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展望范文

数字经济的展望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经济的展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经济的展望

篇1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自动化技术 发展前景 热工自动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用电量急剧增加,这就为火力发电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背景下,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火力发电厂中,促使火电厂自动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当前我国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和监控保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有助于推动我国火力发电厂长远发展。由此看来,加强我国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展望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火电站的自动化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动力基地生产制造能力随之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火电机组经历了从小容量到大容量,控制保护系统从简单到更加复杂的过程。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机械工业部就引进了300MW和600MW的考核机组生产制造技术,并且为热控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分块控制模式。

1.1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当前火电站运行的主控系统,单元制机组的锅炉和汽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由机、炉共同承担着电网的供电量控制工作,确保风电机组运行压力稳定。也就是要求由一个统一的协调控制系统,对机、炉进行控制,确保机、炉两侧的变化情况能够降低到最小值,尽可能的减少两者相互影响的数值,优化参数控制[1]。

1.2 炉膛安全保护系统

炉膛安全保护系统则是火焰监测和燃烧器管理,通过逻辑联系实现对系统的压力保护和吹扫保护等。炉膛安全保护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锅炉炉型以及煤炭种类来确定合理的保护逻辑条件,这种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逻辑保护条件设置不合理出现预警信号误报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锅炉安全运行出现爆炸事故。这种逻辑连锁和控制装置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从最原始的继电器或者固态元件基础进一步演化成为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应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保证逻辑控制的安全可靠性。相应的编辑软件则是采用梯形图编制,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修改控制流程[2]。火焰监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追赶国际脚步,采用传像光纤和CCD开发研究出来智能锅炉燃烧火焰检测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煤炭种类的不同引起的燃点变化,从而造成火焰检测出现误报现象,有助于更为合理有效的了解到燃烧器火焰情况,还可以借助彩色图像对燃烧器燃烧情况更加直观的了解,以此来提升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1.3 汽机电液调节系统

汽机控制系统最初是采用液压调速系统,但是随着电器元件和控制设备可靠性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出采用高压抗燃油伺服机构,能够实现对汽机转速、压力和电功率的回路控制,做好阀门管理,丰富系统功能。对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从最初的盘车开始,逐渐从冲转、暖机、加速、增加负荷直到汽机正常运行,接受电网的调度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确保电气机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应该尽可能的延长机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让机组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3]。

我国最初的汽机控制同样是应用液压控制系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逐渐发展为模拟电调和数字电调,主要是借助模拟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得以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为机组运行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口了30套300MW的火电机组,采用川电调的控制系统,具备机、炉协调控制功能,机组自启动功能,运行参数显示和报警功能等等。国产的早期数字电调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配置不具备通用性特点,所以在后续维护和检修工作开展中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相关数字电调厂商开始不断优化系统软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软件透明度,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有助于更为合理的配置系统结构和功能。

1.4 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篇2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也给新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械自动化技术,正是机械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挑战的产物。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甚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其实质就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结合,对需要加工的对象,进行自动化、连续性的生产作业,从而使得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化、安全化和自动化,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程序单元

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判断,明确系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

主要是对系统进行能量的施加和定位明确,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3)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性单元,可以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系统性能参数的分析。

(4)制定单元

制定单元属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传感单元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

指用于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动作进行调节和管理的保障性单元部分。

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可以使机械制造的过程更加高效和迅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降低设备的成本造价;其次,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强化生产效率,不仅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周期,便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还可以提高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的应用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涉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中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对产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等,通过对设备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参数信息,从而实现控制生产的目的,是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有力保障。

(2)物资供输的自动化

物资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利用系统,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自动运输到相应的位置,也可以将成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运出生产线。对于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而言,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机械制造的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物资传输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自动传输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单机自动装置等。

(3)生产的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自动化的关键,是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数据,自动完成生产过程,从原料的运输、抽检、装配一直到包装,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生产线往往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而由于完全由机械自动生产,不存在疲劳操作,可以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持续重复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错率,确保产品的质量。

(4)设备装配的自动化

设备装配的自动化,主要是针对生产设备而言。可以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相应的参数、规格、形态等,对生产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自动化装配,之后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组装,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工艺流水线。

2、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技术功能和技术经营的集成。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优化。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有效集成,确保其各自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较为常见的集成方式,是CAD/CAM 为主的 CIMS工程应用方式,可以切实保证机械制造的稳定和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行业的全面覆盖,其本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机械制造行业最为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融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措施,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系统能够自主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应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专家系统。所谓的专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数据库中集成了大量的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象地说,应用专家系统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管理,就好比聘请了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可以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机械制造的顺利进行。

4、柔性化应用

柔性化,是指机械自动化系统可以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表现出相应的适应力,具备良好的可操作空间。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对于市场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不仅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还必须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类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生产与市场的脱离。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柔性化应用在机械制造中表现为敏捷制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

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强化;

④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柔性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举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在某县城拥有两家农机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甲公司实行技术保密措施,固守自身的生产方式,一味埋头生产;而乙公司实行柔性管理,安排专人到农户家中,了解农户对于农机的实际需求,并努力做好技术攻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规格进行了适当调整,虽然在一段时期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顺应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扩大,一举超过了甲公司,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前景展望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数字化环节: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的零件使用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自动化生产的合理性。

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实现企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数字化生产的形成过程。

③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实现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管理,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出现虚拟化的趋势。虚拟化制造技术实际上与数字化环节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同样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机械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差距巨大,但是也在不断缩小,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9.

[2] 李秀昌.浅谈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9)201.

[3] 黄永亮.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4)95.

[4] 胡阔海.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30)115-117.

[5] 杨旭光.有关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3)451-453.

