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能力和综合素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手绘插画师综合素质造型能力
在高校插画课程的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同学向我咨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插画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开始反复思考成为一名合格的插画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条件呢?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文学修养与丰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
文学修养对于插画创作者来说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个人修养之一。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其内容深奥晦涩还是浅显易懂,都是文字创作者通过观察、感受、思考、总结过程之后,运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认知、理解和诠释的。而作为插画创作者需要凭借自身的综合素养准确地理解文字作品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内涵,并且通过绘制画面来诠释特定的文字意义。基于此,有志于成为一名手绘插画师的年轻人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阅读就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学习手段。通过广泛阅读书籍,我们不仅能够接触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思想凝结的精华、历史变迁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还能够了解那些作为普通人无法一一亲身经历的人类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通过日积月累,阅读可以拓展手绘插画者的视野,可以引导我们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帮助我们提高理解文学作品的水平……,是插画者进行插画创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当然,不仅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拥有丰富的想像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插画是通过插画师通过营造特定画面来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者美化版面供人欣赏的。如何将文字中抽象的内容情节、情感表述用恰当的画面表现出来,是考验手绘插画创作者专业能力和想像力的重要课题。年轻人想要成为手绘插画师,充分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平时多注意收集创作素材,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构图的方式进行训练。多构图训练就是插画创作者在插画构思构图阶段,将相同的文字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幅构图构思,然后经过反复斟酌确定最终采用的构图和表现方式,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处理的创作方式。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会被认为是繁琐和浪费精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就能够体现出这种练习方法的优势所在。一文多构图,一是可以强化训练手绘插画者想象力,长期坚持,可以培养插画者擅长进行多角度构图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可以帮助手绘插画者循序渐进提高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水平;三是可以尽可能精益求精确定适合文字内容的创作形式。这种创作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手绘插画者长期不懈积累的体现,是需要插画者如同博览群书一般大量阅读绘画插画作品的,并且能够不断从前辈与同行作品中吸取精华进行学习探索,从模仿开始,慢慢去体会、感悟、提炼、整理,积累多样的画面形象,来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文学修养与丰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让我们有了成为手绘插画师的可能。
二、造型能力的严格训练
文学修养与丰富的想象力是手绘插画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造型训练。绘画或者插画的创作,都是以造型为基础的,具象作品如此,抽象作品亦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插画创作对于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根据插画的创作特点来进行讨论的。首先,插画大部分是根据一定的文字情节展开创作的。无论画面的主题或主体形象是什么,手绘插画师都要通过塑造一定形象的外貌特征、动态、画面情节等画面效果讲述情节和内容,创作手法是写实风格还是夸张变形,或者是抽象风格,都需要手绘插画师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底来驾驭。其次,插画作品虽然篇幅都不大,但是与一般绘画作品创作不同之处在于插画创作根据文字内容的长短,绘制时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相比较之下,多幅插画作品的创作从主体造型和故事情节连贯性的把握,是非常考验手绘插画师造型能力的。再次,通俗来说,插画就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是手绘插画师通过运用构图、造型、场景、色彩等一切造型手段营造的画面效果,来引领读者感受文字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作为手绘插画师,相较于其他绘画创作者而言,造型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是不可忽略的。
那么,决心成为手绘插画师的青年人如何来训练自己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速写的练习。长期的速写写生训练一是能够帮助手绘插画者掌握各种物体的比例关系、运动生长规律,二是可以提高手绘插画者的绘制速度,三是通过速写写生还可以帮助手绘插画者不断观察生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片段与场景,作为日后创作素材的积累。在速写写生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默写训练,反复默写对于强化形象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专业训练方法。在自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先写生,然后用相同的内容进行默写,再写生、再默写……经过长期反复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造型能力,还能够在我们的大脑中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对于插画者日后进行插画创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三、不断探索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手绘插画师,仅仅具备造型能力是不够的,对于插画的表现形式也是需要长时间倾注精力去探索和研究的。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地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关键能力; 综合素质和能力;研究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教育主要关注工作领域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关键能力”就是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972年德国的梅腾斯(Mentens)首先提出“关键能力”概念,并于1974年进一步将“关键能力(Schlucssclkompetenz)”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1]。关键能力也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性能力,是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久性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可以涵盖以下几种能力:1)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实现目标以及能够组织人和资源监控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3)终生学习的能力。有求知欲望,乐于学习,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能够坚持自学的能力。4)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有抗风险和抗危机的能力。能胜不骄败不馁,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拼搏的能力。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的,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要有专业技术外,对关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人多年从事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和就业,对企业和毕业学生的走访调研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非常看重。企业认为拥有这些能力的学生能在工作中与同事和谐相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能不断虚心学习和钻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服从管理,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学生的“关键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是否录用毕业生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毕业生即使不能在毕业时能“零距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也能适应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船业发展等要求[2]。因此,在当今的高职教育中对学生 “关键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对“关键能力”的研究大都是理论研究,缺乏大量的实践性的研究,对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实践研究更少。用人单位和学校对“关键能力”的理解也出现了错位。学校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没有统一的客观的标准。许多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坚持能力为本位,突出岗位技能的训练。学校和教师虽然认识到“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有涉及“关键能力”的内容,但是由于对关键能力理解出现偏差,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够重视。当前教师的智能水平还无法适应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3 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像培养学生的某一项专业技能那样,通过教师的多次指导和学生的多次练习就能达到,有比较清晰的评价标准。教师只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就可以教会学生。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我们的高职教师没有多少经验可谈。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高职教师要了解“关键能力”、重视“关键能力”、本人具有“关键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笔者认为: 教师的自我激励能力、教学能力、学生引导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人格、应对困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耐受力、控制力、矛盾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等核心素质和能力构成。
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为例,如果一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交流不够通畅,这位教师即使具有了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无法把教学工作真正做好。因为,他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好地向学生传授,即使能够传授,也不是充分的。这位教师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果教师本人缺乏应对困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会想到设计使用这些方面的能力,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深刻的。教师如果缺乏自我意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引导学生在学生和工作中经常发思自己的言行,不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缺乏了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不会在课堂和课后运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就某一项目或者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给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可能想方设法应用企业里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研究。不可能想到设计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次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4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针对教师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中不断开展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活动。
4.1 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充分展示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教书育人,而且修身育人。笔者所在学校经常开展“师德标兵”、“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十佳教师”等评比活动,用于表彰那些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关心学生成长、乐于帮助同事和学生、注重团队意识的教师。激励每位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 “关键能力”的水平。
4.2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意识
笔者所在系经常组织教师学习高职的教育理论,以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指导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每位专业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了解和理解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业务能力。
4.3 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学生,了解所用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关系。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利用商务实训室提供的各种商务软件模拟开展商务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商务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决策能力,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保证教学质量。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到生产一线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技能等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本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每学期有1-2名教师利用假期或者平时空课的时间到外资外贸公司或者报关报检部门了解和熟悉相关业务,了解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了解业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及注意事项,获取最贴近商务工作的案例。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增加实践操作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的本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总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的,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非常有意义。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教学;操作能力;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各类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要搞好实验改革和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即转变理论教学高于实践教学的思想,转变轻视实验教学的观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是掌握、探索和创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途径。实验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进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到实践中,通过实验和整理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同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实验前准备
