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物安全的问题范文

食物安全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0: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食物安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食物安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食物安全;管理;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22

Review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XIN Li-yuan, WANG Li-juan,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en researched from the following respects, the system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unc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omeone related and public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mechanism

食物安全关系国计民生[1]。世界各国政府都将食物安全看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如何有效解决食物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信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系统地认识国内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对发达国家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进行分析与介绍,提出发达国家在食物安全监管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丁声俊[2]在《对食物安全信任不可掉以轻心-由欧洲疯牛病引发食物安全对话》一文中对欧洲的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发的欧盟食物安全管理模式的改变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食物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措施提高食物生产的优质性和安全性,消除人们对食物日益加重的信任危机问题。陈锡文[3]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主要监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美国、欧盟、德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泰国、巴西等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征、成功经验、教训分别进行总结,为中国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陈永红[4]将目前发达国家食物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类,美国模式即由多部门共同负责的类型;英国模式即成立专门的独立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加拿大模式即由农业部门负责的类型,在农业部之下设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想。郑风田等[5]在总结美国、丹麦等国家对食物安全监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监管机构合并重组,成立单独监管机构,负责对食物安全的监管。

2 对中国食物安全部门管理职能的研究

国内学者以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理论等为理论背景对中国食品市场中的食物安全以及政府监督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政府这位特殊管理者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张玉香[6]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方面以及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行动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主要经验;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基本经验,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借鉴。许世卫[7]对中国食物安全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对31个省市分不同的地区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分析了不同阶段的食物安全公共管理目标、管理手段;总结比较了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食物安全管理做法与经验;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在外就餐浪费为例,剖析中国食物安全的管理体系,提出了当前分段监管与多头管理制度安排难以适应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判断。张晓涛等[8]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四项具体对策,即: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张炜达等[9]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职能经历了对食品卫生实施内部全面管理、国家外部监督管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政府动态监控3个阶段,提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职能的历史转换主要受政府职能总体定和食品安全现状的影响。

3 对食物安全利益相关者分析研究方面

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食品生产者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钟甫宁等[10]以转基因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实验方式模拟真实的市场情景研究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食物安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王瑞懂等[11]调查发现,消费者感知的转基因食品在人类健康方面的安全性越高,对转基因食品的判断和预测越积极,则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刘艳秋等[12]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政府监管、企业能力、消费者安全意识、认证机构的公正性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的最关键的4个要素,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正向影响其购买意愿。

同时,食物安全信息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体现。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从过去的温饱水平,发展到对食物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优质化和个性化,需要大量的食物安全信息作为消费决策的支撑。周未[12]认为,政府政策、消费者文化程度、转基因知识的普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的获得渠道等外部因素会直接影响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认知。何坪华等[13]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收入约束、认知水平以及商家对消费者的过度竞争,从需求层面上对安全信息的缺失产生影响。提出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应实行疏导管理,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显示与甄别机制,建立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帮助消费者提高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万珍应等[14]认为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提高披露信息有效覆盖面和利用率,建立以政府部门披露为主体其他各类社会监督机构为辅、资源共享和风险信息互通的有效食品安全披露体系,是解决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

4 从公共治理角度对食物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食物安全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国内学者将公共管理学中有关治理的观点引入食物安全管理领域,食物安全公共管理强调的是政府如何与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从而实现食物安全的“善治”。秦利等[15]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时失败,提出将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并构建了新型的食品安全政策体系。高玮[16]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探索食品安全监管中利益相关者的全作参与模式,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如何加强自主监管机制、公民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如何有序有效参与,以及如何加强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重塑。

5 简要评述

关于食物安全管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管理与技术是两大关键因素[2]。完善食物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食物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长远和现实意义。现阶段中国食物安全管理体系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综合监管模式,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管理目标,还需要学者们继续予以探索与关注。

参考文献:

[1] 贾宝红,陆文龙,宋广平,等.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2):58-61.

[2] 丁声俊.对我国食物安全问题的新观点、新结论、新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5(3):88-91.

[3] 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陈永红.食物安全管理理论、问题与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5] 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急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51-54.

[6] 张玉香.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实践与发展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 许世卫.中国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张晓涛.监管主体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8(5):68-71.

[9] 张炜达,任端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职能的历史转换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3):9-11.

[10] 钟甫宁,丁玉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及潜在态度初探――南京市消费者的个案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4(1):22-27.

[11] 王瑞懂,王景旭,周未.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44-47.

[12] 刘艳秋,周星.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信任形成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7):55-57.

[13] 何坪华,凌远云.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41-52.

[14] 万珍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反应行为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7):95-96.

篇2

2016年10月10日,上海第一个“分享冰箱”在上海长寿社区启动运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年粮食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 500亿美元[1]。在?@样的背景下,“分享冰箱”的出现,促进了节约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分享冰箱”是一种公益慈善形式,是“食物银行”的一种新发展,具体是指,任何个人、群体或组织均可将食物放进该冰箱,以供有需要的人群免费拿取。“食物银行”近年来在亚太也有创新和发展,如台湾地区形成的公共、私营和第三方协同运作模式、澳门特别行政区“短期食物补助计划”形成的政府与NGO合作新范式等。

Gidron、Kramer和Salamon等人在2000年提出了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合作互动范式(Model of Government-Third Sector Relations),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动范式分为政府主导(Government-Dominant Model)、双元(Dual Model )、合作(Collaborative Model)和第三方主导(Third-Se-

ctor- Dominant Model )四种模式[2]。目前国内运行较为成熟的“食物银行”均基本可以认定为第三方(非营利组织)主要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下,“食物银行”的整体运营完全依靠第三方自身力量,有较大的自主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捐赠食品的准入标准不一、捐赠食品在流转各阶段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食品捐赠的管理制度混乱等问题。在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对于捐赠食品的安全监管和质量保障,也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以法为据。以下是对我国以“食物银行”为主要模式下,上述食品捐赠法律风险问题做一简要探讨。

一、食品捐赠行为的法律适用

在捐赠方面,我国出台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办法》等法律,在捐赠主体、捐赠程序和捐赠物资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但食品作为特殊商品,这些法律的条文则未就此问题进行阐述和规制,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立法活动。食品捐赠行为不同于食品经营行为,排除捐赠主体扩大知名度等因素的考量,捐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利他行为,因此反观《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154则条文中,均未就食品捐赠的安全保障进行特别规制。

毋庸置疑,在食品安全范畴内《食品安全法》作为基本法,是可以就食品捐赠行为进行适用的,如第4条规定的生产经营者对其经营的食品之安全总负责的原则,第5-8条规定的政府责任范围,第14-17条规定的风险监测制度等。①同样,在公益捐赠范畴内,《公益事业捐赠法》亦可适用。而关键是这些制度与食品捐赠活动对接时,如何适用的问题。

1.明确捐赠食品准入标准

捐赠食品也是食品,应当符合我国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所有要求,捐赠的食品必须符合我国颁布的该类食品的质量标准,捐赠食品与市面上流通销售的食品不得有双重标准。如,捐赠的食品标签必须清晰明确,不得捐赠三无食品或过保食品;捐赠的食品必须与市面上销售的该类食品包装相同;生产或经营性企业捐赠食品的数量和频率应进行限制;不得捐赠还处在试验期或开发期的未批准销售的食品;自制食品必须标注成分与用餐期限等。

