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生生命安全范文

学生生命安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生生命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生生命安全

篇1

关键词:校园暴力;教育;家庭环境;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85-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疼爱更是有加。素质教育的进行也是轰轰烈烈,应该说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或者说学校该让家长和社会高枕无忧了。然而现实却不然,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行为愈来愈严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就此问题,本人有如下思考与同仁共商榷。

一、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以学生为施暴主体的校园暴力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孩子缺乏应有的生命意识,归根结底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新课改都提出要把人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生命体看待,但在一切以升学率、成绩为重的功利倾向驱使下,学校教育依然是“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缺失人性、人情和个性。为应付升学考试的压力,个别老师甚至会对“问题孩子”采取不理睬、疏远或讽刺体罚等伤害的行为。这种反人性、反生命的教育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自我放弃,重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或家庭暴力、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尊重、关爱和安全感。但现在家庭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更多则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从而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遇到困难和挫折易走极端。

社会风气和媒体文化对学生暴力行为带来的影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不良风气尤其是大众传媒过度宣扬暴力、凶杀侵蚀着青少年,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滋生。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差、人格缺陷、心理压力过重、应对方式不良等,也会导致他们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舒解压力。

可见,我们的教育本身缺乏对生命的真正的尊重、珍视和关怀。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从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的生命教育措施

校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内容上更多的是从道德、心理健康、法制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2、防范策略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分析。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就须从多个层面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提高对校园暴力和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首先应该提高整个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理解。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转变教育价值观,使教育能够真正以生命的发展为本真,通过教育引导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价值。

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整个社会对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弱以及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因而,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配套激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措施,自然就是生命教育措施中的重点工作。

(二)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当他们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就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这就要求生命教育无论从对象还是内容、方法上都要有针对性。

1.对象的针对性。教师及相关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内容的针对性。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是生命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该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驾驭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3.方法的针对性。一是学校可以将一些符合生命关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成规章,二是针对学生的行为,教师应掌握一些辅导策略,三是通过建立同伴关系调节团体,帮助受害者。四是强化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学生识别暴力的危险信号。

(三)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和生命教育的特点,我们主张通过教学渗透和适时的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的作用,进行生命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以活动为载体,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

(四)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学校要和社区、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暴力的管理和监控,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篇2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次班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篇3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技术已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体系急需改革。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武术教育应积极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并尝试性提出改革方法与路径,以此抛砖引玉,引起高职武术教育中对生命安全内容的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武术教育 生命安全 互融教学

武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全方位服务着高职学生的健康养生、伦理道德、防身自卫等价值目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武术教育在内容设置和教法方面过于传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正如武术名家邱丕相先生所指:“我们的武术普修课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需要改革[1]。”将武术教学与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根据高职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提出来的新课题。

一、生命安全知识融入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必然性

生命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值得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危害自身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卫知识的学习,达到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武术教育的宗旨不仅强调健身养生,也同样重视防身自卫,这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高度统一,也为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互融性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生命安全内容的融入将成为未来武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学生文化需求的必然性

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在其学生特点和需求方面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所需知识的渴望度较低、行动力较差、心理承压能力和自我修养方面较弱、情绪自控和包容能力不足等,此种性格特点导致现代高职学生在安全意识、生命安全常识等方面知识匮乏,且在很多院校出现了学生猝死、学生自杀、学生受伤或棘手事件不能及时处置等。针对现代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将生命安全与中国武术教育相融合成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快乐家园,也是学生生命安全的港湾,校园安全离不开学生安全,要想达到校园的真正安全还需要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上下功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生命安全教育的辅助,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很少有单独教授生命安全知识的专门课程,因此生命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传播零落在了相关科目之中,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核心价值的体现上具有交集,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武术教育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对深化建设平安校园有着必然的意义。

(三)武术内涵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高职武术教育的核心除了健身养生价值外,还有防身防卫的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行为手段免受外界威胁伤害。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学们对武术知识的渴望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健身养生和搏击价值观念已经远不能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不仅能在武术学习中获取健身和搏击技法,而且渴望学习掌握更加实用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技术、偶遇歹徒摆脱、灾难逃险、止血包扎等等,针对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武术教学内容不能继续保持传统的针对基本功和武术技术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紧跟时代的新改革,生命安全知识的融入无疑丰富了武术体系内容,也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血液,为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

二、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内容的选择性融合

俄罗斯的《生命安全基础》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2]。生命安全的内容涉及广泛,并非所有内容都完全纳入武术教育范畴,应进行重点选择性的与武术教育相融合。

(一)生命安全思维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思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认识,对人体行为有着支配作用。生命安全思维的核心无疑是将保护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思想,这与通过武术教育达到防身防卫的目的性高度统一。高职学生未来大部分将成为社会基层的服务者,在社会生活中难免遇到威胁自身生命和财产的棘手事件,生命安全思维将成为化险为夷的首要保障。

