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多动症小孩的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您的孩子是不是异常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是,那可要重视了,当心孩子患了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即儿童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的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好冲动等。那是不是多动的孩子一定就患了多动症呢?当然不是。多动症是指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活动过度。多动症的孩子在各种场合都动个不停,尤其在不该动的场合。患儿的“多动”一般都带有唐突、冒失、破坏性、不计后果等,与正常儿童相比,不仅有量的改变,还有质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动症,我们就来看看小伟的具体情况。
小伟,6岁,上小学一年级,由妈妈带着来到了心理咨询门诊。在诊室内,小伟根本就坐不住,随便翻动桌上的办公用品,搬动椅子,弄得叮当乱响,妈妈的管教毫无作用。看着多动的孩子,妈妈皱着眉头讲开了:小伟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异,会走路后往往以跑代步,而且跑得很快。自幼顽皮好动,好破坏玩具和家中物品。在5岁上学前班时,老师对他意见颇多,家长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甚至老师要求家长到学校陪读。小伟上课的小动作不断,手里总不停地玩铅笔或尺子、橡皮等,有时把书撕成一条一条的,坐在椅子上来回扭动,仿佛有小虫子在咬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老师提醒才能认真听一会儿课。上课时嘴里常发出怪声,弄得同学哈哈大笑,还乱仍书本,扰乱课堂秩序,弄得老师常把他安排单独坐。小伟做事情丢三落四的,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家庭作业得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考试经常是六七十分,交卷子最快,从不检查,有时甚至被老师叫到讲台上才能完成试卷。平时爱与同学打闹,摸人一下或碰掉同学的铅笔盒。情绪经常不稳定,爱发脾气,不顺心就生气摔东西,特别高兴时喜欢尖声喊叫。
经过检查,确诊小伟患了儿童多动症。很明显,小伟的患病程度已经影响到学习,妨碍了班级正常的学习秩序。他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寻方面是药物治疗,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下午上学前给予相应药物,明显减轻了小伟的多动症状。这类治疗药物长期服用不会成瘾,假期不用服药。另一方面,同样也很重要,即心理治疗,辅以教育。首先,是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病,像小伟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大人心中的“坏小孩”,不要歧视他,更不能粗暴打骂他。要有耐心,改变纯惩罚的教育方法,发现其优点及时表扬,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是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内在自制力。同时,指导小伟妈妈在乎时实行奖惩疗法,用协议的方式,当小伟坚持埋头做事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可以得到奖励。循序渐进,半年下来,小伟的学习成绩明显上升,老师反映这孩子懂事多了,家长也有信心继续努力,耐心教育。
从小伟的例子可以看到,儿童多动症虽然外治,但通过医生和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会有收益的。经过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症状,纠正行为,部分孩子仍可获得较好成绩,使“多动、伤肺筋”的孩子转变过来。
常州第一0 二院心理咨询热线:(0519)8108568(8:00~22:00)
案例一:
老师最近向家长反映上大班的跃霖上课不停地做小动作,爱说话,并建议去医院看看。爸爸妈妈带跃霖去医院做注意力测验,各项显示他情况正常,但老师一直反映他上课讲话、小动作格外多,东张西望,坐无定心,经常惹得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极大地影响了听课的效率,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的效果,不过持续的时间却不长。上次去医院医生开了一些安神的中药,爸爸不知这些药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是否有用,也不知道该不该给他吃这些药,主要是怕副作用多又没有任何效果。爸爸妈妈不知道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儿童,对于跃霖自制力差的问题也不知如何进行行为训练。
案例二:
在小班时旭旭的自制力就比其他孩子差一点,家长还不觉得对孩子的发展有影响。现在上中班了,老师的批评指责多了起来,感觉各方面的发展明显不如以前好。特别是与小朋友的交往上,他变得格外敏感,老说别人取笑他,因此不太愿意和小朋友玩。旭旭的多动本来只是课堂上不够专注而影响学习,但现在爸爸妈妈觉得他的心理问题非常大――敏感、爱生气、不听话。旭旭的理解能力很强,对他的学习家长并不是很着急,觉得大一点情况好转会赶上去,但现在爸爸妈妈发现他的行为上变化太大,不知道怎么化解他的压力,正确引导他,再说现在转园也不容易。
案例三:
有位男孩的家长认为他比较调皮,对他看管较严,平时在家只有看动画片时他才能坐得住,大人稍不留意,他就窜到邻居家,不是舞拳,就是拉开邻居家的抽屉、橱门,家长不知打了多少次也没用。于是,家长逢人便说:“你看看这孩子,有多动症!都快进小学了,还手不停脚不停的。”开始这孩子还有点难为情,几次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对于以上三个案例,家长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应对:
不要急于给孩子吃药,任何安神的药都是神经抑制剂,都有副作用。
注意力是多动的一个指标,如果老师怀疑孩子是多动症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可以说服老师,把医院诊断的结果多复印几份交给老师,然后找老师单独交谈。孩子好动有很多先天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条件决定的,而且很难纠正他们的行为。最现实的做法是,请求老师多宽容一点,给予特殊关照。只要老师不特别反感,其他家长不提异议,孩子肯定会顺利度过。
有的孩子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学生也站在老师一边一起取笑他。一般来说要想改变老师不是很容易的事,最好让孩子到别的幼儿园去读,只要环境变了,孩子心理也就会发生变化。敏感的孩子其实自尊心也很强,不会有太出格的行为。