2.落实登记注册与奖惩机制

落实和完善登记制度,对捐赠者、捐赠食品名目、捐赠数量、捐赠时间、受赠者、受赠食品名目、受赠数量以及受赠时间等问题进行逐个登记,确保进入捐赠流转环节的食品有源可溯、问题捐赠有责可究、相关责任有人可查。一方面,通过登记制度实现了良好的捐赠食品的流转记录,为后期的监管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鉴于《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4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①完善的登记制度也从一定层面打击了投机者,减少投机性捐赠、“盈利”性捐赠。

同时,还要实现《食品安全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规中的法律责任与食品捐赠活动中的违法犯罪问题的法律责任进行对接。首先,要区分和明确在食品捐赠各个环节中,第三方机构(食品捐赠活动主办者)、捐赠者、受赠者和监管方(政府)的权责边界。其次,要明确捐赠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及违反该标准后的法律责任,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捐赠者,按规定进行表彰或优惠,对捐赠不符合质量安全的食品或违规捐赠的捐赠者,按规定进行处罚或入罪。如,食品生产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捐赠,那么应判定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将购进的食品进行捐赠,未尽相关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二、食品捐赠中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分野

1.政府――扶持者与监管者角色并存下的法律责任

“食物银行”作为一种公益慈善,不能以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普及为理由而存在国家责任的缺位。此外,我国大陆地区的非营利组织比较具有“亦官亦民”的色彩,与政府部门有高度的联系[3]。在这样的境况下,更应明确第三方机构与政府的权责边界,政府的监管者、统筹者和协调者角色应被树立,同时还要扮演好扶持者和发展者的角色。

通过研究澳门“食物银行”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各自提供的服务外,澳门政府还逐步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途径,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服务行业参与公共服务提供[4]。这种“政府―社会”的二元模式值得内陆行业学习和借鉴,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扩大了公益慈善的规模和惠及面;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行政权的膨胀,并降低了行政成本。与此同时,还要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政府与作为第三方的非营利组织应当在统筹、监管和具体运营两个维度进行区分。微观上,政府应在“食物银行”的运营、食品捐赠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上,成为法律实施效果的有力监督者和对违法行为的制裁者;宏观上,政府应对食品捐赠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资金投入、扶持计划进行统筹,并监督上述内容的有效落实。

2.“食物银行”组织方――第三方的法律责任

虽然“食物银行”组织方不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但也会进行食品仓储、运输等行为,在这些过程中,组织方同样应该严格按照食品GMP、SSOP以及HACCP的基本要求进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保证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有效防止交叉污染、防止外来污染物、参与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昆虫与鼠类的扑灭和控制,还包括对食物包装、标签的完整性、过保与否的形式检查等。

若组织方在履行上述义务的过程中存在过错或重大过失,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形式。

吊销登记。根据我国《慈善法》第10条的规定,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在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及时吊销登记。②

降级降誉。相关部门可设定一套信誉体系和标准,并发展第三方对“食物银行”组织方的定期评估,对针对发现的关于“食物银行”组织方的违规操作、恶意欺骗、谋取私利或勾结串通等行为,结合评估结果,对“食物银行”组织方进行降级降誉、予以公示披露甚至吊销证照的处罚。

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补偿救济,加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连接捐赠者和受赠者的纽带,以及政府监管的最直接对象,“食物银行”组织方应当承担类似“第三方平台”的法律责任――存在过错或重大过失下的连带责任。

3.捐赠者与受赠者――食品捐赠不同阶段的责任界分

捐赠者是“食物银行”食物储备的来源,受赠者是“食物银行”的直接受益方。食品捐赠的整个流程中,捐赠者与受赠者都在不同阶段成为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在捐赠食品从捐赠者手中转移到“食物银行”储备,直至被受赠者获取之前,捐赠者是该食品的食品安全?任主体,对其质量与安全负责,此时“食物银行”组织方承担连带责任,蒙受不利益的一方可向二者中的任一请求赔偿,其中赔偿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向过错方追偿。自捐赠食品进入受赠者手中,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则转移至受赠者,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非来自受赠者,此时“食物银行”组织方同样承担与上述相同的连带责任。

篇3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存在问题;对策;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23-02

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2.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残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农药残毒是指在环境和食品中、饲料中残留的农药对人和动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它的衍生物、代谢产物、降解产物以及它在环境、食品、饲料中的其他反应产物的毒性。食品、饲料中如果存在农药残留物,可随食品、饲料进入人、畜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降低家畜的生产性能。

3.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饲料霉变或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安全。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它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毒素,危害动物正常的繁殖与健康。人通过食用残留霉菌毒素的肉乳蛋等畜产品而引发霉菌病。黄曲霉素B1对人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食入极少量即可致癌。饲料污染还可能有其他致病性细菌(如链球菌、沙门氏菌)及病毒和寄生虫等。很多病源微生物可以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饲料,这些污染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其产品转移给人类。

4.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中添加一定量铜、有机砷制剂有助于动物的生长。但在现实饲料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不法生产及经销商,为达到快速生长效果,谋求市场空间及高额利润,大剂量使用这些微量元素。加上广大养殖农户文化水平低,科学养殖意识不强,只知道使用配合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效果好、效益高,就盲目使用大量的微量元素,却不知饲料中过量添加的微量元素,积聚在动物体内,通过其产品传递给人类而影响人体健康。

5.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兽药,过多过滥的使用兽药。部分个体兽医从业人员,不管遇到什么疾病,都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这样不仅不利于动物疾病的治疗,而且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和动物产品中的药物高残留。另外,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不执行休药期规定,也是造成药物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

6.养殖环节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农业部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禁止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一系列的规定,但个别养殖业主或饲料生产商,为了追求非法利润,私自添加违禁药物,从而导致违禁药物残留在动物产品内,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动物疫病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带来的更大威胁

据统计全球已知道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有100多种为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疯牛病、旋毛虫病等可直接侵害人体。即使动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如猪瘟、鸡新城疫等虽不直接感染人,但其分解的毒素也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把患有疾病的畜禽私自宰杀后上市销售,这不仅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引起的安全问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动物防疫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场地条件不能达标。目前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屠宰场由于规模小,受场地设施设备的限制,屠宰、贮藏等条件欠佳,加工后的废弃物、污水、粪便等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二次污染;二是运输条件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用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如敞开式运输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可能受到外界不洁环境的污染,也可能因气温条件影响发生肉品腐败变质;三是动物源性食品掺杂使假现象突出,如注水肉、加工病害畜禽、公母猪肉冒充商品猪肉等在各地屡禁不止。

2.检测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动物产品常规检疫主要靠感观和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设备十分简陋,开展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验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就更加匮乏,目前多数县级机构不完全具备检测条件。各级政府对畜产品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不配套,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的基础设备薄弱、手段落后、人员不足,加之饲料、兽药生产厂家众多,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三、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只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2.健全法制,完善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规范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

3.完善机制,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畜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大力推广建设ISO9001安全管理体系。兽药生产企业大力推行GMP标准,兽药经营实行GSP连锁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生产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

4.严格管理,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加强对畜产品生产过程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制度,即对饲料、兽药、环境、水源和肉品等动物食品各环节进行控制。相关部门应完善市场管理办法,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畜产品监控检测网络体系。为了保证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保证专项资金供给及技术人员的配备,并不断完善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化验室,并逐步建立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室,对畜禽及其产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测工作,对重金属、药物、饲料添加剂超过规定标准的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经销户进行严厉打击。

