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保健信息管理范文

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的新生儿92例,其中有46例高危新生儿,都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诊断标准,男25例,女21例,另外46例为正常新生儿,男26例,女20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开展1年的随访,1次/月。将正常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新模式组中各具有正常新生儿23例与高危新生儿23例。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性别、生产方式、诊断、胎龄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之内都需要在儿保科建立起儿保随访档案,在其出生42d内实施听力筛查,以便于将具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予以排除。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每个月定期开展体格发育监测,并积极开展喂养指导,保证婴儿喂养的合理性,对照组的新生儿值开展常规模式的儿保。观察组的新生儿应用新模式儿保,在常规儿保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教育、干预,结合婴幼儿各个阶段的神经行为发育特点,在为新生儿实施体格发育监测的同时,在其出生后的每个月实施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并定期开展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在儿童早期教育及干预大纲中,对新生儿实施了针对性的个体化、阶段性的训练与干预指导,在其0~1个月主要是实施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刺激与前庭的运动刺激,并积极为其开展胎头及四肢运动训练;在其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开展交往训练、记忆训练、语言训练、视听训练、感知训练及运动训练,并付诸按摩、抚触及婴儿被动操,通过家长训练与专业康复师结合的方式,每个月对干预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价,依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干预措施与干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应用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方法,对照组中的新生儿主要是以家庭干预为主,酌情给予其相关的指导,在开展随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生儿发育异常,应该及时的予以正规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的3、6个月及1岁时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其开展发育测评,得出其DQ,全量表中的5个能区主要为应人能区、言语能区、应物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对新生儿各个阶段的各个能区的DQ实施对比分析[2-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与1岁时,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5个能区的DQ比较,新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新生儿出生后3、6个月、1岁时,高危儿的5个能区的DQ表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到1岁时新模式组新生儿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0~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一段时期,该时期大脑的神经细胞增殖非常的快,树突发育迅速,并且突触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多,对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给婴儿提供良好的刺激,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高危儿由于受到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但是其脑的一些区域再生之后,能够再生新的神经细胞,一些神经细胞可以替代邻近的受损细胞的相关功能,并且在功能上形成通路,这就需要及早的实施早期干预,早期的干预对于受损大脑的可塑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实现功能代偿[5-8],为新生儿实施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其主要原理就是结合人脑的发育规律,开展人大脑潜能的开发,本次研究中对新模式组的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开展了早期教育或者干预,因此其6个月及1岁时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

篇2

关键词:Delphi;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Medi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Dephi+Sqlserver

Ding Jiwu

(Xiny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Xinyu33800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al focus on a background of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system's designing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introduced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design by DELPHI and SQL SERVER language.The program is strictly follow the method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using life-cycle phases of the program management and explain the general designing and the detailed designing stage of the iterative process needs,and constantly modify and improve then constitute a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ve a comprehensive feasibility,beautiful interface,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inquiries and maintenance functions by using SQL SERVER powerful database functions.

Keywords:Delphi;SQL Server;Database;Software engineering;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医疗保障费用管理系统涉及到的业务复杂、数据量庞大、实时性要求高。而且该系统中的报表涉及到的统计计算非常繁复、完全动态。若以手工来做这些工作,则存在时效性差、错误率高、效率低下,有些工作手工甚至无法完成。基于此,作者开发了基于C/S/S三层结构的医疗保障费用管理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

(一)系统架构

应用数据库三层结构技术使系统满足瘦客户型的要求。繁复的统计计算等业务规则由服务端的存储过程来实现,即由客户端发出请求,调用服务端的事务,再执行事务访问数据,最后将满足要求的数据返回客户端。

(二)系统硬件配置

由于公司有几家医院,而且分布疏散,因此,开发该系统的一个大前提是公司光纤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为该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坚实硬件基础。

系统的硬件配置为数据库服务器1台,数据备份服务器1台,实时数据库服务器1台,路由器,多路Modem,网络工作站。

(三)系统软件配置

1.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中文版

2.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 2008

SQL Server 2008出现在微软数据平台愿景上是因为它使得公司可以运行他们最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同时降低了管理数据基础设施和发送观察和信息给所有用户的成本。

3.编程软件Delphi 7

Borland Delphi7是由Borland公司所发表的e时代的开发工具,它是企业级可视化面向对象快速开发工具(RAD)。

4.客户端及服务端开发

客户端及应用服务采用Delphi7开发,SQL Server数据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采用SQL语言开发。

