方向。这一方向是与日益兴盛的文化传媒行业接轨。该行业主要组织和策划文化艺术传播活动,与媒体交往密切,需要一批懂得传媒知识,能够与媒体接洽的专门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还要具备活动和节目策划编排能力,能够参与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往往在活动现场能够控场的最佳人员就是活动主持,所以具备策划能力,并能全程参与策划的主持人是非常紧缺的。
(4)语言艺术教育方向。普通话语音和口语表达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广西这样的方言区,普通话的普及单靠学校是完全不够的,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捕捉到了这个市场,加上人们对自己以及子女的素质提高越来越重视,迫切的需要在语言魅力上完善自己和子女。具有语言艺术教育能力的播音与主持的毕业生一定会受到这个市场的欢迎。
2.3 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0 引言
宁波经济增长速度与规模,与宁波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结构中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宁波民营企业在电子加工,机械制造,石油炼化,服装纺织,五金铸造,文具家电,气动元件等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部分产业优势,但是在经营决策、应对区域空气污染和雾霾产生,解决江河水的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着压力,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等对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产生巨大影响。宁波民营企业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是关键,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制约宁波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瓶颈。人才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宁波经济社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支撑条件。所以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宁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 宁波民营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期宁波人才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宁波民营企业人才工作中存在问题之一是民营企业学历水平较低。企业职工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虽然调查主要集中在一般制造企业,并且在行业当中也是有一定知名度,但职工的学历水平还是偏低。数据显示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比例达到60%;大专比例 20%;本科比例15%,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占5%。普遍存在着不大重视职工的学历提高问题。
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并且普遍不重视职称工作,没职称、没学历、没文凭的较多。民营企业有职称、有学历的人员少得可怜。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营企业人才素质与竞争力状况,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外在形象。目前这些企业当中职称情况,有职称的职工只占员工总数的12%,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比例占到3%。在拥有职称的企业职工当中,具有初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0%以上。职称评定工作在宁波民营企业当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严重短缺。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宁波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力军。近几年来宁波民营企业的规模经济明显,企业处于持续扩张期,企业的人工需求量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在快速增长的外来求职人员当中,技能水平状况不如人意。数据显示,在民营企业中,具有中级工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为10%,高级技师仅占2.5%。中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四是宁波生活成本偏高,人才生活质量不高,加上民营企业平台小,缺乏吸引力。衣、食、住、行往往是宁波民营企业引进的人才最关心的基本问题,宁波消费水平不低,民营企业考虑人工成本负担能力,待遇一直无法与周边发达地区比较,引进人才的福利消费水平与个人收入之间有心理差距,是影响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主要障碍。
五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没有完整的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是有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的激励与保障制度、分配与再分配不连续,企业存在着小农意识,目标与经营观念比较陈旧与落后,中高层经营与管理人才稳定性差,部分短期行为严重,流动性大。
六是民营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所需要的事业发展环境欠缺,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设置、实验室装备购置,硬件设施条件严重跟不上。因此,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较多,一些创新团队不规范,名不副实,且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企业人才引进创新能力较弱,存在着学术交流、外派培训等方面的活动较少,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
通过以上分析,宁波民营企业人才现状普遍存在着学历低、职称低、技术技能水平低等现象。并且企业商务运行成本高,各种税费、企业融资平台、招工用工难,人才引进与成长发展环境比较薄弱。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当中所占比例较低,企业内部人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很不合理。这也充分表明宁波民营企业的多数仍然没有进入到高端产业链当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水平,经营模式与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着瓶颈。这些问题极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生产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影响着宁波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档次、企业盈利水平、职工待遇也都严重偏低。这些不利于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人才留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宁波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努力赶超,争取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待遇是生存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四要素的合理配置当中,企业专业人才的引进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2 促进宁波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合理规划人才引进的目标。投入专项经费,大力集聚重点发展产业和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重视并构筑人才科技综合开发平台,千方百计把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平台。尝试人才+项目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完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保障和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创新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创业、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合作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业。及时制定和规范人才到民营企业的兼职管理办法,抓住改革契机,引导人才向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形成一支与产业规划发展同步的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
其次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千方百计留住人才。民营企业必须针对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情况,加强人才现状研究,解决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带来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引进与留用问题。把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尊重、帮助、提高人才结合起来,形成以人为本、关心人、帮助人、尊才爱才的民营企业文化氛围,把职工的学历进修、业务培训、技术交流重视起来,做到人尽其才。
第三是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培养宁波民营企业紧缺型人才。面向生产一线开展人才培养新模式,宁波的高等、高职院校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课时、学分与考核力度,真正为地方企业服务,满足为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要,提高民营企业的基础人才发展水平和培养后劲。改革并创新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内容和方法,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投入部分人财物,使企业与院校尽可能多地开展“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大规模培养创新型紧缺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逐步达到结构优化。同时民营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第四是民营企业主动开展并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开展校企合作联盟,利用行业优势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院校设专职人员稳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职工中重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的技术技能与竞赛活动,并且企业在财力允许条件下,加大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奖励力度,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队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国家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
1 对电视专题片配音前,必须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
在电视专题片的环境下,里面的声音呈现立体交叉的特点,配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引导观众深入到电视专题片中去,跟随解说员的配音了解电视专题片叙述的内容。由于电视专题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典型性,因此其内容的选择也必定突出了某个领域的特点。对于电视专题片中所涉及的内容,观众事先没有准备,全靠跟随配音和解说进行了解,这就对配音解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做好配音解说工作,从引导观众的角度出发,解说员要在配音之前,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熟读解说词,最好能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解说词中,做到对解说词烂熟于心。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解说词也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比如有些时候解说词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口语表达,在配音的过程中,会让观众觉得很生硬,为此,我们要对解说词进行适当的修改,保持其口语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此,从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方面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配音之前,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电视专题片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
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而言,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这主要是因为,电视专题片涉及的领域比较丰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风光、人物风貌等无所不包,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不求精细深入,但求在广度上有所涉猎。因此,作为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知识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才能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完美地表达出预期的效果,带给观众更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十分重要。
从实际的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来说,对于播音员是有较高要求的,不但要求播音员具备优美的声音和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求播音员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目前许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播音员都具备这种优良的素质,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红、中传大学的李易等,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工作中都十分出色。他们凭借极其专业的播音水平,和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由此可见,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更多在于播音员自身的水平。