(二)生命安全代表性技术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自中国武术进入校园以来一直以强身健体和表演娱乐的传统价值为导向,而真正的实际社会应用价值却十分有限。高职校园武术教育不能固守传统,要积极根据同学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改革,针对武术教育实际融入相适应的生命安全技能,如外伤消肿、骨折固定、搬运、指压止血或包扎止血、掐按人中穴预防休克、心肺复苏防止假死亡等知识学习等,能有效的避免受伤部位的进一步发展或受伤人群的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生命和恢复健康的作用。这一内涵改革将大大丰富武术教育内涵文化且强化武术教育的现代社会实践价值。

(三)心理健康安全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心理健康安全是生命安全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主要有心理承压能力较弱、个人情绪不稳定、情感易抑郁、自私缺乏社会责任等特点,武术教育中针对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内容的教学实践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武术教育在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如武术竞赛的参与能大大增强学生心理承压能力;武术的内外兼修,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有效抑制不良情绪的发展;武术重视“未曾学艺,先学礼”的优良道德,能很好的解决现代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的不良品质等。

三、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相互渗透的实施路径

(一)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生命安全教育与武术教育的目标都是建立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在目标设计方面两者高度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将相应的生命安全知识恰当的融入武术教育体系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武术教学的每学期学时中可安排一定学时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术学习课,也可在武术课堂实践方面,通过防身防卫或生命安全案例导入生命安全的主线思维,在武术课堂技术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技术实践等,这不仅能打破武术教学的传统教学体系,而且能深化武术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第二、三课堂学习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术虽在课程改革方面具有特色,但其效果的更大发挥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参与和第三课堂实践。武术教育第二课堂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各类武术技术学习、竞赛等活动;第三课堂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校外交流实践和自主线上学习等。通过第二、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能更好的强化武术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技术,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实用技能,从而全面突出武术教育的实际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高职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而且是增强高职学生生命安全的有效举措。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以人为本”健康、安全的目标上极度统一,也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虽然我国近些年已有很多生命安全方面的研究,但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方面实在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笔者期望通过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融合性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引起广大武术工作者对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从而丰富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涵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

[2] 唐宏贵.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11):69-71.

[3] 王子朴,孙学明,李晓天.中、俄、日、韩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3(10):15-20.

[4]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69-75.

篇4

【关键词】安全事故;生命安全教育近日,一场意外的春游交通事故更是为举步维艰的春游之行兜头浇了一盆冷水:4月10日上午,海南省澄迈县一辆载满春游学生的客车发生侧翻,当场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32名小学生受伤。当晚,海南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校外集体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11日,教育部再发紧急通知,同样强调“严格审批学校组织春游”。

2006年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2011年03月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2010年3月8日至5月4日,短短57天内,海南各地已有17名学生溺水死亡。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国少年儿童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次,安全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要确保学生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真对性和有效性,尽量将安全事件消与无形,将安全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要做好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己的东西随意乱放,等到用时才去找,找不到了就急着找老师,这种现象在学校中经常发生。还有课间活动时,经常发生弄痛,弄伤,急着找老师的。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们在从小伊始就有这种意识。

学校要通过张贴各种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教育黑板报,上安全教育课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识,在学校浓郁的安全氛围感染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来,我们的生命一旦失去了,还会再来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地震中如何避险自救呢,……教学中通过学生认识安全标志、学习有关交通、防火防电、饮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认真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的安全已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要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做到每天两个一:课前一分钟的在校安全教育,放学一分钟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在班级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班级每周要开一次主题安全教育会,学校每月要开一次安全教育会议,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安全小常识,以便应急。

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存在

热爱美好的生活,珍惜、关爱和呵护生命是教材的主体内容。认识生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入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让学生从"奇妙的我"开始来探讨自己身体的秘密,这是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充满自信和兴趣。激起他们乐于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还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等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与作用。知道男、女身体的差别。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教学中运用询问父母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学习。比如"身体里面的秘密"活动,通过学生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自己健康的皮肤、强壮的骨骼,然后说出自己所能做的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健康成长,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让学生通过了解心脏、肺、胃、肠等主要器官以及他们的作用,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兴趣,喜欢自己。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讲述自己掉牙的经历。通过学生遇到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来探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面对各种成长中的问题。

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从呵护自己的身体做起,通过设计"做自己的守护者"让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增进学生对自身的关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上学路上遇到的情况、一个人在家里时的情况等,让学生进行分辨,建立在任何情况之下,生命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生命意识。而"我的身体你不能碰"不仅是安全教育,更是一种对生命尊严和个体独立性的呵护。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危险是可以化解的,"生命的教育"集中呈现给学生的就是在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危及到生命的一些危险。其中居家安全是学生最切实的安全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家里的厨房危机四伏,而受到忽略的各种电器,饲养的宠物等,都可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伤害。就是为学生学习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课程,这是它所要承担的特殊任务。

