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酒店管理专业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走训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122
1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推进下,中国旅游业的潜力不断被挖掘,不断在发展。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酒店业正在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想要又快又稳地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而技术和管理都离不开人,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酒店业的一大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学校来说,“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質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成为高等院校的一大使命。[1]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提供“零距离”服务,也是一项考验。对于酒店来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为酒店在人才培养上减少时间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酒店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走训实习是通过利用在校学生课余时间到酒店实习,使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知,同时使学生详细了解集团文化及酒店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能,为以后的职场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途径。本文就以宁德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论述其与本地企业宁德万达嘉华酒店的走训实习合作情况与开展的意义。
2宁德万达嘉华酒店走训实习
万达嘉华酒店是宁德市准五星级酒店,其硬件、软件和管理均排在宁德市酒店行业首位,也是宁德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之一。我校与嘉华酒店合作的走训
实习是指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酒店实习,按酒店所需分配工作岗位,其特色在于充分利用酒店管理协会这个平台,选拔出一系列优秀人才输送至酒店各岗位,了解酒店的组织机
构与运营过程,学习企业文化,并将所学知识及技能与酒店的工作流程相结合,相互吸收改进与创新。此项目的主要内容以“人才储备计划”为核心展开,力求学校、酒店与学生三者的齐头并进;参与本计划的同学都将列为酒店特别培养对象,成为酒店的人才储备军。与其他实习区别在于走训实习具有流动性与灵活性,流动性是指学生可以有机会安排到酒店各个岗位进行实习,而不是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灵活性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与自愿原则,根据酒店的需求来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三年的理论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理论应结合实践,才能锻炼酒店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因此,酒店管理协会与嘉华酒店的走训实习合作为全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论哪个年级,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酒店参加实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让同学们了解酒店最新的发展动态,熟悉企业对酒店基层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和素质标准,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经营实习紧密结合,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2017年暑假期间,部分酒店管理协会成员就到嘉华酒店走训实习,依据酒店所需安排实训岗位,将在学校学习到技能应用到实践当中。如中餐厅实习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就能学习到更多的菜点与酒水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服务流程、把握服务细节、深入理解个性化服务、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服务内涵、学习服务技巧以及提升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
3开展走训实习的意义研究
开展走训实习不仅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学校、酒店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训实习使学校、学生、酒店三者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益发展点,从而达到共赢。
31对学校的意义
311准确定位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我校与嘉华酒店合作,开展走训实习,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深入认识酒店行业各岗位的用人标准,酒店不同部门的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从而根据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准确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2]
312为学校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随着服务业发展带动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与酒店企业合作成为社会必然趋势,学校通过与酒店合作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场地给学校,让学校利用这些实习场地让学生进入酒店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例如我校教师利用周六日空余时间组织安排学生分批进入嘉华酒店客房实习两日,在这两日教学实习过程中,酒店方让酒店客房部专业资深员工分组带领学生进行客房教学实习,学生深入客房了解客房构造以及客房服务工作流程。酒店方不仅为我校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而且毕业生实习也能到嘉华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实习,丰富校企合作领域。
313完善实习反馈机制
在学校与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下,学校可以跟踪学生实习期间动态情况,加强实习期间的心理指导,并且在合作的基础上校方可尝试建立实习生意见反馈机制,加强专业实习指导,完善合作制度与条例等,这也有利于后续毕业实习的指导与反馈机制的完善。[3]
32对学生的意义
321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了解
了解酒店行业有很多方法,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去经历、去体验酒店工作,做一个酒店人,深入了解酒店岗位及其工作职责,通过走训实习,学生可以提前体验酒店工作,并且大概知道自己适合哪个部门,为大四的毕业实习提供了方向,也能确认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工作职位。
322为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做准备
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而走训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体验环境,可以提前体验酒店工作,面对形形的客人,面对社会环境,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强弱与不足之处。
323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曾经有公司做过一项调查《雇主如何选择应届毕业生》,参与的公司包括外企、国企和民营企业,规模也有大有小。有一个题目是让他们选择看重的方面,包括学校、专业、成绩、证书、实习经验、社会实践、户口等。结果不同性质与规模的公司侧重點有较大的不同,唯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所以,如果在大学期间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大的优势。[4]走训期间由部门的专业员工带领学生实习,一方面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接触不同人群,培养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知,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拓宽自己认识的局限性。[2]在合作期间,嘉华酒店开展各种酒店活动,都会通过学校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观摩学习,丰富认识。这些知识是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宝贵的是经历,提升的是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33对酒店的意义
酒店通过与学校合作,让学校了解到酒店用人的规格要求和素质标准,进而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达到酒店行业标准的优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减少酒店培训时间和节约培训成本。同时,通过与学校合作,酒店在应聘时可以直接来学校设置应聘场地,减少酒店对外招聘的宣传费、招聘费等费用成本。
通过与学校合作,学校为酒店培养诸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走训实习让学校和学生充分了解嘉华酒店的服务流程和用人的规格要求和素质标准。我校与嘉华酒店拟定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安排实习岗位让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岗实习,参与实习计划的学生都将列为酒店特别培养对象。他们会定期免费参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进行年度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对于毕业就业的同学,酒店会根据其表现进行直接提升与其岗位匹配的工资,随后培养措施真正落地,并逐步深化。
4结论
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类需求变化多端,在此情形下,各种产业崛起并迅速得到发展,各种岗位、职业被挖掘和需求,职业平等观迅速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校与嘉华酒店合作,不仅能为毕业实习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平台,而且学生通过实习期间加深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
宁德万达嘉华酒店与我校合作之走训实习能大大缩短学生用在路途上的时间、加长学校与酒店交流学习的时间,缩短酒店急需工作人员时中间的等待时间以及减少酒店对外招聘的时间、招聘前宣传成本、招聘中面试成本和招聘后培训成本。同时,走训实习让学校和学生充分了解到嘉华酒店的服务流程和用人的规格要求和素质标准,学校根据嘉华酒店的标准开展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课程计划,为其培养诸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嘉华酒店“人才储备”计划也能够慢慢实现。
参考文献:
[1]易伟新,周小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为例[J].2006(7):19-21
[2]白娟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9-32
[3]马丹映校企合作下酒店实习生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6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教师资;专业点建设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背景
1、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但是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结构等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院校人才引进矛盾重重,往往优先考虑高学历、高职称,而引进的兼职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经验,缺乏相对稳定性,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三是为了应对各种评估,部分职教为在短期内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出现大量以“双证”代双师、以“挂名企业能手”代双师的现象。四是在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导致他们“能讲不能做”。五是培训渠道不通畅,一是政府财政投入少,教师培训机会少;二是技能培训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专业很难对口。六是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其地位和待遇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积极性难以发挥。[1]
2、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逐步重视职教师资培养,政策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笔者所在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所对应的实训实验课程均已纳入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方案,承担了3年及以上国家级或省级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具备相应的场地、技术人员、相关辅助设施等基础条件,受益面大,使用率高。
3、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条件
笔者所在酒店管理专业在全省已经属于领先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专业点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基础条件,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规模、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中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二是师资条件,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质量工程。本专业有专业带头人2名,担任校内实践教学的企业技术骨干14名,培养了专业骨干教师8名,常年聘请的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43名,教学团队“双师”教师的比例达到100%,能很好地满足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实训基地条件,建造了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的旅游教学大楼,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校内建有旅游实训中心、旅游信息化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目前该实训基地不仅为在校生提高了实训场所,而且为湖北多家星级酒店员工展开了培训和社会再就业培训,还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权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四是课程建设条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酒店管理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了工学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并用于教学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五是社会服务与培训条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平台,积极开展了酒店服务师、公关员、美国饭店业AHLA等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从2007年以来,负责湖北省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师资培训项目,已经240人名中职教师参加培训,50名高职教师将在暑期参加培训。多年来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完成了旅游产品规划、酒店员工在职培训、社会再就业培训、中高职师资学生培训、职业鉴定等对外服务项目,对外培训人数逾2500人次。六是经费条件?,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制机制、专业文化、国际化等各个方面投入了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目前,投入专项经费已达380万元,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有力的保证了设备补充、师资培训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保障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前期酒店管理专业点有一定的基础,为本项目建设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专业实训设备设施还存在一下问题:
1、难以适应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各种层次的从业者,据统计,目前酒店行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就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创业型人才,而目前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已经难以适应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难以满足酒店行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的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有一定规模的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已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酒店数量迅速增长、档次不断提高,酒店高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此要满足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需要提高酒店中高级人才培养的比重。目前,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设备设施难以满足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在实训设备设施还需更新和增加。
