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范文

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伴之而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营造生态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1、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我国《2004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绿皮书正式公布:2004年因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如果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的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全年GDP的6.8%左右。近年来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拿出巨资来对环境进行治理,但依旧难觅“鸟儿水中戏、河边畜禽满”踪迹,由于地方的保护,环境污染事件依旧上演,“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环境肆虐着人类的健康。根据卫生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01~2003年出生缺陷归因于环境污染占新出生儿的25%的;有超过2.7亿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环境中,大约有2.3万人死于各种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约有3亿人每天都在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其中约有1.9亿人患病,每年约有3万儿童死于腹泻。另据肿瘤专家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患者中,70%与环境污染有关。

3、环境危害影响社会稳定。一是国内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致使企民、官民矛盾不断尖锐化。二是国际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像日本、韩国认为沙尘暴100%来源于蒙古和中国,还有东南亚一些国家抗议修水电站,破坏了他们的生态等。与周边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成为外交摩擦的隐患。

二、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根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10%以上的奇迹,然而这种增长是以资源高速损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全国高利税企业,排在前面的全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中国不能再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处理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他们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努力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既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也不利于人们保持良好舒畅的心情,不利于生产的进行。另外,污染治理和资源短缺不但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3、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4、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和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就难以奏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要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建立循环型社会。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中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排放物的排污量和毒性,同时也要求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传统生产是一种孤立的、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环境的生产方式,由于它已延续很长时间,成为传统习惯,要使这种观念得以根本转变,需要不间断地施以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强化环保责任意识。一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二是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三是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做到保护环境,把绿色GDP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五是强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更要成为人们参与环保的自觉实践。

篇2

理论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市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0月,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贝尔格莱德》中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公认目标:“促进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且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

根据环境和环境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贝尔格莱德》中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之精神。将幼儿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如下。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寻找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了我园幼儿环保意识的现状;

2.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主要成因及其分析;

3.探索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方式;

4.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等途径、方式、方法的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重点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

难点是:幼儿环境教育方式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对象是:2.5—6岁幼儿

范围是: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小朋友群体。将在本园环境教育质量上综合一般的班级,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班级为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幼儿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幼儿实施环保培养程度及其影响,幼儿环保行为发展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七、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9月——.1月幼儿环保意识状况调查问卷;

a.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b.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c.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d.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3月——6月

a.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b.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c.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d.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论文等。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9月——.9月

a.总结各班研究成果

b.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c.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

等待结题、验收,准备相关材料。

八、课题成果形式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有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都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也不佳。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要在科学教材中挖掘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与特征来说,小学科学课和环保教育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内容丰富、知识面很广

(1)智能教育内容。科学课的教材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情况,还有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等,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起因和解决的策略都有介绍,揭示了人和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一些要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例如,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些内容。

(2)道德教育的内容。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讲述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没有节制地进行掠夺开采,将过多的废弃物扔到环境中,不计后果地肆意破坏与污染环境,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会产生较大的威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要树立正确、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

(3)行为教育内容。告诉学生要自觉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平时要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主动捡起垃圾等,自觉地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要把科学知识和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2)在课堂上要巧妙地穿插一些环保知识、较好地渗透环保意识。科学课不是环保课,还有许多别的内容要讲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知识。老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将环保内容巧妙地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领悟、体会环保知识,并主动地投身到实际中。

(3)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增加,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地利用当前社会上高涨的环保氛围,大力地宣传环保意义

1.与环保热点问题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在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规定,要想使用塑料袋必须是有偿的,这样就使许多人重拾菜篮或者是应用其他的环保节约品来替代塑料袋。这些与我们有较大联系的事情使学生觉得非常亲切,既能思考又能理解,还提升了环保教育的效率。

2.结合有关的环境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一些环境方面的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属于一种实践性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探索、研究等更深入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小课题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就能很好地获取直接的经验,让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精神与谨慎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嘣銮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关环保的小课题研究,例如,乱丢垃圾的危害;铅笔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树木的本领有什么;马路上废气的危害;如何巧妙地节约水资源;我家附近的河流;校园里的绿化氛围;影响校园美的行为知多少;废弃垃圾的处理;预防废电池污染;白色污染的不利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都能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就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通过对一系列环境保护系列小课题的研究,达到了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那就是关心、知识、态度、责任。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科学课堂和环境保护教育的紧密关系,从小抓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使小学生在小时候就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做到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二、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三、 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篇5

