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艺的意义范文

茶艺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艺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艺的意义

篇1

关键词:高校;茶艺社团;校园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以社团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弘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茶艺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而且能够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以及校园文化呈现的封闭性与功利性倾向,都决定了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与大学生群体都体现出了更加重视时代文化精神建设与科学文化精神建设的倾向,特别是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重点强调。这种强调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社会节奏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忽略传统文化建设却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同时也难以让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代精神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得以平衡的必要策略,同时也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

1.2校园文化的封闭性与功利性

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开放性,即通过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汲取,来丰富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但是在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当中,与社会相关的文化活动并不多。虽然许多学生组织会自主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学生群体欠缺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实现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有效汲取,从而凸显出了创新与发展动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功利性倾向也逐渐显现,这种倾向体现为高校以及学生群体将功利性动机当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甚至会导致校园文化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茶艺社团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及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与社会优秀文化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组织载体,并且这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学生组织也能够向学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向着精致雅逸的方向发展。

2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通过分析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发现,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强化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以及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封闭性与功利性问题具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净化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1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涉及到了多样化的领域,这些社团具有灵活的活动方式,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让自身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开设,同样能够发挥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拓展学生茶艺知识、推动学生利用茶艺开展交际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这对于实现高校、学生与差异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虽然当前大学生群体都对与茶和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是造成大学生对茶艺以及茶文化缺乏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茶艺文化中包含着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如对茶叶种类的认知、对茶叶与茶具的选择、泡茶技艺以及融合各类艺术形式的茶艺表演等,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学习,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茶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如茶道精神、待客礼仪、茶德、茶禅意味等,这些内容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次,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交际属性是茶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各类茶事活动,使大学生群体拥有以茶会友的平台,能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交际而非热衷于一些诸如网络游戏等极具娱乐性又缺乏教育价值的活动。同时,通过参加茶艺社团开展交际活动,大学生群体的协作精神、团队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促使大学生群体在理解茶艺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最后,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茶艺的发展与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一些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想内容,通过开设茶艺社团、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茶艺与儒道释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入世思想、乐道精神与和合思想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入世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强不息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乐道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茶感悟人生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合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与他人、与自然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等。由此可见,茶艺社团在拓展大学生知识、推动大学生交际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内容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2.2推动校园文化净化

在大学生群体进入高校校园之后,虽然课程较少但是却更加忙碌,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中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填充满大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但是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体现出了庸俗化的倾向,即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内容较多,而具有启迪价值的文化内容却十分欠缺,诸如走廊文化、厕所文化以及课桌文化等,与高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高校校园的文化发展方向欠缺契合性,而这些低俗文化堂而皇之的存在,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与先进性的体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并在千年的沉淀中体现出了稳定的特征。通过茶艺社团的开设,可以推动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弘扬,这对于净化高校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与茶文化本身就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紧密结合。茶叶有丰富的种类,并且在香气、色泽等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色,同时,茶艺融合了艺术、利益、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素,因此,茶艺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者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单一的方面,而且能够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结合。其次,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征,在茶艺发展过程中,文人品茶、宫廷茶宴等展现出了茶艺高雅的一面,其中,与茶艺相关的茶诗、茶词也在这些高雅文化的熏陶下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而对于民间而言,饮茶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茶艺也具有通俗化与大众化的特征,这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形式,推动着茶故事、茶传说以及茶谚语等文化的发展。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并对茶艺文化做出全面的传播,可以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茶艺所具有的两面性,同时也可以推动校园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最后,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精致的茶具、优美的音乐以及精湛的茶技等,都能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放松身心、体验和谐之美。由此可见,茶艺本身具有审美性与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可以有效推动校园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由上可知,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高雅文化建设、通俗文化建设以及审美文化建设和娱乐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茶艺社团并组织茶艺活动,能够有效抵制高校校园文化中庸俗文化的盛行和庸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

3结语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淡化以及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封闭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急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高校校园传播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着极高审美性与文化性的茶艺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茶艺社团的作用,并通过强化对茶艺社团的扶持、推动茶艺社团建设制度的完善、提高茶艺社团指导教师素养等策略来为高校茶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茶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育真.茶艺社团与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06:163-164.

[2]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3]周玲,侯艳,居倪萍,邵宛芳,吕才有,周红杰.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184-186.

篇2

关键词:酒店专业 设置 茶艺课 意义

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茶文化起源于上古神农氏,兴盛于唐宋,近现代传播到全球,讲究和静清寂陶冶身心,与咖啡、葡萄酒齐名为世界三大名饮。中华茶艺不仅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同时能体现职业教育修身立德,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所以,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必不可少。

一、茶艺可以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漫长岁月,几乎从每一页历史文卷中都可以闻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深厚绵延的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

人们走进茶馆,不为解渴,而为宁静的气氛、高品位的娱乐,是最时尚的文化消费。在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心体会精神的美。唐代刘贞亮曾有诗言:“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人心浮气躁,学习、工作、家庭等等压力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各种心理失衡。茶文化提倡的和诚处世、不分尊卑、奉献爱心为现代人灵魂的解脱提供某种出口。

另一方面,茶本身的保健功效也令现代医学惊叹不已。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如咖啡碱,一般每150ml的茶汤中含有40mg左右,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如茶多酚物质,在绿茶中的含量一般为干茶重量的15%~35%,可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辐射。如丰富的维生素B族、C族,在边疆少数民族生活中离不开茶饮,正是因为茶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持消化系统正常机能。此外,多种矿物质如钙、镁、铁、锰,以及氨基酸等,都是健康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二、茶艺课培训提高学生新兴的就业技能

茶艺作为茶文化表现的具体载体,是当下新兴的服务项目,酒店专业增加的精品课程,可以拓宽学生就业技能和职业选择。但是做好一杯茶,使其成为艺术,让客人赏心悦目,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首先,茶艺是一种礼仪,不同于普通的商务礼仪培训,茶艺服务讲究的是清新淡雅,不卑不亢。比如服装不宜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配。春天要穿淡淡的衣衫,冬天要穿暖暖的小袄,着旗装改良或者汉唐风格的服装。

其次,茶艺注重手的保养和手势的柔美,茶艺工作要求从业者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手上不要戴戒指,最多带玉质的镯子,一定不留长指甲,更不能涂甲油,因为在泡茶过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茶艺人员的手上,看泡茶的全过程。另外手的熟练操作以及动作柔美自然程度也会影响客人饮茶的心情。温壶、温盅、置茶、冲水、分汤、敬茶都需要长期坚持练习,除泡绿茶的水温需80℃外,其他茶类多需95℃以上热水,初学者被热水烫伤是经常的事。

最后,茶艺还是一种讲学,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温婉并且善于倾听。做茶过程中,茶艺人员要为客人讲解茶的名称和产地,沏泡的工具和步骤,以及品茶的技巧,及时解答客人询问。

三、茶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培训正是这种处世态度的继承,体现在就业教育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三十多年,各行业生产蓬勃兴旺,但是在金钱面前有很多人迷住双眼,不讲操守,没有底线。如果学校的毕业生不知敬畏,到企业不守制度,对客人的服务没有真心,那么职业技能培养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学茶艺,就是叫人把利益放下,把心放下,淡泊从容地面对世界。在一期一会中,珍惜当下的人、事,不强求过往,不辜负期望。通过茶艺课训练,学生塑造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德行基础。

四、茶艺课技能训练为学生开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茶艺服务可以跨界融入餐厅和康乐服务部门,也可以独立经营,茶艺师已成为高档酒店和一线城市的热招人才。学生通过茶艺技能训练不仅了解茶的制作与品饮,而且对诗词经典、历史风俗、养生保健、心理健康都要有一定涉猎。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经过国家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茶艺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技能,就可以为就业广开新途径,也可以为服务行业中这一朝阳项目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篇3

“茶叶”,就物质方面来说,饮茶有保健的作用,能生津解渴,对身体的益处早已被世 人所肯定。因此,茶叶才能和咖啡、可可成为世界上的三大饮料。然而,这世界三大饮料之 中,唯独茶叶深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饮茶的意义不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 物质功能,更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平和心 境、愉悦心情和充实的精神滋养。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韵味,还要喝它的文 化内涵,享受它的精神文明。于是,在茶叶的活动中发展出“茶技”、“茶艺”、“茶道” ,而陶融成“茶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相得益彰的结果。