3 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电视专题片中,播音员的声音能够带给观众的不只是对电视内容的解说,也将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带给了观众,通过播音员优美的声音,观众也仿佛看到了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表情手势等。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属于播音员的隐形劳动,播音员所能呈现给观众仅仅是优美的声音,但是通过这种声音播音员也将自己的精神状态传递给了观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播音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用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为观众进行配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播音员的这种热情。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配音技巧,笔者以为,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最佳的技巧。所以,播音员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心中要满怀对观众的使命感,将话筒作为配音对象,保证准确的完成配音任务,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所以,播音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电视专题片配音的实用技巧之一。
4 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
对于播音员来讲,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是否称职的关键。对于负责给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工作的播音员而言,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可以使自己更加胜任这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配音任务。其实所谓的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就是要在配音过程中发挥播音员的长处,使配音成为电视专题片的一个亮点。因此,播音员必须苦练基本功,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奉献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电视专题片。目前,播音员的配音基本功已经成为了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为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我们在探讨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的时候,要更多地从播音员自身角度出发,不仅要求播音员善于驾驭稿件、善于驾驭自己、善于驾驭精神,还要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对稿件掌握的程度,语言表达的功底和镇静、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把握。有了这些方面的综合修炼,就能帮助播音员在话筒前运用自由,驰骋自如,获得成功,使电视专题片在播音员的再度创作下珠联璧合、光彩大增,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专题片创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于文华.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漫谈[J].播音与主持,2011(5).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方法 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in Art College
XIA Ying
(Radio & Film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745)
AbstractEnglish teaching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in Art College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ir majors to foster talents in mass media.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s well as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0 引言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其他高校相同,都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但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其英语教学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全球化的大背景对新闻媒体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众传播活动桥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较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技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比如新闻播报中的英文单词,节目中出现的外国嘉宾直接对话;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等等。只有具备较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采用与其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播音主持系学生的特点
1.1 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追求时尚,自由和自我,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加之很多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特别是英语底子薄,兴趣不高,要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兴趣,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单一的课本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1.2 个性鲜明,表达能力强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往往有很鲜明的个性特点,擅于表达自己,能够进行很好的课堂互动。因此,课堂上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比如课堂讨论,辩论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见解。
1.3 情感丰富,模仿能力强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情感细腻,擅于观察和体验。一方面,这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实现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交流,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学生的不同情况,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模仿能力强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另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往往又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利因素。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朗诵,演讲甚至是电影对白的片段,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4 专业敏感性强,对新闻有独特的敏锐感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新闻媒体人,对新闻及新鲜的事物有独特的敏锐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其专业相结合,特别强调口语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专业,教师可以把新闻播报及节目主持和英文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其专业技能,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方法
2.1 兴趣爱好的自我展示
英语教学首先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而言,把兴趣爱好和学习相结合是最佳的途径。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舞台。他们可以在每节课开始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从而鼓励学生,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通过自我展示的阶段之后,就可以进入命题话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完成。每组的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的话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这些话题可以是英语考试中常出现的命题,也可以是最近热门的一些话题。学生需要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则选择一些重点的词汇进行补充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命题话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形成系统性的词汇量,能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
2.2 诗歌朗诵及英语演讲的能力培养
诗歌散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往往文字优美,篇章简短,抑扬顿挫而又寓意深刻。其配音发音准确清晰,节奏舒缓,很适合学生进行模仿。而这一阶段,教师也可以把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介绍引入其中,扩大学生对英语世界的全面了解。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作品作为课堂补充的材料。播持专业的学生对朗读有一定的基础,模仿能力也强,可以很好的把握朗读的节奏及感情,也可以很快接受这种口语练习的形式。朗读的过程最好可以录制下来,以供学生课后把每一次的朗读进行对比。
演讲也是训练口语的一种有效形式。演讲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培养他们专业所必需的逻辑思维和交际能力。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名人演讲或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分析演讲的语音语调、用声特点、身势语和语言组织等,激发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在一定量的观摩、模仿之后,学生可以自行演讲。演讲可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席演讲。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给出题目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之后过渡到课堂上给出题目,学生在五至十分钟的准备后进行演讲;最后要求学生拿到给出的题目即刻进行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模仿演讲比赛的程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即席回答,训练他们的应变和短时思维能力。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也锻炼了他们快速应变和思考的能力;既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又提高了专业的技能。
2.3 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音频和视频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英语的课堂教学中。电影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向学生展示了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好的英文影视作品通常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英语电影配音活动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寓教于乐” 的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全面训练。
电影的配音首先应注意影片的选择,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适合进行配音的训练。应尽量选择发音清晰,且学生感兴趣的影片进行模仿。在最初阶段,动画片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如迪斯尼的动画片,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广泛,很适合于课堂的配音训练。刚开始模仿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递增,以学生在课堂上能接受的信息量为宜。
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教师先放一段没有字幕的影片片段,让学生尽量听懂台词的内容。接着加上字幕,让学生自我检查是否听懂故事内容。在学生对这一段台词进行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2.4 英语新闻的播音练习及英语节目的主持
随着中西方在各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英文单词,节目中也会出现与外国人交谈的情况,这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其英语教学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播持专业学生专业结合最紧密的就是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播持学生具有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与英语新闻和节目相结合,即提高了英语的口语,又锻炼了专业技能。
英语新闻的来源有很多,BBC,VOA, China daily, CCTV-news 等等。这些实事新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词汇及高频的词汇。在培养他们对新闻的灵敏度的同时,也丰富他们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新闻播音练习有自身的优势,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
英语节目主持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英语访谈节目和一些大型晚会等学习节目主持中的常用表达方式。比如高端访谈,杨澜访谈录,CCTV-NEWS等都有英文的访谈内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
3 结语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媒体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播音主持人才,艺术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当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其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从而最终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欣,潘薇.艺术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2): 61-63.
