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配音的知识范文

关于配音的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配音的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配音的知识

篇1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人文关怀 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因此提倡礼乐并重,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我国现行的教育也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心灵的启发,恰恰是音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优秀的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点。由此而见,“音乐不仅仅是音符、节奏和旋律的简单组合,它既包含了人类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充满着思维力量的展现,又包含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促使人们懂得透过音乐作品去理解人生,品味人生,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美”。用音、用艺术的美去引导人们思考,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而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正是透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宣扬人文的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宣扬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宣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1]。

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学生们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从而培养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让音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带给更多的愉悦。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和爱国报国之心,具有自强、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正确理解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学生为本,注意个性发展,提倡学科交融,弘扬民族教育,拓展教育的人文渠道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的优秀人文知识成果和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内化为受教育的品格。要求养成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品格,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与完善,提高注意力,培养想象力,进而极大地实现赏析的人文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2]。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与音乐教育两者是相互交融的,人文教育熏陶的是全面的人性,而音乐教育则造就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两者的交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如:第一,真与善的交融引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科学求真,人文务善,求真要求人们遵循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务善应体现对人与社会的终极关怀。求真务善的交融,在教学上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度责任感。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人们就会拥有永不衰竭的积极向上的强劲动力,从而促使内心深处激情的升华,以迸发出艺术创造力。第二,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要求工作者不仅有高洁的人性作动力,而且要有非凡的灵性作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实干。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则是根本,三者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教育一贯的优良传统,“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传统成为典型的范例。音乐与人文交融,对于人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思维的保证、艺术的原创性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上。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充满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有着迥异的风格,既表现着人类各式各样的文化,又记录着人类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观看或聆听中国各族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也在对音乐的学习中接触到各族的文化,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3]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于心,正如所言,音乐之力量在于它不仅仅是某些音符的组合、某些演奏技巧的表现,而是音乐中所蕴涵的音乐家对外在世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精神实质,人文精神才是音乐中精华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在于培养有着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从容的生活态度的新一代人才。这要求我们应该让人文精神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并贯穿到音乐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俊光.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399-342.

篇2

关键词:音乐、影视、配置

一、 影视音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1. 概念 影视音乐泛指电影、电视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通俗的说就是电影、电视中的音乐。包括影视片头音乐、片尾音乐、插曲、影视背景音乐等。

2. 分类 按影视音乐的声源可分为两种:

a客观音乐:也称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如人物在歌唱、演奏乐器、收音机的广播等。客观音乐具有揭示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等作用。

b主观音乐:也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音乐。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3. 作用

a描绘功能:主要用音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和气氛。一类是加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的节奏特征,如火车奔驰、紧张追逐等;一类是对海底世界、科幻片中的外空间等作色彩性、气氛性描绘。

b抒情作用: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心理变化,体现内心潜台词。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及爱憎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观众通过音乐的抒情,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唤起对于人物的爱憎。因此,它常常是电影音乐着重刻划的重点之一。

c剧作作用: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矛盾,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它能直接推动剧情发展、烘托戏剧、深化影片内容。d背景气氛作用:音乐能有效地体现影片的时代气氛、环境气氛、战争气氛、恐怖气氛、梦境气氛等等。以特定的音调、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

e结构贯串作用:同样的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反复(�或变化反复)����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整部电影完整、统一,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串的感受。

二、 影视中的音画关系

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辅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在影视中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可分为四种。

1. 音画同步: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音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种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2. 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例如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

3. 音画分立:就是影片的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各自独立、互相补充,若即若离的。在音画分立之时,声音一般不会来自画面之中,而以画外形式出现,但在总体情感、情绪上,又有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

4. 音画对位:是指影视作品的声音和画面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又相互作用的手法。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情感、内涵、情绪、情调、氛围、节奏恰好是错位、对立的,从而形成一种视听反差。

三、 音乐在影视中的合理配置

1. 了解音乐表现手法。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节奏、调式及曲式和声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音乐表现的手法。只有深刻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我们才能更恰当更合理的来配置音乐。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包括:a旋律与主题。音乐为什么能够震撼人心?因为音乐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就是旋律。一首优美的歌曲它的歌词大家或许记不全,但它的旋律早已深入人心。b节奏与节拍。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表现了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关系。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比如我国民间的各种锣鼓,还有非洲黑人的鼓乐队;但旋律离开节奏却无法存在。c调式与调性。当我们听完一首乐曲或歌曲后,大致能感觉出这首曲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西洋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们分辨出来呢?这是由乐曲的调式和调性决定的。音乐中使用的有音高的音有七个:1 2 3 4 5 6 7 在有调性的音乐中,上述各音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组成一个家庭,其中一个音最稳定,起主导作用,叫作主音,支配着所有音。这样的一个集体就是“调式”。d音乐的结构──曲式。从横向来看,音乐的结构就是曲式。曲式对于音乐的构成具有极大的意义,如果有了曲式知识,了解了音乐的段落结构,听起音乐来也就有了条理性。正如著名音乐评论家所说:“除非你了解了曲式,否则你永远不会了解音乐。”

2. 根据音画结合方式来进行音乐配置。音乐在电影中美学功能的发挥,必须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结合。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篇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幼儿师范忧校的音乐教师,要适时改变观念,顺应学校发展,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上入手制订出一套适合男性特征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2002年5月,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并人牡丹江师范学校,2007年,月,牡丹江师范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9月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校招收了第一个男生幼师班(往届招收的男生与女生同班上课),由此拉开了我省幼儿师范院校职业化背景下招收男生幼师班的序幕。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的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也成为幼教队伍中的“香悖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于观念上对男女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在幼儿园男女教师不成比例,更使得男幼儿缺乏男子汉气概,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点男孩子的感觉都没有。这些都让幼教工作者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校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招收男幼师班。学前职业化教育中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但它又有别于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转型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素养,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弹唱、伴奏、艺术鉴赏能力等。因此,探讨男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模式就尤为重要。

