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一建建筑课程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程计划吸收了世界上关于课程设置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主体发展思想的精华。
从一定意义上说,过去的教材是目中无人的教材,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和理论依据加以设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注意了这个问题,如新的语文教材不仅注重在语言知识方面选取精华,而且融入了怎样做人、做事,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因素。
在知识体系本身的确立上,没有按学科主义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取最有用的知识,抓取知识的骨干,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将知识点本身分为两大目标: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这与传统的教材不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
吸收其他国家注重人的培养的经验,在个性、潜能开发的同时,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大舞台去选择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着眼于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小天地里,按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会开辟出教学的新天地。
一、在这样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改革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学生。学生既是扶持、帮助、指导的对象,同时又是研究、开发的对象。教师不应居高临下,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学生的信息源、知识面很广,教师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新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按受外界信息的速度比成年人快得多。因此,成人给予学生相应的扶持和帮助,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2.强调知识教育重新定位的问题。
过去强调“双基”,只满足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的程度。现在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并且要求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并且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一定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但是要注重将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起来。这种方式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慢慢形成定势,学生就会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要将知识当成一种载体、一个桥梁、一种工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一定不要停留在知识的简单传授上。
3.课程改革综合化,注意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化、系列化。
国外提倡在小学阶段自然科学要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但不强调分科、分方面,而是将知识综合运用于情境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4.课程改革的发展强调课程类型的多样化,除必修课外,还要有选修课、活动课,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哈尔滨市的几所实验小学,正在探索小班额授课制:每班20人左右,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课程,打破年级的界限,学生达到一定的级别,就可以进入更高一级,这是很好的尝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各地有条件的都应积极试点,不要有空白。如果小学的改革从制度层面上不突破学制和年级、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不突破大班额授课的局限,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很难落实。每个地市应选择2-3所学校试点,积累一点经验。这方面的经验对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5.注重学科课程中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渗透。
教师今后的学习,包括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都要注意这一点。教语文的教师,只懂一些汉字和语言写作方面的知识,对从科普著作中选择的文章的内容一无所知,就无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无法绘声绘色地将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体验。因此,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结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6.注重强调人文精神、道德的培养。
过去也强调注重思想教育,但是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常常生拉硬套,不能有机结合,很多时候是受教材的局限。现在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去感知、去体验。教师体验得不深,怎能指导到位呢?希望各位教师把握好课程改革的趋势,处理好教材的有关内容。
二、对各地组织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意见
1.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培训基本的理论。
没有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共识,很难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所以要使教师清楚课程要改革什么,为什么改,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不能只局限于培训教材和大纲,然后上示范课。
2.在培训中,注意以课题牵动为切入点。
前段时间,教师的科研工作出现很多误区,视科研为高不可攀。什么是课题?课题就是落实新课程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提出问题,不断积累经验,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立足于学校,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教研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教师承担的课题与个人研究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实施规划,去推进。即教研员要把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搜集起来,确定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制订成课题项目纲要并下发,使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研究。使课题覆盖课程改革的全方位,综合起来就对课程改革有了整体、系统、全面的认识。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就是先投课题,然后根据课题的价值决定是否立项、是否支持、是否提供条件。同此必须以课题牵动为切入点、为手段,使改革深入。当然在培训过程中也不排除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这方面的工作应防止照搬照抄。应淡化和克服形式主义,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听课教师应把握模式建立的依据,上示范课的教师应该清楚如何根据新的培养目标上好这节课,使其他教师学到对实质,而不是简单地学习模式。教研员必须创造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新的教研模式,必要时可以进行研讨,这方面很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强调课程改革要以校长培训为主,要给校长压担子。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支好队伍:没有好校长,就造就不出骨干教师。
校长有胆识、有办法、有策略,才能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各地都该有这样的思想,给校长压担子,对校长在校本培训上给予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4.关于怎样培训。
