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篇1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经济法学

一、我国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近些年,我国公路建设取得巨大发展,高速公路里程数仅次于美国,有望赶超美国。公路建设中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随之日益凸显,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法律规制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仍有不足之处。

我国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最先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行《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13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2003年交通部颁布的部门规章《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系统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得到针对性规定。

部门规章仍有待完善之处。法律的规定和实践易脱节,具体实胞的权责不明确,或是交叉管辖,造成权力的滥用等。我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标准明显低于国际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制定较为先进的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较详细的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立法与执法之间存在差距,有些地方权责不明确,导致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责任意识差,不严格遵守具体的规范。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规定较模糊,导致有些地方无人监管现象,有些地方被处罚多次。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显得十分重要。

二、我国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学理分析

下文首先对公路建设环境

保护进行界定,从经济法学角度,分析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特征及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为完善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中出现问题提供经济法学依据。

一)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界定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二)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特征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具有经济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公路建设项目本身涉及较大的经济利益,建设项目中的部分资金是涉及防水减排、减少污染,后期对环境的影响等。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必须依附丁二国家的政策。公路建设项目不能盲目进行,需要紧随国家的政策导向。公路建设项目需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做出适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价制度,不能一味地追随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评价制度。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具有政府主导性。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是国家干预、从事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调整的是直接国家意志或首公共、集体利益的经济关系,从而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着密切关系。作为这种特殊意志性的客观要求及其在法律上的反应,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着政府主导型特征。

三)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需遵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是指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保护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环境法的最高宗旨和根本任务,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只有协调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真正实现。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遵循责权利相统一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在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方面,是指各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及各个环节所承受的权力)利、利益、义务、职责和责任必须相统一,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不到位等现象存在。只有这样,更好地实现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

三完善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法律问题建议

针对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结合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等,提出完善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用法律手段保证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当前对于公路建设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普遍情况,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文件,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许多承包人法制观念淡薄,随意破坏环境的事故时有发生,比如在施工中任意向工程沿线涡流中倾倒大方量的弃土弃渣,减小河流的过流断面,不能保证汛期防洪安全,有可能导致洪涝灾害,但事实上承包人并不会因此行为而受到法律的追究。为了杜绝此类违法行为的发,国家应该加大公路建设环保执法力度,使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

二)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建议开展公路建设环境监理工作,通过监理手段,督促承包人做好施工环保工作。仿效工程监理的运行模式,在公路项目建设中实行环境监理制度,通过公路招投标,确定环境监理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通过相对独立于业主与承包人之外的第三方,即环境监理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实施环境监理,可以大大减小公路建设项目因施工行为而对沿线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程度,实现了工程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事实证明,在公路建设中引入环境监理机制,明确业主、环境监理与承包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赋予环境监理相应的监理管理权,能有效抑制承包人施工中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保护公路建设项目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搞好公路建设项目立项中的环保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篇2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及环境保护的的实施是关键,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建管办根据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建立了相关体制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下面就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1.1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建管办安排综合部分管环境保护,在监理招标中就专门设立了环保监理,第二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负责全线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另2个驻办设立环保员,负责本段内的环保监理。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由综合办负责全线施工单位环保工作的内部管理工作,各项目分部也均有明确的环保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1.2环保监督管理文件的制定

根据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建管办对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办法,并由监理单位制定了具体措施。

(1)《关于下发〈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2)《关于加强绕城高速公路环保、水保监理的通知》。

(3)《关于印发〈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4)《环保水保管理具体措施》(环境监理制定)。

1.3环保检查

在建管办指导下,分别于2006年9月16~18日、2006年9月28~30日、2006年10月10~12日、2007年6月28~30日实施了4次环保大检查,检查各分部建立环保组织机构体系情况;对水、粉尘、噪声等环境主要污染问题普遍制定相应的防治污染措施办法;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超标排放污染、堆放砂石料、运输汽车覆盖,运输现场路段洒水。检查中对污染超标的现场,对其进行环境保护思想教育,增强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按照国家环保法律规定,建管办积极贯彻执行,对施工单位不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的将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对严重危害周围环境的施工单位采取限期整改和经济奖惩措施。同时,做到施工期间每月召开一次环保水保专题会议,对当前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汇总。各项目分部在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按照限期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改善了施工场地环境,并自行填写《环境保护日常考评表》进行环境自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公路环保档案资料。

2环境保护执行

环境保护的执行必须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根据具体的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的执行不细致不落实对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则起不到相关作用。下面就环境保护执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2.1生态环境

(1)地表植被:工程环境监理通过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要求爱护沿线的一草一木,不得随意砍伐。所有进出车辆均按指定路线和修好的便道行驶,施工便道一般5m宽,没有对附近地表造成破坏。

(2)绿化:根据本地特点,在树木的选用上,多种植适合本地环境的耐旱且易于成活的树木。以杨树为主,辅以其他树木。路基边坡主要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浆砌片石菱形骨架植草护坡、六棱形空心预制块植草护坡、棱形预制块植草护坡和边坡沙柳植草等防护措施。由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林业设计院负责绿化设计。

(3)取土场:为减少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将环评报告提出的原位于基本农田内的取土场全部取消,重新设置了取土场,而且充分考虑了外购取土的方式,在施工期间做到了文明施工,施工后期按要求对取土场进行了平整,较有效地保护了沿线的耕地资源。

(4)施工用地: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进行了植被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绿化以种植当地适宜的植物为主。

2.2声环境

按照环评要求,施工期在路线近距内有集中居民居住区路段,禁止在夜间20:00~7:00强噪声机械施工。同时,工程在八拜农场和寇家营分别设置300m×3m、620m×3m的声屏障,降噪效果明显。

2.3水环境

公路全线共设置了5个收费站和1个停车区,收费站及停车区均购置了WCA-1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1t/h,采用AO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抽排至呼市污水处理厂。

2.4大气环境

金河收费站、昭君停车区、白庙子收费站各安装1套旋风除尘器,以确保其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标准。

3结语

篇3

【关键词】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处治措施

1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概况

龙东格公路包括过境一级线公路、龙东段二级公路及东格段二级公路组成,处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处云南高原北部边缘,位于北纬25°40′~26°33′、东经102°48′~103°28′,区境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江相望。

该公路是GD213线昆明龙潭立交经东川、格勒至巧家公路(简称龙东巧公路)中间的一部分,而龙东巧公路是云南入川和四川入滇的一条重要省际公路,全长约157km。

龙东格公路所处东川地貌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类型。山地面积占97.3%,河谷盆地占2.7%。

