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珍视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一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承受了过度的重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
今天,由省海洋与渔业厅发起的"海南省20__年海洋保护行动计划"在这里正式启动了。在这重要的时刻,我们向社会各界郑重倡议:
一、积极参与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各项活动。"珍视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我们责无旁贷!海南作为全国的海洋省,在海洋保护中不仅有自己的利益,也肩负着自己的特殊责任。承担这一责任,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正式启用"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在本次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的"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它蕴涵了"海洋、环境、海南、和-谐、未来"的深刻含义。今后,我们将在各种场合广泛应用这一标志,并使之真正成为我们海洋环境保护行动的醒目标记。
三、保护海洋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呼吁各界人士不向海洋丢弃垃圾、排放污水,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四、呼吁各界人士加入我们的志愿者行列。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是我们全体公民的崇高责任。不分老幼,不分职业,我们张开双臂,热切地欢迎所有热爱这片蓝色家园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宣传蓝色生态保护理念,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为了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倡议人:
20_年_月_日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二
我们少年儿童要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小草,爱护每一朵鲜花。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珍惜青春。因此,让我们作为绿色的守护者,郑重向全体少先队员们发起倡议:
一、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太湖,爱我“母亲河”,爱我3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海洋,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二、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
三、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出门要带“清洁袋”。
四、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讲卫生,爱劳动,积极帮助地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五、保护资源,节约水电;提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购买商品要选购“绿色包装”物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过度商品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纸木制品。
六、降低噪音,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使用收录机、电视机时,音量要适中,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学习与休息。提倡以步代车和骑自行车,杜绝机动车尾气污染。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一粒粒种子花开似锦,让一颗颗小苗绿树成荫,用实际行动投入到三月的“植树,爱绿”活动中,从自己身边做起,向全社会证明,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绿色!
倡议人:
20_年_月_日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三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住在了海边,在大海上张网捕鱼;600多年前,中国人驾着大船驶向海洋,追波逐浪;可是今天,由于过度捕捞,向大海排放污水,以及沙滩污染物,造成海洋污染急速增加,使我们的海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近五十年来,世界海洋的污染使成千种海洋生物消亡于无形。而随着对海洋无节制开发使用,这个过程越来越剧烈,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威胁。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遏制,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有人指出污染严重的渤海,可能在十年后变成死海,而如果海洋死亡,人类和一切生命也就不复存在……
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除依靠政府的努力之外,公众的自觉行动至关重要。牢固树立公众的环境保护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是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的希望所在。今天作为一个公民,爱护环境,崇尚文明,无疑更是一份必须的责任。
21世纪我们有必要选择一种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呼吁大家参与“保护海洋,从我做起”行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改变传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操,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海洋环保的几条倡议:
1、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国民海洋意识,要向朋友、同学、儿童和周围的人广泛宣传节约环保知识,形成大家共同参“关心大海、爱护大海”的良好风气。
2、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不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
3、减少海滩餐饮业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
4、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以“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为主题,树立关心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意识,争取未来投身海洋事业。
作为热爱大海的青少年,我们更有义务担当起保护海洋的重任,成为大海的“保护者”,只有这样,大海才会更美,为了这份美丽,让我们永远地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片蔚蓝色的海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把保护大海付诸行动,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共同保护好、建设好美化我们的家园。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倡议人:
拒绝海洋垃圾倡议书1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和致命的伤害。有科学家称,每年会有数十万的海岛和数万海洋哺乳动物,因为吞食或被缠在海洋垃圾中而死亡。在澳大利亚凯斯发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鲸,在它的胃里竟有长达六米的塑料物。有260多种海洋动物都因为把塑料袋当作食物吞下,由此饱受折磨。然而研究表明,塑料垃圾对动物的伤害和威胁愈演愈烈,还在日趋严重。朋友们,为了保护浩海的的蓝色海洋,保护奇妙的海洋生物,也为了保护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为人与动物创建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家园。让我们踊跃地投入到“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中去吧!由此,我们倡议: 1、努力做绿色宣传员,要经常向同学、向朋友、向家人、向社会人士讲:“拒绝白色污染,保护蓝色海洋”的作用和意义,让所有人都能自觉的行动。 2、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滴做起,绝不乱扔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作废的塑料垃圾袋要集中到一起处理,回收在利用。 3、要养成拾捡和收集垃圾的行为习惯,自觉拾捡在路口、在车船上、在公共场所地上塑料垃圾和其它垃圾,并做好收集、处理。 4、要说服帮助他人不随地丢塑料垃圾或其它垃圾的行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发现他人丢下垃圾,应立即制止或说服拾捡。 5、要动员说服家人、亲戚、朋友减少扔掉垃圾的数量。尽量购买能够长期使用又无毒的食品包装袋,来取代塑料袋。 6、要自觉组织绿色活动小组,坚持不懈,壮大环保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赶快投入到“拒绝白色污染,保护蓝色海洋”的活动中来吧!
拒绝海洋垃圾倡议书2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保护海洋环境倡议书。然而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承受了过度的重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明天,由省海洋与渔业厅发起的 “海南省20xx年海洋保护行动计划”将正式启动,在这重要的时刻,我们向社会各界郑重倡议:
一、积极参与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各项活动。“珍视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我们责无旁贷!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洋省,在海洋保护中不仅有自己的利益,也肩负着自己的特殊责任。承担这一责任,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正式启用“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在本次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的“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它蕴涵了“海洋、环境、海南、和谐、未来”的深刻含义。今后,我们将在各种场合广泛应用这一标志,并使之真正成为我们海洋环境保护行动的醒目标记。
三、保护海洋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呼吁各界人士不向海洋丢弃垃圾、排放污水,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四、呼吁各界人士加入我们的志愿者行列,中学生作文《保护海洋环境倡议书》。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是我们全体公民的崇高责任。不分老幼,不分职业,我们张开双臂,热切欢迎所有热爱这片蓝色家园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宣传蓝色生态保护理念,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为了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拒绝海洋垃圾倡议书3
同学们老师们:
你们知道吗?长期以来,我们都会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用水中不知道去珍惜,没有意识到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司空见惯。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水成了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虽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面积很广,储蓄量也很大,但是,绝大部分水是无法喝的,比如说,又苦又咸的海水占了地球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之零点二到百分之零点三,实在是太少了!
大家也知道,云南最近大旱,种庄稼的土地都裂开了,专家用铁做的杆子测量了一下,大概有一米深。现在我国正在运水给云南,如果我们少浪费一滴水,对云南同胞们也是多一份希望。我听过一个故事:在云南省里,有一家子是六口人,他们洗脸时非常节俭的,首先,他们先打一盆浅浅的水,由父亲先洗,等父亲洗完后再母亲洗,最后孩子洗。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一定没有这样的,但是谁又有节约的呢?
不是我们不会去节约,而是主要是意识不够,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观念和习惯。大家一定知道,星期三是检查宿舍卫生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宿舍里积水遍地,有时候会发现厕所的水龙头的管子出口处在漏水,我顿时有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
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水的重要性?现在我来告诉你,洗脸、刷牙、洗手、洗澡,还有太多的事情,都是需要水的,如果世界上没有水,就没有世间的玩物,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请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我在这里呼吁大家:请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拒绝海洋垃圾倡议书4
蓝色海洋孕育了人类的生命,海洋动物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但是近百年来现代文明的发展却严重的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尤其是被称为环保号大敌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影响海洋环境的一道难题。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和致命的伤害。有科学家称,每年会有数十万的海岛和数万海洋哺乳动物,因为吞食或被缠在海洋垃圾中而死亡。在澳大利亚凯斯发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鲸,在它的胃里竟有长达六米的塑料物。有260多种海洋动物都因为把塑料袋当作食物吞下,由此饱受折磨。然而研究表明,塑料垃圾对动物的伤害和威胁愈演愈烈,还在日趋严重。
潜水员清洁海洋
蔚蓝的海洋是地球妈妈赐于我们的宝库,它如一颗夜明珠照耀着地球。看!憨态可掬的鸭子们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海豚们在水中玩乐;凶狠可怕的大鲨鱼在水中追逐......海洋,是多少人和动物们的生命源泉和水中乐园啊!水中的宝藏更是数不胜数,珍贵的动物、生物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于我们的,如今海洋生物成群似的消失,更多的珍稀动物还不为人知就变的无影无踪。
朋友们,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蓝色海洋,保护奇妙的海洋生物,也为了保护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为人与动物创建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家园。至此世界地球日,让我们踊跃地投入到“清洁蓝色海洋”的活动中去吧!由此,我们向潜水员和全社会倡议:
1、努力做绿色宣传员,要经常向同学、向朋友、向家人、向社会人士讲:“拒绝白色污染,清洁蓝色海洋”的作用和意义,让所有人都能自觉的行动。
2、潜水员应该向周围的人普及海洋知识宣传海洋保护理念:潜水时,除了气泡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3、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不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
4、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污染。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不可遏制的排污行为,违规排污严重污染了毗邻海域环境,见表1。面对不断恶化的海洋环境,江浙沪意识到合作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并迈开了合作治海的步伐。在正式的合作治海之前,长三角各地方政府间就存在着分散的、自发的合作,这些合作多是由跨界水污染纠纷引起的。直到2002年10月,国家海洋局、江浙沪海洋主管部门首次就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事项展开协商,才真正拉开合力治海的帷幕。从产生合作治海的萌芽到基本形成合作治海理念,再到采取合作治海的各种尝试直至现在合作机制的日趋完善,江浙沪三地的合作初见成效。合作方式也从最初的信息交换、高层领导会晤等浅层次、非正式的合作走向开展联席会议、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海上联合执法等深层次、正式的合作。十几年来,两省一市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协调会、讨论会,合力编制、共同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计划或规划,见表2。
二、长三角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合作治理中的问题
尽管长三角两省一市从开始合作治海到现在,初步取得了成效,近海水域的污染问题也有所缓解,但仍有些问题不容忽视。例如,虽然每年两省一市都举行例会,商讨海洋环境保护的重大事项,但这种高层领导或部门间的交流、合作还不够常态化;所达成的部分合作事项,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正式启动,以致一些老百姓把长三角的合作称为一个诱人的“画饼”;江浙沪的合作就目前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共同制订计划、协议等,然后各省市按照计划或协议上的要求去执行,也就是说,三地的合作还多停留在文件上,而不是更多地表现在实践中。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治理主体———比较单一合作治理的内涵要求治理主体应该是平等多元的,市场和社会应在污染治理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而政府主要起引导、服务和协调的作用。这既有利于在污染治理政策制定之初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有利于在政策执行阶段,能够得到更广大群体的配合与监督。反观长三角的合作治理尝试,从最初的合作倡议到中间合作事项的商议再到最后合作计划的实施,各个环节无不是政府在全程包揽,市场和社会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这种命令—控制型的治理方式把市场和社会置于被动的服从地位,使他们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规排污行为屡禁不止;公众由于海洋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较弱,也缺乏保护海洋渔业环境、监督违规排污行为的自觉性。
(二)合作治理方式———制度化程度低“一般而言,地方政府间能否合作,取决于能否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以及完善的合作规则。其中,制度环境是基础保障,组织安排是结构保障,合作规则是约束保障。”长三角区域在合作治理中主要是通过开展访问,举行会议,签订宣言、倡议书或协议,制订规划,成立组织机构等约束力比较弱的方式,整个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合理的组织安排(缺乏相应的协调和监督机构),没有完善的合作规则(主要是集体磋商“,没有一套制度化的议事和决策机制”[2]),因此,他们所做的努力往往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没有约束力,各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行政力量不相上下,遇到利益相关的事项很容易开展合作。一旦彼此间出现强大的利益冲突,就难以协调,这些约束力弱的协议和不成熟的机构就会“不堪一击”。
