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

煤矿安全避险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煤矿安全避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煤矿安全避险

篇1

1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重要作用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求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几个部分。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主要指导原则为“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的体现。以事后应急求援为核心的减灾措施、以安全避险为核心的避灾措施以及安全避险科学理念的提出共同形成了煤矿井下安全保障体系,从而有助于井下工作人员避灾、逃生、自救等整体安全避险措施的形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人员伤亡率以及灾害事故发生率。

2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置

2.1通信联络系统设置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也称为矿井通信系统,能够为煤矿应急救援、安全避险和安全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矿井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两个组成部分,煤矿内部通信系统涉及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几个部分。各个煤矿应设置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并广泛推广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也是矿山救护队必备的救援设备。

2.2供水施救系统设置

供水施救系统能够在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保障井下核心区域的饮用水供给,也是矿井建立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的主要基础,主要包括供水阀门、供水管网和清洁水源等几个部分。各个矿井需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不断建立健全洒水和消防系统。在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设置阀门和三通的基础上,在人员较为集中和全部采掘工作面装设供水管道和阀门,从而在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各个采掘工作面提供紧急供水保障[1]。

2.3压风自救系统设置

煤矿压风自救系统指的是能够在矿井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井下工作人员通过压风装置提供空气的设备,主要包括下述几种情况:第一,与矿井下自救设备相互补充,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增加救援时间。第二,掘进工作面出现冒顶问题,对巷道全断面造成堵塞,冒顶部位无风时。第三,采掘工作面发生停风,矿井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人员缺氧,同时,由于巷道较长,而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撤离时。第四,矿井突然发生瓦斯或煤突出预兆,矿井内瓦斯浓度迅速升高,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应用自救器或是自救器失效时。压风自救系统一般由供气阀门、压风自救设备、送风管网和压风机站几个部分组成[2]。

2.4紧急避险系统设置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指的是煤矿井下出现紧急事故时,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种措施、设备、设施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紧急避险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科学制定、避灾路线的合理设置、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以及入井人员自救器的提供等等[3]。

2.5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置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也可称为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管理系统或是煤矿井下工作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测井下人员活动范围、核心区域和井下人员数量、工作时间、出入区域时间限制、核心区域出入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井时间以及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等等[4]。这一系统具有管理、报警、查询、储存、打印、显示、监测等作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持证上岗管理、下井带班领导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事故应急救援、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未按时升井人员的发现和定位、避免井下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以及防止井下超员生产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置主要包括识别卡、位置监测点装备、传输装备和地面中心站装备等几个方面[5]。

2.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主要风机开停、局部通风机开停、馈电状态、风压、风速、风筒状态、烟雾、硫化氢浓度、氧气浓度、风窗状态、风门状态、温度、湿度、矿尘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实现甲烷风电闭锁、断电和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控制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通常包括监控点装备、传输装备和地面中心站装备等三个方面[6]。

3总结

篇2

关键词:安全事故; 煤矿;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问题

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mpany safe production, ensure that each citizen'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ountries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has been engaged in unremitting research, which in the coal mine " safety risk " of si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to inves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coal mine safety risk " six big systems running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accident; safety; hedge; six system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其预期运行目的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国家提出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准确的定位人员位置,进行安全救助工作。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进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供应急供水,同时加强供水管路维护。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等地方安设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万一发生险情以便及时通知井下人员的撤离。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各地建设的不同基础上,各种大大小小的煤矿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然而,事实上在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目前我国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六大系统不明确、运行没有保障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各个系统分工明确,内容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涉及范围广,界定就很模糊,很容易忽视某一系统的重要作用。“六大系统”的建设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一些企业闻风而来,企业自身条件不够导致企业市场混乱,这样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制造了大量的劣质工程,既不利于企业利益,又影响了六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煤矿企业认识不够

一些矿山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认识较高,但也有部分矿山企业认为“六大系统”意义不大,只是当做政府的命令被动拖延、应付;加上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尽可能降低对其系统的投资,导致建设进度滞后,工程不合格。

(三)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

各地政府部门对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良莠不齐,有些是地方政府设置了企业准入条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基础条件,然而,政府的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介入煤矿企业“六大系统”的实施,企业在安全避险问题上就会松懈,严重后果就是事故的发生。

(四)矿安产品不达标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求,煤矿系统相关设备必须采用矿安产品。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煤矿通过认证的矿安产品品种较少,有些类型的设备还没有矿安产品,这与要求严重不符,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一般矿安产品的价格比非矿安产品高好几倍,这也是企业不愿投资的因素之一。

三、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措施

(一)严格遵守建设规范

面对企业对于“六大系统”建设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要严格要求企业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同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审核企业的安全建设,杜绝一些企业存在的应付心里。同时,也要靠国家的大力支持,认真督促煤矿企业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六大系统”进行统一设计,保证“六大系统”布局设计合理,保证系统设备的技术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六大系统”安全可靠。

(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是确保“六大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六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加强日常建设、管理和维护,适时开展“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六大系统”正常运行。

(三)促进系统间的有效运行

一方面,各个系统自身要正常运行,监测监控参数准确、深入,人员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水管正常,切实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安全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六大系统”在整个煤矿安全避险中是一个整体,要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整体效能,注重“六大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对“六大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联合应急演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强对于“六大系统”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全面建设的决心不动摇、各类矿井如期建成的信心不动摇。其次,“六大系统”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矿井生产安全条件变化时“六大系统”也会随之变化,并随着采掘工作的进行而逐步完善,在整个工程水平提高时也会进一步提升。“六大系统”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工程,要特别重视“六大系统”的建设,从而切实成为煤矿安全的有力保障。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有效地“防灾、减灾”体系,“自救”体系,以及“安全避险”体系,整体提升煤矿安全系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作为有效保护广大矿工人身安全,进一步增强企业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目的,也是推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途径和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创新。

结束语: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员工、普通公民等等都十分关注煤矿安全,这是人们一直忧心的问题。因为事故一旦发生,唯一可以挽救一线人员生命的就是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的建设,这是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严守这最后一道防线是国家的责任,更是企业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丰建荣,史鹏飞,代贵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06)

[2] 郑君.集思广益 建设煤矿“六大系统”[J].劳动保护.2011(10)

[3] 程国奇,付春兴.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篇3

【关键词】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煤矿企业 井下

1 引言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一向都是我国对于安全生产的统一方针。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于2010年7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煤矿、非煤矿山要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要求三年之内完成。从此,“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合称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成为矿井建设的必备设施。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避免或减少瓦斯、水灾、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对提高矿井避灾能力、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提高事故救援效果以及加强日常井下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煤矿企业实现正常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应该、也必须按时、按要求建立或完善到位。

2 煤矿行业的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安全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因为矿山事故基数大,矿山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如:2013年7月19日,河南省新密市郑宏恒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瓦斯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受伤。又如7月23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芙蓉公司杉木树煤矿N3022风巷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等,煤矿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1年,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同比减少202起、460人,分别下降14.4%和19.0%,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分别减少221起、269人,下降18%和17.5%。尽管如此,我国作为采矿大国,矿山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依然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建立健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每个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根本上提高煤矿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3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分析

3.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瓦斯浓度、冲击地压、中毒窒息、火源等安全隐患的监测监控,并通过控制风压、风速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分井下和井上两部分。井下主要设备是矿用分站,是井下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单元,实现对生产场所的安全监测与控制。井上主要设备是信息采集处理中心,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系统德稳定性,把井下上传的监控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输到煤矿各个生产部门,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煤矿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另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监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3.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又叫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和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它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于一体,具有管理、报警、查询、储存、打印、显示、监测等作用。该系统包括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和大屏幕显示系统两部分。对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企业应当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人员定位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应急求援、井下人员考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员定位系统是“六大系统”中技术含量较高、日常管理也相对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除初始投入较大外,后续投入也较大。另外,一旦发生事故,人员定位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大致确定入井受灾、被困人员的位置,对灾难发生后确定抢险救灾的重点方向有指导意义,可有效提高抢险效率,赢取生命救援时间。

