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信技能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电力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好福利,对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时非常明显的,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个人的潜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能承担更多责任,为员工以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电力通信员工的培训需求着手,以及电力通信员工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利用培训中心现有的优势,电力通信实训基地来对电力通信员工进行多种模式的培训方式,以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使电力通信员工接受更为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
电力通信员的技能需求分析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而对于电力通信人员的技能培训能够使他们掌握更先进的电力通信技能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电力通信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下属十八个地市公司,并且代管107个县供电企业,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企业愿景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这个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人员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这么多的供电企业电力通信人员的培训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电力通信领域的工种也很多,有光纤通信线务员,光纤通信机务员,光缆线务员、电缆线务员等,地市级供电公司经过培训的人数多一些,县级供电企业半数以上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安全意识淡薄,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责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电力通信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电力通信行业线路人员,负责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维护,负责光缆、电缆的敷设与检修,负责线路相关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光缆的敷设、接续,杆路、铁塔的架设与检修。作业环境也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由于不安全时刻存在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建立安全的操作流程,强化人员的安全意思,强化专业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河南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电力通信技能培训工作的优势及采取的主要方法措施:
拥有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有在行业内一流的电力通信培训基地
电力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系统内部包括分布在各地的、分布在各公司内部的培训机构等;河南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有许多专职、兼职授课人员获得了相关证书,也有大批的受训人员获得了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高级技师及高级讲师的双师型培训师有多名,并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操作教学经验,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理论、技能、素质的培训与评定。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的电力通信实训基地建于2004年10月。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电力通信实训基地,具有设备齐全、先进;在行业内可以称得上是一流的培训基地。该培训基地集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认证、竞赛、调考和专业研究等综合功能。具备对电力通信行业的运行及检修工种(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培训又具备对电力通信等工种的等级鉴定资质。该培训基地主要实训设备有:
光传输设备8套;PCM设备3套;程控调度交换机4套;以太网核心、骨干、接入交换机13台;骨干、接入路由器8台;防火墙1台;通信电源2套;网管系统2套;配置微机终端20台;载波通信终端4端,这些设备是全国都算是先进的,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多年来,本实训基地共组织电力通信高级工和技师培训20多期,鉴定电力通信机务和线务人员上千人次。2008年2009年对三个地市供电公司通信工种首席员工进行过技能考核,2011年6月又对河南省电力公司举办了电力通信技能竞赛。本实训基地为河南电力通信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
初步形成了“培训与证书挂钩,持证上岗,证书与工资挂钩,技能与绩效挂钩”的工作体系。即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内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发给证书,持证上岗。员工可以考取内部证书以及外部主管部门的等级证书,不同等级证书工作不同。培训中更注重实际技能培养,技能与绩效挂钩,违规的操作会直接影响绩效,当此情况严重时会进行再培训,强化技能。以此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多种培训手段的合理应用
(1)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实践证明将电教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应用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大大提高了培训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激发了员工学习兴趣,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培中心的电力通信实训基地自编了《光纤熔接实训指导书》、《程接交换实训指导书》以及配套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培训经多期培训学员反映效果非常好。
(2)激发学习技能兴趣。成人教学最大难点在于其兴趣的调动,长久以来发现、威逼利诱都难以做到,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际操作,每一位在通信基地学习过的学员都会有亲临现场的实际感受,感觉教学紧贴实际,所以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所很大提高。
(3)再现变化过程。在电力通信技能教学中,有些知识的学习如果只凭教师口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模拟这些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由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如在光纤熔接接教学中,许多人都好奇熔接的过程,但是光纤非常细,而且很容易折断,若不小心还容易伤到手及身体。整个光纤熔接过程及盘纤如果单靠讲述很难让学员理解并掌握,但就是这一环节常出现问题,熔接失败,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专门制作了光纤熔接的多媒体课件,把学员容易出问题的步骤用动画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地方单独着重强调,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再加上老师的示范就可以使大家对面光纤熔接的全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再由经常使用熔接机的学员先演示,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老师再讲解;通过这个过程使学员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光纤熔接技巧,提高效率。
(4)将考核纳入培训项目。所有培训项目,能进行实操必须进行实操,而且实操过程作为培训的主要考核指标。所以我们不断的改善教学环境,投入资金建设了电力通信实训基地,学员在培训时通常都是在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培训中心共开设了光纤熔接、程控交换、光传输设备软件使用实训指导书,将培训与考核结合起来,学员反映这样的教学接近他们的工作实际,在培训过程中也和电力通信学员交流,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
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工作过程的检查监督制度。虽然将员工对规程的执行加入到绩效考核中,但只能进行定期检查,各种证书都是三年重新鉴定一次,有的证书甚至是终身制,这些制度无法对员工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常常是间断性或者是出现事故后,所有制度进入最严格的执行状态,一旦长时间没有事故发生时,各个环节就会松懈下来,往往这样的松懈又会导致事故的再发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培训的范围。
(2)证书与工资绩效挂钩不紧密。职业技能证书、技能的拥有虽然已经与工资绩效挂钩,但所占比重并不高,这就导致一些人不注重证书和技能的提升。也有因为制度的不完全执行,出现无证也在岗上的情况。相比之下大家考驾照、练车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没驾照交警会处理,出了事故需要赔偿,最重要的是开着公司的车辆出现安全事故是会被开除、停职、降职的。
(3)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主要是工人,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上级主管部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都收取费用,有的费用还很昂贵,而且一些低级别的证书与工资奖金不发生关系,这直接导致一些员工不愿意学习、考证。
(4)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从业人员通过岗级评定、技能等级评定、技能竞赛等都可以达到自己的职业巅峰,但这样的制度在大多数公司由于人工成本有限,未能完全执行,导致一些技术人员通过培训获得很高的技能等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因而激发不起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整体情况堪忧。
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推行技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相关公司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
(2)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引导企业落实职工进行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3)建立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技能工人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 “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逐步建立技术工人凭技能和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提高高技能工人待遇水平,并逐步实现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4)培训与其它激励措施相结合
一些企业存在“培训是一种福利,不需要再有任何的奖励”“培训不能占有工作时间”等想法,这对培训效果的实现很不利。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为了效益回报,而对受训者来说,虽得到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未必在其它方面获得满意的回报,如果他们得不到,就会有“跳槽”的想法。因而企业应当做好一系列激励工作,主要有:
1)培训前的激励。树立培训目标,培训奖励措施,培训后将所学内容传授给别人,即实现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电力通信;创新策略;菜单式培训;情景式教学