实验是高职院校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 制订周密的并具有很强科学性的实验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预习实验,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制订周密科学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计划是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实现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设计。随着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精神的贯彻落实,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个周密和科学性强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必要的,只有制订了优化的实验教学计划,才能在原有的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并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认真备课
实验课备课与理论课不同,教师应充分熟悉实验内容和与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也要充分了解,教师在实验前要检查仪器、试剂和材料的准备情况,要进行实验演习,应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操作失误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都要有所准备, 做到能够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认真备课,提高教师的预见性,教师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有备无患。
三、课前预习
要做好实验,必须在实验前进行认真的准备。这一环节往往被许多学生所忽视,进入实验室便不知所措。实验前,学生应很好地预习理论课中的相关内容,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设备、仪器,并能自己拟出实验记录数据用的表格。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实验操作前讲解的语言应简明扼要,要求教师反复提炼讲稿,归纳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的语言。要抓好几个环节,切实规范实验教学活动过程。才能提高实验效果,使学生获得本学科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方法和思维创造能力。
一、检查预习报告
预习对实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材一般都有“预习与思考”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地预习。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预习报告,并提问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二、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实验操作要点及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控制实验课节奏,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调动所有器官体会实验,能看的一定要看,能摸的一定要摸,能动的一定要动,高质量地完成实验。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客体,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者仪器出现故障等,有时学生会抱怨,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 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排除故障,来培养探索精神和坚强毅力,养成细心观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应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都可能出现意外,但只要正确对待,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认真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不规范,态度不认真,不能认真地总结和思考实验结果。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验和整理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学好这门功课。
强化实验学分
考试是验证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好坏的一种手段。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总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础,只要交了实验报告,就会有成绩,而不论实验做的好坏,数据处理正确与否等。而且实验课几乎都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成绩只占该门课程成绩的20%至30%,这样就使得学生轻视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很难激发,更谈不上积极性了。因此,实验课应单独考试记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现状
1、以问卷形式对辽宁部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00%高职学生认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对自己非常重要,希望在校期间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调查表明:在身体素质方面,16%能轻松达标,76%通过努力能达标,8%不能达标;在心理素质方面,74%能自我调解,21%借助外力来平静心情,5%无法克服心理落差;在自信心方面,72%认为自己能行,24%需要他人鼓励做事,4%不敢尝试新任务;在沟通方面,70%善于沟通,26%被迫沟通,4%封闭自己。在合作方面,66%能积极配合,34%能配合,但不积极;在吃苦方面,30%能在困难面前坚持到底,60%能坚持一半,10%见困难太就回避;在创新方面,49%在做事时能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51%完成了事,不对事情进行新的探索;动手操作方面,28%认为能力强,效率高。68%认为操作能力一般,4%认为操作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方面,26%认为管理能力强,60%认为管理能力一般,14%认为管理能力差。;适应社会方面,59%能很快适应新环境,37%能逐渐适应新环境,4%出现适应期较长;表达能力方面,33%善于表达。63%表达能力一般,4%不会表达;社交能力方面,36%认为能力强,59%认为一般,5%认为不会社交;竞争合作方面,80%认为能竞争与合作,10%在竞争中不能合作,10%竞争合作意识差。
3、调查结论与建议:(1)辽宁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规划和监督。(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表现一般为58%,较差为7%,较好为35%。高职学生普遍希望在校期间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3)沈阳市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有待提高。(4)建议各高职学院开设拓展训练课,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拓展训练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源泉。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力是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吸收他人的智慧和成功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做人做事的一种“本领”。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是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的一种体验性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以拓展训练教学为途径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拓展训练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1) 提高力量素质:在攀岩和抱石项目中,练习者需要重复的抓握、蹬踏,以最短的时间到达至高点,因此,需要运动员快速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变化,从而促进了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的增强。
(2)提高耐力素质:在远足项目中,需要练习者长时间的行走,特别是负重行走和山路行走,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耐力素质。
2、拓展训练能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
(1)减少心理压力:在拓展训练中,培训师常说要忘掉三件事,分别是年龄、性别、职务,强调活在当下。实践证明,通过拓展培训,能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人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拓展训练项目以团队活动为主,能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形成团结奋斗、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拓展训练能培养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参加拓展训练可以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熔炼团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如“电网”项目,大家要研究资源的合理运用、人员的分工、责任的兼顾、任务的细节等,项目完成后,使成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大大提高。
4、拓展训练能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训练的重要内容。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是在非常规条件下完成的。例如,“盲人方阵”,全体成员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进行沟通,倾听他人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一致而完成任务。项目过程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拓展训练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造力
(1)拓展训练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每个项目对人的心智都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在特定的情境中,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挑战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项目多数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例如“罐头鞋”,在活动中没有人教你怎样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团队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6、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心理恐惧的能力
在拓展训练中经常听到“我行”、“我是最棒的”、“我要挑战这个项目”、“好”等这样激励的言语来提高自信。同时,训练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恐惧心理。例如空中断桥项目要求学生在8米高的地方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上。任何人站在上面都会感到恐惧,此时能否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果断、勇敢地跨出一步,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这个项目给学生留下最深的感悟是:“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实处,在体育教学中,以拓展训练为途径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陶宇平,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89-295
关键词:毕业设计;综合素质;科研项目;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74-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应用专业,它囊括了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两大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个专业。目前很多综合性高校均开设应用化学专业,但专业的方向和培养目标均是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而制定,如齐齐哈尔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大连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以染料和化学中间体为主要研究方向,西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以油田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还有东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依托大庆油田和大庆石化两大企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相互依托的两大研究方向,但最终的目的均是培养各类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关键环节。因为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方向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大学生动手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大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通过双导师指导的方式,实现校企互利的目标。本论文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着笔,探讨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科研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个别的科研项目还需要跨学科或跨专业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该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较丰富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能力还欠缺,虽然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有了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要求随之降低,往往是大学期间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照教科书或实验老师的已定的步骤原班不变的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对于依托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必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结合学生能力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必须遵循科研项目的原则,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选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表1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
表1显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仅有18周,很难及时完整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设立多个子课题,且子课题不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简单的拆分,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拆分的子课题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且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1中毕业设计课题有实验型,也有理论分析型,这些课题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性质的指导不是像大学期间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那样简单的布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而是要求指导教师尽力为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仪器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取文献的精华;如何根据查阅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献或课题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相关的课题或相关领域的课题在一起讨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发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合理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为重要,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表2为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某指导教师指导大四学生期间的记录。