3、难以满足提升专业方向和品位的需要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拥有优良的师资和基本实训条件,但随着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入国内外酒店集团使用的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培训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以满足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和提升专业品位的需要。
4、难以满足提升职教师教学研究的要求
目前职教师资对于酒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缺乏了解,教学研究停留在原来的客房、前厅和餐饮的服务类课程教学,课题集中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教改型课题,技术型课题研究不够,需加大全真型、生产型酒店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开设酒店管理类教学研究,与企业共同开发技术型项目,从而提升职教师资教学研究和教学层次。
5、难以满足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小旅游企业在产品研发、营销策划、人力资源开发、物流配送等技术咨询方面有大量需求,现有实训基地设备设施主要功能不能满足中小大型旅游企业要求,需要加大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硬件、软件投入,全面提升职教师资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内容
1、搭建培训平台,提高职教师资教学能力
依托学院牵头的湖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湖北省政府2006年批准),将该专业点建成职教师资培训平台,为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提供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质量。
2、搭建技术平台,带动职教师资产业研究
依托该专业点和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酒店管理集团,把专业点建设成为技术平台,通过研究传统酒店转型、服务与经营流程优化、国内外品牌酒店新技术应用等技术型课题,带动教师产业研究。
3、搭建生产型实训平台,提升职教师资研发能力
依托该专业点和我院旅游与旅游职业教育研究所,把专业点建设成为生产型实训平台,为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经营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再造咨询服务和专项研究服务,提升教师研发能力。
4、搭建资源平台,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该专业点和区域类优质教育资源,把专业点建设成为资源平台,组织职教师资和酒店集团建设共享资源库,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点引领职业教育发展、面向社会酒店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功能,达到年培训、鉴定能力不低于2000人的目标,提升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
5、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全面保障职教师资基地的建设
完善教师培训文化机制、课程设置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对话机制建设,推进职业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与管理方式。实现几个重大转变:在组织结构上,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育人形式上,由学院单项参与向全方位合作转变;在服务区域经济上,由适应型向前瞻型转变;在资源整合上,由浅层利用向深度开发转变;在社会服务上,由基础型向战略型转变;在机制建设上,由闭合、随机向开放、规范转变的。
四、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项目建设效果
笔者主持建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是中部地区最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引领性、共享性的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面向旅游企业在职初、中级员工,开展委托培训、实施岗位适应性培训、转岗培训、师傅带徒培训、技能提高培训等达到了2000人次;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利用技能高考和单独招生考试途径培养学生服务技能,为我省中职学生学历教育搭建立交桥,提供技能培训达到了1000人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场地,大力开展旅游职能技能鉴定达到了2000人次。面向旅游类中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技能大赛、行业研讨会和各类方面的师资培训达到了200人次,实际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办学质量。面向鄂西旅游生态文化地区旅游企业,提供小型旅游创业培训、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经营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再造咨询服务和专项研究服务。面向湖北传统旅游企业,依托旅游信息化实验室和旅游发展研究所,共同解决旅游企业的棘手技术问题,优化旅游企业经营流程,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名牌战略从传统服务业向先进现代服务业延伸,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金额达到了30万元。本专业点已经促进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训与酒店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了职教师资教学能力、带动了职教师资产业研究、提升了职教师资研发能力、提升了职教师资社会服务能力并建立师资培训相关制度,形成了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外知名的酒店管理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品牌,为酒店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推动酒店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餐饮业 创业 在校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1-02
1.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优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有其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可以得到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的有力支持,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了涉及融资、税收、培训、指导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在资金方面规定银行和有条件的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要求简化程序、提供便利;再如有很多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创业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筹措创业资金、扶持开展创业活动等方式促进创业;2013年国家还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免税措施,对小微企业创业产生了较大的激励作用。第二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在校所学主要是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使得他们在相应的职业领域内创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其学习内容涵盖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在校期间就可获得较高的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也拥有一定的酒店企业经营能力,因此若选择餐饮业创业比起很多转行的失业人员和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第三是具有较宽广的发展视野,高职教育的大学生具有所学行业内强化的概念技能,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创业方向的选择、主打产品的定位和设计、投资水平的评估等很多方面有明确的概念。第四是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自主创业,当前餐饮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不断细分,出现了很多适合创业的小微企业形式,如近几年纷纷出现的以单体或加盟形式创立的提供特色饮食的小微餐饮企业,就吸引了很多志在创业的大学生。第五是高职教育学生较实际的就业需求使其创业易于成功,大多数职业教育学生不会参与机关、事业单位等热门就业行业的竞争,而是选择在所学职业领域内寻求就业,这一特点使他们可以更早的专注于熟悉行业,表现于创业也是如此。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整合创业培训符合国家、社会、院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2.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餐饮业创业培训的知识体系
高职学生在餐饮业创业一般选择经营特色饮食的小微企业。由于高职学生大都是首次创业,因此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创业知识,其中可在校培训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起步知识和行业技能知识两部分。
2.1创业起步知识
创业起步知识包括创业所需行政手续的办理程序和条件、创业资金来源与成本分析、企业盈利及税收分析、创业选址与装饰设计知识等,这些创业知识非常繁杂,在校培训应做到在全面介绍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餐饮业创业所需行政手续的种类、办理程序和条件,这是合法创业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此项知识包括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疾控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其他证照的办理程序、条件等。作为政府支持的体现,这些知识可以由院校申请相关部门提供培训支持。
(2)创业资金的获得途径、方法和程序,资金是餐饮小微企业创业起步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自筹、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三种途径。为使大学生创业不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作为大学生创业必备知识,在校培训应主要培训创业贷款知识,例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和倡导发起的YBC创业贷款项目等;另外,自身条件突出的大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创业比赛获得创业资金。
2.2行业技能知识
在消费者消费观念日益成熟和多元化的今天,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业技能水平,而对行业技能的培训正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学生在校培训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技能知识应该成为高职教育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特色之一,还可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对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餐饮业创业培训的行业技能知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技术技能知识。餐饮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餐饮业的服务技能知识,这是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所在,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餐饮业的服务技能知识主要是餐厅服务技能知识,如中西餐摆台、餐间服务、经营场所卫生清洁、餐具卫生消毒、餐位布置、菜单制作、点菜与营养配餐等基本技能;因此在服务技能知识方面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创业竞争中规范、优质的服务技能是其他创业人员很难达到的,也是提倡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餐饮业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是餐饮产品的制作技能知识,由于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是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实务,很少涉及餐饮产品制作技能的教育,因此成为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餐饮业创业的主要障碍。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建餐饮业小微企业时往往选择经营种类较为单一的特色食品,因此在校培训时应适当选择特色餐饮产品,并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
(2)管理与经营技能知识。虽然餐饮业小微企业所需的管理与经营知识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星级饭店管理与经营知识简单,但具有综合、细致的特点,在校培训的管理与经营技能知识包括:菜单计划、原料管理、厨房管理、餐厅管理、餐饮成本管理、餐饮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知识的培训可分配于餐厅管理与菜单设计、宴会设计与厨房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3)职业交际技能知识。职业交际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校培训主要包括现场职业交际技能知识和企业推广技能知识两个部分。现场职业交际技能知识主要培养创业者的现场职业交际能力,相关课程包括普通话、饭店情景英语、旅游饭店交际礼仪、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营养与卫生等,培训将完成创业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各类人群融合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餐饮产品解释能力等的培养。
企业推广技能知识主要包括企业推广方案设计、产品包装知识、电子商务平台知识,在校培训主要可通过摄影、餐厅管理与菜单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完成。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当前的电商资源推广特色餐饮产品是创业成功的强大动力,在校培训主要让学生掌握基于特色网页的产品推广,如淘宝网、团购网、区域信息网及论坛等的应用;另外,还需重视当前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给创业带来的巨大商机,可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整合培训内容。
3.基于现有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培训的课程安排要点
如何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是餐饮业创业在校培训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创业培训的具体安排也不同,但作为合理的教学安排要遵循相同的要点,主要如下:
3.1课程中合理整合创业知识
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特色的体现,课程中整合创业知识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个包含服务技能、管理知识、经营知识的完整的培训体系,很多专业课程包含餐饮业创业所需技能知识,因此,可以将课程中含有的创业所需内容加以提炼,形成独立的教学项目,这样做既符合项目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以《中餐宴会摆台》课程为例,“中餐宴会创意摆台”为其教学项目之一,其中可整合创业所需特色餐饮摆台的实训内容,既符合餐饮业创业需求,也丰富了该项目的教学内容。
3.2拓展就业指导课程,增加创业起步知识培训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职业引导课程,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指导、面试指导等内容,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逐渐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已逐渐开始整合创业教育内容,如杨建华编写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就添加了创业构思、创办企业等创业起步知识,因此,可将餐饮业小微企业的创业起步知识培训整合进课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内引入适当的社会组织开展创业教育,也可聘请工商部门、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建立“创业导师”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增加主营产品知识培训
由于大学生创立餐饮业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产品多为特色食品,产品种类单一、制作方法简单,因此在校培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一是校内课程培训,即在酒店管理专业所设酒吧服务、营养配餐等课程内设计部分培训项目,适用于制作水平、技艺能力要求不高的产品制作技能培训,如单一特色的饮品、菜品等,成功案例如冰粥、甜食、冰激凌、烤串、果汁、果茶等。其二是校企合作培训,即联合行业协会、企业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
4.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由于培训时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创业知识的在校培训只能是一种初级培训,具有培训内容简单、基本的特点;但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创业培训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的教育实践之一。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创业需要勇气、技能和管理经营能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和院校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静浅.析大学生创业优势和劣势[J].民营科技,2013(02).
[2]陆勇.创业者如何起步[J].生意通,2008(12).
[3]林金贵,邹艳辉,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2).
[4]杨晴虹,吕东,程志超.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行业机会分析[J].经济界,2012(02).
