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篇1

关键词:企业;文秘人员;提升;综合素质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social trend of the diversified demand for secretarial staff, analyzed the need of a multi-functional, complex secretarial talents, needs status quo analysis, come to the secretarial staff now need to enhance their overall ability and quality, including keeping the nobl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tie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Key words: enterprise; secretarial staff; upgrad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文秘人员的基本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社会文秘工作已属于行政管理的范围,文秘的工作职能涉及到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如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组织会议和出差、外部网和内部网的通信、文件信息整理、办公室管理等方面。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给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秘人员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备更高的政治、理论、思想、能力和心理等素质,才能立足本职、增强本领、保持本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一、社会和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现状

据统计显示,65%的民营中小企业选了复合型文秘,这表明,当前复合型文秘人才最受欢迎。民营中小企业对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是多元化的,但都有“德才兼备”的要求。民营中小企业注重的文秘综合素质从高到低依次是:职业道德素质(33%)、人文素质(27%)、业务素质(13%)、心理素质(8%)、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5%)等。在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职业道德(75%)、事业心(63%)、良好的人际关系(43%)、吃苦耐劳精神(38%)、忠于职守(28%)。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企业办公室永恒的主题。文秘人员作为办公室人员,既服务领导、服务部门,又服务广大职员。因此,文秘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深化职业意识,忠于职业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一)要诚恳待人,作风正派。文秘人员在领导身边做文字服务工作,地位特殊,影响特殊,文秘人员的“德”既是自身素养的“反映”,更是领导形象的“补充”和行政效率的“折射”,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要诚实公正、言而有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胸怀宽广、度量宏大,克己奉公、处事端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二)要勇于坚持真理,敢于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执行领导指示,要确切领会领导意图。如果对领导意图没有弄清楚或是理解不深时,要当即请示领导,直至心领神会为止;当自己有不同意见时,不要唯唯诺诺,随声附和,要出于公心,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承担责任,反映情况,处理问题,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三)提高道德修养,需要正确对待地位和自身利益。重事业,轻得失,讲奉献;需要保持朴素的职业道德,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向领导反映职员心声;需要始终保持自重自爱的人格操守,不为金钱、权势、地位而降低操守,真正做到“为人处世,常留一份宁静给自己;履职从政,多存一点淡泊在心中”。

三、加强人文素质学习是文秘自身发展的基石

现代文秘通常有以下工作内容:撰拟公文、办理公文、办理会务、调查研究、信息工作、督察工作、协调工作、工作、公务接洽。此外,组织机要、交通、管理日常事务、领导公务活动安排、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也属于秘书工作范畴。其工作具有枢纽性,所需接触的人员之广可见一斑。因此,文秘工作与技术型工作相比,前者的职业服务对象往往是人,后者主要工作对象多为“物”。文秘人员不仅需要进行秘书职业技能的训练,还需要针对该工作的特性加强自身表达能力、听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常常是被广大文秘人员忽视,但却是优秀秘书必备的基本素质。其次,文秘工作再实际中并无明显的工种区分,所应聘的职业被很多企业以“文员”一词笼统地指代。这说明一方面文秘人员在相当长的工作时间内可能难以起到辅佐领导和成为单位枢纽的作用,更多是办理公文之类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所谓的初级文秘;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由于纯技术层面的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胜任文员一职,并且,从事过类似该企业的人员在工作中更易辅助领导制定正确决策,实现智能性参谋职能,是高级文秘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挤压了一部分文秘人员的升职空间。

四、较高的文秘业务素质

能胜任文秘工作,提高文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本,但一定的业务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全面体现,集政策水平、专业理论、逻辑知识于一体。

(一)文秘人员要熟悉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内容。文秘工作的全部内容是与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紧密联系的,而且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往往要与工业、农业、科技、政法、财政、金融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相联系,且政策性与业务性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学习行业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基本了解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性质、范围及其大致内容,并还要了解一些邻近行业的有关业务情况,以利工作联系,提高分析和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文秘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核心能力。文秘主要就是同人打交道,他需要协调各方来处理事务,应主动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减少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文秘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懂得多种场合的礼仪、程序,善于待人接物,善于运用交际手段和艺术,妥善处理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其次,文秘还要强调自身的文字写作能力。“擅长写作”、“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字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等等。还有,无纸化办公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文秘人员应该懂得企业管理和商务贸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之间的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十分激烈,文秘人员特别是高级文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上司或领导班子的智能服务者和辅助决策者,他们必须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他们必须适时地为领导减压,帮助他们进行企业管理和内外协调。

参考文献:

[1] 张同钦. 秘书学概论[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司徒允昌. 秘书学综论[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163.