表2的内容显示,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本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原则,每一次指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交流,对科研及工作应有一个认真、主动、积极以及负责的态度。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迈过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的过渡。
三、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从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一周开始,共18周,时间较长。同时这学期也是比较复杂的一学期,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找工作;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复习复试的课程,准备参加复试;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已找到工作,但所签单位要求提前到单位去实习、工作。毕业设计对马上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的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也比较苦恼,一方面想好好的做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不想放弃工作或研究生复试。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在18周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结合科研项目的课题,能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呢?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第一周,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合理选择课题,如对于想到单位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综述性的课题,同时可以结合工作的内容,将综述和实践同时进行;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选择需要时间较短、理论深度较高的课题;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难度较低、耗时较短的课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改革或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课题的整体计划,详细规定学生每一周的工作内容,定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确保学生在18周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如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某教师对于综述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详记查阅文献的目录以及文献的总结内容,并要求每周讨论两次;对于实验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自己组装实验装置,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并每周至少三次讨论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两周一次学术交流,同一组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实验内容以及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十年的毕业设计实践和探索表明,毕业设计是在校大学生从高校跨入社会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该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的知识,也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涤心,黄兴远.依托产学研合作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J].陕西教育,2009,(1):55-56.
[2]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9.
[3]黄崇莉.强化毕业设计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2008,(1):207-221.
[4]岳恒立.毕业设计环节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2):134.
[5]孙浩,许琦.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4):49-54.
[6]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
[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0-131.
[8]张俊举,钱芸生,富容国,等.依托科研课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116-117.
关键词: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评价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的战略主题部分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并且指出“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因此,教育教学中把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事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计。“软件技术”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特征明显、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专业课程的评价方法毋庸置疑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都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和实现素质教育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个人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需要[1]。
2 “软件技术”专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occupation ability of the major "software technology")
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是相对静止的,其培养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的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由于职业的特点存在多变性,是相对变化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专业和目标职业紧密结合[2]。
显然,专业培养要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也需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进行[3]。
通过对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调查,针对辽宁大连地区日企较多,外包业务较多的情况,我们认为“软件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应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1 综合素质
(1)文化素质
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具备正常向上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水平。
②具备汉语言的文字、语法、写作与欣赏的能力。
③掌握两门外语,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和日语水平二级考试。
④掌握软件开发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⑤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应用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⑥熟练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
⑦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有初步的了解。
(2)专业素质
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思想、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方法、数据库原理等。
②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包括计算机常用软件操作、程序设计、读写日语开发文档,网络技术、软件系统设计等。
③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懂得涉外交际礼仪知识。
④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包括系统分析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程序员、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等。
⑤熟练应用两门以上外语,包括口译、笔译、写作等。
(3)身心素质
具备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竞争与抗挫折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
2.2 职业能力
(1)具有较好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
(2)具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3)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以及数据库应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能够全面胜任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5)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与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职毕业生在“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提高学生这些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比学生获得某项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关系到其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
3 现状分析(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在针对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锐意改革,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方法提出了很多看法,文献资料也非常多。其中,对“综合素质提高”“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等观点已形成共识。从相关论文和课题都可以看出,许多院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增加了过程的考评、根据专业特点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技能的考评的比例、增加了素质的考评维数,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仍然不足
高校评价方法的内容是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否满足用人单位之所需。当前大多数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由任课教师来作的,企业参与少、社会参与少,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也较少。
(2)评价指标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尚不能与时俱进
高素质职业人才不仅应具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以及起码的职业道德等。这些多维的评价指标还不够健全,而且往往一成不变,还不能及时地根据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
(3)对过程评价的量化、细化程度不够
尽管很多院校加大了过程评价的力度,但是如果对学习过程和行为没有量化的监控,不能把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教学与实践的环节,那么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就会降低,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对隐性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缺乏有效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在对显性知识的评价方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对隐性知识的评价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4 评价方法改革措施与实践(Measures and practices of evaluation methods reform)
(1)教学各环节系统全面的改革。
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到、课堂教学到考核模式全面改革。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要指明和体现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大纲要说明与本课程相关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与考核要细化每一堂课素质和能力目标,通过评价结果还要进行反馈,这样形成一个教学评价的系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2)根据“软件技术”专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分解到各个课程模块中,使评价细化、量化和全面化,形成指标体系。
(3)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践中,我们积极与相关企业使用,邀请软件企业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按企业的标准给予学生评价;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活动,在企业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接受企业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对参与者与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些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中去。
(4)加强过程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起到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作用。把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目标分解到每节课堂中,每个知识技能模块中,使得教师授课有重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同时,要公开评价结果,使师生对评价结果有认识,有反馈,有心得,提高评价的效用。
(5)进行个性化评价,不仅看一次评价结果,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鼓励进步,对重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和个性教育。
(6)把评价融入到课程实践任务和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
(7)自主评价与互评相结合。逐渐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同学之间进行沟通进行互相评价,这样他们更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行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
(8)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加网络资源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发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进行相关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5 结论(Conclusion)
在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通过调查与测评可知,评价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比较大的,学生能逐渐意识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样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评价方法的改革仍需切实深入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改革要围绕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两个核心,立足于长远,又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劲松.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6-107.