今天,一个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能只是拥有经营理论,认真做茶叶的买卖就可以,他 还必须要有茶叶的知识、茶具的概念、茶艺文化的涵养,举凡“选茗艺茶”、“鉴泉评水” 、“烹茶技术”、“茶具搭配”、“环境营造”、“茶艺体统”等等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俱 备有专业的修养。因此,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是“茶叶”的经营者,而应该是“茶业 ”的经营者。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整的茶业 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济的价值,也就是 说把茶叶赋予文化的诠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 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的生产销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 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艺文化的参与将是跛 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如果,茶叶 经济只是单纯的茶叶买卖,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经济价值就是茶叶生产者将制造完成 的茶叶交由商家贩售,它的售价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一般是达到以货易货的功能,满 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经济价值是:成本+利润(五分之三成本)=售价,这 种价值的算法一直是茶叶买卖的合理售价。但,当茶叶经济等于茶业时,那茶叶的价值就是 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价值计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润+茶艺文化成本加减2,这时候的 茶叶已经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了,它是艺术的农产品茶叶,它是结合文化、休闲、保健、 生理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产品。而茶艺文化的成本,一般是这样定的:2倍的茶叶进货成本=茶 艺文化成本。

因此,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至少具有四种地位: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四种地位

(一)、继承优良传统的地位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 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 烂多彩,在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2)

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规条。可 见,二千年前就有茶叶经济活动。隋、唐以降,饮茶风尚更广为流行,陆羽《茶经》提升了 茶俗的文化层次,奠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因此,陆羽被称为“茶神”,在茶叶经济活动 中成为行业的守护神。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 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饮茶之风大为盛行,必然引发茶叶经济活动的广阔活跃。

宋、元、明、清,以至于现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继传承,茶叶经济活动才能历久 不衰;属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艺、茶技的光芒万丈,照耀着茶叶经济活动灿烂辉煌。

(二)、实现广而告之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 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 兴趣,从唐、宋以来的斗茶比赛、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等文化活动,在在都吸引了人 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 传。近年来,各地所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 评比会”、“茶王赛”、“茶艺电视大赛”等等,岂不是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吗?岂不是为 茶叶经济的活动广而告之吗?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 经济是为茶文化收战果的最好写照和最佳拍档,两者互相影响,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 基础,茶文化则是茶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三)、诠释茶叶价值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 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种头衔,如:金 质奖、银质奖、茶王等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 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 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 益立刻就反映出来,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经过成功的茶业经营 者概算出来,订定茶叶的价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叶售价应该是:售价=生产者成本+3/5生 产成本+2倍的生产成本正负2。明确的说法:茶叶零售价格=进货价格+3/5进货价格+茶文化 价格(2倍进货价格+-2)。

(四)、代表先进文化的地位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茶文化发展和茶叶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一 步的明确了先进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叶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 唯有把推动先进茶文化的前进同茶叶经济发展全部结合起来,保证茶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 发展,才能创造性的推进茶叶经济活动的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日益精 致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中的茶叶经营活动,提供与时具 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两个作用

至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效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茶叶经济 活动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演出,虽然有最传统的,但也可以有最现代的 舞台,歌舞、戏曲、民俗、杂技、茶艺、茶技操演等等多种形式的、多种样貌的表演,这些 茶艺文化都能和茶叶经济相结合。在这些茶艺文化的表演中,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的欲望,也能在活动中以茶会友,增长智识。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 有二方面的发挥:

(一)、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相辅相成的作用。近年以来,各地纷纷举办各项有关茶叶经济的活动,举凡是“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无不加入茶文化的项目,如茶叶博览会,势必配合茶业论坛或茶文化研讨会;茶叶节或名茶比赛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人们。更有喧宾夺主以茶文化做为主角,茶叶经济活动为配角的活动,例如举办十多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轮流在各地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等。也有各地方主办的,例如: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四川雅安。广西桂林、横县。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安溪、福安。广东广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庐山、婺源。安徽芜湖。湖南常德。河北赵县。河南信阳。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陕西西安。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以地方性的形式办,也有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方式举办,10多年来,经济效益明显的发挥出来。不但,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区,也是如此。这些有关茶的活动,无不以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的演得起劲,一地比一地办得规模大,活动内容都包含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诗、茶文吟诵和茶书法、茶对联,茶技、茶术,纷纷出笼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应有尽有,茶叶经济就藉此竞相展开积极的活动,各茶厂、茶叶公司、茶庄、茶行所安排的摊位拥挤,商务洽谈、零售叫卖,有关茶的周边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壶、茶桌、根雕、茶器、挂饰、茶叶包装、保健茶等等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人士都来展场、各取所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成的活动,造就了今天茶叶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开拓了茶叶市场的新天地。

(二)、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这种以茶为生活的方向,为生活的道路的观念,把茶导入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会的君子”、“茶是良师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励、交流的影响下,让生活中有茶,可以广结善缘,结交高人、雅士的风气,促使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不一定是为了买茶而来的朋友,往往超过经营茶叶的人。因而,茶叶经济能在公平、和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三个代表意义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要应用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展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就是三个代表的意义。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中华文化辉煌的时候,世界文化就灿烂。因此,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了。之后,制茶工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早期的生产力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的开门七件事,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进入小康社会的阶段,广大人民重视的生活品味,也是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茶”。广大人民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才不会走偏锋,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期许我们中华茶人都能做到这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中华茶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中华茶业更为辉煌的成果。

四、结论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叶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论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还是说“茶叶经济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都离不开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谈茶文化不能没有茶叶经济,谈茶叶经济不能不说茶文化,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お

注释:

篇4

关键词:茶艺 实训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茶艺是华族传统艺术之一,以茶敬客早已成为华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变迁,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茶老少皆宜,并已形成一种风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讲究饮茶的艺术。

《茶艺服务实训》课是职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授中国茶文化知识和中国茶的鉴赏、冲泡方法以及茶艺服务的流程和技巧,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步伐也逐渐加快,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承担茶艺课教学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大挑战。

根据课程特点,笔者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项目”是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五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

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使职业教育教学取得很大的实效性。实施项目教学法,具有促进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的作用。确定茶艺课程中需要完成的项目如下:

模块一:完成茶楼社会调查;模块二:认识六大茶类;模块三:认识各类茶具;模块四:认识茶壶;模块五:学习茶艺;模块六:饮茶习俗认识;模块七:茶与健康;模块八:中国名山、名水、名茶;模块九:茶与礼仪。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

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集成于“工作任务”中。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完成“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教学活动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情境教学的行动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尽可能大的决策和行动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无限想象力。老师的鼓励与赞赏、同学的肯定与掌声,也将给予学生更多的满足。

以“茶叶鉴别”任务设计为例:

茶叶是否新茶(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激发学生兴趣激发想象,头脑风暴(新茶有哪些特征?通过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应该如何判定?)主动咨询专业知识(茶叶知识、茶叶鉴别方法知识)决策计划,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茶叶鉴别计划培养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任务实施,培养专业技能(茶叶鉴别方法、茶具的使用、茶叶常见问题的判断能力)检查评估,总结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3.以准工作环境为基础“再现”工作任务

把“茶艺接待与服务”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学校中再现出来,就形成了学习情境。再现的方法有“模拟法”、“组合法”和“全真法”,根据茶艺师典型工作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用“全真法”再现的工作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最为有利。

4.实行“顶岗实习”,双证组合

篇5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茶道;区别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93-02

茶源中国,“之为饮,发乎神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兴于唐,盛于宋、明。茶作为一种植物,经过食用、药用、饮用漫长的岁月才进入精神文化的领域。中国人对饮茶活动之精神层面的认同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茶往往被看做消除身体不适的手段和个人特殊的嗜好,亦或佐餐、待客的饮料。而“茶艺”一词却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所谓茶艺,就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国人不轻言道,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里,“道”用以代指事物之本源。中国人认为饮茶、品茶无外乎是一种追求精神之境,探寻事物之本的途径。正如《金刚经》所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因此,饮茶活动,无外是通往精神彼岸的船。这一点与日本截然不同,九世纪,饮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上层人士一开始就特别珍重。他们饮茶的机会少,因此饮茶时很少考虑止渴、消食、解毒、提神等物质功能,而是着重追求伴随饮茶活动而发生的精神享受。在日本人看来似乎茶不是随便能喝的,没有诗、没有琴、没有高士轻友,便没有饮茶的必要性。