四、帮助学生认知“感恩亲情,关怀生命 ”

"爱"是生命的主题,让学生认识爱,学会爱,进而对社会具有感恩的意识,不仅是让学生对社会有所回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情中体验到"爱"的时候,会使他们更加感觉生命的美好。"我从那里来"设计从妈妈对自己的哺育入手,模拟各种活动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使学生对妈妈更有一种依恋和感恩。而在"生命的关爱"中,在"我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涉及到的将是维持家庭生活的过程中父母的辛勤劳动,使学生在感动之余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谢父母,我们要珍爱生命。

由此让学生在学习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对父母、社会的感恩意识,以及对自己神圣的生命的珍惜。关爱和感恩不能止于亲人,要涉及更多的人。在沟通与交往中以爱心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方式,同样地,人类生命现象会很复杂,如果面对残疾人或者生活上有巨大困难的人,学生该怎么办呢?"感恩生命"以及"学会行动"等活动引领学生来感受、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热爱每一个生命体,同情与关怀需要帮助的人。对残疾人不歧视、不回避,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人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反思,明白我们面对着个体与群体等等各类关系,要生命愉悦、有意义,就要与他人或者外在的环境处理好关系。探究"爱"的价值与内涵,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篇5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中学生【一】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

也许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我们丰富多彩的生命,但这种生命只能享受一次。或许正当生命的花朵欣欣向荣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大地的温暖,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就让娇弱的生命失去风采。它像一位力量强大的巫师,让人思考,让人观察,让人倾听,却又如同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草,那么脆弱,风一吹就死了。所以,安全也因此而成了生命的保镖。

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同行!安全伴随你我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安全都是如此的重要。它是通往成功彼岸的独木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你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去感受成功的欢悦。它又是培育幸福的乐土,只有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随时绽放在你的生命旅程。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有了安全,父母才能安心工作;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安全,像一条拉链,关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喜怒哀乐,可偏偏有这么多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每年车祸、火灾、溺水等事故有上千万起。那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面,那是一个个沉重的悲剧。父母鬼哭狼嚎,伤心欲绝,操碎了心,可这一切已经晚了。他再也不能再听一听那亲切的呼唤了。怀着本分的遗憾与悲痛化成天使,展翅飞去,他是哭着离开的,只有在梦中浮现爸爸妈妈疼你的样子。难道这样的警钟还敲得不够响吗?

交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这也使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不速之客。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处处都要和马路打交道。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编织成一张随时等待猎物的蜘蛛网。交通的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去遏制它。当我们在为每一个悲剧的酿成而痛心时,可曾有想过自己是怎样过马路的。当你离开家时,可否有留心听过妈妈的千叮万嘱:过马路要小心!当你放学回家时,可曾注意过老师声嘶力竭地教诲:注意安全!人生不像是在玩游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身边所有的人对你的牵挂。当我们离开家时,有父母为我们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担心你可否是安好;当我们风尘仆仆地回家时,有父母为我们在家门口盼望着平安回来。

人生道路漫漫长,岁月悠悠需平安,生命好比铁树开花,只开一次,为我们家庭幸福美满,为了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为了世界多一点爱,少一点悲哀,多一些欢乐。让我们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安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中学生【二】生命,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像一位力量强大的巫师,让人思考,让人观察,让人倾听,却又如同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那么脆弱,稍不注意就被连根拔起,可是但你当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是否想过生命的可贵,当你嬉戏打闹时,你有曾想过事情的后果吗?

安全,是我们人人都需要注意的,可是,生命的逝去却如此的快,有时一个小小的原因就会导致死亡。

在一所中学里,共有四个楼梯口,有两个楼梯口离宿舍最近,因为当天下雨的缘故,因为学生们都想不淋雨,所以都从那两个离宿舍近的楼梯口走,拥挤的楼梯上还有人在催前面的人,突然,惨象发生了,最前面的人被推倒在地,后面的人还在往前挤,前边的人都压在了那个同学身上,最下面的几个同学就被这样活生生的踩死、压死了,这是多么惨不忍睹的事实啊!

现在,每逢下雨天,细心的老师都会嘱咐同学们带好雨披,禁止带雨伞。个别同学不理解老师的用心,认为雨伞和雨披具有同样的作用都能防雨。于是私自带了雨伞,当放学的时候,因雨较大,同学们都急急忙忙往家走,有个同学走得太急了,眼睛不注意撞在了别人的雨伞骨架上,造成眼睛失明。现在,下雨天带雨披已经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还有一个同学,他在校园的双杠上模仿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只见他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非常灵活的翻转、跃动。迎来围观同学的阵阵喝彩。突然传来哎呦一声,他不小心掉了下来。大家急忙跑过去,发现这位同学胳膊摔肿了、不能动了、鲜血直流,经医院检查是左臂骨折。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一切用鲜血换来的悲剧,难道不能唤醒人们沉睡的警惕吗?