1.男生班教学师资占首位

现阶段我校音乐专任教师都是音乐学校毕业,也有一些兼职教师是来自其它音乐团体的。学校升专后,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业务素质,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按岗位、年龄、需要和本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要到其他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进修,以达到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针对男生班这个特殊群体,一些艺术课就要安排相应人员来上课,比如舞蹈课、声乐课,可以安排男舞蹈教师、男声乐教师专门上课,根据男性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男性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势。

2.针对男生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合理安排敬材

(1)文字型教材

一些理论课如乐理、和声,包括一些技能类教材文字表述部分都是不可忽视的。男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文字性的知识重视不够,这时教师就要使学生理解:理论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源泉,幼儿教师音乐理论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在未来幼儿园工作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因而一定要提高对理论的重视程度。

(2)目标式教材

在一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多个目标项目通过一段时间或一学期的学习来完成目标项目,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目的。

(3)见习实习

通过见习实习活动,男生能摆脱从事幼教事业的心理压力,并把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指导男生班音乐课教学

(1)指导发现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男生好钻研的特征通过指导的方式对所授音乐教材进行组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书面或影像资料,学生在课前结合自己对音乐知识的个人理解进行预习,将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寻解。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既能缩短技能形成所需的时间,又易于学生深人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

(2)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音乐技能形成的规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项目,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大的项目载体,并建立相应的评估反馈系统。如果达到预定的项目标准,即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项目标准,则考虑建立新的项目目标,并配以相应的矫正措施。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适时安排学生下乡支教,安排去幼儿园实习,体验教学的乐趣。并带着问题和思考回到课堂,寻求教师的解答和指导。

总之,幼儿师范男生班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别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35187.2/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篇4

一、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首先,这是由审美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其次,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二、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讲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篇5

【关键词】财务资源配置 销售费用 食品安全 主营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健康,自然也更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消费者想要有具备什么功能的食品,厂商就有办法生产出“貌似”符合消费者期望的食品。然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那些看似高档健康的食品真面目惊人,消费者花钱反而毒害了自己。单看乳品业,单看近两年:2012年4月9日,破皮鞋被指做成明胶加入老酸奶;2012年2月28日,河南花花牛乳业惊现早产奶;2012年1月15日,完达山两会特供奶喝出大堆肉蛆;2011年12月24日,蒙牛、长富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2011年9月22日,潮汕地区地下工厂加工生产假冒港版婴儿奶粉;2011年8、9、10月,多款奶粉被投诉有活虫;2011年4月27日,三聚氰胺超标“问题奶粉”险制成冰糕进市场……

光明早产奶、三鹿毒奶粉事件的阴影尚未淡却,种种问题又不断发生,乳制品安全问题究竟由何产生?企业又为何铤而走险、一犯再犯?其治理竟有这么难吗?

做一个简单的思考,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不外乎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这一内在因素,以及消费者不理性选择、市场恶性竞争和政府监督缺位这几个层面的外在原因。

商品经济时代,商人们生产产品并非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或消费者的需要,而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少企业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谋取利益,尤其当他们这样做的收益远远大于遵守信用履行义务获得的收益,或前者成本远远低于后者时,企业很容易就选择放弃信用。黑心商人想尽一切方法甚至用违法手段来降低商品的成本,以次充好,使其实际价值低于表现出来的价值。食品行业,原料在成本构成中占最大比重,作为变动成本也在降低成本中起到作用。回产过期的牛奶、用“三聚氰胺”冒充优质蛋白质、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这些无非就是想要通过降低原料成本来增加利润。

食品行业产品过于同质化,人们往往认为名牌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或者说价格高的食品质量也高。但事实上,价格高的“名牌”有时不过是广告多、种类多、包装好,商品质量难以辨识。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品企业越发将重点放在广告和新口味研发上,觉得只要做好了营销工作,就能提高销量,质量反在其次。

再者,各种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能够通过相关部门检验而流入市场,可见政府部门的监督把关也存在问题。

下面请看详细分析。

二、问题的分析

(一)现象: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食品安全问题中,尤以乳制品安全问题为重。消费者为了追求健康和营养才购买乳制品,然而市场上的乳品质量屡次让消费者失望。根据乳制品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的期望,企业理应将资源着重投放在原奶的生产收购、加工环节和质量监管上,其生产成本势必经过多个环节的归集,相对比例应该略高。表1和表2的对比,印证了这一说法,乳制品企业中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值比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的这一比值要大。

表1 乳制品企业数据分析

乳制品企业平均水平*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6.20% 77.51% 70.62% 80.77% 81.25%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8.39% 20.76% 21.61% 13.25% 11.89%

*该表通过分析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包括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2 十大食品饮料企业数据分析

十大食品饮料企业平均水平*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2.96% 73.06% 69.46% 77.34% 77.97%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2.17% 12.48% 13.48% 9.03% 7.87%

*该表通过分析我国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包括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3 三制品企业数据分析

三制品企业(蒙牛、伊利、光明)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4.59% 75.64% 68.30% 71.13% 71.72%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9.64% 23.22% 23.49% 21.53% 19.89%

然而根据表3不难看出,2007年以来,被视为“名牌”却又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乳制品三巨头,蒙牛、伊利、光明,他们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比却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当然有生产环节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优化、规模效益等的影响,但比行业中其他大企业低2%~10%的比例仍然令人难以信服。并且三巨头主营成本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前的2009年,更是跌至谷底。在营业额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生产环节的投入不够。

