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

篇1

投资要点:

1、特高压建设已达共识,国网高层变动对其影响不大。

2、能源局与两电网公司签署《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加快特高压进程。

国网公司2014年预计完成电网投资3815亿元,较13年规划投资同比增长19.9%,较13年电网投资实际完成额同比增加12.9%,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增长主要体现在特高压方面。前期受国网审核等因素影响,电力设备板块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不过我们认为国网高层的变动对电网的投资建设没有太大的影响.特高压直流/配网的建设已经达成共识,不存在阻碍。

能源局和发改委制定的关于推进特高压建设的发展意见已经获得国家高层的原则通过。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分别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签署《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国家能源局与两大电网公司将加快推进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12条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

总体判断,淮南-上海北环、雅安-武汉这两条特高压交流今年核准开工的可能性非常大,锡盟山东和蒙西-天津这两条涉及解决京津冀雾霾的关键的线路可能至少会有一条开建。

公司推荐:平高电气,14年特高压交流有望多条获批。公司特高压GIS优势明显,是特高压交流最具弹性的标的。

农林渔牧:养殖股年内第二买点已现

投资要点:

1、 三季度畜禽价格即将上涨,直接催化股价。

2、反转尘埃落定,存栏底部推动价格上涨的逻辑将兑现。

当前猪粮比在5.25左右,从季节性规律看,历年三季度均高于目前水平。9月底中秋―国庆双节需求拉动,是一年中需求最好的时间段之一。综合历史经验,我们预计2014 年三季度猪价呈上涨趋势。与此同时,生猪存栏绝对数量连续多月处于历史低位,而需求方面仍然稳定增长,从10年至13年,国内猪肉消费量已经累计增长9.7%左右,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半年时间,国内生猪供给偏紧。

5月份以来养殖股股价涨势趋缓,并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因素,主要是对反转确定性的质疑和缺乏畜禽价格上涨的直接催化。当前时点这两个因素将逐渐消散。对看反弹的投资者来说,也是较好的买点。9月底之前反弹反转并无差别,在三季度均表现为价格上涨,四季度起差别才开始体现。在三季度畜禽价格直接催化,和二、三季报业绩大幅回升之前,投资者不应离场。

推荐大票标的圣农发展、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新希望;弹性标的益生股份、ST民和、天邦股份、正邦科技、华英农业。

行业:定向宽松仍将延续

投资要点:

1、定向宽松仍将维持小步快跑,个人大额定期存单CD推出影响喜忧参半。

2、打新对流动性的影响不会持续。

总理上周在英国表示,将确保今年GDP增速下限不突破7.5%,CPI上限不超过3.5%,并在希腊强调了这一立场。这意味着定向宽松仍将持续,维持小步快跑的趋势。

上周媒体报道首批个人大额定期存单试点已经确定,市场目前关心的问题在于:1.金额;2.期限;3.利率;4.交易场所。我们认为,CD推出对银行影响喜忧参半:存款定期化导致的负债成本趋势仍将持续,但存款回表对基金规模将产生一定影响,由于目前同业存款利率仍保持高位,CD的推出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将好于预期,存款比例的提高也将显著增强银行负债端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上周交易所回购利率飙升,我们认为与打新以及某银行交易系统故障导致款项无法到账有关,上周央行仍保持了150亿的货币净投放,且SHIBOR O/N及R007上浮均小于50BP,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格局。

投资建议:政府对下限的表态意味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否则无法冲销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因此短期内仍将维持基本面和资金面向好格局,打新的冲击不改流动性宽松格局,我们预计行业中报利润增速为10.9%,个股推荐民生,北京。

纺织服装:转型阵痛期

投资要点:

1、 2014 年转型阵痛期,家纺拐点已临。

2、家纺、户外更适合线上发展,“跨界”成为新亮点。

在服装终端消费方面,2014 年延续了 2013 年较为疲软的态势,由此带动板块业绩不佳,最终板块跑输沪深 300。经过调整和转型,部分行业业绩出现分化,其中家纺表现尤为突出;但存货周转情况未改善,说明目前供应链变革仍未到来,正处在转型阵痛期。

从净利润改善角度看,男装、休闲和鞋类业绩下滑幅度收窄,家纺则在 2013 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业绩反转,进入 2014 年后业绩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这和营收增速的表现较为一致;但男装、休闲和鞋类在营收方面则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在存货周转方面,未出现明显改善趋势,说明供应链改革仍需深化。

篇2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营运资金管理;产业链

一、凯瑞德基本情况简介

凯瑞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德州棉纺织厂,始建于1958年,于2000年6月12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成功在深交所发行上市,是一家集纺纱、染纱、织造、制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棉纺织企业。2015年公司总资产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93%,营业收入63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02%,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68.1%,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因出售部分纺织资产,订单大幅减少,导致利润减少。

二、凯瑞德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分析

(一)凯瑞德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根据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对凯瑞德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调查结果,得到2014年凯瑞德及纺织、服装、皮毛行业平均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具体如表1、表2所示:

凯瑞德2014年除应收账款周转期外各要素管理绩效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应付账款周转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较长的应付账款使得现金周转期变为负值,与行业平均值差111天。从渠道及要素两个角度分析我们发现采购渠道应付账款的管理为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大特色。

(二)凯瑞德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各要素周转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即存货、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先改善后下降,应付账款管理绩效先降低后改善,三要素周转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4年各要素周转情况有变,应付账款管理绩效改善,存货、应收账款管理绩效降低,应提醒管理层关注变化。对比三要素周转期大小我们发现,应付账款周转期高于存货周转期,存货周转期高于应付账款周转期。2014年以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现金周转期行业排名下滑。

三、凯瑞德营运资金管理特色总结

(一)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

凯瑞德采购渠道周转期的行业领先得益于其原材料优势。根据凯瑞德201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公司具有稳定棉花原料供应客户和渠道,能够满足中高档纺织品对品质的要求;同时公司利用自身进出口自营权和棉花配额进口原料,有效规避了国内外原料价差不断拉大的风险,降低原料成本。并且该企业注重供应商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采购渠道周转期。