篇3

关键字: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一次与二次设备(非线性优化镇定器、滤波器)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现代电力系统日趋智能化。信息传输方式单一、实时性差的点对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快速响应的机制。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电网不同环节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响应的迅速性得到满足,同时,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电网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量急剧的增加,传统的控制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技术的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克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信息通道,建立一个双向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这个通道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的建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监测和校正提供网络支持,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电网各种扰动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补偿,智能分配电能,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中,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开放的通信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方便各种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升级;二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智能的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1.2 自动化测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网能源运输的阻塞情况、各区域的用电状况等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能够满足数字信号与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等采集数据的相互传输的需求,使得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及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此外,自动化测量设备还具有计算电费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通道被传输到信息存储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网电能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依靠通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监测,控制、调整电网的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快速诊断系统故障,并快速制定出相关决策,对于确保电能的安全、持续输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决策法,系统通过对电网正常参数的对比,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进行自动调整。专家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1.4 自动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自动化支持系统是用工作人员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数据表示出来,用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记录和总结。这些信息的转换依赖于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支持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自动化支持技术建立经验库,对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推论,输出处理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准确的执行处理方案。通过制度化支持系统,智能电网的应急处理能力,系统可分析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决策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几种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与信息化提升电网设备监测

在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标准化的电网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可以对电力设备、变电站和电网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及控制。电力设备和电网的未来运行状态,则须根据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在专有系统或基础平台支持下利用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分析。

在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统一公共信息模型(UCIM)的基础上,扩展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相关信息的抽象描述,并以子集(Profile)形式提取,可以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及访问系统提供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涵盖以下数据:①逻辑电网模型,即以电网设备功能角度抽象描述的电网及电网设备连接模型;②电网运行数据,如设备运行电压、经由设备输送、消耗的电能等;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即表征输变电设备自身状态的电气类状态及化学类状态数据。

2.2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是以组成全所的各控制单元智能化为基础,加上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构成的全所二次控制整体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各保护功能完整、独立,并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齐备、可靠,人机界面可操作性强,使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能将全所实时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地传输至相应的SCADA系统等功能。随着集成电路、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从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其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当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信息挖掘和信息交叉为基础的,将变电站中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具有状态监测、事故预防等处理功能。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提升调度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管理等诸多分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正确理解数据或电网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备很好的调度功能。两者的融合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功率备用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可视化图形的Web;对历史数据的回放、重演、评估;对关键线路低频震荡模式动态阈值可视化监测等。

2.4 配电自动化推出智能电网配电新方案

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实现适应性故障处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可靠性供电质量。这些要求都必须要对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配电自动化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用户定制、智能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小了故障停电的区域和时间,甚至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自愈合。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现有配电网络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配电网重构建,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信息的支持,还要求电网控制能力延伸至用户室内,从而增强控制中心对电网的控制能力。AMI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状态评估、快速模拟仿真、最优化处理等,实现智能电网快速适应故障,大大缩短了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满足上述任务,继电保护、供电恢复、故障隔离、安全控制等系统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彼此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处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为新型配电方案的设计奠定的技术基础,通过模拟风险评估、优化和自愈控制,实现改善电网安全性、可靠性,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网络重构、电压和无功补偿、故障自动定位和修复等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的配电方式。

篇4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 监控通讯 联网技术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标准,通讯协议不开放,数据格式不统一,传输非标准技术层面的信息交换不畅通

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成信息传输、确认及响应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系统只有依赖完善合理的标准,才能实现系统组件间乃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扩展、优化系统的功能。目前,“以多种形式的总线制”为主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普及和推广,但国内尚无针对“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的设计标准由于技术来源不同(引进、合作、开发及仿制),其通讯协议的芜杂多样引发了诸多问题。

1.1.1产品研发及制造业良性发展举步维艰,技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1)各研发及制造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行为闭关自锁,应用技术芜杂,技术含量差异大,难以做到扬长避短,合理有序,更谈不上与先进技术同步和国际接轨。系统的封闭性造成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没有互换性,系统功能扩展艰难,制约了火灾自动报警行业的发展。

(2)重复开发,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技术和资源重复耗费,致使产品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把握市场先机和占稳市场。

(3)通讯协议的非标准化,使得产品技术性能的好坏缺乏界定和鉴定的统一标准,难以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优胜劣汰,不但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变相地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推波助澜。

1.1.2系统维护保养缺乏标准、可持续的技术支持

(1)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通讯标准,不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无法互换,一旦系统需要维修、更换、清洗,用户则可能因损坏的器件得不到维修更换,而被迫全面废旧换新或选用其他企业的产品,或因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支持而听任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瘫痪失效,前者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后者形成火灾隐患。

(2)由于通讯协议不统一,使得用户一旦选择了一家产品就永远受该企业的制约。

(3)由于通讯协议不统一,将给各种火灾自动报警产品纳入标准化的广域网络管理造成障碍,国家有关部门也难以在网上对任一火灾自动报警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统一指挥。

(4)随着经济发展,一幢建筑内或一家工厂同时运行两台或多台消防报警主机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不同厂家、不同年代、不同类型而且各自独立的消防报警系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1.1.3用户操作使用困难

由于消防报警设备产品市场没有独霸一方的绝对强势产品,也由于标准规范给生产商留下太多的发挥余地,因此消防报警设备的主机不像PC机那样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加上产品进口因素,用户界面更呈现“联合国”效应;设备本身用户界面不友好,而且日常使用和操作人员大多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外语能力,加上人员的频繁变动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很大一部分消防设施运行得模模糊糊,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用户使用积极性不高。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困扰用户

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的任务就是要剔除干扰,及时、正确地判断火灾,但是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由于环境中的气流、灰尘、湿气、电磁场、电瞬变、静电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和不规律性,其变化特征与火灾时的烟雾或温度变化有其相似之处。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例如离子和光电感烟传感器不但能感应很宽的非火灾现象“粒谱”,另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又有某些探测“盲区”,误报、漏报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1.3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有待进一步扩大探测服务领域

针对特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用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现超早期火灾报警。目前这种技术仅限于对烟粒子的探测,其在应用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应用场所环境的限制,在洁净空间的火灾探测中应用较好,在一些普通环境条件的场所,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应用还存在问题。

2改进措施及发展预测

进一步缩短火灾探测报警时间,为减少火灾发生,及时采取有效防火、灭火措施,减少火灾损失提供宝贵时间;进一步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误报率,为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灭火设备提供可靠运行保障;以及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报警问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网络化和监控技术成为火灾探测报警领域发展的新热点。

2.1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衍生,其数据传输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才能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国家有关部门可组织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有步骤地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标准,形成国家强制标准,作为公共资源予颁布实施。

在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标准时,应瞄准当前国际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现已获得广泛公认的标准总线、通讯协议,利用现有软件、硬件技术,使协议与国际接轨。同时,该协议标准亦应以国内技术相对先进、产品性能相对可靠的生产企业的现行标准为基础技术支持,使国内火灾自动报警产业的发展得到合理的衔接、过渡和更新。