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因素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中小学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所教授的是低幼阶段的孩子,其心智发育并不成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辅导,而教师的再教育培训正式提高教师修养的首要手段。此外,近几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在此基础上就应该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要工作。我国也正是本着这一方针落实工作的,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人力、财力不到位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教师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瓶颈,下面我们将具体进行分析。

1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教师个人来说,能够提高其自身修养与专业技能;就学校来说,能够提高学校的声誉,增加生源;就社会来说,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众多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这其中产生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果。

1.1 培训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当前培训的名目众多,其中的水分含量大,多数教师以获得资格证书提升职称为目的,根本不关心培训的具体内容;众多培训单位对培训的立项不明确,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没有达成统一,设置何种科目,使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这些问题都没有在培训机构与教师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这一现象尤其在一些地方较为明显,亦或是所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相脱节,从而影响到培训质量。

1.2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受教师的职业特征影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培训事宜,即使参加了培训,也要多是在节假日期间的强制要求,牺牲个人时间引起部分教师的不满,态度影响了培训的质量。除此之外,继续教育以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为准,但是培训机构恰恰不能把握好这一点,制定的培训计划与教师的需求相差甚远,此外,部分教育结构涉及的培训内容与国家相关的教学科研内容存在差异,无法达到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更不必说涉及先进的科学前沿项目了,因此达不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1.3 培训方式和手段的单一

我国在前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并没有完全将教师的再教育培训重视起来,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学的过程中“填鸭式”教学长期占据着课堂,培训时教师仍然未改变这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很难为他们所接受。相关研究表明,资深教师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只是培训机构并未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1.4 培训师资缺乏

一些部门以及单位将培训教师这一工作当做摇钱树,既影响了培训质量又影响了培训机构的名声。另外,我国培训的师资力量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不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的培训教师以来自教授各高校本科、研究生的教师为主,中小学一线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很少。所以,与中小学的教育情况相结合,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具有一定困难。

2 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

培训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培训活动能否成功。所以科学合理性的方案是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科学合理性指的是培训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即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目的;选择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指导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良好的师资团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满足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发展需要。学校等要求,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需求与基础,还要将教师的培训与其长远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相信一定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的培训中要具备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培训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培训,国外很多国家已经为我们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

2.2 教育培训目标

明确可行的教师培训目标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目标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期望(也就是教师自身的目标);二是受训教师自身的素质;三是受训教师所在校对培训提出的目标要求;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五是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制定任何一个培训目标都应该考虑到以上五方面的要求,否则,培训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当然,这几种需要往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以为,在影响培训目标五因素中存在主导影响因素,有时国家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有时,教师需求是主导影响因素。

2.3 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目标确定后,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教师培训的内容应与培训的目标高度一致,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指导,也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系统全面的充电。即使是为实现某一培训目标接受培训,如培养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由于每一位教师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所区别。规模化的培训虽然很难做到个性化,但分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还是有可能的。

2.4 教育培训的模式

针对培训的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是建立有效培训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研究者提出了“缺陷弥补法”、“成长法”、“变革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研究者根据教师培训实际总结出的典型类型,它们各有适用范围,其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况且也没有任何一种培训模式是万能的,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选择和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才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

结束语

总之,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效益,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单位和教师等所有相关要素的全力配合。相对于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说,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诸因素,彼此之间科学统筹,相互协调、促进。否则,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低质、低效、受欢迎程度低的培训现状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高延琛,徐敏杰.新课程下中学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09(4).

[2]张军广.在职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解读:教师知识的视角[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

篇7

【关键词】 教学 组织胚胎学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HET). MethodsTargeting at four-year-schooling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nursing, the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G-E-D) mode was tried in HET.ResultsThe use of G-E-D mode increased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got a better teaching result. ConclusionThe use of this teaching modality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pply it flexibly and timely adjustment accordingly.

[KEY WORDS]Teaching; Histology & Embryology;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mode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基础。学好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以及从事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相对抽象,这给医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学、难记。针对以往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运用“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在重视组织胚胎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的同时,又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认识,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基础医学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1];重视组织胚胎学学习结果,忽视组织胚胎学学习过程。这种灌输式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组织胚胎学的热情,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的问题。

2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内涵

“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开展的“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体系框架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开展“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的体系框架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感受反思。

4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

4.1 创设情境,基于问题式教学

组织胚胎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许多组织胚胎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学生提问题就较为困难,也较难激发和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把组织胚胎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2]。例如组织胚胎学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故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看书要善于思考,不死记硬背。如:讲解石蜡切片制作过程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组织块固定、脱水后,要经透明才能浸蜡、包埋?”“为什么切片要经脱蜡后才能染色?”学生在明白了“石蜡包埋是利用不同媒介的相溶性,以石蜡替代组织内水分,而染色的过程相反,以水溶性染料替代切片中的石蜡”的原理后,就会较容易记忆石蜡切片制作的几个步骤了。

4.2 优化设计实验

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教学规律、方法为依据,以学生的自学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这种模式的提出,旨在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以往的实验课,学生以观察切片为主,但对于切片的制备却只是略知一二,这样,对切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也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平面图像所反映出的深刻内涵。为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开设了血涂片的制备实验课,从取材、涂片到染色、观察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验课上,在看完电视引导片及教师讲解观察要点后,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所要观察组织结构,教师只对不易找到的组织结构及特殊染色切片做示教[1]。对于学生有些提问不必立即直接回答,如学生要求寻找某种组织结构,可提问学生该结构位于什么位置,要求学生把所在的位置找出,再询问学生该结构形态有何特征(在理论课和引导片中都已强调)。有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找到答案,即使找不到答案,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也知如何处理。教师事事包办代替,会养成学生的懒惰思想,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自主学习,深化感悟

组织胚胎学的自主探索学习,就是学生在组织胚胎学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主动制定并自我监控来完成具体的组织胚胎学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主动地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特别指出的是,组织胚胎学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

