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茶道赏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九经》(注释见后)无茶字,《班马字类》中亦无茶字。用荼以为茶,自唐始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茶这个字实为唐代陆羽所造,本字来源于荼字,荼的古楚音读za、tou,(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读若磋,差,楚音读za,楚地磋、琢、啄、差不分,都读za音,啄木鸟在楚地乡下仍然读za mǔ liao),只有把荼的古楚音找准了,《茶(za)经》的文化含义才能余味无穷,我们才能为下次的汉语拼音改革找准方向。唐代陆羽把荼去一画而造‘荼’的异形字‘茶’,定音为za,实是为其《茶经》一书开路。‘荼’由正楷‘艹’、‘人’、‘一’、‘木’四部分组成,‘一’居‘善’位而化‘善易’之意义(一易同音,‘一’指代‘易’;古音中‘三善’同音,‘三’指代‘善’),‘ 荼’策‘一’化‘茶’,其《易》善矣。在易理中,‘za’音的首选之字为‘杂’,《易》云:“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黄裳元吉,文在其中。”孔子读《易》作《十翼》,《杂卦传》即《十翼》之十,《杂卦传》有总揽其意的一首诗:《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失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为什么是诗?音训可求,茶诗有云:“天健同游,比乐思友;临观知易,何欲何逑?吉凶同居,不失真主;众妙之门,绮梦巧拙。”《茶经》中的‘或与或求’,今也知否?茶花女的静女之贻,今也在否?
《茶经》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十部分构成。 ‘十之图’即‘荼之识’的谐音(注:楚因图、兔、土、荼等字读头tou音),‘荼之识’中‘荼’驱‘一横’化为‘茶’之‘一之源’(一易同音,‘一’ 指代‘易’,横亨同音hēng ,‘横’指代 ‘亨’,源元同音,‘源’ 指代‘元’),这就是‘茶荼之易,道为文化’。 ‘茶荼之易’隐喻‘察人心,知变化’,茶有清明将来察,茶有谷雨历史察,子曰:“唯君子能好人、能恶人”,诗云:
察微知拙,佩玉琼玖;
承前启后,宜言饮酒。
以翱以翔,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茶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茶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茶佩以报之。
上面讲的是‘茶艺知源’,下面就讲‘茶十知图’的‘荼’。 图,楚音读tóu, tóu音在楚,含‘荼、图、土、头、土、途、凸’等字器, tóu音与za音按易理搭配,za音首选字为‘杂’, ‘杂’即‘文质彬彬’,子曰:“文质彬彬,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tóu音首选字为‘土’, ‘土’代表大地‘坤’ , ‘土’居‘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五’位上,脚踏实地,意义重大。由za音次选字为‘查’,tóu音次选字为‘途’,人在旅途,归去来兮,怎能不查清来去归路?…茶无土不立,无阳崖阴林紫者(不扬雅、不盈文行忠信诸执者,不善)不上,无西南(习揽)不成嘉木;知人参(仁善)为累,则茶累(文质彬彬之类)尽矣。《诗经·兔爰》云:
有图圆圆,自不离乐。
我生之初,尚有为;
我生之后,逢此百律。
尚梅,有阿!
有途远远,执不离福。
我生之初,尚有造;
我生之后,逢此百佑。
尚莓,有觉!
有土源源,志不离同。
我生之初,尚中庸;
我生之后,封雌搏雄。
尚美,有聪!
我想,这就是赏茶知荼的形而上,我们谓之曰‘茶道’。 转贴于
备注:
《九经》——隋炀帝以“明经”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书》、《诗》,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为“九经”。
1、拔出塑胶道水管,从头到尾用双手用力捏一下,折一下、来回操作两次。
2、将另一头水龙头,打开水龙头开关,因水压力作用,里面的茶垢一下子就冲出来了,估计应该有百分之九十效果,但多少还是有残余少量茶垢存在。如果不尽理想,可再重复一次进行相同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喜炎平;利巴韦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02月至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咳嗽等,通过对肺部的听诊,呼吸音较粗,没有出现干湿啰音。所有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显示,包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比正常高。患者纳入的标准主要是急性起病,经过体检能够看到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和扁桃体肿大等,通过胸片检查,对于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占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喜炎平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主要方法是:应用400 mg利巴韦林注射液,把利巴韦林注射液溶解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250 mg喜炎平注射液,把喜炎平注射液溶解250 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点滴,持续治疗3 d。所有的患者都对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和补液等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但是临床症状表现上有轻度的咳嗽和咽痛;无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侵犯的主要是鼻部、咽部和喉部,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有鼻病毒、流感、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引起,少数是细菌引起,疾病传播的途径较广。抗生素对于病毒来说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因此必须对滥用抗生素进行严格控制。喜炎平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不会引起耐药性。喜炎平和同类的药物比较,具有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和安全性较好的优点,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4,5]。喜炎平注射液主要的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的硫化物,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和增强机体免疫。抗病毒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道合胞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喜炎平对于病性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和流感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于肺炎球菌、多种内毒素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发热具有解热的作用,对于多种炎症的模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气管、抑制浆液分泌、缓解痉挛和祛痰镇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血清白介素的水平,促进免疫球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体外抑菌相关实验表明喜炎平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6]。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参 考 文 献
[1] 庞立静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6(13):132133.