(三)合作治理过程———沟通不畅长三角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江浙沪地方政府在制定各自的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及规划时不仅要着眼本辖区,还要着眼大局,针对区域性的、共性的海洋环境问题与周边的地方政府形成良性的沟通关系。然而,现实中两省一市却缺乏类似深入的沟通与合作,致使各地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或规划在具体内容上差异很大,导致出台的政策或规划无法对接和协调,表面上是三地合力治污,但实质上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例如,针对沿海从事港口、码头、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和《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都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上海目前对此项还没有详细的规定),但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两地有明显不同。《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不处理作业、经营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污染海洋环境的,由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清除其使用的海域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并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拒不清除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使用海域或者海岸线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同一事项,两地的罚款数额差异很大,产生不公,不利于长三角日后在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的合作治理中进行联合执法。所以,长三角在今后的合作中,应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并把沟通内化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
(四)合作治理目标———本位主义本位主义是一种只顾个人而忽视集体,只顾局部而忽视整体利益的思想或行为。利益当前,选择合作与否是地方政府经常要面临的选择。如果每个地方政府都作出只顾本地利益,背弃整体利益的选择,就会使集体陷入“囚徒困境”。长三角曾经轰动一时的江浙边界污染事故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麻溪港位于浙江省王江泾镇和江苏省盛泽镇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上游盛泽镇大力发展纺织印染业,却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所以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麻溪港,导致下游王江泾镇的水产养殖业受损。为此,两地纠纷不断,相关部门多次介入处理,但双方总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不肯让步。上游的利益代表者重本地经济轻环境保护,包庇纵容本地企业;而下游的利益代表者因水域污染给本地水产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更看重环境保护。双方各有偏好,分歧比较大,总是协商无果。2001年,愤怒的王江泾镇渔民自筹资金100万元,动用4台推土机、数万只麻袋,自沉28条水泥船,截堵上游污水,把反污染推向。此次事件最终惊动了国务院才得以平息。
三、长三角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合作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体单一———传统官本位思想的阻碍长三角是个经济发达、对外交流多、比较开放的区域,民主意识相对较强,但还是难以抵挡我国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中大包大揽,长期固守传统,不肯放权或授权于市场和社会,唯恐失掉政府的权威和全能型政府的形象,因而处处抑制公民社会的成长。公民社会难以壮大使得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使人们的个体意识觉醒,让公众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不断追求经济利益。而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对落后,使公众的民主意识相较个体意识略显不足。这种不平衡导致人们在政治领域趋向于作出更自利的选择,而不是更民主的选择。因而,多数人揣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掺和政府的事。
(二)制度化程度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长三角两省一市在合作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及权责,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就会出现地方割据、无序竞争、利益分享不均衡等问题,使合作陷入僵局。因此,高效的合作必须有刚性的制度来作保障,这些刚性的制度规范首先需要国家从宏观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形式、权责等予以规定,其次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区域的特殊情况和现实需求制定更详细的合作协议。然而,在现实的合作治理中,却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和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的法律法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关于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的指导意见》中对跨区域的水污染治理的权力行使、责任分担等没有明确规定,对责任追溯程序及赔付金额也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合作将得不到任何惩罚,很难保证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行为。”
(三)沟通不畅———彼此间信任的匮乏合作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对合作治理的理念不够了解,心存顾虑。加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怕因合作带来本地利益的“外溢”或“亏损”,因而不愿意沟通或是在沟通中不积极,甚至故意隐瞒信息,最终导致沟通不畅。此外,由于我国的公共参与机制不健全,政府对社会也缺乏一定的信任,未能开辟广泛的渠道把社会力量充实到部分社会管理事务中来,使得一些有心参与合作的社会团体和公众不知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阻碍了上行沟通。
(四)本位主义———分税制与绩效评估制度的漏洞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使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既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为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本地经济的增长、不顾区域环境容量埋下了隐患。长三角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哪怕是污染性项目也敞怀迎接。由于利益上的一致性,加之“在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流域政府对辖区内微观主体负外部往往采取默许甚至自觉支持的地方保护行为,以此在短期内降低辖区总体经济成本或提高总体经济收益,并且增加官员个人的经济和政治收益”。近年来,长三角一些地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癌症村”就是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恶果。此外,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政府绩效评估本是提高政府效能和公众满意度的一种手段,政府效能的高低,公众对政府的工作是否满意,本该是由最广大的社会公众来评价的,可我国的绩效评估方式却是“上对下”的,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只需对上级领导负责,而无须对公众负责,因而公众反映上来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很多被推诿搁置。例如,浙江省坞里村的工业区自1994年以来入驻了二十多家化工企业,在那以后当地的水和空气都受到严重污染。村民们为此苦不堪言,经常向当地的环保局举报,终因证据不足等各种原因被搁置。同时,过分注重GDP的考核指标也给了地方政府一个以污染海洋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冠冕堂皇的幌子,使地方政府常常借口发展经济在即,不断招商引资,而忽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其结果是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在缓慢“爬行”,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在降低。
四、优化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合作治理机制的建议
当前,我国的四大海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尤以近岸海域的污染最为严重。对此,各海区周边的地方政府几乎都有合力治理的意愿。虽然各海区有自身的特性,但在实际的合作中还是有许多共性的问题。比如,政府在合作治理中大包大揽的行为很普遍。海洋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不仅需要发达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有雄厚的财力作保证,如果这巨额的费用单由政府来提供,从长远来看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尽快把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充实进来,改变过去政府作为单一治理主体的状态。通过对长三角各地方政府目前开展的合作治海尝试的分析,发掘其中的问题,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为今后各海区污染的合作治理提供借鉴。
(一)合作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不是万能的,大量实践表明政府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也有失灵的时候。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问题,本质上属于公共问题。政府在公共事务领域唱了多出的“独角戏”之后,逐渐暴露出它的“势单力薄”。而厦门PX事件、汶川大地震等又一次次证明了公民社会在社会治理中完全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吸纳强大的社会力量,让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到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中来。合作治理的主体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的合作治理中,首先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放权或授权于市场和社会,由原来的控制型职能转变为服务型职能,自己主要起“掌舵”的作用。其次,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多半是市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伴生物,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污染的治理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政府可以采取经济手段来严格控制或调节企业的排污行为,采取法律手段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采取道德手段向市场引入环保理念,使市场在经济与环境的平衡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社会是海洋渔业环境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近年来,跨省的水污染纠纷不断,因海洋环境污染造成各方渔民的利益频频受损的案例更是此起彼伏。这都说明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它的触角正伸向社会领域,且已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由于目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因此,在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的合作治理中,政府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市场起辅作用,社会是中坚力量,起着基础性作用。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合作治理方式———制度化“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使复杂的交往行为过程变得易理解和更可预见,起着有效协调和信任的作用。”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信任关系、调和各方利益的过程。如果合作方式游离在制度之外,没有制度作为约束和保障,彼此间就无法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当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机制来化解。因此,采用制度化的合作治理方式在政府间的合作治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实现制度化,首先必须保证民主,否则就会出现“霸王条款”。地方政府要充分尊重市场、社会的主体地位,给予企业、社会组织、公众一定的自。具体说来,在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要尽可能吸纳不同领域的利益代表者参与协商和讨论,听取不同意见,了解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污染治理政策的执行阶段,鼓励不同群体间互相监督,并开拓多种渠道方便群众检举和报告;在污染治理政策的反馈阶段,要对收集上来的意见或建议认真整理、调查和分析。其次,国家应该抓紧出台规范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构建健全良好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要提高自身的制度创新能力,根据现实需要制定出合理的适合本区域、本合作事项的区域性政策,建立相应的执行、协调和监督机构。最后,在合作治理中,各主体要遵循一定的合作规则,比如出台的政策、协商好的制度、签署好的协议,任何一方都要切实遵守和履行,互相监督,切实做到公平、诚信、友好。
(三)合作治理过程———互信化互信是地方政府参与合作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赢。首先,地方政府要有开放自由的心态,培养合作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省市交换和共享信息;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第三部门、私营企业、公众参与合作治理,在合作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其次,市场和社会要信任地方政府的能力,关注、支持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配合、监督地方政府的执法行为,勇于检举和报告企业的各种污染、破坏海洋渔业环境的行为。最后,互信应该是贯穿合作治理始终,是连接地方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的纽带。只有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合作中始终坚持互信,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维护好整体利益。
(四)合作治理目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来说,它既是地方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区域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这种双重责任常常让地方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对“地方政府官员”来说,“一方面,工作性质要求他们从整个地方的全局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努力地实现全局利益,如就业率、GDP、生态环境质量等;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本身是社会中的一员,有着自身的利益取向,如增加个人收入、升迁职务、展示和发挥个人能力等。”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偏向公共利益。市场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没有任何管制的情况下,市场很难自觉地去维护公共利益。社会是污染的最终受害者,作为受害者,他们有权利要求企业停止污染或损害,也有权利要求政府治理和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合法利益。因此,社会是最强大最有可能偏向于维护公共利益的主体。
综上分析,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明确各治理主体的利益附着点,并充分挖掘他们的合作潜力。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船,那么政府就是船上的舵手,时刻掌握着方向;市场是船员,船要航行离不开市场这个充满活力的划桨者;而社会则是船体,是承载舵手和船员,支持和保障航行的基础性力量,见表3。首先,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利益最权威的维护者,应以身作则,扮演好“公共人”的角色,凡事从大局着眼。地方政府要摈弃以往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树立起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与市场、社会建立起互动合作的关系。把环保理念引入市场,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采取多种手段调控企业的排污行为。优化公共参与机制,使社会团体和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合作治理。其次,企业要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在生产中严格遵守国家的环保法律和法规,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生产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社会,特别是公众要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保护海洋环境,积极主动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电话等渠道了解海洋环境信息,参与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行动。
五、结语
关键词:蓝色经济 经济结构 战略 研究
蓝色经济即海洋经济。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蓝色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世界范围看,拥有海洋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是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立足点。
1.发展蓝色经济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蓝色经济是以蓝色理念为基础的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理论。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等。它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主线,主要涵盖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等。