4.4 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研究活动的展开,需要良好的环境。营造合作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研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成立了组织胚胎学兴趣小组,亲手操作制备组织切片,共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为什么同一器官镜下的图像会不同,判断什么是人工假象及其成因,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 注重评价,感受反思

在组织胚胎学课程“引导-探索-发现”模式评价中,我们要改掉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起到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解血液系统时,针对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体及细胞质)、数量(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精讲后,结合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课程,适当讲解贫血的定义,什么是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等[4]?教师在该节课将结束时,出示一张学习结果自我小结问题单:你认为贫血的定义是什么?该节课你有什么体会?你对该节课的经历有何感受?该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留给学生课后感受反思。

5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搜集到的资料表明,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1 学生对组织胚胎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的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实践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由不感兴趣变得感兴趣。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组织胚胎学学习活动的乐趣,提高了对组织胚胎学的认识,以高昂的热情参与组织胚胎学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实践。

5.2 学生的组织胚胎学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经过一年来的“引导-探索-发现”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被动应付的少了,主动探究的多了;机械模仿的少了,探索勤思的多了;作业千人一面的情况少了,创新求异的多了。

5.3 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的组织胚胎学知识更加全面,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组织胚胎学素养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本年度全校“优质课”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基础上的创新。它要求组织胚胎学教师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国内外的组织胚胎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成果,提高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探索,特别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杨志文,杨志欣. 浅谈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3:60-61. [2] 曹嗣瑜.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371-372.

[3] 陈世丰,李文明.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2:31.

篇8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的通知”(京政办发〔1998〕37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住宅产权单位参照行。

    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多层楼施工技术方案

    1.进户线

    1)多于4个楼门的多层楼进户线为二路。

    2)楼门之间水平干线,应在建筑物墙外沿墙敷设,宜采用电缆敷设或镀锌钢管配线。

    3)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同下例。

    2.由供电局取消楼门总表,产权单位应采用隔离开关以利检修之用。

    3.TN/C系统入户前应设保护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并形成TN?C?S制,接户线进楼应重复接地。

    4.楼内配电干线

    1)宜采用镀锌钢管配线。镀锌钢管要可靠接地,并尽量美观,方便居民。

    2)使用铜导线,导线截面选取,举例如下:

    COSψ取值0.9,K取值0.5

-----------------------------------

|                |            2     ||              |          |

|  单位系数      |  50W/建筑m      ||    计算容量  |16.5kW   |

|--------|---------||-------|-----|

|        2       |     2            ||              |          |

|  建筑m  /户   |  55m  /户       ||    COSψ     |  0.9    |

|--------|---------||-------|-----|

|  户数          |  12户            ||    计算电流  |83.3A    |

|--------|---------||-------|-----|

|                |                  ||              |        2 |

|  需用系数      |  0.5            ||    导线截面  |宜选35mm  |

-----------------------------------

    5.“一户一表”的表箱

    1)表箱位置选择:施工单位与住宅产权单位协商确定,设在楼道公共场所,要便利群众,美观。

    2)施工安排中做好住户、供电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

    3)表箱要可靠接地。

    6.表尾线

    1)宜采用阻燃塑管或塑槽板配线

    2)火线、零线,应采用6平方毫米铜线,PE线截面积不小于2.5平方毫米。

    7.居室内部

    1)取消电表,应有双极隔离开关,插座回路,设一只漏电保安器。

    2)PE线引至户内原表盘上,并做PE端子。

    3)增设大功率家用电器线路,一居室增设一路,二居室增设二路,采用2.5平方毫米,接PE线。

    4)增加大功率家用电器线路后,达到50W/建筑平方米,且线路绝缘合格,原则上不更换室内线路。

    5)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破坏室内装修问题,事先与住户协商。

    8.楼道照明灯

    1)单独设置照明回路。

    2)宜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

    9.有关技术规定采用

    《关于颁布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的通知》

    「96首规字第206号

    《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办规字第235号

    《北京地区电气工程安装标准》

    《北京地区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同步实施“一户一表”电气安装验收暂行规定》

    10.本次改造全部采用铜导线。

    11.施工尽量减少停电时间,应不影响居民当晚用电。

    高层楼

    1.原则上不改变楼内主接线的原设计方案。

    2.导线全部采用铜线,导线截面选取原则同上例:

    需用系数选择:

    19~24户            0.45

    25~100户           0.4

    101~200            0.33

    〉200户             0.26

    3.配电柜

    配电柜改造应满足增容后标准。

    4.其他同多层楼。

    平房

    1.总配电箱完好、不漏雨,应与周围可燃物保持距离。

篇9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集中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者等。

第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第三章 培训内容

第六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

第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实施主题式培训,为学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培训机构

第八条 教育部评审认定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由教育部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五章 学员选派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参训学员,优先选派承担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及本地教师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第十一条 参训学员选派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推荐参加同类项目。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网站(),及时报送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参训。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三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原则上省域外专家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整合优质资源,同时注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专题学习与现场观摩实践相结合,注重学员参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保障。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教师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原则上训后跟踪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

第七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网站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要将学员学习情况与其考核奖励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员“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主管“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指定项目统筹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教师教育水平较高的院(系、所)或部门承担培训任务,完善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绩效自评工作,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报送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九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远程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机构

第四条 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确定远程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做好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远程教学与辅导、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等环节的工作。

第三章 学员选派

第七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

骨干培训者要遴选教育技术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参训学员选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

第八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及时报送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注册和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四章 课程资源

第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第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按照模块或专题设计课程内容,应包含专家授课、文本解读、案例分析、研讨主题、学员作业等。视频与文本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要搭配合理。视频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和案例)学时原则上不少于培训总学时的50%。

