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少儿音乐启蒙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

篇1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提琴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为我国的中提琴行业提供人才,但是当前的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对小提琴的严重依赖,从而影响了中提琴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解决中提琴启蒙教材缺乏、学生数量稀少的现象,并深刻认识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柯曦.浅议中提琴初极启蒙教育[J].教育探索,2011(32).

[2]陈燕.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雷霞.谈少儿音乐艺术启蒙教育[J].儿童美育,2009(29).

[4]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1(16).

篇2

关键词:少儿 古筝学习 意义 方法

引言:古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乐器,其具有广阔的音域,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演奏技巧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已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并由于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民族文化的兴起和繁荣,民族乐器古筝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从总体来看,学习古筝的主要群体集中在少儿,同时少儿时期也是学习古筝的最佳时期。少年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才能取得学习效果,而少儿又担负着发扬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文化的重任。因此,少儿学习古筝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引导的方法。

一、少儿学习古筝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少儿音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声乐层面,而作为音乐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器乐始终是音乐教学中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的古筝,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古筝乐器的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学龄儿童智力的发育和我国民族乐器启蒙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一)有利于促进学龄儿童智力发育

音乐对人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抒感,抚慰心灵。对于少儿阶段来说,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有利于促进学龄儿童智力的发育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演奏古筝一类的器乐,可以使少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实心灵,拓展思维。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中随机抽样分组,其中一组每个人选择一件民族乐器(主要是弹拨乐器),通过一年的观察,并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测验,结果演奏组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不难看出,演奏弹拨类民族乐器过程中,进行手部运动能够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刺激,从而触发少儿的益智效应。

(二)有利于发展我国民族乐器启蒙教育

民族乐器启蒙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少儿群体中普及古筝教育,有力与促进我国民族器乐的普及发展。古筝简单易学,但学习的过程却是长期的,推动少儿古筝学习有利于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相对扎实的“童子功”,为今后的古筝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此及彼,有助于拓展民族乐器在社会的认知程度,使像古筝一样被人们认为充满神秘的乐器“走入寻常百姓家”,使这些优秀的民族特色的声乐在器乐教育中得到传播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发展我国民族乐器启蒙教育,促进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发展,繁荣中华民族文化。

二、少儿学习古筝的方法

少儿古筝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龄儿童智力的发育和我国民族器乐启蒙教育的发展,而少年学习少年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才能取得学习效果。同时,教学者也应该认识到,古筝器乐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感知音乐的能力。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古筝教育,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除了加强技巧方面的传授,还应该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古筝教学:

(一)培养少儿兴趣热情

兴趣和热情是少儿教育的关键,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初,学生对古筝可能只是一时的好奇心,相对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意志不坚定。这时,不能一味的批评他们,否则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少儿的兴趣点,利用他们对古筝的热情,依托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方法有:融乐曲与技巧为一体,鼓励与表扬并重,特别实在启蒙阶段,将技巧融入到优美清新、短小精悍,能够投少儿之所好的乐曲中,激发儿童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将表演欲演奏相结合,寓教于乐,可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加入类似汇报演出、比赛竞技等相关的演出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使古筝更具魅力。

(二)引导少儿感知音乐

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学习之前,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不能单纯追求古筝考级等功利目的;教学者不能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家长不能互相攀比、始于压力。儿童的思维意识尚不成熟,思考能力较低。古筝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弹奏着的感知,因此引导少儿感知音乐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少儿的乐感,结合音乐语言,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引导少儿理解古筝作品,逐渐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并教育少儿结合古筝作品的背景理解音乐的内涵,实现教学要求。同时,还应该激励少儿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参与各种表演活动,展现自我个性,形成“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和谐学习环境。

结语:古筝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少儿古筝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学龄儿童智力的发育和我国民族乐器启蒙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进步。同时,还应该正确把握少儿学习古筝的方法,积极培养少儿的兴趣热情,引导少儿感知音乐,促进少儿古筝启蒙教育的繁荣,传承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晨·儿童”乐器学习热”现象的社会成因及教育误区[J];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29-30