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高山对峙东西,最高点火石梁子海拔4344.1米,最低点小河口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

由于地质侵蚀强烈而加速地貌变化,形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的显著特点,大于35O的陡急险坡占全区总面积的29.1%。

同时龙东格公路属东川小江深大断裂带区域,两岸地层发育,风化严重,岩体异常破碎,多为强风化浅变质破碎片岩、灰岩及白云岩,间夹第四系灰红和灰黄红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或洪积砂砾石等地层构造,暴雨时期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及冲刷,导致区域内泥石流、滑坡、塌方现象严重,公路病害多。

2龙东格公路病害影响因素

由于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及公路本身设计施工的要求,该公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公路所处东川区域处于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深大断裂地震带上,由于多年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自然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从而引起水流(雨水)冲刷侵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泥石流频发,河道阻塞,水流被污染,农田经常被泥石流冲毁,公路常常被阻断。

东川的蒋家沟泥石流为世界第二大泥石流,大白泥沟泥石流和小白泥沟泥石流都是大中型泥石流,这些都与区域地形地质及不重视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

见图1、图2。

(2)公路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即使在较短的路段内,路基的填挖情况、岩质和土质及水文条件都可能有较大差别,从而使公路路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该区域又是一个雨量充沛、河流众多的区域,若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保护不加以特别重视,就会引起大量的水土冲刷流失,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陷等自然灾害。同时,这些自然灾害反过来作用于所修建的公路工程,它们之间的相互不利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非常巨大,若不加以即时治理,其害处将更显突出。

(3)由于自然地面的起伏不平,公路路基形式有填方路堤、挖方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等三种基本型式,在纵横向均存在填挖交界过渡区,容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不均匀的沉降就会导致路基开裂。

(4)由于地形变化复杂,公路修建处于山岭区,不可避免地将出现深挖高填,这将导致打破原来的自然土体平稳状态,若公路工程在修建中处治不当,滑坡、崩塌等公路周边的灾害和病害将再所难免。同时公路路基边坡高度和填挖高度相差较大,在路线跨越深沟时常常出现高路堤,且不可避免在存在陡坡、斜坡路基及路堑高边坡。由于填方段下边坡及挖方段高边坡的出现,雨季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雨水冲刷问题,若如边坡处治措施不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

3龙东格公路修建对环境的影响

3.1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逐步显现出现的。高填深挖诱发了地质病害,防护加固加大了工程费用,植被破坏及水系破坏导致了冲刷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进一步严重。公路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

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

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

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

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

3.2公路修建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公路修建极大方便了大众的出行及经济的发展,但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为了解决好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那加强对公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就是显得十分的重要。公路环境保护的对象主要为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水土资源、路域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文价值景观等。

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在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4 龙东格公路采取的防护处治措施

龙东格在施工中对地面扰动类型多,山体高处要开挖、削坡,低处要填高、沟河道处要架桥,有的河流要改道等,故它对原来的自然环境干扰是相当大的。公路施工战线长,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巨大,在雨季时水土冲刷流失严重,会给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故公路建设要防治水土冲刷流失,保持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处理好公路周边局部治理与全线治理,单项治理措施与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相互协调,使施工及运营过程造成的水土冲刷流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公路建设周边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因此,对于龙东格公路的防护处治措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4.1排水工程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公路冲刷、沉隐、坍塌都不同程度地与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侵蚀有关。稳固的路基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应对排水工程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包括了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部分。地表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及冻结等现象。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其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排出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工程应防、排、疏相结合,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保证公路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

4.2绿化防护工程

公路周边的绿化一般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三种基本形式。为了改善公路两侧景观生态环境及防止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全线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分车带、中央分隔带范围、土路肩、碎落台、生活服务区以及取、弃土场等都应进行绿美化工程。

绿化防护工程一般分为植物防护与骨架植物防护,其中植物防护分为植被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湿法喷播、客土喷播,骨架植物防护分为浆砌片石或砼骨架植草护坡、多边形砼空心块植物护坡、锚杆砼框架植物防护。在公路及公路周边范围内,无论采用哪一种绿化防护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美化公路周边环境与减小水土冲刷流失的目的。

4.3路基支挡防护工程

公路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冲刷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路基支挡防护工程种类繁多,有些设计施工简单,有些设计施工非常复杂。如抗滑桩,其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还要进行受力分析及应力验算等。

路基支挡防护中的边坡防护形式多样,一般采用植物生态防护,浆砌片石防护、素喷砼、挂网喷锚、边坡锚固、土钉支护等形式。在公路支挡防护工程中,挡土墙也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护处治措施之一,它包括了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多种型式,其主要作用都是起到支挡土体、,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稳定的作用,还能给公路周边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4桥涵工程

龙东格公路所处区域为泥石流众多,山高谷深,河水涨落,河床淤积冲刷,周而复始。该区域修建公路,必须要跨越河流和沟渠,那就需要架设桥梁和涵洞,桥梁建设时考虑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因桥梁修建而引起对山体的大填大控,从而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失衡。

特别在雨季时,大量的泥沙就会冲刷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水源的严重污染。桥涵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运输的便利性,使所选桥型充分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和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使修建的桥涵为一座座充满人文色彩的生态桥涵。

5龙东格公路环境保护治理实例

在东川泥石流区,龙东格公路K88+500~ K98+500上大白河一级支流吊戛箐河流路段内,防水冲刷处治措施――上、中、下游多级拦砂坝群所产生的效果分析。

由图3上可知,在吊戛箐河流上游第一道拦砂坝建成6年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已趋于良性变化,植被已基本上得到了恢复,上游的冲刷得到了扼制,水土得到了保持;吊戛箐河流中游设置拦砂坝6道,6年来河流的冲刷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治理,拦砂坝内已积起了大量的淤积泥砂,水流的流速已趋缓,生态植被基本上存到了一定的恢复;吊戛箐河流下游共设置三道大型接砂坝,拦砂坝内拦截了近百万方的废方,同得水流流速已趋缓,两岸生态植被正在恢复之中。

吊戛箐河流通过在上、中、下游设置有效的防冲刷处治措施――多级拦砂坝群,总的拦截公路修建所带来土石废方近百万立方,大大有效减缓了对大白河、小江、金沙江的淤积影响及严重河水污染;各段拦砂坝群有效改变了该河段水流流向,有效保证了河岸植被生态良性发展,避免了新的山体滑坡发生,保证了原有山体滑坡逐年趋于稳定。下游拦砂坝群中的第一道已绘制出其设计图,见图4,