一念之差,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从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留下的是亲人永远的伤痛与回忆。生命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无视生命的存在,往往就会留下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中学生【三】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有多少人重视过,有多少人思考过,又有多少人记起过。人的一生是和短暂的,为什么在生命面对打击时,才思考生命的重要性,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知道懊悔,才知道应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每年因各种事故,有多少青少年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又有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承受着痛苦的折磨,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惜。

可能,有的人认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吃好、玩好、随心所欲的享乐,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能够健康、快乐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它的前提就是要求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

那么,对我们同学们而言,在安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哪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呢?

首先,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在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注意红绿灯和前后左右的车辆;更不要在车辆密集的路上打闹、玩耍。

再者,当我们放学回家后,不能擅自行动,必须要征得大人的允许才可以外出;外出游玩的时候,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去。比如:河边、正在施工的工地、游泳池等;

篇6

【关键词】生命安全;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构建

1生命安全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1.1生命安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

体育的教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不管是专门的体育课,还是在早晚训练,都是围绕着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展开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都非常弱,他们的身体防护力、韧性以及反应能力,都有待提升,也就增加了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生命安全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学生最大的关注和关爱,也是让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最该关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保证了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相应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

1.2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需要以体育教学活动为媒介,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极端情况下应有的应变知识与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生命安全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生命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在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事件没有发生时,人们是不会关注生命安全的问题,也不会有意地提高安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提高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这是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最先标准要求。如果生命安全的问题没有得到应该的关注,将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学校对于教师基本专业素质和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学生方面,教师也应该时刻提醒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安全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更要从实际中关注生命安全,并且时刻注意,时刻小心。

2.2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教学和意识体系,而且在体育教学中想要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需要高职院校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一起在日常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完成,逐渐提高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并且落实。通过长时间的关注让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们的潜意识中。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帮助学生完成生命安全的教育,并且潜入他们的意识中,进行日常体育教学的彻底渗透,要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知道尊重他人生命的意义。以此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体系,并且根据学生日常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来随机调整。

篇7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车祸、火灾、踩踏、暴力、溺水、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所造成的伤亡损害上,因此,生命安全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时代是学习安全防范技能的最佳时期,学校应该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场所。如何从生命安全教育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保护生命,提高应对危机、避免灾难的能力,已成为教育专家及学校师生员工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究来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目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阐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与内容,探究两者有机融合的途径,以期能为高职体育课堂介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素材。

1国内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1.1国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在生命安全教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理论思想,著作有《生命教育》。美国中小学开设了一门《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必修课。从文献资料分析,美国的安全教育专家对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研究,多基于对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如提高认识、个人技巧、行为改善等,以其达到认识危险、评估危险、避免危险的能力。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含了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意志、心理的身体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则包括了自然灾难、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等内容,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危险的能力,学会在出现危险时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

1.2国内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我国对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较早的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学者,但总体情况还是滞后,仍处于缺位和起步状态。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偏重认知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学者也主要侧重于校园安全制度的建设、生命安全意识的树立、生命安全知识技能传授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不多。国内对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两者相结合的策略方法。当然,随着生命安全教育受到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联性

2.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是提高自我保护、安全防卫、法制观念、健康心理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涉及生活、生命、生存等各个方面,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可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2.2高职体育健康第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为出发点,以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公共体育必修课。

2.3体育与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一致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上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结合有其优越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两者有机融合是大学生获得生命安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2.4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现实需求

生命安全教育自身的价值迎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生命安全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诉求,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教育。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拓宽了体育教学功能,对当前和未来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平安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3.1生命安全教育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

生命安全教育和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紧扣当今社会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的大背景,切合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急需完善的现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实施生命安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是对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掌握和安全素养提高的养成教育,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3.2《体育与健康》课程为生命安全教育搭建平台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安全教育。通过搭建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平台,使高职体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和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需要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应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

通过审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找到适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载体,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项目载体,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运动中、在项目内容中完成,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技能,最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4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1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4.1.1身体安全教育

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运动损伤、急救等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使学生理解各种危险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置方法,储备身体安全应急避险知识,熟悉自救、互救措施,并将安全知识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

4.1.2公共事件安全教育

通过灾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知识和安全准则,理解采取安全行动的意义,端正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锻炼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4.1.3心理安全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与预防教育等主题教育,营造学生相互间信任、尊重、关心的氛围,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掌握调适心理状态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2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2.1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应从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学会运动安全技能、了解法律法规常识、掌握心理安全知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几个方面制订。