[5]杨建华,武喜春,周文夫,陶都格日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职业技能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住宿、到酒店用餐的人数逐年递增,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国的酒店数量水涨船高,在中职学校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但据市场研究显示,我国一些较为大型的、档次较高的酒店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强的人员无法在酒店中发挥积极作用,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的落后性和不科学性,教育缺乏职业化的指导,毕业生很难适应酒店对管理者的职业技能要求。对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在酒店管理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严峻态势。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满足职业定位的需要。现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是社会运行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位参考因素。中职学校的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培养具备完善道德素养和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酒店行业需要的是职业能力素质过硬的学生,因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根本,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保障。
第二,有助于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完善教学内容。所谓的“本本主义”就是指以课本为主,只知道沿袭课本教学,按照书本知识开展授课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也不够完善。加强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内容,切实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酒店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中职院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是占领教学前沿阵地、提高酒店管理水平的关键。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用人标准,还能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和服务,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认识态度的偏差。传统理念认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等同于服务员,学生不用掌握扎实的知识,也无须进行培训。其实,酒店管理人员掌管着整个企业的运行,属于中高层管理人才,他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组织能力,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
其次,达不到酒店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劳动力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关键。中职学校培养出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大多只掌握书本上的死知识,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技术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沟通能力也不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和酒店的专业要求。
再次,中职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准确。学校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教学越合理、越完善,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越能满足市场和酒店行业的用人标准。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培训不到位,素质教育落实不科学,再加上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的限制,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规范,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最后,教学过程中还忽视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认证。不同于学历和文凭,职业证书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认证,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但是一些中职院校却忽视了职业技能考试的认证,学生无法获得相关证明,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导致企业不愿意录用这样的毕业生,也就无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了解了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了解了加强培训对学生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弊端,发挥培训的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一)积极调研市场,开展校企合作
市场是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的导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参考内容。中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准确调研市场,明确大型酒店的用人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校企合作,多与酒店企业进行联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见习,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力求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面向市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学生不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有全面发展且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用人的需求。因此,我国的中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按照不同的酒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具体而言,我国酒店分为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等等,服务和管理人员又包括营销人员、前厅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客房服务人员、康乐服务人员等等。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要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明确学生的毕业就业取向,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细化教学课程和内容,将学生分班、分组进行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应变能力、职业素养及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培养职业技能过硬的学生
过去的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实施授课,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例如,某中职教师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他们扮演酒店的客人和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真实的场景模拟,并给服务者提出难题,通过模拟场景教学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技巧,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素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用人需求。
(四)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一定要严格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挑选具备教师上岗资格、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教学技巧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学校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存的发展战略,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技能培训,及时了解酒店行业的最新市场需求和动态,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企业培训期间,可将对客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整理成教学案例,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校可根据课程需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还可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我国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酒店对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一定要根据市场实际,结合企业定位,完善教学,加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科学性,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从而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林菁.高职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112-113.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完善,都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为指导,设计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将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制定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课程标准,加强企业文化熏陶,均有助于构建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为现代学徒制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
高职教育;涉外酒店管理;二元制;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出的新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部分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未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的整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正是要解决该问题,以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
1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先进职教观念为指导,建设符合当代高职发展要求的、全新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是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模式。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1]。由学校和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工学交替进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正是在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在课程体系中注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重视学习能力向工作能力的过渡。
1.2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诞生的重要标志。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2]。岗位培训在企业和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3]。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实习实训课程的设计就是以该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与酒店共同参与课程的教学。
2涉外酒店管理人才职业岗位分析
2.1职业岗位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课程体系要围绕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构建这一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对酒店的职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2.1.1餐厅领班、餐饮部经理工作任务:
餐饮服务与管理,包括设计与制作菜单、合理排班、考勤、制定餐饮服务流程与标准,监控餐饮服务质量,处理客人的投诉。
2.1.2前厅接待员、大堂经理工作任务:
前厅接待与管理,包括提供客房预订、接、住宿登记、问询、话务服务,协调前厅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处理客人投诉等。
2.1.3楼层主管、客房部经理工作任务:
客房接待与管理,包括制定楼层服务、客房服务中心的流程与标准,进行客房用品的成本控制、协调客房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1.4行政部门经理、助理工作任务:
行政事务管理,包括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酒店员工人事管理、组织员工培训、协调酒店各部门的关系。
2.2职业能力定位
职业能力指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4]。通过酒店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涉外酒店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定位。
2.2.1专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酒店职业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计算机及酒店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具有与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服务礼仪,能正确处理客户关系;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厅和会展服务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具备酒店及餐饮企业排班技能、制定服务流程与标准、控制服务质量、处理顾客投诉等能力;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能力;具备酒店及餐饮的营销意识,并能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
2.2.2方法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职业敏感性。
2.2.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能力。
3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3.1课程目标
借鉴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教育理念,围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境学习、做中学、个别化教学的教育教学规律。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3.2课程体系
以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交替的特色,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公共类与专业基础,第二模块专业技能,第三模块职业能力提升。每一模块下再细分出不同的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和职业能力培养。
3.3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
为了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将割裂分散的知识、技能整合、协调起来,使原先学到的知识、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凭借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训室和合作酒店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安排认识、培训、实习三大项目式课程,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5],创造出有效的工作方式。
3.3.1认识实践
第一学年,学生通过到合作酒店实地参观、听取酒店专业人员讲解,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认知实践。
3.3.2专业培训
第二学年,在完成其他外语及专业领域类课程后,每学期都有4-5周的时间到酒店进行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操练。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礼仪”等课程教学和专业培训放到酒店,由酒店的师傅进行授课,实行以做中学为原则的酒店现场教学及实景演练。这样的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酒店管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3.3.3顶岗实习
第三学年,为迎合酒店的旺季需求,校企双方在尊重学生实习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酒店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安排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实现轮岗培训。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以达到检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6]。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习由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实训、认识实践、专业培训、酒店顶岗实习等项目式课程构成。切实做到学校理论学习、实景演练和酒店培训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做到知行合一。把课程教学从教室延伸到实训室,延伸到校外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4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制定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在合作酒店完成,因此与合作酒店共同制定这些项目的课程标准很有必要。学生利用酒店的环境和师资提升职业能力,在工作中学习技能,在接受酒店管理中学习管理。酒店这方面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评价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
4.2加强企业文化熏陶
在学生工作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学习,系统地安排学生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加强人文关怀;在培训场所挂上酒店发展历史的相关图片等,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企业认同感,使得学生的酒店职业意识逐步增强。加强企业文化熏陶是留住专业人才,解决人员流动率高的较之长效的方法。
5结语
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改进了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的不足,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涉外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校企共同开发融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酒店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方向,可以逐步完善校企育人合作机制。
作者:陈姝彦 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6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J].职业技术,2014(10):20-21.
[2]李强,刘继平,皮智谋,等.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6):62-64.
[3]周衍安.德国“双元制”职教考试制度评析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82-84.
