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范文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篇1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发生了新的变化。财务风险在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为财务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成为了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在当前对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所涉及的资金量相对较大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征,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力度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经营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近几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产保险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缺乏详细性。核保、核赔制度主要规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所应对的相关赔偿工作,因此,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的总体水平高低与可操作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在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方面对具体事项和相关细节缺乏详细而清晰的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逆向担保和融通赔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其次,资金串用、超额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在高度集中管理的形式之下,再加上资金使用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健全,就导致在分支机构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的串用和超额使用问题。

2.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

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来说业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是构成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严谨度高低与可信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其业务处理与经营的安全性高低。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问题,业务数据的失真已经对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主要表现为财产保险公司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现象相对较为明显地存在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市场经济成效繁荣发展趋势,财产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财产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如何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了摆在现代财产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投保对如何获取保单给予了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业务人员出现非法操作的现象,业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不稳定性,在给财产保险公司自身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财产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要依靠于和依赖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与实践能力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问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自身专业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和保障公司的健康平稳发展。首先,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足。我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进入公司的方式是以公司领导者亲属身份进入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难以有效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难以确保其专业能力能够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其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较低。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但当前我国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因此很难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导致公司面临着较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财产保险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这一问题,必须意识到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核保、核赔是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会涉及的重点领域,由于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缺乏详细性,所以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得不到必要保障。因此,当前必须从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的角度入手不断规范和引导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理性化发展。其次,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财产保险公司之所以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清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对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缺乏必要监督控制有关。因此,当前可以从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角度入手来规范公司的资金使用,确保每一个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都能够得到详细具体的说明与管理,提高财产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2.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来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度和有效性。具体来说,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注重细节,强化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力度。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处理分析是一项繁杂而庞大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求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业务数据的来源、经办人等相关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与规范处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真实度与有效性的提高。其次,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失真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人员自身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秉持的工作理念有直接关系。要想有效减少业务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就应当从改变和转变业务人员的工作理念着手,通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明确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的危害,改变工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建立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这一问题,应当意识到建立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手段对于降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对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因此,不可能通过大批量更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来实现财务风险降低的目标,这种方式既缺乏实际性也缺乏可操作性。当前,财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权威人士对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原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其对财务风险在新时代和新发展环境下所产生的新变化的认知水平,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遵循时展规律和公司发展要求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着力提升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对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从时展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化指导,使其理解时展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其次,引进优秀人才。除了通过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整体质量之外,还应当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输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其学历有必要的要求,还要对其实践能力与管理经验进行严格把关,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引进的人才集高水平理论知识与高水平实践能力于一身。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支付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实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之间相互挤占的内在矛盾。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目标安排的不合理,专项资金、公共资金等资金用途不清晰,混乱的财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将面临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通常分为性和负债性融资。前者筹集到的是永久性资金,无需返还成本,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拨款等。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负债性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主要包括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小部分依靠自身解决。事业单位筹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长期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存在着债务筹资的风险。另外,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可能会提高利率,支付高额利息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对外部投资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容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削弱投资能力。在对内投资上,许多事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部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时甚至超出了自身能力,将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借贷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投资力度薄弱,试图通过借贷来扩展事业,同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此时若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定期的偿贷付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外部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一旦涉及债务问题,很难顺利渡过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若对债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就盲目借贷,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剧,财务风险在所避免。当事业单位负债经营时,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联系,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和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这将导致财务管理态度松懈,缺乏整体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不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缺乏合理的判断和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科学的情况下,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这种没有经过集中研究讨论的财务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并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财务风险。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迈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财务管理进程日益复杂,内部财务关系不甚明晰,这就亟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没有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进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依法履行财务职责,这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财政风险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较大影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对监管工作的漠视导致了事业单位经费被不合理的占用。

其次,有缺陷的预算制度造成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事业单位经费的大部分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并对其支出严格控制。目前,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规定了财务支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他财政支出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务支出的具体细节无章可循。一方面,决策者为了利用外部机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无视财务预算,将债务经营引入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出现预算赤字。为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政制度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利益获得有赖于主管领导手中的权利,即使单位领导者提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也往往难以拒绝。这就使得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坚持会计准则,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再次,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未给予事业单位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控制,限制其能力的发挥。据报道,事业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直接提名或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受到质疑。社会监督环节薄弱。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危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媒体经常广泛报道正面的事迹,负面消息则很少披露。