广大教师不要失去课程改革的机遇。要认真学习,向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绝大多数从教师成长起来的专家型的教师都必然走的一条路。骨干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承担起相应的课题,带着问题向书本学习,不但用心学,还要善于学,学以致用,终身不忘。要通过培训达到以下3个目的:
(1)通过培训把整个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主要原则弄清楚。
(2)就学科课程而言,要明确新的课程改革有哪些新的变化、新的要求,怎样处理好这些新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课程实践
医疗文书书写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让乡村医生学习医疗文书书写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强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能力,也为了使乡村医生在今后能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我校在2012年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实践课程中开设了《医疗文书书写》课程,将其纳入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实践体系的研究当中,收到较好效果。
1乡村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重要性
医疗文书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制作的反映医疗服务关系、患者健康状况和医疗措施、过程及其结果等方面信息资料的规范文件。医疗文书是医疗机构极其珍贵的财富,是病人的医疗档案,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过程的客观记录与文字见证,是医患双方构成医疗契约的重要证据,也是医疗机构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水平的体现等等。乡村医生书写医疗文书是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规范了乡村医生的医疗行为。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多,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更是乡村医生自我保护的主要依据。
2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医生书写的医疗文书主要是门诊病历和处方,为了了解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的情况,在培训之前我们对乡村医生平时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了一次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2.1缺门诊病历中缺主诉占18%,缺现病史占56%,缺过去史占79%,缺体格检查记录占8%,缺辅助检查记录占69%,缺诊断占15%,缺治疗意见记录占30%。处方书写中主要缺一般项目,缺皮试。
2.2漏主要为病史中的重要阳性或阴性症状、既往史中的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重要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等,体格检查中的主要脏器,首页填写、医生签名。
2.3简病史过于简单,诊断不明确,用药明显不合理,书写字迹潦草,个别门诊病历记录仅几个字或十几个字。处方中写错药名、用量、用法,中外文混写、中药西药混合开在一起。
3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实践探索
3.1课程开设
3.1.1课程设置和目标本门课程为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实践课程,名称为《医疗文书书写》,学时数为10学时,讲习比4: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乡村医生全面掌握村级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使用或记录的医疗文书。学习结束后,能熟练正规地书写门诊病历、各类门诊处方等。
3.1.2教学内容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医疗文书书写的意义和作用,村级医疗机构医疗文书的种类、书写格式及具体内容;重点讲解村级医疗机构中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书写格式、特点和示例。
3.1.3授课教师本课程由县中医院院长助理,原卫生局医政科科长郑国新同志担任授课教师,郑科长具有多年的医政科工作经历,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结合在多年的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临床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学员,保证了课程的权威性、规范性、实用性和生动性。
3.1.4课程设置本课程开设后,本着学为实用,面向临床工作的需要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门诊病历和门诊处方书写为主,全面掌握村级医疗机构医疗文书的内容。授课中授课教师着重将完整的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书写等的意义、规定、格式讲深讲透。并且还精心制作课件,示例举例,使乡村医生在理论上充分了解医疗文书书写在医疗、科研、医院管理、防病和在法律上的重要地位,深入掌握门诊病历和门诊处方的书写。在上课之前要求每位乡村医生先自己书写一份门诊病历和处方,让学员带着问题听课。授课教师从问诊开始到查体、诊断最后写出完整门诊病历、处方和村级医疗机构的其他医疗文书,完成一个病人在门诊就诊的整个诊疗过程的医疗文书书写,教师在授课时还进行病历示例的分析、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讨论。同时把亲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乡村医生,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本次课程中的内容,又给乡村医生灌输了临床思维的方式、方法。
3.2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以阶段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讲完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后进行随堂考试,要求乡村医生写出 3个不同的主诉,3 个不同的现病史、过去史,教师逐一批改、纠误、评分。课终进行实践考试,考试方式为老师出10个社区常见病种,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等,要求每位乡村医生自选一个病种,完成一份首次门诊病历,并开好门诊处方。
3.3实践效果本门课程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参加培训的136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践考核,以及对131份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与课程开设前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比较,对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3.3.2课程开设病历书写对比131份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与课程开设前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病历书写质量评估与标准进行比较,经计学处理发现P值小于0.01明显差异,说明本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水平有明显提高。
3.4分析与探讨现代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日新月异,病人对医生诊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文书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医疗质量的体现,更是司法证据之一。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医生日常的工作,也是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途径,医疗文书书写在临床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医生知识程度、分析能力、学术思想、医疗作风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乡村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文书的书写不够重视,使得许多乡村医生不会写完整的门诊病历,甚至不会写门诊病历,开设本课程就是为了使乡村医生全面掌握医疗文书书写相关内容,规范医疗文书书写,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实践证明在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实践课中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赖雁,曾俊,代吕霞,等.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92-794.