[4]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校企融合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大力建设实训室,进行仿真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考核更趋向于职业标准。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职责,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
据?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但是,专业素质的薄弱仍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多数院校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为外聘教师,以弥补专业师资队伍的不足,专业教师的教学团队基本上还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构成。
(一)专任教师队伍现状。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35岁以下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的73.08%;副教授5人,教授1人,占专任教师的23.08%;讲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42.31%;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5.38%,;“双师”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5.38%。从教师结构分析,基础课教师虽拥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却对酒店管理专业了解甚少,专业课教师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缺少企业实际的工作经验,管理技能有待提高,职业素养的薄弱使得专任教师难以胜任综合管理课程的讲授,制约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二)兼职教师队伍现状。我院现有固定到校任课兼职教师8人,均从事酒店行业一线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承担管理课程的教学。另外还聘请20名校内外基层管理人员,承担学生顶岗实践的教学任务。校外兼职教师实战经验丰富,职业精神鲜明,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然而,校外兼职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高职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同时,多数兼职教师是单位的骨干,担负着企业的经营任务,难以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
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趋向于多元化,逐渐由单一教师角色向实践指导师、职业指导师、管理师等角色转变,教师的能力要求也由一专向多能转变。
1、尚未达到合理师资结构配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实战经验缺乏,企业历练较少,还未养成稳固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不能有效贯彻“教、学、作、用一体化,教、研、产、销一条龙”的教学改革模式。
2、尚未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意在加强高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是,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企业脱离,培训质量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3、尚未建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但是不可否认,企业是经营实体,并不是教学育人场所,企业很难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岗位,专业教师无法真正融入企业的经营环境。
4、尚未完善专业内涵建设。目前,高职院校更侧重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办学理念的树立、校企文化的融合、专业文化的建设、职业精神和态度的塑造,这些也都制约着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是站在社会改革前沿的服务行业,更强调职业习惯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应用、职业精神的塑造,为了使教师能够胜任新教学模式的要求,需要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加以提升。
1、参加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技能水平。首先专业教师通过参赛,对核心技能反复训练,可以掌握核心技能的标准,挖掘核心技能的技巧。其次技能大赛的标准更贴近企业的标准,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标准化,使得培养的学生紧跟企业的发展要求。最后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教师从技能的熟练、岗位知识的掌握、心理素质的塑造都得到了提升。
2、建立校企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是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内容的选择。包含职前教育、技能提高、教学实践的培训指导。二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定期聘请企业人员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凭借企业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的专业培训,拓宽眼界,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
3、制定顶岗实习制度,实现企业岗位对标。依据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师顶岗实习制度,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抓好顶岗实习的申请、督导、总结等各项工作。
4、加强教师文化内涵建设,奠定学生职业信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态度、一节课等都要引入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忠诚企业、循规守纪等企业文化因子,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搭建平台,校企融合共建设教师团队。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和企业深度合作的途径,构建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职务互兼、项目互助、能力互提的“四互”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方面吸引有企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专业的建设中,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加强锻炼,积累企业的实战经验,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巧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16期。
[2]《高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2011年7月。
[关键词] 瑞士洛桑模式; 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 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本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9- 03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旅游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旅游酒店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面为酒店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发展模式。
1 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享誉世界,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上,瑞士洛桑模式和澳大利亚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模式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1.1 瑞士洛桑模式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瑞士一所享誉国际的职业大学,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运作能力的国际酒店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教学目标。学院没有对外营业的餐厅和客房,所谓的“产教结合”,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即教育要不断适应产业的新需求,理论结合实际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 教师的选择
洛桑学院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具有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3到5年,学校都要求教师回到企业,以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研究酒店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学校始终处于国际酒店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1.1.2 课程的设置
洛桑学院的课程设置不断推陈出新,近几年学校陆续推出“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全球战略”等新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即使是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学校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经常聘请国际著名酒店企业的CEO来做讲座。
1.1.3 生源的选择
在入学条件上,学校取消了笔试而着重对申请者进行思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团队精神、纪律条件、心理和举止仪态等方面的测试,并要有两位熟悉其本人的教师进行推荐。学校对于思想表现自负,不善与人交际,缺乏宽容或者在宗教、民族等问题上有偏执情绪,特别是对酒店行业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申请者,一律拒收。
1.1.4 学生的管理
洛桑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合作品质,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训练,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理、大堂清洁等。另外,洛桑学院每年约有半数学生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分别发给政府认可的学士学位和大学毕业证书,还有国际酒店行业认可的就业证书,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国高星级酒店直接上岗,并可担任部门经理等职位,不需再经过实习期。
1.2 澳大利亚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成绩在全世界是公认的,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培训包”模式。“培训包(TP,Training Package)”是澳大利亚全国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的总和,由国家行业技能标准、评估指南和资格认证3个方面组成,并由国家产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和以其他产业为基础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培训包”的开发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中不同级别证书的要求为依据,通过规定不同级别证书的具体标准,提出达到某一级证书标准应该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了学分制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各教育机构之间相互承认学历。培训包一般每3~5年更新一次,如有需要,可以每年或临时进行更新,以适应业界的需求。
通过了解,培训包教育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中。①政府资金投入个体化。政府会为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资金,但钱是直接给学生本人,而不是给学校。学校只有招收到学生,那来自政府的补贴才会随着学生的到来而交到学校。所以,学校声誉越好,招收的学生越多,学校的收入就越丰厚。②学校招生人性化。从招生生源看,职业院校没有年龄的限制,鼓励人们参加延续性学习。既招收10~12年级学生,又招收在职人员,而且后者比例更高,学生的年龄在14~70岁之间。招生过程中,学校会通过面试了解学生对将来学习专业的兴趣,了解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等。③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校采用弹性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教师和考核办法等。④大力实行鼓励式教育。鼓励式教育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不错,非常好的提问”等语言评价,以及赠送不同类型的礼品。学校走廊、墙壁的装饰物多为学生作品的展示,这些展示包括各年级的同学,既有非常好的作品,也有特别初级的作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种期待,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是澳大利亚关于服务招待行业(包括酒店行业)职业技能认定的培训包。该培训包具有几个显著特点:①它针对的是整个招徕行业的岗位群,其中既包括一般技能和素质,例如礼仪要求;也包括特殊岗位技能,例如西式铺床等。这使得通过该培训包的学习,学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可以选择的岗位群比较宽泛。②该培训包的内容详尽,对相关技能进行了充分分解和细化,并按阶梯递进,既有综合素质培养,也有单项操作技能训练,每项技能的考核一目了然,学员掌握了某项技能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技能的学习。③学员在学习该培训包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组合,例如重点学习酒店前厅服务有关技能或者客房清扫技能。
2 国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得比较普遍,国内也有很多院校将该专业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侧重点都放在实践教学方面,其中不乏做出成绩的院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模式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模式。
2.1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模式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一贯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取“2+1”的教学形式,即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供求比例基本保持了1 ∶ 8,一次性就业率在山东省大中专院校中名列前茅,被誉为“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1 实行“工学结合,双向嵌入”的教学模式
学院2007年投资5 000多万元在校内建起了四星级实训酒店,其具备两种功能:对外经营和对内实训;并发挥了两种作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酒店价值链的建设。这两种功能与作用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双向嵌入”的教学模式。百川花园酒店的总经理由饭店管理系主任担任,部门经理由专业教师担任,服务员是大二学生,他们在酒店见习一个月,一边上理论,一边为客人服务,同时接受经理们也是专业教师的指导。这种校内紧密型教学模式开辟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真正实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2 加强外语改革力度,培养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
为了加强英语教学,该学校采取了以下做法:①加大专业英语和英语口语的课时量,所有口语课程全部实现外教讲授。②积极推进双语授课,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酒水与酒吧服务》和《前厅服务》等课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用双语授课。学生经常处在外语环境中,直接接受面对面的语言训练,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该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23名教师全部达到“双师”要求,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近50%教师能够使用双语教学。
2.1.3 建立一流的校外实习基地
该学校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调查,对国内实训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主要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国内和国际知名五星级酒店,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凯宾斯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圳威尼斯人等30多家中外饭店。境外实习基地有20多家,主要分布在阿联酋、澳门、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豪华星级酒店。如阿联酋迪拜集团的顶级豪华七星级酒店,澳门英皇酒店等。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有400多名学生在国外实习,占了在校生的5%以上,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数字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都属于佼佼者。
2.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模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适应旅游饭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近几年的就业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其中除了该学院各部门加大了就业服务和咨询力度、加强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招聘工作以外,关键是近几年学院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了ACR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8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杭州黄龙饭店合作,推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ACR人才培养实习管理模式。即:适应(Adaptation)—思考(Consideration)—研究(Research)实习管理模式。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牛曼曾对实践教学有过比较精辟的论述:“在实践环境里,即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艺能够学得最好。因此,学习商业的地方是商店,学习农业的地方是农场,学习制造的地方是工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实习教学模式。饭店为学生实习提供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使实习教学环节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内容,把实践教学环节分成3个阶段,完成不同阶段的实习任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工作岗位和环境,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也比较充足,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3 从国内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3.1 人才培养关注行业特点和要求
无论是洛桑模式中“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还是澳大利亚“培训包”每3~5年的不断更新,都强调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要关注行业特点,符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管理人员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学历较低,但从基层做起,经验丰富,发展到一定职位后,就会因为文化素养、管理水平等的限制而感到力不从心;第二种是学历层次较高,但属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或非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这个应用性极强的行业,实践性差的特点也会阻碍他们对于酒店行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我国目前酒店行业最缺乏的是需要集理论、实践、公关、外语等知识技能于一身,既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并能适应酒店行业不断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既能系统掌握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又具备扎实的酒店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星级酒店从事管理及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3.2 构建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
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专业理论、应用理论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这一点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师选择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3.2.1 对于国际酒店行业最新的经营理念了解比较滞后
大部分高职院校难以创造条件聘请著名国际酒店的管理人员来给学生做讲座。学生使用的专业教材大多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充分地反映酒店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例如酒店各种营销策略与措施,酒店资源的集成整合与综合利用等。
3.2.2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有失偏颇
大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强调以教学大纲、教材和讲义为依据,课程设置上重理论知识讲授,轻专业技能操作,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部分院校虽然进行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又往往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3.3 师资建设注重行业经验和外语能力
教师从酒店中来,再回到酒店中去,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澳大利亚也强调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是来自工作一线的优秀员工。事实表明,师资聘任方面的灵活性保证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和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另外,针对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加强了英语课程的教学力度。鉴于此,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首先应多渠道构建“双师型”队伍,安排现有教师到酒店和国外相关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和学习,或者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其次,我们还应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创造条件聘请外教上课等,努力适应酒店行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3.4 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校外并举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是校内、校外两者并举。一方面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立的四星级实训酒店以及形成的“工学结合,双向嵌入”的教学模式。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还停留在简单的场地设施和单向的教师讲授层面上。另一方面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洛桑学院每年约有半数学生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则把实践基地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和境外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知名五星级酒店,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校外实训基地选择在当地,对于实训酒店的星级档次也没有严格要求。
3.5 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实行了校企合作,但合作基本都停留在表层,即学校选择几家酒店作为实习基地,签订合同后,派遣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实习工作,学校指派专门的老师对学生实习进行管理。实习过程中,酒店并没有将学生与正式员工进行区别对待,学生工作任务繁重,工资待遇较低,基本没有轮岗或者接触酒店管理的机会。更多情况下,学生成为了酒店的廉价劳动力,怨声载道,与学生实习的初衷背道而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采用的ACR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力度的典型代表。酒店为学生实习提供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学校和酒店双方共同保障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实习教学环节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6 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国与国外职业教育最大的差别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澳大利亚培训包教育模式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多以分数作为录取标准,忽略了通过面试环节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自身条件与所选择专业不匹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另外,我国目前多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教师和考核办法。最后,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关注不够,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在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实行鼓励式教育,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结合酒店管理专业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特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得到更好的贯彻。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祖望. 瑞士的洛桑模式[N]. 中国教育报,2003-08-11.