篇2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学生 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49-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传统高校教育体系中,学生只要应试成绩优秀即可,综合素质的提升则显得不屑一顾。长此以往,不少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就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十分欠缺。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成为了每个教育人士广泛思考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综合素质的基本概述

综合素质顾名思义是其包括的内容是多维而不是单一的。一般情况下,除了文化素质之外,综合素质还包括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而只有当一个大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之后才能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也才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综合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主要素质,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对一个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其应该具备的“第一要务”。专业知识是否过硬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是否顺畅。即便有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其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的过程,这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总而言之,不管大学生的专业究竟是什么,其都会在自己未来的职场或多或少使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就业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变化莫测,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方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但需要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爱岗敬业的作风。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将个人荣辱与单位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个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当今社会下,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显得至关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的提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大学生,也不管其最终选择怎样的工作岗位,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其势必能够很好地胜任任何一个岗位,并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地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一个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完备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4.不断吸取内容各异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基础,而文化底蕴则关系着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大学生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此过程中,阅读无疑是一项既经济又简便且又能提升综合素质的最佳方法,值得大学生选择和使用。

5.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不少大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十分出色,但是其自身的心理防线却十分脆弱,无法承受压力和打击,一旦遇事就变得“溃不成军”。很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明显与当代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越来越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结语

在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高校学生必须紧跟r代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步骤,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为,逐渐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综合素质 "Q"商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将智商、情商、德商等十二种与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关系密切的“Q”商进行整理、分类,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Q计划”。[1]

一、对“Q商”与“综合素养”的理解

十二种“Q”商,是指:

简称 全 称 含 义

IQ(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代表智力水平,提供记忆、运算、问题解决等必备的能力。

EQ(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指面对多元的社会变化冲击,情绪的稳定程度。

MQ1(德商) 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人的道德品质。包括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等各种美德。

AQ(逆商) Adversity Quotient 指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FQ(财商) 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HQ(健商) Health Quotient 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

MQ2(心商) 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DQ1(胆商) 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

WQ(志商) 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SQ(灵商) 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即灵感智商,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CQ(职商) Career Quotient 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验。

DQ2(发展商数) Development Quotient 指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综合素质培养分为: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基础性素质既是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Q”商分析

1.提升学生基础性素质的“Q”商

基础性素质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包括体质、品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通过EQ、HQ、MQ1、MQ2、FQ、WQ、AQ实现。

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性素质的基础,使学生认清责任和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MQ1的提升非常关键。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即HQ的提高。在企业招聘的面试时,可以通过交谈、小测试,了解EQ,即情绪智力,它是作为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要承受各种压力和不适,对于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强求,试着改变一下心态,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MQ2所发挥的作用。FQ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不仅要学会生活中的理财,更要培养起学生的成本意识。同时,在学习、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弹性地面对逆境,接受困难及挑战,才会有卓越的表现,这是由WQ、AQ决定的。

(二)提升学生专业性素质的“Q”商

专业性素质是在掌握技能后,职业素质的体现。IQ需要通过读书、思考、实践、反思等方式,扩展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而CQ则是IQ和EQ职业化的综合表现。其内涵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像个做事的样子”;二是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哪一行的人”;三是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四是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三)提升学生创新性素质的“Q”商

创新性素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关键,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会“质疑、判断、前瞻”,分辨是非,找出问题的真因,需要有较高的SQ,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事态物态不断的转化与变化,可以交织出新的社会环境,所以DQ2愈高的人愈有办法去改变环境进而创造环境。

三、“Q”计划的实施策略

1.课堂教学。根据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解决其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之间、工作与职业之间的不对称的关系。

2.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实践,学生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是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突发问题、学习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是提高AQ、MQ2、DQ1、FQ、WQ、CQ最为有效的途径。

3.技能竞赛。竞赛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锻炼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学生心态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孤军奋战、急于求成到最后的团结协作、注重细节,从关注结果到总结收获,使EQ、AQ、DQ2有所提升。[2]

4.假期实践。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前接触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EQ、MQ1、MQ2、WQ。

5.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辩论会、讲座、篮球赛等活动,在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详尽的计划,协调好人员、场地、器材、费用等资源,极大程度的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计划、抗挫、协调等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职业人优良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找到创新的方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冬艳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93-194页

[2] 向多佳 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探索与创新[J].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6-39页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就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毕业=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不争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属于个人自身所独有的,在生理和心理、外部形态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而在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品德、能力、问题和成绩四部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分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由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没有充分考虑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也无法分析所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追求长远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2、集体观念缺乏

在大学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学生自我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的强化,注重自我保护,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影响了其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人际交往弱化

不可否认,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从上学起,就一直被教师和家长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的观念,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提高分数上,严重影响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形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无法与企业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快速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点,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心理素质较差

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努力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着说话不诚实、作风不踏实的现象,稍有不满就跳槽,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大学教育中,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学的专业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走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专业知识也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侧重不同,其对于事物的观察方式、思考模式、知识结构乃至个人的性格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即不同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以及从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许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使得其了解到,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都能够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运用。

2、重视思想道德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思想在社会中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诚实、信用、勤奋以及各种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基本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平正义理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然后,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或者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发展才智,促进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应该确保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意志,对事物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实现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求职技巧

良好的求职技巧,是学生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也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通常都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求职技巧展示出来,才能使得用人单位清楚地看到。求职技巧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书面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设备及软件运用技巧等。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材料和语言进行组织,对简历和求职信等进行设计,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展示。良好的求职技巧能够帮助求职者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其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视和评估,认识到自己对于求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以往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趋积累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90-91.

