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篇1

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和政府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是社会文明、经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国家食品安全与国家金融安全、国防安全同等重要[3]。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食品业起步晚,要想早日与国际接轨,走在前列,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应环节,直至探索出与国际接轨,适应国情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之举措。通过思考这些食品安全案例及文献研究,结合新《食品安全法》,试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探索出与国际接轨,适应国情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做一综述。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高效、权威的综合监管体系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在种植、养殖等食品源头的安全问题上我国原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尚少针对性的法律予以调控。在生产、流通领域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甚至出现监管矛盾或空白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的科学标准和可行统一的检测技术,使执法者更好的依法执法。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既独立又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由各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到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到销售成立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精干的食品安全保障队伍,在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实施全程监控、全方位保障和全覆盖运行。健全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保证有效监管,执法部门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执法职能,客观公正、依法执法。生产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食品源头控制,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能力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对全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科学的补充或调整,内容要适应目前国内外的新形势、新要求。法律体系要更加完整、具体、可操作,落实到位能对执法对象产生震慑力。

进一步建立并落实HACCP(危害因素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制度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HACCP制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在食品生产企业应用较为成熟的HACCP系统引入到餐饮企业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研究内容。近年来,HACCP技术又被引入食品卫生监督领域,通过分析特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找出关键控制措施[4]。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审查情况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情况,按照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将其分级管理,是建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及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5]。需要大力推进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6]。HACCP技术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是两项先进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提高保障质量和效率。两奥会期间建立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制度,严格控制了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落实原辅材料把关、成品出厂检验等环节的监管,使供应食品的合格率全部达到100%。是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典范。

调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具有专业、法律和管理知识的综合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要求。

积极寻求国际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2007年《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明确:为了应对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相互学习借鉴食品安全经验;各国政府要极力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7]。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起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8]。

严格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产销有毒有害食品或造成重大食品危害事件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生产成本低,案发后处罚金额小,是食品危害案例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新《食品安全法》的处罚金额、处罚力度有所增加。严格是众多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时一贯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对于相关责任方的惩处比较严厉[9]。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理念及重要性,将会有效遏制住食品危害事件的发生。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全面协调和统筹指导

2004立法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暴露出资源分散、多头监管与缺失、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突出问题。鉴于发达国家经验,食品安全由国家级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统一全程协调、指导,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美国、欧盟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逐渐向一个部门集中,这个部门内有专家、实验室,专业执法队伍等资源。我国两奥会期间成立了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权负责两奥食品安全制度的建立、协调、监督,保证了两奥食品安全。新《食品安全法》设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规范各类法规、,政策及标准,统一食品执业登记,检测,商标注册,食品安全技术的合作研发得到加强,统一执法或向司法机构移交严重案情,统一对各监管部门具体分工、明晰责任。统一全程监管有利于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实施、推行和建立系统的科学化监管体系、规范对食品源头产品及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扼制地方、行业保护主义、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及监管部门的公正执法、达到无障碍公示食品信息、开发应用食品新技术、民众能够参与监督,堵塞漏洞、提高监管效率。

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和统一、提高检测检验体系

我国目前有一千多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无序,低于国际标准的问题,标准方法、检测技术滞后于国际水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有时发生矛盾,卫生标准与标准检验方法不配套[10]。我国对致病微生物、农药、兽药、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残留、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原料的检验在数量和质量上相比发达国家也存在差据[11]。导致监管部门判定产品时做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食品企业会由于标准不同,在组织生产时无据可依。在国际贸易中,凭借检测标准水平高的优势设置技术壁垒,导致检测技术低的国家大量食品出口受限。

这些问题要求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机构的能力建设、检测技术和人员储备,建立一种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已趋向于高新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及信息共享。为此,国家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检验机构的投入,设立配套的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科研资金,充足的检验经费,专款专用,不挪用,注重使用效率。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食品安全立法提供技术支持,各级检测中心为完善立法和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各分中心的工作。我国许多不发达地区,检验设备年久陈旧,检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领导缺乏战略眼光,如何提高他们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不容忽视。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和健全舆论监督机制,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的网络运行体系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数据库及快速反应毒物数据库等。建立通畅的快速网络信息交流渠道可提高逐年增加的跨省案件的查处效率。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从而对监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检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现实中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仍缺乏、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水准低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食品安全的宣教工作,多渠道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膳食,纠正错误消费习惯等。对食物链全程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健全舆论监督机制。食品安全监管也必须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如两奥期间食品的运送运用了GPS定位系统、RFID电子签封系统,食品检验有移动实验室,便携式快速检测箱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即时、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 吕恬,邵蓉.谈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J].食品与药品,2007,9(10):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2009,2:28.

3 张莉.食品安全与国家安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1.

4 HACCP系统及其应用准则.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9.

5 魏新刚,张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8.

6 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Z].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2):163.

7 国际社会通过《北京宣言》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J].食物与生活,2008,1.

8 闫燕,房慧,马永娇,等.国际食品安全先进技术与理念[J].食品安全导刊,2008,5:21.

9 李凯年,逯德山.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6,27(10):18-20,53.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 问题 食品法规 食品卫生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39-02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食品出口等方面都息息相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证食品的质量,这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1.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与国际上没有接轨,在具体指标和规定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当今的食品安全形势发展脱轨,再加之检测的内容及范围划分的不清楚,从而使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揽整个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多属分别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行为的专门法,这些法规和标准相互衔接不够,多头管理,存在严重的交叉冲突。同时,缺乏有效的措施,明确责任,以及相应的惩处。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执行不到实处。

1.2 检测标准、方法与国际上相比较为滞后

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质量问题,目前承担食品检验的机构包括农产品检测中心、质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食品药品检验所等。这些单位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职权时有交叉。但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方法存在着使用年限长的问题,长期的使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来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一直没有进行过更新,就与导致现存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现在的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相互脱节,从而导致其不适用。就是一些新标准出台后,在执行下无法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1.3 执法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滞后,监管工作重审批,轻监管。处罚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客观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的监管方式由于在实际运行时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从而导致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及空白等问题出现,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另外,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监管任务增加,可长期以来监管力量薄弱,无论从人员编制、执法技术还是监管设备上,监管力量都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要,从而导致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力不从心。

1.4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缺失

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行业中,大型企业较少,长期以来都以中小企业居多,这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在设备和技术上更新较慢,同时企业内部对于食品卫生标准和检测技术也较为落后,这样就导致所生产出来的食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使其生产出来的食品外观和口感上更符合食用者的需要,从而使用一些大量的化学食品添加剂,使食品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2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途径