C975;F426.61;TM7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而电力通信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新型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因此各企业对电力通信实践应用研究和培训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电力通信技能人员培训进行分析。笔者将分别从:电力通信技能人员培训现状、提升电力通信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力通信技能人员培训现状
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在实际培训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虽然非常重视员工技术技能培训,但是部分员工仍然对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由此可见,企业部分员工缺乏危机意识,自我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很多的员工培训都还停留在“要我学”的阶段,而不是“我要学”的情况[1]。
由于员工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大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培训态度和培训效果,“一刀切”式的培训方式不仅不能够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会逐渐拉大员工内部的技术能力断层,容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木桶效应”。
二、提升电力通信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培训中,教育管理组织需最大程度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在下发培训通知后,确保每一个受训的对象都能及时接到消息。与此同时,后勤服务还需合理化安排学员的餐饮和住宿,做好工作服、学习资料等必要物品的配置工作。培训教师要根据培训需求,做好详细培训内容的规划工作,结合培训的实际内容,做好教材、教案的收集编写以及整理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为学员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校园中设置读书角、徒步甬道来丰富学员学习及课余生活,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培训内容设计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培训教师应针对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培训进行合理安排,在培训新章节、新课时时,应紧密联系已学基础,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知识点的相互补充[3]。如果培训出现了重复的内容,培训教师应简化甚至避免复述。
同时培训内容应该更加贴合现场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一方面需要教学人员深入现场充分调研培训需求以及员工实际情况,形成员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听取学员意见,让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笔者所在企业针对以上问题,在培训中采取菜单式培训,即学员可以在“培训菜单”中自主选择培训课程。比如通信专业作为大类专业可以划分为传输、交换及网络等中类专业,中类专业可继续细分,比如传输中类专业可分为线路、SDH传输设备及OTN传输设备等小类,而每一个小类又可以划分为各个具体课程,这样就形成了系统的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即“培训菜单”。“培训菜单”对于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提升培训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培训菜单,可以避免课程体系混乱,课程内容重复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同时可视化的培训内容更便于学员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相应课程,有利于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培训效果,激发学员学习兴趣,避免“一刀切”式的培训方式。
(三)培训实施与授课
在培训阶段,应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要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来完成培训内容。培训教师要定时为学员解答学习难点与重点,尤其注意强调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针对学员独立完成动手实践的部分,培训教师不但要在一旁作指导和监督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还要实施定期的模拟测试方案,增强学员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员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从而实现培训的真正意义。同时,培训教师应结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辅导工作,使每个学员都能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
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电力通信的培训内容也可以由企业现场专家或相关学者进行讲解,企业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并研讨相关课题。与此同时,来校专家还可以给学员多讲解一些现场鲜活的案例,使员工积累更多的实际运用知识,让知识超越书本的限制。
(四)采用多元化培训法
培训方法的革新应更直观地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变化当中,形式作为内容的载体会随着内容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任何形式上的改革也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培训内容[2]。电力通信培训的主要内容在经历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能够对实践起到非常有效的指导效果,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性,但相对的逻辑性就会差一些。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更现代化、更多元的培训手段,将概念的内在逻辑展现出来。
另外,培训教师应首先摆脱束缚,树立学员主体的课堂新秩序,积极展开师生交流。如今的员工,在接受了越来越多开放性的知识文化之后,思想已经变得非常活跃,并且拥有自主意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培训教师的培训内容,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培训教师不能真正倾听学员的想法,那么课堂培训的效果一定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培训教师应通过多种培训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学员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习能力。
(五)总结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培训通信技能人才,企业应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学员需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真实地评价及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质量。在学员中开展的培训综合情况调查活动中,测评学习环境、课堂管理、教学质量、后勤服务等几项内容,并设立建议栏,让学员对培训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尽情提出来,从而提升培训的整体水平,为下一次的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电力通信培训够有效提升员工的理论知识理解及运用能力,切实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加快电力通信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培训策略,能够极大地提升培训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伟雅,王清. 电力通信技能培训现状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4,34:22-23+25.
为进一步提升单位“一提双优”建设水平, 优化劳动组织, 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单位职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岗位竞争实力,增加安全生产安排的弹性,促进年度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严格落实“333人员配置模式”等相关规定,以单位高质量发展为中心,通过建立健全“一岗多能”技能培训长效机制, 全面塑造“一岗多能、 一人多岗、 一人多证”复合型员工队伍, 助力企业新时期“一提双优” 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岗位互通”与“业务互学”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员工定制”与“专业统配”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区队培训”与“专业考核”相结合原则;
(四)坚持“标准设计”与“精准施教”相结合原则;
(五)坚持“一岗多能”与“多能多薪”相结合原则;
(六)坚持“员工技能增长”与“人才晋升通道”相结合原则。
三、培训对象
通风区全体成员
四、主要措施
(一)强素质、增技能,主动开展岗位培训。
1.强化意识引导。各班组要因势利导,结合““333”人员配置模式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 配合矿井做好“管理智能增值”“操检合一”“岗位区域化”等先进生产理念解读,切实转变员工观念,为技能培训实施夯实思想基础。
2.强化责任落实。各班组要结合班组生产实际,持续优化班组培训方案,明确层级责任,保障培训有序实施,严格考核验收,以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员工参与学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确保技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 强化目标管理。坚持目标导向,实行清单式培训目标管理,将“一岗多能、一人多岗、一人多证”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做到分阶段、有重点、循序渐进,以现场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创新培 训方式,让员工易于吸收、消化,做到快学快用。
(二)强设计、增动能,满足员工培训需求。
1.注重需求分析。技术室及各班组分管要深入班组生产现场,对劳动组织、用工分布、培训场所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征集意见建议,针对“区队、班组、个人”三层次需求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确保符合单位生产实际,得到员工认同,兼具可操作性。
2.注重培训设计。各班组要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培训模式创新,选拔能干会讲的业务骨干力量,以一对一、一对多、手把手等形式开展实战化、轮岗式培训。充分利用工匠大师工作室、岗位实操基地,以全景视野向员工展现各工种操作流程和衔接配合情况,切实提升员工对作业现场的整体感知和实操技能,以模拟事故现场提升员工安全风险、安全事故的预判及处置能力。
3.注重培训反馈。严格执行培训动态反馈机制,班组要及时组织培训人员对各班组培训情况实时跟进,动态检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培训进度、培训方式、培训质量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完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成效。
(三)强培训、增效能,强化班组自主培训。
1.实施订单式培训。各班组自主向员工统配学习工种,在此基础上,员工可自主选择其他工种。按照需求组织实操作培训的同时,单位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组织理论培训和考核,并及时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培训取得相应证件。
2.实施精准式培训。班组要充分运用岗位技能“大数据”信息, 排查制约生产效率提升的因素和技能弱化人员,按照“短精快”( 时间短、内容精、见效快)原则,由所在专业组织优质资源实施精准式培训,确保劳动效率明显提升。
3.实施对标式培训。针对培训进度慢、培训质量低的班组和个人,单位对其实施对标式培训,通过“选标、树标、对标”、转换换施训人员、转换工种等方式解决问题,确保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提升。
(四)强引领、增智能,推进培训品牌建设。