[2] 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7)65-66.

[3] 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4] 赵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才智,2010(22)251.

篇5

关于综合素质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开展过有意义的研讨,我们侧重探讨综合素质与艺术素质之间的关系。

第一,艺术素质不能替代综合素质,艺术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应当说,今天在校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比较出色。为数不少的学生自幼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但也正是这种近乎于“职业训练”的教育,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忽视文化课程学习,使许多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艺术技能上可能高人一筹,而文化水准却极为贫乏。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初衷并不是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是因为孩子文化课太差,只能报考艺术院校――仿佛学习艺术可以不需要文化知识。当然,除了这些表层原因之外,还有诸如体制因素、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但无论什么样的制约因素,有一点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并不是什么歌都会唱、会演奏某种乐器就是艺术家,艺术院校也完成了教育使命。也就是说,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既要教育学生掌握艺术实践、技术等层面的技能、技巧、技术,还应侧重提高其文化素养,并通过提升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整体素质(包括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必须告诉受教育者:“社会不需要没有文化的艺术家,没有文化成为不了艺术家;没有文化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艺术教育中,技巧、技能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应简化为技能、技巧的传授。

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术界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认识是,当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高等艺术教育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综合素质教育。从另一个角度上认识,在艺术教育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回应。同时,我们应当在艺术教育重一以贯之重视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艺术竞争的实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是最终决定因素。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某一艺术门类的技巧,而且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艺术修养、精湛人文知识的人才。

第二,“匠”和“师”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产生最有意义的启迪。我们也许没有充分的理由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艺术大师。但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各类人才不具备,或缺乏艺术大师的修养、素质、风范、品格,无疑也是一种失败。即使我们不应期待我们的受教育者都成为艺术大师,至少也应用艺术家、艺术大师的综合、文化素质要求我们的受教育者。一个人人都能够接受的道理是,即使我们的受教育者不能百分之百地成为艺术家、艺术大师,我们也不希望他们成为胸无点墨的“艺术工匠”。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应试教育。而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应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教育界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地声称,时下许多中国艺术院校的学生“匠”气十足,“师”气太少。我们认为,此类批评不无道理。艺术家、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其为“家”和“师”,不仅仅是他们艺术上的杰出和独到的成就,也在于他们的文化修养深厚;“匠”和“师”之间的鸿沟,并非“身怀绝技”所能弭合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连安塞腰鼓和花鼓灯的流传地都说不清楚的歌手会成为艺术大师;也无法想象认为“海拔从地面的高度算起”的演员会成为艺术家。其实,类似问题根本不应与“家”和“师”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不仅是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不仅是艺术工作者、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中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具备的常识。

关于“匠”与“师”之间的关系,颇能说明在高等艺术院校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探索,在于艺术家有自己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而实现这一目标,“家”和“师”的潜在优势、综合素质是任何出色的“工匠”都无法企及的。艺术和艺术上的成就,来源于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次感悟。而这些感悟一方面来自个人的自觉“修炼”,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的分内义务,尤其是对于在校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学校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自我“修炼”意识的增强。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既取决于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

第三,关注艺术教育与做人的关系。综合素质涉及到的深层次内涵则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与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艺术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艺术对人们心灵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故此,在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通过艺术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之其他学科更加突出。

无论是“匠”还是“师”,高等艺术教育和其他任何形式、等级的教育是一样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的培养。人的培养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综合素质理应成为核心内容。综合素质、文化素质对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受教育者来说,不仅包括提升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还包括提高思想修养。人们在批评艺术界许多有违道德现象时,常常指责当事人“艺德”太差,“素质太低”更是平常用语。我们不能把综合素质教育简单地归结为道德修养教育,但综合素质的必定包括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同时,综合素质、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人思想修养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艺术造诣及发展方向。

人们在论及素质教育时,无不强调人文精神的塑造及培养。艺术本身是技术和人文的结晶。故此,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既需要技术上的精湛,也需要人文素养的高深。在实践中,技术往往是有形的,而人文及其素养常常是无形的:技术可以是立竿见影的,而人文素养却难以立竿见影。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大厦的建造,无疑应以人文素养为根基。有人把艺术教育的内容总结“技”、“文”、“道”三个字。我们认为,这种概括可谓一语中的,把艺术教育的技能、综合修养、做人三个大的内容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其中的“道”便包括了“做人之道”。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教书育人”双重任务,要求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必须尽快实现单一角色的转变。

第四,注意潜移默化的培养。人的任何一种素质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既需要教育和培养,也需要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熏陶。人们强调艺术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需要积累。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实现主要依靠一种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涉及制度建设,在考试、考核时,既关注专业课成绩,也给予文化素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以相应的地位,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综合素质的地位。