最后,外部政策改革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单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政策也是接踵而至,然而,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的属性使得原来的体制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就会越清晰和合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对减少,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财务人员则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和预估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使用专业知识全面衡量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妥善处理日常财务活动的风险和事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这就需要加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使财务人员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现状,逐步将财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外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和指导。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纳入公司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事业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事业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报警点的设置进行调整,其风险风险程度往往与报警点的高低成反比。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而使风险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完善,这样,在发现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对的大量广泛财务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以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财务监督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财务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明确的监督:一是要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以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有效的利用;二是需要经严格审计费用支出,做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必须有据可依。因为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用途较为广泛,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需要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加大检查力度,点面结合,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支出监督、资产监管等多个制度和规范加强,高度重视监管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财务风险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确保预算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三维一体,提高财务风险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88-89

[2]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9):152-153

[3]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1(2):14-15

[4]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03(291):56-57

[5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

[6]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246):67-68

[7]王锡.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1(18):76-77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防范 控制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这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存在着众多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以及它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和谐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不一样的。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因素导致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因素导致的。总体看来,主要是有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企业内部财务关系错综复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和内部财务监控体制不科学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对识别、评价、控制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保持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意识

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往往都是在对不完全的信息上分析而进行投资、决策。因此无法避免在经营决策带来财务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意识可以避免企业进行盲目的投资,促进投资风险机制的形成。众所周知,风险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高的风险、高的回报,低的风险、低的回报”。不过,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高风险投资都会有高的回报,企业只能在可控风险及可承受的风险能力内进行投资。“权衡收益与风险就是利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对投资机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决策方法。很明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意识的确立在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和形成合理化经营预期方面有重要应用。”?譹?訛

如上文所述,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意识可以抵御财务风险的产生。培养正确风险意识,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使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隐藏在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在任何的一个微小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把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任何一个环节上。仅有如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地去执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进而把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有效措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被有关经济学家称为‘触按经济脉络的手指’。财务预警是指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譺?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在以信息化为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系统之一,其存在于企业整个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做好提前警报、提前控制和防范的工作。一个准确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有下列几个子系统构成:第一、相关财务信息收集子系统,“顾名思义”,其功能就是收集与相关企业财务状况信息,这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最基础的部分;第二、相关财务风险预测子系统,其功能就是根据财务收集子系统收集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预测企业未来的资产负债情况、投资情况、融资情况等方面作用;第三、相关财务预警判别子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据财务风险预测子系统预测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别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是否安全警戒界线;第四、相关财务警报子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据的财务预警判别子系统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最高管理层发出警报;第五、相关财务对策子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据财务警报子系统发出的警报状况,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可行的策略,来控制与管理财务风险进一步的恶化。

在构建完整、规范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之后,我们还要必须与企业其系统、各项制度相结合互相起来。并和其他经营活动保持和谐协调,促进企业各种数据共享。例如,“经营代销、赊销为主业务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需要资金周转率高的企业,则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譻?訛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譼?訛鉴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不确定性及复杂性,企业应该构建和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加强内部,理顺企业内部财务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解决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和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科学的局面。

四、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决策水平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则需要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环境适应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必须设置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配置拥有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员工、构建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及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所有基本性的工作。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行之有效,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外部宏观环境适应能力。

(二)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财务决策是否正确决定了财务管理活动的效果,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更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在决策中必须对影响决策的每个因素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尽可能选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还要使用尽可能合理的决策模型分析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面对各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时,切忌主观臆断选择某种决策方案。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甄别哪种更加行之有效。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企业必须对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对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要考虑另外的影响因素基础采用最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而避免因决策的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是无法规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与防范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树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选择恰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防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反映能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科学化,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

注释

?譹?訛黄本尧.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譺?訛陈勇,于研,刘丹丹.风险值概论[M].上海:上海财务大学出版社,2006:75。

?譻?訛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第2010年第2期。

?譼?訛夏国栋.企业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34期。

参考文献

[1]王筱红.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09(01).

[2]周长桂.浅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其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2).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成因;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企业为求发展、求生存而选择了漫无目的的扩张,最终导致企业风险剧增,甚至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十分严重的困境中并最终以破产的结尾收场。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常常会因管理不善而遭受巨大的损失,造成财务风险的存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如日本八佰伴以及英国巴林银行等企业的倒闭,均是因财务风险规避不善所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了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因此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可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因素来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1.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

从当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融资活动、企业治理结构、电力营销、资本运作以及企业各项投资活动等。

(1)企业融资活动。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来看,其资金来源还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向银行融资。在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的效益很容易受到国家相关利率政策的影响,通常只能通过举债的形式来维持电力的投资,因此来说电力企业的融资活动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