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是一家新办的幼儿园,新办幼儿园的发展特色应该是什么?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们发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热议话题,提高环保意识也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在反复的考察、比较与筛选之后,我们最终确定了将环保教育作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并在这条环保教育的道路上,开始了起步与探索。

一、制定明确目标,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在开展环保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去考虑环保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而只是简单地去尝试、去实施。而环保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在于受教育者实际上的环保行为和影响。为了达到一定的成效,必须有一套扎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们展开调查和分析,制定了幼儿环保教育的目标和实施计划,目标就是:

1.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合实践,使幼儿从小形成初步的绿色生态认识,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参与环保活动,实现幼儿充满个性的健康成长。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对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帮助教师形成一种生态思维的教育方式和教科研方式,增强教师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提升我园的办园特色。通过环保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园的办园特色,加强我园教育前行的步伐。

有了目标的定位,再制定了相应的可实施的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地修改与调整,便能保证整个一学年甚至更久远的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教育科学性

我园开展以“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为课题的教研活动,申报了苏州市级的教育研究课题《环保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并将具体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实事求是,不断研究环保教育科学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全园教师环保教育的基本素质,把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纳入幼儿发展的目标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齐心协力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科学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强化环保教育实践性

在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环保教育的契机。处处、时时的环保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感受中积累体验,在体验中萌感 ,在情感萌发中逐步升华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每件小事都与环保有关,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在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驱使下,使幼儿自然成为“环保小卫士”,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的习惯,一年来,我们的环保教育成功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了环保教育实践性。

1.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我们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乡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样导致河水日渐污浊,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逐步地确立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组织幼儿观看影视、阅读画报、浏览图片,进一步加深环保教育的印象。在平时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教师借助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教师们还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3.开展环保教育教学,将环保意识渗透课堂。我们在各教学领域中充分挖掘环保教育素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渗透,使幼儿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观、价值观。在教师们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小班组教师开展的科学活动《水宝宝》、社会活动《不可以浪费,为什么》、《空气宝宝在身边》,中班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垃圾分类》、语言活动《香甜的小溪》,以及大班组的科学活动《包装袋上的标识》、社会活动《大树——我们的朋友》,等等,都很好地带领孩子们一同接受了环保的课堂教育,效果比较好。

4.创设环保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知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的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篇6

<<我们周围的水>>的研究报告

一现状

绿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四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职责。尽管过去的自然教学中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绿色教育,但这种教育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或包含着环保意识的渗透,并没有从根本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环境问题的欲望。也没有能够使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将之转化为实际从事环保问题调查探究的能力。<<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课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内容及主要思路

《我们身边的水》是海门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增强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的(教师、家长协助)考察家乡的水资源,发现周围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索的系列活动,使大家带着责任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意义

1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心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收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意起来。在人类经济发展到比较富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的破坏,如何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能力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理论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集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学生防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痰厥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应用价值:

通过活动使大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历史由来与基本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要求和发展目标,帮助大家学习和综合应用科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大家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4、合理假想:假设这些环境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10年、2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教育;实验;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11

前一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在一万多条中被排在第一的是“看到图片,我哭了”。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引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我看到了绝望!”低下头,深深地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经济利益的驱使?监管的不到位?生存的压力等等。其实这都不是,或者说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在于人们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根本在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知道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危害,让他们远离这些破坏环境的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现象。当然这是我们的理想。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意识的教育

在初中化学的教育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课程的进行中,有许多可以加入环保意思的教育。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用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就很自然的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度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也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了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取药品、闻气体等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生活中水污染的调查”、“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的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能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 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到周围环境污染的污染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不仅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 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他还要带领全林区的人走上植树之路,实现朱容基总理的“造福子孙,流芳百世”的理想。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拿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等,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篇8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本土化特点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本土化要求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出发,教育内容上应体现出地方特色。作为地理教师,要利用本学科优势,针对本地区特点,从乡土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和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等社会环境进行课题研究,还可以适当增加乡土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重点探究当地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经济特点以及与当地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探究资源开发、农业生产、山区交通状况、旅游等问题。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自主、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将来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时,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找出一些源于自然环境、生产技术领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创设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1.结合实际,科学选题。