[2]华春,赖瑞南.浅析农村个体医生如何应对医疗纠纷[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0):44-45.
[3]杨华,谭跃,黄姗姗,等.门诊病历书写质量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2,2(1):52-59.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未来
我校自1993年开办建筑水电中职专业,先后为江苏省建筑安装行业培养了三百多名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高,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开招五年制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从中职向高职转换之时,正是校企合作发展时期,我们也从思想上认识到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心。
1 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校企业合作的现状
在九十年代,我校校企合作开始起步。建筑水电专业与常州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常州设备安装公司等国营建筑单位签约,邀请企业作为建筑水电等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当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依靠“关系”和“信誉”。各建筑企业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协助完成教学过程中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比如:专业认识参观、生产实习等;专业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学校的毕业设教学环节。当时这些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各企业内部有自已的培训中心能够负责职工继续教育,新入职的职员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企业对我校中职毕业生需求量较少。因此校企合作处于学校一头热的状况。
2000年以后,随着国营建筑企业的改革,企业机构发生了变化;各小型建筑企业像雨后春笋出现,企业也意识到需要与学校合作,一方面培训在职职工,另一文面为企业储备未来员工。2005年建筑电气专业开办,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最终形成一种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由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邀请校外实训基地的10位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过程,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依据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的顺序及施工员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确定毕业生主要工作项目为:工程招标与投标、施工组织、材料检测与管理、工程质量检测、评定与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评定与竣工验收七项。再依据工作岗位、工作项目确定毕业生需要职业能力,组织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项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若干模块,每一模块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知识有相关实践性知识、理论知识、拓展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和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聘请十多位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职业教育的专家成立了专业指导和咨询委员会,每年根据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情况和专家的意见,综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对专业的就业岗位、基本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使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适应企业的需要。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现采用“4+1”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前有一年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顶岗在校企合作的建筑企业从事实际工作,以一个企业员工的身份需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单位实际岗位的工作。如此一年,学生不是施工过程的旁观者,他们在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责任之下,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实习结束后,双向选择,大约70%的学生选择留在实习单位。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能将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补充到企业,充实新鲜稳定的力量;又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竞赛力。如此,校企双方因为有互赢的成效,合作更加顺畅更加密切。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加快从“学生、学员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一直坚持作为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企业项目的施工、咨询等工作,实现企业和学校、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优势互补。
2 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校企业合作的未来
目前,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所进行的校企业合作只属于浅层次合作模式。今后,建筑电气气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需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2.1 加强校企业合作,培养“双师”教师
作为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领头人,教师不仅能在讲台上讲授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训训练中能够操作示范,将枯燥的施工规范、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掌握。因此,学校要将教师推向生产一线,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工艺流程等,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从生产中发现研究价值高、易应用于实践的课题,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科技水平,增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力。
2.2 加强校企业合作,建立“岗群轮训”
近年我们发现,毕业生在一年顶岗实习期,专业知识、工作责任都会快速增长。现在能够与建筑电气专业校企业合作的单位越来越多。制定校内专业课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平行交替进行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行岗位群轮换的制度,形成了 “平行交替、岗群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断交替,使学生的实践教学职业岗位作到了全覆盖。