1.推进模块化实操培训流程建设。培训过程中,各班组要持续优化培训流程,完善培训机制,总结实操培训经验,规范形成模块实操培训流程,努力打造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可复制借鉴的“一岗多能”实操培训品牌。
2.推进精品化实操培训课堂建设。为全面提升实操培训质量,充分发掘高技能人才潜能,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单位实施精品课堂创建计划,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以具备精准式的培训目标性、实战式的体验性和延伸式的创新性为条件,甄选出精讲人和精品课,在全区推广。
3.推进标准化实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矿井先进生产装备、实操工作室和VR 培训基地等优质培训资源,打造以现场操作、模拟演练和仿真互动培训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标准化实操作培训基地,为单位培育更多“一岗多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五)强激励、增势能,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1.健全激励机制。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考核验收者,每多掌握一项新技能给予100元奖励。所在班组按要求一次性全部考核验收合格的,给予分管领导及班组长适当奖励。
2.健全问责机制。凡拒绝参加培训在规定期限内考核验收不达标者,给予按学徒工记资直至考核验收合格为止。所在区队班组出现考核验收不达标者,每出现一人次,分别对分管领导班队长罚款50元/人。
(六)强塑造、增潜能,开辟人才晋升通道
1.开辟技能等级晋升通道。凡新取得三项位上位技能并继续扎根班组保持应有的胜任力。由单位科备案,优先推荐晋升技能等级。
2.开辟技术职称晋升通道。凡新取得三项及以上岗位技能且为本专业解決重大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并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表彰奖励的,优先给予岗位职称提升。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区长
成员:各班组分管及技术室、工匠工作室成员
<二>、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并承担考核责任,成为一岗多能培训的“总教练”。明确标准,确保高潜力人员得到正确对待。
副组长:提供培训指导并制定核心课程的输出,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并承担考核责任。
成员:及时给予分管班组职工工作中的指导和帮助;将工作与发展有机结合;对所在班组职工的绩效做出评估并与单位达成一致;了解班组职工的思想动态
职工:对个人能力与发展承担责任,包括:自我认知、管理自我期望;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为自己建立反馈渠道和机制;借助、利用内外部资源创造学习机会,寻求帮助。
六、工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各班组分管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确保矿井在年底前具备““333”人员配置模式”条件。
(二)结合本专业实际。统筹组织好本单位安全生生产工作,及时制定培训方案、考核验收方案、明确培训进度,配合单位统筹做好技能培训人员分配,动态指导监督培训过程,牵头组织考核验收,定期向区领导汇报培训进展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即时通讯;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
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是培养口语能力,学生在英语应用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网络时代,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是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笔者拟讨论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工作记忆和levelt的言语输出模式,然后分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头会话交流内在认知机制,据此提出假设,并初步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研究框架。这种探讨将使我们有可能预测出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英语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受益最大、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最快,并对其中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即时通讯概念及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讯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常用的即时通讯有gtalk, qq, msn, skype, icq, aim等。对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学习第二语言的研究发现,在线沟通交流的环境下,学生参与交谈互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比面对面交谈的环境,学生第二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增加了。(2)学生参与交谈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在线交谈,甚至比平时积极参与课堂交际和讨论活动的学生还要活跃。(3)对目标语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 不受面对面讨论必须轮流进行的限制。首先,在多人互联网即时通讯中,不提交发言,对方是看不到的,这就好比在同一个讨论小组中,所有的人都同时对你说话。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不利的,但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却是现实可行的。学生无需等待,这样就比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在45~50分钟轻松愉快的在线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提交几十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并非罕见。其次,即时通讯课上,学生只有提交发言,才会被认为在线。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发言,只是被动地听,也被认为参与了讨论。在网络环境下,不参与就等于不在线。如果有学生一连几分钟都没有参与讨论,同组同学通常会询问他是否在线。再次,有趣的差别是对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要求不同。在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大量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即使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学生一旦理解对方的意图,总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话题,而不是帮助对方找到表达意图的恰当语句。即时通讯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达成交流,如验证自己对生词意义的猜测,运用还没掌握的句式等等,而不用其他的辅助方式。又次,网络聊天对语言使用的这种要求,势必使学生更能注意谈话时的语言错误,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句法加工,并注意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之处。最后,被放缓了的谈话过程以及即时通讯的非暂时性确保了讨论的顺利进行。从工作记忆角度看,在线聊天的这几大特点可以减轻面对面实时交谈时通常所需承受的记忆负荷。对话各方可以反复阅读对方的发言,除了减慢交谈速度外,还可以加强记忆。记忆负荷减轻了,对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利。交流速度放缓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开口说话之前有短暂的考虑时间。学生有时间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任务提前考虑,因此,表达起来就更加流畅,说出或写出的英语句法更加复杂。
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式与工作记忆
根据levelt(1995)的言语产生模式,话语始于非语言的特定交流意图,levelt称之为概念形成器。在言语产生过程中,概念形成器的作用是决定将要说出口的话语的语义内容。概念形成器在话语被说出口前生成与之对应的信息(意图或概念)。这些信息被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并被存入构成器。构成器挑选出最能精确代表每个语义模块的语义内容(话语前语汇)。这些话语前语汇包括构成句法的必要信息,并通过所谓的语法编码生成话语的表层结构。构成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选好的语汇挑选合适的语音语义并设计好要说的话语。然而,在这些信息进入发音器引起发音肌肉运动并说出话语之前,会被某种内部机制监控。在这种内部反馈环路中,发音方案会被储存在工作记忆的发音缓存区。因此,言语产生是个分阶段、模块化、累加式运行的过程。
引入工作记忆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测量技巧讨论levelt言语产生模型有两大益处。首先,能更深入地了解话语加工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英语口语水平发展的。其次,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哪些学生会从什么指导方式中获益更多,就可以据此给课程制定者更好的建议。其次,语言即时通讯的两大特点会影响工作记忆:(1)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互动交谈的速度比面对面交谈时要慢。人们打字的速度不可能像说话那样快,因此,加工言语所要求的速度降低了。更准确地说,在特定时间内,交谈者需要描述、理解或回答的言语在数量上减少了。(2)互联网即时通讯不像口语表达那样稍纵即逝。在线交流时,交谈者可以重新浏览谈话记录,以便理清思路。
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练习第二语言,有可能使一些言语产生过程自动化,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可以放慢讨论速度,使学生有机会重复浏览先前论述过的内容,再现记忆中的痕迹,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面对面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将会从中受益。因为此时虽然对言语加工的要求降低了,但交流的任务和相互作用与面对面交谈并无不同。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这一假设涉及的问题主要有:(1)通过使用英语进行互联网即时通讯,是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2)英语即时通讯与面对面英语交谈相比,在聊天室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对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更为有利?(3)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是否可以根据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有效预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口语水平可能提高的程度?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口语达到同等发展水平,并且实验组的英语口语水平会提高更快。可能的原因是,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工作记忆负担,从而促使学生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朱毅恒(2009)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设计了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主要包括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准测试,旨在验证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能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真实性。在本设计中,由同一英语外教承担两个小组的教学任务。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自笔者所教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每班各20人。实验研究按照口语课课程表进行。实验组在联网微机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即时通讯课。控制组在本班教室上课,每星期上3节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实验持续一个学期(20周),两个小组各上口语课60课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即时通讯课和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及讨论的问题相同。学期第一周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测试;学期最后一周进行试验后测试。
