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厂机电设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生活与生产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电力的需求大大增长。电力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厂机电设备的性能关系着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对电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操作与维护展开分析。
关键词:
电力工厂;机电设备;设备管理;操作与维护
现代工业的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只有保障机电设备的平稳运行,才能够保障生产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大型电厂已经实现高度的机械化与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1]。
一、电厂机电设备管理
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现代电厂机电设备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力度不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等,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2]。
1.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电厂要想保障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够提高其对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认知,能够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3]。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从某种角度上分析与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有一定的相关系,能够有效保障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电厂的经济效益。
2.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电厂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若企业员工不负责任或素质低,其不会爱护电厂的机电设备,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机电设备常常出现故障,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效益[3]。因此,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电厂可以通过建立电厂文化,提高电厂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能够有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电厂的平稳发展。
3.完善设备检查和维修制度
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是确保电厂供电有效进行的重要渠道。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养护是确保机电设备运行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加强设备检查和维修制度,从而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
4.国内外先进管理制度
虽然机电设备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若企业没有做好管理措施,容易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大多采用自动化、职能化在线监测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故障检修的效率。此外,通过EPR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定时进行设备检修和养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厂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1.日常维护措施
①设备检查:操作人员需要注意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情况,了解设备的参数、噪声、气味以及温度等方面情况,在检测过程中也可使用一些辅助设备进行检查。②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观察设备往复运动部位油的油脂温度、压力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加入油[4]。然后要确定检查设备的范围,要做好检查设备与不检查设备的区分;最后要对设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检测,重点在于设备运行时的检查,观察运行时有无异常情况出现[5]③设备清洁:灰尘堆积可能影响设备散热,导致设备的耗损加重,导致能耗增加,使得电厂的生产成本增加。因此,要加强设备清洁,保障电厂机电设运作过程的平稳,减少设备损耗。④设备加固:定期观察设备各结构有无松动迹象,一旦发现有松动出现,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故障。
2.机电设备故障管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故障检测设备,提高设备故障诊断效率,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厂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提高电厂的现代化建设,减少检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此外,还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养护效率,保障电厂的平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①确定机电设备检修原则:在检修之前需要明确机电设备的检修范围,通常来说包括设备的通风、供电、排水、加压、运输和传递等功能;此外,还包括设备的内部积灰、积水以及外部破损等。在此过程中要明确管理部门各级人员的责任,包括管理员、检查员、维修员以及检测机构等。②检查方法与步骤。在确定好检查方案后,就需要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设备的类型以及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在此过程中要需要确定检查部位、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实施者以及考核者;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检点应当有所区分。机电设备检查方法主要分为常规检查、日历化检查、专业检查等方法,常规检查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检查或设备检查来观察机电设备有无故障或缺损,从而实现故障的有效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日历化检查是指按照日历进行检测,对设备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和养护,从而保证设备的运行效率;专业化检测就是采用设备的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检查。设备检查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般情况下以常规检查为基础,定期采取日历化检查和专业化检查,保障设备的性能。结束语企业要想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案,并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电厂机电设备管理,然后分析了电厂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旨在提升电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效率,促进我国电厂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军鹏.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操作及维护[J].建材发展导向,2013,23(1):246-247.
[2]杜淑娉.小议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操作及维护[J].机电信息,2012,23(12):81-82.
[3]陈韦兵.浅谈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操作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28):42-45.
[4]邓海燕,洪宝琴.如何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技术浅析[J].数字化用户,2013,21(36):53-54.