第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择优报送课程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各机构提交的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教学与辅导管理

第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引领、集中辅导答疑、培训简报编发等工作。原则上按生师比不高于500∶1配备,每学科(领域)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指导市(地)、县级教育部门遴选骨干培训者,组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按生师比不高于100∶1配备。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班级的教务管理、研讨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班级简报编发等工作。

第六章 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负责对骨干培训者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培训方案和学科培训主要内容;讲解网络平台功能与操作流程,包括平台注册、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简报制作、作业提交及评价等环节的操作方法;讲授远程培训学员管理的职责与技能等。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期间应组织不少于3学时的网上操作演练,特别是在远程培训开始前,应安排不少于1次的远程演练。培训结束后,各机构须向教育部提交不少于1期的集中培训工作简报。

第七章 远程教学与辅导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组织教学专家团队认真做好远程培训的教学引领工作。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原则上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值班,引领学员交流,包括主题研讨、作业点评等方面。定期开展集中辅导答疑,原则上每10学时不少于1次,要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核心专家须全程参与。编写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反映学习效果,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和重难点问题,点评优秀作业,引领下阶段学习等。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会同省级教育部门组建网络班级开展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0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培训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学员按进度学习、参加集中辅导答疑,进行班内交流研讨等;解答学员疑问,评阅学员作业并推荐优秀作业,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编发班级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教学专家团队与地方辅导教师的交流协作机制。

第八章 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远程培训平台,要为教学专家团队、地方辅导教师团队、参训学员等提供课程学习、教学引领、辅导答疑、互动交流、培训简报、作业评价、问卷调查等方面支持。原则上要具备视音频双向互动交流答疑功能;要提供项目主页、区域主页、学科主页、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等多种主页,便于远程培训管理;要提供平台操作手册。

第二十条 远程培训平台要监控学员学习过程,加强信息监测与反馈管理功能,及时反馈学员注册、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配备专职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定期向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报送培训工作监测报告,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期。

第九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和审核课程资源,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管、评估,并按时报送工作简报和培训总结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地)和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本地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工作和参训学员的学习;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做好本地项目的总结评优工作;将参训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组建教学专家、管理与技术服务团队,认真做好教学指导、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做好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参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十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绩效自评工作,并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十一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3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幼师国培)管理,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各地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由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和模式

第四条 中西部项目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参训教师与指导教师如影随形,全方位参与备课、授课、研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下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高年级师范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三)远程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对教师进行80学时左右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五条 幼师国培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幼儿园“影子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或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重视优质幼儿园观摩实践,促使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岗教师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培训新入职的转岗教师。以院校集中培训与优质幼儿园实践为主,组织转岗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20学时左右的集中培训,可根据需要辅以远程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学时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具体工作。

第七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制订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监督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每年5月,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经费预算,从本地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制订培训方案。

采取招投标方式,遴选符合资质条件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发挥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作用,承担集中培训任务的省外院校比例不少于25%。各省(区、市)的招投标通知要在“国培计划”网站()公布。

第九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年度实施方案和招投标结果报送教育部、财政部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按照培训方案启动实施培训工作。

第五章 培训管理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核定承担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任务的院校(机构)资质,指导各地遴选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教师实践基地。

第十一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明确参训学员条件要求,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确定选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要加强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相关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章 绩效考核

第十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中央专项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绩效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各省(区、市)要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工作简报(每单位不少于5期)、绩效考评报告、学员信息统计表等,绩效考评报告须报送文本及电子版,其他材料报送电子版。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实施,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等因素核定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交通费,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有关规定,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向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提出拨付经费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省级财政部门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各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篇10

    根据劳动部《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北京市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办法认真组织实施,试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局职业技能开发处联系。

    附件1:

    北京市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根据劳动部《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用人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技术工种(岗位)的劳动者,必须经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高级技师合格证书》。

    第四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市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实行资格证书的制度的统筹规划、综合管理、监督检查;确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技术工种,并于每年第一季度公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职业技能标准,认定实施培训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资格。

    区、县劳动行政部门按本办法负责辖区内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各局、总公司、集团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执行本办法的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  各职业介绍机构在推荐劳动者从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技术工种就业和办理有关录用手续时,须审验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未取得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不予推荐就业,不得办理有关录用手续。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不得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对已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工种(岗位)工作而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在本办法实施一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准备从事和已经从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技术工种(岗位)的劳动者,应根据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工作岗位的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的规定,主动到具备资格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第八条  具备承担技术工种培训资格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对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对具备资格的人员按规定的内容实施培训。

    第九条  承担培训的学校、培训机构对培训期满的学员,应按照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帮助学员到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申请。

    第十条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对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按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条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招收、使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的用人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附件2:

    北京市首批须执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上岗的工种目录

    机械行业:12

    钳  工    车 工    镗 工    铣 工    磨 工  铸造工  锻造工    电焊工   气焊工   电 工   

    模样工    热处理工

    建设业:4

    混凝土工  起重机驾驶员  塔式起重机驾驶员

    电梯安装维修工

    交通业:2

    汽车维修工    汽车驾驶员

    电子工业:6

    无线电机械装校工  无线电装接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

    无线电调试工

    内贸行业:5

    制冷设备维修工  家用电热器与电动器具维修工  办公设备维修工  眼镜验光员  熟肉制品加工工

    农业:2

    乳品检验工    农机修理工

    矿山采选业:2

    爆破工    瓦斯检查工

    技术监督行业:3

    长度量具计具检定工  衡器计量检定工  食品检验工

    兵器工业:2

    摩托车调试修理工  火炸药理化分析工

    新闻出版行业:4

    自动照相排版工  电子分色工  印刷机械维修工印刷电器维修工  图书发行员  音像发行员

    新职业工种:2

    音响调音员  推销员

    中医药行业:6

    中药材收购员  中药调剂员  中药验收员中药炮炙工    中药针剂工  中药质检工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1