3.3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为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加一层防护。紧急避险应遵循“撤离优先,避险就近”的原则。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酮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o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om范围内建设避难酮室或设置救生舱。遇到紧急情况,遇险人员如不能到达安全出口或及时升井时,避灾人员就近撤到避灾硐室。为节省投资,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避灾硐室可利用已有巷道改造而成。避灾硐室内应按规定配备食品、压缩氧气供氧装置、矿用防爆空调、饮用水、自救器、电源装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急救箱苏生器、急救箱环境监测传感器等辅助设施。避灾硐室设1个通道与中段巷道相连,通道内设有普通密闭门和防水门,防水门压力按0.1MPa设防。硐室和通道内设有各种安装电缆和风水管路的管架和卡子,硐室外设置标识牌,明确标注避灾硐室的位置和规格,避灾硐室入口处设有“紧急避险设施”的反光显示标志。另外,避难硐室大小应能满足采掘工作面等相关区域全部人员安全避险的要求。

3.4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也称为矿井通信系统,能够为煤矿应急救援、安全避险和安全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它包括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矿用调度通信系统除用于日常生产调度通信联络外,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可通过通信系统汇报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情况、人员情况等,并请求救援等;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通信及时和便捷的优点,特别适合煤矿井下移动的作业环境;矿井广播通信系统需要井下供电,所以一旦发生停电事故,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配有大于两小时以上的备用电源。行人巷道、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场所应设置广播扩音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调度室可通过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将事故类别、事故地点、逃生和撤离路线等,通知井下作业人员;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灾后救援,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另外,用于煤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电气设备,在电缆和光缆上传输的信号必须是本质安全型信号。用于煤矿井下的电话必须是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

3.5 煤矿压风自救系统

煤矿压风自救系统是安装在压风管道上,通过防护袋或面罩向使用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开关等功能。一旦矿井下发生突发事故,如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或自救器失效等,遇险人员可近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进行避灾自救,为遇险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中的自救力。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系统共用。在井下大巷中宜将供气管路敷设在进风巷道中,在采煤工作面顺槽宜将供气和供水管路敷设在进风和回风巷道中。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位置可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附近以及其他人员集中的地点,但应注意与移动式救生舱、避难硐室等避险设施的设置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

3.6 煤矿供水施救系统

由于井下环境恶劣,不能保证水源的体积和质量,供水施救系统就是在矿山发生灾变时,及时为井下提供生活饮用水和输送营养液的系统,包括水源、过滤装置、供水管路、三通及阀门等。整个供水管道系统需要具备极强的抗灾变能力,即使在灾变中受到强力冲击,也要保证其完好性。该系统除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外,还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人员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以保证在灾变期间为各采掘地点提供应急供水,为被困人员提供足够的生存水源。另外还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阀门开关灵活。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管理,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六大系统”建设文件、管理办法和规定,做好隐患防范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的避灾、逃生、自救等整体功能,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各类事故所导致的危害,降低人员伤亡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率,构成事故应急救援和灾害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本次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指导,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等文件精神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要求,吸取2013年吉林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经验教训,参考《规程》全面修订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梳理吸纳各地区、有关单位提出的修订意见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和矿山救援工作实际进行修订。

本次《规程》修改后,应急救援内容由原来的1章、5节、42条修改为现在的1编、6章、48条。

应急单独设编

本次《规程》修订,将原“第二编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矿救护”扩充修改为“第六编应急救援”,首次将应急救援内容单独设立为一编,成为《规程》六大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应急救援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要变化之一。

应急救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依托大型优势企业建立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煤矿企业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专业煤矿矿山救护队404支,专职矿山救护指战员2万6 553人。另建有兼职矿山救护队2 854个,兼职救护队员2万7 868名。全国矿山救护队在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携带近700套排水、医疗等设备千里驰援,经过8天8夜连续奋战,成功救出115名矿工,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1年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中,矿山救护队经过连续41 h的全力抢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矿工;在2012年贵州安利来煤矿“7・26”冒顶事故救援中,由于矿山救护队处置得当、抢救及时,58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参加各类事故救援5 853起,抢救生还遇险矿工2 960人。

近两年来,受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亏损影响,矿山救护队建设出现了队伍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救护指战员流失、部分救援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本次《规程》应急救援内容的修订,是保障和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订后的《规程》在修改完善各项预防工作规定的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部分适用范围由原来只对井工煤矿企业,扩展到包括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企业,内容由原来主要是对救护队的要求,扩展到对煤矿企业和救护队的要求,增加了应急管理、安全避险、队伍建设、科学施救、指挥协调、救援保障等方面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理念。

条文内容变化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48条中,新增加的有23条,新修改(包括条文合并)的有24条,未进行修改的有1条。本次修订删除了行业标准中已有的6个技术操作性条文,对内容紧密相关的条款进行了合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加应急管理要求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以保障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班组长应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事故后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等。在“救援装备与设施”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当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等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突出强调了应急准备以及事故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和井下人员的自救。

增设安全避险规定,保障矿工逃生自救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煤矿发生事故后,各种安全避险设施设备对矿工有序撤离和避险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险既是矿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为外部救援争取时间。

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全国的井工煤矿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险系统。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新《规程》应急救援编,首次将安全避险内容纳入进来。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矿井必须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规定,并专门增设“安全避险”一章,设立10个条文对各种应急避险设施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加强现场救援指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现场各方面人员较多,而井下灾情往往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救援至关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经验和处置不当的教训表明,必须要根据实际灾情科学决策、指挥和施救,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绝不能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盲目施救。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决策,必须有中队及以上指挥员带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时现场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事故煤矿应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规定。

在封闭火区等技术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处置措施,在防止火区气体爆炸、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增了处理顶板、冲击地压、露天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规范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总局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判事项的要求,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已经取消。为适应减少行政审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形势和要求,保障和规范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援队伍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的规定。

增加了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的规定,以进一步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军事化战斗素质,确保矿山救援队伍在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理顺规章标准关系,妥善处理专业衔接

本次修订中注意做好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着重理顺了《规程》应急救援编和《矿山救护规程》的关系。《规程》应急救援编重点规定煤矿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要求;《矿山救护规程》重点规定矿山救援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互相矛盾、“打架”现象,便于企业和执法人员执行,而且两部规程各有侧重,有利于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编结构内容调整需要和《规程》修订原则,除了前面叙述的增加了有关条款外,也适当减少了对矿山救护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规定条款。比如,删除了原《规程》中第469条、498条、504条、509条、515条和520条,这些条款都是具体操作层面规定,在现行《矿山救护规程》中都有详细规定。

注意事项

应急装备配备与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要求,为所属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具体执行这些规定时应当注意:

一是关于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具体标准,现行标准《矿山救护规程》已经明确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基本标准并有具体列表,煤矿企业应该不低于这个基本标准为本企业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

二是煤矿企业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当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的,应当根据企业所属煤矿的数量、生产规模、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储备,以适应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矿企业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井下矿工应急避险需求来建设,并且,建立的紧急避险设施必须与井下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的事故处理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和针对性训练。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训练中,要针对当前矿山事故减少、新队员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多增加事故处置案例分析教学、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等方式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在训练中增加队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训练时间,加强高温浓烟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

配备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除了按照规定配备基本救援装备外,鼓励救援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特别是自身防护装备、灾区探测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应急通信装备、灭火和排水装备等。

坚持开展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达标及考核活动,这是规范和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检验矿山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队伍稳定和加强救援文化建设。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具有较高危险性、技术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煤矿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救护队员享有相应待遇,保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加强救援文化建设,增强救护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计划

配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救援规章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全国矿山救护队开展标准化达标和互查互检工作,推动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

制定计划和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将煤矿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安全避险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

