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急救医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
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
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九色鹿。
师:这不仅是一只“外形美”的九色鹿,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生:它还是一只聪明善良的九色鹿;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智慧勇敢的九色鹿;见义勇为的九色鹿。
师:它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想着它的样子,读读它的名字。
生:九色鹿。(齐读)
师:看到九色鹿,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人谁?
生:调达。(齐)(板书:调达)
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一个灵魂肮脏的人。
(板书:“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指导写好“义”字,口诀是“先点后撇有呼应,交点落在竖中线”,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斥责调达。(指着板书)
生:(齐)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善良、智慧、善良,另外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对此,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他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师:这是你们的发现,同学们,民间故事中往往有鲜明的人物。(板书:鲜明的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师巧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课文中或记忆仓库中的词语,语言表达不断走向顺畅、规范,课伊始,就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读文本,融入情景还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至5自然段,故事讲得精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故事,要想故事讲得好,就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读读第六节开头。
(出示: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一生读第一句。)
师:民间故事的开头往往用“有一天”,或者用“有一次”,或者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又好像是故事开头,为什么呢?课文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了。
师:谁能把九色鹿的外形之“美”和王妃心里之“美”读出来?
师:“缠”读得好,“只好”读得妙。(齐读)这段话你们会讲了吗?(自由练习讲这段话。)谁来讲呢?
(一生讲这这段话,同学们鼓掌。)
师:你是讲故事高手,讲得绘声绘色。下面这节是情节最紧张、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读前三句。
(出示:山林之中……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一生读,“突然”读得很突然。)
师:你抓住了“突然”一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之中,谁再来试一试。
生:(一生读出了叫喊的语气。)
师:你关注了“高声叫喊”这个提示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像他这样一起读。(齐读)面对这样的险境,九色鹿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自由练读,指名一生读这一段话。)
师:要想读得好,必须想象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有点气愤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气愤呢?请把用笔划下来。
生:“指着”这个地方;正是这个人;灵魂肮脏;竟然。
师:你关注了“竟然”这个词。(板书:竟然)
师:我们再读的时候,关注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九色鹿的气愤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气愤了,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什么动作?
生:加上“指着”这个动作,我认为在“正是这个人”处。我认为在“竟然”处。我认为在“灵魂肮脏”处加上指着。
师:站起来,我们一齐读,要加上动作哦!(齐读)
师:好玩吗?(好玩。)谁愿意当调达?谁愿意做九色鹿?来读演一下。
(一生做调达,一生做九色鹿,“九色鹿”演得非常气愤,“调达”低着头,孩子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读得好,演得很专业,我们都来当“九色鹿”,黑板做调达吧!(全班同学加动作读演。)
师:这个人指谁?(调达。)如果将这句话中“这个人”换成“他”或者“调达”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语气更重,调达语气有点轻。
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两句话,语气一轻一重。)
师:这是你的发现,发现语气不一样,还有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更表现了九色鹿极其气愤的心情。(学生读两句话。)
生: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人”到此处的“这个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二自然写调达的一段话,读出来。
师:前文是“一个人”,到这里是“这个人”,你们会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读书就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再来读。
师:当时如果九色鹿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换一种说法,行吗?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地说:“昏君,你是非不明,好坏不分,残害无辜,你和调达一样,都是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不行,国王只是一时糊涂,与调达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则是对国王大不敬,国王一气之下可能会杀了它。
师:九色鹿首先要保全性命,它对调达和国王态度是不一样的,九色鹿说话很有分寸、有智慧,让我们一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笑声不断,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写内心,感悟文体特点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恍然大悟说,会说什么呢?说起来难,就请你们写一段话,能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写话。)
师:(教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你们在写的时候,都注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这叫学以致用,谁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国王恍然大悟说:“我真糊涂呀!听了调达的谗言,调达这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会好好惩罚你,让臣民不去伤害你。”
师:很好,你用上了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生:我真糊涂呀,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谗言,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背信弃义”,什么是“忘恩负义”,放心吧,我会下令臣民保护你的。
师:你用上了三个词语,恰当贴切,真是知错就改的国王。
生:对不起,九色鹿,我一时糊涂,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话,我没想到调达竟然是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要下令全国臣民不准伤害九色鹿。
师: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王。
生:哎,我一心只顾赢得妻子的欢心,竟然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哎,还有这个调达,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恩将仇报,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
师:两个语气词、两个“竟然”、两个“没想到”写出国王的内心世界。
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学会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师:读民间故事,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可见,民间故事中还蕴含丰富的哲理。(板书:丰富的哲理)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到底怎么做的呢?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如果让你将这个故事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你打算怎么分?
生:我认为1至5自然段为一部分,6至9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至5自然段写了九色鹿救了调达,6至9自然段主要写国王军队来捕捉九色鹿。
师:如果故事到第五自然段就结束了,好玩吗?(不好玩。)有意思吗?(没意思。)于是就有了后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平铺直叙,情节常常扣人心弦。(板书:曲折的情节)
师: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常常有――鲜明的人物,丰富的哲理,曲折的情节。(齐读)
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是怎么开头的?
生:有一天……
师:虽然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好像是故事开头,因为是故事中一件新事的开始。
设计意图:将“写”挤进课堂,也成为共识。老师发现文本的空白处,抓住练笔契机,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写,通过写加深了对人物的感知,活化了文中的词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领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文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把握了“度”,体现教者的智慧。
四、讲讲故事,内化文本语言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自然段讲故事,讲6至9自然段,先自己练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师:请四个同学到黑板前展示,可以加上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评价打分。
生:一生讲第六自然段。(生评价:你是讲故事高手,九十八分。)
生:一生讲第七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五分,开始动作非常好,后边有点紧张。)
生:一生讲第八自然段。(掌声。生评价:满分。)
生:一生讲第九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九。有点结巴,多讲就可以了。)
[关键词]艺术学;美学;分类;标准
二级学科艺术学在国家学科目录上已经存在多年了,目前具有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也有不少,从数量上看,其增长速度相当快,这也许是“学术成果大发展”的业绩证明。在增长数量的背后自然是大量的研究生,有一个真实的情况是愈是接近年底论文“开题”的时段,部分准硕士、准博士们愈是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什么内容,如何研究很是心焦。今年底笔者收到他们的一封电子邮件,说他们曾为此“商量”,讨论,并且在检索查看了以往历届“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二级学科的非“艺术学”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是:大家都觉得,艺术学论文很难脱离某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来写,如果脱离具体门类来写,纯粹形而上的东西那就变成美学、哲学了。
这让笔者想起2007年《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上就有论者在《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论文中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再看作者相关的论辨,知道他的意思并非“艺术学科消亡”,而是目前的“性质”“定位”不当:现在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定位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成为“文学”门下,而作者认为应当或将来“必将”要归属于“哲学”门下。笔者认为,哲学、美学自然有纳“艺术学”于其门下的容量,但是这不妨碍“文学”仍保留“艺术学”的空间。理由是从“文学”门下一级学科“艺术学”的角度观察的“艺术”和哲学、美学角度的观察是不一样的,结论也有不同。本文以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对“造型艺术”的分类为例,试释不同之处。
一、艺术学的分类问题
出现上述研究生疑问的原因中,至少有一个是“艺术学”迄今未有成熟的“分类”。“分类”不明,当然研究对象难免交杂不清,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模糊就是必然的了。学术研究,不进则退。我在《艺术学,莫后退》一文中就“分类”问题略作探讨,就是希望证明二级学科“艺术学”还是能“生存”在“文学”门下而已。分类中大概只有“应用艺术学”概念被部分学者采信,其余的都未能引起学人兴趣,没有真正的学术回应。现在则恐怕连“应用艺术学”也不再引起兴趣,因为大概“艺术”一经“应用”,就会被看成不是“理论”的低层次了吧。
我想要探讨问题,先要站稳在“艺术”的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不仅在于对“全部”艺术实践的理论须有所认知,更需要的是对某些门类的艺术实践有所“实践”。正如陆放翁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艺术学”不同于其他纯理论学科的地方就在于“须躬行”,而不是永远的“隔岸观火”。“隔岸观火”可以观其大势,“须躬行”可以避免“隔靴搔痒”的结论。有“切肤之感”,又明其大势,“艺术学”研究才有实质的“莫后退”。