一、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饮了几千年,开始是将其作为药物、食物,后来成为饮料。中国茶艺的成熟是在唐代,从唐代以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和明清时期的滤茶法,泡茶方式是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制造方法也从蒸青、压汁、制饼发展为烘青、炒青以至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等产品,形成了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的茶的世界,一切都是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予品茶以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性。大道至简,更符合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渡海来到浙江天台山国庆寺学佛回国后带走了茶叶,种植在近江滋贺村的圆台麓,成为后来著名的日吉茶园。第二年海空法师也从中国返回日本,将带回的茶种播撒在京都的高山寺和牧村赤埴,开创了日本种茶史。到公元1168年,日本荣西禅师在天台山万年寺学法期间,埋头于茶道文化的钻研。回国时,带走大量茶种,并著《吃茶养生记》二卷,使得饮茶之风在日本流传开来。同时,南宋时期,来华学法的南浦绍明也将在中国得到的茶台子和茶礼等带回日本,一边传禅,一边传茶。纵观日本饮茶的历史,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继而逐步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发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传至今,他们饮用的依然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器具和方式,历千年而不变。

二、中日茶文化内核之区别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对中国茶学、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羽首次把中国文化精髓中的儒、释、道精神与饮茶过程融合起来,将饮茶当做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等这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来强调“精行俭德”的自我陶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尚仁贵中,强调“中庸之道”,反对“过”和“不及”,要求我们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同时强调“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而不同”,这也是中国茶艺的思想主体。中国人的性格就像茶,总是努力清醒地看待世界,追求人与天道的自然和谐。释家贵“悟”,讲求彼岸,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道家尚“无”,为茶艺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艺的灵魂,提出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以及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因此,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将中国茶艺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静”。“廉”就是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美”就是品茗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和”就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就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中国茶艺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天人之境。

茶叶东传,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发展起来了茶道文化,借以饮茶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安土、桃山时期的千利休提倡简朴的“寂静、古雅”以及珍惜一生中只有一次相逢之意的“一期一会”的精神,创立了千利休流草庵风茶法,完成了饮茶向茶道的升华。千利休把茶道规则解释为“四规七则”。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七则”是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千利休去世之后,他的技艺便由后人和弟子代代相传,期间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千家派最为活跃,拥有许多弟子。产生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的所谓三千家。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形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据日本的西部文净在其《禅与茶》一书中考证,在绍明带回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刘元甫作的《茶堂清规》,日本的《茶道经》便是其中的《茶道轨章》、《四谛义章》两部分被后世抄录所成。据《茶道经》中记载,刘元甫乃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与湖北黄梅五祖山法演(杨岐三祖)为同门,他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并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如果《茶道经》的来历真实的话,那就是意味着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来源于中田五祖山松涛庵.同时也说明由南浦绍明带回的茶典,对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

三、中日茶文化反应了不同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民族的文化。众所周知,日本是岛国,面积小而人口却很多,众多人的生存和发展并非易事。因此,日本人尊崇武士道精神,努力在苦寂中发展,重视自我克制和坚强的意志训练。其次,自然条件的恶劣也促成日本人有更强的集团意识和协作精神,表现在茶道上就是集体参于茶事,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再次,日本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重视规范和礼仪。因此,茶道中也是非常重视特定而严格、繁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的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同时,要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等。可见,在日本茶道的目的并非真正饮茶,而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是进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道虽说是一种精神修养,但却过于拘泥于形式,茶道的四大流派实际上相互实质性的区别很少。这种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实际的文化发展到了极端。

与此相反,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茶艺。中国的茶艺虽然没有日本茶道那样拘泥于形式,然而也有盖碗茶、工夫茶等精细复杂的茶艺形式。中国讲究“礼”,茶体现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以茶会友”这种方式不仅常见于一般家庭中,也是适用于集团、甚至国家的礼仪。时至今日,逢年过节,一些单位、公司等也会召开茶话会,领导员工聚在一起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中国的茶不仅代表礼仪也蕴含着情谊。中国的亲朋好友问也不拘泥于礼仪及形式,比起礼仪及形式更重视交往的意义。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日本茶道是复杂繁琐的,难以理解的,在茶室里遵循规程小心饮茶远不如惬意地品味自己喜欢的茶。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注重茶的实际和实用。

总而言之,中日两国的茶文化即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人饮茶比起礼仪及形式,更重视品茶和交往的意义。而日本茶道,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深远,其严苛的墨守成规,限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融合,虽循古,但少创新,这与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相关,成为展现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冈夫.茶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林治.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采茶舞蹈;艺术鉴赏;传播意义

采茶舞起源于唐朝宫廷,后流入民间各地,融入当地风俗,成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性舞蹈,采茶舞蹈的兴起与发展都是通过采茶艺人的口传身教,因而极具地方乡土气息和地方独特的风格。在采茶舞蹈中,可以更多地看到与当地民风贴近的地方生活,在较多的采茶舞蹈作品中,舞蹈的主角也大都是劳动人民。采茶舞蹈具有的轻松、幽默的舞蹈风格也使得采茶舞被更多的观众所喜爱。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来说,采茶舞蹈都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并且融入了地方的民族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也能够对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发扬。

1 采茶舞蹈的发展现状

1.1 采茶舞蹈的发展历程

采茶舞蹈出于唐朝,而民间各地的采茶舞蹈发展历史各不相同,杭州采茶舞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民间艺术,而江西的采茶舞蹈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开化采茶舞则是在民国时期由南昌采茶舞传入后完善得来的。在采茶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各地由原始的采茶舞蹈,开始逐步成型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演变为近代采茶舞与现代采茶舞四个阶段。采茶舞蹈在经历悠久的历史考验之后形成文化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传统的采茶舞蹈变化

唐朝开拓的丝绸之路就有茶叶对外贸易,在唐之后的宋朝,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兴起茶园,茶园的兴盛,使得茶叶贸易量不断地加大,而采茶舞也随着茶贸易的发展而兴起。宋朝之后的明代,采茶舞蹈在民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清朝初期的三脚戏更是表明职业采茶舞艺人的形成,起始的采茶舞蹈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相对简单,采茶艺人提着采茶篮载歌载舞,而茶童则运用矮步形式穿插到采茶舞艺人之间,所以这样的舞蹈也被称之为姐妹采茶舞。职业采茶舞也是从简单的舞步发展而来的,采茶舞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的舞蹈的精华,这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性。采茶舞艺人加入了很多生活情趣融入采茶舞蹈动作中,至此,采茶舞蹈内容已经不再仅限于采茶的范畴,彩旦艺人的加入也增强了采茶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2 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分析

2.1 采茶舞的艺术风格

采茶舞把农耕文化与地方的特色文化融为一体,通过采茶舞蹈艺人的审美创作汇编到采茶舞蹈中去。采茶舞蹈的创作源于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它是通过产茶地区茶农的日常采茶劳动与日常生活,通过舞蹈艺术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所以,采茶舞蹈也是采茶地区人民的思想劳动结晶,从采茶舞蹈所具备的艺术风格来看,采茶舞蹈本身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它是一种鲜明的舞蹈艺术。采茶舞蹈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观众可以在欣赏采茶舞蹈的同时,感受到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与舞蹈美感,还有切身体会到茶农辛苦劳动的采茶经历。

2.2 采茶舞的艺术分支

采茶舞不拘一格,也不集中于一地出现,这就导致了采茶舞具有多个艺术分支。采茶舞蹈在不同的产茶地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分支,江西赣南的采茶舞、福建闽西的采茶舞,还有桂南的采茶舞等都具有较多的采茶舞分支。分支出来的采茶舞蹈在形式上更具有当地茶民的生活气息,在舞蹈的内容上也更容易反映到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采茶舞蹈在编舞过程中,采用了通俗幽默的舞蹈肢体评议语言,而场景也出自茶民的日常生活。采茶舞较大程度上的反映了茶农的生活特性,从而受到了广泛的群众欢迎。

2.3 采茶舞的艺术内涵

采茶舞大多数在编导时,会选择喜剧题材进行编导,采茶舞蹈极少会使用悲剧题材,如果茶采舞要陈述悲剧故事,也通常会使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现,所以采茶舞的悲剧氛围会被轻松的喜剧形式所渲染。采茶舞蹈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在采茶舞蹈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较大程度的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采茶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到描述自然的舞蹈表演,这是采茶舞蹈艺术对生命与自然之间进行的思考,即使大多数茶农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是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劳动人民仍然怀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把这种敬畏之心编制到舞蹈中去。