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潜移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既体现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也应全方位体现在进行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即使是专业教师,也不应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专业课教学上,而应注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课教学渗透综合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必须更正或树立的观念应当是,即使是专业课教师,也应明白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可简单地视为“单一”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注入综合素质培养。这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科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分门别类的艺术学科教学,也不应简单地将这门学科简约为“纯粹”专业课。艺术本身的综合性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的综合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我们倡导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同时,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养,改变时下“专家”的业务局限,让教师从声乐、器乐、美术等课程教师转变为“艺术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专业课教师关注专业教育、专业素养是必要的,但艺术与人文、艺术与个人综合素养之间的关系,必然决定着各门艺术教育对这些教育内容的依赖性。

篇6

【关键词】 留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建议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和学校必须要积极地引入新的教学思想,解决好对学生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办法。只有这样留守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学校和广大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德育教育能够比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管理的情况合格学生的个人发展的情况,不断地调整教育的模式,找到最适合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调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举动,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后,学校应该严格地要求学生执行下去。这样,学校就能够通过对学生的言行的要求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在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面,学校应该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念给学生听,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节约时间,学校应该将言行规范编写成为简单的歌谣,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进行传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传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言行举止规范的深层次的内涵。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地理解到规范的深层次的内涵,同时将其和自身的行为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的自尊心也会要求学生及时的改正自己的行为。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成立检查的队伍,通过检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了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一来,其实也就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的生活中去了。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兴趣爱好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次的动力,也是其核心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比较低,缺乏有足够的前进的动力。其实这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有着比较大的联系。如果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话,当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的时候,其学习的动力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也才会有真正的提升。这是因为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样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当成现代教育的重点,所以,传统的单纯重视知识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寻找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而且学生的日常的生活其实比较单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也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在追求自己的兴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德育教育不断的渗透的过程。因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教师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参加某些活动、要求学生必须要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逆反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好。

三、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素养,做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应该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是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的榜样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找到模仿的对象,才能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举个例子来讲,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这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和信心的建立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用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在处理班级事物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学会自尊自重。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找到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学习;发展

1.引言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五方面。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是员工勇于负责、全心为公的精神,是员工果敢决策、快速执行的领导力。自身素质越卓越的员工越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未来的发展道路越广阔。那么身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如何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付诸努力。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基本素质,提供有效的平台,因材施教,帮助员工发展成长;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员工个人需要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企业提供平台,培育人才

企业是员工生长发芽的土壤,优秀的企业懂得培育员工,懂得以优质的服务回报员工,同样,员工也会以高质量的成果回馈企业,推动企业的快速的进步。

2.1 因材施教,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准确的评估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做全面的考核,通过知识技能、群众影响力、品格测试等因素综合评判,再量才用人,适才定岗,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另外,优秀的人才必须及时使用,将优秀的人才放到关键的、一定层次的岗位上,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1]。

2.2 实施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培训,为员工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培训,员工可以自行选择参加培训的项目,企业报销费用。或者同某些机构合作,组织员工集体参加;另一种是企业外聘专业水平高的培训师,到企业内部为员工讲授专业技能。企业的培训是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最直接的方式,培训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精神,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员工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当然,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服务属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外界条件,员工自身的努力才是主观因素,是决定自身素质能否提高的关键。员工的自主学习是多方面,不仅要从心态的磨练、道德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学习,还要从自我管理、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全面的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1 培养积极的心态

员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要的是心态的建设。智慧的员工懂得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对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拥有积极心态的员工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情,无论在工作中遇到多大挫折,他们总是能想到好的方面,时刻进行自我激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另外,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情商和逆商。在这个人际关系网交织的社会中,仅仅凭借智商不能很好地为提高自身素质搭建平台,高情商、高逆商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越挫越勇,积极乐观,为事业的成功铺平道路。

3.2 挖掘潜能,提高职业道德

企业员工只有学会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潜能,才能不断地开发自己,提高自信心与自身的综合素质。员工自身可以参与一些有趣的工作,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自身潜能的释放;其次,员工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要学会独立完成,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深入挖掘自身的潜能;最后,在工作的最终决策中,要敢于发言,积极参与决策,工作的归属感能够让员工更易接受新的方式和改变。除此之外,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影响员工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向社会负责、忠于职守[2],员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3.3 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最终完成自我奋斗目标的过程。企业员工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最首要的是真诚热爱自身企业的文化理念,树立与企业相近的价值观,这样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才会得到企业的尊重和认同。员工的自我管理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服从服务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要学会自我规范,懂得客户的情绪将如何影响自己或他人,并能动性地将不良情绪转换为更有建设性的事,推动任务的向前进展。

3.4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能

学习是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但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仅仅知识的积累不能满足时代要求,更要求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员工要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学会吐故纳新,学以致用。另外,员工要培养自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专业领域潜心研究,持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触类旁通的能力,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

3.5 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学习方法

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员工实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会学习的员工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方法。尽管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包含了下述方法:首先,员工要掌握自主学习的途径,可以查看相关操作规程、相关记录、相关培训资料,也可以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要虚心向专业方面的老师、师傅请教,不懂就问,排除盲点;另外,提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践,要认真把握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实操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同时在现场作业时也要认真观察他人作业步骤,学习他人的长处,避免他人的错误,从细节处完善自己的实操技术;最后,不能忽视的就是要善于学会总结,要学会将前期学习的专业知识、实操经验以及各个细节的注意事项进行综合总结,然后定期回顾、提炼升华。只有持之以恒、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快速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4.结语

