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环境保护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性,形成系统性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技术,对因企业活动而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量的检测管理和监督制度、违规处罚与奖励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的台账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其中,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即是指企业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明确自身经营行为会形成的污染性物质,并设定可排放的上限值,形成各环节须严格执行的具体指标,以保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不会超出国家标准。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积极意义
第一,强化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促进企业环保行为取得实效,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状态与质量关乎着每一个人。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满足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企业必将积极研发新型的生产加工技术,革新传统的环境保护方式,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加工设备,继而获得技术进步与创新性发展。第三,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良好的宣传作用与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为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必将积极试用并推行一系列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技术措施,精简流程,减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并获得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体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受传统经济发展观念的限制和影响,部分企业仍然将经济收益视作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缺乏必要的集体环境保护意识。集体环保意识淡薄是目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管理的最主要困境之一。意识决定行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行为、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基础,反之,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必将被抛于脑后或被敷衍应付,继而使得企业环境保护无法取得任何实效。企业集体环保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部分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忽视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许多企业经营者和高级管理者均不愿意将资金投入节能减排中,认为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行为。一些企业甚至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污染了附近的环境。第二,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政府、公益机构的任务,与企业并无过强的关联。同时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因此忽视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管理,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限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具体环境保护行为的制度性基础和核心依据,能够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宏观管理行为,以及一线基础性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和指导,否则会造成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形成的管理乱象,难以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甚至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第一,污染性物质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目前,随着《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各个企业已逐步明确生产经营过程中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其上限指标,但仍有部分企业并未将污染物排放设定为正式的管理制度,或仅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予以设定,而忽视其他类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同时,一些企业未形成严格的指标分配机制,造成不同环节中的污染物超标或排放混乱等。第二,缺乏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与奖惩制度。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政府规范与检查,仅限定了环境保护指标和排放上限,但尚未构建出必要的检测、考核与监督制度,同时也未设立指标达成的奖励措施和指标未完成的惩罚方法。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法滞后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或方法,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保障管理质量,而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许多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时采用的方法仍较为传统、滞后。第一,缺乏长远而恰当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规划。具体来说,即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一些企业仅为了应对检查和宣传而设置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规划,或企业忽视自身实际与存在的困难,设置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操作性不强的宏观目标,使得环境保护管理形同虚设。第二,缺乏独立且专业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许多企业未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是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直接归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活动检测部门,增加了原有部门的工作量,同时因专业性不强而使得环保工作流于表面。第三,企业环境保护方法与技术滞后。一些企业仅关注生产经营活动的末端,实施末端治理,而不是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环保器械年份久远、性能不佳。
(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企业因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环境保护及其管理,使得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独立的环保管理部门,且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企业竞争的核心即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专业人才是保证企业科技创新与经营效益的关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企业已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多是由从事其他相关工作的人转岗而来,或同时兼任,并未受到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教育与培训,已有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也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经营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环保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第二,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招聘渠道与知识培训,这使得新兴人才缺乏进入企业的有效渠道,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已有知识体系与管理技能亦无法得到更新。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企业为有效解决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应是其首要任务。第一,形成宣传文稿与绘本,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将各种宣传文件下发至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保证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领导及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第二,环保宣传活动应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例如,与各种企业文娱活动相结合,广泛运用企业内部网站、宣传栏、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可开展座谈会、知识讲座、知识问答、文艺表演等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宣传效果;与当地政府、公益机构等合作,实行企业外部宣传与教育。经济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外部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扩大企业环境保护的宣传面,使得企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继而形成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最终将每一项环境保护行为和管理活动落到实处。
(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考核和监管
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系统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企业应严格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特性设计形成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指标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该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含企业已明确形成的污染物类型,还应涉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物种类。企业在设置某一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的同时,还应根据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将总额上限进行合理分配,并保证每一项工作流程都严格遵守相应的指标范围。第二,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考核、检测与监督制度。为保证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环保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应设置相应的检测与考核方法,将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纳入考察范围,以促使每一个相关责任人都能够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第三,设计科学的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企业可根据检测结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判,若工作符合标准即可给予一定奖励,如未能达标则应进行适当的处罚,以达到激励或警示的作用。
(三)科学规划、优化环境保护管理方法
第一,依据回应时代要求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并重的原则,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可首先设计出科学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且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形成相应的小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中应同时包含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绩效、技术水平、专业人员配备与重要项目等。第二,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原则,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意识为主、奖惩为辅。具体来说,即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状态,而应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前期的预防与控制,以预防为主要方法,后期治理与前期预防紧密结合。同时,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主活动,而奖励与惩罚只是其中的辅助手段。第三,实施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制管理与目标制管理。企业应根据总体环境保护目标与企业结构设置,将分解形成的各个小目标或工作任务下发给每一个部门,部门再进行细化并分配给每一位员工,继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严密的目标责任管理系统。