[2] 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8):88-90.
[3] 任昌荣.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信管专业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1(10):90-93.
一、讲清思路,明确因果
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物理大纲中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适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问题等方面,必须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如在讲解“速度”这个概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速度概念,是为了比较运动时间以及位移都不相同的两个运动的快慢。其次,让学生知道怎样定义速度,选用相同的运动时间(单位时间)标准,具体做法是求出位移与相应运动世界的比值。又如动能定理的得出应使学生弄清楚,它是以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例,综合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推理。它的作用是建立了功和能的一种定量关系。它虽然从特例中得出,但却适用于多个外力甚至是变力作用下的物理进行各种机械运动的情形,且不涉及物理运动过程中的状态细节。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些因果,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能动地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二、潜移默化,渗透方法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领会这些科学方法,这对于培养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大有好处。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将平面视为“光滑平面”,将一个物体视为“质点”,利用这些例子教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等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行合理的抽象,求得问题的解决。又如讲到加速度的定义时,把它与速度(s/k),密度(m/v),压强(F/s)等概念的定义进行类比,这些互不相关的问题却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思维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能作为知识来灌输,只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丝点拨。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的不对,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是想快反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审题到位后,再把题中的描述转换成一个活生生的情景,当然,应用能力的提高还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基础为首先。
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显现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会遗忘甚至于消失的,而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物理思想方法,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都将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
三、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努力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思维的独立性只有通过独立学习来培养,阅读教科书是独立学习的基本环节。学生的阅读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完成。从物理知识的特点出发,阅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以“节”初读,了解新知识;以“段”细读,理解新知识;以“点”精读,领悟新知识;以“章”通读,理顺新知识。没单元、每章节、每学科分支都要指导学生适时总结、归纳、对比。老师的指导不是包办,应该让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体会。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对知识既要讲清楚,又不能什么都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要讲好,派生性的知识要适当地提示学生,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研究。但对于学生提出的“超出大纲”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不考”,这样会堵塞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
课堂是落实教育目标、完成课程教育计划、对学生全面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必须要面向未来,必须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力。这已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四.强化观察,学会识图。
作为数学教师要有这样一种认识,完善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成绩,反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数学学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题做题,所以在做题中提升学生的素质是使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很好的一个途径。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传统上很多教师是按书中例题的证法进行证明之后,马上让学生练习定理的应用。如果只是这样,不和其他知识相互联系,这一知识就成为了孤立的知识,就不能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1 联想能力
从启发学生寻找证明思路上,训练学生联想能力。要证明内角和是180。,要让学生知道应该联想所学过的与180°相关的知识。通过联想可知目前学生所学过的与180°相关的知识只有两个: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这种联想能力和意识非常重要,几乎在每一道题中都会用到,联想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告诉学生这种数学联想方式,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同样适用,这样就把数学思维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2 创造能力
虽然联想到了平角和同旁内角,但这三个内角的位置既不是平角,也不是同旁内角,这时就需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用“运动的思想”,想办法搬动角使三个角构成平角或同旁内角,而我们学过的可以通过构造等角使角“运动”的方法,只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或同位角相等,这样学生就逐渐地想到了以下的方法(生活中也是这样通过创造条件缩小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通过探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辅助线的作法:
①如图1,延长BC得到一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1=∠A。
②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
④如图3,过C作CD∥AB。
⑤如图4,在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F∥AB,PE∥AC,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画法。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讲解依据。
①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利用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和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⑤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同位角或同旁内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3 思想提升
探索到这里就结束这节课应该说上得也不错,但如果到此为止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我们还应从探索的过程中继续寻找教育的契机。通过观察探索可以向学生讲解“广义对称的思想”(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因为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来说所处的地位和拥有机会是一样的,因此在点A能办到的事,在点B、C也一定能办到,在边AB能办到的事情是其余两边也能办到,这样辅助线的添加位置还可以找到很多。在继续深入换角度联想,在顶点能办到的事,在边上是否可以做到,在边上可以做到,在边外可不可以做到,在三角形内可以做到的事,在三角形外是否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找到很多平移角的方法。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探索打开学生的思维,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
4 广泛联系
这道题还可以用特殊化或极限的思想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趋势走向。比如在几何画板上拖动三角形一顶点A,使其接近对边,会发现当角A接近180°时另两个角的度数将近于0°,由此可猜测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可能为180°。有了这样的思想,在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时,不少学生会用这种思想很好地猜测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也为高中的学习做了铺垫。