篇5

【关键词】煤炭行业;矿难分析;百万吨死亡率

1 中美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记录不容乐观。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矿伤亡事故从2000年的2863起,死亡5793人,增加到2002年的4344起。随后的三年死亡人数也接近6000人。2009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631人,比08年减少584人,比02年减少436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近些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09年为0.892,但仍是美国的近50倍。

然而在美国,采煤业却是其国内所有行业中最让人羡慕的安全行业之一,安全指数与零售业相当。2009年达到历史新低仅为18人,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8人。美国采煤业年产近10亿吨,虽然只有中国年产的三分之一,但比例却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行。

2 企业重视程度不同

从从业人员方面看,美国煤矿工人职业稳定性比较好,平均年龄45岁左右,一般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管理人员均为大学本科以上。新招矿工必须参加6个月以上的培训。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作业人员过多,整体文化水平低,缺少培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据统计,我国国有煤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不少中小型煤矿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许多小煤矿经营者缺乏基本安全管理知识。

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国机械化采煤率在40%左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在78%左右,50%的小型煤矿仍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整体劳动效率低。煤矿生产效率低,井下作业人员多,发生事故、遭受伤害的几率就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煤矿特别重大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井下紧急避险相关规定

美国规定,在距离生产工作面和正在安装或拆除开采机械的地点305米之内设置避难设施,在从工作面到入井口沿线的有人作业区域,两座避难设施的间距须在人员1小时的不行行程之内,以保证该区域任何位置作业的人员走到避难设施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偏远地段工作的人员如不能在三十分钟之内到达避难设施,则应在避灾路线巷道中布置自救器存放柜,以方便遇险人员获得额外的自救装置,所有矿工可在30分钟内到达地面或到达地面逃生设施的矿井无需配备避险设施。对于三十分钟的逃生距离,《最终规定》要求矿方根据本矿具体条件进行确定。应选择典型的矿工代表,考虑矿工不同的年龄体重健康水平和吸烟习惯,同时考虑巷道高度坡度底板状况,通过使用自救器进行实际测试。

我国规定,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难设施;采取应建设避难同室;距离突出煤层采掘面500米范围内应建设避难设施。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饭井下工作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难设施;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的应建设避险设施。

从以上分析可见,美国的规定更加严格,意在确保工作区域任何设置的工作人员走到避难设施后安全出口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美国煤矿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一般为1小时,剩余三十分钟为避难设施启动时间和人员在过渡舱内的冲洗时间)。局避险设施超过三十分钟行走距离的偏远地点人员可以从自救器存放柜获取接续自救器,以提高人员依靠自救器逃生的续航能力。

4 自然条件有差距

美国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大多数为缓倾斜或近水平煤层,断层、褶皱、冲刷、陷落等构造破坏很少,煤层瓦斯含量低,除个别矿井瓦斯需抽放外,大部分可用通常方式来控制瓦斯。如其两大主要煤田之一的阿巴拉契煤田,90%以上为水平或近水平煤层,埋藏浅,目前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仅90米,80%的高产高效工作面属中厚煤层,而高瓦斯、容易发生重大事故的煤矿,一般被列为不可采矿井而被关闭。

与美国相比,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差。目前,全国2.6万多处矿井几乎都是瓦斯矿井,其中30%左右是高瓦斯与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接近50%,60%到70%的矿井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

5 安全状况对比

美国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减少用工。井工矿,广泛采用短壁采煤法,使用连续采煤机、自行矿车和锚杆安装机。70年代以来,推广综合机械化长壁采煤。目前,长壁综采产量占井工矿总产量的50%,近年来,采用高新技术的超大型长壁工作面的平均日产达10000t。1997年6月,美国“20英里矿”创造了月产908271t的世界记录。短壁采煤法虽然存在着回收率低的缺点,但减少地表下沉,保护环境,在美国已形成了一整套采煤机械化配套装置,用人少,工效高,安全状况好、效益好,所以在美国一直广泛采用。

应当说,近30年来美国井工矿效率的提高和安全状况的改善,是与连续采煤机短壁采煤法分不开的。而长壁采煤为矿工提供了更好的安全场所。大功率重型设备的使用,使设备故障大大减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液系统的进一步使用,加快了支架的推移,减少了工作面人数;使用遥控采煤机,为工人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证。美国综采矿井的20万工时工伤率,仅为5人以下世界最低。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装备差,机械化水平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大部分不具备起码安全生产条件,因此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不好。

6 亟须强有力的政府监察

美国矿山安全监察体系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中最完善的,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也是最强的。依据《矿山法》,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对全国矿山实施垂直监察职能,每年对井工煤矿至少监察4次,露天煤矿2次。一旦发现问题,将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关闭矿井。

1969年,美国《煤矿法》颁布实施后,因煤矿安全与健康监管部门对违反《煤矿法》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强制关闭矿井和判处矿主监禁等,迫使不少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被关闭。

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力量相比美国而言,显得十分薄弱。2003年美国只有1526座煤矿,86187名煤矿雇员,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有1086入,平均每名监察员监察的煤矿数为1.4座,不到80名煤矿雇员就拥有1名煤矿监察员。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员在1800名左右,平均每名监察员监察的矿井数为14.7座,为美国的10.5,倍,3650名煤矿从业人员才拥有1名监察员,为美国的45.6倍。同时美国煤矿监察经费也高于我国,2004年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投入2.67亿美元。

综合前面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照,虽然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确实十分严峻,但从美国的发展情况与避免、减少煤矿事故的经验看,如采取有效措施,事故是可得到一定控制的。

参考文献:

[1]张传宝,贾秀华.中美煤矿安全法律体系对比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7).

[2]杨大明,武越.中美两国煤炭井下紧急避险相关规定对比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2(20).

篇6

xxxx年,在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一系列安全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没有安全一切等于白干”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年安全目标,深入开展“安全整治”活动、 “百安活动”、“安全月活动”、“雨季三防”活动及“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及各类安全大检查活动。强化人本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促进了公司所属煤矿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杜绝了重大恶性生产事故,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目标。

一、         所属煤矿基本情况

(一)2月17日xx煤矿开始检修, 3月28日,煤炭管理局对xx煤矿进行了复产验收及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定,于4月21日获得复产验收批复文件,开始正常生产。因未按规定建设完成安全避险“五大系统”被责令于8月20日开始停产整改,10月31日收假,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前五项工作,12月6日因xxxx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涌出事故,煤矿全面停产学习。

(二)3月9日xx煤矿开始检修,4月10日,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配合煤炭局对xx煤矿的复产验收工作,因还存在多井口出煤等隐患,组织整改;4月26日,xxx煤炭局对xx煤矿的复产验收,于5月17日获得复产验收批复文件,开始正常生产;8月14日通过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及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前五项验收;因8月29日攀枝花肖家湾瓦斯事故停产,根据“打非治违”要求进行整改,于9月3日获得整改方案批复,开始整改,12月6日因xxxxx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涌出事故,煤矿全面停产学习。

(三)2月15日,xx煤矿获得检修方案批复,但由于周边村民干扰无法组织检修。3月24日收假,开始检修,由于村民问题,只能在地面检修,无法组织井下检修。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与相关部门协调关于解决xx煤矿周边村民干扰导致无法组织人员下井的问题已取得成效;4月19日,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堵井事件进行平息,xx煤矿开始进入矿井各大系统的检修;6月28日矿井恢复生产工作通过xxxx煤炭局的验收,于7月7日获得复产验收批复文件开始正常生产;7月9日,因安展煤矿积水影响,根据县煤炭局要求安装防水闸门,8月15日安装完成开始检修;8月16日,通过安全避险 “五大系统”验收;因8月29日攀枝花肖家湾瓦斯事故停产,根据“打非治违”要求进行整改,于9月25日获得整改方案批复,10月24日按师煤发[xxxx]31号文件要求,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行隐患整改,12月6日因富源县上厂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涌出事故,煤矿全面停产学习。