智能建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制订通讯协议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嵌入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BSA)系统中,作为BSA的子系统,与楼宇自动化主流网络技术及其相应恸、议等兼容,可充分利用智能建筑所纳硬件、软件资源实现联网通讯,为城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提供与城市其他管理中心共享消防系统的信息。

2.2采用广域技术解决城市和地区自动报警联网问题及大型用户中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时期投入使用的报警系统的兼容和集中控制问题

采用广域网设施,使系统能在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区域内做到集成。采用动态即插即用技术,使网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随时可以增加和减少并入的报警主机。网络应支持多台操纵站,同一个报警信息不同部门的操作终端皆能接收到,设备应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并作详细记载的功能。设备应能支持动态远程操作,用户可以利用电话线远程拨入设备,进行动态监视,了解报警状态和故障信息,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为消防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在特殊情况下,远程监视点还可以作为备用的值班位置,使用户对报警系统的使用更灵活,更方便。此外,远程接入功能还可向专业维修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远程诊断窗口,使消防报警设备的正常运行获得额外的保障。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确保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各台消防报警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通讯。具有纯图形的显示方式,能够绘制清晰的中文彩色模拟地形图,并标识探测点的具置,其图形系统应包括全局地理总图、建筑或工厂的分图、楼层或车间的支图、报警区域房间的详图等层次组成。设备应能对报警主机的报警、故障和整个系统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主机、通讯接口、通讯电缆和供电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库要能可靠地记录系统网络主机、通讯接口、通讯电缆和供电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库要能可靠地记录系统内发生的事件和操作员的动作,为火灾事故的查询和分析提供依据,对操作员的管理提供依据。

2.3采用智能化的火灾探测算法技术处理火灾探测器提供的火灾信号,让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模仿人对火灾的某些判断过程,从而降低误报和漏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2.3.1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将用于火灾的识别

将火灾探测器的判别功能和决定权分离,由具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软件实现,突出智能判定的作用,判别功能更加细化,实现两级(或多级)判别,大大提高火灾探测的可靠性。鉴于各种单一传感器提供的火灾信息均混杂非火灾信息给从传感器提供的火灾增加了难度,新型探测原理的传感器(如气体气味传感器等)和复合传感器(如对火灾过程的多参数进行监测的复合传感器)将取代单一的火灾探测器。它们对火灾产生的各种参数进行多种信息分析,滤出干扰,识别真假火灾,从而提高判定火灾的准确性。

2.3.2主动获取对于识别真假火灾参数非常重要的细微信息探测和韧性信息探测技术将用于火灾探测

目前,火灾探测器所使用的传感方式都是从物质特性入手进行火灾过程变化信息(简称时间信息)的测量,尚未完全解决物质特性信息(简称特性信息)的测量问题。细微信息探测和特性信息(简称物性信息)的测量问题。细微信息探测和物性信息探测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区别与火灾信号相似、难以区别的干扰信号,实现对火焰与背景的干扰的分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3.3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将替代“准”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所谓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只是一种“准”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它只是将探测信息由开关量的两态信息,变为模拟量化后的多态信息,虽然它在报警阈值附近是基本可以信赖的,但要实现探测数据较高层次的分析处理是难以想要的。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就是要依据科学计算背景的漂移,适时修正已浮动的阈值,以保证原设定的灵敏度基本不变。将大量典型的火灾曲线存储到计算机中,探测到现场出现的异常时,计算机将该探测点的数据曲线与典型曲线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报警。实现真正的模拟量探测和报警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真正的模拟量探测报警器,它必须在确定的精度内提供对应现场火险的参数值。由于该产品使用场所的广泛性,对所有探测器来说,输出值与火险参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是相同的。真正的模拟量测头要求同一类型的探头具有统一一输出信号与相应火灾参量的一一对应性,最好是输出信号值与火灾参量值之间在线性关系一致性的标度。如果它们是非线性的关系,则要求出厂的该类型探头具有相同输出――火灾参量对应曲线,只有这样,控制器才能根据探测器发回的信息查出其所表达的现场火灾参数,从而对应出现场的火险程度。

2.3.4采用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降低系统故障率

大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总线带载量、通讯速度、信号传输距离及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是实现火灾探测智能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2.4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将更为成熟和广泛应用

超早期火灾报警的主要指导思想:一是提高灵敏度,在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较少的时候即可探测报警;二是探测火灾过程中尚未形成火灾时的生成物即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为此,将粒子计数测量技术用于火灾探测,采用主动吸气式方法缩短被测物到达探测传感器的时间,利用气体和气体成分进行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或构成火灾要素方面的火灾探测技术研究,前景也看好。在研究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同时,将火灾探测报警分成火灾探测报警和火灾预报两个阶段,会更有力地促进早期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

2.5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研究大有可为的几个方面

(1)非洁净环境的超早期报警问题;

(2)对于移动危险品及化学灾害事故的预测与探测报警问题;

(3)地下及太空间建筑等复杂场所的火灾超早期探测报警问题;

(4)城市和地区自动报警联网问题.

3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和厂家致力于研发适合我国消防领域特点的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及相关产品,在部分城市建立了火灾报警监控网络系统,在消防监控和灭火救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火灾报警监控网络系统一般由火灾报警监控终端(亦称为火警传输设备,简称监控终端)、报警监控通信网、报警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对于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控技术,可以从设备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方式、系统中心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3.1设备数据采集

监控终端一般设置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用户单位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连接,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备运行及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采集,将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通过报警监控通信网传送至火灾报警监控中心。监控终端应用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模拟量监测和串行数据通信两种方式。目前使用中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一般都备有用于指示设备运行状态或控制自动消防设备的输出接点。监控终端正是利用这些无源或有源输出接点,通过检测电流、电压或通断的方法实现对火灾探测报警设备运行和报警状态的监测。模拟量监测方式简单有效,易于实现,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式,只能了解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的简单工作状态(如运行、故障、报警等),尚不能满足当前消防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需求。

