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物联网感知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属于先进的检测装置,可以对被测信息进行感知,同时根据相应的规律能够转变为电信号或者是其他多种形式,最终输出信息,满足了信息在传输、处理以及存储等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也正是自动检测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其中,对于物联网系统来讲,物联网传感器所指的就是针对各参量进行信息采集或者是加工处理的一种设备。而传感器不仅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可以与其他设备实现一体化,进而更好地呈现出来。然而,任何呈现方式都隶属物联网感知以及输入的一部分。而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当中,在数据采集前端,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对传感器进行分类的时候,方法有很多,而根据传感器物理量、输出信号以及工作原理进行类是比较常见的。另外,以信息处理功能为标准对传感器进行分类,这一现实意义很是重要,尤其在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根据这一分类,能够将传感器分为一般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其中,一般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但是,因为智能传感器不同,其自身具备微处理器,因此,也同样具备了信息采集等多方面的能力,最关键的是数据精准程度很高,可靠性也比较强,价格低与分辨力高等特点十分显著。
2 RFID技术
射频识别的英文缩写是RFID,兴起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自动识别的技术,能够合理利用射频信号,以空间电磁耦合的方式传递信息,确保无接触,同时,根据传递信息识别物体,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感知层中,RFID技术十分关键。
在RFID系统当中,读写器、电子标签与天线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对读写器进行利用,可以将既定格式所需要识别的物品信息纳入电子标签的存储区域当中,也可以在其自身阅读能力之下,对电子标签信息内容进行读取。另外,电子标签的芯片有数据存储区,主要是对待识别物品信息进行存储。而天线的功能则是对信号进行发射并接收,通常情况下被安置在电子标签与读写器当中。
而RFID技术最主要的原理则对于读写器形成磁场后,电子标签进入,实现射频信号的发出目的,利用感应电流来获得能量,将芯片内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发送,也可以发送某频率信号。在读写器对信息进行读写以后会解码,进而传送到中央信息系统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3 二维码技术
众所周知,二维码技术在网联网感知层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二维码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几何图形,按照特定规律,在平面分布图形当中记录信息。站在技术原理角度来讲,在代码编制方面,合理地运用了计算机中“0”与“1”的比特流概念,同样利用了与二进制相对的几何图形,进而准确地表示出数值信息内容。通过对图像输入设备与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功能的使用,能够自动处理信息内容。
对于二维码来讲,可以将其划分成矩阵式与堆叠式/行排式两种。矩阵是矩阵式二维码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矩阵当中,使用“点”来表示二进制当中的“1”,同时使用“空”来表示二进制当中的“0”。在此基础上,对“点”与“空”进行合理地排列,进而形成代码。
二维码的数据容量很大,并且可以在横纵方位同时表达出相应的信息内容,而且能够利用较小的面积来表达大量的信息内容。同时,二维码突破了字母与数字的限制,且尺寸比较小,抗损毁的能力极强。除此之外,二维码能够采用保密措施,且保密性能要更优于一维码。
将二维码与RFID技术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成本不高。RFID标签由于芯片的成本高,且制造的工艺十分复杂,所以,最终成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4 ZigBee技术
ZigBee属于无线传输技术,其距离短且功耗也不大,也被称为IEEE802.15.4协议的代名。在ZigBee中,分组交换技术与调频技术最常见,能够使用三个频段。该技术通常情况下被应用在短距离范围内,同时在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蓝牙相比较,该技术十分简单,且费用与功率等也相对较低。除此之外,ZigBee技术具备明显的小通信范围与低速率的特点,所以,比较适用在小数据流量业务方面。
5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同ZigBee技术大致相同,都可以称之为短距离的无线传输技术。但是,蓝牙技术的本质就是可以在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当中构建出通用的短距离无线接口,实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属于各设备在无电线或者是电缆连接状态下可以在短距离范围之内进行通信,也可以实现操作目的的一种技术。
其中,高速调频以及时分多址等多种先进技术是蓝牙技术的使用重点,而且可以实现点对点或者是点对多点的通信。蓝牙传输的频段都是全球公共通用的2.4GHz频段,能够在十米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传输,通过时分双工的传输方案能够确保全双工的传输。
蓝牙技术不仅与ZigBee技术的特点相同,同时,还能够对话音与数据进行传输,能够构建临时性对等连接,其接口标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计算机、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信息产业的全新发展反复各项,能够实现人和物或者是物和物之间的沟通。文章对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而物联网的感知仅仅是第一步,而通过物联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感知与传输的信息内容进行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俞玉莲.物联网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3(12):275-276.