3 采茶舞蹈的传播意x

3.1 采茶舞的艺术传承

采茶舞蹈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采茶舞蹈的艺术价值予以更好的体现。对于采茶舞蹈传播有着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采茶舞蹈融入了当地的地理文化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中,采茶舞艺人把当地的民族风俗与茶农的感情融入舞蹈艺术中去。采茶舞蹈的传播给中国的艺术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艺术财富与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采茶舞蹈的传播过程也加快了地方采茶舞蹈的艺术发扬与传承,这样的采茶舞蹈是非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的。采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和其他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而这样的艺术共性也为采茶舞蹈与其他舞蹈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采茶舞的文化传播

采茶舞蹈融入了汉族民间舞蹈元素的“三道弯”,采茶舞蹈里的“三道弯”非常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二种舞蹈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采茶舞蹈表演传播也在无形中更广泛的将采茶舞蹈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采茶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生活特性,但是采茶舞蹈缺乏舞蹈冲击力与舞台层次感,采茶舞蹈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采用现代的表演手段进行大众传播,可以让观众更容易接受采茶舞蹈是古老文化,让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播真正进入到现代观众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艺术传播基础上,采茶舞蹈不仅保持了传统舞蹈中的独有风韵,能够有效地避免古典艺术弱化。

3.3 采茶舞蹈元素的革新

采茶舞蹈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舞蹈元素融入了现代的舞蹈审美意识,采茶舞蹈的创作革新使得采茶舞蹈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采茶舞蹈是在原生态的舞蹈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而得来的,采茶舞蹈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强化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采茶舞在传播过程中,舞蹈元素也开始了一系列迎合现代观众审美的革新。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采茶舞蹈塑造了更为丰满的艺术形象,现代美学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接轨,采茶舞蹈的发展需要民族艺术的继承,也需要民间艺术的创新,正是这样,原生态的舞蹈元素才更具有时代感,也能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

4 结语

在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与传播过程中,需要向观众更好的展示出茶农的农耕文化与地方文化间的关系,要对传统的采茶舞蹈与现代采茶舞蹈艺术上进行正确的审视,同时还要把握好现代的审美观,在保留传统的采茶舞蹈文化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采茶舞蹈做出有效的创新与变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采茶舞蹈的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莺.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篇7

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茶艺馆、茶饮料的大量出现,品茶也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时尚文化,茶文化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通过茶事活动和茶的品饮,使人们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文化内涵,既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滋润,又可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关键词:生活品茶茶文化茶道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中国古人的饮食观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观念,体现了“民以食为天”,这七件事全是关于饮食的也就亳不奇怪了。但是把茶与柴、米等并列,视其为生活之所必需,这在有些人看来似乎难以理解,其实,茶叶从被人类发现到利用,就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了。尤其自唐、宋以来,茶不仅成为“比屋之饮”,饮茶达到了“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的程度。而且,茶叶还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时政府利用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茶,以茶作为交换马匹的物品,实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在唐代,茶叶还曾作为边疆地区官吏的饷银。这些反映茶的特殊地位的现象,都是其他生活物品所不多见。中国人是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中国茶道不仅是深沉的,而且是隽永的。中国茶道应是一种包罗万象,顺乎自然的美丽哲学。因为中国茶道是和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一起走来的。极其重要的儒、释、道等教派思想,深深地融汇在茶文化中。

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茶艺馆的大量出现,品茶也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时尚文化,茶文化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如今走在城市街头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茶馆,很多人也已习惯于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到茶艺馆品品茶、聊聊天、看看茶艺表演,放松一下。还有会议、座谈我们都会用茶来接待我们的贵宾,茶成了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茶是健康饮料,对我们的健康功不可没。现在市场上出现多种与“茶”有关的饮料,已悄悄的、逐渐的取代了原已占领多年的外来饮料“碳酸饮料”。饮茶对于人类,不仅仅是生津止渴的生理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又能显示高雅的修养,成为一种文化艺术行为,因而茶叶被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而稳居于三大饮料之首。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这是鲁迅先生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一段话。这“特别的感觉”我认为就是茶文化的体现,在品茶中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历史与大众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艺和礼法是属于形式部分,道是属于精神部分。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强身健体,丰富人生。因此,以茶为“道”,就是以茶为生活的路。茶道就是生活之道,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与人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和了解,使人从一般的生活中走出来,代之以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

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事活动为中心,并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性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陈香白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这就不由我们想起在那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那副优美的“茶”字画卷和几百人组成的“和”字,这不正体现出茶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吗?茶之特性是“清和淡洁”。饮茶之功效是“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因此,茶就成为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征,把饮茶当做励志、雅心、怡情、养廉的一种手段。通过茶事活动和茶的品饮,使人们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文化内涵,既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滋润,又可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篇8

关键词: 中职茶艺专业 误区 专业品质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源于中国,被人们发现、利用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里沉积着生命之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拓展一系列茶事活动,等等;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业专家、学者、茶人热捧“茶为国饮”“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业经济”,目的是通过做茶饮茶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中等职业学校开办茶艺这一特色专业,其目的也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推动我国大力发展茶饮产业,在茶叶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促使人们沿着富裕、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品茶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一、中职茶艺专业目前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专业的学习过于侧重机械式的茶艺表演。

在茶艺表演专业课教学中,有一个致命的现象:学茶艺表演就是记住或是掌握茶叶的沏泡要领――净器、置茶、润茶、冲水、敬茶,学会了这些就学会了茶艺了;或是有如社会上有些人的一种说法,掌握了一些茶的冲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就认为自己会进行茶艺表演了。就泡茶而言,本身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将泡茶的过程戴上“茶艺”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艺术是被人们欣赏的。茶艺中有个“艺”字,整个茶艺过程应处处体现出一种美感,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几个动作,千茶一泡。真正茶艺师的茶艺表演,是将不同的茶叶,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温、程序、方法,将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最佳状态,茶艺师优美、柔和、夸张的冲泡动作,端庄、美丽、得体的气质,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题相吻合的服饰、环境等构成一种整体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艺师应有娴熟的冲泡技艺和整个冲泡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宁静致远、从容不迫的气质,这也恰恰是一般人机械学习茶艺所不能领悟和表现的。

(二)茶艺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过低。

茶艺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在会泡茶的服务生,与饭店服务员区别在于:懂一点茶艺知识,会茶艺表演。由于定位过低,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关茶的知识和技艺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模糊和淡化,最后也就是和其他服务员没什么区别。

二、提升中职茶艺专业专业品质的途径

茶艺专业要有发展和提升,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茶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服务是有共性的外,更要有自身独有的内涵,这对于从事茶艺专业教学的师者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中职茶艺专业要提升专业品质,需要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一)茶艺技能的提升。

一技,泡茶之技。选器、选茶、选水、温度、冲泡、贮茶,这些技能是茶艺的基础技能。不同的茶叶,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制作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茶性。外形紧直挺秀的开化龙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深山之中,选择冲泡的水温较西湖龙井高,龙顶选器适合长高型的玻璃杯,而龙井则适合低矮型的玻璃杯或是瓷器杯,以保持龙井特有的栗香。又如“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高山流水”“关公巡城”等技能,则需经过千百次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勤练出真功的。

二技,服务之技。服务语言、服务心理、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服务技能。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走俏,主要去向有茶业公司、茶艺馆、茶楼、茶庄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服务行业,因此学生要严格按照茶艺师职业要求和茶艺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技能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才能认真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在接待服务过程中,除了和谐得体的着装、亭亭玉立的站姿、典雅的坐姿、轻松而怡然的走资、优美的手型、优雅自信的举止,为嘉宾提供良好的外观享受外,还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顾客提供茶叶知识、茶叶冲泡技能,传承中国的茶文化的能力。

三技,适时营销。茶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的能力。茶艺师不仅仅是一位泡茶的能手,也是一位会营销的生意人。茶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人们对茶有着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来饮用。中职茶艺专业需要在茶叶营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如学习电子商务,开设网上商店卖各类茶叶,让学生在茶叶市场实习,等等。在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制胜,而且能科学地应用营销基本理论,使之与茶文化、茶产业、饮品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提高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技,会喝茶。一个学习茶艺,一个会泡茶的服务人员,如果从没喝过茶,或是喝的茶叶的品种不多,不懂茶性,只是机械地冲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又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客人?茶源于中国,我们的祖先对茶有了充分的认识,茶圣陆羽著《茶经》,宋徽宗著《大观茶论》,他们如不喜茶,不喝茶,不研究茶,如何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全人类的遗产?所以,茶艺专业的学子除了茶技、服务之技,营销之技外,还应拥有一技,那就是会喝茶,那怕是能适应茶的那一种独特的苦味也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根所在,而中国的年轻一代,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从小解渴的不再是传统的开水、酸梅汤,或是茶水,而是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的各类各种软饮料、可乐、果汁等,哪怕是冠以茶为名,也不是我们茶艺中说的茶,而是充满着各种添加成分,只是带有一点茶香的饮料,因此,肥胖已是一道风景。学茶艺的学生不喝茶不愿品茶不只是个别现象。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承载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学茶的人不喝茶,那么,茶,为国之饮,从何谈起?