对艺术的分类,不论是对艺术总体内容、还是对某一门类“品种”的分类方面,美学和艺术学的立场不同,标准也不同,结论当然不同。下引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的“造型艺术”分类为例,提出疑惑之处:从这些疑惑之处引入到“艺术学”角度的分类的思考。
在上表中,卡冈把“造型艺术样式”分为5大类:“艺术摄影”和“书画刻印艺术”、“绘画”分为一大类;其他4大类是:“雕刻”、“全景艺术”、“玩具艺术”和“化妆艺术”。他提出:艺术摄影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接近在于,它在平面上、通过对世界的假定的黑白色再现或者彩色再现而描绘世界。因此,摄影艺术仿佛重复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可能性,不过,它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区别不仅在于技术手段,而且在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对被再现现实的反映和改造之间不同的——直接对立的——相互关系:艺术摄影总是纪实艺术的,而在书刊刻印艺术和绘画中甚至对模特儿的直接再现,也包含着无法排除的使模特儿发生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按照艺术家对模特儿的看法、感觉和理解而产生。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到卡网关于“造型艺术”的某些概念和我们已经有了如下歧义。
先看他分出“造型艺术样式”之一的“书画刻印艺术”,在此样式下含三项“品种”:“书刊的书画刻印艺术”、“版画”和“插图”。他也知道这不是20世纪之前的分类,他说:在20世纪以前理论不把书画刻印艺术划分为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第三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三种最著名的艺术”中,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是建筑,而素描仅仅被评价为一切“构造”艺术的基础或者绘画的一个品种。他这里说的“素描”,其实和绘画所说的素描还不是一回事,他说:
素描开始被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价值,而使它与版画相接近的特点,归根到底许可承认在平面上、在素描的所有技术品种(铅笔、炭笔、钢笔、色粉的素描,以及木版画、金属版画、漆布画等)中的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是造型艺术的特殊样式,称之为书画刻印艺术。他说的素描,就是单色画(黑白依然是单色)。可见,对同一个词汇,美学家和艺术家的理解距离有多遥远,双方如有争论、探讨、研究,也许都在“各说各话”,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统一的对象——除了一个词汇之外。
按照卡冈的“素描”说,如果只要是“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就是“素描”,就是“书画刻印艺术”,那么,对
如果笔者的记述不错的话,这种“全景艺术”,似乎类似“艺术学”角度所说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空间”可以在街头巷尾,可以在市民广场,可以在厅堂、门廊……总之,有足够的“空间”就行。“行为艺术”则除了一定的造型外,也可以有“进行中的情节”,而这个“情节”的参与者可能是行人,也可能是来驱散他们的警察。总之它揉合了一点“时间艺术”的条件。卡冈强调:全景艺术与雕刻和绘画的另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如果绘画预定于从一个视点出发的完整知觉,而全雕刻作品预定于视线围绕静止的雕刻的运动,那么,围绕观众的全景造型则定向于从内向外的环形知觉。“从一个视点出发”,包含观者只可能有的“一个视点”和绘画本身的“焦点透视”及非焦点透视的构图,“全雕刻作品”显然即“圆雕”。至于“全景艺术”又有“环形知觉”,令人想到一种“全息电影”和“环形电影”。但他又提出:全景艺术的边缘形式是透景画,透景画在它的视知觉的结构和性质上接近于自己的形态学邻居——透视浮雕。卡冈列出“透景画”品种,不能详明何所指。联系他的相关论述,也许指的是博物馆陈列中普遍采用的虚拟“场景”艺术设计。这是借用电脑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合成的有真实“三维空间”的艺术设计,用来表现某种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诸如族群迁徙过程或某种手工艺工艺操作流程,如“玉作”、“陶瓷作”、“泥人作”等连贯的过程。在特殊的“橱窗空间”里,完全“纪实”的人物、器物都被按比例缩小,俨然如“小人国”般的“表演”,所以也含有相应的“时间艺术”因素。但是这些在“艺术学”角度看来,统统属于“展示设计”的范畴,上述所有具体内容的呈现手段,都只是“展示设计”指 定的某种“技术”的运用,和“雕刻艺术”没有关系。
卡冈把“玩具”列入造型艺术的一个类,下列“静态玩具”、“活动玩具”两个品种,不知道他的“静态”、“活动”是不是指不能“动”的(如泥偶等)和能“动”(如附发条机械或电控的汽车、飞机之类)的两种玩具的意思?这是出乎“艺术学”研究者的意料之外的。倘若凡有“造型”——不论何种手法、形式——皆可为“造型艺术”,那么“绘画”、“雕刻”、“建筑”都是“造型艺术”;“戏剧”、“电影”里也有“造型”,理应也是“造型艺术”,但若在艺术学分类中以呈现主要艺术效果的“手段”为标准的话,其主要艺术效果并非单由“造型”解决,更多的是音乐、表演、语言、灯光、色彩及镜头特技所起的作用,所以只好说它是“时间艺术”类的“综合性艺术”品种。
玩具则不然,首先是“玩具”的涵盖量巨大,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面的。既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一类的“造型”,也有正方几何体拼图游戏一类的“造型”。即如卡冈列出的“静态玩具”而言,它们也不是艺术家个人完成的终端产品,一样要经过工艺制作过程,并且最重要的是只有“玩”的过程中,“玩具”的艺术功能才彰现出来。从这一点看,分类的标准和前述的“绘画”就不一致了:设定同一种标准应该是“分类”的“游戏规则”,标准不一必然带来逻辑混乱,离分类的要求太远了。
卡冈认为“玩具不仅是独立的艺术现象,而且是儿童的综合创作——艺术游戏——的一种成分。”因此他又提出“造型艺术样式”中还有一项是“化妆艺术”。他说:化妆通过演员的面孔再现完全不同的人——戏剧或者电影的角色——的面孔,从而自己的特殊手段创造类似于造型创作的其他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对于演员,化妆艺术和木偶艺术原来是二者必择其一的;实质上,木偶本身仿佛是演员的一种“化妆”,是演员用来遮盖自己面孔的假面具。从上文可知卡冈的“化妆艺术”仅指戏剧、电影演员的“化妆”而已,但如果就“化妆”,特别是就“化妆”的“假面具”而言,儿童玩具中就有此类“化妆”物。就其形态说,在未使用前是“静态玩具”,一旦使用又是“动态玩具”,虽然它本身并不动,或只有局部动。此外,戏剧演员会有“假面具”,
“绘画”本身的“描绘”技巧可以独立,因而能够成为非“绘画”的一种表现技能,因此对“绘画”还须加以“定义”。我们可以给艺术学的所谓“绘画”设定三个条件:第一是有主题、有情节;第二是有构图范围;第三是在平面上的静态展示。所以不是有“描绘”的技术形式皆可称“绘画”,如先古时代某些“壁画”、器物上的“画”皆不可当作“绘画”讨论,因为前者缺乏第一、二项条件;后者不符第三项条件:所以它们都是“描绘”技法的运用。此外,现代出现的电视画面、电影画面虽在“平面”上展示,但非“静态”形式,故也不符合“绘画”讨论要求。这样就区分开了“青铜器”、“彩陶”以及附属于器物上的一切“图画”,也就是说,那些附丽于器物的“图画”是在器物装饰艺术中运用了“描绘”的技法而已,本身并不足以成为“绘画”。
[关键词]艺术学;美学;分类;标准
二级学科艺术学在国家学科目录上已经存在多年了,目前具有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也有不少,从数量上看,其增长速度相当快,这也许是“学术成果大发展”的业绩证明。在增长数量的背后自然是大量的研究生,有一个真实的情况是愈是接近年底论文“开题”的时段,部分准硕士、准博士们愈是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什么内容,如何研究很是心焦。今年底笔者收到他们的一封电子邮件,说他们曾为此“商量”,讨论,并且在检索查看了以往历届“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二级学科的非“艺术学”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是:大家都觉得,艺术学论文很难脱离某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来写,如果脱离具体门类来写,纯粹形而上的东西那就变成美学、哲学了。
这让笔者想起2007年《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上就有论者在《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论文中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再看作者相关的论辨,知道他的意思并非“艺术学科消亡”,而是目前的“性质”“定位”不当:现在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定位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成为“文学”门下,而作者认为应当或将来“必将”要归属于“哲学”门下。wwW.lw881.com笔者认为,哲学、美学自然有纳“艺术学”于其门下的容量,但是这不妨碍“文学”仍保留“艺术学”的空间。理由是从“文学”门下一级学科“艺术学”的角度观察的“艺术”和哲学、美学角度的观察是不一样的,结论也有不同。本文以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对“造型艺术”的分类为例,试释不同之处。
一、艺术学的分类问题
出现上述研究生疑问的原因中,至少有一个是“艺术学”迄今未有成熟的“分类”。“分类”不明,当然研究对象难免交杂不清,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模糊就是必然的了。学术研究,不进则退。我在《艺术学,莫后退》一文中就“分类”问题略作探讨,就是希望证明二级学科“艺术学”还是能“生存”在“文学”门下而已。分类中大概只有“应用艺术学”概念被部分学者采信,其余的都未能引起学人兴趣,没有真正的学术回应。现在则恐怕连“应用艺术学”也不再引起兴趣,因为大概“艺术”一经“应用”,就会被看成不是“理论”的低层次了吧。
我想要探讨问题,先要站稳在“艺术”的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不仅在于对“全部”艺术实践的理论须有所认知,更需要的是对某些门类的艺术实践有所“实践”。正如陆放翁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艺术学”不同于其他纯理论学科的地方就在于“须躬行”,而不是永远的“隔岸观火”。“隔岸观火”可以观其大势,“须躬行”可以避免“隔靴搔痒”的结论。有“切肤之感”,又明其大势,“艺术学”研究才有实质的“莫后退”。
对艺术的分类,不论是对艺术总体内容、还是对某一门类“品种”的分类方面,美学和艺术学的立场不同,标准也不同,结论当然不同。下引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的“造型艺术”分类为例,提出疑惑之处:从这些疑惑之处引入到“艺术学”角度的分类的思考。
在上表中,卡冈把“造型艺术样式”分为5大类:“艺术摄影”和“书画刻印艺术”、“绘画”分为一大类;其他4大类是:“雕刻”、“全景艺术”、“玩具艺术”和“化妆艺术”。他提出:艺术摄影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接近在于,它在平面上、通过对世界的假定的黑白色再现或者彩色再现而描绘世界。因此,摄影艺术仿佛重复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可能性,不过,它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区别不仅在于技术手段,而且在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对被再现现实的反映和改造之间不同的——直接对立的——相互关系:艺术摄影总是纪实艺术的,而在书刊刻印艺术和绘画中甚至对模特儿的直接再现,也包含着无法排除的使模特儿发生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按照艺术家对模特儿的看法、感觉和理解而产生。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到卡网关于“造型艺术”的某些概念和我们已经有了如下歧义。
先看他分出“造型艺术样式”之一的“书画刻印艺术”,在此样式下含三项“品种”:“书刊的书画刻印艺术”、“版画”和“插图”。他也知道这不是20世纪之前的分类,他说:在20世纪以前理论不把书画刻印艺术划分为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第三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三种最著名的艺术”中,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是建筑,而素描仅仅被评价为一切“构造”艺术的基础或者绘画的一个品种。他这里说的“素描”,其实和绘画所说的素描还不是一回事,他说:
素描开始被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价值,而使它与版画相接近的特点,归根到底许可承认在平面上、在素描的所有技术品种(铅笔、炭笔、钢笔、色粉的素描,以及木版画、金属版画、漆布画等)中的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是造型艺术的特殊样式,称之为书画刻印艺术。他说的素描,就是单色画(黑白依然是单色)。可见,对同一个词汇,美学家和艺术家的理解距离有多遥远,双方如有争论、探讨、研究,也许都在“各说各话”,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统一的对象——除了一个词汇之外。
按照卡冈的“素描”说,如果只要是“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就是“素描”,就是“书画刻印艺术”,那么,对
如果笔者的记述不错的话,这种“全景艺术”,似乎类似“艺术学”角度所说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空间”可以在街头巷尾,可以在市民广场,可以在厅堂、门廊……总之,有足够的“空间”就行。“行为艺术”则除了一定的造型外,也可以有“进行中的情节”,而这个“情节”的参与者可能是行人,也可能是来驱散他们的警察。总之它揉合了一点“时间艺术”的条件。卡冈强调:全景艺术与雕刻和绘画的另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如果绘画预定于从一个视点出发的完整知觉,而全雕刻作品预定于视线围绕静止的雕刻的运动,那么,围绕观众的全景造型则定向于从内向外的环形知觉。“从一个视点出发”,包含观者只可能有的“一个视点”和绘画本身的“焦点透视”及非焦点透视的构图,“全雕刻作品”显然即“圆雕”。至于“全景艺术”又有“环形知觉”,令人想到一种“全息电影”和“环形电影”。但他又提出:全景艺术的边缘形式是透景画,透景画在它的视知觉的结构和性质上接近于自己的形态学邻居——透视浮雕。卡冈列出“透景画”品种,不能详明何所指。联系他的相关论述,也许指的是博物馆陈列中普遍采用的虚拟“场景”艺术设计。这是借用电脑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合成的有真实“三维空间”的艺术设计,用来表现某种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诸如族群迁徙过程或某种手工艺工艺操作流程,如“玉作”、“陶瓷作”、“泥人作”等连贯的过程。在特殊的“橱窗空间”里,完全“纪实”的人物、器物都被按比例缩小,俨然如“小人国”般的“表演”,所以也含有相应的“时间艺术”因素。但是这些在“艺术学”角度看来,统统属于“展示设计”的范畴,上述所有具体内容的呈现手段,都只是“展示设计”指 定的某种“技术”的运用,和“雕刻艺术”没有关系。