(四)加强环保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各个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交流与培训,通过举办学习会、分享会、知识讲座、学术讲座等活动,向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传授新兴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增强其专业素养。第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构建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招聘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四、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就一个企业而言,立足长远就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放在同等地位,忽视环境保护会为企业发展“拖后腿”,并且损坏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例如: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引发雾霾不断、中石油长庆油田排污入湖造成牲畜暴死[1]等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白天休息,晚上厂房机器轰鸣,与检查部门打“游击战”,为一己之私,却依旧不顾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对于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
一、强制性环境保护机制
强制性机制,主要是依据震慑作用对企业违法行为加以约束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实现企业改善环境行为[2]。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应该做以下的改进:其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针对当地辖区面积、经济情况、人口数量等合理编制基层执法人员;其二,科学管理,环境执法人才进行严格考核,任人唯贤,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现代化高效、专业、能干的环境执法队伍。
因而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赋予环境执法部门更多的权利,能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加大罚款力度,综合考虑违法后果加以重重处罚,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
二、自愿性环境保护机制
自愿性机制,是企业管理者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自觉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实现最大的盈利[3]。首先,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环境潜移默化中重视它、保护它,构建强大的凝聚力与环境观,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盲目追究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综合考虑选择环境优先,经济效益可以赢回来,但是环境一旦破坏是无法挽回的,因而全体员工自愿的保护环境,企业的明天才会走得更远。
三、压力性环境保护机制
压力性机制,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企业相关联的方方面面:企业伙伴、公众、终端消费者、社会团体等都会对企业处理环境问题起到监督作用[4]。换而言之,就是社会上各个方面会对企业产生压力,促使企业改善环境。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事后对事实加以陈述,有一定滞后性,信息公开的内容成为一种形式,难以满足利益关系人的需求。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广泛,我国可以多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相关制度。
此外,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仅仅在环境教育层面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得环保民间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真正代表公众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可以对民事诉讼法中起诉资格的限制撤销,原告资格适度放宽,检察机关、公民、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最大限度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四、激励性环境保护机制
激励性机制,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利用规律影响或调整市场主体已达到降低或消除污染现象的发生。在此主要是运用限制性、激励性手段,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经济决策中考虑到外部环境污染的影响,最终实现环境改善的目的[5]。环境积极政策在激励性机制中占有重要一环,当企业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政府或者环保部门就会依据经济规律,凭借经济杠杆(成本、价格)等,进而实现企业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支持性环境保护机制
关键词:老化工企业 环境保护工作 难点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向工业化强国的道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工业污染。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老化工企业作为一大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污染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浅要分析了老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难点。
一、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
1.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
中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早些年发展起来的老化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大多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作为一项污染极重的行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似乎并不高,这无疑是环境保护道路上的一大阻力。
2.化工企业本身耗能高、污染重
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具有耗能高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决定了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难度大。化工企业本身就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这就造成“三废”排放量大。有些化工产品的生产,还必须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污染重似乎在所难免。
二、应对老化工企业污染严重的对策
1.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主体是人,有了人才能生产出产品,所以要想保护环境,就必须从“人”这方面下手,强化人的作用。针对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难题,笔者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狠抓思想教育。
第一是确立相关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避免出现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对化工产品的一线操作人员和后续处理人员进行专项教育,真正使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他们心中。同时还要加强检查和考核,把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有效落实。
第二要加强员工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部门主管领导要注重责任教育,普及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员工知法守法,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第三是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老化工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多数是老一辈工人,他们的思想较为传统、守旧,不能较快地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上,容易造成整个企业的落后,甚至被淘汰。因此,进行适当的技术培训很有必要。
2.其次,要加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感
笔者相信,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通力合作。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角度出发,开展“责任在我心”的主题活动,从全体职工的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他们的责任感,从每个员工做起、从部门领导做起、从企业主管做起,让所有职工明确,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允许丝毫的妥协和懈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
3.再次,要排除隐患,夯实环境保护的基础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老化工企业开始在技术设备上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但是大多数精力还是集中在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上。有的落后设备本该淘汰,有的电汽设备已经老化严重,但是仍在超期运行。在这种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下,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隐患不容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企业要加强设备评估管理工作,排除各种隐患,为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4.最后,要开拓创新,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近几年,国家的环保执法力度和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老化工企业的生产负荷急剧增加,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坚持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主动创新,做好“三废”综合利用工作。这里的“三废”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它们是化工企业的必然产物,如果能有效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目前国家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以引导。作为老化工企业,就要学会主动创新,灵活运用现代科技,联系企业实际,更好地落实“三废”综合利用工作。
4.2组织开展环保调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老化工企业主要领导要组织各部门对企业本身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及时评估,要注意对比历年环保指标的变化情况,再对企业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整改意见。
4.3攻破科技关,为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之所以老化工企业的环保难度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科技跟不上。所以,要真正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组织他们对企业存在的的技术难题、环保难题进行攻关,从而为治理环境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结语
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老化工企业对环境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真正把保护环境工作提上日程;希望企业更具社会责任感,坚持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同时,也希望企业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子孙后代的明天,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参考文献
[1]杨丰习,徐向东. 浅析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154-155.
