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范文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

篇1

1、走进校外,获得广阔的空间

2、学习校外,培养良好的修养

3、融入校外,熏陶健全的人格

二、校外教育在教育评价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效果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但是却不限于教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因此,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要想造就21世纪的人才是不够的。而校外教育也相当重要,校外教育活动轻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多元的激励措施,适应了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展示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引导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发挥,激发并稳定兴趣爱好,成为继续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除了学校以外由社会各方面开设的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阵地。因此,在校外这个大舞台上,可以让青少年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为青少年构建广阔空间

1、走进校外,获得广阔的空间

校外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定位,那就是用学业的好坏来评判自己成功与否,而学生之间的成绩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时间久了,很多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或者为求高分,只会去啃书本,成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我们知道21世纪的人才要求是会生存,会发展,会生活,会创造,会交往。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很好培养的平台之一——校外教育就起着不可多得的作用,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特长,还可以在这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通过与不同年龄,具有各种兴趣的孩子相处交流,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青少年通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帮助孤老打扫房间、义务小交警员、主动清除小区卫生死角、护绿爱绿等等。这些都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生活空间更开阔了。

2、学习校外,培养良好的修养

青少年是以学校学习活动为主的,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一些此类的内容,比如在寒暑假中,为孩子们开设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的培训班,让孩子们在较长的假期里,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内容进行学习。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组织一系列的比赛,让他们既能促进交流,又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青少年有了某一方面的特长或爱好,可大大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如举行道德法制宣传,能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人,遵纪守法犹为重要,在他们的心灵里牢牢确立美丑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开展禁毒宣传,使青少年懂得各种的危害;消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等可时常提醒他们自觉纠正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参与校外的各种活动,使他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从小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珍惜生活的优良品德,提高他们自强、自信、自立能力,从而促进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融入校外,熏陶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但辨别事物的能力也较差。他们需要的不单是一味的说教,而是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在这一阶段,就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来健全他们的人格。这种健全的人格不仅仅靠课堂来培养,还要借助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培养。孩子离不开社会,社会才是施展他们才干的大舞台,因此学生只有真正融入了校外、融入了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校外教育在教育评价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效果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听到一些家长说: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受影响,就不让他参加兴趣班的学习了。有些孩子自己非常喜欢参加某种项目的课外学习,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则受到家长阻止。一些即使参加了,到中高年级时候也就半途而废了。其实,凡是在专业技能上学得好的孩子,大多是学校的好学生,只要老师指导得当,注意从兴趣入手的教学方法,不让学生增加太大的压力,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好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的关系,那么,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相互促进,同时提高。学习艺术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们的学生中,一些孩子原来调皮得很,开始时连坐5分钟都坚持不了,可我们的老师还是耐心地开导,给他们讲艺术家刻苦学习而成功的故事,少批评,多鼓励,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孩子的兴趣,慢慢地让孩子们爱上了艺术,兴趣浓了,学习也认真了,“多动症”也逐渐改了。校外教育给孩子们创造了健康成长的广阔天地,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篇2

2012年10月29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该说,最近10年来,特别是中央7号文件以来,学校体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各方面条件都有了改善。但我们还是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课题,就是现在中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从总体上来说还在下滑。如何做好惠及亿万青少年的学校体育工作,就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课题。

2010年教育部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一是有些体质健康指标下滑的趋势减缓,二是有些指标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身高明显增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近视率、肥胖率也在明显提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不足。那么为什么会内生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与评价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体育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目前只有初中考高中有体育份额,而且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少的。其他的方面,体育基本上不占份额,与学生的升学就业、其他综合的评价没有太大关系,导致学生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过少,尤其是在升学压力特别大的时候。除了对学生的评价以外,对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包括对政府的评价,都没有把学生的体质作为重要的指标。这样一来,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认真办学校体育的内生动力也是不足的。

因此,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第一,进一步调动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机制,让校长、教育局长、省长都能够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更加重视学生健康。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已经坚持五年,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在做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求所有的学校每年至少做一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查,而且体质健康测查结果要向全社会公布,也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放在13亿人民的监督之下,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到底如何。从第二年开始,不但要公布当年的数据,还要公布这些年的变化趋势,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地区教育质量、评价地方是否重视学校体育的一个指标。也就是希望通过公示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做法,来解决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重视不够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

第二,就是要设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首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改进。一是坚持继续推进原有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体育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二是要改革体育课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提高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吸引力,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是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各地都要制定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学校体育在条件、师资配备、课程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都要有明显的改善。

以上方面工作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但首当其冲,各位校长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灵魂、主导地位、决策地位的校长,其行为、作风、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其言语行为影响着学校的全局、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对于体育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地位的认识,对于体育在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构想,是决定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好坏乃至成败的关键所在。

篇3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我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

(一)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见下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制。

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由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和《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校复习的主要依据。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四)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