卡冈把“玩具”列入造型艺术的一个类,下列“静态玩具”、“活动玩具”两个品种,不知道他的“静态”、“活动”是不是指不能“动”的(如泥偶等)和能“动”(如附发条机械或电控的汽车、飞机之类)的两种玩具的意思?这是出乎“艺术学”研究者的意料之外的。倘若凡有“造型”——不论何种手法、形式——皆可为“造型艺术”,那么“绘画”、“雕刻”、“建筑”都是“造型艺术”;“戏剧”、“电影”里也有“造型”,理应也是“造型艺术”,但若在艺术学分类中以呈现主要艺术效果的“手段”为标准的话,其主要艺术效果并非单由“造型”解决,更多的是音乐、表演、语言、灯光、色彩及镜头特技所起的作用,所以只好说它是“时间艺术”类的“综合性艺术”品种。
玩具则不然,首先是“玩具”的涵盖量巨大,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面的。既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一类的“造型”,也有正方几何体拼图游戏一类的“造型”。即如卡冈列出的“静态玩具”而言,它们也不是艺术家个人完成的终端产品,一样要经过工艺制作过程,并且最重要的是只有“玩”的过程中,“玩具”的艺术功能才彰现出来。从这一点看,分类的标准和前述的“绘画”就不一致了:设定同一种标准应该是“分类”的“游戏规则”,标准不一必然带来逻辑混乱,离分类的要求太远了。
卡冈认为“玩具不仅是独立的艺术现象,而且是儿童的综合创作——艺术游戏——的一种成分。”因此他又提出“造型艺术样式”中还有一项是“化妆艺术”。他说:化妆通过演员的面孔再现完全不同的人——戏剧或者电影的角色——的面孔,从而自己的特殊手段创造类似于造型创作的其他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对于演员,化妆艺术和木偶艺术原来是二者必择其一的;实质上,木偶本身仿佛是演员的一种“化妆”,是演员用来遮盖自己面孔的假面具。从上文可知卡冈的“化妆艺术”仅指戏剧、电影演员的“化妆”而已,但如果就“化妆”,特别是就“化妆”的“假面具”而言,儿童玩具中就有此类“化妆”物。就其形态说,在未使用前是“静态玩具”,一旦使用又是“动态玩具”,虽然它本身并不动,或只有局部动。此外,戏剧演员会有“假面具”,
“绘画”本身的“描绘”技巧可以独立,因而能够成为非“绘画”的一种表现技能,因此对“绘画”还须加以“定义”。我们可以给艺术学的所谓“绘画”设定三个条件:第一是有主题、有情节;第二是有构图范围;第三是在平面上的静态展示。所以不是有“描绘”的技术形式皆可称“绘画”,如先古时代某些“壁画”、器物上的“画”皆不可当作“绘画”讨论,因为前者缺乏第一、二项条件;后者不符第三项条件:所以它们都是“描绘”技法的运用。此外,现代出现的电视画面、电影画面虽在“平面”上展示,但非“静态”形式,故也不符合“绘画”讨论要求。这样就区分开了“青铜器”、“彩陶”以及附属于器物上的一切“图画”,也就是说,那些附丽于器物的“图画”是在器物装饰艺术中运用了“描绘”的技法而已,本身并不足以成为“绘画”。
关键词:材料;探究;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幼儿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它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适宜投放材料,从而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维持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一、选择生活化材料,培养幼儿主动探究能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提供给幼儿一些生活化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接触过的,也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
如:科学探究活动《动起来》,教师利用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水为材料。当教师把大盆小盆的水摆在幼儿面前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让水盆里的水动起来?”幼儿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觉地进入到了主动探究活动中。
罗杰斯认为“越是幼儿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意义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投放也应该有所不同,特别是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动目标的需要适宜投放。
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科学探究活动《动起来》,教师又让幼儿用提供的材料让水动起来,同样的活动放在不同年龄班,投放的材料是有区别的。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投放的材料种类不宜过多,但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材料不足容易发生争抢,所以在投放数量上也不宜过少,否则会阻止小班幼儿的探索热情;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投放种类稍多一些的操作材料,同时,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显现,可以提供数量稍少的材料,引导他们合作完成。
因此,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可以满足小班幼儿的需要,但会使中大班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可以培养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但会直接造成小班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的投放材料。
三、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选择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
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关键。
例如《动起来》活动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纷纷讨论着自己玩水的经历,幼儿1说:“我今天让水转起来了,转的可快了。”幼儿2说:“我的水还可以在管子里走来走去呢。”幼儿3说:“玩水真凉快。”还有好几组孩子一直为了一个问题而不断地探究,他们发现在用漏斗和软管灌水时,发现有时能灌进去水,有时灌不进去。“怎么能够让水更好的灌进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生成了第二次活动《流动的水》。
活动中,我们选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材料漏斗和软管,让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了解了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这一教育目标,进一步维持了幼儿对于水活动的兴趣。
四、通过投放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动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可以让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01-0051-03
1998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临床医学由原来的五个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一个专业,儿科医学专业即停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侧重于以优质及特色取胜,塑造新世纪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分设儿科医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尤为重要。
一、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走访调研
我院针对目前儿科医师缺乏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国内两所开设儿科专业的医科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学习其成熟的培养经验及管理模式,并参观其儿科技能实训室,为我院儿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借鉴并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诊室萎缩
由于儿科医师高风险、低回报的就业现状和教育部对儿科医学专业停止招生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鲜有人愿意从事儿科诊疗工作。以天津市为例,在5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有20所不设儿科床位,3个医学中心有儿科床位82张,5个区域医疗中心有儿科床位110张。此外,儿科的二级学科只有内科。综合医院儿科萎缩,专业人才断档,高水平儿科医师匮乏,儿科诊室设置不全,诊治能力下降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儿科卫生专业的发展。
二、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失衡,致儿科医师缺乏
1998年,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医学专业,只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设有儿科专业方向。统计显示,在停办的十余年间,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最新研究表明,中国0岁~14岁的儿童超过3.2亿人,而每千名儿童有0.2598个儿科医师,美国则为1.4588个。参照美国的标准,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达20万。
目前,我国本科培养阶段对于临床医学不设专业方向。现仅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儿科教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医学院校继续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的模式坚持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每年共招生四百余人。天津市的医科院校暂无本科层次的儿科专业招生,这说明天津市培养儿科医师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现实因素影响,致儿科医生缺乏
综合医院出于经济效益、医疗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忽视儿科诊疗方面的建设,造成人员梯队断档,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医生人才队伍日益萎缩。具体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儿科专业教育介入晚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于201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中按照专业动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筛选出60人左右重新组班,作为儿科专业的特需人才进行培养。现已有两届在校生,共计105人。但这些学生在进入儿科专业学习之前,没有接受过儿科专业思想教育,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对儿科专业的特殊性缺乏认识。
2.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
随着国内医学院校陆续在本科阶段取消儿科学专业,其培养方案也随之调整。多数医科院校对于课程设置本着突出重点、保持特色的原则,对专业性强、适用面窄的小儿外科学和小儿传染病学学时大幅度削减,同时将小儿内科学与内科学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内科学的课时数。
3.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儿科专业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内容多侧重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及实践中具体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儿科专业特色的考核。
4.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
独立学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教育机构,是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即大家常说的“三本”。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负面情绪从在校就读一直延续到就业竞争中。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在社会上存在时间短,大众认可度不高,也加重了学生择业时不自信的心理。如此,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日益凸显,在择业时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三、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策引导为首要,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儿科专业人才缺口大,现行培养体系与儿科特征脱节。在201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世界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儿科住院医师培养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医疗行政机构应当正视儿科医师紧缺和培训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医改政策应向儿科倾斜,支持儿科从体制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完善。
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各类医学专业协调发展,特别要加强儿科、精神科等临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可见,国家已开始关注儿科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作为医学院校,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二)院校联动,医教协同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独立医药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应积极开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现有2010级和2011级儿科专业学生共计105人。2014年与天津市儿童医院签署教学医院合作协议,由该院对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志从事儿科工作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早期介入儿科专业教育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即开展有关儿科专业的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如聘请我市儿童医院专家来学院进行专题性质的专业讲座;或从学生中选拔对儿科专业感兴趣的代表,利用寒暑假去儿童医院开展早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儿科专业有深层次的理解,为三年级的儿科专业储备优秀生源,避免以往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发生。