(四)系统功能

1.功能简述

(1)病人门诊/住院费用结算子系统。病人费用录入及病人费用结算。

(2)报表子系统。根据条件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及打印报表。

(3)病人一日清单及汇总清单子系统。根据条件自动生成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及费用汇总清单及打印清单。

(4)病人费用报销管理子系统。病人费用报销管理。

(5)后台管理子系统。账户管理、单位管理、历史查询、代码维护、比率调整等。

二、关键技术

(一)三层结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数据库结构,即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工作站。应用服务器技术的使用,使客户端无需安装开发环境和应用程序。

(二)实时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的数据传递

应实现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这样才能使医院业务数据与医疗保障系统数据整合汇总处理,为医疗保障费用系统提供处理依据,本系统采用ConRSDP实时数据库平台。

(三)数据库存取技术

应用Microsoft的ActiveX数据对象(ADO),这种应用程序层的数据存取技术提供了存取各类型数据的高速接口,而不需要DBE数据库引擎的支持,不需另外建立数据源,简化了数据存取方法

(四)数据备份

利用SQLServer2008的调度技术,对数据进行本地及异地备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三、结论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医保业务更进一步的认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步走向成熟,这将更好的提高医保中心和医院之间的办事效率,方便病人看病,从而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优化了医保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医疗保险需要建立的个人账户和需要处理的数据特别多,实时性要求高,支付、按比例划分等业务都比较复杂,医保网络系统提高了医保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才梁.Delphi7.0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社区卫生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写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共卫生及医疗保健的网底。公共卫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别于医院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显著特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6)49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妇幼保健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495号]中“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要健全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在执业范围、内部科室设置、人员安排、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责要求,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避免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等。同时,充分利用综合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技术力量为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城市妇幼卫生工作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妇幼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开展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开展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全面落实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接受预防保健机构的专业指导,定期选派人员到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的整体水平。

儿童保健:①对0~3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②掌握辖区儿童数量及分布;③新生儿访视2次,包括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④对1岁以内婴儿每年健康检查4次,1~3岁婴幼儿每年健康检查2次,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出生缺陷的发现与转诊、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意外伤害预防等;⑤对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产妇保健:①对孕产妇建立保荐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②对孕产妇至少进行5次孕期指导,包括体格检查和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心理适应、孕期营养等资讯。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随访。④开展产后访视,指导产后避孕。⑤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开展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向本社区育龄夫妇免费提供避孕节育药具。

掌握社区人口中妇女儿童(含流动人口)基础资料,掌握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

进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做好妇幼卫生登记、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三网监测工作,开展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做好统计分析。

配合做好孕妇产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筛查、艾滋病病毒筛查的宣传动员、咨询指导等工作。

有机地把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机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要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相关政策和工作制度,参与妇幼保健业务的行业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培训、技术支持与业务考核,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妇幼保健任务;负责孕产妇死亡监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等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妇女保健工作;开展托幼机构的群体儿童保健和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做好儿童常见病防治、口腔保健、眼保健、听力保健等儿童保健服务。

业务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孕产妇管理、儿童保健管理、信息、健康教育等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培训: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照当年全市统一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街(乡)卫生院妇女保健医生、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儿童保健医生、托幼园所保健员、助产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人员应按时参加市级培训。

工作例会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分别组织街(乡)卫生院妇女保健医生、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儿童保健医生、助产技术人员的上站例会,传达上级工作精神,部署工作任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开展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使妇幼卫生信息逐步完善,实现规范化、法制化。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科学评价妇幼卫生事业、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要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新生儿评审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开展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建立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定期考核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妇幼保健工作考核。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各类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管理与指导。承担教职工体检、儿童入园体检、儿童定期体检;承担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日常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例会,每年至少2次;负责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园所及其主管部门。

篇4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1】 回顾20xx年的儿保工作,在医院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xx年10月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 人,0-3岁儿童数 人,新生儿数 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 人,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人,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 名新生儿,对其中 名进行了家庭访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发那个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的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发放联系卡,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等常见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人数 人,共 人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重度贫血 人,并及时转诊。