(二)提升装备质量和生产效率

凯瑞德公司生产渠道周转期的行业领先得益于公司主要装备优势。凯瑞德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公司本年度通过资产置换,淘汰了部分落后设备,关键的纺织设备如自动络筒机、浆纱机、喷气织机等均采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国的先进装备,公司整体装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织机全部实现了无梭化改造,并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大提花、小提花织物生产基地。技术优势可以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长期来看降低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凯瑞德营销渠道绩效的提升得益于其主产品开发优势。公司年报显示,公司奉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样中心,确立了大提花高档床品、色织服装面料、休闲面料等主导产品优势,从花形设计、工艺配置、织样成功率、染纱、织造加工、产品档次上,在同业间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促进了凯瑞德营销效率。

(四)构建完善产业链

凯瑞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构建的以纺织为主的完整产业链。一方面,作为公司主业的纺织生产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从原料经营、纺纱、织布到床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置入煤炭等能源业务,使公司多元化经营,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核心资产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降低成本,产业链中各个节点的顺利无缝衔接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实现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重新认识营业活动和营运资金”[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年第4期.

[2]王竹泉,孙莹,张先敏,杜媛,王秀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3[J].会计研究,2014,12:72-78+96.

[3]曹玉珊.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08:109-120.

[4]孙莹,王竹泉,张先敏,杜瑞,程六兵.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4[J].会计研究,2015,12:67-73+97.

篇3

1.生产分析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总体运行平稳。去年11月份,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受上年较高基数影响,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去年前11个月累计,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8.3%、10.3%,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2.4个百分点。

随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纺织业和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渐加快。去年1~11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32%、14.52%,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43、2.6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前8个月分别回升2.89、1.79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保持增长,但增长比上年同期均出现回落。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制帽业外,其他行业增速持续加快。

2.效益分析

随着产销增速加快、市场价格稳定回升,纺织业和服装业利润增幅明显提高。去年1~11月,纺织业、服装业利润分别增长17.75%、21.31%,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47、8.2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下降9.97%、8.83%,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1.12、60.66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利润均保持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除纺织面料鞋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增长有所提高;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业外,其他行业增长有所加快。除麻纺织业外,其他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及前8个月均出现持续减少。

3.成本费用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加快,纺织和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长,比上年同期及去年前8个月相应提高,而财务费用增长持续下降。所有子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保持增长,但增同比有所回落,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制帽外,其他行业增速明显加快。多数子行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加保持增长,而财务费用增速下降。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

去年11月份,纱产量同比增长15.34%,增长比上月回落1.02个百分点;布产量同比增长17.8%,比上月加快 8.32个百分点;服装产量由上月下降17.92%转为增长10.91%。去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纱同比增长11.78%,比上年同期提高2.74百分点;布、服装同比分别增长4.41%、2.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37、2.89 百分点。

2.销量及库存分析

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带动纺织业和服装业市场销售回升势头加快。去年1~11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9.45%、14.59%,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减缓6.02、4.39个百分点,但比上月分别回升1.23、0.27个百分点。多数子行业增长也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只有麻纺织、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和制帽业工业销售值增幅比上月有所减缓。

企业以销定产导致产成品控制持续良好。去年1~11月,纺织业、服装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增长1.37%、11.14%,增长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8.18、5.22个百分点,较前8个月回落 0.28、3.39 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麻纺织、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业产品库存同比出现减少,其他行业库存继续增长但增长回落明显。与前8个月相比,只有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库存增 有所回升。其他行业库存增长持续放缓。

3.进出口分析

去年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39.6亿美元,出口额较10月份环比回落4.7%。进口14.7亿美元,较10月份环比增长11.8%。出口同比下降9.5%,降幅再次缩小至个位数,进口则止跌反弹,实现自2009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增长为5.5%。去年11月的出口同比降幅再度收窄至个位数,主要是由于2008年同期的出口额不高,同比基数低。

从环比仍然为负增长上看,并不能够说明外部市场条件开始好转,降缩小只是恢复性的收窄。进口再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近期面料出口回升,带动上游纱线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二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高档服装的消费需求逐渐恢复,使部分高档服装及衣着附件、地毯等产品的进口回暖。去年1~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53.4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出口15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纺织品出口额累计为537.6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0%;服装出口额累计为878.96亿美元,同比下降 11.24%);进口 150.6 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实现顺差1352.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

三、市场价格分析

受销售形势好转影响,纺织服装产品价格出现回升。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去年11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1.2和99.8,而上月均为98.3、99.3。从市场价格来看,国内棉花价格继续上扬。去年11 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价格在10月份创下年内新高后继续上扬,达到 14758元/吨,比上月末上涨736元/吨。受下游销售好转以及原料成本上涨推动,棉纱价格大幅上扬。32支纯棉普梳纱月均价20049元/吨,较上月上涨975元/吨,涨幅5.1%;涤纶短纤月均价9527元/吨,较上月上涨1015元/吨,涨幅11.9%。当月内地标准棉与涤纶短纤价差4855元/吨,较上月缩小348元/吨。国际棉价明显上涨。受美元贬值、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棉花产量和全球期末库存下降等因素影响,本月国际棉价明显上涨。去年11月份,国际棉花平均价格(Cotlook A,相当于国内328美分/磅,环比涨7.4%,同比涨31.3%。棉花)为71.78

篇4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现状;政策建议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1952到1983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起步阶段。基于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政府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具有装备系数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等优点的纺织服装业,毫无疑义地成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型产业。在这个时期,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使得纺织服装工业快速发展。在这30年问,我国国有纺织服装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约为220亿元,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7%。纺织产业的总产值增长11.8倍,由1952年的94亿元增加为1983年的1109亿元。这一时期包括纺织品和纺织服装在内的纺织服装业整体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的20%以上。