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地理高考大纲中新增设的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可作为选题参考。教师可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他们自选的课题必须经教师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审批学生的选题时必须结合实际,如学校软硬件条件、资料的来源、学生的素质、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等。

学生的选题和课题报告、论文写作都需要教师的辅导。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上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受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学生选题的一个通病就是选题过大,这使得接下来的研究难以具体操作,无法深入展开,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选题要强调贴近当地实际生活,如: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农村能源改造、家乡河流的治理、超市经营探讨、城乡道路规划、煤矿资源开发现状、农村秸秆利用调查、城市交通拥挤现状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2.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

以下是根据四川省米易县当地地理环境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

(1)课题: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特色农业生产

第一,学生设计一张“气候与农作物类型调查表”,以小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和到气象局进行气候调查,从气温、积温、降水量等方面了解米易不同地方(海拔差异)的气候特点。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根据积温不同、降水量的差异将米易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气候带。实际调查出来的内容反映的是三个不同地区的气候,根据海拔高低将其分为:安宁河谷及雅砻江河谷(海拔1400m以下,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季风气候)、低山区(海拔1400m~2000m,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山区(海拔2000m以上,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第三,学生通过获得的气候资料、海拔高度研究分析气候、地形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气候差异使三个地区农作物的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其气候成因及气候对农作物的限制因素。

第四,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农业区位,结合本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因素综合分析当地发展立体农业或特色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乡土实际情况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

(2)课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第一,学生设计了“米易县旅游经济调查问卷表”,以小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了解米易县旅游资源种类及旅游业现状。

第二,选择具体的旅游景点――国家AA级风景区米易龙潭溶洞,从游客分布、游客量、宣传力度、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旅游价位、游客对米易龙潭溶洞旅游业前景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最终发现米易龙潭溶洞旅游景点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第三,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米易县旅游业现状及其优势与劣势。许多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

第一,学生通过对米易县矿产及矿山、加工厂现状调查,初步了解到全县主要的矿产资源,利用已学知识简单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地质背景。

第二,通过实地调查,明确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认识,提出本地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资源。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通过对矿山、加工厂现状实地调查,了解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土壤环境、农业生产、植物生态的影响)方面来研究,提出保护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最初可以由教师提出若干可行性研究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逐步发展到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设计方案。

问题提出后,要认真分析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设计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日程、调查对象、成果要求等项目。

3.实施并调整方案,汇总成果。

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让学生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材料。材料来源有两种形式,一种可通过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第二手材料;另一种则需要通过实地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获得第一手材料。

4.成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作业的形式体现,如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心得体会、图片展示、一场辩论会、一张自制地图等。有些研究成果可以反映给有关部门,为这些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篇9

关键词:培养;提高;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66-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设环境保护课

学生属于人格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孩子们环境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开始,学生一人一本的《环境教育》一书,老师每周至少上两节课,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环境方面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当地当时的情况,设计一堂引人入胜的环保课。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只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零点几,且分布很不均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尤以城市为最,许多城市由于缺水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做到节约用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杜绝长流水、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水的重复利用。

二、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今年,以我为中心的科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上学期已开题,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的引领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意识的提高很重要。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锻炼自己。比如:让学生亲自参与种菜、种花等活动中,既使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集体、团结向上的精神。科学家早就证明,动物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生的联系。许多研究探索了动物对儿童有益的社会影响,发现与动物相处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益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而且更有自尊心。通过与动物的交往,还使学生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的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参与社会实践

我国的很多地区以往在一些法规和规范的宣传活动中,非常重视发挥中小学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全民环境意识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的这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毫无疑问,如果能够在中小学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内容,如拣拾垃圾、种花护树、参与一些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等,并配合以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活动,既可以使他们直观的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体会做环境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中强化自身的环境意识,又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感染、带动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学校实行校园周边的环境由每个班轮流打扫,每次安排二十人左右手拿火钳在过往路人的赞叹声中打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是学生认识问题的一种直观的感性的活动。通过参观考察,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有了对大自然景物的感情,势必会转化成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也即通过增进孩子的环境情感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距离我们学校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有一个垃圾处理厂,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去参观考察,当同学们看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堆积如山,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时,一致感叹怎么这么多垃圾?从何而来?旁边的农户怎么生活?很多的问题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对他们的触动应该说比较大,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怎么保护,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1、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2、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篇10