(2)企业治理结构。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国有独资形式,只有适当的选择集权与分权的治理结构,才能有效的将企业的权力进行下放或集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基层人员保持高度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以此来避免公司陷入失控状态,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3)电力营销环节。电力产品不能储存,且同时面向全社会,实现产供销同时完成,用户先用电后交费,由此来看电力营销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电力营销环节很容易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4)资本运作。电力企业的资本运作也即是指通过并购、上市、托管等形式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收益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货币市场、商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共同作用下的影响,但同时远远高于货币经营方式、商品经营方式中的风险程度。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通常会基于电力市场的各项需求来实现预测投资,并不能实现所有投入都能产生相应的预期效益,一旦投资失败,对于资金密集型的供电企业来说,会带来无比严重的损失。

2.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资本市场不发达、电价政策变动等都是造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外部因素。打破传统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心,于是,电力企业将迎来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以及市场竞争巨大压力的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均不同程度的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资本市场不发达,使得供电企业的经营不得不通过向银行贷款实现企业的扩大,然而这种单一的筹资渠道,很容易给供电企业带来较高的资产负载率;另外电价政策的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也非常明显,因为供电企业所提供的电力产品属于公共产品,直接关乎到国计民生,因此,很容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直接关乎到其盈利水平。

另外,供电企业同样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科学技术也会直接给财务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的火灾、暴乱等突发事件以及地质变迁、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会给供电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通过以上对其风险成因的分析,我们如何对这一系列风险有效的进行防范,成了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完善有效制衡、责权明确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保障。供电企业必须形成授权、决策、监督和执行的合理框架,四者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制衡同时又责权明确。除此之外,还应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企业发展方针、制度及相关政策,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这同时也给电力企业的融资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为适应当前形势,供电企业必须争取各项政策优惠,同时优化企业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步拓宽企业自身融资渠道。

3.实行企业全员风险管理

要想运行高效完善的风险控制业务机制,必须将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贯彻整个财务管理中,企业每一个业务流程环节,每一位员工都能有效的排除和评估风险。使得企业每位职工都能明确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4.推进企业财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供电企业进行优化和控制以及整合各种资源的前提需要,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将其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此来简化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优化管理平台,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其风险问题仍十分棘手,需要我们完善企业的有效制衡、责权明确的治理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式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以此来确保电力企业获得更加长期、安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跃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237-238.

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是指医院在财务活动中,因为各种未知因素,导致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令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亏损的一种可能性。医院存在潜在性的财务风险或者已出现了财务风险,不及时防范或者处理,会造成实际财务目标越来越偏离预期目标,这不但会降低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影响医院出现资金周转危机,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不利。 

1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1.1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且多变 

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医院所处于的大环境也产生较大的改变。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纷纷进行了改企改革。在此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如果遭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医院作为银行贷款大户,必然也会受到牵连,出现财务危机,其借贷难度会大大提高。 

1.2医院的资本结构欠合理,负债经营严重 

负债经营也是企业规避财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医院经营而言,合理的负债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部分医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自身偿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还大量负债建设、购置设备等,这样的决策,会进一步削弱医院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严重失衡,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1.3医疗成本控制不严 

医院在卫生材料、药品与项目方面的支出比重十分大,会花费大量资金。通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大量购进医疗用品、药品等,导致订购成本、储存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医院还会因为部分贫困患者拖欠医疗费、部分信用缺失病人恶意拖欠费用、医疗纠纷的赔偿等情况,增加了成本开支,减少了医院的可用资金。 

1.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过去的医院多是公立性质,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的意识也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普遍风险意识较低。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完成改企改革,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左右,而医院财务人员培训跟不上财务改革的步伐,部门领导也无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对新会计制度以及新的会计理论了解不深,这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评估资产配置及更新或者在项目投入评估时,较缺乏正确的判断及风险识别的能力,导致决策失误,形成潜在性的财务风险。 

1.5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医院在评估风险的制度及方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医院相当没有一个防范风险的保护屏障,会令医院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财务风险摧毁的高风险状态,比如,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城镇职工在住院期间,除了部分费用是由基金支付,其余的均是医院垫付。通常垫付款是在病人康复出院的2个月后医保中心才会支付,且医保中心还可能因为总费用超标、药费超标等问题被扣掉部分款项。这样的状态下,医院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正常营运产生严重的影响。 

2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加强医疗成本的审计与控制。对医院医疗成本加强审计与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通常可以参考历史成本、标准成本或者按照新的市场物价制定定额成本,从而对医院日常应有开支进行成本预算,同时量化考核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单位成本费用,由此进行医院营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日常药品或卫生材料的采购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全年或者季度需求做出成本审计,按照实际需要批款,以防止出现订购成本、储存成本过多现象。 