目前, 我国学者对蓝色经济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纯粹海洋经济意义上的蓝色经济。二是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三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蓝色经济。此观点认为蓝色经济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我们认为,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蓝色经济虽然依托于海洋经济, 但它却超越了传统海洋经济的范畴,它是以陆地经济为基础依托、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成分、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开发手段、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为鲜明特征的一系列社会物质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总和。蓝色经济的内蕴在于:(1)蓝色经济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要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带动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2)蓝色经济注重海陆统筹一体化布局,强调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3)蓝色经济强调在发展海洋产业时,突出发展高端海洋产业,使海洋经济的优势和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4)蓝色经济关注海洋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资源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强化生态建设, 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蓝色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维护经济发展的“蓝色大动脉”,是国家海洋发展的“蓝色战略”。第一,我国蓝色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美国政府认为,开发海洋科技和开发利用海洋比开发宇宙空间更重要。因此,发展蓝色经济已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矛盾的重要途径。
2.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及对策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倡议提出,发展蓝色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制约、综合管理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岛、海洋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2.1以更宽的视野调整发展思路
从我国海洋资源分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看,我国各地海洋可以建设四大海洋开发基地,即渔业开发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油气综合开发基地、材料和医药等海洋综合开发基地。海陆统筹布局可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二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三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四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同时,加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五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
2.2明确产业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我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根据我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优势,可以将海洋产业划分为先行性产业、主导性产业、骨干性产业、发展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如:海洋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洋主导性产业,可以发展成为配套的工业体系,建设大型的油气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市场前景看好的油气综合开发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2.3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蓝色经济区的基本特征是以区域科技创新为支撑、海洋科技先导和外向辐射。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资源共享效应,节约交易成本,有效促进区域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区域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能力。海洋科技创新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的陆域高端产业代表了蓝色经济的发展方向,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优势所在。建设蓝色经济区,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蓝色经济区的带动作用。由于蓝色产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建立健全海洋科研开发与服务体系,用科技创新来支持蓝色产业的发展。
2.4科学规划,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一、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背景
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对于日益凸显的海洋环境问题,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海洋低碳经济要求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学开发和保护,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引领海洋高端产业发展,注重海洋统筹布局,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实现海洋资源节约、环境良好、永续发展。
全世界共有150个海洋岛国和临海国,占全球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三多,其中,亚洲有36个,非洲38个,欧洲29个,南美洲10个,北美洲23个,大洋洲14个,在这150个岛国和临海国中,有90个国家接受过我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通过增强民族海洋意识、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奠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从而达到促进本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在海洋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了解和分享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有责任也愿意将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发展中沿海国家分享,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滨海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领域各种方式的培训活动,既是帮助受援国培养管理官员和技术骨干的可行之道,也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二、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的理念与成效
福建海洋研究所是国家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之一,主要承担以海洋为特色、以海洋技术与管理为主题的培训项目,主要有三个研修班:一是“海洋生物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班”,二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官员研修班”,三是“海洋渔业管理官员研修班”,面向全球近90个沿海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领域技术与管理的交流培训和研修活动。从2005年起,至今已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太平洋、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71个滨海发展中国家的505位官员与技术人员来华接受培训,共计526人次。研修班注重把实际管理经验与专业应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设计理念上,技术培训班侧重于培训学员掌握主要生物品种成套养殖技术的实用性与完成性,而管理研修班则注重对学员进行管理理念的培训,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及应用技术的教学。
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论坛交流、参观考察、实习操作等方式,使学员们了解中国的海洋养殖技术、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海洋环境监测经验,了解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海洋科技以及政府有效管理的密切关系,力求使学员们通过借鉴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用模式,将其用于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参训各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项目承办单位,培训机构也通过与各国学员的交流互动,对受援国本国的海洋产业、海岸带管理和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培训方式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沿海发展中国家海洋领域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现知识与经验共享,促进各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共同发展。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
根据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的专业特色,依托援外培训的平台作用,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方式。
(一)援外培训班国家报告
援外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在本国从事渔业、环境等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本国的自然、人文、经济概况及海洋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比较熟悉。在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相互交流,对各国的海洋产业概况、发展海洋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各国海岸带的利用现状和海岸带地区管理发展、各国渔业管理政策法规重点以及渔港建设状况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各国在海洋技术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地研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借鉴有益的经验,共谋发展。这种方式为来自各国的学员们开展海洋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其丰富且宝贵的专业信息,颇受参训官员欢迎和重视。
(二)“厦门国际海洋周”分论坛
“厦门国际海洋周”致力于为世界各沿海国家和海滨城市政府、海洋科技界、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海洋相关企业及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致力于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致力于提高公众海洋意识,建立海洋交流网络,推动海洋科技和产业发展,提高海洋管理水平。从2007年起,面向全球沿海发展中国家的援外培训项目与面向国际先进海洋城市的“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对接,以此扩大各国海洋城市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并以举办“发展中国家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分论坛的形式,为各国参训官员提供一个可以在高水平国际性论坛上分享海洋相关领域高端管理经验的良机,建立一个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沿海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更多国家探索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道路。
(三)通过回访赴外交流合作
在华培训研修期间,参训官员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了解了我国先进的海洋技术知识与管理经验,表示希望能邀请中方专家学者到受援国开展进一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各国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的需求并对倡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调研分析后,中方认为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走出去”,精选一些回访条件比较成熟的参训国开展援外培训考察回访,通过实地了解援外培训项目给学员所在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实地考察学员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现状与科技需求,为开展后续双边交流与合作提供可行性依据,进而探讨实际可行的技术合作项目,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在海洋相关领域技术与管理的实质流合作。这种以援外培训考察回访开启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在进一步提升援外培训持久、长远影响的同时,也必将逐步提升项目承办单位在沿海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促进承办单位自身在海洋相关领域科研开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四、未来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展望
援外培训项目实施期间,许多参训官员与技术人员带来了各自国家与地区希望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意向,并在学成回国后还积极探讨促进双边实质性的合作项目,这些合作意向为未来双方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员们提出的合作意向涉及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大多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受到受援国政府和我国政府的重视,正在落实之中。
(一)发展海洋养殖技术提高海洋食品储备
2007年海洋养殖班伊朗参训官员阿里・尤塞夫先生认为:伊朗虽然有丰富的海洋食品资源种类,但资源储备并不很足,而伊朗在海洋实用养殖技术上正处在初步阶段,养殖产量也不大,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因此伊朗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海洋实用养殖技术;中国在海洋实用养殖技术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伊朗政府希望可以在未来加强对中国海洋养殖技术的引进,并且希望能够从中国寻找到更多新的虾苗来源和虾饲料,促进中伊两国在海洋实用养殖技术上的合作。
(二)开展海洋养殖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
2008年海洋养殖班尼日利亚参训官员哈姆扎特先生提出包括“中方为尼方量身订做双边培训项目”、“双方专家间的技术交流项目”及“帮助尼方发展海水养殖技术”等在内的交流合作意向,承办单位建议双方通过中国援外培训的平台,加强交流与了解,在两国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寻找一个相对成熟具体的项目切入点,开展进一步技术交流与合作。尼日利亚学员已把双方会谈的初步意向带回国,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两所就能开展实质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三)发展海洋经济改善就业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2010年海洋养殖班桑给巴尔官员拉贾夫先生提议,中方与桑给巴尔青年教育环境发展支持协会在海洋养殖技术方面通力合作:邀请中方参观考察桑给巴尔海洋养殖水平总体情况;为桑给巴尔青年教育环境发展支持协会属下的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桑给巴尔发展鱼虾类、海藻类和贝类养殖的密集型海洋养殖系统,建立试验分析水质参数、饵料质量、疾病等标准实验室,以提高桑给巴尔的海洋养殖技术;帮助桑给巴尔发展渔具技术和海藻、贝类和珍珠生产的市场建设等等。这项合作对加强坦桑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增加青年自主创业,特别是提高桑给巴尔地区农村妇女就业率,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四)海岸带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环境保护
2006年海岸带综合管理班几内亚官员迪亚洛先生提出了《就有关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海洋环境监测遥感技术方面的国际交流协议与项目合作意向》,双方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商谈并达成合作意向草案。迪亚洛先生学成回国后,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并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商谈,2007年1月福建海洋研究所正式与几内亚国家渔业科学研究中心签订《国际合作交流协议》,同时双方还提出了《在几内亚境内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建议书》与《几内亚湾海岸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
(五)滨海城市环境修复建设
2007年海岸带综合管理班尼日利亚官员斯坦利先生认为,拉各斯市是尼日利亚的经济中心也是非洲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目前遇到了严重的环境和发展难题,有如二十年前的厦门一般,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厦门模式”很值得借鉴,希望通过建立两市友好关系帮助拉各斯渡过难关,使其像厦门一样发展壮大;同时,他确信厦门也能从与拉各斯的贸易、工业、商业、投资和旅游等方面友好往来中获益,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斯坦利先生表示回国后将为建立厦门与拉各斯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努力。