2.调整培养方案,积极改革儿科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上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即在本科五年制的教学计划中,三年半为理论学习,一年半为临床见习、实习。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分配上,前两年半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趋同,后一年逐步向儿科专业方向分化,开设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及儿科技能实训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使儿科专业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就业的适应性。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本着医教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在我院三年级儿科专业学生确定后,从教学医院的儿科临床科室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医师作为其导师,即本科生导师制。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导师要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各个方面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床技能训练。同时,向儿科专家请教,共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为儿科专业学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4.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儿科医学专业的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要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课程设置增加儿科专业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环节除去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实践内容,还要加重儿科实践力度,在市儿童医院见习、实习,感受并体验儿科医疗现状。儿科专业的学生在取得临床医学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会额外获得相关机构颁发的儿科专业专修课程的合格证明书,为学生就业成功几率增加筹码。使学生奠定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途径,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职学生;艺术修养;提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47-03
大学生艺术修养主要指在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塑造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由于高职院校多注重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艺术教育在师资、设备、课时安排上较弱,导致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及素质整体不高,普遍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质低下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第二课堂”具有活动主体自主性、参与实践性、形式多样性、内容广泛性等特点,可以成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载体。
高职学生艺术修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 首先,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上看,学院领导对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艺术在教育中体现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多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专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修建实训大楼,引进师资,而对艺术教育则投入非常少。笔者调查了湖南省的10所高职院校,其中,有5所在3年内未引进1名艺术类教师,有4所至今没有1台钢琴,有8所没有真正意义的学生艺术场地,学生艺术修养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盲点。其次,从学生层面上看,优秀的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认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根本不相关,对艺术的兴趣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较差的高职学生则热衷于进网吧、谈恋爱,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有些学生想学习艺术,想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但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没有去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基础知识普遍较少 首先,我国的基础教育尽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大多中小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侧重主课教育,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特别在初、高中阶段基本上不安排艺术类课程。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对艺术的兴趣不浓,导致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偏少。其次,高职学生审美认知能力较低,导致艺术修养水平不高,有些学生虽有一定的艺术基础,但运用艺术的能力较差,对艺术的认知能力也较差,如看到优美的舞蹈时不能产生审美联想,欣赏优秀的影片时不能体会影片中表现的内涵,朗读动人的美文时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甚至有些学生在参与艺术活动时表现出麻木的情感、迟钝的思想、低下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体系不健全 首先,高职教育比较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强调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知识培养较少,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类课程,也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从任课教师到选修的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只是完成工作量,学生只是为了修足学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次,高职院校和学生都没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艺术教育和艺术修养,有些院校将课余时间用来上选修课,学生课外活动也没有教师进行指导,以娱乐为主,加强艺术修养的针对性不强,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质发展受限。
高职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有强烈的追求真善美的愿望,也有一定的审美认知和艺术基础,但局限于最低层次的美的理解,主要是感官性美的享受,或悦耳,或悦目。真正的美是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无止境的,通过艺术修养可以拓展美的内涵,得到愉悦的感受和理性的启迪,审美心理结构不仅停留在赏心悦目,还会不断地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艺术修养能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审美的敏感能力是通过具体、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得到的,可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力,提高敏锐的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它的形成既具有先天的生理因素,又与后天的艺术培养有关。如爱好舞蹈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人的举止、姿态、行为具有独特的感受能力,能够从工作、劳动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形象并加以表现。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的人格魅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广泛体现在言谈行为举止之中,通过提高艺术修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格魅力中的智力素质;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有利于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美术写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美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引导学生辨别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增强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激发探索真理的激情,提高驾驭客观事物变化的能力。另外,艺术修养的过程也是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的过程,也是美的享受过程,更是为充分拓展思考力、想象力提供条件的过程。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格魅力中的品德素质,美育与德育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美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且效果往往比单纯的德育要好。艺术修养主要是靠美的视觉、美的听觉、美的感觉打动人,将高尚的情操和思想感情寓于美育之中,以美辨真、以美引善,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体是学生未来从事事业的基础,有好的身体,工作、学习起来会具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各院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比身体素质更重要。艺术修养能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灵的成熟。
基于第二课堂的学生艺术修养体系构建
(一)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扩大艺术素质培养的辐射面
很多院校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但效果都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学生社团组织混乱,在开学之际社团广泛宣传,招募会员,收缴会费后,开展活动比较少,学生参与面窄;社团组织活动时,多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起不到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社团组织活动时,艺术教师参与较少。
创新组织模式就是由学生组织社团的形式改为学院组织俱乐部的形式,根据艺术修养范畴,可分为文学、书法、绘画、舞蹈、语言、音乐、歌曲、戏剧、影视作品、造型艺术、摄影等多个俱乐部,使每个俱乐部归属于各处室、系部,将相应的艺术教师也安排到各部门工作,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俱乐部主席,副职担任执行主席,学生每学期开学通过网上系统报名参加各俱乐部,各俱乐部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教学,组织活动,这样可使全院各部门都参与到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中,从组织上得到保障。
(二)优化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艺术教育的针对性
首先,要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非艺术类学院若每年都引进艺术教师,学院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可以将引进辅导员与引进艺术教师结合起来,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艺术类优秀人才担任辅导员,平时可以从事辅导员工作,在学生课余时担任艺术指导教师,这样“一才两用”。还可以结合相应的外聘制度,聘请当地优秀艺术人才来校担任客座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指导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的艺术性,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表率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得到艺术熏陶。
其次,要优化艺术教育内容,艺术修养课程除了要学习艺术知识和技巧之外,还要使学生通过艺术历史背景、艺术文化来把握艺术所表达的本质和艺术的精神。如学生通过在书法艺术俱乐部学习,不仅可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还能学到书法家的胸怀、感情、心境、气度,欣赏书法家的书法,领悟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学生在音乐艺术俱乐部学习,可以通过音乐形式洞察丰富的人生哲理,感受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和客观世界的美,体会人生的存在目的与价值。
(三)丰富教育载体,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主阵地,提高艺术教育效果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每天的第7~8节课可作为全院艺术类教学时间,不得安排其他课程,学生在俱乐部上、下课实行打卡制度,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每学期缺课三分之一,则取消该课程学分,从而在时间上保证艺术教育的效果。在这段时间,各部门日常事务不多,工作人员可下到各俱乐部教学、活动现场,既能起到督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作用,也能加深师生情感,达到“全院育人、全员育人”的效果。