[2]黄如金. 延安石油化工厂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
[3]蒋龙波. 浅谈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在化工企业中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150.
[4].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1年)[C].2012:4.
关键词:环境政策;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企业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种经济发展局势下,各个企业为了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都在企业内部进行着调整。但是,在这期间,企业一味的想获得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完成的情况不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现象,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环境政策的制定,并且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进而让环境政策可以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环境政策
1.环境的保护政策
在我国,很早以前就针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都在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当前,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法律机制,并且将《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进而扩展对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在自然资源保护法方面,我国颁布了《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在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则颁布了《防治大气污染法》、《防治水污染法》等。通过这些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对我国的整体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2.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政策
就目前来看,在法律方面,我国并没有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专门的法律规定,但是,相关的法规性文件却很多,并且日趋完善。特别是针对一些企业来讲,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来监管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例如,在2003年的6月,环保部所下发的稽查文件《关于针对上市企业和再融资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的核查通知》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对一些上市企业进行环境稽查的程序、对象、要求以及内容等等。此外,在通知中还将一些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了划分,在重污染行业中主要包括:石化、冶金、煤炭、建材、火电、制药、造纸、发酵、火电、纺织、采矿以及制革等等;在《加强上市企业环境监管工作的建设意见》中提出在经济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完善对一些上市企业的环境监查工作,稽查企业当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体制是否完善。同时,也对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和指标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并且完善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法律政策
在今年6月8日,我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决》,并且在今年的6月19日开始实施。这个法律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上市企业,做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例如,在政策中指出,对一些排放重金属的企业,如果排放量超出了规定标准的三倍,并且对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影响的话,将会依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如果企业在连续两年的时间内持续的倾倒、排放含有病毒的废物或者放射性废物等,将会接受国家的行政处罚。通过在环境法律上的细化,进一步增强了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力,使企业的生产更加环保,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力。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1.企业发展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披露模式
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模式,这样对企业的整个环境监管工作都带来了困难。目前,在我国企业当中,对环境的信息披露基本上都会采取在年报中分散或者在招股中说明的形式,并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对企业环境进行监管的报告。最近几年,我国对企业环境的信息披露在招股说明说当中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不过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对企业环境的信息披露情况却十分有限,特别是信息的披露没有通过一个明确、清晰的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2.在企业中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存在缺陷
在我国的企业当中,环境信息在披露内容上主要包含了对环境风险的披露、环境保护政策的披露、环境认证的披露、资源补偿费的披露、环保投资的披露、税收优惠的披露以及企业排污费的披露等等。但是,目前企业中并没有通过这些披露的内容,进行划分,并且针对与环境管理相关的负债、资产以及收益方面建立专门的会计账户,此外,对于企业环境保护方面以及企业排污情况的披露也很少,这样一来,就导致企业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内容方面存在缺陷。
三、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1.环境会计理论不成熟,导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序性差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主要属于企业中的环境会计学领域,因此,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与企业当中会计行业理论方面的发展相脱离。但是,由于在我国企业中,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性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在一些企业环境的原则、程序、假设、要素等方面的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另外,针对企业的环境信息,会计核算的方式很多,并且核算的对象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带来困难。同时,也导致目前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和理论基础不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企业对会计实务所提出的要求,造成整个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长时间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2.环境信息披露在法律方面不完善,导致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受到限制
当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只是单纯的通过一些证监和环保部门所颁布的规章来管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这些规章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来讲,并没有时效性。此外,一些现有的法律只是针对一些对环境有重度污染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管理,但是,由于惩罚的力度有限,在实际管控当中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在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缺乏处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能力,这样长此以往,就造成我国企业在环境信息方面的披露水平低下。
3.环境的监管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中出现掩饰环境信息的现象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已经针对一些具有重度污染的企业进行了划分,并且明确的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同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要连续三年将其环境信息如实、准确的向环保局汇报,汇报内容中要包括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真实的污染排放量、环境保护的方针、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环境管理以及企业环保守法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另外,也规定相关环境的监管部门要针对一些申请上市的融资企业以及上市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稽查。不过,在规定这项内容时,没有对申请上市的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划分,重度污染的标准也很模糊,这样就导致在对这些企业进行环境监管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环境的监管部门虽然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格式和内容做了统一的规划,但是,在一些企业中往往会出现钻环境管理政策上的漏洞,来避免向环境的监管部门汇报企业环境信息,或者掩饰企业中的不良环境信息,想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负面影响。