2.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了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专门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主要负责医院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申请的核查,同时加强监管、评估医院内控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医院内部控制处于稳定状态。审计人员务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较高思想素质,确保审计的公正、独立、客观,审计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考虑的模式。 

2.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通过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变动而鉴别财务风险的级别、类型。对于具有企业性质的医院而言,需要建构适合自身运转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是能够及时评估、发现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监测人员首先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的界限,利用计算机对医院经营的全部资料实施全面分析,经常监控追踪医院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动态,通过电脑系统的自动分析,达到或者接近风险界限系统会发出预警告示,从而更有针对性并且及时发现风险,并化解风险。 

2.4培养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医院财务部门的职员是进行财务组织及财务操作的主体,要对医院财务部门灌输风险意识,增加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防御方面的培训,能够让更多人员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医院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接受新会计法的教育,熟悉当前信息化、电算化形势下的财务活动模式和财务操作,以提高其实际控制风险、评估风险的能力。总的来说,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观性。 

2.5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医院要组成一支财务风险防范队伍。可由会计审核、账务操作、票据管理以及门诊、急诊、住院部、采购部等各个岗位的负责人组成。风险防范队伍组建起来后,在管理与培训过程中树立流程再造的先进理念,梳理常规的财务流程,共同讨论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者需要重点控制风险的环节,从而制定出现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细则及处理方案,并加强执行的监督。医院财务工作中,需要防范风险的环节主要有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款管理等,根据这些重点需要防范的环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通过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两方面建立起来,成为风险防范制度的配套措施,主要为监管财务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操作更加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范和控制

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贷款借入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到期还本付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清算。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不能收到预期投资收益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企业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和投资项目的扩大,投资风险也在增加。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风险。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合约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较弱,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商品款,造成赊销方的损失。类似的是银行贷款业务,当贷款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破产清算又不能归还全部贷款额时,银行就会产生巨额损失。

(四)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汇率的变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可能随着汇率的变动产生损失,尤其是外汇交易额较大的业务。同时,投资者所参与的外国投资额也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环境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降低资本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从而导致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过高,一旦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

(二)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三、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是市竞争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非常必要。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理财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就短期经营计划而言,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和即期负债,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利润的多少,而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编制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2.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抓住关键控制点,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b.适度举债,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c.防范因“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2.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策略和适度的接受风险。

    在企业的管理中,财务风险每时每刻都对企业管理产生着影响。财务风险是基本存在的,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才能从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防范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淑华,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会计文苑,2010.

篇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使得全球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前些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破产的现象或者被收购,例如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和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义

在企业运行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财务的管理工作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的对于财务方面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出现大的损失。正所谓防患于未然,指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到位,被投资的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有效地进行,最终推动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事情,能够在各项决策上有着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

二、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

1.筹?Y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的发展是必须要有可靠的资金来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资金的支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乌托邦。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但是这些方式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对这些方式进行反复的衡量。在筹资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要选择一个综合资本成本比较低的筹资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对资本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能够和企业自身的情况相适应,为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特别是筹资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帮助。例如,企业如果使用权益筹资的方式来开展筹资的活动,那么企业本身重要,从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在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上采取合理的客观的方式,确保投资者能够和企业共同面对名利和负亏。这样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公平的处理方式,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实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容易使得企业的资本比较高,因此在内部财务控制上会过于分散。总的来说,企业在自身的筹资方式上如果选择不恰当,就有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地扩大。

2.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经营的时候,除了自身的经营,会获取相关的利润之外,还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是投资过程本来就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可能每次都能够获利,并且在这过程中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式有现金,也会有其他方式,而投资的过程本来就是报酬和风险进行共存的。如果一个企业有着比较高的生意,自然也会意味着它会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企业本身就需要在自己的资金,流动性和获利性之间作出选择[2]。除此之外,长期的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数额就比较大,实施的时间比较长,它的未来收益是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这些内容都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3.资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他在资金运营的过程中,它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为了具体的需要再进行生产的时候会对一些产品进行储备,这些储备会对企业造成资金方面的浪费,同时还会增加管理的费用。如果存货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从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损害,形成风险。

4.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在财务活动开展的最后需要开展收益的分配,结合实际的经营过程和投资者的具体投资情况来对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分红。在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当中,一般会存在着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这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他在自身业务和规模的扩展上速度过快,那么它的整体规模就会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需要有大量的资产来进行支持。企业如果由于自身会计政策上的失误,或者本身就处在通胀膨货的时间,就有可能形成虚盈实亏的现象,形成各式各样的风险。