(六)建设海洋渔业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有关海上污染事故的国际法主要关注海上航行所涉及的石油泄露,对离岸海洋石油工业污染事故关注度较少,这是因为船舶漏油事故的数量、频率与危害程度通常超过离岸设备。从现行的国际法规范来看,与钻井平台污染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相关的国际法主要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创设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并针对污染预防和总体控制规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UNCLOS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定来看,它不包含涉及离岸钻井平台污染事故的具体规则,它仅仅为国际社会应对此种事故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并强调了各方应该采取的重要应对措施。UNCLOS第194条第3款c项要求各国采取措施确保离岸石油设备造成的污染影响尽可能最小化,强调相关措施确保事故的有效预防和应急处理。第208条与第214条与离岸钻井平台油污污染的预防和操作性控制密切相关,它们着重强调污染应对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特别要求沿岸国采用和执行相关的法律和规则,相关的法律和规则在效力、标准、建议程序和实践运用上相当于国际规则。UNCLOS第198条和第199条有关污染紧急事故处理。UNCLOS第198条要求各国提高污染应对意识,并与所有可能遭受损害的国家通力合作。UNCLOS第198条重申了缔约国的告知义务,与各种海洋环境保护措施联合使用。UNCLOS199条要求各国加强相互合作,并成立主管国际组织以减少污染影响,使污染危害最小化。该条款规定的应急预案为解决污染事故最有效方式,但是第199条中有两个限制—“根据其能力”与“可能的程度”,这意味着各国在采取措施时将有诸多考虑和限制。(二)《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为了使用严格的标准规范来规制离岸石油开发海底作业设备的建造与操作,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MODUCode),为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的设计标准、建造标准及其他安全措施提出了建议,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平台给工作人员和海洋环境带来的风险。《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作为新建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的国际标准,有利于该类平台的国际航行和作业,确保该类平台和平台上人员的安全水平与1974年经修订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等效,确保从事国际航运的常规船舶与1966年经修正的《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要求等效,且无需在《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的规定之外再适用《特殊用途船舶安全规则》的规定。(三)《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是专门有关污染应急处理的国际规范,它被国际社会用以规范油轮等导致的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对应对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Valdez)之类的灾难性事故行之有效。[4]该公约旨在推进污染应急的国际合作,提高现行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污染应急能力,积极发展建设有组织性、技术性的污染应急公共设施。《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最初仅针对石油(包括原油、燃油、废油和成品油)造成的污染,后来离岸钻井平台也被纳入调整范围之列。《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在污染事故应急方面涵盖甚广,包括国际合作与援助、油污紧急应对计划和污染报告等。(四)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为各国建立有效的法律框架,制定地区、国家和国际应急方案方面提供了指导。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强调政府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因为这是应急机制有效的先决条件。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规定了详细的分类应急计划和政府行为指引。根据规定,分类应急计划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个体能力可控的少量泄露;第二层为需要多个主体、设备来源合作以应对的泄露;第三层为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各种国家资源合作,地区性和国际性体系协调调动的大型泄露。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将政府措施分为两类:第一类涵盖了整个国际性应急计划体系,第二类包括有能力的国家主体间的双边与多边协定。(五)其它规范。在《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制定之前,国际社会试图颁布一项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以规范离岸移动钻井平台。譬如,《悉尼海上移动钻井平台公约草案》对1977年国际海事委员会颁布的《海上移动钻井平台公约草案》加以修改并取而代之。悉尼草案着重于操作安全、应急能力和污染防治,这三项内容涉及离岸钻井安全的核心。不过,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后来认为无必要针对海底环境保护制定国际环境规则,悉尼公约因此被搁置。除此之外,世界银行了针对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环境健康安全指南,这是一项技术性参考文件,它的核心是“良好行业惯例”(GIIP)。该指南提供了新工厂以现有技术和合理花费能够广泛接受的实施标准与措施,尤其包含与石油勘探、钻井、开发、生产活动、管道作业、辅助支援操作和停运等相关的信息。作为私人治理模式,它对保护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钻井平台油污应对的区域法
(一)北海-东北大西洋区域污染事故预防与应对机制。1992年奥斯陆-巴黎(OSPAR)公约诞生,该公约着重统筹规范操作性污染和废弃离岸设备的处理,但并不包含具体技术要求和标准。与OSPAR可相提并论的是1969年的波恩协定,虽然波恩协议主要用以航行造成的污染事故,但该协议内容广泛,包含了离岸设备。波恩协议已逐渐被经过修改的1983年版、1989年版和2001年版取代,2001年文件与其前者相似,但适合危害性较大的事故。波恩协议与其它区域性公约不同,并不提供为国家间合作负责的组织性机制,但会议各方建立了特殊的工作组,将焦点置于共同合作。可以说,北海-东北大西洋地区协议涵盖了离岸设备污染预防、准备与应对等方面。(二)波罗的海区域污染事故预防与应对机制。波罗的海区域污染事故预防与应对机制与北海区域相似,它的基础是1992年《赫尔辛基保护海洋环境公约》,该公约代替了1974年赫尔辛基公约。《赫尔辛基保护海洋环境公约》第12条处理海底操作性、事故性污染,要求各国循序渐进,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保证对污染事件合适的准备工作。附加条款6(离岸活动造成污染)规定了明确的程序和方法,且主要着重于操作性污染。对于海底事故,第14条(反海洋污染的合作)要求沿岸国保证其拥有足够能力对污染做出回应,将影响消除至最小化,条款还对通知和磋商义务作了补充。附加条款6、7(污染事件应急)适用于海事污染事故。附加条款6(规则6和7关于应急计划)对离岸设施引起的污染紧急状况作了相关规定,特别要求每一个设备装置均需提供相应的紧急方案。对于任何石油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卸载,都应提供报告。附加条款7包含了国家应急方案和双边与多边国家应急合作方案、监管活动的发展与适用、漏油报告、回应方式、反污染事故的援助。附加条款7适用于由离岸钻井平台、船舶等OPRC所涵盖的设备造成的污染事故。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国家设立了赫尔辛基委员会(HELCOM),它是波罗的海区域主要的多边环境机构。(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海洋框架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先后制定了诸多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框架公约,如1978年《科威特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地区公约》和1995年《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区颁布的框架公约本质在于处理所有污染源和海上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事故,并未区分离岸勘测与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1989年海湾地区科威特协议、1994年地中海协议得以制定。这两份协议规范离岸勘测与生产活动的全部过程,离岸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用对环保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应对污染事故”,意外事故应急方案须经主管当局批准,并与国家意外事故应急方案相协调。(四)里海区域的离岸勘测与开发活动应急机制。里海地理位置特殊,同时具有海洋与湖泽的特性,生态圈不稳定。里海对油污的敏感度高于其他湖泽海洋,这使里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测造成污染的风险大幅度升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里海地区的大规模离岸石油开发兴起,在英国石油公司牵头下,国际石油公司财团与阿塞拜疆签署了产品分配协议,该协议是所有关于里海海洋环境的多边法律框架的前身。2003年框架环境公约(德黑兰公约)正式通过,标志着地区性环境措施的诞生。德黑兰公约包括许多原则,如预防原则、污染者负责原则、信息获取原则等。公约还包括对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和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监管、研究和发展的要求。公约强调了个体、各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并针对一些特殊问题补充了具有强制性的协议和详细规则。海底污染也被纳入未来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2011年阿克套应急协议正式通过。阿克套协议模仿其他海事区域类似应急措施而成,该协议确定了石油泄漏预防和回应领域合作中各方的责任划分,包括建立石油污染国家应急系统和设立应急方案,确定污染报告程序,确定反污染事件及其后果的操作性措施,提供援助,承担赔偿和成本。此外,在国际和地区紧急计划安排下,一些海事地区在两个沿海国之间制定了双边应急计划。这些应急方案比地区性应急方案更综合、详尽,双边合作取得效果的可能性更大。双边方案安排的数量相对较小,它们主要适用于一些敏感地区,例如阿克迪克西北,和一些用以国际航行或离岸勘探与生产活动的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尽相同,但各个协定的目标和特点相似,明确了适用的地理范围、协调合作的原则、所要求采取的行动、国家紧急组织、国家对离岸操作的指导方针、准备措施和操作流程。1989年美俄白令海与楚科奇海协议是典型以反事故性污染为基础的双层措施文件。关于合作的基本协议针对应急方案的特殊事宜而定,包括准备措施、污染的发现和报告机制、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联合应对中心和工作组的建立、快速警报体系、抑制清除污染的措施、文件要求和成本回收等相关规定。
三、钻井平台油污赔偿的国际法
(一)民事责任公约体系。民事责任公约体系主要是指《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1969)和《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1992)。《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保证海上操作安全,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有必要给予对因遭受船舶溢油或排放油类造成污染损害的人们适当的赔偿。1976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伦敦召开会议,通过了《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6年议定书》对《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予以完善,改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为计算单位来代替金法郎作为责任限额的货币单位,赔偿限额为每吨133特别提款权,最高赔偿总额为1400万特别提款权。IMO在1984年讨论通过了修订公约的《1984年议定书》,将船舶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空载油船和载油后船上残存油类的兼用船,并将地理适用范围从领海扩大到专属经济区,还大幅度地提高了赔偿限额,使赔偿限额更能应对国际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1992)是为了对遭受由于船舶溢油或排放油类造成的污染的受害人给予适当的赔偿,而对CLC1969进行修正而产生的1992年议定书。与CLC1969比较,CLC1992大幅度地提高了船东的赔偿责任限额,简化了责任限额的程序并扩大了有关船舶、地理和预防措施的适用范围。(二)民事基金公约体系。民事基金公约体系是指1971年的《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国际公约》(Fund71)和《1971年基金公约1992年议定书》(Fund92)。依据1969年国际法律会议的决议,1971年在布鲁塞尔基金举行了外交会议(Diplomatic)建立了《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公约》,只有CLC成员国才可能参加这一公约。1992年,鉴于Fund71对受害人的补偿不够充分,国际社会通过了《1971年基金公约1992年议定书》。在Fund92实施的国家,还存在补充基金议定书(SupplementaryFundProtocolof2003),2003年补充基金成为第三层保护机制,目的是为了增加石油污染损害的整体赔偿总额。补充基金的成员国只向Fund92成员国开放,2003补充基金的管理者是其本基金的成员国组成的大会(assembly)管理。基金公约的出现是为了弥补民事责任公约的不足,因为后者不可能向油污事故的受害者提供全部的赔偿,而且给船舶所有人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设立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实行按缔约国港口接收货油量进行摊款的办法,使油污事故的受害者能够对其所蒙受的损害获得充分赔偿,从而减轻船舶所有人的额外经济负担,在满足确保符合海上安全和其他公约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向船舶所有人提供补偿。为了管理基金公约,设立了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油污赔偿基金(InternationalOilPollutionCompensationFund,IOPCFund)。基金公约一方面为油污受害人因油轮所有人的补偿不足而提供救济,另一方面减轻油轮所有人的责任。(三)《1974年近海污染责任协定》。在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给因近岸设施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而遭受损害的人们,以及因采取补救措施而产生费用的公共机构提供赔偿和补偿,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和美国康菲公司(Conoco)等17家世界大型的石油公司于1974年共同签署了《近海污染责任协定》,首次以民间协定的形式对开发国际海洋石油所造成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律救济问题进行了规范,协定规定缔约方最大的支付限额是每个事故2.5亿美元。[5](四)《1977年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1977年诞生了《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onventiononCivilLiabilityforOilPollutionDamageresultingfromExplotationforandExploitationofSeabedMineralResources1977,CLEE1977)。CLEE1977是一部在海洋石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规划方面比较完善的国际公约,它的调整范围广泛,明确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民事责任范围、归责原则、免责条款、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赔偿基金制度以及直接制度。但是,对间接损失和纯经济损失的赔偿是不支持的,公约规定经营者对污染事故承担的总责任不超出所获得利益的最高金额,赔偿责任限额又过低。该公约规定只有责任方故意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的情景下方丧失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公约不强制经营者或财务保证人建立基金,仅仅将其作为一项权利,这样可能导致这种保障机制根本没有被建立,难以起到给予受害人充分赔偿的作用。
四、现行钻井平台油污应对与赔偿国际法的不足
(一)现行钻井平台油污应对国际法的不足。从现行的国际法规范来看,与钻井平台油污应对相关的国际法主要包括全球性规范、区域性规范和双边规范。全球性公约主要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移动钻井平台的建造与装备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油污指南,地区性规范主要有各地区制定的区域规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海洋框架公约和国与国之间制定的双边规范。其中,全球性公约对钻井平台油污应对的规范较为间接,需要各国制定详细的法律规范加以落实,区域规范和双边规范对钻井平台油污应对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整体而言,现行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性规范、区域性规范和双边规范主要关注海上航行所涉及的石油泄露,对离岸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海上钻井平台导致的污染事故关注度较少,这是因为历史上船舶漏油事故的数量、频率与危害程度通常超过离岸设备。但是,随着海洋能源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钻井平台石油开发隐含巨大的海洋环境灾难,国际社会应当针对钻井平台海洋能源开发制定更加完备的油污应对法律规范。(二)现行钻井平台油污赔偿国际法的不足。虽然国际社会曾先后制定《1974年近海污染责任协定》和《1977年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试图对钻井平台油污导致的损害进行赔偿处理,但是两者均存在诸多局限。譬如,《1974年近海污染责任协定》只是各石油公司之间的民间协定,提供的补偿基金少、补偿的损失类型较为有限、无法对环境损害提供补偿、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民间协定只具有自我约束的功能,适用地理范围小,《1974年近海污染责任协定》仅适用于在北海沿岸国家从事海洋石油开发业务的几家大型石油公司。《1977年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相对于《1974年近海污染责任协定》有诸多制度创新,但是遗憾的该公约未能生效。基于此,有人主张适用民事责任公约体系或国内法来解决钻井平台油污赔偿问题。但是,适用民事责任公约体系或国内法来解决钻井平台油污赔偿问题会导致更多的问题。1.适用民事责任公约体系公约带来的问题。1998年,Fund92大会曾设立专门的工作组讨论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s)和浮式储油和卸油船(FSOs)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下的法律地位问题。1999年,基金大会讨论了工作组提交的报告,认为FPSOs和FSOs只有当它们将石油作为货物从一地向另外一地运输时才可以视为是船舶,如果仅仅基于操作或躲避糟糕天气的运行不能认定它为船舶。可见,适用民事责任公约无法完全解决钻井平台油污赔偿问题。2.适用国内法解决钻井平台油污赔偿所面临的问题。首先,依据国内法的规定,钻井平台油污赔偿主要是一个侵权法问题。根据各国侵权法的规定,纯经济损失赔偿不在侵权赔偿范围之列,这显然对钻井平台油污赔偿不适宜,因为钻井平台油污赔偿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纯经济损失赔偿。其次,虽然依据侵权法的规定,钻井平台油污赔偿不属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的限制赔偿对象,但是很多国家的海商法会限制这一规定的适用。
五、现行钻井平台油污处理国际法的发展
按两个教研组分别进行学习,组员做好学习笔记,组长做好讨论结果。时间为9月20日至两周,每周两次。学习具体内容为:
1、环境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平衡
2、清洁生产、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的自净与污水处理
3、“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环保纪念日
4、海洋环境保护生物污染、什么是大气?什么是绿色食品?