通过串行数据通信(RS-232、RS-422、RS-485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模拟监测方式的不足。利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对外串行数据通信接口,监控终端可以与其实现数据互通互联,通过剖析火灾探测报警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可以从输出数据中得到报警部位、报警类型、系统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工作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判别火警真伪、了解报警点位置、掌握设备具体运行情况带来极大方便,从而为缩短报警时间,准确迅速扑救火灾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但由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生产厂家众多,型号多样,其对外数据通信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给监控终端应用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带来了极大不便,这已成为严重制约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系统推广应用的难点。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领域,提高监控终端对输出数据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网络传输方式

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网络系统中,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有线通信方式一般是通过公众电话网(PSTN)进行监控终端与报警监控中心间的数据传输。此种方式可以利用用户原有的电话通信线路,具有安装调试简便、易于维护等特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监控终端的设备成本,用户容易接受。目前有线通信已成为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系统的主要网络传输方式。但对于使用内部交换分机的用户,监护中心对监控终端的巡检操作受到限制。

无线通信方式中比较常用的有常规通信(无线数传电台)、集群通信、GSM的短信息业务三种。相对于有线通信方式,上述三种无线通信方式均需在数据调制解调传输的基础上配备无线通信电台或模块,使得基于无线通信方式建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中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对于无线通信方式中的常规通信,即使用普通无线电台进行网络中数据传输,其设计、组网及使用相对简单,技术较成熟。在我国国内采用此种方式组网的报警监控系统应用也较多,但其作用范围较小,一般需建立传输中继站,集群通信方式系统信道利用率高、服务质量好、通话阻塞率低,但是需要额外建立集群通信网络,系统整体建设成本高,设备成本和初期安装费用高。利用GSM的短信息业务进行网络中数据传输,其覆盖范围大,运营费用较低,但是其延时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不宜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网络中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GPRS作为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组交换的数据承载和传输方式,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自如切换”等优点。采用GPRS通信方式,可以做到开机就附着到GPRS网络上,附着时间一般为3~5s;使用GPRS数据业务时,在经历1~3s的激活过程后,就可进行数据传输通信,极适合于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网络中应用。可以预见,采用GPRS方式的监控终端不久将得到推广应用。

3.3系统中心管理

目前已建立的火灾报警监控中心,其网络管理功能较完善,应用软件多采用模块化设计,一般包括系统管理软件、用户信息管理软件、报警信息处理软件、系统巡检维护软件、数据收发控制软件等。系统中心的主要功能有:

①可同时接收多个监控终端发来的火灾报警信息或巡检信息,并能显示、存储、查询。②可巡检查、询用户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报警、运行、操作和故障等信息。③能检索显示服务区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自然概况信息(单位编号、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电话号码、联系人、联系方式、生产储存物质、建筑物类型及高度等)。④可设定用户处的监控终端的优先级别,巡检组别等组网操作。⑤可实现报警、故障信息与相应单位图形信息的对应显示,并可提供相应单位的其他相关信息。⑥具备系统日常管理操作功能,进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信息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维护等操作。⑦具备自动记录和统计功能,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打印输出。⑧能与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火警受理台进行数据通信。⑨能自动寻呼报警单位相关人员,确认报警信息。

4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控技术展望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开发新一代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的新技术,嵌入式终端产品方式和多信息技术的应用格外引人注目。

4.1嵌入式产品方式

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多不具备联网通信功能。建立城市规模的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系统,需要为消防安全单位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额外配备监控终端,重新进行安装、布线、调试,程序繁琐复杂。而嵌入式模块化设计的监控终端,可以采用OEM方式直接供给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生产厂家,与其系统融为一体,在使用中不影响原有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结构、功能状态和电气性能,并进一步拓宽延伸其系统功能,实现联网通信,直接向监管中心或消防中心提供详细准确的报警部位、报警类型、系统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工作记录等信息,并可实现设备远程数据维护功能。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生产厂家的重复性技术研发投入,进而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拓展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

4.2多信息技术

现代数字声像编码技术和宽带通信接入技术的发展,为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提供了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多信息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多信息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可以提供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的运行、现场情况的图像、音频同步信息,内容详尽,效果直观,可实全方位消防监控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报警效率和监管水平。并且,提供信息直观性和报警操作交互性可以极大地简化报警环节,缩短报警时间,最终实现早期预警、自动报警,对消防部队快速准确扑救火灾起到重要作用。多信息技术是未来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篇5

2018年5月30日,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了《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12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趋势作出判断,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和监管、技术创新和就业、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和隐私保护、全球互联网领导力、互联网领域研发和资本支出等方面,见解独到。深入分析该《报告》对我国的启示,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对我国意义重大。

《报告》的主要亮点

(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日渐触及天花板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设备和用户数增长率均趋于停滞或放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超过70%,2017年为零增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13%左右减少到2017年的7%左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报告》认为,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将越来越难。

(二)大数据促进互联网服务提档升级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让低价服务变得更好。Facebook、Pint er ests、Spotif ys、Netf l ixes等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类网站或APP,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通过对集体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令用户感受到这些服务的价值,使用时间将随之增加。这些网站或APP的订阅用户增长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

(三)技术创新未造成大规模失业潮

《报告》认为,近70年来,新技术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由职业。2014年—2017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增速是总劳动力增速的3倍多。二是按需工作数量庞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比如,Uber2017年增长率达到50%,其全球有300万名司机,其中美国有90万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入为21美元。

(四)用户在个人利益和隐私保护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利益而分享个人数据。咨询公司德勤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9%的线上消费者愿意为“明显的个人好处”而共享个人数据,超过66%的在线消费者愿意和朋友亲属共享个人数据。当利益不明显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通过卸载应用、改变隐私设置、关闭Cook? ies、停止访问某些网站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五)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的领导力快速提升

《报告》从企业、用户、智能手机等方面对比了美中两国在互联网领导力方面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从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20强看,5年前,美国9家,中国2家;目前,美国11家,中国9家。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看,中国2007年为零增长,到2017年实现占比40%,美国2017年占15%。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服务生态,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看,美国Facebook的22亿和Googl e的20亿,明显领先于中国腾讯的10亿和阿里巴巴的7亿,且Facebook和Googl e的非北美用户占绝大部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仍显滞后。

(六)美国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资本支出

《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风险资本融资和美国上市科技公司IPO发行交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科技公司在美国所有行业中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最大、增速最快,两者占营收的比重从2007年的13%增长到2017年的18%。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排名前5的企业均是互联网企业,其中,亚马逊、谷歌、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较2016年分别增长高达45%、23%、11%。