[2]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4,38(11):2590-2599.
[3]柯俊帆,石常海.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安全体系建设中的研究与分析[J].硅谷,2013(19):74-75.
[4] 陈名强.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0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是目前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我国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行业,对智能感知、自组织网络等技术进行重点的发展。下面根据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物联网的整体构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涉及到相关技术统称为感知技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智能感知技术和一些网络设施进行结合,为人们的生活进行服务,将物理世界真正的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其无所不在,而物联网是通过智能装置和传感器对整个世界进行感知,在物联网中涉及到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含了自动识别、传感、定位等技术,在各项技术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这些技术进行一些控制,希望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上做到环保的概念。而新形成的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在环保领域进行的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一些装置和技术对污染源、生态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测,将生态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多方位的构建,进而对污染的排放进行降低,对环境的风险进行防御。在环保领域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是对物联网的运行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2 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体系在环保领域的构建
物联网是一个网络系统,和其他的网络一样,有自己的内部构架。物联网的构架分为三层:感知、网络、应用。在感知层通过一些传感器和技术对物体的信息进行获取和传感。在网络层,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将网联网网络平台进行构建,比如说3G网络、互联网等,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送,并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整合、清理,对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和问题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的挖掘和融合技术将数据信息进行提炼。在应用层是将以上两个层面处理过的信息,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对在环保领域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并进行自动的调节,信息的,将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进行应用。通过对各种技术的结构进行稳定,对系统中各种软件出现的错误、故障进行排除、检修,对环保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保证可以及时的获取所需环境数据,进行早期的环保污染预防和保护。
3 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发智能化的处理功能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使用,主要是通过一些物联网的技术和软件对数据采集,并进行提炼,为各个领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信息,所以对物联网的技术进行智能化很有必要。不管是哪个领域使用物联网技术,如果没有智能化的技术,就不能将物联网的优势进行展现,想要将物联网的优势进行发挥,对环境的检测实现智能化,将环境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化提炼可以实现两个目的。
1)将污染预警的时间进行延长。在传统的环境污染检测系统中,数据传达到信息中心后,要根据各种数据对预警指标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找到环境预警信息。在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中进行的动态监测很薄弱,缺乏紧急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而且环境预警信息的精确度和稳定性都会对要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产生影响,在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应用中,要充分的发挥智能这一优势,对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将环境预警的时间进行推算,将环境污染监测的预警时间进行延长。
2)对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环境污染的产生并不是独立无序存在的,对环境污染进行的治理工作,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经验上进行的。在环境保护中物联网的使用可以将环境变化的时间、场所等信息、以及现有的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对监测的环境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将环境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找出,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将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时间进行缩减,降低在决策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4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对进行简易化发展,让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设备朝着微型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需求,比如说在垃圾车、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大型的环保项目中,还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让物联网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目前的环境保护中已经有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环保却没有很明显的成效。人们的生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就慢慢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物联网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生活污染控制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更加的突出。可以进行智能芯片的使用,在对成本进行降低的同时,对设备的环保技术进行改进,将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抗损坏能力进行提升,可以采用一些防腐、抗氧化的材料对物联网传感设备进行保护,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稳定、安全的进行可以进行多平台网络模式的构建,通过多网络平台对环境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全面的监测和防护治理。
5 小结
通过对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进行分析认识,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的使用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进而进行污染治理,给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富安,赵宇.物联网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45-46.
[2]张宏伟.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1(08):65-66.