5、幼儿环保教育要直观
6、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互动
7、谈幼儿的环保教育
8、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9、环保法规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宣传栏及宣传工作
两个教研组共创一个宣传栏,主题为“绿色畅想”,分绿色像册(环保图片、照片)、绿色课堂(有关自然、健康、环保小知识)、绿色行(环保活动实录)和绿色小天使(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评比)四大版面。绿色宣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创建一所绿色幼儿园,带动一个社区;让我们用小手拉大手,共创美好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各班向家长发绿色倡议书,亲子栏环保专刊的设立(每两周换一次内容)10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三、以班为单位的幼儿环境教育学期计划时间为11月和12与两个月的时间,计划要求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新颖,活动形式多样,形式为表格。(范表后附)
四、11月1日至11月12日各班在园区内设立一个“绿色园地”,班里也要进行环境的布置,此活动为“绿色行”的第一个幼儿参与的环保活动,要求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开展活动,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数字海洋”工程,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数字海洋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建成海洋与渔业视频会议室,实现了国家、省、市、区四级联网运行。开展了海域监控分中心建设,完成监控室操作台、监视屏幕等设备的安装调试,新增海域监控点两个。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加强东岸岸滩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前三季度对全区11个海域监测点、3个入海河流监测点进行了水质检测2次,预计全年将开展3次。加强海洋监察执法。开展海岸线集中巡查监管活动30次,发现并制止涉嫌非法用海案件8起,依法处罚2起。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网格化监督检查9次,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106批次,检测合格率100%。
(二)大力发展现代渔业,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
现代渔业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万亩卤水虾生态养殖基地完成投资606万元,实施了“环保节能型工厂化参虾立体生态养殖”项目,建设育苗室3000平方米,改造精品养殖池塘8个共60亩。万亩海参养殖基地新改造标准化池塘2500亩,发展海上养殖网箱1.5万个、共计1000亩,培育海参苗种5000万头。科技兴渔力度加大。积极推广“参藻贝”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引进推广鼠尾藻、羊栖菜等藻类新品种100亩,引进培育抗浒苔鱼种“篮子鱼”12万尾。开展了“松江鲈鱼”人工育苗实验,成功孵化仔苗8万尾,我市首家水产原种场“康胜松江鲈鱼原种场”于今年10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投资30万元,开展了区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二期续建项目,新购置仪器27台(套)。渔业资源修复成效显著。争取国家和省、市增殖放流专项资金550万元,共放流中国对虾3.5亿尾、牙鲆鱼100万尾、淡水鱼20万尾,放流量再创历史新高。渔情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对8个街道、229个社区、9个居委会的渔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表填报率达到100%、差错率为0。
(三)加大渔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力度,渔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强化渔船检验力度。完成渔船年度检验工作,共登船检验渔船1626艘,为渔船增配救生筏1个、救生衣38件、灭火器283个,对69艘达不到适航要求的渔船下发《渔业船舶检验不合格通知书》,整改后通过了检验。开展渔船整治年活动,组织开展了“三无”渔船整治、渔船标识整治、挂靠渔船清理、清剿火患等4项专项行动,共调查核实“三无”渔船16艘,清理异地挂靠渔船14艘,查处主机功率不符渔船188艘,我区渔船标识的合格率达到100%。扎实做好伏季休渔管理,发放张贴《致全省渔工、渔民的一封信》、休渔通告2000余份,加大海上执法巡查密度,强化港口供油供冰单位和水产品市场的管理,堵住违规捕捞水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渠道,确保了我区休渔秩序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惠渔补贴政策,前三季度为240艘渔船、4712名渔民办理了渔业政策性互助保险,预计全年投保渔船300艘、渔民4800人。在全市率先完成渔业油价补助的申报和发放,共为1114艘捕捞渔船、197艘养殖渔船申报并发放补贴6977万元。开展浒苔打捞处置,协助烟台市3天时间制作亚沙会海域浒苔拦截网2万米、布网1.3万米,确保了亚沙会的成功举办。根据市浒苔应急处置指挥部要求,出动攻兜船40艘对前海海域的浒苔进行打捞。
(四)挖掘整理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加强海洋文化挖掘整理。已收集整理相关传说、歌谣、民俗、历史、文化等3万余字,提出了创建省级海洋文化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积极举办涉海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了蛤蜊节、东夷鱼祖郎君节等海洋文化节会,启动了休闲渔业体验游活动。举办全国钓鱼比赛60场,其中“丸九杯”比赛吸纳全国490名钓手参赛,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钓鱼竞技比赛。加强海洋文化宣传普及。开展了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在城阳广播电台播发了“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倡议书,开展了清洁海岸线和送海洋法律法规进社区等活动。
二、当前我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对我区海洋与渔业工作的影响较大。我区海洋与渔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需要尽快研究现代渔业发展的新思路、培植新亮点。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自然生产力持续下降,渔民增收困难。三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受陆源污染源和入海河流的影响,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四是渔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捕捞业受资源衰退的影响,后劲不足,渔民转产转业渠道不宽;渔业养殖产业结构升级不够,标准化水平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海洋文化、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规划指导,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在渔业经济中比重太低。
三、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建设国际航空城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推动海洋与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一年。我区海洋与渔业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建设现代渔业为目标,加大依法管海、科学用海、平安渔业建设和创先争优的力度,着力做到“四加强、四突破”,在实干中求创新,在落实中出实效,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我区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一)以加强“数字海洋”建设为重点,在促进海域使用管理上求突破。
一是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完成海域动态管理数字化运行平台建设,实现近岸海域信息的数字可视化管理。二是严格落实海洋管理各项制度。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加强对各类用海项目的审核,严格管理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完善《城阳区海域使用金征管用办法》,做好年度海域使用金征收、海域使用权证书审验及换发工作,积极排查调解用海纠纷,进一步规范用海行为。加强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用海保障。三是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加强市东岸岸滩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支持。对全区主要入海口、排污口、重点海域监测点进行海洋环境监测3次以上。四是加强海洋执法检查。实施“碧海”、“海盾”专项执法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海岸线巡查监管,重点加强非法围填海防控,及时发现并查处海域、海岛和海洋环境违法案件。
(二)以加强现代渔业建设为重点,在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上求突破。
一是全面提升虾参贝藻四处万亩基地的发展质量。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黄海一号”、“黄海二号”等抗病毒性对虾品种,加大参藻贝立体生态混养、海上筏式养殖海参等新模式以及松江鲈鱼、篮子鱼等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二是加强资源修复力度。在放流中国对虾3.5亿尾,牙鲆鱼100万尾以上。三是进一步促进休闲渔业整合升级。开展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全出竞进、评星定档活动,提高休闲渔业的整体发展质量,积极争创全国休闲渔业示范点。四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筑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管理体系,夯实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基础。全面推行养殖生产五项制度,进行质量抽检100批次以上。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创建无公害基地和产品4个。加强精深加工水产品品牌建设,重点扶持海参、对虾、贝类、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企业。加大水产品宣传促销和推介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十大渔业品牌推介会等会展活动。
(三)以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在促进平安渔业上求突破。
一是抓好体系运转。充分发挥渔业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和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作用,全面监控渔船的方位动态,及时有效传递预警预报信息。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区、街道、社区、渔船四级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做到区级设监督员、街道设检查员、社区设协管员、渔船设联络员。三是强化制度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渔船编队制度、安全日报制度、进出港签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开展2013年度渔船年审年检工作,重点加强渔船救生、消防、通讯等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确保渔船安全适航。完成280艘渔船、4700名船员的渔业互保保险承保任务,参保率达到100%。
知行涓流的涌动
几年前上映的纪录片《海洋》用唯美的镜头,娓娓道出在追逐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已在不经意间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海洋的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被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缺氧致死,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越来越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身体力行为地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瑞士腕表品牌宝珀(Blancpain)便是其中之一。从2013年开始,宝珀便投身于海洋保护与研究领域,“唤醒海洋意识,传递生命激情,保护蔚蓝海洋”也成为宝珀一直秉承的坚定信念。时至今日,宝珀以“心系海洋”之名,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多项海洋公益事业的前进,召唤公众对海洋的关注、了解、热爱与保护。今年,不久前的“?见浩瀚―宝珀‘心系海洋’巡回主题展”更是详细呈现出包括原始海洋考察计划、腔棘鱼探险研究项目、世界海洋峰会等在进行的慈善项目的成果与最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道先生作为品牌好友应邀参与了主题巡回展并在现场娓娓道来海洋的神秘之美与近年来海洋生态的破坏状况,引发与会人员的深思。他随即向现场的嘉宾发起海洋书籍的捐赠倡议并联合宝珀全球副总裁兼市场总监Alain Delamuraz、宝珀全球副总裁兼销售总监Marc Junod、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主任盖广生以及北京东方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领峰一同宣布新的“流动海洋图书馆”项目正式启航。作为海洋意识宣传的国内试点项目,宝珀宣布与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在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华峰小学,共同成立全国首座海洋公益图书馆。图书馆保存着人类的智慧和文化遗产,书便是其中的一个存储单元。关于阅读之于海洋意识觉醒的重要性,梁文道先生分享道:“公众只有了解海洋所容纳的人类记忆、勇气和希望,认知人类和海洋的紧密联系,才有助于更好地投入到海洋公益事业中。”
宝珀全球副总裁兼市场总监Alain Delamuraz亦表示:“在海洋公益上我们着眼于长期项目,而非短暂的、一时的行为。不论今年巡回中国的“心系海洋”展览和随之流动的海洋图书,还是年底落成的全国首座海洋公益图书馆,都旨在希望找到一种与公众、尤其是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少年们的沟通方式,将海洋之美传递出去。海洋意识并非一日之内便可觉醒,需要从现在做起,这是品牌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的重要一步。”
?见浩瀚的智慧
“?”是测量水深的英制单位(1?= 1.8288米)。上世纪50年代初,宝珀时任总裁费希特先生将历史上首枚现代潜水腕表命名为“五十?”,历经60余载,“?”已是宝珀最重要的关键字之一,亦作为寓意“开创与经典”的词条,为世界腕表辞典永久收录。正如“?”(Fathom)的另一种释义――“领悟事物的真意”,宝珀从未停止机械潜水腕表制作的精益求精,同时怀抱初心、心系海洋,通过持续、丰富、全面的公益举措,引领公众探究、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浩瀚蔚蓝海洋。
2014年,宝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先生隆重宣布了一款特别限量版腕表――“心系海洋・深潜器Bathyscaphe飞返计时码表”的正式。作为深潜器Bathyscaphe家族中的首款限量腕表,“心系海洋・深潜器Bathyscaphe飞返计时码表”将发售250枚。而每售出一枚该款腕表,宝珀都将捐出1000欧元善款,用以支持各大海洋环保项目。
深潜器Bathyscaphe腕表堪称宝珀品牌的传奇之作。首款五十?潜水腕表于1952年诞生,随后在1953年正式推出;三年后便推出了直径较小的、适合日常佩戴的深潜器Bathyscaphe潜水腕表。多年来,深潜器Bathyscaphe腕表一直跟随五十?系列的前进步伐不断演进,并成为五十?传奇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今,“心系海洋・深潜器Bathyscaphe飞返计时码表”完全承袭了家族的经典元素,成为一款功能完备的潜水计时码表;此外,该腕表直径仅为43毫米,小于五十?系列经典表款的表壳直径,并搭载了最新飞返计时机芯F385。它的机芯内置导柱轮计时装置,振频高达5赫兹(36000次/小时),飞返间隔仅为十分之一秒,是飞返计时的理想之选。此外,F385机芯还采用抗磁硅游丝,在实现同等卓越抗磁表现的同时,还能让机芯摆脱软铁内表壳的囿限;而它同时配备蓝宝石水晶背透,尽呈机芯的复杂之美。外观上采用了灰色陶瓷表壳,搭配陶瓷表冠、陶瓷计时按钮和蓝色陶瓷单向旋转表圈,表圈上缀有液态金属刻度。表盘亦采用蓝调,上面设有计时和秒针显示三个小表盘。表背则采用蓝宝石水晶背透,精心点缀的、刻有“心系海洋”标志的特制摆陀清晰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腕表还增加了两大潜水特。大多数潜水计时码表的计时功能无法在水下使用,入水时,计时按钮也必须处于“锁定”状态,而深潜器Bathyscaphe飞返计时码表则配置了密封式计时按钮,能保证300米防水,确保了其水下操作的安全无虞。
从没有一次会议,让我如此感动。
有那么多次,我举着相机,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无法看清取景框――这便是8月15日~17日,由大连团市委主办的第六届大连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上的景象。本次论坛,在大连市青少年宫影剧院举行,原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中国本土经济学开山之作《中国经典经济学》的作者钟永圣博士等国内知名传统文化讲师,亲临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修身养性、孝顺父母、诚信敬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三天的论坛,有200多位观众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当中,有人自吉林连夜坐火车抵达,有人专门从香港直飞大连,800人的会场,场场座无虚席,很多观众一直听完了三天全程。
这次论坛,共邀请了十位讲师,几乎每个人的故事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要知道,有几位讲师,从前曾经迷茫,直到他们遇到传统文化,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论坛现场不时掌声雷动,每每讲到动情处,全场听众纷纷泪下。
为什么要一而再?
5月,大连团市委曾经主办了第五场论坛,事隔三个月,当四处碰壁的发起方,找到大连团市委时,赵宏――这位女书记果断拍板,接着主办第六场。(据说第七场将于今年10月在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馆举办,场地能容纳6000人。)大连团市委为什么要接着举办这次论坛?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弘扬《弟子规》?