员工是企业的力量,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法宝。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固然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但是员工自身的自主学习、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企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企业员工必须努力地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企业的建设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员工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文素养;个人素质;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从而使学生有效的感知汉语言文学的特色,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明确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自身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利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学习专业来进行提升和完善,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二)有利于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

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内容,结合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古代的儒家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贯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状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教学目标,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提升和完善。教师可以通过沉淀下来的优美文章以及历史典故进行教学引导,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文理念。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引导中,教师要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拓展,积极的利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掌握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意识进行充分的培养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大学生能够在汉语言文学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也要通过汉语言知识来进行综合素质的灌输和引导,加强学生的文学作品积累能力,帮助学生在进行文学作品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的拓展自身的学习理念,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例如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可以针对历史当中的名人以及民族英雄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引导和举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借助民族英雄来进行学习和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情操

高校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的贯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在汉语言教学引导中,利用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提高学生的个人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拓展和完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也要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描述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文学作品来进行探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的进行体会,完善学生的艺术把握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活泼,正处在人格发展的上升时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健全学生的学习人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创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普及。由于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促发展的时期,对于网络信息没有成熟的筛选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自身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拓展学生的个人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探索,完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同学进行榜样的树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好的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提升和拓展综合素质。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相应的引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气质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材当中就有丰富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借鉴教材当中的优秀文化作品来进行教学引导,拓展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借助优秀的作品来进行相应的提升和完善。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确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从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加深自身的学习观念。由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当中的文章文学意境较为优美,表达情感也较为深厚。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文章当中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个人的气质。

三、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质措施和建议

(一)教师在汉语文学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能够重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拓展。教师也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积极的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利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利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来进行拓展和提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要帮助学生汲取文学的知识点,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学习技巧来进行提升和拓展。

(二)教师要创设一定教学情景,增强人文素质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专业课学习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汉语言文学本身的文学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语境之美,从而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接受程度。

(三)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人文素质兴趣

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精神视野,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世界的丰富性。并且要积极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意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项链》时,可以使学生先预习文章,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结合生活实际状态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意向。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大学生;企业需求;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内涵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概念内涵,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综合素质能力是指一个人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等各要素的总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就具备了生理、心理、行为举止、精神涵养等方面特点,它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职业发展所具有的认知、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

二、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

(1)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其考察员工的主要内容。企业之所以看中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是因为这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遵守职业操守、热爱企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依法工作、注重个人修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2)责任感。目前,在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感,个体本位思想日趋强化,很多大学生只想企业满足个人需要,却缺乏奉献意识,事业心不足,却会为企业而忘我工作,这必然导致企业发展受阻。(3)开拓意识。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取得长足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缺乏有胆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因为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开拓意识,即使其他素质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仍然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而如果没有开拓意识,即便是知识能力较为突出,终归也难免流于平庸。(4)动手能力。近年来,从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已经十分普遍。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应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需要,通过实际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发挥光热。从企业角度考虑,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素质,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的就业优势。(5)学习能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内容,但学习能力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学习能力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

三、企业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德育手段,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儒家经典诵读、大学讲堂等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使其正确认识到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担负社会责任。也可以通过主题辩论会、座谈会等活动,使得大学生自愿接受德育熏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引发思考,懂得社会责任与个人事业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2)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种途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人才。一是改变过去复制性的教学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造发明,肯定学生的自我职业策划,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角度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改革以往考核大学生的方式,增加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三是要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实现科研、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却往往不强,大学教育与企业实践工作不适应,这就使得大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在实践操作上具有过硬的本领,那么必定会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对此,高校教育应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促使大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利用社会活动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开辟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专业成长的舞台,逐渐形成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态势。(4)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大学生,高校教育者应在加强大学生职业心理品质、职业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包括基本技能(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学习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自制力、抗挫折力、解决问题能力),身心健康基本能力。在大学教育中,教育者应着重以多种职业能力竞赛、知识培训、能力拓展训练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发展职业发展潜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发展。(5)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原动力,高效教育者应着重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如果学生对某种职业工作产生兴趣,那么必然会以高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取得突出的成绩。反之,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很难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很难取得成功。高校应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兴趣爱好情况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分析、职业规划引导等工作,促使学生真正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找准自我发展的企业与岗位,从而更好地选择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一定要与企业需求标准相契合,只有基于企业需求视角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才能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者应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双线资助 精神资助 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23-02

1 研究背景

1.1 精神资助体系不完整,双线资助势在必行

(1)经济解困为主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处于劣势。

1987年以来,国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还日益暴露出在心理、学习、人际、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和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传统的资助工作偏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解困,对他们的成才障碍研究不够。

(2)综合素质有落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机会不平等。

随着中国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较大,学习成绩较一般同学差,对生活处境满意程度很低,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被推荐入党人数较少,毕业后工资收入普遍较一般同学偏低。这些现象都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1.2 创新资助研究,提升综合素质是核心