几点启示

(一)互联网应用加大了全球数字鸿沟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很难再继续增长,但普及的用户应用还在继续深化,导致全球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而不发达国家未能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网络覆盖范围、互联网服务资费、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背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加剧了上述现象。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普遍服务,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互联网服务资费、提升教育知识水平多方面协同发力。

(二)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供给侧服务质量

《报告》显示,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以及高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用户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大大优化了用户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了传统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供给侧质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要路径选择。

(三)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释放了就业红利

《报告》显示,过去的技术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总体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分工细化,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衍生出不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对就业人员需求持续减少,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分工细化对就业人员需求增加,相互之间此消彼长,使全社会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业工人不断掌握新的产业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四)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是产业创新发展矛盾体

《报告》显示,当个人数据开发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时,用户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来提高其服务体验;反之,当个人数据利用对个人没有显著意义时,用户对隐私的保护就比较关注。依据服务需求,用户在体验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无论政府加强数据治理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须注意用户需求这一特点,过于严格或固定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都不利于产业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五)互联网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在网络领导力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几乎平分天下,与5年前相比,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和融合效应,对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比拼,最终将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和深远影响。

(六)研发和资本投入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双轮

《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美国最高,其两者支出所占营收比例从2007年的13%增加到2017年的18%。在过去20年间,美国科技公司创新持续加快,主要得益于研发支出和资本投入双轮驱动。纵观全球网络科技企业,频繁投资和并购促进了包括人才等优质资源的聚集,而快速增长的研发支出使得企业争先恐后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的网络科技公司紧紧抓住这两点,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策建议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包容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普遍服务,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推动5G试商用和大规模部署,以多种方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网络接入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提高互联网资费的可负担性,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好用的互联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无障碍服务,加大互联网无障碍终端和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士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以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移动服务、个、在线服务、远程服务、O2O服务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服务新需求,释放场景应用红利。二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网络平台服务,提高企业对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以互联网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等新商业模式,以需求侧的深度挖掘来助推精准供给。

(三)加强互联网相关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应用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互联网应用技能作为全民基础技能来培养,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二是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管理、治理和安全等各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对产业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加强产业工人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能力。

(四)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促进产业创新

一是制定合理的隐私保护监管政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国内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完善个人数据采集、流通、开发和利用政策,加大隐私保护和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提升数据保护水平。二是鼓励在尊重个人数据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加强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促进服务优化、体验提升和产业创新。

(五)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应用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以数据为创新驱动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方向发展。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助推实体经济服务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全方位变革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创新、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等能力。

篇6

【关键词】金融功能 历史演进 未来发展

2008年的经济危机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金融功能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了与数字时代相应的特征。金融功能缘何而来,数字时代它又将哪里去?

一、金融功能的定义及理解

金融功能包含两个方面:金融和功能。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含:与物价有着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功能指的是事物或者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概括地说,金融功能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以及整个金融系统对经济社会所具有的推动、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功能的四个层次

金融功能的各个功能之间并非杂乱无章,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一)基础功能

金融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发挥的基础功能是中介功能和服务功能。中介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在资金的供求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资金的顺利融通。服务功能则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业务、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活动、财务管理及信托等业务。

(二)核心功能

随着市场和金融领域实现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说,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

要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要求放松管制。政府应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逐步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相互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扩展功能

金融的扩展功能是伴随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节货币资金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通过调节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和配置,影响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布局。

3.借助利率手段、汇率手段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等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

(四)衍生功能

金融的衍生功能体现在金融的信息化上。信息化是金融未来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电子化,未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判断工具,也将越来越信用化。究其原因,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传递工具,既然本身没有价值,就可以用信息化来替代其价值传递工具的职能,去掉其本身的物质形态。信息化货币后,可以加快货币的流转速度,减少货币损耗等。

三、金融功能的演进过程

金融功能的演进是伴随着金融体系由萌芽到成型最后再到复杂化的过程而发展,随着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一)金融体系的萌芽:基础功能的显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交换的需要,为使交换顺利进行,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便产生了货币。之后,金融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务功能就主要由货币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的简单中介功能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金融体系的成型:主导功能的显现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向工业经济社会迈进。这时,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与融资的需要,促使金融的简单服务与中介功能向资源配置功能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交易需求越来越旺盛;交易范围不断扩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逐渐的发展和完善。

(三)金融体系的复杂化:衍生功能的显现

原来的世界,每个人是一个经济实体,未来的世界,每个人都将会变成一个金融实体。金融主体的变迁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影响犹大,会使得表内业务萎缩;对于投资而言,会使得投资分散化;对于监管者而言,将会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需要以新的思路来监管金融业。

四、金融功能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也展现出新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充实金融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普众性

由于技术局限性,传统金融忽略了数量众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小经济个体。以贷款为例,传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中长期大数额贷款,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则比较少。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分享性使得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成为可能,贷款更加灵活快捷。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例的各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正在不断深化金融功能,使其能更加深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二)实时性

当今世界正在向数字时代迈进。金融领域也进行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数字化和金融介质数字化。实时性是数字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极大的方便资本流动,应对日趋变化迅速的市场。近期,比特币的火暴正在唤醒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实时性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的必然趋势。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的支持下,金融功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以应对更加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有待于现代金融的支持,只有不断深化发展现代金融,才能引领现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白炜.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5):2-4.

[2]胡月晓.金融功能的全球化发展与银行业国际化[J].新金融,2009,(10):24-27.

[3]马钰翔.浅谈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时代金融(下旬),2013,(5):183-183.

篇7

世界经济的1体化、互联网络、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速了全球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得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从音乐传播学的视野和角度来,根据现实的音乐传播中的各种现象,将当今社会流行音乐传播分为两大类传播模式,传统传播模式和数字化网络传播模式。总结出流行音乐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新特性:创作自由化、媒介数字化、传播的交互性、受众的年轻化、科技与艺术结合使流行音乐更具有时代性;流行音乐的传播模式和途径已经出现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多元化多变化,而在市场经济和数字化的传播模式下流行音乐作品的版权和传播权出现举步维艰的境况。我们的未来流行音乐要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走“民族和流行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对中国流行理论的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和人材培养。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下对网络音乐文化的法制。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音乐传播学;音乐产业;展望

ABSTRACT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internet, bi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ve speeded up the music-cultur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popular music of the mainland i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y have been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various kinds of phenomena, in music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vided the popular music communication into two kinds: traditional communicating mode and digital internet communicating mode. As well it also discussed new features of digital internet communicating on popular music in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y are free -cre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trend of younger audience, modernization due to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digital-concentrated communicating multimode. The popular music works was confronted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on right of publish.