5 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一、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精神,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充分发展,并且让学生“形”与“数”多维素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促进数学教育科学化、开放化、信息化,提高全民的数学素质,在生产科学技术方面运用,促进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当前推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在各方面的体现
1.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面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有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逻辑的严密性、应用性、科学性要求较强。实施素质教育按培养未来人才的总目标,使教学目标科学化,素质化,使数学教学实用化、社会化。数学教学中同时应具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即使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素质,科学思维素质,审美素质等。
2.在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方面的体现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中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审美素质。
3.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学方法既要求有启发性,主动性,生动性,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对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感、有针对性,能引出新知识、新思考;对课堂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对解题思路进行探讨与指点;对教学内容补充适量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主要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改变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学生完成教材目标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兼顾,对教材知识的引申与题海战术转向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培养;“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转换。由教师满堂灌的教转向学生有兴趣自主的学,化苦教苦学为乐教乐学;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
数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强调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科学地思维,养成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形成适宜的情感,性格和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案例具有梯度,思维应有深度。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精髓,高层次地分析问题,阐明表述,由浅入深具有梯度,从培养思维的深度入手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抽象日常生活中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活动空间。
(3)挖掘数学本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讨各种解法,注重一题多解,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研究开放性题,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进行批判地分析与评价事物的能力。
2.增加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
数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课堂教学高质量,课堂容量增大,课堂上学习掌握内容越多越丰富,注意力越集中,兴趣越浓厚,无形中减轻了学生课后课余时间里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增加了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巩固和拓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符合应试与测评的需要
数学考试重视双基考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以及数学应用意识。
(1)数学思想方法的考点在基础题和综合题上。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学语言的考查也在加强。一些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实际应用题的解决都要有较强的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声乐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学习者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保障,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那么,声乐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呢?首先,声乐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这就要求声乐学生要有声乐专业所要求的嗓音器官的素质条件、音乐感觉素质条件、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和音乐的感染力等技能素质。其次,声乐学生要具备 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把握歌曲才能更好地提高演唱水平。第三,声乐学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要想提高声乐学生的整体素质,只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有好的悟性和理解力,才能提高歌唱的高度,才能打动人心。那么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声乐学习的重要素质就是音乐感觉素质即对音的高低、强弱、节奏、节拍有较敏锐的听觉反应,有一定的音乐旋律记忆能力,对音乐有良好的感悟理解能力。音乐感觉素质有其先天性,与遗传有关,也和一个人儿童时代接触音乐的迟早以及环境有关。音乐感觉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音乐才能。他们有很好的听觉能力,对声音有敏锐的反应,有很好的音乐记忆力和节奏感觉,而这些音乐感觉的素质和能力就是我们学习歌唱艺术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在人群当中,音乐感觉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调,没有节奏感、旋律感,而有些人则能听到音乐,就能轻松、准确地记住所听到音乐的旋律曲调和节拍,并能流畅地哼唱出来。因此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音乐感觉素质要求相对是比较高的。
音乐往往是比较抽象的、隐喻的。声乐学习者必须有较强的音乐感受理解能力,当音乐表现美好事物、崇高的思想境界时,旋律往往是优美抒情、舒展和热烈欢快的;当音乐表达愤怒、哀怨、不满的情绪时,旋律往往又是低沉、间断、不和谐的。有良好音乐感觉能力的人应能从这些不同的音乐表象中,感受理解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思想内涵,并引起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的激烈震荡。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慢慢培养起来的。
(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声乐艺术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进度及演唱水平。它对歌唱者的技术学习,演唱,比赛,和声乐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好的歌唱家,他的声音清晰流畅、圆润悦耳、情真意切,其歌声必然会给人留下沁人心脾的艺术享受。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歌唱家,不但要有好的声音,还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那么,什么是歌唱心理?简单的说就是,声乐学生首先要在内心建立一个优美动听的声音概念,要在想象中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声音形象。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是声乐学习最快最好的方法。歌唱心理受环境改变而改变,如观众的改变,演出场的大小的改变等,这都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歌唱心理。所以在校期间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校时掌握了歌唱技巧,掌握了大量作品,掌握了足够的舞台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歌唱时身体的部分器官和肌肉是要有相应的力量和动作的。这就是歌唱方法训练的关键环节。但是在训练时不能单讲如何加强这些器官和肌肉锻炼来掌握歌唱方法,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表达情感,和应该要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掌握歌唱方法。歌唱演员是不能把角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真实感情的。如果用真实的感情演唱,随着歌唱的不断进行,心情跟着歌曲的情绪激动,唱到很悲痛的时侯,就唱不出声音来了。但是没有感情的演唱,当然又不能打动观众,所以声乐学生又必须要掌握表达感情的歌唱技巧――既一种声音的构思和造型。如果预先设计好的声音形象是正确的、完美的,而歌唱的声音又能与预先设计好的声音形象吻合,那么,我们也就获得了正确而完美的歌唱,这种预先想好了再唱的音乐想象力,使声乐学生仿佛看到了自己所要表演的人物形象,听到这个人物的声音,建立良好的心理声音。根据所唱歌曲歌词的内容,角色思想感情的演进与变化,唱出与角色思想感情相符合的歌声。只有对角色理解得很深刻,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如果理解得不全面不深刻,就不能把角色演得逼真。演员只有心理准备充分、头脑清醒时,才能很理智地运用技术,来创造完美的艺术。总之,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应是从多方面入手的,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这样遇到困难时才容易解决,技术方法容易掌握,学习进步快,心理情绪好,便会产生良性循环的结果。其次,就是要多参加演出实践。这对于克服紧张心理、积累演出经验、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应是极有好处的。