2.1 加强和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决不能掉以轻心。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包括食品卫生、质量、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8环节. 近年来,我国通过连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等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但是形势依然严峻,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上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使广大群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界定《食品卫生法》与《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律法规。

2.2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乃至整个行的声誉.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尤为重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邯郸市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使资源集中合理应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检验资源的作用,做到检验监测数据互通共享,建立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因此,要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做到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2.3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控制力度

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低现象较为严重,要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必须树立长久作战、常抓不懈的观念。从已发生的案例看.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首先要明确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对整个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监管并承担责任,特别是要赋予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履行职能的权力。同时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保证部门间职能既不交叉,又不脱节,实现无缝衔接,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管。其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评价机构。明确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检验及其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职责。通过健全机构、核定编制、明确职责,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2.4 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以及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受害者成千上万,形成了一次次食品安全的冲击波。由此看来,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成为我们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自律的意识。因此,如何重建基本信用,这才是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真实问题。

3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对于我国农业的增收、结构调整及出口创汇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当前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也为我国的食品行业与世界接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为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5).

篇3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Q420.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81-01

引言

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会影响众多人,并且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广泛的破坏。目前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些企业甚至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致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力量薄弱,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事件处罚不严,造成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明确界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危险化学品特性

企业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包括工艺控制系统的检查和检验、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事故的预防需要企业员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本质和特征,以便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来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存储、运输和使用,同时员工还需要遵守企业制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并能识别有关危险区域和不安全做法。安全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的两个关键是: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其次,要了解该物质的特性。制造商、供应商有责任提供充分的化学品的安全信息。

2、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问题

(1)安全隐患风险高。危险化学品是个高危行业,出现的事故不仅仅影响到事故发生地、

事故发生单位,并且对事故区域周边环境、人畜生活、水域植被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2)基础设施条件差。面临着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标准更加严格,基础条件十分脆弱;布局疏散,安全监管很难到位;科技含量低。安全投入不到位,无专项资金保障投入,无设备改造。(3)从业人员素质低,危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工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安全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点

3.1 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所有危险化学品及相关工艺流程产生的危险或潜在威胁,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对员工或其他人造成伤害或损伤。因此,风险评估要考虑所有能影响危害发生或造成一定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以便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或风险。风险评估应该由有经验和能力,且了解物质、设备和操作危险的人员进行,同时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还应具有横向逻辑思维能力,不拘泥于表面现象,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获得最佳评估效果。对于小型单位或部门的风险评估可由一个人完成,对于较大或更复杂的区域则需一个小团队来识别和评估。

风险评估的范围应包括人身伤害、火灾、爆炸、污染、公众伤害、设备损坏、环境影响等。另外,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有时必须人工搬运,因此风险评估还应该结合人机工程学针对人工操作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应考虑如下情况:①个人执行任务的身体条件和能力,;②是否能够使用机械来完成任务;③搬运物品的重量、形状、条件、中心;④工作环境的地面状况、照明、温度等条件;⑤重复性特点;⑥其他因素。如果任务不能由机械来完成,应尽量降低确定的风险。

3.2 制定减少危险化学品风险的措施

在确定了化学品危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后,应与被评估区域或企业的负责人包括操作人员一起制定、实施预防其危害的措施。措施主要包括:(1)防止化学品暴露,并减少使用量。(2)替换,可采用某替代品替换危险化学品。(3)变更工艺。(4)全密封。(5)局部密封(带局部通风装置)。(6)局部排气通风。(7)采用个人防护设备。(8)进行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如下内容:①所涉及物质的化学数据信息,在污染发生时它们会带来的危险和需要采取的措施;②遵守的工艺操作流程,确保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物料处理方法正确、原料运输安全、半成品和成品运输安全;③处理泄露的技术;④特殊装置或设备的操作技术及如何处理偏离正常操作或性能的偏差;⑤检查成品和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浓度。(9)针对职业健康工作,对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职工卫生档案,对职业健康报告或记录及体检报告应保管相当长时间,并对作业人员安排医务监督,做好职业病防治。另外,对员工日常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还应进行检测。

3.3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与运输要求

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事故,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危险性也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适当的防范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法规和标准。

3.4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

在实验室内的工作通常都是重复使用固定的分析方法,有时也会在使用设备中遇到未知的危险,如火灾、爆炸、腐蚀和有毒物质的侵蚀。因此,对实验室内使用的可燃物总量必须进行严格限制,并定期检查通风橱的抽风效果,通风橱不应使用过量的储存空间,以免降低抽风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安全的措施如下:(1)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定期培训员工。(2)制定实验室审查的评估制度。(3)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存储区域,确保处理掉旧的存储品和过期的反应化学品,保存最少量的库存化学品。(4)提供专用清洗设备和关于设备使用的说明。(5)维持高标准的日常管理巡检制度。(6)制定废物的安全处置程序。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应该依照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和有关规定执行,严格限制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另外,对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管理应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即减少废弃物(最佳),循环回收再利用,填埋、化学处理或焚烧。

3.5 制定应急预案

使用、存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而重点防控企业的应急预案还需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作制定。针对所有可预见的事故,如火灾、有毒物质泄露,应急预案应包括两个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域和存储区域,以及整个现场包括周边地区。每个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和存储人都应该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及本身职责,如果发生了事故,员工和当地应急服务部门应能够确切、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事,现场保存的危险物质数量、位置图、现场建筑物信息、灭火器材位置、应急出口、溢出控制设备等。同时,还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指导其达到熟知程度,并指导当地应急服务部门熟悉重点防控现场。

篇4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Q42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进行,储存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极易引发事故。2014年,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安全生产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火灾往往会伴随爆炸、毒气扩散事故,威胁周边安全[1,2]。本文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体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一般原则,对人员和制度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1 一般原则

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因此,储存时应根据化学品的特点加强某方面的管理。

(1)分类存放。不同的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碱金属、活泼金属粉末如铝粉遇酸容易爆炸;许多氧化剂不能和硫酸接触,如过氧化二苯甲酰、氯酸钾、高酸钠、高锰酸钾等,遇到硫酸后会立即引起爆炸。硝化甘油遇到强酸剧烈反应可能引发爆炸。一些金属,如铝、锌等,与碱液接触容易产生氢气,可能导致爆炸。另外酸碱容易腐蚀化学品外包装,导致化学品泄漏。因此,存放时应分类存放,避免性质不相容的产品同库储存。