物联网的最基本功能是对于信息的感知,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最基本的部分是信息的交互,也是物联网所要达到的“物物联通”的根本目的,随着物联网的出现和兴起,采用无线感知技术的传感器网络作为基础的感知网络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在信息的交互和感知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物联网的出现受到了各国媒体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物联网已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交互 物联网 信息感知 信息交互 数据处理 数据压缩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并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作为网络的存在形式,独立于一般网络。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品和物品、物品和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并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对于物联网上的用户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可以为物联网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
1 信息感知技术
信息感知技术能够通过无线传感器来为物联网提供基本的信息。但是信息感知技术的获取方式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的,对于信息的获取中冗杂性和不确定性太多,这必将影响到物联网对于用户和物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信息感知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通过数据的清除能够将不确定信息的数据整合成可供物联网服务的可用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能够实现高效感应的信息感知技术的融合。
1.1 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的过程是指被感知到的数据从感知节点向汇聚节点汇集的过程,数据的收集过程要求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失,针对不同数据的收集过程和应用的处理分析,数据收集收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包括高效性、网络延迟、可靠性和网络吞吐量等。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数据收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其目的是保证数据通过感知节点顺利的传输到汇聚节点中,目前,在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数据传输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数据重传和多路径传输的技术来保障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性,多路径传输的方法是通过在汇聚节点到感知节点之中构筑多条路径来将数据传输过去的,以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多路径传输的服务通常都是终端到终端的传输,但是由于无线感知网络通常都应用多跳路由的方法,数据安全达到汇聚节点的成功几率是每一跳成功几率相累积形成的,对于数据传输过程的每一跳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引发丢包等现象。因此,传输路径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路径的安全性是数据传输能否成功的关键,数据重传的技术则是通过在传输路径上将数据都进行备份然后保存起来。数据重传技术的安全性是通过逐跳回溯来保障的,但是,数据重传技术存在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要求节点内部必须留有充足的存储空间以保障数据备份的成功。
数据收集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网络延迟,为了减少在节点中的能耗,数据收集节点和汇聚节点一般采用节点休眠的方式来减少网络的能耗,节点直接轮流待机休眠时能够减少数据在传输中对于网络的负荷度,这种流水线时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使数据在路径上做到波浪般的传输,从而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实现了网络数据的不间断的传输。
物联网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数据收集,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数据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研究数据收集技术的前提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各区域物联网应用的不同,数据收集和应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需要分析和整理数据收集不同约束目标之间的从属关系来完成对于数据传输各目标之间的优化选择和灵活配备。
1.2 数据的清洗
和数据收集的目的不同,数据收集是为了获取所需目标的真实情况,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周围环境问题的影响,对于数据的获得往往伴随着大量错误的异常数据。因此剔除错误数据得到正确的数据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十分有利,对于错误数据的清除过程中中部分数据还会出现缺失的现象,对于缺失的数据要及时进行估计,以再次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根据感知数据的时空变化规律地不同,才能利用分类识别的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对于感知节点和整个网络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清洗和处理。
分类识别的方法是数据清洗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将数据清洗的概念比作一个模式来进行识别,采用传统的计算机学习和分类识别的方式,比如通过支持SVM、贝叶斯网络等方式来得出离群值,并利用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的历史数据来实现对于离群值的初步断定。通过贝叶斯的概率运算就能推断出离群值的判断,由于分类识别的数据清洗方法中充分利用了数据样本,因此在数据的清洗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应用效果,对于分布式的感知网络和多源异构的感知数据的整理,分类识别的方法在达成目标时还能通过不同的数据信息来实现对于数据的清洗工作初步研究。
在数据的清洗中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感知数据的缺失和存在值的问题,缺失值比作异常值,在数据的清洗过程中就能实现对于缺失值的正确识别和清洗,但是物联网所需要的数据是要保持完整性的,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则需要对于数据的缺失的部分进行有效的估计,例如多元回归模型和线性插值模型的建立的估计方法,已经通过了实验阶段,并获得了是由优秀的实验成果。
由于物联网的环境复杂多样,受到网络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网络状态波动异常等因素的制约,数据清除的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对于物联网数据的清除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数据清洗的网络能耗和负载均衡等问题。数据大规模网络应用的清洗方式是未来数据清洗的主要方向。
1.3 数据的压缩
由于存在较大规模的感知网络,所以在将全部的感知数据一股脑的汇入到汇聚节点时会产生十分巨大的的数据传输量,感知数据由于时空相关性的因素,存在巨大的冗杂数据,因此要采用数据压缩的方式对于数据量的大小进行压缩,感知节点在运算和存储的方面存在的限制较多,传统的数据压缩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代的物联网的应用。
基于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在信号处理的方面取得的成功,研究者试图通过传统数据的压缩方法来应用到物联网感知数据的压缩中,例如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方法,首先在单个的感知节点中对于数据进行初次的小波压缩。然后再将压缩的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中进行集中的压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网络通信的费用。
2 信息交互技术
物联网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基于网络系统并且有众多网络节点参与的信息传输、交互和共享的平台,通过交换信息的流动性,物联网能够自动获取各个信息交互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信息数据。
2.1 物联网信息交互模型
通过对于大型信息系统人际交互过程的解析,构建了用户和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模型,该模型认为信息的交互过程是在系统、用户以及内容这三个对象之间发生的。用户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对于系统中内容的拷贝,必须通过系统中所设定的功能来完成,内容则是依托于系统而存在的。
2.2 网络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用户与网络之间发生的信息交互主要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命令和功能来执行这一系列的任务的,通过系统配置、路由构建、代码发放和程序执行等设置来实现对于感知网络的信息获取和物联网运行维护的。物联网的各种功能都离不开用户和网络的信息交互。在信息的感知中所产生的数据收集、数据压缩必须通过用户在网络中的感知功能才能实现。用户和网络之间发生的信息交互是用户通过网络发出相对应的指令来控制信息的传输的、相关节点收到指令后会分布式的执行下去,并且将最终执行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下面的用户。
2.3 大规模网络信息交互