[2] 黄王滨,成泉,郑木为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80例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0,24(20):205206.
[3] 李潮英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9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5(02):8485.
[4] 王雪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3(20):216217.
关键词:采茶舞蹈;艺术鉴赏;传播意义
采茶舞起源于唐朝宫廷,后流入民间各地,融入当地风俗,成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性舞蹈,采茶舞蹈的兴起与发展都是通过采茶艺人的口传身教,因而极具地方乡土气息和地方独特的风格。在采茶舞蹈中,可以更多地看到与当地民风贴近的地方生活,在较多的采茶舞蹈作品中,舞蹈的主角也大都是劳动人民。采茶舞蹈具有的轻松、幽默的舞蹈风格也使得采茶舞被更多的观众所喜爱。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来说,采茶舞蹈都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并且融入了地方的民族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也能够对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发扬。
1 采茶舞蹈的发展现状
1.1 采茶舞蹈的发展历程
采茶舞蹈出于唐朝,而民间各地的采茶舞蹈发展历史各不相同,杭州采茶舞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民间艺术,而江西的采茶舞蹈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开化采茶舞则是在民国时期由南昌采茶舞传入后完善得来的。在采茶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各地由原始的采茶舞蹈,开始逐步成型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演变为近代采茶舞与现代采茶舞四个阶段。采茶舞蹈在经历悠久的历史考验之后形成文化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传统的采茶舞蹈变化
唐朝开拓的丝绸之路就有茶叶对外贸易,在唐之后的宋朝,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兴起茶园,茶园的兴盛,使得茶叶贸易量不断地加大,而采茶舞也随着茶贸易的发展而兴起。宋朝之后的明代,采茶舞蹈在民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清朝初期的三脚戏更是表明职业采茶舞艺人的形成,起始的采茶舞蹈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相对简单,采茶艺人提着采茶篮载歌载舞,而茶童则运用矮步形式穿插到采茶舞艺人之间,所以这样的舞蹈也被称之为姐妹采茶舞。职业采茶舞也是从简单的舞步发展而来的,采茶舞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的舞蹈的精华,这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性。采茶舞艺人加入了很多生活情趣融入采茶舞蹈动作中,至此,采茶舞蹈内容已经不再仅限于采茶的范畴,彩旦艺人的加入也增强了采茶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2 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分析
2.1 采茶舞的艺术风格
采茶舞把农耕文化与地方的特色文化融为一体,通过采茶舞蹈艺人的审美创作汇编到采茶舞蹈中去。采茶舞蹈的创作源于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它是通过产茶地区茶农的日常采茶劳动与日常生活,通过舞蹈艺术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所以,采茶舞蹈也是采茶地区人民的思想劳动结晶,从采茶舞蹈所具备的艺术风格来看,采茶舞蹈本身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它是一种鲜明的舞蹈艺术。采茶舞蹈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观众可以在欣赏采茶舞蹈的同时,感受到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与舞蹈美感,还有切身体会到茶农辛苦劳动的采茶经历。
2.2 采茶舞的艺术分支
采茶舞不拘一格,也不集中于一地出现,这就导致了采茶舞具有多个艺术分支。采茶舞蹈在不同的产茶地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分支,江西赣南的采茶舞、福建闽西的采茶舞,还有桂南的采茶舞等都具有较多的采茶舞分支。分支出来的采茶舞蹈在形式上更具有当地茶民的生活气息,在舞蹈的内容上也更容易反映到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采茶舞蹈在编舞过程中,采用了通俗幽默的舞蹈肢体评议语言,而场景也出自茶民的日常生活。采茶舞较大程度上的反映了茶农的生活特性,从而受到了广泛的群众欢迎。
2.3 采茶舞的艺术内涵
采茶舞大多数在编导时,会选择喜剧题材进行编导,采茶舞蹈极少会使用悲剧题材,如果茶采舞要陈述悲剧故事,也通常会使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现,所以采茶舞的悲剧氛围会被轻松的喜剧形式所渲染。采茶舞蹈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在采茶舞蹈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较大程度的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采茶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到描述自然的舞蹈表演,这是采茶舞蹈艺术对生命与自然之间进行的思考,即使大多数茶农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是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劳动人民仍然怀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把这种敬畏之心编制到舞蹈中去。
3 采茶舞蹈的传播意x
3.1 采茶舞的艺术传承
采茶舞蹈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采茶舞蹈的艺术价值予以更好的体现。对于采茶舞蹈传播有着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采茶舞蹈融入了当地的地理文化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中,采茶舞艺人把当地的民族风俗与茶农的感情融入舞蹈艺术中去。采茶舞蹈的传播给中国的艺术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艺术财富与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采茶舞蹈的传播过程也加快了地方采茶舞蹈的艺术发扬与传承,这样的采茶舞蹈是非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的。采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和其他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而这样的艺术共性也为采茶舞蹈与其他舞蹈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采茶舞的文化传播