借助学院文化艺术节平台,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学院文化艺术节是一次艺术教学的全面检验,是学院艺术教育成果的展示,是学生艺术的运动会,应以“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四向”精神引导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各俱乐部要精心准备、细致策划,开展读书节、辩论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舞林大赛、美文朗读、大学生电影节、书法摄影展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将艺术素质教育有形的内容和形式与无形的感染和熏陶紧密结合起来,在有声有形与无声无形之中使学生受到艺术精神的教育、启迪、感染和熏陶。
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艺术交流平台是指校内交流和校内外互动。艺术交流可以采取举办各种艺术类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文艺知识,不断对学生进行艺术渗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校园学术品位和文化氛围得到提升。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学俱乐部根据学院的百年办学历史,举办了“百年讲坛”,聘请省内著名大师开设讲座,听众场场爆满,效果很好;将高雅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引进校园,成立了学生交响管乐团,每学期举办多场高雅音乐会;引入当地社会文化团体在校内开展戏曲、话剧、朗诵、演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大型演出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将地方特色艺术引进校园,如常德丝弦具有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表演形式灵活自由、伴奏手法丰富多彩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开展了“常德丝弦”进校园活动,学生学常德丝弦、唱常德丝弦,爱上了常德丝弦,从而爱上了常德,更爱上了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升华学生艺术修养的品位 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形成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既包括显性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又包括隐性的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具有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可催人奋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起到进一步升华艺术修养品位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本着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独创性的建设理念,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品位,让一栋栋建筑物变成人们观瞻和欣赏的对象,达到艺术的形式与美的享受的统一。要规划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艺术性,使一草一木、小桥流水都成为立体的画面,优美的诗篇,都能与校园环境的整体风格相呼应,相映成景,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
总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人成才具有关键作用,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当代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愈显重要。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方法很多,关键要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重视程度,只要学校重视、教师用心、学生专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何秀国.滨州学院理工科学生艺术修养现状研究[J].大舞台,2011(11):249-250.
[2]石征.关于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0):82-83.
[3]张育广,邓俊,秦卫民,等.基于第二课堂的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3):93-94.
[4]张存库,田小平,陈梅,等.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90-91.
[5]罗顺英.浅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8(2):140-142.
[6]王锐琴,苏建国.浅谈理工科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J].科教文汇,2010(35):151-152.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55-02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reamweaver Web Design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Ability as the Target
JIA Li-ju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
Abstract: the Dreamweaver web design and production is a practical course,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besides lectu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extbook, the ke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ctual operation ability. In this paper on the question of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and examination mode.
Key words: web design and produc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
互联网是一个蕴藏着无穷资源的宝库,在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获取、交换和存储连接到网络上的各种计算机信息。网络上存放信息和提供服务的地方就是网站,一个成功的网站离不开精美绚丽的网页,目前Dreamweaver是最受欢迎的网页制作软件之一,使用它可以制作出十分精美的网页。
《Dreamweaver网页制作与设计》是一门设计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是目前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静态网页设计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网站建立与管理等实用技术。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制作软件的使用,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知识结构、教材等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探索与改革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合笔者三年多的教学经验,把本门课程的内容分为10个完整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任务,通过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承前启后”的阶梯式案例演练,使学生快速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思路和基本技能。通过实训练习和课后习题,拓展学生的网页设计制作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教学项目及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项目教学内容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项目一\&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网页与网站基本知识、网站开发的基本流程、Dreamweaver软件简介、创建和管理本地站点、HTML标识语言基础知识。\&项目二\&应用文本和图像\&在网页中插入文本及文本属性、格式和样式的设置、在网页中插入图像及图像的属性设置、网页中图文混排版面的制作。\&项目三\&插入多媒体元素和超链接\&网页中Flas的插入与设置。网页中视频、音频元素的插入与设置、其他多媒体元素的插入与设超链接的种类和路径、各类超链接的创建(文本、空超链接、图像、E-mail、锚、图像热点)。\&项目四\&使用CSS样式\&CSS样式的概念与引用、CSS规则的基本语法和创建方、在网页文档中使用CSS样式。\&项目五\&表格\&创建表格、编辑表格、表格的嵌套、设置表格的属性、表格标签及标签检查器、使用表格设计网页。\&项目六\&框架\&框架与框架集、框架与框架集的属性设置、用框架布局网页、框架的嵌套、使用浮动框架、利用框架设计网页。\&项目七\&使用AP Div元素\&AP Div概述、AP Div的创建和基本操作、使用AP Div布局网页、AP Div与表格的相互转换、使用AP Div元素布局网页。\&项目八\&使用行为和表单\&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Dreameweaver中的内置行为、使用行为创建网页特效、创建表单和表单对象、应用表单和表单对象、在网页中使用Spry布局对象。\&项目九\&模板、库和资源管理\&创建模板、应用模板、应用库、应用资源面板。\&项目十\&站点的测试、、管理与维护\&站点的测试和、管理、维护站点、网站的推广和宣传。\&]
2 教学方法探索与改革
2.1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
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训练习,课后习题”的教学方法,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关工作项目任务,融入“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从具体的工作任务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训练内容完成任务,教学过程是能力训练过程,所有教学内容都不是从教学生知识点出发,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相应的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训练任务掌握相应的能力。
本课程共由1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含2―6个案例,每个案例由具体的要求和项目素材两部分组成。在完成一个项目模块后,要求学生把每一个案例都练习一次,通过练习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项目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为后期独立完成大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举办网页设计大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举办网页设计大赛,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学生通过参加网页设计大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①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把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和真实情景带到课堂,使学生体会到职业能力和岗位角色的要求。②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职业技能的新要求,企业的真实需求,同时让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3 教学手段改革
本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机房实验,练习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对书上及课堂上讲的内容进行实验,而忽略了学生上机实验的自主性,很难使学生提高和创新。因此为了保障该门课程的改革,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站设计实验室并安装投影仪,实验室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自己操作练习,完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
4考核方式改革
《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它不能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是如果单纯采用上机考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无法完成网站的制作,达不到全面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所以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具体考核方式见表2。
表 2 课程考核方式表
[考核方式\&过程考评(50%)\&期末考评(50%)\&学习态度\&试验与实训考评\&20\&30\&考评实施\&完成各教学单元的实训练项目\&大作品\&]
对于期末考评专门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并把学生的作品评定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成绩,这样让学生重视了对实际的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更大程度的提高、创新的机会。
5 结束语
《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及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与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在近2年的课程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参考文献:
[1] 鲁圆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4(10):177-178.