(1)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新的方向。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策制定、高校资助体系、市场就业形势等宏观层面和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扶持和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等微观方面。为此,作为高校可从微观方面入手,从就业扶持、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竞争力。

(2)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新途径。

对于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而言,如何实现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的资助模式是目前资助探索的新路径,只有真正实现在物质资助的同时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

2 实施方法及内容

沈阳建筑大学从2010年11月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计划”培训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培训中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方面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就业面试、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员展开团体辅导培训、沟通表达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立志成才教育培训。

2.1 科学实施“素质拓展培训”,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

沈阳建筑大学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为契机,通过聘请专业教练开展了一系列户内外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团队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精心设计“四项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团体辅导培训,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自立自强,能吃苦,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比较内向、自卑、敏感和忧虑。团体辅导培训通过开展自我接纳与自我认识的相关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综合素质,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怎样理解接纳别人以及领导他人,构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看法。

(2)开展沟通、表达培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表达是通向成功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性格比较内向、自卑,自尊心又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众演讲、表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人际交往上常碰到一些困难。通过沟通表达辅导培训,利用模拟演讲、场景对话等模块来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表达或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从而达到沟通表达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顺畅。

(3)开展社交礼仪培训,扫除礼仪文化的盲区。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出生于贫寒农民和工人家庭,从小受这方面的教育机会较少,在一些正式场合难免有社交礼仪的盲区。计划中的“社交礼仪辅导”从细节入手,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演示,让大家对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宿舍礼仪、应聘礼仪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实践中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开展励志成才教育培训,建立感恩信条。

“计划”策划组精选出一些事迹突出、具有模范榜样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以他们的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实际经验来指引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上的艰难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变外在的环境,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身的价值,用之恩感恩的信条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以及正在帮助他们的人。

2.3 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济资助只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眼前的困境,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帮助他们长远解决个人乃至家庭经济问题之道。为此,沈阳建筑大学推出两个素质提升工程,以计划为依托,着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具体来说,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在求职方面的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获得职业长期发展优势。

(2)着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计划培训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进入求职阶段的大学生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总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模拟招聘、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差异化面试、结构化提问等与招聘面试相关的解答问题方法,学员从资深HR的讲解中学习招聘面试的要点。

3 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切实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双线资助”模式,使资助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提升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3.1 完善了资助工作体系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完善了学校的培育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综合培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力推进“计划”培训活动,使得资助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选对象、发补助”这样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而是逐渐上升到通过资助工作放大育人功能这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资助体系上来。

3.2 丰富了资助工作形式

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资助工作形式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得资助工作从以往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过渡到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资助三位一体的新资助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资助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资助工作、关心资助工作的积极性。

3.3 拓展了资助工作空间

在双线资助体系下,学校不仅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学生,而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他们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用他们自己的执著追求,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和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坚强,有力的带动了学风,净化了校风,也使自己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回访结果表明,三年来,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大力推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踊跃参与到培训中来。一些原本比较自卑、胆怯的学生变得开朗、勇敢,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许多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业后以成功自信的心态奔赴各自的理想岗位,在事业上发展良好。

3.5 进行了学生个性培养尝试

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和未来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其个性化教育水平。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方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沈阳建筑大学还将加大投入,继续探索吻合沈阳建筑大学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卜长安,乔琨.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74-78.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陈立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及效用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S).

[4] 赵海信.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成才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7).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对策

200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从原本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另外,近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迫使老师和同学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超越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如何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解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什么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归结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来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外部竞争力和内部竞争力。外部竞争力主要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家庭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户籍区别等。内部竞争力主要包括就业观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一个人的外部竞争力是不可变因素,因此只能从内部竞争力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就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适应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和高校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知识缺乏及结构不合理

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片面重视英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技能,热衷于考证考级,一部分学生因此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第二,受到不合理的大学学习观点的影响,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学习领域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修养。这种知识的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吸纳能力弱、更新能力慢,缺乏创新思维,也就制约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表达交际、合作沟通能力不够

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和家长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影响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表达交际能力。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的甚至不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各种交际,缺乏灵活处理的能力。另外,当今大学生个性特点愈加明显,我行我素,做事、说话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较为薄弱,不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表达交际、合作沟通能力不够直接导致一方面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失去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欠缺合作精神,制约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的发挥。

3.身体、心理素质不完备

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每年的新生军训,总有学生晕倒送医院的事发生。有些大学的校运会记录还是80年代的,至今无人打破。正如北师大一位校领导所说的,“大学生中看球的多,踢球的少;化妆的多,健美的少;讲营养的多,讲锻炼的少。”现代社会快而多变的生活节奏,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失衡。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与障碍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适应控制能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不能承受压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情绪,遇事不冷静思考,一片慌乱。身体、心理素质不完备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缺乏信心,说话不诚实,做事马虎,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高校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陈旧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社会大背景下都在实施学分制,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原因,很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还是延续原来的结构单一、重复低效,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专业分割严重,理论脱离实际。另外,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学计划单一,培养方式陈旧,从一开始就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校园文化缺乏实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风格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具有塑造良好的性格、高尚品格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存在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实效的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或者出于被迫参加。主要因为一方面是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单调,缺乏新意,是为了搞活动而活动,参加活动学生可能收到的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参加的积极性减退。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个人社交、网络游戏等更加私人化的活动,而没有老师去积极引导。