4.2.2教学内容选择

如选择安全救护、防身术、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运动项目,擒拿格斗、走跑攀爬等身体素质练习,紧急疏导、灾害自救互助、伤害应急处理等实战演习进行教学。

4.2.3教学形式设计

通过现有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选项课,渗透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分阶段、分批进行授课,或者在全校开设大学生集中式生命安全教育课。

4.2.4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专项技能以外的知识,很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与科学研究能力,并将获得的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授给学生。

4.2.5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在一定的运动技能课教学中穿插一些安全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内容为遭遇突发事件的逃生练习,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险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团队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如果安全教育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需融入主题教育,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分享回顾、教师引导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结论

明确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书育人的实效。论证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充实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搭建生命安全教育路径,积累体育课程改革经验,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载体。培育校园生命安全文化,建立长效机制,开发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发挥两者有机融合的优势。

作者:卓贤迪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初探.体育世界.学术[J].2011,(1).

[2]马忠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

[3]王晓萍.大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分析[J].黑河学刊,2011,(1).

篇8

一、学校应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建设具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精神,然后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人文建设相统一,为学校创造出科学有序、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积极的校园环境,进而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保护能力。

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拓展

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学生层面主要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意义。在校园中,我们要对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起来,把学校设施进行美化和赋予文化意义。例如,学校可以积极进行校园的板报、荣誉墙、升旗台等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做好各种体育设施的防护工作,利用画廊等张贴进行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等。

三、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科渗透

在进行学科渗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例如,交通安全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安全过马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是“安全骑车注意点”“用电常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四、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推进家庭环境建设

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家庭环境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一些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交流活动,召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家庭环境建设研讨会等。

篇9

目前,我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比较匮乏,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这一途径实现。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到应急避险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在灾害面前的应变能力,懂得自救互救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人“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能够掌握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灾害面前保全生命。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实现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新途径。

一、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

2.研究内容

(1)大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认为生命重要的占87.5%,比较重要的占12.5%。说明大学生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正确的认知,能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2)大学生具备生存技能的情况。生存技能是大学生在危难时刻自救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生存技能非常具备的占30%,比较具备的占60%,不太具备的占5%,不具备的占5%。从调查结果看,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具备生存技能;但有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生存技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普及和教育。在对学生是否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常识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表示关注,55%的学生表示较为关注,20%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常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脱离险情,自我救护的一种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是关乎学生性命的大事。从调查结果看,20%的学生对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表示并不关注,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大学生主要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大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查中,通过电视网络来获取安全知识的占75%,报纸杂志占5%,学校相关课程占37.5%,家长讲述占37.5%,其他途径占5%。在对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培训讲座、观看教育录像和其他。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生命安全教育并没有成为学生一门课程,学生只是通过学校一定的教育手段来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对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从数据上看,八成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

(4)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排在前三位的首先是自然灾害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最后是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1.本质上的联系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和生命尊严,在团结协作和不断拼搏中实现生命价值。

2.教育目标上的联系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和基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危难面前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综合二者都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终身的生活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1.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为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目标上,应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把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拓展,与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相结合,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应急避险、自救逃生的体能和技能,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化。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在提高学生体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学生心理的同时,提高学生面对危险的灵活应变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本领,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在体育实践课上,向学生普及游泳技能和游泳救护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遇到危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另外,在体育理论课程上,除了向学生讲授健康常识、体育运动项目基础理论和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外,可以增加应急避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体育教学模式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在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通过模拟“灾难现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如模拟火灾或地震的情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逃生的技能,并能够在灾难面前互帮互助,迅速撤离灾害现场。

4.提高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有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

四、结论

目前,大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在体育教学中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董华丽 杨金荣 张小东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从人类诞生的几千年来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发展与进化。早期的人类靠打猎与果实采摘来维持生活,后来人们不断地优化、改善他们所参与的实践活动,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指针就是这一优化历程中强有力的证明。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它有着独特的意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辅相成,保证了生命的精彩与充实,彰显了生存的意义。毫无疑问,体育可以锻炼人类的体魄,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充实人类的生活,改善人们的健康与体质,使自然生命得到保障,向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同志就主张一个人只有拥有一个充实、健康的生命,也就是只有保障了自然生命,他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才能得到完善与健全,自然生命是社会与精神生命的必要前提与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一个人若是想要拥有一个正常、充实的人生,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传统的只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当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不但注重学生身体的锻炼,更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使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了提升,精神生命得到了改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需要几个同学结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体育活动,所以体育学科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使学生的社会生命得到了锻炼并更加积极地发展。体育这一学科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层面出发,使学生的生命能够正确、积极地发展,体育学科较其他学科来说更加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一门极为重要并不可轻视的学科。