电厂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在整个电厂运行中至关重要,它是确保发电运行正常的首要条件。当前发电厂在设备检修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传统检修方式落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科技进步的现代社会,发电厂检修工作要顺应时代的脚步进入科学创新化的检修时代,进而有效提高设备检修效率和质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下面本文从当前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的问题着手,找出机电设备优化检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电设备;优化检修;电厂
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需求大大增加,巨大的用电需求必须确保电厂发电的稳定与安全,而要保证电厂运行的安全与稳定,电厂设备检修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传统的设备检修方式以计划性检修为主,使得检修工作失去主动权,无法满足实际设备状况,存在效率低下、质量差、消耗大的问题,为此不得不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来优化电厂设备检修工作,进而提升电厂设备检修的质量与效率。
一、当前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现状
1、检修工作缺乏稳定性
电厂设备检修工作中依然保留传统的检修方式,将设备运行与检修分离,虽然电厂有专门的设备维修部,但是设备运行部门与维修部门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的问题,使得检修工作不能稳定持续运行。比如设备出现一点小故障时,检修工人不能及时处理,使得检修工作中断,进而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同时损害了电厂的经济效益[1]。
2、检修工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众所周知电厂设备运行久了就会折旧,使用寿命就会减少,机电设备使用到一定期限后必须进行固定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如果在机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遗漏或检修不到位的问题,就好比在电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类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极有可能是部件损害严重、水轮机超速等,最终损害电厂的经济效益。
3、检修工作缺乏科学性
很多发电厂在机电设备检修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安装工艺以及运行调试等状况进行定时检修,有计划地设定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这项检修工作由电厂生产部门复杂。但是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是随机的、突发的,而计划检修方式不具备动态性,定期维修需要对设备进行大拆大装,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机械设备,并出现反复拆卸的故障问题,且找出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小,因此计划检修方式缺乏科学性[2]。
二、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
1、革新检修理论
电厂机电设备的优化检修就是在机电设备的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上,对机电设备进行可控制性的、可维修性的科学化选择,这种优化检修方式是综合多项检修方式的结合版,它综合了改进性检修、状态检修、定期检修以及故障检修多种方式,既保证了设备检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确保电厂发电设备的持续有效运行。全新的检修理论的运用能够科学有计划地安全检修工作,全程动态性掌握设备运行现状,并且合理评估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稳定性。然而优化检修理论并不会单纯在检修方法上的革新,它是从全方位的角度革新传统的检修方法,主要表现在检修人力资源、检修设备资源、检修项目内容、检修模式、检修周期等方面,最终确保检修工作的全面革新优化[3]。
2、采用全员设备维修
全员设备维修是指将多种维修方式综合运行的方式,重在调动电厂包括生产、设计、检修等所有部门在内的所有员工参与的检修活动,以维护电厂机电设备安全有效运行和提高生产系统效率为最终目的,从生产系统整体出发将设备故障、损耗防范于未然。全员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设备导入层。这一层面将机电设备导入后,对机电设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审批,做好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购买,然后对导入后的设备进行调试、验收,最后将其投入服务。二是设备使用层,这一层面注重设备操作和日常关键点的检修。三是设备保全层。主要包含自主保全、定期检修、预支检修、事后检修四个部分。四是设备改善层面,主要针对设备的性能、功能以及保全性进行优化。五是设备退役阶段,这一阶段机电设备使用寿命快终结,这一阶段要对设备进行再改造或零件回收再利用。
3、运用可靠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是一种效益高成本低的检修方法,他是在优化检修的基础上以确保机电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检修方式,以机电设备和电厂系统经营目标为主,从而选择最适合电厂设备的检修策略,进而帮助电厂提高设备检修效率,确保电厂发辫安全稳定。
4、贯彻风险维修
风险维修在优化设备检修理论中属于至关重要的部分,首先要根据设备评估其风险,然后科学选择检修方式。风险维修与事故维修、状态维修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有效降低设备检修的成本,从而达到优化检修制度的目的。风险检修还可以结合当前高科技实现智能化管理,全方面监控风险点,进而持续化保证点成运行的稳定安全。
三、结束语
电厂机电设备检修优化的核心就是选择最科学、最合适、最经济的检修方式,以保证电厂机电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为前提,最大限度节省开支,通过革新检修理论,引进全新的检修技术,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检修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电.关于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4,11:143.
[2]徐昌.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11:93-94.