赵宏说――一是落实主席的讲话精神。2009年,兼职中央党校校长的时候,在一次开班仪式上曾经说过,《弟子规》1080个字,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学习《弟子规》。2013年12月26日,到山东曲阜参观,在孔子研究院座谈会上说,我这次到曲阜来,到孔子研究院来,就是要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最后说,我来曲阜就是要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这句话他说了两遍。我们共青团有个传统,叫“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大连团市委必须紧跟党走,听的话。
二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对大连团市委的肯定。2014年11月7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来大连调研,对我们推广《弟子规》的工作非常赞赏。他参加了部分家长和同学学习《弟子规》的分享会,因为赶飞机没有听完,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会场,说,“我还没有听够。”接着,在今年年初的五次全国共青团的工作会议上,一连四次单独脱稿表扬大连团市委推广《弟子规》的效果好,并特别派来团中央的记者,专程采访并总结推广《弟子规》的经验,并发表在团中央的未来网上。
三是为什么推广《弟子规》呢?因为我本人学习《弟子规》受益。我女儿上初二初三的时候,逆反情绪很严重,和老师对着干,经常不上学,上一个礼拜歇一个礼拜,最长的一个半月不上学,以前在我们瓦房店五中1500人的学校能考到前五名,她的青春期逆反特别严重,我们难以接受。我和她父亲真是烦恼异常,班都上不了,就算上班心思也不在工作上,又不能和外人道,特别痛苦,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想了很多的办法,请了很多的心理咨询老师都没有用。最后很幸运的是,我女儿参加了一次《弟子规》的培训班,在第六天时我和她父亲来到培训班的现场,我女儿泪流满面,下跪,跟我和她爸爸说:“爸爸妈妈我错了,我不孝顺,我对不起你们,我以后要好好上学。”结果她就真的好好上学了,再也没有顶过嘴,顺利度过了青春期,去年考上了比较理想的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学的就是中国语文学系,到台湾去学国学了。如果没有《弟子规》就没有我女儿的今天。鉴于我女儿顺利地度过了青春逆反期,变好了,我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市长魏书海,他当时告诉我说:“赵宏,你们共青团就推《弟子规》,它是教人向善的,它的大方向是对的,你就尽管去推。”我们大连团市委就从2010年起在全市的中小学和中专推广《弟子规》,在的倡导后,在第一书记的大力鼓励后,我们不仅在中小学,在大学、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开始推广《弟子规》,凡是有团组织的地方,我们就推广《弟子规》,弘扬传统文化。
三天,甚于三年
赵宏推广《弟子规》的力度之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之大,在全团乃至全国,都很突出。她掏心掏肺的热情,感动了大连百姓,感染了与她接触的每一个人:“首长好!感谢《弟子规》、论坛,工作家庭以及成长,都因这些更加美好;感谢亲,生命之旅彼此映照,沿途有你,真的让我感到人生的美丽,永远铭记。”――这是本次论坛结束时,一位听众发给赵宏的肺腑之言。
还有更多的听众,在论坛分享环节,争先恐后地走上台去,给自己的父母、公婆道歉认错,痛哭流涕,表态以后一定好好孝顺父母,很多父子、母女抱头痛哭,场面十分感人。
“你无法想象,三天的传统文化论坛对一个人思想的洗礼、精神的救赎、良知的回归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一位大连团市委机关干部如是说。
“我以前觉得给父母提供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就是孝顺,听了论坛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肤浅和狭隘。”一名私营业主动情地说。
年逾八旬的陈广生老先生听完论坛后十分激动,他给大连团市委的领导手写了一张纸条:“这次论坛让我深受感动,期间不断流眼泪,这样的活动希望经常搞。我今年83岁,60年前我在团市委工作,作为一名老团干,我为大连团市委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做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为赵宏们的努力,而变得人心更加向善向美向着阳光;他们并没有止步,他们更有一个愿望,想要把传统文化论坛,推向全国。
十位讲师十本书
张发
退休前,张发曾历任海南省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海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曾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监狱,他总结自己十几年的监狱工作经验,认为所有犯罪人员均是在起心动念处迷失了自己,他将《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监狱,用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教育服刑人员,取得良好成效。
语录:开启心灵的万能钥匙就是传统文化,我本人是受益者、践行者,现在是传播者,我觉得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渗透力,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基因,学了之后会发酵,孝道是传统文化的真谛,传统文化是道德情感。孝道教育最能触动服刑人员――动情,入心,力行,触动,感动,心动,行动。看一个人能不能改过,就看他有没有忏悔之心,改过之心。
傅冲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傅冲曾主演《红十字方队》《夏日恋语录》。从小因受到父母离异的创伤,怨恨和狂躁长时间伴随着她,打爹骂娘,曾一度婚姻告急,抑郁症严重,虽演艺事业一度风光,但逐渐到了“数着钱想自杀”的地步,甚至差点走上自杀的道路。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传统文化,让她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错误,认识到百善孝为先。今年年底,她将出演央视投拍的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语录: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我心里都是恨怨恼怒烦,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自己最幸福、最健康、最快乐、最智慧。我现在的三个家族,我妈妈家,我父亲家,我丈夫家都非常幸福。我问朋友:这些幸福值不值一千万?朋友羡慕地说:你现在简直是亿万富翁!
王希海
大连孝子王希海不仅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只为照顾因脑出血成为植物人的父亲。每天晚上隔半个小时就给父亲翻一次身,每晚12时准时喂父亲吃下第6顿饭,他26年如一日地照顾着父亲。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希海用26年的坚守诠释了大孝的感天动地
语录:如果成了家,肯定会以家庭为第一位,而我不成家,那父亲永远是第一位。这样我才能一心一意的照顾父亲。这么些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
孙纳
大连“零鱼翅行动”发起者孙纳,2009年以来,她与丈夫一起进行潜水拍摄,看到体态健硕的鲨鱼被活活割掉鱼翅后抛回大海,最终沉尸海底,她感到深深地忧虑。同时,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金字塔的顶端,如果鲨鱼被残杀殆尽,海洋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引发海洋环境的酸化,而陆地50%的氧气来源于海洋,海洋环境的酸化又将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为此,他们率先开展活动,将潜水图片在媒体上、分享,号召更多的人参与“零鱼翅行动”,向所有人发出倡议:不主动购买鱼翅、自己不吃鱼翅、宣传和影响他人拒食鱼翅,夫妇二人出资10万元成立了“大连零鱼翅”环保基金,专门用于宣传保护海洋环境。
语录:鲨鱼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起到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全球每年有1亿多条鲨鱼被捕杀,鲨鱼濒临灭绝,这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张兰翔
1988年~1998年,张兰翔担任一家建筑公司经理,积累财富几百万元,但因受贪念蛊惑,先后被人骗走160万。他生发了巨大的仇恨心,发誓一定要把钱追讨回来。直到2008年年末,他的母亲和父亲在38天里相继去世,他没能为二老送终,而是一门心思地想要去追杀仇人。就在他几近崩溃时,偶然看到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他终于明白自己在处理五伦关系中犯了极大的错误。当天,他就把从前准备的钩子刀子等一大包凶器,扔进了珠江,顿时感觉如释重负。
语录:我总结了五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帮助你理财、变得有亲和力、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事业有发展。
谷爱琳
被人亲切地称为“谷大嫂”的谷爱琳,以一位亿万富翁太太的身份,她在孝顺的儿媳、贤惠的太太、伟大的母亲三个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她用朴实的语言,向观众分享了女性在家庭中如何做好妻子、母亲和儿媳的角色,如何经营好和谐美满的家庭。
语录:女人不会游泳,换游泳池也没用(指离婚)。
家是最宝贵的,丈夫是最重要的,教育儿女是最重要的。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所有的家庭成员感觉到家是一个幸福的港湾,这就是一个女人最基本的本分和责任。作为父母,留书给儿女,儿女未必能读;留财给儿女,儿女未必能守;只有留下德行给儿女,才能让我们的儿女幸福快乐。
牛文荣
90后女孩牛文荣,曾是个严重的“问题少女”,有着不忍回首的过去。因为爸爸妈妈离婚,她很小就患上忧郁症,自杀六次,跳河、割腕、上吊都没死。10岁就抽烟喝酒,后来发展到打群架、在酒吧吃药、被学校开除。她以为人生会一直堕落下去,直到遇到传统文化,直到她看到《跪羊图》,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她诚心忏悔,走入正途。
语录:羊就是个动物,它都知道跪下来喝奶,我是一个人,我都不知道感恩父母,难道我还不如动物吗?我常常默念这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张素洁
张素洁,人称“墨墨妈”。儿子墨墨是“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幼儿园期间一共被开除了11次,上学基本没有希望。张素洁放弃了读博、放弃了移民,遭遇了离婚之痛。2010年,她带着墨墨走进了大连东北路小学经典国学班,在国学班上了两年,通过学习《弟子规》奇迹般地找到快乐,墨墨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与家人和小伙伴进行情感交流。
语录: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教育学至今认为,每个人身上有95%以上的潜能没有被开发,现在全世界都在开发,都在找这把钥匙。我通过国学的学习,找到了这把最好的钥匙。
单静
63岁的单静曾是个性情刚烈的女人,因为做了二十几年环卫工人,工作非常辛苦,单静经常将抱怨挂在嘴边,回家朝丈夫撒气,从不在丈夫面前低头。学了《弟子规》之后,她懂得了“怡吾色,柔吾声”,渐渐地她学会了在丈夫面前“认输”,使老伴儿重新“从士兵变成了将军”,还戒掉了爱打麻将的“赌瘾”。
语录:在家里我不走女人该走的路,却抢了男人的路,让男人无路可走。我不仅要学好传统文化,还要做好,我要让我的家庭幸福,让家人快乐。当然了,我们都是凡人,会有一定的起伏,关键是我们学会了用圣人的教诲反思改过,就能不断进步。
钟永圣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认知演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多位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但真正开始得到广泛关注是在21世纪初期。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已经获得较快发展。鉴于此,笔者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我国海洋经济的认知演变、国外成功经验借鉴以及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海洋经济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临海国家之一,约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陆岸线北端起鸭绿江口,南端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千米,岛屿岸线长达1.4万千米,天然海洋地理及资源优势,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彰显。
201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4313亿元,较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1969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2344亿元。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918亿元、24908亿元和26487亿元,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4:45.8:48.8。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513万人。①
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产值实现稳步增长。其中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产业增加值名列前三、增速最快,三者所占比重依次为34.6%、22.5%和17.1%,三者之和占到总增加值的74.2%,分别比2012年增长11.7、4.6和5.5个百分点。但是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输增长放缓。比较而言,发展潜力较大的是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产业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20.7、13.7、11.9、11.4、9.9和9.4个百分点,增速快,发展势头好。另外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几乎与2012年持平,仅仅增加0.1%。但同时也有部分产业增加值呈现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盐业增加值较上年减少8.1%,海洋船舶业较上年减少7.7%。从三大海洋经济区域来看,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19734亿元、16485亿元和1128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6.3%、30.4%和20.8%。产值变化上,仅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产值比重有所提升,较上年增加0.5%;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别较上年下降0.9%和0.2%。②
产业发展中,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空间不断扩展,高新科技开发利用及推广继续深入,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海洋渔业和油气业增速放缓、平稳发展;海洋盐业和船舶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效益下滑,亟待改善和扭转。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势头来看,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几乎仍旧是三分天下,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平稳,比重增加;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增速回落,比重下降。
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认知演变
对海洋经济的理解,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程变化: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期间主要是关于学科建设和付诸的实践,1978年“海洋经济”概念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来,1979年在于光远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许涤新和马洪的共同倡议下建立了我国专门的海洋经济研究机构。1980年在经济学家许涤新的亲自指导下,我国第一海洋经济研讨会顺利召开。方法论上主要关注实地调查研究分析。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开始将重点研究对象转移到区域上来,并且开始将多学科整合,综合研究海洋经济发展问题。这个阶段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海洋技术经济研究、对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果的研究,同时伴随着研究方法论开始由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理论定性分析。
第三个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开始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重点进行全面研究并取得诸多发展。关注点从针对海洋自身开发利用的研究,扩展到关注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范围从海洋及海洋沿边的研究,扩展到关注海陆之间衔接与资源共融和整合研究。方法论上也开始发展和完善以具体经济理论和先进经济学模型为基础的定量分析。③
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外借鉴
国际上普遍关注海洋经济发展始于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1年,“21世纪是海洋世纪”概念首次在联合国正式文件中提出,至此全球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对海洋认知和建设步步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分别制定详细的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并将此作为战略决策进行明确。各国希望能在未来的海洋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获得最有利的竞争地位,同时也把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增速的新增长点。
美国22680千米的海岸线和340万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域使其海洋发展战略不容忽视。其海洋经济实力强大,产业发达,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海洋经济发达国家之一。纵观历史发展,不难看出美国海洋经济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几个方面不容忽视。首先,理论完备,方法系统。美国早在1974年就已经开始对海洋经济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和测算方法。之后又定义和量化海洋经济、沿海经济、海洋产业和海岸带指标,以便进行统计。其次,政府主导,依据明确。美国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作用非常突出。美国《海洋资源与工程开发法》于1966年获得国会通过,之后依据此法成立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总统委员会,就美国海洋问题进行全面审议。到1999年,美国正式组建了新的组织机构―国家海洋经济计划国家咨询委员会,来具体管理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并开始正式实施“国家海洋经济计划”(NOEP)。除此之外,在2001年,布什总统还专门任命了一个由16人组成的海洋政策委员会,其成员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士组成,意在为修订美国海洋政策提供科学研究和相关准备。最后,实力雄厚,科技支撑。美国依托自身强大经济实力后盾,给海洋经济最有利的支撑和保障。美国组建了3所研究所(伍兹霍尔、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和拉蒙特―多哈蒂地质研究所),同时,在国家海洋大气局下属成立水下研究中心等机构,以此形成海洋发展所需科技支撑。④