拦水坝墙体采用7.5#砂浆砌片块石支砌,其中每延米块石数量为4.68m3,片石数量为16.42m3。为了保证拦砂坝坝底不被水流冲刷掏空,在拦砂坝前面基础顶面高度处采用宽2.5m、厚0.25m的C20#砼防冲刷铺砌浇筑,其每延米数量为0.7m3。其它拦砂坝群的设计图可参照该区设计好的下游第一道拦砂坝图,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等因素,可对拦砂坝的尺寸进行合理调查,以便于起到相应部位拦砂坝的最优效果。

6结语

本文深入阐述了龙东格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及各个领域,从而经系统地分析后,提出了许多合理实用的处治措施。只有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希望该思路能对“长江环境防治保护工程”所属区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保

Key words: highway;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57-01

1增强公路建设者的环保意识

过去,环境保护对于从事公路建设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要把此项工作做好,必须首先从公路建设员工们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入手,使大家明白环境保护始终是公路建设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要把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到建设路线的具体情况当中去,详细讲解《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规以及公路建设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方法和落实,使大家有一个直观、总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建设员工对各项措施予以自觉执行,为达到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公路建设中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

2.1 路线规划测设阶段中的环保工作

公路测设时在符合工程技术标准和路基稳定,线型顺畅的前提下,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

在选线时要充分利用地形,保护好水源,少占耕地,避开具有重大科学文件价值的地质构造如温泉、溶洞以及人文遗迹等。

在设计高速公路时,要尽量使公路与居住地、学校、工厂等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通车时汽车噪声干扰群众的生活。如受条件限制,公路只能从居民区通过时,交通量大的路段应设置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和人工声障墙,以降低噪音。还要做好建筑环境和行车环境设计,保证建设后,车辆在行驶状态下,周围环境和谐、美观。

在确定桥涵位置、长度和结构形式时,既要考虑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更要根据技术标准规定的设计流水频率,留有足够的泄洪能力,以保证不会造成阻水现象发生。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也要统筹考虑,防止路面积水或路基边坡被雨水冲坏。

2.2 施工阶段中的环保工作

2.2.1 合理安排,减少土地占用。公路建设必须要占用土地,但如果能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可把占用土地减少到最低限底,并使自然环境少受或不受破坏。如尽量利用附近原有道路或正线路基做施工便道,减少修建临时道路用地;合理利用挖方填筑路基,就近利用洼地、干涸的水沟或宽阔的滩地堆积废方,如此既可减少占用耕地,又可防止因废方处理不妥,引起堵塞河道和水土流失。

2.2.2 处理好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如何处理好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一直是公路建设中环保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施工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灰土拌和、粉煤灰施工及现场施工车辆运行引起的扬尘,此外沥青拌和与筑路材料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为减少施工现场的大气污染,可采取一些措施。粉煤灰装载时应加足水份,做到干粉粉灰不外运,运输中不超量运输,防止粉煤灰洒在运输道上,尤其是春夏施工季节内,气候干燥多风,气温又偏高,运输时应加苫布或塑料布遮盖;散装石灰、石粉等筑路材料,也要加以必要的遮盖,以防止粉尘污染;沿线施工便道要经常进行洒水处理,才能较好地控制便道土的扬尘现象。另外,施工便道可在修建时加铺碎石等,从根本上减少扬尘的污染。

2.2.3 搞好施工驻地卫生及废弃物的处理。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很多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因此,施工驻地垃圾应设定集中分放,集中处理。(可由专人负责,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定期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垃圾管理工作直至工程竣工交验后为止。

另外施工区内要做好各项排水设施,使污水统一集中到集水井,以免造成水质污染。修建临时工程应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损害,在竣工拆除临时工程后,应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3公路主体建成后的环保问题

公路主体建成后,环境保护工作同样不可忽视。首先,绿化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普通公路两侧,采取乔灌结合的办法进行绿化,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减低噪声、防尘、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美化环境。其次,高速公路一般几十公里应设置一个服务区,该服务区应对排出的废水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处理,不得使其随处漫流,造成环境污染。另外还专门设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路段进行必要的绿化工作。

4其它问题

公路新建工程投资大、耗资多、工期长,因此公路改建、提高等级仍将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它有建设快、收益快、投资小等诸多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一般是采用加宽抬高设计线,或以补强的方式提高技术参数以提高公路等级。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如要增加占用土地、其它资源消耗较大等,因此在不改变设计线的情况,我们可对原有公路建筑材料再生利用,重复利用原有的路面、路基等材料,采用新型工艺流程,这不失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新方法和措施。

总之,环境保护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护法》等法规,并结合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才能在发展公路事业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交通部要求公路建设不得乱占滥用耕地。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交通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通知》说,公路建设应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的要求,控制占地数量,同时要采取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地恢复、改造,增加地力。公路建设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能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指标。

《通知》同时印发了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具体措施。

篇5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对策

一、引言

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等级的公路建设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是依法治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之试图从分析江西省的环境特点、遵循预防为主方针,探讨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二、环境状况和评价

(一)自然环境状况

l、地形、地貌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唐代属江南西道管辖,得名“江西”。又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地处东经113º35′至118º29′,北纬24º29′至30º50′之间。面积166947km2,南北长约650km,东西宽约500km。

江西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峰峦重迭,山势峻拔,其中东南边的武夷山脉中的黄岗山高2157米,是江西最高峰。中南部间有丘陵、盆地;北部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河湖交织。全省地势周高中低,向北倾斜,宛如盆地。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18400km,汇流于鄱阳湖然后注人长江。全省中山占总面积13.73%、中低山占13.49%、低山占8.84%、丘陵占42.14%、岗地占13.14%、平原(含水域)占8.66%。

2、地质

江西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3、地震

江西东邻西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属华南地震区的一部分,自公元304年开始,已有1600多年的地震记录史,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有19次,震级在6级以下,1987年8月2日发生在寻乌县的M3=5.5级地震,是1949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4、气候特征

江西气候属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96.9~114.5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日照时数为1473~2078小时。

气温:年平均气温16.2℃~19.7℃,北部极限最低气温-12.4℃,中部最高气温40℃,最高记录达44.9℃。

风力:全年平均风速为1.0~3.8m/s,鄱阳湖边星子县最大风速34m/s,大部分地区风向为偏北风。

雨量:一般为1400~1900mm,周边山地为高值区,其中心区可达2000mm,中部盆地及湖滨为1400mm左右。最大降雨期为4~6月,最大24小时降雨多年平均值在赣东北高值区在100~140mm间,庐山155.2mm为最大。