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首先,在培养方案上,根据社会、学科发展适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使得专业教学计划方案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其次,是在教学模式上,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也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能好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更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就是:需要课程结构体系优化整合,建立多方向、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它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建构新的学科体系和概念框架,整合专业科目结构体系,包括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合,还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协调与整合。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深深入与横向拓宽结合起来。学科之间相互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交叉,并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

(二)高校推行非专业素质学分改革

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计划就是考虑到学生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全面的素质,即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完善非专业素质培养计划。非专业素质计划应包括“活动内容设计、建立评价体系、认证、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在活动内容设计方面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也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环节要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持,提高《大学生非专业素质认证证书》的认可度。

第二,依托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考虑如何深化“挑战杯”竞赛,利用好社会、企业、媒体等资源,将学生的纸质计划付诸于实践,使竞赛真正成为增强学生实践经验、就业竞争力、创业激情的源泉。

第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坚持校园文化活动走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开展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三)学生自身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1.营造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利环境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活动能力,学校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其他身心技能。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都极利于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2.学生学会积极的综合素质自我强化

一是学校要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多去鼓励学生,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让学生建立信心。二是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发掘、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锻炼自己的承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学生在平时的学生干部和实践工作中要培养对待工作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细心、勤奋、敬业的良好品质。四是在平时注重锻炼自己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3.大学生自己有计划开展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要有计划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包括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社区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组织专题活动、参与学生社团、学生会干部等等,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角色和就业心理强化。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知道生活的不易,不仅会增加其对工作的责任感,更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炳武.注重素质培养 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

[2]王雷.浅议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教文汇,2009(6).

[3]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

[4]张建政,等.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篇12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710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基础,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只有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有保证,学生才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习与进步。

1.我国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班主任存在着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一问题。落后的教育观让他们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维学习上,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的关注和管理,认为管理应该是学校的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

1.2爱心不足

爱心的确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中职班主任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具体体现为缺乏耐心,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没有顾虑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成长的烦恼”,对他们的生活也不够关心,一味斥责他们,让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1.3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班级中的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学习优异者,“差生”的出现在所难免。并且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学生各方面的长处,而不应该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我国部分中职班主任目前依然存在着这种落后的教育观,正确学生观的缺乏让很多“差生”受到冷落,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2.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分析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以及教育者,同时还肩负着协调班级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因此其综合素质对于班级中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综合素质高的班主任会更加懂得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并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影响对学生的态度,通过充分挖掘学生长处和优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教学质量。

此外,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相比,学习能力、基础以及态度各方面的素质相对都要低,因此更加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无法正确根据学生需求关心和帮助学生,反而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等级,班级的氛围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这样的班级不仅缺乏整体凝聚力,同时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难以创造出积极、融洽、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

3.提高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措施

3.1重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细节,以“爱心”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管理

管理能力是最能体现班主任综合素质的,因此要想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提高管理能力这个角度入手。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要想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需要注意细节,通过对细节的留意来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此外,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体现出“爱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促进班级融洽氛围的形成。

3.2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

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前途,班主任这一角色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尽量选择各项素质比较全面的人才担任中职班主任的职位。这一要求的提升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得到保证,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整体综合素质,让中职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具体实施时,学校需要在选聘中职学生班级的班主任时增加考核内容,全面评估教师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教师的爱心、责任感、学生观等,让综合素质更高的班主任带领班级不断向前进步。

3.3实行教学评价,让学生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由于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与学生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让学生评价教师的表现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提升自己来满足学生以及学校的要求。教学评价措施的实施非常简单,因此可操作性较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最重要的确定教学评价内容。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的作用,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通过向学生征集意见的形式进行确定,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评价这一措施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评价工作的开展形式,必须按照不记名的形式征集学生的意见,只有首先确保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教学评价的实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看法,比如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公平对待学生、是否关心学生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评价内容找到自己的不足,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得以实现,进而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必要。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综合素质方面主要存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爱心不足以及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第一,重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细节,以“爱心”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对细节的留意来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第二,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全面评估教师的各方面情况;第三,实行教学评价,让学生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陈美玲.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篇13

[关键词]四位一体;校企协同育人;高职;创新;创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7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广大高校也在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实践和改革。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为例,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模拟经营实战、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育人项目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和教育教学环节。

1 “四位一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研究

“四位一体”即素质、能力、模拟和实践4个要素组成一个协同育人体系。其中素质的塑造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自省力及内化力7个方面,模拟训练包括公司运营综合实战、公司创业实战和企业经营沙盘实战,实践包括社会培训、政策对接、创业计划制订与实施、成功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