[关键词]电厂设备、管理、维护、探讨
中图分类号:TL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09-01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2 设备检修的重要性
电厂的电气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变电站设备等组成。由于电厂输出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的原因,其电气设备安装要求也相应较高。设备质量以及设备的选型、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决定了电厂的运行安全。电厂电气设备接线牢固度、正确性,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设备固定螺丝的旋紧、电气仪表设备固定架的焊接等等多方面都是影响供电质量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电厂电器设备检查与修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健全的检修控制体系来对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转。
3 机电检修的基本情况
设备的维修方式具有维修策略的含义。现代设备管理强调对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就是强调设备维修应遵循设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维修资源,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修方式如下所述。
3.1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
3.2 预防维修
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为了降低故障率,按事先规定的修理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的维修活动,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主要有以下维修方式。
3.2.1 定期维修
定期维修是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事先规定好了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
3.2.2 状态监测维修
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它是在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知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它是今后企业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
3.3 改善维修
为消除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局部结构和零件设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措施,称为改善维修。
4 改进管理的对策
4.1 加强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也被称作是规划性质的检修。随时设备的使用,由于电气装置发生不良现象而导致的亏损显著增多,单纯的靠着事故性的检修活动很显然是不合理的。定期检修措施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其时间是固定的,而且不管装置的状态优劣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检修,进而避免了问题的发生几率,确保了装置的运行稳定。
4.2 监测检修
状态监测技术是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基础。状态监测,是指通过在线或循检的方式进行系统与设备的主要运行数的监测,通过分析其运行状态和进行内部缺陷检测,从而监测缺陷的发展趋向。随着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温度、振动、速度、光、气敏、音响等传感器已被广泛运用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其所获取的运行参数为检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线监测。
4.3 电气设备分级检修
该项活动是落实实际检测内容的关键部分,包括全部的体系设备分级运行,技术参数数据的采集评估,设备故障的典型模式,影响程度的分析,制订故障预防措施等。系统设备分级主要是制定生产工艺全过程中各系统电气设备的重要性排序,电气设备故障频次排序,维修需求优先级别的指数计算等。
4.4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电气设备管理作为发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实现,合理、高效的电气设备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建立班组管理平台,协调解决班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对电气设备的信息登记制度,准确掌握设备在使用与闲置时的情况,了解设备质量;加强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在电力设备检修中的应用。
4.5 完善规章制度管理
应力争建立体制新、机制灵活高效、人员精简以及分工明确的电气设备运行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发电厂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障设备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对外联系、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制定相应规范标准,指导生产;发电厂的运行、调度管理;检修维护部负责对电厂的检修,日常及大项维护等;建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责任制,负责电气运行安全;通过设备隐患专项排查、技术监控专项检查等工作,统计、分析设备问题或设备隐患,并制定责任到人的整改计划。
4.6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发电厂设备故障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维修,所以,这些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设备运行、故障处理、故障检修的过程中将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保证设备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率。电厂应该实施深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进而培养出一批既懂得运行管理又懂得设备维护的多能型人才。
4.7 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的具体措施
常见电厂电气设备故障主要出现在线路故障及设备故障两方面。绝缘子劣化、线路折断、导线弛度下降以及配电线路故障等是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在出现线路故障时,首先检查线路与设备接触点,在确认接触点无故障后,使用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测试仪进行检测。变电室常见的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存在故障时,表针指示将不准确,值班员容易发生误判断甚至误操作,因而要及时处理。出现电压互感器常见的故障时其现象有一次侧或二次侧的保险连续熔断两次。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用,并进行检查处理。发生电流互感器故障时主要表现在有过热现象、内部发出臭味或冒烟、内部有放电现象,声音异常或引线与外壳间有火花放电现象、主绝缘发生击穿,并造成单相接地故障、一次或二次线圈的匝间或层间发生短路、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漏油、二次回路发生断线故障。当发现上述故障时,应汇报上级,并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当发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头发热或断开,应设法拧紧或用安全工具在电流互感器附近的端子上将其短路;如不能处理,则应汇报上级将电流互感器停用后进行处理。