[2] 肖玉. 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与思考[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 唐国庆,陈拥贤.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刘伏英. “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5(8).
教育经费短缺是当前困扰旅游专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旅游院校分布广,规模普遍偏小,这就使本来拮据的教育经费分摊到每个学校后显得微乎其微。教育经费的紧张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如中国很多旅游院校至今没有自己的实习场所,想要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也由于经费问题而搁浅[1]。大部分高校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实践平台建设,而且自建仿真实训室投资较大,酒店管理专业分类实践项目多,往往都是设备数量不足、等级档次普遍较低的现状,难以达到实用型技能培训的要求。另外,与各酒店合作常常不符合院校教学实践安排的规律性,学校教学实践活动有较强的计划性,传授技能、模拟练习的要求,而企业的商业性决定了总结了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培训中心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的优势及建议并不能完全满足校方的实践时间、内容的要求,比如企业淡旺季不定,旺季才需要实习生,淡季短时培训很难安排,造成实习实践教学时间的不定,长短不一,需要的实习学生数量有多有少,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偏多,分批分时进行实习实践较难推动,同时学校需要更多的实践指导老师和实践经费,也要疲于往来各个实习基地沟通协调。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瓶颈问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旅游管理系尝试引进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来解决其他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三方酒店服务培训机构的优点,进一步推动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中山学院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概况
(一)合作概况
2007 年,香港信德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首度合作,为新开业的澳门美高梅金殿酒店从全国各地招聘 400 多名员工,并在中山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下,该次合作非常成功,过程顺利而且效果明显,获得客户和受训学员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鉴于海外与国内对高素质的中国酒店人才需求日益殷切,国内缺乏以行业为主导,与国际接轨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中山学院旅游管理系酒店方向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双方有意长期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首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酒店人才培训基地。信德集团经过深入考察,与亚洲劳务大国菲律宾著名的东昌集团投资 2 000 万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才库亚洲”,为国内外的高端酒店和服务行业提供一条龙的人力资源服务,其中以中山市建设培训中心为重点项目,确立以提供最高质量的行业专才为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积极配合才库亚洲的战略定位,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包括提供在大学校园内提供超过 3 500 平方米的教学面积作为培训中心的永久场地以及含640 个宿位的学生宿舍给培训中心的学员使用。培训中心将会与学院紧密合作,协助学院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系酒店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国际化教学、高起点就业的品牌学府。才库亚洲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于2010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和运营“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工程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投入运营。双方期望为中国的酒店人才培养行业写下新的里程碑。
(二)优越的实习实践教学平台
1.超五星级先进设施设备。培训中心由港澳资深行业专家精心设计,模拟国际五星级酒店,提供最真实、最有效的培训环境。教学设施包括:大型中央厨房,包含收货、消毒、粗加工、库存、中西餐、面包糕点等多个实验厨房,可同时为 300名厨师进行培训;可容纳超过200 名客人的多功能宴会厅和贵宾室;酒吧和咖啡厅;模拟酒店前台;示范和实习用的酒店客房;配置先进教学器材的电脑/ 语音培训室和多用途教室。
2.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才库亚洲诚邀多位业内具崇高地位的专家,组成顾问团队,负责定制课程和监督培训过程,并就设施和教材的改良和提升提供意见。所有培训导师都来自香港、澳门、内地的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并有多年实战经验。
3.开设多元化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需要。(1)文凭、学分课程。此类课程主要针对高校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如与中山学院旅游管理系合作,为本科学生定制实习实践课程,成功修读完毕的学生可以获取文凭和学分,并获安排到境内外五星级酒店实习工作。(2)专业证书课程。此类课程面向全社会,三至四个月的全日制专业课程,学生完成后获颁培训证书并参加专业资格认证考核;成功学员将获优先推荐合适的国外或国内工作机会。才库亚洲与多家欧美知名的大学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引进与国际要求接轨的课程教材,提供培训人员的深造机会和教学资格认证,向合格学生颁发国际认可的证书或文凭。才库亚洲计划引进美国酒店协会(AHLA)和加拿大旅游人力资源总会(CTHRC)等国际认证课程。为学员提供除了国家专业证书以外的专业资格选择。(3)兼读证书课程。为在职、在学人士而设,内容基本与专业证书课程相同,需时一年。(4)企业定制课程。根据雇主的特殊需要定制的长、短期培训班。(5)兴趣课程。为广大群众提供的短期培训班,着重休闲与趣味。(6)体验课程。为期一天或两天的示范演示会,学员可以亲身参与、体会部分操作流程。
4.国际实践与就业平台。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才库亚洲协助培训学员规划、定位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并按照其能力和意愿,推荐到包括五星级酒店、豪华邮轮和餐饮集团等知名企业上岗。表现优秀的学员,将获优先安排出国工作或实习机会,开拓国际视野和经验。有别于一般培训机构,才库亚洲为所有学员提供终生服务承诺。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就业交流平台,持续获得免费的就业咨询、升学指导、工作中介和推荐等服务。
二、中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第三方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加强基础、拓展专业、提高素质、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在“3+1”培养模式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与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经充分协商,提出以下几种分阶段实施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一)专业课程实践
1.实践对象:旅游管理系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2.实践时间:专业课程开设期间,约 4~32 学时。
3.实践内容(见表 1):
4.课程考核:由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为学生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
6.收费标准:以学分计价。
(二)专业综合实践
1.实践对象:旅游管理系大三学生。
2.实践时间:第六学期末及暑假共4周。
3.实践内容(见下页表 2):
4.课程考核:由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培训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学生必修学分课程。6.收费标准:以学分计价。
(三)酒店就业技术培训
1.实践对象:立足于酒店方向发展的大四学生。
2.实践时间:暑假及第 7 学期(约 1.5 — 3.5 个月)。
3.实践内容(见表 3):
4.课程考核:由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培训师制定考核内容并实施考核,考核合格颁发相应的“酒店专业技术培训证书”。
5.合作方式: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内场地、专业设备、设施及工具为实践所用,才库中心专业培训师以客座培训师身份传授专业技术相关课程等服务,学生自费选修学分课程。培训合格即进入才库酒店人才数据库,优先推荐至海内外高星级酒店就业。
6.收费标准:根据对外招生收费标准,对中山学院学生给予优惠。
(四)成立酒店人才“兼职”实践中心
基于学院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实践培养的需要,才库技能培训的品质,双方将充分利用与各星级酒店之间建立的联系网,向各酒店输送“兼职”实习生,学生获取一定的实践技能及“兼职”费用,实践技能可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
三、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一)优势
1.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短缺,不管是模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还是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是小专业,投入不像旅游院校这么集中,这也是阻碍实践教学条件长期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引进第三方培训中心,教育经费问题将迎刃而解。第三方培训中心是以企业的模式运营,投入专项资金构建酒店实习实践场所建设,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而学校作为其中一个学员市场,也符合第三方培训中心的需求。
2.先进的设施设备。专业的酒店培训中心,独立投资,教学场地空间大,配置模拟的星级酒店中西式中央厨房、餐饮宴会、前台、客房、酒吧等实习培训设施,配合先进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创设实景教学环境、针对行业实战培训而量身打造。例如才库国际酒店培训中心五星级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施设备给学生创设完全真实的场景。
3.专业的师资队伍。第三方酒店培训中心不仅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还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培训中心专任教师全部是来自行业的优秀人才,拥有多年的星级酒店、大型餐厅的实践经验。实践培训教师熟悉行业业务,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技能熟练,普遍采用“师傅教徒弟”的授课方法,能让学生全方面学习技能,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4.专业性的技能标准。酒店培训中心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地自主研发教材,制定出各类技能、服务流程的标准,强调专业实践课程的技能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另外,第三方培训中心一般都收集大量来自行业的真实案例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中,学生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到部分实践经验及管理方法。
5.适应教学规律,符合教学计划安排。酒店培训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可以与各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对接。首先在时间安排方面,培训中心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教学时间来安排实践教学,分时分批次教学,解决班级人数多的问题;其次在实践内容方面,培训中心可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以专业通式技能为主,辅以酒店方向就业的特色技能培训,满足不同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需求。
6.就业平台。第三方酒店培训中心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可协助学生规划、定位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并推荐到包括五星级酒店、豪华邮轮和餐饮集团等知名企业工作或实习,还可以通过互动就业交流平台,持续获得免费的就业咨询、升学指导、工作中介和推荐等服务。
(二)建议
1.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应积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培训中心。关于第三方参与实践教学的思路,近年就有学者倡议“引入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学生进行入职及创业培训”[2]。可见不管是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资金、设施设备、师资条件的优势,还是高校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都是高校与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的合作动力。加之近年,专业的酒店培训机构不断涌现,为各旅游高等院校引入第三方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可能。如有旅游企业开办的培训学校,如香格里拉酒店管理培训中心、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专修学院等。其中锦江学院拥有近 7 000 平米的教室和教学实验室具有创新的外观设计,学院内设有与一流国际酒店相似的生产和餐厅服务设施,模拟客房和酒店前厅实验室,为学生学习一流的酒店服务技能提供训练场所。也有专业的餐饮业培训基地,新东方烹饪学校,该校办学优势突出,先后被国际餐饮协会(IFBA)评定为“国际餐饮教育基地(IFBA—FPNT)”,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先进办学单位”,被各地政府授予“诚信办学单位”、“最满意学校”、“优质服务单位”,并被授权为“劳务境外输出基地”。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计和教材的选用不够严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具有专业知识扎实、能力要求细化的特点。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准确定位,部分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酒店管理者。培养高级酒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从业务方面来看,高级酒店管理者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的经历,培训者的眼光和阅历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很缺乏这种教师。从时间上来看,在校三年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岗位精英,已经是不错的成就。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将酒店的管理人员分成五个层次:基层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依目前的教学和实践水平来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初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服务人员上,扎扎实实培养一至五级员工。从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用来看,课程的种类繁杂,很多课程的开设,不是取决于能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现有教材的状况,照本宣科难以避免。不少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存在着因教师设课的现象。就单个课程来看,尽管我们开发了很多教材,也翻译了部分国外优秀的教材,但敢于采用国外优秀教材的教师仍不多。国内大部分的教材在专业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体系不统一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主任的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看似都取得了相当的专业开发的成果。
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用人单位的反映是: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直接反馈是:所学与行业严重脱节。即使有的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聘请了相关专家,这样的专家是否代表当今酒店管理行业的最高行业水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我国的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水平与国际管理集团之间还有着相当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3.教师是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实际的从业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缺乏行业和政府的宏观支持很难深入开展。这主要与现行的学校的质量评估体系强调的通常是学历与专业技术职称有关。而对于企业经历的指标要求则比较虚,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一方面对于教师的企业背景,并没有给予待遇方面的重视,导致这一相当重要的指标,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的人才学历普遍偏低,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由于学历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机会到高职院校任教。即使将来可以放开,但高职院校按学历和技术职称提供待遇的模式很难吸引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但无职称、学历低的高级管理人才来校任教。