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1.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意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如果希望对财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就需要加强防范和风险控制的意识。企业在开展具体的决策之前,那段时期的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在决策的时候可以报决策可能带来的声誉和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将其降到最低。

2.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财务控制工作和管理工作来说,一个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帮助他们和指导他们对财务的风险进行控制。在财务的管理制度上,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度的制定。其次,在制度制定之后,要努力的将其落实到实处,避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切实地利用制度推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来说,是需要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执行的,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状况。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强,同时在工作能力上也比较突出,那么他们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地帮助企业出对财务的风险,进行规避,避免企业出现比较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通过培训和考核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切实的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其能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帮助。因此在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过程当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风险 预算管理 防范风险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职院校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因受难以预测或控制因素的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如出现支付困难、现金断流等情况,以及因此种情况造成其不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能乃至危及生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和识别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一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态

1.事业收入不确定的风险

高职院校事业收入主要有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收入、其他收入等组成,其中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主要来源。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是根据在校人数核拨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势必影响财政拨款,尤其在近几年社会大环境下生源数量的下降和招生计划趋于稳定。此外收费标准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增加,学校学费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而办学成本还在不断攀升,因此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日渐加大,财务危机日渐凸显,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成了风险管理。

2.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近几年通过合并升格而成的.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就是由两校合并后进行了新校区建设,而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基建二期工程。新校区建设中征地、建楼、购置设备等一系列刚性支出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学校与企业不同,没有资金造血功能,其偿债能力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学费收入,高职院校尤其如此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对着巨大的还款压力 除正常每年付息外,目前大部分融资进入还本期,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已使部分高职院校举步维艰,一旦银行拒绝贷款势必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非常可喜的是,政府也认识到高职院校债务的问题,已经开始推进了政府化债的措施,从根本上给予了资金支持,缓解了高职院校的债务压力。

3.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风险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因此学校领导大多只重视教学、科研、招生等工作,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太重视,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流程控制,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随着高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基建、物资设备采购、招生等部门发生现象,虽然各高职学校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和控制手段,但在相互牵制上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经常出现一些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甚至贪污受贿的经济案件,给高职学校正常的运转带来潜在的风险。

4.预算管理约束不力的风险

一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层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坚持效益优先,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财务管理人员也应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掌握风险管理知识,强化风险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高职院校资金需求量、确定筹资规模,认真论证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领导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切忌主观臆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经济责任制。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各层次人员经济责任制,使各层次人员形成职责明确、互相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群体。对于控制不严、管理不善、造成财产损失或浪费的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强化高职院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审计,增强学校决策管理层的责任心与风险意识。

2.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是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算的有效控制是学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包括对学校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以及资金的筹集计划和投资计划。预算的合理与否,是评判学校资源规划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建立了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高职学校才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的使用以及筹集数量,才能不至于陷入盲目贷款、盲目投资、盲目支出的陷阱当中。高职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真正落实 “零基预算”;二是,切实实施“校务公开”,把财务公开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并积极推进。即公开预算标准和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

3.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贯彻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高职学校的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一方面,建立审计业务制度体系,对学校的日常财务运转和资金往来加大监督、审查力度,促进高校财务工作建立依法办事、权责统一、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良性机制,使学校财务收支活动在规范中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努力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进行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4.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强学校竞争实力

各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积极寻找新的筹资渠道。首先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及时回笼资金,学费的收缴率要与各院系职能部门的经费挂钩,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院二级管理财务实施办法,对二级学院的经费收支就依据学生人数和生均定额核定,由各职能部门按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收费收缴率进行考核,纳入各二级学院年终考核,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要建立奖贷助补减捐的助学体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加强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竞争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生源的稳定,收入的稳定,这是防范财务风险最根本的途径

5.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实现风险管理质的飞跃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业务的财务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学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现在学校重视教学只有教师能够进修、出国考察学习,财务人员基本只能参加一年一度的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建议高职院校领导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包括出国考察,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秀财务管理者,使财务管理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切实为学校管好财、理好财,力争财务风险管理质的飞跃。实现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彬.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17)

篇9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提高财务绩效,优化财务状况,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财务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主管及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全面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并能加以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尽量避免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中,针对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按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产生原因不同划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等。

