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范文

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发展趋势,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推行并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型”、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还是日本的“企业教育”,均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案例。做好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现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多元主体参与其中[1]。我国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时以政府、企业、学校一方牵头多方协同及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为主。财会类专业难以找到特定的服务行业,各企业财会类人员岗位占比较少、人员需求量不高,导致专业就业相对分散[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面向行业和企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的一大困境是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共合作、共育人、共管理”全面合作机制。1.校企共合作。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研判,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专项项目。为有效促进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企业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产出成果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双方应整合资源、挖掘共赢点、搭建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3]。一是整合资源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校购入所需平台、设备等,建设现代化企业办公区域;企业师资和“师傅”入驻,进行工作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在学校办公学习、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学习。二是搭建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将企业需求融入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员工培训等方面。2.校企共育人。校企“双元”育人应体现教育性和职业性。构建“工学贯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为想要提升学历的学生进行教育保障。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和综合能力。聚焦新技术新要求,校企共建双师教师实践基地,培育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师资技能培训、社会培训、技术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新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校企共管理。在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践中,通过签订专项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等,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中,以学校为主导单位,企业全力配合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划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彼此分工明确,提升管理效率。学校作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教学的“双元”育人模式中,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有效性,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

三、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一)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对应性

数字经济下,会计职能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技术由传统财务向智能财务转型[5],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应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就业方向,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业务流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形成“行业企业—岗位—业务—教育”四链闭环衔接,通过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思政育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打造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下,财会行业企业全面升级转型,企业财务呈现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财务自动化体现为利用设备和机器,预先编制好流程及程序,在人工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部分或全部财务操作。财务实时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共享所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财务数据及时、动态、对称同步。财务数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进阶,业务转化为数字,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财务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包括可视化、机器学习、语言处理等技术。会计信息管理源于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很多的岗位选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呈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就业首岗面向传统会计核算和大数据业务财务技术人员,向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维护、销售岗位迁移。未来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展,其中目标岗位包含会计信息主管、会计主管和ERP工程师,发展岗位包含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总监和财务经理。数字经济下,企业财务业务大致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四个环节。第一,基于企业内外部会计业务和经济业务信息,以及其他数据源通道,通过业务分析、会计核算等进行信息采集。第二,通过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业务发展与数据情况建立业务数据算法和模型。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并呈现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第四,撰写如企业投资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的风险管控、预算编制、纳税规划等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懂业务、擅分析、能设计、助管理的人才。首先,要熟悉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与发展过程,并能厘清业务与数据的关系,搭建数据分析框架。其次,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要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和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思维,使信息的传达明确、有效。最终,要服务管理决策,能够依据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如下三个层面的支持[6]。1.会计学课程。会计信息管理不能脱离财务会计,要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及处理,能够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生成和企业纳税申报等业务工作。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出纳业务操作、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2.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对数据的管理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能够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二是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与信息安全管理。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统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财务大数据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业财一体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决策管理能力课程。面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会计信息管理人员更多的要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求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ERP管理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

(四)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企业挖掘工作岗位任务与技能,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增强实践教育应用。

(五)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打造

校企共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利用各自优势,增强师资建设的产教契合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协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师资管理办法,完善双导师制,明确职责和培养任务,规范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办法。有计划引聘校外行业名师、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依托双师教师实践基地等平台,校企教师双向交流培养,综合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点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和管理,校企共同组建学工团队,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教学[7],实现教学现场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签订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人才培养和招工招生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等职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综合素养能力和技能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制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企业师傅入驻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参观、个人发展规划等途径,帮助学生体验核算处理、财务分析等岗位工作要求,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于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活动作为课程核心,将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教授工作技能指导课程。以企业师傅入校或学生入企业的形式,积极探索校企轮换弹性学习模式,由学校教师主要承担企业财务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主要承担智能出纳业务实操、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学练结合,为过渡到工作岗位做准备。第三阶段为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徒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轮岗培养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由企业考核,双向选择就业。校企共同落实好实训工资、津贴、学费、社保、安保等工作,打通用工、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良性机制。学徒期结束时,学生应修满毕业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并取得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结语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受到高度关注与认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会计信息管理等财会类专业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还应共同制定双元考核与评价方案;制定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分制管理机制,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认证,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修读、校企交替与企业轮岗等课程的学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学徒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2019(04):60–66.

[2]于晓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109–110.

[3]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02):40–45.

[4]张函.校企合作不合伙——“单主导”模式破解现代学徒制“两冷”难题[J].科技视界,2020(23):76–78.

[5]区永亮.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1(35):74–76.