采茶舞蹈融入了汉族民间舞蹈元素的“三道弯”,采茶舞蹈里的“三道弯”非常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二种舞蹈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采茶舞蹈表演传播也在无形中更广泛的将采茶舞蹈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采茶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生活特性,但是采茶舞蹈缺乏舞蹈冲击力与舞台层次感,采茶舞蹈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采用现代的表演手段进行大众传播,可以让观众更容易接受采茶舞蹈是古老文化,让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播真正进入到现代观众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艺术传播基础上,采茶舞蹈不仅保持了传统舞蹈中的独有风韵,能够有效地避免古典艺术弱化。
3.3 采茶舞蹈元素的革新
采茶舞蹈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舞蹈元素融入了现代的舞蹈审美意识,采茶舞蹈的创作革新使得采茶舞蹈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采茶舞蹈是在原生态的舞蹈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而得来的,采茶舞蹈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强化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采茶舞在传播过程中,舞蹈元素也开始了一系列迎合现代观众审美的革新。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采茶舞蹈塑造了更为丰满的艺术形象,现代美学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接轨,采茶舞蹈的发展需要民族艺术的继承,也需要民间艺术的创新,正是这样,原生态的舞蹈元素才更具有时代感,也能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
4 结语
在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与传播过程中,需要向观众更好的展示出茶农的农耕文化与地方文化间的关系,要对传统的采茶舞蹈与现代采茶舞蹈艺术上进行正确的审视,同时还要把握好现代的审美观,在保留传统的采茶舞蹈文化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采茶舞蹈做出有效的创新与变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采茶舞蹈的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莺.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一、加强人事领导的建议
检察工作专业性很强,检察院工作责任重大,检察院的干部配备非常重要,为避免地方党委过多的干扰和影响,检察院的人事权由上级检察院掌控更为科学和适当。
(一)检察院的班子成员由上级检察院配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检察工作与班子配备密切相关,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检察院的班子成员只有从熟悉检察工作、具有司法资格的检察干警中选拔,才能减少甚至消除磨合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提升班子的威信和战斗力。检察院班子从内部产生,使普通检察干警干有盼头,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在源头上彻底杜绝地方党委选派外行干部进入检察院班子,影响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现象。
(二)加快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人员流动步伐
只有检察院的人事权收归上级检察院,上下级检察院的部分人员才能通过竞争选拔的方式合理流动。比如:上级检察院的班子成员出现空缺,可以由符合条件的上级检察院中层正职和下级检察院检察长竞争产生。上级检察院的中层正职出现空缺可在符合条件的上级检察院中层副职和下级检察院的班子成员中竞争产生。下级检察院的检察长职位出现空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下级检察院副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院中层正职中公开竞争选拔。下级检察院的班子成员出现空缺,可在上级检察院的中层副职和下级检察院的中层正职中竞争选拔。如此顺畅且形成制度的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人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充分调动上下级检察院干警的工作热情,使上下级检察院之间先进的执法理念、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从而有效打破目前上下级检察院干部交流少,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僵化,干警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的被动落后局面。
二、加强财政领导的建议
检察工作专业性强,非常辛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检察院经费完全依赖地方的格局,使得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检察院保障不力,经费捉襟见肘,出现趋利办案倾向,干警福利待遇差,青年干警流失严重,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检察经费应该由高检院直拨,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目前应该建立检察经费省级直拨制度。
(一)目前检察经费省级直拨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深水区,地区、行业收入差别较大,尚不具备建立检察经费高检院直拨的条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先建立经费省级直拨制度。即综合全省各级检察院的人员编制和办案数量情况,由省检察院编制全省所有检察院年度经费预算到省政府,经核准后,由省财政厅将经费按时拨至省检察院,再由省检察院直接拨至市县检察院。这样经费独立、保障有力,使得各级检察院能够有效摆脱对地方财政的依赖,为各级检察院依法独立办案、有效排除地方干扰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彻底根治利益驱动办案问题,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促进检察队伍的新陈代谢,增强检察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有效破解检察官结构断层难题。
(二)最终检察经费系统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