[2]邢丽萍·浅谈民族乐器启蒙教育创新方法[J],《大舞台》;2012;(06):43-44

[3]孙朝琪·夏家鑫;演奏民族乐器对学龄儿童益智的初探[J],《中华儿童保健》;1994;(09):73-74

篇3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少儿 音乐

视唱练耳,英文sign-singing and ear-training,也就是看着谱子演唱和耳朵听力训练,我们简称为“视唱练耳”,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谱即唱和听觉训练,但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包括乐理、视唱练习、听觉练习、节奏练习等,它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创造意识,所以视唱练耳在学习音乐整个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习音乐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学习歌唱、各种器乐,甚至于舞蹈,它都是提高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奠基石,可以这么说,视唱练耳能力水平决定了音乐学习者的能力和上升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或唱歌,社会艺术培训欣欣向荣,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小孩刚开始兴趣很浓,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进度都会大不一样,有的各方面进步较快(不排除天赋因素,但这是少数),能愉快而长久的坚持下去;有的因识谱不行、因音乐速度不稳定、某个及某类较特殊的节奏感不好、音高听辨不足(不能准确听辨音高而导致练习中花了大量时间重复错误)、多声思维结构感不足(和声、复调、织体等和音只能勉强机械完成,无美感可言)等原因在课堂及课后没法解决,师生教学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学生兴趣逐渐降低,结果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另外,现在很多音乐高考生多数是进入高中才开始学习专业,这个时期他们的音乐能力都基本定型了,音高感和节奏感、速度感若不好,会造成唱歌跑调、跟伴奏配合不到一起、弹演奏中出现很多错音、速度不稳定、左右手对位不协调、节奏感不强,更不用说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容和风格特点了,这些要集中扭转是非常困难的,视唱练耳水平不高会直接影响演唱演奏等技能专业的学习,往往最后的艺考成绩好坏就取决于笔试(视唱练耳和乐理)成绩的高低。这些问题,都是视唱练耳水平(音乐素养)能力的体现,问题在于没有抓住少儿的关键时期进行视唱练耳相关课程学习或少儿学习音乐的起步阶段做到与视唱练耳课的同步进行,以至于长大后造成很难补救的后果。

再则,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不足,多数情况下被文化课占据,并且一部分老师工作不严谨,对待课堂教学马虎大意,草草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音乐素质本就较底,正常课时中还得不到保障,就更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了,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十五六岁了依然不能识谱只会唱歌,基本的乐器音色也不能区分,没有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速度感,从而体验不到音乐的丰富内涵,不敢从事音乐活动,更不用说掌握一门乐器技能了,长期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民的音乐素质修养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见, 视唱练耳是全面培养音乐人才的一块奠基石,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尤其在少儿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它的学科基础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少年儿童基本音乐素养,使之能真正全面发展是当下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借鉴吸收外国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艺术教育部门着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越来越重视这一基础学科,一直在探索教改。最近,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测评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一政策的出台,对音乐教育是重大利好,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政策上保驾护航,必将至上而下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巨大推动,提高我国少儿音乐素质水平。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一线教学中也要有专业的教师,我们不能指望这项工作由声乐、钢琴、各种乐器的老师在教授技能的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技能的教学自有规律和计划,而且专业针对性也很强,若既教授技能又分担基本音乐素质(视唱练耳)教学,不仅不能突出专业性,也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下来影响的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推动。同时,现有的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借鉴学习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经验,在"音乐教育多元化"理念指导下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既可弥补本国音乐与各国音乐之间,视唱练耳学科与相关音乐学科之间、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独立分割的状态,又能超越儿童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的局限性,为儿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增添一定的灵活性、趣味性,这就更有利于音乐学科新知识的引进和运用。众所周知,我国的音乐普及水平和各年龄段的音乐水平是低于国外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注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有关少儿早期经验对认知发展影响的理论,当然,这些方向给了少儿教育研究以新的启示和推动,音乐教育家们尤其意识到加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少儿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者,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篇4