2、按财务管理主体不同划分:所有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等。

3、按来源不同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它们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站。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这种变化既可带来某种机会,也可带来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适应变化,就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科学地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风险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无限接近完全信息的趋势,但永远不能达到。尤其是在新企业和连锁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些企业存在层层的委托关系,在委托者与者的博弈中,委托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小于者所拥有的信息量,一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而者又不可能拥有其竞争对手、产品的消费者、材料的供应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全部信息。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分散经营风险等。但取得这些优势也是有其必要前提的,从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多元化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拥有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拥有强调组织学习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拥有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风险防范,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在多元化业务中的每一项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而缺乏优势,或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财务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仍存在过度依赖经济政策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二是投资决策制度不科学,由于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不明确,或者完全放松投资决策权的控制,造成决策失当、投资失控;三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处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中小企业不能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报表,很难及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和考核;四是内部财务审计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往往是遇到公司出现大的财务管理漏洞或严重问题以后,才知道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结果已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损失。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人的精力、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不可能去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决策结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其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格外严格,尤其公司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协作精神,因为人员素质不高,往往会使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回避或难以回避的财务风险(如产品销售市场风险、运输风险、财产火灾等不可预见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回避,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的成本和代价太大。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因此,处理此类财务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企业财务风险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

(二)坚持风险收益原则,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若能在某项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就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损失,就可以有意识地采取规避措施风险防范,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1、该项业务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某项业务所包含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且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2、该项经营业务其风险承担与风险收益不平衡,其获得的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该项财务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且企业无法将其转移或分散。

4、对于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规避的处理方式。

(三)根据风险承担能力,保留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那些无法规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

中小企业一般在如下情况采用财务风险保留的方式:

1、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决定,为了获得某种风险收益,必须承担此种风险。即虽然某项经营业务有风险,但是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不承担此种风险,将影响其整体业务和发展站。如企业不会因存在技术创新风险而停止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银行不会因贷款风险而放弃贷款业务等。

2、企业财务风险保留的费用低于其风险控制的成本。

3、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4、企业所面对的某种风险,其发生时最大的风险损失预期较小。

5、企业对某种财务风险具有充分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手段。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因素,同时还面临各种内部风险因素。这些内部风险因素,除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有关的风险外,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个别处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利用企业内控制度不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屡见不鲜。如挪用资金转移资产、伪造凭单和篡改票据;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责任心不强导致假合同、假汇票、假承兑等欺骗行为得逞,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企业此类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合理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重视投入产出率风险防范,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注意保持资本弹性化,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95-196.

[2]丁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8):101-103.

[3]高友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监测预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张英,徐彬.中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J].企业经济,2006(7):126-128.

篇10

1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如果缺乏对内部的有效控制,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财务和企业目标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配合下,才能完美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侧重点是对制度的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财务风险侧重点事对交易的管理,实现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者是市场交易。除此之外,健全的财务控制可以预防财务风险。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管理、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只有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中,要注重采取措施,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不仅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激发工作人员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定期检查财务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强化企业资金的监督控制工作,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

2.2 完善企业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企业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不仅使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得到保证,同时还要使监督管理部门行使各自的权利得到保证。比如,采购的材料应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联合检验,保证用到工程中的材料属于合格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更可以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质量水平。

2.3 利用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若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建立良好饿企业文化,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工作人员来讲,可以增进工作人员和企业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保证企业运行的规范性,而且还使企业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好的展现,两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中,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位员工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更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这样上级领导才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4 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

内部控制信息化,就是企业采用先进的手段和高端的技术,以及各类先进的管理工具,通过不断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实现企业的管理,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畅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运用信息化管理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在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收集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首选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提高使用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结合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分类,满足各部门的实际需求。

3 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投标阶段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对即将承接的工程项目做到全面、科学的评估,以科学的方法承接施工任务。此外,企业还应该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详尽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很好的把握业主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全面研究和分析招标人须知和设计图纸,考虑该项目是否在企业自身实际的承受能力,确定在企业自身实际承受能力范围内,方可进行投标准备。

3.2 合同签订

签订的施工合同是企业后续工程施工的依据和防范风险发生的前提保障,因此,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合同签订的防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意识。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做到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分析,或者是采取合同谈判等方式完善合同,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

3.3 利润分配

篇11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供电公司,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地位逐步消除,县级供电公司长期受政府和行业垄断保护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形式,其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目前县级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就县级供电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当今世界上因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甚至是特大公司也不为少见,如2002年世界500强的安然就是一例。因此,忽视财务风险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很多县级公司管理粗放,现代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有的单位对站所一级的财务管理延伸不够,基层单位自过大,坐支挪用电费资金、擅自对外借款或担保、恶性透支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2.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队(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3.县级供电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县级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2.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信息框架;(2)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7)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