5.加强监控,切实搞好动物养殖环节的疫病防治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抓实动物基础免疫。重点抓好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完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二要改变动物养殖方式,推行健康养殖。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监督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6.强化治理,确保畜产品的屠宰加工质量。《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国家对生猪等动物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推进“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杜绝私屠乱宰,另一方面要对辖区屠宰场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并做到规模适度,技术先进,以利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和加工。

7.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加强流通领域监管,对动物防疫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要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对入场屠宰的动物必须搞好产地检疫证明的验证回收和宰前检疫工作,屠宰后严格把好检疫关,做到“一猪三章二证”才能出场。加强对肉品市场的监督检查,严防不合格肉品上市销售。同时还应加强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行合理用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规范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违禁药物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标使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8.充实队伍,为动物源性食品卫生监管保驾护航。畜产品安全监管必须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去实现。确保动物产品安全,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依法行政的执法队伍,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夯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篇4

关键词 疾病控制;生物安全;人员;管理;资金;制度建设

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危害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监测以及有关公共卫生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但在生物安全管理上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尤其是基层实验室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人为因素

进行高危致病性病原菌实验时,实验人员往往在清洁区穿好各种防护装备,进入实验区,但常在实验中途因准备不充分需要离开实验室取器材或书籍,这一过程常嫌麻烦不脱防护装备,直接在清洁区、办公场所间穿梭,而造成污染。

部分实验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从事有潜在危害的检测样品时,不按规定程序进行防护和废弃物处理,甚至让非实验室人员进入,使可能出现的暴露风险增大。

不正确的实验操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实验员在处理标本时,不使用生物安全柜,或使用后不进行处理、消毒,感染的废弃物不按照规定严格消毒、灭菌就直接打包,送到焚烧炉烧毁,使运送废弃物的车辆、人员以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由于包装材料破损而引起传染物扩散。

制度不全、管理疲软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体制是提高生物危害防护意识的关键。当前,一些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不健全,菌种在购买、入库、使用、存储、销毁整个过程信息缺失,存放地点也很随意,一方面使菌种的质量受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危险因素也使由实验室流出菌毒种的危险加大。

同样,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也让人关注,不按照处理制度,对实验废水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感染的废弃物不进行分装消毒、灭菌、再焚毁,而且在转运过程中要记录缺失,一旦发生污染,无法做到追根溯源。

SARS过后,我国正式了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并在2008年进行了改版,增加了6个强制性条款,各级疾控均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查制定了生物安全手册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了实验室准入制度,生物安全培训制度等,但基层单位受多种因素限制,如何落实仍是问题。

硬件建设

国内城市普遍缺水,保证实验室用水长期困扰有关领导。同时对实验室建设时,还要考虑到实验用水排入下水时不能有回流,以免造成污染,这与生活污水相反。电力供应不间断也十分必要,应设计两套电路,避免实验途中断电。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内容广泛,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管理上内容复杂,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就要从人员、管理和硬件建设3个方面同时人手,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生物安全事件发生。首先强化实验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开展定期培训,对国家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熟悉、知晓。必要时可以采取考试的形式,奖励笔试和实际操作优胜者,使每个工作人员形成清晰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模式,通过这种强化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在病原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并有助于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篇5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安全;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10149-01

0 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因为无线局域网存在着移动性强、网速快、方便组网、成本低、快捷方便等各种各样的优点,所以,自从无线局域网产生开始,它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无线局域网能够有效延伸和补充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不足。然而,无线局域网在技术上面临着一些棘手的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无线局域网用户数据的破坏、篡改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无线局域网的正常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安全问题阻碍了无线局域网的进一步推广。所以,有必要提出解决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几点措施。

1 解决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几点措施

1.1 科学安装配置无线局域网设备

必须合理设定无线局域网的电磁波覆盖范围,科学设定无线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安放位置,防止出现超出物理管辖范围的情况,真正将无线局域网窃听者阻止在门外。与此同时,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地查看无线访问点日志,对于日志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从而及时发现无线局域网攻击者。另外,科学安装配置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从而能够将众多的非法用户的可疑数据包拦截掉,将通过Internet的攻击进行隔离。同时,科学安装配置入侵检测工具,从而对于非法用户进行定期扫描搜索。

1.2 加强访问控制机制

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口令,如果将无线访问点定义成向外广播它的服务集标识符,那么,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就不能够得到保障。基于此,必须对于不相同的无线接入点设置不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同时,要求只有无线工作站出示正确的服务集标识符,才能够接入无线局域网。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对于不同使用者的访问进行有效的限制,从而使访问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1.3 建立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

建立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要建立健全无线局域网使用的安全制度,定期对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检查。在安装无线局域网之后,无线局域网人员必须告知用户有关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服务等级协议或政策,并且,必须指定一定的负责人,让他们定期检查各级组织网络上的欺骗性或未知接入点。与此同时,对于接入点上的默认的管理密码和服务集标识符进行更改,采取动态密钥或者是定期配置密钥更新,避免攻击者利用默认的密码和默认的服务集标识符进行入侵,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攻击者访问无线局域网的概率。

1.4 在无线局域网中隐藏服务集标识符并且避免服务集标识符广播

在无线局域网中,服务集标识符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口令,服务集标识符提供一个最底层的接入控制。一个服务集标识符是一个无线局域网子系统内通用的网络名称,可以为无线局域网子系统内的逻辑段进行服务。必须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无线网卡与无线路由器之间才可以实现连接的建立。这是由于服务集标识符自身不具备安全性,必须隐藏服务集标识符。

另外,在无线局域网中,服务集标识符广播是路由设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打开服务集标识符广播的无线局域网的路由能够自动向其有效范围内的无线局域网客户端广播其自身的服务集标识符的值,无线局域网客户端接收到服务集标识符的值之后,就会立即接入无线局域网。在现阶段,无线局域网设置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就会导致黑客的入侵。所以,一定要将服务集标识符广播的功能禁止。

1.5 在无线局域网中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要更好地解决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一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所谓虚拟专用网络,也就是在一个公共IP网络平台上采用隧道以及加密技术来切实来实现专用数据的网络安全性。虚拟专用网络方案已经在计算机互联网远程用户的安全接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不可信的网络上提供一条安全、专用的通道或者隧道。各种隧道协议,包括点对点的PPTP/L2TP隧道协议和第三层IPsec隧道协议都可以与标准的、集中的认证协议一起使用。与此同时,在不可信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上,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改进和提高。虽然无线访问点能够被定义成无WEP机制的开放式接入,然而,无线接入网络被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和内部网络隔离出来。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能够提供网络的认征和加密,这是和WEP机制和MAC地址过滤接入有所区别的,虚拟专用网络方案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灵活性,能够进行不断的更新、扩充和升级,能够在大规模的无线局域网中得到应用。在很多的无线局域网中,虚拟专用网络能够实现对于从计算机到虚拟专用网络网关的整个链路的加密,在计算机到无线访问点之间的无线局域网部分也是被加密的。另外,虚拟专用网络连接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验证方式来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密码、证书和智能卡等,能够有效保障无线局域网安全。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来说,无线局域网在具备一定优势的同时,由于其信道的开放性,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的威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结合各种用户的需求,合理选择无线设备,合理设置无线软件,不断探索解决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更多措施。

参考文献:

[1]郭靖轩、柳婵娟,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2]严照楼、潘爱民,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5).

[3]王宇,无线局域网基本原理及前沿应用[J].中国数据通信,2003(08).