篇8

关键词:电子营业执照;诚信监管;电子商务

中图法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166-02

Research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latform Based on Electronic Trade License

LIU Jun-wei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xi 214028, China)

Abstract: For B2B electronic business, how to supervisor is a key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business.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an electronic business credit platform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trade license, focuses on the essence of the electronic trade license and the form of the credit platform.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and outlook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redit platform.

Key words: electronic trade license; credit supervisor; electronic business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诚信问题越来越重要。网络欺诈、商品质量瑕疵、售后服务质量低下、顾客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正在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诚信的发展和规范程度决定了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关系到电子商务经济的前途和未来。因此, 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应当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首要任务。

B2C平台因交易的金额普遍较少,普遍采用信用评价、第三方支付等方法解决诚信交易的问题。而对于B2B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普遍较大,如何鉴别对方的身份、如何保证商品质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商家。很多商家不得不借助与传统的贸易模式,进行面对面的纸质合同的签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电子商的方式,便捷、无纸化的特征相违背。

对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第三方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载体的监管模式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本文研究一种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电子商务诚信平台,着重讨论电子营业执照的本质、诚信平台的构成,并对诚信平台的应用做了展望。

1 电子营业执照

电子执照是指各类经济组织的营业执照副本(网络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登记注册法律、法规,以PKI技术为基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作、核发、载有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的电子信息证书。

电子执照作为企业在工商信息系统中的唯一身份标识,它是由数字证书,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公章及扩展信息等组成。对于企业用户其物理载体为Ekey。另外,在工商局信息中心,关于企业电子执照的信息都有备案。

企业电子执照一旦生成,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只有拥有电子执照的单位才能够在工商信息系统中办理业务。对于电子执照的基本信息,只有通过变更业务,才能进行修改。

电子执照作为企业在可信安全平台中的唯一电子凭证,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在可信平台中,系统依靠电子执照来识别企业的身份及基本信息。

电子执照的主要作用有:

1) 电子身份认证:电子执照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合法有效的身份表示,利用PKI数字证书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是电子执照安全、权威、合法的保障。

2) 网络企业认证:通过电子执照的应用,企业可在网上“亮照经营”,表示企业的合法经身份,并实现网上企业经营监管的目的,保障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电子商务交易认证:电子执照是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信息来源,电子执照可用作识别和确认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主体的合法和有效的身份。

2 电子商务诚信平台的构成

电子商务诚信平台主要由电子执照发放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系统组成,其业务功能包括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执照受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制证系统以及企业年检、企业变更、电子执照变更、电子执照延期、电子执照注销、企业信用监管、电子合同监管、电子签章等管理模式。电子商务诚信平台整体模块构架如图2所示。

在电子执照管理系统中,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技术与水印技术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验证信息的数字签名,用户首先必须获取信息发送者的公钥证书,以及一些额外需要的证书(如CA证书等,用于验证发送者证书的有效性)。

在系统中,证书的持有者可以是个人用户、企事业单位、商家、银行等。无论是哪一方,在使用证书验证数据时,都遵循同样的验证流程。一个完整的验证过程有以下几步:

1) 将客户端发来的数据解密(如解开数字信封)。

2) 将解密后的数据分解成原始数据,签名数据和客户证书三部分。

3) 用CA根证书验证客户证书的签名完整性。

4) 检查客户证书是否有效(当前时间在证书结构中的所定义的有效期内)。

5) 检查客户证书是否作废(OCSP方式或CRL方式)。

6) 验证客户证书结构中的证书用途。

7) 客户证书验证原始数据的签名完整性。

如果以上各项均验证通过,则接受该数据。

3 诚信平台的应用举例

1) 企业信用监管:企业信用监管是指工商部门以电子化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以企业登记注册的信息和电子执照为基础,改善行政监管效能,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监管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企业注册登记企业年检企业信息变更登记。

2) 电子合同监管: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工商部门根据《合同法》对企业订立的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履行合同。主要包括合同交易双方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网上备案、电子合同签约流程加密和电子合同签约条款监管。

3) 电子工作证:电子工作证是企业员工的电子身份证。电子工作证具有身份识别、数据加密、电子签章三项基本功能,可用于构建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基础平台,也可与传统的工作证结合,嵌入考勤、饭卡等功能,实现真正的电子化人事管理。

4 结论

该文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给出了电子商务诚信平台的体系架构,尤其关注平台的安全性,并对诚信平台的应用做了分析和展望。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2007. /zcfb/zcfbtz/2007tongzhi/W020070620595393012331.pdf.

篇9

关键词:机械工程 进展 展望

我国的电石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的趋于绿色化和知识化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机械工程,真正加强新能源的制造,促进电石厂的长足发展。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先头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机械工程的建设,保证电石厂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能处于不败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 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是指研究机械的系统和产品的性能方面的知识理论,能切实的对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提供设计和制造的理论,能保障建设时有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切实的保障机械的发展和制造科学的发展。能切实的加强用科学方式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对机构性能的研究,能真正的保证制造系统能有序合理的运作,保证电石厂能有效的运行,切实的保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进步。

2 机械工程发展研究

电石厂的进步和发展,能切实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能保障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切实促进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机械工程的发展,保证能提供一个科学的技术和知识,能促进先进的技术涌入制造行业,全面推动电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为电石产业提供一个先驱的作用,能不断的进行创新,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保证中国的制造业能全面的得到发展。加强电石厂设备机械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按照流程进行,保证各个环节都能良好而有顺序的运行。电石厂设备运作流程如下:①摩擦学的领域。摩擦学是我国机械工程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对轮轨波磨现象做出了重要的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能切实的保证摩擦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促进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②机器人机构学领域。机器人机构学领域也是机械工程发展中的重要的环节,能联合综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的试验,能真正的保证开发出多种结构,真正的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能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③机械动力学领域。在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动力学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微纳制造的情况,能切实的使信息科学也得到发展,保障能切实的在动力学的发展中,能促进制造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