(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茶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以茶会友,茶话会、茶沙龙、茶吧等场所,茶歌、茶舞、茶诗、茶艺等茶文化表现形式,都将会提升文化的素养。茶艺表演主体是表演者,每个动作、神态、语言、仪表均应体现一个“美”字,“美”不仅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内在。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基本知识、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必须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如,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极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练习泡茶的同时,要练习太极拳。仔细推敲一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和茶艺的确有相关的联系,茶艺表演要体现“和”“敬”“圆”,而打太极拳的姿势,从头至尾双手呈弧型,始终如抱着一只球,并不时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圆。从打太极拳的速度来看,缓慢均匀,和茶艺表演时从容、自然的气质要求是一致的。如果能练好太极拳,并将太极拳的延绵不绝、柔和坚韧的动作、气质运用到茶艺中,就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出产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滋味,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有现代的后起之秀开化龙顶、安吉白茶等。从古到今,茶叶的品名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开设茶艺专业本身就特具地方特色,一是学校身处产茶区,学生家中不乏有种茶、制茶、卖茶者。茶人最喜用这个词来体现他对茶的了解,这就是“茶性”。“茶性”,顾名思义:茶是有性格的。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的制茶工艺一定会带来不相同的茶性,显然,不同的茶类,自然有不相同的冲泡方法,相同茶类虽然其冲泡方法相同,但产地不同、用水不同,甚至泡茶的人不是同一个,其滋味都会是不相同的。茶性,是一个爱茶之人或是学茶之人必须懂得的,它和地方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要让学生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之中,搭建特色文化平台,让学生成为茶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宣传者。为体现茶艺专业的地方特色,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有意义的茶事活动,在校内以茶艺竞赛为主题,开展茶歌演唱、茶舞茶艺表演、茶诗茶词朗诵等竞赛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祥和、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浸润于浓郁的茶香中;在校外举办形式多样的茶艺表演晚会等茶事活动,将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茶艺表演技艺和演唱技能。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使茶艺专业在第二课堂中更加生动精彩,更富有生命活力。

(四)茶艺回归自然。

真的茶艺并没有那么神秘不可测,茶艺专业学习需回归自然。如茶艺表演的学习,我认只需抓住三个重点,就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茶艺。茶艺表演的三个重点是,第一,冲泡程序设计科学;第二,表演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表演形式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冲泡是基础,表演者的素质高低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源于生活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茶艺表演关键在于“艺”,“艺”是技艺、技巧。茶叶冲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表现“艺”的前提,对不同的茶类应设计不同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茶艺表演的目的。如开化龙顶单茶的冲泡,它的主要程序为:备水―烫杯―置茶―润茶―冲泡―观展示杯―奉赏干茶―敬茶。一般绿茶冲泡表演时,“奉赏干茶”为程序的第一道,而在开化龙顶茶艺中,却将其安排在冲泡以后,因龙顶单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开,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须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间穿插观赏干茶恰到好处,这样安排更具科学性。再如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几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说。厦门大学茶艺中心的乌龙茶冲泡,“分茶”与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个杯中加入茶水(称为韩信点兵),每一杯都点到,以示公平,再来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补上一点(称为关公巡城),这样,每杯茶汤的量和浓度基本一致。总之,一种茶的冲泡程序设计,以及冲泡水温、时间的控制,茶与器具的配置,水的选择等,都应从茶叶内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汤色、滋味、香气等能否充分展示该茶的品质特点诸方面去考虑。茶艺表演以冲泡好一杯茶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动作再优美、环境再优雅是徒劳无功的。所以,茶艺要回归自然。

总之,中职茶艺专业提升教学品质,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茶艺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冲泡技能外,还必须懂得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要让学生懂得中国茶艺中包含的茶德、茶礼,将“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茶礼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闻香识茶、以茶施教,以精湛的技艺展示自己的才华,茶艺专业课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记住:茶是不会让你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南眉.少儿茶艺――新的课外教育形式[J].茶叶第一期,1999.25,(1):46-47.

[2]陈杖洲.在少儿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探讨[J].广东茶叶:33-35.

篇9

关键词:以赛促学;茶艺;以赛促教

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检验学院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准绳。目前,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出现理论和技能并重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如何做到技能的稳步提升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通过技能竞赛不断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茶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1)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茶艺职业需求、行业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茶艺职业的基本服务能力,能够掌握茶叶审评、茶叶加工和茶艺表演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熟悉茶馆的设计、经营、管理等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教学定位: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找准职业定位。根据茶行业不同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各项涉茶竞赛的要求,融入相关教学项目,合理设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经常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2.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要转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思维,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到学院发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形成等教学内容中去。通过竞赛项目确定正确的专业培养导向和未来人才的需求导向,根据外界的变化不断加强对教学内容和项目的改革与修正,使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将不同的竞赛标准和技能规范按照专业特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既能获得更多的优秀竞赛成果,又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举两得。

3.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深入补充课堂教学的缺失。近年来,根据行业、职业及校内外各种技能大赛的要求,事先选择优秀学员,设计科学合理的短期训练项目。根据大赛规范及要求,制订详细的阶段目标,有效地提升大赛的服务水平。以成立兴趣小组、茶艺社团,或举办茶会的形式,不断拓宽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专业归属感,以小范围扩散效应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各种竞赛及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竞争力。

4.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开放教学,搭建良好的“赛”“学”发展平台。根据大赛要求挑选适合的活动小组,根据教师教学重点成立竞赛指导小组,对挑选出的优秀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严格按照竞赛的要求、规则、形式进行项目化训练。另外,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茶艺专业学生可以获得实训室的全面使用权,全天对学生开放竞赛练习场地,学生按需使用,随时训练,保证训练场地和时间的需求。

5.以赛代文,以赛代证,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学院将技能竞赛参赛队的训练纳入教学管理中,任课教师可以制订相应的规定,根据比赛成绩给予相应加分。按照学校现有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同时可获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以替代校内日常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按照学院的文件要求,可将获奖证书直接替代学分,用于某些课程的免修。试行“以赛代文,以赛代证,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的制度,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将按照学院文件规定进行一定的折算,给予学生不同的学分。例如,国家级一类比赛的一等奖获奖证书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国家级一类比赛的二等奖证书可替代相应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而言,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对于提高专业实训技能水平,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院利用竞赛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专业影响力。

6.始终坚持以职业为导向,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完善教学设计。根据最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学院每年都积极参加茶行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同时还通过开展专业技能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岗位职业能力。我院秉承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始终放在首位的办学理念,在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坚持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竞赛能力培养,以竞赛标准为切入点,制订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强化校内模拟竞赛、虚拟竞赛、校外竞赛、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茶艺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相对于很多本科院校而言,高职教育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有很大的教学优势,但要使学生德、智、技、美全面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和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学院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参加茶艺类等的技能竞赛,激发参赛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获奖选手也尝到了竞赛带来的荣誉感,并给后期入校学生做出榜样,对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此外,还在学生中营造了学习目标明确、坚持奋斗、不断提升的浓郁学习氛围。

我院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校级比赛中屡创佳绩,2014年获得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三等奖;同年,获得全国武林斗茶大赛仿宋使者称号。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打下良好的茶艺基础,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技能大赛今后将作为校、政、企相互交流的重要措施,学院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资源,企业可以为学院提供实训资源,校企双方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发展局势。下一步,我院将积极邀请政府部门参与办学和专业建设,实现校、政、企合作的新模式,提升合作新高度。

我院参加和举办茶艺技能大赛,在锻炼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参加和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训练的艰辛、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残酷,使学生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和陌生的比赛环境时能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所学,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秀强,程远东.“以赛促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5):34-35.