(2)防止高温。一些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自燃、气化、升华,需要常温或低温存放。如许多铵盐、碳酸盐、硝酸盐、高价态金属酸盐、有机酸盐、硝化有机物、有机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在高温时容易发生分解。一些硝酸物,如硝酸铵在高温时容易发生剧烈分解爆炸反应,硝化有机物在遇高温时容易发生爆炸。在储存此类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防止高温环境的产生,加强通风降温。

(3)预防潮湿。化学品吸湿时,一般会释放出热量,导致系统温度升高,并且形成的溶液可能会腐蚀包装,导致化学品泄漏。一些物质如浓硫酸可以存储在铁质容器中。但是如果铁质容器中仅余少许浓硫酸,密封不严且长期存放,浓硫酸可能从空气中缓慢吸湿而变稀,进而腐蚀铁质容器,引发泄漏事故。而有些危险化学品遇湿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如碱金属、电石等[3]。因此,应加强储存场所的防潮措施,避免危险化学品吸潮引发事故。

2 人员管理

人的失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人员的管理,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储存事故发生的一个有效手段。

(1)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只有员工掌握了危险化学品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特点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措施,才能纠正自身在操作中习惯性的违章违纪,从而提高了执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员工的职责[4]。

(2)加强岗位知识的培训。针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对员工进行岗位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岗位知识培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的教会员工正确操作,能够在储存的操作中融会贯通,有效防止泄漏、喷溅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树立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每个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设立安全口号,张贴安全标语,营造安全氛围。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如“安全月”活动,事故案例视频观看活动等,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

3 制度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第一,企业要从公司级、工段级、班组级与班组各成员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抓实、抓死,做到不留死角。第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广泛开展“三标一体化”创建活动,并以此为有效载体,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第三,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调查报告的说服力;更加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2)建立库房管理制度,加强出入库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库房管理制度,出入库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人员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建立厂级、车间、班组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加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的处罚和教育。同时,企业应对本单位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建立档案,配备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3)编写应急预案,避免重大损失

企业应制定库房专项应急预案,详细规定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理、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和应急预案管理等几个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预案应同时具备3个层面的含义: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作出细化、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科学分析,提前预防,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应急预案前应经过专家评审并签署完整,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储存岗位人员在面临紧急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应急处置小组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落实情况,考察发生紧急事故时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及相关人员协调作战的能力,验证应急预案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危险化学品储存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崇义, 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7): 66-68.

[2] 陆旭, 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建议[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4(2): 67-69.

篇5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出40多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已经逐渐系统化,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的集合法群与总体框架,且日趋科学合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推出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生产条件审查;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时,必须加注QS(QualitySafe:质量安全)标志。当前,我国多部门对农产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质量安全认证:农业部设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分别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认证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和管理;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等三个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进行认证、监督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部门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不同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链的不同环节(见表1),造成了多个部门“多方散分、齐抓共管”的局面。部门的多头管理,中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致使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法效率大打折扣;若出现了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易出现相互推诿、问责无人的现象。管理机构之间权属关系模糊,监管内容亦有重复,不但加重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管理资源,而且也会发生许多矛盾,引致各部门之间监督和管理权限相互摩擦与冲突。

(二)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有一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出台时间较早、覆盖面不宽、标准不高,难以适应现阶段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需求和新变化;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比较笼统,可操作不强,具体实施起来或多或少“无章可循”;一些法律和法规的兼容性存在相互交叉和矛盾、执行部门协调不一致等状况;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背离了制定法律和法规的初衷,降低了它们应有的效力。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问题突出

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2009年2月28日),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受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相关标准,虽总体数量较多,可相互间既有交重、又有脱节,其协调性和衔接程度较低;(2)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个别重要指标和标准存在缺失,尚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求;(3)一些标准标龄较长,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影响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4)相关标准技术性强、执行要求较高,需加强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经过不断探索,业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认证种类繁多、标准多重且不统一;(2)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对认证后食品(农产品)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存在惩处不严、执法不力的情况;(3)认证体系仍不完善,缺少专业技术人才;(4)认证知识普及率不高,致使认证产品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此外,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小,政府、企业、生产者(农户)和消费者等各利益主体未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有些农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申请和认证条件,可对农产品的认证意义认识不充分,觉得其农产品只要能以自己认为不错的价格卖出去,没有必要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认证的注册、认证及管理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标准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互为补充,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是:(1)相关职能机构、部门设置重复,相互间协调性差,效率低下;(2)部分质检机构、实验室环境条件较差,检验检测设备老旧低效,检验检测手段比较落后;(3)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缺少管理型人才;(4)质检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质检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滞后,基层设置几乎空白。

三、发展策略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农产品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质量标准体系是依据,行政管理体系是主体(周应恒,2008)。只有明晰各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认证条件确认与申报、生产(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评价、生产基地和市场流通中相关的检验检测等技术鉴定和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才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从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着手: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颁布实施专门的食品安全法,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对其强化和完善;对当前诸多种类繁多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摈弃那些“过时”、“不适用”的“旧法律法规”,完善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触犯或违犯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

2.健全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

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及认证的研究及修订,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合理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层级构成。引进国际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梳理各个农产品(食品)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进一步调整、明晰其监管职责,尽可能减少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产品(食品)控制体系。

(二)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明确供应链各环节责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宣传,增加对信息可追溯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电视、报刊、杂志、培训等),促进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消费和购买。另外,加大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供给,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信誉,要积极指导注册人规范使用、管理商标标识,对违反标准的生产者(农户)或企业吊销“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使用资格。推广使用商标防伪标签技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编写条形码、保存相关记录,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便可进行信息追踪,尽快发现问题所在环节并进行控制,从而明确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相应责任。

(三)加强对质量安全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对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农户或企业进行专项补贴,使之“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极大地刺激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扶植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别是从财政资金上给予倾斜或补贴,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质量安全性及销售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等,以期保证生产基地能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大力扶持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从财政上支持其销售方式和渠道的拓展,如:举办质量安全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四)加大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让生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等利益主体充分认识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农民增收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也要加大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努力做到让消费者可有效识别并及时举报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充分发挥消费者在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唤起社会上每一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护意识,从简单的保护意愿转化成切实的行动。

篇6

1.养殖环节

督促养殖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管,特别是外省调入暂养场(点),要完善生产档案记录,建立养殖场自检和主管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2.调运环节

严格实行福建省准调制度,对辖区范围内从事活畜禽调运的车辆实行备案制度,督促其建立收购贩运档案,详细记录牲畜来源、畜禽标识号、检疫证号、数量等信息。不定期会同有关部门排查牲畜交易场所、中下都边检站、入杭高速路口等重点区域。