四、企业要应对国家环境政策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环境政策要求来约束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坚持做好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发现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以及生产政策方面的不足,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整改。将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特别是在学校、医院以及居民区附近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国家环境政策的规定范围内经营企业。合理的处置生产中的废弃物和一些含有传染源和放射性的物质,坚决不能影响附近人们的正常生活,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力度,就必须要从企业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要深入的研究我国2013年出台的违反环境政策的司法解释和环境政策对企业具体规定当中的内涵。领会政策中的要点,切实落实好法律政策所提出的要求,进而做好上市企业的环境政策信息披露工作。
参考文献:
[1]肖淑芳: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2005(03).
[2]耿建新 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3(01).
关键词:企业环境教育;企业环境责任;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15)06-0114-04 DOI:10.13914/43-1453/z.2015.06.026
0引言
随着20世纪50-60年代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的出现,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开始系统思考环境教育问题。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会议上制定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系统阐述了环境教育目标。1977年,由66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的第比利斯会议是环境教育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所提出的环境教育结构、内容和指导原则至今仍成为许多国家环境教育的蓝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相继确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教育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环境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普及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日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和环境教育网络。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各界对企业环境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及方式方法不明确,加之企业“经济人”价值理念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环境教育的开展长期停滞不前。在人类由黑色工业文明步入绿色生态文明的征程中,企业污染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环境教育,明确教育的目标、对象、实施主体和内容,以指导企业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企业环境意识,促使环境行为自觉自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
就企业环境教育而言,国外通过环境立法和严格执行规范环境教育、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展各具特色的环境教育实践等方式确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教育体系。从20世纪60、70年代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应急治理为主,到70、80年代促进清洁工艺流程减轻环境源头压力,再到90年代兴起产品流程的系统优化,直到现在强调实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的经济、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地发展。西方国家更偏重通过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创建绿色企业来实现环境教育,在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之间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促使企业从生态环境教育层面上升为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自觉。国内对企业环境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在企业环境教育的概念、国外经验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如欧阳润平(2004)明确指出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系统中的关键,促进企业环境行为自觉自律则是企业环境教育的根本方向;李广义(1998)则从企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韩冰(2011)在分析日本企业环境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策略。通过研究企业环境行为的自律或他律机制来实现环境教育是国内当前企业环境教育的重点。王红(2008)基于系统辩证学的视角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经验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给予了系统科学的思考;陈红心(2010)从企业“生态人”假设出发通过创新环境技术和创建特色机制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了研究;贺兢(2013)强调从政府、企业自身、公众三方面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于通过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达成共识,但忽视了通过企业环境教育促成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作用机理。我们认为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环境教育是指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人为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运用多样化教育手段和方式,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人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态度的改变、环境行为的自觉自律为主要任务而开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领域的重要表现,是企业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物流整个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融共生。企业环境教育是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源于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意识,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教育活动。只有企业环境教育深入长久地展开,才能确保企业环境责任的自觉履行,才能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对象及实施主体、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开展企业环境教育,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自觉履行就显得尤为紧迫。
2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导向是实施企业环境教育的前提,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主体,现代企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的企业遵循“经济人”假设逻辑把自然环境要素排斥在经济系统之外,无视环境资源的价值,无限度地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未能形成适合企业环境教育发展的土壤,企业环境教育长期被忽视。生态文明形态催生了“社会生态人”企业主体,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自然环境资源纳入经济系统之中,正视环境资源的外部性,为企业环境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当前,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不单指企业及其员工熟练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环保意识上升为企业价值观指导着企业生产管理决策与实践,最终指向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自觉化和常态化,终极旨趣在于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循环工艺,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及实施主体