2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现状

虽然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当代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职工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深,并且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教师会认为体育是一项无关紧要的课程,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价值不高,学生也往往是应付公事地来上课,所以体育的教学往往比较散漫,授课的效率不高。第二,体育是一项注重身体活动的课程,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体力是十分大的,老师在一天的教学过程中,难以维持旺盛的精力。第三,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重视身体的锻炼和各项竞技活动的进行,老师很难意识到学科术语、营养学、健康学、保健学等一系列的教学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的教学会让学生受益颇多。第四,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对每个人、每项工作来说都至关重要,体育的教学相对于其它文化课程的教学来说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体育教学是一系列竞技活动的进行,女学生还好,性子一般较为温柔,她们之间的相处模式较为融洽,很少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但男生的好胜心较强,他们会因为肢体的摩擦或一言不合便发生冲突,所以在竞技运动的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险。但是由于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及关于安全教育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受伤的现象频发。第五,竞技运动过程中会因为剧烈运动造成人员伤亡,在这些意外情况发生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惊慌失措,并不能及时地、正确地处理伤口,这是由于老师只一味带领学生做一些肤浅的准备活动,并不教育他们如何预防激烈的运动所造成的意外伤亡;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六,因为体育这一门课程一般不计入总成绩,对学生排名和领取奖学金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抱有轻视的态度,他们只是应付公事一般去上课,在老师教授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时,态度散漫、举止轻慢,这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生命的不尊重,会造成极坏的后果。

3高校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的引进与实施

3.1在高校体育的授课过程中引入安全教育理念

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往往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重视,他们会因为学业不顺利、感情生活的失败、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便产生轻生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他们用一个乐观的、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教师要充分地向学生展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激发学生自身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做到自主运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充分地享受生命的精彩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学要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地实施户外运动,让学生在自然中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2向学生教授安全实例,设立生命课堂情景

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安全教育知识未免太过枯燥乏味,这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很难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并且很难将所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育老师在安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安全实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一些危险的严重性,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教导他们面临这种情景时的正确做法,保证他们弄得懂、学得会、用得着,让他们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学生往往会更加主动、认真地学习这些知识。

3.3保证教师的专业性与教学质量

有些体育老师在繁重的教学过程中,精力不能长久地保持,他们往往会提供给学生较长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期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间的冲突、激烈的体育运动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松懈,要保持一个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必须较强,能够正确地、有力地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安全意识得到较大提升,学到充足的安全知识。

4结语

篇11

摘 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了学校体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以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融入的可行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希望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 中学

体育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教育长期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因此,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对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始终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注,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求生素质的发展。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的生存空间中安全隐患是时刻存在的,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短板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并成为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领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以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

一、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可行性

(一)功能特点上的兼容性

中学体育课程同时兼有学科性的特点和活动性的特点,并且在一般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其强大的支撑。因此,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但能够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学生具备更为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对于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的提升均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恰好是生命安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生命安全教育同样也具有活动性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学体育课程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之间存在较高的兼容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中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是在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来全面的提高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而这一点,也正是生命安全教育所强调和贯彻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虽然是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无论是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来进行分析,还是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动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校体育教育都是源于生命的,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如果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健康又从何谈起?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中学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的根本原因和最好解释。所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实现学校体育功能向生命的回归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教育目标上的相似性

中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主要目的一门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身体锻炼活动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而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则是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并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危险应对能力。由此可知,中学体育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采用身体锻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技能,并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目的。

二、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路径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融入时,融入路径选择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因此,一定要重视融入路径的合理选择。概括来说,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在组织开展武术教学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武术套路,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身体防卫术;在组织开展体操内容的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体操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向学生讲解如何在失去身体重心的状况下,利用滚动圆滑的落地来保护自己等等,上述的方式均属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融入;

(二)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虽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课相较于体育实践课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过程中注意生命安全教育的合理融入,同样也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例如: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者是录像资料来向学生展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将生命安全问题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结合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多是在室外组织开展的,而且涉及的主要是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所以,常常会遇到天气环境恶劣或者是运动损伤等意外事件,在出现上述的意外事件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借机讲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等知识,从而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入。由此可知,利用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是可取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鲁国斌,王迪.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体育的诉求与契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篇12

1.1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

1.1.1家庭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在中国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也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因此,许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难于与他人沟通,一旦生活中出现挫折,往往不能客观对待,或用极端手段对待自己和他人。

1.1.2学校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升学率与就业率的现实压力让学校的素质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或表现在应付上级的检查上,正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些学生只重视学业,忽视其他能力的学习与培养,高智商、低能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处理问题时容易偏激,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而且,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安全教育仅仅当作一般的宣传教育,没有上升到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大学生意识、民族情感和国家安全意识日趋淡化,心态上出现的躁动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功利化倾向认识不足。