3 机械工程的技术发展

3.1 机构学的进步和发展

机构学是机械工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科目,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机构学的研究和发展,才能使我国的机械工程得到迅速的发展,能使我国的制造业都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的促进设计理论和技术能得到空前的进步和提升,保证能切实的在电石厂的建设中提供新的机械和装备,促进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电石厂的设备运作过程中,全面的运用机械工程的标准机构模式进行建设,保证能真正的促进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

3.2 摩擦学的发展

加强对摩擦学的研究,促进其发展,能在很大程度在电石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减阻的作用,能促进纳米摩擦学和生物摩擦学得到很大的成长和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电石厂的发展。例如在电石厂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应用齿轮传动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机械传动中的摩擦。

3.3 机械动力学的发展

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动力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切实的加强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电系统动力学和故障检测系统的发展,能切实的保障对电石厂的机械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石厂装备设施的发展和创新,能真正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4 机械工程的展望

机械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加的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技术上发展的更加的高端和科学,能更好的促进电石厂的发展,能更好地加速我国经济的进步。

4.1 信息制造科技的发展

信息制造科技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量子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石厂的产品更加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能从最根本上保证电石厂的全面发展。

4.2 纳米制造科技的发展

不断的加强纳米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械工程的技术更加的精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证电石厂的设备装置的精度都能得到保障。

4.3 新能源制造技术

不断的加强新能源的制造技术,能不断的加强在生能源的制造,加强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加强产品再造技术,保障电石厂的进步和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经济发展的更加迅速。

4.4 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机械传动学科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金属的使用,仿生机械和生物制造的发展,能切实的在电石厂的发展中,为生产的机械起到减阻的作用,加强电子制造的技术,能切实的保证加强电石厂的生产技术的速度和精度,加强数字制造的发展,能切实的建立数字控制平台,对生产和发展起到集中的控制作用。

5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械工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突破。不断促进机械工程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电石厂设备高速运转,促进电石厂的发展和改革,能真正的使我国的制造业大进步大繁荣,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1):1-6.

[2]高峰.机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机械工程学报,2005.9.

篇10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检索、查询、处理、分析、显示和提供应用,并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题的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

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海量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需要用GIS对之进行存储和有效的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不仅用来收集、存储、检索城市化过程,更主要的是用来辅助城市发展,评估、规划和决策城市的未来。因此,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始快速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国便在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主要取决于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需求的水平。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列入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发展战略重点。“数字城市”建设的开展,将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出更多的需求,从而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带来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系统其子系统日益增多,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要把对城市的每个感兴趣的空间目标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信息量极为庞大,巨大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需要用GIS对之进行存储和有效的管理,用传统的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变得力不从心。为了快速、灵活而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客观上需要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城市空间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因而其内容涉及城市和区域的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要素以及人类大部分社会活动。城市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密集的综合体,是人文和自然高度复合的系统。因此,和一般地理信息系统比较而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类型多样、服务对象多层、精度高、现势性强、模型化、智能化、多功能、与办公自动化一体化、严格的层次结构和高度统一的规范标准等特点。

进入21世纪后,3S技术的发展日益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种类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获取越来越方便快捷。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稳步前进。《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等一系列国标、行标的出台,从数据上、系统上规范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软硬件性能比十几年前提升了数倍,这大大提高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建设服务、信息共享。基于Web Services的信息共享和建设方式已成为主流技术。。

5.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实用化。城市三维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展望

随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特别是Google Earth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信息服务体验后,改变了人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方式,“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逐渐走向社会大众。我国政府积极规划和实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向企业和公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被列为国家测绘局重点建设项目,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若干具有条件的城市,构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城市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各级国土、规划、市政、环保、城建等行政主管部门也都在自己规划和管理中自学地引入或整合3S技术。结合业务特点,将空间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展示带入到各自行政和业务管理流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速度将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已开展了30多个数字城市建设,2009年我国将开展60到80个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

2.行业应用将不断深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量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综合应用分析,为各行各业提供对规划、管理、运营有用的信息,从而满足各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土地、交通、商业、环境等方面对空间信息的需求。

3.公共服务功能将近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不再只是服务社会部门的系统,也向着公众服务的方向转变。

篇11

然而,中国国家能源局随后进行了反驳,称国际能源署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数据不准。由此,由“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引发的争论拉开大幕。

中国成为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中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同时还是世界工厂,它的经济发展在繁荣国民经济的同时使全世界都从中受益。因此,中国需要能源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合情合理的。当我们回顾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历程时,发现他们当时也一样需要能源。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现在轮到中国发展了。

至于中国同行对此发出了不同声音,那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概念。但国际能源机构采用的是联合国认可的、国际通行的方法和概念。

不过,如果中国没在2009年底成为能源消费第一大国,根据中国能源消费方面的数据,它也应该在2010年初超过了美国。所以即使我们有差别,但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我想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应对中国能源需求剧增带来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还是相对准确的。因为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不在中国,就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源;无论怎样估算,都只能得出一个估算的数字。所以,中国的能源消费数字,还是以中国自己的统计数字为准。但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和现在的消费数量巨大,我认为这是事实。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

从“居安思危”的角度来看,中国实在没有必要过多地挑战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落到中国身上是早晚的事。为推迟那么几年掀起口水战有何意义?相反,如果中国现在坦然接过这一称号,倒有助于强化全社会能源危机的紧迫感,特别是警惕一味追求GDP的地方政府对落后产业的过分保护。

――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薛涌

在这样一种强势的舆论压力下,中国需要严防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变,并且坚持立场,努力加大节能减排。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国际上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之所以国家能源局极力澄清并积极表态,不仅是其对数据失真的维稳,也是防止发达国家企图利用舆论把中国推向节能减排第一阵营。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

一些人急于推中国“进位”、“加冕”,美国更是热心炒作,用意是很明确的。就是想把“打头”的位置尽快“让”给中国,早点把中国“放在炉火上烤”,成为众矢之的。

篇12

4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出版的题为《2002年亚洲发展展望》的报告预测,受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近期中国将继续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预期在2002年增长7%,在2003年增长7.4% 。4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也是7%和7.4% 。宏观经济学家宋国青更是大胆放言:今年GDP增长率"坐8望9",超过8%的可能性很大,而到4季度有可能超过8.5% 。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家的信心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全国景气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8,比上个季度提高7.5点。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的走势看,经过三个季度连续回落后,开始出现回升,这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信心开始恢复。