篇10

关键词:影视作品;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美学架构;内涵融入

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值日益提升,当然整个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全新历史时期,当前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其充分融入和应用了美学价值理念,而只有充分融入美学内涵,才能实现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同时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内涵要求。想要实现美学要求,就需要赋予整个影视作品新的内涵。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整个茶文化艺术体系中,茶艺表演做为其中主要内容,其不仅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等级,同时也以其极强的观赏性,被人们所推崇。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融入茶艺表演,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品质。

1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体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资源,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茶艺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极其值得传承的价值内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艺术内涵。实质上,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是融入一定情感所形成的,因此这些文化艺术更多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基础。茶文化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形成与发展,实际上从侧面上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重要包含三层次内容。首先,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物质元素,比如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元素,这是传统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想要了解传统茶文化,就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物质元素进行有效了解和全面认知。而这一系列物质元素也是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其次,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传统茶文化做为内涵丰富、体系全面的内容,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文化体系,比如与茶相关的诗歌、书法、绘画艺术等等。而随着人们饮茶风气不断成熟,在饮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道礼仪,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将茶艺表演日益技术化,整个茶艺表演就成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以茶艺表演活动为主要切入点,完善传统茶文化推广普及日益普遍。最后,我国传统茶文化之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通过有效分析和认知传统茶文化,其能够对我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意识和行为举措,因此想要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全面有效认知,就必须全面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从而实现和发挥传统茶文化的应有价值。

2茶艺表演的具体特点及内涵分析

整个传统茶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有以茶为创作来源的艺术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还丰富融入了一系列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这些都是对当前值得我们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研究,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关于茶叶生产、社会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有效向往,这些产生背景都对整个茶艺表演的风格形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茶艺表演指的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茶叶的冲泡过程以技巧展现的形式,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让整个茶叶冲泡过程呈现出科学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特点。在整个茶艺表演活动过程中,其对冲泡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其要求整个茶叶冲泡要在一个较为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开展。可以说茶艺表演过程中,其涉及的细节元素极为多样。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茶艺表演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其中各项元素的有效把控。而茶艺表演做为内在美与外在美体系化融合的表演活动,缺少任何一项元素都不行。通过开展茶艺表演,其旨在实现以下效果:首先,通过茶艺表演活动的有效展现,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和情感理念,茶艺表演不仅是一种动作展示,更是对价值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其次,整个茶艺表演实际上就是在对各个细节元素进行极限发挥的美学展现,因此茶艺表演能够有效提升观赏者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理念。以茶艺表演过程中使用的服饰元素为例,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其对表演服饰应用有着极高要求,其不仅期待能够展现表演者的外在形象美,同时也期待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能够丰富呈现茶艺表演的内涵。最后,茶艺表演的过程,能够让观赏者的身心得到全面释放,同时更为重要的似乎整个茶艺表演还是对茶文化内涵及行为理念的有效阐述,通过观赏茶艺表演活动,能够让观赏者对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形成全面认知。

3当前整个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发展方向分析

形象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其中涉及了各种体系化元素,而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及方向,其主要探究整个形象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和产品形象设计方面的美学发展方向。实际上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当前整个社会上,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但通俗的说,所谓美学,指的就是通过开展相关设计活动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内心喜悦,使其发自内心认为整个设计活动中充满美的内涵。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美学理念来说,其想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观赏者通过对人的外在表现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从而对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等形象内涵形成全面认知,也就是说整个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通过优化外在展现,从而实现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有效表达和准确理解。随着当前美学内涵融入不断加深,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涉及到的细节极为多样,比如人物的服饰、体型、心理素质、语言谈吐等一系列因素,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对其产生直接联想和认知。结合当前美学内涵,其旨在期待,在进行该设计活动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服装搭配等。实际上,茶艺表演做为体系化的表演活动,整个表演内容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因此,在完善其产品形象设计时,也必须充分注重创新与完善。结合其美学发展方向,在开展具体设计活动时,需要优化茶艺表演活动的各项细节融入,无论是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还是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和情感诠释都要充分注重其内涵融入。想要实现其美学要求,就必须注重将观赏者的心态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内外共鸣,从而实现理想的产品展示。

4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思路

在我国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占据重要地位,茶艺表演以其几乎完美的动作向世人讲述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此外,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我国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了全新时期,大量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也被做为创作素材引入其中,起到了理想效果。而在影视作品中,完善茶艺表演的形象设计思路,尤其是以美学视角来看待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思路极为必要。以往情况下,茶艺表演更多是以现场表演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表演活动,相对于当前较为复杂的影视作品创作来说,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现场表演更多注重的是对现场气氛的调动,同时其注重的是现场效果,而对于影视作品来说,由于其传播范围加上作品特点决定了影视作品在融入茶艺表演元素时,必须充分注重各项表演细节的有效把控。对于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来说,其需要做到:首先,要完善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要以较高视角和文化内涵来为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做铺垫。事实上,茶艺表演不是普通的表演活动,而是整个茶文化内涵的有效呈现,在将茶艺表演融入应用到影视作品创作时,只有达到其创作立意,才能实现其理想效果。实际上,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更多是做为整个作品体系中内涵表达的元素,因此想要实现理想应用效果,就必须其立意的表达。其次,要注重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元素应用,比如茶艺表演展现过程中的音乐使用,服装使用等,整个表演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元素既要充分满足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要充分照顾和注重在茶艺表演活动中各项礼仪元素的融入,当然,诸如茶艺表演的位置、茶具应用等各种细节都要充分注重。最后,影视作品中,进行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时,必须充分注重对情感内涵的有效诠释。整个表演活动中的美学架构从核心立意确定框架开始,结合茶艺表演活动外在形式的有效展示,同时融入茶艺表演活动的价值理念,进而实现其整体美学架构。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实际上就是写实与虚化、生活与艺术的有效融合,茶艺表演做为茶文化体系内文化内涵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艺术表演活动,必须注重恰当释放整个表演活动中的价值情感。

5结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及饮茶历史,在几千年的饮茶历史过程中,茶逐渐与我国社会大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活动。茶艺表演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客观要求,影视作品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全新阶段。而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人们不仅期待其中包含丰富的创作元素,同时对整个作品的美学内涵也极为关注,因此在影视作品的茶艺表演活动中,必须结合美学内涵,完善其茶艺表演的的形象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郁艳红.别样的“表演”—动画表演基础研究[J].北方音乐,2013(17):176-182.

[2]刘彦辰.浅谈茶艺表演中服饰传达的意境气质[J].大众文艺,2014(5):129-134.

[3]金继宏.基于流行导向性服装表演模特舞台表演形象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4(15):66-72.

[4]戴岗.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5(7):171-175.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学;茶艺美学;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审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69-03

传统文化研究者余悦先生在《中国茶韵》中提到: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一是哲理为先”,“二是审美为重”[1]。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称为茶艺的美学观。美术课程的设置与美是息息相关的。茶艺美学追求“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四美境界,而教师则应当从修养、技巧、造型、思路四方面引领学生去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审美评价。

一、境之美,为修养之源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一)自然之美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喜欢 “道法自然”。茶,取于水,燃于木,用于叶,无不体现着与自然亲近的妙处。喝功夫茶的步骤,就很接近山水画的构思过程。

比如,宋朝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一步“纳茶”,有如给画面构图,茶叶粗细按层次铺于罐底就如将千里江山错落安排于纸上,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第二步“候汤”,相当于精心调色,水的沸度要“蟹眼已过鱼眼生”,这个靠的是眼力与经验,作者调色亦是如此;接下来“洗茶”,好似画家在运笔,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 ,更趋细腻严谨;茶艺的“冲点”步骤,就像绘画中的晕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茶艺“刮沫”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就如画家对画面的着色,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最后“品茶”,若家有一套茶桌,那简直就是一方江山微景图:其高低层次、水流聚汇让人极易联想到田野山涧,仿佛山间f岩飞泉,苍松修竹,瓦房茅舍,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韵味之美

《河岳英灵集》[2]中有句:“格高调逸,趣远情深”,“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无不是在说韵味之美与修养相关。喝一杯茶,点一柱香,抚一弦琴,即便是泡茶的女子,也有无限的美感值得欣赏:或拨弄茶叶的轻柔,或刮沫冲茶的典雅,或茶桌上水雾的飘渺,似融入了水墨画里。

中国画的韵味当与茶韵相媲美。国人喜欢用荷来自喻纯洁清雅,张大千就画过《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这些都是画者特有的情怀。表现出中国画空灵飘逸,虚实相生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风雅自清。教师当教会学生去品味,让欣赏者与画者心意相通。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

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3]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

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

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4]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

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

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

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四、饮之美,属过程之态

饮之美,它看似是一种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思想过程。茶艺是指从备茶开始,经过备器、烧水、投茶、激搅、育华,直至闻香、品味,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就美术课程而言,饮之美,即思维(设计过程)的美感。饮之艺术应该成为一种思路和过程的净化提炼。

(一)淡泊之美

淡泊之美,是一种心境,淡泊容易让人与“名利”联系,虽然世俗的名利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还有距离,但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

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另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

艺术作品就如净化器,人若性格闲适恬淡,顺物自然,其胸襟自然开阔。人心之所向往,还是一份淡泊!