1.2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形式极为少见

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熟练领会、掌握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以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较好的运动安全意识与遇险应急处理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拟开设的一门公共体育新课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课程形式是比较少见的。然而就目前高校现状来看,学生由于缺乏预防损伤常识和遇险急救基本技能而不能很好的规避运动损伤或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致不能挽救生命。一份对全国普通高校600余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学生认为现有运动防护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需求,证明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是有需求的。结合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对于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3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轻视。一些大学生心理脆弱,无法正确的面对得失,一旦生活面临逆境,就选择用极端方式处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2013年4月,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令人震惊、惋惜。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紧急避险能力、正当防卫的能力的普遍缺失。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违规使用电器致使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除此之外,校园内部及周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宿舍楼的灭火器超使用多年不更新,应急通道形同虚设等问题。这些频发的校园生命安全事件与安全隐患,提示对于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普及与运动防护技能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4增进大学生生存技能的需要

在高等院校中推行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是学习实践技能,特别是关键危急时刻的求生技能,通过学习这些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可以更好的保护好自己,同时,在自助基础上也可以更为有效救助他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1.5培养适应时展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

高等院校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石,而当今社会频发的自然灾害、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及在残酷职场竞争下扭曲的人性等隐患都给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挑战。而通过体育运动防护课程能有效传递健康、安全、尊重珍惜生命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安全防范灾害、自救互助的技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的高素质、健康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生命安全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2.1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全面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与热情,以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其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生命安全教育目的是唤醒学生安全与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运动锻炼培养学生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体质,掌握有效锻炼的方法和意外发生时的自救与救助技能,并能应付各种危机情况的发生。并使学生最终达到增强社会责任感,遇到困难危险时处乱不惊,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救与救助。二者都是以运动锻炼为主要手段,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从教学目的上看是统一的。因此,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对于强化大学生的运动安全、乃至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2.2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它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体育课程将体育的内容和安全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各种伤害的能力,而且可以磨练和强化意志。生命教育与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并且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对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在教学方法上也都是既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也可进行实践教学,还可利用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加深理解认识,增加教学方式、内容的灵活多样性。

2.3教学作用的统一性

二者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具有统一作用。通过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生命教育学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急救技能与灾害应急措施的学习、掌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2.4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

体育课程实施离不开场馆和经费的依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高校的体育运动场馆、设备及器材占全社会总量的67%,基本可以满足教学。我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就未来发展来看,体育场馆的投入建设和教育经费投入在不断加大,能够保证运动防护课的实施。

2.5符合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面临新的安全事故高发期。2008年初的大雪和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玉树大地震,2014年初的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四方街大火,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从体育运动本身而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闲暇时间增多,这一时期健身娱乐成为人们工作以外的主要休闲方式,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的发展日趋蓬勃,而运动损伤、甚至运动性猝死等事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如何在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同时有效提高群众体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社会提出新需求。而体育运动防护课程,着眼于生命安全大理念下,以运动安全为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

3将课程纳入高等教育常态化的对策

3.1专业的师资队伍

频发的学校生命安全事件,已经使高校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其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社会性价值的重要意义。本门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是医学和体育学有机结合一门课程。目前,现有师资有限的条件下,涉及医学部分课程可以由高校具有医学、运动医学背景教师承担,涉及体育学部分课程可以由体育教师讲授。同时应逐步培养医学与体育学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有针对性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选拔培养,以充填到体育运动防护课程的师资队伍中。

3.2完善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以体育运动安全为基本教学内容,并拓展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如心肺复苏术、绷带包扎、止血、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模拟环境,不仅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应急避险等安全技能,并培养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积极、健康、乐观态度,启发他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结语

篇13

【关键词】生命安全;中学体育;安全教育;思考

前言

中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中学阶段的孩子本就是天性好动的,生命教育倡导尊重生命。在生命教育视域下安全教育思想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人本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进而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同时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和参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鲜活的、喜爱的生命情感体验。

1.教案的设计要体现生命安全教育思想

传统教案的设计是在教学前就“预定”了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做法是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个体差异,学生沦为流水线上的无差别“产品”。在生命教育视域下,体育教学方案应随着关注点的转变,变“教案”为“学案”。体育生命教育关注的是在学生原有知识上建构新知识,关注学生的学,而非将压缩了的知识以“教案”的意志灌输给学生。既然体育课堂要赋予学生思考的自,活动的主体性,那么教学方案的设计就得注意弹性化和适度“留白”,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自主探究,“教”弹性于“学”。我们无法预知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创造力和师生共建课堂所产生的变动和惊喜,若教案设计是“斯巴达”式的,不但其本身在体育生命化教学过程中不具任何意义,而且也抹杀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因此,固定的课前设计是不合理的,只能略施主线,弹性处理,这在体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已初见端倪,只是实施过程仍需努力。