一、合唱的教育价值

什么是合唱?合唱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互相配合、交织、烘托进行演唱。这里的“合”,首先是“和声”。从音乐的角度,合唱的最大价值在于训练人的整体音乐感,包括充分享受和声效果的震撼、加强各声部的协调合作、加深对音量轻重缓急的认识等等。其次是“和谐”。合唱所要求的听觉能力,是在能独立唱好自己声部基础上,还能辨别出其他队员的音色、音量、力度等,使自己的声音与其他声部均衡、谐和。最后是“合作”。从教育的角度,合唱是培养团队精神,进行亲情教育极好的方式。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伟大导师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亚也认为“合唱是任何思想教育都代替不了的最好方式”。众多的音乐大师,如巴赫、莫扎特、 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人,都在少年时期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合唱训练。

二、幼儿合唱教育的可能性

合唱教育对人的健康成长有如此大的作用,因此应该从幼儿阶段就重视合唱教育。但对于音乐经验欠缺,音乐技能不足,合作意识与能力尚在形成中的幼儿,合唱教育是否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

(一)理论的角度

童声合唱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的结晶。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曲,对于儿童道德感的形成、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期是人生音乐感发展的敏感期,唱歌、跳舞、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合唱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只要充满游戏性,幼儿是可以接受的。

柯达伊十分强调从儿童开始进行多声音乐思维训练与合唱训练,他主张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二声部听觉与视唱训练,并逐渐进行到合唱训练;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主张及早培养儿童多声部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提倡从儿童喜欢的童谣入手进行早期多声部的音乐教育。

(二)现实的角度

目前幼儿园歌唱教育活动中,已经有多声部演唱教育的相关内容,也有童声合唱教育的渗透。

三、幼儿合唱启蒙教育的开展

幼儿合唱教育应强调“启蒙”这一重点。即培养幼儿对多声部歌唱的兴趣与敏感性,通过游戏锻炼幼儿多声部合作演唱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进入少儿阶段更成熟的合唱团体接受系统合唱教育打下基础。

欣赏优秀的童声合唱作品。

欣赏中外优秀童声合唱团合唱作品。有条件的幼儿园组织欣赏现场的音乐会。

聆听到的作品首先在音响效果上应该是极富美感与震撼力的。如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女子合唱团、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等世界顶级童声合唱团。其次,在作品内容上,要符合幼儿兴趣。如《八只小鹅》、《小乌鸦爱妈妈》等动物性的主题;如《猜调》、《采草莓》等游戏化的主题;一些优秀的民歌,如《阿诗玛》、《天黑黑》、;一些动听的世界名曲,如《孤独的牧羊人》、《鳟鱼》、《欢乐颂》等。最后,引导幼儿欣赏合唱作品时要注意突出 以“听”为基础的多感知通道体验参与的方式。可以结合音乐的风格引导幼儿用文学、美术、戏剧表演等多种方式参与体验、感受与表达。

单声部唱歌活动中的合作体验。

1、接唱:个人或小组依一定的规律进行接龙演唱。可以按乐句接唱,也可按特色歌词或节奏接唱。

2、对唱:与接唱相似,歌词内容中更突出问答呼应性。

3、领唱、齐唱:形式类似以上两种,内容上更强调主次表达的配合。有一呼众应的感觉。

浅易的多声部歌唱活动体验。

同声式:两个声部演唱相同的曲调。主要声部演唱原词,配合声部演唱衬词;固定伴奏式:第一声部唱原歌词,第二声部用固定的音型做伴奏;填充式:第一声部演唱原歌曲,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的延长音或休止处唱填充的材料;卡侬式:即轮唱的形式;不同旋律并行式:两首不同的歌合同时在一起演唱。歌曲的拍子与篇幅应该一样。

