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掌外课外阅读范文

掌外课外阅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掌外课外阅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篇2

构建“争章式”课外阅读框架

关键词释义 课外阅读: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即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开展阅读文本或阅读资源的活动。自组织指能够从环境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自然的不足,无须外部指示便使系统要素产生共同行为,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低级程度到高级程度复杂组织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他对外的开发性和内部的生命的自组织机制。提出“复杂性科学”的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把生命的自组织特征概括为如下公式:“自主的――通过环境――反复进行的――组织活动”。近年来,自组织理论逐渐被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外阅读活动作为人自身构建活动,同样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把它运用于课外阅读主要依据有:一是把发展人的自组织功能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二是把人的生命的自组织特征作为实现课外阅读的动力机制,即以人生命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自为性、自控性、自省性的成长规律来设计和实施课外阅读,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争章式即在阅读过程中,采取“边阅读,边考核,边获(颁)章”的形式,激发、鼓励学生自主地、连续不断地开展课外阅读。争章既是贯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激励载体,也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争章”激励机制,让学生自觉、自主、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构建“争章”阅读框架 在国家和地方的全民阅读指导思想下,根据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要求,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方案。本校按照年级阅读素养目标体系设置“争章”名称和具体目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每个等级都根据课外阅读的阅读素养目标要求,以阅读量、阅读成果、阅读水平为设章、定章标准。

自主参与,阅读“争章”

自主定章 自主定章即学生自己确定“需要‘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受学生自主能力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校要依据“阅读书目与阅读要求”给学生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争章名称和达标要求一览表”。让学生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定章”。

自主制章 自主制章即学生自己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指导下,明确了自己“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将它命名,并将达标要求具体化为3条、5条或8条阅读目标。

自主争章 自主争章即学生自己明确了自己“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并按照具体化争章要求或阅读目标,自己进行阅读实践。按照自我的阅读习惯,确立自己的阅读时间,运用自己的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边阅读,边留有阅读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是书本批注,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读书记录卡或是读书体会等等。这些阅读记录将成为评章考核的重要依据。

自主评章 自主评章即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结果,判定自己已经达到或超过“争章”的要求,即可以开展自我评价,各项指标成绩良好的情况下就可以自己给自己评判。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实际效果,我们规定学生“自我评章”还要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认证。老师和学生认证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争章”达标要求和本人阅读过程中的阅读记录,采取“听陈述――看记录――提问题――批建议”的程序基于认定。学生认证的必须是老师指定的经过大家公认的“资格生”,且不低于3名同学,老师即是本班的语文老师或是学校开展专项阅读的教师。

自主颁章 自主颁章即学生依据老师或学生的认证确已达标的,自己给自己“颁章”,即在自己的“争章手册”上盖上一枚相应的“图章”(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学校事先准备好的)。有时候学校和班级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体评章”与“集体颁章”,除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荣誉感之外,还有利于推进阅读活动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定期评选“阅读明星”

篇3

【关键词】阅读理念;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一、要更新阅读理念,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基于新的阅读理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课外阅读,注重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树立自主性的阅读无处不在的意识,自觉地把课外阅读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只有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接触有益的报刊文集,才能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逐渐地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形成言语能力。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主动积极健康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尝试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学生都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课后我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二、要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内容的引导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有心人,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落实主导地位,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比较阅读正是连接课内外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教师立足课本,有意识的引进有关的课外知识、名家名篇,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触觉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初步获得课外阅读的方向。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教师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中学教学课程改革呈现出多样性、综合化的趋势,语文学科也不能囿于一科,应该沟通其他学科,来不断补充完善自身,追求“大语文教育”的境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科学并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最忌教师既不指导,也不检查,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的做法。教师在方法上要给予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如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特别要强调“手到”的习惯。“手到”是指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的圈圈画画,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学法。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两种基本形式。需要教师做出各自不同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课外阅读只要遵循精读和略读的原则的前提下,读法完全可以因人而异,灵活自助。例如,“浏览法——读书时大量看书目、内容提要,了解书的概况;略读法——观书之大略,目的是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精读法——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认真阅读,对描写精彩、意蕴深刻的部分,更要细细品味。