(四)2月18日,xx煤矿获得检修方案批复。但由于周边村民干扰无法组织检修。3月23日收假,开始检修,由于村民问题,只能在地面检修,无法组织井下检修。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与相关部门协调关于解决xx煤矿周边村民干扰导致无法组织人员下井的问题已取得成效。4月19日,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堵井事件进行平息,开始进入矿井各大系统的检修。6月19日矿井恢复生产工作通过xxxx煤炭局的验收,7月7日获得复产验收批复文件开始正常生产;8月16日通过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的验收;因8月29日攀枝花肖家湾瓦斯事故停产,根据“打非治违”要求进行整改,于9月3日获得整改方案批复,现正在整改阶段,9月26日开始放中秋、国庆节假,11月17日开始检修,12月6日因富源县上厂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涌出事故,煤矿全面停产学习。

全年所属煤矿生产、检修、停产情况报表:

序号

煤矿名

生产天数

检修天数

部分人员上班天数

停工天数

1

xx

112

46

36

172

2

xx

106

42

217

3

xx

114

65

187

4

xx

48

134

184

合计

274

351

78

760

二、煤矿安全目标实现情况

(一)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杜绝了工亡事故的发生;

(三)杜绝了重大非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发生轻伤19人。

其中:xx煤矿轻伤7人、xx煤矿轻伤4人、xx煤矿轻伤1人、xx煤矿轻伤7人。

三、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的主要工作

(一)制度建设情况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煤业管理部xxxx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管理办法》、《煤业管理部瓦斯治理责任制》、《xxxx年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计划》、《云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业管理部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制度》、《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工作职责》、《云煤股份有限公司煤业管理部煤矿安全责任工资考核办法》、《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煤矿雨季三防、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及百安全活动实施办法》等。

(二)完善安全管理机构

Xxxx年1月1日,从所属煤矿分别抽调一名骨干到煤业管理部安全科,组成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小组,煤业管理部每矿下派一名管理人员驻矿参与煤矿安全管理;并制定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让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

(三)安全活动开展情况

1、组织开展“雨季三防”、“六月安全月及百安活动”,活动时间:xxxx年5月6日—xxxx年8月13日。根据煤业管理部的工作要求,各矿结合矿情,通过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成功实现了安全生产活动目标。

2、组织开展 “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因8月29日攀枝花肖家湾瓦斯事故停产,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文件精神,公司所属煤矿根据“十七项”整改要求进行了整改。

(四)安全办公会召开情况

每月召开一次煤业管理部煤矿安全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工作会,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措施进行解决,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全年共召开安全办公会195人次。

四、安全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司所属煤矿的各类安全检查,督促落实整改其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煤矿安全监察局检查4次,发现隐患45条;煤炭局检查3次,发现隐患15条;煤炭局检查46次,发现隐患352条。其中xx煤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检查1次,发现隐患7条,xxxx煤炭局检查1次,发现隐患4条,xxxx煤炭局检查10次,发现隐患75条;xx煤矿xxxx煤炭局检查7次,查出隐患44条;xx煤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检查2次,发现隐患23条,xxxx煤炭局检查15次,发现隐患96条;xx煤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检查1次,发现隐患15条,xxxx煤炭局检查2次,发现隐患14条,xxxx煤炭局检查14次,发现隐患137条。

(二)督促公司所属煤矿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并落实查出隐患的整改情况,隐患整改率达100%。

公司所属煤矿共开展自检自查76次,查出隐患729条。其中:xx煤矿开展自检自查18次,查出隐患96条;xx煤矿开展自检自查22次,查出隐患362条;xx煤矿开展自检自查18次,查出隐患146条;xx煤矿开展自检自查18次,发现隐患125条。

(三)积极深入煤矿井下作业现场,排查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开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按四定的原则要求煤矿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煤矿对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向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进行回执。

xxxx年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安全检查小组对所属四个煤矿共检查168次,查出隐患492条,其中一般隐患422条,较大隐患67条,重大隐患3条。较大、重大隐患经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及各矿相关安全负责人开会讨论、认定,按《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对其进行处罚,四矿罚款共计28300元,从各矿的安全责任工资中扣除。四矿检查及处罚情况如下:

1、xx煤矿检查72次,查出隐患192条,其中一般隐患167条,较大隐患25条,罚款7700元。

2、xx煤矿检查46次,查出隐患130条,其中一般隐患116条,较大隐患24条,罚款7700元。

3、xx煤矿检查38次,查出隐患127条,其中一般隐患119条,较大隐患6条,重大隐患2条,罚款8800元。

4、xx煤矿检查12次,查出隐患33条,其中一般隐患19条,较大隐患13条,重大隐患1条,罚款4100元。

五、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送培4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均取得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即:副矿长安全资格证)。

公司所属四个煤矿先后组织了5次全员安全培训学习,持证率达100%,特员培训共408人次。其中:xx煤矿特员培复训186人次,xx煤矿特员培复训60人次,xx煤矿特员培复训85人次,xx煤矿特员培复训77人次。

六、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

因2011年停产时间较长,公司所属四个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按行业要求都需进行重新评定,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了评定,现四个煤矿都属于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xx、xx、xx三个煤矿都在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积极准备,争取在明年到达二级标准。

七、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

公司所属四个煤矿均属于高瓦斯矿井,煤矿严格按照行业相关要求每吨煤提取安全费30元,安全费的使用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

年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及安全责任工资的考核兑现: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已提交煤业管理部领导审核。

八、其他安全相关工作

(一)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及善后工作。

(二)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的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及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三)配合协调环保核查的相关工作,于9月20日,通过云南省环保厅、xxxx环保局、xxxx环保局相关专家评审会。

(四)督促落实各级管理部门及公司下发的各类安全相关文件。

九、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安全工作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

1、安全制度的建立、规范虽经讨论,但执行不力,仍需要一个统一认识的过程。

2、责权不匹配,内部安全监管、督促整改落实难度较大。

(二)公司所属四个煤矿均属于高瓦斯矿井,加之顶板破碎、水患严重,灾害程度大,安全基础薄弱。

(三)管理体制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改进和克服。

十、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认真地抓好,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瓦斯治理水平,把“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一通三防”管理工作。

(二)继续抓好所属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思想观念,防止骄傲自满和松懈麻痹的现象,以零起点的精神,把过去的作为镜子、作为动力,抓好今后每一天、每一时和每一分钟的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三)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努力建设精干、高效、求真务实的安监队伍。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为实现安全目标把牢关、站好岗。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第一责任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做到员工安全教育不断线,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五)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认真实施安全规划和措施,使安全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争创“本质安全型煤矿”。。

(六)强化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实现无隐患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七)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质量保安全。

(八)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急救援预案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是防止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避免工作不负责任和失职,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保证安全生产。

(七)积极推进安全工作机制创新,切实履行所属煤矿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抓好煤矿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活动,抓好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八)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篇7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 安全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25-02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必不可少,是保证相关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经济调控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而煤炭仍然是诸多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供应,因此,如何保证在安全生产下运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煤炭资源非常重要。然而,目前诸多煤矿企业在确保丰富煤炭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仍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因此,为确保生产工作顺畅开展,促进采煤企业高效、优质、科学的采煤,就要结合具体状态,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1 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的生产安全管理与煤矿的采煤技术密切相关,也是保证减少煤矿开采事故频发的主要措施。然而二者在实际采煤过程中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1.1 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部分煤矿企业利益私有化现象严重,导致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意识不足,通常表现为未将煤矿开采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安全性工程来对待,认为开采是短时间内的作业行为,不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质量及环境要求等方面不予重视,更无从谈起安全管理措施。

1.2 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

良好的安全生产纪律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纪律的重要性,使得制定的纪律成为形式化,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导致很多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正常地进行。

1.3 事故责任机制建立方面有待完善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近几年,煤矿事故仍处于频发、高发阶段,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给职工家庭带来惨痛的悲剧,因此,国家对煤矿开采的安全非常重视,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仍盲目追求利润,忽视国家的要求,忽视安全生产,进行非法生产、违章作业,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表明了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事故责任机制尚未真正落到实处,让违规者有机可乘,使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地落实责任。