3.屠宰环节

压实城区定点屠宰场的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其严格牲畜入厂查验,驻场官方兽医及检疫人员认真核对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等,详细记录牲畜来源。督促屠宰场做好“瘦肉精”自检,切实开展肉品品质检验,驻场官方兽医及检疫人员对入场动物实行“日日抽检”制度,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篇7

【摘要】学校食堂是学生主要的用餐地点,若对其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消化道疾病甚至发生食物中毒。虽然随着学校后勤工作的改进,学校食堂食品的质量逐渐提高,但一些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严重问题。这与食品原材料质量低劣、食堂管理混乱等各项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学校食堂必须从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器具消毒、员工个人卫生状况等方面严格把关,层层控制,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从而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

【关键词】学校食堂; 食品卫生; 管理现状; 策略

随着中小学后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学校食堂在饭菜质量、食品卫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有少数中小学校对学校食品重视不够,管理不够严格,甚至有些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学校食堂的特殊性和消费者的特殊性,在食堂监管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食源性疾病,甚至出现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这不仅危害了处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在社会上会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所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执行《食品安全法》时,应高度重视中小学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层层把关,坚决控制学校食品事故发生,确保中小学学生的饮食安全。

1.中小学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现状

1. 1劣质的食材和原料的使用。在农作物的培植过程中,一些农民由于缺乏文化知识,未能掌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致使农产品中残留农药量和化肥量增高,食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未能去除有毒有害部分,致使有毒有害成分残留在食品中。有些时候,食堂承包者追求经济利益,使用了劣质的食材,如采购一些来源不明的禽畜产品、腐烂蔬菜。

1. 2食堂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烹饪知识。大多数人认为在食堂做菜,不需要有什么技术,只要会做就行,在文化知识和烹调知识上十分欠缺,甚至有些食堂使用发芽土豆、有毒蘑菇,导致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而为了在色、香、味上吸引学生,食堂工作人员经常在食品中放入食品添加剂,烹饪油炸食品时为节约成本,经常使用多次使用的食用油甚至地沟油。此外,由于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加工方法不当,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学生由于长期食用这样的食品,不但得不到所需的营养,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1. 3食堂管理秩序混乱,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某些学校食堂为了节省资金,未能对消毒设施、冷冻设施等设备进行硬件投资,缺乏基本的硬件设备。有的学校食堂冷藏设施老化、损坏,未能达到食品保鲜温度,食堂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并维修,致使食品中细菌滋生引起变质,从而使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

2.中小学食堂的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挑选优质食品原材料,改进烹饪技术,加强食堂日常管理,具体来说,改善中小学食堂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2. 1严格控制食品原材料,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食堂内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材料主要是有毒的动植物类、农药超标的蔬菜、国家禁止使用或限量使用的添加剂、超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原材料。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培养员工鉴别原材料的能力和水平,对供货商的情况进行了解,强化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仓库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食品日常储存工作的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培训等手段,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烹饪水平,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管理,对食堂员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注重营养的需求和食品的搭配均衡,让中小学生和教职工在食堂“吃安全饭,用营养餐”。

2. 2强化食具、容器的消毒,加强对食堂的监控。食堂是一个人员出入繁多且流动性大的地方,所以为防止病从口入,对餐具、容器应进行彻底消毒。除此之外,学校食堂为加强自身管理,应严格把关,从细节处消除隐患,在分管领带的带领下,各部门发挥其相应的工作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层层分工,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培训,疑似食物中毒等事件出现时,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将饮食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分工明确。

2. 3严格控制食堂承包问题。食堂承包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食堂食品的质量。所以,在进行竞标时,学校应对承包者的职业道德、从业经验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要求承包者具备一定的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和食堂管理等知识,在日常管理当中,在保证食堂饭菜安全的前提下,也要重视食品的种类、花色等,做到食品色、香、味俱全,营养均衡,与此同时,不能为了赚取利润,忽视对食堂的综合管理,要根据中小学生成长发育的特征,制定出合理的菜谱,以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3.结语

中小学食堂是中小学生和教职工用餐的主要场所,所以,其日常管理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只要食堂管理人员引起重视,挑选合格原材料,按质按量进行食品的制作。广大师生一定能够吃到安全的食品,营养的饭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危险品;类别;措施

1引言

危险品主要是指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或物品,这些物质或物品具有爆炸、燃烧、氧化性、毒性、感染性、放射性、腐蚀性、污染水源及环境、致癌及细胞突变等危害性。在生产经营、运输装卸、贮存保管和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物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1]。

民爆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民爆器材生产用的原材料、民爆器材成品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生产、运输,经营、储存和使用过程,安全事故都比较易发,企业存在对危险化学品化学特性认识不清、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当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因此,对企业存在的危险品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2 企业危险品的分类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年产量为12000吨乳化炸药生产线存在危险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3 危险品的特性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对各种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如下:

3.1硝酸铵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在强力外界能量作用下会发生爆炸;各种有机杂质均能显著地增加硝酸铵的爆炸性;易氧化性质易燃;分解成有毒气体[5]。安全防护措施:储于干燥通风库房中,专仓专储。与有机物、酸类等严加隔离,防止引起爆炸。应避免与金属性粉末、油类、有机物质、木屑等易燃易爆物质混合贮运。

3.2硝酸钠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混合能燃烧和爆炸,与铵盐、氧化物的混合物也会发生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安全防护措施:贮存的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并避免与酸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及其它有机物同仓共贮;搬运时小心轻放,严防震动、摩擦和容器破损。

3.3复合油相

危险特性:可燃物,当环境温度过高及周围有明火时,容易燃烧。安全防护措施:不应与氧化剂共同储存,宜单独存放;贮存处应通风换气,确保贮存环境温度不高于滴点温度。

3.4乳化基质

危险特性:乳化基质为油包水型微小球形颗粒;在高温下可自行燃烧;其结构已具备炸药的特性,高温情况下具有雷管感度,在强烈的冲击、摩擦下可爆炸,易发生燃烧转爆轰[6]。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水相、油相溶液过滤,防止杂质进入乳化机;严禁基质输送泵空转或出口堵塞;保证冷却系统正常运行,设置断水、超温连锁保护装置

3.5乳化炸药

危险特性:乳化炸药的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炸药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远远高于常温时的水平,因而发生殉爆的可能性很大。安全防护措施:乳化炸药生产过程各环节均应严格执行定员、定量制度,生产现场严禁超量存放炸药成品;及时清扫、妥善处理生产现场与设备上的残留炸药;搬运、运输时严防撞击和自燃引起炸药爆炸[7]。