[2]曹晨.英语配音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36-137.
[3]林莉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5):23- 24.
【关键词】电视专题 纪录片 配音技巧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现为主的节目形式,其配音尤其“纪录片”题材的播音类型,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加灵活、更赋予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强,表达的语态形式更加的多样丰富。那么在从事电视播音的工作中,面对经常要碰到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播音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把控从新闻播音向纪录片播音转变的技巧和方式呢?笔者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来谈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一、用画面承托情感
电视与广播的语言工作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其运用语言时的自我位置的差异。相较于电视而言,广播类的有声演播叫做播音,而电视的纪录片等专题片叫配音解说,因其更多的受制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人物的情感状态,所以服务于画面为其第一要务。但是,对于媒体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单一从事某一样播音形式,甚至有时跨界于广播和电视两个岗位工作,往往很难转换调整。
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问题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见字发声。二是情感主观的判断错位,导致浓情满溢却脱离于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见字发声,虽能完整的播完整个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为主在处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为主,来处理我的播音状态”。浓烈的情感状态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和平淡的见字发声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沉静在稿件所营造的氛围中,在近乎朗诵般的动情中感动着自己,却无法感动别人。曾经有一期节目报道的是一位单亲母亲如何做三份工,独自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在拿到稿子的时候按照往常的分析应该是一个悲苦的故事,所以一开始,配音员用了很低沉悲戚的基调处理,但片子合成后,同期声画面上这位单亲母亲却是一位开朗乐观,看不出丝毫愁容的人,结果导致配音需要重配。所以,电视片配音者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还要做到脑中有像,要根据画面和同期人物的表现,调动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体感。
二、亲近表达真情实感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表现客观事物的节目形式,节目往往是以见证者,探寻者的角度展现开来,因此,对感情、感觉、氛围等的掌握在配音解说中很重要。任何不发自内心的情绪都可能造成与观众的隔膜。在大量的配音解说中,大家一致的主张是,尽量以平民语态淡化“主观自我”的端腔拿调,换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气来“解说”内容事实,和以往相比这种风格对于画面的情节和内容叙事性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所以在实践中,某些时候需要用到采访记者自己的引述性配音,以此更好地再现记者采访当时的感受、感觉、感情,以此做到真情实感的记录。用专业的播音眼光来看,这些配音甚至语音不准,音色不美,但是在和画面配合时,它的粘合度却是那么强,与画面的情感和节奏浑然一体!
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解说的时候就要向记者学习,尽可能的贴近画面内容,将大量的图像素材闪存进自己的脑海,做到心中有像,口有其声!所以配音员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尽可能的在前期随摄像记者进入现场,获取现场刺激,最好是参与拍摄采访。第二,在无法达成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复浏览素材画面,通过画面原有的同期声了解大致的内容和人物个性化的形象。然后再通过解说的稿件,反复备稿,使心中的前期形象感受与稿件相融合,再造当时真实的情感和景象!这里要注意的是,配音员并不需要死扣配音稿件的字字句句,要懂得通过口头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现实语态。
三、二度创作不唯稿是瞻
电视较广播而言更具有集体创作的属性,一个片子,配音只是其中的一环,稿件的撰写、修改、审定都是不同的环节进行,那么是不是文字稿内容就和配音员没有关系了呢?难道配音就是完整配稿?不是的。播音员通过自己的发声器官,把文字变成声音,其中包含着播音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传声筒。配音者不但要敢于改文字,还要善于改“感情”,改文字,很好理解,就是要改一改那些文绉绉的晦涩词语,改一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改一改那些不必要的拖沓的缀词,使之更适合口语传播,更易于听者明白。如:“某某表示”可以改为“谁谁说”,用“全不同意”就不如“都不同意”听起来更加明白。“这就是莫言先生的故居”就没有“这就是莫言曾经的家”那样更能塑造一位朴质无华的文学大师的亲民形象。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在“画面配音”口语表达中不必要的文字和堆砌的辞藻。如《九华天池》电视解说词中“库区三面环山,水色翠绿,碧水蓝天,清翠山林,竹海连片,野花芬芳,空气清新,景色十分迷人。”撰稿者似乎要把所有的美丽的辞藻全部拿来堆砌,其实电视画面中已然显示了,水色,蓝天,山林,野花,然们已然感受到美丽的景色,再去配上大量的词语就显得破坏意境。倒不如改为“同期画面自然声+库区景色十分迷人”这一句话的点题扼要。文字少了,意境多了,整体感就强了。
四、运用情景再现带“我”入画图
在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在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能够正确运用,不但能使纪录片解说有声语言准确到位,还能给解说语言增添许多生气,使其变得有声有色,不再枯燥。在解说电视纪录片时,如果只注重播读的字词是否规范而忽略了感情和技巧细节的运用,就造成观众只记得播音员的声音而使播读作品变得空洞而无力量,配音的声音似乎是一个转述者、旁观者而不是在现场的声音。
旁观感的配音状态究其原因是播音员的主观自我存在感太强,不能使自己设身处地,内化进文稿的事物意境之中。要消除主观的我,就要仔细留心稿件中哪里是“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是由远及近,还是又近及远?都要胸有成竹,走向明确,主次得当。这时,文字稿件背后的客观世界正展现在我们面前,活跃的形象、发展的事件、场面的气势、景物的色彩、情绪的变化都涌现出来,可以触摸到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员心中连续的、不断的再现出来,又表露在有声语言中,这就是情景再现的“动于衷”和“形于外”的过程。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时一定要注意声画结合,在进行解说时不仅仅是进行声音上的塑造,还要和画面结合起来,声随情动,情随影动。成功的做好一部电视专题片或者纪录片的配音工作,对于每个播音原来说都是孜孜追求的目标。首先要增长知识,平时多读书看报,面对历史题材稿件的解说要增长历史方面的知识。其次丰富自身阅历也很重要,平时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一些经验,这样在应对不同的稿件时就会得心应手。还有,对于自己录制完成的作品,一定不能一丢了之,而是要拿过制作好的片子,自己看一遍,往往能发现配音的问题所在,然后按照自我新的理解,再去配一遍,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不嫌麻烦,钻研揣摩才能最终到达配音解说完美的境界。
日语播音与主持 教学特点 教学法