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建设目标。大学的校园文化也是文化中心和培养人才好坏的衡量标准,校园文化也被视为大学的风骨。它包括园林景观、校园建筑、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学风、校风、心理氛围、集体舆论、传统以及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人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和体现出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影响力,是大学的血脉,也是大学之根。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校重视的一个关乎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兴建绿色、生态大学,推动生态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符合生态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国民摆脱经济贫困状态时日不多并深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接受和理解的环境保护概念较少,因而公民环境知识与水平、环境保护活动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主要环保形式多表现为在政府倡导和引导下广泛的行政动员模式。且环境意识极度缺乏,国民被动的接受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环境保护活动,除大学或职业学校开设的环境专业外,环境保护行动更多是在中小学校的学生居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手段有限,效率较低,远远不能提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念出发,以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动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高校为目标,以高校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辐射源,把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视野转向各种形式的实践行为。通过生态文明校园的建立,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所处学校的校园环境要求也随着不断增长,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生态体现着物种之间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实践;思考

1.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样的高度。2009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发展潮流之大势所趋,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中国的现状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人口急剧膨胀与资源严重匮乏。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对自然资源构成巨大的压力,如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等。地球的环境人口是有限的。二是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严重,海洋污染严重,酸雨增多等。从中国的现状看,全球范围内存在的环境问题中国都存在,有的更为严重。中国的环境问题还有自身的特点:一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二是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所以,环境和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从学校的文化建设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学校当然可以建设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校园,但从更重要层面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和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培养现代人的文明意识、文明习惯、文明行为着手,追求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和谐,不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课程的和谐。所以说,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发展,涉及到培养什么素质的人的问题,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意义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基本涵义

生态文明是和生态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重塑的新的价值取向,它以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核心观念,从过去人们试图统治、征服和掠夺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是对生态危机之所以会发生的最深刻的剖析。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化的核心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养成。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建设中积极和优秀的成果,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十分重要的使命,一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观念、文明意识的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二是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为孙子后代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负责,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良好意识和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3.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3.1人与人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公平正义,构建良好环境。公平公正是校园和谐的基石和核心,没有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民主尊重、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良性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机制,形成一种正气和干事业的氛围。要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实际阳光操作,让大家心齐、气顺、干劲足。

贯彻人本思想,促进校园和谐。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教育的终极任务就是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心中时刻装着教师和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教师和学生,关心、尊重教师和学生,促进校园和谐。

坚持班子团结,求得和谐发展。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因素,没有班子的团结,就不能形成凝聚力、亲和力,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校园,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良好的互信与合作关系。

3.2人与制度的和谐――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

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将“以情感人”和“以章律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法制、文明、规范、和谐的校园。

要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做到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公平公正,让师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与合作,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自我发展。

要以抓好完全工作保障和谐学校建设。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存在安全隐患是谈不上和谐的,安全工作要两手抓,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教育,突出生命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促进身心健康。二是从细节入手,抓好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做好安全防范。

3.3人与自然的和谐――打造环境优美的校园

要倡导绿色文化,践行绿色行为,绿色校园文化是以“绿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要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措施,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管理、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坚持绿色办公,实行绿色消费,开展绿色行动。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保护自然生态,加强绿化美化工作。要对学校的污水、废气、实验室废物排放和垃圾处理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校园卫生工作,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校园。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增强节约意识。要建立全校性的资源节约管理目标,从加强教育、强化管理、完善设施等方面入手,开展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废物回收利用工作,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节约问题,更是一种文明意识和节约意识的培养。

3.4人与课程的和谐――培养具有文明意识的现代人

开展生态文明的学科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专题讲座、学科渗透、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行成率。

开展校本研修和专题研究。在教师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校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成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研究性学习中,在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质量保护等课题研究,动员全校师生广泛参与。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内在素质。生态文明的本质含义是文明观念和文明意识的养成,文明礼仪的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文明礼仪教育如文明行为规范、团结合作精神、文明礼仪习惯、集体荣誉观念等,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文明意识。

3.5教育思想的和谐――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为许多学校提供一个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抓手。