明确教育对象以及实施主体是开展企业环境教育的关键。企业环境教育不同于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政府,具有特定的范围和明确的指向,形成了完备的环境教育支撑体系,开展的如火如荼。相比之下,企业环境教育对象及实施主体不明确已成为开展企业环境教育的瓶颈。因此,在生态文明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厘清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及实施主体就成为开展和实施企业环境教育的关键因素。
3.1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
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内部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外部包括政府、社区、顾客、供应商、同业竞争者等)。无论是外部利益相关人对企业主体的环境教育和要求,还是企业主体对利益相关人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均会因为利益纽带产生广泛而切实的影响1。鉴于此,我们从两个层次来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及其员工,这是企业环境教育的起点。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企业应根据内部各层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训,如对企业内部管理者开展环境意识、环境认知内容的教育,强化其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意识上升企业决策层面,在企业决策时永不触犯生态红线;对普通员工应加强环境技能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促进研发低碳节能技术、节约利用资源、正确处理工业废料等环保行为。第二个层次是由第一层次衍生来的外部利益主体,包括价值链上的其他相关组织或个人,如消费者、供货企业、营销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外部主体进行能量交换,包括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通过专业物流公司派送产品至消费者手中,这一系列价值活动充分体现了企业因为利益纽带而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只有把价值链上的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全部纳入环境教育体系才能使企业环境教育真正落地。因此,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除了在单个企业开展以外,还应扩大到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从而确保企业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3.2企业环境教育的实施主体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讲,环境教育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但由于企业环境教育在内容、对象上都区别于学校环境教育,由政府单一提供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环境教育的现实需求,客观上要求企业环境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须包括政府、园区、非营利性组织、企业本身等主体通过有效手段配置环境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环境教育,确保企业环境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是政府可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环境教育活动提供指南。纵观世界各国,以环境教育立法来规范和保障环境教育主体地位、确保公平环境权、构建面向大众的终身环境教育体系的做法已成为政府保障环境教育实施的重要举措。二是园区是企业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首先通过严格的园区环境监管体系来规范园区内企业行为,之后通过印发环境知识读本、开展环保沙龙、征文、竞赛活动强化园区内企业及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非营利性组织可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间或区域间环保论坛、会议以及世界性环保日活动提升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第三方环境测评机构不定期强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行为。四是企业本身需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保护教育体系和环境监管机制,自觉主动开展和实施参与式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
4企业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企业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环境教育的成效。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形成了完备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意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环境法制教育、环境行为教育以及环境技能教育等内容。根据企业环境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以及成人学习特点,我们认为企业环境教育应采用以实践体验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方式着重开展环境认知教育和环境技能教育。
4.1环境认知教育
心理学认为环境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组织、储存、回忆和解码。企业环境认知教育包括对环境价值的认知和对环境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企业环境教育首先需要各实施主体通过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系统思考等方式向受教育者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指导工作实践。其次是园区和企业通过制作宣传片和微电影、编制《企业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在各企业内部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让全体员工知晓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环保常识,比如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绿色食品的选择等,践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最后是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内部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亦制定了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因此,政府、非政府组织及企业要组织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深入学习,了解环保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奖惩机制等,避免在重大决策上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事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4.2环境技能教育
环境技能教育是企业环境教育的落脚点。环境认知教育最终要通过环境技能教育与员工工作实践融合,转化为员工环保行为。与环境认知教育相比,环保技能教育更强调员工环保能力,如操作能力、发现及判断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目前,员工在企业中大多直接或间接从事着与环保有关的职业,比如环保工、建筑、商贸物流等。因此,通过企业环境技能教育培育对环境有益的技能型环保员工是推动企业环境教育开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由于不同职业、工种和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环境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环境技能教育应由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实施,根据具体职业和工种要求,以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员工参与企业环境预警机制、参与污染事件发现、汇报、治理应急管理、举办环保技能大赛、评选环保技术明星等活动将环保知识和技术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使企业环保教育活动走向常规化,使企业环保工作走向常态化。
5结语
在人类文明的新征程中,环境教育是一个值得人类永远探索的话题。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系统。在科学把握企业环境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指导企业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促使企业环保行为自觉自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月.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3(4):67-71.
[2]杨凯东.中国环境教育的理念及模式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3]祝真旭,王民.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0,20(3):482-485.
[4]欧阳润平.有关企业环境教育的三点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