播音与主持专业从创建到今天,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在教学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日语播音与主持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绝不是简单的“日语+播音与主持”,目前国内,在该专业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既注重日语语言基础的培养,更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日语学习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日语采访、访谈和主持能力,使其具备作为新时期跨文化的新闻媒体人才的必要素质。
一、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特点
我院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大多数学生从高中起就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纪律性以及自我约束感很差。具体表现为上课时爱做小动作、说闲话、课后不上自习、作业完成质量差、爱迟到、自由散漫。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分学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较强。这一点,可以从实践周“日文配音大赛”“日剧模拟大赛”所取得的成绩看出来。
二、实践周活动的经验及启示
作为我院办学的特色之一,每年的五月份的一个周,学校举办实践周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平台。以2012年的实践周为例,参加“日文配音大赛”的班级共计7个班级,其中2个班级属于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这2个班级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日剧模拟大赛”的班级共计9个组,其中4个组属于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这4个组均获得较好成绩。从所取得成绩来看,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班级发挥了极高的专业水平,也引起了教师的思考,“为什么学习态度不端正,期末考试成绩较差,另教师头疼的班级,会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呢?”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实践周的活动,并从中汲取经验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整个实践周过程中,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超乎想象,气氛热烈,学习积极性愈发高涨,有的学生平时不爱背单词,但为了表演好角色内容,竟然能在短时间内背会大量单词。有的学生日语语调不好,但为了配音效果好,活动期间每天坚持练习日语发音。
实践周的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今后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转换观念,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学生和非艺术类的学生不同,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掌握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电子课件、音像和人为创造模拟环境和场景,从而达到完成模拟训练的目的;对于日语会话课、日语视听说课、日语播音与主持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互动语言教学训练模式,从而实现寓教于乐,趣味实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三、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探析
日(韩)语播音主持属跨学科研究范畴,培养的人才既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者,又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跨文化传播者,这样的传媒任务非一般的专业技能所能够完成。鉴于这一专业的特殊性和培养复合型涉外广播电视传媒人才的特殊目的,其教学效果最终应体现在学生所具备的从事涉外传播工作的综合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讲解法
所谓的讲解法,不是对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练习的形式导入理论的讲解,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用理论来诠释,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枯燥、生涩的理论变为鲜活生动、针对性强的应用技巧的传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日语播音主持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示范法主要通过学生身边人来进行,可以由教师或者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来示范。教师的示范不但能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也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信任感;优秀学生的示范则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并激发其他同学的表现。当然,示范法的应用,提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会起反作用。
3.案例法
密切联系当前日本广播电视中出现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日语播音与主持教学的一大特色。例如,在09日播班的日语播音与主持的课堂上,笔者就引入了TBS以及NHK电台关于“东日本大地震”“核辐射”直播时的一些实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模拟相应的场景做了大量的练习,对于突发性事件的稿件处理、新闻直播、连线播报等教学内容,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案例的选择上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符合教学目的的。
4.带播法
带播法,是指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将重点词、句、段“一对一”地带着学生播一遍,同时学生要对老师的指导录音,以便反复的模仿和练习,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学生对语言信号及其内在感情的理解和感受。带播法的应用,是学生在语言的接收、辨别、储存和语言的发出、深化、驾驭过程中,反复琢磨、体会、领悟语言的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5.激励法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处于隐性或显性的竞争之中。教师要把握这种竞争的契机,培养学生争先恐后、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省、自重、自励、自强”中参与竞争,进而促进专业课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不同素质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6.摄像法
针对日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实践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播音环节拍摄下来,当堂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采用拍摄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文鹏.外语学习动力与策略运用之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3).
[2]王蔷.可养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班专刊),2000.
[3]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6).
