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学校教育 家长态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日益增长。教育部虽从1994年起已经开始逐步关注自闭症的教育需要,然而,国内为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准备还不充分,因此,目前自闭症儿童就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进入辅读学校学习。当前,上海接收自闭症儿童的辅读学校的做法常常是将自闭症儿童与有其他特殊需要的儿童(如智力落后、唐氏综合症等)编入一个班级,接受形式雷同的教育,加之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必然对他们的就学造成许多障碍,使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实践在摸索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
对于我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看,其范围主要涉及自闭症的成因理论、行为矫正方法、教育安置形式等方面,而对自闭症家长态度方面的研究尚少。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的态度影响儿童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化。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而这些儿童家长的态度对于他们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健全儿童相比,意义更为重大。对自闭症而言,家长态度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导向作用亦不可忽视。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访谈,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学校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期望,在此基础上,为更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由来自于上海市三所辅读学校的自闭症学生家长构成。家长人数共有23名,他们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5~45岁之间,所从事的职业有科研工作、工程技术、医药相关领域、服务业等,还有协保、内退和失业人员。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年龄介于7~16岁之间,就读年级为一年级至九年级。其中,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8人,11~13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9人,14~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6人。
2.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保证访谈内容被真实而全面的记录,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研究者选用小型录音笔作为访谈的主要研究工具,必要时辅以文字记录。
3.研究工具
访谈围绕自编的访谈提纲进行。提纲的编制参考了以往相关研究和笔者先行非正式访谈所得的信息。访谈内容涉及家长对自闭症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学校教育期望、家长对他们的自闭症孩子所在学校提供的教育内容的认识、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
三、结果分析
1.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访谈中,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他们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有关自闭症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对自闭症训练方法的了解就越多,体验更深刻。超过半数的家长明显感到,当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形成对自闭症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时,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最适合教育干预的年龄。这让他们觉得无助和无望。
访谈中,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认为自己对自闭症相关理论有一些了解,但对行为矫正知识了解不多。其中有2名家长表示对自闭症相关理论和行为矫正知识不了解,他们只是不断重复孩子的行为特征,如没有眼神交流、喜欢独自玩耍、不愿受控制等。4名家长表示非常注意了解自闭症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这可能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如医药销售、工程技术、科研人员)有关。然而,家长们也表示,这些渠道只能帮助他们对“自闭症是什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了解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清晰地辨别哪些信息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更适用。
11~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普遍感到,他们在亲身参与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内化的认识较为深刻,如卡片指认、感觉统合训练等。家长们认为,这个过程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实际的帮助。然而,由于普通家庭不能够长期承受高额的教育训练经费,因此,专业的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教育改善的效果并不持久。家长们普遍表示,训练的短期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长期来看效果就不大了。
2.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期望
儿童的成长过程不是一个任其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是需要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去引导的。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教育会受到自闭症障碍特征的限制,但家长的期望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了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将朝什么方向发展。由于访谈对象的自闭症孩子障碍程度不一,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的刺激作用也有所不同,他们主要针对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期望。
访谈中,家长们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一直存在着的深深的忧虑,那就是:当他们老了、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时,这些孩子将由谁来管。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希望孩子在生活上能够学会自理,在出行上能够自己辨识住所周围的交通信号、熟悉一些固定的往返路线,能够与周围环境发生简单的互动,而不是事事都得让父母操心、包办。不少家长还提到,他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期望不仅仅寄托于孩子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成长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支持。
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在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规范、语言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他们也希望孩子今后的发展能为家庭减轻负担。这种负担对于家长们来说,除了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一些家长提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与他们产生一些主动的交流。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得到孩子的关注,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在各年龄阶段,家长的期望又有所不同。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自行过马路;能够生活自理;有较好的行为规范;并够在有意义语言方面得到发展。11~13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11~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使其凭借技能在社会上得到工作机会。
3.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学校教育问题的看法
学校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儿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由于特殊儿童的存在给其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承重负担,特殊儿童家长们迫切希望学校教育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希望学校教育能使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学到促进他们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或发展某些能被培养成为职业技能的兴趣。
参与访谈的家长中,除1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普通学校学习外,其余都认为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应是特殊学校。其中有一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放在哪里接受教育应以“对孩子最好”为原则,即学校的选择是为了孩子日后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