5、水文特征:江西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全省不属鄱阳湖水系流域仅占全省面积的6%。地表水约为250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8.8亿立方米。河流及城市地表水质量基本在Ⅲ级标准内。

鄱阳湖水位受五大河系和长江水交互影响,汛期时间较长,一般为4~8月间,洪水均由暴雨径流形成。

(二)生态环境现状

1、植被概况

江西森本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复绿阔叶林、竹林、暖性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山顶矮林7个基本类型,有木本植物2000多种,主要树种有:樟、楠、檫、檀、柏、杉、马尾松、毛竹、油菜、油桐等。草地占土地总面积26.6%。

2、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精油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马尾松、深山含笑、樟树等13种,油脂植物达400余种,淀粉植物有6个属,63种;纤维植物有数百种之多;药材植物1500种左右;高等植物有5000余种;全省分布有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0余种(含部分引种栽培的)如桫楞(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Tryon、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kaempfzevihindlGord、银杏GinkgobilobaL.等。

3、野生动物资源

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69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45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1种、鱼类1种。动物主要分布在周边山区。

4、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

江西以红壤(64.8%)、水稻土(14.8%)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并且有开发经营的多宜性,全省土地面积为25000万亩,其中耕地16%,园地1%、林地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5%、交通用地约2.5%、水域10%、未利用土地21%。水田约占耕地的69%,以种水稻为主,旱地占21%,作物为小麦、薯类、棉花、花生、芝麻、黄红麻、甘蔗等为主,城郊旱地以种植蔬菜为主。由于江西雨水多,暴雨时强度大,造成土壤溅蚀、冲蚀、加上四季温差大的影响,秋季干旱少雨日照,易使植被枯萎,表土,造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5、自然保护区

1981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井岗山、官山、武夷山、九连山、桃红岭和庐山六个省级名山,1983年国务院批准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林业部批准建立婺源灵岩洞森林公园和景德镇枫树山森林公园,之后还建立了一批保护自然地带及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自然景观、资源管理、山地水源的保护区。

(三)社会环境现状

1、人口及分布

江西现有人口约4000万人,万人以上居民地114处,平均人口密度239人/平方公里,最密区人口密度超过600人/平方公里。劳动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小部分在城市。城镇居民地232个有231个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域。农村居民地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村庄,其分布形式多为分散式。

2、经济结构及人民生活质量

农业是江西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近年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农业产值比例约为1:3,人民生活有显著提高,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条件基本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

3、主要基础设施

近年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1998年全省公路总里程36867公里,有等级路24589公里,并进入了以构筑“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国省道分级构网覆盖全省,1895个乡(镇)100%通公路、全省20815个村已有19523个通公路,占总村庄数的93.8%,尚有1292个村未通公路,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周边山区。

三、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现状

1996年以来,江西公路建设年投资在30~40亿人民币元间,1998年新增公路1633公里,说明政府对公路建设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发展政策,公路建设区域沿线的民众对建设公路的热情十分高涨,形成了公建民助的建设局面,公路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在高速发展公路建设过程,环境保护得到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成效:

(一)环保成效

1、高等级公路建设环保现状

1990年以来,已建成的南昌至九江(138km)、南昌至樟树(70km),南昌昌北乐化新机场公路(4km)、温家圳至厚田(38km)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建的九江至景德镇(134km)、胡家坊至昌傅(35km)高速公路项目和南城至瑞金(224km)一级公路建设项目,认真执行了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规定,项目业主委托具备资格的环境研究或咨询机构编制各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各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到最小程度,达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2、二级以下公路建设环保现状

江西

二、

三、四级公路建设以改建扩建、提高局部线型和路面等级为主。当前,主要二级公路的环保重点是做好森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沿线水环境保护,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在施工过程落实,严格控制红线范围砍伐森林植被,努力完善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土建和绿化工程,公路绿化里程由1990年3925公里增加到1998年的8400公里,主要

二、三级公路基本建成绿化通道。

(二)公路建设环保制约因素

制约公路建设环保工作效果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公路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态环境等,对其了解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环保措施,某些因素变化的危害,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难以抗力,直接制约环保成效,甚至造成灾害。社会因素涉及面更广,主要有人们对环保的认识深度与普及,重视程度,部门之间的理解与合作,管理措施,地区经济实力,技术手段等,其中经济实力是关键因素之一,江西经济尚不发达,公路建设往往因资金紧缺而严重制约必要的与环保相关的大型防护工程的设置,二级以下公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较为突出。

四、环保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环保法规教育与研究

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环境保护列人国家的根本大法,截止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已逐步趋于完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母法,各种单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国家和地方法规体系,我国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法律中也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同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些法规使环境保护可依法管理,同时,公民、法人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有法律保障,造成环境损害者必将承担赔偿等法律责任。这说明公路建设依法搞好环保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设行为之一,是应尽的义务。因此,公路建设从业单位骨干人员需认真研究相关法规和环保措施,一般人员也需知法守法,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新晨

(二)明了公路建设环保工作程序

按已有法规、公路建设环保工作主要程序和要点如下表。

(三)江西公路建设环保工作重点内容

1、设计阶段: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

——跨越水系时桥梁地震设防不小于6级,桥两端高填方路基宜在洪水位标高线以上设边坡砌石防护工程,怀玉山、武夷山、九岭山、罗霄山降雨量高值区应充分考虑最大24小时暴雨时水系畅通的过水面设计余量,路堑、路基防护工程应考虑安全因素。汇水面大而集中的涵洞宜作硬化涵底设计。

——高等级公路路面及二级公路弯道内侧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江西降雨量大,公路施工扰动土壤地段均应重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

——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

——综合考虑沿途公众对拟建公路了解程度,交通现状满意程度,对搬迁、移民的态度,对当地民俗的不利影响,对公路走向,对出行、交往的要求,对当地养、植业的影响等方面意见和建议。

2、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制订环保工作条款,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环保工程项目、地点、内容、标准等实际,对不同标段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条款。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

——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

——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

——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竣工图绘制。绘制距路中线100米范围上简略地形图,标明水系、防护工程、排水系统、敏感点、居民地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土地使用现状等内容,作为施工档案资料,以备今后查证。

3、工程验收阶段

——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

——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

五、结语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水平有限,本文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篇6

关键词 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建议

近十几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类物质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提供了条件。但是,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平衡。因此,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我国公路建设概况及其特点