关键词:有声语言;朗诵艺术;感情运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基本功集中体现在创作基础上。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说,创作主题、创作道路、语言特点、创作准备、具体感受、感情运动,以及表达规律、表达方法和话语样式。本文,侧重谈谈广播电视声音方面的一些感情运动的感悟。
现在,普遍的广播电视节目分类是把广播电视节目分为四大类:新闻类节目、文娱类节目、教育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些节目,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光明健康的。不过,在个别访谈节目中,有的主持人言语重复、词不达意。在教育类节目中,有些专题节目选题独特,材料丰富,观点新颖,表现力很强,深受观众欢迎;有的则内容枯燥,把本来很有意思的题材弄得没意思,没有达到教育目的。服务类节目中问题更为突出,有的把个别医院广告冒充医疗服务节目不厌其烦地播出,有的违法违规播出虚假广告,也有的无视受众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强制性信息狂轰滥炸。在文娱类节目中,有的搞不清广播电视节目虚构的底线,有的违反现实情理等等……这些不好的东西,有待理论上的批判和实践上的匡正,从而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得到美的提升。这也从反面说明,研究对象涵盖了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广播电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性。
在有声语言的表达和传播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认定文字的情感,也许有时候它是冷冰冰的,我们需要有声语言来激发诠释它的美感。艺术的内容是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体验、意志和愿望和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改造、加工,以创造出蕴含着作者深刻思想和情感的产品。下面,分别阐述不同语体的情感和感受。
一、从审美的高度上把握新闻作品的意境美
播报新闻或新闻评论的时候,采取宣读和讲解的话语样式,偶尔也会运用朗诵式。其中的美学特征就是要从审美的高度上把握新闻作品的意境美,有的表现在导语上,不论是概括、总结、提问还是描述都各有它的妙处。在新闻当中的对比感、时空感、灵动感以及播音员本身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责任感,给观众新鲜明快的审美愉悦。虽然跟文艺作品那种高低起伏激情昂扬有很大差别,但如果新闻播报或者新闻评论忽略作品的意境美,就会显得呆板、毫无审美可言。也许有少数人认为,叙事本身不需要态度和情感,只要平静地、流畅地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设想:人是有感情的,依照有声语言创作规律进行二度创作,如果把握得很好,就会让观众听众的听感很舒服。如果没有这个二度创作,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把语言转化为文字,也同样毫无美感可言。新闻朗读的美感,从创作主体看,可以说是叙事主体的情景再现;从接受主体来看是了解事实,设身处地地想象。引导大家判断是非真理的理性思考,同样是审美很重要的一步。
二、配音
广播剧、电视剧、电影配音,有着同样的发展趋势,都强调真实感和生活化。特别是现代的都市题材、青春主题的作品,更是要求配音演员能够还原真实生活。在听觉艺术上,配音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特殊的要求。需要配音的作品中,每个人物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因为作品中,有声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配音演员需要在声音上多下功夫。现代的剧作都更加趋向生活化,特别是都市类和青春类的题材,配音不再像从前那样注重声音“华丽”,不再追求和译制片一样“洋腔洋调”,也不追求播音腔。如今的配音都更加贴近生活,还原角色的真实性。配音演员在把握角色性格的基础上,要还原现实。在配音的录制过程中,配音演员在没有对手戏演员、没有画面、没有实际场景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放进人物角色中,放进当时的场景里,调动自己的热情,融入角色。配音演员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以不影响表达和听感。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打造一部精品广播剧的要点。细节决定成败,在配音当中,一些声音的小细碎都能成为亮点。
用汉语普通话塑造人物形象,是对语言极富想象力的使用,融合视觉和听觉特点,突破文化冲突,实现审美超越的艺术创造,使有声语言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汉语表达具有丰富的意蕴,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非常有意境的审美艺术效果。在声音里,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神韵,注重在有声语言艺术中运用错落有致的语调,传达出作品人物的风采。
三、朗诵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内在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朗诵艺术审美意蕴的基础,就是情感。我们在朗诵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推敲,还要引发朗诵创作主题的思想感情运动,达到和谐统一。在朗诵时,情感大多处于激情状态。情感的激发是朗诵主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朗诵过程中也有传情达意的再创作过程,在作品和听众间架起一座桥梁,与听众产生共鸣,就达到了预期的审美效果。朗诵者的主体情感传达出来的美感享受,是通过听者的“审美的耳朵”来引导有声语言的走向和变化幅度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中间,审美的感受可能会打折扣。因此,朗诵者的情感色彩应比听众更加丰富,才能满足各层次的期待。
韵律是汉语语音特有的特质,在朗诵的时候,要驾驭好节奏感和语调美感,让作品展现出韵律美。韵律美体现了朗诵有声语言外化的艺术性,有声语言的节奏和语调美感造就了朗诵艺术韵律美的特质。它可以生发出可视、可听、可感、可知的声音形象,闭着眼睛听就能呈现出丰富多彩富有神韵的美感境界。有声语言中的节奏是一种动态的美感,它通过起伏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与文学作品意蕴内涵和谐统一的境界,唤起听者的艺术关注及审美愉悦。韵律美是多种内容和形式杂糅而成的,豪放派用独特的声音魅力渲染诗歌,给人强烈的听感冲击;而婉约派则用舒缓的方式,小幅度的弱控制,发自内心地呈现出内在的情感。不管是哪种,审美并没有一个是非对错,只要处理恰当,观众就会认可。
艺术的语言总是伴随着想象。本质上,是情感思维的活动激活了对象感和身份感,随时积极努力地找准具体感受。我们有必要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对广播电视这一新生的文化现象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探讨广播电视美的根源、实质及其表现形式,寻觅广播电视美的生产方式和变化趋势,把握当代世界文化思潮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作用和影响等。这些,都有助于产生更多好的广播电视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强电视节目中的真善美,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中的精神食粮。进而按照美的规律,构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广播电视文化,使广播电视产品成为“美的创造”,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在语言传播过程中,思维、概念、表达的创新是我们需要提升之处。用富有个性的声音内涵及形式进行表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以及声音形象的塑造力,都是对有声语言的审美。
播音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各媒体的形象代言人。能不能为观众所接受,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声誉,最重要的是,将直接体现媒体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播音主持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声音形象和外在形象进行包装,在受众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一档广播或电视节目,观众最先获取的其中一个元素就是声音。播音员声音朴实自然,才能引发观众的审美愉悦。每个人的发声条件不同,播音主持人对自己的声音要进行“包装”,这一点没有捷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只有加强专业学习,勤练发声,找到最好的声音,才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播音主持;多元化训练