访谈中,2/3的家长了解孩子正在接受的课程类别和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1/2的家长能讲述执教孩子班级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不同教师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效果评价。另有3名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孩子班上的教师每天实施了哪些教学内容了如指掌,他们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着频繁而广泛的家校联系,基本能够做到学校教师今天教什么,家长当天就在家中为孩子训练什么。从访谈的结果看,年龄段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比较关心孩子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情况。
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目前的学校教育表示比较满意。同时,他们从师资和教学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师资方面,特别是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提出,教师接触在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应表现得更具耐心,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闭症孩子,同时也能增加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信心。教学形式上,由于目前同班的学生差异很大,特别是在7~13岁的年龄段的班级中,存在如智力落后、脑瘫与自闭症儿童等并班的情况,家长提出应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开展个训。特殊学校应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实施阶段性的评估和预测。
访谈过程中,各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能够以学校为媒介,联系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上门的特殊教育服务,这样既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
四、讨论
1.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及其教育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障碍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观念和对自闭症发展的期望。我们通过对访谈信息的整理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在理论上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年龄段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不如较高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但他们大多参与积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因而对自闭症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通过访谈,发现家长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进行理解,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简单的训练策略的传授。特别是较高年龄段的家长,通过亲自参与教育训练和观察,他们逐渐学会分析在自己孩子身上经常出现的刻板行为及其功能,因此,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然而由于普通家庭不能够长期承受高额的教育训练经费,因此专业的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教育改善的效果并不持久。
访谈结果还显示,这些家长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观念。但由于家长能获得的专业指导因人而异,对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现状认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家长们对于他们怎样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观念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孩子的障碍程度和能够得到多少教育资源的前提出发而获得的。
2.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的教育期望基于生活适应
由于访谈对象的自闭症孩子障碍程度不一,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的刺激作用也有所不同,他们主要针对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期望。我们认为,家长们提到的这些期望是比较理智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因为诸如学会自行过马路、有意义语言发展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期望都与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联,这些期望的内容都是人的基本生活能力所要求的,也是社会能够接纳和理解这些孩子的前提。同时,家长们希望孩子今后的发展能为家庭减轻负担,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由此可见,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家长对他们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期望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期望内容都基于孩子在生活适应方面的问题。家长所关心和忧虑的是,孩子的发展能否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得以独立生存,毕竟家长不能保护和照顾孩子一辈子。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自理,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能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机会,使其在社会上能够有所出路。
3.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学校教育问题的看法较为理智
访谈结果显示,就自闭症的症状表现来说,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更加合适,家长们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他们认为自闭症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应该是特殊学校。他们对教育机构的选择是从怎样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出发,而不是从顾及家长自身面子的问题出发。
访谈结果还显示,家长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所在的辅读学校和班级开设的课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对于孩子接受的学校教育能够给予肯定的评价。一些家长能够主动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基本能够做到学校教师今天教什么,家长当天就在家中为孩子训练什么。当谈及孩子所在学校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家长们提到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自闭症的问题上确实存在难处,也都表示能够感到学校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这可能是由于目前辅读学校所教授的一些课程还不太适合自闭症儿童,因为它们的主要教育对象还是以智力落后的学生为主。同时,家长在家中也可能由于教学环境受限或教学技能缺乏等原因,没能很好的将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的技能长久的保持下来。另外,从家长们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希望孩子所在的教育机构能够在师资质量上有所提高,在教学形式上能够注重开展个别化教育,以使自闭症儿童能得到相应的语言、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要使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其子女的教育中来,重要也是必须的一步就是要研究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特殊需要,发挥家长作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以便更有针对性的为特殊儿童提供合适的服务和帮助。从访谈结果来看,家长们表现出配合学校教育的愿望,一些家长也身体力行的发挥了他们在配合孩子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特殊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更多地了解学生家长的需要,并将其作为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教育的一种依据。比如,一些特殊学校可以自身为媒介,邀请专业人员来校为家长进行定期的特殊教育知识或技能培训。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专业人员的支持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够让他们在亲自教育自闭症方面学到方法和技术,还能帮助家长表达他们对自己的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
此次研究让我们得到了关于一些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他们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期望的信息,了解了他们具体希望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怎样的程度,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上海市特殊学校中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现状。对于自闭症这样的特殊群体来说,怎样的教育实践能够更有效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就目前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来说,需要了解自闭症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以便为有效开展自闭症教育
提供依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
[1]江琴娣,陈优.关于上海市辅读学校自闭症儿童就学现状的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6,(6):18-22.