[关键词]变频技术;热电厂机电设备;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400-01
随着社会发展,采暖需求的激增,热电厂规模越来越大,高压大功率电机应用广泛,就我国工业的现状而言,电动机的高压大容量使得调速很慢,能耗很大,并且启动的方法还是依照陈规,太过老套。电厂要发展就要改变,降低厂用电率,大力推广变频技术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更长远的发展。
1 变频技术
1.1 变频技术的使用原理及现状
以往所用的传统电器设备,整个电流的频率一成不变,已经不能适用于现时代不同生产基地的不同需求,于是就有了变频技术的产生。变频技术就传统电器而言,在不改变电能的情况下,可以变换电流的频率,以此来满足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对电流频率的不同需求。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的组合就形成了变频器中的电路。
变频技术对于不同的生产要求也做出了不同的创新,它能够将频率按照不同生产线对电路频率的所需进行变化,至今为止,已有四种变频技术的产生,分别为:交――直变频技术、直――直变频技术、直――交变频技术,交――交变频技术。
原先的传统电器在生产运用上大量消耗电能,增加生产资金的消耗,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变频技术的革新顺应了生产线的要求,适应当今时代企业的发展走向。变频技术不仅在电流频率上可以随意变换,而且还一定程度上为生产节省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变频技术在工业生产发展中被得到广泛应用。
1.2 变频技术的发展
在理论控制方式上,摒弃了以往的控制方式,而是大力推广转矩直接控制盒矢量控制方式,理论控制方式的不断革新,让调速系统更加完善,让变频设备更加高端,就现状而言,已经生产出了高级专用集成电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信号数字处理器。这三大产品的推出加快了机电企业生产线的进程。
在变频技术功能上,变频技术有了更高的水平,不仅可以根据生产要求随意转换电流频率,还可以进行通信,参数辨识和内置的程序编制。变频技术的功能性加强,在工业技术中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变频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
2 变频技术在热电企业机电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2.1 变频改造后的特点
1)节能,离心风机功率与转速的立方成比例,因此对离心风机实施变频改造节能 。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方式下,如果风机采用高效的变频调速驱动系统取代常规的定速驱动系统,无疑可节约大量的节流损耗,节电效果显著。
2)风机改用变频器后,在降低风机转速运行的同时,噪音可大幅度地降低,同时消除了因调节挡板控制风量而造成的管网内气流紊乱和风量调节不准确,以及管网振动和炉膛燃烧不稳等缺陷
3)使用高压变频器后,风机挡板不需要频繁调整,挡板开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通过调节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改变电机的转速,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满足运行工况的要求。风机变频运行后,噪音、振动都将大为减小。
4)降低启动电流和对电网的冲击。风机水泵专用型变频器采用V/F控制,电压和频率在启动过程从零逐步增加,故启动电流比较低,对电网冲击很小。
5)设备运行与维护费用下降:采用变频调节时,转速较低,可以减轻水泵叶轮的磨损以及水泵与轴承的振动、磨损,维护周期延长,设备寿命延长。
6)可对电机实现软启动,启动电流不超过电机额定电流的1.2倍,对电网电机无任何冲击,电机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减少了由于启动时的机械冲击对轴承、阀门、管道等冲击造成损坏,将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备品备件的费用。
2.2 变频技术在锅炉风机中的应用状况
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风机工频电动机不能调速,只能靠改变风机的入口挡板来调节风量,造成很大的节流损失,浪费了大量电能,致使厂用电率高,供电标煤耗高,发电成本高。并且异步电动机故障率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全面实施,降低厂用电率、降低供电标煤耗、降低发电成本、降低上网电价,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竞争力,就成为火力发电厂的当务之急。采用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对锅炉送风机进行节能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其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在负荷变化时,利用变频调速系统调节送风机的风量,保持送风机的风压不变,以适应运行工况的变化,把能耗降下来刻不容缓。
锅炉一次风量控制原先在高压风机基础上通过电动执行机构调节风门开度大小,以控制风量与风压,这种调节方式既不方便,又浪费大量的电能,且很容易造成阀门及风机的损坏,针对以上工频控制的缺陷及为节能降耗考虑,经改造,将风机工频控制改为变频控制,通过锅炉DCS调频控制风机转速,变频器接受DCS 4-20MA电流信号调节同时,将调节后的频率、电流等参数上传至DCS,以实现风机的变频控制。
2.2 变频技术在锅炉给水泵中的应用状况
锅炉给水泵水量的增减对于工频运转的泵的能耗及其大,采用变频控制后,通过检测给水母管压力大小改变电源的频率以实现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水泵出水量,即满足了锅炉供水又达到节能目的。水泵电机以软启动方式启动后开始运转,由压力变送器检测给水母管实际压力,母管实际压力与设定压力经过比较后输出偏差信号,由偏差信号控制调整变频器输出的电源频率,改变水泵转速,使母管压力不断向设定压力趋近。这个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不断检测、不断调整的反复过程实现母管压力恒定,从而使水泵即满足锅炉供水量,又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3 结束语
变频技术的更新适应了机电设备的发展,是机电设备的必需品,因为它不仅很好的控制了机电设备的转动速度,还降低了机电设备的磨损,降低了设备电耗,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变频技术的推出解决了生产中的机电设备操作问题,变频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客观性的,它的推广及应用在工业生产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核电、机电设备安装、土建施工,分析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今各地核电项目齐头并进、纷纷上马,而在建核电项目的机电设备安装因土建施工、设备供货、设计、协调不当对整个安装工程质量和工期产生影响的事例并不少见,而土建施工的问题对核电厂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影响最为严重。本文笔者根据在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和海南昌江核电工程中联合泵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作的经历,主要对核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在此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核电厂联合泵房的施工特点