对于精力特别旺盛的跃霖,要判定是否为“多动症”,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与多动症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课堂上如果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为,稍微有所收敛,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到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
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事情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并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影响了注意的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
在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的障碍,而多动症的儿童除了注意障碍外,往往还伴有其它的学习障碍。跃霖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进行行为训练:
家长学校密切配合,教师和家长应特别地关心、体谅孩子,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孩子多动而造成其自卑心理或其他方面的精神压力。
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孩子的多动行为。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孩子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课的习惯。
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求应一致。父亲要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能动不动就打小孩,要多看到小孩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克服对小孩宠爱、娇惯的弱点,做到爱孩子与严要求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要保持一致。
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多动症”标签。对待此类孩子,在安静活动一段时间后,要安排一段活动量大的活动。他喜欢模仿,成人不要粗涉,要在肯定的前提下,教会他如何模仿。由于这类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成人要反复多次地提醒、引导,耐心帮助,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当众揭孩子的“丑”。
总之,对儿童的一些问题行为,不要乱下结论,要观察分析,然后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帮助他,这样,孩子的“多动”行为就可得以纠正。
链接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是“儿童活动过多综合征”的简称,是“注意力缺陷(简称ADD)。”多动症的发病比率一般医学者认为不超过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种儿童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1)注意涣散(至少具有下列之三):
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上课常常不听讲;
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或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很难坚持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至少具有下列之三):
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在游戏和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至少具有下列之二):
坐立不安;
经常奔跑;
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整日忙碌,没完没了。
那么,遇到班里有多动症学生,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多动症孩子有些典型症状,例如常离开座位,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他焦虑、愤怒、攻击。
因为生理限制,孩子就是会坐不住,可是老师多半因为不理解症状,也不知道该如何协助他,只是训话。次数一频繁,孩子就忍不住打人。其实,打人本身不是多动症症状,而是引发出来的。
班上有多动症学生,老师该如何协助?该如何和家长沟通?该怎样做好班级管理?
Q:当怀疑孩子具有多动症,我该如何跟家长说?
A:与家长沟通前,先做具体的观察记录,记下孩子何时发生什么事,例如分心、冲动等。
以“他上课常看着窗外,我已经帮他调整座位,也提醒他上课要专心”,用具体、没有价值判断的陈述表达孩子的状况,说明你用了哪些方法仍不见成效。将困扰提出来和家长讨论,问问家长,孩子在家是否也是如此。要先排除跨情境的差异,因为有时只是课程安排不当造成的,学生不是真的有多动症。
如果担心“建议带孩子就医”会让家长产生“你认为我们家小孩有问题”的感觉,不妨请特教老师或辅导人员协助沟通。重要的是,沟通的过程要让家长感觉你以孩子为中心,努力想帮他。
需要注意的是,家有多动症小孩,家长从小到大都被告状,教养过程的挫折常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失职的父母。有机会的话,多给予父母支持、不断鼓励,适时提供好的方法。
Q:我要如何引导班上其他同学跟他互动?
A:通过全班性的宣导,如绘本、影片,或是像“费菲尔普斯获八块金牌”的新闻事件,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营造出比较包容的班级气氛。
有老师曾经用计时器的隐喻让孩子理解。她告诉孩子,上天在每个人身上装了计时器,时间一到就要动一下,有人十分钟才动,有人五分钟动,可是有些人十秒钟就要动一下。他不是故意要作怪,是生理不同造成的。
“老师的身教”是班级气氛的关键,老师如何对待这个孩子,全班学生都在看,如果老师温暖、包容,能够看见这孩子的特别与优点,其他孩子也容易学到这样的对待方式。
Q:我要如何帮助他收获较好的同学关系?
A:多动的孩子坐不住、喜欢插话,常易招来同学异样的眼光。这时不妨指派一些任务给他,例如发联络簿、帮老师倒水等,让他的“坐不住”可以合理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行为问题时要尊重孩子,不要让其他学生觉得他不好。
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愿意协助他,针对他的一些行为问题提出具体改善建议,必要时私下和他建立一些小约定。例如让他知道当你跟全班说“安静”而且敲一下黑板时,好像是要全班安静,其实是在提醒他回位置坐好。这使他随时被提醒,又不至于成为同学眼中的异类。
Q:孩子明显很不喜欢来学校,我要如何帮助他?