    广播电视天线工

    邮电行业:7

    无线寻呼话务员   市内电话交换机务员市话线务员   用户终端维修员报刊发行员              

    邮政投递员       话务员

    其他:8

    中式烹调师  西式烹调师  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  餐厅服务员  美容师美发师  按摩师

    附件3:

    劳动部关于颁布《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的通知

    (劳部发〔1995〕2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教育管理机构,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总后勤部司令部、工厂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职业培训,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规定,劳动部制定了《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确定了首批实行《规定》的五十个技术工种目录,现颁布施行。

    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职业培训,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技术工种,是指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职业)。

    技术工种目录由劳动部确定并颁布。

    第四条  对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或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

    从事技术工种的学徒,其培训期限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所规定的培训期执行。

    从事技术工种的转岗、转业人员,其培训期限应按岗位规范要求确定。

    第五条  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实体的毕(结)业生,培训期满的学徒和转岗、转业人员,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合格证书方可就业和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在推荐、办理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或上岗的有关手续和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以及职业培训实体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和职业培训实体,劳动行政部门应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九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擅自招收、录用未经培训和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应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首批实行《规定》的50个技术工种目录

    机械行业:12

    钳工、车工、镗工、铣工、磨工、铸造工、锻造工、电

    焊工、气焊工、电工、模样工、热处理工

    建设业:4

    混凝土工、起重机驾驶员、塔式起重机驾驶员、电梯安

    装维修工

    交通业:2

    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

    电子工业:6

    无线电机械装校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工、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无线电调试工

    内贸行业:5

    制冷设备维修工、家用电热器与电动器具维修工、办公

    设备维修工、眼镜验光员、熟肉制品加工工

    农业:2

    乳品检验工、农机修理工

    矿山采选业:2

    爆破工、瓦斯检查工

    技术监督行业:3

    长度量具计量检定工、衡器计量检定工、食品检验工

    兵器工业:2

    摩托车调试修理工、火炸药理化分析工

    新闻出版行业:4

    自动照相排版工、电子分色工、印刷机械维修工、印刷

    电器维修工

    其他:8

篇11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资源 英语趣配音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不仅明确阐明了“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课程理念,还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建议,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软件、手机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超越了常规媒体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与音频资源,为英语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真实的语境。然而,笔者在乐山市进行国培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很重要并经常使用的老师不到15%。使用网络资源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具体表现。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尝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研活动的策划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过程中,为了使本校教师认识到了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1.研修主题。葛炳芳(2013)认为,“教研活动应主题明确,教研活动内容源于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充分考虑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英语学习手机软件,通过给1-2分钟的英语类视频在线配音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该APP拥有大量难易程度不同的少儿英语视频资源,也包括各种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视频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对英语趣配音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都很困惑。因此,课题组策划了一次以“英语趣配音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2.研修形式。在研讨前阶段,先由执教教师上课,参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观课议课,直观感受与体验英语趣配音的教学方式;研讨过程中,培训者(课题组成员)带领参研教师围绕英语趣配音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引起教师的思考甚至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最后,参研教师收获反馈,培训者围绕“新媒体课程资源”进行总结。

3.研修目标。结合研讨课的内容和本地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的问题,课题组期望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学习,参研教师能够进行趣配音软件的简单操作;通过议课,参研教师能够了解趣配音教学设计需考虑的基本要素;通过讨论,参研教师能够了解儿童趣配音作品的评价方式。

三、教研活动的实施

1.研修前阶段。教研活动开始时,培训者说明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提出课堂观察的具体要求,然后请执教教师开始上课。

(1)说课。执教教师简要介绍教材与学生情况,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手段等。

(2)上课与观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配音前、配音中和配音后三个环节。在配音前,教师创设语境让儿童理解新词汇“dress up, grown-up clothes, tons of, underpants, wake”、新句型“Why are you in …? Why can’t you …?”;在教师引导下,儿童认真看视频,感知与识别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提醒、疑惑、生气、哄骗和夸张等),识别单词重读、连读及爆破,并进行句型操练。在配音中,在同伴与教师支持下,儿童打开手机中的趣配软件,认真模仿与配音,教师引导儿童利用趣配音评价标准对自身与同伴的配音进行评价。在配音后,教师向全班展示优秀配音作品,并安排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本次配音作业。

(3)执教教师反思。配音过程中儿童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生词、语速与情感。为此,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所有学生能正确朗读句子中80%以上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所有学生能够根据趣配音评价标准对配音作品进行评价;所有学生能够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从儿童所提交的配音作业来看,第一、二、四个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大部分儿童语速适中,能读出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并能较好地进行角色扮演;第三个目标达成情况不太乐观,因为本次课是本学期的第三次配音学习,儿童对评价指标还不熟悉,但随着配音学习次数的增加,他们对评价标准会更加了解。

2.课后研修阶段。在此阶段,培训者组织参研教师围绕本次教研目标进行主题研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1)在选择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选材是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最关键的第一步,而教师已经习惯按着教材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课题组展开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儿童兴趣爱好。儿童往往对流行音乐、动画片、童话故事、电影等感兴趣,因为这些贴近生活,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而趣配音视频资源正好源于电影、动画片、童话故事、电视剧和歌曲的片段内容。例如:趣配音材料Today I will fly是根据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小猪小象系列图书拍摄剪辑而成。本材料语言简单,生动有趣、简单好玩,非常适合一般将来时“will”教学,可以让小朋友在笑声中学习语言与理解友情。