4.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岗位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薄弱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等方面依然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做法,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实践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实践课该上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标准和形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实习基地的建设受到资金、技术、规则等因素的制约,建设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培训认证体系的标准,有没有通过相关行业的评审验收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岗位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相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果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标准严格按照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
(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业标准)执行的话,取得学历证书就意味着技能的掌握。而我国现行的做法是,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酒店管理职业技能证书是由旅游局颁发,导致教学计划很难贴近行业要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想1.管理与教学体制的创新———“双证合一”行业的发展要求完善酒店管理体制。从概念上来讲,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院校都隶属于旅游管理方向。而在国外,酒店业是接待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职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其规模、数量以及专业化的程度,都要求我们成立独立的酒店管理、认证和教学培训系统。现代酒店,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外方管理酒店,其市场销售份额中旅游散客与团队仅占市场的20%左右,绝大部分是会务和商务散客。饭店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应做相应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应有自己独立的能力培养体系,而不只是几门旅游专业课程的更改。技能证书的考评应与学历相结合,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参考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体系,获得学历证书即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避免出现餐饮资格证、酒店英语合格证、客房资格证等“多头”现象的出现。
岗位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应当“双证合一”。
2.开发标准化的酒店管理教学包产品现代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高速扩张,但酒店的服务质量却相对稳定,靠的就是服务的标准与程序。把“培训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是喜来登日常的工作格言之一。酒店高质量服务水准得益于培训的规范和统一,这里我们不多探讨培训体制如何形成,就培训的规范性来看,国际品牌的做法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行业标准化出发,需要社会专家组的参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时需要有相应的由政府牵头的专家评估组的鉴定。酒店管理培训包要跟上酒店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确定有效的生命周期。
建立酒店培训包的目的:可以集中财力和物力,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盲目单干,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行业水准。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有效地解决行业教学的规范化问题,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管理人才。3.教材建设要围绕能力目标块,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高职院校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的形式不应仅仅以课本为主,应该是依照某项工作流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料的综合,如教材中应规定场地的选择、资料的准备、操作过程的模块的控制、每个模块的时间安排等,教材应建立在能力模块的基础之上。例如,酒店前台收银员这一环节,传统教材把它划归为“饭店前厅管理”这一章,只是一个概念的阐述。至于收银员必备的能力模块,如外币知识、退房、收银员的报告等并未涉及,每个能力模块的具体工作标准与程序,如退房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与程序,也没有明确的阐述,而这些恰恰是将来学生工作中如何操作所必需的。以“退房”为例,我校教学安排如下表:
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酒店管理操作性较强,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以实训、现场教学的形式加以演示。如对客人服务的教学可以通过录像正误的辨析和关键因素的扫描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同时,酒店管理的标准化,取决于程序的严格控制,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的稍加演示,实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演练为主,提高学生对管理流程认知和对管理标准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考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考评体制,做到公平、公正、客观。4.建立服务行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加快合格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制约优秀酒店管理人才来高职院校任教的障碍之一就是高职院校按学历和技术职称提供待遇的模式,尤其是后者。目前,酒店乃至整个服务行业缺乏相应的技术职称评定体系,相当部分的酒店管理人员尽管有着较高的职位和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但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转评体系与之对应。国家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起服务行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高职院校也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出发,在评定体系还不完善情况下,进行政策倾斜。针对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是科班出身的现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势在必行。教育相关部门应从政策和资金上加以保障,组织和邀请行业相关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
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加深对培训包的理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从而有效解决“订单式”培养中要求和效果相脱节的问题。
5.加强与跨国连锁酒店集团的合作,确保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酒店管理专业的日趋成熟,校企合作日益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小集团或单个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由于单个企业和小集团对毕业生的消化能力有限,学校与之共同开发教学计划和请酒店管理人员辅助教学的可能性不大。校企合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跨国连锁酒店集团可以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整的培训。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稳定的特
参考文献:
[1]冯伟国.澳大利亚TAFE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2]吴军卫,赵炜,何立萍.酒店管理专业“订单教育”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05,(10).
[3]刘艳华.旅游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S1.
[4]周丽洁.对培养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基本思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5).
[5]在竞争与发展中创新高职教育论坛[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6]孙天福.“订单教育”刍议[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7]冯伟国,徐静谬.高职能力培养目标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基于酒店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来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满足行业企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或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明确实训的项目和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学会并掌握从事酒店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来完善课程体系。在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的同时,实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素质提升课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各学科教学都逐渐向实用型、应用型方向靠拢。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我们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践不长,担任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转型而来,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酒店专业教育,更没有在酒店行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在进行正规有效的实训课教学指导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双管齐下原则,即“送出去”和“请进来”。一方面,将转型而来的酒店专业教师送到酒店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直接参与酒店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对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与学习考获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交流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资金保障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院校的支持与资金保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筹建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实训实习需要。比如我们校,7000多平米的国际交流中心目前已经竣工,很快将投入使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交流中心挂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交流中心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们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才能在接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顾客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早日具备酒店行业所需要的应变能力、服务经验和管理能力。另外,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实训用品数量大,成本高,比如各种中西餐的餐具、器皿、桌椅、台布、口布、椅套、酒水等。如果投入不足,资金无法保证,就会大大限制实践教学的发展,谈不上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院校与酒店企业建立良好而稳定的伙伴关系,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充分利用酒店企业帮助建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利用与企业实际相一致的教学场景,实现现场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多角色互动教学等模式;通过顶岗实习的实践课程教学,使各模块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整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与此同时,院校还应与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发展成为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企业主导的校外实践性基地模式下,学院的培养全部是源自企业需求,而企业也出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理所当然的接受和指导学生实习培训,并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五、推行多证书制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内积极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开设资格证书类课程,鼓励学生考取“茶艺师”“、品酒师”“、营养师”等资格证书,增加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六、结语
四川具有世界级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川菜川酒享誉海内外,川内旅游业、餐饮业、会展业繁荣发展,四川酒店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景象。近年来,众多国际知名酒店入住四川,未来5年内成都酒店业将领跑西部。但令人遗憾的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大县15个今年喊“招工难”“用工荒”与“人才荒”。四川酒店行业正面临着“卡脖子”的招工难问题。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四川酒店行业的招工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成立了“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四川省酒店行业的招工现状调查。这次调查推论的总体是四川省内各级各类主要酒店。调查采用多重随机抽样方法,我们抽取了全省18个市县区的518家各级各类酒店。
二、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主要表现
大家一般认为,四川是劳动力大省,各类人力资源丰富,四川酒店行业在用工方面应该不存在问题。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川酒店行业确实存在招工难问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四川酒店的用工需求大而有效供给不足,招工难问题突出,二是四川酒店业的一线服务人员匹配度低且最难招,三是四川酒店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且匮乏。
三、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主要成因
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酒店行业的整体吸引力偏低、酒店行业的整体培训水平不高、酒店院校的办学不力是最为重要的三方面原因。
(一)部分酒店发展粗放、员工收入相对偏低而致四川酒店行业吸引力不高
如上所述,四川酒店行业整体上因用工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而呈现招工难局面。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仍有91家酒店认为员工招聘难度较小。这些酒店,或者是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集团酒店,或者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旅游业比较发达区域且收入较高的酒店。我们认为,部分酒店发展方式粗放、薪酬水平偏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空间较狭窄,是四川酒店行业整体吸引力不高的两大因素。