1.4 煤矿标准化建设滞后

煤矿标准化建设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按高瓦斯矿的建设标准还是煤与瓦斯突出矿的建设标准,无论是煤矿井下安全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还是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都离目标任务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煤矿企业正常生产与安全工作。

1.5 煤矿职工的职业素质普遍偏低

煤矿职工的职业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但近年来,煤矿企业重生产轻培训观念较为严重,对职工的安全培训认识不到位,导致职工培训流于形式,职工也无法从培训中接受到新工艺、新技术,这无助于提升职工素质,更无助于安全生产。

2 加强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建立与完善事故责任机制、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还需引进与改进现有的煤矿工艺、设备及技术等,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2.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纪律

“安全第一”是煤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一贯方针。因此,煤矿企业应时刻让员工认识和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政策方针,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有员工的安全生产及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从根上解决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即对煤矿企业所有职工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如方针政策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及事故案例教育等。

(2)进一步强化员工劳动纪律,确保安全生产。一是煤矿所有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强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并坚持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组织纪律的各项要求,不违规违纪;二是作为煤矿企业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以加强其他职工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三是加强监督,对违反劳动组织纪律人员严肃处理和认真教育。

2.2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责任机制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可有效预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责任事故的责任者,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如根据《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坚持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对事故责任者,按照责任大小联责处分。如对于企业领导、部门及各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或者罚款,对于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等。

2.3 加强煤矿标准化建设

加强煤矿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煤矿企业应从煤矿地质地貌环境、高瓦斯矿的建设标准、煤与瓦斯突出矿的建设标准及煤矿井下安全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煤矿标准化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利用利用地质地貌,减少、规避安全隐患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2)加大“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做好通风设施的完善工作和防尘检修工作,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将隐患减小到最低限度。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瓦斯、煤尘等问题的监测手段,并实施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隐患发生。

(4)逐步规范和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如合理设计适用本煤矿企业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提供可靠的可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等,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管理、维护保养制度。

2.4 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及管理

依靠科技,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及技术管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合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以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但是,所谓的引进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会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将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综上所述,煤矿采煤技术运用的完善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健全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盲目推广新技术、煤矿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开采应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加大、合理应用资金,引进并合理应用新采煤技术,设计合理的煤矿开采方案,进一步改善煤矿企业井下开采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煤矿开采和安全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展业.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9):139.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完善

近年来,煤矿事故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有几起大型矿难的发生表明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依然令人堪忧。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件,153人被困,经全力抢救,115人获救,遇难38人;2010年6月21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火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7人遇难;2013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21人遇难4人失踪。上述事故充分表明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1.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 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态势较好, 但是, 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矿数量多, 整体安全水平低,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2)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投入不足, 不能保障

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4) 技术管理薄弱, 职工安全意识差。

5)某些领导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

2.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2.1 加强煤矿事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开展煤矿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煤矿事故的致因和灾害发生机理,摸清事故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寻找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以瓦斯、火灾、水灾和顶板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瓦斯及煤尘爆炸机理、煤自然发火热物理特性及火源点探测方法技术、矿井突水治理与预防技术、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等。同时还要加大深井开采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要加大探测方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磁辐射等现代探测技术手段,寻找最适合的探测方法,提高探测的精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能及时有效的避险; 同时还要建立避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 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在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发生; 同时还要建立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人员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

2.2 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政府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在我国的煤矿生产中,企业、政府和煤矿工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都有责任,企业是煤矿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监管方。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应当是安全投入的主体。因此有必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主体地位,提高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然而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自主性,需要设计一种制度,使煤矿企业像关心煤炭生产成本一样主动自觉地关心安全投入。在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强化机制作用下,将会迫使煤矿企业投入安全成本,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加大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责,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降低监管部门执法成本的同事,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不查处和查处不力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目前中央政府的垂直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地方政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即地方政府在享受煤矿企业带来的收益时,要承担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对当地煤矿企业的生产监管责任,实现权责对称。这样可以促使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投资。

2.3 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加快煤矿人才的培养

建立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成果推广应用和再创新平台、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为主体的煤矿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以高等院校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也要加大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已有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2.4 继续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自国家进行煤矿资源整合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大矿兼并、参股、托管小煤矿,帮助小煤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现状。因此我国煤矿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继续稳步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对尚有开采价值、纳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煤矿,必须先关闭,吊销所有证照,停止供电和火工品,然后再进行整合。矿井整合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按照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核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在整合期间违法开采。

2.5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煤矿生产一线因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且流动性很大。因此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矿长和瓦检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新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职工培训和持证上岗落到实处。

3. 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基础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煤矿有关事故的原因,从人、自然、技术以及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技术及设备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了解个人、团队、制度、执法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管理作用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 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229-232

[2] 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煤矿安全;2011(5):187-189

篇9

关键词:煤矿;应急;问题;措施

导言

我国既是世界产煤大国,同时也是煤矿事故的多发地。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政府和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过去,很多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安全,使得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统一、高效、及时的应急预案和系统,当事故发生时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造成事故危害不断扩大,轻则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这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社会稳定发展不利的因素。尽管各级监管监察部门和煤矿企业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做了大量预防工作,但各类煤矿事故仍不断发生。如何提升一线作业人员应急避险和逃生能力,也是有效减少矿井灾害事故人员伤亡的重要工作之一。

1、当前煤矿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与管理不健全

我国目前所建立的的煤矿事故应急管理规定尚不完善,人们思想认识上高度不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差,缺乏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常识。同时,应急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应急救援队伍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遇到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1.2应急技术装备设施与系统不完善

有些煤矿企业不愿意在应急救援上投入更多的经费,现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老旧或严重不足,系统机构建设过于简单。由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系统不完善,井下事故一旦发生,导致井下一线职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互救和自救。例如,当前应急救援管理规定中明确的矿井紧急撤离报警系统,部分矿井安装的仍然不能完全覆盖井下各生产地点以及部分矿井安装利用率低,这些都将给事故发生后扩大受灾人员埋下危险隐患。

1.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规定概念模糊

煤矿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经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通风、生产、地质测量、运输、安监、技术、调度和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共同完成。并经当地安全监察、管理等部门共同审核通过,但是多数矿井预案的编制模板统一化,规定释义解读不够准确,导致多数矿井在编制过程中存在敷衍,与本矿实际出入较大。

1.4缺少应急救援演习与知识培训

多数煤矿企业模拟矿井救灾演习流于形式,对矿井应急救援设备和系统没有经过熟练的实践操作,以及对实际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懂得如何去检验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没有及时反馈获取重要信息,所以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做出自救措施。煤矿自救能力薄弱是造成矿井事故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忽视救灾避难技能的日常培训,使危害不能得到控制,或是事故初期没有及时开展救灾工作,而且在救援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救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的高效组织性,使得救援结果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降低损失,甚至导致灾害范围扩大。

2、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管理规定法规和条例,明确工作责任和基本要求,加大煤矿灾害事故人员伤亡警示教育学习,从个人思想上提高安全认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以及职工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要对煤矿工人与指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煤矿工人熟练掌握矿难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紧急避难途径和逃离路线,使的灾难发生时,工人们可以正确的应对,并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第二,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投入,并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利用率,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管理要使其动起来,不能以全论好,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本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必备物资装备,真正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能够有效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引导救助一线职工安全避险和撤离,减少事故灾害的扩大伤亡。

第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完善的预案体系和管理才能根本保证本矿井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正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完善健全本矿应急救援预案内容的编写,要切实结合自身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源和实际发展现状,编写符合自身运用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由于煤矿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与综合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企业的损失。在平时,就应该经常进行煤矿救援的实地演习,在演习中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煤矿工人自救的能力,对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指挥工作也要加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3、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总结,我国煤矿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现已初步形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目前,仍然需要持续加快与煤炭安全生产相关应急救援法规建立、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对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形成从预防到救援完整合理的应急体系,以达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现状 GIS 应用