2)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了迎合教学需要,教材编撰者编造的教材过分地保护学习者,地道与真实的语言缺失。然而,趣配音材料具有真实与地道的语言,所以难免有个别超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但这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例如:趣配音材料“小卡由去幼儿园”,语言真实、地道、口语化,出现了“so do I, daycare, gonna”等超出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词汇,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童学习句型“I (don’t) want to …”。

3)学习目标与期望。在英语初学阶段,儿童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更想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为了这一学习目标与期望的实现,儿童必须了解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节奏、停顿以及语调等语音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选择合乎语音规律的材料。例如:在趣配音材料“小仙女与王子”中,语音现象合乎规律,连读、爆破与重音明显,且复现率较高。

(2)如何指导家长协助儿童完成趣配音作业?不言而喻,趣配音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要家L积极支持与配合,儿童才会顺利完成并提音作业。参研教师对此问题非常困惑,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验情况交流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通常情况下,家庭难以融入学校,家校缺乏全面且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验前,我们建立“英语趣配音学习”QQ群作为家校交流的平台,吸引家庭参与趣配音活动中。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趣配音作品,家长与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儿童趣配音学习情况以及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与变化。交流与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配音作品提交、趣配音账号、上课问题、课前学习材料准备与请假问题”等。

(3)在评价趣配音作业时,需要考虑哪些评价指标?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与参研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为了帮助儿童发现其趣配音作业的优点与不足,课题组编制了趣配音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基本指标、选评指标和评价等级三个方面(见下表)。其中,所有儿童的评价都要覆盖基本指标,而选评指标是教师根据儿童个人特点而选择。

基本指标 选评指标 评价等级

规定时间之内完成配音;不增减词;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语言流畅;语音准确;元音饱满、发音清晰。 按意群停顿;连读自然;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正确;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配音时,能根据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A(A+\A\A-)

B(B+\B\B-)

C(C+\C\C-)

3.研修后阶段。

(1)教师反馈。教研结束时,参研教师交流了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有教师认为,他们之前一直想将趣配音课程资源融入常规教学中,在尝试过程中无从下手。但今天了解到了趣配音教学操作的基本程序。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教教师在上课中,让儿童利用配音评价标准相互进行评价。有教师认为,趣配音最难的应该是选材问题,趣配音APP软件中含有无数的配音资源,但是要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并非易事,他们希望课题组和参研教师以后可以相互分享合适的趣配音材料,以此减轻选材压力。有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多,如果在课堂上直接配音可能会导致课堂失控,因此建议课后进行配音。

(2)培训者总结。本次教研是利用新媒体网络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尝试。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课外学习环境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然而,国内儿童英语学习环境仍然局限于课堂,其学习材料主要是国家统编教材及录音,语言输入量极其有限,这无疑限制了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在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教师与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话题、素材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等要素。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总结

在实施和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10多年中,很多教师利用英语新媒体课程资源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将新媒体课程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无形中克服了英语教材的弊端。在实践中,教师体验到了新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从而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关于学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7-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12

关键词:韩国影视作品;高职高专;韩语教学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以及韩国影视作品的不断升温,韩国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韩语教学中。多年的课堂经验,发现运用韩国影视作品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将韩国影视作品应用到高职高专的韩语教学中成为关注的问题。

一、影视作品应用到韩语教学中的优势

1.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韩国的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

很多韩语专业学生因喜爱韩国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歌曲娱乐节目而选择了学习韩国语。另一方面,因此将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巧妙地运用到韩语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质量。

2.能够有效地提高听力、口语能力。

影视作品集视、听、说于一体,语速是韩国人说话的正常速度,课堂中经常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并能采取恰当方法让学生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对白能够有效地提高听力、口语能力。

3.能够学到地道的表达。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外语学习者极其容易按照母语的语言习惯组织外语句子,因此出现了中式英语、中式韩语等,而韩国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中的语言是韩国人实际生活中用的真实语言,通过影视作品中语言的学习能够学到韩国人的语言思维方式、模仿韩国人的语言表达,从而说出更表达地道的韩国语。

4.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韩国文化。

韩国影视作品再现韩国人的真实生活景象,处处充斥着各种韩国文化,选取适当的关于韩国文化的影视作品片段,将关于韩国文化的片段应用于韩语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直观真实地了解韩国文化、并能了解体验韩国文化。例如,电视剧《购物网路易》第二中关于汗蒸房的体验片段就能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汗蒸房的相关信息。

二、韩国影视作品在韩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韩国影视作品应用于韩语教学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如何将影视作品合理巧妙地应用到韩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之前有直接用影视作品片段作为主体教学资源的论文,本文建议将视频片段作为辅助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材,下面将从适于运用影视作品的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韩国影视作品在韩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适于运用韩国影视作品的教学内容。

1)场景对话。

场景对话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场景对话能够快速提高韩语应用能力。诸多场景对话在韩国影视作品中时有体现,例如购物场景对话、点餐场景对话等,利用好相应的影视片段能够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快速掌握场景对话。

2)语法。

组织句子离不开语法,韩国影视作品词对白中使用的语法更自然、更好地体现语法的实际用法。因此韩国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对白作为讲授某个语法时的例句使用,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法的使用方法。例如,《太阳的后裔》的对白中有很多中级语法,可以作为大二学生的学习资源。

3)韩国文化。

如前文所提到的,韩国影视作品是韩国文化的载体,将韩国影视作品作为韩国文化的学习资料是讲授韩国文化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韩国的婚礼、祭祀、饮食文化等都可以运用韩国影视作品。

2.影视作品运用于韩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1)教师根据讲解内容选定适当影视作品片段后,可将影视作品片段用作课堂导入部分,先播放影视作品片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再进行课程讲解;也可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后播放影视作品片段,进一步巩固或补充。