目前企业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上述步骤的程序执行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的过程,应是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式的执行程序表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特征,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3.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篇12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地提高财务绩效,优化财务状况,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财务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主管及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全面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并能加以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尽量避免财务成果的损失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环境和阶段中,针对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按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产生原因不同划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等。

2、按财务管理主体不同划分:所有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等。

3、按来源不同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它们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站。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这种变化既可带来某种机会,也可带来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适应变化,就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科学地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风险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无限接近完全信息的趋势,但永远不能达到。尤其是在新企业和连锁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些企业存在层层的委托关系,在委托者与者的博弈中,委托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小于者所拥有的信息量,一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而者又不可能拥有其竞争对手、产品的消费者、材料的供应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全部信息。

(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分散经营风险等。但取得这些优势也是有其必要前提的,从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多元化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拥有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从而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拥有强调组织学习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拥有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风险防范,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在多元化业务中的每一项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而缺乏优势,或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财务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仍存在过度依赖经济政策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二是投资决策制度不科学,由于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不明确,或者完全放松投资决策权的控制,造成决策失当、投资失控;三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处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中小企业不能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报表,很难及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和考核;四是内部财务审计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往往是遇到公司出现大的财务管理漏洞或严重问题以后,才知道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结果已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损失。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人的精力、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不可能去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决策结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其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格外严格,尤其公司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协作精神,因为人员素质不高,往往会使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回避或难以回避的财务风险(如产品销售市场风险、运输风险、财产火灾等不可预见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回避,或即使可以管理此类风险,但管理的成本和代价太大。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因此,处理此类财务风险的方式是将其进行适当的转移。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企业财务风险转移一般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保险、分散和对冲。

(二)坚持风险收益原则,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若能在某项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就发现该项财务风险可能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损失,就可以有意识地采取规避措施风险防范,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1、该项业务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某项业务所包含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且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2、该项经营业务其风险承担与风险收益不平衡,其获得的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该项财务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且企业无法将其转移或分散。

4、对于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规避的处理方式。

(三)根据风险承担能力,保留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那些无法规避、又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采取保留此种风险的方式。如果风险发生,则产生的风险损失由企业自行消化补偿。

中小企业一般在如下情况采用财务风险保留的方式:

1、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决定,为了获得某种风险收益,必须承担此种风险。即虽然某项经营业务有风险,但是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不承担此种风险,将影响其整体业务和发展站。如企业不会因存在技术创新风险而停止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银行不会因贷款风险而放弃贷款业务等。

2、企业财务风险保留的费用低于其风险控制的成本。

3、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4、企业所面对的某种风险,其发生时最大的风险损失预期较小。

5、企业对某种财务风险具有充分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手段。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因素,同时还面临各种内部风险因素。这些内部风险因素,除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有关的风险外,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个别处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利用企业内控制度不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屡见不鲜。如挪用资金转移资产、伪造凭单和篡改票据;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责任心不强导致假合同、假汇票、假承兑等欺骗行为得逞,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企业此类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合理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重视投入产出率风险防范,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注意保持资本弹性化,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95-196.

[2]丁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8):101-103.

篇13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个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融资、收购方式的确定等。确认后,目标企业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并购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自己的未来现金流和时间的预测。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可能是由于不适当或不够准确的预测,从而产生并购公司的估值风险。它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收购公司是友好或敌意收购;准备并购时间,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在收集这些信息时,通常很难完全准确地把握信息,使企业价值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大,并购不能根据市场价值规律来实现,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高估目标企业价值导致并购不能进行。

(二)支付风险主要是指流动性和稀释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三个主要的付款方式:现金、股票和混合支付。现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现金为主要支付工具,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给目标公司的股东以实现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收购是并购活动中的一个最明显和快速的付款方式,在各种付款方式中占据很高比例。

(三)破产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之中,特别是杠杆收购。杠杆并购中,并购公司不需要大量资金,旨在通过衡量收购债务来解决资金问题,并期望获得并购后的财务杠杆利益。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时,并购企业只需拥有占总额10%的自有资金,投资银行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至70%,投资者发行较高利息的风险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到40%。由于高风险债券基金的成本非常高,而收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杠杆收购必须要实现高回报率才能造福收购者。否则,公司的收购可能因资本结构恶化、债务比率过高而无法支付本金和利息。因此,杠杆收购债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企业整合与稳定后是否有足额的现金流。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价值评估体系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基本原因,企业应尽量避免敌意收购,所以在并购前应对并购目标公司进行详细审查和评估。首先,对于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应注意是否有夸大资产,削减债务以及出现频繁的关联交易的现象。对于目标公司的损益表,则应该注意是否高抬或低报相关费用,注意非经常性收益所隐含的不稳定的业务。其次,并购方应核实目标公司的规模和结构,如果目标公司股本规模较大,则建议采用场外协议收购的并购方式,同时关注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实际情况,调查是否存在大股东同属于一个造系公司实际控制。最后,应当对并购目标企业股价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为股价估值过高不仅会直接影响并购的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并购收益,所以收购方要合理地期望目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减少风险的估值。