1.1 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在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到2006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193.05万公里。在公路建设事业中,高速公路建设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到2006年初,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将新建高速公路2.4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5万公里,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骨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全部建成。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另外,继续做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和管护工作,精心实施好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逐步实现“村村通”的目标。

1.2 特点

第一,线形巨大工程,生态影响广泛而深远。很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以大量废物排入环境为特征,治理措施也多以污染物末端治理为主。公路建设不同于此类项目,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平面功能的线形构筑物,其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自然景观,形成大量的边坡,特别是通过森林茂密的山区时,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很大且难以恢复,由此可见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强烈而深远,涉及水、土、动物、植物甚至微气候。第二,公路建设生态影响范围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公路建设一般路线很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千公里;二是影响面积大,公路沿线的各种生态系统、生态因子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公路建设涉及生态影响类型多。这一特点是由公路建设线长、面广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公路贯穿长度大,影响范围广,其沿线及受影响区域内必将包括多种生态类型,有时还会涉及一些生态敏感点。所谓生态敏感点是指与人类关系密切,其破坏会造成重大或不可弥补损失的重要生境、区域或生命个体等。最后,公路建设工程量巨大。公路工程量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开山劈坡、拆除建筑物、填土弃方、挡土墙、护坡和桥梁建设等,所有这些工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1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土壤污染、动植物生活环境的破坏,导致更大的生态压力,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交通干线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地下水水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路域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等级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土地I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挖填方,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据调查,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下,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因此,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据典型调查分析,长江中下游由于公路建设每年新增加水土流失5000万t以上,同时在营运期间因边坡坍塌、下陷,不仅带来交通中断,维护困难;也使汽车运行速度下降到设计速度的70%~90%,严重影响公路的运行效率。另外,在当前高等级公路大建设时期,由于过多地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正常工程设计时间和施工期被大大压缩,以及施工阶段对环境管理的忽视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功能与内容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降至最小。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二,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第三,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第四,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第五,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3 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公路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对沿线一定区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大量凸显出来。因此,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重视。

3.1 对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影响

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成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

3.2 废气污染的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3.3 噪声污染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拌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施工人员影响严重。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的振动、发动机运转、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会对沿线的居民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

3.4 地质水文方面的影响

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难以恢复。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阻隔原有水分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又因汽车排出的某些污染物进入当地水源,造成水质变差。另外,由于桥梁的修建减少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前局部壅土,水流速度减慢,泥砂下沉淤泥,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4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4.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管理等各个环节,必须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来考虑。既要充分考虑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空气、噪声、水土的污染和道路对景观的影响,还要考虑公路交通对动植物、水文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4.2 注重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线状分布,往往可能涉及多个地区。因此,公路建设项目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调查,一是要对公路沿线两侧的土壤资源,公路占用范围的土地资源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当地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二是要对公路两侧动、植物资源分布,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区域、活动范围和生理生态习性,公路沿线自然灾害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调查。三是要对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法律明文规定建设项目应当避让的保护区作认真、科学的调查;同时要对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景观名胜区等敏感区域作详细调查。

4.3 重视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

对建设项目实施预测与评价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一是工程永久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取弃土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二是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的影响;三是施工期间对空气、水资源的影响;四是营运期间公路运行车辆和服务设施带来的污染对空气、水质和周边居民的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重点是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应当重点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取、弃土方案的环境可行性论证;取、弃土场设置的合理性分析;高填深挖和重点水土保持路段的方案优化;施工便道、临时营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等。

篇7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绿色生态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有保护建设环境的责任,不能也无权恣意消费。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是自然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本。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设计良好的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使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要创造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强调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建公路仍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有必要从根源上进行探讨。

(一)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旧路改造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公路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公路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二)废弃公路的合理处置。旧路改建必然要废弃一部分原有旧路,在本着尽量利用原有线位、提高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开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处理好废弃的旧路也是必要的。对于改造成高等级的公路,废弃旧路可视其价值的多少作为辅道,否则应因地制宜进行旧路还田或者绿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项工作应在公路改建中完成,旧路路堤可作为新路的取土场,或者平整周围地表的土方来源。废旧油皮及其他不适宜于还田绿化的废弃物,运走集中处理,以便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新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要经过工可研、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环节,对环保认识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对路线周围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可研阶段在投资费用估算、经济费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虑,基本建立在实地踏勘和调查上,但是目前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对自然环境论述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许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及植被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势在必行,工可研阶段应该把环保与效益分析等论证放在同等程度 ,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指导后期的测设、施工。测试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公路测设是在工可研的指导下,具体确定路线的布局。线位的具体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以公路测设在满足技术等级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虑线形指标,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优化方案,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少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无论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应有合理的环保设计。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植被应提供恢复措施设计,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这样,虽然初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从长远看,无论对公路本身的发展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十分有益。

三、采取的措施

(一)公路设计阶段环保措施。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正确处理造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视大型结构物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路线走向应尽量减少避免穿越对地球生态至关重要的湿地、林区等。保护原有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公路建设破坏了山区或丘陵本来的自然稳定性,由于开挖导致应力释放引起坡度滑动。目前的设计很少考虑应力释放,只简单地考虑土质的自然休止角,只做一些较粗的地质勘探,出现滑坡后治理的费用远远超过先期避免滑坡所投入的费用。重视排水、防护设计。公路排水设计不畅,不但对公路本身造成损坏,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公路运营阶段仍然存在水淹耕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公路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融贯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迁,公路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动态设计的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需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才能设计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公路方案。

篇8

关键词:公路 环境 保护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有保护建设环境的责任,不能也无权恣意消费。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是自然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本。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设计良好的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使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要创造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强调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建公路仍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有必要从根源上进行探讨。 

(一)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旧路改造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公路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公路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二)废弃公路的合理处置。旧路改建必然要废弃一部分原有旧路,在本着尽量利用原有线位、提高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开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处理好废弃的旧路也是必要的。对于改造成高等级的公路,废弃旧路可视其价值的多少作为辅道,否则应因地制宜进行旧路还田或者绿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项工作应在公路改建中完成,旧路路堤可作为新路的取土场,或者平整周围地表的土方来源。废旧油皮及其他不适宜于还田绿化的废弃物,运走集中处理,以便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新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要经过工可研、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环节,对环保认识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对路线周围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可研阶段在投资费用估算、经济费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虑,基本建立在实地踏勘和调查上,但是目前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对自然环境论述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许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及植被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势在必行,工可研阶段应该把环保与效益分析等论证放在同等程度 ,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指导后期的测设、施工。测试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公路测设是在工可研的指导下,具体确定路线的布局。线位的具体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以公路测设在满足技术等级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虑线形指标,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优化方案,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少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无论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应有合理的环保设计。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植被应提供恢复措施设计,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这样,虽然初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从长远看,无论对公路本身的发展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十分有益。