进行实验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教师难以给予所有学生等同的指导,或者说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施加相同影响。为了确保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等同的辅导,参与实验的两个小组在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完全相同。实验组即时通讯课和控制组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完全相同,且安排在同一天。实验组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使教师能同时阅读并参与最多5个讨论小组的活动。在小规模试验阶段,每个讨论小组安排4~6名学生。如果小组成员过多,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会使屏幕窗口文字滚动过快,致使学生难以跟上速度,影响对话互动进程。控制组也采用相同的活动小组安排。在实际操作时,指导教师直接从即时通讯工具界面打印出活动任务要求,用于对控制组进行课堂口语课指导。实验组在线时指定的任务包括角色扮演、文章或影片讨论及其他交互活动。前两次的即时通讯课在学校的联网微机室进行。学生有机会充分熟悉即时通讯工具,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初始培训阶段过后,一部分学生可不必来学校联网微机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或校园其他的联网微机上参与即时通讯互动活动。事实上,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点上网。这样做,是为在指定的上课时间使互联网即时通讯真正成为同学之间唯一的英语交流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微机室上课的学生每次最多不超过5个。在可容纳30人的联网微机室内,绝大部分时间在线上课的学生应保持在3人以下。这种在不同地点上课的安排对实验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它体现出本研究与其他有关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研究或二语习得研究有显著的不同。
为了验证假设,应进行实验前测,将前测得分作为协变量,反映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的口语水平。前测成绩分析将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的差异情况,如果不相上下则可以看作水平相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实验后测。levelt言语产生模式的言语产生过程表明,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形式的言语表达,都能促进并发展同样的认知机制。仅凭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型理论,符合逻辑的推理应是:控制组和实验组口语水平提升的程度应该是等同的。检验也用来验证这一假设。实验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以证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在前后测之间的训练中英语口语水平是否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后测的平均得分是否高于控制组的后测平均得分。分析结果用于证明互联网即时通讯能否为学生提供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很难提供的某种特有的有利条件。
为了验证假说,可进一步检验口语水平得分和非词重复得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水平得分和单项测试工作记忆题型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将表明控制组二者的相关性是否比实验组的相关性要高。这会进一步表明,在控制组中,较其他学生而言,工作记忆能力(在实验测试中具体体现在对语言的短期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实验组中,这一情况有无明显表现。这些研究结果将会显示,对那些在语音回路中保持词汇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即时通讯环境是否会更为有利。
笔者根据对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的特点、levelt言语输出模式、工作记忆、英语口头会话交流活动内在认知机制的分析,认为应用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有可行性。据此提出假设,即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习者的认知机制,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并设计了验证假设的实验框架。应该指出,这绝非意味着完全脱离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就可以迅速提升英语口语水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把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假想成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唯一的途径,就很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学生置于不利之地。有些学生将把学习说英语视为巨大困难,存在逃避心理。对他们而言,互联网即时通讯课程能帮助他们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 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1996,13(2):7-26.
[2]kern r.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effects 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4):457-476.
[3] chun d m. using computer networking to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interactive competence[j].system,1994,22(1):17-31.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心肺复苏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缓解组织缺氧,避免细胞不可逆性损伤。①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静脉自全身运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经右心室压出由肺动脉送至肺泡经由透析作用,换得含氧之血液再经由肺静脉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压出经大动脉输送至全身以维持。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所有对象均没有参加过任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全程培训。随机分为观看视频自学组和观看视频加老师指导组两组,每组12名受试者,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②
1.2 实验过程
1.2.1 培训方法及流程
对照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培训视频为南昌大学公开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之心肺复苏术,该视频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的讲解。观看视频结束后,受试者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对照组的受试者只能自己通过仿真模型的提示来获得结果反馈,结果反馈是关于操作结果的反馈信息,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实验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观看视频结束后,学生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在技能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老师进行语言指导及动作示范,即实验组获得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关于操作过程中运动特征的反馈信息。③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的测试指标及考核方法。其中仿真模型记录的指标是按压深度及频率和胸廓起伏幅度,选取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来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各指标数值均以平均数北曜疾畋硎荆哉兆楹褪笛樽樵谌鍪奔涞愕母飨钪副杲兄馗床饬渴莘讲罘治觯P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训前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经检验,培训前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组差异对于本实验无较大影响。
2.2 培训后即刻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后即刻的练习绩效进行比较,经检验,培训后即刻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3 培训一周后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一周后的保持绩效进行比较,发现培训一周后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4 三个时间点之间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比较
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一周后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分别将这三个指标分开在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
2.4.1 按压深度及频率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培训后即刻与培训前的成绩相比,按压深度及频率得分的P
2.4.2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2.4.3 各项指标总分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各项指标总分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下,只要有仿真模型,无需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们便可以在仿真模型的提示下获得反馈进行不断的练习,从而拥有一定水平的心肺复苏技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资源,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适合普通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法。
3.2 建议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专业培训人士又十分有限,故而在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过程中,难以做到让所有人都有专业人士指导。本研究表明无需老师的指导,同样可以取得显著的培训效果,所以在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过程中,有良好的培训视频及有恰当反馈的仿真模型,无需老师的指导,便可以展开培训。
注释
① 杨曼瑾,吴艳梅.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2013.34(10):120-121.
② Plant N,Taylor K.How best to teach CPR to school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Resuscitation,2013,84(4):415-421.
③ 王丽姿,王丽萍,王新等.对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8):4-5.
④ 温汉春,朱继金,李其斌.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3-774.