以上的各种形式可以借助视觉、动觉练习。可以从朗诵歌词开始,逐步过渡到演唱。可以从两句朗诵或演唱开始,逐步过渡到更长篇幅的朗诵或演唱。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许卓娅.歌唱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钢琴进入到千家万户之中,学琴的孩子日益增多。家庭教育做为培养孩子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针对即将学习钢琴和正在学习钢琴的“琴童”,从五个方面对孩子课外的音乐启蒙和教育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孩子的钢琴学习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昔日昂贵的乐器——钢琴也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之中,学琴的孩子日益增多。据调查,在我国中等城市中有83%的父母送孩子去学钢琴,笔者做为一名从事钢琴教育的老师,常有学生家长咨询幼儿钢琴教育的相关问题,那么,在课外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钢琴学习呢?对于准备学习钢琴的孩子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教育的准备和启蒙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孩子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学习钢琴,首先应该具备一双音乐的耳朵。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狼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逾越学习语言的困难,就是早期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能力产生巨大障碍性影响的一个最好例证。人人都具有耳朵对音乐的感应能力,但是深入感受音乐美感的能力却需要后天环境的培养和发展。享誉世界的铃木教学法,就是在反复研究了这些现象后创立的。他的成功在于:不是使少数几个天才,而是使众多普普通通的幼儿,像学习母语一样,两三岁就能顺利地学会小提琴、钢琴的演奏,并且达到令人可惊可喜的程度。这就是后天早期环境因素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由此,家长应该从胎教开始对孩子进行音乐的熏陶和教育,起初可以从世界音乐大师的演奏或演唱中选择旋律简单、曲调优美的世界名曲,从精品开始,从最小的听力刺激信息开始,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优雅、抒情、宁静、好听的乐曲伴随幼儿起床、吃饭、睡眠,让轻快、活泼、欢愉的音乐伴随幼儿在游戏中尽情玩耍、嬉戏,作用于幼儿的听觉器官,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的大脑发展还不完备,还不具备完整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不能频繁地更换乐曲,要直到该乐曲能在孩子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让音乐浸透孩子的生活,让幼儿音乐的耳朵在听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让音乐成为他心理的深层次需要。 

二、培养孩子美的感觉 

罗丹曾经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音乐是人类情感、意识、理念、精神升华的结晶,做为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通过听觉而直达人们的心灵。对于幼儿来说,语言和思维的能力并没有成长完备,而对于声音的感觉却非常敏锐,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美的感觉。 

在教育中,家长要有目的和针对性的选择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启发孩子去聆听和感受音乐呈现给我们的美,去体会音乐所表现出的如诗如梦的静谧、高山大海的磅礴、溪水潺潺的涓细、慷慨激昂的悲壮。通过音乐展示给我们的丰富的形象,使孩子的心灵之境为之升华,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的生活中无一不透射出美的光环、美的芬芳。我们要启发、引导孩子在周围世界中去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激起孩子心灵中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对美的敏锐感应,让幼儿的心灵在美的沐浴中成长、成熟,进入音乐的审美境界。 

三、培养孩子音乐的想象力 

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而丰富的想象力,是表现钢琴音乐的先决条件。在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启发幼儿的想象,通过一些形象鲜明的音乐使幼儿把所听的音乐符号与丰富的形象相联系,用音乐故事为幼儿打开眺望世界的一扇小窗,让幼儿在这扇小窗中逐步认识音乐的美,进而从音乐世界中去放飞想象力。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听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通过启发和引导,使他们从音乐里听到: 快乐飞翔的无忧无虑的小鸟,自命不凡的鸭子,聪明勇敢的彼得,阴森狡滑的大灰狼,步履蹒跚的大象,还有湖中优雅的天鹅……每一首动人的音乐都可以成为富有想象力的幼儿心中可感的形象。多视角、多层次地营造音乐意境,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未来在钢琴音乐世界中自由翱翔创造条件。 