其次,1983到1990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的全国取消布票,这意味着国内的基本生活用布供给不足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型产业特征渐渐形成,各种纺织原料逐步放开经营(棉花除外)。纺织服装业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重视国外市场开发的巩固,1985年前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纺织的外贸依存度开始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纺织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纺织服装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1983-199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4599亿元,纺织服装对外出口占全国对外出口比重平均达到了25%左右。

最后,1990年至今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结构调整阶段。我国纺织服装业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一批国有纺织企业陷入严重困境。由于加工能力的过度膨胀,90年代纺织产品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加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滞后导致原料价格上升,致使纺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有纺织企业1993年出现净亏损,1996年净亏损高达83亿元,1997年亏损45亿元,1998年亏损20亿元。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时期。为此,纺织服装业从1993年起,积极实施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化机制、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1997年,中央把纺织业作为国有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1997年至1999年,纺织行业积极进行改革、调整和重组,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换机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努力遏制纺织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促进纺织服装工业逐步摆脱困境。经过全行业调整和发展,大中型国有纺织企业在1999年实现扭亏并盈利9.5亿元,在此之后,纺织业逐步走出困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加入WTO至今,纺织行业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内外需求的拉动下,纺织服装业虽然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全国对外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和出口的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国际、国内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断扩大,纺织服装业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纺织产业格局调整使产业竞争加剧并趋于复杂化。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挑战,棉花和石油涨价又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复杂的局势和严峻的挑战双重压力下,2005以来我国纺织品进出口Q易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出现下降的趋势。

尽管纺织服装业进出口额在全国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国所有行业中,纺织服装业仍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之一,纺织服装业在我国主要工业行业中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属纺织服装业大类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却未能出现在排行榜上,显示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增长活力较纺织业差。

纺织业在自身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行业历史长的情况下能够与其他发展势头迅猛的行业进行竞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纺织业并不能说是所谓夕阳产业,而是在全部工业行业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产业竞争活力的行业之一。但也要看到,在纺织服装业内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行业活力不及纺织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政府和产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改善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环节,强化优势方面,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5

摘 要: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和TBT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分析所受TBT的不利影响以及遭遇TBT的原因。最后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面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应对TBT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纺织品;服装;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06-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性贸易壁垒却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以关注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合法目的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为手段,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障碍。所以,立题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稳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TBT的相关理论

2.1 TBT的含义和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0世纪70年代,TBT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左右。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TBT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80%左右。TBT成为越来越主要的非关税壁垒。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名目繁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国际化、绿色壁垒。

2.3 TBT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短期来看,TBT造成了进口国市场准入障碍,增加了出口国企业的成本,从而产生相当于一定关税水平的进口替代效应。对那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它们能够较快地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TBT的限制,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更强,国际需求增加,同时又帮助它们扫清了出口国内的部分竞争者,强化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TBT还起着优化出口国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3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状况分析

3.1 出口规模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

表1 2000年-2007年纺织品服装行业的

进出口规模调查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3.2 出口结构分析

按照我国出口的国别和地区分析,根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占出口总量的70%。

3.3 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看,2005年出口产品中,合资企业生产占39%;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出口313.64亿美元,占27.34%。民营企业正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3.4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上来看,我国在化纤、丝绸、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领域最具竞争力。而在资本密集型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的信息化以及品牌管理与营销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弱项。

4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4.1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纺织品服装行业收益降低、手续复杂、费用昂贵,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失业,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

4.2 TBT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们不得不承认TBT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经济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包括:促进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5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TBT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分析

国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外国保护本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需要、发达国家环保、安全与健康意识加强、WTO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被滥用。

5.2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方面分析

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我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大、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品牌竞争力、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6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应对TBT的建议

6.1 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TBT:加强跨国交流与谈判,尽可能削减TBT,保护自身的权益;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和引导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规范标准制定,推进国际标准互认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及预警机制。

6.2 行业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2.1 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组织建设还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未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纺织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权威性和凝聚力。此外,行业组织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并积极为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完善的服务。因为以权威性组织的形式出面应对TBT将会比企业单独应对收到更好的效果。

6.2.2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合作,制定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

6.2.3 启动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市场集中,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纺织行业协会应配合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出口,鼓励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公平竞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而且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

6.3 企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3.1 企业梯度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强控制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知名度以获取更多附加价值,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分散对美日欧的市场依赖性,扩大出口销路。

实力中等的企业应注重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建设,加强企业品牌营销,积极关注国外TBT动态,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和防范国外TBT带来的风险;扩大销路,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实力较弱的企业应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理的细分市场,可以给国外品牌做代工,也可以做国内品牌的加工方。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累经验和资本。同时要尤其关注TBT动态,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加剧贸易摩擦。

6.3.2 熟悉WTO规则,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应对歧视

6.3.3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滥用TBT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TBT等方式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我国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环保意识,突破TBT的束缚。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科技水平、加强环保认证,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突破TBT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织品)[G].2005.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技术标准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

[3]Kenneth A. Reinert.“Give us virtue,us virtue,but not yet”. World Trade. 2000.

篇6

关键词:碳关税 纺织服装业 竞争力 出口环境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生态系统的改变,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更是让全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全球温度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譬如海平面上升。目前在碳排放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众所周知,我国纺织服装业以化工产业为支撑,劳力丰富为特点,这样导致我国服装行业的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后果。如果碳关税一旦普及,那就会极大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压缩国内纺织行业产业利润,进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面临可能普遍化的碳关税征收,研究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出口影响和应对措施极为必要。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碳排放现状分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状况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体是纺织品。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服装纺织的出口中纱线、面料和相关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比超过86%。当关税配额取消,服装产品在纺织经理迅速发现,远超纺织品之上。2012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将近63%,同比提高3.75%。相比纺织品出口总额950亿美元,同比提高仅0.95%。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分析

目前己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家,GDP总值已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根据大多数学者相关文献的测算,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工业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我国2008-2014年的碳消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但碳消耗却没有下降在2014年已经达到251754.65万吨标准煤。虽然通过分析得到我国的能源使用率逐步提高,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人民币需要消耗0.6468万吨标准煤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亿元消耗0.3956万吨标准煤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高的原因分析