[6]赵彩霞,吴杜,雷国琼.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5):34–36.

篇2

关键词:高职;会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课题编号:GJXHZ2013-3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原则

顶岗,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经营一线的诸多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们转变观念,从大学生活、学习中转换到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岗位意识。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炼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实习,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见识和工作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应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把学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并学习致用。

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实习单位分散化。会计专业由于其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个单位不可能同时容纳多人进行实习,而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又比较大,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多,比较分散。

(二)实习岗位多样化。会计岗位的多样性以及实习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首先选择的实习单位性质不一,有的去制造业,有的去商品流通企业,还有的去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其次实习的岗位大多跟会计相关,但也存在着差异,比如有出纳、材料会计、库管员、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岗位。

(三)实习指导松散化。由于存在实习单位分散、学生数量较多、实习岗位多样等特点,导致管理存在松散化,学校不能深入到全部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平时只能依靠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脱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感觉。所以,学校务必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强化过程监督和指导。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院按照“实习前动员,实习中督导,实习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抓好顶岗实习的每一步,确保学生在顶岗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实习前动员

1、严密规划。在实习前,一定做好严密规划,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目的、方式、进度、内容、岗位、管理、实习报告或实习手册的填写以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多项内容。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2、做好动员。做好规划之后,要提前进行学生顶岗实动员,吹响实习的号角,宣传动员主要包括:一是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二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三是顶岗实习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动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

3、寻岗定岗。顶岗实习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要找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首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寻岗、定岗,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习岗位。确定岗位后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台账,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把好实习的第一关。

(二)实习中督导。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确定后,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三方联动,进行过程督导和管理,把好实习的第二关。

1、学校过程督导。学校层面,务必做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全过程指导、无缝式对接”,要求学生做到“每周有日志、每月有汇报,结束有报告”。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实时指导,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

(1)每周日志。实习日志记录着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与收获,每周至少要求学生写1~2篇实习日志,随时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实习日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2)每月阶段性汇报。一个月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整个月的实习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或者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与欢乐,有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去分享实习的收获。

(3)实习报告。实习全部结束,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实习报告包括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单位简介、实习过程、收获与体会、实习单位评语等内容,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档案进行留存。

2、实习单位实战指导。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起到了直接指导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全部在实习单位的掌控之中。从考勤、职业道德、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实践技能、专业指导等多方面要求学生,将学生视同单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进行管理,严要求、强管理。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JXH2013-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实训基地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会计作为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难题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但绝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容纳学生实习的数量和次数都不多,甚至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只是挂名,并不接受学生的实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首先,会计资料保密性较强,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其次,会计工作技术性强,企业不愿意让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承担会计工作;再次,会计岗位容纳人员有限,所以多数企业即使作为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和次数也不可能太多,有些实训基地基本上只起到参观的作用,甚至一些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随便找了几家公司挂名而已,并不发挥实质作用。

第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需要专人指导,企业会计人员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要花额外时间去指导学生,企业会计人员对此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口头上鼓励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外,并不能提供实质上的帮助,相应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相关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缺乏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面临着诸多困难,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找准合作对象。普通企业由于会计岗位的特点,一次接纳大量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显然不现实,而学校通过寻找多个普通企业来解决大量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也不太可行,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首先要找准合作对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理想的合作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业务繁忙,工作量大,因此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较多。因此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这两类公司,使其成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合作对象。学校要与它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习,这样做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学生通过实习可以熟悉各个行业的业务处理,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培训学生,为自己的企业储备和选拔人才提供便利。

创新合作形式。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应依靠资源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比如将企业引入校园,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接受教师和学生实习,这样做一方面,企业可以减少房租等经营成本,如果遇到业务难题还可以和教师共同研讨;另一方面,企业就在校园内,方便组织学生进行实训,也便于学校对学生实训进行管理。

发挥自身优势。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可利用部分教师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优势,在校内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或财务咨询公司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才资源创收,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

三、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明确责任。学院应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要求,确定每次实训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并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具体的实习实施方案,同时做好参加实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他们虚心好学、尊敬师长、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委派专职实训指导教师与管理教师,与实训基地所在单位协商实训期间师生的实训与生活事宜。

校外实训基地应协助学校组织好学生实训工作,按学生实训要求,提供实训场地、设备、资料等,并选派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实训进行全程指导,并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和鉴定工作。

互惠互利。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学校应在科研立项、技术攻关、学术交流、员工培训等方面,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方便。如条件允许应向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支付劳动报酬。此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企业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校外实训基地应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并储备优秀的人才、智力资源。