四、培养孩子灵巧的双手 

钢琴演奏是一种集视觉、思维、手指、手臂和脚协调运动的复杂技巧。罗丹说:“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观察到一些从小喜欢玩游戏、画画的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在学习钢琴时,手和肌体都表现出较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而一些从小性格内向、不好动的孩子,尽管智力较好,但手指、肌体协调能力的训练过程则相对的长一些。因此,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从小就教他多玩折纸、剪纸、画画等手工游戏,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得到手部灵活的训练。并且,在无意识地情况下把这些游戏逐渐变成孩子的一种自娱性工作,在开启幼儿智力的同时,练就一双灵巧的手,为钢琴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幼儿阶段就注重培养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比如遵守时间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性,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制度和纪律,有利于孩子钢琴学习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专心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和持的习惯,而注意力和持久力的培养是学习钢琴的重要保证;克服困难的习惯是教育孩子做事不能遇困难就半途而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优秀品质;认真的习惯则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在学习中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安静思考的习惯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之一,静才能有思,思才能有得,静也是钢琴学习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总之,好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尽快进入钢琴学习的正常状态,好习惯能产生好的学习效率,好习惯是最有效的学习内动力,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上针对即将学习钢琴和正在学习钢琴的“琴童”,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孩子的音乐启蒙和教育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孩子的钢琴学习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我们的琴童能学有所成,也期待我们的琴童未来能涌现出更多像郎朗这样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为我们带来优美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388问.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0;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晨间锻炼音乐选择

引言:随着现代幼儿园开设的越来越多,每个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时的音乐都有不同,可能是一些简单易学、节奏欢快的流行音乐,也可能是孩子在动画片中听过的少儿歌曲。不同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就不同的晨间锻炼音乐的选择做一个研究。

幼儿园的晨间锻炼的音乐通常都是孩子们喜欢听到的,而且是容易接受的音乐。同时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艺术教育方式,它用简单明快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极具情趣的歌词,活泼易学的动作等方式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常常有很多孩子听到音乐就会开心的开始手舞足蹈。其实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早点让他去接触音乐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根据研究表明,音乐经验可以调节人的思维模式,丰富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方法。同时,有部分研究人员还认为经过音乐训练的幼儿会显现出其优势。《幼儿园教育纲要》就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常常是背离《纲要》的主旨,存在很大的误区,在训练的幼儿音乐能力的时候,要加以指导性,不能让孩子太过自主、自由,但是也不能对幼儿的要求太过严厉,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完美的状态。

一、音乐背景的分析

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要从音乐的节奏,旋律,歌词的趣味性去选择音乐。音乐的节奏,需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去引导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孩子对于节奏简单的音乐可以直接模仿出来的,例如简单的二拍音乐,咚嗒咚嗒,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是有模仿能力的,简单的节奏有利于他们的模仿。其次是旋律和歌词,旋律的选择是需要选择一些鲜明欢快的节奏,生动有趣的歌词,就像之前在某一真人秀的节目中曾今唱过的洗澡歌:“沐浴露和香香皂,今天用哪个好,毛巾衣服要拿好,水温刚刚好……“旋律朗朗上口,欢快明了同时,它的歌词还富有趣味性,能够正确引导孩子们做好正确的事情。

我们在选择音乐背景的时候通常会忽略幼儿本身对音乐的感受,想象和创造,而是更加注重幼儿对歌曲的把握度,他是不是会唱,是不是会跳,这个音乐是否好听,舞蹈跳起来是否好看。同时,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模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训练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愿望和情趣要求,容易让幼儿产生倦怠感。

二、音乐背景的选择

人们一直认为音乐的发展仅仅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科学实验表明,音乐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交际方式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祖先用歌唱的方式来警示迫在眉睫的危险,用唱歌去分享成功的喜悦,用唱歌来宣泄心中的愤怒。

音乐来自于生活,像上文中提到的《洗澡歌》加以动作的融入,再把它教给孩子们,既可以让孩子们得到音乐的熏陶,同时也起到了教育的意义。真正的做到将音乐融入生活,将教育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让他们学的快乐,轻松,有价值。

首先可以测试幼儿对不同种类的音乐的辨识度和接受能力,所以我们要准备不同类型的音乐去给孩子们听,然后记录观察他们的反映。我们将音乐分成不同的几个类型,分别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动画电视里的音乐。