部分酒店发展方式粗放、薪酬水平偏低。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认为,国内酒店在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和服务方面均需创新,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酒店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空间较狭窄。中国酒店业留不住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等高学历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首要问题在于酒店存在的人岗不符、酒店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做好员工需求预测,大多比较盲目地分配大学生到各基层岗位,导致大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展开工作。酒店业管理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普遍存在重酒店利益而轻员工个人利益现象。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全神贯注于如何提高营业收入,完成上级给予的任务,忽视了对下属员工的培养;重视组织的发展,轻视了下属员工的个人发展;重视对下属员工的管理,轻视了对下属员工的开发;重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轻视了对员工个人的需求。个别酒店还存在着严重的单方面的权力观念和恩赐观念,舍不得投入、害怕下属成长起来对自己有威胁、花力气培训下属后害怕其飞走。
通过我们的调查反馈,有56家酒店不存在招工难问题,虽然这些宾馆反馈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分析可见其所属地区旅游业发展旺盛,经济比较发达,员工收入相对较高,这是他们用工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主要原因。相反,反馈招工难的酒店,基本上都是属于四川省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位比较不占优、旅游业欠发达地区的酒店。这些酒店的级别较低,大多采用粗放型经营方式,盈利状况不太理想。因此,这些酒店员工的收入相对低,呈现招工难局面。
(二)基地欠缺、观念落伍而致四川酒店行业人才培训严重滞后
四川省的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比较少且不够专业、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缺乏对于酒店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统一规划布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酒店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简单,培训手段和培训模式相对落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符合酒店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层次低;培训网络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不系统;培训制度与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基础工作薄弱,培训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与标准。
酒店用人观念陈旧,未能正确处理用人和育人的有机关系。酒店只关注自身利润和发展,却较少想到如何培养和造就员工。课题组在做酒店访谈时得知,很多酒店员工包括酒店高层管理者都提到,现在很多酒店的员工没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进入酒店岗位,缺乏对工作的认识。日常工作常常使员工感到单调、乏味,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抱怨率高。培训方式单一,最常见的就是岗位技能培训,而培训的考核又常常是走过场、以应付为主,员工对此产生厌烦情绪、不配合,因而培训的目的就达不到。
政府的统筹力度不够,标准化的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地方政府一般都注重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当地农村农民工的转移培训上,如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构、下拨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券等,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投入则明显捉襟见肘。
(三)招生偏少、办学不力而致四川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2015年四川省招生办公室印制的《招生考试报》显示,在四川省内布局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招生院校只有6所,招生指标只有2000余人。这种对于川内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指标布局与招生院校布局与四川省酒店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巨大需求相比,略显欠妥、不科学。 同时,招收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是新兴的独立学院,办学经验相对欠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这种办学不力的现状也是导致四川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现有办学不力最基本的问题是高校如何处理基于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基础上的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校企合作不紧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国际酒店管理教育相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与国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接轨;人才培养制度缺乏弹性和灵活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依然实行学年制,必须按国家教育部或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三年的理论学习,修完所有的学分,第四学年才能去酒店去实习,这样就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所需求的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酒店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来看,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在酒店都要从服务员做起,经过3~5 年锻炼提升为管理人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四川酒店行业招工难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建议,针对发展模式粗放、培训基地欠缺、本科专业培养缺位的客观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决四川酒店行业的招工难问题。
(一)适度外包、提升酒店水平,增强四川酒店行业的吸引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酒店企业应该从当前的发展困境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从粗放的发展转变到高效能的发展。借鉴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发展经验,应用虚拟管理理论,适度外包业务、减少用工需求是四川酒店业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的有效举措。
酒店业务外包是指酒店通过签订正式的契约,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组织或者个人来经营管理,以达到优势互补,最终培育和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酒店不仅可以外包餐饮、客房、歌舞厅和商场,还可以外包人事、财务、信息管理、保安、工程维修、商务中心等行政部业务。一般而言,酒店不会外包的业务包括:员工激励和留住人才等关系酒店战略实现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中的薪酬管理,酒店通常对此拥有完全的决断权和控制权;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控制、监督以及与员工关系协调。在发展的基础上,酒店业应该合理提高劳动报酬、激励员工,以此增强行业吸引力。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生理和安全需要是员工最低层次的需要,要留住员工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首要的是增加薪酬待遇。在适度降低酒店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员工报酬,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对于酒店创造更多的效益是必要的选择之一。
(二)适时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增加四川酒店行业一线服务员工的匹配度
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应该加强四川酒店行业培训基地与制度建设。酒店行业应该借鉴国际国内同行发展经验,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适时培训酒店员工。这是不断提高一线员工的综合技能与匹配度的必要举措。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关于酒店劳动力培训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依托高等院校统筹建立若干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政府可以为培训基地给予一定补贴与优惠政策,促使它们升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通过对酒店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培训和见习,使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酒店可以加强管理培训生培训,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毕业生和年轻应聘者中选择挑选合适的人才,提供预备管理岗位,如“见习主管”、“经理助理”等,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从而使其具备该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1-2年后,“酒店管理培训生”就可以正式晋升为管理者。
(三)适度扩招、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四川酒店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1.支撑酒店管理成功的因素
(1)品牌建设酒店品牌,是根据酒店定位所提炼出的消费者所需要的核心价值。比如高档酒店多以尊贵、奢华、体贴入微的服务作为核心价值;中档酒店多以价格适中、服务周到、干净便捷作为核心价值;经济型酒店多以较低的价格、舒适的住宿作为核心价值。品牌建设就是将自身的核心价值更直接体现给客户,让客户感受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从而让客户对酒店认可并转为其经常性消费的酒店。良好的品牌是酒店的无形财富,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能够让酒店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在带来可观利润同时树立酒店良好的社会形象。(2)员工管理酒店所有服务、经营管理、成本控制都要通过员工去组织实施,员工的素质决定着酒店的成功与否。员工队伍管理应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员工招聘使用、培训发展、考核奖罚等都应有科学管理的制度。第一是把好员工招聘录用关。要按照酒店岗位对员工年龄、学历、能力特长等要求制定招聘通告,通过试用期观察评价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符合用人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的招聘和解聘既要严谨又要相对灵活,关键是科学安排合适的员工到适合其能力特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能。第二是抓好员工培训。酒店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有条件的酒店要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好员工日常培训和专业培训,让员工接受最好的业务培训,实现服务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酒店服务水平。第三是建立相应的员工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进行全面、公平、公正的业绩考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奖励计划,鼓励员工敬业爱岗。(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凝聚了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创造性。经营良好、档次较高的酒店都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提供更优的服务给顾客,从而促进酒店的中心目标的实现,为酒店赢得好的口碑。(4)营销创新传统“等客上门”的酒店管理已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市场,酒店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将营销创新理念贯穿到酒店管理的始终,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销创新已成为酒店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各大酒店对于营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成为推进营销的主要体现。
2.酒店管理失败的原因
(1)不正当竞争,扰乱酒店市场。目前国内多数酒店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现象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的正常发展。不同档次酒店客户的细分市场是有区别的,要加强酒店间的合作和交流,突出各自特色,公平竞争,共同拓宽酒店行业的市场发展空间。(2)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国内大多数酒店对营销和宣传重视不够。许多酒店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市场营销,单凭前台服务员的价格调整促销,对自己品牌的维护和推广意识不够,从而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3)管理体系不够科学。酒店管理涉及到人、财、物各个方面,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就容易出现管理粗放、队伍焕散不良局面,从而导致经营失败。制度不健全,会使得工作失去标准、管理缺少规程;人员管理不到位,会使得层级职责权限模糊,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财务、采购管理不科学将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流失。
二、提升酒店管理的主要措施
正确认识酒店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酒店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助于酒店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酒店管理提升的有效措施,推动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1.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向上的酒店员工队伍。一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用人环境。管理者要注重给员工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业务水平和主观创造能力,同时要建立员工成长发展通道,让优秀员工能在岗位晋升中增强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开展多专业、全方位培训,既是酒店培养人才实现经营管理的需要,也是职工自己增长才干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酒店要加大培训投入,邀请酒店专业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系统技能培训,对骨干进行管理能力培训,还可通过拓展和互动形式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培训。三是建立与酒店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根本上是将酒店的发展与员工利益充分结合起来,让酒店经营的成果让员工共享,要执行劳动法规,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四是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管理人员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关注员工生活,让员工受到应有的尊重。2.完善制度,推进酒店业务规范高效运行。一是酒店管理的流程要规范化。要将酒店管理涉及的工作流程加以理顺优化,保证流程设计科学。比如客房管理流程、营销管理流程、会议餐饮流程、物质采购流程管理等都需要科学规范,要本着规范高效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参与流程的部门和人员相互配合、相互督促,按流程处理各项事务;二是酒店管理的制度要标准化。制度要根据管理流程进行严格制定,所有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制度,酒店综合部门要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度行为进行处理。比如酒店员工手册是对员工主要工作内容的规范要求,同时也是酒店评价员工素质能力及奖惩重要依据。三是酒店激励约束机制要公正透明。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力,需要公正透明的激励政策。酒店可将各部门的中心工作量化为考核指标,围绕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嘉奖或扣奖;也可以对员工促销、降耗、工作效率进行奖罚。比如对销售部门设立房间均价、入住率指标;对客房部设立水电单耗、物品消耗及人均房间清洁数量指标;一般应以正向激励为主,多设置通过部门或员工努力有希望达到的指标,才能让受奖者得到最大的工作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3.严细管理,全方位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指标。利润是酒店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利润最佳化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收降本。一是细分市场经营,实现营业收入最大化。酒店要根据自身区域位置和设施条件确定主要市场客源方向,依据客源的需求持续改进服务配备,要跟上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新技术、新产品运用到酒店服务中;要加强品牌建设,在做好宣传推广的同时要灵活经营,通过会员价、团体价、优惠价等方式建立主流消费群体;要利用分销售渠道优势增加客源,可利用携程、艺龙等网络营销平台分销,还可以与当地旅行社、商会、银行、航空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酒店要注重增强营销力量,销售部、前台、餐厅是实现营销的关键岗位,员工素质能力关系着营销效果,在人员配备上要特别重视。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首先是控制用工成本,在不违反劳动法规情况下最大限度精简用工人数。大多数酒店人员与房间(不含餐厅)比例一般在4∶10左右,当然规模越大可能比例会越小,如果比例过大,人工成本相对就会过高;在增加员工收入前提下(总人工成本降低),减少一定用工数量将更有利于宾馆的发展。酒店要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员工方方面面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三、结束语