2.3 加强校企业合作,承担企业研发
作为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承担企业研发项目,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设计和先进专业技术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也为培养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校企业合作,促进企业员工稳定
每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内容,其中正直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最重要的。当前毕业生存在随意签约和毁约以及频繁跳槽等现象,这暴露出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将实习生送到企业前,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以促进实习生到企业的稳定性。
2.5 加强校企业合作,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看不见的手,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获得成功。学校的专业教师可能到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训,如:企业管理培训、中层管理培训、团队建设培训等。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借鉴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政府、学校、企业只有在真正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紧密合作,相互支持,诚信互利,不断丰富和深化校企合作的项目和内涵,努力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品位,才能真正培养社会经济和事业发展的能工巧匠。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我们职业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专业成为“企业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高教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高校水暖工程预算课程内容和特点及不足
1.1课程内容本课程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以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的形成规律,编制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的专业课,它是确定每一建设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投产所需全部水暖单位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国家对基本建设这一新增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核算,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在建设领域建立基本建设预算的必要性,能够独立地编制基本建设预算文件,正确确定基建产品的价格,具有分析和解决建设预算工作问题的能力,做好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熟悉掌握其它专业课的知识是学好水暖工程预算这门课程的前提。本课程一般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环节。
1.2课程特点本课程涉及的理论面广,实践性强,政策性强。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与其它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同时,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必须抓住主要问题来学习,也就是抓主水暖识图、定额与水暖工程预算编审方法等问题的学习,此外,还应注意到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特点,应使学生密切结合本地区,本系统编制水暖工程预算的有关规定来进行学习,并且要结合实际工程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1.3不足之处水暖工程预算课程一般分解为理论课程和上机实验课程两个基本环节,但是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水暖工程预算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往往是脱节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一般高校的给排水专业培养方向都是传统的培养工程设计和施工,所以对预算不是很重视,而现在的形式是建筑行业分工细化,用人单位都希望招收有经验的员工。②学生对建筑绘图识图等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导致预算课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巩固专业知识的。③传统的学习软件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庞大的专业软件更新费用又成了实践课程的难题。④由于本课程的学时少,一般任课教师都是兼任教师,而本门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和软件以确保专业的时效性。这就增加了老师备课的负担。⑤课程实践是个难题,本课程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完课应该马上参加课程实习,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资源和条件。
2课程改革的思路
2.1课堂内容的改革对于水暖工程预算这门课程,若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对预算政策法规系统性介绍,就会出现讲解内容比较乏味,重点不突出.因此在课程讲授之前,针对课时少让同学们课后自学预算政策程序等内容,同时教师上课时利用一些时间对同学进行测试,以查看他们的自学情况,上课时教师重点讲授专业识图和专业知识以及算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一定要联系实际,把小项目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全部演示出来。课后还要给同学们留一个类似的案例让他们作为一个课程作业来完成,教师过后再把正确答案公布给同学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疏漏和不足。
2.2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针对传统的学习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问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现阶段用的比较多的软件就是斯维尔和广联达,一方面企业想宣传自己的品牌软件,而另一方面学生想利用自己的上课时间多掌握一门专业软件以适应社会,可以通过请企业来给同学们做教学和讲座,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可以在实验课更好的消化理论课的知识,让自己跟贴近社会。同时在课外举行相应的应用技能大赛,让土木类专业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提高同学们的核心竞争力,增进了学校企业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在职人员的专业差距,也大大的节省了学校购买和升级专业软件的经费。
2.3实践环节改革理论和实验属于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实践则是真正让同学们接近专业、被社会认可的最好老师,如何让让社会实践不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调动广大教师和校友的积极性,让他们把一些学的比较好的同学送到公司去,让同学们从基层实习开始,一点一滴的去积累,逐步适应公司的工作,等到他们毕业时,他们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当然这还需要学校、教师和校友不断的努力,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才能够最终实现。