一、前言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通过GIS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实现管理人员对矿井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有效的安全生产指导信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二、煤矿信息化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思想在煤矿企业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有的煤矿还建立了综合工作监控系统、主通风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电力安全监控系统、锅炉房监控系统、束管在线监测系统、主运输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另外在业务管理层还建立了诸如产运销一体化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地测空间管理系统、安全量化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是独立的,同一监测监控对象(如人员、设备参数等)的应用数据,分别存放在各自部门和数据库中,从而会导致数据共享困难,数据重复、准确性低。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数据的不断庞大,系统维护工作量也会日益膨胀;另外数据信息零散,不利于统计分析,达不到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分析决策的作用,系统应用不能发挥最大化。

三、传统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事后才总结经验教训,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1.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并且管理不统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统一管理信息的部门,相应产生的信息准确度较差,而且对信息的安全性也没有分类,反应危险情况和紧急情况的信息没有归类收集,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利用。因此,对安全的决策缺乏此类信息的指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四、基于GIS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系统的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处理和储存空间信息的技术,其将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图形学融合于一体,并能将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根据需要传送给用户。因此,探讨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系统总体设计

一是要明确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建立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不但要求在功能上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要求在结构上科学化、合理化。根据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集成化、实用性、易用性、可扩充性和先进性等基本设计原则;二是要确定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通过在煤炭安全管理中引入GIS技术,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带入可视化环境中,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变得生动、形象、全面和直观。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通过GIS空间分析,提供最佳逃生线路,使煤矿安全管理更加直观、形象;完成对煤矿相关安全数据的修改、转出、转入、统计分析以及检索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双向查询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图形和其属性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于用户。

2.系统结构的设计

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开放式和模块化的设计要求,以系统兼容性及系统的扩展性进一步提高为目标,使其真正达到较强的实用性、稳定可靠的运行性、先进的技术性,使系统能够真正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煤矿安全决策提供服务,减少灾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煤矿调度人员是系统的用户,整个井下的工人、仪器及设施设备等是此系统的管理对象。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帮助、法律法规、人员管理、灾害处理、安全管理、信息查询和用户登录等模块组成,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包括避灾线路分析、安全隐患管理、应急预案、事故案例和危险源管理;信息查询模块由通风防尘设备、机电设备和巷道等信息组成,为用户及管理者管理和查询井下信息服务。

3.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对空间和空间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办法,在空间数据分层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对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以及灵活调用,本系统通过网络计算机软件对相关图形实施分层管理,以层的管理形式加快检索地图内各要素。系统自动将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图形分开保存,将相近和相同的放在一层,从而形成了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层,但是,在同一个层面内,存放的数据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和几何特征。存储拓扑结构的图形数据由标注、点、线、面等实体构成,其主要以空间图形数据为基础。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危险源、避灾线路及矿井巷道现状等图形组成。此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空间数据中现有数据源,建设本系统空间数据库的主要图层有:第一层,危险源地点层,对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记录;第二层,巷道层,是最基本的井下数据,其包括全部的巷道线;第三层,压风线路层,对压风风流的走向进行演示;第四层,坐标网格层,其包含有图幅范围中全部坐标网格;第五层,避灾线路层主要是躲避火灾和水灾的逃生线路;第六层,文字注释层;第七层,救灾设施分布图层。

五、GIS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运用

在煤矿管理系统中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对煤矿的生产属性,进行分析管理,并理清各个数据间的联系,由此看来,煤矿的管理系统包含了煤矿的生产属性信息,同时对数据的处理也能够看出系统中同样包括空间信息。要想详细了解煤矿的空间图形信息,就必须采用GIS技术的坐标定位对空间位置进行描述。

煤矿属性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主要通过对煤矿地理特征和煤矿中各种设备信息的采集,形成一套完整的空间分布图,从而对煤矿生产设备进行信息化监控和操作,对于煤矿中少数的固定设备,也能够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这种信息化技术主要将采集到的信息的不同特征用几何图形表达出来,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监控。就拿煤矿中的固定设施井巷来说,每个矿井所包含的水平是不同的,而每个水平又分有不同的阶段,可以说结构比较复杂,所以要想准确监控到每个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就要及时采用GIS信息化技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GIS系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实践研究;问题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38.052

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生产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其工作环境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某些不安全因素无法预见,需要进行动态的、完善的、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进一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1 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及要素

基于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而言,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状态,相应地,安全管理就是在特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群体活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等各项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达到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的预定目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以企业单位负责任、生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为对象,按照煤矿安全管理的一般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以实现安全生产活动。煤矿安全管理根本任务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分析、消除、控制各种危险,降低煤矿事故、职业病及各种损失的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其经营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机、法、环等四个方面。其中“人”是指煤矿生产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一线员工、间接单位员工、基层管理队伍、中层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等。可以说人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机”即煤矿生产中涉及的各类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劳动工具及劳保用品等,煤矿生产设备正常、稳定地运行是保证煤矿安全、稳定生产的基本要素。“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煤矿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自然环境等,另一方面则是指煤矿企业的井下作业条件,包括煤矿企业所处地域的地质条件、水、火、瓦斯等自然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性、安全救援及紧急避险系统的有效性等。“法”主要指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每个国家针对煤矿企业均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准则及规范等,只有保证落实、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才能进一步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2 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其主客观因素包括煤炭生产超负荷、违规开采、煤矿资源匮乏等,此处不作重点讨论,主要针对主观因素展开分析。先看某煤矿几个实例。实例1:某日该煤矿某矿井地面压风机房风包释压阀保护套打出击穿机房一角,分析原因可知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对压风机风包进行每班排污,风包内油水化合物积聚造成风包温度急剧升高,风包超压,释压阀瞬间高压释放拉断阀杆,导致保护套打出击中机房。实例2:该煤矿某采区皮带运输巷延接风水管路皮带停止运转,由于管路在皮带机里侧,两名职工就登上皮带机延接管路,在延接第二根管子时皮带机突然运行,其中一个作业人员在惯性的作用下拖闪在地,另一个操作人员手持管子无法放开,管子撞到巷帮导致其右手扭伤。该事故是由于严重违章操作所致,两名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皮带机上延接管子时未与皮带司机做好交接,是一起明显的违章事故。分析上述两起事故可知,发生煤矿事故的主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较多漏洞,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投入不足。煤矿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煤炭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企业过于侧重提高产量,降低了安全生产的标准。很多企业未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虽然我国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要求均比较高,但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的人才资源出现了很大缺口,但是企业却未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安全教育,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制度,未落实安全责任制。其次,安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缺位,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缺乏有效、持续的监督。即使有监督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但仅针对操作人员是否违反操作规定等细节问题进行检查,忽略了整体的、宏观方面的检查,比如矿井设计、设备的整体运行等。此外,安全监督需要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但是职工,特别是一线生产人员通常将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企业对职工定位不准确,对他们的安全责任承担不足。最后,安全教育工作未落实。煤矿企业一些领导安全观念淡薄,企业中未开展真正有效的安全管理,仅针对设备的安全性、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操作避免事故等方面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且行政部门较少参与企业的安全教育。

3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借鉴

煤矿安全管理是世界性问题,人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世界各国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3.1 美国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

首先,美国早在20个世纪70年代就通过了《联邦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对煤矿安全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比如每年至少每季度全面监察矿井生产安全情况,调查死亡事故及严重的非死亡事故;审核煤矿经营人员提交的顶板控制、通风方案及培训计划,此外,在《煤矿安全监察程序》中,对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必须履行职务程序也做出了详细规定。其次,美国对监察人员的录用条件及过程十分严格,不仅对其学历做出要求,还对其工作经验做出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监察人员初选合格后还必须经过国家安全及健康学院的培训,对安全法规、事故处理技术等进行系统培训,再进行考核,合格后实习1年才能负责真正的安全监察工作。最后,美国煤矿企业将安全培训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足见其对安全培训的重视,其在矿山安全健康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如果发现煤矿企业未按要求对矿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则劳工部长就会签发命令要求撤离该矿工,直到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为止。