A:多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久吸收负面信息,加上生理限制,所有团体规范对他而言都是辛苦的。因为承受太多情绪上的痛苦,他对学校常有强烈的负面感受,但是他还是要上学。
帮助这一类孩子生活结构化,减轻他们学习上的辛苦,可以在孩子桌上贴一张检验表,当他专心做事时,就可以自己打勾,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他约定一天打满多少勾可以领奖品,让他的努力被鼓舞。
孩子在空间管理上也需要老师协助。有老师曾遇过一个孩子,他的座位乱七八糟,加上过敏体质,他常流鼻涕,用过的卫生纸往抽屉塞,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后来老师帮他买了几个盒子,贴上标签,让他分类收纳,再加上一个小盒子挂桌旁丢卫生纸,只用了一天就改善他的情况了。
适当的座位安排也可以协助这样的学生。面对面上课容易与同学打闹,造成分心,所以传统教学排排坐的方式会优于小组讨论教学。
座位安排上尽量往前,这样他比较容易注意老师上课内容,老师也可以看到他的学习状况。不妨安排一个情绪稳定、正向的孩子当他邻居,适时协助他。
当孩子情绪得到支持,知道老师看见他的困难及努力,会使他对“来学校”这件事不那么排斥。
和孩子建立关系,让他知道老师在乎我、关心我。多与他互动,少一点消极的责骂。
当他违抗你,或是说一些挑衅的话时,难免会引起你的怒气,不要在怒气当下针对他的话做回应,但可以让他知道“你讲这句话让老师很生气”。
Q:班上其他家长对于这个孩子的行为很不放心,我该怎么做?
A:某班上多动的学生上课时随意走动,同学一直叫他“坐下”,几次之后他很生气,骂了脏话,结果引来同学的怒气,两人就打起来了。
多动症顾名思义是以活动多为主要表现。患儿在婴幼儿期,就有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哭闹、入睡困难、易醒、双手不停地翻弄所看到的东西等表现。甚至在上学后,教室里坐不安稳,比较严重者擅自离开坐位在教室内走动,推撞别人,惹是生非,做多种怪动作。注意力不易集中,常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课堂上老师警告不要做小动作,患儿尽管点头答应,但转眼就弄起别的东西。即使有限的作业,也不能一次坐下来完成。行为冲动,不顾后果,或不能合群,不喜欢参加正常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学习困难,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给人感觉是老“淘气”,难以自制。
或许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小孩非常“淘气”,是不是患了“小儿多动症”呢?显然,两者的“淘气”是有区别的,什么是正常“淘气”的儿童,这里有两种试验可予以鉴别。一是翻手试验,让孩子的双手放在桌上,做伸开、平放、靠拢动作,并在原位置上将手掌快速翻转,如显得笨拙不能协调,则患多动症的可能性大;二是对指试验,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按序快速反复合对,患儿则易显得不协调和易对错。当然,对小儿多动症的诊断不仅仅如此,需要上医院请专科医师确诊。
本病的真正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产伤、工业污染、食物以及后天养护等因素有关。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比较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体能训练,有些家长对儿童过度保护,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由家长包办,因而掩盖了一些孩子动作不协调的毛病,以至贻误了早期矫治的时机,故有人提出了系统的感觉综合训练方法。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神经递质的数量不足,造成信息不能及时下达,以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饮食中含有大量调味品、水杨酸盐类、食用受铅污染的食品、大量食用含酪氨酸的食品,以及饮食中缺铁和锌有密切关系。如发现孩子患了多动症,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食用含铅量高的食物,如贝类、向日葵等,不要把食物暴露在铅污染的环境中,如汽车尾气排放频繁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把铅笔头含在嘴里把弄,吃饭前必须洗手,尤其是刚刚拿过铅笔的手。②不要食用含酪氨酸的挂面、糕点及乳制品。③食物中不加胡椒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酸等食用色素。④少食富含甲基水杨酸盐类的番茄、杏仁等。⑤要多吃含铁、锌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牡蛎,家禽的心、肝、脑,以及大枣、苹果、百合、核桃、芝麻和花生等。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它是以四肢、面部、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及污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表现为反复眨眼、皱眉、咬唇、张口、咧嘴、摇头、点头、扭颈、耸肩、嗅鼻、清嗓子等,多数患者伴有多动症状。抽动症发生时常有突然、快速、刻板、反复交替出现的特点,但患儿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
国内有人曾作过研究,抽动症、多动症尚未被多数人真正了解和重视,在学校,患儿常被看作“坏”学生,挨批评受罚则是家常便饭;在家里,父母常“恨铁不成钢”,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在同学、亲友邻里眼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讥讽、疏远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容易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行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抽动症的呢?北京金童阳光抽动症研究所――北京金童儿童门诊部儿科专家孙书明大夫介绍,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遗传因素:与家族遗传史有关;器质性因素:如产伤、剖腹产、窒息等;躯体因素:如眼结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鼻、面肌抽动;社会心理因素:如父母离异、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