(三)深厚文化素质的培养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无论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上,还是在风格韵味的表现上,都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演唱者没有文化底蕴,必然唱不出高度,也不可能打动人心;如果要把歌唱作为终身的事业,那就必须不断充电、不断努力。声乐学生只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乐感是不够的,除了良好的声乐方面的基本训练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所说的“学艺在艺外”,强调的就是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环境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使其转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教学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开发创造力为主进行转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都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喜欢“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独特的见解,更不要提什么创新能力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下面的关系:
1.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交互主体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物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替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这种双主体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核心理念;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3.逐步引导学生转变旧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从呆板的学习方式,到放手让他们去想、去研究。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中积极与教师配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如在“测定电阻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发散性的方式进行提问:①你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准备选取哪些实验器材?③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如何安排实验步骤?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广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拓宽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
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让学生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要大胆进行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套用一种实验方法和方式,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从而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和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全面培养上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最为明显和清晰,能形成非常严密的结构体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建立良好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是不会应用,更不要说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无序的,知识点之间是彼此孤立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点形成线,线形成面,面形成网。这种有层次的网络化结构体系,有助于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刻本质,有助于进一步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综合能力。
让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等的三个方面,在物理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而这三个方面的实质是增强学生认识活动的有序性,而有序是能力中的核心因素。只有在有序的基础上,才能在应用中实现变通和迁移,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最终得到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重道远,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石志青.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26)
[2] 冷绪信.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3] 杨莲枝.高中物理会考与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21)
[4] 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5] 田世昆.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诊断:孩子是否患有不适应的“病症”
“病例”:
晓磊的老家在农村。两年前晓磊父母到北京打工,晓磊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对孙子格外小心,除了上幼儿园,他们从来不敢放晓磊出去。每天都是幼儿园、家两点一线。晓磊也习惯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最近,晓磊父母把晓磊接到北京读书,可是转学没过几天,晓磊就开始“闹病”了。一到学校晓磊就胃口不好,胸口发闷,常给妈妈打电话,说心里难受,想家。晓磊的老师说,晓磊在班上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下了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看大家玩。
诊 脉:
生活的变化是孩子出现适应问题的客观原因。在今天,不仅时展带来生活方式的纵向变化,而且人口流动也带来生活方式的横向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说,晓磊的“闹病”是他遇到了适应困难,心理压力跑到身体上来了。
药 方:
家长应在孩子转学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和孩子谈谈新学校吸引人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直接接触一下新学校,与新学校中的老师或同学适当交流,孩子自然也就容易适应了。
“病例”:
3岁的小强进入幼儿园后整天哭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按理说,托儿所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其适应能力应比不入托的孩子强,可小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强妈说小强在托儿所时年龄最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其他小朋友也很顺从他,凡事他为“王”。可进入幼儿园后,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为“王”了,只好以哭闹来表达他的苦恼。
诊脉: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人际环境的变化,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的变化。小强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角色变化,往日的“大王”成了小字辈,地位下降了(好多幼儿园小朋友升入小学后,也会感到这种角色的变化。)。可另一方面,家长却说他们“长大了”,他们在家人眼里的地位上升了。一降一升,角色心理出现严重冲突,于是,出现了暂时的适应困难。
药方: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比如让孩子分别扮演“大哥哥”或“小弟弟”的游戏,使其掌握角色变化后的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孩子都有好奇心理,可以利用新奇效应,树立他新的自我形象,借以让他重建信心。在角色变化的适应期,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引导他慢慢适应。
“病例”:
晓慧5岁多了,还哪也不敢去,见到生人就害怕。晓慧妈每次和熟人介绍晓慧时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怕生。在晓慧小的时候,如果谁要抱晓慧,晓慧妈自己就先紧张起来了。
诊脉:
晓慧的适应能力差,就是妈妈“说”出来的。这叫消极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很厉害,经常给孩子什么暗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作“标签效应”。另外,当孩子面临一些生活变化时,往往孩子还没什么反应,有些家长就先焦虑了。比如新生入园,孩子才进到幼儿园,妈妈在课室外就已泪流满面。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逐渐转化为孩子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本来没问题的孩子也会出现适应困难。
药方:
一是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从自己的词典里删除,给孩子贴个“好标签”。二是给孩子作好榜样,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增强适应的能力。
“病例”:
娇娇已经上小学了,可穿衣、吃饭还要人伺候,每天爸妈接她回家,她就向爸妈撒娇,抱怨学校没空调,课间餐不好吃,小伙伴不好相处……有几次,班主任向娇娇的家长投诉娇娇常常跟同学争吵,有时还动手打起来。
诊脉:
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因为性格的问题,如娇气、不合群、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药方:
家长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适当给孩子创造吃苦的条件,磨练良好的个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动手动脑的,成人不要越俎代庖,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另外,过度的自我也会给孩子带来人际冲突,所以应教孩子关心他人。比如,吃饭时让孩子和大家一样,不单独为孩子起“小灶”;教孩子把可口的东西让爷爷、奶奶先吃;同学病了,教孩子去探望;伙伴之间有了矛盾,教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
(以上案例由知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提供并分析)
入园&入学:适应问题揭密
焦虑是入园不适的主要原因
文/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高级教师高智英
分离焦虑通常发生在新入园的孩子身上,有时因为缺勤、调班等情况也会出现。
建议:家长首先自己要适应与孩子分离,早上送孩子时应交给老师就离开,切忌离开了又溜回来。事前应跟孩子沟通好,以尽快消除孩子的陌生感,融入集体。
生活焦虑通常表现在孩子的一些生活细节上,如被同伴目睹了尿裤子、午睡时老睡不着等。
建议:家长应多留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留意孩子是否吃了多水的食物?是否肚子长虫了?长牙了?然后家园交接时互相通个气,以便双方及时引导孩子。
交往焦虑表现为孤独、少说话,或者通过捣乱引起别人的注意。
建议:帮孩子分析原因,到底是语言发展慢,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还是有其他的心理阴影。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如引导孩子语言发展,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分清行为对错等。
学习焦虑孩子通常会在活动中唠叨“我不会”,或不动手、不作声,带着祈求的眼光等待老师的帮助等。
建议:家长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了解孩子各种智能的表现,力求以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智能,以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
家长影响孩子入学的适应力
文/广东省阳春市第四小学高级教师张锦芸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都会发现两类家长:一类把孩子送进教室,帮孩子找座位、擦桌椅、整理书包,替孩子向同桌邻座打招呼,请同学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又到老师面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请关照云云。之后,老师上课了,家长还是放心不下,挤在窗外看着教室里面的孩子。结果,往往开学几周了,孩子还是怯怯的眼神,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也哭哭啼啼,比如铅笔断了,要找妈妈削,不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另一类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就回去了。孩子自己认准自己班的老师、教室、座位,记住厕所在哪,不会的事情就问老师。结果,他们很快融入班级集体,学习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高。
因此,我认为,在这方面,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适应能力。
建议:孩子始终要离开家庭,到陌生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所以家长要克制自己,尽早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尤其要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远离原来的亲人、朋友、同学,孤独、寂寞,那么,快速融入陌生地就必定要靠孩子自己与人打交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一个自私自利,拈轻怕重,从来不肯吃亏,没有义气,吝啬小气,不肯付出的人,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适应能力,应在实践中锻炼
文/关鸿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每个人一生中所处的环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孩子需要对新环境的水土、气候、语言、饮食、人际关系、学校等适应。然而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没有适应能力,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会生存,依赖性很强。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上了小学五年级还让妈妈喂饭;有的孩子渴了不去倒水,伸着脖子说:“渴”,妈妈赶紧去给倒水……家长总想把孩子安放于保险柜之中,生活在安全圈之内,不叫孩子经风雨,不让孩子受委屈,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照顾过分,结果使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在学校怕新老师,来了新同学退避三舍,家里来客人总想躲开;怕换学校、课室;每到一处陌生环境就很紧张,甚至在亲戚家过夜,外出住旅馆都会影响睡眠……
依赖性强的孩子现在对环境不适应,将来就很难适应社会。众所周知,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有能力者发展。如果我们现在不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将来哪一位家长能代替自己的孩子去生存?去竞争?去创业?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多方法,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长见识,学本领,增才干,提高适应能力。古人讲“天将与之,必先苦之”,“贫溅忧戚,玉汝于成”,要让孩子成才,就要让他去吃苦,去锻炼。
现在有些家长整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可就是不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结果大道理都是空中楼阁,一遇实际问题就全都烟消云散。
在国外,人们更是重视实际锻炼,日本开辟了几十个无人荒岛,专门给中小学生去进行生存磨炼;德国有的州把让孩子从6岁起参加各种劳动、学习生活本领写进法律,不执行的为违法。西方人认为,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个独立的人,所以他们对孩子的锻炼从一出生就开始―让婴儿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很小时,就让孩子单独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教育孩子自己走自己跑,跌跤了自己爬起来;上小学后,家长不但指导孩子自己去挣一些钱,如去送报、推销商品、当小工等,还鼓励他们多干些家务活挣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能力就很强。
家长在指导孩子实践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教育孩子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当然也要注意安全,要先从孩子力所能及的项目开始。要给孩子一定的保护。此外,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些必要的锻炼条件,如运动衣、鞋、工具等,特别是要给孩子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成功案例:帮孩子改变窘境
文/碧 涛
3年前,我携5岁的女儿来广州与先生团圆。
女儿刚开始时挺开心,可进幼儿园没几天,就开始闹情绪了,当着我和先生的面,打电话给外公外婆,哭哭啼啼说要回上海。
原来,女儿的“情绪”是由一连串的细节组成的:“小朋友一下课就讲广东话,我听不懂。”“他们跳的韵律没学过,只好呆看。小朋友们都羞我,说我笨。”“幼儿园的菜太难吃了,生菜有股怪味道,排骨居然和话梅一起烧,什么汤里都放蜜枣,天呐,又甜又咸,难吃死了。”
我去跟幼儿园老师沟通,老师说,“任瑶瑶太敏感,而且很不合群。她老是穿精致的裙子上幼儿园,有些运动不敢做,怕揉皱了裙子。其实广东孩子无论男女,都穿T恤短裤,很有朝气,而且方便运动。”
我还找了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了解情况,小朋友们说:“任瑶瑶总是嫌幼儿园的菜难吃,我们都叫她‘娇气包小公主’。她不愿意跟我们一块儿玩,老是很骄傲的样子。”一个小男孩还提供了这样一个情报:班里选小班长,任瑶瑶也要竞选,其实那个时候,有一半同学还不知道她叫什么,结果连“班长助理”也没选上,从那天起,任瑶瑶就嚷嚷着要回上海去。
回来后,我跟女儿谈心,说好孩子最要紧的一个行事原则,就是不能幻想着让环境来适应你,而是你应该去主动适应环境。我举了一个最简单明了的例子:全班同学38人,老师2人,只你一人讲上海话,其他人都讲普通话和广东话,你觉得是教会其他39人来学上海话容易呢,还是你一个人去学广东话容易?女儿犟嘴:应该不许讲上海话也不许讲广东话,大家都来讲普通话,要不讲英语也行,我会说,“Nice to meet you.”
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女儿才答应跟我学说广东话。
会讲十几句广东话以后,女儿在幼儿园的日子好过多了,我去接她回家时,她主动把另一名小女孩介绍给我,说是她的朋友。很令人欣喜啊!