英国陆地资源贫瘠,岛屿众多,其自然条件驱动其海洋产业迅猛发展。追根溯源,英国自18世纪开始便是海洋造船业和海洋运输业大国,一直领先世界水平,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典范代表,除了自然优势条件外,英国海洋经济的成功发展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密不可分。一方面英国实施开发与保护并行的发展战略,以南安普顿海洋学中心、普劳德曼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为依托,强大科技保障渠道,促使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政策,如《海上倾废法》、《人渔业政策》等,详细规定和明确提出各种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应有的保护责任和措施,从而系统地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另一方面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不影响捕鱼权和航海权在内的其他公共权利的拥有。英国政府还对从事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企业提供建设补助金支持。⑤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陆地资源缺乏,海洋是其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日本对海洋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也异常突出。日本海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九成以上的资源从海洋中得到,海洋运输是其主要依赖途径,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其中在海洋良种繁育、生物提炼、生物医药等高新科技产业方面成绩卓著,规模成形。究其原因,有其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战略指引。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进行了产业战略调整,开始逐步将经济发展重心从重工业和化工业层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技术开发层面进行调整,推行“海洋立国”战略。进入21世纪,海洋和宇宙开发成为日本政府新的发展战略,并将此作为维系国家生存的基础。第二,体制改革。管理体系的改革。2001年是日本海洋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日本政府机构缩编,将海洋事务归为8个部门进行管理,同时,为了协调各个机构与企业集团的利益冲突,日本设立了海洋开发审批委员会等协调机构,以此来推动国家政策顺利实施。至此,日本有了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第三,产业集群。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便推出了“产业集群计划”,时隔3年到2004年,就已经有19个地区产业集群建设得到了政府认定,该计划促使了日本海洋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并且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区域,逐步形成以大型港口为依托;以海洋技术进步、海洋高科技产业为先导;以拓宽经济腹地范围为基础的发展趋势。⑥
海洋经济发展的启示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科学、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关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海洋经济战略研究。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海洋区域划分不如陆地区域划分那样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谋划和布局,统筹好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和海洋区域合理布局的关系,统筹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二,完善体制,提升管理。完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组织管理监督体系、区域综合开发体系、海陆联合动态管理体系和综合执法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管理监督海洋发展、预警监控海洋安全的能力,最终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新提升。第三,明确目标,重点实施。依据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近期与远期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方针,明确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并以此提出和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二是要强化海洋立法和实施细则。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涉海事务的增加,一系列的海洋问题都可能会出现。但由于我国海洋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基本上以地方区域发展为主,行业发展协调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全国统一部署、整体布局谋划和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全国性的海洋基本立法,编制海洋规划的总体原则和程序的工作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经济显得异常重要。规划先行、政策指导不能缺失。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以便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区域特色的结合。
三是要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和观念的形成。意识观念影响个体的行为,宣传教育融入生活实践,我国需进一步做好海洋经济意识宣传,以推动海洋经济向前发展。第一,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海洋经济的相关培训,以牢固树立其海洋经济观,提升其海洋经济管理与综合决策能力;第二,综合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向民众普及海洋经济相关知识,让民众意识到我国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奠定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三,借助多种多样的海洋活动,积极推动公众与官方、公众全体共同参与海洋经济的开发和管理,促进公众民族海洋经济观念的形成。
四是维护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第一,明确,维护海洋权益。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海岸带、海洋岛礁建设,可以针对海岸带大力开发水产养殖、海洋盐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工程项目,拓展海岸带功能;针对海洋岛礁要着手强化和巩固岛礁硬件设施建设,依据岛礁扩展旅游资源、深海资源等内容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我、我管理、我开发的地位。同时还要加大海洋巡视(巡航)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我国渔民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权益,并且逐步扩展公众其他海洋权益,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处理,确保我国公民海洋权益及海洋经济安全。第二,依法行事,打击违法行为。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主张的海域管辖权益,坚决查处和打击侵犯我国海洋权益和非法使用获取海域资源等违法行为。第三,严格执法,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海上执法离不开人员保障,要加强我国海洋执法队伍建设,人员是保障执法效果的基本要求。要基于我国海洋基本国情和管理特色来构建海洋执法队伍,并且还要从制度安排、资金投入、技术装备、社会保障及管理上给予全面到位的支持。
五是要全面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海洋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使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的需要,既实现资源经济效益利用最大化,又达到生态环境自身循环生生不息。第二,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离不开人的干预,因此,要提升涉海公众海洋环保意识,增强海洋环保观念,规范海洋开发利用行为,实现人海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第三,完善环境保护评估系统。建立科学合理海域管理及使用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及海洋预警体系,优化组合动态海洋环境评估体系,优化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第四,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事后修复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立体监测体系,实现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增加政策、资金、技术及人才的投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竞争力,增强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管控,降低成本,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
(作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县域文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YD20Z)
【注释】
①②《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③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1期,第153、157、158页。
④宋炳林:“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26页、第27页。
⑤储永萍,蒙少东:“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第9期,第67页、第68页。
【关键词】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雾霾……为此,我国政府早就发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号召,作为与环境保护教育直接相关的地理教师责任更加重大,要把有关自然与人文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学生以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约束自己平时的破坏环境的行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怎么做呢?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1.了解环境现状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材中一幅幅的图片、一段段的文字真实的告诉学生一个被污染得面目全非的地球。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荒漠化问题等。再如:各个国家曾经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汞污染事件、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以及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这些生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从而增强学生环保的责任感。
2.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环境能力的教育。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以上知识进行环境教育,可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环境意识。
3.掌握环保知识
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比如: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毁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去保护森林。另外在讲到南极臭氧空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冰箱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会大量消耗臭氧,学生就知道应选用无氟冰箱。
4.强化法制观念
为治理现有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等。有些法律、法规已写入了教材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意义,以此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把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从而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未来环境和发展的合格人才。
1.渗于课内
①充分利用教材素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做到地理知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其实现在的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遇到这些内容时应仔细研究教材素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性的穿插环境教育。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的案例2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两千年前的黄土高原草木茂盛、禽兽成群,除了黄河以外还流淌着许多大小河流,遍布着许多大小湖泊,河流清澈见底,湖泊星罗棋布。但到了唐代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开始恶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剧增,大规模开荒种地,并且砍伐大片的原始森林,兴建房屋等。久而久之,耕地、森林、草原越来越少,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湖泊消失。由此可见,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再如:在讲到城市化时,其中就有介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和废气、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噪声污染加剧等。由此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②充分挖掘隐性知识
教材中的有些地理知识,看似与环境问题无关,但实质上具有环境教育方面的内涵。教师可以从这些隐性知识中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向学生渗透,以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必修二中的《人口的数量变化》中讲到“地球村第70亿位居民诞生……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这段内容表面看来是在讲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其实借此教师就可更深层次的挖掘它的环境内涵。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会更深入,向环境索取的资源更多,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更多,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的行为,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砍伐树木等。这一系列的过度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这就让学生认识到了今天如此多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就是人口问题,所以要保护环境就一定要严格控制人口。
再如:必修一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讲到“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们不仅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而且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从这句话其实就可以引申出一些环境问题。地下水的开采也要注意科学,要有计划,若无节制地开采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面下沉、出现地下漏斗、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以上海为例加以分析,让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 ,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随时都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③充分利用身边实例
比如在讲到全球变暖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哪些现象是全球变暖的表现,如:冬天较少下雨、夏天温度比往年高等。再可以让学生谈谈身边哪些事情的发生在加剧全球变暖,如:森林被砍伐、绿地减少、家中烧煤球产生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再如:在讲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所住的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境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所以应引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去,到现实中去具体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寓于课外
①参观调查
如参观一些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站,还有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一些环境优美的地区,让学生有一种感官上的对比,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②社会实践
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美化环境的义务劳动,比如:清扫街道垃圾、清除违规的广告纸、排齐道路旁的自行车等,以此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环保义务宣传,向大家宣传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还有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以形成“人人宣传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③其他活动
请环保专家来学校开讲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主题班会;结合每年的环保纪念日开展相关的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进行禁烟宣传活动;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下乡务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说“我们欢迎新观察员国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我们注意到北极理事会官员采用了观察员国手册来指导观察员国之间的关系。”
北极地区的重要性
接纳更多国家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反映了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为什么北极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频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讨论的重要议题呢?