播音主持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专业,从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式教育到如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从开始的一对一“口把口”教到现在数十名学生集体训练,教学模式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悄然发生着改变。然而,利用传统的录音室、演播室为教学手段是必经之路。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代表的播音主持教育教学经过了初创期、成型期、成熟期,至今已迈进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播音主持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利用传统的录音间、演播室局限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积极性,机器的超负荷工作也使学生在训练时间上受到一定的局限。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有的教学实训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现有教学实训手段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靠学校专用的录音间、演播室进行实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配音等课程在录音间完成实训,新闻播音、访谈节目等课程在演播室完成实训。在录音间上课时,笔者通常在四个课时内要针对20—40人数不等的班级进行实训,四个小录音棚每个房间提供给5—10名学生进行实训。课前学生提前借用录音间完成课程作业,录制完成后拷入移动硬盘上课时带入教室进行播放,期间由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指导三个部分进行作业评价,其后在录音设备上完成修改作品,并重复听辨。演播室实训课也采用类似模式。至此,除前期作业录制已经课堂进行作业点评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为自由时间,学习能动性较差。
二、全媒体时代沉浸式教学的优势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它通过更多方式,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向受众传播更及时、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全媒体时代,利用多种传播途径,可以使信息传播拥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图文和视频的动静结合;信息与文字的深浅互补;视频、音频的全时在线;手机、掌上电脑等客户端的即时传输;以及互动平台的实时互动等。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在全天候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沉浸式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利用微信、QQ等语音平台可以让教师构建起一个直接对话语音训练模式;利用蜻蜓FM、荔枝FM等在线收听平成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等整篇文章的专业课程实训;利用配音秀、小咖秀等娱乐手机软件完成台词配音、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等课程内容的训练;利用斗鱼、熊猫等娱乐直播平成娱乐节目、谈话节目等专业课程训练内容。同时,可将以上音视频资料带入课堂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录音、录像设备,而是在全天候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训练手段新颖、多样,可达到多元化的训练效果。
三、沉浸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沉浸式教学,指全天候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式语言教学项目。最早兴于美国的外语教学项目,后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在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开始推行沉浸式教学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全天候利用有效手段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以配合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播音主持专业运用沉浸式教学的关键问题。笔者以广播播音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沉浸式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1.课前引导,自我学习。广播播音课程在播音主持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课范畴。广播播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重点是使学生做到对不同题材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熟练掌握和运用播音语言的几种基本语言样式的规律和特点,具备较强的语言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播音工作的实践要求。在课程开课之前,与学生沟通,布置教学任务:利用手机、电脑、录音间等设备,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声音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制作一档完整的广播类节目,节目时长、内容、时间不限,要求节目有开头、版块内容、结尾,可根据自己节目内容需求加入音乐、片花、广告等板块。2.课中讨论,集体学习。上课时,学生将自己提前做好的完整节目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播放结束后,首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节目介绍以及点评,节目介绍包括:节目播出时间、节目播出时长、节目内容简介、目标受众等问题,随后对自己的节目进行点评,讲出节目中好的方面有哪些,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疑惑有哪些,以及自我感觉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哪些。第二步由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对作品作者的节目进行点评,指出其节目可播出性有多大,符合其节目自我定位的方面有哪些,以及不足之处有哪些。通过以上两个环节让学生分别从播出者及受众两个方面对节目进行分析,有助于考查学生对于节目内容的把握程度。两个环节结束后,笔者会对于学生的自我点评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进行指导,指出学生作品好的方面、学生点评的精辟之处以及作品不足之处如何进行修改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点评能更好地理解其制作节目的不足之处以及修改的具体办法。3.课下反复训练,做好完善工作。将课堂上作业的不足之处作为课后复习作业,修改后的作品经过教师的指导,再通过蜻蜓FM、荔枝FM等娱乐平台对外公开播出,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完成相关推送,并通过软件后台对节目点击率、受众反馈进行了解,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程内所做的节目进行整体总结。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不同阶段其具体训练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从而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多元化,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以上沉浸式教学是以“广播播音”课程为例进行分析的,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运用不同的传播手段以及全媒体平台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可以提高学生全天候学习的积极性。
四、沉浸式教学体现出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中有一个关键的含义就是要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大学教育本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并从中对于学习效果给予评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及环境给了学生全天候学习的条件。实践证明,沉浸式学习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1)学习效果更快,效果更明显。学生全天候沉浸在专业学习氛围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一学年的语音和发声练习通过沉浸式教学法基本可在三个月完成语音面貌及发声控制的基本要求。(2)沉浸式教学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方式,展现多元化训练作品。高年级实训课程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思考做出的节目符合当代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如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学生的广播播音课程中做了一系列汽车资讯类节目,后通过娱乐播出平台得到了较好的受众反馈,故大四提前进入传统媒体的汽车类栏目工作。(3)沉浸式教学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接受的反馈途径不再单一。学生作品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接受到除教师以外其他受众的直接反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4)为了有效地组织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点评,教师也要付出热情、积极探索,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观察沟通能力与组织调控能力等。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全媒体平台的开放及运用对于学生实训的手段更富于多元化,同时由于反馈机制的不专业性可能会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故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学生接受来自于外界反馈时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实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9.