(五)考试形式多样化。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各校均须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测评项目定为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操作)、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四类。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份组成。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教务(政教)主任审查、学校领导核定。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第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历届生及*户籍在外地就读需回本区考试的学生可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A等测评或提供符合A等条件的有关证书。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初中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逐步规范与综合素质测评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三)继续推行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的招生改革试验。推荐录取的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数的5%以内。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3、初中阶段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4、初中阶段在浙江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浙江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5、初中阶段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其中3、4二条中两人以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将实行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依据办学水平和初中毕业生数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

(五)改革中考优惠加分制度。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精神,对以下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

1、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二级证书的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二等奖及省二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比赛须经省、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认可,所有项目均须经预赛选拔,决赛须六人或六队以上参加,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下同)。

(5)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三级证书的考生。

2、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3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

4、获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可加5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年5月31日。

五、加强领导,确保我市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程序,细化环节,建立制度,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防范预案,周密防范,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加大对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及经费使用的管理。

(四)统一中考加分条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20*年继续对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实行加分,自2007年开始,这一政策将予以取消。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各类高中招生办法等等,应及时告诉学生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并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制度。教育行政、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社会监督。

篇4

1.前言

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前,应明确其关键要素,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与习惯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为践行科技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行为与习惯是活动的外在标志,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整体目标,贯穿与科技教育活动始终。选择汽车模型(车模)作为科技教育活动的载体,即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又满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要素要求,是创新教育活动的最佳方案之一。青少年对枯燥的科技内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但车模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兴奋度,因此以车模作为科技教育活动的载体,用来开发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会更加便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汽车模型(车模)是什么

车模与真正的车辆有相同的外貌形状,但车模的大小为真正车辆的等比例缩小版,一般是真正车辆的八分之一左右。车模虽然小,却五脏俱全,其内外布局与结构与真正的车辆基本相同,动力传动系统、操纵和转向机构、几何悬挂装置、变速器齿轮箱、刹车系统等等,一应俱全。作为核心元件,动力系统按照动力种类可分为电动机和内燃机,这与真正的车辆也完全相同。青少年创新性教育的车模比赛通常以静态和遥控形式为主。静态车模比赛,顾名思义就是将各参赛选手制作的车模摆放在一起,评比最精良的制作工艺、最优美的造型、最惟妙惟肖的手工等;动态车模比赛就是在静态比赛的基础上,为车模安装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在某种长度和形状的赛道上,比赛车的速度和控制技巧。由于动态车模比赛,要求车模配备动力单元,而且还需要比较规范的场地,因此成本较高,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执行起来的难度相应大一些,需要学校或教育机构也进行相应的场地建设等投入。

3.车模创新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

3.1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青少年车模创新教育活动中,应时刻注意渗透着车辆工程和现代遥感技术的知识,能够促使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在竞赛中成长,建立踏实的科学技术基础。青少年处于争强好胜欲望较强的阶段,在车模创新教育和竞赛中,都想要争得第一,教师在传授车模制作技巧以及如何提高车模速度时,正好将车辆工程的科技知识渗透其中,青少年时期也是对新知识接受最快的时期,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为车模配置动力单元时,教师能够为青少年讲解内燃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其转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维护以提高动力单元的寿命;如何通过控制动力输出的大小来获得合理的车模入弯和出弯速度;动力单元如何影响车模的质心转移等等。在车模创新教育中,还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比如在制作车模的外形时,教师能够通过车模的外形制作类推到飞机的机翼外形,因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基础原理是相通的,车模是如何获得下压力的,反过来就是机翼如何获得起飞时的升力的。因此,车模创新教育中,教师需要过整个过程进行深刻思考,自然地将科学技术知识渗透到兴趣和创新教育中去,对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3.2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车模创新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团队配合意识和能力。车模本身为一项复杂工程,车模的制作、试验、首航和操控无法由个体完成,需要青少年兴趣小组的团队配合完成。教师在辅导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可以基于项目制来引导青少年对项目的管理、协调能力,对进度和成本的掌控能力,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等。例如,在创新教育中,筹建兴趣车模创作兴趣小组,基于青少年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大家各自分担不同的角色,并且由其中的一名青少年进行统筹管理。各位参与者各自承担自己的制作责任分头行事,但同时又相互沟通相互搭建成有机整体。擅长美学与绘画的参与者可以负责车模的外形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着手车模框架的搭建,细心的同学可以协调项目的进度、成本和目标等等。通过车模创新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未来对人才基础能力的要求之一。

3.3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车模创新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的传统以物质教育中,更多地是进行书面的理论教育,忽略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车模创新教育恰能够通过制作、操控和解决问题为青少年提供动手能力训练,全面提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更让其意识到,真正的知识源于实际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兴趣,真真正正起到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作用。

车模制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对青少年引导的作用,讲解制作车模的方法和基本原理,而关键的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和试验过程都应让青少年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完成。比如,什么样的悬挂几何角度可以帮助车模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并在颠簸的路面上提供缓冲;什么样的车模外形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阻,并为车模提供更多的空气动力下压力。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设计出新型的结构,此时教师应该由实际情况出发,为青少年讲解新结构的可行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又一要点。在设计和制造车模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参与者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些是设计问题、有些是制造问题、又有些是时间问题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去勇敢面对各自遇到的问题,让其自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车模创新教育中提高青少年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车模创新教育对教学者的要求