3.2 澳大利亚高昂的事故成本

作为全球第四大煤产品开采国、世界上最早的煤产品输出国,澳大利来的煤炭生产水平位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其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职工生产安全法》《职工生产健康法》等,且间隔几年会进行修订、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澳大利亚发生煤矿矿难的成本非常高,澳大利亚政府在确定煤矿企业发生了突发事件后,会对其实施较高的罚款;如果出现矿难事故,则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及相关事故责任人等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如果煤矿企业发生矿难而导致矿工死亡的,责任人可能会承担数百万以上的罚款,如果特别恶劣,则该煤矿企业就会被停产。在高昂的事故成本压力下,企业自然而然会增加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因此虽然澳大利亚有十多万的矿工,但是事故发生率却非常低。

3.3 加拿大的“避险港”

加拿大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煤炭开采、煤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然,加拿大煤矿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也体现在其是“煤矿开采零死亡率”的国家之一。21世纪初加拿大某煤矿有上百位煤矿工人在下井时发生了火灾,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救援,所有矿工均安全被救出。这次矿难中的近百位煤矿工人均安全无恙,就是得益于事故发生时他们藏身于一个钾盐矿的“避险港”里,整个钾盐矿分布很多“避险港”,这种避险港可以有效隔绝有毒气体,发生矿难时可以保证矿工在港内正常地生存、呼吸。加拿大政府强制要求每个煤矿均设置这种“避险港”。此外,加拿大煤矿委员会还要求每个煤矿工人必须配备紧急设施及供氧装备,这种个人应急装置在加拿大地下矿井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通过土壤、岩石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便于救援。

4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4.1 加强人员培训

上文中提到,人的因素是影响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一线员工在生产操作时违反设计、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均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该煤矿将人的因素作为安全管理整改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我国一线矿工的整体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均相对较低,培训是增强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该煤矿将安全思想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增加一线矿工的安全意识及责任感;为一线矿工提供更多学习专业技能及安全知识的机会。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煤矿生产机械设备的操作、生产过程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技能等,具体包括机电安全的相关知识、化学品仓库的相关知识、起重机及框内运输的安全知识、有毒有害作业防护知识等。教育培训中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为主,收集企业内部或行业内的安全事故案例,让事实说话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责任感。员工培训必须持续化、常态化,定期组织项目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到行业先进企业或国外进行学习培训,借鉴先进经验,再由他们回到企业内部培训其他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

其次,在企业内部加强了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持续的、长久的、潜意识的,该煤矿充分认识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因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大部分学历不高,安全意识薄弱,向其灌输安全理念、用科学的安全制度约束其生产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可促使其对自己的行为更加严格,预防、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当然,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人的心理、情感、道德等各方面塑造文化、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与穿透力,尤其是针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情感方面的文化塑造可以对其形成心理暗示,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4.2 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

首先该煤矿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安全目标责任制,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安全生产领导、管理为核心,将各项目部负责人任命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从项目经理到中层管理人员,从总工程师到基层的技术人员,从安全副总经理到安全员,从生产副总经理到一线矿工,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在安全生产方针的指导下,遵循“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个职能部门、项目部门及员工个人安全管理的责任与义务。此外,项目部还将岗位制度、岗位操作规范、安全责任标准等采用书面的形式汇编成册,并在生产现场采用现场标志管理、可视化管理,以提高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其次,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所谓目标管理即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在安全管理方面,则以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目标为指导核心,将其逐层分解至各个部门、员工个体,保证各个部门均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协调各种关系,保证各个职工均处于科学的组织目标体系内,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责任及义务,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再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预案。该煤矿自2014年以来,连续两年每个季度均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持续化的安全管理专业预案可以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及员工个人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灵活的应急处理措施。此外,该企业还针对重大事故的汇报、处理、抢救等一系列流程制订了标准化的操作规范,保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减少三违现象,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增强其安全工作的责任心。最后,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的成效与相关负责人的个人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制定专项的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并将奖惩结果与行政处理结合起来,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重视。此外,该煤矿还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专员,主要职责就是深入井下实地勘察,及时发现危险源,监督矿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以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

4.3 加强煤矿的安全与技术投入

煤矿生产体现出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其生产技术涉及多个专业,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仅是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核心,也是提高其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核心。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测、科学技术研究等会得到国家相应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费用更是逐年提高,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该煤矿在加强企业的安全与技术投入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2013年增加了生产设备的研发与采购预算,以改善煤矿开采挖掘的工作环境,并成立了专门的设备检测检修部门。分析煤矿事故的发生原因可知,很多情况下正是没有对一些较小的、精密的仪器进行定期检修,才会导致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该煤矿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企业内部成立了专门的设备检测检修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针对各种精密仪器进行检测、维护,及时更换不合格的仪器;保证生产部门应用的各种仪器均是经过检测部门确认合格的,最大限度上保证设备、仪器的安全性。其次,完善了应急管理体系。该煤矿在原有道路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使用在主井铺设的洁净客场,并设计一个固定长度的避难硐室,保证特定区域内的镀锌管车间直接连接地面。避难硐室要求可有效隔离各种有害气体,并储备氧气、食物、水等物资,以保证矿工的基本生存条件。最后,优化信息传送机制。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挖掘机械、电气设备的环境参数要求较高,现场传感器采集到实际参数后上传至局域网,再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才会得到具体的监测结果。该煤矿以前采用的是FSK模式传输信号,通信过程使用的是普通信号。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煤矿生产环境十分恶劣,雨水、屋顶密封性不好等因素,会导致信号电缆连接错误等问题,而且这种通信故障修复十分困难,需要通信维修部门连续工作十天左右才能恢复正常,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及安全管理。因此该煤矿对信息传送机制进行优化,采用了无线通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及稳定性。

5 结 论

自该煤矿实施安全管理改革以来,其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完善,职工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多,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特别是一线矿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该煤矿建立了立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实现了安全管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完善与落实,在科学的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下,各种的漏洞也大大减少,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健康的轨道。自2013年以来,该煤矿各种伤亡事故显著下降,实现了死亡事故为零的安全管理目标。由此可见,该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当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必须正视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吸纳优秀人才,采购先进设备,不断增加安全管理投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坚决落实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升煤矿企业的自身水平,以满足新时期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从而保证煤矿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传玲,马凤才,白侠.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调查――以人为本安全管理模式再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4):44-45.

[2]卢慧,陈红,杜巍.组织管理制度遵从行为内涵、结构与测量研究――以中国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为例[J].软科学,2015,29(2):101-105.

[3]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5(5).

[4]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4(3).

[5]朱靖,李达权,李刚.论我国矿山安全标准化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8.

[6]陈红,刘静,龙如银.基于行为安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813-816.

[7]朱靖,李达权,李刚.论我国矿山安全标准化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3):228.

[8]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1(11):128-135.