(二)奇险之美

每次饮茶,总有初相识的感觉,有神清气爽之奇。所谓“奇险”,与“安逸”相对,与“朴拙”相生,“奇”、“险”看似误入歧途,其实这才是创作思路的正道,能让人印象深刻,入了趣味!

画家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便是充满“奇”字感受的绘画作品。如很多人感觉到的,画面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这幅画我们要帮学生体会立体主义的味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杜尚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远离,从用色到造型,再到笔触的运用,都体现着“达达主义”追求的艺术境界。你似乎感受到空间的“颤动”和延伸。杜尚对他这幅作品很得意,觉得具有革命意义,也是冲破以往艺术中唯美主义,走向新的艺术风格的第一步。

画与众不同的画,做特别的自己――这既是我们教学生绘画,也是做人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茶心”即人心。品茶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品出其美的人,其实是具有美好人格的人。我们从修养、造型、技巧、思路四方面如品茶般地品味美术课堂,从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以上所说,相信天涯有知音。

参考文献:

[1]余 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2]殷 [.河岳英灵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4).

篇12

【关键字】茶文化 公关传播 意义

一 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较而言,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领域而言,茶又贵为兄长,能入俗家之门,可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应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也跨越了国界,广传天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 公共关系传播

1.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公共关系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同组织的内外部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完整的、系统的活动,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传播的手段也是多样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是复杂、多元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多层次的传播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公众,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采用多种的传播形式,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面,使更多的公众接收到或向组织反馈信息。

2.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双向传播活动对于主体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其次,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传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

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接待贵宾,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这个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而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为公关媒介,让公关者把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形式传播出去,其在当代公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渗透,国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忘记自己文化的精髓。现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数人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茶具和茶礼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简化甚至是抛弃了这些东西,实质是抛弃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说明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做得还不到位,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将其弘扬广大,使海内外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文化。所以说,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需要通过公关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吸取其精华。 四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为世界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是万病之药”。在当代人们称之为天然的健康饮料,日本人称之为长生不老的仙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是“绿色”饮料和“绿色”食品,而茶就是纯天然、安全、保健的饮料。宣传茶文化,进一步提高茶的“国饮”地位,通过公关宣传,积极倡导以茶养生,让更多的人爱饮茶、会饮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体质。

2.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过举办公关活动,如茶文化节等,将其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引进外资投入,兴建茶文化景点,使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越省界、国界,广交天下朋友,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传统,赋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自己对茶的喜爱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弘扬中国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4.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茶具、茶礼的应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5.进入现代社会,茶是一种生活的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饮茶来放松心情,找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6.帮助下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馆、酒吧等舶来品充斥着饮食、娱乐市场,被一部分青年、白领青睐,已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久而久之,则会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国的茶人、茶文化爱好者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咱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为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饮料,而且在茶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我国茶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光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关系传播的推动,同时,公关传播也会更有力地体现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5)

篇13

在纪录片中,当表现对象成为非物质性的文化内涵,文化的直观形象需要通过影像来构建。 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中,茶文化的完整视听形象和人文思索的准确表达正是借助于兼具历史性、 思想性、审美三者合一的影像结构,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情节来实现的。

一、《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与跨文化类纪录片

影像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纪录片的内涵能够透过视听元素得到准确的表达。 在纪实的过程中,纪录片的影像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表象进行简单还原,而是把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体提供给人们解读。

《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一书中,中国传媒大学任远教授将跨文化纪录片总结为:(跨文化纪录片)指所表现的主体人物或者主体环境(对象文化)与制作者所设定的目标观众(目标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的纪录片。 笔者认为,跨文化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主要有:在真实性、纪实性的基础上,突显人文性,要求审美表达与思辨性并重,题材选择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主题表达与影像创作具备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 作为跨文化纪录片的典型, 该片将世界各地迥异新奇的茶艺文化及其历史、自然风貌作为表现对象,以海内外普通民众作为目标观众,完整展示了世界各地茶文化的生存现状,深度审视茶文化与个体生活和命运之间的多重关联,在茶文化的跨国对话中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接。 创作团队跨越中国涉足异域,真实记录了世界各地 60 位茶人背后与茶的不解之缘, 从题材运用到影像表达倾力营造人文意蕴,以展示温厚的人文性内涵。 茶是中国形象的鲜明标志,也是传统文化的无形载体,经过镜头的流畅表达,传统的茶文化的鲜活形象与客观现实中形形的大小人物相重叠,由此具备了先前不曾有过的人文意味。

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影像表达与分析

(一)史、思、诗的影像结构

文化因影像而广泛流传, 影像因文化而彰显意蕴。 纪录片为文化和影像营造了共赢互利的机遇,而茶文化艺术的充分表达,亦离不开与之相应的影像呈现。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从影像结构入手,从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辨、社会角色的挖掘与思想传递以及人文关怀的审美表达三个层面有效塑造了史、思、诗兼具的茶文化形象。

其一,史:历史的回望与思辨。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 该纪录片不但完成了纪录的使命,也自觉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对古老的茶文化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主创者尝试用现代思维理念和当代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解读,给予历史留痕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探究,以期带给观众全新的历史感悟。

纵向的社会背景为茶文化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色彩,也体现出创作者所秉持的与时代一起思考的创作观念,提升了该作品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气息。 在第六集对日本茶道的讲述中, 以国际茶道香道丹月流宗家、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客座教授丹下明月女士作为切入点。本集讲述丹下明月女士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从日本来到中国向学生们传授丹月流茶道的技术和精髓,当她将写有茶道友好,日中友好字样的祈愿绘马被挂上神社,通过镜头对悬挂祈愿绘马动作的捕捉放大,传达的意义也由此延伸至历史层面,实现了对中日和平友好理念的一次巧妙传达。

其二,思:社会角色的挖掘与思想传递。对社会角色进行挖掘刻画的过程,是透过现象逐步接近本质的过程。据报道,《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六集中主要描述了 60 位命运与茶紧密相系的人物,包括茶农、茶亲(采茶人)、手工茶制作者、茶客等,他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龙井茶工艺继承人、福建太姥山僧人、泰国曼谷的拉茶人、日本茶道师等,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淡如菊茶书院创始人李曙韵、英式下午茶文化专家卡罗库罗斯基女士等茶文化推广者。

在对不同人物的细节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创作者以茶作为生存状态的参照物,大幅度运用凝练的画面和解说,细腻的特写、近景镜头充分表现茶的恒久魅力,内容涉及茶叶产地自然景观的展现、制作工艺的灵魂捕捉、古老茶艺的历史重现、各国茶道文化的客观阐释多个层面。在这里,茶与人的关系对等,茶的描述展现了深受传统文化积淀影响的个体的特性,表露了人的思想观念,以茶喻人,对茶的拟人化表述就是对人物的侧面刻画。独具匠心的场面调度和信息量丰富的画面营造了视觉奇观和生活实感,将生活节奏拉长,也瓦解了悬念,避免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写意的形式诗意呈现了一群辛苦劳作、靠茶得以存活的人们。

此外,创作者的目光并不仅仅满足于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生动诠释, 更力图超越民族精神的局限,将来自不同国度的茶工艺及制茶人的生活内容加以整合,在中国美学与国际审美视角的对接中充分展示了世界各个角落的茶文化的精彩之处。

其三,诗:人文关怀的审美表达。原生态的生活画面是纪录片的外壳, 只有情感思想才能赋予其以生命。 情感的观照、人文的关怀是跨文化纪录片创作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显著标志。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和海内外与茶相关的人文景观,在征服世界的香气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有艰辛的劳作,有濒临消失的古老茶技,有沁人的茶汤,有沉淀于生活的真情,也有绵延的山河,传递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总导演王冲霄在采访中说:一道茶,就是一种人生,每一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而所谓茶道,就是在我们都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对完美的温柔试探,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他认为,一碗茶从茶山一直到茶客面前的汤水,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茶人用心在做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史、思、诗相结合的影像结构塑造了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的历史纵深感与文化气息,茶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渗透到语意中,促使整部作品的生活意蕴与人文质感如同饮茶般 良久有回味, 始觉甘如饴。