篇6

关键词:能源 建筑行业 城市化 节能 能耗 前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for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Building industry presents the picture of a prosperity, but behind it has a deeper reality. In recent years,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nd housing quality accident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Housing construction from construction to use are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Therefore, for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work, from government to individuals should ponder.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how to effectively do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energy, building industry, city, energy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施工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建筑行业以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地位无可替代的位置。而随着相应出现的问题就是,建筑领域的安全建设形势不容乐观,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层出不穷,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发,这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我国建筑安全事故每年都在增加。早在200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较大及以上事故41起、死亡181人,分别比2007年上升17.14%和25.69%。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发生了3起。全国有22个地区发生了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有9个地区的死亡人数上升。面对这样的数字,我们不得不重视建筑安全施工问题。

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建设过程,具有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露天作业、劳动强度大、机械与人力的结合、现场复杂、建设时间长结构复杂、多样施工等特点。因此,在这样的安全隐患多的情况下,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工程进展程度和难度都比其他工业产品难度大。因此,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房屋建筑水平和建筑速度,更要关注我国建筑安全施工问题。

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频发的实际事实,笔者就其事件进行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一方面,从事建筑施工一线工作的大多为农民工,并且流动性大。农民本身所受的教育,加上没有相应的、及时的安全培训,导致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管理人员来说,虽然知道安全尤为重要,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虚无飘渺的安全意识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忽视安全教育,没有安全防护的资金投入、设备检修不到位等等方面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这样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事件比比皆是。

(二)缺乏完善的切实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现场中,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等。对于一些施工企业,即使有安全管理制度在,大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未能严格落实。进度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往往会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问题。施工现场的监管制度不被重视,监管工作作为建筑过程的“把关”,是保证建筑安全质量与否的关键因素,且往往被企业所忽视。还有就是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会有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不仅有忽视的因素,还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

(三)施工企业未形成牢固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这个看似虚无的东西,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虽然企业都知道“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但它却没有将这一理念与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企业现状等很好的结合起来整理并形成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就目前来看,一些企业在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后取得一些成效。但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局限在建筑所带来的物质价值,而对意识形态中的安全文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

(四)不可抵抗的客观因素。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程,施工人员长时间的工作劳累和建筑设备的长时间工作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建筑的露天作业,雨雪雷电、大雾冰雹等恶劣天气将会加重事故发生的可能和严重性,自然天气对施工安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导致安全事故发展的原因很多,想要做好建筑现场的施工安全工作就应该样样不能忽视,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三、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要想全方面的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可以使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的专业应急知识、职工守则、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当人员在面对可抗力的安全事故时能够应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企业还可以举行定期的培训来强化和加固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让从业人员真切的认识并重视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将“安全”遍及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企业可以通过在现场张贴安全警示语、安全提醒等措施,让人员体会到安全无处不在。

(二)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首先,分设项目负责人。其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并按规定组织检查、做好记录。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部工程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其次,责任追究制。采取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制度。责任到人、责任到事。负责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安全员,应纠正违章,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若失职,将看其影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应具有科学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对施工人员、施工建材、施工设备、施工地管理等全面的监管,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安全进行。在安全监管体系中,抽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抽查能够防止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产生的安全问题。同时,监理也是建筑施工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监理在其中严把工程的施工技术关,在这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或提前完成。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无形的价值,是企业向更辉煌明天发展的基石。企业想要形成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就应该具有一套设和自己企业的文化理念,当然,这一理念必须来源于企业本身,或者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与自身需要的融合。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重视安全建设是首要前提。还有,安全文化建设在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有实践操作。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最后,“以人为本”思想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融合。企业安全文化要重视建筑从业人员的思想、感情等人文关怀,这才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四、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有利于杜绝安全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害,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保证人员正规的利益和安全的基础上,调动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更多的价值。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人员在自己的集体中,紧紧团结起来,想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赢得社会各界信任和尊重的纽带。总之,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结束语:在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形势下,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进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我国建筑业向世界接轨的一小步。

参考文献:

[1] 梁月清,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 . 安徽建筑.2006(05)

[2] 何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科技资讯.2007(12)

[3] 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篇7

【关键词】 水下 无线通信 网络安全

一、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和安全弱点

水声信道和水下环境相当复杂,造成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极大的不同于陆地无线通信网络。目前水下无线通信系统都是以大传播延迟的声学链路为基础,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比声学信号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五个数量级,水声传输延迟为0.67/km。水下通信系统比陆地通信系统消耗的功率更多,由于水下硬件的价格不菲,因此水下传感器布置零星疏远,导致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距离也较远。为了通信覆盖范围得到保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对发射功率有较高的要求[1]。

水下通信链路的质量受到声学信号的带宽限制,很容易被衰落、声学信道折射特性和多径影响,造成声学链路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io)较高,容易失去连通性。水流会使传感器移动,再加上自主巡航器的机动性,会使得自主巡航器与传感器之间以及自主巡航器之间难以完成可靠通信。水声信道与水下通信网络的自身特性形成了水下通信网络具有消耗大、误码率高、传输速率不高的缺陷。

根据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可以得出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弱点:无线水下信道存在被窃听的可能;传感器不固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因时间而变化;水下无线通信比陆地无线通信要有更多的功率被消耗,并且水下传感器稀疏的布局会让网络寿命因为耗尽节点电池的耗能攻击而受到严重威胁;比特误码率偏高会使得信息包存在误差,关键安全信息包存在丢失的可能性;存在攻击者截获传输信息的可能,并可能丢掉或者修改信息包;水面上的有线链路和快速无线电会让恶意节点有机可乘,形成带外连接,我们称之为“蛀洞”;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拓扑结构会使“蛀洞”更加容易的产生,同时还会增加“蛀洞”的探测难度。

二、水下无线通信网路的安全需求

尽管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极大的不同于陆地无线通信网络,但是它们在安全需求上却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机密性:对网络中的传输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和修改传输数据,军事应用应该是保护的重点,要对机密性问题进行着重考虑。数据有效性:授权用户获得有效数据的行为可以得到保证,防止有时效性要求的水下探测如海啸预测等在受到拒绝服务攻击后影响其正常运作。身份认证:由于水声信道具有开放性,所以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轻易进入并且传输恶意信息,因此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在接受节点处必须进行认证[2]。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原始和完整性,大多数被运用于环境保护的水下传感器应用都要依靠数据的完整性。

三、尚待解决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

针对安全时钟同步来说,以下问题需要解决:根据延迟和“蛀洞”的攻击,需要设计出一种有效的和可靠的时间同步方案,占用少量的计算和通信成本资源。根据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传播延迟高和多变的特点,需要探究一种新的方法用于估算同步节点所要时长。

针对安全定位来说,以下问题需要解决:必须要设计出一种弹性算法可以在“蛀洞”攻击和“女巫”攻击时明确传感器的位置。需要设计出一种安全定位机制可以解决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节点移动性问题。根据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中引入错误定位信息的攻击,需要对加密算法进行有效开发。需要对危害或者恶意锚节点的技术进行识别开发,防止错误检测这些节点。

针对安全路由来说,以下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设计出一种强大而快速的认证和加密机制用于对抗外部入侵者。需要对用于应对“污水池”和“蛀洞”攻击的新技术加大开发力度。同时提高现有的应对技术,原因是“蛀洞”攻击能够利用分布式蛀洞可视化系统对距离估计信息包的缓冲时间进行控制,得以实现自身的隐藏,而传感器之间方向的误差会影响到“蛀洞”弹性邻居节点发现方法。

