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原因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就业难。首先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其次是因为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6、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7、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论文摘要: 针对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难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在大背景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应降低求职要求、勇于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继续教育深造等多方面探求破解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高校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吸纳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进口产品数量明显下降,我国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降低,市场观望心态加剧;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学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找到就业的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签约率下降。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超过600万,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最,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今年的就业大军高达1000多万人。截至2009年3月10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生毕业生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2.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3.僧多食少,工作岗位竞争激烈。
金融危机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根据记者在一次人才招聘会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办公文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1个岗位居然有20多名求职者争抢。
4.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
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今年有77.5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比2008年度参加考试的人多了13万。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公务员局数据,上海2009年考试招录3618名公务员,共有约4.8万人报考,录取率约为7.5%。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辐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产生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尚未到来之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2.观念误区。
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求职的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求职择业之时喜欢与同学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消极自卑,认为自己所读院校、专业不如人,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推销自己”。也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完全依赖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选择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符的岗位不屑一顾。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狭窄。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在金融危机之下,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毕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毕业生经历了多次面试的失败,造成了心理的严重受挫,部分学生已对就业完全丧失信心,形成了放弃就业的心理。有些更是不堪重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家人痛苦不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在此特殊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就业部门应进一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其端正心态,转变其就业观念。同时,就业服务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各类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实现顺利就业。在指导与服务工程中,要以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要以人为本。
2.降低求职要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生不能再以“天之娇子”自居,在就业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比如今年,浙江省重点中学基本已经饱和,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部分初中以及培训机构的需求还可以,还有一些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需求也较大。中心城市的需求有限,缺的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基层。毕业生要有“从低处做起,向高处攀登”的勇气。要考虑从就业门槛低、综合要求较少的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选择有利于自己施展才华、实现自己更高价值的岗位;同时,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要认识到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勇于自主创业。
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全国多个省市都公布或已实施了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有些城市为帮助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浙江杭州在去年12月份开办了创业实训师资研修班,学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网络平台或在现实情景中建立虚拟公司(如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当然,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应具有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4.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在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价值的本领。所以大学生只有具备或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同时具备在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有效地向雇主推销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5.继续深造。
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那么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继续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能在将来知识经济大潮中立得更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深造的时间回避当前不良的就业形势。期待几年后整个市场回暖,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者,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读研也已出台了一系列放宽与优惠政策。
据上述分析与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存在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就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而要考虑吸收新鲜的血液,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指导。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摆正自己心态,认清当前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商业时代,2007,(15).
[2]田栋栋.社会资源极度倾斜让大学“考碗族”迅速膨胀[N].中国青年报,2008,(7).
[3]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学位论文.
关键词:就业难;形成原因;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如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以及与大学生相关的学校教育、政策支持、家庭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为更好地制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启示及指导。
一、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直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他们的心理与能力素质等能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需求,将直接影响其能否正常就业。然而,现实中无论是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种断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期望与就业环境的差距。如今,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对目标企业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有着很高很多的要求,而这些在大学生看来“很合理”的要求,却很少由企业能够符合于满足,这种大学生的“期许”与企业实际环境的差距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主要阻碍之一。2.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不可否认,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接受过高等教育,其理论水平毋庸置疑,但是,企业现在在招募员工的时候,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经验,而这一点,正是大学生的“致命伤”,是大学生的缺陷之一,而它也给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许多困难。3.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能力欠缺。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却失去了许多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这使得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方面前欠缺较多,给其寻找工作带来许多不便。4.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当下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要求应聘者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及期限,而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所以工作经验欠缺较多,这也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其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同时,大学也是提供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主要部门,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培训机制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只有不断完善大学教育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其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是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往往采取一种消极或“无实际作为”的做法,忽视了学生校外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毕业后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3.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就业政策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公共政策,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就业政策效用的影响因素主要便现在:政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吻合度以及政策宣传与执行的力度。要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使就业政策符合实际中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宣传与执行力度,使大学生对政策有更深的了解,使政策能更好的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实际的解决。
四、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
社会与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1.整体层面:整体层面主要是指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产生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整体层面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的直接影响较少。2.具体层面:具体层面主要是指家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它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必须将具体层面的因素考虑就去。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校、政府政策以及社会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背景下,要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从这四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消除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一切因素,只有这样,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才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游钧.2006―2007年:中国就业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1).
自1978年中国恢复大学入学开始制度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大学教学质量降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第三次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尤其户籍制度的存在就限制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不利于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大学生对大学教育和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加剧大学生就业难
【关健词】 女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扩招数量不断增加,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我国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下,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女人只能够做家庭中诸如洗衣做饭的轻活,其余工作只能依靠男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女性自然会对某一些行业和岗位的选择有偏好,而对某一类行业在心理上进行排斥,进而造成女性择业行业类型少、范围小,从而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男强女弱的思想,轻视女性的社会偏见,使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前就遭遇到了不平等待遇。
2、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影响就业
男女生理、心理、性格上的差别,是造成女性在择业竞争中处于不利情况的主要原因。以现有中小学制算,女性高中或大学毕业后,从一般规律看基本处在婚育年龄,结婚、怀孕、哺乳期,养孩子、照顾老人,在时间上无法保证工作的延续性。还有,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善的女性生育福利制度,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一部分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加重了用人单位的社会负担。因此,长期以来“用女不如用男”的心理在决策者、甚至是女性领导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另外,女性在心理上,容易情绪化,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在实践活动中缺乏自信,意志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女性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身的就业。
3、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改制改革,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高校某些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使毕业的学生不受市场青睐;高校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使毕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有业不能就”的尴尬局面。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企业纷纷裁员以求自保,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
现阶段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法规,制定和出台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引进激励与制约机制,对经营性单位招收女大学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予以减免税等奖励,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同时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对受到歧视或处于不利地位的女大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2、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利用女性自身的性别优势,扬长避短
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上与男生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女大学生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如:女生普遍具有温柔、贤惠、细腻的性格;感知能力较强,形象记忆较好,想象力较为丰富;尤其在语言能力上比男生更具优势,女性一般学习掌握语言较快,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另外,在外语、阅读、精巧手工制作等方面也比男生略高一筹。这些都是女大学生的优势所在,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把握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地区和单位,从而获得择业成功。
3、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对女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逐渐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对女生的需求数量,建立女大学生人才库,举办女大学生就业讲座、专场招聘会,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选拔范围,确保女大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素质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佼佼者,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显自己的实力,就一定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要多涉猎专业方面的前沿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其次要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女大学生在校时应当多参加实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再次,女大学生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就业观,增强自己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以热情、端庄、大方的仪态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最后,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专业设置要紧跟市场导向,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
改革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要因“女”施教。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可通过选修、辅修等方式尽量为女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多给女大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彻底改变现状,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需要政府、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全社会齐心协力。当然,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传统观念由来己久,要彻底改变仍需时日。女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现实,端正心态,自信自强,不懈奋斗,用自身的智慧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冯祥斌.论女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实践途径[J].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2006,(4).
[3] 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
本文是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女性就业困惑与应对策略问题研究》课题编号:HB08BSH0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