中国GDP增长率到底有没有水份,有多大水份?针对近一段时间甚嚣尘上的所谓"中国数字虚假论",解释,在最近这四年,中国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GDP的能源消耗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在5% 。这说明通过节约能源的使用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说,如果撇开这些专业术语,我想大家只要看看中国百姓储蓄的增加,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各种基础设施的加强,它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的成绩,而不是虚报。

篇13

据雅思主办方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雅思考生人数预计将超过21万,创下雅思考试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的年度最高考试人数,成为出国英语考试中的领头羊。业内人士估计,美国部分高校对雅思成绩的认可,是中国雅思热高企的重要原因。

雅思全球经理石亮(EmmaStubbs)女士透露,2007年全球IELTS考生人数预计将接近90万,而中国是考生来源的第一大国,预计将超过21万。中国2007年的考生人数预计将比去年增长超过54%,其中,与出国留学考试相关的学术类考生人数增幅更加达到63%。

来自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雅思考试中国区总监史哲明(JamesShipton)则对广东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广东雅思考生人数预计突破4万人,广州和深圳两地考点考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61%,其中学术类考生增加了61%,学术类和培训类考生的比例目前为85%:15%。

雅思已为全球近5000所机构认可,其中包括大学、教育机构、移民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这些提升了中国考生的热情。尤其是美国高校对雅思成绩的认可,带动了考生人数的迅速上升,2007年考雅思前往美国的中国考生人数翻了将近2倍。目前,在美国已有超过1200所大学认可雅思。

来自培训市场的反馈则表明,雅思的用途多样,除了传统的出国留学和移民以外,今年还出现新的趋势,即不出国也考雅思的人数正在日益增长。不少大学毕业生把含金量高的雅思成绩作为求职的敲门砖,以证明自己的英文水平。

雅思经济之下谁获益

雅思热在中国催生了雅思经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雅思考试中国区总监史哲明承认,中国考生对雅思考试的热情给中介服务、培训、出版等行业带来了财富效应,而雅思的主办机构以及雅思在中国的合作部门也确实从考试本身获得了利益。

广东雅思考生人数2007年预计突破4万人,其中80%以上会参加培训,而以雅思培训课程费用为1000元这一保守数字进行估算,广东雅思培训市场的份额就高达32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广州市场。加上雅思考生在教材、辅导书、光碟等出版市场上的投入,广州雅思经济衍生的市场至少在五六千万元之间。在广州,不少雅思培训学校的王牌教师在授课之外,还通过撰写教材、辅导书等形式获得了市场的最大认可,他们在雅思经济的成长过程中实现了价值,同时也成为雅思经济的宠儿。

篇14

关键词:低碳 党校档案信息化 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的概念也深入人心,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也随之而来。在生活环境里要节约减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信息化也就成为了低碳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信息化已经逐渐的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促进低碳的概念更好的融入在人们生活中。然而作为校园来说,更应该实行数字化校园和低碳图书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低碳在生活中所代表的意义。同时,我国的党校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党校档案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也使低碳校园更好的进行下去。 党校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大党校逐渐形成低碳校园生活环境,同时档案信息化工程在校园里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因为学校的情况不同,档案的信息化的情况也大有不同,大部分只做到了下面几点:

1.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个党校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每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应发挥出的作用与效益。在对档案信息化的同时,各个党校表现的情况都不一样,部分党校只能对档案目录进行管理,没有对档案的全文信息进行管理,有的党校可以达到利用文件名进行网络查阅等方式。要想党校的档案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就必须把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在党校档案信息化中,这样就会使党校中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些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利用相关档案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系统,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量的数字化信息流失,档案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够提供具有凭证的电子文件,这样就会使电子文件失去了本身的作用,不能够为学校的带来更大效益。因为档案信息化没有更好的运用在校园里,就会使各个党校都会花费更多的金钱与精力来为学生成绩归档、打印等方面,但是这样就会使低碳生活不能够更好发展下去。

2.对电子文件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然而各个党校基本上都实现了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还是有部分的电子文件没有一个更适合的管理模式。因此,各个党校必须要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个党校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管理电子文件的重要性,因为在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时,没有进行保存,这样就会导致文件丢失等现象。即使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该文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都不能得到保证。使电子文件不能更好的发出其本身的价值,也会使党校中档案资源浪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校中的档案信息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二、低碳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1.信息要在质不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大党校对馆藏传统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了传统档案的真实性。将馆藏传统档案进行信息数字化,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扫描、拍照、资料归档等方式来实现。但是这样就会增加人员的工作量和对电力资源的浪费等情况。这样会与节约减排生活理念相违背,会导致低碳生活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应该根据档案内容进行选择,根据档案的时效性,对档案进行有选择性的数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于数量要更侧重于档案的质量问题。这种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还可以使节约减排生活理念更好的传承下去,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2.要选择适合的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设备涌入到社会中。然而只要想到档案信息化,就会使人联想到高效能、稳定性高、等级高的专业设备,因为这样可以使党校档案信息化更好的发展下去。因此,要选择一批稳定性很高、等级高、高效率的设备来满足档案信息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可以避免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使用高效能的设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等情况。

三、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的方式

1.对党校档案进行数字化归档。随着文化经济的不断进步,在各项工作中产生了许多的电子文件、其中还包括了图像、音频等。在进行归档时,必须要注意及时的保存电子文件,同时还应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进行归档。这样有利于提高归档的工作效率,降低归档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资源浪费等情况,从而使低碳生活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加以重视。

2.要对党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虽然电子文件易操作,会给归档人员带来很多的便利之处,但同时也会容易造成电子文件的不真实性、不完整性这就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难点。因此,归档人员必须要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针对电子文件的特点,把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技术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然而电子文件的时效性,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归档,同时也能保证保存之后的文件,更具体有安全性、稳定性、规范性的文件。

3.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生活。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网络的技术,来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低碳经济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的党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更应该把低碳生活更好的融入在各大党校中,使党校在管理的档案时,电子文件更具有准确性、安全性,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窗体顶端

参考文献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