2.4专业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支持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时为32学时,但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课程知识体系将于工程技术类、工程经济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法规等课程及知识范畴息息相关。该课程应结合上述课程,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结合水暖工程预算课程进行课程结构的搭建,形成以本课程为中心的模块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部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造价控制的工作范畴,奠定实际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的培养方案制定中,应将《给水处理工程》、《排水处理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施工》等工程技术类课程作为前置课程,在本科阶段设置经济、法规、管理类课程,最后以水暖工程造价的课程讲授作为穿针引线的环节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解读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会算量,懂套价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形式将工程实践中造价管理的索赔与反索赔案例进行理论剖析,让学生深刻了解工程造价控制中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进度款支付、工程结算、决算等各各环节的形成与工作范围,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给排水专业工程造价人才。
3结论
[关键词] 油田; 地面工程学; 探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47
[中图分类号] TE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78- 01
油田地面工程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程,受地域、工程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工程学包括众多方面,其现场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学的技术水平等都会对油田地面建筑起到影响作用。
1 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现状
每年油田地面建设占据工程总价的50%以上,油田地面建筑工程一般采用本单位或指定单位自己勘察设计,自己施工管理验收,采用“油田自建”模式对油田进行开采和管理。
1.1 油田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式
采取统一建设管理,从总设计师到施工员,整体施工作业团队皆为油田设计院内部人士,外人基本无直接设计油田建筑的可能。保证团队的统一性和合作性,更容易进行学术交流,以最大化的效益兼容储备人才。
规范工程的参建主体之质量行为,即是在源头处开始质量管理,对承建单位压制建设成本,对承建单位方案可行性进行讨论和科学测绘。
现场设有监理管理部门,协同项目施工单位,一方面保证施工单位不会出现偷懒、偷工减料之行为,另一方面监理的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是工程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1.2 管理机制不到位
中国油田工业发展晚,起步低,现行的油田管理制度仅仅是将利益最大化,处于膨胀发展阶段,必然导致管理的落后,这一阶段以利益至上,一切管理运作以经济为中心,导致油田管理与经济发展失衡。以经济发展为宗旨的中国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管理制度存在差异性。比如众所周知的大庆油田比塔河油田管理制度要先进和更具人性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管理制度的制定反过来也推动经济发展,两者互推互助,共同发展。不久后的中国会达到管理与经济的综合统一。
1.3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众多媒体报道井下作业煤矿油田失事者繁多,此类报道屡见不鲜,管理人员没有安全生产意识,肆意放宽管理力度,导致事故频发。文明施工并未实施到位,施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并未实施到位,责任到人,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项目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
在动态管理的安全责任中,项目经理必须充当管理者与掌权者,起到积极作用,以项目责任人,负责人的身份考虑每一个细节,做到安全责任零事故项目。
2 油田地面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2.1 构建合理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看人,人管理看制度,每个项目的管理力度要有一个量化标准,细节管理要做到统一化,标准化。将量化的管理方式制度化,落实责任到人制,加大对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加强对优秀员工的奖励措施,做到褒贬分明,一致执行。
2.2 强化工程监理管理制度
监理是指对工程全程参与并对工程进行监控、测评、指导、咨询等内容。是第三方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工程管理,弥补工程先天不足因素。
必须做到:提高监理者自身素质,凡无监理资格文凭,甚至弄虚作假者一律予以辞退,大规模、多方位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是对工程负责,对民众负责。监理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自身角色适应,合理分工,合理运作,合理完成工程质量监测。定期培训,对所注意的事项定期做预测分析和总结,交流经验,交流管理意见。各部门要提高意识。
勘察设计单位要针对现场施工具体测绘分析,各大油田地域不同,设计图纸不尽相同。设计单位作为油田地面建筑工程源头工程,要加强依法建设。勘测单位人员要取得上岗资格证等多方证件,与各大地方设计院建立长期信用合作,一同交流与探讨学习。
建设施工单位是具体现场施工管理与控制者,是整个工程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决定性环节,加强建设意识,努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图纸要求,以最高热情完成项目施工工作,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工程工期与工程经济效益三方关系,做到以最优化质量创造最大化效益。
2.3 定期培训,交流经验
学习是一生的过程,而油田建筑工程也是从始至终要学习,自我充电的过程,自身知识可能跟不上时展脚步或建筑地形过于复杂等不确定因素都要定期培训,通过交流与沟通,灌输新知识,打造团队的凝聚力,没有沟通的团队注定是分散的部队,毫无战斗力可言。
交换学习工作的心得是培训又一大课程,经验是靠一点一滴社会实践沉淀下来的,彼此经验的交换会少走弯路,以求最快速度完成工作量。
3 油田地面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3.1 研究设计高效设备
组织科研力量全力研制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高效设备。加强水泵、分离器、压缩机的科学研制,逐步达到技术成型效果。技术是一切生产力之根,所有建筑工程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有效生产力基础上。
3.2 加强能源研制工作
大庆油田与大庆石油学院共同开展“油气集输系统研究”,保证能源研制与能源输出的高效率体现。未来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量会更加庞大,油田地面建筑工程量会空前庞大,面对如此庞大市场,科研工作的及时进行将为建设的同步性创造理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