1.古典音乐

我们尝试着播放了很多钢琴曲,发现幼儿对它们的活跃度不是很高,钢琴曲并没有引起幼儿的参与,反而让幼儿们都安静下来了。所以作为晨间锻炼的音乐,古典音乐并不适合。

2.流行音乐

幼儿们对语言的认识大多数人仅仅可能只在能够简单交流的过程中,所以流行歌曲中歌词所表达的意义是他们所不能知道和理解的,在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晨间锻炼的时候,老师会让幼儿跟着自己的动作去模仿,而不是让他根据音乐去自己想象,自己做出想要的动作。我们播放了比较热门的广场舞歌曲,例如《小苹果》、《Go go go》等歌曲,孩子们表现并不是不知所措,反而有的人可以跟着音乐去摇晃自己的身体,证明孩子对流行音乐的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反而是可以利用一些歌曲让孩子的审美观得到提升。

3.动画电视里的音乐

成长期的幼儿接触到电视这个媒介,通常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影视作品就是动画片。而很多动画片都有很多动画音乐,在片头曲或者片尾的时候播放,小孩子看电视不像大人,学会了跳过片头和片尾,正是这些无法跳过的歌曲在孩子的面前一次一次的播放,他们对这些的歌曲的熟悉度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这三种音乐给孩子带来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要选择的方向是在动画电视音乐和流行音乐之中,我们对晨间锻炼音乐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教育性,还有注重幼儿自身的选择。

三、结语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对幼儿晨间锻炼的注重是正确的,要让孩子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要通过音乐达到对他的一个教育。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让幼儿晨间锻炼的同时,注重了它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让育人的道理藏在音乐当中,同时也让孩子得到趣味性。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教书育人要做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莫志群,任平.以“情景假设”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2(08)

[2]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7)

[3]吴婷.浅析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意义[J]. 群文天地. 2011(18)

[4]林小雁.浅谈音乐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作用[J].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1(04)

[5]时蕊.浅谈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科学编排[J]. 青年文学家. 2011(24)

[6]张建辉.音乐结构幼儿创编体操的音乐选择及作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篇7

关键字:幼儿舞蹈 现状 教育意义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时期,有很强的教导性。儿童在这个时期受启蒙教育的影响会较深,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影响也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重视,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不断的提上日程。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是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有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通过舞蹈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儿童在幼儿教育这个时期刚刚接受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的实物、通过幼儿舞蹈的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发现和挖掘儿童的爱好、特长、个性、不断的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发挥儿童的个性价值。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舞蹈一般是不同感官的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的舞蹈对培养孩子多种角度的审美观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提上了日程。幼儿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幼儿舞蹈一般舞蹈时间短,内容结构简单,活泼有趣。幼儿舞蹈教育就是指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潜质,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长期发展以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幼儿舞蹈教育往往是放在幼儿音乐课中作为课堂的点缀,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的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舞蹈教学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培养,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育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幼儿舞蹈教学,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意义

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舞蹈教学的氛围不断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启蒙性的培养,来树立孩子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个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接触、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并不断锻炼他们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体力、智力的发展。此外,幼儿舞蹈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观等的不断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在起点就应做好素质教育。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价值的培养

幼教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些教育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很好的选择。幼儿舞蹈教育首先是一种舞蹈运动,通过科学、协调、适宜的舞蹈游戏、舞蹈活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的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儿童。其次,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创造一种优美的气氛,不断的熏陶儿童,适宜的舞蹈动作,帮助儿童不断的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不断的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培养他们内在的气质,提高他们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不仅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孩子智力、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首先,由于幼儿舞蹈教程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让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内涵,激发、启迪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通过舞蹈动作,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四)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

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儿童在优美的音乐中,伴随舞蹈的动作,不断的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儿童提供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音乐中激发感情,让儿童不断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乃至艺术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是让儿童不断的进行学习、表演的过程,舞蹈表演是对生活的再现,通过幼儿舞蹈教育,让儿童接受舞蹈艺术,不断的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某些故事和现象。不断培养儿童的理解生活蕴含的情感。幼儿舞蹈多数是整体的、简短的形式,并且常常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演出的,这种群体幼儿舞蹈长期可以不断的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品德。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修养。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而且幼儿舞蹈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不断的发现、挖掘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个性价值。所以,我国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改革,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2] 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J].池州师专学报,2000.

[3] 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2010,(01).

[4] 邹丽阳.浅谈幼儿舞蹈[J].中国科技信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