2)以填空、提问问题等形式掌握影视作品视频片段中的台词或知识点。观看影视作品视频片段后教师可以填空、提问问题的形式对台词对话进行确认、或者进行确认使学生掌握进行相应讲解。

3)为影视作品片段配音。掌握所观看的影视作品片段的台词后,可将视频中声音去掉,让学生模仿演员的语调进行配音,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配音录制后,教师进行评比。配音练习能使学生的韩国语发音标准、语调纯正。

4)表演原影视作品片段或改编后表演。与配音练习相似,可采用学生分组表演并进行评比的方法。表演原影视作品片段要求学生记住台词以及台词的语调,而改编影视作品片段并表演则要求学生合理O计故事情节,正确组织语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

5)复述影视作品片段台词的大体内容或者说明影视作品片段呈现的主要信息。比如,前文提到《购物王路易》中有关于汗蒸房的片段,此片段并没有台词,观看此片段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看的内容进行说明。

综上所述,将影视作品应用到高职高专韩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听力、口语能力,同时,也能更直观地了解韩国文化;场景对话、语法、韩国文化的学习均可运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运用影视作品进行韩语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讲解知识点和播放影视作品的顺序,可以填空、提问问题等形式掌握台词,通过配音、表演以及复述的方法巩固影视作品的内容,提高韩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钦州学院学报,2012.10.

篇13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影视教育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将契合学生兴趣当做除却契合学科特点与本质之外的探究学科教育方式的原则之一。落实至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同时满足此二重原则和需求的教学方式之一则为对英文影视资源的运用,即其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契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情境的依托特点。但对此的创新性引入亦必得围绕着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品格等在内的核心素养中心,以在“寓教于乐”中顺利实现课程目标。依据此,对影视资源进行具体运用的方式则可分立为以下三者。

一、配音情景演绎以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核心素养中的第一大素养“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英语,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但在中文语言环境中生活的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英语知识储备与英语语感,其自主有效的语言训练显然很难实现。而影视资源凭借其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与视觉画面、标准规范的英语发声则恰可成为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素材,且丰富的配音软件又为此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每天的英语作业布置中,我皆会布置一个利用“英语趣配音”APP软件进行小组分角色配音的作业。如全班同学以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去围绕电影《冰雪奇缘》中由Olaf、Sven和与它同名的Sven(驯鹿)、Anna构成的经典情景对话进行分角色的配音练习。此重复进行“还原”角色原声的配音练习过程,即是同学们依据特定的语境和情境进行在词句意义理解基础上的听、说、读的过程。而在此之后的正式化英语课堂之上,我则随机挑选几组同学进行现场的情景角色演绎。此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亦将逐步使得同学们在此规范性的情境语言交互表达中,获得听、说、读等方面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信息分析以提升思維品质

在“语言能力”之外,“思维品质”作为英语第二大核心素养存在,其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为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等的水平和特点。而影视资源多以一个故事或情节等作为基本单位构成,即其内的任何一句话、一种现象皆具有特定情境和语境的依托,从而具有可供学生依据情境进行逻辑思维、批判与创新思维的空间,而这则便是运用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提升的方向与方式。

例如:在播放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便让同学们在对影片故事的前后观看与解读下,去解读影片的中心句“Getbusylivingorgetbusydying.”即其需要去回顾影片前后所展示的如主人公安迪为狱友换来啤酒、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申请扩建监狱图书馆、教授汤米知识、出逃、瑞和其余囚犯的生活等的情节,而实现此回顾过程的前提则是其在观影过程中对整场电影英文台词意义的理解,此理解的过程本身即是同学们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运动的过程,而回顾的过程则是更深一层次的对影片信息进行整合、总结与整体看待的过程,在此之后的对上述中心语句的解析相比于此,需要调动的思维则更为深入,因为其代表着对此语句表层意义的理解、联合故事看待对其深层意义的挖掘,从而得出类似于“忙着生,忙着死,而没有对灵魂的探究、对自由与希望的追求”等结论。此完整的过程则是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极大磨炼与提升的过程。

三、理解中外文化以提升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英语的第三大核心要素,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平常依据课本教材的教学中,师生鲜能够对特色的异域文化有所发现与理解,而优秀的英文影片则多建立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呈现基础上。所以,依托此进行的对学生文化品格与素养的锤炼则具有合理性、有效性与价值性。

篇14

一、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信息量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媒体的运用扩大了知识信息的容量,传统教法在一堂课时间所不能建构的知识,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以完成。

例如:大班综合课《一切都在变》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小孩长大到成人的图片,青蛙成长过程,树木春夏秋冬的变化,水滴遇热上升变云、雨、雪、水,回到小溪,晴天到雷雨到彩虹,地球妈妈变化的动画,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体验与建构起对周围世界变化的认识。又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如何保护自己》,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请幼儿观看关于动物如何保护自己:有的动物用假死保护自己——狐狸、野兔、负鼠;有的动物放臭气保护自己——黄鼠狼;有的用锋利的刺保护自己——刺猬、刺豚;有的用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乌龟、蚌;有的断尾保护自己——壁虎、蜥蜴等。正是这个课件的制作,把活动推向了,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愿望。

二、有助于因材施教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使幼儿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一切都在变》活动中,幼儿就让笔记本电脑上反复操作,加深认识,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又如在《神奇的动物感官》活动中,幼儿也是通过上机反复操作,知道了蝙蝠利用听觉辨别方向;蛇用它们的长舌捕捉气味;猫头鹰眼球不能转动,它们只好转动头来看周围情况;蟋蟀的鼓膜在腿上;蚊子用触角来听;警犬能根据鞋的气味来辨别人等等。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分工也有合作,多媒体教学对幼儿的合作精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大班语言活动《配音小天使》,幼儿需要分别扮演动画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配音工作”,这就对他们合作精神提出了要求。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