再次,要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别阅读可以充分体现个性,随机性强;小组阅读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互相沟通,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语文学习的本源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而仅仅靠慢嚼细咽几十篇课文,无异于“源不深而求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能拓宽视野,在语文学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并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篇4

一、从课外阅读中获得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学校建立了班级图书柜,鼓励学生在家组建了家庭图书柜,经长期的培养让他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渐渐地,班上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了,他们觉得在课外书中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们一有空就拿出书来,沉迷于书中的故事情节中。从书中他们读懂了友谊的珍贵;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道理,他们获得了阅读的乐趣。

二、从课外阅读中受到熏陶

孩子们在课外书中不仅找到了快乐,而且孩子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感染熏陶。我们班级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深深地感动着我。

那是发生在地震前的故事:一天早上,我班女生早早地来到学校打扫公区卫生,他们在倒垃圾的时候,发现有位穿着破烂,头发已经全白了的老奶奶正在垃圾池里捡废品,老奶奶非常可怜,同学们一询问,原来老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听了老奶奶的遭遇,几位生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不由自主和老奶奶一起捡起垃圾池里的废品来。事后,几个女生就老奶奶的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交流,班上同学立刻对老奶奶的遭遇产生同情之心,大家都说要帮一帮老奶奶,于是我班的同学决定为老奶奶捐款,同学们积极响应,马上掏出了自己身上的零花钱,虽然钱不多,但这已经足以表达孩子们对这位恕不相识的老奶奶的一片爱心。后来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非常感动,更为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于是我趁热打铁,利用班队会就同学们的这一做法开展了主题队会。在班队会上同学们踊跃的发言,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说到感人之处时,许多同学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在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看到帮助他人的事例,今天需要帮助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今后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稚嫩的双手去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听到孩子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感受到孩子们一颗颗关爱老人的心灵……我再一次被孩子们感动着,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课外读物中人物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他们不仅在课外书中获取了知识,还懂得了关爱他人的道理,是孩子们在阅读中受到爱的教育,得到爱的感化。

三、让课外阅读伴随成长

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经常犯错,而犯错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效果也不错。但我发现不少的学生还是继续犯错,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育效果。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首课外诗歌却让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改变很大。有一周,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小诗――《友谊》让孩子们每天课前读读,谈自己的体会。

郊外的花草,

如果没有水分的滋润,

就不能滋长;

没有阳光的慰抚,

也不会茁壮。

没有友谊的人儿哟,

就像沙漠中的旅人,

永远伴着寂寞,枯燥。

第一天,孩子们能够读通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大意。后几天,同学们越读越觉得有意思。周五的交流课上,孩子们主动地交流读诗的感受和体会。甚至有学生还提议:把这首诗送给班上特别好动、总爱惹是生非,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坐的王凡同学最好。而且还把诗进行了一些删改――“没有友谊的王凡哟,就像沙漠中的旅人,永远伴着寂寞,枯燥。”这时,同学们各抒己见,“王凡,如果你不改掉坏毛病就会像诗里所说的那样,没有朋友,没有友谊,你就会像沙漠中的旅人一样寂寞、孤独,就会倍感生活的枯燥。”当时,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为了解除他的尴尬,我告诉全班同学:“现在,王凡同学已经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相信,他今后一定会改正的,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愿意!”课后我顺势利导,找王凡谈心。鼓励他改掉坏毛病,不要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早日融入我们这个充满爱和欢声笑语的大家庭里来。我还为他推荐了一本课外读物,建议他去读一读。过了没多久,有关他一些搞破坏的事渐渐减少了,居然时常还能听到来自同学对他的赞扬声。一首课外诗歌的阅读与交流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是我事先根本没有料到的。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在阅读中不断地成长。

现在,课外阅读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引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不断积累,不断学习,让书香永远伴随学生成长。

篇5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诱惑 引领 竞赛 鉴赏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平时喜爱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要比不爱阅读的学生高得多。同时,课外阅读量也密切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喜爱阅读的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的词汇丰富,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爱阅读的学生一提起要写作文,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只有此时他们才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由此可以看出课外阅读真是一块沃土。成长在课外阅读的沃土里,学生的语文能力便会蒸蒸日上。可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的性格,大多数的孩子都不爱阅读,不会阅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喜欢阅读,并且主动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惑――唤醒沉睡的阅读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要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也可以从兴趣入手,利用学生的兴趣所在去诱惑他们,唤醒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就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浸润在课外阅读的沃土之中。