4 应急措施

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生产包括:硝酸铵粉碎、乳化、基质冷却、敏化、装药、包装等,根据其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爆炸、燃烧、燃烧引起火灾、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燃烧、飞溅物击中引起伤害、原材料堆垛不稳发生坍塌引起伤害、机械伤害等。因此,根据其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4.1一般应急措施

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或发现时,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采取以下措施:(1)切断发生事故的生产线电源,关闭发生事故生产线的生产用汽;(2)将发生燃烧事故工房的雨淋装置打开,无雨淋装置的应用消火栓、灭火器材灭火;(3)优先抢救受伤人员,非现场应急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4)转移或处置发生燃烧事故工房内的危险品;(5)保护现场电子监控、监视系统的设备和记录。

4.2 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1)优先抢救受伤人员;班长负责按应急处置程序向工段长汇报事故情况,如不能及时汇报给工段长,可直接汇报到分厂领导;(2)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爆炸前地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3)不能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取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消防车辆不要依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4)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的保障,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或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蔽体;(5)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来不及时,应就地卧倒。

4.3 燃烧事故处置措施

(1)发生燃烧时,首先转移与燃烧点相近的胶体、药卷、纸筒、复合膜、油品等可燃物;(2)设备发生燃烧时,副班长负责切断引起燃烧设备的电源;(3)如为电气着火,使用现场存放的灭火器(干粉)进行灭火;注意与带电体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其它火源可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4)产生火灾现场处置无法控制,班长应组织人员立即疏散;并按处置程序上报。

4.4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1)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特点,正确选择灭火器和灭火方法,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当石蜡、复合蜡、乳化剂着火时,只能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准用水扑灭;当炸药、硝酸铵、硝酸钠、敏化剂着火只能用水扑灭;(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灭火,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3)迅速查明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撤退的信号和方法及时撤退;(4)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协助公安消防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5 小结

乳化炸药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都是危险品,存在特定条件下的爆炸危险。通过对企业内部存在危险品的分析,认识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及相应的应急措施,企业按照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对危险品的管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搞好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搞好安全生产,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景立云.关于规范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全管理,2006,(13),16~17.

[2]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_-_规章范本_第16修订版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5] 赵超.《工业国体硝铵安全存储守则》

篇9

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管理使用回收安全措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使得各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配备了足额的化学药品,这为化学实验教师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和便利。然而,以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造成85人遇难、700余人入院治疗为典型代表的特大事故,给我们这些从事初中化学危险实验药品管理以及实验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为了教师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安全,本人对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使用以及回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一、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安全管理

1.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种类

在我们初中化学实验药品室里,存放的危险药品有如下几类:(1)易爆炸品。主要有高氯酸、硝化纤维素和硝化棉等。(2)易燃品。它包括易燃固体、易燃液体和自燃品。易燃固体主要有红磷、硫磺、镁粉、铝粉等;易燃液体主要有工业用酒精、汽油、甲醇、乙醇、丙酮等;自燃品主要有白磷等。(3)遇湿危险药品。主要有金属钾、钠、锌粉等。(4)氧化剂。主要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高氯酸盐、氯酸盐、高锰酸盐、过氧化物等。(5)有毒药品。主要有氯化钡等。(6)腐蚀性物品。主要有硝酸、硫酸、盐酸、磷酸、甲酸、氢氧化钠、氨水、生石灰、过氧化氢等。

2.化学实验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首先,化学实验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化学药品室安全守则,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及时地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各类账目要清晰无误。仪器及药品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等账目必须账账相符、帐物相符。再次,对化学危险药品要本着“安全、科学”的原则进行合理摆放;对易燃易爆以及有毒药品,要摆放在独立的易燃易爆药品橱和有毒药品橱内,双人双锁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各种化学危险药品的档案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演示实验报告单、探究实验报告单、分组实验报告单,对危险化学药品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管理,存档存册,查有实据。冬季对液态的危险化学药品适度保暖,防止冻裂或冻碎试剂瓶。

二、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安全使用

对于化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演示实验,其安全措施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化学教师在充分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的前提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教师演示。并缺一不可地将实验所用的危险药品通过演示实验通知单一一表现出来,避免遗漏。

2.教师要严格按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演示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严格按照实验所需的药品的用量取用药品,以免取用过量,造成浪费并引发安全事件;实验步骤要严格按实验操作规范进行。

化学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安全措施如下。

第一,化学实验教师必须事先组织安排学生预习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醒学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实验的危险药品的使用的安全点重点预习,以免发生安全事件,伤及自身及他人。

第二,化学实验教师要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危险药品的使用的安全点进行不厌其烦地讲解,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在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这一问题时,化学实验教师要一一将危险药品的实验的安全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列举出来。比如,在利用试管给危险药品加热时,如何将试管倾斜,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诸如“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等一些制取气体的探究,其安全要求更高,凡此种种,事无巨细,化学实验教师务必讲深讲透,安全第一。

第三,家庭趣味小实验,因能就地采取实验“药品”,利用家里的瓶瓶罐罐拼拼凑凑就能实验,这是动员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最佳机会,然而,正是因他们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和监管而进行实验,所以,易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也就相当高。对这类实验,化学实验教师必须戴上“望远镜”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来到学生家中,对学生进行现场安全实验指导;亦可动员有一定实验能力的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安全实验。

三、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回收的安全管理

不论是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化学实验教师的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完毕后剩余的危险药品,必须有化学实验教师丝毫不漏地予以回收,并将其妥善集中处理。在处理这些危险药品时,一要严格按规范操作处理,注意自身安全,防止给自己造成伤害;二要防止泄露,造成污染,伤及无辜。

参考文献:

[1]王志宁.初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实施.新课程研究,2008,(04).