篇12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与职工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还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1 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1 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浓厚

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安全防范等各方面的管理,没有深入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够,在设备选进、技术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创新管理,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1.2 基础条件改善还不够充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小煤矿,采煤技术相对落后,设备运用也存在一定的破旧,在基础条件上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其中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这些基础条件没有得到充足的改善,整体上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在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更加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蕾中的重要性

2.1 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各制度建立,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可以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手段,并强化综合技术的运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员工不能违章;同时,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三违”现象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对员工违章生产操作的惩处,使员工不敢违章,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实现;同时,通过强化素质培训,围绕员工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要素等多方面,定期做好专题培训,在全面宣传营造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不愿违章,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化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作用发挥,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

3 探讨强化煤矿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描施

3.1 依靠安全理念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始终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能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从多方面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有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不贷。

3.2 依靠安全文化的构建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要围绕煤矿发展的整体环境,结合煤矿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构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做到安全操作,人人讲究安全第一”的理念,并通过及时的宣传引导,将文化力量灌输到每一个煤矿安全管理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文化活动。采用演讲比赛、矿井安全作业、红旗工作人员等评比活动,将煤矿安全生产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具体的引导,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做好安全文化的引领。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规范安全质量管理,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构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模式。

3.3 依靠安全监管的构建

安全监管包括有许多的层面,要依靠制度、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整体效能。一是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技术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井下操作制度等,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有按照规程进行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要及时制止和建立。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在煤矿管理中的“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安全隐患排除等执行,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零。

篇13

关键词:煤矿;煤炭生产;安全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14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55

煤矿安全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和快速生产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因素,才能确保煤炭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1 加强煤矿职工的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井下作业的安全与否,因此有必要在职工下井前,加强他们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1.1 加强员工的安全岗前培训教育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井下作业是相对而言比较危险的工作区域,因此在职工下井作业前,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他们下井作业前,应该通过岗前动员或者岗前讲解,向他们讲解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并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井下作业的安全规范和安全要领,使他们在下井前明确哪类动作具有危险性,哪类动作不具有危险性。在岗前培训环节,除了说明危险因素外,还应该让煤矿职工明确,一旦遇上矿井坍塌或者地下水倒灌等危险时,如何通过团队来紧急避险,让煤矿职工明确井下的避险路线等。在岗前培训环节,还应该通过激励法来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物质奖励的原则来促进员工的安全责任心,通过相关处罚来警醒广大职工按照规范作业,避免危险动作。

1.2 落实安全教育课程

除了加强煤矿职工的岗前培训外,还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教育课程的周期性和普遍性。安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可每周举办一两次,将未下井作业的职工组织起来,由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来给职工上课,课程内容可以是国内外的煤矿安全事故思考或者一些数据,尽可能地使安全教育课程生动形象,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上,还可以组织老员工来通过自身经验或经历,向新职工讲解井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紧急避险的一些方法。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课程后,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安全教育老师根据职工的总结内容进行评定,并与绩效等挂钩,提升职工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2 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安全生产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制度来维系的,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明确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

2.1 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挖掘是最危险的区域,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抓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应该从抓好井下挖掘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

2.1.1 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

2.1.2 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

2.1.3 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

2.1.4 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2.2 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机电设备的良性运转,确保煤矿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2.1 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

2.2.2 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3 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确定安全责任范围。

3.1 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3.2 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 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除了容易造成作业面坍塌、瓦斯爆炸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外,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做好煤矿生产的灾害预警工作。

4.1 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4.2 做好水灾的预防

在矿井周围要做好对当地水文的调查,根据降水量来判断地表流向和水流量,并做好地面积水的排泄工作。在矿井里要做好排水工作和封堵水工作,以防止水淹没作业面。

5 结语

做好煤矿安全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及灾情防范等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振字.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J].商业文化,2012,(2).

[2] 张景林,王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5).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十报告提出的“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部署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理念,积极实践“文化引领、制度先行、理念统一、执行有力、落实到位”的思路,扎实开展 “基础强化年”活动,加强安全宣传,加强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管理,进一步推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促进我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活动时间

2013年元月5日至12月31日

三、活动目标

1、杜绝瓦斯、水、火、提升运输、顶板等方面的重大事故。

2、力争不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事故。

3、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一级。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领导小组 

五、活动内容

(一)突出预防为主,构建事故防范机制

1、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立足我公司安全生产环境和实际情况,超前防范、超前管理,进一步把安全工作作细、作实,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活动。⑴每月组织四次安全检查,对全公司“一通三防”工作、防治水工作、顶板管理工作、提升运输管理工作、火工品管理工作等进行全面检查;⑵结合雨季“三防”工作要求,每月组织雨季“三防”检查2次;⑶按照上级要求深入开展 “基础强化年“活动;⑷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3、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各部门要按《隐患信息反馈系统推进方案》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安全检查、安全生产调度会、安全办公会议、班前会等时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当班不能整改结束的,要记入隐患排查、整改台账,明确隐患整改的责任人,实行隐患整改跟踪管理,整改结束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消号。

(二)加强宣传教育,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基础强化年”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各单位要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学习活动,把安全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个职工心中,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2、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大力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帮助员工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按规程标准化作业,塑造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制度,采用先进校后入矿、先培训后上岗的管理模式。所有上岗职工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活动期间,对部室、队长、班(组)长、瓦检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考试,对考试不及格人员进行停班学习,补考及格后方可上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活动期间,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除公司组织的培训外,各队、各班组还要利用班前会等时间,充分开展职工培训教育,实现依法生产、安全生产。

(三)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大力推行并积极实践“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理念,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管理的重点,各职能部门要严格管理制度,采取措施杜绝采掘布局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无风及微风作业现象,杜绝“三超”生产。在瓦斯防治方面,要严格执行“以风定产”措施,严格瓦斯防治的三道防线,要随着生产地区的调整及时调整和校验甲烷传感器,确保瓦斯监控系统完好,把瓦斯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防治水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局《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推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测程序;积极开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在探放水方面,加快实现探放水工作的”三专化“,强化探掘分离制度;探放水队和生产技术部要充分利用公司配置的探水钻机,及时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探放水;汛期要对矿井地貌进行一全面的防治水检查,严防雨水由地表裂隙进入井下;生产技术部要完善相关水文图纸资料,加强预测预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水害防治能力。

3、在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要按照要求有计划地淘汰落后技术装备,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认真做好设备的检查检修,请具备资质的单位对避雷装置、排水装置、通风系统、提升设备进行检测鉴定,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4、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杜绝和减少“三违”现象,防范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期间,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确保每班都有一名矿领导带班下井,与工人同时入井,同时升井;队组作业每班必须有一名跟班队长入井带班,现场指挥,跟班到点,与工人同上同下;各班组长要在安监员的配合下做好本班工作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每名生产现场作业的职工,要做好本作业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

 5、加大反“三违”工作力度。为杜绝“三违”,遏制事故,入井带班领导、安监员等,在活动期间每人每月必须查“三违”不少于3起;活动期间,其他有下井业务的领导每人每月查处“三违”不少于1起。

6、大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配套的激励政策,加快推进以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安全系统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矿区生态化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强标准化动态检查,推动我矿实行“动态验收-定期评价-严格考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新模式;加大考核奖罚力度,推行”正向激励和末位淘汰“机制,使被动管理真正提升到主动管理,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水平。

7、着力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应急抢险救援。要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和管理体系,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提高劳动保护用品质量,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全面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要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推动煤矿企业专职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储备,强化应急预案实训演练,加强科学施救,切实做到决策科学、指挥有力、组织有序、救援有效,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四)加强基础工作,加大安全投入,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加大安全投入,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标准,着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

2、坚持“科技兴安”战略。按照上级安排,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安全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安全科技水平,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五)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防范体系

1、建立“三违”举报制度,鼓励广大职工举报“三违”行为,从根源上杜绝和减少“三违”现象,遏制事故发生。

2、进一步落实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风险抵押金等制度。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专帐,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按照规定积极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加强工伤预防管理。

3、继续加强安全法制学习,要大力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加快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和安全生产、应急避险、职业健康等知识。

(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按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演练指南,制定演练计划,每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暴露的问题,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1-5月):宣传发动阶段。安监部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年活动进行动员发动,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协同综合部利用宣传标语、板报、LED电子大屏等,广泛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宣传活动,做到有声有色。综合部负责制作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宣传横幅二条,分别悬挂于办公楼前和调度楼前;各队组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内容及目的,重温安全誓言。在调度楼前,举办宣传活动,邀请主管领导参加并讲话,悬挂宣传挂图,向职工发放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材料,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以此拉开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序幕。

2、第二阶段(6-11月):全面实施阶段。我公司将按照活动精神制定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展开各项工作。

3、第三阶段(12月):总评考评。我公司认真总结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根据活动精神,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报公司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办公室。要组织召开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动员安排。同时,把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全年,力戒形式主义。

2、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打非、治违、抓责任”,突出“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不断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年”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凡不认真开展活动,存在应付、敷衍行为的,一经查出,将按照矿规矿纪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公职,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