关键词:公平;公平意识;自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推出的“自助课堂ABC”模式在培养学生公平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说明,这一课堂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公平意识。只是,从该模式基本要求的苛刻性来看,从课堂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来看,“自助课堂ABC”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儿科院内急救; 疾病病谱
[中图分类号] R72;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3-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均是急诊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560例院内儿科急救疾病的病谱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总结院内急救疾病病谱规律及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内急救患儿560例,年龄范围在0~14岁。其中男334例,女226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急救记录,依据医生填写的抢救记录和《儿科学》第7版进行诊断分类,多种疾病患者以接诊第一诊断为准。
2 结果
2.1 院内急救患儿年龄分布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院内急救560例患儿中婴儿所占比例最大,占46.2%(259/560);其次是新生儿患者85例,占15.1%(85/560);然后是幼儿,1岁~占13.2%(74/560),2岁~占11.9%(67/560)。
2.2 儿科系统疾病病种排序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近两年儿科急诊救治560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是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次之系多种中毒。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分析与探讨了2008年1月~2010年1月全部儿科院内急救患者情况,院内急救病谱中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26.4%;神经系统疾病占第2位,23.0%;新生儿疾病占第3位,15.1%;消化系统疾病占第4位,14.2%;中毒占第5位,12.5%。呼吸系统疾病中以肺炎最多,尤其是小婴儿肺炎占所有呼吸系统病变的62.8%,其中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高热惊厥,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新生儿疾病中以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居多;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脱水为主;中毒病例主要是各种农药以及常用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及煤气中毒。分析表明中毒是小儿不可忽视的致死原因,药物或其它化学用量、用法或保管不当,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婴儿常喜欢用口咀嚼物体,小儿易误服或接触中毒,家长擅自小儿滥用药物,医源性误用药物或药物过量以及家庭常用灭蚊、灭鼠等药品使用不当均可造小儿中毒,进食未经去毒处理的各种含毒动植物或把毒物错误地当普通食物食用,某些食物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毒性,进食过量则引起中毒(如肠原性紫绀)。家属应监管好各种药物,进食要新鲜、干静卫生,不吃霉变食品以及未经去毒处理或可能含毒物的食品。前5位疾病占所有急救疾病中64%以上,表明常见病、多发病仍然是当前重要的疾病;从年龄结构分析,1个月~1岁发病居多,其次为新生儿与幼儿,与此阶段生长发育极其迅速但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有关。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力组织支撑,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少[1],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新生儿及婴幼儿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又因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对皮层下中枢不能给予控制,兴奋或抑制过程很易扩散,遇强烈的刺激时容易发生惊厥。
本文研究认为,院内急救的前5位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所以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无论院前医生或院内医生均应向社会及公众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各地应参考本地区的疾病谱,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制定各种危重症尤其是常见危重症的抢救、诊治和护理预案,达到急诊诊疗标准化[2],同时加强院内急救的诊断、抢救和监护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
[参考文献]
[1] 朱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3-1144.
[2] 韦克金、甘毅、卢浩单,等. 我院3438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1(28):39-40.
【关键词】 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
【Abstract】 febrile convulsion is the common emergercy in pediatrics, it onsets urgently and has high morbidity. If it attacks long time or recurrent attacks, can make cerebral cell injury, influenc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even threat to life. Common first-aid measures include keep respiratory tract easy and smooth、control convulsion attack and decrease body temperature. When convulsion attacks, it is important for correct emergency treatment in time.
【Key words】 Child; Febrile convulsion; Emergency treatment
作者单位: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凡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其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被家属发现。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 随后发生惊厥, 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24 h内, 在体温骤升之时, 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 伴有意识丧失, 抽搐的严重程度并不是与体温成正比, 发作后意识迅速恢复,且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和体征[1]。据统计发病年龄一般为6个月~5 岁之间,且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2]。患儿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所以应及时进行抢救[3]。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头侧位, 用压舌板至于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避免发生窒息。有舌根后坠者应用舌钳拉出,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吸痰。同时为了缓解呼吸困难, 改善脑乏氧,一般采取面罩式吸氧, 待抽搐缓解, 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均匀后可考虑停止吸氧。
2 控制惊厥发作
惊厥突然发作时可立即采取简单的针刺穴位的方法[4],如取人中、合谷、十宣、少商等穴位,如仍不缓解,应给予药物止痉:
2.1 安定 首选作用快[5],较安全,按0. 3~0. 5 mg/kg,最大剂量1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速度为1~2 mg/min,5 min内生效,必要时15 min重复1 次。
2.2 苯妥英钠 安定无效时可用[6],剂量按10 mg/kg 给予静滴注,速度
2.3 苯巴比妥 上述药物无效时可选用[7],剂量10 mg/kg静脉滴注,注速
2.4 水合氯醛 10%水合氯醛5 ml/kg口服或灌肠[8]。
2.5 亚冬眠疗法 氯丙嗪、异丙嗪等量1~2 mg/kg肌肉注射,必要时静脉滴注。快而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并确保通畅是止痉的有利保障,要求护士快而准确的一次穿刺成功,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以利于急救药物的快速滴入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的实施[9]。
3 降低体温
药物降温可采用复发氨基比林肌肉注射,高热时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也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或温水擦浴,头部冰敷等。擦浴的部位为周围大血管处的皮肤,擦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11],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擦浴,迅速通知医生。禁擦心前区、腹部及后颈、足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可将热水袋置于足底,防止因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效果[12]。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通常都是急诊来院[13],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在其抢救处理过程中,以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为关键[14],熟练掌握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抢救设备和仪器完备,准确执行医嘱。小儿惊厥的抢救和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对治疗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Scheffer IE, Berkovic SF. 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A genetic disorderwith heterogeneous clinical phenotypes. Brain,1997,20(3):479-490.
[2]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98-705.
[3] 周桂芹,张继山.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58-2159.
[4] 聪敏. 小儿惊厥. 医学综述,2006,12 (8):747-749.
[5] 刘利群,毛安定. 小儿惊厥268 例临床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 (1):54-55.
[6] 史源.短疗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6 (2):105-106.
[7] 刘佩玲. 小儿惊厥诊断与治疗进展. 新医学,1997,28 (7):390-391.
[8] Hameed SM, Aird WC, Cohn SM. Oxygen delivery. Crit Care Med,2003,31(12 Suppl):658-667.
[9] Huether SE, McCance KL. Understanding pathophysiology. Philadelphia:Saunders, 2000:291-324.
[10] 蒋莉,蔡方程.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11] 桂红民.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12] 杨莉.苯巴比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28例临床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2,23(3)291.