尽管在纺织服装方面,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国,同时也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端纺织服装进口的较多,而出口的大都是中低端的纺织服装。

其次,伴随着纺织服装贸易的迅猛崛起,一波又一波的企业争前恐后的加入到该的行列中。面对诱人的巨大经济利益,这些企业一味的进口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设备,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加工厂。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额利润被国外企业家收入囊中,而企业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

三、应对碳关税征收的策略与建议

(一)尽快建立国内的碳税机制

碳税的征收不仅控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优化国内环境、保护资源。目前多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执行碳税征收,但WTO体制中则规定国家不可征收双重税。而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尽可吸取欧美国家征收碳税经验,这样不仅对于环境和国家资源有益,也能直接促进国内低碳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国际市场碳关税壁垒。达成环境、科技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

碳关税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的必点发然选择。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大量的资源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投入。以优化行业结构的产业链为指导,导入先进技术。结合国家制定颁布的产业政策,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掌握各种科技,这样纺织服装才能神的消费者青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讲资源的消耗,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整合纺织行业上下游资源,掌控对服装产品、原材料的控制,从供应链角度降低各原材料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着力改革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提高生产率和运营回报。从根本降低碳关税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影响,并从多角度提高纺织行业营收。

(三)积极开展公司科技创新

从长远来看,碳关税的实施不仅直接提高了产品的出口量,更会间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革新和创新,但从短期来看,它的实施会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利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纺织品技术上面的创新,教导企业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进而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行业模式。在公司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借鉴国外的生产模式的同时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模式,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宠妃利用国家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制造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模式,促进纺织服装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郭毅,张硕. 碳关税:责任督促还是贸易壁垒[J].WTO经济导刊,2009.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 纺织服装出口 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具有国际竞争明显优势的出口创汇主要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深受其害。

一、2007年以来我国出口总额以及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1,笔者汇集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各月的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如表1所示:

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信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 717.7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9.11%;这是自2001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增速首次低于20%;2008年纺织服装品出口值1 852.2亿美元,同比增长7.83%,较上年增速又下降了11.28个百分点;2009年开始呈现负增长的局面,2009年1~9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 21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5%。其中纺织品出口431.03亿美元,同比下降13.7%,服装出口78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2%。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以出口贸易为主导,因此,纺织服装出口的这种急剧下降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大量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二、金融危机引发的纺织服装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变化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一直保持持续升值态势,自2005年7月至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其中2008年上半年是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快的半年,半年累计升值达6.9%。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实际结汇收入降低,加大了出口企业报价风险。以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统计数据为例,尽管2008年出口总值比2007年度增长7.83%,但如扣除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行业出口的实际结汇收入已经比2007年同期出现萎缩,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进入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元汇率进入主动升值通道,人民币也随之停止了2008年以来对美元快速升值的态势,自2008年7月至今一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6.81~6.85间小幅波动,从而给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释放了一定的空间。然而自2009年3月以来,美元在金融危机中走出的逆势反弹行情已经告一段落,重新开始延续危机前的长期贬值趋势。巴克莱资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4~9月,美元贬值10.3%,这是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降幅。尽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盯住一篮子货币,但由于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优势,因此,随着美元贬值趋势的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现。因此,当前环境下,出口企业的出口订单究竟应当如何报价才能降低出口结汇损失,仍是每个出口企业面临的难题。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日本、欧盟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衰退,消费支出缩减、贸易金额下降。根据WTO2009年7月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从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市场的角度讲,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发达国家居民衣着类消费增速的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目前还是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对美国、欧盟、日本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40%以上。以2009年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据为例,5月份位列前3位出口国家地区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这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303.5亿美元,占到我国5月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的50.23%,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需求处于衰退之中。尽管目前各国政府都着手实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但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也还在增加。

(三)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2007年之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导致主要进口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为了减少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同时也为了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国家在2004~2007年这4年内连续3次调低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4年1月,国家把纺织品和服装的退税率从15%、17%统一降至13%;2006年12月16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11%;2007年7月1日起,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冲击,国家从2008年8月1日起到2009年4月的短短9个月内,又连续4次调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1日起,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起,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2009年2月1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2009年4月1日起,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

目前,把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是所有行业中最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是鉴于在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盈利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1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可以挽救很多处在倒闭边缘的企业,从而对缓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带来的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企业必须认识到,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暂时性应急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导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退税率的上升也难以彻底弥补这种不利影响。从长远看,战胜危机、振兴纺织、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还在于提升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增值税的转型改革

根据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3种类型。目前在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一百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采取消费型增值税。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增加可抵扣增值税的规模,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和折旧成本降低,增值税负担和营业税金附加负担降低,现金流增加。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起到增加企业净利润、充裕现金流、优化资产结构以及增强偿债能力的作用。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波及全球的背景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根据统计数据测算,预计2009年新税制实行后,我国纺织行业在购进新装备时可节约成本60亿元;可增加可抵扣增值税120亿元。同时,增值税转型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增值税转型可以有效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的积极性,有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升级;也有助于加快国产纺织专用装备制造业发展,这对于实现我国建设纺织服装强国的中长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三、当前环境下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对策分析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形成了很大压力,但危机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危机之中潜藏着大量机遇。因此,企业一方面应把危机看成自我调整、自我改善的契机,从危机中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与改进;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危机中寻求商机与转机,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方向进行中长期规划与布局,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走出危机,并在危机过后谋取更大的发展创造先机。

(一)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的品种结构与国别结构,稳定现有市场、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从出口商品的品种结构看,当前纺织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严重过剩,金融危机只是加剧和恶化这一进程,促使该出口困境提前到来。纺织品方面出口的大多是中低档、薄利润的产品,服装出口则以贴牌加工作为生产销售的主要方式,由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形成竞争力而不得不实施“低价低利”的营销策略,出口效益低微。例如,2008年,约70%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1%,2/3纺织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