规范管理。为了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必须以协议书等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学校要依据学科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大纲等要求,具体实施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此外,为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学校教务处应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评估学生实训情况,对基地建设管理进行通报,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成效不大、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出整改要求。

篇4

1引言

高职院校侧重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基层岗位管理者,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对接。[1]会计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大部分从事的是中小企业基层财务岗,如何将管理理论与技巧应用于日常工作中,这是本课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教学的难度。

2高职院校中教学现状分析

2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情况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高考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其生源竞争更加激烈,导致近年来入学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差别较大。会计专业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对经济管理系2013级会计、会计与审计专业1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知名企业、知名管理人物知之甚少,管理视野较窄。学生普遍难以接受管理学中高度概括的管理理念。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化为鲜活的管理实践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消化并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2]

22传统教学方法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中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突出弊端。①教师偏重理论说教,技能实训少。目前适用于高职教学的教材中注重案例分析、技能实训的教材很少。并且大多数案例太过陈旧,不具时代感。②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真正参与的环节较少。③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重,重考试成绩、轻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3]

3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31将管理学教学纳入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说服力、感染力强,但情节复杂、信息量太大,对于缺乏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的学生而言,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建议将本课程由传统的理论教学纳入实训课教学体系。

利用“本土化”的企业案例,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近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比如,在“领导理论”一节中引入“徐州市某商业银行前后任行长的领导风格”,让学生分小组扮演前任行长、后任行长,处理银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结合所学领导理论对不同领导风格的优势劣势展开讨论;在“人员配备”一节中设计“徐工集团的招聘模拟”,学生作为应聘者参加招聘,引发思考与讨论。

32引入现代多媒体等视听手段

利用现代多媒体有针对地穿插富有感染力的经典影片片段、名人讲座、报告等。例如,笔者在讲解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之前,先播放影片《摩登时代》中的片段,这是一部反映19世纪20年代科学管理理论在工厂中的应用,从感性认识开始,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去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设计“任务驱动环节”

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知识点并在课堂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点评。笔者讲解“组织机构建设”一节中布置这样的任务训练:查阅资料,设计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机构图、学院各系组织机构图、学工处、后勤集团、人事处、教务处等组织机构图,并分析学校现有的组织机构类型有何利弊,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4名人名企讲座进课堂

一个名人、名企的管理实践经验远比教材上的管理原则、管理原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名人效应”激励学生成功的动力。例如,在“领导特质理论”一节中,观看网络讲座 “马云的一生”“俞敏洪在复旦大学的讲座”,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分享感受,感受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动力与创业激情。

35游戏实训

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笔者在讲授“团队组建设”时,设计“传递水杯子”“你来比画我来猜词”的课堂游戏。在实训中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3级会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全体学生自愿主动要求参与游戏实训。个别内向的学生通过游戏实训增强了自信,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3]

36推行“实训技能”考核方式

篇5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系统;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accounting maj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provide high skilled professional talents which requires accounting major should be position-oriented. However, field work opportunity before graduation is almost zero compar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counting class professional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basically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th little substance. This article is a paper work of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e ERP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innovation training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 college students. After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ability,several constructive understanding and suggetions concerning about creating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the teaching course system would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ERP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ability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目标体现在能力为中心,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衔接,基于岗位能力的分析制订课程标准,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有其职业性,实践性。会计类专业属于对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ERP系统的迅猛发展, 体现了现代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如何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会计模式,形成现代会计模式,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对财会人员如何适应ERP实施带来的变革,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于如何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已形成共识。

1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1 实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对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已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课程体系各有千秋,也有受限于校内外实训条件,并没有一个十分完备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开设有多有少,在体系完整上还有欠缺,实践能力训练环节相对割离,未形成一体化,对实现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还不足以体现。

1.2 实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有的高职院校为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评估的指标要求,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凡是会计专业课程就与之相对应地开设一门实训课程,往往是为了实训而实训,并未真正与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但有的实训课程内容需要有后续知识的支撑,也有的实训内容在后续实训课程中因为业务的处理关系,必然也会涉及到。导致教学内容中重复交叉,未能在有效的课程教学时间内,使得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1.3 能力训练主线贯穿性不够

各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很难做到围绕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流程首尾呼应,实训环节之间也相对割离,未能实现能力培养不断线。一般的院校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时,开设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综合会计实训都是手工做账进行,另再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自所选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牌不一定相同,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有的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课程,增强学生今后上岗时对不同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适应性。其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不同品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训练,仍然停留在软件系统各模块的训练,没有应用到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仍有欠缺之处。