[关键词] 乳酸;脓毒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6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sepsis in Shenzhen,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lood lactic acid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Methods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as used. 106 cases of sepsis children (including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ured in PICU of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mmon group (sepsis) and severe group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developed during the course of diagnosis or progression). SPSS16.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blood lactic acid in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stages was com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106 patients with sep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ith PICU in the same period in 261 cases, accounting for 40.6%. Among them: 1-3 month old children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accounting for about 43.4%. Pneumonia wa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disease, with 42 cases (accounting for 39.6%), followed by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 total of 28 cases (accounting for 26.4%).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lactic acid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gener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actic acid; Sepsis; Children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原包括所有微生物,如不能及时处理可以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是PICU的主要死因之一。脓毒症的发生,不仅与微生物的毒力及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体的免疫机制。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抵抗力低下,尤其是屏障功能差,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后,可大量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入血,促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进展到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率为10.3%[1-3],故防治儿童脓毒症刻不容缓,了解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及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脓毒症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PICU,并诊断为脓毒症的患儿,共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为出生1个月~12岁患儿,分为普通组(单纯脓毒症)和严重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本研究通过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小儿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标准进行诊断[4]。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儿科学分会急救组和中华急诊分会儿科组确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确定[5]。诊断及分组也参考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的最新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6]。
1.3 纳入标准
1.3.1 普通组 (1)年龄:1个月~ 12岁患儿;(2)按脓毒症诊断标准,诊断为脓毒症但未发展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3)未合并其他先天疾病等。
1.3.2 严重组 (1)年龄:1月~ 12岁患儿;(2)按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3)未合并其他先天疾病等。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2)合并慢性病患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3)入院前已在外院补碱纠酸等处理的患儿。
1.5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个案前瞻性资料搜集,统计患儿年龄、性别、原发病、感染病原菌(血培养为主)、心率、呼吸、血压、末端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各脏器功能障碍状况、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制成表格。记录所有患者人院后第1、2、3天的动脉血气分析中血乳酸的值。
观察并比较普通组和严重组患者心率、呼吸、意识状态改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皮肤花纹或肢端发冷、尿量、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等。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参数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PICU的患者共261例,其中脓毒症患者106例,占总收治患者的40.6%,男60例(56.6%),女46例(43.4%),其中1~3个月46例(43.4%),3~6个月20例(18.9%),6~12个月10例(9%),1岁以上30例(28.3%),以1~3个月龄患儿发病率最高,其中脓毒症占为63.2%,现患率为25.7%;严重脓毒症(包括脓毒性休克)占36.8%,现患率为14.9%,具体月龄分布见表1。y计显示,肺炎为最常见原发病,共42例(39.6%),其次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共28例(26.4%),急性泌尿系感染也是1~3个月年龄段患儿发生脓毒症的最主要病因,约占该年龄组的60%,见表2。
2.2 血乳酸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入院诊断脓毒症的患儿血乳酸值,平均为1.9mmol/L,而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血乳酸平均为4.3mmol/L,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经过治疗后,血乳酸值的进行性降低,但仍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在PICU的现患率分别为25.7%和14.9%, Lecierc等[7]报道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在PICU的发病率(17%,6%),这一差别与国家、城市发达程度,疾病早期发现及不同级别医院收治患者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发现1~3个月的婴儿发生脓毒症的比例最高,这是因为4~6个月内的小婴儿体内虽有母传抗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自身血液、血脑屏障差,如并发感染,容易出现重症病例。肺炎仍是小婴儿及儿童重症病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也是1~3个月年龄段患儿发生脓毒症的最主要病因,约占该年龄组的60%。这与国内不同医院报道的病原体有差别,可能与城市发展水平及人口知识水平及气候都有关系。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是导致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8],乳酸是体内葡萄糖无氧酵解的一种产物,当机体被感染,发生脓毒症时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就会出现组织氧供需失衡,就会启动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导致乳酸堆积及多器官功能损害[9-11]。血乳酸水平是重要的组织灌注和氧供不足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而血乳酸水平包含了乳酸生成、清除、转化及利用等过程,因此不能单纯测定某一时刻的血乳酸浓度,需要连续记录后分析才能准确反映指标的异常[12-13],脓毒症是全身炎症反应持续失控后导致的机体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害。研究发现高乳酸血症与脓毒症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14-15],当血乳酸>4mmol/L,是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实验得出,普通脓毒症患儿入院第1、2、3天,血乳酸平均值均小于2mmol/L,而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入院第1天平均值高达4.3mmol/L,经治疗以后明显好转,但仍高于2mmol/L,故血乳酸可作为一个相对敏感指标,可指导临床诊断与用药,以及评估预后。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是一种多发病,也是PICU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该病进展快,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救治,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本研究发现当血乳酸值>2mmol/L时需高度警惕,需积极有效的液体疗法及抗感染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参考文献]
[1] Wastson RS,Careillo JA. Scope and 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sepsis[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3 Suppl):S3-5.
[2] Chye JK,Lim CT.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mortality and predictive risk factors[J].Singapore Med J,1999,40(9):565-570.
[3] Anane D,Aegenter P,Jars-Guineestre MC,et al.Current epidemiology of septic shock:the CUB-Rea Network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8(2):165-172.
[4] Goidstein B,Giroir B,Randoiph A,et al.Internationai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s[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1):2-8.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儿科杂志.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推荐方案[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13-315.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1):739-743.
[7] Lecierc F,Leteurtre S,Duhamei A,et al.Cumuiative infiuence of organ dysfunctions and septic state on mortaiity of criticaiiy iii chiidren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4):348-353.
[8] Paulsen J,Mehl A,Askim A,et al.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sepsis in a Norwegian county 1996-2011:an observ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5,15:116.
[9] Trzeciak S,Dellinger RP,Chansky ME,etal.Serum lactate as a predictor of m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J].Intellsive Care Med,2007,33(6):970-977.
[10] 杨从山,邱海波,黄英姿,等.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价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9):685-688.
[11] 黄可强.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5(13):2459-2460.
[12] 刘娟,钱素云.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发病情况单中心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26-29.
[13] Nguyen HB,Rivers EP,Knoblieh BP,et a1.Early lactate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4,32(8):1637-1642.
[14] 谈定玉,夏仲芳,郑爱东,等.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重分层的价值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3):159-164.
【关键词】高热惊厥;急救;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4-02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发育的某一期,单纯由发热而诱发的惊厥,一般发生在6个月~4岁,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之一。及时抢救、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配合,对减轻患儿脑缺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64例。其中,男性34例,占53%;女性30例,占47%。6个月~1岁16例,占25%;1~3岁32例,占50%;4~6岁6例,占9.4%;6岁以后10例,占15.6%。单纯型54例,复杂型10例。以上病例的诊断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2]。
2 急救与护理
2.1 立即控制惊厥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最短时问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抽搐发作时,用拇指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时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同时遵医嘱给于止惊药物。药物止惊首选安定,每次0.1~O.3 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静脉推注速度1mg/min,同时观察面色、呼吸,并注意观察抽搐是否停止;必要时30min后可重复使用,也可直肠给药,疗效接近静脉给药,优于肌内注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静脉给药[3]。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使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及裤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内,引起呛咳。
2.3 吸氧 高热惊厥时需氧量增加,及时给氧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发绀明显的患儿可采用面罩给氧,不明显者可采取鼻导管给氧,氧浓度
2.4 降温 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是控制惊厥的重要环节。方法:①药物降温,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赖氨匹林;②药物降温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可用降温贴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也可进行温水浴,边注意保暖,以防着凉,擦拭15~20min。对于患儿降温后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寒冷的季节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诱发肺炎[4]。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 本组有2例患儿发生惊厥持续状态,应重点进行脑水肿体征的观察[5]:①血压的观察:每30min测量血压一吹,观察血压是否升高、脉压差是否增加,有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②瞳孔观察:每15~30min观察瞳孔一次,看瞳孔是否等大、等圆,边缘是否规整;③呼吸的观察:严密观察呼吸节律是否规整、呼吸频率是否减少,注意有无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和呼吸暂停等异常呼吸。呼吸节律规整而呼吸频率呈进行减少亦是脑水肿危重的危险信号。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病儿神志,有无剧烈头痛及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等。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2.6 做好皮肤护理 由于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快,出汗较多,常有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应及时更换汗湿衣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根据出汗多少,及时补给相应液体(可口服或输液),注意钾离子的补充。
2.7 注意口腔护理 临床上常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拭口腔,对于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保护。有5例患儿出现口唇干裂,采用红霉素软膏涂口唇患处,症状得到控制。
2.8 预防 ①尽量避免发热因素: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但也应注意气温改变,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②注意合理的饮食配置,增强孩子身体素质;③一旦发热要尽快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首先要服用降体温药,并立即给予物理降温,用25%~50%的乙醇擦浴,乙醇擦浴时要注意,禁止擦颈后、前胸、脚、颈旁、腋下、腹股沟等有大血管处。
3 结果
64例患儿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死亡。惊厥发生两次以上的患儿10例。其中4例并发癫痫,2例发生惊厥持续状态,经过有效的治疗及对病情的密切观察,无脑水肿现象发生。其余患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3%~5%,复发率30%~50%[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皮层的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使神经细胞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群发生过度的反复异常放电所致。该病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在急救时,医护人员必须分秒必争、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加强护理工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成功治疗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病死率、减少脑损伤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清江,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7.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3] 韩丽.护理程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06
[4] 沈卫芬.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51―452.