[2]王小慧,陈振华,杜文婷.辅读学校教师与特殊儿童家长的家校合作观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12):12-15.
[3]万育维,王文娟.身心障碍家庭――建构专业与家庭的信赖联盟.台北:洪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2.105-167.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46.
[5]穆克利.关于我国弱智学生家长需要问题的调查研究.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3):22-24.
关键词:特殊教育;家校互动;策略
家校互动合作是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的教育合作方式,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两者合作使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走上正轨,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互通情况,互相配合,了解特殊孩子的具体成长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
一、引导家长调整心态,营造积极氛围
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一个人的成功、健康和快乐的保证,任何时候都要抱有积极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最大的热情,那么成功离你不会再遥远。家长要常针对孩子的自卑心理适时引导,以赏识的眼光鼓励孩子追求进步,告诉他:“你能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只有把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对所做的事情才会越来越感兴趣。反之,如果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那么他们做事情就没有动力驱使。家长要在兴趣培养上下工夫,通过自己实际行为引导孩子尝试,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学会承担,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他做”为“他要做”,积极调动孩子的兴趣,让“要求”变成学生的自然行为。可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家长对待孩子的心态,在调查中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存在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后天心理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教育讲座让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家长要理性接受孩子孩子的事实,保持乐观精神,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
二、鼓励家长亲近孩子,减少沟通障碍
特殊教育孩子不仅需要家长提供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家长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很多家长表示在家里无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小就是通过父母说话的语调、身体动作、神情等理解父母的用意,并通过彼此交流,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疼爱,感情是相互的,这也就决定了孩子从心理上是否愿意与父母亲近。可见,家长亲近是减少沟通障碍的前提,而不同的对象又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三、开设家庭教育讲座
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探索家庭辅导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特殊教育的孩子不同于正常孩子,父母总是很容易疏忽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些教育,通常情况下这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首先,课上可以给家长们讲解一些对待这些特殊孩子应有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对于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可以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要对特殊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特殊心理以及行为表现给家长进行一一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让家长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们做出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奇怪的行为举动。也可以开展讨论,各个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并且交换意见,谈谈自己孩子的情况和看法,教师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方法上的不合适之处进行一定的指导,并要求父母平时应该多拿出点时间多关心孩子,多与这些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更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的气氛,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开设“家庭教育知识论坛”。
四、加强家校互访工作,增进家校互动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与学校保持一致性,关键看班主任和家长间的联系,同时,班主任应该要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第一,增加教师家访率。对孩子的了解,仅通过档案是远远不够的,未必能了解到全面而真实的情况,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家庭进行访问,了解家长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孩子在家的情况,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参考。
第二,鼓励家长进校园。了解是双向的,家长应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学习情况、交友情况,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话题,更好地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为教育交流奠定基础。
第三,采用书信或电话交流。部分家长面对着生活的压力、工作的需要,由于时间上的不便安排,很难实现与班主任间的面对面交流,这样情况下,彼此可以通过书信或电话反馈情况,请求彼此协助配合教育。
第四,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教育局统一的一日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解决普遍性问题,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家长间也可以交流经验。
五、实施家庭支持计划,做好总结评量
关键词:特殊需要;小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67-01
小学教学中注重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社会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小学生中出现了很多行为有问题心理有偏差的孩子,他们不能很好融入集体、性格孤僻、对待学习也是没有热情和兴趣。解决这种状况已是刻不容缓,并且要对症下药。针对当今特殊小学生需要的现状与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教育特殊小学生的方法与策略,促进特殊小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导致特殊需要小学生出现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已经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方向埋下了种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安全、信任感、温馨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家庭生活不和谐,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责任感、社交能力极差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父母对孩子管教过松对孩子溺爱容易使孩子变得骄纵蛮横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观念薄弱。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格会使孩子变成冷酷消极的性格,对他人产生敌对心理甚至是攻击行为。父母要掌握好对孩子教育的方向和态度,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成长,使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迈出健康的第一步。