在2009年教二年级时,我发现了一套适合低年级孩子读的好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书中的主人公马小跳是一个淘气可爱的孩子,可谓是现在的孩子的缩影。如果我硬性规定孩子们必须去读这套书,孩子们肯定照做,但是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不是建立在兴趣之上,说不定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决定这样做:我事先找了《暑假奇遇》的剧情介绍:“在城里上学的时候,马小跳总嫌时间过得太慢太慢;到山区爷爷奶奶家度暑假时,马小跳却总嫌时间过得太快太快……马小跳与小伙伴们教黑猪学拉车、学滑冰,和大黄狗捉迷藏,玩得可疯了。在那里马小跳还见识了穿山甲、娃娃鱼、果子狸等许多珍稀动物……一群猴子喜欢在景区抢游客的相机、背包,拉女游客的花裙子,马小跳有办法制服那些坏猴子吗?”我读着这段剧情介绍,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冲动,有几个学生争抢着问:“老师,这本书能不能先借我看看啊?”于是,《淘气包马小跳》在班中传阅开了。没过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晚自习上做完作业的同学们的手里几乎都捧起一本《马小跳》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个个都乐此不疲。

二、引领――指引正确的阅读方向

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有的孩子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课外读物。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对时下流行的游戏书籍、漫画等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书籍爱不释手。当然并不是反对孩子阅读这样的书籍,只是一味地读这样的书籍,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反而还会使孩子出现“偏食”现象,造成“营养不良”,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沉迷于书中的游戏情节,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和沉迷于电脑游戏有什么区别呢?那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后,怎样来确定正确的阅读方向呢?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首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插图精美的图文书情有独钟,我就由此入手,向他们推荐了《秃秃大王》、《驴小弟变石头》、《小毛驴与我》、《小女巫》等儿童读物。这些书籍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给孩子带来的审美愉悦是纯文字的书不可比拟的。同时,歌颂人类勤劳、善良、进取等精神的童话、寓言之类的注音读物,不仅可以使低年级孩子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一举多得。如《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另外,一些知识性强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世界》等涵盖了各方面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值得向孩子们推荐的好书。

三、竞赛――激发内在的阅读潜能

大多儿童都喜欢与别人“比”。他们处处不甘落后,要与别人争个输赢、论个高低。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这种争强好胜是一种正常现象。针对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各种阅读竞赛活动,它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我利用每周一次的晨会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比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课外知识大王”;利用每月一次的班会课,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中的阅读到的精彩故事与大家分享,评出“阅读之星”和各种不同的奖项及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爱上课外阅读。

四、鉴赏――促进多元的阅读感悟

那么,当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后,语文老师该如何带领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阅读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外阅读也理应如此。我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来促进孩子对阅读的多元感悟的。

提及杨红樱的童话《笑猫日记》,孩子们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中开展品读优秀课外读物的活动,受到了孩子的热烈欢迎。我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来说说你眼中的《笑猫日记》”为话题拉开活动的帷幕。在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张小脸涨得通红。有的说:“我觉得笑猫是一只很有爱心的猫,他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解救塔顶上的猫。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笑猫是一只聪明的猫,他能识破保姆狗的阴谋,真是一只高智商的猫啊!佩服佩服!”有的说:“我很喜欢里面的麻花儿,她总是把快乐带给别人。”有的说:“我喜欢老老鼠,虽然他经常啃垃圾箱里的东西,但是他见多识广。”……这些童言稚语不就很好地说明了孩子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心灵的碰撞吗?虽然孩子们的话里透露出天真和稚嫩,却千真万确地证明了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思考,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悟。这真是让人欣喜的事。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优秀作品的面前畅所欲言,在表达自己个性理解的同时,也吸收了来自他人的阅读感悟,能很好地促进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作品的能力的发展。

小树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地,只有吸收了充足的营养,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课外阅读是一块沃土,如果孩子从小成长在这块沃土中,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