三、采取的措施 

 

(一)公路设计阶段环保措施。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正确处理造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视大型结构物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路线走向应尽量减少避免穿越对地球生态至关重要的湿地、林区等。保护原有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公路建设破坏了山区或丘陵本来的自然稳定性,由于开挖导致应力释放引起坡度滑动。目前的设计很少考虑应力释放,只简单地考虑土质的自然休止角,只做一些较粗的地质勘探,出现滑坡后治理的费用远远超过先期避免滑坡所投入的费用。重视排水、防护设计。公路排水设计不畅,不但对公路本身造成损坏,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公路运营阶段仍然存在水淹耕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公路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融贯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迁,公路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动态设计的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需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才能设计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公路方案。 

篇9

关键词:公路;环保;措施

一、引言

公路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项目建设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出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期,我国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公路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如何将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也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而通过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这一措施也将势在必行。

二、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影响分析

(一)施工前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可行性进行规划并且生成项目的具体论证和评估方案,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为了更好的满足公路工程的使用需求以及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往往都只是重视公路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其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这样就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很多价值较高的土地都被占用,土地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施工造成的水污染会影响到周边植物的生长;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公路沿线的周边居民会受到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从而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公路周边的天然水系和自然流态会遭到破坏。

(二)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活动包括施工场地的清理、施工放样等各项工作都是整个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进行挖土填土、河道改移以及开采料场等工作时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而施工中的材料运输、混合料的搅拌以及借土开挖等工作还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粉尘污染,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消除。除了这几方面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气体,这也会影响到周边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时,车辆和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大量噪音就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危害到周边居民的人身健康。

(三)项目运营时所产生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运营阶段,工程就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公路工程在投入运营后,行驶的车辆也会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噪声污染等都会对周边的居民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尾气、粉尘等也不利于周边居民的日常耕种工作,这也是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的影响之一。

三、公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以及方式

(一)环保的目标

1大气污染防护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2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水污染防治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二)公路环保的方式

将公路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国就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其中公路用地范围的规划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功能以及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等,同时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也都是公路用地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这样在进行公路路线规划时也能够更好的做好对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在公路线路设计中更加注重与城镇相协调,这样也有助于环境的改善和治理。首先,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公路工程项目与城镇规划之间存在的干扰,并且也要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其次,公路工程建设也要便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其中尽量的让城镇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对于公路路线的选定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结合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当地的自然风景以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加强对空间造型的设计,其中包括了对线路中各项景观因素的造型设计。还要做好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绿化设计,通过对绿化的设计来弥补沿线景观的缺陷。将环保体现在公路施工全过程之中:

四、公路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结合的相关措施

1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

2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目前很多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噪声污染,而这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公路的环保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对噪声污染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一)公路工程施工前期的环境保护。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施工方需要根据施工的基本要求做好施工的设计,同时参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方案和措施来对施工设计进行调整,从而将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科学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项目的策划人员以及设计人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主动的学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再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来对公路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更好的提高公路工程的设计质量。

1做好对周边环境的规划,并且对公路用地的范围进行科学的使用。施工设计方案中不仅要考虑到自然地理、交通功能以及施工技术标准等内容,还要对周边自然环境价值、社会家族以以及没血价值等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从而更好的提高公路工程的线路规划,这样也可以更加有助于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对周边土地、水资源以及空气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其次,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也是生态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也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最后,公路工程的线路规划还要尽量的避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所,其中学校、医院、名胜古迹以及自然保护区等要尽量避免与公路工程的施工线路发生重合。

2工程的整体设计要与周边地形相互结合。首先设计要遵循平面现行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满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尽量多的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设计的质量。其次纵面线形的设计要根据纵坡以及竖曲线也要尽量的与地形的坡度保持一致。最后在针对边坡的设计上要尽量在保证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与周边的景观相互协调,并且在对植物的处理上也要与整体风格相一致。

3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施工时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两方面要尽量的做好周边的防水设计,要尽量避免占用过多的水资源,从而让水资源生态能够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4施工用地的设置要合理。特别是临时的施工用地要设置在空旷区域,同时避免占用农田等土地,在材料的摆放上也要选好位置,以免破坏周边的植物以及耕地等。

(二)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减少水土流失公路工程施工时,边坡的设置要做好现场排水系统的设计,这样在雨季时雨水的疏导也能够降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同时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周边的绿化环境来进行生态景观的保护,其中砂石料场的设置也要尽量远离生态环境。

2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防止大气污染施工材料的摆放要做好防风措施,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治沙尘散入到大气中,特别是在施工材料运输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做好覆盖,装卸时也要尽量保证场地的湿度,以免风尘过大而产生大量的扬尘,这样也避免了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三)营运期环保措施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

2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结语从上述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陈彦君.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问题[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6).

篇10

摘要: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关键词:高速公路 土建施工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负面影响

1、挖方这种人为活动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平衡,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其反馈的结果是滑坡、塌方的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原来的植被已经不复存在,严重的可能导致生物链的中断。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资料显示工程造价中环保投入占到了10%左右。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增加环保工程,虽然可能加大建设成本,但带来的长远利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衡量的。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2、路堤填方改变了周围岩土的状态,同样可导致滑坡。高速公路土石方量大,工程废弃的土石往往就近堆弃在山沟、斜坡上,人为造成了泥石流、滑坡地地质病害。

3、隧道开挖,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不断改造和破坏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同样对路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和破坏

4、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据调查,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下,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与之相伴而生;

5、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工程可以改变岩溶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可能破坏工程建筑周围的地质环境,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开裂,地表泉水枯竭,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境灾害。

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界采取索取与征服的态度。但实践和科学理论证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不是一味索取。因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为了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高度负责,需要我们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宏大的气魄来处理好各种矛盾。

二、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提出多打隧道、多架桥,少开挖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实践中提出公路建设要首先考虑其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地段,宁肯多做工程,也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些指导思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代表了现阶段高速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发展方向,应该在我国标准规范的修订实施宏观管理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公路建设的不平衡,这种新的指导思想只是在少数地区被接受,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建设指导思想,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深挖多、边坡高,平微区路基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研究,系统提出现阶段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进行大力推广,以实现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工后,我方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通力协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废渣、废液、空气粉尘和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紧密结合本工程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因地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制定各项水土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条例,扎扎实实抓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对合同规定施工界线以外的植物、树木尽力维持原状,砍伐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同意严禁乱伐和超范围砍伐。