1.1 培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要扎实,较高的综合素质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在素质塑造方面,注重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并重。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脱离专业,亦不能离开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将专业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引导转变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课程开发及学生潜力的挖掘,专业的实战实训,各种素质拓展的内化提升,才能塑造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素质有很多种,但不是每一种素质都对个人的发展起作用。这里说的素质是指与个人的发展方向一致或相关的素质,也可以称之为“成功素质”。成功素质的内涵包含着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5个维度。

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主要通过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扎实专业素质与较高的综合素质。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演说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

1.2 注重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主要指学生“两创五力”的培养,“两创”指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五力”指的是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自省力和内化力。

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能力,但是仅仅只具备这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是需要团队的,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而对于创业来说,所面临的都是新事物,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那么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一日一省,甚至可以将这种自省力称之为“成功内省”。成功是经过无数次自省之后才能够达到的,因此内省力应该作为一种重要能力被开发和培养。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解决好教与学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内化力,学生将所学所练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将好的理念和方法学以致用转化为自身所得,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图2 素质的内涵与外延

1.3 “把企业搬进校园”,开展虚拟仿真实战训练

推行“把企业搬进校园”的“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模拟实战。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框架下,通过开展现代公司实战系列课程,进行《公司运营综合实战》和《创业实战》课程的教学,以及跨专业综合实战教学,把企业搬进校园,把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搬进校园,让学生充分地走上真实模拟的岗位进行实战训练。基于专业与岗位的企业经营业务及流程的实战训练,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协同建设搭建实战育人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职业取向和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基于专业领域并能够与经济社会各业务岗位无缝对接的业务实战训练。

通过《公司运营综合实战》和《公司创业实战》两门课程,对经管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创业感知、项目选择、团队组建直到商业模式的设计以及公司的成立及运营,一系列模拟的实战训练,让学生模拟“真刀真枪”的商战环境,将成功素质的塑造与“两创五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4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方面,基于以上素质塑造、能力培养及实战训练之上,对于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对有创意可行性强的项目进行孵化,指导学生在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开展创业实践,成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创办自己的企业,或者加入新创办的企业进行创业管理实践。学生通过社团的形式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如校园跳蚤市场、营销实训、开发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网店运营及创业大赛等。创业培训、政策宣传以及项目的启动与落地,这中间都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孵化功能及学生的实践功能。

当然,实践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促进学生顶岗实习、成功就业或成功创业来实现的,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实习、就业和创业就是最好的实践机会,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努力的目标所在。

2 “四位一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篇14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实践创新

据报载,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将迎来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挑战,作为办学机制灵活的独立学院,正在成为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源。大学生就业现实充分证明,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同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大以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为内涵的就业能力,是评价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现实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差距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不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都是以减员增效和定岗定编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减少了就业机会。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录用毕业生实行考试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平与公正性,但公务员通用考试的课目《申论》与《职业综合素质》以及通过统一考试后的面试,对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折射的知识覆盖、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型品牌企业的招聘和有高科技内涵的中小企业,有的加大了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有的则效仿世界500强综合能力测评。

第二,“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这一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有关数据表明,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大多80、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对家庭的依赖性强,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一及盲目从众和依赖,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

第三,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校企”见面的双选会,从学生角度分析一些效果不佳的招聘会,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进入校园几十家甚至百余家企业同时招聘,缺少对行业与企业的综合认知与分析能力,而在短时间内不能对行业、企业基于潜力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深入了解,只能问问薪酬待遇,看看招聘条件,难以找到自己期望的单位。从企业的角度只能对学生有个基于目测的综合素质了解,而招聘会上的双向沟通。就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以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的素质体现。以此导致的精英型就业定位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第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从大学招生的源头上,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高等院校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教育内容,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二、发展趋势:综合性素质与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任何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并使他们为社会所用作为办学之本。而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就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学生工作要全面分析发展趋势、密切配合教学部门、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要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包括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自我适应、自主管理、团队合作、善于沟通、诚实可信等必备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为此,大学的学生工作要面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如下几个方面,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办实事。

第一,用多元目标,将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道德水平、人格品质等。就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尚品德、较强法律意识、诚实守信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奠定就业基石。

第二,用多种方式,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的学习、挖掘和研究。利用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基本功比赛、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讲座”、“论坛”、“讨论”、“广播”、“课外读书”、“观摩”“对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置身在浓浓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在深深体会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转贴于

第三,用多种途径,将加强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踏入社会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就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和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抗挫折能力。如:采用心理剧、心理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三、系统对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提升

当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研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时,在解决了“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后,关键是要找到“如何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广义学习与实践过程,强化学生自我、自主、自觉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之策。

第一,搭建平台,激发自我,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中提高综合素质。将自我在提升学生多元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的结合上落在实处。有层次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系级、院级创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类的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方面的竞赛,为学生搭建综合能力平台,并向综合能力提升注入创新内涵,在活动中将专业知识

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面向就业,激励自主,在树立正确就业观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存在着“错位”现象,单位招不上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外,还要针对就业价值观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训练。发挥第二课堂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和“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想出对策,写出结果。在调查中了解社会职业,了解企业用人状况。通过调查走访,要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树立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有成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对于那些虽然目前工作条件不是太好,但发展空间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对于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区域也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