篇10

关键词:化学品 安全 管理 对策措施

化学品种类繁多,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已为人知的化学品就有500~700万种,其中超过10万种化学品进入市场流通,并且每年还有新问世的化学品将近1000多种,这些化学品的年产量已突破4亿吨。在一定程度上,化学品的存在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化学品市场上流通着一部分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危险化学品,其中致癌物就有150~200种,这部分化学药品的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1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1998年1月6日,陕西兴平化肥厂二期硝铵装置爆炸,包括中和厂房、造粒塔、皮带运输系统,两个酸罐在内的整个装置全部被炸毁,周围100m内的厂房、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事故造成22人死亡,5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事故的原因是油和氯进入了硝铵生产系统。2000年7月10日,陕西省渭南市饲料添加剂厂在进料卸车过程中,环氧乙烷发生爆炸燃烧,整个生产车间夷为平地,事故造成2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余万元。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罐发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的严重后果。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例说明,一旦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等环节中出现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就有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每个涉及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都应该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1.2 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定的需要 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到使用,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1994年8月5日,因违规存放化学品,深圳清水河仓库发生火灾并引起爆炸,事故造成包括市公安局两名副局长在内的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2000年9月29日,一辆载有5.2t剧毒氰化钠溶液的车在陕西省丹凤县境内铁峪铺镇化庙村翻入312国道丹凤县汉江支流铁峪铺河内,其中5.1t氰化钠溶液溢出。

由于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一方面给家庭、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等。

1.3 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由于国际化学品贸易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力度,国际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代表等积极合作,加强对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由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特性,使得对其进行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了确保危险化学品工业的发展,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用于对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我国近年来,也通过实施行政许可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强和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因而,企业必须要抓好自身的安全管理,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具备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 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多年来,在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中发现,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证明,工业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机构不健全、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员工培训教育及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另外,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到使用等环节,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在遵守执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要不断地研究和获取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时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和风险,从而确保生产安全。

2.1.1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研究和获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不断优化工艺指标和流程,完善和提高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原材料的应用上,通过对有毒、高毒、可燃物等进行处理,寻找替代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火灾爆炸等。

2.1.2 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企业要结合危险化学品自身的工艺特点、装置规模和可控程度等,设置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而对化学品的温度、压力、流量、流速、液位、物料比等指标进行准确控制。或采用智能自动化仪表、紧急停车系统(ESD)、安全仪表系统(SIS)等自动控制系统,不断降低现场人工操作,避免接触,提高企业的安全自动控制水平,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

2.1.3 提高安全设施水平:根据物料特性、设备性能、工艺指标等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安全阀、防爆膜、压力表、液位计等具备安全功能的附件。同时,相应的设置超限报警装置,对安全联锁、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管理,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自动泄压、紧急切断、紧急联锁停车等装置,有效提高装置防御异常状况的能力。

2.2 组织管理措施 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危险化学品加强组织管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组织管理措施还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2.2.1 特性识别: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进行识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判断分析危险化学品是否具有燃烧、爆炸、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等,是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2.2.2 建立档案: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等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同时,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做到 “一书一签”,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2.2.3 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消除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抓好三级安全教育,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安全教育,能够有效地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提高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2.4 健康监护:许多危险化学品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甚至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上岗前体检、在岗定期体检和离岗体检,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护从业人员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2.2.5 应急救援措施: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发生概率大,潜在危害严重。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防御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2.2.6 废弃物处理:必须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向环境中排放或丢弃。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易燃、易爆、有毒和其他危险性的废弃化学物品进行销毁、处理。

3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标准、方案等,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克清.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1.

[2]孙广川.浅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对策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07).

篇11

关于印发《贡井区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各学校(含托幼机构),各食药所: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校食品安全,现印发《贡井区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自贡市贡井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6月23日

贡井区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区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落实地方政府、主体单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四位一体”责任,细化至每个区域、每个地段、每所学校(含托幼机构),形成网格责任图。各责任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职齐抓共管,学校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经营,确保学校师生食品安全。

二、网格化管理工作目标

(一)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并落实到责任人,上下级网格联动,形成管理合力。

(二)规范管理,守法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三)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回应社会关切。群众投诉举报能够及时调查处理,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现、上报并采取与职责相符合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保障学生食品安全。

三、网格划分及主要工作

按照属地管辖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的原则,建立三级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网格化管理)。

(一) 一级网格

一级网格,即区级网格。责任主体为贡井区人民政府,成员单位为区教育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区政府:对区级网格化体系建立运行和全区学校食堂建设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1、建立一级网格,指导、监督、考核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导监督二、三级网格化管理建设和运行。2、领导、组织、协调实施全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专题研究全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指挥学校发生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提供改善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条件的资金和项目。(责任人:分管教育工作副区长、分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副区长、区食药安办主任)

区教育局:对全区学校的网格化建设管理负责,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负主管责任。1、网格化建设管理具体责任,明确责任人、责任范围、工作职责;指导、监督、考核各学校的网格化建设和管理工作。2、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督促学校落实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3、组织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学校校长、副校长、首席食品安全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及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全年不少于2次)。4、处置学校发生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应急事件,组织开展好学生医疗救治、情绪安抚、事故现场控制、舆情应对工作。 5、全面实施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食堂建设等工作,确保2018年辖区义务段所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B级。 6、督促教育局相关人员和学校使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发挥“明厨亮灶”社会共治平台作用。7、确保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不对外承包。8、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以及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1、承担网格化建设管理具体责任,明确责任人、责任范围、工作职责;指导、监督食品药品监管所网格化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2、开展或组织食品药品监管所培训校长、副校长和首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随机抽查考核学校自主培训效果。3、实施春季、秋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每年对行政区域内学校双随机检查面达20%以上。4、处置学校发生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和学校食品安全舆情,组织对操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工操作过程、食品存储、餐用具使用是否规范、加工环境是否存在污染源等事故原因调查,对疑似问题食品及食品原料、餐用具、留样食品抽样检验,并协助卫生疾控部门开展以学生近3日共同就餐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留取病人呕吐物、排泄物检验为主要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监管措施。5、实施学校食堂和食品小卖部的许可证审批、食品监督抽样检验、违法行为查处、督促学校履行主体责任等行政监管工作。6、督促教育局和学校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和使用、量化分级B级食堂创建、明厨亮灶工作。7、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二级网络

二级网格,即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成员单位为区教育局、各食品药品监管所。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网格化建设管理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1、负责二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明确本级人民政府网格化管理责任人员和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责任包干到学校。2、组织实施辖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3、协调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现场维稳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区教育局:明确本系统在二级网格中的具体责任人。具体责任人职责是: 1、指导、监督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2、组织辖区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学校校长、副校长、首席食品安全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每个学校日常检查全年不少于3次。3、督促学校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主体责任落实,推行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学校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学校食堂建设、量化分级B级单位创建、明厨亮灶建设工作。4、指导学校处置食品安全应急事件。

食品药品监管所:依法实施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1、每所学校确定2名监管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和风险台账,做到家底清、情况明。2、与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学校全面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建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量化分级B级单位创建、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3、开展或配合区局培训校长、分管校长和首席食品安全员并抽查考核学校自主培训效果。4、日常巡查频次由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等次确定(A级全年不少于1次,B级全年不少于2次,C级全年不少于3次,未评级全年不少于4 次),做好巡查记录、依法处置问题。5、实施学校食堂食品监督抽检或快检。6、处置食品安全应急事件。事发2小时内,初步核实情况后上报区局,在区局指导下对操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工操作过程、食品存储、餐用具使用是否规范、加工环境是否存在污染源等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并协助卫生疾控部门开展以学生近3日共同就餐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留取病人呕吐物、排泄物检验为主要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医疗救治、现场控制及食堂消毒工作。