在智能交通、农业发展、环境监测等领域,对于大规模无线感知网络的应用是非常迫切的,大范围和信息感知和信息交互的特性与物联网的实际特性向温和,但是受到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的制约,现有的物联网无线感知网络的规模都比较小,感知功能也十分的单一,标准信息的局限性也是十分大的。因此对于大规模无线感知网络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对于信息的感知和交互技术。以及网络延迟等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通过实际的网络验证理论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物联网的信息感知和交互技术涉及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感知节点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五项安智网络的组网技术、信息的管理和存储等技术,现有技术并不能适应大规模的物联网发展,但是随着各个技术对于物联网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加深,一些新的信息感知方法和信息交互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并加入到了物联网的应用中去。物联网在未来一定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冰洁.物联网信息感知及交互技术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30-132.
[2]赵中营.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60-61.
[3]朱军.浅谈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8.
[4]陈中华,张潭.物联网信息的感知与交互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9.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交互技术;探究
由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可知,物联网即为“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相应的物品与物联网进行连接,以便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物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输的重要介质,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1.1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地面监控装置、用户接收机装置、空间装置等,定位精度最高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1.2 RFID技术
RFID技术主要用于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感知和识别物体。与传统的条形码识别系统相比,RFID技术具有体积小、扫描快、容量大、耐久性强、安全保密、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1.3 蓝牙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微功耗的无线通讯技术,该技术能在环境空间中提供高效能的数据传输和无线控制。
1.4 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感知测量,并将检测感知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形式再输出,以实现信息的存储、显示、传输、记录和处理。
1.5 3G技术
3G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三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2 对于信息感知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信息感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来源,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其中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主要指其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反映。但从目前物联网感知信息的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如信息冗余、信息误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联网智能水平的提升造成严重阻碍与制约,而且也对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整合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缺陷对于物联网感知层信息整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破坏信息的全面性与完整性。(2)破坏信息的准确性。(3)破坏信息的连续性。(4)破坏信息的一致性与统一性。为了降低此以上因素对信息准确性造成的破坏,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对信息进行融合、清洗、收集、压缩等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2.1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感知数据从感知节点汇集到汇聚节点的过程。目前为确保数据准确汇集到节点,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数据的重复传输,或者是采用多路由方法,在采用多路由方法传输时,应遵循“端到端”原则,这样可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送到节点。然后采用相关智能设备对其进行仔细处理,以便实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互。
2.2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就是指对获取的感知数据进行离群值判断和清洗,保存有效数据,并估计缺失数据,继而获得完整的数据。其中对于数据的清洗和离群值判断主要是指通过离群值模型的建立,对一些存有误差的数据进行剔除。此外为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还应采用概率理论对物联网的局部网络和感知节点进行分类统计,并且还应对没有完成感知的数据进行仔细的清洗与筛选。
2.3 数据压缩
由于感知网络的规模比较大,将感知数据全部汇集到汇聚点会产生非常大的数据传输量,采用数据压缩方法可有效减轻数据的传输压力。在物联网中,数据和节点的空间非常有限容易导致数据冗余的问题,通过数据压缩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2.4 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就是对多元异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获取确定信息的过程。在数据融合中,网络结构和路由会对数据融合产生直接的影响。数据融合可分为特征层融合、数据层融合、决策层融合。其中数据层融合主要采用卡尔曼滤波法、概率统计法等,可有效消除冗余信息,去除噪声和异常值。特征层和决策层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语义融合技术、模糊逻辑、D-S证据理论等,可实现事件检测、状态评估等高层决策和判断[1]。
3 对于信息交互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物联网信息交互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系统有众多异质网络节点参与的信息传输、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其交互模式如图1所示。
3.1 网络与用户的交互
用户与物联网之间的交互主要依靠网络提供的数据接口和相关命令来进行交互,最常用的方法有:程序执行法和时钟同步法,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用户对相关信息的感知和交互。物联网的应用基础就是用户和网络的交互,如在物联网信息感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压缩、数据融合、数据收集等[2]。此过程就是用户通过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功能和数据感知功能,通过相关程序对物联网发出其所需的信息,然后物联网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相应的节点操作,找出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
3.2 网络与内容的交互
网络与内容的交互主要是指感知数据的组织和存储,以及面向高层语义信息的数据聚集和数据融合等网内数据处理。物联网平台将相应的数据和内容呈献给相应的用户,此过程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按照数据在网络中的存储位置,可将数据的存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部存储;另一种是外部存储。由于局部存储和外部存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与缺陷,无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保存。目前采用最多的存储方式是以数据作为存储中心,这种方式符合无线感知网络的特点,因此其是无线感知网络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主流技术。
3.3 用户与内容的交互