从出口商品的国别结构看,应避免目前出口市场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带来的被动局面,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一方面,尽管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但危机当前使得这些国家的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压缩,从而反将给价廉物美的中、低档市场以机会。以美国为例,尽管2009年以来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但2009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中所占份额提高了3.75%,出口竞争力系数比2008年同期提高1.22%。因此,危机给企业巩固乃至扩大在传统市场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国家,居民消费需求以较快速度增长,这将给我们纺织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多元化水平提供了机遇。此外,目前东南亚各国服装出口快速增长,我国纺织行业相对这些新兴市场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为其配套供应的化学纤维、面料等上游产品,将会有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

因此,企业应坚决拒绝数量型、低档货、低利润的运作模式,危机当前应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转型。对欧美等传统贸易出口国,虽然金融危机使得消费力下降,但对于生活必需品以及价格实惠的产品则属于刚性需求,针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可以考虑向小批量、多品种、高性价比方向转型;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相关出口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出口增长。

(二)多方位、多层次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

在金融危机导致纺织服装行业外需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国务院于2009年2月颁发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国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目前国内的纺织品服装消费还有很多空白点。首先,中国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的人均纤维消费量是15公斤左右,这与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广大农村,目前纺织服装消费量依然还很低。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其次,中国作为纺织服装工业大国,本国中高端的品牌消费市场却基本被国外品牌占领。据中国服装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35家中高档商场中, 60%的纺织服装品牌为国外品牌,而在一些更为高档的商场中, 90%为国外品牌;上海高端百货商场中有77%的服装品牌是外国品牌,10%是港台品牌,大陆本土品牌仅占12%。因此,对大多数以贴牌生产、代工生产为主的企业而言,应考虑借鉴洋品牌营销手段,依据本民族文化和消费习惯,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例如2008年下半年以后在出口企业发展受困的同时,主打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如美特斯邦威、七匹狼等上市公司却增长强劲。又如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荣获中国十佳品牌“华西村”西服品牌。

其三,随着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交通等相关产业投入,将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医疗卫生纺织品等产业纺织品需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明确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指导意见,并鼓励国内基础设施中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类产业用纺织品,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则大部分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因此,这对于与家纺、服装三分天下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带动产业研发和应用能力提升,让产品延伸到更多的使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的良好机会。

总之,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本土优势,企业应抓住农村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机会开拓内销市场中的农村市场;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加大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抓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机会拓展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建设并在品牌、渠道、平台、终端等领域进行创新,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构建渠道终端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如凡客诚品、麦考林等,都是目前国内品牌建设和营销模式创新的典范。

(三)嵌入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高端,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全球纺织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为网络组织的集群竞争。产业聚集是纺织服装产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组织形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转移,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品服装制造大国,纺织品服装的产量与出口额均居全球首位,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纺织行业80%的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浙江为例,过去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五六百个产业集群。但从集群效应来看,群内企业在业务上的关联度并不高,群内众多小企业不仅没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缺乏企业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产品生产停留在“引、仿、跟”上,造成在同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的局面。以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为例,这个由1 100多个企业组成、年产领带3亿多根、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不仅研发设计能力严重匮乏,而且销售渠道受制于外国厂商。从1984年生产出第一条领带到现在20多年来,这个地区的自主品牌出口甚至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因此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不少地区的产业集群遭受重创,甚至伴随区域性经济危机现象。因此,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嵌入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高端。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全球价值链上的利润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利润流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研发和设计,一端是品牌和营销,中间是生产制造,形成一条U型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处于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价值曲线底部。从价值链上游看,目前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从价值链下游的品牌营销来看,我国尚没有一个服装世界品牌,没有任何一家自有品牌出口的额度能占到总出口额度的0.5%;在纺织服装国际价值链条中,中国企业只是赚取了10%左右的加工费。

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首先要延长群内产业链,要构建包括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网络、销售网络等上中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因此,各地区的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进行产业集群链的集成创新,积极鼓励企业间的兼并合作以及合并重组,推动企业尽快实现功能升级,形成产业链优势与区域经济优势,实现集群效益,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和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集群中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寻找各自的全球细分市场,争取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定位中的多元化,变同质竞争为异质互补;集群内各个企业都应向品牌化发展,众多的品牌叠加在一起构成最终产品品牌,最终实现品牌化的纺织服装供应链。通过产业层次集体的共同提升,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走向价值链高端,获得更多附加值。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但金融危机也将带来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重新洗牌,从而给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纺织企业一定要积极争取,善于从危机中寻求机遇,并做到抓住、抓好机遇,把危机变为转机。只要企业不失信心,脚踏实地的谋求发展,纺织行业完全有机会在危机中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到2020年由纺织服装大国转为纺织服装一流强国的产业目标必然能够早日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明霞.影响纺织服装业运行因素分析[J].纺织服装周刊,2008(11).

[2]唐玲.我国纺织工业出口走势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

[3]刘岩.增值税转型对经济的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6).

篇8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点评: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赵明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分析师刘欣

分析师综述:

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集中释放、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等外部因素对纺织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纺织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对各项成本增加因素进行消化,但由于多重外部不利因素同时发生作用,影响力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消化吸收的范围,致使纺织行业发展步伐放缓,生产、投资、出口增长全面减速,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多数企业正在面临严重困难。

分析师点评:  行业运行质量平稳,但效益下滑,分化趋势加剧

2008年1~5月,行业技术、管理水平继续提高,运行质量继续稳步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达29.32万元/人,较上年同期提高16.44%。三费支出中,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受到国内贷款利率提高影响大幅增长,导致三费比例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但利息支出以外的其他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持续压低,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2.4%。

由于行业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增大,远远超过了行业的承受能力,尽管行业运行质量仍然稳步提高,但经济效益下滑明显。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76.61亿元,同比增长17.38%;利润总额427.58亿元,同比仅增长8.3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5.49个百分点;利润率为3.4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8个百分点。

从行业的利润分布结构来看,2008年1~5月,利润率大于等于3.97%的企业占在统计范围内规模以上企业的31.29%,实现利润总额428.10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0.12%,平均利润率达5.7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利润率小于3.97%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203万元,平均利润率-0.0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1个百分点,企业两极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分析师点评:

生产步伐持续放缓

2008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增长速度呈现出持续放缓的态势。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065.53亿元,同比增长17.2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68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又下降了0.49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的生产情况来看,多数品类产品产量增速都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化纤、布、服装等主要大类产品产量仅维持在个位数增长状态。据统计,2008年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化学纤维1213.89万吨,同比增长5.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28个百分点;纱1034.73万吨,同比增长11.26%,增速同比回落9.81个百分点;布268.95亿米,同比增长7.36%,增速同比回落6.11个百分点;服装97.2亿件,同比增长7.64%,增速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

分析师点评:

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由于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盈利情况有所下滑,纺织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明显不足,行业投资总额增长速度也持续放缓,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1~6月,我国500万以上纺织项目累计实现投资总额1267.29亿元,同比增长14.2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1.3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6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2.4个百分点。全行业新开工项目3220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1.1%。

从分行业投资情况来看,除棉纺行业外,各行业投资规模均将上年同期有所扩大,但除毛纺、麻纺行业外,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其中,棉纺行业投资总额同比下降3.0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2.72个百分点;服装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6.8%,增速同比下降11.22个百分点;化纤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9.18%,增速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纺机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5.65%,增速同比下降40.39个百分点。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纺织行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西部地区投资速度继续加快。2008年1~6月,我国东部地区纺织行业累计实现投资总额812.52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6.45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6.4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总额为339.21亿元,同比增长35.94%,增速下降11.43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总额为115.57亿元,同比增长49.92%,增速同比提高27.47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提高2.17个百分点。分析师点评:出口实际增长下滑严重

受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国际需求减缓、综合要素成本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门槛提高、企业资金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实际增长下滑严重。据我国海关数据,2008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83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4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338.87亿美元,增长24.76%,提高13.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499.63亿美元,增长3.43%,回落18.28个百分点。若扣除价格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仅增长4.8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08个百分点。若考虑出口企业实际换汇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则今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仅同比增长了1.66%,该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11.67个百分点。

具体不同币种计算的出口额及增长情况如右表所示:

从出口市场地区结构来看,由于美国经济放缓、国内通胀压力较大,造成消费者对衣着类需求减弱,从而影响该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需求,致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其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1~6月,我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16.1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65%,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8.67个百分点。

由于欧盟经济今年以来保持稳健增长,中欧纺织品配额于今年年初取消,且今年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持续升值通道,这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速。2008年1~6月,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79.29亿美元,同比增长43.2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3.18个百分点。若以欧元计算,则同比增速为24.45%。

虽然从我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的美元结算出口额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

1~6月,出口额达96.08亿美元,同比增长6.8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53个百分点。但若折算为日元计,则同比下降6.6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本国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减少,造成其对纺织品服装整体进口需求不旺。

而以往我国重要的转口市场――香港,在今年上半年也受到了整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对我纺织品服装进门需求减弱。2008年1~6月,我国对香港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76.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3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20.05个百分点。若折算为港币计,则也呈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了14.48%。

除厂以上几大重要的出口市场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但增长表现乏力。2008年1~6月,对东盟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5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75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回落32.1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虽然东盟地区的经济增K保持稳定增长,但存在着一些下行风险,也影响了其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

总体看来,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而从出口产品的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速下滑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等闲素影响。2008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门额达583.50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1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达69.59%,较上年占比水平下降了2.93个百分点。

进口增长缓慢

篇9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状况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形象塑造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2011年全国3.5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601.73亿元,同比增长26.86%[1]。

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54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87%。其中纺织品出口额达1009.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7%;服装出口额达15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4%,行业出口总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欧债危机蔓延引发外需不振、要素价格上涨造成订单外流等影响,5月以来行业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年累计增速较4月低7.18个百分点[1]。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产品的份额在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上虽然受到影响,但是仍然呈上升状态,表明我国纺织品依然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销售市场是2011年纺织行业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增长基本稳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2%,在内需市场拉动下,纺织行业内销产值为44441.66亿元,同比增长29.53%[1]。虽然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2011年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实际增速整体也呈逐步下降走势,但是内需保持稳定,内销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尽管2011年以来纺织行业运行面临诸多压力,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继续推进,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内需市场日渐活跃,对纺织行业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国内就业状况得到稳定,市场信心继续提高,内需市场仍将实现稳定增长。在市场向好、政策助推的条件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内需市场一定将延续2011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状况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cn)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商品大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量居前。其中,服装鞋帽的投诉量为25465件,占投诉量第二位。而且投诉量所占比重比2011年同期有所上升。

根据历年来北京市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可以看出,几年来,北京地区的服装产品合格率逐年上升,但仍然偏低,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季度的纺织服装产品抽查合格率甚至出现了低于80%的情况,其中羽绒服装产品的合格率较低。问题较多的产品有女装、羽绒服装、休闲服装等。

女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色牢度、pH值;羽绒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羽绒含绒量、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休闲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纤维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分析

1.纤维含量的不合格分析。服装的纤维成分及含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是指导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信息,消费者可根据使用说明标注的原材料种类和含量了解所购买的服装材料和性能评估其价值。这类不合格多见于单夹服装、休闲服装类。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三种:一是含量不符,如标注:涤纶70%,锦纶30%,实测涤纶90%,锦纶10%;二是成分错误:如标识:醋酯纤维100%,实测是涤纶100%;还有就是缺少组分:如棉100%,实测是棉97%,氨纶3%。从历年的抽查情况来看,第二类和第三类不符合发生的概率较高,第一类较少。单夹服装和休闲服装这两类服装的成分含量一般都比较复杂,除了三口部位(袖口、下摆、领子)成分不同以外,还有许多拼接,或大的花形图案如绣花、烂花等,还有复合面料等多种情况,标识标注的时候应注意准确。

篇10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

江西省南昌市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品服装业在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纺织服装产业是南昌市传统产业之一,以工业园为载体,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依托,南昌市倾力打造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针织服装出口及加工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针织服装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聚效应,目前,仅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企业就达到500多家,针织服装产品90%以上出口到中东、南非和欧美等地。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南昌市纺织服装行业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南昌市纺织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