7、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妇保医生共同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每年度上报相应的报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儿童保健知识,虚心像兄弟单位儿保岗位的同行学习请教,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扶沟县辖16个乡、镇、场,411个行政村,总人口744315人。县卫生局辖16个乡、镇、场卫生院,411个村卫生所。全县已婚育龄妇女147645人,7岁以下儿童52582人,5岁以下儿童35364人,3岁以下儿童220xx人,当年出生6411人。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围产期保健门诊、高危妊娠门诊及孕妇学校。当年活产数6411人,产妇总数64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5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84%;产后访视5669人,产后访视率88.43%;住院分娩6173人,住院分娩率96.29%;新法接生6351人,新法接生率达99.06%;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46.79/10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另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倍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46941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35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92%。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实查29565人,结果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15%,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县教委大力支持下,在各幼儿园教职员工积极配合下,对城镇所属的7所幼儿园集体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共体检2109人,检出缺点疾病630人,检出率为29.87%。对检出的轻度贫血176人,佝偻病120人,龋齿350人,腹股沟疝9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人,在保护儿童隐私前提下,提出相应的诊疗处理意见,深得家长的好评。通过群策群力的保健措施实施,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2婴儿死亡率58例,婴儿死亡率9.05。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一直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县、乡医疗保健、计生部门共对7944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检查率为161.42%,查出妇科病35808人,妇科病率为45.07%。在县妇联大力支持下,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一年一度的城镇妇女病查治工作, 35月份共普查单位98个,普查人数870人。由于普查的项目全,有乳腺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妇女患病率达80.00%,查出子宫颈癌3例,属较高水平。经过相应的规范治疗,妇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重对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当年各项节育手术总数4884例,放取节育器占49.30%,输卵管结扎占2.83%,人工流产率占10.24%,药物流产占20.07%,引产占2.52%,无一例引产死亡发生。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20xx年国务院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各乡、县直医疗保健单位及时网络直接出生、死亡及缺陷信息,保健院保健科负责终审。自20xx年6月下旬实施以来,截至到11月22日已累计上报6870例,出生缺陷17例,不但及时掌握了个案信息,拓宽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而且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

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国家级督导契机,在XX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2、群众对自愿婚检工作认识不足,应加大宣教力度,最好政府买单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3、县妇幼保健院起步晚,长期处于求生存的困境中,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保健工作一直没有能力很好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3】 在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在2011年内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2948人,0-3岁儿童数1378人,新生儿163人,0-7岁包括外来儿童3032人,0-3岁包括外来儿童1438人。

2.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为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342人,覆盖率95.5%。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 本年度共有135名新生儿,对其中35名进行了家庭访视,使访视率达到95%。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好评及认可。

4. 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 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 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乡医医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

篇5

 全面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市妇幼卫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妇幼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2010年,在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以妇幼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课题化,以项目带动整体妇幼工作为发展战略,妇幼卫生工作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为重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为依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汇报如下:

一、妇幼保健机构现状

1、基本情况:***辖三区九县,159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150个村委会,总人口381.59万。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30%,每年有3万余名妇女怀孕分娩,有约20万名0—6岁的儿童需要进行保健管理,全市12县区中,市辖区3个、山区县5个、平原县4个。

2、机构和人员:全市共有市、县妇幼机构13个,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县级机构12所,有8个县区开展了住院业务,有10所建成爱婴医院。

市、县妇幼机构人员由2000年的493人增加到2010年的653人,增加了32.45%;县级以上妇幼保健人员配备3.6/万,有乡级妇幼专兼干182人,平均每乡有一名专兼职妇幼人员;有村级妇幼人员2371人,其中女村医907人,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基本健全。

二、承担的公共卫生妇幼工作任务

1.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2.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调研。负责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的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

3.授权执法。是全市母婴保健执法主体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

4.基层妇幼保健及妇产科、儿科人员培训。承担全市母婴保健技术、妇产、儿科、妇女和儿童保健业务人员培训及进修任务;

5、妇幼卫生项目管理。承担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项(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两癌检查、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项(孕产妇和0-36月儿童健康管理);国家其它项目4项(降消项目、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新生儿窒息复苏、母子系统保健);省市项目15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母亲健康快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共计24个项目工作。

6.全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高危重症抢救。组织协调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

7、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承担着各种妇幼卫生信息表格设计、资料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

8、妇幼健康教育。规划、组织、负责指导和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9、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两个系统管理;

10、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开展妇、儿疾病防治及应对威胁妇儿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公共卫生妇幼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妇幼卫生的公益性质,以实现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以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动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均衡发展,切实体现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整体推进了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妇幼卫生工作落实情况

针对承担的妇幼卫生工作,按照妇幼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每项工作根据项目化管理与实施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制订项目计划书—成立组织—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督导质控—信息收集—项目评估等项目规范化管理模式,使妇幼卫生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健全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妇幼保健人员713名,县级 646名,乡级182名,村级2371名,市、县、乡、村网络健全,各县区均落实了村级妇幼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抽取4个县24个乡镇37万人口作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三是建立健全了全市产科急救网络体系。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市级产科急救中心,成立了由市、县、乡三级人员组成的市级产科急救网络,分设母婴安全责任网、信息网、转运网。四是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和市级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五是建立健全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六是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例会制度。即:每年4季度召开本年度孕产妇死亡评审会、每年3月份召开上年度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幼卫生报表汇审会及新生儿死亡评会、每季召开一次妇幼保健院长例会,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基层保健工作质量提升。