我犯了老毛病,问这个王雅莉在班上表现如何。女儿老三老四地说:“妈妈,我交的都是长相一般表现也一般的朋友,那些最聪明最漂亮的小朋友都傲气得很,他们不缺朋友,我也用不着巴结他们―我想,给他们一点时间,总有一天,他们会跟我交朋友。”
我真的对女儿刮目相看,到一个新的群体中,交友问题也是克服胆怯和不适应的重要因素,女儿能走出来一条“团结边缘分子,吸引明星孩子”的路,真的不简单。
我也意识到,从这天起,自信正逐步回到女儿身上。她克服了种种障碍,学粤语,吃粤菜,穿广州孩子的“随便牌”服装,学跳“广东牌”韵律操。大班下学期,女儿从“边缘分子”逐渐转变为幼儿园的明星儿童。
女儿现在8岁,将升小学三年级,这两年,为进一步锤炼她的适应能力,我们带她去过山东爷爷奶奶处,陕西关中舅舅舅妈处,还特地带她到贵州大山里,与我们的帮扶对象―一对10岁和7岁的姐妹花见面。在山东,女儿吃过蚕蛹和酸枣,在关中吃过辣子夹馍和羊肉汤,在贵州大山里,3个孩子一起点起艾条驱蚊,所有的零食,是从向日葵盘子上刨下来的生葵瓜子,吃的荤菜是看上去很恐怖的风鸡。女儿风趣地说:“这种野鸡木乃伊还挺有嚼头的。”
在大山里的10天,女儿学会了做简单的蜡染手帕,唱贵州民谣,从被蚊虫咬得睡不着,到能酣然入睡。
临别,女儿把书包、文具、零用钱,全留给那对姐妹花。3个女孩难过得哭了半天。
如果女儿不去适应“行万里路”的环境变化,我想,她是不可能对大山里的孩子有如此浓厚的感情的。不主动去适应变化、顺应环境的孩子,对生活,自始至终会是一个旁观者和抱怨者。而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别埋怨环境的格格不入,先来想一想,我能为改变这一窘境做些什么?
孩子观点 适应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温度计
现在的家庭,房间里总会摆放着一个温度计。
温度计的作用是提醒房间里的人,室内气温如何,以此来决定穿衣戴帽,决定晚上是盖被子还是盖毯子。温度计所表现的是室内气温,是一种标志、警醒和指导。
如果您重视温度计,就会发现,温度计对您的重要性。按照它的指点,通过自我思考和判断,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在这个重视身体健康的年代,温度计的重要作用无疑应该突显出来。所以,温度计的功能变得越来越细致,不但可以表明房间内的温度,甚至湿度、粉尘,甚至以后可能还会具备其他的综合分析能力了。
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也是温度计的作用,只不过,它所标志、警醒及指导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
适应能力几乎可以涵盖孩子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天气稍稍热了,孩子就中暑,稍稍冷了就感冒,意味孩子身体素质需要得到锻炼;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害羞,说明孩子的社会交往方面的素质有问题;孩子听不得批评,怕挫折,心理素质太弱……生理学专家认为,培养人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社会学专家认为,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人发展的保证;心理学专家认为,培养人具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心理和能力,是保护其心理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综合素质;能力建设综述
1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与班主任的作用
1.1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作用
(1)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和管理者;(2)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4)班级教育的协调者,小学班主任为了尽职尽责,必需热爱本职工作,明确其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1.2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决定着我们人才资源的不平。把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人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所形成的结构作为现代人的基础素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2 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职业道德、心理等基本素质。
2.1 其政治思想素质为
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运用在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过程中,要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2.2 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文化工作的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孩子王。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者整个班级学生的成长,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班主任文化素质是当前极其重要的一项教育工作。
2.3 职业道德素质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就教师而言,其职业道德主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上。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朋友、学生成长的关护者等多重身份的特殊教师。
2.4 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小学班主任除了要负责班级事务的管理工作,还要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压力大,应当善于调节自我心情,将这两项工作合理安排好,将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在讲台上,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并研究实施的变换多种教学形式,最为理想。
2.5 提高心理素质
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表现在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影响着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比如当遇到突了事件时,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要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
3 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构成
3.1 小学教师的语言表达与能力
语言方面,班主任在课间与学生交流时,应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在班会等正式场合则应该严肃、庄重、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既幽默风趣又严肃认真,在学生心中自然产生对班主任的喜爱和尊重之情,便于有序地开展教务工作。
3.2 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能力
3.2.1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同样有受尊重的心理需要,若不尊重学生,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育就无法开展。
3.2.2 善于与学生相处
班主任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以亲切感、敬重感,,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做榜样。
3.2.3 善于根据学生气质及性格的不同因材施教
学生的气质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之一。
3.3 与科任教师沟通的能力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群体。这个群体直接影响着班风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使这个群体形成教育合力,协调老师之间的关系。
3.4 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3.4.1 重视每次家长会,尤其是第一次家长会,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基础。
3.4.2 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与家长交流,首先应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家长的朋友,尊重对方,沟通起来就变得容易。
3.4.3 讲究艺术,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因此,在接待不同类型家长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3.4.4 举办家长学校,定期邀请有经验的家长进行育子经验介绍或聘请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以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4.5 播种爱与传递爱的能力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心,教育没有情感主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的奉献,也就是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3.4.6 及时充电,用知识武装和完善自己
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不专业的一切知识,教育小学的大专毕业讲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进修达到本科学历水平。
3.4.7 与教学相关的其它能力
4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
4.1 用爱去呵护学生的成长法
4.2 与学生交朋友,深入其中法
4.3 强化师生之间互动法。
4.4 促进学生自主自立法
4.5 公正无私,以身作则法
4.6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有交益活动法
4.7 树立创新思维的教学法
结束语
小学教育班主任,作为人民灵魂中的工程师,基础教育的工程师,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前提下去影响和促进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不辜负党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何拴来.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11,11.
[2]揭水平,马红宇,周宗奎,陈继文.小学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