4.1教师首先应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创新科技教育,教师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态度和知识方面都要与时俱进。由于车模也是新兴的教具,许多教师也是边学边教,但教师应先自己操作,查阅资料,学习汽车原理,实际进行操控等,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素养,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组织外的专家进行相关教学与指导。

4.2注意以点带面,形成浓郁气氛。开展车模创新科技教育时,由于车模零件的设计与制作都离不开相关的原材料与器材,而这些原材料和器材都需要学生自行购买或教学组织进行购买,所以在开展初期,青少年参与者及家长们可能会比较犹豫。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机构或组织能够从教育部门申请基金,并加强宣传,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创新科技教育的好处,另一方面,从经费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随着青少年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渐渐取得成绩后,就容易打开局面,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创新科技教育活动中来。

4.3创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层次性原则要根据青少年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将要掌握的科技内容合理地分割成不同的难度和层次,并同时配有不同层次的车模教学素材,让基础不同的青少年都能够广泛地保持住兴趣,积极地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青少年参与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创新教学活动内容还应注意循序渐进,持续引发青少年的求知欲。

5.做好青少年创新科技教学活动的评价与总结

在青少年创新科技教学活动中,建立并健全评估制度也是提高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青少年科技教学评价方案研究,建立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评价指标和素质标准,明确其考评方法与表述方式,形成公平的群体评价方案;开展少年宫科技教育水平的评价系统与研究机制,开发更加科学的、实用的、便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便于在整个少年宫范围开展车模创新科技教育活动;探索构建以青少年宫为主题,各级学为推动,社会力量与家长支持为联合动力的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车模科技教育活动及其评价研究。

篇5

一、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县学校体育教育不断进步,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持续提升。但国民体质监测表明,青少年体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青少年体质有所下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因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切实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体育事业深入持续发展。

二、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和竞赛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县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促进全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1、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和管理,争取到2015年,全县建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深入开展足、篮、排“三大球”进校园活动,带动和促进其他体育项目活动开展,真正实现全县各类学校“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

2、青少年体育训练。“十二五”期间,全县要建成1所以上办学条件过硬、体育设施齐全、教学训练水平较高的业余体校或特色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积极创建各级各类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处,国家级、省级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处,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处。

3、青少年体育竞赛。加强全县运动会和各项目年度赛事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改善比赛条件,提高赛事水平,切实增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组织举办好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相关体育联赛,联赛成绩纳入当年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积极承办市以上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培植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品牌。全县各类学校每年认真组织举办春、秋两季学生运动会和多种形式的体育单项竞赛。中小学生体育联赛,除省里启动的5个项目联赛外,其他项目可根据工作实际和现实条件适时设立和启动。

4、加快体校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体校办学训练水平,着力打造一所集学习、训练、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学校。体校小学、初中阶段按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享受同级学校同等政策。调整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投入力度,强化田径、游泳、摔跤、武术、举重、射击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球类项目,力争体校参训人数达到300人。体校学生、教练员的伙食补助,严格按照省体育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优秀运动员、专职教练员和其他人员伙食标准的通知》(鲁体经字〔2010〕53号)执行。体育行政部门、体校要加强体育科研,开展好青少年体质监测和选材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建立青少年体质测试评估机制。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县教育、体育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完善青少年体质测试评估机制,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体育考试的内容。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从小学起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和测试,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记录体系,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体育考试要坚持日常测试和集中考试并重的原则,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份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要定期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公示。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在教职工编制总数内优先配备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实行体育教师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和体质体能监测制度。按照规定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劳动待遇、职业装备。

(三)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试行基本标准》,贯彻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各乡镇、街道要把全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不得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新建学校设计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要求。

(四)扎实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从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县中小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5个项目联赛,并适时设立和启动其他项目的比赛。联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由县体育局、教育局联合主办。所有比赛均安排在节假日举行,对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参赛学生运动成绩达到相关标准的授予相应技术等级。

(五)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各类中小学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技体育训练,及时发现并重点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指导,帮助学校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时发现、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教育部门要支持、配合做好优秀体育特长生的择校、转学、训练等工作。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定落实年度检查、督导和考核制度,将学校体育训练比赛成绩、向上级体校输送后备人才情况列为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招聘配备和专业能力培养培训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人才需要。

(六)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建设。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吸纳成员,开展形式多样、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发现有体育场馆、学校、体校、体育社会团体的体育设施资源,为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课外体育活动场所。

(七)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青少年体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专项资金。2011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助开展全县中小学生部分体育项目联赛。要加强体校、学校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体育场地设施或改变其用途。

四、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组织领导

(一)成立县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体育、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全县青少年体育工作,协调解决在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训练、运动员文化教育及校外体育活动中的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