需要开发一种包含声誉的系统分析邻居的行为,同时拒绝包括非协作自私节点在内的路由路径。需要开发先进的机制应对“女巫”攻击、确认电子欺骗、选择性转发和呼叫泛红攻击等等的内部攻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受到水下通信环境的限制和自身特性的制约,面临各种攻击和威胁,对外部攻击抵抗能力较弱,而现有的研究只是针对延长网络寿命和节省能耗,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因此,笔者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尽快解决完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性;法律法规;环境

电子商务利用因特网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传统的金融交易和商务交易,完成包括查询、采购、支付以及产品广告、销售在内的全部过程,实现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等之间的跨域交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较之传统的商务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如它的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等特点,使得我国大、中、小企业争相采用,也得到了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安全性问题,这是实施电子商务模式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

1.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信息泄露、信息丢失、信息篡改、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等,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具体的表现有:窃取商业机密;泄漏商业机密;篡改交易信息,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接收或发送虚假信息,破坏交易、盗取交易成果;伪造交易信息;非法删除交易信息;交易信息丢失;病毒破坏;黑客入侵等。最常见的信息风险是信息的非法窃取和泄露,它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形成后续风险,如果信息被非法窃取或泄露可能给有关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目前企业和个人最担心的问题。

2.交易安全。交易安全是指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交易的确认、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款的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主要体现为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必然伴随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是基于Internet,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的全新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在现实中很多。例如:卖方利用信息优势,以次充好、以劣当优来虚假信息,欺骗购买者;卖方利用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与市场进出的随意性,在提供服务方面不遵守承诺,收取费用却不提供服务或者少提供服务。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买方利用卖方的诚实套取产品和服务,却以匿名、更名或退出市场等方式逃避执行契约合同。

3.财产安全。财产安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电子商务参与者面临的财产等经济利益风险。财产安全往往是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最终形式,也是信息安全问题和交易安全问题的后果。其主要表现为财产损失和其他经济损失。前者如客户的银行资金被盗;交易者被冒名,其财产被窃取等。后者如信息的泄露、丢失,使企业的信誉受损,经济遭受损失;遭受网络攻击或故障,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效率下降甚至瘫痪等。

二、安全问题的来源

(1)硬件层面。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而网络的物理支撑是各种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施会由于各种原因带来安全风险。这里有设备故障,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灾害。硬件安全问题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其影响巨大。(2)软件层面。网络不仅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网络运行所必需,是电子商务的另一个支撑点。由于技术和人为的原因,各种软件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设计的缺陷和漏洞,而且由于软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配备、使用中也会有各种问题,导致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技术误差和安全漏洞。比如,由于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在重要信息资料保管和安全支付方面,人们仍然担心资料丢失和账户被盗等。再如,个别软件由于自身的缺陷,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系统运行故障甚至瘫痪。(3)应用层面。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消费者电子商务知识贫乏,安全意识不高;网络攻击、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等这些应用层面上的问题都有可能带来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4)环境层面。法律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外部环境。在电子商务中,法律不仅是打击网络犯罪的武器,更是各个主体商务活动的游戏规则。目前的法律政策方面不够健全,容易让一些不法经营者钻空子加上目前社会的整体状况,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诚信,这给在网上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传统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有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国内用户环境。

2.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电子商务应用还刚刚开始,许多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安全技术及其应用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动向,关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研究更加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技术。为抵抗各种威胁,确保网上支付的全面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加密体系和认证机制。

3.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大量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要提高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水平,安全问题不仅有技术的原因,管理落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体系,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

4.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引导,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发展政府部门之间的非支付性电子商务,促进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系协调,推动管理部门联网,实现商务管理电子化;发展政府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实现政府采购网络化;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总的说来,我国的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关的政策不够明朗,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还都没有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目前,电子商务虽然颁发了电子签名法,但对于电子商务来说还远远不够,电子商务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如电子支付制度、电子商务操作规范与商务规约、电子商务进出口关税的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的金融监管细则、电子商务投机活动的制裁原则等。信用体系及电子支付环境。

6.加强诚信建设。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再次,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最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各种监管系统。依照这四个步骤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

7.建立健全的物流体系。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数量仍很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意。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配送系统仍未形成。

提高电子商务运行的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也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其安全性,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都受益,因此需要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彭云.合作经济与科技[J].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2011(413):88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 安全性 防护措施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在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基于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它的发展灵魂。在物联网中,能够实现物品之间的交流,其实它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商品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搭载移动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便携式计算机等各种移动终端,为用户们提供更加方便的生活服务的一种网络载体。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搭载3G为主的通讯网络或者局域网为线路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在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物联网的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

一、物联网发展概况

首先从国外来看,全球市场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物联网将成为未来10年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甚至有人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的物联网业务将远远超过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业务,从这方面来看,物联网将会是一个重量级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产业。同时,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亚欧国家都争相投身于物联网的技术研究,接连推出区域发展战略。如美国、日本、韩国等都斥巨资探究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平台。施特曼迈尔曾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从国内来看,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2009年的时候,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投资就超过了2亿。近年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的支持下,国内物联网体系的架构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国家相继成立了重点实验室以及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项的研究机构和产业基地,并且开展了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项目。目前,在我国的一线城市都开设有物联网的研究试点,以此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因此,物联网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可跟踪、可监控、可连接。因此,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也主要是这三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三个层面。由于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所以从感知方面来讲,在接触这些信息的时候,物联网就面临着多重威胁;其次是传输,感知节点在传输的过程中是暴露在整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下的,这时候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攻击;最后是应用方面,随着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行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安全性问题,给整个团队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从一定层面上来讲,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几种安全性问题:如隐私泄漏,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射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就有更多地可能被恶意地捆绑在任何物品中,通过网络输出到更多人的视线之内,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再如拒绝服务现象,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当信息从感知层传输到输出层时,由于信息量的庞大或者使用人群较多,极有可能造成网络拥堵的现象,产生变相拒绝服务的情况,这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麻烦;除此之外,在物联网领域,还充斥着恶意代码攻击、伪造信息等各种安全威胁。

三、物联网安全性问题的防护措施

现实生活中,我们各行各业有很多安全监管部门,如食品与卫生安全监督、消费者权益维护等各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权威机构,在互联网风靡的网络时代,电子商务逐渐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加剧了互联网商务的发展,因此,针对物联网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我们更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从上述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描述中,我们主要可以从构建安全框架、攻防技术的完善等方面来讲。构建安全的物联网框架是根本,也是物联网安全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从用户着手,本着用户为核心的精神,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打造高效的安全体系,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攻防技术的完善是同时从用户和安全隐患的源头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以便更好地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推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但是不管在任何领域,构建一个安全的物联网体系都是根本,它能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一个完善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从外部缩小安全隐患的威胁,能为物联网的发展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网络环境,推动以物联网为载体的经济新模式高效快速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向军.物联网安全及解决措施.农业网络信息,2010,12.