2、狠抓基层妇幼人员培训。采取分类举办专业培训班、临床进修、专家驻县等方式加强了全市妇产、儿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领域的人员培训,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妇产、儿科人员培训基地和“降消”项目县级人员培训基地。一是对全市乡镇妇幼人员进行了产、儿科基础知识培训(每期三个月),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每期七天)及产儿科技术提高班(每期一个月)等三轮培训。二是每月举办一期妇产、儿科或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业务培训班或专题讲座。三是邀请国家或省级专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产、儿科国际学术交流会。四是不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五是每年免费接收县级妇幼保健、产、儿科人员进修。2010年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共举办各类妇产科相关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基层人员1628人次。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3、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二是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个县区24个乡镇、办37万人口,建立了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制做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等五项监测方案,成立了监测中心(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基层保健科),坚持每半年对检测质量进行质控。三是坚持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不间断。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3.4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3‰,婴儿死亡率10.48‰,均低于2009年省级及国家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140.38/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母乳喂养率94.65%,纯母乳喂养率79.47%。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7%,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5%。

4、大力实施妇幼保健业务规范化建设。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我们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产科建设达标、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爱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一是在这些活动中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先后制订了《***市产科质量控制方案》,《***市各级助产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二是统一规范了产科、儿童保健科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技术操作规范和产科各项登记。先后有114家助产机构达到了产科建设标准,有 64家达到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标准,58所市、县级助产机构建成爱婴医院、76所乡级卫生院创建成爱婴乡卫生院,眉县妇幼保健院已建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扶风县、陇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市级初评,凤翔县、千阳县、陈仓区妇幼保健院正在积极创建中。

5、强化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一是成立了***市妇幼卫生信息领导小组及各县区妇幼卫生信息主管人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小组。二是实行了专人管理制度。人员调换需经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后上岗,乡妇幼专干人员变动必须经县卫生局、妇保院同意。三是制定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制度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等四类24种。四是统一设计了乡、村两级规范化报表。五是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妇幼卫生信息培训班。六是建立考评机制。一方面将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纳入妇幼卫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与年终评优挂钩;另一方面建立妇幼卫生信息量化考核制度,及时将妇幼卫生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县区,督促各县区加快信息质量提升速度。七是坚持每半年(5月、10月)进行一次妇幼卫生监测质控,对危重孕产妇、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查漏补缺,确保信息准确性。

6、扎实开展业务帮扶和指导。除日常指导外,坚持每半年一次项目工作督导,每年选派高、中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10名,分别对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及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2008-2009年对陇县、麟游、太白1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小团队式帮扶;2009年对麟游县医院,眉县、扶风进行对口帮扶;2010年对陇县、千阳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

7、依法严格管理母婴保健专项服务。一是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准入制度。依法严格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达标的助产机构换发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将平原县乡卫生院所在村的接生员转为保健员,不再开展接生工作,同时依法取缔了17个不达标的助产机构。二是根据《陕西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陕卫妇发[2010]4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与公安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市关于下发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与产科质量一并纳入网络管理,实行网络上报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层级负责制、事故追究制,加强了出生医学证明信息与废证管理。2010年全市累计领回出生证45000份,发放101次共计47950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105份,执业许可证29份,无一例差错事故。