高考后,姐妹俩正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商量着填报志愿的事情。“选专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来进行选择。”爸爸扶了扶眼镜说道。“我们两个都喜欢旅游,喜欢到处走走,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左左对爸爸说。妈妈希望姐妹俩大学毕业后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她们有不错的待遇,爸爸则更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结合父母的意见,左左最终选择了上海一所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右右则填报了广州某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
盛夏之际,这对姐妹花分别收到了企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展现在眼前。
不一样的管理,一样的风景
来到各自的大学,经历了作为大学新生的好奇、兴奋和憧憬,姐妹俩很快就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去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姐妹俩所学专业的异同。
同属于管理类专业,同属于热门专业,同属于关注人们出行的专业,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太多不解的渊源。这两个专业所开设的许多课程是一样的,如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市场营销等,这些相同的知识构架彰显了两个专业的渊源。当然,这两个专业也有各自的特色课程,如酒店心理学、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等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所独有的,而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的。
旅游是个消遣的活儿,可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就不是那么轻松啦!旅游管理专业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乃至礼仪常识等都是必修课程,得花大力气去学习。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主要涉及旅游区前期规划、旅游区开发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及餐饮管理等同旅游相关的管理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星级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商务管理、高级餐厅管理等。在校期间,大家主要学习现代酒店管理、酒店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英语、酒店财务管理等内容。
无论是旅游管理专业还是酒店管理专业,都注重实地操作。想要吃透这两个专业,大家应该利用寒暑假时间,尽量熟悉目前国内几条热门的旅游路线,以及行程安排、项目安排(吃、喝、娱、购、行、宿)等。当然,谙熟各国语言、货币、相关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去旅行社或者酒店实习就最好不过了。
所以,除了学习文化理论课程,左左和右右还分别到学校所在城市的索菲特酒店和中国青年旅行社实习。
不一样的实践,一样的给力
《武林外传》让我们从同福客栈中看到了酒店的雏形。面对我国秀美的山川,旖旎的风光,古人更是抒发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叹。想要深入地了解客栈和“乐山”“乐水”的信息,就来听听左左和右右的实习感悟吧!
暑假实习结束后,姐妹俩对各自的专业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到家里,姐妹俩就和父母坐在沙发上嘻嘻哈哈地聊起了她们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左左说:“我们实习的时候可正式啦!我和几个同学像正式的酒店在职员工一样,要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我们从穿着打扮、交际礼仪到相关的管理操作都要接受酒店经理的专业培训。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最快速的化妆技巧呢!在实习中,我觉得微笑是最生动、最简洁、最直接的欢迎词,也是最好的‘武器’。姐姐,你们的实习怎么样?是不是要经常带旅游团出去逛景点呀?”
还没等左左问完,右右就迫不及待地说开了:“我们在旅行社实习期间也是要经过培训才能出去带旅游团的。我们培训的时候要了解很多实际的知识,不仅要熟悉广州市各大景点的文化、交通,而且还要专门学习安全知识和应急知识,以免在带团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会不知所措。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和交际礼仪,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啊。一顶太阳帽、一副笑脸和一身运动装就是我们出行的标准打扮……”
“姐姐好能干,不过我也不差劲。在酒店实习期间,我还接待了好几位韩国和英国的客人,我的韩语和英语口语也派上了用场。”妹妹抢过去说道。
“妹妹的口语那可是名不虚传的。”右右一边夸奖妹妹,一边竖起大拇指,然后她又开心地说道:“我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给游客安排食宿,还要保障每个游客的安全。虽然每天带旅游团很累,但是我能认识好多朋友,还免费游玩了广东的许多景点。”
客厅里,姐妹俩嘻嘻哈哈地聊着。这时候,爸爸也凑上来问起两人专业的就业前景。
开朗大方的左左给爸爸叙述酒店管理的光辉前景:“我经常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大家都说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专业之一。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了,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学生,但是我会努力向高级酒店人才靠拢的!”
右右也不甘示弱:“爸爸,您知道什么叫‘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吗?想不到吧,就是旅游业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世界旅游组织对我们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高的预期。所以说,您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工作哦!”
一家人就这样开心地说、着笑着。看着一回家就像小鸟一样快活的姐妹俩,看着她们从刚刚入学的稚嫩到现在的懂事、开朗,父母越来越欣慰。
徜徉山水,收获梦想
时间过得很快,左左和右右度过了多彩而难忘的大学时光,转眼就到了毕业季。
左左很快在实习过的索菲特酒店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班上39位同学也都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其中大部分人都去了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从事与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当然,由于两个专业的渊源,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会展中心等单位工作。
关键词:酒店管理;内部营销;对策
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工作内容,酒店内部营销对于酒店整体市场营销中作用不容小觑,但实践中,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酒店管理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强化内部营销观念,立足酒店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
一、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
内部营销就是将自身员工视为消费者,取悦员工的一门哲学。具体到酒店管理,其中所涉及的内部营销就是针对全部与客户存在接触机会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行性训练,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此处所谈及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单纯局限于从事具体营销业务的员工,而是涉及酒店全体工作人员,从这一层面来讲,酒店内部营销倡导的是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员工真正喜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酒店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视为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注重员工实际需求的满足,完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树立起对酒店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二、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意义
一方面,酒店员工是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是以客房与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产品,客户在消费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酒店的环境、氛围、布局及设施,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态度、表情、言谈以及素质。所以,酒店员工,特别是前台、客房服务以及餐饮部服务员已经是酒店产品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具有服务者与营销者双重身份。酒店员工在接触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展酒店营销的过程,特别是前台以及餐饮服务员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完成产品推销,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
三、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对策
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与基本条件就是酒店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树立服务内部客户的观念。服务内部客户与酒店常规管理中所关注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之间并不冲突,完善内部客户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结合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营销体系对于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内部营销体系。
1.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
酒店实施内部营销的关键就是提升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但要对员工外部形象予以把握,同时还要注重诸如价值观、成熟度以及服务意识等员工内在素质。实践中大部分酒店在内部营销管理中都是把员工外表形象作为招聘最主要标准,这是极为狭隘的,年轻貌美与服务质量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比年轻貌美重要的多。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首先要从人员招聘环节着手,真正意识到员工素质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美国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美国,身穿燕尾服的男服务生已经形成酒店的一大特色,其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服务技术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我国酒店内部营销中对于员工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些酒店尝试价聘请下岗女员工,其和蔼的服务态度、细腻的心思以及动作的灵巧性,都让客户感到十分满意,这是简单的年轻貌美所不能比拟的。
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酒店针对内部员工组织培训活动,第一步,就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员工开展全面调查,明确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酒店工作对员工知识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目标与酒店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步,制定针对性、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以前一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培训方案,由培训项目实际的负责服务来主抓培训方案。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语、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员工操作技能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第三步,注意把握员工培训的层次性。酒店内部营销员工培训并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而且酒店全体人员,即从基层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参与和重视的,不论层级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从等级上,分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从管理层次上,分基层、中层以及高层;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层次与等级实施对应的培训计划。
3.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与认同激励是酒店管理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酒店内部营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人为本,结合员工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激励措施。一方面,采用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客户置于最上层,一线员工为第二层,中层管理者为第三层,酒店决策者为最底层,同时充分授权,这样,不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管理模式上,酒店全体员工都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员工结合实际服务内容自主解决问题,管理层给予完成客户服务使命的员工予以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施员工有效奖励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确保考核系统的公平性、时效性以及公开性。将对员工的奖励与酒店形象与发展策略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多种奖励方式,满足员工不通过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实施集体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
4.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酒店内部营销中的沟通机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之下,加强酒店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确保二线员工及时获取真正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一线员工反馈意见与指导,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酒店内部信息共享是构建和谐完善的酒店内部关系的关键,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意见、需求以及情绪,员工也要对酒店工作充分了解,及时获取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动态信息,做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和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等几方面内容。
作者:黄兴 单位:纳德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寇蕾.浅谈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2]刘仲培.XDF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