篇10

【关键词】策略;安全;无线网络

1.引言

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比可以随时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无线网中,更加的快捷方便,而且不会受到网线接头的限制。客户端如3G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在无线网络的使用上更加的广泛。而在目前无线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同时,网络安全隐患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2.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网络通信被窃听、无线网络被盗用、无线AP遭遇控制、遭遇无线钓鱼攻击是安全问题的四个表现层面。

网络通信被窃听:当用户进行网络操作时,会窃取大量的网络信息。网络上所传输的数据大多都是以明文的操作方式进行的,所以用户的网络通信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流模式、分析数据流、监听和观察的方式被不法分子窃取。

无线网络被盗用:俗称的“蹭网”就是盗用无线网络现象。这种现象很严重的影响到了正常用户的使用。一是黑客在进行黑客行为时盗用了无线网对网络安全带来危害,同样会受到牵连的就是正常用户;二是正常用户因无线网被盗用就会加大网络入侵和攻击的可能性;三是上网服务费用按网络流量收费就会给正常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四是正常用户在访问网络时速度会减慢。

无线AP为他人控制:当无线网络被盗用之后,就可以直接操作无线网络接入点,即无线AP,可以随意的设置正常用户的管理界面。这样将对正常用户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1)图2所示是路由器中的上网口令和上网账号,可以很轻易的得到此路由器的信息;(2)盗用者可以随时断开网络连接,修改AP参数。

遭遇无线钓鱼攻击:接入无线“钓鱼”网络点时用户的网络安全问题就会受到攻击,这就是遭遇无线钓鱼攻击。用户接入到由攻击者所建立的无线网络接入点时,系统就会受到攻击、入侵和扫描,很多的计算机就会被控制,机密文件会被木马感染,盗取等安全问题。

3.无线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

造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包括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由无线网络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无线网络的工作方式。

3.1 无线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显示,很多使用无线路由器的人有40%的用户使用默认密码。而有30%的用户根本没有密码保护。因此很多网络都是敝开用的,任一无线终端都可以接入到网络中,从而就会给网络带来不安全的因素;无线网络被攻击的方式多样。研究无线网络的攻击已经十分的深入,方式也很多,因为这与用户的经济利益有直接的关系,表1就是各种攻击无线网的软件。所以在无线网络安全的防范工作上还没有进展。

无线网络工作方式。无线网络的薄弱环节有加密方式、SSID广播和信号传输方式。

(1)无线网络的加密方式

无线网络的加密方式有WPA2加密方式、WPA加密方式、WEP加密方式,这是根据加密技术的发展过程划分的。WEP加密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100%被破解,安全度较高的WPA2和WPA也有可能被破解。

(2)无线网络使用的SSID广播

自身的广播信息通过SSID广播传输给外界。因为SSID的广播靠自身的信号发出信息,所以周围的网卡都能搜索到也能看到网络信号。

(3)无线网络的信号传输方式

电磁波是无线网络传输信息的介质,它与有线网络传输信息的可监控性、可视性和固定性恰恰相反,它是不可视的并且向四周发散的网络介质。人为不能控制它所发散的区域和范围,所以这个网络信号可以让任何人都接收到。

3.2 入侵者破解无线网络的方法

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所以对于破解WPA密码和WEP密码的流程和方法也有很多种方式。

(1)破解WEP加密的无线网络

破解原理:图1所示就是破解WEP加密无线网的流程。通过工具软件探寻无线网络,得到WEP数据包;数据包收集的足够多,就可以计算分析统计通信包里的密码碎片;最后组合排列密码,就可以获取正确的无线密码。

图1 破解WEP密码流程图

(2)破解WPA加密的无线网络

破解WPA密码要存在合法的客户端,所以过程比较复杂。破解原理:对合法客户端进行攻击,使其与无线AP的连接中断,重新获得无线AP和客户端的数据包,WPA的密码就在此数据包里,俗称“握手包”。不能直接得到WPA的密码,要经过试误并利用密码字典才能得到,图2所示就是破解WPA密码的流程图。

图2 破解WPA密码流程图

4.无线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为了使无线网络能够安全的使用下去,减少威胁和攻击,提升网络安全,就要有具体的安全措施,下面就是维护无线网络安全所采用的几种方法。

(1)接入限制策略

设置准许条件对非授权计算机访问主计算机进行阻止。这样的方法适合固定和数量较少的客户端。限制方式只要过滤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就可以。

(2)隐藏SSID广播策略

关闭SSID广播,隐藏它所发送的无线网络信息,使非授权计算机无法利用SSID查看。

(3)安全标准策略

WPA加密方式的安全程度要高于WEP标准,虽然其破解的可能性也存在但是要比其他方式更安全些,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采用此方法。

(4)修改路由器密码策略

修改默认的路由器密码和用户名,以确保路由器的安全。“admin”是很多路由器所默认的密码和用户名,所以完全没有保障。

(5)降低无线AP功率策略

无线网络所辐射的范围和距离与AP发射功率有很大的关系。无线范围超过了正常的网络信号传输距离,那么就会产生盗用的现象。为了使非法访问的可能性降低,就要减少无线AP的功率。

(6)强壮密码策略

破解密码是盗用无线网络最常见最易破解的方式,所以在密码设置时一定要尽量的复杂字符数要尽量的多,以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表2所示为使用EWSA软件破解不同密码需要的时间。

5.结束语

安全措施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方法还有不接入陌生无线AP、定期修改密码、定期安全检查、防火墙和漏洞扫描等。

参加文献

[1]任伟.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初探[J].信息网络安全,2012, 01:10-13.

[2]朱建明.无线网络安全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3]郑宇.4G无线网络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篇11

在新一代电子商务联络中心系统中,座席全部基于IP方式实现。系统主要提供座席日常工作和日常系统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同时可被用来支持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等活动。系统通过集成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功能,受理多种媒体呼叫业务。同时,系统与CTI服务器相连,协同完成人工业务处理,提供各类统计数据。座席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分布客户一侧的座席群可以部署在各地市专网或者IP城域网。部署在IP城域网和专网的座席,语音流和SIP协议通过BGW接入Internet网,数据流通过IP承载网与系统中心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交互,部署在各地市专网的座席数据流通过地市专网直接接入IP城域核心网与中心服务器交互。联络中心根据座席的数量,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在对各个平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由软排队机、CTI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基础数据维护台、座席工作台组成一个网状网络。

1.1软排队机(SoftACD)

SoftACD与前端的IP网络相连,以屏蔽底层网络的复杂性。它负责汇聚和封装各种底层网络资源,提供对用户多媒体消息的接入和控制支撑能力,对上层提供自动业务和人工业务标准开放的SIP、CSTA接口,提供对SIP、H.248、MGCP、T.38(F.AX)、IMAPSMTPPOP3、SMPP、PAP、MLP、MM7等协议的接入能力,对各种接入进行统一路由和统一排队。

1.2CTI服务器

CTI服务器将电话和数据通信融为一体,是新一代联络中心系统消息处理和消息调度的核心。CTI服务器通过TCP/IP与其他的功能实体通信,与SoftACD间的接口采用CSTAⅡ标准协议。CTI主要实现了对座席状态和对各种呼叫模型的管理和控制,配合SoftACD一起实现呼叫的接入、排队和路由等功能。CTI能够对多种媒体的各种呼叫按照一定的策略和算法进行排队和路由选择,同时支持对各种新接入媒体呼叫的处理和排队路由(如IPCall)。CTI服务器能够分布式的部署和动态叠加。一个SoftACD可以配置一台或多台CTI服务器,也可以多个SoftACD共用一台CTI服务器。

1.3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保存产品信息、客户投诉信息、客户资料、业务受理信息以及各种统计数据等,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同时也为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取服务。

1.4媒体服务器(MS)

媒体服务器MS(MediaServer)是联络中心中提供专业媒体资源功能的独立设备,也是新一代分组网络中的重要设备。它提供智能业务的媒体处理能力,包括DTMF信号的采集与解码、信号音的产生与发送、录音通知的发送、会议、不同编解码算法间的转换等各种资源功能以及通信和管理维护功能。此外,利用ASR、TTS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语音识别和文字转换成语音功能。