1.4 “重内轻外”或是“重外轻内”

前者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场所,基于会计类专业的特殊性,主要是在校内开设单项实训或是综合实训,学生与职场氛围脱离。后者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育人才,过多依赖校外顶岗实习,作为学生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但由于会计类专业岗位特殊,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在校生实习,校企合作对于会计类专业而言,很难真正收到实效,校外顶岗实习走马观花,徒有形式。

2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2.1 构建能力课程体系

建立“职业能力导向,梯次分层递进”的会计类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2.2 实践能力训练一体化

2.2.1 实训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一体化

一般院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审计方面的课程(包括审计基本理论课程和审计实务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常也配套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包括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和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环节。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计实训内容与审计实训内容是分离的,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可以将会计实训课程(手工账)所完成的账套数据,作为审计实训时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客体,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实训完成的证、账、表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此举,既完整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链,也通过审计,由学生自己找出会计实训时,业务处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锻炼其会计核算能力、企业会计及相关资料审查验证能力。在财务管理实训时,也可以用会计实训所完成的会计报表资料,作为财务分析案例之一,锻炼学生的筹资、投资分析和运营能力。在纳税实务实训时,也可以用会计实训所完成的会计资料中所涉及的相关税种,巩固税法、税务、纳税会计等纳税业务知识,提升税务岗位业务能力。在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围绕能力主线,做到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一体化,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2.2 基本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基本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一般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已具备office的基本操作能力,但进行会计实训(手工做账)时,往往不会应用,造成大量的繁琐计算工作量。在手工会计实训中,根据所选用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为例,可以结合excel的基本运用,训练学生如何运用excel设置“T”字账,分段计算本期发生额,完成科目汇总表编制的基础工作,利用excel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极大地减少手工计算的繁琐过程,提高了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2.2.3 课堂职场一体化

以会计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仿真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使课堂职场化,并使会计技能训练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有机融合。

具体做法是:第1学期,学生处于职业学习的起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从业所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会计基本从业能力”;第2学期,教师根据中小企业会计日常业务处理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实训,培养学生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第3学期,学生先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角色扮演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第3年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应聘单位顶岗实习,全面提升“会计综合处理能力”。仿真模拟――真账实做―― 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2.4 专职兼职教师一体化

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仅依靠校内专任教师的课程教学,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制约其后续发展,很难实现课堂与职场零距离。但如果完全依靠校外企业实践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业)进行,由于兼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规律的把握和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会影响其教学效果。因而必须专职兼职教师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基于ERP 财务管理系统,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

3.1 培养学生从传统的会计岗位分工向ERP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角色转变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即便是选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仍然是依据传统的会计岗位分工,会计人员依据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的要求,对岗位进行分工,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由于会计信息化,在ERP系统中,已经使会计人员已远离大量的会计数据收集、记录、存储等此类繁琐的常规性工作,这些工作可以由非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则是在会计准则、财务制度规范要求下指导和监督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录入,角色有所转变。

3.2 基于业务流程优化,实现辅助决策,真正发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

ER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系统,会计信息要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加快对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上有关信息的反馈速度,使财务信息系统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适应。确保会计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发挥会计参与决策职能。财会人员必须对整个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才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组织管理好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和全面,做好会计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并形成报表,从ERP系统中及时提取相关会计信息,根据动态信息做好预算,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真正发挥会计参与决策职能提供有效保证。

3.3 整合资源,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多维度打造会计类专业实训平台

3.3.1 构建要实现课堂职场一体化

可以通过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建立ERP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共建构筑企业仿真平台,分享企业经验。对于企业的真实业务处理进行分析,依据实际经济业务设计会计类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活动,并且剔除不恰当和不规范企业经济业务处理,使教学设计既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又高于企业的具体工作,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校企共建构筑企业仿真平台,可集成实验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对企业流程设计进行一些基础层次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

在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选择校外实践基地时,可以基于共企合作的平台,必须是融合的校企业合作单位,适应ERP环境下对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选择实施ERP信息系统的企业,企业有具备相应资质专业人员辅导学生并保证给学生在岗位真正实践的机会,避免会计专业的学生岗位实习是“在企不在岗”,顶岗实习手册填写内容与实际做的无关联。随着ERP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够熟悉ERP系统,能够熟练地操作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财会人才必然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基于ERP环境的高素质财会人才也会成为各高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高职会计类专业无论是现在的大专层次,还是今后的本科层次,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还是会定位在“应用型”,对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小萍.利用ERP沙盘工具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21).

[2]刘秋萍.基于ERP沙盘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