企管科 孙琴琴
8月24日至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统计局举办的2015年第1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来自全省煤炭系统的统计人员共196人参加了培训,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司长文兼武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本次培训班准备充分,培训课程针对性强,授课专家规格高,除了省统计局的专家,还有相关统计行业的专家,讲授的内容都是授课专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让所有参训学员受益匪浅,本次参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思想认识
从事统计工作多年,觉得统计数据水分多,工作压力大,感到从事统计工作很困惑、很痛苦,有时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各专家系统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数据并不像财务数字那样精确,只要方向对、趋势正确就行;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二、强化了统计理论知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系统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能源统计基础知识与主要内容》、《煤炭企业能源统计》、《节能指标评价》、《能源统计分析》等内容,此次学习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统计理论基础,而且明白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眼睛,分析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统计分析起到参谋和预警作用。
三、提供了互相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机会。通过此次学习我认为在统计工作中要做到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抓实统计基础,搭建管理平台、吃透文件准确业务处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工作协调能力、挖掘数据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开拓视野重视统计调研分析、善于思考总结,做企业管理的多面手。
四、指明了工作方向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工作,我觉得统计人才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是经济主管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工业统计人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一、实习与培训内容
该月第一周培训各项技能与通信理论知识,培训课程有:CAD绘图技能培训、EXCEL表格等应用培训、通信网络现状及发展趋势、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要点、电源专业勘察技能培训、传输设备勘察技能培训、光缆线路勘察技能培训、无线基站勘察技能培训、室分勘察技能培训、查询设计质量管理培训、综合管理介绍、市场业务介绍和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培训学习结束后,接下来在设计院四所同事陈龙师傅的教导与指导下,为期一个周到东方实地学习如何勘察室外宏站传输信号的基本流程与技巧,勘察流程:第一步:用指北针找到方向指向北,记录与实际向北的角度,并大致画出天线安装现场环境的草图以便日后方便设计方案;第二步:用GPS导航出勘察地理位置并记录下来;第三步:进行拍照(环拍30度各一张,最后全景拍两张。注意:相片尽量能多拍就多拍)方便日后设计方案;第四步:记录天线所能覆盖地区的夹角;第五步:做好与甲方工作沟通交流,使得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二、实习培训收获
实习培训的这一个月,通过各项课程技能的培训,学习与认识到了如何用CAD软件去设计图纸并大致了解了一个工程方案的设计从开始到结束各个工作流程。学习了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及现状和通信网络的严禁趋势。总体对通信工程设计员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本人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调研问卷共有两种,调研问卷Ⅰ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调研问卷Ⅱ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度评价”。调研选取14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并分成4大类,分别为基础类公共服务、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经济类公共服务、社会类公共服务,其中,基础类公共服务包括乡村道路建设、供电照明、通信网络、农田水利设施、饮用水设施建设;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养老;经济类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贷款优惠;社会类公共服务包括垃圾收集处理、社会治安状况、文化娱乐体育设施。调研问卷Ⅰ满意度评价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量表(Likertscale)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进行测评,将各项公共服务满意度设置5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调查内容就是请农民根据本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对上述14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再采用赋值法对各项满意度分别赋值,“非常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基本满意”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和“非常不满意”为1分。满意度是一个加权平均数,按量表计算值计算。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越高。调研问卷Ⅱ需求度评价表,将上述14项公共服务列出迫切需求、需求、不需求、非常不迫切需求四个需求等级,由农民根据自我感受对各项公共服务进行唯一选择,不能多选。同样给四个需求等级赋予一定的权重值,依次为4分、3分、2分、1分,最后的需求分值也采用加权平均法,参照上述计算公式得出。分值越高,表明农民对该项公共服务供给需求度越高。
二、实证分析
在实地调研结束后,笔者整理并汇总统计了有效问卷,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得出了各项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和需求程度,先计算得出各项满意度和需求度分值,满意度分值满分为5分,需求度分值满分为4分。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评价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江西省罗霄山区农民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偏低,分值为3.05分,满意度得分最高的前四个项目是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乡村道路建设、义务教育;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后四个项目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就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从总体情况来看,基础类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相对较高,经济类和社会类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都很低,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处于一般水平,表明农民对政府提供的“硬”公共服务满意程度高于“软”公共服务。自从新农村建设以来,江西省罗霄山区农村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乡村道路状况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农业科技下乡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仍然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软肋。
(二)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程度评价分析从表2各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分值来看,农民对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优先顺序依次是: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乡村道路建设属于需求程度第一等级的公共服务;饮用水建设与安全、义务教育、养老、农民贷款优惠属于需求程度第二等级的公共服务;供电照明、农田水利设施、社会治安、通信网络、垃圾收集处理属于需求程度第三等级的公共服务;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属于需求程度第四等级的公共服务。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需求最强烈,属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的乡村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建设需求也很强烈。农民对农业科技下乡推广、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需求程度低。
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和需求度矩阵分析
把上述农户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得分数据作为观测值,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偏好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的特征(见图1)。第Ⅰ象限特征:高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为养老服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口增长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目剧增,而农村的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因此养老保障服务成为农民需求度较高的公共服务。第Ⅱ象限特征:高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乡村道路建设、饮用水建设与安全、义务教育。乡村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建设与安全属于基础类公共服务,中等满意度表明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了农村道路和饮水的状况,基本解决了通路、通水问题,所以大部分村民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饮用水设施建设与安全的满意度在基础公共服务中是最低的,水压低,水质差一直是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义务教育属于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医疗卫生服务和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之一。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了村民的看病问题,政府补贴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参合率在90%以上。满意度中等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在设施、师资、资金保障方面还并不完善,乡村卫生院设备匮乏、医术水平有限、医务人员不足、大病救助少。
第Ⅲ象限特征:高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第Ⅳ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民贷款优惠、社会治安、垃圾收集处理。农民贷款优惠满意度低,原因在于申请支农信贷资金条件适当但程序繁琐,访谈中不少村民表示没听说过此项政策。关于社会治安,大部分村民认为当地农村社会治安总体良好,但盗窃案件频发。在所调研的农村中有一大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卫生整顿、环境治理以及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然而远离村镇的山村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是随意排放、任其风化。村民对这些公共服务表示出不满情绪,但加强改进的意愿也并不很强烈。第Ⅴ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供电照明状况满意度最高,其次是通信网络,被调查的村民认为这两项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村民对电压不稳、信号不强这些问题基本能容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设施陈旧、年久失修、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但他们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所以改善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第Ⅵ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公共服务呈现此特征。第Ⅶ象限特征:低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村民对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了解,甚至有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大多数农民表示没有参加过农业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活动,农技推广员也是偶尔下到农村,少数村民甚至怀疑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服务的效果。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用工单位常常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因而他们对当地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兴趣不大,留在农村的老弱农民对农技推广关注度不高。农民对农村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度都是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农民认为文化娱乐体育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而缺乏这些方面偏好。第Ⅷ象限特征:低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第Ⅸ象限特征:低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装置是一款专门为电工电子实训而设计的一种实训装置,该装置主要针对各大高校或高职类院校的技能培训,该装置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同时记录学生的考勤,减轻实训教师工作量。
关键词:无线控制;实训装置;考勤
1 引言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是维修电工技能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对于之前的实训方式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考勤的评定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平常的实训中由于学生数量远超于教师数量,导致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每个工位的运行情况以及学生的考勤情况,通过本装置就能将工位的运行情况实时显示在教师端的上位机界面上,让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能够安全使用试验台,本装置不但可以实现对学生工位的监控,还有自动记录考勤的功能,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和考勤检查的目的。
2 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控制的电工电子实训装置是一款专门为维修电工实训而设计制作的一种实训装置,该装置是由一台上位机和多台从机组成的一个网络式结构采用wifi数字式无线传输装置,该实训设备的设计为维修电工的基础实训教学提供操作平台,本装置中提供可靠有效的直流电源,并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了电子电路焊接、调试的设备。