2、临时用地范围使用完毕后进行了复耕或绿化,恢复地表原状。

3、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弃土完成后表面进行平整、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工程必须先行施工,做到先挡后弃;设计无防护的也将边坡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田,不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4、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进行清扫,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花植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5、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6、及早施工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路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做到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防护工程施工时应尽量保持水原系通畅,施工残留材料及时清除以免对农作物、植被成长造成影响。

篇11

关键词:公路;环保;绿化

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周建民(1962―),男,浙江常山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06-02

1 引言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如何搞好我国现有公路的绿化工作,为我国的国土绿化、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加强绿化和环保的措施和建议,供大家探讨。

2 公路环境保护和绿化的内涵

2.1 公路环境保护

2.1.1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包括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1.2 公路环保功能

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公路的环保功能主要表现在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国土防火、国土绿化、改善行车环境,美化路容等方面。

2.2 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作为国土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路等级低,绿化主要是行道树栽植。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对于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才开始开展系统的公路绿化。从保护环境、改善景观的角度出发,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已经受到国内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已开始做绿化工程设计和景观工程设计。

2.2.1 公路绿化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路绿化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绿化植物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另外公路绿化还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绿化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行车安全性,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舒适性,恢复自然,保护环境等。

2.2.2 公路绿化的内容

公路绿化主要包括立交区绿化、休息区绿化、主线绿化、道路外部绿化(路基两侧)。

3 公路环境保护及公路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公路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公路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生态管理、环境补偿、空气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公路环保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路噪声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声屏障研究还不够深入。工程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避开居民区、疗养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工程设计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多是采取被动式隔声降噪处理。

(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工程设计往往考虑单一造价,不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公路跨越河流时,一般将河流截弯取直,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工程造价,但往往改变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3)公路生态管理意识落后。我国高等级公路绿化已受到普遍重视。设计时采用的技术已经基本与国际同步,但由于各种原因,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注重速效但短期,重建轻养。

(4)环境补偿缺乏法律约束。公路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环境资源损失,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工程设计均未能考虑有效地补偿措施,缺少严格的法规约束。

(5)空气环境保护流于形式。我国目前的公路环保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3.2 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公路绿化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喷播技术等新技术已经在公路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等发达国家相比,公路绿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强调短期效果、过分强调景观效果、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种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4 加强公路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和方法和建议

4.1 引入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由于公路是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所以修建公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同时,要将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立项审批的一项必备条件来执行,切实加强建设、设计单位的环境保护理念。

4.2 适时引入环境补偿立法

在这一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空白。笔者认为应该适时引入环境补偿立法,确立环境补偿的权威性、必须性、强迫性,真正做到谁破坏,谁恢复。

4.3 公路环保其它具体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4.4 公路绿化措施和方法

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公路绿化的质量;选择适应本地区的物种和绿化植物进行公路绿化;利用科学的公路绿化技术,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及抗病能力;建立一种理念,运用科学绿化技术,朝长远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人和动物、植物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T 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 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5] 汤林新,刘治军.高等级公路路面耐久性[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 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C]研讨会组委会//.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7] 赵宏生.怎样绿化公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篇12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

公路“村村通”对于当前我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建设,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惠农精神的重要内容。据调查显示,当前州内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已经超过主干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4,以怒江、澜沧沿岸通县主干道为中心,呈“树枝状”向各乡村辐射,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经济发展大动脉。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然生态破坏严重以及其他的一些环境问题,因此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州农村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虽然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和总里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却带了一系列的生态资源环境破坏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农田资源大量占有和流失。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我州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已进入到高峰期,“十一五”期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之中。虽然村村通公路的热潮令人兴奋和鼓舞,但广大农村建设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特别是我州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人口居住相对比较分散、村庄布局比较零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压力。之所以会出现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农田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滥占基本农田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通村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基本农田资源、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影响和破坏。

(2)扭曲的政绩观成为“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的主要根源。农村公路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而且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所谓政绩;盲目的建设,必然造成大量的环境资源浪费和破坏。为减少土石方开挖、减少用工量而大量占用有限的基本农田。

2、自然生态资源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

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普片不足公路设计标准较低。无环保手续,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重违反环境保护之规定,在公路施工建设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因承包商、工程施工方规划设计与资金投入等问题,不顾及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土资源,无弃渣场,边开挖边往路下方倾倒,至使大量的挖方、弃石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山间河流或小溪对于地表水的水质产生了影响,大量的挖方、弃土,使原本比较稳固的地质结构发生的变化,泥石流、塌方现象屡见不鲜。

(2)水土流失防护不到位,流失的大量弃渣、弃土以及砾石和废水对脆弱的自然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侵蚀,原本以支农、惠农为目的的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农村交通,但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3、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比如,拌和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有基层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等多个拌和场。这些施工材料拌和场不仅会占用一定土地,而且事后难以有效恢复耕种。加之无环境保护措施,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粉尘产生,浓厚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甚至会影响方圆百米范围内的农作物生长,对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沥青施工,其加热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项目均临路搭设沥青拌合场,在加热、炒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长期弥漫在空气中,不仅影响环境,而且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环境保护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丰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严格执行环保要求

目前,通村公路设计标准比较低,应提高农村公路设计投资标准,严格执行环保要求。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求施工方严格遵循全面规划、环境保护方案,综合治理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治理方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层层落实。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效果。

2、做好源头管理工作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当对规划、勘察设计等工作进行严格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以及水土保持法之规定,将公路沿线建设环保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树立超前意识,尤其要做好施工之前等预防管理工作,制定不同施工点的资源环境保护指标,将环境污染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和完善环保评价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评价管理机制,以科学发展观和十精神为指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脱节的现象,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真正地融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机制之中。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之前,应当对该地区的农村交通现状、发展需要等进行全面考虑,对决策以及建设布局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因公路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问题。其内容应当包括土地资源、生态工程以及空气质量和矿物资源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价管理体系,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实施监管。

4、几点具体的环保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对公路路基边坡的有效防护。实践中可以看到,因边坡开挖操作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新产生的临空面也会随之扩大,大量的岩层在外,很容易出现崩塌或塌陷现象,进而对公路周边的农田、水渠等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沉陷边坡应基于边坡高低、地质情况进行考虑,并且采取生物、工程等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对其进行防护。比如,支砌挡墙、菱形网格以及护面墙等,对其进行加固防护。对于重点滑坍的地段,还要建立抗滑桩或者围栏。