联合泵房承担着核电厂循环水、消防水供应、循环水过滤及核电厂检修挡水的相关功能,对建筑的稳定、承压、防渗、耐磨、抗裂性能都有特殊要求,因此联合泵房结构全部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而成,纵深20m以上,联合泵房内设备安装施工工艺繁琐、安装施工作业均为孔洞上方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高,整个联合泵房进水又涉及核电厂重大节点,施工工期也非常紧张。因此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进度与联合泵房内土建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息息相关。
联合泵房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配合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偏差
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的偏差,因为土建施工图纸标注的基础尺寸与设备安装的尺寸有所偏差,如土建施工图纸与设备安装图纸中基础标高不完全相同,机械设备图纸上标明了基础板的高程以及可调垫铁的厚度,设备就位底标高,而土建施工图纸上并没有预留可调垫铁的厚度,在进行基础浇筑时就不会考虑垫铁因素造成。其次是土建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造成基础标高高于设计要求或严重低于设计标高,最终设备基础不满足安装要求。只能通过表面剔凿、增加二次灌浆高度和垫铁厚度、进行标高设计变更等处理方法达到设备的安装要求。此问题在各设备基础上均有所体现。
预埋件位置有偏差
预埋件位置的偏差,主要是由于土建浇筑砼后因自身重力下垂或机械振捣使支撑模板变形所导致,其次该问题还容易出现在土建伸缩缝和转角位置处,最终因为预埋件的设备安装时安装位置与预埋件存在一定偏差,无法进行连接固定。此问题造成主要体现在地脚螺栓孔内固定地脚螺栓的预埋锚筋和水闸门、格栅除污机导轨安装位置、鼓型滤网密封板安装的预埋件上。针对地脚螺栓的预埋锚筋位置的偏差将导致地脚螺栓在进行钩挂时离地脚螺栓孔壁或孔底距离不满足安装要求,需要通过设计变更截断预埋锚筋后进行二次灌浆埋设或抬高地脚螺栓中心标高,切除多余螺栓丝扣和对螺杆攻丝处理(一般不建议使用切断地脚螺栓的方法处理,如确需切除,处理前必须由设计进行锚固强度的校核和计算,并得到设计书面同意后方可施工)。
针对导轨安装用预埋件的位置偏差,一般通过设计变更对预埋件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方法一般有:搭接型钢或板材、剔凿基础重新预埋、更换连接螺栓长度、胀锚螺栓固定新预埋件等。
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偏差
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偏差,主要是由于土建浇筑砼高度较高,在土建施工前定位尺寸基准线的偏差因浇筑高度的原因被不断累加放大造成。此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地脚螺栓孔预留尺寸、位置。普遍需要对预留孔洞进行二次剔凿、清理和修补等工作,最终还增加了设备二次浇筑灌浆材料用量。
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漏项
联合泵房内机电设备结构复杂,电缆将近22000m、管道将近7000m,走向也非常复杂,土建施工经常容易遗漏相关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而机电安装预埋套管或管件也有可能因为对现场土建施工进度不了解而造成遗漏,最终还需重新进行开孔或者预埋工作。
大面积混凝土基础偏差
由于进水流道区的设备与进水流道的配合很紧密,进水流道的土建施工尺寸将直接决定了流道内所安装大型设备是否能够顺利安装就位及运行。而根据现场实践检验,进水流道或水室的尺寸在土建砼浇筑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因素而不能得到很好控制,主要表现在因涨模造成空间尺寸不能满足设备安装需进行局部二次剔凿才能保证。
土建砼浇筑与机电设备二次预埋件安装问题
机电设备的预埋件在预埋时必须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中间要经历多次砼的二次浇筑,而土建砼的浇筑的质量将严重影响设备二次预埋件的安装质量,此问题在大型混凝土蜗壳泵上有所体现。由于蜗壳泵本体为现场组装,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因此二次预埋件的安装精度就要有所保证。而二次预埋件的安装过程中就要经历土建多达12次的砼浇筑,且每次浇筑体积和高度都很大,因此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浇筑砼的流速和分布均匀,浇筑后的养护时间也要得到保证,因为埋件最终是由混凝土进行支撑,必须要等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能拆卸模板和支撑,否则埋件的中心位置、水平度、标高等相关参数将不能满足安装要求,且还无法重新进行调整,大大影响设备本体后续安装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施工管理水平是反映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健全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对现场施工活动进行管控,提高员工的施工质量意识,同时应该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对重点施工区域进行重点盯防和质量管控;
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协调与配合
在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有机电安装和土建结构等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相互配合提出各自专业的技术要求,并反映在土建施工图中;土建在施工前,土建、机电安装相关技术人员均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相互交流意见,以防遗漏和差错的发生;在土建施工阶段,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应及时介入配合土建做好电缆、管道、防雷接地的预埋等,在设备基础制作过程中,机电安装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应主动对基础的重要尺寸发出提醒,对已完工基础及时进行检查和暴露问题,并积极配合土建进行方案的制定和问题处理。不应该把基础问题的处理留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阶段。
结语
核电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多样性、复杂性、施工周期有限的特点,决定了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和进度要求都受到土建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制约。因此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基础施工关系密不可分,在土建施工周期应引起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员的重视,提前介入土建施工,提高土建基础施工的质量,最终使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和进度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