该实训装置中的实验部件均为模块化形式,每一个模块实际上给学生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接口电路,实训老师通过上位机控制对应每一个工位的下位机电源。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查询相关资料学习分析,然后进行电路的焊接与调试,从而让同学们通过实训达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也使得技能教学更加人性化,也是为了减轻实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工作量。该实训装置适合应用于各大职业技术院校的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
3.系统总体示意图
本设计是一款专门为维修电工实训而设计的装置,所以应注重稳定性能以及易操作性。在稳定性能和易操作性能方面由硬件电路而设计的功能优于由软件实现的功能,而软件实现的功能灵活性较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使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以硬件电路实现功能为主,由软件辅助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其系统模拟示意图如图3所示。
4. 实训装置关键技术
该装置本身和PC机之间采用TCP通信协议,采用无线通信有利于实训室的布局,对于实训室以后的管理也可省去诸多的麻烦;技术层面上来说协议本身具有自组织的特点,可以为通信的准确性提供保障。该系统主要由六部分:单片机控制核心、电源部分、报警灯部分、继电器控制部分、WIFI通信部分、显示部分,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
(1)单片机部分:是该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整个装置系统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以及检测按键系统,同时还要控制液晶屏的显示,作为主控芯片,芯片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经对比发现选用STM32F407单片机能够满足本系统的功能要求。
(2)电源部分:该部分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是整个系统装置的能量储存区,为整个系统装置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控制电路部分(单片机和WIFI通信模块)采用+5V的电源供电,实训中用到的路调试版采用+5V和-5V的电源供电。
(3)报警灯部分:可以完成电源故障的警示,对系统电源的故障进行提醒,实现实验室安全运行。
(4)继电器控制部分:单片机能够通过WIFI通信模块将上位机发出的信号进行数据信息处理,从而控制对应的继电器的通断实现电源的设定,以及学生测试电路时控制电源的通断。
(5)WIFI通信部分:包括WIFI发送与接收两部分,是系统中无线射频收发部分,其工作电压为3.3-5V,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3.3V电源供电,可通过编程工作于不同的波特率,最高波特率为115200,有 RS232、485、TTL 接口与无线 WIFI的相互转换,通过无线WIFI进行组网通信,应用方便、传输可靠。
(6)显示部分:根据设计要求,显示部分的作用是能够让学生能够根据上面提供的资料进行操作,同时也是通过显示屏将学生的信息显示出来,便于考勤信息的整理。
参考文献:
[1] 毛福新、王雪等.无线电调试工考核装置[J].电子制作,2015.08,016(15):66-67
【关键词】高职 通信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86-03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平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于2008年获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基地、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自立项建设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对外积极寻求企业参与,充分引入企业力量参与基地的各个环节建设;对内通过引进人才、培养骨干等途径锻炼培养“双师”队伍,在不断地探索改革过程中切实改善实训环境,提高管理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一、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由学院牵头、在自治区和柳州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依托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和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政府、学校投入为主并会同企业共同建设,力争将基地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的资源共享型基地,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建设成为集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务于一体的通信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基地。因此,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内涵上需要充分彰显以下方面:
(一)面向通信岗位群,夯实学生专业技能。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学生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通过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工作过程模拟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主要有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及铁道通信信号等,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铁路企业通信部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建设施工单位,以及其他从事通信设备的运营管理、通信机务和线务的维护、通信市场营销和通信设备的建设施工的企业。其岗位群主要有线务员、电信机务员、通信终端维修员、电信营销员以及铁路特有工种通信工、工程施工概预算等岗位。因此,在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之初,即应充分考虑前述专业或专业方向所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
(二)面向专业教学需求,促进专业课程改革。近年来,为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乃至基于工作过程的各种课程改革建设模式层出不穷,各模式虽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分析其共性最终都集中到了“教学做一体”或“理实一体”上,这类课程的实施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采取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即根据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配置标准,并且从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理论出发,结合通信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提出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人文环境这一“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同时,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不断完善,又反过来促进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并就新的实训设备开发出新课程,即实训基地的建设又反过来带动专业建设、促进课程改革。
(三)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开放互助合作共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继续深化“工学结合、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产学合作理念下展开。与广西通信管理局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将通信实训基地建设成区内首家符合通信鉴定场地要求的场所,满足行业开展技能鉴定的需要;与运营商和工程施工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社会下岗职工以及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二、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举措
(一)待解决的问题。与所有工科类实训基地一样,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从前述分析可知,为有效地面向通信专业岗位群,需要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即搭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而哪怕是最小规模的通信网络,其资金投入也是千万级的。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开辟多种基地建设模式,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特别是在充分引入企业力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具体方式和途径体现在以下三种模式中:一是政府投入模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获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此获得建设资金150万,同时还得到了柳州市地方财政的支持。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投入模式。本着“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寻求企业设备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柳州电信公司签订校企联盟共建协议,合作共建通信技术实训基地;与柳州联通公司签订联合组建“联通沃精彩”通信教学实训室协议,由企业提供通信专业教学用传输、程控交换、基站、电源和数据等设备,仅近3年来企业累计投入教学用设备金额达400多万元。三是“筑巢引凤”模式。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整合三大运营商在学院的生产性在网运营移动基站设备、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等,作为通信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教学场地,将运营商最先进的在网运营设备引入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另外,利用学校的电信市场,与企业建设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参与经营管理的生产性电信营销实训营业厅等。
此外,建设贴近职场氛围的“软环境”、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和熏陶其职业素养,成为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如下经验:其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引进企业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引进其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如在3G基站实训室、网络规划优化实训室、传输实训室、交换实训室、通信工程施工实训室、电信营销实训营业厅等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时,从工作任务的下发到执行到最后的评价考核,全程参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流程和管理机制展开,从而使得专业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并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或职业标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养成。其二,依托实训基地、参照企业模式,与企业合作、定期开展以企业冠名的技能大比武。如“联通杯”营销技能大赛,大赛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是实际的营销业绩即参赛团队在赛程规定期限内所发展的手机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此种类型的技能大比武是一次完整的实战,较之模拟环境下的技能竞赛,彰显的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的综合势力,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技能与素养并举,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其三,拓展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输出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带来下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使专业学生提前接受工作中实际工程项目的洗礼与锤炼。其四,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培养。
(二)举措。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映射到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就是要求基地能实时同步于企业现场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用了以下举措以保持基地的先进性、保障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第一,在基地规划建设之初,即将其定位在高起点和高水平之上,以确保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同步于现行通信技术的发展。如铁路专业通信实训的建设,其起步就以现行主流的GSM-R(GSM for Railways,铁路专用GSM)为核心。再如,核心网拟采用目前比较超前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技术架构。
第二,校企共建的各实训室,其设备本身就是企业运营用的在网设备,即其为实训基地的同时还是各电信运营商所运营网络的组成部分,其更新换代和升级将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和负责,毫无疑问将与主体网络保持实时同步。
第三,各实训室在建设规划初期即考虑了技术上的后向兼容性,为系统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障。如目前的传输实训室,就已经集成了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等各阶段传输技术的设备,现正准备进一步加入目前传输新技术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的设备。
三、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的通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通过多年的积累以及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已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基地中通信网络的组织结构、主要实训室的设置及其对考证培训的支撑如图1所示。依托基地,基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工作全面展开,以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的技术输出取得突破性进展。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认定批准的区内唯一一所进行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高职院校。学院依托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中的软硬件平台,已与区通信管理局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开展线务员、移动通信终端维修员、电信业务营销员和机务员等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同时,积极拓展职业资格(技能)证的种类以应对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多样性,与广西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开展与网络设备调试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与中望公司合作开展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通信勘察设计师》专项技能证培训和认证。近年来,该专业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获证率保持在95%以上。另外,还积极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和行业的培训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服务输出功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形成“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如前所述,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引入了企业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和文化以充实其基地建设;然而,该举措更大的收获在于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畅通了校企合作渠道,促使校企“开放互助、合作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主要表现为:
首先,在企业协助建设某个实训室特别是共同建设某个实训室时,企业的惯性思维是生产过程的需要,学校的惯性思维则是教学环节的需要,这种差异之间的碰撞正是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将企业力量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乃至课程教学的实施均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和介入。这对学校和企业而言是“双赢”,该机制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贴合企业的要求与需求,近年来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怡创公司、广西润建公司、多地铁路局以及青岛地铁公司等合作企业均提前录取毕业生入“订单班”以抢占先机,很大程度缘于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高贴合度。
其次,密切了校企联系,在校企共同承接实际工程项目、解决现场应用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展开。近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迈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柳州市政大楼网络系统尾纤熔接项目;与广西中汇通信工程公司等公司合作,主持参与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公司、中国移动柳州公司等企业的网络改造施工项目10余项;同时专业教师还与桂林铁通公司合作改造电话机、与柳州联通公司合作研发基站告警信息管理系统。这对企业而言解决的是生产实际中的难题,对学校而言,锻炼师资队伍的同时,使专业学生提前接受了实际工程项目的培养和锻炼。
(三)推动专业优化、促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如前所述,以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加紧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通过将通信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构建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基地软硬件环境的支撑,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始终坚持“教学做一体”,现已在交换技术与设备、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基站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项目和任务驱动等模式的“教学做一体”改革与实践;2011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入围广西第一批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充分彰显了其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成果和效果。
同时,专业学生成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专业学生的专业功底深厚、专业技能过硬,自2010年以来专业学生先后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已有12人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参加工信部和自治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刚毕业不久的3位2011届毕业生,在2012年度广铁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比武通信光缆竞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简婕,解月光.试论学习环境及其数字化水——一种教学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关键词 协同创新;现代通信;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50-0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应面向行业产业与区域的协同创新方向发展。协同创新主要通过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制,围绕国家需求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加强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健全协同创新的催生机制与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的投入与建设,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高职院校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实训教学资源。然而这部分教学资源主要使用在校内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使用率低的情况常有出现。仪器设备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衡量高职院校实验室硬件设施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象征。由于各种原因,各院校在利用仪器设备资源方面往往存在很多的壁垒。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依托和利用自身强势的技术背景,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
采用现代通信设备来开展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对应的是教学环节中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然而大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提升闲置资源的使用率,进而使现有的教学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2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思路
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设备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于学校实际教学环境的资源共享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建设两大方面来展开讨论。
2.1 仪器设备的管理
采用现代通信设备完成通信人才的技能培养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完成,必然要求建立对应的专业实训室并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围绕大型通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规律及技能教学的特定环境,并结合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制度,探索适用于高职院校现代通信实训设备管理的制度,以保证教学、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大型实训设备的资源共享提供坚实的依据和保障。
2.2 共享平台的建设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上级拨款及自筹资金建设成一个基于W-CDMA的现代通信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参照在用的小型通信局的原型来建设,符合实训教学源于一线现场的教学理念。其架构理念是以通信网络主流技术为核心,整合接入网、汇聚网、骨干网的“全程全网”的综合通信平台。
现代通信技术实训平台不仅可以用于本院系学生的教学工作,还可以用于兄弟院校的通信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及相关企业的在职人员技能培养。围绕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现代通信实训资源共享平台,首先保证了本院的教师完成实训课程的安排与教学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大型通信设备的管理效率。
为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工作,需各相关院校的共同探讨。与院校合作,在校内建立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工作室,形成工作方案,共同开发共享型专业优质教学资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信息和借鉴。充分利用各院校现有的实训资源构建共享平台,开展跨校性通信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涉及的实际设备的感性认识,弥补学生校外实习,从而让学生把学到的课程融会贯通,快速适应通信行业各岗位工作。
3 资源共享平台具体措施
3.1 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首先,对平台的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与安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其次,收集现有的教学资源成果,并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的理论教学资源归纳。从国内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出发,提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完善和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部及外部环境,提出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的相应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建设方案。通过与相关院校及企业合作,采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通信综合实训平台,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实训教学环境,探索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又符合通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3.2 制定管理制度
要制定适合于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首先要调研国内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再分析并探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切入点,根据分析结果改进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并制定适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技术综合实训平台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使得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管理更加有序,在满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通信工程等专业实训教学的同时,现代综合通信实训室还可以向省内其他院校及企业开放,提供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
3.3 探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模式
与开展通信工程专业的各高职院校共同探讨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环境,组织相关教师探讨院校间的资源互补,提出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针。逐步把共享型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成学校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的接口,使得该平台在承担高职教育基本技能实训的同时,也可以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任务。进而提升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形成融技术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培训、服务多功能的服务体系。
3.4 开拓院校合作新模式
根据跨校性研讨中得出的结论及现存的问题,集中主要教学人员进行分析,逐步理顺开展新型资源共享型教学的初步方案,尝试开展跨校性的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构建院校合作的新模式,逐步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实训室建设成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实训基地;在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向综合类及理工类的本科院校开放,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工作的全面开展。
3.5 探讨校企合作新思路
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校企间的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实习环境;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实训资源环境,与企业共同探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开展企业在职人员技能提升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高校教学资源在企业间的共享;同时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紧密联系,直接面向产业服务,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共性的支撑平台。
3.6 构建资源共享新模式
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共享性的教育资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完善和健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结合现有设备资源平台,提出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的具体方案;贯彻院校合作及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开展在读学生及企业在岗人员技能培训,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提升企业通信技术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在实践中检验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共享平台的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建设方案。
4 小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背景下的校企合作、院校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实训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经验,探讨基于现代通信设备的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对该建设思路的探讨与实践,拟提出一种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又符合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办学规律的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模式,为相关院校通信技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春林.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推进方向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53-55.