(三)三级网格

各学校(含托幼机构)为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依法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主体责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首席食品安全员、食堂负责人及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为网格化管理具体责任人,做到定岗、定人、定责。

校长:1、依法取得校长为法定代表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2、建立学校为单位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机构、任命首席食品安全管理员,明确校长、分管校长、首席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并对工作运行、人员履职进行督查考核。3、依据《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自查、首席食品安全员、教师陪餐、家长(学生)委员会监督、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加工过程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4、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自查评估风险,完善整改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向食品药品监管所和教育局递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5、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量化分级B 级单位创建工作。6、组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全年不少于40小时,开展师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7、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处置学校食品安全应急事件。组织人员分别开展学生医疗救治、学生及家长情绪安抚、封存保护食品加工现场待协助调查、保存病患学生用药前呕吐物和排泄物、关注和应对舆情等工作,并在2小时内报告区教育局和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副校长、首席食品安全员: 协助校长履行职责,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要求。主要工作:1、加强食品服务从业健康管理和培训。2、制度分解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每天开展综合检查和考核。重点把控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食品原料采购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设施设备消毒及维护制度、食品储存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烹饪制度的落实,防范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3、明确人员使用食品安全信息化软件,登录系统上传食品安全管理数据。4、发现学校食品安全应急事件第一时间报告校长,通知封存保护食品加工现场,通知食堂从业人员返回食堂协助事故原因调查。

食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和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持身体健康上岗,重点防范加工过程中细菌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1、健康体检合格,不得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上岗操作。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求,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食品行为后勤洗手、不得在食品处理区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3、采购食品原料索票索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实行“五专”管理,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及用具不发生交叉污染,食品存储生熟分开、符合存储温度和环境要求,食品烹饪烧熟煮透,对制冷消毒设置定期检查维护,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处置台账,食品加工区域“防鼠、防蝇、防尘”措施健全。4、除高校食堂外,禁止加工经营冷荤凉菜,严禁采购、储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违规加工制作野生毒覃、发芽土豆、霉变红薯、鲜黄花菜等高风险食品,加工制作四季豆、豆浆等食品时需要烧熟煮透。禁止《食品安全法》规定的12类食品生产经营行为。5、食品留样品种齐全、数量100克以上、留样器具经清洗消毒后密封保存于专用冰箱48小时。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6月12日-6月 30日)

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积极营造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  7月 1 日—11月30日)

一、二、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和成员单位分别确定责任人、工作人员以及其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区域、每个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各网格责任主体和成员单位整理网格化管理人员信息、工作职责,管理区域绘制网格化管理责任图。

全面启动一、二、三级网格运行,组织重点检查,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2月)

认真总结分析推进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对一些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精心提炼和推广。

五、实施网格化要求

(一)组织领导

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是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的有效措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级网格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分管教育和食品安全的副区长担任组长,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分管学校食品安全副局长及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网格化管理建立和运行的组织协调工作。二、三级网格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由责任主体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单位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

(二)运行要求

各级网格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全力抓好落实。学校要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中公示本校网格化管理责任人和职责。

上下级网格之间要签订学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书,明确管理职责和责任人。

上级网格内成员单位对应指导下级网格内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责任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同级网格内成员单位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三)督查与考核

上级网格督查下级网格工作,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对网格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督查情况纳入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内容。

篇12

摘 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食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对进入食品市场的生产企业和食品严格管理。质监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探析 权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 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中小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生猪屠宰生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研究 塑化剂风波对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冲击 WTO体制下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果冻生产质量控制策略 食品安全教学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欧盟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深度解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验证的重要性 略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 微访谈之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管理的反思及展望 中小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麦当劳 从“田间”到“餐桌” 打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及其管理体系概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略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略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林 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食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对进入食品市场的生产企业和食品严格管理。质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市场准入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99-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国家食品安全行政管理机构为确保食品安全,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国际贸易,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完善,最终建立一个以科学的风险评价和食品安全评价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政府、中介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各负其责,政府各监管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反应敏捷,能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分工要合理,行政部门执法权力要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分工,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管理体制的核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这样确定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处罚较轻、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要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二、发挥质监系统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与企业、政府形成良性互动保障食品安全,质监系统责无旁贷,必须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质监系统应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具体作法是,第一,将各市、县、区质监局所辖区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划分成不同的责任区,由具体人员负责,并签订责任状;第二,建立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动态变化监管图,方便监管;第三,与企业签订承诺书,实行日志管理,即企业和小作坊对每种产品的添加物质要有备案并且要索证索票,每天生产加工产品要有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三、加强源头监管,完善并严格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目前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有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等。这些制度在提高食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套更加严格的从源头抓起的市场准入制度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了,这套制度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准生产。主要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二是强制检验,不合格食品不准出厂。即对准备出厂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实行强制性的检验。对于具备食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检验;对于不具备食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三是为方便消费者识别,要加贴市场准入标识即 QS 标志,经检验合格将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由生产企业加印或加贴规定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二)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应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对小企业小作坊应该重点实施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基本条件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乡镇行政区域,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三是严格限制预包装,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前不得使用相应包装,防止其乔装打扮混入市场。(三)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对于进口食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进口产品的安全要求。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品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其次,建立进口产品分类管理制度。质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再次,建立进口产品生产经营者不良记录。质检、药口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篇13

美国曾发生过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值得反思。

2009年1月,美国的Peanut Cooperation of America (PCA)提出花生酱产品召回,召回的范围涉及到2007年1月1日后生产的400种产品,这些产品导致美国43个州的8人死亡和500多人生病,且病患半数是儿童。PCA位于乔治亚州Blakely的加工厂被认定是危机爆发的源头,检查人员发现现场很多方面不符合FDA的GMP要求,而最近一次来自第三方的检验,对现场GMP的评价极高。2011年9月至12月,美国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导致30人死亡,这是25年来因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联邦的调查结果表明,生产这些香瓜的农场(Jensen Farms)没有按照官方的食品安全指南操作。FDA官员在现场提出很多缺陷,而在最近一次的第三方食品安全审核中,Jensen Farms得到96/100的高分。这次是基于“检查表打分方法”的审核,而不是基于过程的审核。