(二)灵活运用支付方式

并购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现金支付。采用支付股权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流出给并购企业带来的压力,也可以避免在后续整合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并购企业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和股票增值的双重性质。上市公司并购,根据预期的可转换债券的二级市场波动和灵活使用基本的财务指标,在其增长率,最初的价格溢价率,转股价格的修正条款、赎回,回售和利率赔偿或按浮动利率补偿等方面进行灵活设计,降低并购财务风险。

(三)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

整合前的财务审查是保证财务整合成功的前提,整合财务控制是有效实施财务整合成功的基础。通过整合并购后财务控制实现并购财务整合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控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整合风险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现金流预算的整合。现金流的质量关系的整个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水平,因此,需要对其有效控制。因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控制程度,并购企业必须整合,明确相应的系统,定时分析。收购公司还应针对被收购企业实现全面预算,动态监测,内部审计,预防和控制财务和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信息流为依据,进行对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面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2)财务管理的整合。并购可以实现金融认证,通过亲自对并购企业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择,任命,主管企业财务评价和奖惩系统,并给出了足够的职责,可以使监督落实到企业日常活动和财务收支中。财务总监,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只有进行财务监管,加强产权约束,财务负责人向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

(3)会计系统的整合。统一的财务体系、会计系统的整合是一个系统的保证,也是公司及时、准确获取被并购方的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绩效评价统一口径的基础。

篇14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整合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现在,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并购方快速控制目标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然而由于并购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建设。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范预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

(一)并购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购定价是其中一个环节,它涉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价格谈判。对于价值评估,是并购方通过对方的财务报表,作为冰山一角,来窥探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宏观状况。某些目标企业会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个企业的形象的信息进行隐藏和篡改,影响并购方对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此外,中介公司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学的评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骗并购方。关于价格谈判风险,它的概念是指由于并购财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购的价格会围绕价值曲线作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谈判技巧、经济实力和并购动机等等。在并购双方进行价格谈判,被收购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筹码,导致出现买家市场,要合理提高价格要求。同时,并购方由于信息贫瘠,只能任人宰割,尽量压低价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这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一种基本类型,他出现在并购以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资金融合过程,是一个为了保证资金需求的过程,并可能导致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也是需要巨额成本来支撑的,比如购买价格、交易成本等等,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似乎很难解决问题,融资将是更好的选择,要规避融资风险,就要充分了解企业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而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对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这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对价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混合支付等方法。企业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相互搭配,只有经过科学的考量,才能尽最大的可能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资源,那么并购成功后,重要的活动就是并购企业主导的整合环节,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中,财务整合是核心。如果并购企业没有在整合前进行合理规划,在整合中没有科学程序,就会诱发潜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导致并构成本大规模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有效的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防范并购定价风险

在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中,要防止目标企业为了能掩盖实情,修改报表的行为,就要在评估时,充分分析和检查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要借助科学规范的审核中介机构的力量,还要利用自己公司内部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以防被目标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干扰决策。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优势,全面调查分析目标企业,防止掉进对方设置的财务陷阱;同时要制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评估策略,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内在的隐藏信息。在价格评估方面,就要打造一批具有杀伤力的专业商务谈判人才,方便整个企业能够占据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

(二)防范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减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并购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各有其优势和风险。其中可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企业要以自身财务状况及目标企业的意向为前提条件,将多种方式搭配结合,尽量分散或消除风险,降低企业并构成本。在并购前,要编制资金预算表,减少支付压力与资金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正常快速运转。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的整合环节是为了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期间,要注意协调并购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防止并购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控,预防内乱。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也是剥离低效资产、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此外,要不断创新管理资金运营;企业并购后,采取一体化模式,把财务管理制度与全面预算制度两者相统一,以便随时精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加强考核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创建全新的战略和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倾向于并购发展,然而并购财务还面临着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诸多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的防范方法,并借鉴太阳能光热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才能促进并购企业在后期发展中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