其次,施工建设中的废弃土石应当处理好。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石,除部分在填筑路基时可以处理掉,但其余的大部分还要进行二次处理,以免因乱堆乱放而影响环境。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些耕地较少、水土流失发生率较小的地方,作为弃土场,然后结合集市化改造用于基地填筑。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绿化,快速恢复生态环境。

5、就地搬迁和异地搬迁相结合,由于我州大部分居民居住的环境条件比较差且分散,往往俩三家人就一村,有时

修通公路需要多增加几十公里,政府应采取就地搬迁和异地搬迁相结合的办法,使分散的居民相对集中,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减少公路开挖里程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日益提高的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快速扩展的行业规模的挑战,对公路水路交通输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初,交通输部了《公路水路交通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环保法规、监管体系、科研体系建设及低碳技术应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构建绿色交通输体系,加快转变交通输发展方式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交通输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交通输行业将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行业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建设力度和科研力度,到2015年,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取得实质性突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行业环保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规划》明确了交通输行业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行业环保监管体系建设、行业环保科研体系建设、行业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公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七大任务。水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十二五”期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生态型港口工程示范:结合各港口自身条件和建设基础,选择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开展生态型港口工程的示范建设,主要包括湿地保护和连通、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带、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等内容。

港口生态修复试点:针对重大围填海港口工程较为集中的渤海湾、江苏沿海、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等区域,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港口工程生态修复,开展港区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主要包括生态移植、植被恢复、增殖放流、人工渔礁等内容。

内河航道生态修复试点:在内河航道建设较为密集的长江干线、西江干线等流域选择合适水域建设航道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主要包括鱼道建设、增殖放流、生态护岸等内容。

施工期港口航道污染治理:针对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水、噪声、粉尘和固体废弃物进一步开展治理。

营期港口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建设:在各沿海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内河主要港口及京杭河沿线港口扩建和改造污水接收和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回用系统建设;补充和完善大连、青岛、宁波一舟山、泉州、惠州、湛江、钦州、洋浦等油品输大港的油污水接收和集中处理设施。

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在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河、黑龙江、松花江、澜沧江和赣江等重要航道沿线,建设船舶油污水和垃圾集中收集站点,配备油污水和垃圾接收船舶。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建设:在三峡库区、清江、乌江、松花江等旅游客区、京杭河和大连、烟台、威海、海口、深圳、珠海等客量较大的港口,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并逐步推行客船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设施。

篇14

关键词:公路 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 措施

0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公路环境保护

1.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2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屋及场、厂建筑物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1.5公路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1)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2)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3)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

4)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5)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

6)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A 生态环保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B 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C 大气污染防护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D 水污染防治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5.2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A 交通噪声防治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B 大气污染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C 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D 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2)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3)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1987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之后,这一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日臻完善。

2.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公路是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所以修建公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

2.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1)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通过损益分析,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反馈于设计,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上述前四项。

2.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为范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分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预测评价以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为特征年。

2.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以点带线,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2.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科学。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为公路环保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采取适合的环保措施提供了界定尺度,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措施的效果可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综合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3 加拿大公路环保与我国的比较

二次大战后,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加拿大现代道路运输进入发展高峰期。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开始关心重视公路环境问题,对在建公路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80年代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加拿大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已比较完善,国家和各省均颁布实施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公路建设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切实执行和贯彻,公路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进步,全民环保意识非常强,对大中型公路建设项目参与感也很强,他们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一个建设项目的取舍。

3.1 声环境保护

20世纪50年代以来,加拿大采取多种技术,在噪声控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首先,合理规划选线,避开居民区、疗养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受体,被迫采取声屏障等有碍景观的环保措施路段在总里程中并不多。其次,采取尽量自然而不漏痕迹的隔声设计,使环境敏感目标处于噪声影响区之外。

对我国而言,公路噪声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声屏障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是在某些地区试用,而有意识地结合地形的自然式减噪设计尚未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充分重视,应用也少。

3.2 生态环境保护

为保护河流自然生态和水生生物,加拿大公路部门在公路建设中采取了很多简单但高成本的环保措施。比如当公路跨越河流时,他们尽量保持水流的原始状态,如果在弯曲的河流两岸架桥,这必然会加大桥梁的跨径。我国一般是将河流裁弯取直,然后根据洪水频率等技术指标,计算出桥梁的经济跨径,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工程造价,但往往改变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对于森林、湿地、湖泊环境的保护,加拿大公路部门同样采取了很多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措施,并不惜血本,这些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真难以想象。

3.3 水土保持

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两部分: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加拿大气候较好,雨水充沛均匀,施工中他们及时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对于公路路面径流,不采用分散漫流方式,而是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我国公路施工中已逐渐重视了侵蚀控制,但由于忽略了泥沙沉淀控制,仍使工地附近的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劣化。

3.4 公路生态管理

在公路的营运期,环保工作除了维护声屏障等各种环境工程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争取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草地植被的建植和养护是最持久、最昂贵也最有效的措施。

加拿大的公路设计,围绕着大地景观思想,多设置了开阔的中央分隔带,许多区段50—60米,全部植草,两侧植被管护范围约10—15米。每公里植被管护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采用较低的路基,使公路融合在自然环境之中。路域范围内,始终树木草地不断。

我国高等级公路绿化已受到普遍重视。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步骤与加拿大几乎一样,但由于各种原因,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原表土弃之不用,使草地建植时无营养土可用,养分先天不足,施肥以化肥为主,速效但短期;重建轻养,使草地很快退化,造成巨大浪费。

3.5 环境补偿

公路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环境资源损失。加拿大对此采取了有效地补偿措施,如在公路建设中碰到生态环境中的湿地问题,采取占用多少湿地,就在附近补偿同样面积或更大面积的湿地,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少受或不受影响,以恢复往日原有的优美质朴的自然风貌。在这方面,我国缺少严格的法规约束。

3.6 空气环境保护

加拿大侧重污染源控制,汽车全部采用无铅汽油,并对车辆排放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尚有较大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加拿大的公路环境保护有完善的组织、可靠的法规,还有十分敬业的环保工作者,其环保行为贯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内容遍及自然生态和物理环境的各个方面,其思路是保护一切自然状态、地貌、水文和所有生物。我国目前的公路环保则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公路环保水平,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更需要领导者、决策者、建设者有先进的环保思想、环保行为。

4 结语

按照交通部“十五”交通环境保护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到2005年,在交通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要由现在90%提高到98%以上;全行业基本实现国家规定的环境治理标准,油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率、油污水处理达标率均达到5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希望拙文在此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