1.5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其他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数据接口,完成与其他企业客户服务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接收任务。另外,应用服务器还提供Web服务,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处理台的工作方式是通过Internet访问客服系统的www站点,完成各种服务单的处理。应用服务器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服务请求,通过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获得所需的结果并将结果送到浏览器端。

1.6基础数据维护台

基础数据维护台用于对整个联络中心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它负责对座席信息进行管理,支持由于座席岗位变更引起的受理权限变化、对系统的配置参数进行维护、对业务数据进行维护和对系统进行各种网络管理。

1.7座席工作台

在下一代联络中心系统中,座席全部基于IP方式实现。座席是联络中心系统为用户提供人工信息服务的支撑件,是企业面向用户的窗口。座席工作站上需运行座席软件,它为座席提供接听用户电话、查询产品信息、接受和登记用户的维修申请和投诉信息等服务。

2电子商务联络中心推动服务模式的变化分析

传统的联络中心在销售活动中一般是被动和消极的,客户需要自行与联络中心联络,这种被动的营销方式,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促成交易,错失了很多营销机会。电子商务联络中心要以开拓增值效益为根本目标和落脚点,不仅要对原有人才结构进行适度调整,还要把触角伸向市场,主动开拓销售服务领域。联络中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互动销售:

2.1统一市场与销售部门工作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是独立运行的两个部门,市场部门是成本中心,销售部门是利润中心。两个部门目标不一致,评估标准也不一致,这很可能导致企业市场活动与销售的脱节。通过联络济增长的基础上,R&D的投入应适当增加。而且R&D投入的增多必然造成其他方面投入的减少。如果科技投入的比例过高,会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加大R&D投入必须掌握适度原则。

2.2提高R&D投入的使用率及转化率

由分析可知,前一期R&D的投入增长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当期的GDP增长率增加0.3592个百分点,说明R&D的投入对GDP的增长率影响并不高,原因之一是R&D投入的使用率及转化率太低,因此在R&D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提高其使用率是缓解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例如,R&D的经费支出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验发展。三者的不同分配比例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

2.3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转变R&D投入主体

篇12

【关键字】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一、新时期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的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二、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1、安全技术规范落实不到位

历来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90%的事故是因为没能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事故、中毒、触电、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其中高处坠落包括:外架坠落,吊篮坠落,悬空坠落,塔吊坠落;坍塌包括:模板坠落,墙体坠落,房屋坠落,土方坍塌等。这些类型施工安全事故多是因安全技术不过硬,没有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冒险蛮干造成的。

2、以包代管现象严重

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中标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有的中标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班子,但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节约资金,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并不是用于指导施工。至于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如三级教育、安全交底、班前活动、安全检查、防护用品配备、安全措施落实等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也只是走形式。劳务工的班组长往往就是带领施工的施工员,不按规定另配施工人员。

3、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按照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导致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一是与有关部门沟通不力,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多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经常发生,发生后又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二是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三是对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村镇建设工程以及房屋拆除工程,管理体制不科学,存在监管盲区。

三、影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

1、物和环境因素

房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密切相关。高危险的作业环境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状态。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场地局限大等不利因素,加之建筑工具、原料物品体积庞大,一旦发生事故,个人之力往往难以抗拒。物的危险因素有:①没有物的防护;②设施的安全度不够:③施工用的材料有缺陷;④施工机械有缺陷;⑤ 危险物质。这些物的因素的影响在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值得特别注意,随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管理因素

管理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的决策者,对工程安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落实安全管理,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施工安全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四、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与工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有关,分析大多数工程事故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具备良好安全意识的工人往往能提前预判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做出相应正确的反应,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工程事故通常都是由于长期对安全隐患忽视所导致的,因此工人良好的安全意识决定着工程事故发生的频率,对防范工地现场突发事件效果显著。故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保证在工程作业的同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2、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有效落实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直接保障着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行,故完善现场安全检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长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且工程负责人需要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安全意识高且负责任的管理人员作为骨干力量,根据工地现场环境的实时变化,不断反馈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信息,以便于制定下一步安全管理计划安排,对相应工作内容进行决策,保证工程安全稳步进行。同时,根据工程类别确定安全检查力度,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需着重加强薄弱部位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于施工高峰阶段还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实行专项检查,例如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高空吊装、机械设备使用等均应做到安全可靠。对于易导致触电、高空坠物、机械伤人等安全事故发生的工作施工单位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考核工作

制度建立是企业运营之根本,也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原则性文件。严格按照制度实行,合理指导工作,是每个工程人员的职责和义务。那么,在施工过程当中,严格实行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奖罚制度是激励施工单位和员工个人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合理且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到位且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对于其工作心得体会、先进经验应值得大家学习并给予推广。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由于工作过失已经造成事故或者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4、探求新的安全管理方法

伴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越趋复杂化,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方式也正逐步迈向信息化综合发展的道路。纵观全局,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总结,在摸索中力求发展改进。时代在发展,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不断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以适应越来越多大型复杂工程建设的需要,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施工管理。伴随着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技术和方法也在与日革新,新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应积极推广使用,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理念应不断引入且深化学习,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技术含量。

五、结束语

总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施工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包括安全组织和安全意识,严重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3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通过各种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隔离要求的实验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系统?问题及对策

一、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设计人员对生物安全的概念不清楚,造成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气流组织不合理,死角过大

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气流必须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应使气流停滞的空间降到最小,并且室内排风口应设置在最危险区域,单侧布置。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对有的工程送风口的设计采用对着生物安全柜吹的做法,使送风气流和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的保护气流互相干扰,加重了致病因子的泄露。

(二)实验室围护结构和空调通风管道的密封性差

围护结构的密封性差主要是在门窗部位,也有些隔墙的连接处密封性差;空调通风管道的制作过程不符合要求,密封材料不合格。这些都违背了高度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密封性好的基本原则。

(三)排风系统的过滤器安装位置不合理

把高效过滤器安装在排风机的正压端,不能满足污染的排风段必须负压的要求。

(四)排风系统不加高效过滤器,而是采用高空排放

排风系统不加高效过滤器,而是采用高空排放,这是不允许的。有些设计人员或施工单位对高速排放的理解有误,他们认为高速排放就是排风管中的风速要超过13m/s,结果排风阻力大,达不到要求的排风量,室内很难保持要求的负压。由于排风机压头加大,噪音和电耗也同时加大。有些工程已经由于排风噪声超标与周围居民引起矛盾。

(五)排风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和检漏问题

排风高效过滤器更换前必须首先消毒灭菌,设计和安装时必须考虑消毒问题,同时便于更换。为了确保环境安全,排风高效过滤器也应考虑检漏的可能性,或采取其他确保不泄露的措施。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没有做到这一点。

(六)不允许在生物类洁净室内安装分体空调或立柜式空调器

空调器中的换热器事实上是一个容易孳生微生物的装置,严重污染实验室环境。有些施工单位不把分体空调或立柜式空调器安装在实验室内,而是安装在邻近房间,用风管进行送风。由于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采用直流风,而普通空调的换热器是按室内循环风设计,达不到直流风要求的大焓差,再加上为了降低造价,设备容量没有富裕,室内温度根本达不到要求。实验人员在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要穿特制的防护服,有时需要穿多层,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感受可想而知。