1、品牌建设薄弱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时尚行业需要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和知名设计师的支撑,比如意大利、法国的时装名牌往往是与设计师的名字联系起来的,提起某个时装品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其知名设计师,而目前南昌纺织服装品牌普遍不响,在国外客户的眼中往往是价低质差的象征。从总体来说,南昌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处于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来料、来样、来牌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据统计,南昌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这种状况基本上还无法适应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日益个性化、时装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研发投入,先进国家的纺织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而南昌的纺织服装企业一般在0.2%-0.5%,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与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结合意识不强,造成企业既缺乏内部技术来源又缺乏外部技术来源,致使南昌纺织服装业增加值率低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南昌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较弱,工作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南昌市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落后。南昌市纺织服装行业缺乏通晓国际市场经营能力而且熟悉国情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和设计大师,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另外设备陈旧,工资低廉,劳动条件艰苦,这也是南昌市服装纺织业劣势所在。在最近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效益转好的背景仍有不少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南昌市纺织产业集群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国内金融机构按目前的信贷管理方式难以针对企业的特点制定贷款政策。再者,由于纺织企业领导大多来自技术岗位或营销岗位,对于金融工具的了解和应用、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与企业运营的相互促进等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这是导致纺织融资渠道过窄。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内部融资已经成为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导致融资的渠道过窄。

二、提升南昌市纺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的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它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获取、市场效率、创新创业以及品牌培育四个方面。

目前,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以青山湖区为例,为了加速发展该区纺织服装产业,可以考虑建立南昌市青山湖区纺织集团,即走集群化发展之路,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这同时也是该区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学习浙江经验、推动全民创业的体现。将这种方式推广开来,也是南昌市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是促进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南昌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2、发挥规模效益,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解决融资困难

通过各区构建纺织集团的形式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根据青山湖区中小企业扶持针织产业的有关措施中,根据省中小企业局工业园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规定,省局每年安排该专项资金3500万,用于奖励10个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园区或基地。另外还可获得全年免费的人才培训,建设纺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纺织集团的组建还将在更大程度上获取其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效用。

3、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

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南昌市应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品质,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贡献率。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在管理创新方面,还要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实践创新,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同时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始终保持旺盛的企业活力和产业活力。

4、培育尖端设计人才,开创国际化知名品牌

江西省纺织服装品牌要想真正获得国际认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靠设计师挖掘中国文化资源。由于企业的设计师一力承担设计、原料采购、生产、所有工作,很难专注于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因此,重视服装设计师的培养和运用,是目前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鼓励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加强服装品牌的国际经营,这对于提高南昌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带动其高质量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服装经销商及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国际上对纺织服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中国最活跃的服装业基地之一的南昌市必将抓住良好契机,发挥地区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光好.纺织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J].中国纺织,2003(8).

[2]周颖.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浙江纺织业集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1).

[3]吴燕红.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策略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4]徐焕明.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J].政策望,2009(9).

篇11

[关键词] 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 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 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 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 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 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篇12

11月20~21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绍兴市纺信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中科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及全国各企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

张莉表示,纺织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行业升级版,质量提升是绕不开的话题。质量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对于促进纺织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从规模竞争转变到品质竞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复杂环境中,我国纺织行业2013年保持了稳步向好的态势。随着近年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中高端消费人群逐年增长,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凸显。2013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与质量监督管理方面进行专业的深度探讨与交流,促进行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推进进程。

论坛上,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获“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殊荣,东莞市虎门镇人民政府荣获“区域产品质量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本届标准与质量论坛为期两天,以企业视角为核心,以演讲、对话、特别会场等形式邀请国内大中小型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品质管理专家和流通领域代表共同探讨行业质量管理问题。通过行业分析与质量抽查、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分享与讨论、平行分会场上下游企业对接及专家答疑三个环节,分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现状,探讨行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专业技术难题,并为上下游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同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专家对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问题进行了解答。参会代表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热烈讨论,促进了上下游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激发行业质量监管力度。(任倩 文/摄)

篇13

部分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企业,如美特斯邦威,李宁,红蜻蜓等,在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是充分利用其优势,强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分展示了信息化应用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价值。

更为可喜的是,过去的两年间,PPG,红孩儿。Vancl凡客诚品以及传统巨头报喜鸟,证明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直销模式的勃勃生机,而ITAT三角发展共享’模式的成功,同样证明了信息化应用对于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作用。

现有信息化水平有哪些欠缺?

然而,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行业在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

系统有待升级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多品牌运作的引入,运营日益复杂,原有的业务系统逐渐无法满足企业现有需求。是实施新系统还是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拓展,无疑是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选择。

在“数据时代”停留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他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很多服装企业投入巨资用于收集前端业务信息,但是它们或者缺乏深化应用意识或者因为技术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真正地高效利用这些宝贵的销售数据,并没有将之进行分析以用于指导采购、营销等关键决策。这无疑是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

行业信息化水平整体落后

纺织服装行业涉及的环节和主体特别多,从纺纱,印染,织布后整理,成衣,配送到最终零售,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信息化应用的效果。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其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应用程度不够。系统不集成。信息孤岛暂且不说,很多企业的销售,采购,入库出库,库存数据都有了,但却没有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中后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其突出表现就是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扎实,包括产品条形码,单据编码不规范,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不是太好等。虽然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却也是一件吃力却难有显著成果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来持续抓好落实,但这终将是一大隐患。

调查表明信息化投入水平较低

以上的问题在2007年的一次业界调查中得到了证实。从信息化投入水平来看,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可见相对于国外同类企业,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相对偏低。从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来看,58%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积累,技术风险大,技术创新成本高”,50%的企业认为是缺乏高素质人才,42%的企业认为是缺乏资金,可见技术积累和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

信息化建设应关注三个重点

服装品牌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的集成,推动供应链共享平台的建设。

作为一种时尚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将成为服装产品运营的关键,要实现此目标必然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通力协作。而受限于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共享意识的薄弱,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竞争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业界的难点,而供应链上盟主企业的地位和相对较好的信息化水平足以保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成功,进一步巩固服装品牌企业的核心地位,同时借助平台提供的通用功能模块迅速提高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实施商务智能系统,推动数据分析的应用。