(二)传统的民族文化符号情节

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曾指出, 影像的内涵在本质上是象征性的:符旨推动符征,然后加以超越。[5]纪录片某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由影像和解说词构建完成的,在本片中,这一观点主要表现为叙述段落内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凝练表达。将民族文化符号运用于展示传统茶文化之中,在强调茶文化地位的同时,也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宏大丰富的形象。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首个段落选取了普洱茶的生产胜地云南景迈山, 通过讲述景迈山制茶人苏国文老先生的生活,从侧面介绍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和布朗族的茶祭节日茶祖节。 关于茶祖节的介绍,《土地和手掌的温度》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茶是布朗族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布朗族神圣的代表。 每年举行一次茶祖节是世代相传的习俗,他们坚信着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茶祭时,人们会到山顶呼唤茶神。他们认为每一块茶地都有茶魂,他们要在那天把所有茶神唤回来欢度节日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财富,任何一个布朗族人都不能忘记。

茶祖节作为具有狂欢色彩的仪式性活动,展现了布朗族人内心对茶神的敬重与热爱,他们认为生活富足安宁来自茶神帕哎冷的庇佑。 在这里,茶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视觉所及的范围,而延伸到了精神传统的领域,成为了容纳文化的灵魂器具。 纪录片中的茶神首先是对苏国文等茶人们所祭拜的神像的形象复制,茶魂的形象则是以茶园中雕刻有印记以代表茶魂树的树桩来体现。 对于普通受众来讲,茶神这个符号在叙述之前并不存在。通过解说词和影像的叙述,受众认知到了布朗族人们在狩猎之春茶采摘之后召唤茶魂的仪式以及在新茶制成时对茶神的感谢或祈祷的行为。 在叙述过程中,茶神的祭拜仪式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从而引起了心理上的认同。 至此,受众认知到茶神在布朗族人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茶神具有代表民族整体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意味。在这里,本片的叙述建构了茶神这个文化符号,而茶神的所指意义则是在影像中通过不同景别和角度,以及解说词的反复描述中形成的。

篇14

关键词:创新性茶艺;背景音乐;运用选择;素材积累

不同于传统的茶艺表演,创新性茶艺以传统茶艺表演为基础,融合与茶相关、带有剧情发展的故事。传统茶艺表演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大多是根据所泡茶类品质特征,如绿茶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型美”的特点,在进行绿茶茶艺表演时可以选择风格优雅、清新的古筝版本《茉莉花》做背景音乐、再如红茶具有汤色红艳、金圈闪耀、香高味醇的特点,进行红茶茶艺表演时可选择风格古朴,音色厚重的古琴、古筝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而创新性茶艺在表演时,因多了故事性、剧情性,与之相伴的背景音乐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选用单独的一首民族音乐了,而是更大范围的涉及到古典、流行、环境音乐等的融合,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渲染情绪烘托主题的功能。

一、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特征

(一)附属性

从背景音乐与创新性茶艺的关系来讲,音乐就是创新性茶艺的必须附属品,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一部分。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必须符合剧情,为整体剧情服务,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就如同命题作文,抽象的或意义不明显的音乐显然不适用。

(二)单一性与多段性

创新性茶艺在演绎之时,辅以一定的音乐片段,音乐配合故事发展,故事的演绎也展示出音乐蕴含的情感因素,两者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直接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选用一段音乐多次循环跟随故事的节奏,渲染情感氛围,或根据剧情发展将多段音乐剪接编排。

(三)剧情与音乐的统一性

创新性茶艺需要有背景音乐的烘托才更加生动丰满。背景音乐对主题剧情动态性的场景给以音乐语言的解说或描绘。两者相互吻合,不可分离,音乐用特有的表现手法和剧情发展相呼应。创新性茶艺表演的主题可划分为:情感类和历史类题材。情感类又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如现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可选择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的流行音乐或由纯器乐(钢琴、小提琴等)演奏的古典或新世纪音乐,古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首当其冲的还应是由民族器乐演奏的民族音乐,历史类剧情通常以茶叶发展史中的故事为主,根据年代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看起来会更合适。

二、背景音乐对创新性茶艺主题内容的推进

笔者认为,创新性茶艺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视听艺术、都是融入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电影艺术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在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上呈现出多样化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对主题内容的推进与音乐素材的积累的方式,将这些多样化的结合法试用于创新性茶艺表演之中,也是在当前创新性茶艺基础上的又一创新。

(一)利用音乐奠定叙事基调

音乐本身含有较强的情感性,因此对创新性茶艺故事情节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能够将音乐元素中的情感植入到情节中,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带着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观众更积极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如“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选手顾林茂的《茶香伴.思如故》,构建于回忆儿时外婆为他煮茶,如今外婆过世多年,每当自己煮茶时都会想起外婆的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之下。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他将歌曲《好久不见》的伴奏和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做了剪辑拼凑。笔者认为,用EricClapton演唱的《Tearsinheaven》做回忆部分的背景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首歌曲是埃里克.克莱普顿为纪念他逝去的儿子所作,而EricClapton的演唱版本听起来伤感怀旧,适于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二)利用音乐推动叙事发展

在创新性茶艺的情节叙事中,有效地应用音乐能够迅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建立一条明晰而紧凑的剧情线。创新性茶艺剧情的发展往往蕴含着起承转合,所选音乐自然应配合剧情发展有所变化。多段音乐串联则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以时间线索为主讲述与茶相关的故事,可选用几段具有不同年代感的音乐进行剪辑编排,从音乐与表演两方面向观众提示着剧情的发展。

(三)利用音乐转换叙事空间

在创新性茶艺中利用音乐对情节叙事的时空进行有效地转换,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面对时空的变化,音乐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促进故事情节的顺畅切换。如我校参赛选手张婷的《醉花阴》以点茶为中心,将故事构建于南宋词人李清照大病初愈后因困顿合衣而卧,梦回自己一生的经历再回到现实之中。剧情呈现出现实、梦境与现实的场景交替之中,音乐也随之进行相应的切换,很好地提示和衔接了剧情的发展。

(四)利用音乐深化叙事内涵

情节是创新性茶艺的表现形式,是创新性茶艺的外衣,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其中蕴含的主题与思想。借助于丰富的音乐形式,能够使情节的表达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有效拓展叙事的内涵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音乐素材积累的方法

对创新性茶艺中音乐素材的积累也应在平时多加留意,才不至于临近比赛,草草选择一个“差不多”的音乐。

(一)充分运用现代音乐软件

当代社会积累音乐素材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手机、电脑、电视都是丰富个人音乐素养的媒介。有了这样的一些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如手机上可以下载QQ音乐,网易云音乐、人人爱乐等应用软件。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中的听歌识曲功能对我们日常音乐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任何时候,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娱乐节目中,听到喜欢而又不知其名的背景音乐,开启听歌识曲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音乐的名字。对于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中没有囊括的音乐,也可以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如:笔者曾在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被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所吸引,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到背景音乐的名字,并顺带着看了音乐的创作背景。日常的音乐素材积累还可以简单的为乐曲进行归类,如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描绘环境、表达心情等。当然这些都建立于自身对音乐热爱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学习茶艺过程中真正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二)拓展对音乐的了解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大多数仍停留于中国流行歌曲,对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环境音乐、西方流行音乐等知之甚少。因此,拓展对音乐面的了解尤为重要。作为茶艺教师要意识到音乐在茶艺学习中的重要性,虽不作为茶艺课堂的主要内容,但应不时地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积累音乐素材,扩展对音乐的了解。必要时,在课程建设中可开设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从聆听、学唱、实践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了解背后的文化与创作的背景;学唱地方民歌,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情感表达与人文性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实践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编创茶艺共同选择背景音乐,课堂上由学生讲解茶艺编创的内容、讲解背景音乐的选择理由,茶艺教师与音乐教师再做点评,将优秀的作品保留下来。

四、结语

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也是基于前不久观看了由安徽大学主办的“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产生的一些想法。在此,大篇幅谈论背景音乐并不是想要喧宾夺主,而是希望创新性茶艺不仅在故事主题和茶艺表演动作上有好的创新,还希望故事主题与背景音乐的结合上有所创新。模仿电影音乐,利用音乐与故事情节的高度贴合渲染主题,更好的打动观众,引起共鸣,赢得评委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樊琪,潘勋.电影音乐如何推进叙事[J].当代电影,2018,01: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