关键词:当今语境;播音主持;语言艺术
一、引言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视广播节目是否能办好,取决于收视率,取决于观众的数量,而观众是否喜欢一档电视广播节目,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节目内容、节目时长、节目开始时间、主持人等等,这其中节目主持人成为观众选择节目的重要考虑因素,观众喜欢一位主持人,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这位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可见当前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对电视广播节目收视率的影响之大,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当前语境下需要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口语化
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要凸显自己对于节目的掌控能力,和面向观众的亲切感,而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则侧重于基于已有文本和观众的文字交流能力,但是当今语境下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主持语言艺术口语化。当今的节目不论电视还是广播,我们不难发现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主持人的主持语言非常的口语化,这里所说的口语化是语态和口气上的也有表述上的,这样的情况非常易于理解,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观众去看去收听电视广播节的目的在于休闲放松,传统的电视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讲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刚柔并经,爱憎分明”但是当前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语言艺术在很多节目的主持语言上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电视广播节目想要依靠主持人个人获得观众往往依靠的是平民化的语言和新奇活泼的主持风格,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已经有十几年历史并且经久不衰的《鲁豫有约》,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它能一直火爆的原因不难发现它的节目类型是访谈节目,而主持人鲁豫在节目中一直以非常口语话的语言来与嘉宾进行交谈,二者像普通朋友在进行日常聊天一般,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显得非常亲近观众,所以它能一直以访谈类节目翘楚的身份活跃在荧屏上。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主持语言艺术的口语化并不代表传统的主持人基本功已经没有用处,这其实是对主持人基本功的更高要求,作为主持人,语言必须是清楚明确的,吐字必须是清晰的,我们不是要完全打破字正腔圆的主持传统,而是要求主持人能够根据环境和语境转换自己的语态和语气,让话语面向观众时更加贴近生活,让观众产生共鸣,这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当今语境下需要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时尚化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追求时尚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人人都喜欢时尚的事物。对于播音主持行业来讲,近些年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因素,例如主持需要使用普通话的规范被打破,一些使用港台话、欧美腔调进行主持的节目开始出现并被大众认可,不少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并认为这些主持人专业素养不够不具备正常主持人应有的主持基本能力,但是这样的节目被大众认可也一定有它自身的可取之处,这些节目在顺应时展主持语言上做到了兼容性和交流性,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所以才能火爆一时,又例如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节目主持中金句频出引爆节目效果红极一时,究其原因是因为主持人朱广权抓住了观众的内心,使用流行的网络用语并加以艺术化改造,在节目中以一种诙谐幽默又不失端庄的形式将新闻播报给大家,比如他对于海南气温骤降的新闻播报:以前,被窝以外都是远方,现在,被窝以内也是冰箱,如果你打算去海南避寒那么就是从一个冰箱到另一个冰箱,不冻哭你算我输!其清晰的语言、适当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态证明了这是一条正经的新闻播报,但是他的语言内容确是时尚的,诸如此类的主持语言艺术时尚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无不证明了当前语境下节目想要受欢迎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需要时尚化,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注意自己语言风格的时尚化,这对今后播音语言艺术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四、当今语境下配音语言的多元化
本文所提到的配音并不是影视作品演员的配音,而是在电视节目中为画面配录解说词。在我们观看一些没有主持人的电视节目时,总是需要一些播音员配合画面效果进行配音。这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赵忠祥老师所配的《动物世界》了,其磁性的声线,生动的语态,仿佛将动物的内心看透了一般,他的声音也成为了动物世界这档节目的代名词,当前语境下,我们应看到配音语言呈多样化发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配音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要紧随潮流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类型的节目要有不同形式的配音,例如儿童节目最好用声音温柔甜美的女性作为配音员,而面向成年人的节目就需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连贯性,这些都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做出不同的判断。
关键词:播音学;播音主持;专业出版
本文所论及的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主要涉及大学及以上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和学术书籍。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见证史。1985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是第一批正式出版的播音学理论教材,如果以此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始,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建设成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3年播音理论形成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起步期,1994年至2001年《中国播音学》出版后的8年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期,2002年《实用播音教程》出版至今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扩张期。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当网和卓越网的搜索系统中分别输入“播音”“主持”“朗诵”“配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并将搜索结果进行整理,截至2013年2月16日,共有775种图书(包括67种电子书),可以归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的有486种(包括56种电子书),本文将在分析其出书年代、所属出版社、品种和类型的基础上,梳理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期(1985年 ~1993年)
专业出版开始前,中国播音理论经过了几代广播人的探索。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82年1月,张颂发表的《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张颂在1983年出版的《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①
首批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专业出版的开端。1985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9月,出版了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和张颂的《播音基础》,这是正式出版的最早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宣告了播音理论的初步创立,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端。1989年12月12日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及其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播音学学科相关成果的出版,积极配合和支持了学科的发展。
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从1987年开始,张颂带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中国播音学丛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这套丛书除了《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还有吴郁主编的《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毕征主编的《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祁芃的《播音心理学》(1992)等。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12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35种,教材13种,专著6种,文集8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8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种,几乎都是播音理论形成期的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种,以主持人论文集和资料汇编为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都是介绍主持人的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9家出版社各1种。
2. 发展期(1994年~2001年)
《中国播音学》的出版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1994年10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同时,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播音大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播音主持课程讲座的音像制品。
中国播音学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拓展。《中国播音学》的作者们以此书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例如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1998),“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的阐述”。②罗莉的《文艺作品演播》(1996)、曾志华(雪琴)的《广告播音艺术》(2000)是播音学艺术语言演播方面的深化和拓展;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2000)是播音学口语传播方面的拓展;吴郁的《节目主持艺术探》(1997)是作者对主持艺术基础理论、主持人语言等的探索,《主持人的语言艺术》(1999)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30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96种,其中教材29种,专著21种,文集23种,译著1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21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种,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中国播音学建设成果为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种,以节目主持研究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论文集为主。作家出版社、华艺出版社4种,以主持人自述式文集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各2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各1种。在这一阶段,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多角度研究的出版物迅速增加;擅长运作畅销书的出版社看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市场号召力,出版了诸多主持人自述式文集。
3. 扩张期(2002年至今)
系统规范的教材出版促进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凝聚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成果的出版引领了特色专业教育。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英语通道班、配音通道班等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视体育解说》(2005),《双语播音主持艺术》(2007),《影视配音艺术》(2007)等教材,使很多院校得以开设特色课程,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张颂文集》铸就学术研究的高地,《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到2012年陆续出版的《张颂文集》指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出版的首批《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包括李凤辉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柴璠的《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张政法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从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开掘独具特色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播音主持学术研究在全国展开。到2010年,“全国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约三百多所,开设本科课程的高校约有六十多个,在校生达到两万余人”。③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浙江传媒学院沈鹏飞和金重建、湖南广电集团曾致等专家学者纷纷出版专著和教材,大大丰富了播音学学科体系。