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人去分析如何应用已有的数据来决策,来提高要货满足率、降低库存。如何优化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等,这些要素对于服装产品的高效经营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服装品牌企业不仅要借助供应链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通过实施B1系统建立数据分析应用的平台,还要努力培养一批数据分析的高素质人才。正如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

第三、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

相信在见识了PPG,报喜鸟等公司的重大成功后,很多企业的领导应该对电子商务作为销售渠道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内,基于网络的渠道销售额将会超过传统渠道的销售额。所以,电子商务不仅是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更可能成为企业销售的主体。同时,作为一种渠道,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也为品牌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企业应用重点应视因业务不同而异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不久前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列举了重点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包括: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在新型装备领域,还包括自动制网、数码印花、印染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等技术。除了服装品牌企业,居于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应本着价值最大化原则,选择适合企业业务类型的建设重点。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基于MES的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制造管理自动化应是其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借此可实现对其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对该类型企业的冲击;对于印染行业来说,清洁生产和环保加工技术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于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全面监控染色加工流程,减少助剂和染化料浪费,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切实规避政府不断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该类企业的冲击;对于服装制造企业来说,制造管理的自动化和生产工艺,生产设施的改造将是其未来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以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借此降低产业转移对该类型企业的冲击。

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篇14

让我们进一步看中美间的贸易变化,1-3月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当中,衬衫、上衣和长裤这三大类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00%,其中棉针织衬衣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8%,棉织裤从中国进口了7,410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521%,内衣进口增长了300%。

具体的统计数字还有,1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9.4%,达到15.5亿美元,但1月份美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总额只增加7%,达到68.9亿美元。另外,来自泰国和印度的纺织品和服装总额也分别增长了12.4%和10.5%的两位数增幅。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今年头三个月,中国输往美国的服装迅速增加,但是,虽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大幅增加,但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量并未明显扩大,这说明美国以较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便宜货物。

取消配额后美国之利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统计,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2月份有5,600人失业,占行业劳动力总数的8%。美国纺织行业团体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执行总干事表示,美国已经在2005年失去了17,200个纺织及服装制造工作机会。如果美国政府不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该行业将丧失更多的工作机会。今年春,美国的纺织品游说团体向政府提交了7份请愿书,要求对部分针织衫、睡衣和文胸等另外14类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

但是,美国从取消配额后所获得的好处足可以弥补其纺织服装行业所受到的冲击。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美国需要花200亿美元从中国购得同样的货物,现在只需要100亿美元。省下来的那100亿美元就可以对其纺织服装行业进行充分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安排人员培训和就业。这对于美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好处。所以,尽管美国纺织品服装行业这一具体的行业部门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怨言,但对美国整体消费者来说,是一场获益。

有美经济学家曾用模型图证明进口配额对美国福利的影响,他的模型直观地显示:配额前,自由贸易的价格较低,实施进口配额后,供应数量比自由贸易前下降,由于人为的稀缺,导致进口国的价格上升。因此,配额的实行,导致美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价格要远高于配额前。这就是发达国家在充分衡量配额的利弊得失后,做出取消配额决定的主要原因。

美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纺织品配额是通常分配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商,配额的费用最终由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购买价格中付出。“这就导致执行纺织品配额的国家如美国、欧盟,其国内市场纺织服装价格比不执行纺织品配额的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要高的原因。在分析美国对国内纺织产业保护的代价时,萨缪尔森说:“对整个国家来说,我们把资源浪费在纺织产业上。这些资源可用在生产效率更高的其它部门。”

美国纺织服装进口配额市场属于垄断市场,纺织服装出口国,包括中国和美国国内纺织业共享美国纺织服装国内水平利润,表现在配额时代美国服装价格全世界最高,并由美国消费者承担。配额后,自由贸易使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增加,美国服装价格将下降到国际市场水平。纺织品配额取消,虽然造成美纺织产业的衰退,但总体上进一步优化了美经济结构,提高美国生产力。

取消配额的中国之痒

对于中国来说,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后发生的市场变化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价跌量增

2001年,美国曾取消了对中国105种纺织品服装配额中的29种,结果,2002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由于数量大量增加,而造成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幅度达30-50%。

由于配额价一般是销售价的1/3,所以,取消配额可使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价降低至少1/3。以全棉针织类338/9S为例,2000年12月前平均单价约100美元/打,其中配额价为每打32.69美元,配额约占出口价的1/3。2000年中国338/9S类别有1879000打出口配额,该项配额收入(租金)约为6142万美元。中国当年只要出口2亿美元的服装,就可得到6千多万美元的净收入。而到2005年该项配额取消时,按照中国目前出口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约需出口20亿美元以上的服装,才能创造6千多万美元的利润。同样,347/8类别也需出口上十倍的增长,才能抵消配额收入的损失。2005年开始的这一波价跌量增可能比2001年还要厉害。

付出更多的资源和劳力,却收益甚微

200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纺织品服装60.20美元,其中配额收入约占1/4到1/3。具体数字以当年配额平均市场价乘以中国105种配额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入关数。如以1/4算,则中国当年的纺织品配额收入约15亿美元。

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中国的纺织品配额收入全部消失。中国要出口美国多少纺织品服装才能创造15亿美元的纯利呢?如果按5%的纯利,则要出口300亿美元,实际上可能还要多。300亿约占美国2003年纺织品服装进口的40%。中国要达到此出口量,要付出比配额时代多得多的代价,譬如国内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其他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竞争和冲突等等。

招来更多的国际争议

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有一定的容纳度,1980年代中国丝绸对美大量出口,最终导致丝绸价格低迷,市场萎缩。现在美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等都说明这一点。中国采取的加征纺织品出口关税等措施有推动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的积极作用,但力度远不够抵消国家因今年纺织服装出口量高速增长而产生的巨大退税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