早产儿氧疗方法和临床应用虞人杰(435)
早产儿氧疗时的监护陈克正(437)
早产儿氧疗与慢性肺疾病的防小儿急救医学 治常立文(439)
早产儿氧疗与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陈超(442)
以皮肤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2a型一例吴艳红(445)
新生儿重症水痘一例张玉琴(507)
巨大胃溃疡并大出血一例救治体会张一宁王迎九康晓萍(511)
血氧饱和度监测下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分期治疗巨大脐膨出陈德烽陈玉喜(514)
白蛋白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刘敬(519)
暴发性紫癜一例陈红英陈书琴刘文君(523)
阑尾炎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例李静匡凤梧许峰胡兰陈应富(524)
小儿重症心肌炎严重室性心动过速一例何勇吉山宝蒋正生(525)
经母乳安定、胃复安过量掩盖肠套叠症状、体征一例莫武桂(526)
论著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杨明骆小京李清华谢帅华李克华(446)
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呼吸力学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王少华杨军李志勇匡凤梧(448)
血浆D-乳酸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评价的研究张妮朱保权张庆立(451)
CRRT机血浆置换预防儿童ABO血型不合骨髓输注的溶血反应常平朱为国曾其毅郑亦男张传仓封志纯(453)
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颜胜宇卢荷莲李昌崇万诚(456)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检测血浆及气道灌洗液中SP-A的意义金敏张小妮陈超(459)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婴儿心衰中的应用郁峰(462)
米力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术前血液动力学干预的研究徐衍梅李渝芬王树水谢育梅李江林(464)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气分析与神经系统损害肖春香(467)
可变流量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金志鹏王群思TweoldemdhinYohannes(469)
肺出血新生儿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变化及意义蔡栩栩高飞高红毛健韩玉昆CAI(472)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龚放黄瑛王路庆邬萍李茂霞(475)
小儿急救医学 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临床分析付桂玲(477)
社区获得性小儿肺炎病原体组成现状及临床探讨吴茜陈祝倪林仙吴澄清(479)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王凤玲(482)
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王欲琦李俊玲史胜平宋兰平葛慧李冬丁玲俊(485)
《小儿急救医学》变更刊名为《中国小儿急救医学》(487)
非洲儿童脑型疟疾148例临床分析杨方源孟文(488)
100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张斌张晓洁(489)
1995~2004年《小儿急救医学》论文作者群的分析杨华李林平(492)
2005年第5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园地答案(455)
2006年《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原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增刊征文通知(516)
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内科医师的招聘启示(522)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电子版教材征订通知(522)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变更刊名为《国际儿科学杂志》(523)
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纪要(I0001)
第八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I0002)
小儿急救医学第12卷2005年2月20日至12月20日总目次(I0003)HttP://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蔡正维宋自强芦伟王敏熊安秀陈春宝(495)
发作期儿童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变应原测定及与肺功能的关系陈虹高云高友梅(496)
关于本刊加入网络版、光盘版数据库的声明(497)
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张华陈聪德赵一鸣李仲荣(49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行为变化临床观察张亚京陈欣王鑫张爱平黄学英刘志晶张玲玲(499)
静脉麻醉在肠套叠小儿水压灌肠复位中的临床应用张妍金景平别爱玉(501)
128例小儿术后中心静脉压导管的应用与护理刘丹牛之彬袁正伟(502)
大剂量血浆在新生儿胃破裂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刘东成王文祥张家勇李卫东筒赵芳(503)
应用肾上腺素心脏复苏新生儿49例分析陈和平(505)
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儿童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观察崔战菊(506)
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申昆玲段红梅(341)
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王斌封志纯(344)
病毒相关性急重症的现状和展望小儿急救医学 陈贤楠(346)
常见重症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赵林清钱渊(349)
重症病毒感染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何颜霞付丹(352)
近年来新出现的重症病毒性疾病的诊治进展照日格图(356)
别字举例(括号中为正确的字)(355)
基金项目或攻关课题的标注(402)
表格要精选(411)
地塞米松、氨基胍和氨力农对内毒素休克兔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唐浩勋樊寻梅王雷(360)
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常丽崔华杜江封志纯(363)
窒息新生儿血、尿表皮生长因子变化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袁安波石晓峰上官明刘东廖琼古爱香(366)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血流及神经行为评分的改变屠文娟李林李红新徐龙宝(368)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意义华山魏文吕敏(370)
哮喘儿童外周血可溶性干细胞因子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栾斌杨玉霞(372)
婴幼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分析殷勇陆奕石芳芳张磊肖洁岳孟源王薇(374)
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何少茹孙云霞谢衍铭余宇辉梁穗新农绍汉钟劲(376)
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孙永梅梁东李海波(378)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王爱华朱保权张浩(38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李映良夏佐中梁平翟瑄周渝冬(383)
不同疗程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初清丁艳洁万代红徐慧(385)
序贯疗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徐浩张洪振(387)
内毒素休克家兔心、肺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陆国平邬惊雷陆铸今陈阳张灵恩(389)
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临床探讨陈芳李柳青温志红刘振翔覃尉黄丽娟(391)
抢救儿童一氧化碳中毒的新疗法徐翠琼张奇费世暖(393)
脑脊液置换术的临床研究翟娟(394)
沙美特罗与低剂量氟替卡松联合控制中、重度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唐素萍高晨华云汉郭依华(39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的测定辛海岩王鸾升(398)
异位胃粘膜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刘金兰于树鹏徐微娜李剑明贾云静张彩霞(399)
咪唑安定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镇静作用高薇薇陈运彬(400)
体温对血气值影响的研究骆小京康继红(402)
32例低出生体重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析李丽张成元张芳(403)
小儿急救医学 小儿军团菌肺炎13例临床分析王薇(404)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合并脑炎赵士君王评董鸿雁周晶邵荣波陈立红陈洪章(405)
流行性乙型脑炎98例临床分析田茂强童菲(406)
溺水致呼吸心跳骤停85分钟抢救成功一例肖忠付四毛(407)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王珺陈朝英陈大坤(408)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原妇幼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休克;液体复苏;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52-02
[作者简介] 李荣梅(1972-),女,汉族,云南宣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患儿通常因各种病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器官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其死亡率较高[1]。目前,液体复苏作为休克救治的重要疗法已得到公认,但采用何种液体复苏方法临床上仍无共识[2]。而休克根据临床特征又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上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休克治疗效果[3]。本文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个月~4岁不等,<1个月8例,1~6个月22例,7~12个月15例,1~4岁25例。其中,低血容量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32例。基础疾病:肺炎20例,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脓毒血症8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将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判断标准如下[4]:患儿血压下降加重,收缩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即1~12个月<70 mmHg,1~10岁<70 mmHg+(2*年龄)。
1.2 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4]。首先根据患者病因给予病因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治疗。首先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胶体液15~20 mL/kg,30~60 min内滴注完毕,若患儿存在心功能不全则应控制在5~10 mL/kg·h,然后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维持输注6~8 h。有明确低血容量因素的可以给予全血或部分血液成分输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给予纠酸治疗。扩容后可以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性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
痊愈: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液体复苏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好转: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无效:经治疗后休克未纠正和(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未恢复甚至严重和死亡[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补液量、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早期休克组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痊愈6例,好转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下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早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死亡率3.14%,中晚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8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57%,死亡率14.29%,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6]。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发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休克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临床上根据患儿有无血压下降和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休克代偿期一般仅表现为器官低灌注状态,失代偿期则通常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休克的诊断目前主要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7],在具备原发病临床表现基础上,符合以下6条中的3条即可诊断为休克:①意识改变: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或萎靡,意识模糊,昏迷或惊厥;②皮肤改变:皮肤苍白,口唇及趾端发绀,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厥冷;③心率、脉搏改变:心率脉搏加快,外周脉搏细数;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⑤尿量<1ml/kg.h;⑥代谢性酸中毒。
相关文献[8]称,86例代偿期患儿经积极早起抗休克治疗,8h内70例治疗成功。预后情况良好,与本组休克代偿期患儿治疗结果相符。本研究选择的70例休克患儿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积极的治疗,从两组观察指标来看,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而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表明休克患儿应尽可能的早期救治。对于处于代偿期的患儿输液量较失代偿少,但患儿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失代偿患儿。另外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在休克早期进行积极救治患儿预后也较好。
在休克治疗方面,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被认为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9]。一般来说液体复苏分为快速输注、继续输注和维持输注三个阶段[10-11]。快速输注:选择2:1等张掖20mL/kg,30~60 min内输注;继续输注:根据患儿首批快速输液后反应,继续每批10~20 mL/kg静脉输液,2~3次,直至基本纠正休克;维持输注: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6~8 h。改善患儿微循环同时针对原发病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当然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尿量等,根据患儿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封志纯,陈贤楠.儿科重症医学理论及诊疗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8-54.
[2]张文贵,张赟.小儿休克60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6):1876-1877.
[3]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82-2384.
[4]杨卫国,何颜霞.不同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0(1):18-20.
[5]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72.
[6]霍习敏,王晓冬,康磊.小儿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4):253-257.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感染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的说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691-702.
[8]许峰.小儿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33-835.
[9]Ahmad SA, Mujawar Q, Al Othman M,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 younger than 90 days in Saudi Arabi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4 ,7(1):49-52.
[10]张秀梅,孙雨葳,夏燕亮,等.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液体复苏治疗小儿休克疗效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5):475-477.
[11]梅小丽,陈冬梅,李灼.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2):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治疗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72-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