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共识,共同践行,成为一所学校中所有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所以生态文明学校建设不是少数人的事,不仅是领导班子的事,而且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事。

4.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从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实践中,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

4.1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专人负责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二是建立相关制度,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等相关制度。三是经费保障,有相应的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经费。

4.2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学科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和学校教育中,提高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率和行为行成率。二是开展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固定宣传阵地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三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专题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4.3环境整治。一是加强校园生态环境整治,加强校园卫生工作,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功能齐备的校园。二是开展资源节约工作,建立全校性的资源(水、电、气、纸、粮食等)节约管理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效果。三是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实施雨污分流排放,有效控制油烟、废气的排放,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和实验室废物,提高师生对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的知晓率和环境状况满意率。

4.4长效机制。一是对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抓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安全管理责任化、规范化,使校内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三是开展风尚教育活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使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精神面貌良好,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辉雄,努力开发绿色教育资源,《中小学校长》2008.5(7)

[2]王志生,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中小学校长》2008.5(11)

篇12

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概述:

煤炭码头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环境,其主要内容就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煤粉

尘扬尘与扩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狭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环境。

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化。广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

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

化;⑤温控、湿控;⑥防风、防水、防滑;⑦防视觉疲劳(夜间照明、反光服);⑧防碰撞、

防高空坠物(通道、栈桥);⑨防火(防自燃)、防爆;⑩防鼠害。这里我们只研究狭义范围内

的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紧迫需求,带动了煤码头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

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码头一般都是露天作业,且中转运输过

程中,80%以上均会出现洒漏煤、易起尘问题,对整个码头乃至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空气

污染、水污染等严重问题,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2、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治理的特点:

1)、作业工艺多,治理区域广,治理情况复杂。

2)、原有环保标准及环保设备大多采用当年国家的对应标准实施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

度和治理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煤炭港口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3)、与其他领域有所区别,煤炭码头扬尘的污染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抑尘治理难度较

大。

4)、煤炭洒落、扬尘污染等原因较多,治理范围广、情况复杂。

5)、传统环保治理方案较单一,较难将一个区域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6)、传统的洒水除尘设施设备耗水量大,且受季节影响大。

7)、煤炭港口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在环保设备的自主创新意识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煤炭运输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以防为主,以除为辅,即尽量利用化学方法在煤

炭制造中提高煤炭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但在码头运输环节中,由于气候条件、工况条件

等制约因素,有效的物理治理措施还很少。

根据煤炭码头近几年环境问题总结分析,不论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还是煤粉尘扬尘与

扩散;不论是环保意识的淡薄还是设施设备的落后,其实均反映在相应的设施设备老化、失

效,对其管理、调整不到位所致。这样导致在码头装卸煤炭过程中,各个流程转接点出现不

同程度的洒漏煤,积煤等问题,同时,传统的治理方式较被动,不能达到预防性治理的效果,

导致煤炭的扬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在后续流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扬尘扩散问题,尤其

是对于翻车机区域和码头区域PM10以下扬尘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堆场区域的大颗粒扬

尘等不能有效治理。所以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一期项目洒漏煤及扬尘治理设备主要包括:洒水抑尘、干式吸尘,

煤炭转运点的清扫及导料等,其中涵盖了13个转接机房中的各类清扫器装置、地面转接点的

导料槽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堆场及单机设备的洒水喷淋及清洁装置、各类污水处理及回收

装置、清扫车等。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随着公司的运营发展、做强做大,逐渐暴露出了

种种问题和缺陷,已经无法满足煤炭码头对环境保护的新标准和新要求。

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

1、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为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2012年专门成立了环保专项课题研

究小组,确定将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深挖专业化煤炭

码头的污染源头,分区域查摆问题,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解决码头污染问

题。

2、制订课题大纲,确定研究思路:

专业化煤炭码头装卸一般分为翻―堆和取―装两大工艺,煤炭的提升转运是造成煤炭洒

漏及扬尘污染的关键原因,所以要解决污染问题需要按照煤炭运输的流程工艺出发,沿着煤

炭输送和转运等空间和时间的位移,发掘污染源点并找到治理措施。课题研究初始,课题组

就制定了研究大纲,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制定了研究原则,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织机

构和实施计划安排,为课题的有序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污染问题的区域划分:

按照不同作业区域性质的划分,我们将作业现场划分为四大治理区域:翻车机区域、堆

场区域、码头区域、皮带机沿线。并确定了课题实施的切入点:

1)、翻车机设备的扬尘及地坑皮带的洒漏。

2)、堆、取料机作业过程中的洒漏及扬尘。

3)、堆场堆存情况下的扬尘。

4)、码头装船机作业过程中的洒漏及扬尘。

5)、皮带机导料槽处的洒漏及扬尘。

6)、皮带机头部清扫提升及改向滚筒磨损的防护。

7)、转接机房特殊煤种情况下的堵料及扬尘治理。

8)、皮带机驱动站扬尘的防治。

9)、转接机房集尘收集的应用。

10)、辅助系统环保的提升。

4、课题研究面对的难题:

1)、原有洒水除尘设备在治理扬尘上效果不佳,且冬季港区范围内洒水除尘系统停止供

水,所以冬季扬尘更加严重,治理难度加大。

2)、由于现阶段各个煤炭码头的环保水平相差不多,所以可以借鉴的先进技术方案不多。

3)、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新设备的改造可能会与原有设施设备发生干涉,对现场实施造

成一定的难度。

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2012年至今约一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研究按照既定的区域划分和切入点入手,考察调研

各个专业化煤炭港口与环保设备专业厂商,力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原有环保方

案逐一进行更新、改造、提升。2013年公司针对环保提升课题,研究并实施了12项设备创新

改造项目,投入约680余万元,201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继续推广、复制环保

课题研究的成熟技术项目,逐渐描绘出一套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勾

勒出一幅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蓝图。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蓝图构想:

(1)、翻车机区域:煤炭从翻车机翻卸下落到地面皮带机过程中,扬尘污染非常大,按

照煤炭输送流向,2013年我们从翻车机上部、中部、底部分别实施了“CD3/CD4翻车机干雾

抑尘”、“漏斗层上机液压管路封堵”、“翻车机地坑内部驱动层、漏斗层的地面吸尘系统”、

“BF地面皮带机系统导料槽新型防尘帘改造”等项目。实现粉尘浓度抑制率90%以上,节约

用水量50%以上,有效实现了冬季抑尘。同时,结合地坑皮带机静电除尘器,每日增加粉尘

收集量约2吨。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CD1/CD2翻车机干雾抑尘”、“地坑皮带机爬坡段干

雾抑尘的可行性”,力争实现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的6级抑尘体系。

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6666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2)、堆场区域:按照煤炭从堆到取,以及在堆场的静态储存过程,2013年我们先后研

究实施了“堆料机的清扫器升级改造”、“取料机的导料槽延长改造”、“移动式远程射雾器

的改造”、等项目。有效减少了堆、取料机坝基洒落煤、取料机中心漏斗严重洒漏、扬尘扩

散等污染问题。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堆料机干雾抑尘系统”、“取料机干雾抑尘系统”、

“堆场喷枪站升级”、“堆场防风网立体抑尘”等项目的可行性。这样在堆场区域建立起一

套“由外至内、从堆到取、化被动为主动”的7级立体抑尘体系。

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7777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3)、码头区域:

由于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面临邮轮母港,所以码头作业区域是环保的重中之重。2013年

我们分别研究实施了“码头西侧BM皮带机导料槽防尘帘改造”、“装船机清扫器的升级改造”、

“装船机加装接煤板改造”、“码头BM头部漏斗卸料优化”等项目。有效地减少了煤炭在码

头转运、装船过程中,码头面以及船舱夹板上的洒漏、扬尘污染。2014年我们将研究装船

机系统的干雾抑尘改造以及装船机悬臂卸料漏斗改造,此项改造在港口行业也属罕见,如果

实施成功不仅可以实现装船作业区域扬尘抑制率80%以上,装船机悬臂洒漏煤炭的有效收

集,将无组织排放有效地抑制在装卸的转运点附近,避免扬尘的扩散;而且能够实现冬季抑

尘,实现码头从西到东的5级抑尘体系。

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5555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4)、皮带机沿线:

按照煤炭从上到下转运的顺序,2013年我们先后研究实施了“皮带机系统清扫器升级

改造”、“皮带机转接点中部漏斗堵料的防治-空气炮的研究与应用”、“皮带机导料槽新型防

尘帘的应用”、“皮带机驱动站抑尘围挡的应用”、“除尘器卸灰钢房的应用”等项目。有效地

减少了皮带机回程面煤饼洒漏约80%,并有效抑制了皮带转运点和驱动站的扬尘污染。在

2014年我们将继续针对皮带机沿线的扬尘问题深入研究,计划实施“转接塔内吸尘系统的

应用”、“T3、T13转接机房清洁煤炭抑尘改造”等项目,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皮带机导

料槽的干雾抑尘的可行性”。这样我们将利用先进的环保抑尘工艺,提升皮带机系统的环保

设备辅助效能,实现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转运过程中的7级抑尘体系。这将有效减少皮带机

沿线洒煤量约80%,减少沿线转接点扬尘量约85%,并针对粘煤、块煤等特殊煤种,有针对

性地减少堵料几率,有效抑制块煤的粉尘扩散,并实现皮带机沿线无组织排放的抑尘和收集。

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7777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2、几个主要的环保实施项目经济效益预测:

(1)、翻车机干雾抑尘改造项目:

1)、直接效益预测

A、实现冬季翻车机区域抑尘,减少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环

境,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几率;

B、有效治理1~10微米细小颗粒,减少粉尘排放量,粉尘抑制率达95%以上,为公司的

环保、绿色港口奠定坚实基础;

C、节能降耗,减少用水量。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C80计算,年卸车约9700列,年洒

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翻车机系统一年洒水量减少1.53万吨,按10元/吨计算,金

额节约15.3万元。(原喷水装置每列车耗水量5吨,使用干雾抑尘装置后,用水量为原喷水

量最多用0.8t,一列车节约用水至少4.2吨。)

2)、间接效益预测:

A、改善周围环境,降低了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B、减少煤炭热值损失。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计算,年洒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

翻车机系统减少年热值损失相当于煤炭1.13万吨,按400元/吨计算,金额节约395.5万元。

(注:因大量使用中水除尘,使煤炭热值大量损失,统计数据表明,煤炭含水量每增加1个百

分点,煤热值损失30-50大卡,按煤热值6000大卡、热值损失40大卡计算,相当于煤炭损

失0.67%。使用干雾抑尘装置除尘,按2吨水/1万吨煤含水量计算,只增加含水量0.02个

百分点,比原喷水除尘系统含水量减少0.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煤炭损失0.067%。)

(2)、皮带机导料槽新型防尘帘改造项目:

1)、直接经济效益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其中地面导料槽有33处,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

造前、后的导料槽万吨洒煤量分别为20kg、4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导

料槽处的洒漏量减少792吨,直接经济效益约为39.6万元。

2)、间接经济效益

A、可以大大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

后的皮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减少清扫及维护人员发生职业病几率。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

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与改造前的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减少80%以上。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改造前,由于皮带机导料槽两侧挡料胶皮不能与皮带保持时时

接触,在挡料胶皮与皮带间隙,洒漏直径1~3mm的微小颗粒及粉尘,造成皮带沿线煤粒、煤

尘污染严重。改造后,由于新增的防尘帘能够保证与皮带保持时时接触,且使用寿命较长,

满足使用要求,为公司提升环保绿色港口奠定坚实基础。

(3)、新型清扫器的改造项目:

1)、直接经济效益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

域万吨洒煤量分别为60kg、20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清扫器区域的洒漏

量减少1980吨,直接经济效益约为99万元。

2)、间接经济效益

A、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改造前,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的皮带机作业情况统计,

平均每天皮带机清扫器区域洒煤量分别为100kg~150kg,计算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分别约

为61.8kg,需要每天清扫人员进行清理。改造后,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作业情况统计,

计算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不到为8.17kg,大大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

改造后的该区域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减少清扫及维护人员发生职业病几率。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带机该区

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较改造前减少80%以上。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通过环保提升项目的深入推进,公司向外界传递了建设绿色港

口的决心与行动,赢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我公司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3、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综合治理理念: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改革之路一方面需要利用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创新技术

研发等手段进行环保设备的研发与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切实依照技术改造对已有的设备管理