用户与内容的信息交互是指用户根据数据在网络中的存储组织和分布特征,通过信息查询、模式匹配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从网络中获取用户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就是指用户发出查询请求,网络根据数据组织和存储结构选择相应节点执行查询任务并将查询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用户。事件检测就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物联网,然后从网络内容提取事件信息、监测事件变化,获取重要事件的发生情况。模糊匹配就是指用户输入一个比较模糊的关键词,然后物联网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模糊关键词,搜索出用户所需的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备受人们的喜爱与关注,同时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如信息感知和信息交互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以后物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中,应对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信息交互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以便实现我国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信息感知 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19-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两者相互促进下,物联网的概念随之诞生。如何以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发展,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发源及定义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在此后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发展中,也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此类技术的基础实践活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我国也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可以理解为通过芯片技术,连接互联网形成的物品网络。具体指对物品植入电子芯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技术连接互联网,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物品网络。
2 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与信息感知,只存在于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阅读和浏览编辑。信息感知方面的技术发展较好,但关于交互方面的技术发展则较少。物联网中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具体指通过网络连接具体物品或商品,物品芯片中则记录了物品的外在形象、触感等方面的数据。用户在进行物品浏览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软硬件,能够对物体外观质量等方面数据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达到对信息感知与交互方面的体验,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有助于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
3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国外此类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物联网方面的有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进口或付费使用专利的方式进行发展。前期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由于缺乏基础技术以及相关的产业链,我国关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物联网产业链方面的建设还应着重进行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我国政府方面也出台了较多的鼓励政策。但由于基础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缺乏,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有较多的攻坚课题。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相关的物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具备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效率高等方面的特点。
4 当前关于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物品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对象也较为复杂。笔者针对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实际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对象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的形成。针对此类应用对象以及技术实际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4.1 VR技术
VR为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具体的意思为虚拟现实。此类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一项报告中,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此类技术逐渐被实践并投入制作。随后出现了例如VR眼镜等硬件设备,此类设备在人机互动的实验研究中效果明显。当前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中,一般将VR技术看作物联网技术的入口。通过VR设备进行互联网商品或其他资源的浏览编辑。
4.2 智能家装技术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项技术进入到了多个行业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其中关于家装行业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家庭是人们长期生活居住的环境,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人员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实践。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如无线控制空调、灯具、电脑、电视、门、沙发、用电开关等。此类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短期内便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人群。
4.3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过特殊设备将用户与互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用户通过特殊设备进行网络冲浪。在应用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用户与网路数据之间的互动,实现智能化体验。对于用户体验以及技术的革新意义重大,用户能够根据交互数据,进行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体验效果。
4.4 物联网社群的形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的附属产业也快速产生。政府部门对此类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的支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其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指定物、网络、若干用户之间多方交互的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最终形成了物联网社群现象。物联网社群现象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重大。但在此类现象出现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两种效果。较好的方面为提升了工作效率、沟通效率;不良的方面为技术过度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无法跟进技术的发展,最终对于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较多的影响。
5 展望
物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其也具备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特性,例如: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的复杂性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类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难以避免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直接关联物为智能家居、私人用品、保险物品等,对于人们的财产以及个人安全影响重大。因此为了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后续发展,在技术的发展中除去实用性、先进性的发展,还应注重安全性的发展。只有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此类技术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6 结语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等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对象以及实际作用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形成。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网络特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注重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提升,以此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娟,王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