环境与资源
北极约21万平方公里,包括北冰洋、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冰岛的部分领土。北极有着极端的物理环境。在漫长的时间里,几乎整个北极都在被某种冰面覆盖着,有些部分甚至常年涂冰。平均温度在-40到0°C之间,冬天甚至低于-50℃。在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在-10到10°C之间,某些地区偶尔能超过30℃。
北极地区具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近13%未被发现的石油储量和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均位于北极圈以北。该区域还拥有世界一流的铁矿石储量,如锌、镍、金、铀和其他矿物质。除此之外,巨大的生物资源量也在此地被发现,其中包括超过150种鱼类,如鳕鱼、比目鱼、鲱鱼等,所有这些鱼类在世界渔业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
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由于极端天气条件,北极许多自然资源尚未开发,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这就是说,虽然极地区域的环境条件非常严酷,但它对于微小的气候变化也非常脆弱敏感。因此,地球正在经历的升温,深刻地影响到了该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冰期。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图片还显示,极地冰盖在萎缩,冰川地区以每10年收缩9%的速度在萎缩。如果未控制,这种快速融化率可能会导致北极在本世纪末夏季无冰。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更容易到达北极。冰岛阿库雷里,斯蒂芬森北极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琼拉森说,“冰融化使人类更容易探索北极的自然资源”。随着冰的减少,重冰下的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会比当下变得更容易开采,北极海北部地区的商业捕鱼活动也有可能上升。
此外,北极冰层融化可以让人们开辟新航线。最终,普通船舶不需要破冰船,便可以航行在该地区。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这将发生在2050年。新海上航线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之间有利可图的航线。因为它可以缩短行程,船舶不需要穿越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例如,与使用埃及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路线相比,北海航线可以减少约40%的西欧和东亚之间的旅程,从21000公里缩减到12800公里。从鹿特丹到温哥华的距离可以从使用巴拿马运河的16400公里减少到使用北海航线的12850公里。使用北海航线的另一个受益者是,航行在亚丁湾和马六甲海峡等热点地区的船舶,可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位居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战略地位,北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军事专家认为,北极地区是发射弹道导弹的理想地区,因为把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预警系统,以及战略威慑系统安装在这里,十分方便。因此,北极对许多国家的国防至关重要。目前,美国已经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弹道导弹防御盾,俄罗斯向北极派出了先进的战略核潜艇。
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海平面升高的影响。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报告,自1993年以来,海平面每年上升3.1毫米。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低洼的岛国,特别是在赤道地区和沿海的城市遭受打击最大。像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正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两个基里巴斯的岛屿被海水吞没。像洛杉矶和纽约市的许多沿海城市也无法从海平面上升中幸免。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份报告发现,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增加沿海城市的脆弱性,从而导致洪水,海滩和湿地的恶化。“海平面上升也可污染淡水供应和毁坏农田。最坏的情况是沿海城市被淹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总之,北极地区的环境状况关系着人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关键。因此,北极理事会成立的首要原因是北极国家承认了确保这一领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北极理事会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政府间高级别论坛和解决北极共同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航运活动的主要机构之一,通过促进合作,协调北极国家之间的互动与参与北极土著社区。
早在1989年,在芬兰政府的倡议下,八个北极国家的代表在芬兰的罗瓦涅米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挽救不断恶化的北极环境,其结果是编制了大量的技术和科学报告,最终形成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一个多边和北极国家之间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旨在监测,评估,保护,应急准备/响应,以保护北极地区。
北极理事会经由渥太华宣言宣告,于1996年9月19日正式成立,北极理事会和渥太华宣言由AEPS负责监督和协调。此外,享有采用、参考和管理可持续发展方案的责任。最后,论坛也负责传播信息,鼓励教育和研究,以及促进国际社会对北极相关问题的关注。
北极理事会的结构
宣言还制定了该理事会的结构。只有在北极占有领土的国家可以是理事会的成员。理事会有8个成员国,即加拿大、芬兰、瑞典、冰岛、挪威、丹麦、俄罗斯、美国和瑞典。理事会主席每两年更换一次。目前,加拿大是主席国,他将监管理事会直到2015年。
除了成员国,该理事会已设立常驻观察员和特设非北极国家和其他组织的观察员。观察员地位将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批准。观察员国获得大多数理事会会议的邀请。截至2013年7月,该理事会已将此地位授予了12个非北极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和英国。2013年5月13日,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被授予永久观察员的地位。
对于特别观察员国,他们需要请求参与每个单独的会议,这样的请求是形式上的,其中大部分都被授予。但在具有长期影响的决策过程中,常驻观察员国家和特设观察员国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作为观察员国没有投票权。
同时,观察员地位也对政府间和议会间组织开放,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国际红十字联合会、北欧部长理事会、北极地区议员常设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少数非政府组织,如世界驯鹿牧民协会、北极地区大学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北极项目。
本次论坛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国家,政府间组织,议会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同时也包括在北极土著社区的代表。为了确保原住民的权利,理事会特别给土著人民组织永久参与者的地位。永久参与者对理事会的谈判和决策有充分的协商权利。到目前为止,有6个组织有这样的权利,如阿留申人国际交流协会、北极阿萨巴斯卡会、国际理事会Gwich'in、因纽特人北极圈理事会、俄罗斯的北土著人民协会和萨米理事会。
理事会的活动分六个工作组进行,首先是AEPS,覆盖范围广的面向科学的研究,气候变化和北极环境紧急响应。该工作组是北极污染物行动计划,北极监测和评估方案,北极动植物保护,紧急事件预防,准备和响应,保护北极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组。
工作组在部长级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工作。
理事会的成就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记录北极海冰损失,冰川融化等面临的多重问题与挑战,其中包括苔原解冻,食物链中的汞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海洋酸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报告为北极理事会提供了诸多实用信息、意见和建议。例如,在对AMAP污染物的调查结果中,详细记录了北极国家的大气汞排放量,在北极理事会于2001年既定的几个项目中,减少北极国家的汞排放是项目的主要目标。
该理事会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成绩是维持北极地区的稳定。该地区资源丰富、战略重要,自冷战以来,一直保持着长时间的稳定,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美国和俄罗斯具有显著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中国,一个新兴的力量也考虑到北极对其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没有大的冲突。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北极理事会提供的政治谈判平台。出于这个原因,许多研究人员,如拉普兰大学研究北极政治的拉西教授,宣称北极理事会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就是该地区的政治稳定。
关于成功亮点,应该是两个北极国家签署和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他们是北极搜寻和营救协定(2011年5月12日,格陵兰努克部长级会议上签署)和海洋石油污染合作协议(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基律纳部长级会议上的通过)。
扩展到亚洲
5月15日是北极理事会的里程碑,因为这是来自亚洲的国家第一次被授予观察员地位。新观察员虽然还没有投票权或影响决策过程,但对北极理事会和亚洲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开放的世界
尽管成员国如加拿大和俄罗斯最初持怀疑态度,但该理事会还是认为最新的扩张向世界展示了理事会的开放和拒绝北极孤立主义的思想。
许多专家认为该理事会是一个“独家俱乐部”,因为首先所有的决策权被限制在理事会的八个成员国内,很少考虑非北极国家的关切和利益。在基律纳的会议之前,6个非北极的欧洲国家,被授予永久观察员地位。此外,选举观察员的过程仍然是不透明的,因为这都是幕后操作而且共识的达成也没有经过选举,因此,观察员的作用仍不清楚。
此外,所有观察员申请国都需要“承认北极国家的和权利”,但根据国际海洋法律,北极的冰冻水域的一大部分是国际水域。许多潜在的候选国家认为评选的标准是很荒唐的要求。
因此,一些人认为,现有成员是要在强大的非北极国家像中国和印度进入理事会前建立“游戏规则”,并巩固其在北极地区的合法地位。
但基律纳会议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因为理事会接受了六个新的观察员,其中5个是亚洲国家。在所有新成员国中,印度和新加坡的通过更是让很多政治评论家意外,因为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极其遥远。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标志着北极理事会欢迎所有关心北极事务的国家参与。
为什么亚洲国家有兴趣
从历史上看,该理事会的主要关注重点放在了环境问题上。然而,假定在未来几年内全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理事会的辩论很有可能会超越环境问题,并成为一个国际平台,讨论如开放贸易路线,探索自然资源和北极军事化是否会加剧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亚洲国家,希望在北极问题上有更大的发言权,以确保国家能源和经济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申请观察员地位有以下几个原因。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很容易引发洪水和风暴等极端天气,这可能会打击许多沿海城市,包括上海,影响粮食和农业生产。此外,NSR有可能成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的关键。前中国驻挪威大使承认,“如果开辟路线,中国将利用其便利性,大大降低成本,提高货运量。”此外,中国很希望参加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的开发。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港口枢纽,新加坡已是20多年来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并是连接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主要贸易航线。然而,随着北极冰层融化,NSR可能成为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这对于新加坡来说,将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其作为国际海港在全球海上活动中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的后果。虽然它拥有进步和财富,新加坡和许多欠发达的岛屿国家,如马尔代夫,图瓦卢一样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很脆弱。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一带一路”交通建设需要法律规范的保障,中国相关交通立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发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二是要成为交通管理组织和相关机构协调相关职能的制度规则,通过立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搭建交通国际合作平台;三是要通过立法,反映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交通需求,完善国际交通互联互通规则。
“一带一路”交通合作概况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的交通状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等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西欧、南欧、中东、东南亚和东亚等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设施指数优于内陆地区,跨洲际货物运输以海运为主,人员交流以航空运输为主。其中,西欧、南欧、东亚、南亚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已具规模,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南欧一线的海运交通网非常发达,西欧、南欧、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民用航空基础优于其他地区。
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中国加快与沿线国家的交通对接,如发展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加强航道运输与东南亚、南亚等丝路沿岸国家的港口群建设。同时,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2.中国在“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领域已取得的成绩。第一,积极加入国际交通组织参与国际交通规则的制定。2016年7月5日,中国向联合国交存了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的批准书,为建设通往欧洲的快速“新丝绸之路”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积极参加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会议谈判,承担国际交通运输相关工作,如派员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组织担任重要职位,为国际组织贡献了中国交通智慧,参与重大问题的权益平衡决策。参与设立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为“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渠道。
第二,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交通的互联互通。中国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积极开辟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推动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持续推进与沿线国家共建重点港口、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开通了中欧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和邮政班列,形成了国际物流大通道。通过73个公路和水路口岸,中国与相关国家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海上运输服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与43个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每周约有4200个航班;简化了国际铁路联运办理手续,促进了中欧间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开展国际铁路运邮合作,“中欧班列”已开行39条,到达10个国家15个城市。
此外,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和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及其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印尼雅万高铁、肯尼亚蒙内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整治工程以及中俄跨境桥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或投入运营。
第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交通协议。目前,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同时,中国已和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等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交通领域国际合作的法律需求
交通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体制的建立,即交通运输合作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及配置;二是交通运输制度的建立,不仅包括交通法律法规,也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一带一路”战略交通领域国际合作的实现,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
1. 需要协调的交通规划制度。目前,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沿线国家自身建设规划不完善,而且也缺乏从全局、整体角度对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与关键通道及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这是影响投资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参与一些重要通道及关键枢纽建设项目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完善沿线国家相关规划,并从全球化及与全球交通运输网络衔接的高度加强“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与各国规划的有机衔接,是促进沿线各国加大投资力度、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和投资者共同参与关键环节、通道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2.需要建立交通合作管理平台。当前,“一带一路”尚未形成专门的区域交通合作平台,而是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双边的高层会晤、主场外交、多边机制嵌入相关议题等形式,谋取沿线国家交通国际合作的共识。例如,已经建立的交通部长会议机制,其主要职责在于组织和协调各类形式的国际合作,包括制定统一的关税、交通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便利的运输条件,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等,最终实现跨国、跨区域商贸物资流动的畅通。但是由于“一带一路”交通发展需要建立区域内海陆空一体化无缝运输物流网络,因此,需要建立区域间交通合作管理平台,协调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海陆空运输便利化,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合作,在新增航、跨境运输、航空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提升交通安全环保水平,保障航行安全与海洋环境清洁。
3.交通基础设施的标准和技术水平需要协调和兼容。“一带一路”交通国际合作体系,必然是连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各自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形成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有序运行需要统一交通技术标准,对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管理服务等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引导各种运输协调衔接。从体系构成上来看,“一带一路”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运输服务标准、工程设施标准、安全应急标准、信息化标准、统计评价标准、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以及其他相关领域标准,且这些标准的核心指标应当统一。
4.需要建立交通建设资金融资制度。“一带一路”建设最初是由中国倡导,并且积极推动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的设立,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供应者。但是为了实现“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形成沿线国家广泛和充分的⒂耄就需要完善“一带一路”的交通建设资金融资制度,从而保障资金融通的安全。在采用TPP等方式进行交通项目建设时,要注重保护参与主体的利益,形成合理的资金融通、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
5.需要建立交通通道安全和维护制度。安全是交通管理的基础目标。“一带一路”交通通道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运营线路超长,运输量巨大,因此,交通安全管理会面临很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矛盾。例如,影响交通通道安全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因素,还涉及到、风俗习惯等因素。要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交通发展的需要,需要建立国际合作的交通通道安全维护制度,以保障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6. 需要规范国际联运机制。当前,国际联运机制并不完善。以铁路为例,《国际铁路货物联合运输协定》与《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各自使用一套体系,没有统一运单,导致中欧贸易货物运输衔接困难;在公路方面,也存在公约差异的问题,如欧洲的《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在俄罗斯等国家不通用,中国与中亚的公路过境运输存在大量的制度问题。同时,中国自身关于联运的规则也不规范,出入境货物通关程序、税收征管、企业管理、货物验收等还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缺陷。
中国促进“一带一路”交通国际合作的立法趋势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需要充分考量“一带一路”建设所涉阶段的复杂性及国家的差异性。中国在促进“一带一路”交通国际合作中的基本理念是以区域整体利益观代替本国局部福利观,更加突出中国向周边国家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功能。
1. 梳理交通法律法规,及时进行立改废。中国立法部门正在对交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系统清理。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要求,对与国家交通战略方针政策不一致、与法律法规不一致、与新经济形势不一致的交通法律规定,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的交通理论基础,并且逐步拟定立改废的处理意见及理由。例如,《民用航空法》已经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修订后的法律即将出台。《铁路法》也已经进入修订论证阶段,预计会在近几年内完成修订工作。
2.积极参加国际相关交通公约和达成交通合作双边协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法律规则也在不断发展,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借鉴和移植。法律全球化促进了法律技术化趋势的发展,在营运车辆与驾驶员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违章处罚、交通事故调查程序与损害赔偿等方面,大量的法律跨越了国界而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技术。中国正在积极参加国际相关交通公约,促进交通公约的规则统一,同时,也积极和沿线国家建立交通合作双边、多边协定,促进交通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
3.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监管机制,完善交通便利化措施。中国正在努力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合作监管机制,规范联合监管措施,例如,统一载货清单。同时,将交通便利化措施制度化,立法规范跨境运输、口岸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交通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扩大在海关通关、关税征管、交通责任承担、交通执法与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4.促进国内交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正在结合交通运输发展实际,接轨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ISO/TC269、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9、国际铁路联盟UI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修改。及时跟踪国际交通标准发展动态,开展中外标准的研究和对比分析,参考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接轨步伐。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等,加强标准翻译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中国在国际交通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多层面、多方式宣传和推广中国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融入或提升为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