2.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命课堂情境

体育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情感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正是强调了往往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意地去创设一些相关生命的、生活的情境,这些情境当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运用情境教学,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的需要,从中引出体育问题中的生命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求知欲和对生命的反思,从而使学生积极意愿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由于这一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学生比较容易接纳,从而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汲取,体育课程中相关生命教育的实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营造“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氛围

传统中学体育课堂往往偏重于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呈现单一的认知关系,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学生的学习锻炼似乎成了简单的服从和机械的练习,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如果课堂教学总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年复一年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没有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对精神的感悟,课堂教学便不能成为“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生命教育视域关注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那么体育课堂就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流淌着情感,更应该是紧密地和学生生活联系的课堂,强化教学的生活意义。一方面要同现实生活世界接轨,从知识世界走向现实世界,让体育课堂焕发生活气息和生命力,通过课堂去认识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教学内容,感受课程意义。另一方面要同学生的生活世界接洽,把自身放到社会中去,更好地敢说作为人的责任及社会关系,从而拓展课程的内涵和生命教育价值。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了解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体育课堂生活为条件,通过体育课堂学习“生活”的体验、熏陶,将科学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人文世界尽可能的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获得完整的生活、自主的生活、游戏的生活等丰富的人生体验,逐步培养其生活能力,进而促进生命的发展。

4.以人为本,凸显体育理论课对生命意识教育的作用

雨天体育课让位给“主课”现象严重存在。体育理论课堂本应将一些在室外课堂无法涉及的教学内容利用室内条件充分开展,作为体育教学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体育室内课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体育教材资源的优势,把如人体的成长和体育锻炼作用通过具体的形象加上声音效果、动画效果,配合教师的讲解示范,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对生命意识的珍爱,同时也拓展了体育教学的内涵。生命化的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应突出交互主体性,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如果体育课堂总以学生的“听话”为优先,那么师生之间必将失去了本该有的生命与生,这些情境当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运用情境教学,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的需要,从中引出体育问题、生命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存在与珍贵,引起一种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意愿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拓展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很多偶然事件或相关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那些平时看似鸡肋,但却能在关键时刻避免伤害甚至救人性命的应急技能和急救知识。例如,对水、电,可燃气体的处理,身体伤害的急救方法,灾害时如何逃生等等。此外,教会学生如何求救,也是至关重要的,合理求救将为应急赢得时间,创造机会。

5.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课余运动锻炼,培育学生的生存意识

健壮的体魄、优雅的举止,以及适应环境、抵抗挫折、战胜困难等生存品质,是每一个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必须具备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课余运动锻炼,可以培育健壮的体格,促进体能的良好发展,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方法,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和生长发育,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伤病修复能力。并且,在运动锻炼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生存意识,为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与保证。因此,体育教学应以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应能力为首要目标,注重个性发展,以启发、创造、乐趣化教学,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依不同运动项目之特征,指导学生对该项运动之基本能力与正确技术之学习,奠定参与运动之基础;为提升学生体适能状况及培养学生健康休闲生活的观念,安排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并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结语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必须密切配合,同时要限制那些有潜在危险性质的教学内容,警示学生在自主性学习和锻炼时要防范危险。还要充分利用体育委员和学生干部共同来防范,以确保运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益盏芝.生命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大硕文,2009,5.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黄应章.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黄河体育科技,2009,8:16-17.

作者简介:

篇14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

 

学校的生命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有很多学者研究这个新课题,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而国外的专家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学生远离、暴力、自杀等等教育。而本文探讨的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合理躲避自然灾害,他人伤害、交通事故伤害、食品安全等等,另一方面,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学会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

 

二、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发展的很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并且他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很关注健康、关怀生命,这种观念也逐步在全球得到推广,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随后的研究中,学会生存、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被日益强化,并逐步纳入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在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科学和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点。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我国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凑效的根本路径。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

 

三、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联系

 

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需要身体身体操作性,通过身体运动完成任务,在动态绎中获得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协作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目标上来说,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下的一些内容标准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最能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讲,体育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形成健康的体魄、改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反应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体育的情境教学模拟锻炼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并且学校体育师资无疑是避险技能训练自然的优秀组织者与引导者。

 

四、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并且与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契合的。“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上和教育观念上,都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体育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学校应当回归体育教育的本性,以“以人为本”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2.建立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应当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技巧,在科学合理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避免课内出现安全事故,同时需要掌握并传授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3.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在体育课理论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体育教学课堂,安排一些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利用室内体育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教会学生多种基本生存、逃生、自救、救人技能等本领。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灾情场景,让学生判断,这种灾情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思考遇见了该怎么办。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出险情到来时的预警、怎样迅速撤离险区以及常见自救与互救方法,教育学生身处险境时,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求生的成功。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通过观看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教育学生如何在艰难的情况下都拯救拯救的生命,以积极的心态和采取力所能及的方法对待困难与挫折。