2、儿童自身原因
由于先天的遗传条件或是后天环境影响使孩子可能有身体或心理的健康问题,不能向正常孩子一样很好的接受教育,在班级或是受到冷落或是受到歧视,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可能并不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身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对待自己总是怪怪的样子,换下角度想一想,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加要我们去疼爱去呵护,不要让孩子在孤独中成长,更不要让不健全的孩子在孤独的状态下成长,这样只会使孩子所处的情况越来越糟。
3、教师的教育方法
始终坚信着以“爱”为出发点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另一种养孩子的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怀着一颗包容博爱的心去关怀孩子去理解孩子。而一些教师的做法只会把自己和孩子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对待孩子毫无耐心讲解以后孩子不明白就马上变得不耐烦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孩子犯错误时不会正确的引导只是恶语相向言语攻击,对孩子进行变相体罚或是身体上的伤害,让孩子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厌师厌校的心理。
二、应对特殊需要小学生的策略探讨
为了让孩子们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家长学校老师社会要联起手来为给孩子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1、家庭中注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作为家长为孩子们做好榜样是重中之重的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要扮演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的角色,朋友、知己、玩伴。一方面,培养孩子有独立的意识不宠爱溺爱孩子,孩子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作为家长就要放手要孩子去做,要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自信的意识,要孩子对自己所做或者要去做的事情都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做好,家长此时要支持要引导要鼓励,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会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努力更加自信。最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钻研,孩子在主动研究的时候也是孩子创造力开始的时候。此外,要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遇事首先不是想着去求救,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2、学校教师对学生做好引导作用
在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的今天,许多教师懂得让学生亲自去领悟感受知识的重要性。教师的使命是严肃的也是神圣的,我们要做传到授业解惑者,更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散发出自己的一点光和热也都是幸福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特殊需要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多注意多关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想法,从根本上解决特殊需要孩子的问题。教师的自身素质更有待提高,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应该付出加倍的努力加倍的耐心,而不是极度的不耐烦和厌倦,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教师不仅仅要传递文化知识也要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教育,在孩子处于迷茫或错误的边缘时及时引导及时讲解。包容孩子的错误积极引导,心疼每一个在自己身边的天使,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将其放大培养。
3、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培养和保护
小学生是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因为孩子年幼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孩子们并不能分清事情的利与弊,作为社会人员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共同帮助孩子们创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社会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这些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各界也要极尽指责发挥各自优势保护小学生,共同努力推动法律条例的执行,一些网吧不管孩子成年与否允许他们在网吧里打各种暴力游戏,也是校园暴力的一个原因,孩子们将在网上游戏的所见所为实施到校园生活中,不仅会给孩子们健康造成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困扰。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保护工作,将保护小学生作为一项全民事业来参与来完成。除此之外,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求知欲望以及对陌生信息的强烈好奇心,课堂知识以及社会信息对他们的思想都有很强的冲击力。
参考文献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对轻度弱智儿童首先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还要掌握弱智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营造一个正常的环境,使他们和同龄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特殊孩子看成活生生可以发展的人,树立特殊孩子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使特殊孩子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兼顾个别
一日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幼儿,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要符合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但是也不能放弃对特殊幼儿的教育,更不能为了给特殊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就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特殊的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形。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每次教学活动前我都进行认真的备课,制定出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教学活动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满足特殊幼儿的不同教育需求,使教学活动既能符合普通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能让特殊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在活动中的呵护点滴,倾注无私的关爱,能唤起同伴对于特殊孩子的爱心,以集体的温暖来化解孩子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陌生和害怕,使他们尽快勇敢地面对身边的一切,使特殊孩子身心得到较好的发展,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
三、以多种形式加强特殊幼儿的个训
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反复教育的原则,根据孩子各方面能力和需要,针对特殊孩子的个性特点,在不同的时间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供活动材料,加强个别训练,以便使特殊孩子能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水平的教育,真正从中获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与他人交往。”为了使特殊幼儿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尽快地将这种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教给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到:“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基于这一理由,如果我们不及早对弱智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