二、施工存在的问题

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性强,技术新,建造费用高,因此需要在各方面积累经验,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在其空调系统施工时,应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清洁和密封。然而在调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施工单位由于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工程特殊性不了解,或是为了偷工减料,或是为了赶进度,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好。

(一)清洗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风施工应在建筑施工基本完成,如门窗装好、地坪做好、吊架预留好,并且都做了清扫工作后才能开始,而且风管成型前必须对板材进行清洗,去除板面上的油污,揩拭干净后再用吸尘器吸去浮尘,再将风管开口处用塑料纸封好。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往往在条件还未具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还有的甚至干脆省掉了风管的清洗工作,导致风管受污严重。另外,对于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按照常规,必须在室内清洁,系统空吹12小时以上,并安装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再空吹12小时。在此期间,对空调机组至少要进行3次清洁,然后在室内清洁后马上安装。但在调试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在室内很脏,甚至空调箱也很脏的情况下,就安装了高效过滤器。这势必降低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二)风管密封工作

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空调系统的特殊性,其对风管严密性和不易产尘有更高要求。净化空调系统内因为增加了三道过滤器,系统阻力几乎比一般空调系统的压头大很多,一般达700Pa。这就导致系统投入运行时的漏风量比一般空调系统的漏风量大,而当系统停止运行时,风管系统可能会因为密封不好而跟外界连通,对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风管的严密性显得格外重要。风管的漏风主要存在于风管咬口、法兰间和法兰翻边处,对这些地方如不采取密封措施,漏风将相当严重。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机组送风口的风量同实验室高效送风口的风量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风管漏风引起的,施工单位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三)围护结构密封

生物安全实验室原则上不设置窗户,只设置观察窗,墙上有安装插座等。由于相邻周边的区域有较大的负压差,且相对室外大气的压差一般大于—40Pa,所以,墙面上的插座、观察窗、照明灯、对讲机等开洞处的密封处理得不好,会导致实际需求的排风量同设计计算的排风量有很大的差异。

(四)高效过滤器安装

高效过滤器是洁净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由于滤纸非常精细,易损坏,因此只能现场安装,安装时现拆高效过滤器包装,而且取出时要十分小心。安装高效过滤器时,施工人员除了要避免将其损伤外,还需要注意安装时须将压紧螺栓拧紧,施力要均匀,在边框搭接处应尽量打入足够的密封胶,否则一旦泄露会降低室内洁净度并对外界造成污染。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工程存在的问题很多,设计方面存在着失误,施工工艺不够精细,相关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管理,使设计、施工、净化产品的选择等均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以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 ??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谭立国,陈希勇.生物安全实验室给水排水设计[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6(3)

[2]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编制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J].暖通空调,2011(4)

[3]潘红红.“生物安全实验室用无破损扫描检漏排风装置的研究”科学成果验收会召开[J].暖通空调,2011(8)

篇14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是一个与施工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此外,房屋建筑行业又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管理,寻求方法以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保障制度,以促进房屋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国家关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要求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包括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而且还牵涉到安全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的一些相关内容。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产安全,还因此对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了一些安全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房屋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业,我国政府对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为此还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部都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并说明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均需配备安全员,同时要加大对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力度;高危岗位和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在通过国家相关考试后才可以持证上岗。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原因

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受人、物两方面影响。人的安全问题大多是人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施工安全问题,比如安全检查力度较差、监护人员的失职、安全意识的缺乏、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以及管理人员的不正确指挥等;而物的安全问题则是指各种施工器具和施工材料产生的危险,主要包括施工材料中有危险物质、房屋产生高强度砼裂纹等以及施工机械存在的缺陷等等,所以,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必须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1. 施工安全教育的不足

现如今,我国房屋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数量巨大,而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却不尽相同,由于房屋建筑的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必要的专业培训,导致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操作水平低,所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富余,更多的农民工进入了城市的房屋建筑施工行业,农民工整体文化素养较低,施工企业又往往无法在短时间的培训里让这些农民工完全掌握有效的安全技能和安全保障技术,从而导致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纪律、违章操作事件时有发生。

2.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重视

一个合格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无论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因为在企业经营中,人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安全则是房屋建筑工程所有环节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如果不注意安全管理, 就可能会出现中毒或高空坠物等各种安全事故。所以,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真正树立“ 安全第一” 的观念,将眼光放长远,把安全生产真正放在第一位来抓,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选择标准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让管理人员不断督促,将施工安全措施发放到各个施工人员、施工班组长那里,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

3. 对于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落实不够

管理人员是工程决策者,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假如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不重视,落实不够,会直接造成安全管理脱节,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继续落实,会导致安全教育和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差,就会给施工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施工安全资料不标准和不规范使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了诸多问题。

此外,房屋建筑行业危险系数高,存在较大危险性,因而加强第三方监督很重要。然而,现实中,监管部门安全监督不足,部分监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不够了解,且不认真监督,留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监管部门制度缺乏规范和标准,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对违反国家标准的行为无法作出合适及时的处理。

4. 施工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范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防护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常会出现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的现象,例如高空安全网质量不合格,因为无法有效拦截高空的坠物而导致地面施工人员伤亡;一些生产厂家为了利益, 不按规范制造施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偷工减料,降低了产品的安全系数,使不合格设备在施工现场频发使用,安全隐患十分严重;配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或没有使用标准配电箱,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导致出触电事故和人员伤亡;起重机使用的缆绳不合格,致使重物坠落,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5. 房屋建筑工程中产生的高强度砼裂缝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裂缝中,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荷载裂缝和变形裂缝。从查阅相关调查统计资料可以得出,真正由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几率约占20%左右,而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或主要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即变形裂缝)却占80%以上。在这种变形裂缝中,温度裂缝又是最常见、最复杂、最难以避免的,这种裂缝通常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就已出现,随时间的推移继续发展,其宽度一般在0.1~2.0mm之间。虽然该种裂缝对房屋建筑工程一般无显著的直接危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的强度、整体性、耐久性、抗震性能和防水性能,使得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同时,也给使用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房屋的使用者与开发者之间的矛盾纠纷或官司。

除了以上的5个原因外,建筑市场秩序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给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施工单位一个项目有多个分包商,很多能力低、规模小的承包商靠不正当手段包揽工程,对安全规范了解很少,主要靠偷工减料,给建筑施工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另外,部分设计人员常常只满足于标准对设计强度的安全性需要,而受力路线不详细,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或是局部受力过大,减弱了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同时,在设计中,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和对旧建筑的维护,考虑耐久性少,都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产生了影响。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法制不够完善,执法不力也助长了安全事故的苗头。近年来,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差距,作用也没能得到显现。

这些原因都使得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而安全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是重中之重,所以更要注重保证施工安全,加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做好对从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宣传安全知识、有效的安全技能和安全保障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树立“ 安全第一” 的观念,将眼光放长远,把安全生产真正放在第一位来抓,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选择标准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让管理人员不断督促,将施工安全措施发放到各个施工人员、施工班组长那里,加强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落实安全管理和监督

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措施。在施工中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设立项目负责人,控制施工中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责任人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完备的安全检查,将不安全因素早早消除。同时,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全面负责施工安全。完善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监督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

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严格按规范施工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管理,落实“工前交底和工后讲评”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此外,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期间杜绝一切侥幸心理,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严格落实。

5. 处理好房屋建筑的砼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在发现温度裂缝时,不要急于修复,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节能标准时,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结束语

施工安全是房屋建筑施工正常进行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保证房屋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