这两个事件提醒我们,审核过程中,仅仅依靠“检查表方法”去关注现场的良好/最佳(GMP/BMP)的符合情况,是不充分的。要结合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关注体系的运行对现场状况的推动和维持作用,才能最终确信现场管理体系是稳健的,保障现有业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贯彻与良好/最佳操作规范的结合,才是帮助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最佳选择。

对于食品链,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通常基于下列原则:

1 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

食品链组织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不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ISO 22000标准,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新思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风险管理,以落实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的有效控制。

近年来一些食品链组织协同编制了一些标准,例如由英国标准化组织(BSI)出版的有关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的PAS标准(公共通用标准)。这些PAS标准,结合了相关领域中现场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管理的经验和理念,为食品链组织落实ISO 22000标准中的前提方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ISO/TC34食品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SC17,全面采纳了PAS 220标准,经过一些编辑性改动,了ISO/TS 22002-1标准,即“ISO/TS 22002-1 Prerequisite programmes on food Safety — Part 1: Food manufacturing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1部分 食品制造)。

2008年,荷兰独立非营利机构“食品安全认证基金”开发了“Food Safety System Certification 22000”(食品安全系统认证22000,简称FSSC 22000)认证方案,该方案基于ISO 22000、PAS 220及ISO 22002-1,应用于食品制造业,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的基准认证方案。2012年,基金会又推出了ISO 22000与PAS 223标准,即应用于食品包材制造的认证方案。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2000/ISO 22000),中国认监委已对食品链的24个领域食品类别制定了认证规则,其他类别的规则正在补充,以完善对整个食品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领导和监管。中国认监委也正在与GFSI联络,推广中国HACCP(CHINA HACCP)被GFSI承认作为基准标准,促进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认证经验被全球接受。

2 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第三方评估该如何工作

食品安全危害,是食品或食品存在状况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为了有效地消除或预防潜在危害,食品链各组织需要识别并管理风险。为达到此目的,“基于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有效的方案。

传统的审核方法经常是使用者在设计的检查表方框中打勾,对现场状况进行评价。前面的两个案例已经表明,这种审核方法是有缺陷的:仅能够告知今天您的产品中没有沙门氏菌——但是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会有。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能确保评审所有相关的过程,例如:

对现场与食品安全相关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有效进行判断;

各过程接口的职责划分和效率;

危害分析是否覆盖可能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控制辨识已经识别的显著食品安全危害;

评审关于CCP参数的有效性,以及基于科学研究的确认;

询问偏差并提出纠正措施与预防行动;

对过程中的测量以及其他设备的校准进行评审。

根据审核发现,审核员可以跟踪有关的审核线索,包括偏差如何引起管理层重视、如何通过纠正措施推动持续改进等。

3 采用系统的方法管理过程“网”

应采用系统方法,管理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同过程。任何食品的生产过程都会牵涉到一些交互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识别要求——顾客、执法者、相关方和组织本身的要求和期望;

产品实现——把原料转化成成品;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监视所有阶段的危害;“分析”帮助组织建立要实施的标准;最高管理层使用这些活动的结果,推动改进;

管理职责——为开发、实施及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的承诺提供证据;

资源管理——包括人员、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多大型组织已经着手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中小型组织则需要对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投资,但是这样做可以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总体上改进绩效,优化整个组织成本结构,降低能动体系运作成本,从而推动持续发展。来自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为评价食品链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 可信的第三方独立审核——最后的证据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经建立,下一个步骤就是可信的审核。组织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评价基于过程的系统的有效性,以及控制识别危害的能力。

来自第三方审核员的外部独立审核也非常重要。独立审核的目的是对现场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结果是增强相关方的信任,包括食品链的合作方、顾客和执法者。第三方审核员通过公认、独立的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过程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帮助建立并维持信任。

独立标准、认证机构以及第三方审核公司的审核发现,作为衡量一个组织对食品安全承诺的证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主管部门的信赖。从长远来看,最终可能形成一种模式,即执法者利用第三方的评审结果,作为风险已经受控的保证;而他们的目标是对那些没有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公司进行检验。

独立可靠的认证,对开创成功的食品安全文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食品链上,相对于食品安全控制失败而造成的生命、品牌荣誉、金钱的损失,第三方认证的成本将是微乎其微。

认证证书是认证过程的结果之一,但并不是终点。认证机构将在整个认证周期内策划对组织管理体系的监督。对组织运营的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确认组织内体系和过程的持续有效性,这就是独立认证的价值所在。

篇14

大家好,下面我就********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公司是河南**禽业集团成员企业,于20XX年在***县成立,是以种鸡养殖孵化、商品肉鸡养殖、饲料生产、肉鸡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企业。

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组织公司食品安全生产。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食品安全质量意识,公司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结合《食品安全法》制定了《**公司食品安全控制方案》、《食品安全监控计划》、《**公司各单位质量责任人一览表》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

二、食品安全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为客户和顾客提供100%质量安全的产品,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食品质量安全保证制度,并于2009年先后通过了HACCP、ISO9001、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等国际国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推行各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方面,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养殖发展上,我们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的主导模式,建立了疫病药残控制体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检测监控体系的食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从饲料生产、种鸡饲养、雏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熟食加工、冷储运销等肉鸡一条龙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公司所有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全部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饲料厂,养殖用药均执行良好药品供应管理规范(GSP),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实现了药品采购配送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也引入了良好农业规范(GAP),科学管理养殖过程,规范用药,实施五统一管理,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保证了食品原料安全的源头控制。

2、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将常见的对食品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生产环节确定为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确立各项质量标准,以标准确立各项操作规范,制订了质量管理手册,HACCP计划、程序控制文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做好相应记录。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严格按照规定的可追溯性批次管理执行,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为了确保公司出厂的每批产品都为合格产品,公司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建立健全了食品检验制度,设立了化验室,配备了多项

检验设备、仪器,按照国家标准定期对产品以及各车间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员工手、工作服、生产用水、工器具等接触面进行采样检测。对于公司化验室不具备检测能力的项目,公司借助集团公司化验室和其他专业检测部门力量进行检测,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4、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贯彻落实今年国家质量月活动精神,结合20XX年国家质量月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的主题要求,**公司公司20XX年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定为: 。公司以《食品安全法》及公司制定的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为依据,把控制原辅料进厂关、养殖源头、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等五大环节的控制作为重点,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全力消除,有效提升了**公司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内控水平。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公司将会做以下打算和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通过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保证长效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管理力量,全面负责贯彻公司食品安全的监管,负责对关键控制环节的技术改进、纠正不合格操作、并不定期对各部门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