1.1加快传输网络工程改造,全面提升传输网络硬实力
江阴电力通信网最早是在2002年开始建设的,采用东信光传输设备建设统一的光通信传输网。设备至今连续运行时间已达12年,故障频繁发生,导致运维压力大增,同时因厂方备品备件储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本地区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根据江苏省网络归并方案的要求,江阴地区结合十二五规划,对现有光传输网进行了逐步调整,组建以中兴设备为传输主体的光通信传输网络。
1.2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管理,提升班组管理软实力
开展传输设备的技术改造是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硬件建设,那么准确完善的运行资料就是提升班组运维管理的软实力。信通设备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数据系统工程。班组近年来在运行资料的管理方式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专设专业资料FTP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共享。建立并及时更新所有信通设备台账,做到对信通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可控在控能控,有效促进设备健康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各类图表资料做到绘制精细化,修改滚动化,现场同步化,大大提高了班组运维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公司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度稳定的通信平台。
1.3加强运维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
根据统计,公司从事通信专业人员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层次、职称级别、技能等级来看,均处于弱势地位,整体技能素质偏低,制约公司信息通信运维创新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有效途径,来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制度上,将标准化班组建设与学习型班组建设有机结合,以班组建设系列管理标准规范和统一班组各项管理要求,搭建交流共享的学习平台。构建班组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库,建设开放的学习分享模式,广泛收集积累外、内部信息和知识,讨论分享,在班组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确保班组全体运维人员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班组建立常态岗位练兵运行机制,深化培训,通过班务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加大学习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问答、考试、比武的方式,激发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起点全面规划搭建运维实训基地平台。在现有较小规模的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基础上,完善配置,逐步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实训平台设备宜选配系统在线运行主流设备,并适当选用部分超前设备。通过实训基地平台的建立,运维人员不仅能及时掌握传输、交换、电源、光缆维护等信通各分支领域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还可以全面掌握信息网络交换数据配置、信息安全运维等必备技能。通过实训基地,有效模拟故障现象,查找现场罕见告警,确实提高运维人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对实际设备的应用能力、操作水平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生产。
1.4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提倡一岗多能及专业融合,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4.1制定分工制度,责任到人文章首先梳理了信息通信两个专业的主要工作方向,主要有光缆、电源、电话、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系统、抢修等不同分工,而整个班只有11个人,还有3个值班人员,4个50岁以上人员,为了协调好11个班员的工作责任性和积极性,通过沟通,首先取消了值班制度,这样富余了3个人员,可以参与更多工作.然后针对每个人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包,50岁以上的负责一项工作,50岁以下的负责两项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1.4.2制定结队制度,不同分工签订结队合同确定了分工,不是说只要对自己的分工负责就可以了,还要对其余相关的工作进行辅助,签订结队的人员要进行专业帮带,负责结对人员对自己分工的熟悉及运维,负有连带责任.确保每个分工至少有1人精通,1~2人熟悉。1.4.3制定轮训讲学制度,全面提升运维技能水平在确保分工,签订结队合同后,班组还制定了讲学制度,利用周五安全活动的时间,开展分工技能大讲堂活动,在活动期间,轮训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分工进行基础普及,运维技能讲解,并进行测试,每人两周时间,一周讲堂,一周测试并讲解。经过基础知识普及,运维技能测试的过程,班员的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4.4制定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班组引导员工在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个人愿景及阶段性的职业发展计划。每个人员都需要制定1~3年的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做到近期有目标,长期有愿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沟通交流及定期检验活动,促进员工在日常的积累进步中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1.4.5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技能提升,专业融合针对分工完成情况,结队帮带效果,技能大讲堂测试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情况,班组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每项制度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当月完成情况好的给予绩效加分,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员工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专业工种的融合,全面提升班组运维技能水平。
2结束语
无论在何种企业,青年员工都是企业的新生力量,其良好的业务素质与精神面貌给企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所以可以说,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宝贵资源。尤其是对于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通信企业而言,青年员工的重要性更为明显,企业大部分工作量、业务发展量的实现都离不开占员工数量相当比重的青年员工的努力。
二、当代青年精神世界出现的新特点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既有与时代精神接轨的一面,也有属于这一群体的独特一面。要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了解当代青年精神世界出现的新特点。
第一,价值取向上的务实性。在现实生活中,青年更加务实、现实、实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并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第二,意识上的自主性。当代青年注重自我,讲究独立个性,具有强烈的个人价值意识,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轻信,不盲从。
第三,思维上的求异性。由于自身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进而造成青年人在思考和提出问题时有较强的求异思维,喜欢新鲜事物,不爱遵循常规。
三、当前通信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通信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青年员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做好通信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青年员工理想信念不牢,缺乏奉献精神和上进心。
第二,部分青年员工思想状态和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第三,部分青年员工自律性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
第四,部分青年员工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容易沾染不良生活习气。
四、做好通信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青年思想引领。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结合青年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员工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引导青年员工适应通信企业改革趋势,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企业应加强与青年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长效联系沟通机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青年员工的政治理论素质。要引导青年员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青年员工中进行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员工在具体活动中践行良好道德规范。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青年员工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青年员工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促进青年员工形成创新、务实、高效的优良作风。
第二,重视知识能力培养,加强青年技能培训。要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需要、适合青年员工成长的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引导他们“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青年人才的培训机制,注重培养青年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选、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生产、管理、营销工作骨干。要强化实践教育,通过开展青年创新竞赛、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活动,使青年员工在推动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提高本领。要建立健全青年员工岗位学习、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技能鉴定和表彰奖励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从机制上激发广大青年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加强青年文化建设。要注重用青年喜爱的形式满足青年的娱乐需求,为通信企业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探索新方式。要用好“两个平台”,一是用好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特点,通过员工论坛、电子邮件、短信等形式与青年互动,满足青年员工交流、参与的需求;二是用好社团活动平台,让具有相同爱好特长的青年汇聚到一起,广泛开展贴近青年兴趣、符合青年需求、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年员工在娱乐中健康成长。
第四,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要着力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提升政工干部能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首先,要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企业政工干部要自觉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并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工干部的作风建设,使政工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做到务实高效,在生活作风上做到健康自律,做广大青年员工的表率;最后,企业政工干部还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通过自己的真诚服务,真正赢得青年员工的信赖,成为青年员工忠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