对特殊的幼儿不能急,最需要的是耐心,是坚持。要想使教育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开花,必须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随时抓住机会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持之以恒。
四、家园携手形成合力,帮助孩子成长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特殊幼儿保教取得成效,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和家长一起互相沟通、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但越是特殊孩子的家长越不愿意提及孩子的问题,都是尽量回避,用孩子不专心、身体弱、家中娇惯等做借口,我也不能直接去说,这样会伤害家长本已脆弱的心。要想转变家长观念,必须让家长信任我,愿意和我主动谈孩子才行。经过思考,我利用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家长们请进教室,让家长观摩老师的教学,利用家长会、家访、入园接待宣传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甚至是心得。等家长彻底信任我了,我就会介绍一些关于特殊幼儿教育的书给家长,以减轻特殊幼儿家长的不安和焦虑,获得有效的科学育儿经验,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孩子一定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特殊儿童 家长教育 误区 做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59-01
特殊儿童也叫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是指听力、肢体、精神、视力等有残障或病症,需要特别护理的小孩。研究表明,家长主动参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对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要从特殊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实际出发,及时给予他们教育和训练,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1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误区
特殊儿童家长是儿童最主要的教育者,是特殊儿童生活中最早遇到的重要他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能使家庭获得更多关于特殊幼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信息,能有目标和有针对性地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构建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儿童积极健康的发展。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特殊儿童家长,要么参与积极性不高,要么不知道该如何参与,甚至有些特殊儿童的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托付给康复机构的老师。这就出现了这些孩子往往进步速度较慢,情绪波动较明显,相反,家长参与程度较高的特殊儿童,其康复训练效果较明显,在训练中较配合,情绪较稳定。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单靠有限有康复机构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家长的参与,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一些做法
2.1 调整心态、转变观念
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教育上,都给家长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有些家长情绪上表现为不安、沮丧、恐惧;心理上感到失落、无助、伤感。甚至有些家长一下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不愿面对大众,为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害怕受到别人的冷眼;不让孩子参加室外活动,害怕孩子受伤。这样无形中就抹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了感知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权利。因此,家长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不顾影自怜,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激励孩子奋勇拼搏。
2.2 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
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对正下药,更好地对孩子展开教育和引导。特殊儿童常见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特殊孩子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发现自己身体上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一样时,当他们发现别的孩子轻松能做到的事情自己花很大的力气却做不来时,他们就会对其他孩子产生羡慕,随后越来越多的挫折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打击,使他们越来越缺乏自信,自卑的心里也慢慢产生。
其次,特殊孩子的自尊心较强,容易受伤。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渴望得到人们的关注,渴望得到尊重。不经意的只言片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会刺伤到他们的幼小的心灵。所以,特殊孩子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尽量保护他们那颗容易受伤的心。
第三,特殊孩子的依赖心理较强。由于身体的原因,在生活中,特殊孩子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于是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依赖的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同学。
2.3 转变角色,主动参与特殊儿童教育
家长既是父母,又是老师,他们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特殊儿童的家长要面对现实,摆正心态,积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耐心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给孩子更多的父爱和母爱,相信“爱会创造奇迹”。
2.3.1 关爱不溺爱,给予孩子无差别的教育
家长对特殊孩子给予关爱和呵护是必要的,但要爱之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和自立能力。因此,在家里,父母尽可能公平一致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因为特殊孩子就特殊对待,让特殊孩子从小要就生存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
2.3.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生活中当特殊孩子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选择坚强,与孩子一起战胜困难,切忌过于怜悯,凡事代劳。同时家长应多给孩子讲一些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让孩子看一些励志影片,给孩子灌输精神粮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2.3.3 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学有所成,得以安身立命
上帝是公平的,它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特殊儿童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却往往在另一些方面比一般人灵巧。如,失聪的人视觉特别敏锐,失明的人触觉和听觉特别敏锐,自闭儿有的在数理方面具有资优的表现。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接授良好的教育,使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得以安身立命。
2.3.4 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促进情商发展
让孩子参加活动,融入群体,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责任感,增长适应社会的生存本领。
2.3.5 配合学校教育,家校教育同步进行,以达教育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