制度及操作保养手册进行更新完善,形成设备促进制度更新,制度保障设备运行的良性循环。

(2)、另一方面还需要码头企业人员环保意识的提升,管理责任的强化,通过教育、宣

传等各种手段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使得管理人员在制度制订和

职责划分领域倾向于环保;技术人员对环保辅助型设备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主力生产型设备的

高度;操作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从关注环保出发,这样就能形成专业化

煤炭码头自上而下的全员环保管理体系。

总之,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技术管理工作者,

应该将煤炭码头环保作为一项综合治理工作来对待,在有效解决设备洒漏问题的基础之上,

深挖扬尘污染问题,开拓思路,不断将环保课题进行细化和提升,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专业

篇13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作用的课程。所以我们在确定教材选题时做了以下工作:

1.调查学生需求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个别交流,了解学生对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要求,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学生都提出了富有创意的建议,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开发伊始就得以确立。

2.兼顾环境教育本身任务的需求

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校本教材不等同于科普读物,单纯从学生兴趣出发,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师生双方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每年通过教学反馈了解情况,对校本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确立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包括水资源与水体污染、大气和大气污染、城市垃圾及处理、噪声危害与控制、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与核电、保护城市的“绿肺”、城市生态系统、食品与健康、药品与疾病、居住环境、建设绿色校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突出学校特色

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着重突出学校特色:一是各章节内容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比如写到水资源与水体污染一章就紧密结合太湖水污染及“零点行动计划”,介绍我校学生在调查古运河水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绕在保护城市的“绿肺”一章中从校园的古银杏谈起,介绍了树木及草坪在城市生态中的作用。二是突出活动特色,在每章中我们都设计编写五到六个活动方案供师生选择,这些方案都是从我校历年开展的环保活动中精选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城市垃圾及处理”一章中提供了以下活动方案:

(1)参与。由青少年环保志愿者组织――自然之友组织学生开展清洁活动。

(2)调查。以家庭为单位调查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组成,提出减少垃圾的措施。

(3)实验。将发泡塑料饭盒和纸饭盒埋入土中,作分解对比实验。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

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我们在环境教育中采用以下五种探究式、实践式的教育方法:

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组织有课程意识的部分骨干教师,清晰学校办学宗旨、确定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将“行动”与“研究”有效结合。

2.调查研究法。了解学校、社区、学生家庭等资源,明确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学生的需求,进行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调查活动,分析调查现状,确定课程的资源,设立活动基地。

3.文献法。查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资料,明确新课改中课程及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经验,为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能保障,尽可能少走弯路。

4.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

5.案例研究法。基于对典型活动案例的分析、提炼,总结出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

三、课程的实施过程

1.开设环保课

2.构建“知识化、素质化”的生态性校园环境

(1)各个班级建立自然角,绿化班级,利用栏杆种植花草,搞垂直绿化,空中花坛。(2)通过整体优化,在原绿色学校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与新的成绩。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95-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为此,我参与了南康市朱坊乡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我认为:处处留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进行教学预设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尝试:

1、预设悬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悬念能产生期待、产生向往。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就是对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的关注,对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关切。从而产生对读物的强烈阅读愿望和期盼,这种愿望,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整体入手的原则,我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检查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我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阅读期待,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对读物的更强烈阅读愿望,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

2、预设表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表演欲是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搭起一个表演学习成果的舞台,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成功而产生心理的一种满足感这又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第12课《半截蜡烛》,时,我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竞赛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本剧的感悟品味,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充分表现出来,让文本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心里,努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景。当听到老师宣布要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扮演剧中的角色。为了满足大家的表演欲望,我让同学们自选角色、自由组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排练。然后推选出两组同学参加课本剧表演比赛,老师和全体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表演出色的个人将获得“最佳表演奖”和“最有创意奖”。通过表演,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班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实践证明,表演同学们搭起一个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创造生命的精彩,品尝成功的喜悦的舞台,为群体阅读兴趣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表演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

3、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文时,课前预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我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也体会到了作者呼吁人们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而且谈起环境保护,同学们都有亲身感受。那么,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与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你想到而作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既然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不是照样会越来越少吗?我认为课文对这句话阐述得不够清楚明白。”还有的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乡环境的破坏就是因为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我觉得,课文应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会造成森林、生物、大气等再生资源破坏来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展开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教材的限制,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预设争论,悄然点燃阅读之火。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其兴趣才有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