(二)公共卫生项目执行情况

针对承担的24个项目,按照项目工作课题化管理的模式,每个项目设一个课题小组,由专人负责项目工作,通过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项目评价—修订方案—再组织实施等课题化管理模式,使项目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认真落实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一是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2010年1-10月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补助人数21567人,全市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率96.90%,补助总金额1638.7万元,人均补助金额759.81元,全免率96.11%,完成省厅目标任务。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10年全市共发放叶酸片60166瓶,有29169名育龄妇女领取叶酸片,产妇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78.02%,叶酸服用依从率达53.43%,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6.55%。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年内完成乳腺癌检查2041例,乳腺钼靶338例,查出乳腺增生568例,乳腺纤维瘤25例,未发现乳腺癌病例;宫颈癌检查17024例,阴道镜检查957例,宫颈活检88例,对检出的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超额完成省厅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二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展顺利。孕产妇和0-36月龄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自2010年4月1日启动以来,为了方便群众,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实行孕期保健服务全市一卡通。先后为全市67137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68.41%;有14713名孕产妇享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77.84 %。三是国家“降消”工作稳步前进。抽取9名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派驻十二县区,对项目县进行技术指导,累计驻县天数360天,举办县级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536人次,乡级培训11期,培训人员261人;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降消项目培训基地,年内共接收24名县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每人为期6个月的进修;进一步完善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畅通产科急救绿色通道。2010年项目各项指标完成良好,产前检查覆盖率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妊娠筛查率23.2%、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100%、孕产妇死亡8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数0例、产科工作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5%。四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惠及群众。“新筛”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先后建立了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完善了各种流程,设立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诊疗专项基金”,成立新生疾病筛查阳性患儿俱乐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007年的23.11%提高到目前的92.19%;2010年全市采集血片35859例,筛查率达92.19%,其中市直市管单位筛查率达96.23%,县级达到91.11%。全市血片合格35260例,合格率98.33%。可疑阳性患儿423例,其中甲低190例,苯丙酮尿症233例,甲低召回157例,确诊14例,苯丙酮尿症召回188例,省级复检25例,确诊10例(2例死亡)。截止目前累计救助阳性患儿39例,其中苯丙酮尿症1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8例。

2、指导社区开展妇幼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对社区妇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带教,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儿童计划免疫和生长发育监测、儿童早期教育、妇女病普查普治等业务及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服务。2010年4月以两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将两个系统管理工作整体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行城区孕产妇、0-6岁儿童系统管理“以社区和单位为基础,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的管理模式。2010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7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8.59%,住院分娩率达到99.88%。均较2009年有小幅上升。

3、广泛宣传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整合了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单、横幅、宣传画、宣传版面、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采取制作统一宣传版面、下发宣传折页、在***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连续30天广告宣传、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和交通频道连续广播60天、在***日报健康养生栏目、在***市妇幼保健院主页挂网等方式宣传项目相关内容,扩大了项目宣传的覆盖面。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中,统一印制宣传彩页3万份、统一了全市宣传版面板式及内容,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进行项目宣传。三是先后印制了《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及各类健康教育手册18万册。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晓率。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确保信息质量。信息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项目运行情况的主要依据。一是配合妇幼保健信息“3+1”模式,分别于5月18日、10月18日召开了2010年上半年和全年妇幼卫生年报汇审会,全市12家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12个县(区)妇幼保健院,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全市2010年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培训。二是11月3日就重大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了系统、直观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市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我市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促进了我市妇幼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稳步提升。

(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为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6月儿童健康体检的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一是建立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制定《***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实施方案》、《***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三是统一制定各级儿保科工作制度4种、工作职责2种、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6种下发至十二县区。四是加强体弱儿、高危儿动态管理;于9月份对初评合格98家机构进行了验收(其中县级医疗保健机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家、乡镇卫生院73家、工企医院5家),市级复审达标验收合格单位81家,限期整改5家,不合格单位12家,全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达标率82.65%。

2、不断启动新项目,丰富妇幼保健工作内容。一是按照省卫生厅工作安排,6月份指导渭滨区、扶风县、眉县完成了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启动及资料调查工作。二是5月份启动了五个县的母亲安馨工程项目。三是11月份启动了眉县、扶风县、凤翔县的早产低体重调研项目。四是开展全市医院危重孕产妇监测项目及渭滨区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工作。一方面丰富了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促使我市妇幼工作质量不断上台阶。

3、及时启动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一是制定《***市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宝市卫社发[2009]654号),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对市、县评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督促、派遣市级评审组专家参与指导县(区)级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分析原因,完成评审报告,制定干预措施,促进评审工作全面开展。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于 6月9日召开了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在全市死亡的新生儿中选取典型疑难和有共性病例,按照卫生部评审要求,从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相关部门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进行逐一评审,讨论诊断、治疗、抢救等各个环节,评价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死亡原因。对评审结果进行通报,并就今后全市评审工作和强化干预措施进行了安排。

四、存在问题及困难

1、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妇女病患病率高达88.5%、没有明显下降,乳腺癌、宫颈癌患病率分别达252.52/10万、555.56/10万,并呈上升趋势。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患病率达19.76/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下降出现平台。孕产妇死亡率近三年来一直在30/10万左右波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一直徘徊在10-15‰左右。

3、妇幼保健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市本级工作经费每年缺口  2400万元,县级人均妇幼事业费仅为1.31元。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唯独妇幼没有基本建设项目。

4、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5、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