这一阶段,播音主持专业出版进入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时期,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增加到100家,共出版图书299种,和前一阶段相比,出版品种数几乎翻了两番。其中,各类教材166种,专著60种,文集33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36种,译著3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3种,该社立足本校优势和特色,坚守专业化出版,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4种,值得称道的是该社出版了“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等三套很能体现编辑策划能力的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3种,以《节目主持艺术丛书》为主。浙江大学出版社9种,作者以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为主。长江文艺出版社8种,是白岩松、朱军、李咏、曾子墨等主持人的自述式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7种,教材、专著、译著都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5种,以主持人论文集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以《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为主。中国经济出版社5种,是于根元主编的《语言与传播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种,全部为英语经典电影对白朗诵。武汉大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2种。郑州大学出版社等57家出版社各1种。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近两年,很多出版社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共出版电子书56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各4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各3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各1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多,一是因为该社积累的专业图书品种多,可利用的资源多;二是因为该社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加快了电子书出版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从出书累计品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涉足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见表1。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出版的道路,发展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不但品种最多,486种专业图书和电子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8个品种,占32.5%,而且重版率最高,30种重版书中,15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除了表1中的10家出版社外,还有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5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4种,武汉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1家出版社各2种,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6家出版社各1种。
二、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未来之路
1. 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维护专业出版的品质
把播音发展为一门学科,应是中国首创。尽管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也不乏对播音的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但它们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播音学科进行专门研究。而“中国播音学植根于中国,是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面对主要为广大中国受众服务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应用的状况及其规律的研究。”④“坚持中国播音特点,才是播音创作基础的立足点或基点。在这个立足点或基点上发展我们的播音理论,才会入之愈深,见之愈新。”⑤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依托中国播音学坚实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从前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断再版和重印的几乎都是立足中国播音学的教材和专著,那些抛弃了播音理论根基,大谈主持现象的教材和专著却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与传统并非截然两分,创新与守旧本应相生共存,否则创新便必然会流于浅薄的时髦,甚至流于单纯的形式创新乃至话语创新。出版的创新与守旧也当作如是观”。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也应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2. 挖掘各个研究领域的选题,激活各类院校作者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图书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和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但选题分布并不均衡。单就教材而言,本文统计的208种各类教材中,导论概论7种,语音发声25种,播音创作基础13种,朗读朗诵30种,播音文体业务5种,广播播音主持1种,电视播音主持3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种,新闻播音6种,口语、即兴口语5种,体育解说2种,配音8种,演播6种,播音主持心理学3种,作品赏析1种,主持导论概论通论15种, 各类主持34种,主持传播学1种,英语播音主持10种,粤语播音3种,综合28种,一些类别仍有较大的选题开发空间。专业编辑要善于挖掘各研究领域潜在的特色选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影视配音艺术”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当时,开设这门课的院校很少,我们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点,出版了这门课的教材,之后很多院校因为这本教材而开设这门课程,教材的销量逐年上涨。
如今,除了传媒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等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多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还有很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或转移到教学工作中,这为专业出版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教材或专著的写作。比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的作者仲梓源既有在江苏卫视担任八年新闻主播的经验,又有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讲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编辑正是看到了作者的这些优势,主动向这位从未出过书的作者约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出版后,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3.把握数字出版的机遇,开发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数字出版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主要传授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只有文字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示范能力的师资。很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即使有教材,也不知该如何教学如何示范。出版多媒介数字化教材、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数字化教材可以做到文字与示范录音或节目视频同步,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播音主持数字化产品仅限于将文字内容平移到数字平台,出版者还需根据读者的需要,重新确定和设计出版物形态,生产出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介数字化教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播音系学生练声时,能够拿着轻便的手机边听示范边录音,更高效地掌握艺术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规律。
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膨胀,但教育质量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几家院校,很多跟风办学的院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即使这些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如果依托品牌教材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播音主持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赵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②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③ 张颂. 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六十年“自强自信”杂感[A]. 播音主持艺术10[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④ 金重建. 播音主持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主持与播音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国外媒体到国内来参与竞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研究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
从目前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能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践环节、教材等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系统。从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教育课题和相关科研项目上看,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较少且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发展的需要,而已有的观点多为练习有稿播音,对无稿、个性化主持及对采访、编辑制作节目的能力的培养鲜有研究,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设置、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新节目类型没有科学的理论阐述,而有一些现今少用或消失的节目类型却仍在课程中,如文艺播音、通讯播音等;而新兴的广播、电视主持形式在教学中少有体现,如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广告影视配音、活动与会议主持等。课程里除了播音与主持有稿专业知识,少有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知识结构,也少有无稿主持的训练。
2.实践环节设置课时较少,特别是小课教学课时较少,而理论课较多,造成学生缺乏主持节目、采访、编辑、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实践能力。
3.考试制度落后,没有实行项目考核,没有实行教考分离,没有实行“会诊”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缺乏一套适合适应现今传媒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材。
5.没有完全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持个性发展不足。
6.没有完全实行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7.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应做出修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逐步加大,高职高专播音与主持人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且在教学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一线进行了改革,其越来越窄播化的发展,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即兴评述、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对手配合、广播设备应用等综合能力,要求广播主持人应有个性化的魅力。
根据现今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电台、电视播音与主持现状、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调查、访问、交流,根据不断发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需要,尝试调整课程规划与设计、培养目标、改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制定相应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实践方案、教材建设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模式,培养适应现今电台、电视台所需要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没有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没有改革成功的典范。
三、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省、市、县级台的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播音员、主持人。
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时做出成品节目,除了小课实践,还有安徽省电台、各地市电台、院电台、系模拟台、小课辅导间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时间,培养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新的教学方法是: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完成各个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阅读文献,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准备。
第二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双纲、实践教学训练方案、双项考核办法。
第三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修正、总结。
第六阶段:逐步编写高职高专专业教材。
五、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教育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的素材。
2.调查调研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剖析广播电台的现状。对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切入点。
3.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全面了解教学现状,为制订对应的主持与播音课堂教学规程和评价模式提供基础。
4.交流研讨法:研究并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依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高专的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采、编、播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主持与播音专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3]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